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一 电流继电器特性实验

合集下载

常规继电器特性实验

常规继电器特性实验

二、常规继电器特性实验(一)电磁型电压、电流继电器的特性实验1.实验目的1)了解继电器基本分类方法及其结构。

2)熟悉几种常用继电器,如电流继电器、电压继电器、时间继电器、中间继电器、信号继电器等的构成原理。

3)学会调整、测量电磁型继电器的动作值、返回值和计算返回系数。

4)测量继电器的基本特性。

5)学习和设计多种继电器配合实验。

2.继电器的类型与原理继电器是电力系统常规继电保护的主要元件,它的种类繁多,原理与作用各异。

1)继电器的分类继电器按所反应的物理量的不同可分为电量与非电量的两种。

属于非电量的有瓦斯继电器、速度继电器等;反应电量的种类比较多,一般分类如下:(1)按结构原理分为:电磁型、感应型、整流型、晶体管型、微机型等。

(2)按继电器所反应的电量性质可分为:电流继电器、电压继电器、功率继电器、阻抗继电器、频率继电器等。

(3)按继电器的作用分为:起动动作继电器、中间继电器、时间继电器、信号继电器等。

近年来电力系统中已大量使用微机保护,整流型和晶体管型继电器以及感应型、电磁型继电器使用量已有减少。

2)电磁型继电器的构成原理 继电保护中常用的有电流继电器、电压继电器、中间继电器、信号继电器、阻抗继电器、功率方向继电器、差动继电器等。

下面仅就常用的电磁型继电器的构成及原理作简要介绍。

(1)电磁型电流继电器电磁型继电器的典型代表是电磁型电流继电器,它既是实现电流保护的基本元件,也是反应故障电流增大而自动动作的一种电器。

图2-1 DL 系列电流继电器下面通过对电磁型电流继电器的分析,来说明一般电磁型继电器的工作原理和特性。

图2-1为DL 系列电流继电器的结构图,它由固定触点1、可动触点2、线圈3、铁心4、弹簧5、转动舌片6、止挡7所组成。

当线圈中通过电流I KA 时,铁心中产生磁通Φ ,它 通过由铁心、空气隙和转动舌片组成的磁路,将舌片磁化,产生电磁力F e ,形成一对力偶。

由这对力偶所形成的电磁转矩,将使转动舌片按磁阻减小的方向(即顺时针方向)转动,从而使继电器触点闭合。

继电保护实验一、二

继电保护实验一、二

第一部分:继电器特性实验实验一电磁型电流继电器和电压继电器实验一.实验目的1.熟悉DL型电流继电器和DY 型电压继电器的实际结构,工作原理、基本特性。

2.掌握动作电流、动作电压参数的整定。

二.预习与思考1.电流继电器的返回系数为什么恒小于1?2.动作电流(压),返回电流(压)和返回系数的定义是什么?3.实验结果如返回系数不符合要求,你能正确地进行调整吗?4.返回系数在设计继电保护装置中有何重要用途?三.原理说明DL-20C系列电流继电器和DY-20C系列电压继电器为电磁式继电器。

由电磁系统、整定装置、接触点系统组成。

当线圈导通时,衔铁克服游丝的反作用力矩而动作,使动合触点闭合。

转动刻度盘上的指针,可改变游丝的力矩,从而改变继电器的动作值。

改变线圈的串联并联,可获得不同的额定值。

DL-20C系列电流继电器铭牌刻度值,为线圈并联时的额定值。

继电器用于反映发电机,变压器及输电线短路和过负荷的继电保护装置中。

DY-20C系列电压继电器铭牌刻度值,为线圈串联时的额定值。

继电器用于反映发电机、变压器及输电线路的电压升高(过压保护)或电压降低(低电压起动)的继电保护装置中。

四.实验设备五.实验内容1. 整定点的动作值、返回值及返回系数测试实验接线图1-1、图1-2分别为过流继电器及低压继电器的实验接线。

(1)电流继电器的动作电流和返回电流测试:a .选择EPL-04(EPL-33)组件的DL-21C 过流继电器,确定动作值并进行整定。

本实验整定值为1A 及2A 两种工作状态。

b .根据整定值要求对继电器线圈确定接线方式;c .按图1-1接线,调压器、220V 直流电源采用EPL-18单相交流电源、直流电源,变阻器采用EPL-14中两只90Ω/1.3A 电阻盘并联(最大电流可达2.6A )。

并把调压器旋钮逆时针调到底,可变电阻调至阻值最大。

d .检查无误后,合上主电路电源开关,顺时针调节自耦调压器,增大输出电流,并观察光示牌的动作情况。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原理实验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原理实验

实验一继电器特性实验二、原理说明1、电流继电器DL-20C系列电流继电器用于反映发电机、变压器及输电线路短路和过负荷的继电保护装置中。

过电流继电器:当电流升高至整定值时,继电器立即动作,其常开触点闭合,常闭触点断开。

继电器的铭牌刻度值是按电流继电器两线圈串联,电压继电器两线圈并联时标注的指示值等于整定值;若上述二继电器两线圈分别作并联和串联时,则整定值为指示值的2倍。

2、时间继电器DS系列时间继电器用于各种继电保护和自动控制线路中,使被控制元件按时限控制原则进行动作。

DS-20系列时间继电器是带有延时机构的吸入式电磁继电器,其中DS-21~DS-24是内附热稳定限流电阻型时间继电器(线圈适于短时工作),DS-21/C~DS-24/C是外附热稳定限流电阻型时间继电器(线圈适于长时工作)。

DS-25~28是交流时间继电器。

该继电器具有一付瞬时转换触点,一付滑动主触点和一付终止主触点。

当加电压于线圈两端时,衔铁克服塔形弹簧的反作用力被吸入,瞬时常开触点闭合,常闭触点断开,同时延时机构开始启动,先闭合滑动常开主触点,再延时后闭合终止常开主触点,从而得到所需延时,当线圈断电时,在塔形弹簧作用下,使衔铁和延时机构立刻返回原位。

从电压加于线圈的瞬间起到延时闭合常开主触点上,这段时间就是继电器的延时时间,可通过整定螺钉来移动静接点位置进行调整,并由螺钉下的指针在刻度盘上指示要设定的时限。

三、实验设备四、实验内容及步骤1、电流继电器整定点的动作值、返回值及返回系数测试电流继电器特性测试实验接线图注2如图1-1所示。

(1) 电流继电器的动作电流和返回电流测试a 、选择ZB11继电器组件中的DL-24C/6型电流继电器,确定动作值并进行初步整定。

选2.4A 和4.8A 为实验整定值。

b 、根据整定值要求对继电器线圈确定接线方式(串联或并联)本实验整定值2.4A 采用是串联的接线方式,4.8A 采用并联的接线方式。

c 、按图1-1接线,检查无误后,调节自耦调压器及变阻器,增大输出电流,使继电器动作。

继电器的特性实验报告

继电器的特性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继电器的基本分类方法及其结构。

2. 熟悉常用继电器(如电流继电器、电压继电器、时间继电器、中间继电器、信号继电器等)的构成原理。

3. 学会调整、测量电磁型继电器的动作值、返回值和计算返回系数。

4. 测量继电器的基本特性。

5. 学习和设计多种继电器配合实验。

二、实验原理继电器是一种利用电磁原理实现电路通断控制的电气元件。

它主要由线圈、铁芯、衔铁、弹簧等部分组成。

当线圈通电时,线圈产生的磁场使铁芯和衔铁产生相对运动,从而实现电路的接通或断开。

三、实验仪器与设备1. 电磁型继电器(电流继电器、电压继电器、时间继电器等)2. 调压器3. 电流表4. 电压表5. 滑线电阻6. 实验电路板7. 电源四、实验步骤1. 电流继电器特性实验(1)按图接线,将电流继电器的动作值整定为 1.2A,使调压器输出指示为0V,滑线电阻的滑动触头放在中间位置。

(2)查线路无误后,先合上三相电源开关(对应指示灯亮),再合上单相电源开关和直流电源开关。

(3)慢慢调节调压器使电流表读数缓慢升高,记下继电器刚动作(动作信号灯亮)时的最小电流值,即为动作值。

(4)继电器动作后,再调节调压器使电流值平滑下降,记下继电器返回时的最大电流值,即为返回值。

(5)计算返回系数:返回系数 = 返回值 / 动作值。

2. 电压继电器特性实验(1)按图接线,将电压继电器的动作值整定为220V,使调压器输出指示为0V,滑线电阻的滑动触头放在中间位置。

(2)查线路无误后,先合上三相电源开关(对应指示灯亮),再合上单相电源开关和直流电源开关。

(3)慢慢调节调压器使电压表读数缓慢升高,记下继电器刚动作(动作信号灯亮)时的最小电压值,即为动作值。

(4)继电器动作后,再调节调压器使电压值平滑下降,记下继电器返回时的最大电压值,即为返回值。

(5)计算返回系数:返回系数 = 返回值 / 动作值。

3. 时间继电器特性实验(1)按图接线,将时间继电器的延时整定为5秒。

(word完整版)实验报告-电流继电器特性实验

(word完整版)实验报告-电流继电器特性实验

的动作值、返回值和计算返回系数;学习和设计多种继电器配合实验。
二.使用设备明细
DJZ-IIIC 电气控制与继电保护综合教学试验台
三.实验内容
1. 电流继电器特性测试实验;
2. 多种继电器配合过电流保护实验.
四.实验原理
实验原理图如下:
+
KA
~220V
TY1
R 30 5A
A
2A
图 1 电流继电器特性测试实验原理接线图
动作值/A
返回值/A
整定值 Izd 返回系数
七.思考题 电流继电器返回系数的物理意义是什么?
3
+
KA
+
KT
+
-
KS
KM 动作信号灯
a ~ 220oV
A R
-
-
图 2 多种继电器配合过电流保护实验原理接线图
五.实验方法、步骤
(一)电流继电器特性测试实验 1.整定继电器动作值,按图 1 接线,调压器输出指示为 0V; 2.检查线路后合上有关电源;
1
(word 完整版)实验报告-电流继电器特性实验 3.调节调压器使电流值缓慢升高,记下继电器动作(指示灯 XD1 亮)时的最 小电流值,即为动作值; 4.继电器动作后,再调节调压器使电流值平滑下降,记下继电器返回时(指 示灯 XD1 灭)最大电流值,即为返回值; 5.改变继电器线圈连接方式,重复步骤 1~3 再进行一次测量,将测试结果 填入表 1 中.
六.实验结果及分析
计算整定值的误差、变差及返回系数。 误差=[ 动作最小值-整定值 ]/整定值 变差=[ 动作最大值-动作最小值 ]/动作平均值 返回系数=返回平均值/动作平均值
100%

实验一 电磁型电流继电器特性实验

实验一     电磁型电流继电器特性实验
图2—1 6~10KV线路过电流保护原理图
1—断路器;2—电流互感器;3、4—电流继电器;5—时间继电器;
6—信号继电器;7—保护出口中间继电器;8-断路器的辅助触点;9—跳闸线圈
展开接线图中的图形符号和文字标号是按国家统一规定的图形符号和文字标号来表示的。图2—2是根据图2—1所示的原理接线图而绘制的展开接线图。左侧是保护回路展开图,右侧是示意图。从中可看出,展开接线图由交流电流回路、直流操作回路和信号回路三部分组成。交流电流回路由电流互感器1TA的二次绕组供电,电流互感器仅装在A、C两相上,其二次绕组各接入一个电流继电器线圈,然后用一根公共线引回构成不完全星形接线。A411、C411和N411为回路编号。
2、学会识别本实验中继电保护实际设备与原理接线图和展开接线图的对应关系,为以后各项实验打下良好的基础。
3、进行实际接线操作,掌握过流保护的整定调试和动作试验方法。
二、预习与思考
1、为什么要选定主要继电器的动作值,并且进行整定?
2、过电流保护中哪一种继电器属于测量元件?
三、原理说明
图2—1表示6~10KV线路的过电流保护原理接线图,从图中可以看出,整套保护装置由五只继电器组成,电流继电器3、4的线圈接于A、C两相电流互感器的二次线圈回路中,即两相两继电器式接线。当发生三相短路或任意两相短路时,流过继电器的电流超过整定值,其常开触点闭合,接通了时间继电器5的线圈回路,直流电源电压加在时间继电器5的线圈上,使其起动,经过一定时限后其延时触点闭合,接通信号继电器6和保护出口中间继电器7的线圈回路、二继电器同时起动,信号继电器6触点闭合,发出6-10KV过流保护动作信号并自保持,中间继电器7起动后把断路器的辅助触点8和跳闸线圈9二者串联接到直流电源中,跳闸线圈9通电,跳闸电铁磁励磁,脱扣机构动作,使断路器跳闸,切断故障电路,断路器1跳闸后,辅助触点8分开,切断跳闸回路。

实验一:常规电流电压继电器特性测试

实验一:常规电流电压继电器特性测试

实验:常规电流、电压继电器特性测试一、实验目的1、了解常规电流、电压继电器的构造及工作原理;2、掌握设置电流、电压继电器动作定值的方法;3、测试DL-31型电流继电器的动作值、返回值和返回系数。

4、测试DY-36型电压继电器的动作值、返回值和返回系数。

二、实验设备及器材1、TQXDB-IB多功能继电保护实验培训系统2、DL-31型电流继电器3、DY-36型电压继电器4、导线若干三、实验原理1、DL-31型电流继电器用于电机、变压器及输电线的过负荷和短路保护中,作为启动元件。

DL-31型电流继电器是电磁式继电器,当加入继电器的电流升至整定值或大于整定值时,继电器就动作,动合触点闭合,动断触点断开;当电流降低到0.8倍整定值左右时,继电器返回,动合触点断开,动断触点闭合。

继电器有两组电流线圈,可以分别接成并联和串联方式,接成并联时,继电器动作电流可以扩大一倍。

继电器接线端子见图,串联接线方式为:将④、⑥短接,在②、⑧之间加入电流;并联接线方式为:将②、④短接,⑥、⑧短接,在②、⑧之间加入电流。

做实验时可任意选择一种接线方式(出厂时电流继电器线圈默认为串联方式)。

2、DY-36型电压继电器用于继电保护线路中,作为低电压闭锁的动作元件。

DY-36型电压继电器是电磁式电压继电器,当加入继电器的电压降低到整定电压时,继电器动作,动断触点(又称常闭触点,即: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端子)闭合,动合触点(又称常开触点,即:①、③端子)断开;当加入继电器的电压超过整定电压时,继电器动合触点闭合,动断触点断开。

如果利用电压继电器的动断触点控制断路器,则继电器工作在低电压方式;如果利用电压继电器的动合触点控制断路器,则继电器工作在过电压方式。

继电器接线端子见图。

继电器有两组电压线圈,可以分别接成并联和串联方式,接成串联时,继电器动作电压可以扩大一倍,并联和串联接法可查看继电器表面接线说明(出厂时电压继电器线圈默认为并联方式)。

继电保护实验报告

继电保护实验报告

继电保护实验报告 Revised as of 23 November 2020继电保护及微机保护实验报告实验一 DL-31型电流继电器特性实验一、实验目的:1、了解常规电流继电器的构造及工作原理。

2、掌握设置电流继电器动作定值的方法。

3、学习微机型继电保护试验测试仪的测试原理和方法,并测试DL-31型电流继电器的动作值、返回值和返回系数。

二、实验方法:(1)、按照实验指导接好连线;(2)、打开测试仪,在PC机上运行“继电保护特性测试”系统软件;(3)、设置测试仪的控制参数,本实验是动态改变I a的幅值,以“I a幅值”为控制量,步长设置为,整定值为3A,起始值设置为0A。

(4)、重复手动测试继电器动作值及返回值,记录数据。

三、实验结果四、思考题1、电磁型电流继电器的动作电流与电流的整定值有关,也就是舌片的上方的止位螺钉的位置有关系,动作电流也与舌片的Z 字型的舌片的Z 的角度有关。

还与铁芯上的线圈的粗细,匝数、游丝的松紧程度有关。

2、返回系数的大小主要是继电器断开的时间长断,返回系数是指返回电流re I 与动作电流OP I 的比值称为返回系数re K ,即: 。

实验二 DY-36型电压继电器特性实验一、实验目的:1、了解常规电压继电器的构造及工作原理。

2、掌握设置电压继电器动作定值的方法。

3、测试DY-36型电压继电器的动作值、返回值和返回系数 二、 实验方法:(1)、按照实验指导接好连线;(2)、打开测试仪,在PC 机上运行“继电保护特性测试”系统软件; (3)、设置测试仪的控制参数,本实验是动态改变U a 的幅值,以“U a 幅值”为控制量,步长设置为,整定值为50v ,起始值设置为40v 。

4)、重复手动测试继电器动作值及返回值,记录数据。

三、实验结果OP re re I I K四、思考题1、电磁型电压继电器的动作电压与电压的整定值有关,和相关磁路的磁阻有关(具体包括铁芯材料的磁导率、铁芯的尺寸、空气气隙的长度),也和线圈的匝数有关。

实验一 电流继电器特性实验

实验一   电流继电器特性实验

实验一电流继电器特性实验一、实验目的1、了解继电器的結构及工作原理。

2、掌握继电器的调试方法。

二、构造原理及用途继电器由电磁铁、线圈、Z型舌片、弹簧、动触点、静触点、整定把手、刻度盘、轴承、限制螺杆等组成。

继电器动作的原理:当继电器线圈中的电流增加到一定值时,该电流产生的电磁力矩能够克服弹簧反作用力矩和摩擦力矩,使Z型舌片沿顺时针方向转动,动静接点接通,继电器动作。

当线圈的电流中断或减小到一定值时,弹簧的反作用力矩使继电器返回。

利用连接片可将继电器的线圈串联或并联,再加上改变调整把手的位置可使其动作值的调整范围变更四倍。

继电器的内部接线图如下:图一为动合触点,图二为动断触点,图三为一动合一动断触点。

电流继电器用于发电机、变压器、线路及电动机等的过负荷和短路保护装置。

三、实验内容1. 外部检查2. 内部及机械部分的检查3. 绝缘检查4. 刻度值检查5. 接点工作可靠性检查四、实验步骤1、外部检查检查外壳与底座间的接合应牢固、紧密;外罩应完好,继电器端子接线应牢固可靠。

1. 内部和机械部分的检查a. 检查转轴纵向和横向的活动范围,该范围不得大于0.15~0.2mm,检查舌片与极间的间隙,舌片动作时不应与磁极相碰,且上下间隙应尽量相同,舌片上下端部弯曲的程度亦相同,舌片的起始和终止位置应合适,舌片活动范围约为7度左右。

b. 检查刻度盘把手固定可靠性,当把手放在某一刻度值时,应不能自由活动。

c. 检查继电器的螺旋弹簧:弹簧的平面应与转轴严格垂直,弹簧由起始位置转至刻度最大位置时,其层间不应彼此接触且应保持相同的间隙。

d. 检查接点:动接点桥与静接点桥接触时所交的角度应为55~65度,且应在距静接点首端约1/3处开始接触,并在其中心线上以不大的摩擦阻力滑行,其终点距接点末端应小于1/3。

接点间的距离不得小于2mm,两静接点片的倾斜应一致,并与动接点同时接触,动接点容许在其本身的转轴上旋转10~15度,并沿轴向移动0.2~0.3mm,继电器的静接点片装有一限制振动的防振片,防振片与静接点片刚能接触或两者之间有一不大于0.1~0.2mm的间隙。

电流继电器实验实训报告

电流继电器实验实训报告

一、实验目的1. 熟悉电流继电器的结构、工作原理和基本特性;2. 掌握电流继电器动作电流、返回电流和返回系数的测试方法;3. 学会使用电流继电器进行简单的电路保护和控制;4. 培养实验操作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实验原理电流继电器是一种利用电磁力作用来实现电路保护和控制的电器。

当电路中的电流超过设定值时,继电器动作,从而实现对电路的保护或控制。

电流继电器主要由线圈、铁芯、衔铁、弹簧、触点等部分组成。

1. 结构:电流继电器由线圈、铁芯、衔铁、弹簧、触点等部分组成。

线圈通过电流产生磁场,磁场作用于衔铁,使衔铁运动,从而带动触点闭合或断开。

2. 工作原理:当电路中的电流达到设定值时,线圈产生足够的磁场,使衔铁克服弹簧的阻力,运动到闭合或断开的位置,从而实现电路的保护或控制。

3. 基本特性:电流继电器的基本特性包括动作电流、返回电流和返回系数。

(1)动作电流:指继电器在电路中电流达到设定值时,线圈产生的磁场足以使衔铁运动,触点闭合或断开的电流值。

(2)返回电流:指继电器在电路中电流降至设定值以下时,线圈产生的磁场不足以使衔铁运动,触点保持在闭合或断开位置,直到电流再次达到设定值时触点才闭合或断开的电流值。

(3)返回系数:指继电器返回电流与动作电流的比值。

三、实验仪器与设备1. 电流继电器:DL型电流继电器2. 电源:直流电源3. 电流表:0~5A4. 电压表:0~500V5. 万用表:0~10V6. 电线:多股绝缘铜线7. 开关:单刀双掷开关8. 线路板:实验用线路板四、实验步骤1. 按照实验电路图连接电流继电器、电源、电流表、电压表、万用表等实验仪器。

2. 调节电源电压,使电流表读数为设定值。

3. 观察电流继电器动作,记录动作电流。

4. 断开电源,调节电源电压,使电流表读数为返回电流。

5. 观察电流继电器是否返回,记录返回电流。

6. 计算返回系数。

7. 重复以上步骤,进行多次实验,分析实验结果。

实验一:常规电流电压继电器特性测试

实验一:常规电流电压继电器特性测试

实验:常规电流、电压继电器特性测试一、实验目的1、了解常规电流、电压继电器的构造及工作原理;2、掌握设置电流、电压继电器动作定值的方法;3、测试DL-31型电流继电器的动作值、返回值和返回系数。

4、测试DY-36型电压继电器的动作值、返回值和返回系数。

二、实验设备及器材1、TQXDB-IB多功能继电保护实验培训系统2、DL-31型电流继电器3、DY-36型电压继电器4、导线若干三、实验原理1、DL-31型电流继电器用于电机、变压器及输电线的过负荷和短路保护中,作为启动元件。

DL-31型电流继电器是电磁式继电器,当加入继电器的电流升至整定值或大于整定值时,继电器就动作,动合触点闭合,动断触点断开;当电流降低到0.8倍整定值左右时,继电器返回,动合触点断开,动断触点闭合。

继电器有两组电流线圈,可以分别接成并联和串联方式,接成并联时,继电器动作电流可以扩大一倍。

继电器接线端子见图,串联接线方式为:将④、⑥短接,在②、⑧之间加入电流;并联接线方式为:将②、④短接,⑥、⑧短接,在②、⑧之间加入电流。

做实验时可任意选择一种接线方式(出厂时电流继电器线圈默认为串联方式)。

2、DY-36型电压继电器用于继电保护线路中,作为低电压闭锁的动作元件。

DY-36型电压继电器是电磁式电压继电器,当加入继电器的电压降低到整定电压时,继电器动作,动断触点(又称常闭触点,即: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端子)闭合,动合触点(又称常开触点,即:①、③端子)断开;当加入继电器的电压超过整定电压时,继电器动合触点闭合,动断触点断开。

如果利用电压继电器的动断触点控制断路器,则继电器工作在低电压方式;如果利用电压继电器的动合触点控制断路器,则继电器工作在过电压方式。

继电器接线端子见图。

继电器有两组电压线圈,可以分别接成并联和串联方式,接成串联时,继电器动作电压可以扩大一倍,并联和串联接法可查看继电器表面接线说明(出厂时电压继电器线圈默认为并联方式)。

电流继电器特性实验

电流继电器特性实验

&实验一电流继电器特性实验一、实验目的1.了解电流继电器的结构。

2.熟悉电流继电器的构成原理。

3.学会调整、测量电流继电器的动作值、返回值和计算返回系数。

4.测量电流继电器的基本特性。

二、实验内容实验电路原理图如图2-2所示:图2-2 电流继电器动作电流值测试实验原理图实验步骤如下:(1)按图接线,将电流继电器的动作值整定为1A,使调压器输出指示为0V,滑线电阻的滑动触头放在中间位置。

(2)查线路无误后,先合上三相电源开关(对应指示灯亮),再合上单相电源开关和直流电源开关。

(3)慢慢调节调压器使电流表读数缓慢升高,记下继电器刚动作(动作信号灯XD1亮)时的最小电流值,即为动作值。

(4)继电器动作后,再调节调压器使电流值平滑下降,记下继电器返回时(指示灯XD1灭)的最大电流值,即为返回值。

(5)重复步骤(2)至(4),测三组数据。

(6)实验完成后,使调压器输出为0V,断开所有电源开关。

(7)分别计算动作值和返回值的平均值即为电流继电器的动作电流值和返回电流值。

(8)计算整定值的误差、变差及返回系数。

误差=[动作最小值-整定值]/整定值变差=[动作最大值-动作最小值]/动作平均值 100% 返回系数=返回平均值/动作平均值表2-1 电流继电器动作值、返回值测试实验数据记录表三、实验报告要求1.详细说明实验内容和实验步骤2.认真整理实验记录3.比较各项的实验数据,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四、思考题1.如何调整电流继电器的返回系数?2.电流继电器的动作电流与哪些因素有关?实验二电压继电器特性实验一、实验目的1.了解电压继电器的结构。

2.熟悉电压继电器的构成原理。

3.学会调整、测量电压继电器的动作值、返回值和计算返回系数。

4.测量电压继电器的基本特性。

二、实验内容低电压继电器动作值测试实验电路原理图如下图2-4所示:图2-4 低电压继电器动作值测试实验电路原理图实验步骤如下:(1)按图接线,检查线路无误后,将低电压继电器的动作值整定为60V,使调压器的输出电压为0V,合上三相电源开关和单相电源开关及直流电源开关(对应指示灯亮),这时动作信号灯XD1亮。

电磁性电流继电器特性实验

电磁性电流继电器特性实验

实验设备
序号 名称 型 号 数量 所在位置
1
智 能 三 相 电 HB436-A
流表
1
智能三相电表模

2
电流继电器
DL-32
1
电流继电器模块
3
4 5
指示灯
单相调压器 滑线电阻器 0~250V 40Ω/
1
1 1
线关模块
电流继电器内部接线
2
4 6 8
1 3
5
7
实验步骤
实验接线:按照原理图接线。
表1
电流继电器实验结果记录表
实验序号 1 2 动作值Iop 返回电流Ire
3
平均值 整定值 返回系
数Kre
电流继电器接线图
电流继电器的动作、返回值测试 先打开继电器有机玻璃外壳,整定好电流继电 器的动作值,调节单相调压器使输出电流从零 逐渐升高,记下继电器刚动作最小电流值,即 为起动值。 继电器动作后,调节单相调压器使电流平滑下 降,记下继电器返回时最大电流值,即为返回 值。 将测量数据记录于表1中,并计算出动作、返 回电流的平均值和返回系数。 返回系数: Kre=Ire/Iop
电磁型电流继电器的特性实验

实验目的 重点了解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中最常应用 的各种电流继电器的构造原理和基本特 性;同时也学习对各种简单继电器进行 调整试验的基本技能。
实验内容 熟悉DL-32电磁型电流继电器。应注意下 列各点: (1)继电器的型号、额定电流和起动电流 的调整范围等铭牌数据; (2)继电器的主要组成部分——铁心,线 圈,可动舌片,活动触点和固定触点、 弹簧、引出线及接线端子实际位置; (3)在整定值刻度盘上调整继电器起动电 流的方法。 对继电器的实验内容为测定和校验其起动 电流 、返回电流 和返回系数 。

实验报告-电流继电器特性实验

实验报告-电流继电器特性实验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实验报告姓名学号实验名称继电器特征实验指导教师刘天野、秦鹏实验日期所属课程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与自动化妆置设施台号一.实验目的认识继电器基安分类方法及其构造;熟习几种常用继电器:电流继电器、时间继电器、中间继电器、信号继电器等的组成原理;学会调整、丈量电磁型继电器的动作值、返回值和计算返回系数;学习和设计多种继电器配合实验。

二.使用设施明细DJZ-IIIC 电气控制与继电保护综合教课试验台三.实验内容1.电流继电器特征测试实验;2.多种继电器配合过电流保护实验。

四.实验原理实验原理图以下:+KARA~220V TY1305A2A图 1 电流继电器特征测试实验原理接线图+++-动作信号灯a AR~220V--o图 2多种继电器配合过电流保护实验原理接线图五.实验方法、步骤(一)电流继电器特征测试实验1.整定继电器动作值,按图 1 接线,调压器输出指示为2.检查线路后合上相关电源;3.调理调压器使电流值迟缓高升,记下继电器动作(指示灯0V ;XD1亮)时的最小电流值,即为动作值;4.继电器动作后,再调理调压器使电流值光滑降落,记下继电器返回时(指示灯XD1 灭)最大电流值,即为返回值;5.改变继电器线圈连结方式,重复步骤1~3 再进行一次丈量,将测试结果填入表1中。

(二)多种继电器配合过电流保护实验1.将电流继电器动作值整定为2A,时间继电器动作值整定为 3 秒。

2.按图 2 接线,将滑线变阻器的滑动触头搁置在中间地点,以便实验开始后经过改变滑线变阻器的阻值来改变流入继电器电流的大小。

3.挨次合上三相电源开关、单相电源开关和直流电源开关。

4.调理单相调压器输出电压,逐渐增添电流,当电流表电流约为 1.8A时,停止调理单相调压器,改为慢慢调理滑线电阻的滑动触头地点,使电流表数值增大直至电流继电器动作 .认真察看各样继电器的动作关系。

5.调理滑线变压器的滑动触头,逐渐减小电流,直至信号指示灯熄灭。

实验一 继电特性实验

实验一  继电特性实验

实验一继电特性实验一.实验目的1.熟悉DL型电流继电器、DY 型电压继电器DS-20C系列时间继电器和DX-8型信号继电器的实际结构,工作原理、基本特性。

2.掌握动作电流、动作电压参数的整定。

二.实验设备三.实验内容(一)电流继电器1. 整定点的动作值、返回值及返回系数测试实验接线图1-2、图1-4分别为过流继电器及低压继电器的实验接线。

(1)电流继电器的动作电流和返回电流测试:a .选择EPL-04组件的DL-21C过流继电器(额定电流为6A),确定动作值并进行整定。

本实验整定值为2.7A及5.4A两种工作状态。

注意:本继电器在出厂时已把转动刻度盘上的指针调整到2.7A,学生也可以拆下玻璃罩子自行调整电流整定值。

b .根据整定值要求对继电器线圈确定接线方式;注意:(1)过流继电器线圈可采用串联或图1-1 过流继电器线圈接法(a)串联(b)并联并联接法,如右图所示。

其中串联接法电流动作值可由转动刻度盘上的指针所对应的电流值读出,并联接法电流动作值则为串联接法的2倍。

(2)串并联接线时需注意线圈的极性,应按照要求接线,否则得不到预期的动作电流值。

c .按图1-2接线(采用串联接法),调压器T 、变压器T 2和电阻R 均位于EPL-20A ,220V 直流电源位于EPL-11,交流电流表位于EPL-11,量程为10 A 。

并把调压器旋钮逆时针调到底。

d .检查无误后,合上主电路电源开关和220V 直流电源船型开关,顺时针调节自耦调压器,增大输出电流,并同时观察交流电流表的读数和光示牌的动作情况。

注意:当电流表的读数接近电流整定值时,应缓慢对自耦调压器进行调节,以免电流变化太快。

当光示牌由灭变亮时,说明继电器动作,观察交流电流表并读取电流值。

记入表1-2,用起动电流dj I 表示(能使继电器动作的最小电流值)。

e .继电器动作后,反向缓慢调节调压器降低输出电流,当光示牌由亮变灭时,说明继电器返回。

记录此时的电流值称为返回电流 ,用fj I 表示(能使继电器返回的最大电流值),记入表1-2,并计算返回系数:继电器的返回系数是返回与动作电流的比值,用K f 表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一电流继电器特性实验
一、实验目的
1、了解继电器的結构及工作原理。

2、掌握继电器的调试方法。

二、构造原理及用途
继电器由电磁铁、线圈、Z型舌片、弹簧、动触点、静触点、整定把手、刻度盘、轴承、限制螺杆等组成。

继电器动作的原理:当继电器线圈中的电流增加到一定值时,该电流产生的电磁力矩能够克服弹簧反作用力矩和摩擦力矩,使Z型舌片沿顺时针方向转动,动静接点接通,继电器动作。

当线圈的电流中断或减小到一定值时,弹簧的反作用力矩使继电器返回。

利用连接片可将继电器的线圈串联或并联,再加上改变调整把手的位置可使其动作值的调整范围变更四倍。

继电器的内部接线图如下:图一为动合触点,图二为动断触点,图三为一动合一动断触点。

电流继电器用于发电机、变压器、线路及电动机等的过负荷和短路保护装置。

三、实验内容
1. 外部检查
2. 内部及机械部分的检查
3. 绝缘检查
4. 刻度值检查
5. 接点工作可靠性检查
四、实验步骤
1、外部检查
检查外壳与底座间的接合应牢固、紧密;外罩应完好,继电器端子接线应牢
固可靠。

1. 内部和机械部分的检查
a. 检查转轴纵向和横向的活动范围,该范围不得大于0.15~0.2mm,检查舌片与极间的间隙,舌片动作时不应与磁极相碰,且上下间隙应尽量相同,舌片上下端部弯曲的程度亦相同,舌片的起始和终止位置应合适,舌片活动范围约为7度左右。

b. 检查刻度盘把手固定可靠性,当把手放在某一刻度值时,应不能自由活动。

c. 检查继电器的螺旋弹簧:弹簧的平面应与转轴严格垂直,弹簧由起始位置转至刻度最大位置时,其层间不应彼此接触且应保持相同的间隙。

d. 检查接点:动接点桥与静接点桥接触时所交的角度应为55~65度,且应在距静接点首端约1/3处开始接触,并在其中心线上以不大的摩擦阻力滑行,其终点距接点末端应小于1/3。

接点间的距离不得小于2mm,两静接点片的倾斜应一致,并与动接点同时接触,动接点容许在其本身的转轴上旋转10~15度,并沿轴向移动0.2~0.3mm,继电器的静接点片装有一限制振动的防振片,防振片与静接点片刚能接触或两者之间有一不大于0.1~0.2mm的间隙。

2、电气特性的检验及调整
(1)实验接线图如下:
(2)动作电流和返回电流的检查
a. 将继电器线圈串联,并将整定把手放在某一整定值上,调压器的手柄放在输出电压的最小位置(或将串入电路的滑线可变电阻放在电阻最大位置)。

b. 合上电源开关,调节调压器的输出电压(调节可变电阻),慢慢地增加继电器电流,直至继电器动作,停止调节,记下此时的电流数值,即为继电器的动作电流Idj,再重复二次,将其值填入表1-1,求其平均值。

c. 继电器动作后,均匀地减小调压器的输出电压(增加可变电阻阻值使流入继电器电流减小)直至继电器的常开接点刚刚打开,记下这时的电流,即为返回电流Ihj,重复二次将其值填入表1-1,求其平均值。

根据动作电流和返回电流算出返回系数Kf:Kf=Ihj/Idj 动作值于返回值的测量应重复三次,每次测量值与整定值误差不超过±3%,否则应检查轴承和轴尖。

过电流继电器的返回系数应不小于0.85,当大于0.9时,应注意接点压力。

a. 将整定把手放在其它刻度时,重复上述试验。

b. 将继电器线圈改为并联接法,按上述步骤重新进行检验。

在运行中如需改变定值,除检验整定点外,还应进行刻度检验或检验所需改变的定值。

用保护安装处最大故障电流进行冲击试验后,复试定值与整定值的误差不应超过±3%,否则,应检查可动部分的固定和调整是否有问题,或线圈内部有无层间短路等。

(3)返回系数的调整
返回系数不满足要求时应予调整,影响返回系数的因素较多,如轴尖的光洁度、轴承清洁情况、静触点位置等,但影响较显著的是舌片端部与磁极间的间隙和舌片的位置。

a. 改变舌片的起始角与终止角,填整继电器左上方的舌片起始位置限制螺杆,以改变舌片起始位置角,此时只能改变动作电流,而对返回电流几乎没有影响,故用改变舌片的起始角来调整动作电流和返回系数。

舌片起始位置离开磁极的距离愈大,返回系数愈小;反之,返回系数愈大。

调整继电器右上方的舌片终止位置限制螺杆,以改变舌片终止位置角,此时只能改变返回电流而对动作电流则无影响,故用改变舌片的终止角来调整返回电流和返回系数。

舌片终止位置与磁极的间隙愈大,返回系数愈大;反之,返回系数愈小。

a. 变更舌片两端的弯曲程度以改变舌片与磁极间的距离,也能达到调整返回系数的目的。

该距离越大返回系数也越大;反之,返回系数越小。

b. 适当调整触点压力也能改变返回系数,但应注意触点压力不宜过小。

(4)动作值的调整
a. 继电器的调整把手在最大刻度值附近时,主要调整舌片的起始位置,以改变动作值。

为此,可调整左上方的舌片起始位置限制螺杆,当动作值偏小时,使舌片的起始位置远离磁极;反之,则靠近磁极。

b. 继电器的调整把手在最小刻度值附近时,主要调整弹簧,以改变动作值。

c. 适当调整触点压力也能改变动作值,但应注意触点压力不宜过小。

五、实验数据记录及分析
实验接线图:继电器有2个线圈,2和6对应1个线圈,4和8对应一个线圈。

一个继电器刻度盘上对应的是2.5-5A,而我们做实验的时候是先串联后并联,串联的时候,动作电流可设定为2.5-5A,并联的时候动作电流设定为5-10A,接线图如下(图1,串联;图2,并联):
图1 图2
表1-1 电流继电器实验数据记录表
继电器刻度(A)线圈连接方式动作电流(A)返回电流(A)返回系数
2.5 串 2.4 2.1 0.875
5 串 4.79 4.73 0.987
3.75 串 3.80 3.74 0.984
4 并8.3 7.9 0.952
数据分析:
由上表的实验数据以及计算结果可以得出,该电流继电器的返回系数满足要求,并且返回系数很大。

切出故障后由于有很高的返回系数,继电器能很快返回。

同时线圈的连接方式对返回系数有一定的影响,串联时返回系数较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