饲料中锌对花鲈幼鱼生长、免疫和组织积累的影响

合集下载

微量元素锌在肉牛饲料中的重要作用

微量元素锌在肉牛饲料中的重要作用

The development of feed and forage | 饲料与牧草开发162 ·2019.23年牛均体重为520~540 kg 、泌乳牛体重为500~520 kg ,育成牛、青年牛因体重大小日给量不同:体重小、给量少,体重大、给量多;泌乳牛因泌乳量多少给量略有变化。

表1 饲喂青贮饲料日粮头均给量(kg/d)名称混合精料青贮料干草育成牛(7~18月龄) 3.5123青年牛(19~30月龄) 4.5144泌乳牛(泌乳期305 d )9145 4 综合效益分析秸秆经青贮后,可提高粗蛋白质5%~8%,有机物消化率可提高10%~20%,并含有丰富的氨基酸和维生素,可替代并减少混合精料给量的20%~30%,以一个1 000头规模的奶牛养殖场为例(年饲喂青贮料1万t 、泌乳牛占总养殖量的50%即500头),日可增加产奶量1 000~2 000 kg ,增收3 000~6 000元;日节省混合精料1 000~1 500 kg ,日节省饲料成本5 000~7 000元;即一个千头规模的奶牛养殖场日可增加经济效益8 000~13 000元,年增加经济效益292万~474.5万元[3]。

5 结束语发展秸秆青贮养牛,是对我国饲料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是合理利用秸秆资源的一种有效方法,秸秆经青贮养牛过腹还田,是很好的有机肥,进而形成种植业—青贮饲料—奶牛养殖—有机肥—种植业的良性循环,既避免了资源浪费,又促进了绿色循环经济的良性发展。

而且是大力发展规模化、现代化奶牛养殖,大幅度降低养殖成本、快速提高养殖效益的有效途径。

也是提高畜产品品质,增强产品在国内、国际市场竞争力的一项有力措施。

参考文献[1] 李元迎,李瑞影,李万贵.青贮饲料的应用[J].四川畜牧兽医,2017,44(1):40-41.[2] 王云洲.青贮饲料加工制作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措施[J].农民科技培训,2018(10):26-28.[3] 韩淑敏,张帆,李琦,等.青贮饲料发展现状及其在反刍动物养殖中的应用[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8(16):143-145,148.作者简介:朱得玉(1968-),女,青海乐都人,汉族,本科,畜牧师,研究方向:畜禽养殖。

微量元素对水产养殖的作用

微量元素对水产养殖的作用

微量元素对水产养殖的作用水产养殖中,微量元素对水产动物的健康、生长和繁殖至关重要。

这些元素虽然在动物体内的含量极低,但它们在新陈代谢、生长发育、免疫功能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以下是水产养殖中需要的一些关键微量元素及其作用:铜(Cu):铜(Cu)在水产养殖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其多方面的作用确保了水产动物的健康生长及水环境的稳定。

以下是针对“铜对水产养殖的作用”的具体操作与解释:1. 微量元素补充与氧化还原反应促进•o操作:在水产养殖饲料中适量添加含铜的微量元素预混料,确保水产动物通过摄食获取足够的铜元素。

同时,监测水体中的溶解氧和氧化还原电位(ORP),通过曝气、换水等措施维持良好的水环境,以利于铜元素在水生生物体内的氧化还原反应中发挥作用。

2. 辅助铁的代谢•o操作:考虑到铜与铁在代谢上的相互作用,应确保饲料中铁元素的平衡供给,避免过量或不足。

同时,通过添加含铜的矿物质补充剂,可以间接促进水产动物对铁的吸收和利用,提高其血红蛋白含量和氧运输能力。

3. 促进血红蛋白合成与血液健康•o监测:定期检查水产动物的血红蛋白水平和血液健康状况,根据需要调整饲料中铜元素的含量。

同时,注意观察鱼体颜色、游动活力等外在表现,作为血液健康状态的间接指标。

4. 骨骼发育支持•o营养管理:确保饲料中除了铜元素外,还包含足够的钙、磷等矿物质以及维生素D等促进骨骼发育的营养素。

合理配比这些营养素,可以更有效地支持水产动物的骨骼生长和发育。

5. 免疫力增强•o健康维护:适量添加铜元素有助于提升水产动物的免疫能力,减少疾病发生。

此外,还可以通过改善养殖环境(如降低养殖密度、保持水质清洁等)和科学管理(如合理投喂、定期消毒等)来进一步增强水产动物的免疫力。

6. 病原体抑制作用•o疾病预防:虽然铜元素对某些病原体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更重要的是采取综合的预防措施来减少疾病的发生。

包括使用合格的苗种、进行疫苗接种、定期水质检测与消毒等。

饲料中为何要添加纳米氧化锌

饲料中为何要添加纳米氧化锌

饲料中为何要添加纳米氧化锌张会强为了预防和控制腹泻,当前很多饲料企业在乳仔猪饲料中添加高剂量氧化锌是一种普遍行为,但是很多养殖者反应,高锌的使用虽然降低了乳仔猪腹泻率,但也对乳仔猪的生长和免疫机能产生了负面影响。

锌是动物生命活动中必需的微量元素。

生物体内锌的含量在微量元素中占第二位,而且在六大酶系中近300 多种酶的活性与锌有关。

它承担着20 多种不同的生物功能,几乎涉及到生物体新陈代谢的各个方面。

因此,锌元素是动物维持生命体正常运转的重要元素。

而饲料中添加氧化锌,主要是为动物提供锌元素。

从畜牧生产角度来看,锌的生理功能首先体现在对动物生长发育的影响。

随着饲料锌水平的提高,动物日增重、采食量均提高,一般认为这与以下两方面因素有关:一方面通过增加食欲,提高采食量和饲料消化率而促进生长;另一方面,通过提高机体免疫力,增加机体抗氧化能力,增加某些酶蛋白的合成,促进胰岛素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 IGF- I) 等的合成和分泌,加强合成代谢,从而促进机体生长。

锌对幼年动物的生长发育除了通过组成各种含锌酶以外,还能参与激素的合成及作用。

因此各种动物缺锌的共同特征是生长停滞。

锌对维持动物中枢免疫器官( 胸腺、法氏囊) 和外周免疫器官( 淋巴结、脾脏、扁桃体) 的结构和功能起着重要作用。

适宜的锌水平可促进免疫细胞的发育、DNA合成和细胞分化增殖。

缺锌可致使淋巴细胞增殖受抑制,可以引起免疫活性细胞形态结构发生变化,以及脾、胸腺等免疫相关组织器官重量下降,胸腺素分泌减少。

锌对畜禽皮肤及毛发等的生长也有影响。

动物缺锌时经常表现出:被毛粗乱并伴有不同程度的脱毛,甚至脱光;皮肤的损害,在口鼻四周、后肢膝部以下尤为明显;蹄、角异常。

羔羊严重缺锌时,蹄壳脱落并裂开,角的正常环状结构消失,最终脱落。

锌通过调节性腺活动和性激素的分泌来影响性器官正常发育、性机能正常发挥的。

锌与磷脂及膜蛋白巯基相互作用来稳定生物膜。

对生物膜的功能和结构起关键的作用。

微量元素锌对动物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

微量元素锌对动物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

微量元素锌对动物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摘要:本文就微量元素锌对动物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进行简单的阐述。

1锌的生物学功能锌是动物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参与机体重要的物质代谢过程,对所有生命系统的正常运行都是必要的。

锌是生物体内许多酶、蛋白质、核糖等的组成成份或激活因子,参与DN A、RN A、蛋白质、糖类、脂类的代谢,参与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维持动物中枢免疫器官和外周免疫器官的结构和功能。

锌对于免疫细胞特别是胸腺细胞的生长、发育、成熟有重要作用,并对防止病菌、寄生虫侵袭,促进人外周血单核细胞产生肿瘤坏死因子方面有重要意义。

2缺锌对免疫的影响各种动物缺锌的共同特征是: 生长发育滞缓、免疫器官萎缩、免疫功能低下,易感染疾病。

①缺锌与辅助性T细胞功能降低以及胸腺的萎缩有关,可减弱细胞的介导应答,抑制T细胞的增殖和分化(日本大沪基保, 1991) ,使吞噬作用的功能异常; ②缺锌导致一些组织细胞减少,胸腺、脾脏、肠系膜淋巴结等免疫器官重量下降( Hutcheso n等) ,激素分泌减少,淋巴组织干枯、集结,还可造成一些上皮和粘膜损伤; ③锌对于淋巴细胞起有丝分裂原作用,缺锌时抑制淋巴细胞增殖,降低淋巴细胞对有丝分裂原和特异性抗原的反应,减弱PHA、GA和LPS对淋巴细胞增殖的促进作用; ④锌诱导B细胞分泌球蛋白,增加猪、鸡、鼠B细胞的免疫功能,提高免疫球蛋白的合成能力,缺锌时鸡的免疫球蛋白不具有正常的抗体血清白蛋白反应性,淋巴组织、淋巴细胞数显著减少。

3锌过量对免疫的影响锌过量可导致胸腺、骨髓及脾脏下淋巴内DNA、RNA及蛋白质含量下降, 细胞增殖能力下降,外周血粒细胞、腹腔吞噬细胞吞噬细菌能力下降,过量锌抑制补体级联放大。

4增强免疫的最佳补锌量通过测定后代鸡羽毛脱落和抗绵羊红血球抗体反应表明: 单冠白来航鸡日粮中含锌38 mg /kg 对后代鸡最佳免疫反应和最小羽毛脱落是必需的; 肉种鸡饲喂含140 mg /kg 蛋氨酸锌日粮可显著增加所产肉仔鸡的细胞免疫反应( Kidd, 1992) ; 肉仔鸡最佳免疫机能和最快生长锌的添加水平为85 mg /kg。

饲喂频率对鲈鱼生长及体生化成分的影响

饲喂频率对鲈鱼生长及体生化成分的影响

第20卷第4期宁波大学学报(理工版)V ol.20 No.4 2007年12月JOURNAL OF NINGBO UNIVERSITY ( NSEE ) Dec. 2007文章编号:1001-5132(2007)04-0455-04饲喂频率对鲈鱼生长及体生化成分的影响楼宝1,2,史会来1,2,毛国民1,2,辛俭1,2,郑代明1,2(1.浙江海洋学院海洋与渔业研究所,浙江舟山 316100;2.浙江省海洋水产研究所,浙江舟山 316100)摘要:选取同一种饵料设置1次·d-1、2次·d-1、3次·d-1、4次·d-1 4个饲喂频率,采用静水连续充气养殖系统,在盐度为26.0‰~27.0‰、温度为26~30℃条件下对鲈鱼(85.95±2.04)g进行为期40d的生长实验. 结果表明:(1)饲喂频率影响鲈鱼的生长是由食物转化率和摄食率的提高共同引起的. (2)水分含量随饲喂频率的增高而保持不变;蛋白质含量随饲喂频率的增加,基本保持不变;脂肪含量随饲喂频率的增高而明显减少;灰分含量随饲喂频率的增多而明显增加. (3)鲈鱼的适宜饲喂频率为2次·d-1.关键词:鲈鱼;饲喂频率;生化组成;食物转化率中图分类号:S962 文献标识码:A鲈鱼(Lateolabrax japonicus)又名花鲈、鲈、鲈板等,属鲈形目、科、花鲈属,主要分布于中国、日本、朝鲜沿海,其肉质鲜美、生长快、抗病力强、适温与适盐范围广,深受广大消费者的欢迎,是目前我国南北方海水网箱养殖的主要鱼类品种之一. 目前,我国的鲈鱼养殖一直沿用传统的投饲方法,一般每天投饲2~3次[1,2]. 这种传统投饲方法的弊端是:投饲量过少,会导致鱼体生长参差不齐;投饲量过多,则造成饲料浪费,增加成本,降低饲料效率,并对养殖环境造成污染. 因此,确定适宜的饲喂频率是提高鲈鱼养殖的经济和生态效益的重要因素之一.本实验旨在通过研究不同饲喂频率对鲈鱼的生长、体生化成分和食物转化率的影响以确定其最佳日饲喂频率,为鲈鱼养殖生产中合理的投饲提供参考依据. 1材料与方法1.1实验用鲈鱼的来源及培养条件实验于2005年7月至10月在浙江省海洋水产研究所西闪试验场进行. 实验所用鲈鱼购于浙江省舟山市东方水产养殖公司六横岛养殖场,选取健康的幼鱼(体重为85~90g)200尾,暂养于室内小型水泥池中,每天投喂2次,达饱食状态. 待摄食和生长正常后,各随机选取其中的180尾平均放入12个体积为0.8m3的圆柱形玻璃钢水槽,采用静水连续充气,日换水量为50%~100%,驯化14d后开始实验. 实验中使用经沉淀和沙滤后的自然海水,盐度为26.0‰~27.0‰,温度为26~30℃.实验用饲料为宁波天邦股份有限公司出品的全价配合饲料,饲料主要成分为:粗蛋白40.48%,粗脂肪8.02%,粗纤维5.0%,粗灰分9.05%,水456 宁波大学学报(理工版) 2007分8.5%. ()/W W W =−100(ln ln )/W W t =×−, 10100/[()/2]TF t W W =×+)1.2 实验设计实验设4个不同的日投喂频率处理组,每组15尾鱼,每一处理3个重复,最后的数据取其平均值,实验时间为40d. 日投喂量按鱼体重的3%来计算,实验期内每10d 测量1次各处理组鱼的体重,相应调整其投喂量,各处理组每次投喂量按投喂次数均匀分配. 实验设计如下:F1组:投喂1次·d -1,投喂时间为8:00; F2组:投喂2次·d -1,投喂时间分别为8:00和16:00;F3组:投喂3次·d -1,投喂时间分别为8:00、12:00和16:00;F4组:投喂4次·d -1,投喂时间分别为8:00、11:00、14:00、16:00. 1.3 指标测定与数据统计分析实验结束时分别测定各组鱼的湿体重,并从各组中分别随机取3尾,对全鱼进行鱼体营养成分分析. 将所取得的鱼体样品在70℃下烘干至恒重,得水分含量;采用凯氏定氮法测定样品的总氮含量,然后将测定结果乘以6.25得粗蛋白含量;采用索氏提取法测定脂肪含量;将样品在马福炉中焚烧(550℃)测定灰分含量.鱼体在实验过程中的相对增重率、特定生长率(SGR)、摄食率(FR)和饵料系数(FP)分别用以下公式计算:相对增重率(%),100特定生长率(%/d)10摄食率(%/d), 饵料系数(%),10/()TF W W =−式中:和分别为实验开始时和实验结束后鱼的体重,单位g ,TF 为总投饵量,单位g ,t 为实验时间,单位d.0W 1W 所有数据用SPSS 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同一水槽实验数据(平均值)作为一个样本值,各实验组相应的数据经方差分析(ANOV A),若差异显著再作Duncan 多重比较检验组间的差异.2 结果2.1 饲喂频率对鲈鱼鱼苗体重、特定生长率、摄食率和饵料系数影响从表1、2知,经过40d 的试验,在体重和相对增重率上2次·d -1、3次·d -1、4次·d -1处理组极显著地大于1次·d -1(0.01P <;2次·d -1、3次·d -1、4次·d -1处理组之间无显著差异.(0.05P >))))特定生长率:2次·d -1、3次·d -1、4次·d -1处理组均极显著大于1次·d -1处理组(0;2次·d .01P <-1、3次·d -1、4次·d -1处理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0.05P >摄食率:4次·d -1处理组极显著大于1次·d -1处理组(0.01P <、显著大于2次·d -1处理组(0.05P )<、与3次·d -1处理组无显著差异;3次·d (0.05P >)))-1处理组极显著大于1次·d -1处理组(0、显著大于2次·d .01P <-1处理组(0.05P <;2次·d -1处理组显著大于1次·d -1处理组(0.05P )<.饵料系数:4次·d -1处理组极显著小于1次·d -1处理组(0.01P )<,与2次·d -1、3次·d -1处理组无显著表1 鲈鱼鱼体重变化投喂次数/(次·d -1)开始时 体重/g结束时 体重/g相对增 重率/% 1 86.07±2.95 158.32±2.00A 84.02±3.98A 2 85.77±0.11 192.46±2.78B 124.38±3.50B 3 86.92±0.11 190.62±4.01B 119.30±4.89B 4 85.04±2.01 189.81±6.55B123.16±2.42B注:同一行中数据有不同大写字母上标的表示具有极显著差异(P < 0.01),有不同小写字母上标的表示具有显著差异(P <0.05),下同.表2 鲈鱼幼鱼的特定生长率、饵料系数和摄食率 投喂次数/(次·d -1)特定生长率/%饵料系数 摄食率/% 1 1.52±0.06A 1.22±0.03Bd 1.50±0.06Aa 2 2.02±0.04B 1.05±0.04Aa 1.58±0.05ABb 3 1.96±0.05B 1.15±0.05ABbc 1.65±0.03Bbc 4 2.01±0.03B1.10±0.03Aab1.68±0.01Bc第4期 楼 宝,等:饲喂频率对鲈鱼生长及体生化成分的影响 457表3 不同日投喂频率对鲈鱼的鱼体生化组成影响投喂次数/(次·d -1)水分/%蛋白质/%灰分/% 脂肪/% 1 71.06±0.64 18.81±0.06ab 4.11±0.09A 5.00±0.18Bb 2 71.32±0.31 18.65±0.03ab 4.89±0.02B 4.74±0.06Ba 3 70.90±0.37 18.44±0.44a 5.43±0.11C 3.35±0.09A 4 70.86±0.26 18.92±0.08b5.47±0.55C3.33±0.05A))))))))))差异;3次·d (0.05P >-1处理组显著小于1次·d -1、2次·d -1处理组;2次·d (0.05P <-1处理组极显著小于1次·d -1处理组.(0.01P <2.2 饲喂频率对鲈鱼幼鱼生化组成的影响鲈鱼在实验结束时的体组成变化见表3. 水分:各处理组之间无显著差异;蛋白质:4次·d (0.05P >-1处理组显著大于3次·d -1处理组(0、与1次·d .01P <-1、2次·d -1处理组无显著差异(0,1次·d .05P >-1、2次·d -1、3次·d -1处理组之间无显著差异;灰分:3次·d (0.05P >-1、4次·d -1处理组极显著大于1次·d -1、2次·d -1处理组,2次·d (0.01P <-1处理组极显著大于1次·d -1处理组;脂肪:3次·d (0.01P <-1、4次·d -1处理组极显著大于1次·d -1、2次· d -1处理组2次·d (0.01)P <,-1处理组显著大于1次· d -1处理组(0..05P <3 讨论3.1 饲喂频率对鲈鱼生长及饵料系数的影响有研究表明,随着饲喂频率的提高,南方鲇的食物转化率(饵料系数的倒数)没有出现显著差异,摄食率不断上升,摄食率的改变是影响南方鲇生长的主要因素[3]. 另一些研究也发现,有的种类的生长率随饲喂频率的提高并不是由于食物转化率的提高[4]. 而本研究的结果表明,在不同的饲喂频率下鲈鱼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摄食率、饵料系数差异显著,多次投喂的鲈鱼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和摄食率均明显大于单次投喂,而饵料系数则随着投喂频率的增加,呈现极显著下降再缓慢上升的趋势,但最终结果均显著小于单次投喂. 由此说明,饲喂频率影响鲈鱼的生长是由饵料系数降低(即食物转化率提高)和摄食率的提高共同引起的. 3.2 饲喂频率对鲈鱼的鱼体生化组成的影响潘庆等[5]对平均规格为16g 的草鱼鱼种的研究结果表明,随着饲喂频率的增加,草鱼体、肝胰脏、背肌粗脂肪含量均显著增加,而水分、粗蛋白和灰分含量等并无显著差异. 本实验结果表明,不同饲喂频率对鲈鱼体生化组成的影响不同,水分含量随饲喂频率的增高而保持不变,蛋白质含量随饲喂频率的增加,基本保持不变,脂肪含量随饲喂频率的增高而明显减少,灰分含量随饲喂频率的增多而明显增加.3.3 关于鲈鱼的适宜饲喂频率鱼类的最适饲喂频率因种类的不同而存在差异. Andrews 和Page [6]发现,每天投喂2次,斑点叉尾(Ictalurus punctatus )的生长率和食物转化率最好. Omar 和Gunther [7]发现镜鲤(Crprinus carpio )最适饲喂频率为4~6次·d -1. Wang 等[4]发现每天投喂3次为太阳鱼(Eupomotis gibbosus )的最佳饲喂频率. 而本实验结果表明,不同饲喂频率对鲈鱼的相对增重率、生长率和食物转化率影响不同. 在本试验条件下,饲喂频率为2次·d -1处理的鲈鱼相对增重率和实验结束时体重均显著大于1次·d -1处理组,且略高3次·d -1、4次·d -1处理组;饲喂频率为2次·d -1处理的鲈鱼的特定生长率显著大于1次·d -1处理组,并且高于3次·d -1、4次·d -1处理组;饲喂频率为2次·d -1处理的鲈鱼的饵料系数极显著小于1次·d -1处理组、显著小于3次·d -1、4次·d -1处理组,因此可以断定,在本实验条件下,鲈鱼的适宜饲喂频率为2次·d -1.458 宁波大学学报(理工版) 2007参考文献:[1]姜志强, 吴立新, 郝拉娣, 等. 海水养殖鱼类生物学及养殖[M]. 北京: 海洋出版社, 2005.[2]吴小余, 曾桂娟. 鲈鱼养殖技术[J]. 河北渔业, 2001,115(1):23.[3]何利君, 谢小军, 艾庆辉. 饲喂频率对南方鲇的摄食率、生长和饲料转化效率的影响[J]. 水生生物学报, 2003, 27(4):434-436.[4]Wang N, Hayward R S, Noltie D B. Effect of feedingfrequency on food consumption, growth, size variation,and feeding pattern of age-ohybrid sunfish[J]. Aquacu- lture, 1998, 165:261-267.[5]潘庆, 刘胜, 梁桂英, 等. 投喂频率对草鱼鱼种的生长、鱼体和组织营养成分组成的影响[J]. 上海水产大学学报, 1998, 7(增刊):186-190.[6]Andrews J W, Page J W. The effects of frequency offeeding on culture of catfish[J]. Trans Am Fish Soc, 1975, 104:3l7-321.[7]Omar E A, Gunther K D. Studies on feeding of mirrorcarp(Cyprinus carpiol) in intensive aquaculture[J]. J Anim Physio1 Anim Nutri, 1987, 57:80-172.Effects of Feeding Frequency on Growth and Body Biochemical Composition ofLateolabrax japonicusLOU Bao1,2, SHI Hui-lai1,2, MAO Guo-min1,2, XIN Jian1,2, ZHENG Dai-ming1,2( 1.Marine and Fishery Research Institute of Zhejiang Ocean University, Zhoushan 316100, China;2.Marine Fisheries Research Institute of Zhejiang Province, Zhoushan 316100, China )Abstract: The effects of four different feeding frequencies (1,2,3 and 4 times per day) on the growth of Lateolabrax japonicus (85.95±2.04) g are studied in a growth test of 40d with the temperature of 26~30℃ and salinities of 26.0~27.0. The purpose is to determine the optimum feeding frequency and how the different feeding frequency affects the growth of Lateolabrax japonicus. In the experiment, the identical diet was given to the adult and larval Lateolabrax japonicus, and the results suggest that: (1) the effect of feeding frequency on the growth of Lateolabrax japonicus result from the increase of both food conversion efficiency and feeding rate. (2) the moisture and protein content of Lateolabrax japonicus do not vary with feeding frequency, but the fat and ash content of Lateolabrax japonicus decrease distinctly as the feeding frequency increases. (3) the optimal feeding frequency is related with Lateolabrax japonicus’ body weight, and two-times-per-day is found to be the most suitable for juvenile Lateolabrax japonicus.Key words:Lateolabrax japonicus; feeding frequency; body biochemical composition;feed conversion efficiency CLC number: S962 Document code: A(责任编辑 史小丽)。

微量元素锌对动物免疫的影响

微量元素锌对动物免疫的影响
Z a h n yn JaHo g e Yu n Jn Z a gYa i Z o e g ig h o C e g ig i n g a ig h n d h u F n yn
Ab t a t i c wh c s o e o a e ee n si n ma o i s l y n i o tn o e i sr c :Z n , ih i n ft c l me t n a i lb d e ,p a sa mp ra tr l n r a i li n ma mmu e s se n y tm. T i a t l e iwe h e ai n h p b t e i c a d i h s r ce r v e d t e r lt s i ewe n z n mmu e o g n, i o n n ra
[2 萨仁娜 , 1] 冯京海. 量元 素锌的 营养研 究 [ ] 饲料 微 J.
研 究 ,9 7 ( 0 : 8 19 , 1 ) 6~ .
[3 胡杰. 1] 微量元素锌对动物免疫的影响[ ] 中国动 物 J.
保 健 ,O 4 ( ) 2 2 . 2 o , 2 : 3~ 4
[4 林红英 , 1] 陈进军 , 吴丽敏 . 微量元素锌在 畜禽养 殖中 的作 用[ ] 中国农 学通报 ,0 6 ( )2 ~2 . J. 20 ,2 :1 4
红 细胞 、 血小 板无 核 。
缩变窄 , 髓质相对增宽 , 氏囊皮质 、 质界限 法 髓 变 得模糊 不清 , 脾脏 白髓缩小 , 巴滤泡形 成 淋
减少 。
但高水平的锌对动物 的免疫系统也有较大 的损害。吴嘉惠等( 9 7 用 l0 1 / 高锌饲 1 9 ) O 0 gg  ̄ 粮和 lO ̄ g O p / 含锌饲粮饲 喂大 鼠做对 比试验 , g

不同盐度对花鲈幼鱼消化器官组织结构的影响

不同盐度对花鲈幼鱼消化器官组织结构的影响

不同盐度对花鲈幼鱼消化器官组织结构的影响作者:温久福蓝军南周慧王鹏飞区又君李加儿来源:《南方农业学报》2019年第12期摘要:【目的】探究花鱸幼鱼响应不同盐度的适应性变化规律,为建立健康大规格苗种培育技术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以人工繁育的淡水驯化花鲈幼鱼为研究对象,设4个盐度梯度(0、10‰、20‰和30‰),以盐度0为对照组,花鲈幼鱼放入不同盐度水体中养殖30 d后取样,然后基于石蜡切片技术比较分析不同盐度条件下花鲈幼鱼胃、肠道和肝脏组织结构的变化特征。

【结果】对照组花鲈幼鱼的胃黏膜层较厚,皱褶数目少,胃小凹分布不均匀,胃腺发达;肠道黏膜皱褶较高,杯状细胞丰富;肝细胞空泡化严重。

10‰盐度组花鲈幼鱼胃黏膜皱褶增高,皱褶数目增多,胃小凹发达,胃腺细胞增多;肠道黏膜皱褶变矮,杯状细胞增多,较饱满;肝细胞空泡明显减少,细胞界限清晰。

20‰盐度组花鲈幼鱼胃黏膜上皮变薄,胃小凹变浅且数量减少;肠黏膜皱褶较矮且数量减少,杯状细胞减少;肝脏组织血管丰富,少数肝细胞呈空泡状,细胞核较大。

30‰盐度组花鲈幼鱼胃黏膜皱褶宽大,胃小凹数量变少且较浅,胃腺发达,有少量杯状细胞分布;肠黏膜皱褶变矮且不规则,杯状细胞明显减少且体积缩小;肝细胞较大,肝血窦丰富。

【结论】花鲈幼鱼消化系统组织结构能对不同盐度产生适应性变化,其中低盐度条件对肝脏组织影响最明显,高盐度条件对胃和肠道组织影响较明显。

综合考虑,在10‰的盐度条件下花鲈幼鱼消化器官组织结构最完整,能满足其消化生理需求。

关键词:花鲈;盐度;消化器官;组织结构中图分类号: S965.211; ; ; ; ; ; ; ; ; ; ; ;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2095-1191(2019)12-2826-07Effects of different salinities on histological structure of digestive organs of juvenile Lateolabrax maculatusWEN Jiu-fu1, LAN Jun-nan1,2, ZHOU Hui1, WANG Peng-fei1, OU You-jun1*, LI Jia-er1(1South China Sea Fisheries Research Institute, Chinese Academy of Fishery Sciences/Key Laboratory of South China Sea Fishery Resources Exploitation & Utilization, Ministry of Agriculture and Rural Affairs , Guangzhou; 510300, China; 2Shanghai Ocean University/Key Laboratory of Exploration and Utilization of Aquatic Genetic Resources, Ministry ofEducation/National Demonstration Center for Experimental Fisheries, Science Education/ Shanghai Universities Key Laboratory of Marine Animal Taxonomy and Evolution,Shanghai; 201306,China)Abstract:【Objective】To observe the adaptive changes of gastric, intestinal and liver histological structure of juvenile Lateolabrax maculatus under different salinity conditions and provide support for further improvement of fish fry cultivation technology of L. maculatus. 【Method】Cultured fresh water juvenile L. maculatus was used as object.Four diffe-rent salinity levels(0‰,10‰,20‰,30‰) were set, among them,salinity 0‰ was used as the control group. Samples were collected after 30 d culture in various salinity water bodies, then gastric, intestinal and liver histological structures were observed after paraffin section and HE staining. 【Result】The results showed that,in salinity 0‰ group,gastric mucosa was thick,had a small number of folds of gastric mucosa, gastric pit wasunevenly distributed, gastric gland was well developed;the intestinal mucosa had high folds with lots of goblet cells;the vacuolation of liver cells were serious. In salinity 10‰ group,the folds of gastric mucosa got higher,the number of folds increased, gastric pit was well developed, a larger number of gastric gland was observed; the intestinal mucosa folds became shorter, the number of goblet cell increased and became plump, the vacuolation of liver cells reduced significantly and ha d a clear boundaries. In salinity 20‰ group,gastric mucosa epithelial became thinner, gastric pits became shallower and there was a decline in the number;the intestinal mucosa had shorter folds, the number of intestinal mucosa and goblet cells decreased;hepatic tissue hadmore blood vessels. Partial liver cell showed plump and the nucleus became large. In salinity 30‰ group,the folds of gastric mucosa were spacious, gastric pits became shallower and there was a decline in number, the gastric glands were well developed and a few goblet cells were distributed on it; the folds of the intestinal mucosa became shorter and irregular, the number of goblet cells decreased greatly and dwindled in size;hepatocytes became bigger and was rich in hepatic sinusoid. 【Conclusion】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digestive system of juvenile L. maculatusis adapted to the different water environment salinities in this experiment set, the change of liver histological structureiss obvious at low salinity, while the histological structure of gastric and intestine change distinctly at high salinity. Generally speaking,the histological structure of juvenile L. maculatus digestive organ is relatively integrated at salinity 10‰, which can meet its physiological needs.Key words: Lateolabrax maculatus; salinity; digestive organs; histological structure0 引言【研究意义】花鲈(Lateolabrax maculatus)隶属于鲈形目(Perciformes)鮨科(Serranidae)花鲈属(Lateolabrax),喜栖息于河口咸淡水水域,其体长侧扁,背腹面皆钝圆;因具有生长快、肉质鲜、营养高等特点而深受广大消费者青睐。

铜_锌在鲫鱼幼鱼组织中的积累与分布

铜_锌在鲫鱼幼鱼组织中的积累与分布
mulatio n and elimination of zinc and cadmium in tissues
of t he f reshwater fish tilapianilotica [J ] . Bull Environ Co ntam Toxicol , 1999 ,63 (4) :5112519. [ 9 ] 阮晓 ,郑春霞 ,王强 ,等. 重金属在罗非鱼淡水白鲳和鲤 鱼体内的蓄积 [J ] . 农业环境保护 , 2001 ,20 (5) : 3572
称取适量鱼的肌肉 、骨骼 、肝脏 、鱼鳃于瓷坩埚 内 ,移入 MDS22002 T 微波消解仪中 ,在 250 ℃下炭 化 1~1. 5 h 至无烟后将 MDS22002 T 微波消解仪中 调至 350 ℃;继续炭化 1 h 直到无烟为止 ,将 MDS2 2002 T 微波消解仪中调至 550 ℃,灰化6~8 h 。若 个别样品消化不彻底 ,加入浓硝酸 1 mL 在小火上 加热 ,反复多次直到消化完全[8] ,放冷 ,用0. 5 mol · L - 1 硝酸溶液 1 mL 将灰分溶解 ,过滤于 50 mL 容量 瓶中 ,用蒸馏水多次清洗瓷坩埚 ,洗液并入容量瓶 中 ,定容 。利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铜 、锌的
锌在鲫鱼幼鱼各组织中的积累和分布如图 2 所示 。
污染物质在脊椎动物体内的分布 ,主要是通过 与血液中的有关成分相联系的 ,而循环完成 ,因此 , 各种污染物质在生物体内的分布并不一样 。即使是 同种重金属 ,由于生物体内器官的特点及代谢的变 化 ,其在生物体内的分布也不一样 。如铜 、锌在鱼体 中的分布以内脏中的含量最高 ,而内脏又主要储存 在肝脏和肾脏中 。这是因为生物体内有金属硫蛋白 或类金属硫蛋白和含氮杂环小相对分子质量的化合 物 ,硫蛋白的疏基和小相对分子质量的化合物的配 位体对铜等重金属有很高的亲和力和络合能力 ,因 而 ,能够牢固地结合一定量的金属 ,而这些化合物在 肝脏肾脏等软组织中较多 。 2. 2. 1 铜在鲫鱼幼鱼组织间的分布

微量元素锌对动物免疫功能的影响

微量元素锌对动物免疫功能的影响

微量元素锌对动物免疫功能的影响作者:田树清范艳平来源:《硅谷》2008年第13期[摘要]综述微量元素锌对动物细胞免疫、体液免疫、细胞因子产生、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凋亡及其对自由基防御系统等的作用机制和对部分动物免疫功能的影响。

[关键词]锌免疫器官免疫功能中图分类号:Q9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97(2008)0710015-01一、微量元素锌锌(Zinc,Zn)是由Porocelsus于1570年首先发现的。

1869年,Raulin发现锌是黑霉菌生长的必需元素。

后来的研究进一步发现,锌是人体和动物体生命活动中必需的微量元素。

生物体内锌的含量在微量元素中占第二位,仅次于铁,锌可影响许多酶的合成及生物学活力,也可影响机体免疫功能,且在六大酶系中近300多种酶的活性与锌有关。

它承担着2O多种不同的生物功能,几乎涉及到生物体新陈代谢的各个方面。

缺乏锌的动物表现为生长发育迟缓,增重减慢,繁殖力低下,皮肤粗糙,被毛生长受阻,创伤愈合缓慢,免疫力低下等。

二、动物的免疫系统维持并参与免疫反应的各种组织、细胞的正常生理功能是维持机体免疫功能的基本保证,如胸腺、淋巴结、脾、扁桃体以及分布在全身体液和组织中的淋巴细胞、浆细胞和巨噬细胞等。

胸腺是T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脾是成熟T细胞、B细胞定居的场所,也是这些细胞受抗原刺激后发生免疫应答的部位。

脾还具有造血功能及清除自身衰老细胞和免疫复合物的功能。

免疫应答的发生可导致脾脏的变化。

免疫系统为动物维持正常生理功能所必需,免疫系统的防御功能包括非特异防御因素和特异性免疫应答。

在微量元素中,锌与免疫功能关系的研究较为活跃,锌对免疫系统的正常发育、维持以及免疫功能发挥有重要作用。

锌在一定剂量下,对植物血凝素(PHA)促进淋巴细胞的增殖能力有协同作用。

三、微量元素锌对动物免疫功能的影响(一)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丁小波[6]等的实验结果表明,日粮中添加40-80mg/kg纳米氧化锌,尤其是添加60 mg/kg 纳米氧化锌对小鼠体质量、脏器质量比、淋巴细胞转化功能、碳廓清指数、吞噬指数和血清抗体水平均有显著提高作用。

微量元素铬、硒、锌在水产养殖中的研究进展

微量元素铬、硒、锌在水产养殖中的研究进展

微量元素铬、硒、锌在水产养殖中的研究进展刘明美;吕宗友;邓波波;郭旭东【摘要】微量元素参与动物体内蛋白质、氨基酸、核酸、脂肪、碳水化合物和维生素以及微量元素等营养物质的代谢,在动物的生命活动中有重要的作用。

其在提高动物免疫力、生产性能、改善肉品质方面也有重要的作用。

文章综述了微量元素在水产养殖中的作用效果及机理,为微量元素在水产养殖中进一步运用奠定理论基础。

%Microelement takes part in the metabolism of proteins, nucleic acid, fat and carbohydrates in animals, and it also has the important roles in animals life evens. Microelement has some influences in improving performance, immunity, and promotes resistance【期刊名称】《饲料博览》【年(卷),期】2011(000)007【总页数】5页(P36-40)【关键词】微量元素;铬;硒;锌;水产动物【作者】刘明美;吕宗友;邓波波;郭旭东【作者单位】淮安生物工程高等职业学校,江苏淮安223200;扬州大学动物科技学院,江苏扬州225009;扬州大学动物科技学院,江苏扬州225009;中国农业科学院饲料研究所,北京10008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816.72;Q56铬作为葡萄糖耐量因子(GTF)的活性成分,与胰岛素发挥协同作用而影响动物三大代谢,动物如果缺乏铬,将不能有效利用碳水化合物、脂类和蛋白质。

在猪饲料中添加的外源铬包括无机铬、有机铬和纳米铬。

肠道中部是铬吸收的主要部位,其次是回肠和十二指肠。

无机铬生物利用率低是由于其在胃肠道内解离成三价铬离子(Cr3+)后与碱根作用生成难溶性的聚合物所致,其吸收率仅为1%~3%,并且吸收率与日粮摄入量成反比。

饲料中添加壳寡糖对花鲈(Lateolabrax japonicus)幼鱼的生长、消化和血清生化指标的

饲料中添加壳寡糖对花鲈(Lateolabrax japonicus)幼鱼的生长、消化和血清生化指标的

70
海 洋学 报 4o卷
养殖 的应 用越来 越 受 到人们 的关 注 ,它具 有 促 生长 , 降血 脂 、提 高 免 疫 力 和 改 善 肠 道 菌 群 结 构 的 作 用。。 ]。由于具 有独特 的性 能 ,作 为益 生元 改善 动物 的健康 和生长性 能备受人 们关 注。花 鲈 (Lateolabrax japonicus),俗称七 星 鲈 ,属 肉食 性 凶猛 鱼 类 ,其 肉质 细嫩 鲜美 ,深 受人 们 喜爱 。花 鲈 生长 速度 快 ,广 温广 盐 ,主要 分布 于 中国沿 海 ,北 到 朝鲜 半 岛 西 岸南 到越 南 沿 海 。本 试 验 是 通 过 检 测 花 鲈 幼 鱼 的 生 长 性 能 ,血 清生化免疫 指标 来探 讨 不 同浓 度壳 寡糖 添加 量 对 花 鲈 幼鱼整个 机体的影 响 ,从 而为壳 寡糖作 为绿 色添 加 剂在水产饲 料 中运用 提供理论基 础 。
在 0.8 时显著 降低(P<0.05),双歧杆菌 的数量在 0.2%~O.6 时显著增加(P<0.05);(4)血清生化指
标 :壳寡糖显著提高血清总蛋 白和 高 密度 脂 蛋 白胆 固醇含 量 (Pd0.05);(5)血 清 非特 异性 免疫 :添 加
0.6%的壳寡糖 显著 降低丙二醛(P>0.05),0.2 的壳寡糖增 强超氧化物歧化酶、碱性磷酸酶和过氧化物
酶 活性,添加壳寡糖使 溶菌酶 的活性 显著增强(P<O.05)。研 究结果表 明:饲 料 中添加 0.6%o~O.8 的
壳寡糖对花鲈幼 鱼生长性能、血脂及肠道健康影响效果最佳 。
关键 词 :花鲈 ;壳寡糖 ;生长 性能 ;非特异 性免疫 ;肠道菌群
中 图 分 类 号 :P917.4
文 献 标 志 码 :A

饲喂频率对鲈鱼生长发育及鱼体生化成分的影响

饲喂频率对鲈鱼生长发育及鱼体生化成分的影响

饲喂频率对鲈鱼生长发育及鱼体生化成分的影响作者:刘涛来源:《农家科技下旬刊》2014年第10期摘要:鲈鱼(Lateolabrax japonicus)又名花鲈、鲈、鲈板等,属鲈形目、科、花鲈属,其主要分布于中国、日本、朝鲜沿海,因其肉质鲜美、生长快、抗病力强、适温与适盐范围广,深受广大消费者的欢迎,而鲈鱼的生长期短,且抗病和适应能力都非常强,所以有很多的养殖户饲养鲈鱼,尤其是我国南北方海水网箱养殖的主要鱼类品种之一.目前,对于鲈鱼饲养过程中科学投喂饲料方面的研究和数据还较少,尤其是投喂频率对鲈鱼生长发育、鱼体生化指标变化的影响。

因此本文中通过在饲养过程中对鲈鱼饲料投喂频率的实验,来确定饲投频率对鲈鱼生长发育及鱼体生化成分的影响,为鲈鱼饲养过程中科学投放饲料提供参考。

关键词:鲈鱼;饲喂频率;生长发育;生化成分;影响进行鲈鱼饲喂频率的实验,旨在研究不同的饲喂频率对鲈鱼生长和体生化成分的影响,最终通过实验结果为广大养殖户提供饲喂次数依据,以便于帮助广大养殖户获得更多的经济收益,并学会科学的饲养鲈鱼的方法,减少饲料的浪费,保护饲养环境不受鲈鱼饲料的影响。

一、饲喂频率实验材料与方法1.材料实验用鲈鱼:购买健康的鲈鱼幼鱼200尾,将其养在室内的水泥池中,每天喂食两次,直到幼鱼全部吃饱为止。

当生长和摄食正常以后,随机选取其中的120尾,平均的放入12个圆柱型玻璃钢水槽内。

在驯化半个月之后,开始进行饲喂频率实验。

不过,在实验中不能采用静水,而是要选用经过沉淀和沙滤后的自然海水。

实验用饲料:在选择实验饲料时,要选择各种营养成分比较全面,而且营养成分比例科学的饲料,以保证实验的科学性。

2.方法将12个圆柱型玻璃钢水槽内的幼鱼分成四组,每组的实验数据要取3个的平均值。

将实验时间设置为40天,每天的投饲量要严格的按照鲈鱼幼鱼体重的3%来计算,将40天分为四个时期,每10天为一期,对鲈鱼的体重进行测量,之后调整投饲量。

对于分成的四组鲈鱼,采取不同的投饲频率:第一组每天投饲一次,时间为每天的8时;第二组每天投饲两次,时间为每天的8时和16时;第三组每天投饲三次,时间分别为每天的8时、12时和16时;第四组每天投饲四次,时间分别为每天的8时、11时、14时和16时。

饲料锌对长江鲟幼鱼肠道微生物组成的影响

饲料锌对长江鲟幼鱼肠道微生物组成的影响
fish(N =5, mean ±SD#
指标
A
B
C
Lcm 29.66 ± 1.29 29.06 ±2.50 29.13 ±2.07
全长/cm 36.10 ±1.77 37.50 ±1.34 35.65 ±2.20
体重/g 181.00 ±43.75 201.80 ±39.73 169.00.±41.75
* 接得到的Raw Tays经过滤处理)22 得到髙质量的
Tays数据,参照Qiimv)23*的Tays质量控制流程操
作。经过处理后得到的Tays需要进行去除嵌合体

, Tags
( h ips: L
90
淡水渔业
2021 年
* torosnes/Lsearch^) )24 与物种注释数据库进行比对
邻单胞菌属(Plesiomonas )与柠檬酸杆菌属(Citrobacter)总和分别占前10种属的总和百分比分别达78. 32%、
81.56%、89.28%,表明这4种细菌属是优势属&三个处理组的总OTU数随饲料锌水平的升高而出现了下降的
趋势,三个处理组的OTU数分别为1 160、790、654。上述结果表明,饲料锌含量对长江鳄幼鱼肠道的,多样
动物肠道菌群具有影响和调节宿主肠道的多种 功能,包括合成维生素,调节新陈代谢,营养吸 收,免疫系统发育及防止病原体定植等 [18]&有学
者提出调控养殖鱼类肠道菌群是改善养殖鱼类的饲 料效率、生长与健康的重要途径之一W Ring 等[20]报道一些鱼类摄取益生元后,可以促进其生 长与存活,有益于丰富肠道细菌,提高免疫反应和 降低对病原菌的敏感性。基于此,本研究采用16S
缺锌会表征出生长抑制、厌食、高死亡率、降低蛋 白质与碳水化合物的消化率、降低机体抵抗力与 DNA损伤及氧化应激一系列症状[3-8]。近些年, 许多养殖鱼类对饲料锌的需要量已有研究,且不同 的养殖鱼类对饲料锌的需要量也不一致,如部分草 食性鱼类饲料锌需要量为32.6 - 190.39 mg kg[2,9-10]、部分杂食性性鱼类饲料锌需要量为 32- 37 -79. 51 mg/kg[3,5,11]及部分肉食性鱼类饲料 锌需要量为15.0 ~ 84. 6 mg/kg[4,12-15]o关于养殖

饲料中不同维生素D含量对鲈鱼幼鱼生长性能和钙磷代谢的影响

饲料中不同维生素D含量对鲈鱼幼鱼生长性能和钙磷代谢的影响

动物营养学报2016,28(5):1402-1411C hi ne s e J our nal of A ni m al N ut r i t i on d o i :10.3969/j .i ssn .1006-267x.2016.05.016饲料中不同维生素D 含量对鲈鱼幼鱼生长性能和钙磷代谢的影响张 璐1,2 李 静3 麦康森1 艾庆辉1* 张春晓1 李会涛1 袁禹惠2(1.中国海洋大学水产学院,教育部海水养殖重点实验室,青岛266003;2.通威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中心,成都610041;3.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化工学院,青岛266580)摘 要:本研究旨在探讨饲料中不同维生素D 含量对鲈鱼幼鱼生长性能和钙磷代谢的影响。

以初始体重为(2.26±0.03)g 的鲈鱼幼鱼为试验对象,随机分为6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5尾鱼),饲喂维生素D 含量实测值分别为34.2、219.4、393.8、775.9、1534.1和3091.2I U/kg的等氮等能饲料,进行9周的养殖试验。

结果表明:1)当饲料中维生素D 含量在34.2~393.8I U/kg 时,鲈鱼的增重率随着饲料中维生素D 含量的升高显著上升(P<0.05),但是当饲料中维生素D 含量高于393.8I U/kg 时,鲈鱼的增重率变化不显著并且出现平台期(P >0.05)。

同样,鲈鱼的特定生长率、饲料效率和蛋白质效率均表现出与增重率相似的变化趋势。

2)饲料中维生素D 含量显著影响了鱼体粗灰分、钙和磷含量,脊椎骨、鳃盖骨和鳞片粗灰分含量以及脊椎骨钙和磷含量(P <0.05),但对鱼体粗蛋白质、粗脂肪和水分含量没有显著影响(P >0.05)。

3)饲料中维生素D 含量对鲈鱼血清碱性磷酸酶活性及羟脯氨酸、钙离子和无机磷含量均有显著影响(P <0.05)。

4)饲料中维生素D 含量显著影响了鲈鱼肝体指数及肝脏脂肪和维生素D 含量(P <0.05)。

饲料中不同蛋白质水平对花鲈幼鱼生长和饲料利用的影响

饲料中不同蛋白质水平对花鲈幼鱼生长和饲料利用的影响

饲料中不同蛋白质水平对花鲈幼鱼生长和饲料利用的影响林星【摘要】探讨了饲料中不同蛋白质水平对花鲈生长性能和饲料利用率的影响,试验采用白鱼粉为主要蛋白源,通过配制5个蛋白质水平的饲料,对平均初始体重为(84.81±0.92) g的花鲈幼鱼进行为期75 d的饲养试验,以确定花鲈幼鱼饲料中蛋白质的适宜水平。

结果表明:蛋白质含量为39.85%组的相对增重率、特定生长率、肥满度、饲料转化率、蛋白质效率最高,其相对增重率、特定生长率、饲料转化率均极显著高于34.76%组和37.54%组(P<0.01),与42.34%组差异不显著(P>0.05);其蛋白质效率显著高于34.76%、42.34%和45.03%组(P<0.05),而与37.54%组差异不显著(P>0.05)。

在该试验条件下,以特定生长率、蛋白质效率为指标,通过回归分析得出,蛋白质含量为38.87%~41.50%时,花鲈幼鱼的生长性能和饲料利用率最好。

%The present study was conducted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protein levels of feed on the growth perform -ance and feed conversion of juvenile Lateolabrax japonicus.Five protein levels of feeds were formulated by using fish meal as mainprotein source, and the juvenile Lateolabrax japonicus with the average initial body weight of (84.81 ±0.92)g was fed for 75 days,in order to determinate the suitable protein level of the feed for juvenile Lateolabrax japonicus.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relativeweight gain rate, specific growth rate, fatness, feed conversion rate and protein efficiency rate in the group of 39.85% protein contentwere the highest.The relative weight gain rate, specific growth rate and feed conversion rate in the group of 39.85% proteincontent were very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those in the groups of 34.76% and 37.54% protein content (P <0.01), but they werenot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from the 42.34% group (P >0.05).The protein efficiency rate in the 39.85% group was significantlyhigher thanthat in the 34.76%, 42.34% and 45.03% groups (P <0.05), while it had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with the 37.54%group.Under the conditions of this experiment , based on regression analysis and indicators such as specific growth rate and proteinefficiency rate, it was concluded that the growth performance and feed utilization rate of juvenile Lateolabrax japonicus were the bestwhen the protein content in the feed was 38.87% ~41.50%.【期刊名称】《江西农业学报》【年(卷),期】2013(000)009【总页数】4页(P104-107)【关键词】花鲈幼鱼;蛋白质;生长性能;饲料效率;蛋白质效率【作者】林星【作者单位】福建省莆田市生物工程研究所,福建莆田,3511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963.7花鲈(Lateolabrax japonicus)又称鲈鱼,隶属硬骨鱼纲(Osteichthyes),鲈形目(Perciformes),鮨科(Serranidae),花鲈属(Lateolabrax),在我国沿海均有分布,是一种广温、广盐性凶猛的肉食性经济鱼类,因其具有生长快、适应性广、抗病力强、肉质鲜美等特点,深爱人们喜爱,已成为福建省淡水池塘主要养殖品种之一。

饲料中不同维生素A含量对花鲈生长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饲料中不同维生素A含量对花鲈生长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摘要: 以酪蛋白和明胶为蛋白源,鱼油和豆油为脂肪源,糊精为糖源并添加氨基酸混合物配
制精制基础饲料,通过向基础饲料中添加维生素 A 醋酸酯使饲料中的维生素 A 含量达到
0、1 000、2 000、4 000、8 000 和 16 000 IU / kg( 实测含量为 245、1 005、1 835、3 781、7 583 和
各种饲料原料分别粉碎后过 80 目的筛网, 然后将各 种 原 料 混 合 均 匀 再 与 水、大 豆 油 及 鱼 油充分混 匀,用 双 螺 杆 挤 条 机[华 南 理 工 大 学, F-26( II) 型]加工成型,45 ℃ 烘箱中烘干至水分 含量 9% ~ 10% 。破碎过筛后得到两种颗粒大小 不同的饲料( 1. 5 mm × 3. 0 mm 和 2. 5 mm × 4. 0 mm) ,密封于 - 15 ℃ 备用。
表 1 饲料基础成分及含量( 饲料干重)
Tab. 1 Formulation and proximate composition of
the experimental diets( dry matter)
%
原料 ingredients
含量 content
酪蛋白( 不含维生素) casein( Vitamin free)
36. 0
明胶 gelatin
9. 0
糊精 dextrin
28. 0
鲱鱼油 menhaden fish oil
7. 0
豆油 soybean oil
4. 0
混合氨基酸 amino acid mixture1
4. 0
卵磷脂 lecithin
2. 0
褐藻酸钠 sodium alginate
1. 0

锌对鱼类胚胎、幼苗致毒影响与防治试验

锌对鱼类胚胎、幼苗致毒影响与防治试验

锌对鱼类胚胎、幼苗致毒影响与防治试验
徐关文
【期刊名称】《水产科技情报》
【年(卷),期】1982(000)002
【摘要】重金属会引起鱼类的急、慢性中毒,以致死亡。

锌是重金属的一种,水
中微量的锌对鱼类与水生生物有剧毒作用。

铅锌矿与冶炼厂的废水中含有多量的锌,污染水体,沉积河床,后患难以消除。

为了保护渔业资源,研究锌对鱼类胚胎、胚后发育以及鱼苗的致毒影响十分必要。

对于已受污染的水域如何治理也已成为突出的问题。

但是,锌对四大家鱼的毒性影响,资料甚少,如何治理被锌污染的渔业水域,
【总页数】3页(P23-24,22)
【作者】徐关文
【作者单位】浙江省温州市淡水养殖试验场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932.4
【相关文献】
1.缺锌对红地球葡萄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试验 [J], 黄建国;田礼;商佳胤;集贤
2.锌抗石英细胞毒、抗镍煤尘毒作用机制及其在尘肺防治中的应用 [J], 张琪凤;曾昭玉;张卓
3.72%霜脲·锰锌防治橡胶树幼苗黑根病试验 [J], 田海;唐敏;桂明春;孙小龙;梁国平
4.镍煤尘致细胞毒和锌抗细胞毒作用的研究 [J], 吴息凤;张琪凤
5.镁对镍、钴、锌、镉离子致蟾蜍胚胎毒性的影响 [J], 罗圣庆;Marilyn
C.Plowman;Sidney M.Hopfer;F.William Sunderman JR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锌营养作用的研究进展

锌营养作用的研究进展

山东畜牧兽医2007年第28卷52锌营养作用的研究进展乔德堂(惠民县畜牧局 251700)中图分类号:S816.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1733(2007)05-0052-02 ToddBertrand于1934年证明锌是动物必需微量元系之一。

迄今为止已证明锌是动物体内功能最多的微量元素之一,与200多种酶的结构和生物学活性有关,参与动物体内三大物质、核酸和维生素以及微量元素等营养物质的代谢,从而影响动物的生长发育、繁殖和机体健康等,具有广泛的生理功能。

1 锌在动物体内的分布与代谢锌广泛分布于动物体内,除了一些特殊组织(骨、肝、皮毛、雄性动物前列腺)含有较高的锌外,大多数哺乳动物组织锌的浓度在10~100 µg/g湿重(30~250 µg/g,干重)之间,种属差异小。

动物体内器官的锌含量随年龄、饲养条件和饲料中锌含量而发生变化。

其中骨骼、皮毛中锌的含量随年龄变化尤其明显,而血液、毛发、骨骼、睾丸和肝脏中锌浓度则对饲料中锌含量较敏感。

锌的吸收部位因动物种类不同而不同:单胃动物锌的主要吸收部位为小肠远端;反刍动物有1/3的锌在真胃吸收,其余在小肠吸收;鸡的腺胃和小肠同样具有较强的吸收功能。

Cousins(1995)提出肠道锌的吸收过程分为肠细胞摄取锌,通过黏膜细胞转运,转运至门静脉循环和内源锌分泌回肠细胞四个阶段。

但锌的吸收机制迄今没有完全搞清楚,各种体内外试验结果表现上的差异部分是由试验条件不同引起的。

锌在动物体内主要以酶的必需成分或激活剂参与一系列生理生化反应。

试验发现锌在肝脏内代谢活跃,周转迅速。

进入肝静脉血中的锌约有30%~40%被肝脏摄取,随后释放回血液。

在正常膳食锌水平时,粪是锌排泄的主要途径。

当体内锌平衡时,约90%的摄入锌由粪便排出。

内源锌的排泄量随肠道吸收和代谢需要之间的平衡关系而变化,这种差异反映了肠道系统在维持体内锌平衡中起着重要作用。

另外通过尿液、汗液、乳汁、脱落的毛发也是丢失锌的途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40卷 第1期 海 洋 与 湖 沼Vol.40, No.1 2009年1月OCEANOLOGIA ET LIMNOLOGIA SINICAJan., 2009*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 2007BAD29B04号; 广东省科技计划重大专项, 2007A03260004号; 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 2007B020708013号; 广东省重大科技兴海(兴渔)项目, A200501G01号。

周立斌, 博士, 副教授, E-mail :zlb@① 通讯作者: 王安利, 教授, E-mail :wanganl@ 收稿日期: 2007-11-17, 收修改稿日期: 2008-01-18饲料中锌对花鲈(Lateolabrax japonicus )幼鱼生长、免疫和组织积累的影响*周立斌1, 2 张 伟1 王安利1①马细兰2 张海发3 刘付永忠3(1. 华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广东省高等学校生态与环境科学重点实验室 广州 510631; 2. 惠州学院生命科学系 惠州 516007; 3. 广东省大亚湾水产实验中心 惠州 516081)提要 采用单因子实验设计方法, 进行饲料中添加锌对花鲈幼鱼生长(增重率、存活率、特定生长率和饲料效率)、免疫反应(血清溶菌酶活性和总补体活性)和组织中锌积累量影响的研究。

通过在基础饲料中添加ZnSO 4使饲料中锌含量分别达到83.3、95.2、101.6、120.3、159.9mg/kg, 对花鲈幼鱼进行为期8周的生长实验, 每个水平3个重复, 每个养殖单元放养初始体重为(10.0±0.58)g 左右的花鲈幼鱼20尾。

饲养实验在海水网箱(1.5×1.0×1.0m 3)中进行, 实验期间水温为26.5—32.5℃, 盐度为28—29, 溶解氧含量在6mg/L 左右。

结果表明, 各饲料组成活率(95.00%—100.00%)无显著性差异(P >0.05)。

随着饲料中锌含量从83.3mg/kg 增加到101.6mg/kg, 花鲈幼鱼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显著升高(P <0.05), 而饲料中锌含量达到101.6mg/kg 之后, 其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变化不显著(P >0.05); 以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为指标, 花鲈幼鱼最佳生长性能的饲料锌含量为103.4mg/kg 左右。

各饲料组肌肉中锌积累量无显著性差异; 随着饲料中锌含量从83.3mg/kg 增加到101.6mg/kg, 花鲈幼鱼肝脏中锌积累量显著增加(P <0.05), 而饲料中锌含量达到101.6mg/kg 之后, 其肝脏中锌积累量变化不显著(P >0.05); 花鲈幼鱼获得肝脏中最大锌积累量时饲料中锌最低含量为105.1mg/kg 。

随着饲料中锌含量从83.3mg/kg 增加到101.6mg/kg, 花鲈幼鱼血清溶菌酶和总补体活性显著升高(P <0.05), 饲料中锌含量达到101.6mg/kg 之后, 血清溶菌酶和总补体活性变化不显著(P >0.05)。

综上所述, 花鲈幼鱼生长和免疫的锌适宜添加量为105.1mg/kg 左右。

关键词 花鲈幼鱼, 锌, 生长, 免疫, 组织积累 中图分类号 S966.12锌是大多数生物所必需的微量元素, 在生物体内, 锌参与多种代谢过程, 包括糖类、脂类、蛋白质与核酸的合成与降解。

缺锌会导致动物发育减缓, 骨骼受损, 影响生殖系统、免疫功能和代谢等(Lorentzen et al , 1999; Masahio, 1999; Kiron, 1993)。

由于水体中锌含量低, 不能满足鱼类生长的需要, 因此饲料被认为是鱼类主要的锌源(Spry et al , 1988; Willis et al , 1984)。

有关虹鳟(Oncorhynchus mykiss Walbaum) (Ogino et al , 1978)、真鲷(Sciaenops ocellatu Temmincket Schlegel) (Gatlin et al , 1991)、大西洋鲑(Salmo salar Linnaeus) (Maage et al , 1993)、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 Temminck et Schlegel) (魏万权等, 1999)和大黄鱼(Pseudosciaena crocea Richardson)(张佳明等, 2008)等对饲料中锌的需要量已有相关报道。

花鲈(Lateolabrax japonicus Cuvier et Valen-ciennes)属鲈形目、科、花鲈属, 是我国南方沿海网箱养殖重要鱼类之一。

当前花鲈的养殖主要以冰冻小杂鱼作为饵料, 人工配合饲料的研究和开发严重滞1期周立斌等: 饲料中锌对花鲈(Lateolabrax japonicus)幼鱼生长、免疫和组织积累的影响 43后, 有关花鲈营养生理的研究已有相关报道(潘勇等, 2000; 杜震宇等, 2002; Ai et al, 2004, 2007; Mai et al, 2006), 但花鲈对锌需求的报道却较少。

本实验中通过在配合饲料中添加不同剂量的锌, 研究饲料中锌对花鲈幼鱼生长、免疫和组织积累的影响, 以期为获得花鲈配合饲料中锌的适宜添加量提供依据。

1材料与方法1.1实验鱼及实验设计实验于2006年5—7月在广东大亚湾水产实验中心进行, 花鲈(Lateolabrax japonicus)幼鱼购自大亚湾海区, 先放入暂养池中用基础饲料(表1)驯养2周, 使其适应实验条件。

实验分为5组, 每组3个重复, 将平均体重为(10.0±0.58)g的300尾花鲈幼鱼随机分在15个1.5×1.0×1.0m3的网箱中, 每箱20尾, 每组实验鱼初重差异不显著(P>0.05)。

基础饲料(表1)中含锌83.3mg/kg, 以硫酸锌(ZnSO4・H2O, 37.4% Zn, 分析纯)为锌源。

先将原料粉碎、混合, 使其能全部通过0.45mm分析筛, 各组实验饲料再按实验设计的比例(0、10、20、40、80mg/kg)加入锌, 以微晶纤维素为填充剂, 使各实验组饲料其它营养水平保持一致, 然后进行混合和粉碎, 使其能全部通过0.45mm的分析筛, 再用绞肉机制成直径2.0mm的软颗粒饲料, 50℃烘箱中烘干, 置于−10℃冰箱保存备用。

通过实测(见1.3.2)得各组饲料中锌含量为83.3、95.2、101.6、120.3、表1基础饲料组成及营养水平(干物质基础)Tab.1 Composition of the basal diet and nutrition value(air-dry basis)原料含量(%) 原料含量(%)鱼粉50.0 卵磷脂 2.5豆柏9.0 矿物质预混料2) 2.0酵母粉 3.0 维生素预混料3) 2.0小麦粉25.7 营养成分含量(%)豆油 2.5 粗蛋白43.74鱼油 3.0 粗脂肪12.61添加剂1)0.3 粗灰分10.781) 添加剂为甘氨酸和甜菜碱; 2) 矿物质预混料为每kg日粮中含:NaF 2mg、KI 0.8mg、CoCl2・6H2O 50mg、CuSO4・5H2O 10mg、FeSO4・H2O 80mg、MnSO4・H2O 60mg、MgSO4・7H2O 1200mg、Ca(H2PO3)2 3000mg、NaCl 100mg、zoelite 15450mg; 3) 维生素预混料为每kg日粮中含:维生素B1 25mg、核黄素45mg、维生素B6(盐酸吡哆辛) 20mg、维生素B12 0.1mg、维生素K3 10mg、肌醇800mg、泛酸60mg、烟酸200mg、叶酸20mg、生物素1.20mg、维生素 A 32mg、维生素D3 5mg、维生素E 120mg、维生素C 2000mg、氯化胆碱2500mg、乙氧基奎宁150mg、次粉18520mg 159.9mg/kg, 分别用Zn83.3、Zn95.2、Zn101.6、Zn120.3、Zn159.9来表示。

1.2饲养管理饲养水源为经过石英砂、活性碳水体净化装置处理后的海水; 水温为26.5—32.5℃, 露天养殖, 自然光照。

水体溶氧(DO)≥6mg/L, 盐度为28—29, NH4+-N≤0.8mg/L。

水体处于微流水状态。

饲养实验前四周每天按照鱼体总重的3.0%投喂, 后四周按 2.0%投喂, 同时参照前一天情况调整投喂量, 每天投喂两次(9︰30, 16︰30), 每次分3遍投喂, 两遍间隔时间为10min。

1.3指标测定1.3.1生长指标测定经过八周的饲养之后, 对实验鱼生长性能指标等进行测定, 计算公式为:饲料效率(FE, %) = (W t-W0) / F×100%成活率(Survival, %) = N t / N0×100%增重率(WR, %) = (tW-0W) /0W×100% 特定生长率(SGR, %) = (ln tW-ln0W) / t×100% 式中, W t为t天后各组鱼体总重(g), W0为初始时各组鱼体总重(g), t为饲养天数(d), F为t天内摄取的饲料量(g), tW为t天后各组鱼体平均体重(g), 0W为初始时各组鱼体平均体重(g), N t为t天后各组鱼总数(尾), N0为初始各组鱼总数(尾)。

1.3.2饲料中营养成分的测定饲料中粗蛋白、粗脂肪、水分、粗灰分的测定按照国标GB/T6432-1994、GB/T6433-1994、GB/T6435-1986、GB/T6438-1992方法测定(中国饲料工业协会, 2002)。

1.3.3肝脏、肌肉和饲料中锌含量的测定将花鲈肌肉、肝脏和饲料用冷冻干燥仪干燥至恒重。

称取约0.3g干燥样品置于消化管中, 加8ml浓硝酸(HNO3, 分析纯)和1ml双氧水(H2O2, 分析纯), 在180℃下微波消解15min, 消化后的溶液用超纯水定容到50ml 再经滤纸过滤, 在HITACHI Z2000偏振塞曼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上测定锌含量。

1.3.4血清免疫力的测定(1) 血清样品的制备:采用尾静脉抽血法, 取全血在室温下放置1h, 再放于4℃过夜, 然后2000r/min 离心15min以制成血清供免疫学指标的检测。

(2) 血清溶菌酶活性测定:以Sigma提供的溶壁微球菌冻干粉为底物, 参照王雷等(1995)的方法。

(3) 血清总补体活性测定:根据补体能使溶血素致敏的绵羊红细胞发生溶血, 当致敏红细胞浓度恒定时, 溶血程度与补体量和活性成正比例关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