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六单元 阅读 30 诗五首 饮酒(其五)》示范课件_13
八年级第六单元诗词五首《饮酒》(其五)优秀课件
《
白
蛇
传
说
》
,
让
我
又
一
次
享
受
了
视
觉
的
饕
餮
盛
宴
,
在
回
味
和
惋
惜
之
余
,
我
将
耐
心
等
待
下
一
部
的
精
彩
。
《
《
白
日
焰
火
》
观
后
感
》
如
果
当
你
看
完
一
部
电
影
之
后
爬
到
床
上
,
突
然
脑
子
里
像
放
电
影
一
样
把
这
部
电
影
又
过
滤
了
一
遍
的
时
候
,
那
么
不
用
怀
疑
,
这
部
电
影
绝
对
值
得
推
荐
给
朋
友
去
看
。
等
一
下
,
什
么
叫
好
看
,
什
么
叫
不
好
看
?
吸
引
人
叫
不
叫
好
看
,
会
讲
品味赏析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一句中的“悠然”一词写 出了诗人怎样的心境?“见”字能否改为“望”字?为什么 ?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六单元 阅读 30 诗五首 饮酒(其五)》研讨课教案_14
《饮酒》(其五)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学习课文,培养鉴赏古诗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2.研读品味,体悟诗的表现手法。
情感与价值目标3.反复阅读,领会作者意志和情趣。
教学方法:朗读、研讨。
课型:新授课。
课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同学们,在逝去的2016年,董卿主持的《诗词大会》节目备受人们的关注,为什么呢?我想:大概是因为诗词是我国文化艺术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吧!它源远流长,博大精深,魅力无穷。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诗的长廊,共同去品读陶渊明的《饮酒》(其五)。
活动一:忆一忆——作家作品简介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名潜,字元亮,号五柳先生,谥号靖节先生。
东晋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
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
浔阳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人。
我们学过他的作品《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归园田居》(其三)。
活动二:读一读1.读背景,了解写作缘起。
《饮酒》是陶渊明弃官归隐后陆续写成的一组五言古诗,为酒后即兴之作,大多直抒胸臆,挥洒真情,实际上是借“饮酒”的题目,写对世事人生的感慨。
这组诗共20首,以这一首(第五首)的格调最为闲雅有致。
2.读诗作,准确把握节奏。
饮酒·其五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活动三:译一译——了解诗作内容引导学生掌握重点字词的含义并翻译诗作。
我在众人聚居的地方建造屋子,但却没有世俗交往的纷扰。
问我为什么能这样呢?因为心远离尘世,所在的地方自然变得僻静了。
在东边的篱笆下采摘菊花,偶抬头无意之中看见了南山。
傍晚山色秀丽美好,飞鸟们结伴回巢(相伴飞回山林)。
这里边有人生的真正乐趣,想要辨识却不知怎么表达。
活动四:赏一赏——简析诗作特色1.写作内容及主旨一层(1--4)写诗人摆脱世俗烦恼后的感受。
二层(5--10)写南山的美好晚景和诗人从中获得的无限乐趣。
人教初中语文八下《30诗五首饮酒(其五)》word教案 (1)
《饮酒》【教学目标】亲近字词,亲近诗歌,感受陶渊明,感受悠然之境。
【课堂关键词】悠然淡定、问题要表述得清晰明朗不要变化着问【教学过程】一、导入:出示PPT陶渊明归隐初期,说:我闲居之时很少欢乐,加之近来夜已渐长,偶尔得到名酒,无夜不饮。
对着自己的身影独自干杯,很快就醉了。
醉了之后,总要写几句诗自乐。
诗稿于是渐多,但未经选择和编次。
姑且请友人抄写出来,以供自我取乐罢了。
每每酒醉便乘着酒兴抒写诗歌,集成20首,便用《饮酒》为题。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读读其中的第五首。
请同学们将课本打开到207页。
二、初读诗歌:全班自由朗读2次。
师:下面我请一位同学来读,要求读准字音。
生:……师读原文,生读翻译。
三、亲近字词、亲近诗歌:1、(1)师:同学刚才都读得很好,其实这首诗是挺难读的。
因为诗中的这个字到底读“jiàn”,理解为看见,还是读“xiàn”,理解为出现,已经争议了1600多年,像孟浩然、苏轼这样的大文豪都曾在这个字上有过疑义。
今天就让我们也来读一读,品一品,读出你的见解,你的体会。
生:小组讨论。
用自己的话来描述一下。
做个动作模拟一下,带着动作朗读一下。
动作:有意而见,找寻;无意而见,不期而遇。
介入《独坐敬亭山》尽管鸟飞云去,诗人仍没有回去,也不想回去,他久久地凝望着幽静秀丽的敬亭山,觉得敬亭山似乎也正含情脉脉地看着自己。
他们之间不必说什么话,已达到了感情上的交流。
“两不厌”,表现了诗人与敬亭山感情上的投契。
“只有”,并不意味着太少,而是一种“人生得一知已足矣”的骄傲与满足。
陶渊明亦有“孤云独无依”之句,李白显然化用此句。
心境:悠然;喜悦接下来,就让我们带着你自己的理解和体会一起来读这四句诗。
生:语气平缓,延长音,心静如水。
生读。
齐读。
生:结庐在人境,在人群聚集的地方。
生:那些所谓的隐士看破红尘隐居于山林是只是形式上的“隐”而已,而真正达到物我两忘的心境,反而能在最世俗的市朝中排除嘈杂的干扰,自得其乐,因此他们隐居于市朝才是心灵上真正的升华所在。
八年级下册语文饮酒(其五)优秀教案示范三篇
八年级下册语文饮酒(其五)优秀教案示范三篇饮酒(其五)优秀教案1本节课的教材为八年级下册语文课本中的饮酒(其五)一文。
该文主要讲述了一个男子因酗酒而导致的种种不良后果,希望引起人们对于酗酒的警惕。
教学目标:1. 理解文中所描述的酗酒行为对一个人及其周围人的危害;2. 提高学生对于酗酒的警惕和认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饮酒观念;3.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分析文本的能力。
教学重点:1. 理解文本中词语的意义及其所产生的语境作用;2. 分析男子酗酒后的种种不良后果,并帮助学生反思酒精带来的危害;3. 向学生传达正确的饮酒观念和理念。
教学难点:1. 通过文本反思自身的饮酒观;2. 帮助学生理解文本中涉及的酒精知识。
学情分析:学生正处于青春期,个性较为活跃,生活经验和社会经历较少,对于酒精的认识和了解比较有限。
因此,在本节课中,需要通过生动鲜活的例子和案例,加强学生对于酗酒的认知和厌恶感,帮助学生养成正确的饮酒习惯和观念。
教学策略:1. 意义拓展法:通过分析和理解课文中的词语、句式及其所产生的语境作用,拓展学生对于酒精的理解和认识;2. 启发式教学法:通过发散性问题和启发式的讨论,开展课堂互动,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和独立分析;3. 问题解决法:以实际案例为基础,引导学生通过问题解决的方式了解酒精对人体和社会的各种危害。
教学方法:1. 讲授教学法:通过讲析课文细节和分析范例,加深学生对于酒精危害的认知;2. 案例教学法:通过生动的案例,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酒精的危害;3. 讨论教学法:通过小组讨论和全班交流,引导学生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预防问题的重要性。
通过以上教学策略和方法,本节课将达到以下教学目标:理解课文内容、通过实例分析酒精危害、树立正确的饮酒观念。
饮酒(其五)优秀教案2导入环节(5分钟)教学内容:通过图像和视频分享,引导学生了解饮酒对身体的危害。
教学活动:1.展示图片和视频,让学生认识对饮酒有害的物质。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六单元 阅读 30 诗五首 饮酒(其五)》示范课件_4
结伴
渲染隐居之所的宁静和 诗人悠然的心境
品析诗句
人生的真
正意义
此中有真意, 这其中蕴含着人生
欲辨已忘言。
的真谛,想要辨识 却不知怎样表达。
渲染隐居之所的宁静和 诗人悠然的心境
主旨归纳
本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诗人借饮酒抒发情怀, 表现他厌弃世俗,陶醉 自然的情。
作者居住在众人聚居的地方,为何没有 车马喧嚣的烦恼?为何生活如此安静、 心灵如此安宁?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写作背景
《饮酒》是一组五言古诗,共 20首,内容借饮酒抒写情怀。这 首是作于陶渊明辞彭泽令后归隐 以后,是陶渊明的代表作。
品析诗句
人类聚居 构筑居室 的地方。
结庐在人境, 我筑造房舍在人聚 居的地方,却没有
而无车马喧。 世俗来往的纷扰。
品析诗句
因为心境超脱世俗,不为名利所惑, 不慕官场荣禄。因而“心远地自偏” [平和的心态必然拥有平和的生活]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互动探究
“悠然见南山”中的“见”可否改为 “看”、“望”等字?表达效果有何 不同?
“见”是无意中看见,把人与物融为 一体;而“看”或“望”是有意远观, 使人和物拉开了一段距离。“见”写 出了诗人看到南山美景时的随意与自 然,体现了作者心灵的自由与惬意。
这样
问君何能尔?
你问我为什么能如 此?只要心在闹市
心远地自偏。 之外,自然觉得住
的地方僻静了。
用设问的形式表明诗人对超凡脱俗 的追求
品析诗句
采菊东篱下,
在屋东的篱下把菊 花采,悠闲自在瞧
悠然见南山 见南山。
悠闲自在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六单元 阅读 30 诗五首 饮酒(其五)》研讨课教案_13
《饮酒》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陶渊明生平以及写作背景,以读—讲—赏—评的方法学习鉴赏诗歌。
2.过程与方法:理解本诗丰富深刻的思想内涵,体会诗中内涵以及作者积极的人生追求和热爱田园生活的情致。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学习《饮酒》,使学生对陶渊明形成正确认识,正确理解诗人心志高远、悠然的精神境界,启示学生培养乐观向上的生命态度。
[教学重点] 整体把握全诗,理解诗歌思想内涵和精神境界。
[教学难点] 正确认识和理解陶渊明以及他的处世态度,并学习借鉴于自身。
[教学媒体] 播放器、多媒体【教学过程】一、导入:自传,猜此人是谁?此人生于世间,平平无名。
面黄无光,不讲妆扮;囊中无财,不图发达。
好读书,不求甚解;喜写作,只为玩赏。
有三五挚友,嬉笑唱和;和家中长幼,欢度时光。
最爱于一暖阳下,丛菊旁,席地而坐,思接千里,神游八方。
对,他就是陶渊明。
对于陶渊明大家并不陌生,今天我们将进一步来通过他的作品走进他,每每酒醉便乘着酒兴抒写诗歌,集成20首,便用《饮酒》为题。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读读其中的第五首。
请同学们将课本打开到207页。
二、初读诗歌,读准字音1. 让我们一起来触摸这自酒杯中流淌的文字吧。
请同学们先自读一遍诗歌。
2.请一名同学为大家朗读,大家听听他的读音是否正确。
三、再读诗歌,读准节奏诗歌,既有诗的隽永,又有歌的韵律,因此我们在朗读的时候要读准它的节奏,注意停顿。
注意:音节停顿和意义停顿。
除了停顿,我们应该用一种怎样的语气和语速来读呢?(轻快还是舒缓?)预设:缓慢,舒缓为什么呢?这是一首田园诗,写的是静谧的田园风光请大家在根据我们之前总结的几点自己大声朗读。
请两位同学试读,其余同学评价。
四、三读诗歌,读懂诗义现在请同学们通过翻译更加深入地感知这首诗歌。
展示小组合作成果。
五、穿越之旅,梦回东晋1.穿越见景①诗人的归隐生活中有什么?比如:我从“结庐在人境”中,我发现了陶渊明的生活中有庐——草庐。
<饮酒(其五)>教学课件精选全文
诗五首·饮酒
“见”字用得极妙,“见”是无意中的 偶见,南山的美景正好与采菊时的心境相映 衬,准确生动的表现了诗人悠然自得。如果 用“望”字,便是心中先有南山,才有意去 望,就失去了一种意趣。
“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 见真淳。”
——元好问《论诗》
诗五首·饮酒
“采菊”是俯,“见 南山”是仰,俯仰之间, 南山的美景正好与采菊时 悠然自得的心境相合,合 成物我两忘的“无我之 境”,表现出诗人悠然淡 泊、超脱于世俗之外的情 怀。
诗五首·饮酒
这首诗通过描写优 美的田园风光与悠然自 得的田园生活,表现了 作者对污浊官场的厌弃、 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以及 决心归隐自洁、超脱世 俗的人生追求。
诗归五纳首·饮:酒
• 结合我们学过的陶渊明的其他诗文,评评陶渊 明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我们应该如何看待陶渊 明的思想精神?
• 陶渊明弃官归隐,洁身自好,追求恬静的田园 生活,完善独立的人格,渴望自由,总的特点 是“淡泊”,“独善其身”。这在当时来说, 是对黑暗官场的一种反叛,加此有其积极意义。
见了南山。山中的落日,回巢的飞 鸟,都显得那样美妙,那么富有人 情,都能让人忘记周围的一切,让 人体会到生活的真谛。但世界上最 美好的东西往往是无法用语言表达 的,只能用心灵去感受它。
研习第一层
1.既然生活在人来人往的环境中,为何“而 无车马喧”呢?
“车马喧”指“上层人士之间的交往”。“而 无车马喧”意指作者疏远了奔逐于俗世的车马客, 看淡了权力、地位、财富等。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解释:
居住在喧嚣的尘世,为什么生 活是如此的平静、心灵是如此的安 宁呢?原来是自己保留着一颗远离 俗世的心。这几句语言朴实,却道 出了他自己的心境和生活的真谛。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六单元 阅读 30 诗五首 饮酒(其五)》示范课件_32
辞官之后直到逝世,诗人一直过着隐居田园的清苦 生活。四十四岁后,家中又不幸遭遇大火,生活更加贫苦 。“夏日抱长饥,寒夜无被眠。” “倾壶绝余沥,窥灶不见
烟。”(《咏贫士》)这些诗句,反映了他物质生活的贫 乏。但是,诗人在精神上却恬然自适。因为他永远摆脱了 象樊笼一样的腐败庸俗的官场,回到了日夜怀念的田园。 退隐之后,他曾躬耕陇亩,和父老乡亲共话桑麻,同农民 们保持着融洽亲切的关系。尽管他还和农民有着本质的区 别,但他一反地主阶级轻视劳动、鄙视劳动人民的偏见,“ 不以躬耕为耻,不以无财为病”,却是难能可贵的。这段 时期,是他创作的丰收期,写出了大量的田园诗,艺术上 也日臻成熟,终至炉火纯青。晚年,他写出了著名的《桃 花源记并诗》,阐明社会理想。他所憧憬的桃花源社会, 是没有君主,没有剥削,没有战乱,自食其力的社会。这 虽然是一种乌托邦式的幻想,但却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广 大农民的要求,也反衬了现实社会的黑暗。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答:“问君何能尔”,一句转换叙事角度,将 抒情主体客体化,仿佛在以第三者的好奇心 追问下去,颇富情趣。“心远地自偏”一句, 以极为精练的语言,做出了回答:因为心情 闲适,心志高远,所以居所也显得偏僻安静。
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很明显这两句作者已经转入了“写景区”而 且作者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写景色,请联系 作者本身来思考:这两句话被流传千古有什 么特殊意义。 答:作者因厌恶官场污浊生活,毅然去职归田, 终身不仕,在农村过着田园生活。而看到了美丽 的景色,接下来两句以山间夕阳,飞鸟归林进一 步渲染隐居之所的宁静和诗人悠然的心境。就在 这样的情景下,诗人情不自禁地抒发了人生真谛 的感悟,那正是一种欲辩已忘言的境界,而诗人 的欣喜之情也跃然纸上了。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六单元 阅读 30 诗五首 饮酒(其五)》示范课件_6
归园田居(其一)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入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巅。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诗五首·饮酒
人文境界
辞官归隐:洁身自好,不流世俗。 田园生活:闲适自然,冲淡质朴。
描田园之景
9至10句为 第三层, 点 明主旨,作 者以为隐居 生活有人生 真正的意趣。
抒隐居之情
八年级下·诗五首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既然生活在人来人往的环境中, 为何“而无车马喧”呢?
八年级下·诗五首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心远 : 指心远离世俗,远离官场。 哲理 : 一切自然的乐趣都是由于 心灵的超凡脱俗才能感受到。
八年级下·诗五首
饮酒
陶渊明
八年级下·诗五首
问世间酒为何物?
八年级下·诗五首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北宋-晏殊《浣溪沙》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魏晋-曹操《短歌行》
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 李白《把酒问月·故人贾淳令予问之》
呼儿将出换美酒, 与尔同销万古愁。李白《将进酒》
诗五首·饮酒
• 心远地自偏 • 处闹市若幽兰
• 不戚戚于贫贱 • 不汲汲于富贵
八年级下·诗五首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悠然见南山”的“见”有的版本 作“望”,能说说两种版本的优劣吗?
诗五首·饮酒
品味“见”与“望”字哪个更贴切
• 悠然见南山中“见”,有本子作“望”。苏轼 说:“因采菊而见山,境与意合,此句最有妙 处。近岁俗本皆作‘望南山’,则一篇神气都 索然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的诗歌源远流长,从《诗经》算起,至今已 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在诗歌的发展过程中,出 现过不少流派,“田园诗派”就是其中之一。旧 时代的一些诗人,对现实不满,退居山野,避入 乡村,通过对自然景物尤其是田园风光的歌咏以 抒发情怀。这类诗被称为田园诗,写这类诗的诗 人也就被称为田园诗人了。陶渊明就是我国古代 最有代表性的田园诗人。他与最早的山水诗人南 朝宋诗人谢灵运被合称为“陶谢”。听人说美味, 总不如自己亲口尝一尝来得真切。今天我们就来 品陶渊明《饮酒》诗之美味吧!
(2)说说这首诗表达上的特色精妙的,意境是高 远的,所含的哲理也是深刻的。
(1)对一些重要词语及句子的理解。
①既然生活在人来人往的环境中,为 何“而无车马喧”呢?
明确:这里的“车马喧”并非指平时 老百姓来来往往干活的车马发出的喧 闹声,而应指“上层人士之间的交 往”。“而无车马喧”意指作者疏远 了奔逐于俗世的车马客,看淡了权力、 地位、财富、荣誉之类了。
②“悠然见南山”的“见”有的版本作 “望”,能说说两种版本的优劣吗?
明确:“见”是漫不经心地看一下, 而“望”却是眼睛有意盯住看。这就 是说“望”是有意识的注视,“见” 是无意识的瞥见。用“见”正符合作 者“悠然”的情趣,用“望”就缺乏 “悠然”之情味了。所以苏东坡也说: 如果是“望”,这诗就变得兴味索然 了。
③如何理解“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这两句的诗意?
明确:这两句显然是全诗的总结:在 这当中,可以领悟到大自然和生活的 真谛,可是想要把它说出采,却又不 知该怎么说了。实际是说,此种真谛 用抽象概括的逻辑语言是不足以体现 的。
二、作者
1.陶渊明,字元亮,一说名潜字渊明。他是东 晋开国元勋陶侃的后代,他三次出仕,三次退隐,最 后下决心走上归田之路。在东晋末年,玄学盛行的背 景中,他的诗表现出一种新的人生观与自然观,反对 用对立的态度看待人与自然的关系,强调人与自然的 一体性,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他共写《饮酒》诗 20首,这里选的是其中的第五首。
饮酒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知诗
悟诗
品诗
知内容
悟情感
品特色
注释:
1.结庐:构筑房舍。结,建造、构筑。庐, 简陋的房屋。
2.人境:人聚居的地方。指朴素的田园.
3.车马喧:奔竞于仕宦之途的喧嚣.
4.君:指陶渊明。这句是假设有人问陶渊 明
5.尔:如此,这样。
6.心远地自偏:自己的心灵已经远离了 尘俗的牵缠,所住的地方自然也就显得 清静起来了。 7.日夕:黄昏之时,傍晚。 8.相与还:成群结伴而还。 9.真意:自然意趣。忘言:不可言说。 后两句的意思是,自己从大自然中得到 的意趣,不可言说。 10 .辨:辨识。
二、作者
2.据说,《饮酒》诗都是陶渊明在饮酒以后写 的,但所写诗的内容不一定与饮酒的事情有关,抒写 的是自己的志趣。此诗写作时间大约是作者归田的第 20年(417年)。此诗写他在农村里悠然自得的隐居生 活,通过对眼前景物的叙写,说明“心远地自偏”的 哲理,表达了作者从自然景物中寻找到乐趣的恬适心 情和丰富的精神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