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吴正宪老师《复习课——数的整除性》
吴正宪老师小数除法的观后感
吴正宪老师小数除法的观后感
吴正宪老师的小数除法课程让我受益匪浅。
在这门课程中,我学到了
如何正确地进行小数除法运算,以及如何将小数转化为分数进行计算。
同时,吴老师还教授了我如何应对一些常见的小数除法问题,例如如
何处理循环小数等。
在这门课程中,我最喜欢的部分是吴老师的教学方法。
他采用了很多
生动有趣的例子来帮助我们理解小数除法的概念。
例如,他用糖果和
饼干来解释小数除法,让我们更加直观地理解了小数除法的运算过程。
此外,他还用一些实际的例子来说明小数除法的应用,例如如何计算
折扣、税率等。
这些例子不仅让我们学到了小数除法的知识,还让我
们了解了小数除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除此之外,吴老师还非常注重培养我们的思维能力。
他鼓励我们多思考、多探究,不断提高自己的思维水平。
在课堂上,他经常会给我们
一些思考题,让我们自己思考解决方法。
这种教学方法不仅提高了我
们的思维能力,还让我们更加深入地理解了小数除法的概念。
总的来说,吴正宪老师的小数除法课程是一门非常优秀的课程。
通过
这门课程,我不仅学到了小数除法的知识,还提高了自己的思维能力。
我相信这门课程对我的学习和生活都会有很大的帮助。
观吴正宪课例《数的复习整理》心得体会
观吴正宪课例《数的复习整理》心得体会今天观看了吴正宪老师执教的一节六年级的复习课《数的复习整理》,课的开始简单的师生问好,老师介绍课的内容:学习加减乘除那些事。
小学六年的数学都是在围绕着加减乘除进行计算,加减乘除在你心中是怎样的?或者你是怎样认识加减乘除的?学生一阵沉默,吴老师在黑板随手写了一个算式8+4=12,你能说出这个算式背后的故事吗?学生又是一阵沉默或直接说不能,学生的课堂表现搞得屏幕前听课的我很是着急,如果是我在执教这样的公开课面对这种情况我一定紧张、不知所措。
心里想这个知识点学过呀,在几年级的时候还让同学们举过例子,讲过故事呢。
在吴老师一次次的启发下,即使你说不能也不放弃的情况下,这个同学上台举了一个苹果的例子,由此课堂开始正常进行下去,接着与之相对应的减法算式和故事也就出来了,吴老师接着把8分成4和4,引导同学们分别说出了乘法算式、除法算式以及背后的故事。
再一次小组讨论你是怎样认识它们的?学生开始慢慢地发表自己的想法,最后小结出加减乘除法都是在讲一个整体与若干个不同部分或若干个相同部分之间的关系。
之前我们知道加法和减法互为逆运算,乘法和除法互为逆运算,今天我们又知道了乘法是加法的升级版,除法是减法的升级版。
接着吴老师又出了加减乘除5道计算题让同学到黑板去完成,2433+15列竖式时为什么要相同数位对齐?24.33-1.5的竖式为什么小数点要对齐?1/2+1/3为什么要先通分?在问同学们的同时我也在思考。
我在教学生的时候都是相同数位要对齐,可是为什么呢?我没有讲过,学生也没有问过。
在学生们一次次无厘头的回答中,在吴老师一次次的启发中,我们知道了原来是因为计数单位,数位对齐了计数单位就相同了,小数点对齐了计数单位就相同了,通分之后计数单位就相同了,错着错着就对了,聊着聊着就会了。
在课的最后,让没有发表观点的同学擦黑板,当然不只是擦黑板,要擦掉你认为不重要的东西,学习就像生活,如果你觉得什么都重要,什么都放不下,那你将什么都记不住,什么都得不到。
学吴正宪老师心得体会
学吴正宪老师心得体会第一篇:学吴正宪老师心得体会学习吴正宪老师心得体会吴正宪是一个重感情、充满人情味的老师。
课堂上,她不仅是用数学的真谛来拨亮孩子们的心灵,更是用她对孩子的爱心真情来感染他们,用自己人格的魅力塑造他们。
她的课,知情交融,师生互,她的课,充满了童趣、乐趣。
课伊始,趣已生,课继续,情更深,课已完,意未尽。
40分钟的数学课,像磁铁那样把每一个孩子的心紧紧地吸在一起,把时空有的课堂变为人人参与、个个思考的无限空间。
一、让我领略了“自主学习”的魅力。
吴老师的课堂上自始至终充满了浓厚的人情味,“以学生为主体”在她的课堂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课堂上,我们见到的不是一位谆谆教导的长者,而是一位处处撒播火种使人泛起思想涟漪的老朋友。
在吴老师执教的《平移和旋转》一课中让课堂神采飞扬,她随时关注学生的发展,以独具匠心的设计、细腻灵活的诱导,将学生推上了自主学习的舞台,真正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
吴老师与孩子心灵的沟通、情感的交融,使学生们感受到鼓舞和激励。
抽象的数学课不再枯燥乏味,而变得妙趣横生。
二、让我对课堂有了新的领悟。
“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好课的标准,我不敢妄自定论。
通过听吴老师的课和报告,我感觉有以下三方面非常重要:1、真诚的教学感情吴老师以情激情,用智慧使课堂具有浓浓的人情味,用她的话来说便是:“课堂教学源于情!”她能够真正做到从心底欣赏学生、赞扬学生,使每一个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
在吴老师的课堂上,充满了真诚的赞赏与热情的鼓励,如:“好极了!我很欣赏这位同学,很会倾听,并会接纳别人的思想。
你又知道呀……”这些话语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自信心,更使学生的人格得以健全。
除了语言的激励,吴老师还非常善于用体态语言来感悟童心世界,走入学生的心灵。
如:用眼神表达、扶扶肩膀、摸摸头、甚至蹲下来与学生交流,这一系列自然的行为,细腻地向学生传递着老师的信任,同时也体现了她对学生的那种深深的爱。
相信,老师如此的身体语言定会震撼每个学生的心灵,这种身体力行的做法将比任何干瘪的说教更有说服力。
在自主建构过程中提升学生的数学理解力——评吴正宪老师的“‘数的整除’复习课”
在自主建构过程中提升学生的数学理解力——评吴正宪老师
的“‘数的整除’复习课”
刘加霞;刘晓婷
【期刊名称】《小学教学:数学版》
【年(卷),期】2009(000)007
【摘要】原来也指导过、听过一位青年教师上“数的整除”复习课,其设计思路
和教学目标与吴老师的这节课大同小异,但教学效果却有很大差距,其原因主要有:一是面对繁杂抽象的“纯数学”概念.学生无从下手:二是汇报时学生“建网”的切入点与教师预想的不同,教师不知如何调控。
直到下课他也没有将“概念图”完全建立起来.更不用说三维教学目标的有机达成了。
【总页数】3页(P16-18)
【作者】刘加霞;刘晓婷
【作者单位】北京教育学院初等教育系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23.5
【相关文献】
1.在自主建构过程中提升学生的数学理解力——评吴正宪老师的"'数的整除'复习课" [J], 刘加霞;刘晓婷
2.学会整理知识,实现自主建构--“数的整除(复习)”教学片断及反思 [J], 游
琼英
3.构建有生命力的数学复习课——"数的整除"复习课教学片段赏析 [J], 夏克君
4.复习课同样需要建构与生成——『数的整除』复习片断及反思 [J], 王建生
5.提升学生数学素养:复习课的有效设计与实施——评贲友林老师的《复习课:温“故”知“新”》 [J], 刘加霞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打动学生的课堂
打动学生的课堂听吴正宪老师《数的整除》一课有感4月30日,我又一次欣赏了吴正宪老师的大家风范。
从吴老师那充满情爱、充满智慧的课堂,我看到了她那高尚的师德、独特的人格魅力、精湛的教学艺术。
不用说孩子爱听吴老师的课,就连我——一个成年人也被她深深的吸引了。
《数的整除》这部分内容不仅概念多而且较为抽象,很难结合生活实例或具体情境来进行教学,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
在学习这部分知识时学生觉得枯燥乏味,体会不到数学的抽象性、严密性和逻辑性,感受不到数学的魅力。
可就是这样一节课,吴老师却上得有神有色,妙趣横生。
一直以来,我总被一个问题所困扰:如何才能提高课堂的效率呢?经过不断思考、不断的寻找,终于我在吴老师的课堂中找到了答案。
一、把握数学的本质吴老师的心中有一棵数学之树。
每一根树杈从哪长出来,又伸向何方,每一片叶子长在哪根枝条,这些吴老师的心里都是一清二楚。
正因为对教材有了这么透彻的研究,吴老师的课堂上才有了引导学生串珠织网的过程,把零散的知识点构建成知识网络。
《数的整除》这一单元概念有14个,像质数和质因数、因数和倍数、合数和偶数都是学生容易混淆的,如何让学生很好的掌握是每一位教师的难题。
在自己的教学中,自认为对教材很了解,但听了吴老师的课,我感觉到自己还不能很好的整体把握教材。
这节课学生先汇报的是奇数、偶数,吴老师顺着学生的思路把一个个概念很自然的归纳出来。
吴老师对于数学知识的把握就在于不论学生先说的哪个知识点,都能引导学生顺畅地归纳,不论学生牵动哪根头发,吴老师都能让他触及全身。
二、把握学生的本质在课堂教学中,我们总在说以生为本,然而到了教学实际当中,有时就又成了教师的一言堂。
平时,我在复习这部分知识时,总让学生自己找练习,画出知识间的网络图,感觉这样就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
可这样造成得结果是会的学生还会,不会的学生还是不会。
今天,吴老师一上课就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方法,在小组讨论时说:“不求全,只求弄明白。
数的整除复习(吴正宪)
《数的整除复习》课堂实录(吴正宪)师:同学们今天这一节课我们要做一节有关数的整除的综合复习课,大家看到课前我在黑板上零零散散的贴出了这么多卡片,那么这些卡片上写的都是有关数的整除中的一些有关数的概念,那么我不知道当我们把这些知识学完以后,今天的复习第一件事我们能不能根据这些有关数的概念它的意义和他们之间的联系,把这些零零散散的概念做一次梳理,你认为哪个概念最重要你可以举例说明也可以呢根据他内在的联系和你认为他的数学概念把它整理一个比较系统的知识网络图,这事原来干过吗?没干过。
今天我们一起来试一试好不好!我不知道你们怎么分组,四人以小组还是怎么样分你们自己结合好不好?你认为哪个概念最重要它的概念下面又可以派生出哪些新的概念,那我们把这些做一个整理,好吗?把时间先给同学们,下面就自愿结合按照你们的老规矩,开始。
学生分组整理小组汇报生1:我们小组觉得整除是最重要的。
师:整除最重要是吗?那么整除最重要的你要把它先第一个出来是吗?那这样我就先把它放在最重要的位置。
生1:整除它还可以分为奇数和偶数。
师:整除还可以分为奇数和偶数?奇数和偶数是从整除这个角度去分的吗?同学们摇头呢!有意见呢!你选一位同学。
生1:赵俊艺师:赵俊艺有不同看法。
生2:我觉得整除它可以分为因数和倍数。
师:你为什么在整除下面分得出因数和倍数?生2:因为整除一个数,因数然后乘以倍数等于一个数,那么这个数可以除以因数等于倍数。
师:那么我的问题是,假如说数a能够被数b整除的话,那么想一想数a和数b一定有一个什么样的关系?你同意吗?生2:同意师:谁是谁的倍数?生2:a是b的倍数师:接着生2:b是a的因数师:你们同意这意见吗?生:同意师:她的意见说在整除的前提下一定会产生一种概念,什么?师生齐声:因数和倍数师:你为什么不同意她的意见呢?她说把奇数和偶数分出来就行了,你们可以有些讨论吗?生2:我觉得偶数和奇数应该不算在整除里面,它应该是数的名称。
师:偶数和奇数是在什么前提下产生的?它跟谁有关系?跟整除有关系没错,在具体点,我们怎么确定这个概念呢?是跟整除有关系,能在具体点吗?在什么情况下我就认定它是偶数了?生2:能被2整除的师:接下来,说完整,老说一半生2:能被2整除的那些自然数都是偶数生2:不能被2整除的那么就是奇数师:那你的意思偶数和奇数一定和一个重要的数有关系,是吗?师:和谁?生2:2师:同意吗?师:她说能被2整除的就是?生:偶数师:不能被2整除的就是?生:奇数师:那好,这样啊,你既然提出来了这个问题我把这2先补充到这里好不好,我先假如说补充到这里,那么跟它有关系的赶快拿啊,偶数和奇数学生拿卡片师:你认为他们有关系,是这个意思吗?能被2整数和不能被2整除的,对吗?他们的关系你们同意吗?生:同意师:他们认为在整除的前提下一定有一对非常重要的概念,是什么?一起说生:倍数和因数师:你们认可不认可这样的观点?生1:认可师:那赶快找出来学生找卡片师:这样啊,既然跟它有关系我帮你们放在上面好不好粘贴卡片因数、倍数师:你们的意思就是说当数a能被数b整除的时候,数a就是数b的倍数,那么数b就是数a的因数,是这意思吗?生:是师:接下来继续说,因数还能接着往下说吗?生:有公因数和公倍数,那么赶快跳出来啊学生找卡片师:又在下面的前提下产生了公因数和公倍数,你认为应该贴在哪里就贴下来,不同意见的赶快上来啊学生贴卡片师:贴在着跟他有关系是不是啊,你认为倍数和公倍数有关系,是吗?师:他认为因数公因数有关系,是吗?还有吗?生:还有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师:那么你们的意思就是说因数可以引出公因数这个概念,对吗?生:对师:那请问什么叫公因数?生:公因数就2个数共有的因数叫做公因数师:共有的因数对不对?生:对师:那什么叫最大公因数啊?生:就是2个数最大的公因数师:几个数公有的因数,其中最大的一个是它的什么?生:最大公因数师:那你们能接着把这段概念总结完吗?生:2个数公共倍数就做公倍数,其中最小的一个就叫做最小公倍数师:同意吗?生:同意师:你们这么一说还挺有道理,的确,从因数当中我们可以引出公因数的概念,还可以引出最大公因数的概念,是这样吧?那么,从倍数当中我们可以引出公倍数的概念,那么其中最小的一个是最小公倍数,有没有意见?师:接下来还有这么多的概念那,你有不同意见,那你可以上来啊。
观摩吴正宪老师执教《数的整除复习课》有感
观摩吴正宪老师执教《数的整除复习课》有感这阶段的我也正处于六年级的总复习阶段,面对纷繁的知识点,如何有效复习一直是我思考的一大点。
在听了吴正宪老师执教的五年级《数的整除复习课》一课后,感触挺大的,现在把听后的点滴思考或收获与大家分享。
一、以学生为主体。
这是一节非常朴实的课,吴老师没有用课件,用的只是几张小纸片。
小纸片上写了“整除”、“公倍数”“公约数”、“质数”、“约数”“合数”、“互质数”“奇数”、“偶数”等等,凡是有关整除中的概念,吴老师全部用纸片呈现出来,并将这些纸片凌乱地粘贴在黑板上。
然后让学生小组合作,自行整理,再集体汇报交流,集体汇报时要求每个学生都要说出分类或整理的依据。
课堂中,吴老师把学习的权力交给学生,给学生创设出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平台,让学生主动的、积极的投身探究学习中。
我们知道,复习过程其实就是一个信息交流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是主体,教材是客体,教师是媒体,教师起着沟通学生与教材的作用。
在复习中吴老师没有用讲代替学生的学,而是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尽可能的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由被动变为主动,由配角变为主角,真正做学习的主人。
二、让知识增长与能力培养同行。
在复习课中,我们总以为是旧知的复习与巩固,就常以讲练为主进行,却常常忽视了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与发展。
在本节课中,以发展学生能力为主的教与学,让我们深切的体会到知识和能力二者之间的密切相联性,也充分感受到学生知识的存在与增长,都是其学习能力产生和发展的必要条件。
三、系统整理应是复习课的主线索。
吴老师以“整除”这一概念为基本出发点,引导学生通过回忆相关概念(质数、互质数、倍数、因数等)的内涵和处延,即依据基础知识的相互联系及相互转化关系,梳理归类,分块整理,重新组织,把学生头脑中零散的知识点变为系统的条理化的知识点,以达使学生把所学的分散知识系统化。
构建有生命力的数学复习课——“数的整除”复习课教学片段赏析
吴老师课 始在黑板 上利用卡 片 出示有 关数 的整 作过程 中引发 的倦怠感 使复习成 为 “ 简单罗列 ” 知 除 中的一些概 念 , 学生根 据这 些有关数 的概 念 、 “ 让 意 识 堆砌 ” 的代名词 . 公开 教学拒绝 上复 习课似乎 也 义 和 它 们 之 间 的 联 系 , 自主 整 理 成 一 个 比较 系统 的 而 已成 为众多一线 教师心照不宣 的选择 . 如何重新 全面 知 识 网 络 图 .
堆 零零散 散 的有 关数 的概 念 的
卡 片,这 么一整理后 清 清楚楚 , 谢谢你们. 说 , 读越 薄就 俗话 书越
是 这 个 道 理 , 么 多的 概 念 经 过 那
师: 因数还 能接着往下说 吗?
生 :有公 因数和 公倍数 , 还
有最大公 因数和最 小公倍数 .学 (
生 贴卡 片 )
系. 用举 例 方 法加 以说 明. 不错 ! 师 : 意 吗 ?他 说 能被 2 除 的 就 是 ? 不 能 被 2 同 整
生 : 我们组将倍数 、 公倍数 、 小公倍数放在一 整 除 的就 是 ? 最 生 : 能被 2 除的是偶数 , 整 不能被 2 整除的是 奇 起 . : 2的公倍数有 1 、0 1 如 5和 0 2 ;0是 5和 2的最小
地认 识复 习课 教学 ,让复 习课 的课堂焕 发 出生命 的
活力 ?笔者有 幸聆听 了吴 正宪老师执教 “ 的整 除” 数 同探寻复习课 的应有之义.
学生分组 讨论后 , 汇报 整理 出的知识 网络 图. 生 我 们 小组把 质数 、 解质 因数 、 质数 、 : 分 互 质
复习课 , 现采 撷其 中的精 彩片段试做 简要赏析 , 以共 因数放 在一起 . 因为它们都有“ 质数” 两个字. 师: 它们之 间有联 系吗 ?( 生无语 ) 事先 放 这 这
评吴正宪老师
评吴正宪老师“数的整除”复习课“数的整除”这一单元,概念名词很多,相互之间有非常密切的联系。
而且这些概念的“数学味”很浓,缺少生活经验的支撑。
学习这些概念需要依靠概念之间的逻辑结构,如何建立这个逻辑结构,单纯依靠学生的自学和讨论达不到预期的教学目标,所以吴老师的这节课并不是简单的回忆所学的知识和做练习题来巩固强化,而是通过引导学生,让学生形成小组相互交流,从而提升学生的理解力和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
(1)我们认为这节课的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对单元知识概括,建立知识结构。
会解决实际问题。
2、能力目标:通过让学生独立思考,讨论交流,求助合作,让学生经历主动构建知识体系的过程,揭示概念间的内在关系,培养学生归纳整理的能力及学生反思的意识和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亲自参与课堂探索实践活动,使学生获得有效学习的方法和积极、成功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和积极探索、团结协作的精神。
(2)这节复习课,吴老师为什么没采用“教师讲、学生听”的“讲解式”教学法?因为“数的整除”这一单元,是小学阶段概念最多、相互之间联系最密切的单元,而“教师讲、学生听”的“讲解式”教学法是一种单向性的信息交流方式,在一般情况下,听讲的学生很难干涉教师传递知识的性质、速率和数量,只能被动的接受信息,形成一种“满堂灌”的局面。
另外,虽然教师通过讲解法把信息传递给了学生,但学生缺少直接体验,感性认识不足,参与学习不够,从而影响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
比如,在梳理质数与合数的过程中,如果老师直接告诉学生按因数的个数分,自然数分为质数和合数和1,那么学生在今后的运用中会容易遗忘既不是质数又不是合数的1,所以当天吴老师提问:自然数分为质数和合数?学生提出了还有1,这样学生对于既不是质数又不是合数的1就更加铭记于心。
而这种依靠学生自主探索学习的方法正符合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认为,获得知识的多少取决于学习者根据自身经验去建构有关知识的意义和能力,而不取决于学生记忆和背诵教师讲授内容的能力。
复习课研讨心得体会范文(4篇)
复习课研讨心得体会范文(4篇)复习课研讨心得体会1在5月29日和30日,我参与了由教研室组织的小学数学吴正宪工作站的“毕业班复习专题”研修活动。
在此次活动中,仔细听了宋虎军教师执教的《用分数解决问题的整理复习》、邬文斌教师执教的《平面图形的整理复习课》、齐鑫教师执教的《比与比例的整理复习》、吴正宪专家示范的《数的整除整理复习》的四节整理复习课,以及吴正宪教师针对六年级的教材梳理解读的“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两大版块内容。
本次活动让我受益匪浅,同时也让我对自己的课堂教学进展了反思。
现就此次活动的体会总结如下:在活动的四节课中都表达了这一点,比方齐鑫教师的学问树,吴教师的学问框架图等等都把平常所学的零散的学问连续起来,让孩子对所学过的学问有了清晰的熟悉。
之前我也带过毕业班,在进入复习的阶段,只是在不断的做题,没想到将学过的相关联的学问做成学问树,然后对树上的每一个枝干或每一片树叶进展讨论。
当吴教师出示这个标题时我就想:究竟这个度量的维度看数学该怎么看?随着吴教师的讲解,我恍然大悟,原来度量不仅仅是长度单位之间和面积单位的度量,我们的数学中许多的学问是可以度量的,比方我们的整数也是可以用“1”来度量,我们的分数也是可以用分数单位来度量,从而可以看出我们的小学数学中的学问是相通的,也就是吴教师常常说的那句话:“一通则百通”。
在我们的课标中提出:“在数学课程中,应当注意进展学生的数感”这句话是我们每个数学教师再熟识不过的了,可是我们有没有真正的明白这句话的含义,在我们的教学工作中落到实处了吗?我的答复是没有。
我能知道数感对孩子很重要,但是不知道怎么操作才能让孩子建立数感。
吴教师的讲座中提到:“建议一年级的教师在黑板上拉线标数,让孩子体会数与数之间的关系,从而建立数线模型”。
这时我才明白为什么我在教孩子《比多少》(用多一些、少一些、多的多和少的多来描述一个数和另一个数之间的关系)时,有许多的孩子不明白,当时我觉得自己讲的很清晰,“多一些”就是多一点点,“多得多”就是多的许多许多,可课后的结果是许多的孩子不“买账”,我也反思了,可还是没找到问题所在,听了吴教师的建议我才找到了真正的缘由:教师没给孩子建立数感,对他们来讲就是很难很难。
复习课常见问题及解决策略
复习课常见问题及解决策略复习课是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规律,在学习的某一阶段,以巩固、疏理已学知识、技能,促进知识系统化,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主要任务的一种课型。
其目的是将学生平时学习中的错误,遗漏的地方加以澄清,平时学习中点状的,零散的知识串联起来,形成网络,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
可以说复习的好坏与教学质量有着直接的关系。
在复习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1.只温故而不知新在复习课中我们常常看到教师带着学生将书上的例题、练习题再做一遍,学生的认知水平还停留在原有的基础上,没有提高,知识与方法没有新的感悟。
2.重拔高而轻基础有的教师觉得学生已上过新授课,复习在内容都是学生学习过的,为避免炒剩饭之嫌,就盲目地提高,只做综合训练题,忽视了面向全体学生,特别是面向中下层的学生。
3.重再现而轻梳理复习是一个疏通知识的过程,它必须理清知识之间的联系,将“点”连成“片”,内化为学生的东西。
有的教师引导学生整理出来的知识表面上看是体系,但却缺少内在的知识联系。
4.只练习而不复习复习课少不了练习册,但是复习课不是练习课,很多教师只是把练习册中的题目再拿出来做,没有处理好复习与练习的关系。
面对复习课中出现的种种问题,下面我就结合自己的教学心得,对数学复习课教学谈几点感受。
一、面向全体学生,关注知识查缺补漏1.用错例来分析平时注意搜集学生解题时常犯的错误,复习课以改错形式重现,通过辨别达到巩固基础、查漏补缺的目的,再类比改编题目,加强对知识的正确理解。
如在复习《乘法分配律》时,让学生观察题目“17×20-17×2”,先是发现该题确实具备乘法分配律的特点,可一计算就发现用运算定律来解不如直接算来得容易,从而让学生明白审题是很重要的,并不是所有的题目用运算定律来解都简便。
再展示易错题“102×56=100×56+2”,让学生观察错在哪?犯过同样的错吗?要怎样避免同样的错?课前还可以布置学生收集:你觉得在这一部分内容的学习中什么地方最容易出错?有什么要提醒大家注意的吗?特级教师奔友林上课时就让学生把平时易错的题进行收集并在课堂上一一展示,让学生说出错在哪里,为什么错,同时用上这样的一句话来警示学生:聪明人不犯平时犯过的错误。
吴正宪小数除法说课稿吴正宪小数的除法
吴正宪小数的除法我聆听了数学名家吴正宪老师的《整数除以整数等于小数》一课,吴老师独特的人格魅力和精彩的教学方法,也同样深深地启发了我们在坐的每一位教师。
在吴老师课堂上孩子的精神状况显得,轻松、活泼、善于创设问题情境,注重学生对知识的内在体验和探索,并且她尊重学生。
信任学生,显示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在这堂课上,吴老师充分放手让学生进行展示和操作,通过思考、动手分、记录过程、总结方法的活动,让学生从生活经验到数学本质,从具体到抽象,从分钱到分水果,分米分糖等行为,最终了解了小数除法的本质其实就是分计数单位,成功地将一节枯燥的计算课变成了一堂生动有趣的分分分的课堂,让我不禁为之赞叹,也和同学们一样,有了恍然大悟的感觉。
这次观课,堂课中让我印象尤为深刻的是吴老师对孩子们问题意识的培养。
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思维自疑问和惊奇开始,孔子也曾说过:学起于思,思源于疑,问题意识确实是学习活动的根源和教学活动的中心,它需要学生独立地发现问题,自主探究问题,通过实践来解决问题,如果在教学活动中没有问题,就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达不到教学的真正目的。
我以前在视屏或在书中看到,老师上课时孩子没有问题,以为是很成功的一趟课,其实,没有问题就是最大的问题在如今的教学中,问题意识的培养是重中之重。
在吴老师的这堂课上,类似有没有问题问他?你有什么问题吗?这样的话贯穿了整个课堂,学生们在不断的提问,思考,解决,领悟中自然而然地学会了这节课的知识,这是一种自发的学习而不是被动的接受。
因此,在今后的数学课堂上,我也应该着重培养孩子们的问题意识,引导孩子们多提问,多质疑,培养学生敢于质疑的学习习惯,也成为了这学期习惯目标培养的其中之一。
从这节课上看到,吴老师也充分展示了对于孩子们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
在课上,吴老师对孩子们数学运算和直观想象方面进行了充分的培养,如:0.1是由几个0.01组成的,0.01是由几个0.001组成的等。
由易到难,由直观到抽象,让孩子们逐步理解了小数除法的本质。
吴正宪小数除法说课稿 吴正宪小数的除法
吴正宪小数除法说课稿吴正宪小数的除法我聆听了数学名家吴正宪老师的《整数除以整数等于小数》一课,吴老师独特的人格魅力和精彩的教学方法,也同样深深地启发了我们在坐的每一位教师。
在吴老师课堂上孩子的精神状况显得,轻松、活泼、善于创设问题情境,注重学生对知识的内在体验和探索,并且她尊重学生。
信任学生,显示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在这堂课上,吴老师充分放手让学生进行展示和操作,通过思考、动手分、记录过程、总结方法的活动,让学生从生活经验到数学本质,从具体到抽象,从分钱到分水果,分米分糖等行为,最终了解了小数除法的本质其实就是分计数单位,成功地将一节枯燥的计算课变成了一堂生动有趣的分分分的课堂,让我不禁为之赞叹,也和同学们一样,有了恍然大悟的感觉。
这次观课,堂课中让我印象尤为深刻的是吴老师对孩子们问题意识的培养。
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思维自疑问和惊奇开始,孔子也曾说过:学起于思,思源于疑,问题意识确实是学习活动的根源和教学活动的中心,它需要学生独立地发现问题,自主探究问题,通过实践来解决问题,如果在教学活动中没有问题,就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达不到教学的真正目的。
我以前在视屏或在书中看到,老师上课时孩子没有问题,以为是很成功的一趟课,其实,没有问题就是最大的问题在如今的教学中,问题意识的培养是重中之重。
在吴老师的这堂课上,类似有没有问题问他?你有什么问题吗?这样的话贯穿了整个课堂,学生们在不断的提问,思考,解决,领悟中自然而然地学会了这节课的知识,这是一种自发的学习而不是被动的接受。
因此,在今后的数学课堂上,我也应该着重培养孩子们的问题意识,引导孩子们多提问,多质疑,培养学生敢于质疑的学习习惯,也成为了这学期习惯目标培养的其中之一。
从这节课上看到,吴老师也充分展示了对于孩子们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
在课上,吴老师对孩子们数学运算和直观想象方面进行了充分的培养,如:0.1是由几个0.01组成的,0.01是由几个0.001组成的等。
数的整除性及性质
数的整除性及性质数的整除性是指一个整数能够被另一个整数整除,即没有余数的除法运算。
整除性是数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有一些基本的性质。
性质1:如果一个整数能够被另一个整数整除,那么它也能够被这个整数的因子整除。
性质2:如果一个整数能够被两个整数整除,那么它也能够被这两个整数的公倍数整除。
性质3:如果一个整数能够被另一个整数整除,那么它的倍数也能够被这个整数整除。
性质4:如果一个整数能够被另一个整数整除,那么它的相反数也能够被这个整数整除。
性质5:如果一个整数能够被另一个整数整除,那么它的任意正整数倍也能够被这个整数整除。
性质6:如果一个整数能够被另一个整数整除,那么它的任意正整数加减这个整数也能够被这个整数整除。
性质7:如果一个整数能够被另一个整数整除,那么它的任意正整数乘以这个整数也能够被这个整数整除。
性质8:如果一个整数能够被另一个整数整除,那么它的任意正整数除以这个整数也能够被这个整数整除。
性质9:如果一个整数能够被另一个整数整除,那么它的任意正整数次方也能够被这个整数整除。
性质10:如果一个整数能够被另一个整数整除,那么它的倒数也能够被这个整数整除。
性质11:如果一个整数能够被另一个整数整除,那么它的相反数的倒数也能够被这个整数整除。
性质12:如果一个整数能够被另一个整数整除,那么它的任意正整数倍数的倒数也能够被这个整数整除。
性质13:如果一个整数能够被另一个整数整除,那么它的任意正整数加减这个整数的倒数也能够被这个整数整除。
性质14:如果一个整数能够被另一个整数整除,那么它的任意正整数乘以这个整数的倒数也能够被这个整数整除。
性质15:如果一个整数能够被另一个整数整除,那么它的任意正整数除以这个整数的倒数也能够被这个整数整除。
性质16:如果一个整数能够被另一个整数整除,那么它的任意正整数次方的倒数也能够被这个整数整除。
性质17:如果一个整数能够被另一个整数整除,那么它的相反数的次方也能够被这个整数整除。
吴正宪专题——精选推荐
吴正宪专题专题1:数的认识、数的运算、常见的量的内容分析与建议【课程简介】⼩学数学数与代数领域涵盖的内容很丰富,今天我们这⼀专题主要和⼤家交流数与代数领域中的关于数的认识、数的运算、估算和常见的量的内容,关于数的认识、数的运算和常见的量的内容,经过与⼀线教师的交流,我们想主要集中在以下四个问题。
如何建⽴“数”的概念?如何处理运算教学中的算理与算法的关系?如何落实新课标对估算的要求?如何依托现实情境帮助学⽣理解常见的量。
本专题通过专家讲解、互动交流、课堂实录、案例讲解等⽅式阐述我们的主要观点,以问题的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建议为主要流程,讲解本专题的内容。
我们特别邀请特级教师吴正宪⽼师与教师们做交流,吴⽼师将结合⾃⼰丰富的教学实践,对课标的变化以及在实践中要关注的内容向教师们提出意见和建议。
【学习要求】为帮助教师做好本专题的学习,提出以下建议:1.认真阅读课程简介,了解本模块要讲解的主要内容和主要要解决的问题,结合这些问题进⾏前期思考:针对这些问题⾃⼰在教学实践的具体做法,有哪些好的经验,还有哪些困惑。
2.在学习过程中要认真做好记录,记录⾃⼰的所思所想。
结合讲座中介绍的教学案例思考案例背后的理念和核⼼内容,并与⾃⼰的教学实践结合,找到理念与实践的契合点。
3.认真阅读和观看教学资源,丰富⾃⼰的学习内容。
4.认真做好本专题的作业,记录⾃⼰的真实的所悟所感。
在这个模块中我们主要和⼤家交流数与代数领域中的数的认识、数的运算和常见的量的内容,关于这部分内容,我们⼀线教师作了交流,主要集中在以下四个问题。
1.如何建⽴“数”的概念?2.如何处理运算教学中的算理与算法的关系?3.如何落实新课标对估算的要求?4.如何依托现实情境帮助学⽣体现和理解常见的量。
问题⼀:如何建⽴“数”的概念⼀、《课标》中“数的认识”有何变化数的概念是学⽣认识和理解数学的开始,理解数的意义伴随着学⽣学习数学的整个过程,从⾃然数逐步扩展到有理数、实数,学⽣将不断增加对数的理解和运⽤。
吴正宪八大特色课堂之 纵横联通的简洁课堂
吴正宪老师的八大特色课堂之五纵横联通的简洁课堂整理:高建中数学教育的价值,在于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可持续地发展。
从八十年代初期的传授知识、启迪智慧、完善人格到课程改革背景下践行的“让学生在好吃中享受有营养的数学教学”,吴老师作为一个儿童数学教育工作者,始终站在以数学教学促进儿童发展的高度,遵循促进学生生命成长之道,在小学数学教学领域,进行着长期地探索与实践,为儿童建立了纵横联通美妙的数学课堂,让儿童在成长过程中,享受着数学的滋养。
今天,就请大家和我一起走进吴正宪老师给学生提供的好吃有营养的八大特色数学课堂之五:纵横联通的简洁课堂。
什么是纵横联通的简洁课堂呢?纵横联通的简洁课堂是吴老师课堂教学艺术的又一个显著特色,是她几十年来不懈追求的理想课堂境界之一。
她以辩证唯物主义的哲学视角审视数学教学,不但通过重新组建的知识体系让学生学习系统化、结构化的数学知识,努力将教材的知识结构转化为学生的认知结构,而且努力探寻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以及蕴含其中的方法论因素,适时地引导学生沟通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让学生将发展变化中的数学知识连成知识链,构建成知识网,形成脉络清晰的立体知识模块,在不断地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的同时,让学生获得认识事物的普遍方法。
提到纵横联通的简洁课堂,我们首先想到的就是吴老师的《数的整除-复习课》。
课改背景下的复习课,究竟应该怎么上,吴老师作为一个研究者,带着众多一线教师的困惑与期待走进了北京的课堂,走到了湖南长沙,走进了全国小学数学教师代表中间,用她的激情和智慧,演绎了一节节精彩的《数的整除-复习课》,让孩子们恋恋不舍,让老师们久久回味,努力探寻其中的奥秘。
让我们先听听孩子们的声音吧:☐一节课整整40分钟了,“太快了!”,“还没有回过神来就已经下课了。
”“感觉还不到5分钟呢!”“意犹未尽”!☐“在课堂上,我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热烈气氛!”☐“一开始,我觉得好紧张,那么多知识点好难,后来,我发现容易了,的确是很好的学习方法。
吴正宪老师谈一节好的数学课
吴正宪老师谈一节好的数学课一节好的数学课,我想她首先源于理念,我首先写了16个字,叫作新在理念,巧在设计,赢在实践,成在后续.这是我对一节好的数学课的理解.这两天我们在这个体育馆里看了不少优秀老师的课,有朱乐平老师、刘德武老师、赵震老师。
这一节一节的好课,首先新在他们的理念,我想巧在他们的设计,课前的预设非常重要,但是赢是赢在了他们的课堂实践。
我还想说,一节好课是成在后续,如果我们的学生,能够在他的后续学习当中有一个可持续发展的劲头,那么就是我们为他的后续学习注入了活力。
下面我以听到的一节数学课为例,解释一下新在理念,新课程理念太多,我只说两点,第一点:好的数学课堂会关注学生。
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和认知需求,关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给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搭建平台,为学生的数学学习发展注入活力。
从下课铃声和我们对后续学习当中可以看出来,两位老师都给学生留了弹性作业,还是自由选择的作业,给了他们学习的空间。
第二点:关注数学。
抓住数学的本质进行教学,注意教学思想方法的渗透,让学生在观察、操作、推理、验证的过程中有机会经历数学化学习过程,使课堂教学充满数学味,让数学课深刻而厚重。
不管是课改前还是之后,这是数学教学的永恒话题。
巧在设计赢在实践简洁且深刻——(思维力度)数学味清晰且厚重——(数学思想方法)灵魂刘德武老师的课在整节课中,学生的猜想直觉到理性的推理,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到学生的亲自实践,让学生经历了一次数学学习化的过程。
赵震老师的课,也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利用过去简单的相遇问题,量上的变化引出了今天的工程问题。
在这个过程中迁移了旧知,尊重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课上没有花架子,非常简洁。
但是我想:简洁且深刻这是对一节好课的标准,不是题做得越难越厚重,也不是题做得越多越深刻,为什么提出“简洁且深刻、清晰且厚重”也是源于在北京一个区的三天听课,其中一节课给我留下了太深的印象,现在与大家共同分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吴宗宪老师《复习课——数的整除性》关键字:教学目标、学习理论、教学过程、作用
摘要:吴正宪致力于小学数学教学改革,在教学中善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并取得显著效果。
因此有必要对吴老师的可进行分析和学习,以《复习课——数的整除性》为例,从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方面入手,有助于我们数学教师成长,提高数学教师的专业发展。
一、《数的整除性》的教学目标
1. 通过整理复习,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的整除及其有关的概念,形成相关的知识链。
2. 在学习活动中,让学生亲历知识点及相关例子的收集、归类及概念的梳理、应用等过程,培养归纳整理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积极探索、团结协作的精神,获得收获的成功感。
3.让学生感受到数学自身的美及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根据教学目标可知,本节课的教学重点:通过对主要概念进行整理和复习,深化理解,形成知识网络.教学难点:弄清概念间的联系和区别,理解易混淆的概念.
二、教学方法与教学理论
华罗庚曾说过:唯一推动自己学习的力量,就是兴趣与方便。
因为数学是充满了兴趣的科学,也是最便于自学的科学。
由此可见兴趣对于学习的重要性,而讲解法是一种单向性的信息交流方式,在一般情况下,听讲的学生很难干预教师传递知识的性质、速率和数量,只能被动的接受信息。
从课程的性质来谈,复习课不同于新授课,它主要目的就是要及时查漏补缺,更正以前不正确的认知,若采用这种“教师讲,学生听”的讲解式教学法的话,容易使学生很快就对这堂课失去了兴趣,就会存在一种已经学过,没多大意义的心理。
复习课就在于巩固以前学的知识,再将这些知识串联起来,上这样的课,学生的兴趣是非常重要的。
所以,吴正宪老师老师采用了“启发式谈话法”,通过师生双方的及时交流,灵活的操作,重新建立新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本节课的容意在复习以前听学的知
识,将这些已有的零散的知识联系起来,老师通过引导使学生对此产生兴趣,从而自主的学习,而非被动的学习。
从课程的容来看,“数的整除”这一章,包涵了,整除、约数、倍数、公约数、最大公约数、公倍数、最小公倍数、质数、合数、奇数、偶数、互质、分解质因数、质因数等,概念繁多,散乱,容易混淆,容易给学生们造成一定的压力和困难,使复习枯燥,了无生趣,但吴老师首先树立了学生的主体观和主动意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课堂始终处于一种愉悦的氛围之中,最终孩子们在老师的引导下,将看似杂乱无章的一堆概念,梳理清楚,形成知识结构图。
借助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对吴正宪老师“数的整除”复习课的分析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通过对客观现实(刺激)的认知,获得意义和联系,形成认知结构(反应)的过程。
任何一门学科知识都有一定的知识结构,学习数学就是掌握数学知识之间的结构,在脑中能够建立相应的知识编码。
教学的主要任务也是让学生掌握学科的知识结构,把学科看成一刻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
吴老师的课堂设计,首先,将正数的整除这一单元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看成是相互联系的整体,建立知识结构图,其次,从学生原有的知识出发,由个人过去的知识、经验和观念,把新的学习容纳入原有的认知结构之中,从而扩大原有认知结构,即,将知识同化,顺应,引导学生自主建构数学知识,即通过,主动尝试:用已有的知识经验独立探索、获得初步体验→合作交流:把自己的理解或探索过程中的困难告诉同伴或老师,同时理解他人的想法(质疑和解释)→及时调整:从交流中获得启发,调整自己的思路或认识→总结反思:学会了什么(知识与技能)/怎么学会的(过程与方法)/有哪些收获(情感与态度),从而促进学生智力和创造力的发展,并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
首先,吴老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促进者
在《数的整除性》这一节复习课中,吴老师首先让学生们自己选择学习方式,是教师长期以来高高在上的“传道、授业、解惑”的地位发生改变,而让学生们自己利用个人知识解决理顺一堆有关数的整除性的概念,吴老师从知识的权威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同时,吴老师在不仅组织学生们学习了教学方面的知识和技能,而且还组织发展了班级亚文化,如集体意识、学会宽容理解、学会与人沟
通等等。
在这节课中,吴老师一直站在了讲台下面,通过提问、总结同学的发言、甚至是递话筒这些细节,去促进了学生思考,让学生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使课堂里有条有理的进行下去。
吴老师的这节课,可以说是今天的教育教学领域的典,也正是吴老师的促进,使这节课同时存在了:教科书和教学参考书承载的法定知识、教师个人知识、学生的个人知识、师生互动产生的新知识的新局面。
举以下课堂实录为例
现在呢,老师有两种学习方法来帮助大家更好的梳理掌握数的整除性这一章的知识,学习方法一:吴老师今天就站在这儿把自己的学习心得体会讲给你们听;学习方法二:吴老师且慢,让我们自己分小组试试,说不定我们自己就能找出一组组有关系的概念呢!我不知道在座的同学们选择哪组学习方法呢?
不求全,能找一组找一组,能找两组找两组,真的不求全,说不定待会儿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大家会有新的收获。
、、、、
别你自己觉得,你们俩!
谁能帮忙解决这事儿?
我建议把掌声送给这个很善于观察学习的孩子。
这些话语看似平淡,但却是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了良好的班级文化。
虽然这对本单元概念的意义建构没有直接作用,但是学生收获的却是比书本知识更重要的做人的道理。
吴老师的课堂,之所以会让人轻松愉快,就是因为她的课堂随处都播种着这种班级亚文化。
其次吴老师是教学过程中的合作者和参与者
在整堂课中,对数的整除性的复习,不再只是传统的以完成“教”为核心展开,而组要围绕着学生的“学”展开,由此才构成了这种师生互动、合作、共同参与的和谐局面。
吴老师,在这堂课里是中介和桥梁的作用,把主动权充分交给了学生,所以整堂课,是学生在课堂上“跑上跑下”。
举以下课堂实例来说:
生1:整数它可以分为奇数和偶数。
师:整数可以分为奇数和偶数,为什么啊?大家一定要追问!
生1:我们组觉得,整数包含了奇数和偶数,奇数就是不能被2整除的,偶
数就是能被2整除的。
师:又补充吗?
生2:没有了。
师:觉得她说的怎么样?
生2:还可以!
师:很好啊,这二位的意思就是说,自然数中按照奇偶性来分就只能分两类。
一类是——,另一类是——。
那你说说你们是按什么标准来分的?
生2:是按照能不能被2整除。
师:也就是说,能被2整除的是——,不能被2整除的是——,二位找的根据的不错,配合得也很好,我建议第一次掌声,送给他们。
是一组了,还有其他组来吗?
其实,吴老师整堂课就是采用的启发式谈话法的教学方式,大致的模式是:让学生展示小组讨论成果—让学生追问缘由—学生解答—教师复述(补充和强调)—同伴补充及评价—再反问缘由(教师引导学生)—学生再回答—教师小结(复述及评价)—请下一组。
由此可以看出,教师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再恰当的时候指引和点拨了学生,体现了学生是主体,教师是客体,是教学过程中的合作者和参与者。
吴老师的课堂留给我们深刻的映象,这种和谐融洽的课堂氛围,让我们叹为止观,也许方法只有一个,正像吴正宪老师所说的那样:“上课要有课感,要有对教材的感觉,对学生的感觉。
”才会真正教书育人,才会
以下是第五组全体组员,观看这次吴老师现场将课后,按捺不住心中的激动,将自己的一点点感想和启发浓缩成了一句话,与林老师共同分享,与组员们共勉之:
要更多的关爱更多的孩子,让孩子喜欢上你,然后喜欢上数学。
——静课堂上多鼓励,正确引导,多问为什么。
——邹琴鼓励孩子说出自己的想法,而且在课堂上尽量照顾到每个孩子。
——琴让学生动起来,不仅是身体还有心里,这样可以让学生能够更好地集中注意力。
——朱永亮要了解学生的想法,让他们主动发言,教师用语多运用适合儿童的语言。
——周娅玲上课不能一味的讲,要注重学生的思维是否跟上了,而且要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并通过自己的思考解决问题。
——涛如何营造一个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是一个好老师必须思考的问题。
——袁琳注重知识联系,加强思维训练,发挥主体作用,培养实际能力,坚持教书育人,促进学生发展。
——曾晓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