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诗三首优秀课件29493
合集下载
《杜甫诗三首》(共94张PPT)
表达了什么?(情感) 怎么写?(技巧) 四、抓注释:①难理解的词语;
②传递诗歌当中隐含的内容和信息(人物、背景、情 感 ……)。
朗读指导:
律诗分为五言和七言,依次称首联、颔联、颈联、尾 联。 每联两句,上句称出句,下句称对句。 中间两联须对仗。 有严格的声律要求:第二、四、六、八句押韵(首句 可押可不押),一韵到底。 节拍为“二二二一”, 也可根据意义有一些变化, 为“二二一二” “七言诗”为每句三顿,主要是第五个字或第七个字 可以一个字成为一顿 。
上句写她生前的不幸
与孤苦,下句写她死后的 凄凉与冷落,一句话写尽 了昭君一生的悲剧。
青冢
【讨论】
昭君在汉宫尚未跻身宫妃 之列,不过是后宫中一位待 诏的宫女,而嫁到“朔漠” 却封为阏氏(相当于汉皇 后),还有什么不幸和怨恨 可言呢?
首联状秋季孤寂肃杀之景,衬作者低沉的心 境。奠定了全诗肃飒哀残的基调。
江间波浪兼天涌
塞上风云接地阴
精析意象
颔联 共写了几种景物意象?
分别有什么特点?给人什么感觉?
江间波涛
巫峡中江水波涛汹涌, 大浪连天涌起
塞上风云
巫山的风云阴沉密布, 仿佛接连着地面
一语双关,暗示着时局的动荡不安,国家命运光景暗淡, 作者心情既翻卷不息又阴沉郁闷
杜甫的人生
• 读书和漫游时期(三十五岁以前) • 困居长安时期(三十五至四十四岁) • 陷贼和为官时期(四十五至四十八岁) • 西南飘泊时期(四十八至五十八岁)
名句回顾
1.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2.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 3.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 4.朱门酒肉臭, 路有冻死骨。 5.感时花溅泪, 恨别鸟惊心。 6.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②传递诗歌当中隐含的内容和信息(人物、背景、情 感 ……)。
朗读指导:
律诗分为五言和七言,依次称首联、颔联、颈联、尾 联。 每联两句,上句称出句,下句称对句。 中间两联须对仗。 有严格的声律要求:第二、四、六、八句押韵(首句 可押可不押),一韵到底。 节拍为“二二二一”, 也可根据意义有一些变化, 为“二二一二” “七言诗”为每句三顿,主要是第五个字或第七个字 可以一个字成为一顿 。
上句写她生前的不幸
与孤苦,下句写她死后的 凄凉与冷落,一句话写尽 了昭君一生的悲剧。
青冢
【讨论】
昭君在汉宫尚未跻身宫妃 之列,不过是后宫中一位待 诏的宫女,而嫁到“朔漠” 却封为阏氏(相当于汉皇 后),还有什么不幸和怨恨 可言呢?
首联状秋季孤寂肃杀之景,衬作者低沉的心 境。奠定了全诗肃飒哀残的基调。
江间波浪兼天涌
塞上风云接地阴
精析意象
颔联 共写了几种景物意象?
分别有什么特点?给人什么感觉?
江间波涛
巫峡中江水波涛汹涌, 大浪连天涌起
塞上风云
巫山的风云阴沉密布, 仿佛接连着地面
一语双关,暗示着时局的动荡不安,国家命运光景暗淡, 作者心情既翻卷不息又阴沉郁闷
杜甫的人生
• 读书和漫游时期(三十五岁以前) • 困居长安时期(三十五至四十四岁) • 陷贼和为官时期(四十五至四十八岁) • 西南飘泊时期(四十八至五十八岁)
名句回顾
1.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2.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 3.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 4.朱门酒肉臭, 路有冻死骨。 5.感时花溅泪, 恨别鸟惊心。 6.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杜甫诗三首》课件(共20张PPT)
找出其中点明感情的词语
一去紫台连朔漠
远嫁异邦
怨 恨
独留青冢向黄昏
环珮空归月夜魂
远葬他乡 月魂空归,思念 故乡的幽怨。
统 治 者 的 昏 庸
画图省识春风面
对画师的无耻行为
怨恨
《咏怀古迹(其三)》题 为咏怀,可里面只写了昭君的 怨恨,并无作者个人的情怀, 这是不是与标题“咏怀”二字 不符?
背景:唐玄宗天宝五年,作者西入长安, 羁留十年,才做了个看管兵甲器杖的小官。 安史之乱爆发后,他前往灵武投奔唐肃宗, 任右拾遗。作者因上疏救宰相房琯触怒唐肃 宗而受排挤,被贬为华州司功。
昭君 诗人
绝代佳人,入宫见妒
画图省识,远离汉宫
才华横溢,入朝见妒
不分忠佞,无辜遭贬
身死异国,环珮空归
(千载之怨)
漂泊西南,有家难归
(深沉怨恨)
杜甫诗三首
判断律诗的标准
一共八句(每两句一联,共四联),每句五 个字或七个字。 押平声韵。
颔联和颈联要对仗(词性和结构相同)。
要讲究平仄:每联第二句的第二个字与本联 第二个字平仄相反,下一联第二个字的平仄与 上一联第二字的平仄相同。尤其要避免三平调、 三仄调、孤平调。一般讲是一三五不论,二四 六分明。
哪些诗能代表杜甫的风格?
• 现实主义(诗史)的诗: “三吏”、“三别”(《石壕吏》、《新安 吏》、 《潼关吏》 、《新婚别》 、《无家 别》、 《垂老别》 ) • 体现其思想感情的诗: 《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茅屋为秋 风所破歌》等。 • 体现其艺术手法的诗: 《登高》、《春望》、《咏怀古迹》、《蜀 相》等。
悲凉。 使人感到非常 这不是一只快乐 冷。既有身体 的鸟,是一只孤 的,又有心灵 独痛苦的鸟。 的。更主要是 心的。 显得天底下的 人很渺小,很 孤单。
(推荐)《杜甫诗三首》PPT课件
“三别”: 《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3
杜甫的诗歌: 青年时期 《望岳》(25岁,现存最早的杜诗)
《春望》(被安史之乱叛军所俘,带回长安) 安乱时期 《石壕吏》“三吏”“三别”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安史之乱平息)
《蜀相 》 《春夜喜雨》 《江畔独步寻花 》 成都时期 《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老年时期 《登高》《 登岳阳楼》 《江南逢李龟年》
4
《望岳》
5
《望岳》写作背景
这首诗是杜甫的早期作品。唐玄宗开元二 十四年,年仅25岁的诗人离开长安,到兖 州去省亲——其父杜闲当时任兖州司马。 此后大约三四年内,他一直在山东、河北 一带漫游,结交了不少朋友,这首诗就是 这期间写的。
大自然把所有的神奇和灵秀都集中在泰山,
阴阳割昏晓。 山南山北的明暗由高拔的岱宗分割。
荡胸生曾云, (写细望泰山的景物、诗人感受 )
决眦入归鸟。 层层云升腾,涤荡心胸;飞鸟归山,
映入眼帘;
会当凌绝顶, (写诗人心底的愿望 )
一览众山小。
终要登山泰山顶峰,一眼望去,四周 重重山峦都显得渺小了。
13
《望岳》中心: 热情赞美了泰山高大雄
17
背景
天宝十四载(755)十一月,诗人赴奉先县探家,
未几,安禄山发动叛乱。次年五月,叛贼攻破潼关,
诗人被迫北上避难,安家于辘州。七月,肃宗即位于
灵武,诗人闻讯后前往投奔,不料中途为贼兵所俘,
被押到长安;因他官卑职小,未被囚禁。第二年四月,
他乘机逃离长安,历尽千辛万苦,终于到达当时朝廷
的所在地——凤翔县。这首诗是诗人逃离长安前一个
众山小:用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的意思
从这两句富有启发性和象征意义的诗中, 可以看到诗人杜甫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 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3
杜甫的诗歌: 青年时期 《望岳》(25岁,现存最早的杜诗)
《春望》(被安史之乱叛军所俘,带回长安) 安乱时期 《石壕吏》“三吏”“三别”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安史之乱平息)
《蜀相 》 《春夜喜雨》 《江畔独步寻花 》 成都时期 《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老年时期 《登高》《 登岳阳楼》 《江南逢李龟年》
4
《望岳》
5
《望岳》写作背景
这首诗是杜甫的早期作品。唐玄宗开元二 十四年,年仅25岁的诗人离开长安,到兖 州去省亲——其父杜闲当时任兖州司马。 此后大约三四年内,他一直在山东、河北 一带漫游,结交了不少朋友,这首诗就是 这期间写的。
大自然把所有的神奇和灵秀都集中在泰山,
阴阳割昏晓。 山南山北的明暗由高拔的岱宗分割。
荡胸生曾云, (写细望泰山的景物、诗人感受 )
决眦入归鸟。 层层云升腾,涤荡心胸;飞鸟归山,
映入眼帘;
会当凌绝顶, (写诗人心底的愿望 )
一览众山小。
终要登山泰山顶峰,一眼望去,四周 重重山峦都显得渺小了。
13
《望岳》中心: 热情赞美了泰山高大雄
17
背景
天宝十四载(755)十一月,诗人赴奉先县探家,
未几,安禄山发动叛乱。次年五月,叛贼攻破潼关,
诗人被迫北上避难,安家于辘州。七月,肃宗即位于
灵武,诗人闻讯后前往投奔,不料中途为贼兵所俘,
被押到长安;因他官卑职小,未被囚禁。第二年四月,
他乘机逃离长安,历尽千辛万苦,终于到达当时朝廷
的所在地——凤翔县。这首诗是诗人逃离长安前一个
众山小:用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的意思
从这两句富有启发性和象征意义的诗中, 可以看到诗人杜甫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 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杜甫诗三首》课件.ppt
24
这首诗写了什么人, 表现什么心情?
(请在原文中找出点明 主旨的那个词语。)
(怨恨)
小学教育精品PPT
25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千山万壑随着奔流的江水,奔赴荆门, 那里至今还保留有明妃生长的村子。
雄奇壮丽 气象雄伟
赴,写活山水,引出下文感慨万千
生长地 烘托 昭君 不平凡 性格坚强
小学教育精品PPT
这一首诗,从夔州的秋景起兴引发感慨,表 达了对“故园”的思念。不但悲自然之秋, 更是悲人生之秋和国运衰落之秋。
写景抒情 壮阔苍凉之景 漂泊孤独之愁 感伤时世之慨
个人 家国
前四句,中心词:气萧森 后四句,中心词:小故学教园育精品心PPT
主旨19
结束
小学教育精品PPT
20
小学教育精品PPT
21
小学教育精品PPT
14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触景生情: 菊花,引发羁旅之思 孤舟,产生漂泊孤独之感
对仗工整: 他日泪 故园心 写出思乡之。
。
苦之久
两开: 时间久, 花开 也是 泪开 一系: 一直系着,舟系 也是 心系
小学教育精品PPT
15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风霜凄紧,严冬将至,人们纷纷拿起剪
触景生情 故园之思 暗示停留时间久,思念之苦之久。
小学教育精品PPT
13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触景生情, 抒发感慨。 “丛菊两开”,指流落三峡历经了两秋;
开: 花开 泪开 “孤舟一系”,指眼下旅途的飘零。
系: 舟系 心系 “他日泪” 则生悲情于从前, “故园心” 则托相思于万里。
小学教育精品PPT
刀裁尺,赶制御寒冬衣,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雨乍晴,月笼明,秋香院落砧杵鸣。二三更, 千万声,捣碎离情,不管愁人听。 ——张可久《迎仙客·秋夜》
❖ 一行书信千行泪,寒到君边衣到无? ——陈玉兰《寄夫》
深院静,小庭空。断续寒砧断续风。 ——南唐 李煜 《捣练子令》
小结
❖这是一篇随物兴感、触景生情之作。
❖诗人由深秋的衰残景象和阴沉气氛感发情怀, 抒写了因战乱而常年流落他乡、不能东归中原 的悲哀和对干戈不息、国家前途未卜的担忧。
(衬托、以哀景衬哀情)
颈联: 丛菊两开他日泪,
孤舟一系故园心。
❖ 这一联是全篇诗意所在。秋菊两度盛开,使我再次 洒下往日流过的眼泪;一叶孤舟靠岸系绳,始终都 牵动着我的故园之思。
❖ 两开——实乃双关,既指菊开两度,又指泪流两回, 见丛菊而流泪,去年如此,今年又如此,足见心情 的凄伤。
❖ 故园心——实即思念长安之心。
❖诗人不仅是悲自然之秋,更是悲人生之秋和 国运衰落之秋,充溢着苍凉的身世之感和家国 之秋。
❖《秋兴》被誉为是他七律中的“裘领”,是 “一生心神结聚之作”(见《唐宋诗醇》)
登高
杜甫
登高
被誉为“杜集七言 律诗第一”、“古今 律诗之冠”
该诗是杜甫大历二年(767年)在夔州所作。 写这首诗的时候,安史之乱已经结束四年了, 但藩镇势力又乘隙而起,相互争夺地盘,社会 动乱,民不聊生。此时,杜甫只能继续漂泊, 时代的苦难、家道的艰辛,朋友相继去世等许 多因素造成了他的郁闷,为了排遣郁闷,他抱 病登台,但却是愁上加愁,更增添了新的悲哀, 三年之后便病逝了。
触景生情,抒发感慨,情因景而显,景因 情而深。
诗作开篇前四句以极为酣畅的笔 墨,描绘出了一幅壮阔的巫山巫峡秋 色图。
图中既有经霜而凋伤的红枫林,又 有峰峦高耸、江险涛急、恶浪凌空、 气象萧森的巫山巫峡,还有充塞于整 个空间且与地阴相接的塞上风云。
诗人正是利用这个特定背景来烘托 自己凄清哀怨的忧国伤时的情怀。
杜甫诗三首
1 . 掌握借景抒情以及借古抒怀 的写作手法,学会鉴赏诗歌。
2 .从写景、抒情、炼字(句)、抓 意象等方面赏析诗歌。
3 .知人论世,理解诗歌主旨, 感受作者抒发的感情。
秋兴八首 (其一)
杜甫
诗歌鉴赏:
学法回顾
一、抓题目:时间、地点、人物、事情、
情感……
二、抓作者:知人论世
三、抓诗句:(写了什么?表达了什么?怎么
借景抒情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 白露使漫山遍野的枫林凋落衰败,秋色已经很 深,巫山巫峡呈现出一片萧瑟阴森的景象。
❖ 叙写景物之中点明地点时间。 ❖ 凋伤、萧森——给意境笼罩着败落景象,气氛
阴沉,定下全诗感情基调。 首联状秋季破败阴沉之景,衬作者低沉心境。Fra bibliotek(哀景衬哀情)
问题: 颔联营造了怎样的意境氛围?
三、抓诗句及注释
第一、写了什么:意象?
❖玉露 枫树林 巫山巫峡 江间波浪 塞上风云
❖ 丛菊 孤舟 寒衣 刀尺 白帝城 暮砧
第二、表达了什么?
你认为这首诗主要 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
问题:哪个诗句最能表明诗人感情?
❖ 丛菊两开他日泪, ❖ 孤舟一系故园心。
❖ 明确主旨:
❖抒发羁旅之愁,思乡之 苦。
❖ 《秋兴》,即因秋感兴(触景生情),是他 旅居夔州时写下的一组诗,共有八首,“玉 露凋伤枫树林”是其中的第一首。
二、抓作者(知人论世)
杜甫(712—770)字子美。尝自称少 陵野老,河南巩县人。伟大的现实主 义诗人,初唐诗人杜审言之孙。唐肃 宗时,官左拾遗。后入蜀,友人严武 推荐他做剑南节度府参谋,加检校工 部员外郎。故后世又称他杜拾遗、杜 工部。杜甫一生写诗一千四百多首。 其诗显示了唐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 被称为“诗史”。以古体、律诗见长, 风格多样,而以沉郁顿挫为主。代表 作有:“三吏”“三别”《茅屋为秋 风所破歌》等
(写了哪些意象?)
江间波浪兼天涌, 塞上风云接地阴。
❖ 颔联描绘了这样一幅图景:巫峡中的江 水波涛汹涌,大浪滔天;塞上的风云阴 沉密布,仿佛和地面贴近。
❖ 骇浪滔天,似暗寓了时局的动荡不安和 心潮的翻卷不息;阴云匝地,又象征着 国家命运的光景暗淡和作者心情的阴沉 郁闷。诗中流露出诗人忧国忧民的愁绪。
❖ 蕴凄苦、思乡之情于刀尺、捣衣声中,含
蓄蕴藉,韵味绵长。
寒砧
❖寒砧(zhēn),意为“寒风中的捣 衣声”,一般是用来烘托一种萧瑟、 残败、凄凉的气氛。多与战争相联 系,体现军人远征在外,家人绵绵 的离恨和思念之情。
❖砧[zhēn],即捣衣石,又名“女须 砧”。
❖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李白《子夜吴歌》
❖ 系——亦双关词语:孤舟停泊,舟系于岸;心念长 安,系于故园。
面对夔州萧森的秋
日山水,忧国伤时 之情不禁油然而生。
想起昔日在长安的 旧事,不禁老泪纵 横。他的心是和 “故园”、长安紧 紧连在一起的。
尾联:
寒衣处处催刀尺, 白帝城高急暮砧。
❖ 岁至寒冬,晚上家家为亲人赶制冬衣,而 诗人却仍旅居外地,听到这声音怎能不起孤 苦无依的羁旅伤感之情。
写? )意象/意境、技巧、情感……
四、抓注释:①难理解的词语;②传递诗歌当
中隐含的内容和信息(人物、背景、情
感 ……)。
一、抓题目
在寓居夔州两个年头里,杜甫时年五十五 岁,已处在人生之秋,眼看晚年多病,知交 零落,壮志难酬,心境非常寂寞、抑郁。当 此秋风萧瑟之时,不免触景生情,感发诗兴, 故曰《秋兴》。
创作背景
当时安史之乱虽然结束,但 李唐王朝仍然面临北方军阀重 新割据的危险,吐蕃还于763 年一度攻占了都城长安;而唐 朝内部在平定“安史之乱”战 争中作大的军阀也拥兵割据, 对朝廷构成了威胁。国运威迫, 犹如四季之在暮秋,杜甫为此 而深感忧虑。《秋兴八首》、 《咏怀古迹》、《登高》等就 是在这样国家仍然动荡不安, 诗人依旧客居他乡的社会背景 写成的。此时,作者从成都沿 江而下来到了夔州。在寓居四 川的近十年里,杜甫历经流离, 备尝艰辛,身心憔悴不堪。他 日夜想回归故乡,却始终无法 实现愿望。
方法总结:如何握诗歌的思想感情:
1、通过抓取、分析意象,透过意象 把握思想感情。
2、寻找诗中关于文章主旨的表达情 感的语句。
第三、怎么写?
试运用相关诗歌鉴赏的 常识进行分析。
(提示:如可以从本诗的意 象、意境,表达技巧(抒情 手法、修辞手法),炼字, 语言风格等方面去探讨。)
本诗运用了哪种表现 手法(抒情手法):
❖ 一行书信千行泪,寒到君边衣到无? ——陈玉兰《寄夫》
深院静,小庭空。断续寒砧断续风。 ——南唐 李煜 《捣练子令》
小结
❖这是一篇随物兴感、触景生情之作。
❖诗人由深秋的衰残景象和阴沉气氛感发情怀, 抒写了因战乱而常年流落他乡、不能东归中原 的悲哀和对干戈不息、国家前途未卜的担忧。
(衬托、以哀景衬哀情)
颈联: 丛菊两开他日泪,
孤舟一系故园心。
❖ 这一联是全篇诗意所在。秋菊两度盛开,使我再次 洒下往日流过的眼泪;一叶孤舟靠岸系绳,始终都 牵动着我的故园之思。
❖ 两开——实乃双关,既指菊开两度,又指泪流两回, 见丛菊而流泪,去年如此,今年又如此,足见心情 的凄伤。
❖ 故园心——实即思念长安之心。
❖诗人不仅是悲自然之秋,更是悲人生之秋和 国运衰落之秋,充溢着苍凉的身世之感和家国 之秋。
❖《秋兴》被誉为是他七律中的“裘领”,是 “一生心神结聚之作”(见《唐宋诗醇》)
登高
杜甫
登高
被誉为“杜集七言 律诗第一”、“古今 律诗之冠”
该诗是杜甫大历二年(767年)在夔州所作。 写这首诗的时候,安史之乱已经结束四年了, 但藩镇势力又乘隙而起,相互争夺地盘,社会 动乱,民不聊生。此时,杜甫只能继续漂泊, 时代的苦难、家道的艰辛,朋友相继去世等许 多因素造成了他的郁闷,为了排遣郁闷,他抱 病登台,但却是愁上加愁,更增添了新的悲哀, 三年之后便病逝了。
触景生情,抒发感慨,情因景而显,景因 情而深。
诗作开篇前四句以极为酣畅的笔 墨,描绘出了一幅壮阔的巫山巫峡秋 色图。
图中既有经霜而凋伤的红枫林,又 有峰峦高耸、江险涛急、恶浪凌空、 气象萧森的巫山巫峡,还有充塞于整 个空间且与地阴相接的塞上风云。
诗人正是利用这个特定背景来烘托 自己凄清哀怨的忧国伤时的情怀。
杜甫诗三首
1 . 掌握借景抒情以及借古抒怀 的写作手法,学会鉴赏诗歌。
2 .从写景、抒情、炼字(句)、抓 意象等方面赏析诗歌。
3 .知人论世,理解诗歌主旨, 感受作者抒发的感情。
秋兴八首 (其一)
杜甫
诗歌鉴赏:
学法回顾
一、抓题目:时间、地点、人物、事情、
情感……
二、抓作者:知人论世
三、抓诗句:(写了什么?表达了什么?怎么
借景抒情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 白露使漫山遍野的枫林凋落衰败,秋色已经很 深,巫山巫峡呈现出一片萧瑟阴森的景象。
❖ 叙写景物之中点明地点时间。 ❖ 凋伤、萧森——给意境笼罩着败落景象,气氛
阴沉,定下全诗感情基调。 首联状秋季破败阴沉之景,衬作者低沉心境。Fra bibliotek(哀景衬哀情)
问题: 颔联营造了怎样的意境氛围?
三、抓诗句及注释
第一、写了什么:意象?
❖玉露 枫树林 巫山巫峡 江间波浪 塞上风云
❖ 丛菊 孤舟 寒衣 刀尺 白帝城 暮砧
第二、表达了什么?
你认为这首诗主要 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
问题:哪个诗句最能表明诗人感情?
❖ 丛菊两开他日泪, ❖ 孤舟一系故园心。
❖ 明确主旨:
❖抒发羁旅之愁,思乡之 苦。
❖ 《秋兴》,即因秋感兴(触景生情),是他 旅居夔州时写下的一组诗,共有八首,“玉 露凋伤枫树林”是其中的第一首。
二、抓作者(知人论世)
杜甫(712—770)字子美。尝自称少 陵野老,河南巩县人。伟大的现实主 义诗人,初唐诗人杜审言之孙。唐肃 宗时,官左拾遗。后入蜀,友人严武 推荐他做剑南节度府参谋,加检校工 部员外郎。故后世又称他杜拾遗、杜 工部。杜甫一生写诗一千四百多首。 其诗显示了唐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 被称为“诗史”。以古体、律诗见长, 风格多样,而以沉郁顿挫为主。代表 作有:“三吏”“三别”《茅屋为秋 风所破歌》等
(写了哪些意象?)
江间波浪兼天涌, 塞上风云接地阴。
❖ 颔联描绘了这样一幅图景:巫峡中的江 水波涛汹涌,大浪滔天;塞上的风云阴 沉密布,仿佛和地面贴近。
❖ 骇浪滔天,似暗寓了时局的动荡不安和 心潮的翻卷不息;阴云匝地,又象征着 国家命运的光景暗淡和作者心情的阴沉 郁闷。诗中流露出诗人忧国忧民的愁绪。
❖ 蕴凄苦、思乡之情于刀尺、捣衣声中,含
蓄蕴藉,韵味绵长。
寒砧
❖寒砧(zhēn),意为“寒风中的捣 衣声”,一般是用来烘托一种萧瑟、 残败、凄凉的气氛。多与战争相联 系,体现军人远征在外,家人绵绵 的离恨和思念之情。
❖砧[zhēn],即捣衣石,又名“女须 砧”。
❖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李白《子夜吴歌》
❖ 系——亦双关词语:孤舟停泊,舟系于岸;心念长 安,系于故园。
面对夔州萧森的秋
日山水,忧国伤时 之情不禁油然而生。
想起昔日在长安的 旧事,不禁老泪纵 横。他的心是和 “故园”、长安紧 紧连在一起的。
尾联:
寒衣处处催刀尺, 白帝城高急暮砧。
❖ 岁至寒冬,晚上家家为亲人赶制冬衣,而 诗人却仍旅居外地,听到这声音怎能不起孤 苦无依的羁旅伤感之情。
写? )意象/意境、技巧、情感……
四、抓注释:①难理解的词语;②传递诗歌当
中隐含的内容和信息(人物、背景、情
感 ……)。
一、抓题目
在寓居夔州两个年头里,杜甫时年五十五 岁,已处在人生之秋,眼看晚年多病,知交 零落,壮志难酬,心境非常寂寞、抑郁。当 此秋风萧瑟之时,不免触景生情,感发诗兴, 故曰《秋兴》。
创作背景
当时安史之乱虽然结束,但 李唐王朝仍然面临北方军阀重 新割据的危险,吐蕃还于763 年一度攻占了都城长安;而唐 朝内部在平定“安史之乱”战 争中作大的军阀也拥兵割据, 对朝廷构成了威胁。国运威迫, 犹如四季之在暮秋,杜甫为此 而深感忧虑。《秋兴八首》、 《咏怀古迹》、《登高》等就 是在这样国家仍然动荡不安, 诗人依旧客居他乡的社会背景 写成的。此时,作者从成都沿 江而下来到了夔州。在寓居四 川的近十年里,杜甫历经流离, 备尝艰辛,身心憔悴不堪。他 日夜想回归故乡,却始终无法 实现愿望。
方法总结:如何握诗歌的思想感情:
1、通过抓取、分析意象,透过意象 把握思想感情。
2、寻找诗中关于文章主旨的表达情 感的语句。
第三、怎么写?
试运用相关诗歌鉴赏的 常识进行分析。
(提示:如可以从本诗的意 象、意境,表达技巧(抒情 手法、修辞手法),炼字, 语言风格等方面去探讨。)
本诗运用了哪种表现 手法(抒情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