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规划原理(复习资料)
城市规划原理复习资料完整版
1、( )设计的美国纽约中央公园为代表的公园和公共绿地的建设实现了城市美化的理论。
A.伯汉姆(D·Burnham)B.西谛(Sitte)C.奥姆斯特(F·L·Olmsted)D.豪斯曼(George E·Haassman)2、下列关于交通和运输之间关系的论述正确的是( )。
A.所有的运输活动都会产生交通B.所有的交通行为都有运输活动的产生C.交通与运输是同时发生的活动行为D.运输是在交通行为之后发生的3、构成城市空间形态结构的决定性因素是( )。
A.中心区B.城市道路C.绿化D.居住区4、下面关于综合规划的论述正确的有( )。
A.综合规划是市政立法机构的官方陈述,它确立了与未来想要的物质空间发展相关的主要政策B.综合规划的理论基础是信息论和系统思想及其方法论。
C.现代城市总体规划是从综合规划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
D.综合规划要求从结构上对社会进行全面的改革,强调的是社会的变革5、下列四项中,( )属于城市规划的相关法。
A.《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B.《城市规划编制办法》C.《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D.《城市规划设计单位资格管理办法》6、主干法的主要内容是以下( )方面的法律条款。
A.规划行政、建设标准、开发控制B.规划行政、规划编制、开发控制C.规划编制、建设标准、开发控制D.规划行政、规划编制、建设标准7、城市规划的作用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但不包括( )。
A.国家宏观调控的手段B.政策形成和实施的工具C.实现社会经济发展目标的保证D.未来城市空间和土地使用的建构8、以下( )符合城市用地选择的基本要求。
A.城市用地选择应当尊重现状条件B.城市用地选择范围尽可能选择跨越行政区界限C.城市用地应尽量选择自然条件非常好的地区,特别是沿江、沿海地区D.城市用地选择首先考虑其经济发展的速度和人口容量9.城市经济基础理论把城市经济分成( )。
A.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三大部类B.重工业和轻工业两大部类C.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两大部类D.基本经济和从属经济两大部类10、城市各项活动的外部性经济效果总量在( )递增,而在( )逐渐减弱。
《城市规划原理》复习要点
城市美化——空间景观与建筑艺术传 统 公司城—私人投资建设 (二)现代城市规划早期思想 1、霍华德的田园城市 田园城市的定义:田园城市是为健康、 生活以及产业而设计的城市, 它的规模能足以提供丰富的社会生活, 但不应超 过这一程度;四周要有永久性农业地 带围绕,城 市的土地归公众所有,由委员会受托 管理。 2、柯布西埃的现代城市设想 城市应当集中发展,由此而带来的城 市问题可以通过技术手段 解决—采用大量的高层建筑来提高密 度和建立一个高效率的城市交通系统 3、其他的探索 (1)索里亚·玛塔的线形城市 城市建设的一切其他问题,均以城市 运输问题为前提 (2)戈涅的工业城市 现代城市在生活和技术基本背景中的 用地功能分区的雏形 (3)西谛的城市形态研究 《根据艺术原则建设城市》 (4)格迪斯的学说 城市——区域研究 先诊断后治疗:调查—分析—规划 (三)现代城市规划学科主要理论的发 展 l、城市发展模式理论的发展 (1)从田园城市到新城 卫星城市:是一个经济上、社会上、 文化上具有现代城市性质 的独立城市单位,但同时又是从属于 某个大城市的 派生产物。 新城:对按规划设计建设的新建城市 的统称。 (2)有机疏散理论 把大城市一整块拥挤的区域,分解成 为若干个集中单元,并把
城市规划原理 复习资料
第一章城市与城市发展城市的概念:城市是“以非农业产业和非农业人口集聚为主要特征的居民点。
包括按国家行政建制设立的市和镇。
”城市的本质:城市是一定地域范围内的社会大系统。
经济子系统、政治子系统、交通通讯子系统、空间子系统。
城市形成:商业与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城市是生产和人类的第二次劳动大分工的产物;城市与农村的区别,主要是产业结构,居民的人口规模。
城市化的含义:“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由乡村型向城市型转化的历史过程,表现为乡村人口向城市人口转化以及城市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
又称城镇化、都市化。
”城市化水平:一般用一定地域内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来表示。
第二章城市规划思想发展城市规划是“对一定时期内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土地利用、空间以及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具体安排和实施管理。
”城市规划的核心内容:土地使用的配置;城市空间的组合;交通运输网络的架构;城市政策的设计与实施。
城市规划的内涵:(1)理想主义:城市规划的价值观;以未来为取向的基本准则。
(2)实践思想:城市规划的社会意义;城市规划作用的体现。
(3)理性思想:城市规划方法论基础,合理性的所在。
(4)系统思想:城市规划的基本思维方法。
(5)生态思想:城市系统之间相互关系的质量。
(6)保证规划实践和发挥作用的基础。
中国古代的城市规划思想:周朝:中原地区游牧生活的结束;丰、镐两座京城;召公和周公相土勘测定址,进行了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的城市建设,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有明确记载的城市规划事件。
战国:《周礼·考工记》,在周代“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
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
左祖右社,面朝后市。
市朝一夫”;城市建设的空间布局;伍子胥“相土尝水,象天法地”,阖闾城;范蠡,《孙子兵法》;赵国,北方特点,高台建设;《管子·度地篇》“高勿近阜而水用足,低勿近水而沟防省”,“因天材,就地利,故城廓不必中规矩,道路不必中准绳”,土地开垦和城市建设统一协调,城市的空间布局采用功能分区制度,以发展商业和手工业。
城市规划原理复习资料全
城市规划原理一、名词解释居民点〔PPT:人类按照生产和生活需要而形成的集聚定居地点。
按性质和人口规模,居民点分为城市和乡村两大类。
城市化〔城市规划原理P12:城市化〔或城镇化是指农业人口和农用土地向非农业人口和城市用地转化的现象及过程。
具体包括人口职业的转变、产业结构的转变、土地及地域空间的变化三个方面。
表象的城市化过程〔百度:注重于城市人口比重、城市数量、城市规模等硬性指标的数值,忽视对城市化质量的考量。
〔而这种发展路径不可避免的产生"被城市化"现象——即在城市化指标中"被计入"的现象。
邹德慈指出我国城市化的主要特点表现在"人口迁移型",农村人口通过直接<打工、经商>或间接<上大学毕业、参军复员后留城>两种方式迁居城市,每年流向大中城市的农村富余劳动力在1亿以上。
这群规模巨大的农村人口在统计上"被城市化",计入了所在城市的城市化率中,但他们在户籍上仍是农业人口,不能享受政府为当地人口提供的就业、教育、社会保障、医疗卫生等公共服务,成为常年往返于城乡之间的"候鸟"人群,最多只能做城市中的"过客",而无法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城市居民。
这种城市化更多的表现为一种不自觉、被动的过程,仅仅作为"城市化"数据的贡献者存在<PPT>①直接的城市化过程——人口和非农业活动向城市的转型、集中、强化和分异,以及城市景观的地域推进等人们看得见的实体变化过程;②间接的城市化过程——城市的经济、社会、技术革命在城市等级体系中的扩散并进入乡村地区,甚至包括城市文化、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等向乡村地域扩散等较为抽象的精神上的变化过程。
"带形城市"理论:带型城市是十九世纪四大城市设计〔田园城市,1903;工业城市,1904;带形城市,1882;方格形城市,1811理念之一。
城市规划原理复习资料
城市规划原理复习资料1.卡洪城-典型的功能分区(图)2.希波丹姆模式(图)希波丹姆模式是希波丹姆规划的⼀种以⽅格⽹为⾻架、以城市⼴场为中⼼的城市布局形式。
3.周礼考⼯记-中国古代最早城市规划思想(图)匠⼈营国,⽅九⾥,旁三门。
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
左祖右社,⾯朝后市。
市朝⼀夫。
4.⽥园城市,霍华德,城市分散论(两个模式图)⽥园城市是为安排健康的⽣活和⼯业⽽设计的城镇;其规模要⾜以提供各种社会⽣活,但不应超过这⼀程度;四周要有永久性农业地带围绕,⼟地归公众所有,由⼀委员会受托掌管。
5.明⽇城市,勒柯布西耶,城市集中论⼯业化思想带⼊城市规划,主张提⾼市中⼼的密度,改善交通,全⾯改造城市地区,提供充⾜的绿地;城市必须集中,只有集中的城市才有⽣命⼒;城市拥挤问题可以通过技术⼿段解决,即⼤量⾼层建筑加上⼈车分离的⾼效率交通系统。
6.⽐较城市集中论和城市分散论的联系和区别:相同点:解决⼤城市的拥挤和不卫⽣状况等问题不同点:霍华德的⽥园城市理论主张城市分散发展;在⼤城市周围建设⼀系列规模较⼩的城市;从空想社会主义出发,理论奠基于社会改⾰理想。
柯布希埃的现代城市设想主张城市集中发展,通过⼤城市的结构重组,全⾯改造城市地区,希望以物质空间的改造来改造整个社会。
7.介绍霍华德⽥园城市对现代城市产⽣的意义:a.指导思想:摆脱了传统规划主要⽤来显⽰统治者权威或张扬规划师个⼈审美情趣的旧模式,提出了关⼼⼈民利益的宗旨,这是城市规划思想⽴⾜点的根本转移。
b.体系完整:设想了⼀种先驱性的模式,⼀种⽐较完整的规划思想与实践体系,对现代城市规划思想及其实践的发展都起到了重要的启蒙作⽤。
c.社会研究:⾸开了在城市规划中进⾏社会研究的先河,以改良社会为城市规划的⽬标导向,将物质规划与社会规划紧密地结合在⼀起。
8.⽶尔顿凯恩斯-第三代卫星城的典型代表(认得模式图)9.雅典宪章1933 年,城市规划的区域观:城市要与其周围影响地区作为⼀个整体来研究,城市规划的⽬的是解决居住、⼯作、游憩和交通四⼤城市功能的正常进⾏。
城市规划原理复习资料
城市规划原理一、名词解释1、城市性质——各城市在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所处的地位和所起的作用,是各城市在城市网络以至更大范围内分工的主要职能。
2、人口老龄化——按照联合国的有关规定,60岁以上老年人口的比重达到10%以上或者65岁以上老年人口的比重达到7%以上的人口型态就属于“老年型人口”。
3、诺瑟姆S型曲线——美国地理学家诺瑟姆(Ray.M.Northam)1975年提出城市化发展的一般规律。
4.容积率——又称为建筑面积毛密度,是地块内,建筑物总建筑面积与总用地面积的比值。
5.历史文化名城——保存文物特别丰富并且具有重大历史价值或者革命纪念意义的城市。
6.热岛效应——城市中的气温明显高于外围郊区的现象。
在近地面温度图上,郊区气温变化很小,而城区则是一个高温区,就像突出海面的岛屿,由于这种岛屿代表高温的城市区域,所以就被形象地称为城市热岛。
7、城镇化——是指农村人口转化为城镇人口的过程。
反映城镇化水平高低的一个重要指标为城镇化率,即一个地区常住于城镇的人口占该地区总人口的比例。
8.规划区——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规划区是指城市市区、近郊区以及城市行政区域内因城市建设和发展需要实行规划控制的区域,城市规划区的具体范围,由城市人民政府在编制的城市总体规划中划定。
9.日照间距——前后两列房屋之间为保证后排房屋在规定的时日获得所需日照量而保持的一定间距称为日照间距。
10、建筑控制线——指城市规划管理中,控制城市道路两侧沿街建筑物或构筑物(如外墙、台阶等)靠临街面的界线,也是建筑物的外立面所不能超出的界线。
二、简答题1、简述城市总体规划的强制性内容(1)城市规划区范围。
(2)市域内应当控制开发的地域。
(3)城市建设用地。
(4)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
(5)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
(6)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目标,污染控制与治理措施。
(7)城市防灾工程。
2、简要回答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内容(1)确定规划范围内不同性质用地的界线,确定各类用地内适建,不适建或者有条件地允许建设的建筑类型;(2)规定各地块建筑高度、建筑密度、容积率、绿地率等控制指标;确定公共设施配套要求、交通出入口方位、停车泊位、建筑后退红线距离等要求。
城市规划原理复习资料
城市规划原理考试重点原理必背:✧地形地貌先细读再看风象与水流商业中心人气足✧交通便捷好服务良好地段给居住上班不必跑长途✧工业用地重运输污染大户须防护易燃易爆要隔离✧转运便利建仓储公共绿地宜均布滨水地带多种树✧旧区新区要兼顾文化遗产多保护干道骨架要清楚✧两侧用地须相符道路间距宜适度一般内密而外疏✧港口须有疏港路生活岸线要留足机场进城走快速✧端侧净空须关注高速公路不穿城过境公路擦边溜✧客运站场宜深入编组站场城外布夏季凉风能导入✧冬季寒风能阻住道路依山傍水走相交尽量九十度✧净污分置上下游雨水尽量顺势流四通八达有出路✧抗灾避难易救护自然人文须借助城市特色要突出✧早期的城市:直接原因:生产发展和人类的第二次劳动大分工的产物;✧农业革命,出现剩余产品。
✧出现年代:大约出现在公元前3000年左右。
导致:作为政治中心或军事中心、文化中心的城市✧l 现代城市:✧发展动因:“两力”:“农村的推力”——“城市的引力”✧显著特点:工业革命,大规模的工厂化生产;✧工厂规模不断扩大(规模经济效应);✧农业生产率的提高;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
✧导致:工业城市、大城市✧l 当代城市:✧显著特点:后工业革命,经济全球化,经济信息化✧以制造业为主转为服务业为主;✧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空间经济结构由水平型向垂直型转变✧导致:世界城市或全球城市大都市连绵区✧3、城市的法律定义✧中国:非农业人口:2000人以上设镇✧非农业人口:60000人以上设市✧(2)城市物质✧中国:设镇条件(任一条件)(1984)✧县政府所在地;✧非农业人口2000人以上的乡政府所在地✧设市条件(同时满足)(1986):✧非农业人口60000人以上的镇;✧年国民生产总值2亿以上的镇。
✧4、城市规划对城市的定义✧国标《城市规划基本术语标准》:城市是“以非农业产业和非农业人口集聚为主要特征的居民点,包括按国家行政建制设立的市和镇。
”✧李铁映(1986)从系统科学角度对城市定义的概括:“城市是以人为主体,以空间与环境利用为基础,以聚集经济效益为特点,以人类社会进步为目的的一个集约人口、集约经济、集约科学文化的空间地域系统。
(整理)城市规划原理复习资料
一、1、城市的概念:是非农业人口集中,以从事非农业生产活动为主的居民点,是一定地域范围内社会、经济、文化活动的中心,是城市内外各部门、各要素有机结合的大系统。
2、城镇化概念:人口积聚于城市,乡村地区转化为城市地区。
城市化包含了乡村—城市之间的四种转型:人口结构的转型,经济结构的转型,地域空间的转型,生活方式的转型。
3、城市规划的概念:“对一定时期内城市的经济各社会发展、土地利用、空间布局以及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具体安排和实施管理。
”“是政府确定城镇未来发展目标,改善城镇人民坏境,调控非农业经济、社会、文化、游憩活动高度聚集地域内人口规模、土地使用、资源节约、环境保护各各项开发和建设行为,以及对城镇发展进行的综合协调和具体安排;依法确定的城市规划是维护公共利益、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协调发展的公共政策。
”二、1、西周--奴隶制社会--《周礼•考工记》: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前朝后市,市朝一夫(翻译:工匠规划的城市是方圆九里,每边设三座城门,城中九条南北向道路九条东西向道路,南北向道路宽九轨,(宫殿)左边是祭祀的庙堂(太庙),右边是社稷坛,朝廷在前,市场在后,市场的大小如一夫之地,即方百步,东西、南北各长140米左右)--对中国古代城市规划产生了深远影响反映了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开始进入都城建设规划东周--奴隶制——封建制--儒家、道家、法家《管子》:城廓不必中规矩,道路不必中准绳。
必须将土地开垦和城市建设统一协调起来;城市内部的空间布局,采用功能分区的制度;意义:打破了城市单一的周制布局模式,从城市功能出发,建立了理性思维和自然环境和谐的准则,其影响极为深远。
西汉--封建制--“废黜百家,独尊儒术”2、中国古代城市规划思想3点影响:中轴线对称的布局手法:中国传统建筑类型;家哲学思想:居中不偏、不正不威;“天人合一”道家思想:阴阳、风水、八卦。
3、分散:霍华德“田园城市”--是为健康、生活及产业设计的城市,其规模足以提供丰富的社会生活,四周要有永久性农业地带围绕,城市土地归公众所有。
城市规划原理复习资料
城市规划原理复习资料第一章1.城市化:农业人口和农用土地向非农业人口和城市用地转化的现象及过程。
包括:①人口职业的转变②产业结构的转变③土地及地域空间的变化,农业用地转化为非农业用地。
2.逆城市化:即由于人口在城市大量会萃,环境品质变差,城市问题突出,中高层收入的人群开始向郊区乃至农村流动的现象。
3.过渡城市化:又称超前城市化,是指城市化水平明显超过工业化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城市化模式。
4.诺萨姆曲线:城镇化分为起步、加速和稳定三个阶段起步阶段:生产水平尚低,城镇化的速度较慢,较长时期才干达到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30%摆布。
(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加速阶段:当城镇化超过30%时,进入了快速提升阶段,经济实力明显增加,城镇化的速度加快,在不长的时期内,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70%或者以上(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稳定阶段:农业现代化的过程已基本完成,农村的剩余劳动力已基本上转化为城市人口,随着城市工业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一部份工业人口又转向第三产业 (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5.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城镇化的总体历程- 四个阶段城镇化启动阶段 (1949-1957):这一阶段是我国国民经济恢复和“一五”计划顺利实施的时期,重点是建设工业城市,形成为了以工业化为基本内容和动力的城镇化。
随着工业化水平的提高,城市人口剧增,工人新村迅速崛起,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产生了许多新型工矿城市。
城镇化的波动发展阶段 (1958-1965):该阶段是违背客观规律的城镇化大起大落时期。
1958 年在大跃进的号召下,为了追求高速度,各地盲目扩大基本建设摊子,导致农村人口大规模涌入城市。
但由于宏观政策的失误,加之天灾人祸造成国民经济萎缩,此时国家又采取了调整政策,通过行政手段精简职工,动员城镇人口回乡,并同时调整了市镇设置。
城镇化的停滞阶段 (1966-1978):由于十年动乱,国民经济面临崩溃,粮食生产停滞不前,当时的城市甚至无法容纳因自然增长而形成的城市人口,再加之大批知青和干部下方到农村,城市人口下降,大量工业配置到“三线”,分散的工业布局难以形成会萃优势来发展城镇。
《城市规划原理》复习资料
思想进行的试点,例如始建于 1902 年的莱切沃斯,位于伦敦东北,距伦敦 64km,但到 1917 年时,人口才 18000 人, 与霍华德的理想相距甚远。 03 城乡规划体制 04 城市规划的价值观 【067】城乡规划学科发展的基本目标是“城乡空间中的居民生命财产的安全保障。 ”这是学科建设发展的底线, 假如规划学科脱离了这个底线,学科发展就会轻浮,规划学科必须坚持底线上的课题开展、学者培养和组织投入。 【067】永续发展的概念 永续发展的概念来源于生态学,最初应用于林业和渔业,用来描述一种对资源的战略管理方式,即如何使用或消 耗全部资源中的适当比例,而不致使资源受到毁灭性破坏,并且,新成长的资源数量足以弥补耗用的数量。其后,经 济学家由此提出永续产量的概念,这是对永续性进行正式分析的开始,这一概念后来被广泛应用于社会经济的各种领 域。 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对“永续发展”的定义是: “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 害的发展。 ”并指出: “永续发展包括两个重要的概念:①‘需要’的概念,尤其是世界上贫困人民的基本需要,应将 此放在特别优先的地位来考虑;②‘限制’的概念,技术状况和社会组织对环境满足眼前和将来需要的能力施加的限 制。因此,世界各国——发达国家或发展中国家,市场经济国家或计划经济国家,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目标必须根据 持续性的原则训以确定。解释可以不一,但必须有一些共同的特点,必须从持续发展的基本概念上和实现持续发展的 大战略上的共同认识出发。 ” 【073】1997 年在北京的国际会议上,50 多位国内外学者,老中青三代规划师签署了《21 世纪城市规划师宣言》 , 宣言在回顾 20 世纪城市及其规划发展历史的基础上,于核心纲领提出了“三个和谐” ,即人与自然的环境和谐、人与 人的社会和谐以及历史与未来的发展和谐。
城市规划原理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恩温(R. Unwin)邻里单位邻里单位是居住区里的“组成细胞”,它是以小学生上学不穿越交通干道来作为规模控制的居住生活基本规划单元,配备有日常所需的公共服务设施和绿地,并将这些设施安排在步行范围以内,不受外来交通的干扰,使居民有一个舒适、方便、安静、优美的居住环境。
对以后的居住区规划影响很大.一书两证《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绿地率居住区用地范围内各类绿地的总和与居住区用地的比率。
3、城市性质与城市职能城市性质:城市在一定地域内的经济、社会发展中所发挥的作用和承担的分工.城市职能:城市在一定地区、国家以至更大范围内的政治、经济、与社会发展中所处的地位和所担负的主要职能。
4、城市化与城市化水平城市化: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由乡村型向城市型转化的历史过程,表现为乡村人口向城市人口转化以及城市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
又称城镇化、都市化。
城市化水平:衡量城市化发展程度的数量指标,一般用一定地域内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例来表示。
5、城市规划区与城市建成区城市规划区:城市市区、近郊区以及城市行政区域内其他因城市建设和发展需要实行规划控制的区域。
城市建成区:城市行政区内实际已成片开发建设、市政公用设施和公共设施基本具备的地区.二、简答(共20分,每题5分)1、城市规划体系包含哪些内容?其核心是什么、包括哪些基本内容?举例说明.一个国家的城市规划体系包括规划法规、规划行政、和规划运作(规划编制和开发控制)三个基本方面。
其中,规划法规是现代城市规划体系的核心,为规划行政和规划运作提供法定依据。
城市规划的法规体系包括主干法及其从属法规、专项法和相关法。
以英国为例,主干法:《城乡规划法》(1990年);从属法规:《城乡规划(用途类别)条例》(1987年),《城乡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条例》(1988年),《城乡规划(发展规划)条例》(1991年)等.专项法:如英国《规划(历史保护建筑和地区)法》(1990年).相关法:《环境法》(1995年)、《保护(自然栖息地)条例》(1994年)等。
城市规划原理复习资料
城市规划原理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城”与“市”:城是指防御性的构筑物;市是指交易的场所。
2.规划区:规划区是指城市、镇和村庄的建成区以及因城乡建设和发展需要,必须实行规划控制的区域。
3.城市性质:是指城市在一定地区、国家以至更大范围内的经济、政治与社会发展中所处的地位和所承担的主要职能。
4.容积率:容积率为总建筑面积与总用地面积的比值,又称总建筑面积(毛)密度。
5.道路网密度:城市建成区或城市某一地区内平均每平方公里城市用地上拥有的道路长度。
二、填空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所称城乡规划,包括城镇体系规划、城市规划、镇规划_、乡规划和村庄规划。
2.城市干道网可归纳为四种类型:方格网式、环形放射式、自由式和混合式。
3.请填写以下城市规划理论或其提出者:欧文—新协和村;赖特—广亩城市;霍华德—田园城市;马塔—带形城市。
4.居住小区内主要道路不宜有过多车道出口通向城市干道,机动车出入口间距不应小于150M。
沿街建筑物长度超过150 M,应设不小于4M ×4M的消防通道。
5.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报本级人民政府审批,其他镇的控制性详细规划报上一级人民政府审批。
三、简答题1.请写出《周礼·考工记》中关于周代王城建设空间布局的语句。
(5分)答:“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
(2分)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
(1分)左祖右社,面朝后市。
(1分)市朝一夫。
(1分)”2.什么是人口的自然增长率和机械增长率? 答:人口的自然增长率是指一年内城市人口因出生和死亡因素的消长,导致人口增减的绝对数量与同期该城市年平均总人口数之比。
城市人口机械增长率是指一年内城市人口因迁入和迁出因素的消长,导致人口增减的绝对数量与同期该城市年平均总人口数之比。
(3分) 3.居住区道路可以分为哪几个等级,其道路宽度是如何规定的?(9分) 答:根据居住区的规模大小,道路一般分成三级或四级。
(1分)第一级居住区级道路,道路红线宽度一般为20-30M; ( 2分)第二级居住小区级道路,道路红线宽度一般为10-14M;(2分)第三级住宅组团级道路,道路红线宽度一般为4-6M; (2分)第四级宅间小路,一般宽度不小于2. 5M(2分)4.按照我国城市用地分类,可分为10大类、46中类和73小类,请例举出十大类用地名称和代码(10分)答:R:居住用地;A: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用地;B: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M:工业用地;W:物流仓储用地;S:道路与交通设施用地;U:公用设施用地;G:绿地与广场用地;(每点1分)一、名词解释1.城市化: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由乡村型向城市型转化的历史过程,表现为乡村人口向城市人口转化以及城市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
城市规划原理复习资料
城市规划原理复习资料城市规划原理复习资料试卷概念:1.道路规划红线:⼀般称道路红线,指城市道路⽤地规划控制线。
2.建筑控制线:指根据城市规划需要确定的建筑物可建范围的控制线。
5.电⼒⾛廊:即电⼒规划⿊线:⼀般称电⼒⾛廊,指城市电⼒线路⽤地规划控制线。
6、征地⾯积:征地红线范围内的⼟地⾯积。
7、建筑⽤地⾯积:规划征地红线范围内,除城市道路、河道、电⼒⾛廊、轻轨控制线、绿化隔离带等规划控制⽤地外的实⽤地⾯积。
8、河道规划蓝线:⼀般称河道蓝线,指城市各级河、渠道⽤地规划控制线。
9、绿地规划绿线:⼀般称绿线,指城市各级绿地⽤地规划控制线。
10、电⼒规划⿊线:⼀般称电⼒⾛廊,指城市电⼒线路⽤地规划控制线。
13、城市风貌符号:指在城市风貌载体中多次反复出现并且是城市风貌的重要组成部分的那些风貌构成要素。
在传统风貌的城市中,古城中众多的传统建筑的屋顶在空间上的多次重复,构成了古城第五⽴⾯的壮丽景观,这些屋顶是古城重要的风貌符号图。
城市风貌载体的形成依赖于多种风貌符号的存在与⾼度统⼀。
14、露天现状保护:对⽂物遗迹采取栏杆、植被等隔离围护措施,将⽂物古迹与其它⽤地或设施隔离,即将⽂物古迹原封不动地保护起来,根据其破坏程度允许必要的修缮和加固,但必须以不改变原貌。
并且修复和增添的部分应该是可以识别的,即修旧如旧。
此⽅式适合于体积或⾯积较⼤⽂物古迹,如城墙、⼤型古建筑遗迹等。
15、主⼲路:城市路⽹中连接城市各主要分区的⼲路,以交通功能为主。
⾃⾏车交通量⼤时,宜采⽤机动车与⾮机动车分隔形式,如三幅路或四辐路。
(1%)主⼲路两侧不应设置吸引⼤量车流、⼈流的公共建筑物的进出品。
16、⽇照标准:按某⼀规定时⽇住宅底层获得满窗的连续⽇照时间不低于某⼀规定的时间规定。
17、服务半径是各项公共服务设施所服务的空间距离或时间距离。
18、居住区泛指不同⼈⼝规模的居住⽣活聚居地和特指城市⼲道或⾃然分界线所围合,并与居住⼈⼝规模(3-5万)相对应,配建有⼀套较完整的、能满⾜该区居民物质与⽂化⽣活所需的公共服务设施的居住⽣活聚居地。
城市规划原理复习资料
城市规划原理名词解释。
1.邻里单位:为适应现代城市因交通发展而带来的规划结构的变化提出的一种新的居住规划理论,指城市中一个相对完备的居住地区。
2.两证一书:《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和《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或者《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书》或者《建设用地批准书》3.绿地率、绿化率:绿地率描述的是居住区用地范围内各类绿地的总和与居住用地的比率;绿化率:项目规划建设用地范围内的绿化面积与建设用地面积之比。
4.城市的性质和城市的职能:是城市在一定地区、国家以至更大范围内的政治、经济、与社会发展中所处的地位和所担负的主要职能,是城市在国家或地区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生活中所处的地位、作用及其发展方向。
城市性质由城市主要职能所决定。
城市职能是指城市在一定地域内的经济、社会发展中所发挥的作用和承担的分工,是城市对城市本身以外的区域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所起的作用。
5.城镇化:是指农村人口转化为城镇人口的过程。
6.城镇化水平和指标:城镇化水平通常用市人口和镇人口占全部人口的百分比来表示,用于反映人口向城市聚集的过程和聚集程度。
7.城市规划区与城市建成区:城市规划区是指城市市区、近郊区以及城市行政区域内因建设和发展需要实行的规划控制的区域.城市建成区:指市行政区范围内经过征用的土地和实际建设发展起来的非农业建设地段。
8.城市规划与城市设计:城市规划是研究城市的未来发展、城市的合理布局和综合安排城市各项工程建设的综合部署,是一定时期内城市发展的蓝图,是城市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建设和管理的依据;城市设计是指以城市作为研究对象的设计工作,介于城市规划、景观设计与建筑设计之间的一种设计。
9.道路红线与用地红线:道路红线,指规划的城市道路(含居住区级道路)用地的边界线。
道路红线一般是指道路用地的边界线。
用地红线是指各类建筑工程项目用地的使用权属范围的边界线。
10.建筑红线:建筑红线,也称“建筑控制线”,指城市规划管理中,控制城市道路两侧沿街建筑物或构筑物(如外墙、台阶等)靠临街面的界线。
城市规划原理复习资料
城市规划原理名词解释1 总则1.0.1为了科学地统一和规范城市规划术语,制定本标准。
1.0.2 本标准适用于城市规划的设计、管理、教学、科研及其他相关领域。
1.0.3 城市规划使用的术语,除应符合本标准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有关强制性标准、规范的规定。
2 城市和城市化2.0.1 居民点 settlement人类按照生产和生活需要而形成的集聚定居地点。
按性质和人口规模,居民点分为城市和乡村两大类。
2.0.2 城市(城镇) city以非农产业和非农业人口聚集为主要特征的居民点。
包括按国家行政建制设立的市和镇。
2.0.3 市 municipality; city经国家批准设市建制的行政地域。
2.0.4 镇 town经国家批准设镇建制的行政地域。
2.0.5 市域 administrative region of a city城市行政管辖的全部地域。
2.0.6 城市化 urbanization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由乡村型向城市型转化的历史过程,表现为乡村人口向城市人口转化以及城市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
又称城镇化、都市化。
2.0.7 城市化水平 urbanization level衡量城市化发展程度的数量指标,一般用一定地域内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来表示。
2.0.8 城市群 agglomeration一定地域内城市分布较为密集的地区。
2.0.9 城镇体系 urban system一定区域内的经济、社会和空间发展上具有机联系的城市群体。
2.0.10 卫星城(卫星城镇) satellite town在大城市市区外围兴建的、与市区既有一定距离又相互间密切联系的城市。
3 城市规划概述3.0.1 城镇体系规划 urban system planning一定地域范围内,以区域生产力合理布局和城镇职能分工为依据,确定不同人口规模等级和职能分工的城镇的分布和发展规划。
3.0.2 城市规划 ruban planning对一定时期内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土地利用、空间布局以及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具体安排和实施管理。
城市规划原理复习资料
城市规划原理复习资料各章知识点1. 要避免因地形等条件造成的空气滞留或风速过大。
在居住区内部,可通过道路、绿地、河湖水面等空间,将风引入,并使其与夏季的主导风向一致。
2. 城市用地的自然环境条件适用性评定,是对土地的自然环境,按照城市规划与建设的需要,进行土地使用的功能和工程的适宜程度,以及城市建设的经济性与可行性的评估。
其作用是为城市用地选择和用地布局提供科学依据。
3. 柯布西埃的光辉城市的规划方案,是他的现代城市规划和建设思想的集中体现。
4.集中型形态:即城市建成区主体轮廓长短轴之比小于4:1,是长期集中紧凑全方位发展状态,其中包括若干子类型如方形、圆形、扇形等。
5. 居住用地占有城市用地的较大比重,包括住宅用地、公共服务设施用地、绿地、道路用地。
6. 对多层住宅而言提高层数能降低建筑的造价,6 层住宅无论从建筑造价和节约用地来看都是比较经济的。
7. 住宅群体组合方式: 成组团组合形式、成街成坊组合方式、整体式组合方式8. 城市道路系统中交通干道应占有一定比例,通常用干道网密度来衡量。
9. 主干道(全市性干道),主要联系城市中的主要工矿企业,主要交通枢纽和全市性公共场所等,为城市主要客货运输路线,一般红线宽度为30-45m 。
10. 居住区级道路是居住区的主要道路,用以解决居住区的内外联系。
一般车行道宽度不小于9m米,红线宽度一般为20-30米。
当该级道路通行公交车时,车行道宽度不小于11米。
11. 中国封建城市中的中心是政权统治的中心,如宫殿、官府衙门。
而欧洲封建城市中的中心往往是神权统治的中心——教堂。
12. 《管子》论著认为采用功能分区制度,以发展城市商业和手工业。
《管子》是中国古代城市规划思想发展史上一本革命性的的著作,打破城市单一的周制布局模式,从城市功能出发,理性思维和以自然环境和谐的准确建立起来了,其影响极为深远。
13. “邻里单位”理论因为适应了现代城市由于机动交通发展带来的规划结构上的变化,把居住的安静、朝向、卫生、安全放在重要的地位,因此对以后居住区规划影响很大。
《城市规划原理》复习资料
城市规划原理1.邻里单位邻里单位,首先由美国社会学家佩里提出的,为适应现代城市因机动交通发展而带来的规划结构的变化,改变过去住宅区结构从属于道路划分为方格状而提出的一种新的居住区规划理论。
(1)规模:一个居住单位的开发应当提供满足一所小学的服务人口所需要的住房,它的实际的面积则由它的人口密度所决定。
(2)边界:邻里单位应当以城市的主要交通干道为边界,这些道路应当足够宽以满足交通通行的需要,避免汽车从居住单位内穿越。
(3)开放空间:应当提供小公园和娱乐空间的系统,它们被计划用来满足特定邻里的需要。
(4)机构用地:学校和其他机构的服务范围应当对应于邻里单位的界限,它们应该适当地围绕着一个中心或公地进行成组布置。
(5)地方商业:与服务人口相适应的一个或更多的商业区应当布置在邻里单位的周边,最好是处于交通的交叉处或与临近相邻邻里的商业设施共同组成商业区。
(6)内部道路系统:邻里单位应当提供特别的街道系统,每一条道路都要与它可能承载的交通量相适应,整个街道网要设计得便于单位内的运行同时又能阻止过境交通的使用。
2.城市规划工作的特点(1)城市规划是综合性工作需综合考虑社会、经济、环境和技术发展等各项要素,对城市的各项要素统筹安排,使之各得其所、协调发展。
(2)城市规划是法制性、政治性很强的工作城市总体规划中,一些重大问题的解决都必须以有关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为依据。
城市规划工作者必须加强法治观点,努力学习各项法律法规和政策管理知识,在工作中严格执行。
(3)城市规划工作具有地方性城市规划要根据地方特点,因地制宜地编制,既要遵循科学规律又要符合当地条件,尊重当地人民意愿和当地有关部门密切配合,才能更合理制定规划。
(4)城市规划是长期性和经常性工作城市规划既要解决当前的建设问题,又要预计今后一定时期的发展和充分估计长远的发展要求,它既有现实性,又要有预计性。
规划要与时俱进,正确反映城市发展的客观实际展现城市发展的动态规划。
城市规划原理-复习资料(可缩你懂的)
第一章城市、城市化和城市规划1.中西方城市概念和发展过程的比较(1)城市发展阶段——西方城市的进化阶段较为明显;我国长期墨守《周礼》的王成营造规制,没有发生根本变化。
(2)建城目的——西方古代每个时期建城主要目的并非仅仅围绕君主或领主等单一权利中心展开;我国则始终体现着王权至上的理念。
(3)城市职能——相对于欧洲而言,我国古代城市中经济因素体现得较少,城市的对外防守、对内统治功能居首位。
(4)城市规模——除古罗马之外,欧洲城市的个体规模普遍较小;我国古代不同人口超过百万的就有7个,一般城市的数量也多达1200-1700座。
不仅如此,我国古代单一城市的用地规模也较欧洲城市为大。
(5)城市形态——欧洲城市主要源自不同的时期,如古罗马时期的城市与中世纪的城市;而我国则主要因城市类型而异,如都城和个别的商业、手工业城市,且自然发展起来的城市位数较少。
(6)城市规划——以《周礼·考工记》为核心的理智思想以及阴阳五行、易学、风水成为我国古代都城,乃至地方城市规划建设实践的指南,历经两千余年得到不间断的发展完善和传承,形成了一系列一脉相承的古代城市建设实例。
相反,欧洲城市虽在不同时期出现过有关理想城市的描述(如《乌托邦》、《理想的城市》)和规划技法(如希波丹姆创建的方格网道路系统、文艺复兴时期巴洛克式的城市设计),但并不存在一个连续的具有传承关系的规划理论体系。
2、城市化进程与经济、社会发展间的关系——☆经济发展推动城市化进程,城市化又会促进经济发展。
二者之间是一种粗略的线性关系,即经济发展水平越高,城市化水平也越高,国际上习惯于把一个国家的城市化水平作为衡量该国经济和社会现代化程度的标志之一。
城市化进程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一致时,……;低度城市化……;过度城市化……名词:城市、城市化、城市化水平、城市:城市是“以非农产业和非农产业人口集聚为主要特征的居民点.包括按国家行政建制设立的市和镇.”(现代城市的含义主要包括三方面因素:人口数量、产业构成、行政管辖)城市化:农业人口及土地向非农业的城市转化的现象及过程(人口职业、产业结构、土地及地域空间的变化)城市化水平: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第二章现代城市规划产生、发展和主要理论1、了解古代城市规划思想(大体了解即可)中国古代城市规划强调整体观念和长远发展,强调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强调严格有序的城市等级制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没有固定的居民点 形成较为稳定的劳动集体,但无固定居所 农业:相对稳定、固定→固定居民点 畜牧业:流动性的 以农业为主要生产方式出现在新石器时代 以防御性为主的构筑物,如沟、墙等
防卫性,如“筑城以为君,造廓以守民” 剩余产品和私有财产的交换,如“日中为 市,各易而退,各得其所” 商业:专门从事交易的商人,固定交易场所; 手工业者: 以奴隶主居住和商业、手工业者居住为主的城市 以农业为主的奴隶居住地——农村
Principles of Urban Planning
2
原始社会:穴居、树居、巢居 原 始 社 会 母系社会的原始群落 第一次劳动大分工 固定居民点的出现 城市雏形的出现 私有制的出现 奴 隶 社 会 城、廓、沟、池的出现 “市”的出现 第二次劳动大分工 农村与城市差别的出现 城乡差别进一步加大 城市产生过程简图
(二)现代城市
城市发展到了现在,早已不是简单的城、市结合, 它的职能和组成部分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城市的概念 也因而变得复杂,这就是城市定义的多样性和城市标准 的多样性产生的原因。
Principles of Urban Planning
7
城市集聚了一定的数量的人口 城市产业活动和社会活动的方式有别于农村 城市是一定地域范围内的中心 城市必须提供充分的物质设施并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 城市内部各组成部分紧密联系,是一个完整的系统
Principles of Urban Planning 15
(2)不同国家的定义
Japan 城市规划是城市空间布局、建议的手段,旨在合理 地、有效地创造出良好的生活与活动的环境。 USA 城市规划是设计并指导城市空间和谐发展的科 学,以满足社会与经济的需要。 Russia 城市规划是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继续与具体化。 China 城市规划是一定时期内城市发展的目标和计划,是 城市建设的综合布置和管理依据。 "The city is the nerve center of our civilization. It is also the storm center."
生产的社会化、专业化和大协作,使生产力合理配置 市场的竞争、优胜劣汰,是推动生产力发展的动力 合理的规模使生产达到最佳的经济效益
现代化的技术和信息及环境要求带动其他城 市的发展
发达迅速的交通使世界变小了 八十天环游地球到一天到 达美国 便捷迅速的网络、信息技术将世界城市连为一体 生活质量的提高要求有高标准的消费城市 旅游城市 休 闲、赌 特殊性质的城市 首都华盛顿 堪培拉
第一节
城市与城市化
一、城市的产生
1、聚居与原始聚落 原始社会:自然的狩猎、采集经济生活,无固定 的居住点 人类社会第一次劳动大分工:农业与渔、畜牧业 分离,形成以农业为主的固定居民点(一万二千年前) 原始聚落的分布:与河流有极其密切的关系 尼罗河、两河(底格里斯、幼发拉底)、印度河、黄 河、长江流域 农业文明的发达与原始村落的出现密切相关(约 5000年前)
◆城市:依据一定的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把一
定地域组织起来的居民点,是该地域或更大腹地上的政 治、经济、文化的中心 。
——《中国大百科全书》 ——《中国大百科全书》
“人们为了生活来到了城市,人们为了生活得更好集聚在城市。” 人们为了生活来到了城市,人们为了生活得更好集聚在城市。” ——亚里士多德 ——亚里士多德
Principles of Urban Planning
12
现代城市问题
产生于20世纪中叶之后 产生于20世纪中叶之后
城市问题产生的原因
交通量急剧增加,车速提高,交通堵塞 能量大量消耗,城市环境恶化 信息技术大幅度改进,信息量大量增加 大众消费社会形成,生产与生活产生矛盾 人口急剧增长,城市基础设施不敷使用
--Josiah Strong, 1885(USA) --Josiah
Principles of Urban Planning
16
(3)城市规划的定义 ——很难定义,《中国大百科全书》 ——很难定义,《中国大百科全书》中亦无定义 ▲《城市规划基本术语标准》(GB/T50280—98) 城市规划基本术语标准》 GB/T50280—98) Urban Planning or City Planning——对一定时期内城市的经 Planning——对一定时期内城市的经 济和社会发展、土地利用、空间布局以及各项建设的综合部 署、具体安排和实施管理。 ▲新的定义之一(参考) 城市规划是一种服务于城市整体利益和公共利益,为实 现一套社会、经济、环境的综合长远目标,提供未来城市空 间发展的战略,并借助于合法权威通过对城市土地使用及其 变化的控制,来调整和解决城市发展复杂背景中特定问题的 职业的社会活动过程,是城市管理的一种形式。
3
3、城市产生的前提条件——农业生产力的发展、剩余 、城市产生的前提条件——农业生产力的发展、剩余 粮食的出现
农业生产力创造农产品的能力,除去农业生产者及其家属所需要的 份额外,剩余粮食的生产能力就是城市存在的必要前提条件。 历史上第一批城市都是诞生在农业发达的地区。
4、城市产生的基础条件——剩余劳动力的出现,导致 、城市产生的基础条件——剩余劳动力的出现,导致 了社会分工
城市是由我国古代“ 城市是由我国古代“城”和“市”两个概 念结合而成 城:四周围以城墙、扼守交通要冲,具有 防卫意义的军事据点
Principles of Urban Planning
5
城:是一种防御性构筑物,最早是一种
大规模、永久性的防御设施,主要用于 防治野兽侵袭,后来逐渐演变成为防御 敌方侵略。所谓 “城成也,一成而不可毁也”。 城成也,一成而不可毁也”
城市问题的具体表现
城市环境污染 居住环境不好 交通状况堪忧 城市灾害严重 社会问题很多
空气、垃圾、污水、噪音、电磁波 住宅密度过高,舒适性差 堵塞、停车、事故 地震、火灾、洪水 就业、刑事犯罪
Principles of Urban Planning
13
第二节 城市规划的定义和作用
一、城市规划的定义
剩余劳动力 手工业分离 物物交换 市场 镇(雏形) 居住方式和社会分工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对应关系: 游牧渔猎 农业 手工业 商业 没有固定居民点 固定居民点 农村的推力 共同作用 城市的拉力
Principles of Urban Planning 4
集镇
城市
城市的产生与发展
二、城市的定义
(一)早期的城市——城、市分离 (一)早期的城市——城、市分离
Principles of Urban Planning 1
原始聚落的形态:
人类聚居的痕迹 奥地利新石器时代(奥地利新石器时代(-2000 年)、西安半坡遗址(-5000年) 年)、西安半坡遗址(-5000年)
2、原始聚落的分化与城市的形成
人类社会第二次劳动大分工: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 商品生产的出现。原始聚居的居民点形成以农业为主的 乡村和以手工业、商业为主的城市 城市的出现是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产物, 是阶级对立的产物。(卡洪城) 城市的职能: 非农业人员的居住场所, 农业生产技术、信息的交流场所 宗教、文化、艺术的活动场所 商品交易的场所 保卫居民生活、工作的防御工具
1、规划:旧有“规画”一词,为“打算”、“谋划”之意 旧有“规画”一词,为“打算” 谋划”
50年代在我国学科中、 1954年前后在专业文献中始现 50年代在我国学科中、 1954年前后在专业文献中始现 含义:描述未来、行为决策 作为目的(Purpose)的规划——即有目的地对人为事物进行预见的活 作为目的(Purpose)的规划——即有目的地对人为事物进行预见的活 动。它可以理解为对未来事物发展加 以控制的一种思想意识。 作为过程(Process)的规划——即通过一系列的选择来决定未来行为的 作为过程(Process)的规划——即通过一系列的选择来决定未来行为的 过程。这种活动采取合理系统的方 式,对未来作出建议、评价备选方 案、推荐行动路线,以达到社会和组 织共同持有的目标。
Principles of Urban Planning 8
三、城市化
1、城市化现象
城市产生后至产业革命的5000年中,城市人口大 城市产生后至产业革命的5000年中,城市人口大 约只占10%左右,而产业革命后的约300年中,城市人 约只占10%左右,而产业革命后的约300年中,城市人 口已发展到50%以上,其中经济发达国家以达到70— 口已发展到50%以上,其中经济发达国家以达到70— 90%。城市人口急剧增长、城市规模急剧扩大使城市化 90%。城市人口急剧增长、城市规模急剧扩大使城市化 的主要表现。
城市化的发展动力
由于工业化引起的社会大变革
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生产关系的变革,大机器生产集中了相 当数量的产业工人,打破了封建社会中封闭式的生产方式。 城市规模的扩大和地位的增强,使之取代了封建庄园或城 堡的中心地位。
Principles of Urban Planning
9
聚集效应和规模效益是城市化的关键
Principles of Urban P
产业革命出现将大量工人集中在一起的工厂 工厂附近形成生活居住区和生活服务设施集中村镇 村镇逐渐发展成为城市 交通、服务、基础设施等发达 聚集效应是城市越来越大
城市化的三种模式
初期发展 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形成大城市连绵区, 吸纳劳动力 过城市化现象 农村人口过度涌向大城市,超过城市 的容量,形成贫民窟 逆城市化现象 非城市地区的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接 近或超过城市水平,城市人口向郊区发展
Principles of Urban Planning 11
城市化带来的城市问题
资本主义初期的城市问题
城市问题产生的原因
资本对利润的片面追求 资本家对劳动者生活的忽视 城市对急剧膨胀的准备不足
缺乏城市规划的理论和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