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4(1)相似三角形判定(学案)
沪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24.4《相似三角形的判定》(第1课时)教学设计
沪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24.4《相似三角形的判定》(第1课时)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是沪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第24章第4节的内容,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三角形的基本概念、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形的判定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授课的。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引导学生探究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方法,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猜想、证明等过程,体会数学的转化思想,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三角形的相关知识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学生对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方法还没有接触过,对于如何证明两个三角形相似还有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观察、操作、猜想、证明,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方法。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掌握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方法,能够运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猜想、证明等过程,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体验数学的转化思想,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克服困难的勇气。
四.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方法。
教学难点:如何证明两个三角形相似。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合作学习法、探究学习法、讲授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观察、操作、猜想、证明,从而掌握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方法。
六. 教学准备准备一些三角形模型、多媒体教学设备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三角形模型,让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三角形有什么特点?你能找出它们之间的联系吗?从而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主题——相似三角形的判定。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一些相似三角形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回答问题:这些三角形为什么相似?你是如何判断的?引导学生总结出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方法。
3.操练(10分钟)教师提出一些判断相似三角形的问题,让学生分组进行讨论、操作、证明。
学案 24.4(1)相似三角形的判定
C 1B 1A 1CBA C 1B 1A 1CBAC24.4(1)相似三角形的判定 姓名 班级学习目标:1、知道相似三角形的定义及有关概念,知道相似比为1的相似三角形是全等三角形;会读、会用 “∽”符号;能准确写出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角与对应边的比例式;2、掌握相似三角形判定的预备定理及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1;3、综合运用所学两个定理,来判定三角形相似,计算相似三角形的边长. 学习重点: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的理解和初步应用;学习难点: 了解判定定理1的证题方法与思路,应用判定定理l 。
自学课本:看书21~23页,完成下列问题:一、相似三角形的相关概念1、定义:如果两个三角形的三个角对应 ,三边对应那么这两个三角形叫做相似三角形。
2、表示方法:如图ABC ∆与111A B C ∆相似,则可记作 ,符号∽读作 .3、相似比: ,叫做相似比,也叫相似系数,通常用字母k 表示。
二、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方法4、三角形相似的传递性:如果两个三角形分别与同一个三角形 ,那么这两个三角形也 。
5、相似三角形的预备定理: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 , 截得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 。
如图(1)应用格式: ∵在△ABC 中,DE//BC∴6、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1: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两角与 对应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 。
判定定理1简述为: . 如图(1)应用格式: ∵∠A=∠A1 , ∠B=∠B1∴ 图(1)三、当堂练习例1、已知:在△ABC 和△DEF 中,∠A=40º,∠B=80º,∠E=80º,∠F=60º。
(1)求证:△ABC ∽△DEF 。
(2)写出对应边成比例的式子。
例2、已知:如图3,BE 、DC 交于点A ,∠E=∠C 。
求证:DA ·AC=BA ·AEB ACAB C例题3、已知:如图,△ABC 中,D 是AC 上一点,∠ABD=∠C 。
求证:(1)△ABD ∽△ACB ; (2)AB 2=AD·AC例题1:已知:如图2,Rt △ABC 中,∠ABC=90º,BD ⊥AC 于点D 。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数学教学教案范本五份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数学教学教案范本五份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数学教学教案 1教学目标(一)教学知识点1.掌握相似三角形的定义、表示法,并能根据定义判断两个三角形是否相似.2.能根据相似比进行计算.(二)能力训练要求1.能根据定义判断两个三角形是否相似,训练学生的判断能力.2.能根据相似比求长度和角度,培养学生的.运用能力.(三)情感与价值观要求通过与相似多边形有关概念的类比,渗透类比的教学思想,并领会特殊与一般的关系.教学重点相似三角形的定义及运用.教学难点根据定义求线段长或角的度数.教学方法类比讨论法教具准备投影片三张第一张(记作§4.5 A)第二张(记作§4.5 B)第三张(记作§4.5 C)教学过程Ⅰ.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师]上节课我们学*了相似多边形的定义及记法.现在请大家回忆一下.[生]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的两个多边形叫做相似多边形.相似多边形对应边的比叫做相似比.[师]很好.请问相似多边形指的是哪些多边形呢?[生]只要边数相同,满足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的多边形都包括.比如相似三角形,相似五边形等.[师]由此看来,相似三角形是相似多边形的一种.今天,我们就来研究相似三角形.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数学教学教案 2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判定定理1及直角三角形相似定理的证明方法并会应用,掌握例2的结论.2.继续渗透和培养学生对类比数学思想的认识和理解.3.通过了解定理的证明方法,培养和提高学生利用已学知识证明新命题的能力.4.通过学*,了解由特殊到一般的唯物辩证法的观点.二、教学设计类比学*,探讨发现三、重点及难点1.教学重点:是判定定理l及直角三角形相似定理的应用,以及例2的结论.2.教学难点:是了解判定定理1的证题方法与思路.四、课时安排1课时五、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常用画图工具六、教学步骤[复*提问]1.什么叫相似三角形?什么叫相似比?2.叙述预备定理.由预备定理的题所构成的三角形是哪两种情况.[讲解新课]我们知道,用相似三角形的定义可以判定两个三角形相似,但涉及的条件较多,需要有三对对应角相等,三条对应边的比也都相等,显然用起来很不方便.那么从本节课开始我们来研究能不能用较少的`几个条件就能判定三角形相似呢?上节课讲的预备定理实际上就是一个判定三角形相似的方法,现在再来学*几种三角形相似的判定方法。
24.4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 教学设计 教案
教学准备1.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理解相似三角形的概念及其符号表达;掌握相似三角形的预备定理和判定定理1并能进行简单的运用。
以熟知的基本图形为起点,推到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通过类比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达到相似三角形判定方法的正向迁移;在探索相似三角形判定方法的活动中,获得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并解决问题的数学体验,在定理的证明过程中,感受图形的运动和化归的数学思想。
2.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相似三角形预备定理和判定定理1的证明【教学难点】相似三角形判定定理1的证明3. 教学用具4. 标签教学过程一、新课开始1、提出问题:下列各组三角形是相似三角形的是()(有四个选项)引入课题《相似三角形的判定》1、相似三角形的定义:如果两个三角形的三个角对应相等,且三边对应成比例,那么这两个三角形叫做相似三角形。
相关概念:对应顶点、对应角、对应边(类比全等三角形)、相似比。
性质: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学生观察并作出判断,结合具体实例,巩固对相关概念的理解和相似的符号表达。
2、相似三角形的传递性(与全等三角形进行类比)3、相似三角形的判定⑴推导相似三角形的预备定理图中△ ADE与△ ABC相似吗?为什么?首先从熟知的基本图形着手,引导学生思考。
师生归纳预备定理及符号表达式相似三角形的预备定理: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截其他两边所在的直线,截得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
符号表达式:∵DE∥BC∴△ ADE∽△ ABC试一试:如图,E是平行四边形的边BA延长线上的一点,CE交AD于点F,图中有哪几对相似三角形?(2)推导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1)还有其他判定两个三角形相似的方法吗?猜想:如果两个三角形有两个角分别对应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相似。
引导学生思考:(a)如何证明用一般情况下的三角形相似?(类比全等三角形的判定)(b)有两个角对应相等的三角形是相似三角形吗?思考:在△ABC和△DEF中,∠A=∠D,∠B=∠E,能证明△ABC∽△DEF吗?如何构造基本图形?引导学生思考,将问题转化为能用预备定理证明的问题,即构造一个A型(或X型图)相当于将一个三角形进行平移。
24.4(1)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一
C
直角三角形被斜边上的高分成的两个直角 三角形和原三角形相似.
已知:如图, Rt△ABC中,CD是斜边的高. 求证:△ABC ∽ △CBD ∽ △ACD C
A
D
B
相似三角形判定方法
1、三组对应边的比相等且对应角相等的三角形相似;
2、与同一个三角形相似的两个三角形相似;
3、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截其它两边所
练习一:选择题 下列四组图形,必是相似形的是 ( ) A、有一个角为的两个等腰三角形 B、有一个角为的两个等腰梯形 C、邻边之比都为2:3的两个平行四边形 D、有一个角为的两个等腰三角形
1、已知:在△ABC和△DEF中,∠A=40°, ∠B=80°, ∠E=80°, ∠F=60°.(1)求证: △ABC∽△DEF;(2)写出对应边成比例的式子. 2、(1)已知:如图5-58,直线BE,DC交于A, ∠E=∠C.求证:DA· AC=BA· AE. (2)若图形作以下变化,结论是否依然成立,请 证明.
在△ABC 和△DEF中,若∠A=∠D,∠B=∠E, 求证:△ABC∽△ DEF
证明:在AB,AC上分别截取AM= DE ,AN = DF,联结MN
∵ AM=DE,∠A=∠D,AN=DF ∴ ΔAMN≌ΔDEF,
∴ ∠AMN=∠E, 又∵ ∠B=∠E, ∴ ∠AMN=∠B,
A D
∴ MN//BC, M N ∴ ΔAMN∽ΔABC ( 相似三角形的预备定理 ? ) ∴ ΔABC ∽ ΔDEF B C E
运用预备定理 判定两三角形 相似,找对平行 线
△AEF∽△CEB △ABC ∽△CDA △GFD∽ △GBC∽△BFA △AEB∽△CEG
E
拓展提高
如图,在等腰△ABC中, ∠BAC=90°,AB=AC,点D是BC 边上的一个动点(不与B、C重合),在AC上取一点E, 使∠ADE=45°. (1)求证:△ABD∽△DCE
沪教版(上海)九年级数学第一教学设计:24
(二)讲授新知
1. SAS判定准则:详细讲解SAS(边角边)判定两个三角形相似的条件,即两个三角形的两边及其夹角对应相等。
2.图形演示:通过绘制具体的图形,展示SAS判定准则的应用,强调对应边和对应角的重要性。
3.步骤讲解:给出使用SAS判定准则判断三角形相似的步骤,让学生学会在实际问题中应用这个方法。
作业布置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确保作业量适中,避免过量负担学生。
-鼓励学生自主完成作业,培养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提供及时的反馈,帮助学生识别错误并加以改正。
-鼓励学生在完成作业时进行讨论和合作,促进知识的共享和交流。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SAS判定两个三角形相似的方法。
-能够在实际问题中准确地识别和应用SAS准则。
-通过解决几何问题,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2.教学难点:
-对应边和对应角的准确识别,特别是在图形复杂或信息不完整的情况下。
-灵活运用SAS判定来解决综合性几何问题,涉及多个相似三角形的组合。
2.解题技巧:总结在使用SAS判定准则解决几何问题时,需要注意的几个关键点,如正确识别对应边和对应角、注意比例尺等。
3.拓展延伸:鼓励学生思考SAS判定准则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他们进一步探索几何学的兴趣。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所学的SAS判定两个三角形相似的知识,确保学生对关键概念的理解和应用能力,特此布置以下作业:
3.能够通过具体的实例,总结出相似三角形在形状上的特点,理解对应边成比例、对应角相等的概念,并能在解题过程中恰当运用。
沪教版九年级上册数学 24.4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
【析】注意从对应点所给于的信息。
3、已知AB⊥DB, CD⊥DB,AB=6,CD=4,BD=14,在DB上是否存在点P,使以C、D、P为顶点的三角形与以P、B、A为顶点的三角形相似?如果存在,求出DP的长,如果不存在,说明理由
备选例题
1、已知 与 不相似,其中∠C、∠F为直角,能否分别将这两个三角形分割成两个小三角形,使得 分成的两个三角形与 所分成的两个三角形相似?若能,请给出一种分割方案,若不能,请说明理由
3、已知等边三角形ABC,D是AC上一点,BD的垂直平分线交AB于E点,交BC于F点
(1)当点D在边AC上移动时,△DEF中哪一个角的大小始终保持不变?并求出其度数
(2)当点D在边AC上移动时,△ADE与哪一个三角形始终相似?并写出证明过程
(3)在(2)的基础上,当D移动到什么位置时,这两三角形相似比为1
自我测试
一、选择
1.如图,AD∥BC,AB∥CE,则图中相似的三角形共有( )对。
A.3 B.4 C.5 D.6
2.如图,△ABC中, 于点D, 于E,则与Rt△CDE相似的直角三角形共有( )个。
A.3 B.4 C.5 D.6
3.如图,Rt△ABC中, 平分 若BC=6,AC=8,则CD=( )
A.3 B.4 C.5 D.6
(3)如果要在这个直角三角形直板上接触一个面积最大的正方形,那么(a)中的正方形DEFG是否符合要求?为什么?
4.下列命题中,说法正确的个数是( )
①有一个锐角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一定相似;
②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一定相似;
③两个等腰三角形腰上的高和腰对应成比例,则这两个三角形必相似;
④两边对应成比例的两三角形相似
《24.4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作业设计方案-初中数学沪教版上海九年级第一学期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本作业设计旨在巩固学生在初中数学课程中对于相似三角形判定的理解,能够熟练运用相关定理和性质,通过实际操作和练习,提升学生对相似三角形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能力。
二、作业内容(一)理论复习学生需回顾相似三角形的定义、性质及判定定理,如AA相似、SSS相似等,并尝试通过例题理解各种判定方法的应用场景。
(二)练习题设计1. 基础题:选择、填空题,涉及相似三角形的概念及基本判定方法。
2. 综合题:设计实际问题,要求学生通过画图、计算、推理等步骤,判断三角形的相似性。
3. 拓展题:提供复杂图形,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并判定多个三角形之间的相似关系。
(三)实践操作学生需自行寻找或绘制实际生活中的相似三角形实例,如地图上的建筑物与实地建筑物的关系等,并尝试用所学知识解释其相似性。
三、作业要求1. 理论复习部分:学生需自行总结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并尝试举一反三,通过典型例题加深理解。
2. 练习题部分: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独立完成,综合题和拓展题需有详细的解题步骤和思路说明。
3. 实践操作部分:学生需拍摄或绘制实例的照片或草图,附在作业中,并简要说明其相似性的判定过程。
4. 作业需整洁、字迹清晰,解答过程逻辑严谨,表达准确。
四、作业评价1. 教师根据学生完成情况,对理论复习部分进行批改,并给出相应的指导建议。
2. 对练习题部分进行评分,重点关注学生的解题思路和步骤是否正确,表达是否清晰。
3. 对实践操作部分进行评价,关注学生是否能从实际生活中找到相似三角形的例子,并正确分析其相似性。
五、作业反馈1. 教师将批改后的作业发回给学生,让学生了解自己的不足之处。
2. 对于共性问题,教师将在课堂上进行讲解,帮助学生解决疑惑。
3. 鼓励学生之间互相交流学习,分享解题经验和思路。
4. 定期收集学生的作业反馈,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困难,以便调整教学策略和作业设计。
通过以上作业设计旨在通过多维度、多层次的练习,帮助学生全面掌握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并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4.4(1)相似三角形的判定
24.4(1)三角形一边的判定一、教学目标1.知道相似三角形的定义.2.掌握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及相似比.3.掌握相似三角形的传递性、相似三角形的预备定理.4.培养学生在复杂图形中抓住基本图形、熟悉基本图形的能力.二、教学重、难点重点:掌握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及相似比.掌握相似三角形的传递性难点:掌握相似三角形的预备定理三、课前预习1.如果两个三角形分别与同一个三角形相似,那么这两个三角形也 。
2.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两角与另一个三角形的两角 ,简述 为 ,两个三角形相似。
3.如图,已知∠1=∠2=∠3,则图中相似三角形有 对,选择 其中的一对加以证明。
第3题图B四、新授新课探索一(1)如果两个三角形的三个角对应相等,三边对应成比例,那么这两个三角形叫做相似三角形(similar triangles).对应相等的角的顶点是这两个相似三角形的对应顶点.由定义,可知△ABC 与△A'B'C'相似.用符号来表示,记作△ABC ∽△A'B'C'.其中,点A 与点A',点B 与点B',点C 与点C'分别是对应顶点,符号“∽”读作“相似于”.用符号表示两个相似三角形时,通常把对应顶点的字母分别写在三角形记号“△”后相应的位置上.新课探索一(2)若两个三角形相似,你可得到哪些性质?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两个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边的比,叫做这两个三角形的相似比(或相似系数). 两个相似三角形的相似比与表述这两个三角形相似的顺序有关.如图,设△ABC 与△A'B'C'的相似比为k,△A'B'C'与△ABC 的相似比为k',则k'=k1.思考 相似三角形与全等三角形有什么关系?当两个相似三角形的相似比k=1时,这两个相似三角形就称为全等三角形.反过来,两个全等三角形一定是相似三角形,它们的相似比等于1.新课探索二想一想(1)若△A1B1C1∽△ABC,△A2B2C2∽△ABC,则____________;(2)若△A1B1C1∽△ABC,△A2B2C2≌△A1B1C1,则__________.可根据相似三角形的定义证得.由此可得:如果两个三角形分别与同一个三角形相似,那么这两个三角形也相似.这个命题也可称为三角形相似的传递性.新课探索三(1)思考如图,点D,E分别在直线AB和AC上,且DE∥BC,那么△ADE与△ABC 相似吗?为什么?△ADE与△ABC相似.如图(1),△ADE是△ABC被平行于BC的直线DE所截得的三角形.在如图(2),(3)的情况下,同理可证得△ADE∽△ABC.请用语言叙述这一结论.新课探索三(2)相似三角形的预备定理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截其他两边所在的直线,截得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符号表达式:∵ DE∥BC,∴△ADE∽△ABC.新课探索四例题已知:如图,△ABC∽△AED,AG=3,AD=6,AF=2,EF=6,则△AFG与△ABC相似吗?为什么?五、本课小结相似三角形1.相似三角形定义:如果两个三角形的三个角对应相等,三边对应成比例,那么这两个三角形叫做相似三角形.2.相似三角形的性质: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两个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边的比,叫做这两个三角形的相似比(或相似系数).(注意:两个相似三角形的相似比与相似三角形表述的顺序有关.)3.(1) 相似三角形的传递性如果两个三角形分别与同一个三角形相似,那么这两个三角形也相似. (2) 相似三角形的预备定理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截其他两边所在的直线,截得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数学教学教案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数学教学教案教案主题: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教学目标:1.理解相似三角形的定义和性质。
2.掌握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方法。
3.能够灵活运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方法解决相关问题。
教学重点:1.相似三角形的定义和性质。
2.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方法。
教学难点:1.灵活运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方法解决相关问题。
教学准备:课件、投影仪、黑板、粉笔、练习题、实物三角形模型。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通过引入一些易于观察的图形,唤起学生对相似三角形的认识,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概念介绍(10分钟)1.定义相似三角形:在平面上,两个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是相似的。
2.相似三角形的性质:a.对应边的长度成比例;b.对应角相等。
三、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方法(30分钟)1.SSS判定法:如果两个三角形的三边分别对应成比例,那么这两个三角形是相似的。
可以通过实际测量边长,或运用长度的代数比较方法来判定。
2.SAS判定法:如果两个三角形的一个角相等,且两个角的两边分别成比例,那么这两个三角形是相似的。
3.AA判定法:如果两个三角形的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是相似的。
四、练习与巩固(30分钟)请学生结合课堂学习和练习题的内容,完成以下练习:1.利用SSS判定法判断下列三角形是否相似:(给出两个三角形的边长)2.利用SAS判定法判断下列三角形是否相似:(给出两个三角形的边长和一个角)3.利用AA判定法判断下列三角形是否相似:(给出两个三角形的角度)五、拓展与应用(15分钟)1.利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如利用相似三角形求高度、距离等问题。
2.提供更复杂的练习题目,让学生进一步运用判定方法解决问题。
六、总结与归纳(10分钟)1.向学生讲解相似三角形判定的方法,总结相似三角形的定义和性质。
2.对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方法进行再次复习,澄清学生可能存在的疑惑。
七、课堂作业(5分钟)布置相似三角形的练习题作为课堂作业,加深学生对相似三角形判定方法的理解和应用。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学案
课题:相似三角形的判定1 总课时: 时间: 姓名:学习目标:1.经历两个三角形相似的探索过程,体验分析归纳得出数学结论的过程.2.会用“三角形相似判定的预备定理”解决简单的问题.重点与难点:相似三角形的定义与三角形相似的预备定理的应用. 一、导入示标:1.定义:对应角 ,对应边的比 的两个三角形,叫做相似三角形。
2.如图,△ABC 中,点D 为AB 中点,点E 为AC 中点,则线段DE 与BC 为 ;△ADE 与△ABC 相似吗?为什么?二、探究新知:如图,任意画直线12,l l ,再画三条与12,l l 相交的平行线345,,l l l 。
分别度量截得的线段AB ,BC ,DE ,EF 的长度,AB DE BC EF与相等吗?任意平移5l ,再度量截得的线段AB ,BC ,DE ,EF 的长度,AB DE BC EF与相等吗?结论:两条直线被一组平行线所截,所得的 成比例.结论: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截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 所得的 成比例. 三、深入探究:如图,在ABC ∆中,DE ‖,,BC DE AB AC D E 分别交于点、。
(1)DE AD BC AB=求证:(2)ADE ABC ∆∆与相似吗?由此可以得到什么结论?四、典例分析:如图,D 、E 分别是△ABC 边AB 、AC 上的点,DE ∥BC. (1)写出图中的相似三角形,并说明理由;(2)写出图中相等的角. (3)写出三组成比例的线段.五、变式训练:六、达标检测:1.如图,小明在打网球时,使球恰好能打过网,而且落在离网5米的位置上,球拍击球的高度h 是 .(设网球是直线运动)。
2.如图,在△ABC 中,DE ∥BC,AD=EC ,DB=1cm ,AE=4cm ,BC=5cm ,求DE 的长.。
24.4相似三角形的判定 (1)
思考问题:( ) 思考问题:(l)所有等腰三角形都相 :( 似吗?所有等边三角形呢?为什么? 似吗?所有等边三角形呢?为什么? (2)所有直角三角形都相似吗?所有 )所有直角三角形都相似吗? 等腰直角三角形呢?为什么? 等腰直角三角形呢?为什么?
练习一: 练习一:选择题 下列四组图形,必是相似形的是( ) 下列四组图形,必是相似形的是 A、有一个角为 有一个角为50° A、有一个角为 °的两个等腰三角形 B、有一个角为 有一个角为50° B、有一个角为 °的两个等腰梯形 C、邻边之比都为 邻边之比都为2:3的两个平行四边形 C、邻边之比都为 的两个平行四边形 D、有一个角为 有一个角为100 °的两个等腰三角 D、有一个角为 形
A A 1 B
B1 C1
C
相似比的概念 : 相似三角形对应边的比, 相似三角形对应边的比,叫做相似 或相似系数). 比(或相似系数). 注:①两个相似三角形的相似比具 有顺序性. 有顺序性. ②全等三角形的相似 比为1, 比为 ,这也说明了全等三角形是 相似三角形的特殊情形. 相似三角形的特殊情形.
相似三角形相似的传递性: 相似三角形相似的传递性 如果两个三角形分别与 同一个三 角形相似,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相似 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相似. 角形相似 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相似
Q ABC ∝ A1 B1C1 , ABC ∝ A2 B2C2
∴ A1 B1C1 ∝ A2 B2C2
相似三角形的预备定理: 相似三角形的预备定理:平行于三角 形一边的直线截其他两边所在的直线, 形一边的直线截其他两边所在的直线, 截得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 A D B E C B E A D
2、( )已知 如图 直线 、(1)已知:如图 直线BE,DC交 如图,直线 、( 交 于A, ∠E=∠C.求 ∠ 求 证:DAAC=BAAE.
24.2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一)教案
24.2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一)[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是上科版《新时代数学》九上第24章《相似形》第二节《相似三角形判定》的第一节课.是在学习了第一节相似多边形的概念、比例线段的有关概念及性质,并具备了有关三角形中位线和平行四边形知识后,研究三角形一边的平行线的判定定理.一方面,该定理是前面知识的延伸和全等三角形性质的拓展;另一方面,不仅可以直接用来证明有关三角形相似的问题,而且还是证明其他三种判定定理的主要根据,所以有时也把它叫做相似三角形判定定理的“预备定理”.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还可培养学生实验、猜想、证明、探索等能力,对掌握分析、比较、类比、转化等思想有重要作用.因此,这节课在本章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理解相似三角形的概念,能正确地找出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边和对应边角.(2)、掌握相似三角形判定定理的“预备定理”.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探索相似三角形判定定理的“预备定理”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分析、猜想和归纳能力,渗透类比、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2)、利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的“预备定理”进行有关判断及计算,训练学生的灵活运用能力,提高表达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情感与态度目标:(1)、通过实物演示和电化教学手段,把抽象问题直观化,激发学生学习的求知欲,感悟数学知识的奇妙无穷.(2)、通过主动探究、合作交流,在学习活动中体验获得成功的喜悦.[教学重点]相似三角形判定定理的预备定理的探索[教学难点] 相似三角形判定定理的预备定理的有关证明[教学方法]探究法[教学媒体]多媒体课件直尺、三角板[教学过程]一、课前准备1、全等三角形的基础知识2、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及其证明方法3、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和性质4、相似多边形的定义5、比例的性质二、复习引入(一)复习1、相似图形指的是什么?2、什么叫做相似三角形?(二)引入 如图1,△ABC 与△A ’B ’C ’相似.图1记作“△ABC ∽△A ’B ’C ’”, 读作“△ABC 相似于△A ’B ’C ’”.[注意]:两个三角形相似,用字母表示时,与全等一样,应把表示对应顶点的字母写在对应位置上,这样便于找出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边和对应边角.对于△ABC ∽△A ’B ’C ’,根据相似形的定义,应有∠A =∠A ’, ∠B =∠B ’ , ∠C =∠C ’, ''B A AB =''C B BC =''A C CA . [问题]:将△ABC 与△A ’B ’C ’相似比记为k 1,△A ’B ’C ’与△ABC 相似比记为k 2,那么k 1 与k 2有什么关系? k 1= k 2能成立吗?三、探索交流(一)[探究]1、在△ABC 中,D 为AB 的中点,如图2,过D 点作DB ∥BC交AC 于点E ,那么△ADE 与△ABC 相似吗?(1)“角” ∠BAC =∠DAE .∵DB ∥BC, ∴∠ADE =∠B, ∠AED =∠C .(2)“边” 要证明对应边的比相等,有哪些方法?Ⅰ、直接运用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及其逆定理∵DB ∥BC ,D 为AB 的中点,∴E 为AC 的中点,即DE 是△ABC 的中位线. 图2(三角形中位线定理的逆定理)∴DE =21BC .(三角形中位线定理)∴AB AD =AC AE =BC DE =21. ∴△ADE ∽△ABC .Ⅱ、利用全等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知识过点D 作DF ∥AC 交BC 于点F ,如图3.则△ADE ≌△ABC ,(ASA )且四边形DFCE 为平行四边形.(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图3∴DE =BF =FC. ∴AB AD =AC AE =BC DE =21. ∴△ADE ∽△ABC .2、当D 1、D 2为AB 的三等分点,如图4.过点D 1、D 2分别作 BC 的平行线,交AC 于点E 1、E 2,那么△AD 1E 1、△AD 2E 2与△ABC 相似吗?由(1)知△AD 1E 1∽△AD 2E 2,下面只要证明△AD 1E 1与△ABC 相似,关键是证对应边的比相等.过点D 1、D 2分别作AC 的平行线,交BC 于点F 1、F 2,设D 1F 1与D 2F 2相交于G 点.则△AD 1E 1≌△D 1D 2G ≌D 2BF 2,(ASA )且四边形D 1F 1CE 1、D 2F 2CE 2、D 1GE 2E 1、D 2F 2F 1G 为平行四边形.(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图4∴D 1E 1=BF 2=F 2F 1=F 1C , ∴AE 1=E 1E 2=E 2C ,∴ ABAD 1=AC AE 1=BC E D 11=31.∴△AD 1E 1∽△ABC . ∴△AD 1E 1∽△AD 2E 2∽△ABC .[思考]:上述证明过程较复杂,有较简单的证明方法吗?过点D 2分别作AC 的平行线,交BC 于点F 2,如图5.则四边形D 2F 2CE 2为平行四边形,且△AD 1E 1≌D 2BF 2,(ASA ) ∴D 2E 2=F 2C ,D 1E 1=BF 2.由(1)知,D 1E 1=21D 2E 2,AE 1=21AE 2,图5∴D 1E 1=31BC ,AE 1=31AC . ∴ABAD 1=AC AE 1=BC E D 11=31. ∴△AD 1E 1∽△ABC . ∴△AD 1E 1∽△AD 2E 2∽△ABC .(二)[猜想]3、通过上面两个特例,可以猜测:当D 为AB 上任一点时,如图6,过D点作DE ∥BC 交AC 于点E ,都有△ADE 与△ABC .图6(三)[归纳]定理 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与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相交,截得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这个定理可以证明,这里从略.四、应用迁移[操作]:课本第53~54页练习1、3练习1、如图案,点D 在△ABC 的边AB 上,DB ∥BC 交AC 于点E .写出所有可能成立的比例式.练习3、在第1题中,如果DB AD =23,AC =8cm .求AE 长. 五、整理反思(一)小结 内容总结 思想归纳图7(二)反思六、布置作业课本第53~54页 练习2.《基础训练》第41~42页 练习2、3.思考题:如图8、过△ABC 的边AB 上任意一点D ,作DE ∥BC 交AC 于点E , 那么 DB AD =ECAE .[教学反思]新课程提出,学习目标应由“关注知识”转向“关注学生”,课堂设计应由“给出知识”转向“引起活动”得到“经历、体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4.4(1)相似三角形的判定
提问1:根据形似的定义,如果两个三角形相似,我们能够得到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图,如果ABC ∆与111A B C ∆的相似,那么可得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课本,并完成填空
1.相似三角形的定义:我们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两个三角形,叫做相似三角形.
2.如果如果ABC ∆与111A B C ∆的相似,我们可以用符号_________________表示,记作ABC ∆______________111A B C ∆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做两个三角形的相似比(或相似系数)
4.如图,已知DE 是ABC ∆的中位线,在△ABC 与△ADE 中,
C 1
B 1
A 1
C
B
A
∠A=∠A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_____,∠C=____;
D 、
E 分别是AB 、AC 的中点,因此,AD AB =_________,AE AC
=_________,
BC
DE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们可以得到△ABC______△ADE,相似比是________________. 思考1
1.如果ABC ∆∽111A B C ∆、ABC ∆∽222C B A ∆ 那么111A B C ∆与222C B A ∆相似吗?
ABC ∆∽111A B C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BC ∆∽222C B A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因此,我们知道相似形也有传递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那么这两个三角形也相似. 2.拓展思考
如果ABC ∆与111A B C ∆相似比是3,如果222C B A ∆与111A B C ∆相似比是2,那么
ABC ∆与111A B C ∆是多少呢? 你能说明原因吗?
思考2
如图,如果点D 、E 分别在直线AB 、AC 上,DE ∥BC ,那么△ABC 与△ADE 相似吗? 为什么?(提示:通过DE ∥BC 我们能得到些什么?)
相似三角形的预备定理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问题1 在ABC ∆与111A B C ∆中,已知∠A=∠1A ,∠B=∠1B ;那么能证明
ABC ∆与111A B C ∆相似吗?
相似三角形判定定理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 1
B 1
A 1
C
B
A
l
E D C
B
A
l
E
D
C
B A
l
E
D
C
B
A
三、练一练
1、已知:在△ABC 和△DEF 中,如果满足下列条件,△ABC 和△DEF 是否相似?为什么?
(1)∠A =∠D=70°, ∠B =60°, ∠E =50°
(2) ∠A =40°, ∠B =80°, ∠E =80°, ∠F =60°
2、如图,E 是平行四边形ABCD 的边BA 延长线上的一点,CE 交AD 于点F ,图中有哪几对相似三角形?为什么?
3、如图,在Rt △ABC 中,∠B=90° BD 是△ABC 中AC 边上的高 (1)图中有几组相似三角形? (2)证明:AC AD AB
∙=2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