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农”背景下农村职业教育公共产品特征分析
区域划分与农村职业教育公共产品特征分析
区域划分与农村职业教育公共产品特征分析[摘要]农村职业教育由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导致了不同区域之间农村职业教育的差异。
文章从区域差异角度分析了不同区域农村职业教育和农民的差异,以及不同区域农村职业教育公共产品的特征,从而提出了合理的供给策略。
[关键词]区域划分农村职业教育公共产品不同区域之间,由于资源禀赋的差异,导致不同的劳动生产率、产业结构和经济增长,也带来了农村职业教育的差距。
但是,由中央政府统一负责全国农村职业教育经费的供给大有好处:有助于缓解县乡,尤其是贫困地区县乡基层政府财政困难,减轻农民负担和缓解“三农问题”;有助于实现教育公平,缩小贫富差距,创建和谐社会;有助于打破目前教育经费供给机制所造成的地域封锁;有助于克服对农民子弟上学的种种不公正待遇和歧视,为农民大规模转移创造教育方面的良好条件;有助于转移大量过剩的农业人口,促进现代化进程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因此,农村职业教育的混合供给中,无论是地方政府投入,还是受教育的学生支付,还是其他供给来源,都存在着困境。
为了防止效率损失,我们需要从区域差异角度分析界定农村职业教育的公共产品属性,由中央政府站在全国的高度,按照权责对等的原则,根据不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对农村职业教育经费进行保障。
一、贫困地区农村职业教育的公共产品特征(一)贫困地区区域特征贫困地区是贫困程度高、贫困人口更集中、经济社会文化发展更落后的集中连片地区。
一般可以理解为西部地区、最不发达县、贫困片区和贫困县(扶贫重点县)。
2004年,592个重点县行政区域面积243.3万平方公里,乡镇10624个,人口2.3亿,其中乡村人口2.0亿,绝对贫困人口1613万,低收入人口2580万。
GDP约占全国县域GDP总额的11%。
贫困地区和贫困地区的农民归纳起来有如下特征:1.贫困地区人口集中,贫困程度严重,老少边穷县占相当高的比例,有明显的地理群集性。
自然条件恶劣,生态环境脆弱,灾害频繁;发展滞后,增长困难,缺乏竞争力和自我发展能力,经济结构单一,经济增长缓慢,缺乏活力;投资不足,农户收入水平低,收入来源单一,农户人均生活消费支出低,农民生活质量普遍较差,抵御风险能力较弱;农户耐用品消费和生活设施拥有水平落后,住房条件差;教育、卫生、科技、社会保障严重滞后,教育、医疗支持压力大,负债率高;科技文化素质低,社区文化生活单调,信息交流少。
职业教育在三农环境下发展的价值论文
职业教育在三农环境下发展的价值论文关键词:三农:农村职业教育:发展摘要:“三农”问题是我国当前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是农民问题,解决“农民”问题的根本在于提高农村人口的科学文化素质和职业技能水平。
目前农村职业教育为“三农”服务具有广阔的前景和重大的现实意义。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有13亿人口.其中农业人口9亿多人,农业劳动力超过4.5亿人。
“三农”问题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三农”问题既是困扰我们多年、但又不得不面对的世纪性问题,其影响的严重性和全局性已受到了全社会的普遍关注和重视,“三农”问题作为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共同来想办法、出点子、拿措施。
农村职业教育以服务地方经济为宗旨,以培养新型农民为主要目标,以反映当前农村经济发展的新科学、新技术、新知识为主要教学内容,在服务“三农”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是解决“三农”问题的一支重要力量。
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教育,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将为实现科技兴农、科技创新和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奠定坚实的基础,对于解决我国“三农”问题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因此,探讨农村职业教育为“三农”服务的新思路、新模式,使其与相关部门密切配合,更为有效地推动农业、农村、农民的发展,成为当前一个极为紧迫的课题。
一、“三农”背景下农村职业教育的地位和作用加快解决“三农”难题,是推进现代农业建设的重要途径,又是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更是社会进步的显著标志。
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城镇化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农民的文化素质和技能水平也应相应的得到提高,而我国的农村还很落后,农民重视教育的意识还很淡薄,加之广大农村地区科教事业落后,农民文化素质和技术水平普遍较低。
因此,发展农村职业教育迫在眉睫,需要有关政府部门和基层教育工作者勇挑重担。
1.1农村职业教育对农业人才培养的贡献受长期城乡经济社会二元结构的影响,农业、农村仍然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最薄弱的环节.农民在某种意义上讲还是弱势群体。
关于农技推广的公共产品特征分析
农技服务农技推广·209·2017,34(23)关于农技推广的公共产品特征分析刘小舟,宋 逸(仪陇县农牧业局,四川 南充 637600)[摘要]农技推广的公共产品特征分析对于是否保留国家农技推广体系有着重要的作用。
如果农技推广为公共产品范畴,应当确定其为准公共产品范畴还是纯公共产品范畴。
因此分析农技推广公共产品特征有着重要的意义。
本文首先就农技推广进行简要介绍,而后对农技推广的公共产品特征展开分析,最后得出分析的结果。
[关键词]农技推广;公共产品;特征分析1农技推广概述农技推广的最初概念是通过教育、说服等等手段引导农民接受并使用新技术成果,以提高生产。
随着时空的变化,农技推广的概念发生变化,较为规范的界定是:通过实验、示范、指导、培训、咨询等等将农业技术普及应用子啊农业生产过程中的活动。
关于公共产品特征即消费的非竞争性、不可分性、非排他性。
而公益性产品具备较强的公益性、共享性以及某些公共产品特征。
通常情况下是通过非市场化程度较高的产权保护产品。
公益性物品并非公共产品,公益性是政府干预的必要不充分条件。
为了便于分析,将公益性与公共产品特征相统一,也就是说公益性一定具备公共产品特征。
2农技推广的公共产品特征分析2.1与实际情况有关我国农业有着家庭承包规模较小,新技术应用不佳的问题,这就需要农技工作人员的积极引导。
而且通过增加耕地面积提高农产品供给的可能性不大,这需要农业科技进步,转变以往陈旧的增长方式。
所以,需要有具备公益性的农技推广体系。
农业具备公共品性质决定了农技推广公共产品特征,首先是我国农村人口比重大,普遍存在小农经济,其次是农业和生态环境保护的联系非常密切,最后为农村土地有着社会保障功能,因此农业具备公共产品特征。
我国农民文化程度较低,这就导致农民对于最新科技成果学习能力较低。
农村信息化水平不平衡。
西部农村电视普及率较低,农民组织文化水平不高,不能有效为农民提供技术服务。
浅析“三农”背景下我国农民职业教育的发展
h t ei r . i l t a e ic se inf a eo v lpn o a o a u ai f aRe telt r s r ot t Frt ep p rdsu s stesg i c c f e eo igtev c t n l d c t no rlr a e i mo mp a n s yh h in d h i e o f s
维普资讯
科 教 兴 农
睡,
潞 回 旒固 衡
魏 凰 离 髓
口姜 岩 窦艳芬
[ 摘
要] 三农” “ 问题是我国全 面小康社会建设的重点和难点 , 解决“ 三农” 同题的根本在 于“ 治贫” 治 和“
愈” 而“ , 治贫” 仍然重在“ 治愈” 。本文首先分析 了大力发展农 民职业教育 , 高农民素质对 于解决“ 提 三农” 问题的
w U t一 0scey T ek yt ov h e it ia c ame a dt ma ete gapt ea it o anmoemo e n d e —0 d it. h e o s let m s of n efr r n o o n s k h m r s h bl yt er i r n ya
题既是 困扰我们多年 、 又是我们不得不面对 的世纪性 时, 劳动力 的综合素质 与科技水平越高 , 农业生产力水 问题 , 当前三农问题突出表现为农业生产方式落后 、 劳 平 就越高 ,创造 的财富就越多 ,反之就越低 、越少 。
动生产率相对较低、 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缓慢、 乡发展 城 差距较大、 农民收入增 长持续低迷 、 就业压力大等 , 已 阻碍了我国现代化、 工业化 、 城镇化的发展 , 成为我 国 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重点和难点 。 “ ” 农民是 三农 中, 农业和农村的主体 , 他们在改 变落后的生产方式、 实现 农产品的市场化和农业产业化及现代化 、 促进农村社 会进步中发挥着主导作用 。因此 , 大力发展农 民职业 教育 , 提高农 民的综合素质 , 将为实现科技兴农、 科技 创新和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奠定坚实 的基础 , 对于解决我国 “ 三农” 问题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于职业教育与“三农”问题的几点思考
师 资 力量 是 职业 教 育 所面 临
会 经济 快 速发 展 的 历史 潮 流 中重 室 ,添 制 实验 设 备 ;要 开源 节 的 最 大难 题 。重 视 师 资队 伍 的培 新 明确 发 展 方 向 ,改变 传 统 办 学 流 ,维 修 、添 置 设备 ,设 置所 开 养 与 建设 , 高 其 专业 水平 , 提 扩大 模 式 ,创 办 出 市场 经济 下 的一流 专 业 的实 验室 。为解 决 设备 不 足 学校 影 响 ,才 能保 证教 师 队伍 的 职 业 教 育学 校 呢 ?为 此 ,笔 者 认 的矛盾 ,可 与有 关 企业 、学校 合 向心 力 。 培养 教 师 , 要 就应 该 建立
党 的有逐 步 递增 的趋 势 。
由于 所 受专 业 技 能培 训 也十 分 有
2 、转 移 区 域 上 看 , 以 区 内 限 , 外 出打 工 者 就 业 渠 道 狭 窄 ,
小康社 会 的宏伟 目标 。温 家 宝总 转 移 为 主 。在 转 移 的 15 .万 劳 从 事 低 层 次 的矿 产 业 、 制 造 业 、 11 6 理在 全 国农 村 工作 会 议 上 的讲话 动 力 中, 区 内转 移 占6 .%, 区 建筑 业 和 服 务 业 的 比重 达9 %以 88 0 中也 指 出 : “ 决 ‘ 解 三农 ’ 问题 外 转 移 占3.%。 区 内转 移 以 县 上 ,在 受 教育 程度 和 掌 握 专业 技 1 2 最根 本 的 出路 是加 快 工 业化 和 城 内转 外 为 主 , 比重 占7 .%, 区 术方 面 ,总体 上 表现 为低 素质 。 7 4 市化进程 。 ”推 进 和 加 快 城 镇 化 外 转移 则 以广 东 为主 , 占区外 转 进程 中 ,大量 农 民 工转 岗 是 当前 移 人数 的9 %以上 。 0 及 今后 一 段较 长 时 期我 国经 济 社
职业教育服务三农调研报告(精)
职业教育服务“三农”调研报告衡阳县职业中专朱喜雨职业教育是国家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劳动就业的重要途径,面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农村职业教育新出现的系列问题是我们职教工作者应去分析、研究的责任。
一、职业教育的基本情况衡阳县是一个农业大县,人口120万,山多地少,且90%以上的人口都是农业人口,人多田少,农村存在大批的剩余劳动力。
每年到沿海地区打工的就有20万人,在这些打工的劳动大军中,大多是没有技术的青年劳动力,他们文化素质不高,在外面找不到技术活,只能干一些劳动活。
因而在市场经济的大潮面前,农民有二个愿望。
一是接受高层次教育的愿望,二是农村大批剩余劳动力通过岗前培训解决就业问题的愿望。
我县现有“职业中专”一所,各类民办电脑培训点7个,25个乡镇办的农广校,这些职业技术教育中,民办学校规模小,专业单一,缺乏设备,故职业教育的主办军是县职业中专。
二、对农村职业教育思考发展农村职业教育必须顺应时代潮流,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实现教育观念的创新,围绕劳动力的就业市场办职教,围绕农村青年的发展需求办职教,围绕农村两个文明建设的需求办职教。
“没技术,打工不赚钱。
”一个打工者道出了大批外出打工者的心声,初中毕业在外打工,最低一个月工资才500元,回职专就读机电专业,掌握一技之长后,学校推出到创维电子集团公司工作月薪超过1000元。
在农村,掌握一技之长的职校毕业生已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领头雁,肖启明是县职业一中90级毕业生。
在校学得一身过硬的养殖技术,回家后,他办起了甲鱼养殖场,现已成为使一方致富的领路人。
农村职业教育最根本的任务和目标,是帮助广大农民致富,因而办职业教育应想农民所想,切实为农民办实事,解决好农民在家发展多种经营的技术难题。
三、农村职业教育存在的困难从职业教育外部看,农村职业教育面临三大影响。
1、宏观经济影响,产生结构调整后,农业在国民经济的比重下降,农村职业教育出现滑坡。
浅谈职业教育服务 三农 策略的论文
浅谈职业教育服务三农策略的论文摘要文章介绍了当前职业教育服务“三农”的普遍现状及问题,从创新职业教育理念、创新培养人才的模式、创新职业教育内容、创新师资队伍建设的模式、创新职业教育服务“三农”的投入机制等五个方面介绍了职业教育服务“三农”的对策。
关键词:三农职业教育服务。
一、当前职业教育服务“三农”的普遍现状及问题。
1、职业教育服务“三农”非常薄弱,且发展严重滞后。
据有关资料统计,在我国农村劳动力中,接受过短期培训的占20%,接受过初级职业教育或培训的占%,接受过中等职业教育的占%,而没有接受过技术培训的高达%。
目前我国农业科技推广人员中,初中文化程度以下的占60%,平均万亩土地仅有个技术人员,万名劳动力仅有个技术人员。
这与农业现代化、产业化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需要很不适应。
我省平均每千名农村劳动力仅拥有名农业技术人员,农业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数量、质量、结构等,与实现跨越的人才需求不相适应。
2、有些职业教育的投入不足、办学条件简陋。
近年来,国家对职业教育的投入不断增加,但是投入方向主要还在国家级、省级重点职业学校,有些地方的职业教育在学校办学经费、教学实训设施等方面投入严重不足,成为制约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瓶颈,尤其是农字开头的学校与专业。
3、专业设置、人才培养与新农村建设需求脱节。
前些年,一些学校没有找准自己的办学方向和定位,不在服务本地支柱、特色产业上下功夫,而是不顾自身条件的限制,大量设置同当地经济的主导产业脱节的“趋城化”“、趋工化”和“趋同化”专业。
在围绕新农村建设需求方面,对农民短期技能培训方面为零,这与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不适应,也严重影响了学校优势的发挥和发展。
4、涉农专业师资缺乏,水平偏低。
专业课教师数量不足,专业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不高,有的教师不能适应现代职业教育教学的要求。
据有关资统计,2008年,农林类中职学校专任教师万人,生师比约38:1,和国家制定的高中阶段教育生师比16:1标准相比差距巨大。
浅议职业教育服务三农策略
浅议职业教育服务三农策略一、引言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和农业空心化的日益严重,农村地区人口流失严重,农业生产力不断下降,农村经济基础更加薄弱。
为了扭转这种趋势,实现城乡一体化和农业现代化,国家逐渐加大了对三农事业的投入力度。
职业教育服务三农就是一种重要的途径,既能培养农村人口更强的专业能力,又能满足当地经济发展的需求,促进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
二、职业教育服务三农的现状近年来,国家对职业教育服务三农的支持力度逐渐加大。
政府提出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例如《国务院关于实施职业教育振兴计划的意见》、《教育部职业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加大对农村职业教育的资金投入,为其发展提供了很好的政策支持。
同时,职业教育服务三农也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和支持。
很多企业和社会组织纷纷加入到这一工作中来,通过捐赠资金、设立奖学金等方式,为农村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学习机会和帮助。
但是,由于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教育水平的不同,职业教育服务三农的发展存在着差异。
一些经济相对发达的地区,职业教育服务三农得到了很好的发展,但一些经济相对落后的地区,职业教育服务三农的发展面临着资金、师资、教材等方面的不足。
三、如何提高职业教育服务三农的质量1. 加强资金投入职业教育服务三农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这是其发展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政府可以加大对农村职业教育的资金支持力度,同时各个企业和社会组织也可以通过捐赠资金的方式为农村职业教育提供帮助。
2. 增加教学资源教学资源是农村职业教育的重要保障,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为了提高农村职业教育的教学水平,应当加强对高水平师资团队和教学资源的引进和建设。
3. 实施特色化和品牌化战略职业教育服务三农的发展需要具备自己的特色和品牌。
各地区应当根据自身的地方特点和经济基础,实施特色化和品牌化战略,结合本地的产业、文化和人才需求,推出一系列符合市场需求的职业教育项目,从而把自己培养成为一流职业教育服务三农的示范区。
农业职业教育具有公共产品性质
很 难 发 展 。 而 转 变 传 统 的 生 产 要 素 , 这 种 现 代 化 农 业 的 生 产 要 素 , 包 括 特 定 的 物 质 投 入 物 和 顺 利
地使 用这 种 投 入 物所 需 要 的技 艺和 其 他 能 力 提 供 这 种 新 的 生 产 要 素 的 是 转 变 传 统 农 业 、进 而 把 传 统 农 业 提 升 为 农 业 的 关 键 人 物 。 所 谓 “ 键 人 关 物 ” 掌 握 科 学 技 术 的 农 民— — 现 代 农 业 者 。 是 第 三 , 政 府 应 通 过 调 整 农 业 补 贴 方 向 , 对 立 志 从 事 农 业 的 农 民 子 女 进 行 教 育 和 培 训 。 中 国 加 入 W T 后 得 到 的 对 农 业 补 贴 空 间 很 大 , 可 以 给 O
一
增 多 的 工 业 品 是 无 利 的 。 ” 刘 易 斯 讲 的 就 是 我 们
今 天 的 状 况 , 如 果 中 国 的 农 业 不 能 持 久 发 展 , 农 民 的 收 入 不 能 提 高 , 没 有 相 应 的 购 买 力 , 工 业 也
有 限 的 , 在 一 些 入 享 用 了 这 些 教 育 服 务 之 后 , 就 可 能减少 另 一 些入 的 享用 。
品性 质 。 通 常把 职 业教 育 视 为后 一 种 ( 以宁: 厉
《 于 教 育 产 品 的 性 质 和 对 教 育 的 经 营 》 1 9 ) 关 98 ,
这 主 要 因 为 职 业 教 育 与 具 有 纯 公 共 产 品 性 质 的
教 育服 务 在基 本方 面相 同, 又有 不 同 : 但 l 纯 公 共 产 品 性 质 的 教 育 服 务 ,其 经 费 主 要 、
“三农”背景下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
“三农”背景下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摘要每年的中央一号文件都是有关农业、农村、农民的“三农”问题,解决好农民问题直接关乎到我国现代化建设和全面发展成果。
新农村建设以来,我国农村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硬件条件得到了充分的改善,与之想匹配的农村职业教育进入了人们的关注视线,本文针对“三农”背景下如何提高农村职业教育提出了针对性的发展策略。
关键词三农农村职业教育发展中图分类号:f124 文献标识码:a当前,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发展,“三农”问题一直是发展进程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问题,面对这一实际,作为对农业发展至关重要的农村职业教育,如何在“三农”背景下更好地发挥出农村职业教育的优势,服务于农村建设,成为教育工作者研究的热点,在“三农”背景下抓好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具有重大的实践意义。
一、农村职业教育对“三农”建设的意义(一)促进新型农业人才快速成长。
根据国家统计局农村调查总队的调查,2001年,我国农村的劳动力在全国占到约为70%。
其中,初中及初中以下文化程度比例为87.8%,高中占9.7%,中专占2%,大专及大专以上只占到0.5%,还有文盲或半文盲占到7%。
农村劳动力中,受过专业技能培训的只占到13.6%。
从这些数据中可以反映出农村教育特别是农村职业教育的落后与薄弱。
(二)促进区域经济快速发展。
一个地域的经济发展高低,取决于这个地域的生产要素投入的水平,其中人的要素至关重要,因此要着力提高生产者的素质教育,提高职业教育水平。
农村职业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针对各自区域的特点,尽量培养出不同水平的实用型人才,以促进区域职业教育结构和技术及产业结构的和谐发展。
二、农村职业教育现状调查分析(一)教师流动频繁,生源较少。
农村职业教育曾在改革开放后得到了迅速发展,但伴随着社会市场体制变化,职业教育出现了资源流失。
有的县把将职业校和普通高中互相合并,甚至直接改成了普通高中学校。
2003年,全国共有农村职业初中971所,招生人数24万人,在校生数为70.2万人。
职业教育服务“三农”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江苏
扬州
2 52 2 1 7)
要 :保 持农 业 和农村 经 济持 续较 快发展 ,更 好地 解决 “ 三农 ” 问题 ,加 强农 村职业 教育 、提升 农村 职 业教 育服务 能 力是 关键 。发展 农 村职 业教 育 可以 发挥培 养 农业 人 才、促进 区域 经济 发展 、加快 科技 成果推 广转化 的作 用 。要 充分发挥 职 业教 育服务 “ 三农 ”的作 用 , 必须尽快建立创新职业教 育理念、创新培养人才的模式、创新职业教育内容、创新师资队伍建设的模式、创新确立农业生产能力标准的
科 学 、新技 术 、新知 识 为主 要教 学 内 容 ,在服 务 “ 农 ” l有 着 三 p
技 术 ,进行 实 用技 术 和管 理知 识培 训 ,送 科 技下 乡 ,促 进 科技 成 果 的转化 ,提 高科 技 在农 业增 长 中 的贡 献率 ,使 农 村 职业 学 校成
为 农 村 实 用 新 技 术 的研 究 和示 范基 地 ,并 通 过 基 地 示 范迅 速推 广 ,有 利于农 业科技 成果 的推 广 。
2 对 促 进 区域 经 济发 展 的 作 用 、
农业科 技推 广 人员 中 ,平均 万亩 土地 仅有 08 . 个技 术 人员 ,万 名 劳 动 力仪 有01个技 术 人 员 。这 与农 业 现代 化 、产业 化 发 展 和社 会 . 6 主义 新农 村 建设 的需 要 很不 适应 。农业 技 能 型人 才培 养 的数 量 、
农村教育公共品供给的市场化机制
农村教育公共品供给的市场化机制一、农村教育公共品的特点农村教育公共品是指为农村居民提供的基础教育服务,具有社会公益性、普及性和公平性的特点。
由于农村地区教育资源有限,教育公共品的供给需要综合考虑农村的特殊情况,以确保农村居民能够获得平等的受教育权益。
二、农村教育公共品供给的挑战1. 资金短缺:农村地区经济相对较为落后,教育投入有限,无法满足农村居民的教育需求。
2. 师资不足:农村地区师资力量薄弱,优秀的教师资源无法充分配置到农村学校,导致师资结构不均衡。
3. 学校设施条件有限:农村学校的建筑和设施条件相对较差,无法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限制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三、市场化机制的引入为了解决农村教育公共品供给的问题,可以引入市场化机制,促进教育公共品的供给效率和质量的提高。
四、市场定价机制在市场化机制下,可以通过市场定价机制来确定教育公共品的价格。
根据不同地区的经济情况和居民的支付能力,合理定价可以使农村居民能够承担教育费用,并且激励教育机构提供更好的教育服务。
五、竞争机制市场化机制还可以引入竞争机制,鼓励教育机构之间竞争,提高教育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通过竞争,优质教育资源可以充分配置到农村学校中,改善师资和设施条件,提高农村教育质量。
六、多元化供给主体市场化机制的引入可以吸引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农村教育公共品的供给。
政府、企业和社会组织可以以不同的形式参与农村教育,共同推动农村教育事业的发展。
七、公共资金的补充尽管市场化机制能够促进农村教育公共品供给的改善,但仍需要政府的公共资金补充,以解决农村教育的资金短缺问题。
政府应加大对农村教育的财政投入,确保农村居民能够获得平等的教育机会。
八、监管机制的完善市场化机制下,应加强对教育机构的监管,确保教育服务的质量和公平性。
建立健全的监管机制,对教育机构的资质、师资和办学行为进行监督,保障农村学生的合法权益。
九、家长的选择权市场化机制使得家长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和经济能力选择适合自己孩子的教育服务,增加了家长的选择权。
解读新农村建设中的职业教育问题
解读新农村建设中的职业教育问题新农村建设是当前中国乡村发展的重要战略,而职业教育在新农村建设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分析解读新农村建设中的职业教育问题。
一、职业教育的意义与价值职业教育是培养农村人才的有效途径,可以提高乡村人的素质和技能,推动农村产业发展,提升农民收入。
同时,职业教育也能为农村培养一批创业者和技术骨干,促进乡村振兴。
二、职业教育面临的挑战新农村建设中的职业教育面临着诸多挑战。
首先是资源不均衡问题,一些地区的职业教育资源丰富,而一些贫困地区则面临资源匮乏的困境。
其次是教师队伍建设问题,一些乡村教师素质较低,缺乏职业教育的相关知识和技能。
再次是培训机构不规范,一些培训机构缺乏标准和监管,导致培训质量参差不齐。
三、解决资源不均衡的办法为解决资源不均衡问题,应推动职业教育资源的下沉到农村地区。
政府可以加大对农村职业教育的投入,修建更多的职业培训学校,并改善农村教育设施。
同时,可以通过引进和培养一批优秀的教师,提高乡村职业教育的质量。
四、提升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性优秀的教师队伍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关键。
政府应加大对农村教师的培训和资金投入,提高他们的职业素养和能力。
同时,可以通过与城市职业学校的合作,引进一些高质量的教育资源,提升农村教师的教学水平。
五、规范培训机构管理为了提高农村职业教育的质量,需要加强对培训机构的监管和管理。
政府应建立健全的评估机制和监管制度,加强对培训机构的注册和审批,确保培训机构的合法性和教学质量。
六、发展适应当地需求的专业方向农村职业教育应与当地产业发展相结合,发展适应当地需求的专业方向。
政府可以加大对农村产业的扶持力度,通过提供岗位培训和产学研合作,为农村人才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七、加强与企业合作职业教育应与企业结合,通过与企业建立合作关系,为职业教育学生提供实践机会和岗位培训。
政府可以出台相关政策,鼓励企业参与职业教育,提供实习岗位和就业机会。
八、注重培养人才的综合素质农村职业教育不仅需要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还需注重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
农村职业教育服务“三农”的对策探讨
农村职业教育服务“三农”的对策探讨农村职业教育发展,既有利于提高农村人口的科学文化素质和职业技能水平,又能促进农业生产率提高和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转移,有助于“三农”问题解决。
本文从五个方面提出了农村职业教育服务“三农”的建议。
标签:农村职业教育服务三农对策农村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农业产业化进程的加速和农村人口素质的整体提升,对于全国建设小康社会、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决定性作用。
而促进“三农”问题的解决,既是农村职业教育产生和发展的根源,也是农村职业教育的根本任务。
农村职业教育的新一轮发展,仍然要堅持走协调发展、内涵发展、多元发展、重点发展和灵活发展之路,采取强硬的措施,保证农村中初等职业教育在巩固的基础上发展提高,增强农村职业教育为“三农”服务的能力。
一、完善有关政策制度,促进农业职业教育发展一是进一步改革中高等学历农业职业教育招生考试发展。
中等学历农业职业教育完全实行注册制入学,凡相当于实践文化程度的毕业生和社会人员均可不受年龄限制免试入学,高等学历农业职业教育招生考试制度,要参照艰苦行业的专业高考录取办法实行降分录取,对于优秀农业劳动者和农村基层优秀干部,实行部分免试入学,或者单独组考、单独录取,考试科目可以设置为语文、数学、外语和农业综合知识。
二是建立有利于促进农业职业教育毕业生就业的制度,对农村基层村组干部选拔和一定规模的农业企业及承包一定面积农业土地的经营者、生产者,都要求取得农村职业教育毕业证书或农业类职业资格证书,乡镇农技部门优先录用农业职业教育毕业生,乡镇级公务员考核需测试农业生产综合知识。
二是统筹建设各级农业科技示范园与基地,解决农业职业教育学生实习实训基地。
农业行业主管部门和农业科研、生产与推广部门建立各级农业科技示范园与示范基地,要以农业职业院校为依托,由农业行业主管部门和农业科研院所,生产与推广部门提供资金,农业职业院校提供场地和进行管理,对于已建的各级农业科技示范园,加挂农业职业院校实习实训基地的牌子,解决农业职业教育学生实习实训基地建设问题。
三农问题视野下乡村职教
三农问题视野下乡村职教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速度进一步加快,农村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产业结构的调整,设施农业、种籽农业、精品农业、观光农业、创汇农业、加工农业、订单农业等新兴农业的出现,给农业注入了全新的观念和内容,它使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面临严峻的挑战。
“三农”问题的核心是人的问题,是农村居民发展和素质的提高,而农民本身的发展与提高又依赖于教育特别是农村职业教育。
因此,研究农村职业教育在解决“三农”问题中的作用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一、农村职业教育存在的问题管理体制不畅尽管我国《职业教育法》早已颁布,但政府执行法律法规的力度不强,其中相当一部分的法律条文多年得不到落实。
当前,我国职业教育管理体制存在着多头管理、职能交叉、政出多门,统筹乏力,资源难以形成整体优势,办学效益低等问题。
农村职业教育多年来一直探索多渠道、多形式、多类型的办学经验,但由于政府统筹力度不够,管理体制难以理顺,影响了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
经费投入不足近年来,农村职业教育的投入更是少得可怜,各农村职业学校普遍存在的问题是经费不足。
农村职业教育的实践性和生产性很强,需要支出培养的场地、设备、人员、材料等费用,决定了农村职业教育不是廉价教育,其办学成本要高于普通教育,而我国农村职业教育经费一直处于严重不足状态。
在教育改革大潮将各级各类教育逐步推向市场自由发展后,一方面,给办学理念和方式等各方面注入了新的活力,充分调动了各方的积极性,使教育向产业化方向迈出了很大的步伐,另一方面,在自生自灭的市场竞争过程中,原本基础并不雄厚、前景并不乐观的农村职业教育经费更加紧张。
课程设置不合理由于农业类专业招生不景气,许多农村职业学校的专业设置转向一些热门专业。
这种注意市场的思路本也无可厚非。
但是,一些学校不考虑自身条件,随意开设或改造专业,针对性、实效性不强,教学质量下降,毕业生素质不高,为农服务的能力较差,职业技能和创业能力与市场需求不相适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章编号:1001-8611(2007)01-0030-04“三农”背景下农村职业教育公共产品特征分析匡远配1陈红颖2(1.湖南农业大学经济学院长沙410128;2.湖南农业大学科技师范学院长沙410128)摘要:“三农”问题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农村职业教育滞后是其中一个被忽视的重要因素。
农村职业教育一直以来被认定为准公共产品,影响了供给方式和其资金来源,会导致农村职业教育发展薄弱。
因此,文章分析了界定农村职业教育的产品属性的意义,结合“三农”大背景下的新农村建设、农村公共财政建设,来界定其产品属性,得出农村职业教育是纯公共产品的结论。
关键词:农村职业教育;公共产品AnalysisonPublicProductsCharacteristicsofRuralVocationalEducationintheBackgroundof“Agriculture,FarmerandCountrysideIssue”KuangYuanpei1ChenHongying2(1.SchoolofEconomics,HunanAgriculturalUniversity,Changsha,410128;2.NormalCollegeofScienceandTechnology,HunanAgriculturalUniversity,Changsha,410128China)Abstract:“Agriculture,FarmerandCountrysideIssue”hasbeenthefocusofmanypeople’sattention.Theruralvocationaleducation,whichhaslongbeenneglectedandlaggedbehind,isamainfactorrelatedtothisissue.Becauseofthemisconceptionthatruralvocationaleducationisquasi-publicgoods,ithasbeeninsufficientlyfunded.Bystudyingtheruralpublicgoodsandtheirfunding,andparticularlythecharacteris-ticsofruralvocationaleducation,combiningwiththeconstructionofnewcountrysideunderthebackgroundof“Agriculture,FarmerandCountrysideIssue”,theruralvocationaleducationwasdefinedaspurepublicgoods.Keywords:Ruralvocationaleducation;Publicgoods中图分类号:G710文献标识码:A1农村职业教育公共产品特征的意义1.1对农村职业教育本身的意义1)发展农村职业教育,是由农村职业教育的大众性决定的。
农村职业教育具有鲜明的大众性特征。
大众的主体是平民,平民的多数在农村,理应得到国家政策的特殊关怀。
但是现在财政对农村职业教育的投入偏轻。
现行的收费政策,对于平民家庭不仅负担过重,而且不够公平,没有首先考虑“平民”的需要,没有重点顾及农村,有远离大众性的现象。
所以,有必要从财政支持的角度来研究如何实现农村职业教育,维护和实现农村职业教育的大众性。
2)农村职业教育发展薄弱,归根到底,是资金困难。
以制度外财政为主的公共资源筹集制度,正是农村职业教育基础脆弱的根本原因。
农村职业教育需要在体制调整中建立长效机制,而农村职业教育是不是公共产品的讨论和界定,关系到其供给方式和财政来源。
1.2对建立农村公共财政的意义教育投入机制必须与财政体制相适应。
长期以来,我国一直是“城市教育政府办,农村教育农民办”,公共财政对农村教育事业的发展没有担负起应有的责任。
农民、乡镇企业无法承担起农村教育投资主渠道的作用,而政府作为社会公共利益的代表,理应提供公共产品以满足社会对于农村教育的公共需求。
政府的财政职能正是为弥补市场失灵,发挥资源配置、收入分配和经济稳定的财政功能。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要逐步构建城乡统一的公共财政体系,将城乡教育事业发展资金统一纳入财政预算,让公共财政的阳光照耀到广大农村。
这就要求我们要正确把握农村职业教育公共产品的属性,根据公共财政的基本职能进一步明确其供给主体,合理确定各级财政的投入权责,依法对农村职业收稿日期:2006-08-11作者简介:匡远配(1974-),男,博士,讲师。
主要研究方向:农业经济理论与政策。
第26卷第1期2007年2月农业科技管理ManagementofAgriculturalScienceandTechnologyvol.26,No.1Feb,2007教育投入作出制度安排,从根本上解决农村职业教育财政“先天不足”的问题。
因此,农村公共财政建设内涵有支持农村职业教育的内容。
1.3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意义新农村建设要想达到理想的目标,需要发展农村职业教育,培育新型农民。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体要求。
当前,新农村建设中一个最大的困境是缺乏人才,必须有一支中坚力量起到带头作用。
1)新农村建设离不开新型农民。
要通过培育和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把农村巨大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转化为持续推动新农村建设的力量源泉。
2)新农村建设离不开良好的社会风貌。
要通过发展农村教育事业,活跃农村健康的文体活动,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完善农民职业技能培训制度等措施,在农村形成良好的社会风貌,培育新一代农民健康成长的良好社会环境。
3)新农村建设需要创新培训机制。
按照“统筹城乡劳动就业,促进农民分工分业”的要求,推进现代农民素质建设,实施“千万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工程。
开展农村职业教育,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使农民工的就业技能得到提高。
4)新农村建设需要加快教育结构调整,促进教育全面协调发展,建设学习型社会。
促进职业教育和普通高中教育协调发展;促进教育平等,公共教育资源要向农村、中西部地区、贫困地区、民族地区以及贫困家庭学生倾斜。
1.4对解决“三农”问题的意义“三农”问题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增收。
新时期,农村职业教育滞后是影响农民增收问题中的一个被忽视的重要因素,这个因素处于农民增收系统工程的基础地位[1]。
1)农村科技、文化、教育都还相当落后,农村劳动力文化素质和劳动技能普遍偏低,这已成为农村发展的“瓶颈”。
因此,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教育,把农村经济增长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正确轨道上来,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出路。
2)发展农村职业教育是实现农业生产现代化的前提。
通过农村职业教育培养大批具有一定科技素质和生产技能的新型农民,才能适应农业生产现代化的需要。
农村劳动力的有效转移、农村城镇化建设、农业产业化经营和经济结构调整,需要大批具备一定科学文化素质和技能的农民。
3)发展农村职业教育是参与国际竞争的迫切需求。
加入WTO后,我国农业经济面临着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这种竞争,归根到底取决于人才和科技的竞争。
国际上农村职业教育已出现普通化、国际化、素质化和生态化的新趋势,而我国更有必要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教育,培养大批新型农民,以增强农产品国际竞争力。
4)发展农村职业教育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保证。
农业环境恶化、耕地递减、水资源危机、农村科技储备不足、农业生产的稳定发展和农产品产量的增长等呼唤农村职业教育。
1.5对减少农村贫困的意义农村职业教育是缓解贫困地区贫困的重要手段。
我国现有2600万的贫困人口分布于农村,面临着贫困—资源环境恶化—贫困加剧的恶性循环。
但在贫困地区,既没有足够的财力支撑,也没有足够大的有较高文化素质和经济承受力的人群作基础。
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教育,提高人口素质不仅是整体开发农村人力资源,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也是加快农村科技进步、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和提高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
职业教育能提高农村人口的人力资本水平,使其获得和提高参与劳动力市场的能力,是促进农村地区经济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手段;是打开贫困与愚昧死结的突破口,建立造血机制的催化剂,抑制“返贫”的有力武器[2]。
2农村职业教育的产品性质研究对于农村职业教育的产品性质的研究几乎是空白,只有彭干梓、夏金星的《农业职业教育具有纯公共产品性质》(《职教论坛》,2002第13期)一文认定农业职业教育具有纯公共产品特征。
但是仅仅认定农村职业教育是纯公共产品还不够,我们需要结合“三农”大背景,结合农村职业教育的特征,来界定其产品属性。
2.1我国进入“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反哺农村”的阶段1)许多国家的发展经验表明,在工业化发展初期,需要用农业积累支持工业发展;当工业成为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时,要实现工农业协调发展,国家必须加强对农业的扶持和保护,转变为工业反哺农业政策。
目前,我国人均GDP已超过1000美元,农业与非农产业的产值结构和就业结构分别大约为15∶85和50∶50,城镇化水平为40%。
这四项指标表明,我国已进入工业反哺农业的工业化中期阶段。
2)实行工业反哺农业也是由我国农业和农村发・31・匡远配等:“三农”背景下农村职业教育公共产品特征分析第1期展所具有的特殊性、复杂性决定的。
我国农业劳动生产率低,农业是弱质产业,城乡二元结构明显,农村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事业的发展水平也明显落后于城市。
因此,需要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高度,深刻认识工业反哺农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3)我国已经具备“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反哺农村”的实力。
从财政实力来看,2004年,我国GDP达13万亿元,财政收入2.6万亿元,已经具备了“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实力。
应积极发展农村职业教育、建立完善的农村就业培训体系,让公共财政更多地深入农村、惠及农民。
2.2我国要缩小城乡差距,全面建设和谐社会和小康社会1)目前,我国城乡差距是全方位的,教育也是其中之一。
农村教育水平是很低的,城乡间教育差距不能仅仅依靠地方财政,还要靠中央财政根据全国情况,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进行总体平衡。
将农村职业教育作为全国性公共产品,全面提高我国的民族素质,促进“两个文明”建设,同时也有助于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加快现代化进程,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
2)构建和谐社会是一个全面系统的目标体系,一个系统工程。
教育公平是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我国教育的城乡差距已经成为实现建设和谐社会目标的主要障碍之一。
目前,接受农村职业教育的学生生活在农村,是弱势群体,是扶贫对象,也是缺少教育机会的群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