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文学在幼儿园教学中的现状分析及对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幼儿文学在幼儿园教学中的现状分析及对策
幼儿文学作品的阅读对象主要是学前儿童,其生动活泼、通俗易懂、主题突出、形象鲜明、结构单纯、语言精练、情节有趣、想象丰富的特点,为孩子们所喜爱和认同。幼儿文学的教学直接服务于幼儿园的语言教学,对幼儿园其它课程的教学也能起到促进作用,因此幼儿文学在幼儿园教学中占有重要的位置。但现实中幼儿园幼儿文学的教学效果还不是很理想,文学的影响力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不够广泛,渗透层次不够深入。我走访了几个幼儿园,感觉到幼儿文学的教学有以下几个方面可以进一步探讨。
第一,幼儿教师对幼儿文学的重视程度不够。
随着社会的发展,幼儿可接触、能学习的课程种类越来越多,社会环境造就家长们普遍认为幼儿素质的表现主要在音乐、舞蹈、绘画等技艺的呈现上。素质的展现过于流于形式,而文学修养、审美情趣往往就被忽略。这样也导致了幼儿教师在教学中急功近利,把大部分精力投入到了可看得见的“艺术课”上,忽视幼儿的文学素质培养,也很少有教师愿意静下心来提高自身的文学修养。
第二,幼儿文学教学时间短,有限教学时间也未能充分利用。
据观察,大部分幼儿园语言课时间是每周两至三次,更少的为一周一次。除了小班儿歌教学之外,幼儿文学教学应该以讲故事为主,可教师完整地给幼儿说一篇故事的教学时间非常有限,
某些教师以播放动画故事为主要教学手段,现代化的音响视频取代了传统意义上的“说故事”。幼儿容易被视频里鲜艳的画面、专业的配音所吸引,往往盯着电视一看就是半个小时以上。播放动画时教师往往只是坐在一旁维持秩序,忽略了对故事的引导与总结,更无法与幼儿通过“讲故事”进行情感上的交流与沟通。单一的画面使幼儿情感慢慢淡化,教师的语言教学也因此失去鲜活,不再生动有趣。
第三,变“讲故事”为“读故事”,故事储备量少,教师语言表达贫乏。
现在大部分幼儿园教室里常常备有几本故事书,不少教师需要说故事时就抽出一本自顾自的朗读,实际上是读故事而不是讲故事,灵活性不够,互动性也大大降低。教师偶尔脱离文稿讲故事,语言上不够饱满,故事情节被表达得单一无趣、支离破碎。故事也都是千篇一律,幼儿已经听腻,导致幼儿思维进入了一个禁锢的模式,幼儿文学的教学目的无从谈起。另外,不少青年教师对故事文本的理解不够深入,对故事教学类型的把握不够准确,对故事教学的情感、态度以及价值观的启发引导不够到位。
第四,教学形式单一,幼儿文学教育未能贯穿到幼儿园教学的各领域中。
在走访幼儿园的过程中,文学课教学见的不多,更很少能看到幼儿文学课程在幼儿园日常教育各个环节中的渗透。幼儿文学课可以是单独的课程,同时也应该渗透融合到幼儿园其他教学
中。比如在美术课上,我们往往看见孩子“埋头苦干”一个下午,听不到教师对造型和色彩美的分析及想象;又如音乐课上,我们在听到孩子动听的歌声之余也希望看到孩子能用美妙的语言表达出对歌曲的理解和畅想。而在实际教学中,教师的语言引导太少,而幼儿又没有能力去主动表达,导致教学互动少,教学形式单一。
通过对幼儿园教学实际的考察,结合个人思考,我认为幼儿文学教学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善:
第一,强调幼儿文学在教学中的重要性,增加课程比重。
幼儿园应为教师提高文学素质创造条件。可组织幼儿教师集体学习幼儿文学理论知识,鼓励教师多参加有关幼儿文学方面的学术年会和相关比赛。市里每年都会举办幼儿园教师说故事比赛,每年的参赛教师可在幼儿园内部首轮选拔,鼓励更多的老师加入参赛队伍而不是参赛教师年年固定不动。幼儿园内也可以开展形式丰富的幼儿文学教学竞赛,形成良好的教学氛围,让幼儿教师重视幼儿文学,更好地了解幼儿文学,促进教学热情、思考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方法。每个教师的教学思路、过程、侧重点都有所不同,通过开展竞赛类活动可以促进幼儿教师提高自身语言能力,让更多的教师展示自身的教学特点,大家集思广益、相互切磋、各取所长。
另外,脱离幼儿的讲故事比赛往往是一种舞台呈现,与面对幼儿的教学还是不同。教师在舞台上通过充分地准备去“表演”
一个故事,实际教学中不一定会取得对等的效果。因此除了开展儿歌故事比赛之外,平日也应该增加幼儿文学类课程教学时间。幼儿对儿歌特别是故事的兴趣还是非常大的,很多幼儿每晚在父母说故事的陪伴下入睡,作为幼儿教师更应该在校园教学中加重故事教学比重,让念儿歌、说故事成为幼儿园常规地活动。
第二,强化幼儿教师的文学素质,增加教师幼儿文学作品储备。
目前幼儿园教学实践中,教师带领幼儿阅读文学作品,总带有厚重的目的性,希望通过阅读书籍,收获某些相关的知识或技能,在阅读后总是加上带有教师主观性的“总结”,而忽略了幼儿本身应在阅读中获得的愉悦和幸福感,忽略了阅读的真正内涵。国内已有不少专家学者都在研究这个问题,我们应提供什么样的作品来供孩子阅读,应以何种方式最大地发挥幼儿文学对孩子的影响力,来愉悦孩子的生活、丰富他们的精神世界,引领他们的人生道路?这是作为幼儿教育的一线工作者需要思考与解决的关键问题。教师需要传递给孩子故事的深意,不是简单的总结与灌输。可供选择的故事很多,具备一定文学素养的教师才会有甄别地挑选优秀作品带给幼儿。教师自己要先理解故事的深刻意义,再通过深入浅出的启发式引导,才能让幼儿领悟故事背后的含义。讲故事过程中互动也很重要,文学课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激发幼儿的表达欲望。这就需要教师具有良好的表达能力,在教学中教师的语言能足够应对孩子的种种反应,在教师启发、引
导式的讲解下,通过与幼儿互动,让幼儿主动参与到讲故事的过程中,表达自我情感,领会故事的精髓。
其实,教师讲故事是对现有故事的再加工过程。教师讲故事不能完全依靠文稿。首先幼儿仅靠声音很难集中起注意力,需要教师多方位调动态势语以充分引起幼儿兴趣。教师讲故事的注意力集中在文本上,难免会忽视神态、肢体动作的表达,“有感情的、生动的表达”也就成了一句空话。其次教师对故事内容本身也需要再加工。故事本身的情感和主题需要教师事先理解、剖析,再结合教学环境和实际效果灵活教学。教师如果本身故事储备不足、语言表达能力弱、对故事主题理解不深,就无法把优秀的作品传递给幼儿,教学效果大打折扣,更别说通过语言课教学提升幼儿的语言能力,升华幼儿的审美情感和价值观了。
有心教学无力“应战”也不行。想说的时候肚子无货,巧媳妇难煮无米之炊。幼专几年的学习时间学校要求未来的幼师必须熟练掌握至少一百首儿歌、五十个故事,但有些青年教师进入工作岗位后,故事就随着毕业证书抛之脑后或束之高阁了。因此儿歌和故事的储备量可作为幼儿园考核年轻教师的一个标准。在教学能力评比中,把幼儿教师发表幼儿作品数量作为一个重要的考核标准,以促进教师学习提高的动力。同时,作为幼儿教师也要主动通过多种途径提高自身文学素质,培养自己的文学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在教育教学中发挥自己的文学特长熏陶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