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艺术欣赏结课论文
京剧艺术赏析作业论文
观《霸王别姬》及修京剧赏析课程有感我选择观看的是著名的京剧剧目《霸王别姬》,这是艺术大师梅兰芳表演的梅派京剧之一。
根据昆曲《千金记》和《史记》改编而成。
从道具角度来说,虞姬的装扮常常是身着鱼鳞甲,头戴如意观,所用的道具叫做鸳鸯剑。
在霸王别姬之中有这样一个经典片段,虞姬午夜于睡觉中醒来看窗外月色正好,又联想到项羽的处境,于是愁容满面到帐外散步。
这个时候舞台上的虞姬边歌唱边步行,唱到“我这里出帐外且散愁情”的时候,散和愁这两个字是高音,并且同时伴随着虞姬一个小圆场转身,这个时候唱腔过渡到情字,在情上用了连环式的装饰音,然后抓住披风转身亮相的一瞬间抓住披风发出情字的最后一个装饰音,这样的一种艺术处理,看似随意但是给观众耳目一新之感,此刻观众出于审美最兴奋的前一刻,同样也是使观众审美情绪得到一个间歇的休息与调整,当最精彩的那一刻来临的时候,演员与观众同时受到艺术美的洗礼。
虞姬是梅兰芳在戏剧舞台上表演的众多优美的艺术形象之一,他的服装扮相、表演身段、唱念做打,均是梅兰芳根据剧中人物的身份和情感创造出来的。
虞姬的舞剑是这一部剧中的重头戏,他充分地展现了美的造型,始终融合了人物的情感,使虞姬情感的抒发与剧情的发展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程派青衣张火丁主演的霸王别姬,在上海国际艺术节上演出后,当即成为了广受热评的精彩片段。
表演艺术家张火丁并没有刻意渲染成派技术,而是全身心的去刻画人物,并且充分的尊重、学习和继承了梅派原剧的表演特点。
而张火丁演绎的霸王别姬展示了一条别具一格的京剧发展之路。
他在保留原有的梅派京剧的风格的基础之上,加以了个性化的解读和改造。
这种改造有利于戏曲艺术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其实我们对于传统艺术的每一次创新都能够产生不平凡的影响,而具有深厚艺术功底和艺术修养的京剧大师就应该是这样的转化的引领者,创造者。
张火丁按照常态的风格和特点,为虞姬这一角色重新设计了唱腔和音乐,又按照程派的节奏添加了长穗剑舞。
京剧作品鉴赏文
京剧作品鉴赏文京剧作品是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之一,其表演技巧和艺术特点在世界各地都备受赞誉。
在京剧作品中,不仅涵盖了丰富的历史故事和精神文化,也融合了优美的舞蹈、歌唱和说白的艺术表现形式。
下面将就一些著名的京剧作品进行鉴赏。
《红楼梦》《红楼梦》是京剧中的经典之作,它将清代小说《红楼梦》的故事和人物情感刻画融入到京剧表演中。
该剧的表演技巧有传统的京剧唱腔、唱词、演唱技巧和新式的编肢、动作,使表演更加生动。
剧中不仅有精巧的舞蹈,还运用了特殊的独奏、合奏等技巧,加强了对于情感的表达。
其中紫菱、探春等角色的表演更是引起了观众的共鸣和感动。
《霸王别姬》《霸王别姬》是一部富有现代感的京剧作品。
它以中国古代传说故事《霸王别姬》为蓝本,讲述了战国时期赵国皇帝的臣子虞姬为国效忠、私情中忍受的艰辛和痛苦的故事。
该剧以独申(秦兵马俑)为背景,通过景物布置、服装设计以及唱腔演绎等方式,让观众深入感受传统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
尤其是臣子虞姬的表演更是表达了京剧表演中表达心情的精髓,令人心醉。
《桃花扇》《桃花扇》是一部代表性的明清时代爱情悲剧。
该剧的舞蹈、唱腔和表演方式都有其独特的艺术风格。
剧中唐生的表演尤为出色,他的舞蹈技巧、唱词演绎能力和伶俐幽默的表演风格,让观众陶醉其中。
此外,剧中的配乐更是将传统京剧表演技巧与现代音乐元素完美结合,使得剧情的推进和观众的情感动容更为自然流畅。
通过对于以上三部京剧作品的鉴赏,我们可以看到京剧作品在表现中国传统文化和表演艺术方面的特点和魅力。
每一部作品都有其独特的表现方式和精彩的故事情节,让观众在欣赏京剧作品的同时,更为深入地了解中国的优秀文化和人文精神。
名作代表人才,让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更多地了解和欣赏京剧作品,推动传统文化创新和发展的道路更加宽阔。
京剧欣赏
《京剧欣赏》课结课论文年级08电气一班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姓名饶伟文日期2010.11.25京剧课进校园的意义教育部今年将在全国10个省市自治区,各选20所中小学试点在音乐课程中增加京剧内容。
目前,15首京剧教学曲目已经确定,根据不同年级确定不同的教学唱段,《穷人的孩子早当家》、《都有一颗红亮的心》等经典“样板戏”京剧唱段都已入选,教材编写和光盘研制工作也已启动。
京剧进课堂,除了一些人担心的冲击地方剧种、师资力量匮乏等外,在本人看来,地方口音也是一个瓶颈。
众所周知,戏曲一般都是基于地方方言的一种艺术,要唱好就得首先说好地方话,比如秦腔,只能用陕西话唱才有味道。
很多人可能以为京剧是北京的剧种,只要普通话过关,那么唱京剧就可以做到字正腔圆,其实是大错而特错,有点了解京剧历史的人都知道,清乾隆五十五年的徽班进京为京剧的形成奠定了基础,也就是说,字正腔圆的京剧,有好多字的发音其实是微州方言,而不是北京话。
在北京人唱起来都有一定难度的情况下,让南方口音的人去唱京剧,卷舌音都被唱直了,那效果大家可想而知。
南腔北调的京剧,不仅唱的人别扭,听的人更是痛苦。
这样的结果,肯定不是推广的初衷。
文艺就应该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也只有这样才更具活力,更能出精品。
而且实践经验证明,决定艺术生命力的并不是行政命令,而是它的市场需求。
如果没有市场,那么进了课堂又能怎么样呢?在这方面,其实应该向陕西人学学,他们为了继承和发扬秦腔这一古老的戏曲艺术,在办戏曲学校、研究院之类的培训机构的同时,频频举办的各种大奖赛、擂台赛,经济搭台文化唱戏,引得无数三秦老老少少乃至周边省份的好家趋之若鹜。
在陕西,秦腔并没有进入中小学生的课本,但男女老少基本上都能唱上几句秦腔,这绝对不是靠哪个部门推广来的效果。
京剧课进校园能传承优秀文化吗?增设京剧的内容,从操作性看,并没有太大的问题。
但有关方面认为,通过增设京剧内容,可以达到传承民族优秀文化,培养学生戏曲艺术的兴趣等“教育目的”。
谈京剧艺术论文(5篇范例)
谈京剧艺术论文(5篇范例)第一篇:谈京剧艺术论文浅谈京剧艺术摘要:在文化快速流通和变更的新时代,传统文化的延续和发展日益成为人们谈论的话题。
近几十年来,戏曲艺术逐渐从市民文化娱乐的主流地位趋向边缘化。
京剧也同样如此,但是当今京剧艺术的发展也涉及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保护,是一个值得深思和研究的问题。
通过从京剧艺术表现手法、京剧伴奏乐器、京剧行当、京剧中的优秀人才等多方面多角度向大家介绍了我国国粹京剧,为适应时代的发展,特提出我国京剧改革发展的思路,希望国粹京剧有更好的发展。
关键词:京剧;表现手法;重要作用;发展道路京剧,又称“京戏”、“国剧”、“皮黄”,由“西皮”和“二黄”两种基本腔调组成它的音乐素材,也兼唱一些地方小曲调(如柳子腔、吹腔等)和昆曲曲牌,可以说京剧集我国戏曲之大成,植根于中华民族文化的沃土,凝结着中华民族的民族性格、民族精神,承载着中华文化的血脉和精华,充满了无限的艺术魅力。
1790年,江南安徽戏班应召进京为乾隆皇帝祝寿,从此在北京、天津安顿下来。
经过十几年的演变,成为一个由徽剧、汉剧、昆曲、秦腔、京腔和民间曲艺综合而成的崭新剧种。
它以西皮、二黄为主,字正腔圆,当时人们根据这一新兴剧种的唱腔,直呼其名为:西皮二黄。
它于1840年前后形成于北京,盛行于20世纪三、四十年代,现在它仍是具有全国影响的大剧种。
它的行当全面、表演成熟、气势宏美,是近代中国汉族戏曲的代表,素来有中国“国粹”的美誉之称。
直至2010年11月16日京剧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一、京剧简介(一)京剧艺术表现手法唱、念、做、打是京剧表演的四种艺术手法,也是京剧表演的四项基本功。
“唱”指演唱,唱功中,行腔转调、发音吐字均有一定要求。
“念”指具有音乐性的念白,二者相辅相成,构成歌舞化的京剧表演艺术两大要素之一的“歌”。
“做”指舞蹈化的形体动作,做工包括手、眼、身、法、步,都是要经过严格的训练。
“打”指武打和翻跌的技艺,二者相互结合,构成歌舞化的京剧表演艺术两大要素之一的“舞”。
中国传统文化京剧论文
中国传统文化京剧论文从19世纪中叶以来,京剧就是中国文化传统的重要表征之一。
以下是店铺整理分享的关于中国传统文化京剧论文的相关文章,欢迎阅读!中国传统文化京剧论文篇一京剧崛起与中国文化传统的近代转型京剧是戏曲三百多个剧种里最重要的剧种之一,在中国戏剧领域有着特殊地位。
从19世纪中叶以来,京剧就是中国文化传统的重要表征之一。
京剧的诞生与发展过程是近代以来中国戏剧发展的范本,京剧与中国文化传统的关系体现了中国文化传统明清以降发展演变的关键脉络。
解读京剧的历史文化内涵,对于解读中国表演艺术的发展及其传播,对于更深入地理解中国文化传统的内在构成和近代转型,都具有重要和典型的意义。
一京剧诞生于清中叶的北京,承接宋元以来业已历经数百年的中国戏曲文化之流,是在中国戏曲发展史的所谓“地方戏时代”出现的许多剧种之一。
和这一时代出现的大量地方剧种一样,它的出现并不是从宋元以来以戏文与杂剧为主体的戏曲历史的简单延伸,或者说,它并不仅仅是宋元南戏、元杂剧以及明清传奇的地方化身或变种。
在戏曲史上,京剧的出现意味着戏曲文化领域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而这一重要变化的内涵和背景十分复杂,这种复杂性,主要源于它所处的特殊的政治文化与社会背景。
日本学者波多野乾一著《京剧二百年之历史》指“三庆、四喜、春台、和春四班,以乾隆二十五年入于北京,余窃以此为‘皮黄纪元’之年”(1)。
姑且不论其中“乾隆二十五年”为“乾隆五十五年”(1790)之误,今人将“纪念徽班进京二百周年”视同为纪念京剧诞生二百周年,实与该书有直接关系,即以乾隆五十五年徽班进京为京剧诞生的标志。
徽班进京是京剧发展进程中的重大事件,但徽班进京不等于京剧诞生,而且离京剧诞生还有相当一段距离,这已经是学术界的共识。
但是,徽班进京这一事件本身仍值得特别注意,它的艺术学含义,更准确地说,多个徽班相继进京并且在北京这座作为国家政治中心的城市里立足发展的艺术学含义,仍值得发掘。
中国戏剧进入“地方戏时代”的背景,是中国文化整体大变革时代的来临,徽班之所以能够进入京城演出并且在北京站稳脚跟,赢得市场与观众的认可,进而催生出京剧,就是这一时代变革的突出呈现。
京剧艺术欣赏结课论文
《京剧艺术欣赏》结课题
一、本课程共欣赏了几部戏剧片?
答:《拾玉镯》、《锁麟囊》
《三岔口》、《柜中缘》、《铁弓缘》
二、请说出剧中主要角色所扮演的行当。
答:《拾玉镯》:孙玉娇,行当:旦角
《锁麟囊》:薛湘灵,行当:旦角
《三岔口》:刘利华,行当:武生
《柜中缘》:刘玉莲,行当:花旦
《铁弓缘》:陈秀英,行当:花旦、小生、武生
三、听了《京剧艺术欣赏》能激发你对京剧艺术欣赏的兴趣吗?说说你的感想。
答:是的,能激发我的兴趣。
京剧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粹,作为一
个大学生,小时候就通过爷爷奶奶接触到
京剧,觉得很有趣,这学期有幸选到了京
剧艺术欣赏这门课,收获颇丰。
“生旦净
丑”四大行相互配合的的扮演,谁都缺一
不可。
京剧的吹拉弹唱,一招一式都精致
非常,印象最深刻的是老师请来京剧艺术
家们现场表演时,即便没有色彩鲜明的舞
台布景,没有好看的妆容服装,那骨子精
气神却丝毫没有减弱,他们凭着字正腔圆,
尽心尽力的表演,一直博得台下同学的掌
声,我不禁频频拿出手机拍照,录下视频,
这大概就是京剧的力量,一下子可以唱进
我们的心里,忍不住就跟着摇头晃脑,手舞足蹈起来。
我相信我以后在他使我的价值观得到了一次洗礼,教会我们90后要去珍惜这些经过时间沉淀的艺术。
《京剧艺术赏析》论文
《京剧艺术赏析》论文京剧的综述京剧(Beijing Opera),为中国“国粹”、国剧,已有200年历史,享誉海内外。
起源于中国古老戏剧秦腔、徽剧、昆曲及汉剧。
又称“皮黄”,由“西皮”和“二黄”两种基本腔调组成它的音乐素材,也兼唱一些地方小曲调和昆曲曲牌。
它形成于北京,时间是在1840年前后,盛行于20世纪三、四十年代。
现在它仍是具有世界级影响的大剧种。
它的行当全面、表演成熟、气势宏美,是近代中国汉族戏曲的代表。
京剧音乐属于板腔体,用胡琴、和锣鼓、京二胡、月琴等伴奏。
主要唱腔有二黄、西皮两个系统,所以京剧也称“皮黄”。
京剧常用唱腔还有南梆子、四平调、高拔子和吹腔。
京剧较擅长于表现历史题材的政治、军事斗争,故事大多取自历史演义和小说话本。
既有整本的大戏,也有大量的折子戏,此外还有一些连台本戏。
2010年11月16日京剧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唱、念、做、打是京剧表演的四种艺术手段法,也是京剧表演的四项基本功。
“唱”指演唱,“念”指具有音乐性的念白,二者相辅相成,构成歌舞化的京剧表演艺术两大要素之一的“歌”;“做”指舞蹈化的形体动作,“打”指武打和翻跌的技艺,二者相互结合,构成歌舞化的京剧表演艺术两大要素之一的“舞”。
戏曲演员从小就从这四个方面进行训练培养的,虽然有的演员擅长唱功(唱功老生),有的行当以做功(花旦)为主,有的以武打为主(武净)。
但是要求每一个演员必须有过硬的唱、念、做、打四种基本功,才能充分发挥作为歌舞剧的戏曲艺术表演的功能。
更好的表现和刻画戏中的各种人物。
京剧的行当京剧行当又称角色,主要可分为生、旦、净、丑,共四大行当。
现在主要一下介绍旦行:旦行,指戏曲中的女性形象,可分为青衣、花旦、刀马旦、武旦、老旦、彩旦等类别。
青衣:又叫“正旦”,多表现那些端庄稳重的中青年妇女,以唱功见长,如《铡美案》中的秦香莲,《二进宫》中的李艳妃等。
花旦:多表现那些年轻活泼俏俐的小家碧玉或丫鬟,以做功和念白见长,如《西厢记》中的红娘,《拾玉镯》中的孙玉姣等。
中国传统文化京剧论文(2)
中国传统文化京剧论文(2)中国传统文化京剧论文篇二传承京剧艺术振兴传统文化摘要:京剧艺术是我国传统文化艺术宝库中的瑰宝,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生产生活方式的变迁,多元文化的冲击,学艺的艰难以及学习成本的提高,京剧传承的文化土壤和生存空间面临一定困境。
在如此情况下,京剧的文化价值要远远高于经济价值,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基因,要充分发挥学校、票友协会、群众文化舞台的带动作用,政府搭台,市场辅助,推动京剧艺术的传承发展,振兴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关键词:京剧;传承;振兴中图分类号:J65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4)10-0038-02京剧艺术是我国的国粹,2010年成功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京剧,积淀了中华民族五千年的丰厚文化底蕴。
自诞生至今,经不断发展与自我完善,吸收了其它地方剧种、艺术门类之所长,并经过无数艺术家的改革与创造,使之成为具有中国标识意义的文化元素,成为世界文化之瑰宝。
京剧作为中国传统文化艺术样式之一,在清末以至民国大部分时间内,不仅代表着中国舞台艺术样式的最高端,同时亦为大众娱乐样式的主流。
如今,随着全球文化一体化和中国社会转型的加快,京剧的衰落恰恰代表了本土文化传统日渐失落的一个典型实例。
京剧里许多剧目中的人物和故事都取材于历史,都是惩恶扬善的故事,能够以史为鉴,教书育人。
如何引起全社会对京剧这一国粹艺术的重视和热爱,营造京剧文化传承的良好氛围,对振兴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增强民族凝聚力和民族文化自信,具有不可估量的文化意义。
一、京剧传承面临的困境(一)受娱乐方式多元化冲击,京剧传承观众基础日渐薄弱。
随着改革开放程度的深入,人们文化生活的多元化,文艺品种样式的日益丰富,广播、电视等大众传播工具的迅速普及,不仅拓宽了群众的欣赏领域,而且一定程度上也改变着群众的文化生活方式,京剧的传承发展受到了严重冲击。
与京剧传承的鼎盛时期相比,人们吃完饭进戏园子,这样的年代一去不复返,而京剧艺术是个品位艺术,不是快餐文化,观众只有坐在剧场里,处在一种悠闲、松弛的状态下品戏,才能体会到其中的艺术魅力。
京剧艺术欣赏论文
《京剧艺术欣赏》结课题
姓名:汤挽金学号:1004530150 班级:10土木Z班序号:78
一.本课程共欣赏了几部戏剧片
答:共5部,分别是《三岔口》,《拾玉镯》,《柜中缘》,《铁弓缘》,《锁麟囊》二.请说出剧中主要角色所扮演的行当
答:《拾玉镯》:孙玉娇(花旦)、傅朋(小生)、刘妈(彩旦)
《三岔口》:任堂惠(武生)、刘利华(武丑)、焦赞(净)
《铁弓缘》:陈秀英(花旦)、匡忠(小生)、陈母(彩旦)
《柜中缘》:玉莲(花旦)、岳雷(武生)
《锁麟囊》:薛湘灵(正旦)、薛夫人(老旦)、赵守贞(旦角)
三.听了《京剧艺术欣赏》能激发你对京剧艺术欣赏的兴趣吗?说说你的想法。
答:我本就对京剧很感兴趣,那是从我看过张国荣的电影《霸王别姬》后开始的,舞台上演员各种惟妙惟肖的表演以及各种美妙的唱法让我彻底的爱上了京剧。
听了京剧艺术欣赏,让我更加喜欢了,尤其是传统剧。
舞台上演员的各种身段,各种步伐,让我明白什么是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
感触最深的还是老师请来的几位京剧演员,和几位琴师,让我们身临其境的享受京剧带给我们的美妙,这真是人生一大快事。
希望以后还能有此机会去聆听这么美妙的京剧。
以京剧议论文(精选31篇)
以京剧议论文以京剧议论文(精选31篇)在平时的学习、工作中,大家都接触过论文吧,论文是描述学术研究成果进行学术交流的一种工具。
那么一般论文是怎么写的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以京剧议论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以京剧议论文篇1京剧是我国的国粹,至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了,每当看见电视戏曲频道里的花旦穿着漂亮的戏服,舞着水袖,唱得委婉动听时,我都会两眼发光,真想自己也能唱一出!妈妈见我喜欢京剧,就带我去京剧表演艺术家郭老师那里拜师学艺。
面试时,我唱了一首现代京剧《都有一颗红亮的心》,郭老师听了,哈哈大笑说:“你唱是唱下来了,但是你唱的是京歌,不是京剧。
不过,你的普通话还不错,咱京剧最讲究的是字正腔圆,这是你学京剧的优势。
”接着,郭老师给我演示了一遍,哇!她的声音是那么浑厚、嘹亮,极具穿透力,好像房顶都快被掀翻了,太好听了!就这样,我成了郭老师的学生。
郭老师教我唱梅兰芳大师的经典剧目《霸王别姬·看大王在帐中和衣睡稳》中的旦角。
一开始我老是用嗓子喊,没法用丹田气,郭老师告诉我:“唱这出戏,先要把高音练好,气沉丹田,自然地找到胸腔共鸣的感觉。
气息要控制得当,不要过猛或不足,用气要有弹性。
‘嘴皮子’还要用力,嘴巴的动作不能太大……”我努力地练习着,渐渐地,越唱越有感觉,老师都夸我唱得有点儿京味了!唱京剧,除了声音,手、眼、法、步的招式演变也得有精气神。
郭老师教我手和眼睛要协调,眼睛要紧跟着手位。
贵妃的动作是很柔美的,可是,我的动作太僵硬,手型不好看,脚步也迈得太大。
郭老师笑着说:“你这是刀马旦吧。
”我红着脸,千万遍地叮嘱自己要放松。
渐渐地,我不紧张了,动作也柔软多了。
看来,学好一门才艺还真不容易呢!郭老师还要求我每天都要对着墙“喊嗓子”,只要发两个音:“咿!啊!”要像爬楼梯—样从低音练起,一直“喊”到最高音。
他还告诉我:“要冬练三九,夏练三伏,功夫到了,自然也就进步了!”通过学唱京剧,我明白了“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的道理,只要我专心致志,勤学好问,坚持不懈地练习,就一定会更上一层楼!以京剧议论文篇2说起文化,人们往往会首先想到的是中国的国粹——京剧。
京剧高中议论文作文范例5篇
京剧高中议论文作文范例5篇分享借鉴.京剧高中议论文作文1京剧是我国的国粹,至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了,每当看见电视戏曲频道里的花旦穿着漂亮的戏服,舞着水袖,唱得委婉动听时,我都会两眼发光,真想自己也能唱一出!妈妈见我喜欢京剧,就带我去京剧表演艺术家郭老师那里拜师学艺.面试时,我唱了一首现代京剧《都有一颗红亮的心》,郭老师听了,哈哈大笑说:〝你唱是唱下来了,但是你唱的是京歌,不是京剧.不过,你的普通话还不错,咱京剧最讲究的是字正腔圆,这是你学京剧的优势.〞接着,郭老师给我演示了一遍,哇!她的声音是那么浑厚.嘹亮,极具穿透力,好像房顶都快被掀翻了,太好听了!就这样,我成了郭老师的学生.郭老师教我唱梅兰芳大师的经典剧目《霸王别姬·看大王在帐中和衣睡稳》中的旦角.一开始我老是用嗓子喊,没法用丹田气,郭老师告诉我:〝唱这出戏,先要把高音练好,气沉丹田,自然地找到胸腔共鸣的感觉.气息要控制得当,不要过猛或不足,用气要有弹性.‘嘴皮子’还要用力,嘴巴的动作不能太大……〞我努力地练习着,渐渐地,越唱越有感觉,老师都夸我唱得有点儿京味了!唱京剧,除了声音,手.眼.法.步的招式演变也得有精气神.郭老师教我手和眼睛要协调,眼睛要紧跟着手位.贵妃的动作是很柔美的,可是,我的动作太僵硬,手型不好看,脚步也迈得太大.郭老师笑着说:〝你这是刀马旦吧.〞我红着脸,千万遍地叮嘱自己要放松.渐渐地,我不紧张了,动作也柔软多了.看来,学好一门才艺还真不容易呢!郭老师还要求我每天都要对着墙〝喊嗓子〞,只要发两个音:〝咿!啊!〞要像爬楼梯—样从低音练起,一直〝喊〞到最高音.他还告诉我:〝要冬练三九,夏练三伏,功夫到了,自然也就进步了!〞通过学唱京剧,我明白了〝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的道理,只要我专心致志,勤学好问,坚持不懈地练习,就一定会更上一层楼!京剧高中议论文作文2夏蝉不止地鸣叫,大葵扇不停地在手中摇着,额头上的汗珠仍不断地冒着……角落的电风扇却一动不动地站着!这是一个停电的夏夜.〝刘大哥讲话理太偏——谁说女子享……〞爷爷拿着他的充电收音机,播起戏曲.〝你可把它关上吧!听着就烦.〞奶奶停下手中的大葵扇,冲爷爷嚷嚷.的确,随着时代的发展,戏曲似乎有些赶不上潮流.戏曲的色彩逐渐黯淡,越来越多人表示听不懂戏曲,甚至根本不愿听.老实说,我也不喜欢听戏曲.直至打开《呼兰河传》,我对戏曲才有所改观.在《呼兰河传》中,看戏的日子是极其重要的.家家户户接亲戚的接亲戚.唤朋友的唤朋友.这唱戏究竟是为什么呢?唱戏是在秋天,比方这一年秋收好,就要唱一台戏,感谢天地.若是夏天大旱,人们就戴起柳条圈来求雨,把雨给求来了,到秋天就更得唱戏.据说是因为求雨的时候许下了愿,许愿就得还愿,那么还愿的戏就非唱不可了.每每这个时候,嫁了的女儿回来娘家_,回婆家的时候,母亲便会摆着手说:〝秋天唱戏的时候,再接你来看戏.〞母亲含着泪看着女儿走.也许在不同的地方有不一样的习俗,但在过去,戏曲就象征着家人.朋友的呼唤.近几年来,国家越发重视戏曲的传承.戏曲是中国传统文化之一,表演形式载歌载舞,有说有唱,有文有武,集〝唱.念.做.打〞于一体,以独特的唱腔,作为国粹的梅兰芳的京剧体系梅派和布莱希特的柏林剧团与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莫斯科大剧院被誉为世界三大戏剧表演体系.中国戏曲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有着悠久的传承与发展历史,它与人民群众紧密相连.不难发现,听完一段戏曲,我们又了解了一段历史,这何尝不是大家获得知识的一个便捷而又充满趣味的方式呢?作为一名高中生,通过长时间的学习,我们感受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而戏曲的地域性特征则充分彰显着传统文化的特色.作为传统文化,它就是最能展现人民群众感情的艺术明珠!京剧高中议论文作文3〝水袖翻飞美难收,凌波莲步掌上轻.听君一曲梦归春,十万貔貅罢长征.〞这个寒假,我到正乙词古戏楼听戏,改变了我以往对于京剧刻板.无味的态度,体会到了京剧艺术别样的韵味.不同于我们平时对于古代文化复杂.繁琐的看法,戏曲的精妙在于它的〝简约〞.京剧演出,只有几样唱腔.伴奏和造型.只是几句简单的旋律,经过演员的演绎变得扎实.有韵味.不管是悲伤,还是喜悦,唱还是说,都靠着一把嗓子.只是简简单单的曲儿,就都能将情感表现出来.再就是伴奏之简,京剧的伴奏十分简单,主要就是京胡.月琴.弦子三样组成.伴奏在舞台大幕的一角,但作用却极为重要.既可以表现邻家别院,又能马上转化为战场上的千军万马.经过几种乐器的配合,衬托出台上人物的心情.相比于现在经过层层包装的流行音乐.京剧的音乐既简约又凝炼.清新.京剧虽然简约,但不简陋,对于人物的行头以及脸谱都有很高的要求.造型是对人物刻画的重要体现,演员们一个个衣着_得体,粉墨登场.戏曲表演的构思也极为巧妙.第一次去正乙祠古戏楼,就被那里的风格深深地吸引.它保留了古代戏楼的格局,共有三层.舞台一直铺到观众席,使得观众能近距离地欣赏作品,坐在那里犹如身临其境.令我印象最深的是项羽中计被困的那段.士兵在三楼击鼓,二楼有敌方叫阵,项羽独自在一楼,显得孤立无援.这样的舞台效果,也体现了作者精致的构思.戏曲除了娱乐,还具有很强的教育功能.《霸王别姬》中项羽不听虞姬劝阻,不顾反对,明知有诈却受不了挑衅而中计.江山失手他人.正应了李清照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这类人物的塑造,体现了人的莽撞.刚愎自用等性格弱点,意在告诉人们要谨慎小心.虚心.还有《锁麟囊》中薛湘灵与赵守贞的命运反转,其中有一句唱词就是:〝我只道铁富贵今生铸定,又谁知人生数顷刻分明.〞让我不禁感叹人生百变,善终有善报,恶终究有恶报.戏曲是古代人们最重要的娱乐方式,也在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丰富和完善.京剧高中议论文作文4京剧,她叙述着一代又一代人的历史,她是一本不朽的书.而这次寒假的北京之旅,让我真正亲近了京剧这本书,感受到了我国的国粹——京剧的魅力.我们入住的酒店是一个以京剧为主题的的酒店,叫北京前门饭店.在酒店的一楼有一〝梨园剧场〞,在世界各国享有盛誉的北京京剧剧团每晚在此演出.平时,我并不看京剧,认为那是爷爷奶奶们的〝专属〞.可京剧是北京的特色,是我们中国的国粹啊,而且梨园剧场离我又这么近,不管怎样总要亲近一下.正如梨园剧场介绍所说〝不到园里,怎知春色如许〞?于是我们买了门票,准备一睹国粹的风采.晚上七点半,我们走进了剧场,只见舞台的大屏幕上播放着京剧视频短片,让我们对京剧从徽班进京到现在_0年的发展历史;京剧的表演形式和唱念做打的表现方式;京剧的生旦净丑四个行当以及迷人夸张的脸谱的各种象征意义有了初步的了解.演出的第一出戏是《三岔口》,只见舞台只有一张桌子,没有其它道具,一个武生出场,睡在了桌子上,接着丑生上场了,他们都带着刀,他们在黑暗中互相摸捉,努力寻找着对方,只要他们一触碰到什么东西,就立刻提高警惕,将刀挥舞起来.一部武打剧就这样上演着,演员们精妙的武功,夸张的表情,将故事表述得妙趣横生.他们的表演也紧紧地抓住了我的心.整出戏没有一句话语,两名演员虚拟的表演各种武斗招式,却把〝伸手不见五指〞的黑暗状态表现得淋漓尽致.诙谐而富有趣味.接着我们欣赏了精彩对唱的《坐宫》和慷慨悲歌的《霸王别姬》二出经典戏剧,虽然我没有完全听懂演员们唱得是什么,但我感受到了她们举手投足中挥洒出的浓浓京韵,领略了京剧艺术的美妙.这次亲近京剧,让我觉得京剧是那样的耐人寻味.我想我们小朋友有必要去热爱.亲近凝聚中化民族戏曲文化的京剧,让我们一起行动吧.京剧高中议论文作文5说起文化,人们往往会首先想到的是中国的国粹——-京剧.在传承中华传统文化中重大作用.不论在故宫畅音阁的大戏台,抑或是江南水乡的〝草台〞上,还是在如今个歌剧院里,一些人家的院子里,都有着戏曲的音调,有着浓厚的名族风味.在古代,京剧表演与现实生活有一定的差距,而新文化后,京剧推出了一大批现代题材的优秀曲目,也就是所说的现代戏.此后,随着社会的发展,文化的迅速演变,戏曲又创编了新的唱腔,新的音乐,使戏曲艺术有了新突破.京剧的角色〝生〞〝旦〞〝净〞〝末〞〝丑〞又有四大派别.最有名的就属梅派,梅兰芳的戏曲艺术的喜爱,老一辈就会多一点,也许是他们从小听着一种民族的热爱之心吧!就说我的姥姥吧,她有一个收音机,走哪儿带儿,她总听不腻还跟着唱.我总会调皮的给她关上,总少不了挨骂.也许是我听惯了满满的,我也逐渐对戏曲产生了兴趣.一有空闲时间我们两就对唱,虽然我不是太会,但姥姥都不在意,她却很会唱,进而我对这门艺术有了喜爱之情,这也就是那爱屋及乌吧,即使京剧的装扮有点夸张,但这恰恰更能突出京剧的独特性.京剧,传统文化的精髓,有着无限的魅力,一些老外不也喜欢吗?他们专门来中国拜师学艺,虽然他们不懂戏剧含义,但他们认为这是一门能提高艺术修养的艺术,依然学得很好.是的,在北京,京剧在大街小巷都能听到,在电视上也能看到,是北京的特色文化,是中国文化中不可丢弃的,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现在大都流行席卷全国,特别是近一代年轻人对京剧有极大爱好的非常少,对这种传统文化根本没有用心去体会,去领悟.京剧的追求与众不同,每个动作,每句词要高雅.完美,都要流露出自己的真情实感,才能达到京剧的最高境界,才能体现出一种真正的境界,才能体现出一种真正的高雅艺术.所以,我们要对文化精髓不离不弃,要对传统文化继承并发扬下去,让所有人都能知道,我国有一种艺术之最,让世界都知道中国国粹——京剧,它的传承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骄傲京剧高中议论文作文。
2021初中议论文范文感受京剧文化的魅力
2021初中议论文范文感受京剧文化的魅力京剧的魅力首先体现在它的音乐上。
京剧音乐丰富多彩,旋律优美动人,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
京剧以高亢豪放的唱腔和戏曲唱法为特点,这种表演形式独具魅力,使观众产生强烈的共鸣。
而且京剧还注重音乐与情节的紧密结合,通过音乐来表达角色的内心感受和情感变化,使整个戏剧更加生动形象。
京剧还融入了民间音乐的元素,使其更富有民族特色和个性风格。
京剧的舞蹈艺术非常出色,也是其魅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京剧舞蹈以婀娜多姿的舞姿、矫健有力的舞步为特点,通过身体的表现力来传达角色的情感和内心世界。
京剧的舞蹈动作独具特色,精确细腻,张弛有度,让人们在观赏时身临其境,感受到舞者的精湛技艺和舞蹈艺术的魅力。
京剧的戏剧性也是其魅力之一。
京剧有着严谨的剧情结构和丰富的人物塑造,能够通过对话、动作和表情来表达人物的性格和特点。
京剧的表演形式独特,充满激情和张力,让观众陷入到故事情节中,仿佛置身其中。
京剧的剧情紧凑,情节跌宕起伏,让人们在欣赏时倍感亲近,体会到戏剧的力量和魅力。
京剧的美术也是其独特魅力之一。
京剧不仅注重人物形象的刻画,还通过面谱、服饰、道具等形式来表现角色的特点和身份地位。
京剧的面谱艺术极具视觉冲击力,不同颜色和形状的面谱能够传递出不同角色的性格特点和内心世界,让观众在视觉上得到满足和感受。
而且京剧的服饰和道具也都经过精心设计,体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美学理念和审美价值。
京剧文化以其独特的表演形式和丰富多彩的艺术元素,展现出浓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独特的魅力。
无论是音乐、舞蹈、戏剧还是美术,都让人们在欣赏中产生强烈的共鸣和情感体验。
京剧文化不仅是一种传统艺术形式,更是一种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方式。
在今天的时代背景下,我们应该更加重视和保护京剧文化,让其继续散发出属于自己的独特魅力,为我们的文化传统增添光彩。
2021初中议论文范文感受京剧文化的魅力
2021初中议论文范文感受京剧文化的魅力京剧作为中国传统戏曲之一,是一门独特而精彩的艺术形式,近年来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和喜爱。
对于我来说,2021年初中生,接触京剧,感受京剧文化的魅力,对我来说是一次难忘的体验。
京剧表演形式独特,它将音乐、舞蹈、唱腔、表演和美术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在观看京剧表演时,我不禁被演员们的精湛表演所吸引。
他们舞动着优美的身姿,高亢激昂的唱腔,精彩的表演与细腻的情感,让我仿若置身于一个美轮美奂的艺术世界中。
这种独特的艺术形式让我感受到了古老文化的魅力和独特韵味。
除了表演形式,京剧还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它讲述了许多感人的故事和传统的价值观念。
在观看京剧表演的过程中,我不仅接触到了丰富的历史知识,也了解到了中国古代的风俗和礼仪。
京剧中有许多优秀的角色形象,如“西皮”、“花旦”和“武生”等,他们都代表了不同的个性和价值观。
通过这些人物,我能够深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并体会到其中包含的智慧和思想。
京剧不仅是一种艺术形式,也是一种文化传承的方式。
在我接触京剧文化的过程中,我了解到京剧是通过口耳相传的方式传承下来的,它代表了中国的传统文化和精神。
通过学习京剧,我明白了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和价值,也感受到了传承文化的责任和使命。
京剧文化的魅力在于它能够唤醒人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并传达了丰富的情感和思想。
在京剧表演中,演员们通过精湛的表演技巧和深情的唱腔,将情感传达给观众,引发观众的共鸣和思考。
京剧也给我带来了积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如“忠诚”、“孝顺”和“友情”的重要性。
这些古老的价值观念在现代社会依然有着重要的意义,而京剧正是通过表演的方式将这些价值观灌输给观众。
通过感受京剧文化的魅力,我深深地体会到京剧对中国文化的贡献和影响。
它不仅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也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
它承载着历史的记忆和智慧,通过它,我们可以了解到过去的辉煌与灿烂。
京剧也能够为当代社会带来新的启示和思考,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
《京剧艺术》论文
湖南科技大学课程论文课程名称:多媒体画面艺术所在学院:教育学院学号姓名:1114020112 徐礼满专业班级:11级教育技术学(1)班考试方式:考查考查时间:2014年6月任课教师:蒋玲玲系主任:何向阳评价《京剧艺术》赏析一、从整体表现上看教材内容这是一个介绍京剧艺术的多媒体课件。
就其主题而言——内容明确,无科学性等错误。
能清晰、准确、全面地表达并且再现书本内容。
教学内容模块划分清晰,符合教学设计的要求。
本课件主要由:京剧的历史、京剧的行当、京剧的脸谱、京剧的功夫、京剧的名角、京剧的乐器、京剧小戏园和课堂掠影八个子模块组成。
这几个模块将京剧的发展、艺术形式、主要流派及它的魅力毫无保留地呈现在我们面前,便于学习者的理解与掌握(如下图所示)。
就其整体结构而言——有清晰的导向系统:片头动画、封面、前言、目录页、导航、过渡页、内页、片尾等。
清晰易懂,交互明确,学习者无论在那一页都不会迷失自己。
各个页面层次性连贯性很强;逻辑合理,过渡恰当;整体风格统一流畅、协调。
就其排版而言——内容与背景的对比明显,文字图像重点突出,内容对齐,布局新颖,格局舒适,用色明亮。
整个课件采用喜庆的大红色为主色调,用典型的京剧脸谱作为主背景,明了简洁,一目了然。
所有对象的动作设置,满足教学进度需要,交互的设置与主题内容表达之间具有相关性。
下面我们就这几个部分做详细的讨论。
从中可以看出多媒体环境中设计的教材是如何运用媒体来呈现教学内容的,以及运用交互功能控制教学过程的优越和便捷。
另外,它将“寓教于乐”很好地体现出来。
该课件的导航部分将课程的主要内容进行概括,对于每个模块的子模块进行细分,点击右侧的“导航”可以先浏览课件内容,可以跳转到自己感兴趣或者不熟悉的子课件画面中。
(如下所示:)下面我们从教学内容的呈现、交互功能的运用、寓教于乐的实现等几个方面来进行赏析。
二、教学内容的呈现我们这里先以京剧的历史介绍部分为例。
一般在书本教材中,对历史的介绍主要是以文字表述为主,配少量图片,很少涉及其他类型的媒体呈现方式。
(完整word版)京剧艺术赏析
NANCHANG UNIVERSITY京剧艺术赏析论文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班级: 机制126学号:5901112240学生姓名:高北斗2014年5月让京剧走进我们的课堂摘要:京剧,是我国的国粹。
“京剧”代表的是厚重的五千年中华文化。
京剧是中华文化的集大成者,它洋洋洒洒的集成了中华文化中的美术,舞蹈,雕刻,音乐,文学等等的艺术元素,在方寸舞台上将中华文化的精髓完美演绎.一些在外华侨之所以能解相思之苦,是因为在那里有一种能让他们产生共鸣的回声,那就是京剧的回声。
正是这种回声,能让在外迷失路途的人不再彷徨迷惘,正是这种回声,中国人凭借着它的曲调就可以找到自己的同胞。
由此可见,京剧在我们国家的地位已经根深蒂固了.对于我们炎黄子孙来说就应该不断地熟悉并发扬我们的国粹。
但如果仅仅依靠个人的兴趣去挖掘它,那是远远不够的。
从学校推广,效果也许会比较明显。
我们大学生应该传承京剧文化,传统文化是我们国家的国粹,不能让他们消失在人们的视野中。
由于大学生富有朝气,充满活力,思想活跃、对文化等等一系列的新鲜事物反应敏感而且迅速,京剧文化为大学生积极向上成长空间的营建、高校的发展和我国文化的繁荣创设了一个良好的环境。
但是当今京剧艺术的发展也涉及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保护,是一个值得深思和研究的问题。
京剧进课堂的意义,不仅仅在于让我们欣赏到京剧的美,更是一种培养、一种认知,是转变单一的美育为全方位素质教育的一个实验。
关键词:京剧大学生传承经过将近一个学期对京剧的学习,发现京剧原来并不是那么一回事儿,一个动作,一个眼神,一个腔调,便需要苦练许久,这里面除了天赋,更多的需要后天的练习。
然后各个动作,各种眼神变化,各种腔调的运用,要将之融会贯通,这其中要下的苦功不免让人感到“惊惧",于是才知“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的真实表达。
唱歌尤其是美声唱法的发音是要从声母很快转到韵母,不能“嚼字”,才能更好地运用共鸣腔产生宏亮、优美的效果。
京剧鉴赏论文
国粹经典——京剧我与京剧的接触是在本学期的京剧鉴赏课上。
一直以来我对京剧的了解只停留在一个概念的基础上,但是深入了解之后真心觉得京剧很美,深深地为其绝美的唱词所吸引。
京剧也是集大成者,在京剧上我们可以感受精彩的文学、音乐、服装艺术和舞蹈的完美结合。
通过这段时间课堂内外的学习,我欣赏了众多京剧,如《贵妃醉酒》、《西厢记》等,每个选段背后都有一段动人的故事、一段历史、一段传奇……此外我还了解了许多京剧知识,如历史、唱腔、戏剧特色等等。
兼具众美的传统戏曲,综合了唱、念、做、打等艺术手段,融会了杂技、武打、假面、服饰等技术性动作和装饰性艺术,广泛调动了诗词、小说、表演、音乐、舞蹈、歌唱、朗诵、绘画、雕塑、建筑等各艺术门类的表现力。
它承载着中华民族文化的基因,是我国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看京剧的时候,只要听到锣鼓点一响,京胡一拉,精神就为之振奋,再看演员随着剧情那一招一式的表演,心里就感到有种说不出的愉悦。
这大概就是传统戏曲的魅力所在吧。
中国的“四大名旦”,梅兰芳、程砚秋、尚小云、苟慧生,各有各的特色。
我很喜欢梅兰芳老师,梅兰芳功底深厚、嗓音圆润、扮相秀美,与程砚秋、尚小云、荀慧生一同被举为京剧四大名旦。
1915年,先生大量排演新剧目,在京剧唱腔、念白、舞蹈、音乐、服装上均进行了独树一帜的艺术创新,被称为梅派大师。
梅兰芳在艺术上的卓越成就引起了国外人士的重视,曾于1949年前先后赴日本、美国、苏联等地演出,并荣获美国波摩那学院和南加州大学的荣誉文学博士学位。
更令人钦佩的是梅先生还是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者,抗战期间他蓄须明志,拒绝演出,全靠写字卖画为生。
解放后历任中国京剧院院长、中国戏曲研究院院长、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等。
从中我学到更多的是京剧艺术家对待艺术、对待人生的态度。
我想我是喜欢上京剧了,也更加热爱我们的传统文化了。
无关某些"怀旧情结"或者"附庸风雅",京剧的课堂给我们的生活融入一些传统文化的元素,伴随着那些涂着油彩的生动形象、优美动听的唱腔,无不妙趣横生、百听不厌、百看不倦,欣赏之余接受品德教育、感受艺术之美,潜移默化地帮助我们学会欣赏传统艺术。
京剧欣赏结课论文
《京剧欣赏》结课论文京剧走进校园的重要意义本学期,我选修了学校开设的<<京剧欣赏>>课,课上老师幽默的讲解以及字正腔圆的戏曲演唱使我对这门课乃至于京剧产生了巨大的兴趣京剧是国粹,是一种综合了“唱、念、做、打”的多元艺术,它蕴涵着丰富的文学、音乐、舞蹈、美术、历史以及社会学方面的知识,把京剧作为音乐教育的一部分,纳入国家课程体系,说明国家对传统文化的重视,是站在提高软实力的高度上推进课改,这对传播传统文化更加有利。
多年来,我们一直强调素质教育,但在实践中却常常把素质教育理解得比较狭隘,认为就是给孩子们增加一些音、美、舞的内容,带着他们跳个舞、唱首歌、画幅画就是素质教育了。
这只是素质教育的一部分。
目前人们对艺术的认识走进一个更大的误区——每年春天高校相继举行的艺术考试,似乎成为某些家长送孩子进大学门的捷径。
于是,孩子小小年纪便被剥夺了自由发展和自由玩耍的权利,钢琴、练功、素描成了孩子每天的必修课。
在即将进入高考的时候,放眼看去,各色各样的考前辅导班、突击培训班、包拿统考证班风起云涌,据说生意也真的好得很。
而这些孩子们满脑子想的都是“还珠格格”、超女、快男。
这种快餐式的艺术培训导致他们对高雅艺术的漠不关心和传统文化的严重缺失。
京剧进课堂是让孩子们通过接触经典作品、了解京剧常识、引导学生有欣赏戏曲的兴趣,体验戏曲艺术的魅力,感受京剧表演的神韵,引导学生进一步热爱、继承和发展民族的艺术文化,树立民族精神。
使孩子们不能只知道周杰伦,也应该知道梅兰芳,知道京剧四大名旦。
京剧进课堂的意义,不仅仅在于让孩子欣赏到京剧的美,更是一种培养、一种认知,是转变单一的美育为全方位素质教育的一个实验。
长期以来,我国的艺术教育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异化”现象。
一方面,普通学校的艺术教育缺少艺术的特点,艺术教育不艺术;另一方面,一些家长打着“素质教育”的旗号,为了考级、为了升学加分而让孩子学习艺术。
艺术的本质是审美,同样,艺术教育在本质上是审美教育,其最主要的功能还是提高学生的审美修养。
京剧艺术赏析论文
京剧艺术赏析论文霸王别姬京剧,又称“皮黄”,由“西皮”和“二黄”两种基本腔调组成它的音乐素材,也兼唱一些地方小曲调(如柳子腔、吹腔等)和昆曲曲牌。
它形成于北京,时间是在1840年前后,盛行于20世纪三、四十年代,时有“国剧”之称。
现在它仍是具有全国影响的大剧种。
它的行当全面、表演成熟、气势宏美,是近代中国戏曲的代表。
京剧是中国的“国粹”,已有200年历史亦称“京戏”。
流行全国的戏曲剧种之一。
清乾隆末期四大徽班进北京后,于嘉庆、道光年间同来自湖北的汉调艺人合作,互相影响,逐渐接受了昆曲、秦腔的部分剧目、曲调和表演方法,并吸收了一些民间曲调,逐渐融合发展。
表演手法唱念做打是京剧表演的四种艺术手段法,也是京剧表演的四项基本功。
唱指歌唱,念指具有音乐性的念白,二者相辅相成,构成歌舞化的京剧表演艺术两大要素之一的“歌”,做指舞蹈化的形体动作,打指武打和翻跌的技艺,二者相互结合,构成歌舞化的京剧表演艺术两大要素之一的“舞”。
习称四功五法的四功,即指唱念做打四种技艺的功夫。
“唱”,指的是唱功。
“做”指的是做功,也就是表演。
“念”指的是音乐性念白。
而“打”则指的是武功。
戏曲演员从小就从这四个方面进行训练培养的,虽然有的演员擅长唱功(唱功老生),有的行当以做功(花旦)为主,有的以武打为主(武净)。
但是要求每一个演员必须有过硬的唱、念、做、打四种基本功,才能充分发挥作为歌舞剧的戏曲艺术表演的功能。
更好的表现和刻画戏中的各种人物。
京剧角色京剧角色的行当划分比较严格,早期分为生、旦、净、末、丑、武行、流行(龙套)七行,以后归为生、旦、净、丑四大行,每一种行当内又有细致的进一步分工。
“生”是除了花脸以及丑角以外的男性角色的统称,又分老生(须生)、小生、武生、娃娃生。
“旦”是女性角色的统称,内部又分为正旦、花旦、闺门旦、武旦、老旦、彩旦(揺旦)刀马旦。
“净”,俗称花脸,大多是扮演性格、品质或相貌上有些特异的男性人物,化妆用脸谱,音色洪亮,风格粗犷。
论文范文京剧
论文范文京剧京剧是中国传统戏曲艺术的代表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它以其独特的表演形式、精湛的演技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吸引着无数观众的目光。
本文将从京剧的历史渊源、表演特点、文化内涵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能够更好地了解和欣赏这一古老而又充满活力的艺术形式。
京剧起源于明朝末年,发展于清朝初年,至今已有数百年的历史。
它融合了当时各类戏曲艺术的精华,如元曲、汉剧、秦腔等,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表演形式。
京剧的表演形式以唱、念、做、打为主要手段,演员们通过唱腔、念白、动作和武打来展现角色的性格和情感,使得观众在观赏的过程中能够全方位地感受到戏曲艺术的魅力。
京剧的表演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唱腔。
京剧的唱腔有“昆腔”、“京腔”、“徽腔”等多种,每种唱腔都有其独特的音调和节奏,能够准确地表现出角色的情感和气质。
其次是念白。
京剧的念白以其独特的韵律和语调,能够使人产生共鸣,增强观众的审美体验。
再者是动作。
京剧的表演动作非常讲究,每一个动作都有其特定的含义和象征,能够使人更加直观地理解剧情和人物。
最后是武打。
京剧的武打动作精妙绝伦,演员们通过各种招式和动作,能够将戏剧中的打斗场面展现得淋漓尽致,使得观众仿佛置身于战斗之中。
除了表演形式外,京剧还融合了丰富的文化内涵。
它不仅包含了大量的历史故事和传统文化元素,还融合了中国古典文学、绘画、音乐等多种艺术形式。
京剧中的剧本多取材于中国古代的历史事件和名著,如《红楼梦》、《三国演义》等,这些剧目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还能够传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此外,京剧中的服饰、化妆、道具等也都具有浓厚的中国传统文化特色,能够为观众呈现出一幅幅栩栩如生的古代画卷。
总的来说,京剧作为中国传统戏曲艺术的代表之一,具有丰富的历史渊源、独特的表演形式和深厚的文化内涵。
它不仅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还是世界戏剧艺术宝库中的瑰宝。
在当今社会,京剧正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们,成为了中国文化传播的重要形式之一。
传统文化京剧议论文
传统文化京剧议论文引言京剧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了丰富的历史内涵和文化价值。
自诞生以来,京剧一直以其独特的叙事方式、精妙的表演技巧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吸引着观众的注意。
本文将着重探讨京剧对传统文化的影响、其独特的舞台艺术特点以及现代社会中京剧的发展与传承。
京剧对传统文化的影响京剧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对传统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京剧将中国传统故事与经典文学融合,通过音乐、舞蹈、戏剧等多种艺术形式,将这些经典作品通过舞台呈现给观众,使得观众能够更直观地感受到传统文化的内涵。
其次,京剧在表演技巧上注重身段、脸谱和唱腔等细节的精准刻画,塑造了许多经典的角色形象,如武将、宫女、丑角等,这些形象成为了中国人对传统文化的重要认知。
此外,京剧中运用了丰富的象征符号与意象,这些符号与意象不仅赋予了京剧作品深刻的寓意,也让观众更加深入地了解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京剧的舞台艺术特点京剧的舞台艺术特点具有独特的魅力,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艺术表达的高度凝练京剧以浓缩的表现形式将复杂的情感和情节表达出来。
在有限的舞台上,演员通过各种肢体动作、眼神和服饰等细节来表达情感,使得观众能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角色的内心世界。
2. 情景与形象的鲜明对比京剧中将喜怒哀乐等不同情感通过角色形象的塑造与情景的设置进行鲜明对比。
这种对比使得京剧作品具有很强的冲击力和感染力,让观众深入地体验到角色生命力与情感的丰富。
3. 音乐与舞蹈的独特融合京剧以独特的音乐、唱腔和舞蹈形式,将表演艺术与音乐舞蹈艺术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丰富的音乐元素和精妙的舞蹈动作,使得京剧作品在表达情感和传递意义时更加饱满和丰富。
4. 角色性格的刻画京剧通过舞台上的表演技巧和角色塑造,对角色的性格进行深入的刻画。
无论是刚猛英勇的武将,还是深情细腻的宫女,京剧都能够通过精湛的表演技巧体现出每个角色独特的性格特点。
京剧在现代社会的发展与传承随着时代的发展,京剧在现代社会中也面临着诸多挑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京剧艺术欣赏》结课题
一、本课程共欣赏了几部戏剧片?
答:《拾玉镯》、《锁麟囊》
《三岔口》、《柜中缘》、《铁弓缘》
二、请说出剧中主要角色所扮演的行当。
答:《拾玉镯》:孙玉娇,行当:旦角
《锁麟囊》:薛湘灵,行当:旦角
《三岔口》:刘利华,行当:武生
《柜中缘》:刘玉莲,行当:花旦
《铁弓缘》:陈秀英,行当:花旦、小生、武生
三、听了《京剧艺术欣赏》能激发你对京剧艺术欣赏的兴趣吗?说说你的感想。
答:是的,能激发我的兴趣。
京剧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粹,作为一
个大学生,小时候就通过爷爷奶奶接触到
京剧,觉得很有趣,这学期有幸选到了京
剧艺术欣赏这门课,收获颇丰。
“生旦净
丑”四大行相互配合的的扮演,谁都缺一
不可。
京剧的吹拉弹唱,一招一式都精致
非常,印象最深刻的是老师请来京剧艺术
家们现场表演时,即便没有色彩鲜明的舞
台布景,没有好看的妆容服装,那骨子精
气神却丝毫没有减弱,他们凭着字正腔圆,
尽心尽力的表演,一直博得台下同学的掌
声,我不禁频频拿出手机拍照,录下视频,
这大概就是京剧的力量,一下子可以唱进
我们的心里,忍不住就跟着摇头晃脑,手舞足蹈起来。
我相信我以后在他使我的价值观得到了一次洗礼,教会我们90后要去珍惜这些经过时间沉淀的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