《但愿人长久》
《但愿人长久》课件
![《但愿人长久》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50d59003169a4517723a37b.png)
新课学习 自 读 要 求
自由朗读课文,圈出课文中的生字借 助拼音多读几遍。
1
2
同桌互读课文,纠正生字字音。
再读课文,思考课文描写了什么事?
1
新课学习
我来写 你来 读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Zhé 辄
mái 埋
wèi 慰
新课学习
爬楼梯读词语
形影不离 心绪不宁 品尝 观赏
悲欢离合
十全十美 但愿 屈指
新课学习
简介:苏轼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 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
学习第二自然段 理解“皓月当空、万里无云”
一个大月亮挂在天空中,天空中没有云彩。
新课学习
什么是“心绪不宁”,为何“心绪不宁”?
心绪不宁:心情和思绪都不能安静、宁
息下来,喻指焦虑不安。只有苏轼却在为思念
弟弟而心绪不宁。
新课学习
苏轼为什么这么思念弟弟?
学习第三自然段 苏轼跟弟弟
苏辙手足情深。
从哪里可以看出手足情深?
课堂总结
这篇课文以故事的形式介绍了北宋文学家苏轼的 名词《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创造经过。苏轼
思念亲人,热爱生活,笃于情谊,又能通情达理,以
理遗情,向世间所有离别的亲人发出诚挚祝愿。
新课学习
心绪不宁: 中秋佳节
欢欢喜喜
手足情深
但愿人长久 埋 怨:月圆人不圆
离别七年
宽慰许多
人生哲理:
月有圆缺
人有离合
小时候,他们俩一 起读书,一起玩耍, 整天形影不离。
新课学习
分别几个年头了?
分别又有七个年头了!
精读第5、6两节 这时苏轼的心情有了什么变化? 他转念又想:世上本来就有悲也有欢、有离也有合的,就像天上
《但愿人长久》阅读教案
![《但愿人长久》阅读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6f8ce9677eeaeaad1f34693daef5ef7ba0d121b.png)
《但愿人长久》阅读教案。
一、教学目标通过对小说的阅读和分析,学生能够:1、了解小说《但愿人长久》的主要情节,地点和人物;2、理解文本的主题和意义,并能够分析书中所表达的思想和感情;3、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提高其语言表达能力;4、加深学生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增强中国文化自信心;5、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掌握阅读技巧。
二、教学重点1、了解小说《但愿人长久》的主要情节和人物,分析其主题和意义;2、阅读方法和技巧的教学。
三、教学难点1、语言和文化背景的理解;2、如何发现和挖掘出小说中所体现的思想和感情。
四、教学过程1、导入以小组为单位,供给学生一个开发想象空间的问题谈一谈,你们想要自己的爱情长久吗? 你们为了让爱情长久,会有哪些做法?2、预习预告选择几段文本,让学生课外阅读并进行解读,同时向学生展示小说,《但愿人长久》的封面和书名,点明今天要阅读的文本。
对于这一阶段,可以考虑展示小说的节选内容,让学生预习并留下自己的笔记。
同时引导学生思考书名“但愿人长久”的含义,明确阅读意义。
3、阅读教学3.1 全课了解大概内容。
带领学生快速了解小说的主要情节,包括人物关系和发生的事件,强调故事会围绕何方面的主题发展。
3.2 精读部分内容并分析思想感情。
分配一段文本,引导学生在小组内阅读、讨论并整理出并整理出文本中的情节、人物关系、语言特点、文化内涵以及可能呈现的思想和感情,最后每个组派一个代表向全班呈现成果。
3.3 小组合作阅读深度解读。
组织学生小组阅读一段经典的文本,让学生根据熟悉的文本,进一步挖掘和分析出文本中所体现的情感、思想和意义,从而更好地理解书中的主题。
3.4 感悟分享与总结。
邀请学生发言分享自己在阅读过程中感受到的想法和感受,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见解和思考。
五、教学方法和手段1、讲授法通过讲解和分析教学内容,以梳理知识结构为主线,以启发学生思考和能动学习为目的,使学生逐步形成完备的知识系统。
2、研讨法通过多方法的交互对话,使学生通过交流碰撞知识与思维的火花,使其深入掌握阅读内容,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但愿人长久》PPT课件
![《但愿人长久》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cb63255bf08583d049649b6648d7c1c708a10bce.png)
未来研究和传承苏轼文化的展望
80%
学术研究
未来对于苏轼及其文学作品的研 究将更加深入,挖掘其更多的文 化内涵和价值。
100%
文化传承
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传承和弘 扬苏轼文化,让更多的人了解和 欣赏苏轼的文学魅力。
80%
跨界合作
加强文学与其他领域的跨界合作 ,以苏轼文化为载体,推动中华 文化的传播和发展。
《但愿人长久》的艺术手法和修辞特点
总结词:个人观点
详细描述:在我看来,《但愿人长久》的艺术手法和修辞特 点是其成为优秀作品的重要因素之一。这些手法和特点使得 作品更具有文学价值和审美价值,同时也让读者在阅读过程 中能够更好地感受到作者的情感和思考。
《但愿人长久》的文学价值和社会意义
总结词:深入挖掘
《但愿人长久》对现代社会的启示和影响
家庭情感
该词所表达的手足之情,对现 代社会中家庭关系的和谐与亲 情的维系有着积极的启示作用 。
人生观
词中所传达的对人生短暂、无 常的感慨,提醒人们珍惜当下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
文学艺术
该作品作为苏轼的代表作之一 ,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 远的影响,丰富了中华文化宝 库。
《但愿人长久》的意境和意象
总结词:分析对比
详细描述:与传统的诗歌相比,《但愿人长久》在意境和意象上都有所创新。它没有采用常见的自然 景物或历史典故,而是以现代人的视角和思考方式,重新诠释了人生和情感。这种创新使得作品更具 有时代感和现实意义。
《但愿人长久》的意境和意象
总结词:个人观点
详细描述:在我看来,《但愿人长久》的意境和意象非常成功地传达了作者的情感和思考。通过阅读作品,我能够深刻地感 受到作者对人生的感慨和思考,同时也能够从中汲取到一些人生的智慧和启示。
《但愿人长久》课文优秀教案
![《但愿人长久》课文优秀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43c97678a4e9856a561252d380eb6294dc882204.png)
《但愿人长久》课文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但愿人长久》。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诗人的情感。
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和重点句子。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运用多种阅读方法,感受诗歌的韵味和美感。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热爱和欣赏能力。
感受诗人的爱国情怀,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1.课文的朗读和背诵。
2.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3.生字词和重点句子的学习。
三、教学难点1.诗中的一些生僻字和词语的理解。
2.诗人情感的表达和抒发。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教师简要介绍苏轼及其创作背景。
2.学生自由发言,谈谈对苏轼的了解。
(二)自主学习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字音、停顿、语气等。
2.学生自由讨论,交流对课文的理解。
(三)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课文中的生字词和重点句子。
2.教师逐句解读课文,帮助学生理解诗人的情感。
(四)课堂讨论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诗人的情感变化。
(五)课堂小结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掌握。
2.学生自由发言,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
(二)课堂讲解1.教师深入讲解课文,引导学生理解诗人的情感。
2.学生跟随教师,逐句品味课文,感受诗人的爱国情怀。
(三)课堂活动1.学生分组进行课文朗读比赛。
2.教师点评,指导学生提高朗读水平。
(四)课后作业1.学生自主完成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2.教师批改作业,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五)课堂小结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
第三课时(一)复习导入1.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掌握。
2.学生自由发言,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
(二)课堂讲解1.教师深入讲解课文,引导学生理解诗人的情感。
2.学生跟随教师,逐句品味课文,感受诗人的爱国情怀。
(三)课堂讨论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诗人的创作风格和特点。
(四)课后作业1.学生自主完成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但愿人长久》ppt课件
![《但愿人长久》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884aaba4793daef5ef7ba0d4a7302768e996f26.png)
语言优美、意境深远,通过细腻的描 绘和刻画,使读者感受到作者的情感 和心境。
《但愿人长久》的文学价值和社会意义
文学价值
作为中国古典诗词的代表作之一,具有极高的文学艺术价值,被广泛传颂和传承 。
社会意义
通过对人生哲理的探讨,启示人们在生活中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珍惜亲情、友 情和生命,对于社会和谐与进步具有积极的影响。
CATALOGUE
《但愿人长久》的创作背景和意义
《但愿人长久》的创作背景
01
苏轼与弟弟苏辙的深厚感情
苏轼创作《但愿人长久》时,与弟弟苏辙已经六年未见,对弟弟的思念
之情让他写下了这首词。
02 03
北宋的诗词环境
北宋时期,词作为一种文学形式,已经相当成熟。苏轼作为北宋著名的 文学家和书法家,深受诗词文化的影响,他的作品代表了当时文学的高 峰。
《但愿人长久》在苏轼作品中的地位
代表作品之一
在苏轼的作品中,《但愿人长 久》被视为代表作品之一,与 《赤壁怀古》、《水调歌头》 等名篇并列。
对苏轼个人创作历 程的影响
这首词在苏轼的创作历程中具 有重要的地位,标志着他的文 学造诣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对中国文学史的影 响
《但愿人长久》在中国文学史 上占据了重要的地位,对后世 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这首词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 和深邃的思想内涵,成为了中 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但愿人长久》的主 题思想
此词通过描写词人因思念弟弟苏辙而 心绪不宁,又因吟诵“明月几时有” 而触景生情,表达了词人对亲人的思 念之情以及对人生境遇的感慨。
对未来研究和传承的建议和展望
深入研究苏轼及其作品
创新传承方式
建议学者们继续深入研究苏轼的其他 作品,挖掘其文学价值,进一步了解 苏轼的思想和创作特点。
四年级上册《但愿人长久》
![四年级上册《但愿人长久》](https://img.taocdn.com/s3/m/3af3983ded630b1c59eeb52c.png)
静夜思 李白 月下独酌 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宽 慰
世上本来就是有悲也有欢、 有离也有合的,就像天上的月 儿有隐也有现、有圆也有缺一 样,哪里会十全十美呢!但愿 美好的感情常留人们心间,虽 然远隔千里,也能共同拥有这 一轮明月!
…… 人有悲欢离合, 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婵娟!
人有悲欢离合, 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 不 宁
苏轼跟弟弟苏辙手足情深。 小时侯,他们俩一起读书,一 起玩耍,整天形影不离。长大 以后,他们就各奔东西,很少 再有见面的机会。如今屈指算 来,分别又有七个年头了!
.. .. .. ..
..
埋 怨
无情的月亮啊,你为 什么偏偏在别人分离的时 候变得这么圆、这么亮 呢?……
但愿美好的感情常 留人们心间,虽然远隔 千里,也能共同拥有这 一轮明月!
人有悲欢离合, 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婵娟!
唐代王勃写的: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宋代秦观写的:
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水调歌头
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月夜 刘方平
思乡的诗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思乡的诗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https://img.taocdn.com/s3/m/5da4e00f3968011ca30091d6.png)
思乡的诗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思乡的诗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思乡的诗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出自北宋诗人的《水调歌头》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赏析此词是中秋望月怀人之作,表达了对胞弟苏辙的无限怀念。
词人运用形象描绘手法,勾勒出一种皓月当空、亲人千里、孤高旷远的境界氛围,反衬自己遣世独立的意绪和往昔的神话传说融合一处,在月的阴晴圆缺当中,渗进浓厚的哲学意味,可以说是一首将自然和社会高度契合的感喟作品。
词前小序说: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丙辰,是公元1076年(北宋神宗熙宁九年)。
当时苏轼在密州(今山东诸城)做太守,中秋之夜他一边赏月一边饮酒,直到天亮,于是做了这首《水调歌头》。
苏轼一生,以崇高儒学、讲究实务为主。
但他也龆龀好道,中年以后,又曾表示过归依佛僧,是经常处在儒释道的纠葛当中的。
每当挫折失意之际,则老庄思想上升,借以帮助自己解释穷通进退的困惑。
公元1071年(宋神宗熙宁四年),他以开封府推官通判杭州,是为了权且避开汴京政争的漩涡。
熙宁七年调知密州,虽说出于自愿,实质上仍是处于外放冷遇的地位。
尽管当时面貌加丰,颇有一些旷达表现,也难以遮掩深藏内心的郁愤。
这首中秋词,正是此种宦途险恶体验的升华与总结。
大醉遣怀是主,兼怀子由是辅。
对于一贯秉持尊主泽民节操的作者来说,手足分离和私情,比起廷忧边患的国势来说,毕竟属于次要的伦理负荷。
此点在题序中并有深微的提示。
在大自然的景物中,是很有浪漫色彩的,她很容易启发人们的艺术联想。
一钩新月,可联想到初生的萌芽事物;一轮满月,可联想到美好的团圆生活;月亮的皎洁,让人联想到光明磊落的人格。
《但愿人长久》但愿人长久课件
![《但愿人长久》但愿人长久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a4fb1e852dc58bd63186bceb19e8b8f67c1cef83.png)
诗词解析
主题
这首词以中秋月夜为背景,抒发了苏东坡对弟弟苏辙的思念之情。词中描绘了中秋明月的 美景,表达了作者对亲人 的深深思念和对美好时光的向往。
结构
上阕描写了中秋月夜的美景,下阕则表达了作者对弟弟的思念之情。整首词结构严谨,上 下呼应,情感真挚动人。
表现手法
苏东坡运用了丰富的表现手法,如比喻、拟人、借景抒情等,将情感与景物融为一体,使 读者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能感受到作者内心的情感。
总结与反思
学习收获
深入理解了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背景、 主题和情感
体验了古代诗词的韵律和美感,提高了审美能力
掌握了通过文本细读和意象分析来解读诗歌的方法
了解了苏轼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对传统文化有了更深 刻的理解
不足之处
对于一些难懂的意象和词汇,未能进行深入的探 讨和理解
对于诗词的情感和主题,缺乏自己的思考和解读 ,过于依赖老师的讲解
诗人作品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念奴娇·赤壁怀古》
《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等
诗人思想
1
苏轼的思想以儒家思想为主,但也吸收了佛道 思想,具有自己独特的思想体系。
2
他主张自由议论朝政,强调文人的独立性和自 我表现,反对因循守旧,主张变革创新。
知足常乐
作品还传达了知足常乐的哲学观念,强调满足于已有的幸福和快乐 ,不追求过多的欲望和贪婪。
社会现实
家庭观念
作品强调家庭的重要性,呼吁人们珍惜家庭、亲情和友情,追求家庭幸福和 人生价值。
社会和谐
作品也强调社会和谐的重要性,呼吁人们尊重他人、宽容差异、追求共同发 展,构建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但愿人长久》教案
![《但愿人长久》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0493c78492fb4daa58da0116c175f0e7cd1193f.png)
《但愿人长久》精品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但愿人长久》。
(2)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3)分析诗歌的艺术特色,提高鉴赏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诗歌内容。
(2)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诗歌,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
(3)学会运用诗歌中的意境,进行创意写作。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人对亲情的珍视,培养学生的家庭观念。
(2)理解诗人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引导学生珍惜当下。
(3)激发学生对古典诗词的兴趣,提高民族文化认同感。
二、教学重点1. 诗歌的字词理解与背诵。
2. 诗歌创作背景及意境的分析。
3. 诗歌情感的体会与表达。
三、教学难点1. 诗歌中重点词语的解释。
2. 诗歌意境的感悟。
3. 诗歌情感的深入理解。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诗歌背景、诗句含义等。
2. 讨论法: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
3. 实践法:创作练习,提高写作能力。
五、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诗歌原文、注释、相关背景资料等。
2. 学生准备:预习诗歌,了解诗人背景。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苏轼的生平事迹及文学成就。
(2)提问学生对《水调歌头》的熟悉程度,引导学生回忆相关内容。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2)学生分享对诗句的理解,教师点评并总结。
3. 讲解与讨论(1)讲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内容。
(2)分析诗歌中表达的思想感情,如对亲情的怀念、对人生无常的感慨等。
(3)分组讨论,让学生从不同角度解读诗歌,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
4. 案例分析(1)分享与《但愿人长久》相关的典故或故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
(2)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如月亮、离别等,引导学生感悟诗歌意境。
5. 创意写作(1)让学生运用诗歌中的意境,进行创意写作。
(2)学生分享作品,教师点评并给予鼓励。
七、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等。
《但愿人长久》教案
![《但愿人长久》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27548a3f1fd9ad51f01dc281e53a580216fc50ea.png)
《但愿人长久》精品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了解并欣赏苏轼的《但愿人长久》这首诗的韵律和意境。
分析并理解诗中的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1.2 教学内容诗文朗读与欣赏诗文翻译与解析修辞手法分析创作练习第二章:诗文朗读与欣赏2.1 教学目标通过朗读,让学生感受诗的韵律和情感。
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兴趣和热爱。
2.2 教学方法教师示范朗读,学生跟随朗读。
分组朗读,比较不同组的表达效果。
2.3 教学内容朗读指导与练习欣赏诗的音乐性和意象美第三章:诗文翻译与解析3.1 教学目标理解诗文的意义和背景。
掌握关键词汇和句子的翻译。
3.2 教学方法教师讲解,学生笔记。
学生提问,教师解答。
3.3 教学内容诗文背景介绍词汇和句子翻译练习整体意义解析第四章:修辞手法分析4.1 教学目标识别并理解诗中的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
分析修辞手法对诗的意境和情感的表达作用。
4.2 教学方法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学生自主发现。
举例讲解,学生练习分析。
4.3 教学内容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的概念介绍诗中修辞手法的分析与讨论第五章:创作练习5.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技巧进行创作。
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5.2 教学方法教师提供创作主题和素材,学生创作。
学生互相评改,教师指导。
5.3 教学内容创作主题和素材的介绍学生创作练习学生作品展示和评价第六章:诗人苏轼简介6.1 教学目标了解苏轼的生平背景和文学成就。
理解苏轼的文学风格和思想。
6.2 教学方法教师讲解,学生笔记。
学生阅读相关资料,进行小组讨论。
6.3 教学内容苏轼的生平介绍苏轼的文学成就和影响第七章:诗文与文化背景7.1 教学目标了解《但愿人长久》诗文的文化背景。
理解诗文中的传统文化元素。
7.2 教学方法教师讲解,学生阅读相关资料。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
7.3 教学内容诗文中的传统文化元素介绍诗文与文化背景的关联分析第八章:诗文与当代生活8.1 教学目标探讨《但愿人长久》诗文与当代生活的关联。
第1课《但愿人长久》教案
![第1课《但愿人长久》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64fd372bc64783e0912a21614791711cd797919.png)
2.教学难点
-诗词意境的把握:帮助学生理解诗词中的抽象意境,如“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所蕴含的孤独与追问。
-修辞手法的运用:学生往往难以理解古诗词中复杂的修辞手法,如对“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中的隐喻和象征意义的理解。
-情感共鸣:引导学生从自身经验出发,体会作者的情感,这对于一些缺乏生活体验的学生来说是一大挑战。
五、教学反思
在今天的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们对《但愿人长久》这首诗词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他们对于苏轼以月夜为背景,表达对兄弟思念之情的写作手法感到十分新奇。在讲授新课的过程中,我注意到了以下几点:
首先,通过导入环节提出与学生们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成功吸引了他们的注意力,激发了学习兴趣。在后续的教学中,学生们表现出积极的参与态度,这让我深感欣慰。
4.审美鉴赏与创造:提高学生对美的感知和鉴赏能力,通过创作实践,激发学生的艺术创造力。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与新教材要求相符,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将学科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提升学生的语文学科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诗词背景知识:讲解苏轼的生平及其创作《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历史背景,强调诗词产生的时代特征及其文化意义。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基本概念。这是一首表达对兄弟思念之情的古诗词。它通过描绘月夜美景,抒发了作者对远方亲人的思念及对人生哲理的感悟。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这首诗词的具体内容。通过分析诗词中的修辞手法和描绘的画面,理解作者的情感表达。
《但愿人长久》教案
![《但愿人长久》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4746e021a36925c52cc58bd63186bceb18e8ed04.png)
《但愿人长久》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但愿人长久》。
(2)理解诗文的内容,体会诗人的情感。
(3)掌握一些重点词语的意思。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读、互读、引读等多种方式,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2)运用想象、讨论等方法,帮助学生理解诗文的意境和情感。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亲情的珍惜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2)培养学生热爱古典诗词的兴趣,提高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1. 正确朗读和背诵《但愿人长久》。
2. 理解诗文内容,体会诗人情感。
三、教学难点1. 诗中一些重点词语的理解。
2. 诗文意境和情感的体会。
四、教学准备1. 课文录音带或视频。
2. 相关背景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课文录音带或视频,让学生初步感受诗文的韵律和情感。
(2)引导学生说出自己对新课的期待。
2. 学习课文(1)让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的正确读音和词语的意思。
(2)引导学生互读、引读,提高朗读能力。
(3)讲解诗中一些重点词语的意思。
3. 理解课文(1)让学生用自己的话简单概括诗文的内容。
(2)讨论诗文的意境和情感,帮助学生深入理解。
4. 欣赏与感悟(1)让学生发挥想象,描绘诗文中的画面。
(2)分享自己的感悟,体会诗人对亲情的珍惜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5. 朗读与背诵(1)让学生齐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和表情。
(2)鼓励学生背诵课文,提高记忆力。
6. 小结与作业(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
(2)布置作业:抄写课文,翻译课文,预习下节课的内容。
六、教学反思1. 教师应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包括学生的参与度、理解程度、朗读和背诵的情况等。
2. 对教学中的不足之处进行总结,以便在今后的教学中进行改进。
七、评价建议1. 针对学生的朗读和背诵情况进行评价,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2. 对学生在课堂讨论和作业中的表现进行评价,关注学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八、拓展活动1. 组织学生进行诗歌创作,鼓励他们运用所学知识和技巧,创作出自己的诗歌作品。
四上《但愿人长久》ppt课件完美版
![四上《但愿人长久》ppt课件完美版](https://img.taocdn.com/s3/m/44115e2e0b4e767f5acfce90.png)
…… 人有悲欢离合, 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婵娟!
……
世上本来就是有悲也
人有悲欢离合, 有欢、有离也有合的,就
月有阴晴圆缺,
像天上的月儿有隐也有现、 有圆也有缺一样,哪里会
此事古难全。 十全十美呢!但愿美好的
感情常留人们心间,虽然
但愿人长久, 远隔千里,也能共同拥有
千里共婵娟! 这一轮明月!
埋 怨
无情的月亮啊,你为
什么偏偏在别人分离的时 候变得这么圆、这么亮 呢?……
宽 慰
第二课时
世上本来就是有悲也有欢、 有离也有合的,就像天上的月 儿有隐也有现、有圆也有缺一 样,哪里会十全十美呢!但愿 美好的感情常留人们心间,虽 然远隔千里,也能共同拥有这 一轮明月!
…… 人有悲欢离合, 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婵娟!
漪无数心口无语奢望灿烂的孤独明月黄昏遍遍不再少年路岁月极美,在于它必然的流逝。
春花、秋月、夏日、冬雪。 你必汗流满面才得糊口,直到你归了土;因为你是从土而出的。你本是尘土,仍要归于尘土。 我始终相信,开始在内心生活得更严肃 的人,也会在外表上开始生活得更朴素。在一个奢华浪费的年代,我希望能向世界表明,人类真正需要的的东西是非常之微少的。世界上的事情,最忌讳的就是个 十全十美,你看那天上的月亮,一旦圆满了,马上就要亏厌;树上的果子,一旦熟透了,马上就要坠落。凡事总要稍留欠缺,才能持恒。 只有经历过地狱般的磨砺, 才能练就创造天堂的力量;只有流过血的手指,才能弹出世间的绝响。时光只顾催人老,不解多情,长恨离亭,滴泪春衫酒易醒。梧桐昨夜西风急,淡月朦胧,好 梦频惊,何处高楼雁一声? 如果你长时间盯着深渊,深渊也会盯着你。 所有的结局都已写好 所有的泪水也都已启程 却忽然忘了是怎么样的一个开始 在那个古老 的不再回来的夏日 无论我如何地去追索 年轻的你只如云影掠过 而你微笑的面容极浅极淡 逐渐隐没在日落后的群岚 遂翻开那发黄的扉页 命运将它装订得极为拙劣 含着泪 我一读再读 却不得不承认青春是一本太仓促的书 记忆是无花的蔷薇,永远不会败落。 我也要求你读书用功,不是因为我要你跟别人比成就,而是因为,我
《但愿人长久》赏析-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但愿人长久》赏析-概述说明以及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86917993ac51f01dc281e53a580216fc710a5310.png)
《但愿人长久》赏析-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部分:《但愿人长久》是一首由宋代诗人苏轼创作,流传至今广受赞誉的词作。
词中表达了作者对友情珍惜和对生活的热爱,以及对人生命运无常的感慨。
这首词以其真挚的情感和深刻的内涵而备受推崇,成为中国古典文学中的经典之作。
接下来将通过分析词中的主题介绍、作者背景和文学特点来深入理解这首词的内涵与价值。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引言部分主要包括概述、文章结构和目的三个部分,通过概述介绍文章的主题内容,文章结构部分概括了整篇文章的布局和组织方式,目的部分则明确了这篇文章的写作意图。
正文部分包括了主题介绍、作者背景和文学特点三个部分,主题介绍部分对文章所涉及的主题进行了概括和说明,作者背景部分介绍了文章的作者及其相关背景情况,文学特点部分则分析了文章的文学特色和表现手法。
结论部分分为总结要点、个人观点和文学价值三个部分,总结要点部分对整篇文章的核心内容进行了总结和回顾,个人观点部分阐述了作者个人对文章内容的看法和观点,文学价值部分则评价了这篇文章的文学价值和意义。
整个文章结构分明,层次清晰,使读者能够清晰地了解文章的组织结构和内容安排。
1.3 目的:本文的目的在于通过对《但愿人长久》这首诗的赏析,探讨其主题和作者的背景,分析其文学特点,并最终得出对这首诗的个人观点和对其文学价值的评价。
通过深入挖掘和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这首诗的内涵和意义,体会到其对人生、爱情和生命的深刻思考,从而对其产生更深刻的感悟和认识。
同时也可以通过本篇文章更好地了解这首诗的背后故事和作者的创作背景,以及对于文学创作的理解和态度。
2.正文2.1 主题介绍:《但愿人长久》是中国古代文学名篇之一,由唐代诗人刘克庄创作。
这首诗以寓言的形式表达了诗人对人生长久和美好的祝愿,通过对自然景物、人物生活的描述,展现了诗人对人生理想和追求的思考。
主题包括对人生的美好向往、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人的生命价值的思考。
但愿人长久主持词串词
![但愿人长久主持词串词](https://img.taocdn.com/s3/m/ca8c22326d85ec3a87c24028915f804d2b1687ac.png)
但愿人长久主持词串词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是一首曲调悠扬,意蕴深远的古词。
该词出自唐代文学家白居易的《长恨歌》,词意表达了人们对美好长久的事物的美好祝愿。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通过分析词牌的特点、探讨词语的串词之美,来理解和解读《但愿人长久》这首词的内涵。
一、词牌的特点《但愿人长久》采用了“长命”词牌,又叫做“长命女”词牌,是一种气势恢宏、庄重肃穆的古词曲调。
从曲调的特点来看,它适合表达对美好事物长久存在的愿望,使人产生怀念和思考的情感。
二、串词的美妙在《但愿人长久》这首词中,白居易巧妙地运用了一些相近或相通的词语,形成了一种韵律和意境的共鸣,使整首词既具有诗意,又能够顺畅地表达出词作者的情感。
下面是一些串词的例子:1. “人”和“长久”:整首词的开头就是“但愿人长久”,通过将“人”和“长久”两个词紧密结合在一起,既简明地表达了对人们的美好祝愿,又强调了长久存在的重要性。
2. “千里”和“婵娟”:词中的“千里共婵娟”选取了“千里”和“婵娟”这两个形容词,形成了一种美好的联想。
千里代表着广阔的景色,婵娟则表示了月亮的美丽。
通过这样的串词,词作者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3. “月”和“长”:在词的结尾,白居易写道:“长恨人寰洞庭水,万里写入鸳鸯词。
”这里的“长”既代表了长久,也代表了月亮的意象。
将“长”与“月”这两个词紧密相连,巧妙地把人们对长久存在的期盼与月亮这一美好的自然现象相结合。
通过对串词的分析,我们能够感受到《但愿人长久》这首词所带来的美感和情感共鸣。
串词的运用增强了整首词的艺术感,使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到词作者的思想。
三、《但愿人长久》的内涵《但愿人长久》这首词虽然简短,但内涵深远。
它不仅仅是表达对美好事物长久存在的愿望,更是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思考和对无常的痛感。
词中的“长恨人寰洞庭水,万里写入鸳鸯词”一句,传递了作者对时光流转、生命无常的感叹和思考。
在这个瞬息万变的世界里,人们常常追求着长久的事物,而这种追求往往和人生的短暂、时光的消逝形成鲜明的对比。
《但愿人长久》读后感
![《但愿人长久》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dfcdc0ec02020740bf1e9bd8.png)
《但愿人长久》读后感
认真读完一本著作后,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东西,需要好好地就所收获的东西写一篇读后感了。
那么读后感到底应该怎么写呢?
今天,我读了《但愿人长久》这个故事,令我感悟很深。
故事主要讲:在中秋节这一天,宋代的文学家苏轼因思念弟弟而创作了《水调歌头·中秋》这首很有名的词。
在老师的帮助下,我理解了这首词的意思,并且深深地喜欢上它。
其中“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几句我尤为喜爱,它的意思是:世上本来就是有悲也有欢、有离也有合的,就像天上的’月儿有隐也有现、有圆也有缺一样,哪里会十全十美呢!但愿美好的感情长留人们心间,虽然远隔千里,也能共同拥有这一轮明月!
读到这儿,我不禁想起了我自己。
我是一名留守儿童,在我很小的时候爸爸妈妈就离开我到广东打工了,每当过节时看到别人一家团聚,欢欢喜喜地品尝着瓜果,观赏着明月,而我的爸爸妈妈在远方回不来的时候,就特别难过。
常常明着暗着地哭泣,埋怨爸爸妈妈为了挣钱不爱我了,也责怪过月亮为什么在我和爸爸妈妈分离的时候更亮更圆,甚至等到爸爸妈妈好不容易回来一次我也闹情绪,故意不理他们……现在想起来真是不应该啊!是苏轼的广阔胸襟让我懂得了世上的事情本来就难有十全十美,让我懂得了原谅,因为爸爸妈妈去远方打工也是为了我们一家人能过上好日子啊!现在的我没有怨恨,只希望自己的亲人健康长寿,即使相隔千里,也能通过月光来传递思念。
又一个中秋节即将来临,我为所有分隔两地的人们送上我的祝愿:“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思念之情
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苏轼。有一 年,他被朝廷派往密州去做官。
苏轼,四川眉州人。
密州在今天的山东省诸城。
孤独之情
苏轼与弟弟苏辙(子由)自幼形影不离,手足情深。 踏上官宦仕途之路后,兄弟二人的命运更紧密联系 在一起。他们的政治见解相同,也都敢于直言极谏。 当兄长被一贬再贬时,弟弟也因为受牵连日子很不 好过,但做弟弟的从未有过丝毫怨言。 1074年,苏轼由繁华的杭州调到荒凉的密州(今 山东诸城),目的就是为了能与弟弟相距更近一些。 当时的苏辙在济南为官。原以为到了密州就能接近 弟弟,哪知,苏轼来到密州时,面对的是长期干旱、 蝗虫遍野的惨淡景象。凭借文人的良知,他已无暇 去探望想念已久的兄弟。
无情的月亮啊, 你为什么偏偏在别人 分离的时候变得这么 圆、这么亮呢?……
无情的月亮啊, 你为什么偏偏在别人 分离的时候变得这么 圆、这么亮呢?……
1.“转念”是什么意思? (转变想法,换个角度和 方式思考问题) 2.他转念想到了什么呢?
世上本来就是有悲也有欢、有离也 有合的,就像天上的月儿有隐也有现、 有圆也有缺一样,哪里会十全十美呢!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 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 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
1. 背诵课文四、五、六自然段 2. 抄写词(人有……) 3. 说说“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 娟的意思”
一年一度的中秋节到了,这一天苏 轼看到 月亮 ,便 因思念 弟 弟而心绪不宁。他看着圆圆的月亮,不 禁 埋怨 起来。但他转念又想人生 本就有悲有欢,有离有合的,于是心里 又 宽慰 了许多。
一年一度的中秋节到了。这天夜晚,皓月当空, 万里无云。人们都在欢欢喜喜地品尝着瓜果,观赏 着明月,只有苏轼因思念弟弟而心绪不宁。
水调歌头 苏轼 苏轼,字子瞻,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 号东坡居士,四川 子由。 眉山人。是北宋杰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 出的文学家和书画 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 家。与父亲苏洵、 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弟弟苏辙并称为 “三苏”。是“唐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 宋八大家”之一。 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 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他眼睁睁地望着那圆圆的月亮,心 里不禁埋怨起来:无情的月亮啊,你为 什么偏偏在别人分离的时候变得这么圆、 这么亮呢?……
想到这儿,他的心里似乎宽慰了许多, 便低声吟诵起来:
一年一度的中秋节到了,这一天苏 轼看到 ,便 弟弟而心绪不 宁。他看着圆圆的月亮,不禁 起 来。但他转念又想人生本就有悲有欢, 有离有合的,于是心里又 了许多。
积累和“月”有关的诗句
【唐】李白
《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月下独酌》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把酒问月》 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 《古朗月行》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课前预习: (1)读课文三遍以上,要求读准字音,描红,查词典理 解累和“月”有关的诗句。 (4)查阅关于苏轼的资料,制作一张资料卡片 苏轼,字 号 ,籍贯 ,代表作 ,艺术风格 ,“三苏” 。
……
人有悲欢离合,
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婵娟!
……
世上本来就是有悲也 人有悲欢离合, 有欢、有离也有合的,就 像天上的月儿有隐也有现、 月有阴晴圆缺, 有圆也有缺一样,哪里会 此事古难全。 十全十美呢!但愿美好的 感情常留人们心间,虽然 但愿人长久, 远隔千里,也能共同拥有 这一轮明月!
但愿人长久
水调歌头 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 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 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 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 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
触景伤情
花好月圆
皓月当空
明月高悬 欢聚一堂 团团圆圆 合家欢乐
中秋习俗中秋习俗 • • • 吃月饼 吃月饼 赏月 赏月 明清以后,中秋节赏月风俗依旧,许多 明清以后,中秋节赏月风俗依旧, 地方形成了烧斗香、树中秋、点塔灯、 许多地方形成了烧斗香、树中秋、 放天灯、走月亮、舞火龙等特殊风俗。 点塔灯、放天灯、走月亮、舞火龙 等特殊风俗。
苏轼跟弟弟苏辙手足情深。小时候, 他们俩一起读书,一起玩耍,整天形影 不离。长大以后,他们就各奔东西,很 少再有见面的机会。如今屈指算来,分 别又有七个年头了!
苏轼跟弟弟苏辙手足情深。小时候, 他们俩一起读书,一起玩耍,整天形影 不离。长大以后,他们就各奔东西,很 少再有见面的机会。如今屈指算来,分 别又有七个年头了!
苏轼跟弟弟苏辙手足情深。小时候, 他们俩一起读书,一起玩耍,整天形影 不离。长大以后,他们就各奔东西,很 少再有见面的机会。如今屈指算来,分 别又有七个年头了!
苏轼跟弟弟苏辙手足情深。小时候, 他们俩一起读书,一起玩耍,整天形影 不离。长大以后,他们就各奔东西,很 少再有见面的机会。如今屈指算来,分 别又有七个年头了!
月亮渐渐西沉,透过窗子把银光洒到 床前。苏轼躺在床上,怎么也睡不着。
他眼睁睁地望着那圆圆的月亮,心里 不禁埋怨起来:无情的月亮啊,你为什么 偏偏在别人分离的时候变得这么圆,这么 亮? 他望着月亮,心里埋怨起来:月亮 啊,你为什么在别人分离的时候变得这 么圆,这么亮?
无情的月亮啊, 你为什么偏偏在别人 分离的时候变得这么 圆、这么亮呢?……
•
ɡuān chánɡ shǎnɡ bēi suī kuān
官 尝 赏 悲
虽 宽
观赏 品尝 心绪不宁 形影不离
xù 绪
屈指 但愿 十全十美 悲欢离合
睁 缺
zhēnɡ
quē
玩耍
观赏 屈指 埋
吟诵
品尝 但愿 mái埋伏
皓月 宽慰 婵娟
心绪不宁 十全十美 mán埋怨 形影不离 悲欢离合
一年一度的中秋节到了。这天夜晚, 皓月当空,万里无云。人们都在欢欢喜喜地 品尝着瓜果,观赏着明月,只有苏轼因思念 弟弟而心绪不宁。
千里共婵娟!
但愿美好的感情常 留人们心间,虽然远隔 千里,也能共同拥有这 一轮明月!
4、读到这里, 你认为苏轼是 一个怎样的人 呢? 苏轼是一个豁达、胸襟开阔的人。
水调歌头 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 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 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