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业逐步下行-如何应对?(深度好文)
应对建筑行业低迷的7个思路
应对建筑行业低迷的7个思路在思考如何应对建筑行业低迷之前,我们更应该问一问——中国建筑行业怎么了?在有方常规栏目【建筑师在做什么】中,我们陆续采访了国内实践多年的99位建筑师,他们如何看待当下国内建筑行业,又有哪些应对之法?我们的行业怎么了?越来越多的建筑师开始认真思考建筑业会逐渐变成夕阳产业。
1.独立建筑师缺乏实践机会——张之杨(局内设计创建人、主持建筑师)为什么当下国内受过良好职业教育、有职业使命感与坚持的独立建筑师经常处于缺乏实践机会的状态,乃至于常常看到一群建筑师“聚集”在远离城市的山区或沙漠探索小众且高雅的建筑实验。
是建筑师们看不上业主,还是业主理解不了我们?而与此同时,不计其数的产业建筑师却常常忙得连睡觉的时间都很少。
换句话说,中国独立建筑师作为一个群体是否有机会更加正面且积极地影响、参与乃至引导当下如火如荼的城市化进程?张之杨,局内设计2.建筑师无法与使用者沟通——祝晓峰(山水秀建筑事务所创始人)在大约三成的项目上,无法和建筑未来的使用者进行交流。
我想这是一个“中国性”非常显著的普遍问题。
中国建筑师所服务的业主当中有相当的比例不是建筑真正的使用者,而是持有土地开发权的地方政府和开发商。
前者优先重视的往往是建筑形象而非使用,后者对建筑使用的理解往往是市场调查出来的、现成的“最好卖房型”。
中国当代建筑之所以少有对人的切实关怀,正是此因。
就算有建筑师主动为未知的使用者考虑,也往往凭猜测而非由互动产生。
十年来,中国房地产走过怎样的路?3.“圈子”现象明显——于雷(Archi-solution Workshop主持人)现在建筑界“圈子”现象明显,圈子之间缺少交流,处于冷暴力状态。
4.建筑师与大众间隔阂越来越深——沈驰(墨泰国际设计机构首席建筑师、董事总经理)多年的行业经历,让我有很多不安的认识,比如专业内的共识越来越少,互不认同与阵营分化很严重;建筑师与大众对于建筑的认识上也存在巨大的鸿沟;专业内很多似是而非的讨论,与社会不在一个话语体系中,大众听不懂也没人关心;很多被专业媒体关心的建筑师,他们的探索似乎也只是在边缘和局部地带挣扎,或对不可逆转的未来做出的负隅顽抗;活跃的建筑师也逐渐变成一个孤立的群体,只能在自己的圈子里获得归属感。
建筑行业的危机应对与业务连续性计划年经验总结与策略分析
建筑行业的危机应对与业务连续性计划年经验总结与策略分析在建筑行业,面临各种危机和挑战是不可避免的。
无论是经济衰退、市场波动还是自然灾害,这些因素都可能对行业造成重大影响。
因此,建立有效的危机应对和业务连续性计划至关重要。
本文将回顾建筑行业在过去几年中面临的危机,并总结了相关经验和策略,以帮助行业从容应对未来的挑战。
一、经济衰退带来的危机经济衰退是建筑行业最常见的危机之一。
市场需求下降,资金短缺,项目推迟或取消,这些都给建筑公司带来巨大挑战。
然而,经济衰退也可以被视为一个机会,促使行业良性发展。
建筑公司可以采取以下策略来应对经济衰退的危机:1. 寻找新兴市场:在国内市场需求疲软的情况下,寻找海外市场或新兴市场可能会成为盈利的新机遇。
2. 多元化业务:将重心放在不同类型的项目上,避免过度依赖某一特定领域或客户。
3. 控制成本:减少非必要的开支,提高效率,从而降低项目成本。
二、自然灾害的挑战自然灾害对建筑行业的影响不言而喻。
地震、洪水、飓风等灾害可能导致建筑物受损,项目停滞,造成严重经济损失。
因此,建筑公司需要建立健全的应急预案和业务连续性计划,以更好地应对自然灾害带来的挑战。
1. 建立风险评估制度:对项目和建筑物进行风险评估,确定可能遭受灾害的地区,并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
2. 多地备份:在不同地理区域建设备份基础设施,以确保在一地发生灾害时,其他地区可以继续支持业务运营。
3. 建立应急响应机制:建立紧急联系人和团队,及时应对灾害,并制定相应的恢复计划。
三、技术创新与转型随着互联网和科技的迅速发展,建筑行业也面临着技术变革和转型的挑战。
建筑公司需要及时调整业务模式,引入新技术,并提高员工的技术素养。
1. 引入BIM技术:BIM(建筑信息模型)可以帮助建筑公司更好地预测和规划项目进程,并提高项目效率。
2. 优化供应链管理:利用物联网技术和大数据分析,对供应链进行优化,提高物资采购和物流管理的效率。
3. 培养技术人才:建筑公司应积极培训和吸引优秀的技术人才,以适应技术创新带来的挑战。
经济下行期建筑企业的风控措施
经济下行期建筑企业的风控措施【1】已经被套的要止损。
能不开工的项目就先不开工,干不下去的项目就果断停工,总之不再投入资金。
半拉子工程戳在那里,上可以制约开发商,下可以拖延付款。
我不解套,大家都解不了套。
开发商没钱抵房子也可以,总比没有强。
要解除合同也可以,先完成结算付清工程款。
【2】选择有实力的开发商。
公建项目、小微项目、城改项目,能不做就不要做了。
现在不是有块地皮就可以搞开发的年代了,离那些玩空手道的远一点。
房地产行业正在洗牌,品牌房地产企业、综合性房地产企业、上市集团公司之类的开发商,可以考虑合作,但要约定清楚付款条件。
【3】没完成结算就不要打官司,要打官司就必须查封开发商的资产。
没资产、没结算,打官司就是一场空。
如果开发商反诉,还会被反咬一口。
运用施工单位的配合权利,用蚕食方式讨工程款。
过程中应掌握好分寸,诉求合理态度要好,不要搞过头撕破脸。
【4】对下游分包商、供应商,根据开发商付款情况相应履约。
用劳务公司分包、贸易公司采购,运用合同的相对性脱壳。
合同中应设置诉讼障碍,对起诉的单位,能反诉就反诉,两审用尽再调解,判决生效执行中再和解。
不能让起诉的单位讨到便宜,否则会引起羊群效应。
【5】银行的贷款有多少都可以用,民间高利贷一分钱都不要沾。
效益好的总承包单位,核心业务是企业金融,赚的是银行利率与内部利率的利息差。
涉足民间高利贷的施工企业,会被挤到破产的边缘。
运用高利贷做项目的老板,最终跑路的居多。
【6】多元化经营,建立对冲机制。
手握雄厚资金的项目经理或者施工企业,可以考虑多元化经营,尤其是现金流充沛的行业,建立风险对冲机制。
工程行业环境好利润高时,帮助其他产业抢占市场。
工程行业环境差时,借用其他产业的现金流。
比如酒店、医院、超市、商场等实体。
【7】项目经理应收缩施工规模,把骨干人员、施工机械养起来,集中优势干出精品工程,提升自己的业务层次。
手头刚好没接活的老板,暂时休整两年也不是坏事,顺便腾出精力清理债权,寻找新的投资点。
浅谈我国建筑经济的发展现状与对策
浅谈我国建筑经济的发展现状与对策我国建筑经济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也是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领域。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经济的快速增长,我国的建筑业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随之而来的是一系列新的挑战和问题,这就需要我们深入分析和探讨,提出对策,以促进我国建筑经济的健康发展。
我们来看一下我国建筑经济的发展现状。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的规模不断扩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需求不断增加,房地产市场也持续火热,这都为建筑业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市场空间。
我国不断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如高速公路、铁路、机场、港口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不断推进,给建筑企业提供了更多的发展机会。
近年来,国家对节能环保的政策不断加强,建筑业也在逐步转向节能环保的方向,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成为行业的热点和趋势。
我国建筑经济的发展还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建筑业的发展不够均衡。
一方面,东部地区的城市化进程已经较为成熟,建筑需求饱和,市场竞争激烈;中西部地区的城市化进程仍在加快,建筑需求不断增加,市场潜力巨大,但建筑企业的发展水平相对较低。
建筑业存在产能过剩和行业竞争激烈的问题。
由于过去的快速扩张和投资过热,导致目前建筑业存在严重的产能过剩问题,建筑企业之间的竞争也日益激烈,企业利润下滑。
建筑业内部管理和技术水平不够高。
一些建筑企业在管理和技术方面存在不足,影响了企业的竞争力和创新能力。
建筑业对环保的要求不够高,存在浪费资源和污染环境的问题。
针对我国建筑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和挑战,我们应该采取一系列的对策,以促进建筑经济的健康发展。
要加大对中西部地区建筑业的支持力度。
政府可以通过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扶持中西部地区的建筑企业发展,提高建筑业市场竞争力;可以加大科技和人才引进力度,提高建筑业的技术水平。
要加强行业管理,推动建筑业转型升级。
建筑行业应该推进企业管理的现代化和信息化,加强品牌建设和市场开拓,提高建筑企业的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
要加强绿色建筑的推广和应用,推动建筑行业向节能环保的方向发展。
如何应对建筑行业中的危机
如何应对建筑行业中的危机建筑行业是一个重要的经济领域,它不仅直接影响着国家经济的发展,也关乎着人们的生活环境和质量。
然而,建筑行业常常面临各种危机,如经济周期性波动、政策调整、市场需求变化等。
在这个竞争激烈的行业中,建筑企业如何应对危机,保持稳定发展呢?本文将从战略调整、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等方面进行探讨。
1. 战略调整危机时期,建筑企业需要及时进行战略调整,以应对市场需求的变化。
首先,建筑企业应重新评估市场前景和竞争态势,了解行业内外的变化因素。
其次,企业可以考虑调整产品结构,增加差异化竞争优势,开发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新产品。
此外,建筑企业还应积极拓展国内外市场,降低对单一市场的依赖,减少经济危机对企业造成的冲击。
在战略调整过程中,建筑企业需要充分利用行业协会、咨询机构等资源,借鉴成功企业的经验,制定可行的发展战略。
2. 技术创新技术创新是建筑行业应对危机的重要手段。
面对市场需求的变化,建筑企业应该积极引进和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提高产品的质量和附加值。
例如,建筑企业可以通过应用信息技术,实现智能化管理和生产,提高生产效率和成本控制。
此外,建筑企业还可以注重可持续发展,推广绿色建筑、节能环保技术,满足社会的环保需求。
技术创新需要建筑企业具备强大的研发和创新能力,同时要与科研院所、高校等合作,共同推动技术创新和进步。
3. 人才培养人才是建筑行业中最重要的资源,对于企业应对危机尤为重要。
建筑企业应该注重人才培养,提升员工的专业素质和创新能力。
首先,企业可以通过内部培训和外部培训相结合的方式,提供员工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和学习机会。
其次,建筑企业可以与高校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共同培养适应行业变化和技术创新需求的人才。
此外,建筑企业还应加强人力资源管理,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发展机会,吸引和留住优秀的人才。
人才培养需要建筑企业注重长期发展规划,重视人才的成长和晋升通道。
总结起来,应对建筑行业中的危机需要建筑企业及时进行战略调整,积极进行技术创新,加强人才培养。
如何在年建筑行业中应对市场竞争与变化
如何在年建筑行业中应对市场竞争与变化如何在建筑行业中应对市场竞争与变化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建筑行业也面临着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和不断变化的环境。
在这个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建筑企业需要不断适应变化,以保持竞争力并取得长期成功。
本文将介绍一些应对市场竞争和变化的策略,帮助建筑行业在竞争中脱颖而出。
第一,了解市场需求在应对市场竞争和变化时,了解市场需求是至关重要的。
建筑企业需要通过调研市场,了解客户的需求和喜好,以便提供符合市场需要的产品和服务。
通过与客户保持沟通和交流,建筑企业能够及时了解市场的变化和趋势,从而作出相应的调整和优化。
此外,建筑企业还应该密切关注竞争对手的动向,及时调整自身的竞争策略。
第二,提供创新的设计和技术在建筑行业中,创新是应对市场竞争和变化的重要手段。
建筑企业应该注重设计创新和技术创新,在产品和服务上提供独特的价值。
通过引入新的设计理念和应用先进的技术,建筑企业能够吸引更多的客户,并赢得市场的认可。
此外,建筑企业还应该不断学习和研究最新的技术趋势,以便在市场竞争中保持先发优势。
第三,加强人才培养和团队建设在如今竞争激烈的建筑行业中,人才是最重要的资源。
建筑企业应该注重人才培养和团队建设,吸引优秀的人才加入企业,并为员工提供良好的培训和发展机会。
通过培养和发展人才,建筑企业能够提高组织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为市场竞争提供有力支持。
第四,建立良好的品牌形象在市场竞争激烈的环境中,建筑企业需要建立良好的品牌形象,以增强市场认知度和竞争力。
建筑企业应该注重品牌建设,通过精心设计的营销和宣传活动,向客户传递企业的独特价值和核心理念。
此外,建筑企业还应注重建立良好的客户关系,通过优质的服务和持续的沟通与客户建立长期的合作伙伴关系。
第五,灵活应对市场变化市场竞争和变化是不可避免的,建筑企业应该具备灵活性,及时面对市场的变化并作出相应的调整。
建筑企业应该加强对市场趋势和预测的分析,以便在市场的变动中抓住机会,避免风险。
建筑企业困局破解方案最新
建筑企业困局破解方案最新建筑企业困局破解方案建筑行业是现代社会中极其重要的产业之一,然而,建筑企业在面临市场竞争、成本压力、人才短缺和技术升级等诸多困境时,如何找到突破口,实现可持续发展,成为一个需要着重考虑的问题。
以下是建筑企业困局破解方案的一些建议。
1. 多元化经营:建筑企业可以考虑扩大业务范围,拓展到相关领域,例如房地产开发、物业管理、装饰设计等。
多元化经营可以降低企业对单一市场的依赖,并提供更多的增长机会。
2. 创新技术应用:建筑行业已经进入了智能化和数字化的时代,建筑企业应该致力于引进和应用新的技术,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例如,利用BIM技术进行设计和施工管理,应用无人机进行勘测和监测,使用模块化建筑等创新方法。
3. 提高管理水平:建筑企业需要注重内部管理,提高管理水平和员工素质。
建立科学的管理体系,加强内部培训,优化流程和组织结构,提高工作效率和企业竞争力。
4. 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建筑企业应该塑造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提高员工凝聚力和归属感。
鼓励员工创新和团队合作,建立良好的工作氛围,吸引和留住人才。
5. 加强市场营销:建筑企业应该加强市场营销,提升品牌形象和知名度。
通过有效的市场推广活动,积极争取项目和合作伙伴,增加市场份额,扩大市场份额。
同时,企业还可以通过与政府机构和各类机构合作,参与公共项目,提高企业影响力和市场份额。
6. 加强与供应商合作:建筑企业需要建立稳定和长期的合作伙伴关系,与优质的供应商和合作伙伴合作,提供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
与供应商密切合作可以降低成本、提供更好的产品和服务,并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7. 提高财务管理能力:建筑企业需要加强财务管理能力,合理规划和控制资金的运营。
建立健全的财务管理制度,确保企业资金的安全和合理使用。
对于一些大型项目,建筑企业可以利用项目融资等方式,提高资金运作能力。
8. 积极开拓海外市场:随着中国经济不断的对外开放,建筑企业应该积极进军海外市场。
应对建筑行业下行的措施
应对建筑行业下行的措施嘿,咱今儿就来聊聊建筑行业下行这档子事儿。
你说这建筑行业咋就下行啦?就好像天气有时候会突然变糟糕一样,让人有点措手不及呢!那咱得想想办法应对不是?咱先说说人才这方面。
建筑行业那可是得靠各种各样的人才撑起来的呀!就好比盖房子得有坚固的梁柱一样。
这时候咱就得重视培养和留住人才啦。
你想啊,如果一个团队里都是精兵强将,那遇到问题还怕解决不了吗?所以呀,企业得给员工提供足够的发展空间和培训机会,让他们觉得在这里有奔头,能学到真本事,就像给花儿提供充足的阳光和水分,让它们能茁壮成长一样。
再来讲讲创新。
哎呀呀,这可太重要啦!建筑行业也不能老是走老路子呀,得有点新花样。
就好比你每天都吃一样菜,时间长了肯定腻味呀,得时不时来点新菜品尝尝鲜。
比如说采用新的建筑技术、材料,设计出更独特更环保的建筑,这样才能吸引大家的眼球嘛。
还有市场拓展这一块。
别老是在那一块小地方打转呀,得把眼光放远些。
就好像你不能只在自己家院子里玩,得出去看看外面的大世界。
多找找新的市场,新的机会,说不定就能发现一片新天地呢。
成本控制也不能小瞧呀!就跟咱过日子一样,得算计着花。
从材料采购到施工过程,每一个环节都得把好关,能省一点是一点,但可不能以次充好哦,那可不行!这就好比做饭,该放多少盐就得放多少盐,不能多也不能少。
另外呀,加强和其他行业的合作也很有必要呢。
建筑行业可不是孤立的呀,它得和其他好多行业打交道呢。
就像一群小伙伴一起玩耍,大家互相帮助,才能玩得更开心嘛。
比如说和科技行业合作,利用先进的技术让建筑更智能;和环保行业合作,让建筑更绿色环保。
咱还得重视品牌建设呢。
你想想,要是有个口碑特别好的建筑企业,大家肯定都愿意找它干活呀。
这就跟咱买东西喜欢买名牌一样,质量有保障呀!所以企业得把质量抓好,把服务做好,让大家一提起就竖起大拇指。
建筑行业下行并不可怕,咱只要积极应对,办法总比困难多不是?咱就像那打不死的小强,顽强地拼搏,总能在逆境中找到出路。
建筑施工行业中的困境及改革措施
建筑施工行业中的困境及改革措施一、建筑施工行业的困境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民对居住环境要求的提高,建筑施工行业迎来了空前繁荣。
然而,同时也面临着一系列困境。
1. 建筑产业链过长导致效率低下在传统的建筑施工过程中,从设计、采购到施工等环节都涉及多个参与方,使得沟通协调成为了一个巨大难题。
这造成了很多重复劳动和资源浪费,不仅影响了项目进度和质量,还增加了成本。
2. 施工技术落后尽管建筑科技不断更新换代,但在施工现场上仍主要依靠传统的人力操作。
缺乏先进设备和智能机械化系统,限制了建筑施工效率的提升和质量的保障。
3. 双重压力:安全与环保建筑行业具有较高风险性和破坏性,在施工过程中存在安全事故隐患。
此外,建筑施工会产生大量废弃物和污染,给环境带来负面影响。
安全问题和环保压力成为了行业发展的重要挑战。
二、改革措施为了克服建筑施工行业的困境,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改革措施,以提升效率、推动技术进步、确保安全和环保。
1. 构建信息化管理体系引入先进的信息技术,建立起覆盖建筑产业链各个环节的数字化平台。
通过实现设计、采购、施工等各方数据的互联互通,可以降低沟通成本、提高协同效率,并且有效控制项目进度和质量。
2. 推广智能建筑和装备积极引入智能化设备和机械化系统,减少人力操作,提高工作效率。
例如,在混凝土浇筑领域使用自动化浇注设备,在高空施工领域推广无人机巡检等。
通过技术创新不断提升行业竞争力。
3. 加强安全生产管理安全是建筑施工行业最基本的要求。
加强对员工的安全培训,完善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制度,严格落实各项安全措施。
同时,加大对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提高法律监管力度,确保建筑施工过程中人员和财产的安全。
4. 推进绿色施工发展可持续建筑是当前建筑行业面临的挑战之一。
通过推广绿色建筑理念,采用环保材料和技术,在设计、供应链和施工过程中降低能源消耗、减少废弃物排放。
建立绿色认证体系,引导企业进行绿色转型。
5. 促进行业标准化制定统一的技术标准、施工规范和质量评估体系,并进行有效实施。
应对建筑行业低迷的7个思路
应对建筑行业低迷的7个思路在思考如何应对建筑行业低迷之前,我们更应该问一问——中国建筑行业怎么了?在有方常规栏目【建筑师在做什么】中,我们陆续采访了国内实践多年的99位建筑师,他们如何看待当下国内建筑行业,又有哪些应对之法?我们的行业怎么了?越来越多的建筑师开始认真思考建筑业会逐渐变成夕阳产业。
1.独立建筑师缺乏实践机会——张之杨(局内设计创建人、主持建筑师)为什么当下国内受过良好职业教育、有职业使命感与坚持的独立建筑师经常处于缺乏实践机会的状态,乃至于常常看到一群建筑师“聚集”在远离城市的山区或沙漠探索小众且高雅的建筑实验。
是建筑师们看不上业主,还是业主理解不了我们?而与此同时,不计其数的产业建筑师却常常忙得连睡觉的时间都很少。
换句话说,中国独立建筑师作为一个群体是否有机会更加正面且积极地影响、参与乃至引导当下如火如荼的城市化进程?张之杨,局内设计2.建筑师无法与使用者沟通——祝晓峰(山水秀建筑事务所创始人)在大约三成的项目上,无法和建筑未来的使用者进行交流。
我想这是一个“中国性”非常显著的普遍问题。
中国建筑师所服务的业主当中有相当的比例不是建筑真正的使用者,而是持有土地开发权的地方政府和开发商。
前者优先重视的往往是建筑形象而非使用,后者对建筑使用的理解往往是市场调查出来的、现成的“最好卖房型”。
中国当代建筑之所以少有对人的切实关怀,正是此因。
就算有建筑师主动为未知的使用者考虑,也往往凭猜测而非由互动产生。
十年来,中国房地产走过怎样的路?3.“圈子”现象明显——于雷(Archi-solution Workshop主持人)现在建筑界“圈子”现象明显,圈子之间缺少交流,处于冷暴力状态。
4.建筑师与大众间隔阂越来越深——沈驰(墨泰国际设计机构首席建筑师、董事总经理)多年的行业经历,让我有很多不安的认识,比如专业内的共识越来越少,互不认同与阵营分化很严重;建筑师与大众对于建筑的认识上也存在巨大的鸿沟;专业内很多似是而非的讨论,与社会不在一个话语体系中,大众听不懂也没人关心;很多被专业媒体关心的建筑师,他们的探索似乎也只是在边缘和局部地带挣扎,或对不可逆转的未来做出的负隅顽抗;活跃的建筑师也逐渐变成一个孤立的群体,只能在自己的圈子里获得归属感。
建筑业市场低迷寻求新出路
建筑业市场低迷寻求新出路随着经济的发展,建筑业一直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近年来建筑行业却面临着市场低迷的困扰。
在这个背景下,寻找新的出路成为了建筑业界的共同课题。
本文将探讨建筑业市场低迷的原因以及可能的解决之道。
一、建筑业市场低迷的原因建筑业市场低迷的原因有多方面的因素影响。
首先,经济发展放缓是建筑业市场低迷的主要原因之一。
随着国内生产总值增速下降,投资需求减少,建筑业项目的数量和规模也相应减少。
这导致了市场供给过剩,构成了建筑业市场低迷的主要原因之一。
其次,资金来源不足也是造成建筑业市场低迷的原因之一。
由于宏观经济形势的不确定性和金融体系的不健全,许多潜在的投资者对建筑业的投资信心不足。
这导致了建筑业市场中的资金供给不足,限制了建筑项目的开展和发展。
最后,市场竞争激烈也是建筑业市场低迷的原因之一。
由于行业内竞争激烈,建筑企业面临着价格战和利润下降的压力。
这导致了建筑业市场的利润空间被压缩,影响了企业的发展和市场竞争力。
二、建筑业市场寻求新出路的途径面对建筑业市场低迷的困境,建筑企业需要积极寻求新的出路来实现可持续发展。
以下是几种可能的途径:首先,积极寻求新兴市场的机会。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工业化水平的提高,新兴市场对建筑业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建筑企业可以积极拓展国内外新兴市场,以寻求更多的发展机会。
其次,不断创新和提升技术水平。
建筑业是一个技术密集型行业,不断创新和提升技术水平是建筑企业保持竞争力的关键。
通过引进新技术和工艺,提高产品质量和效率,建筑企业可以在市场上脱颖而出,获取更多的订单。
再次,加强合作与协调。
在市场低迷的情况下,建筑企业可以寻求与其他相关行业的合作与协调,共同开展项目,实现资源共享和互利共赢。
这不仅可以降低企业的成本,还可以拓宽市场渠道,提高市场竞争力。
最后,注重品牌建设和市场营销。
在市场竞争激烈的环境下,建筑企业需要注重品牌建设和市场推广,树立和提升企业形象。
建筑行业的问题分析与对策建议
建筑行业的问题分析与对策建议一、建筑行业的现状分析建筑行业作为一个国民经济重要的支柱产业,在我国的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然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建筑行业也面临着一些问题。
首先,建筑行业存在着市场供需失衡的问题。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速,人民对高品质住宅和公共设施的需求不断增长,而供应方面则需要时间去适应市场的变化。
这导致了房地产市场的过热和波动,给经济稳定带来了一定的压力。
其次,建筑行业在发展中存在着工程质量不稳定的问题。
尽管政府加大了对建筑质量的监管力度,但由于一些不负责任的开发商和施工单位存在,一些工程的质量问题屡见不鲜。
这不仅会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安全隐患,也会对建筑行业的声誉造成负面影响。
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建议采取一些对策,以推动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市场供需失衡问题的对策建议要解决市场供需失衡问题,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政府应加强对建筑项目的审批和调控。
需要根据市场需求变化,合理规划建设用地,并设立相应的政策措施来引导建筑项目的开发。
其次,加大对房地产市场的监管力度,有效遏制投机炒房行为,促进房价的稳定发展。
同时,加大对经济适用房等公共住房的建设力度,满足低收入人群的住房需求。
此外,政府还应加强与建筑企业的沟通和合作,共同制定长期发展规划,以确保市场供需的平衡。
三、工程质量不稳定问题的对策建议为了解决建筑工程质量不稳定的问题,我们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政府要加强对建筑质量的监管,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并加大执法力度。
加强对施工企业和开发商的监管,对存在工程质量问题的企业进行处罚和整改。
其次,完善建筑工程质量监测体系,加强对工程各个环节的监督,确保工程的质量控制达标。
此外,建议加强对建筑从业人员的培训和资质认证,提高其专业素质和责任意识。
同时,增加对工程质量投诉和举报的渠道,并设立举报奖励制度,鼓励公众积极参与监督。
四、建筑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为了推动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建筑经济的危机应对与管理
建筑经济的危机应对与管理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建筑经济也面临着各种危机与挑战。
对于建筑业从业者来说,如何应对和管理这些危机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探讨建筑经济的危机,并提出有效的管理策略。
一、市场需求下滑的危机1.1 市场需求的变化市场需求是决定建筑业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
然而,随着经济形势和社会需求的变化,建筑经济面临着市场需求下滑的风险。
其原因包括经济衰退、政策调整以及消费者偏好的改变等。
1.2 应对策略在市场需求下滑的危机中,建筑企业需要及时调整自身策略,以适应市场变化。
例如,可以通过降低成本、提升产品质量、扩大市场份额等方式来保持竞争力。
此外,建筑企业还应积极开展市场调研,了解目标市场的需求变化,从而有针对性地推出新产品或服务。
二、资金短缺的危机2.1 银行贷款收紧在建筑经济中,资金是支撑企业运作的重要资源。
然而,由于银行贷款的收紧,建筑企业面临着资金短缺的危机。
这会给项目实施和发展带来严重的影响。
2.2 应对策略针对资金短缺的危机,建筑企业可以考虑多元化的资金筹措方式。
例如,可以通过发行债券、引入战略投资者等方式增加资金来源。
此外,建筑企业还可以加强与金融机构的合作,争取更多的贷款额度,以满足项目实施的资金需求。
三、人力资源短缺的危机3.1 人才流失随着建筑业竞争的加剧,优秀的人才成为企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然而,由于各种原因,包括薪资福利不尽人意、工作环境差等,建筑企业面临着人力资源短缺的危机。
3.2 应对策略为了应对人力资源短缺的危机,建筑企业应注重员工的培训与激励。
可以通过提供良好的薪资福利、改善工作环境、提供职业发展机会等方式留住优秀员工。
此外,建筑企业还可以与高校和研究机构合作,引进优秀人才,提升企业的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
四、环境保护需求的危机4.1 环保法规的加强近年来,随着社会环保意识的提高,政府对于建筑行业的环保要求也日益严格。
这使得建筑企业面临环境保护需求的危机,需要按照法规要求进行建设和管理。
建筑业寒潮应对策略
建筑业寒潮应对策略在当前的经济形势下,建筑业仿佛遭遇了一场来势汹汹的寒潮。
就拿我家附近的那个建筑工地来说吧,前段时间还热火朝天,机器轰鸣,这阵子却突然安静了下来,工人也少了许多。
这让我不禁思考,在这样的困境中,建筑业该如何应对呢?首先,咱们得认清形势,不能盲目乐观。
过去那种随便盖个房子就能赚钱的日子一去不复返啦。
如今,市场需求变了,消费者对房子的品质、环保、智能化等方面有了更高的要求。
所以,建筑企业得紧跟时代步伐,加强对市场的研究和预测。
比如说,多关注政策走向,了解哪些地区有新的发展规划,可能会有大量的建筑需求;或者研究一下人们的居住偏好,是更喜欢小户型的温馨,还是大户型的宽敞。
只有这样,才能在项目规划和设计上抢占先机。
说到这,我想起之前有个建筑公司,就因为没有提前做好市场调研,盲目上马了一个大型商业楼盘项目。
结果呢,由于周边的商业配套已经过剩,房子建成后销售情况惨不忍睹,资金回笼困难,公司陷入了巨大的危机。
这可真是血的教训啊!创新也是应对建筑业寒潮的关键一招。
不能总是老一套的建筑风格和技术,得敢于尝试新的东西。
比如说,现在绿色建筑很流行,那就多在节能环保方面下功夫。
采用新型的保温材料、节能门窗,设计合理的通风和采光系统,既能降低建筑的运营成本,又符合环保的大趋势。
还有,像 3D 打印建筑技术、装配式建筑这些新兴的建造方式,也能大大提高施工效率,降低成本。
记得有一次,我去参观一个装配式建筑的施工现场,那速度可真是快得惊人。
预制好的墙板、楼板等构件像搭积木一样迅速组装起来,不仅节省了大量的时间,而且建筑质量也有保障。
这让我深刻感受到,创新真的能给建筑业带来新的生机。
控制成本也是重中之重。
在材料采购上,要精打细算,多比较几家供应商的价格和质量。
同时,优化施工流程,减少不必要的浪费。
比如说,合理安排施工进度,避免工人闲置或者材料积压。
另外,加强对施工设备的维护和管理,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也能节省不少开支。
建筑下行期工程管理方法
建筑下行期工程管理方法建筑下行期工程管理是指建筑项目进入尾期阶段后的工程管理工作,主要涉及项目竣工验收、材料设备采购和安装、施工进度控制、质量管理、安全管理等方面。
下面是关于建筑下行期工程管理方法的一些相关参考内容。
1. 项目竣工验收:建筑下行期工程管理的首要任务是完成项目的竣工验收。
竣工验收是判断项目是否符合设计要求、满足技术标准的重要依据。
在竣工验收阶段,需进行现场检查、试运行、质量检测、文书审核等过程,并及时解决发现的问题。
2. 材料设备采购与安装:在建筑下行期,需要完成尚未采购和安装的材料设备。
工程管理人员应编制详细的采购计划,选择符合质量要求的供应商,并监督采购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同时,合理安排材料设备的运输和安装,确保施工进度不受影响。
3. 施工进度控制:建筑下行期工程管理需要细化施工进度计划,并对施工进度进行全面控制。
管理人员应督促施工单位按计划完成工程各阶段的任务,并及时采取措施解决施工中的问题。
同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进度调整,确保项目按时完工。
4. 质量管理:为保证工程质量符合要求,建筑下行期工程管理需加强质量管理工作。
首先,要加强施工过程的质量监督,确保施工质量符合设计要求。
其次,要进行必要的检测和试验,检验施工材料和设备的质量,并及时纠正和处理存在的问题。
5. 安全管理:建筑下行期工程管理需要注重安全管理,确保施工现场的安全。
管理人员应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和工作流程,并组织开展安全培训和教育。
同时,加强现场巡查和监管,及时处理和消除安全隐患,确保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和工程的顺利进行。
6. 成本控制:建筑下行期工程管理需要控制好工程成本,合理利用资源,降低项目运营和维护成本。
管理人员应编制详细的成本计划和预算,监督施工单位合理使用材料、设备和人力,并加强预算控制和变更管理,确保项目的经济效益。
7. 沟通协调:建筑下行期工程管理需要加强与相关方的沟通和协调。
管理人员应与业主、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等各方保持良好的沟通,及时了解并解决各方面的问题。
建筑工程行业大变局,房地产落寞,建筑行业人员该何去何从?
建筑工程行业大变局,房地产落寞,建筑行业人员该何去何从?疫情三年,建筑行业过的“艰难”,危机多风险高、狼多肉少利润薄,近年来建筑企业的利润率已经跌破3%,生存和发展压力巨大。
那么进入2023年,建筑行业是否还会继续处于低谷期呢?2023年随着疫情放开,宏观政策结构性放松,建筑行业有望继续改善。
第一,经济下行的压力大,基建投资是带动经济增长的重要手段;第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专项债申报规模扩大;第三,保障性租赁住房的推进。
2023仍将是基建大年,建筑行业国民支柱型产业有望迎来新的发展活力。
但和往年不同,建筑行业不再依靠房地产发展,随着新中国成立以来,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建筑行业得到大力支持和发展。
随着我国建筑业企业生产和经营规模的不断扩大,建筑业总产值持续增长,建筑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不断提高,为拉动国民经济快速增长作出了突出贡献。
到1978年,我国完成建筑工程增加值39亿元,建筑工人大幅增加,到1980年,建筑从业人员达到约648万人,四十年以来,建筑行业飞速健康的发展,不断为社会提供就业岗位。
自从2000年开始,农村打工潮兴起,年轻人基本都进大城市打工去了。
直到2017年,从事建筑的建筑工人高达六千多万,从事建筑工程技术人员达到713万人。
就是建筑业,让我们父辈能撑起一个家。
随着社会多元化经济的发展,建筑行业趋于饱和!如今建筑行业由住房建设转向基础设施建设,工厂、道路、配套设施等将是建筑行业2023年需要关注的重点。
一、建筑行业改革,加速行业发展1、建筑行业科技化,人才结构将作出转型,由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变。
企业需要做好未来行业发展的人才储备,人才培训也需要跟上进程。
2、国家加强监管,建筑行业将日益规范,建筑企业将从粗放管理向规范化管理进化。
3、国家坚定推进建筑行业高质量发展,新兴建筑类型和行业创新技术将加快应用。
二、新基建市场发展空间大“新基建”将会催生大量的新业态。
正如互联网的普及,带来了淘宝、京东主导的电商时代;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带来了微信、滴滴等主导的社交和共享经济时代;4G网络的普及,带来了无线宽带应用时代。
建筑行业的问题与改善建议
建筑行业的问题与改善建议一、建筑行业现存的问题在当今社会,建筑行业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为城市发展和人民生活提供了必需的基础设施。
然而,尽管取得了显著进展,建筑行业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
下面将对建筑行业当前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总结。
1.环境影响:传统的建筑方式通常会产生大量污染物排放和废弃物。
这对于环境造成了严重污染,并威胁到人类健康和生态系统稳定性。
例如,水泥制造过程中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占全球总体二氧化碳排放量的约 8%,因此减少环境影响是一个紧迫任务。
2.资源浪费:传统建筑材料常常过度使用和浪费。
这不仅浪费了宝贵的资源如木材和石头等,也会增加开采、加工和运输过程中产生的能源消耗以及相关环境问题。
3.高耗能:由于缺乏有效节能设计,在许多建筑中仍然存在能源效率低下的情况。
高耗能不仅增加了企业和家庭的能源成本,也对环境造成了更大的负担。
4.施工安全:建筑行业是一个高风险行业,经常发生意外事故。
这些事故不仅会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还会影响整个项目的进度和效率。
二、改善建议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并推动建筑行业的持续发展,需要采取一系列改善措施。
以下是一些建议。
1.环保材料和技术:推广使用更环保的建筑材料和技术是减少环境影响的有效途径。
例如,采用再生材料和可持续发展的木材替代传统材料,引入绿色建筑概念,提高建筑的能源效率等等。
这将减少碳足迹和能源消耗,并促进可持续发展。
2.节约资源:通过进行合理规划和设计来减少资源浪费。
例如,在建设过程中将废弃物最小化处理,并尝试使用可再生资源代替珍贵非可再生资源。
同时,在设计阶段充分考虑使用高效节能设备以减少能源浪费。
3.加强培训和监管:为建筑从业人员提供专业化培训,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和技能水平。
同时,加强对建筑工地的监管力度,确保施工过程符合相关的安全标准。
这将有效降低事故风险并改善行业形象。
4.促进创新与合作:积极推动建筑行业的创新和技术应用,通过引入数字化技术、智能化系统等来提高建筑效率和品质。
建筑行业的现状与改善方案
建筑行业的现状与改善方案一、建筑行业的现状建筑行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在过去几十年里发展迅速,为国家经济增长和城市化进程做出了巨大贡献。
然而,随着经济转型升级的推进和人们对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建筑行业也面临着一系列挑战和问题。
首先,当前建筑行业存在能耗高、资源浪费严重的问题。
我国传统的建筑模式在材料、施工等方面存在很多不合理之处,导致能源利用效率低下、大量非可再生资源被消耗掉,给环境带来巨大压力。
其次,建筑垃圾处理不规范也成为制约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因素之一。
随着新旧城区改造力度加大,大量废弃建筑材料需要处理和回收利用,但目前很多地方还没有健全完善的垃圾分类与处理机制。
还有就是人才不足、科技创新滞后等问题阻碍了该行业更好发展。
二、改善方案为解决上述问题,并适应新时代要求,建筑行业需要采取一系列改善和创新措施。
1. 推动绿色环保施工绿色建筑作为未来发展方向之一,应得到更多关注和支持。
首先,要加强对建筑材料的研发与应用,在提高能效的同时兼顾环境友好性。
其次,鼓励使用可再生资源,并倡导循环经济理念的贯彻,通过回收再利用废弃物,减少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
此外,还应在设计阶段考虑整体生态系统、水循环等因素,以降低对自然资源的压力。
2. 推进数字化技术应用数字化技术在建筑行业中具有广泛应用前景。
通过引入信息化管理系统、智慧施工、BIM技术等手段,有效提升施工效率并减少错误和浪费。
同时,在设计、施工和维护阶段使用虚拟现实(VR)和增强现实(AR)技术可以帮助提高沟通协调能力、降低成本,并实现精细化管理。
3. 健全垃圾处理与回收机制推动建立健全的垃圾分类和回收利用体系,是建筑行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
要加大对建筑废弃物的处置力度,鼓励建立专业化的处理与回收机构,并制定相关政策和标准,规范行业运作。
4. 加强人才培养与科技创新建筑行业需要高素质、专业化人才做支撑。
因此,应该加大对建筑领域人才的培养投入,并引导高校增设相关专业。
建筑行业存在的困难与解决方法 (3)
建筑行业存在的困难与解决方法一、建筑行业存在的困难1.1 人力资源短缺建筑行业是一个劳动密集型行业,对高素质的人才和经验丰富的工人需求量大。
然而,目前面临着人力资源紧缺的问题。
首先,由于建筑行业工作环境较为恶劣,工作强度大,吸引力相对较低,导致年轻人对从事建筑工作缺乏兴趣。
其次,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建筑项目数量不断增加,但相关专业技能的培训体系并没有跟上步伐,使得中高级技术工人供不应求。
1.2 建材价格波动大建筑过程离不开各种各样的建材。
然而,在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建材价格受到多种因素影响而波动较大。
原材料价格、供求状况、政府政策等都可以导致建材价格起伏不定。
这给施工方带来了很大的挑战,往往需要面对成本飞涨和计划变更等问题。
1.3 建造周期长由于复杂的施工程序和多个参与方的协调,建筑行业的建造周期往往较长。
长时间的施工期间不仅增加了成本,也影响了项目的进展和资金回收。
此外,一旦项目发生变更或出现问题,解决起来也十分耗时和困难。
二、解决方法2.1 加强人才培养与引进为了解决人力资源短缺问题,建筑行业应该加强对高素质专业人才的培养和引进。
首先,在教育体系中增加与建筑行业相关的技能培训课程,吸引更多年轻人走上这条职业道路。
其次,在招聘时,给予有经验或有潜力的工人较好的待遇和发展机会,提高他们在行业内的归属感和忠诚度。
2.2 引入科技创新利用科技创新可以提高建筑效率,并缩短建造周期。
例如,使用BIM(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技术可以在设计和施工过程中实现信息共享和实时协作,减少误差和重复工作。
此外,还可以借助机器人、自动化设备等智能化技术来替代一些重复性劳动,提高施工效率和质量。
2.3 建立稳定的供应链合作建筑行业需要大量的建材,为了应对价格波动问题,与供应商建立长期合作关系是必要的。
通过长期合作,可以获得更好的价格和服务。
此外,建议建筑企业多做市场调研和预测,及时采购或储备重要建材,以防价格波动冲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筑业逐步下行,如何应对?(深度好文)前言:2015年是建筑业产能过剩的起点,中国建筑业下行是一种必然,企业需调整心态,从过去的高增长惯性中走出来,从机会主义的心态中走出来,从薄积薄发的思维中走出来。
在艰难的考验中,我们慢慢走过2015。
2015年,是中国经济发生巨大转变的起点,经济新常态的特征逐步显现,经济增速总体下行,从数据统计看,虽然经济依然取得了很好的增长,GDP增长将近7%,但产业结构不合理,传统产业的投资巨大和产能过剩,让人们的实际体会与统计数据存在很大的差异,传统企业在产能过剩背景下的日子日趋艰难。
这一年,建筑企业经受了巨大的挑战:行业总体市场需求减少、企业之间市场竞争更加激烈、市场萎缩逐步显现建筑业产能过剩等,这些都困扰着建筑企业和建筑从业人员。
建筑行业未来的日子会如何?这是建筑业从业人员最关心的问题,几年前房地产行业开始下行,但在保障房建设、积极财政政策推动的基础设施投资支撑下,人们一直担忧的建筑业下行并未到来,2013、2014年隐约可见的建筑业拐点没有出现,建筑业下行终于在2015年开始出现。
施工业务前端的设计业务,在上半年已经出现了部分细分行业的业务萎缩,房屋建筑为主的设计院开始业务下降,部分建筑设计院的业务量下降20%甚至更多,到了下半年,部分建筑设计院已经开始降薪和裁员;而在积极财政政策和PPP 模式的推动下,基础设施业务的设计院,依然持续的发展态势,但我们担忧依靠政策而不是投资市场有效需求的增长,将难以持续较长时间。
作为勘察设计后端的施工业务,一般而言其市场会延迟半年至一年左右时间受到影响。
2015年下半年,施工总包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以施工总承包为例,当高端业务缩减的时候,过去聚焦于高端业务的企业逐步下行到中端业务,聚焦于大型项目的企业逐步延伸到中小型项目,为了生存,见项目就抢,活下去成为企业的生存之道;无论如何竞争,只会改变合同在企业之间的分布,难以改变行业总量下降的大趋势。
事实上,我们已经看到建筑业总体下行的态势,以房屋建筑为主的建筑企业,新签合同出现下降,部分已经签署的合同要么推迟开工,要么停工,而房地产行业巨大的存量和较低的去化速度,让我们担心未来的房建市场会出现怎样的情况。
即使在基础设施投资增长、开工项目增加、PPP模式热度高涨以及中国建筑企业不断进行海外扩张的情况下,2015年建筑业的增速依然可能下降到了4%左右,如果我们从可比价格计算,则增速有可能是2%,成为最近20年以来建筑业增速最低的年份。
是短期下跌还是行业下跌的起点?2015年建筑业下行究竟是短期的下跌还是行业下跌的起点?让我们对建筑业的未来需求做一个简单的分析,或许对我们判断2016年建筑业的市场态势会更有帮助,建筑业的发展取决于两个方面:第一大因素是市场本身需求,当市场有需求的时候,就会有资金和产品去满足这个需要;这个应该是比较容易理解的,比如,缺电需要建电厂,出行困难需要改善基础设施,环境污染则需要建设环保设施;第二大因素是国家经济发展的需要,比如在国家经济下行比较严重的时候,政府会加大建设的投资,建设投资则会增加就业、增加建材的需要,从而推动经济的发展。
我们大致可以从房屋建筑、基础设施、工业建筑三大市场来分析建筑业未来的发展:房屋建筑市场:将从高度增长逐步变为缓慢增长,再逐步萎缩下降。
房屋建筑主要是住宅、公建,我们可以大致测算未来房屋建筑的总体供给和需求情况。
依据攀成德研究部的统计,2000-2014年我国建成的房屋建筑面积达到340亿平方米,加上2000年以前的建筑可用存量约160亿平方米,2014年底我国城镇建筑存量约为500亿平方米。
按照国家城镇化发展规划,2030年城镇人口接近10亿人,如人均房屋建筑面积80-85平方米(注:此处人均房屋建筑面积包括人均住宅房屋面积、人均公共建筑面积(如:办公楼、学校、医院、展览馆、酒店、火车站、机场等等)),全部城市人口需要的房屋建筑面积为800-850亿平方米,2030年前还需建设的房屋建筑面积300-350亿平方米,那么每年的建成面积需求少于25亿平方米。
2014年我国城镇房屋建筑竣工面积42亿平方米,开工面积53亿平方米,在建面积125亿平方米;与城镇化对房屋建筑需求的均衡水平相比,目前的竣工、开工面积要减少一半。
当然,拆旧建新也会为房屋建筑市场带来部分的业务,但这一部分业难以让房屋建筑市场保持持续的市场需求。
所以从总体来看,房屋建筑市场确实很难实现大的增长。
如果看得更远,从现在到2030年的时间段内,房屋建筑市场将从微增长慢慢变为负增长。
基础设施建设空间较大,但资金来源成为一个巨大障碍。
随着中国城市发展,高密度人口聚集、人们使用基础设施的频度不断提高使城市承载负荷不断增加,基础设施市场的建设需求似乎永无止境的,人们只要看到城市拥挤的道路、拥挤的地铁,就能感受到建设的需要,但基础设施的建设不仅取决于市场需求,也取决于资金能力。
目前我国的基础设施在某些方面已经处于世界领先地位,高铁、高速公路的通车里程已经成为世界第一,目前政府仍然在加大投入,以目前的建设速度,在持续5-10年的建设周期后将逐步进入下行通道;城市的基础设施,新建和改造的空间非常大,尤其是交通设施和地下管网、海绵城市的改造将会给市政企业带来巨大的机会;特大型、大型城市的公共交通建设将延续很长一段时期,以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一线城市的人口密度为例,我国城市人口的密度比欧美一些城市的人口密度要大得多,公共交通成为解决城市交通的主要选择,由此我们预计轨道交通的建设,将会与城镇化的进程共始终,已经建成的城市,土地资源不可再生,地下空间的使用将持续推进,在可以预见的未来20年城镇化进行中,轨道交通的建设将不会停止,并逐步从特大型、大型城市发展到地级市;在城市基础设施中,我们尚存在基础设施的不合理和基础设施的欠债,不合理的基础设施需要改造,比如通过城市道路改造提升交通通行能力;地下管廊的建设和海绵城市的建设改造,要么是我们欠债、要么是为我们过去的错误埋单,可以说从需求角度来看,基础设施的发展空间比房屋建筑更大。
然而,强大的需求未必一定能变为有效的市场,它需要巨量的资金支持,国际上一些基础设施远落后于中国的国家和地区,基础设施的建设未必有很大的市场,原因就在于资金。
从基础设施建设资金供给端来看,目前基础设施的资金主要来源于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和企业投资。
资金第一个来源是中央政府,投资大项目,主要是战略性的、跨区域的项目,这类项目的主要承接者是央企为主,高铁、跨江跨海大桥的建设、南海岛礁基础设施、边疆的战略性公路等;第二个来源地方政府,从层级来说包括省、市、区、镇等多个层级,层级越低资金的筹措、偿还能力越差,有机构统计和测算,大致估算出地方政府直接和承担担保义务的债务有30万亿之多,继续提高债务的能力已经非常有限;资金的第三个来源是企业,通过自有资金和金融机构融资投入基础设施项目,即PPP模式从事基础设施建设业务,但目前多数PPP项目难以通过直接的经营达到收支的平衡,实现企业投资的合理回报,仍然必须依靠政府的保底回报来支撑,实际上是BT项目的回购延长而已,本质上是地方政府债务的改头换面,这些可能是未来的问题,甚至不排除变成陷阱。
其他基础设施,如电力、水工、水电等的建设高潮已经过去,更新改造的需求不会带来建设量的增长,维持目前的建设投资水平已属不易。
工业建筑发展空间存在行业差异,传统行业的建设量将回落,新兴行业的发展在装备和技术,虽然会带来一定的建设量,但其重点不在建筑。
工业建筑的领域很多,各细分行业差异很大,转型升级业务在未来的空间还比较大,而传统和低端领域给建筑带来的业务空间很小。
在传统业务领域,标准工厂的建设如钢铁厂、水泥厂、机械厂,由于这些领域的产能过剩,建设空间越来越小。
国家正在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新型工业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不在于厂房,而在于资金、技术、人才、品牌等方面,加上工业本身的转型升级比较困难,改革开放时期如火如荼的工业建筑的建设,逐步渐行渐远;在高端的工业投资中,设备投资占比很大,建设投资比例将不会太高。
虽然,未来建筑企业在产业不断升级中仍然有较好的机会,但整个工业建筑领域的市场空间并不会太大。
从三大建设市场的情况,我们隐约看到建筑业的未来的不确定性,2016年中国建筑企业面临将前所未有的挑战,对未来,虽然我们相信投资的惯性依然会给建筑企业带来比较大的机会而无需过度悲观,但也能隐约感觉到行业和市场已经到了转折点,从长远看,建筑业产能过剩将在所难免,2015年将是建筑业产能过剩的起点,2016年或许会出现建筑业产能过剩的加速。
建筑业产能过剩将出现怎么的情况?钢铁、煤炭、水泥、玻璃行业已经长期产能过剩,这些行业出现大面积的企业亏损,在同一时期,建筑企业的日子似乎要好得多,建筑企业依然保持着良好的营业收入和利润的增长记录,建筑业能打破钢铁、煤炭、水泥、玻璃行业全行业亏损的魔咒吗?以笔者对建筑业的理解,建筑业过剩产能的调整更富有弹性,弹性主要体现在:一是建筑业本身的固定资产投资相对比较小。
钢铁、煤炭等行业形成产能需要巨大的固定资产投资,企业一旦形成产能,就背上了沉重的固定资产负担,在产能过剩的情况下,企业生产则在销售端存在压力,不生产则在投资端形成压力,他们无论是压产还是不压产都存在巨大的挑战,想比较而言,建筑企业的装备总体上投入不算太大,除高铁、地铁、疏浚、特殊桥梁、吊装等行业投入装备比较大以外,其他行业的施工装备投入要小得多,这大大降低了固定资产折旧的风险。
二是存货数量和存货损失都比较小。
建筑企业是一种订单生产模式,当且仅当客户有需求并签订合同,建筑企业才开始相应的施工服务,建筑企业的存货除少数材料以外,一般只存在未结算收入,而不像其他制造业企业存在大量的成品和原材料存货,在销售不畅时必然存在大量的存货损失。
三是生产资源的组织相对比较灵活。
在工程合同签订以后,企业根据工程进度组织项目需要的资源,当项目不足时,资源相应减少,避免非项目期间的大量成本,随着工程项目总分包体系、供应商体系的进一步柔性和机动性的提高,这些成本的可控性进一步增强。
四是行业集中度不高且很难进一步提高。
相比钢铁、水泥等行业比较高的集中度,建筑业的项目型管理、项目地域分散、项目标准化程度低,行业内难以形成高集中度,更容易形成企业的金字塔分布,有利于不同层级的企业寻找自己的生存空间。
然而,上述几个特点,并非意味着目前中国八万家建筑企业能顺利生存下去,在整个行业下行的过程中,仍然会有一批企业倒下,一批企业出现亏损,一批企业逐步收缩规模艰难存活。
从2015年开始,已经相继出现一批企业甚至特级企业的倒闭,也许这只是一个开始,2016年将会是持续。
根据攀成德研究部对城镇化程度很高的美国建筑市场的分析,在总量76万家建筑企业中,规模500人以上的建筑企业只有1000家,美国建筑业的发展,给中国建筑企业未来的发展或多或少有一定的启示:随着中国城镇化程度的提高,大型建筑企业的数量将逐步减少,而具有专业特点、满足特定客户需求的企业将依然存在生存空间,但规模很难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