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设计习题课2012
《实验设计(DOE)》教学大纲
SQTC DG-C-05-03.1 教学大纲课程名称:实验设计(DOE)制定日期:2007年7月上海质量教育培训中心《实验设计(DOE)》教学大纲一、课程的目的和任务实验设计是人类在长期的生产斗争和科学实验中为了提高产品的质量和数量,解决多因素试验问题,在不断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它是利用正交表来安排多因素试验,利用统计数学原理来进行数据分析的一种科学方法。
本课程的目的和任务是让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了解正交试验设计和参数设计的基本思想和方法,理解参数设计中的稳健设计和灵敏度分析,掌握正交试验设计的方法及统计分析方法。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1.了解试验为什么要设计。
2.理解多因素试验问题及试验要求。
3.掌握正交试验设计的直观和方差分析法。
4.掌握正交表的选用和表头设计。
5.了解三次设计的思想。
6.理解参数设计的基本思想。
7.理解稳健设计和理解灵敏度分析的方法。
三、课程内容(一)实验设计概述内容:单因素和多因素试验;多因素试验的试验设计要求:了解多因素试验为什么要设计重点:多因素试验问题(二)正交试验设计内容:正交表;正交试验设计方法和应用步骤;正交试验的统计分析;正交表的选用和表头设计要求:理解正交试验设计的方法和应用步骤;掌握正交试验设计的直观和方差分析法;掌握正交表的选用和表头设计重点:正交试验设计的方差分析法和正交表的选用和表头设计(三)参数设计内容:田口的三次设计;参数设计的基本思想;稳健设计和灵敏分析要求:了解参数设计的基本思想,理解稳健设计和灵敏度分析的方法重点:稳健设计和灵敏度分析四、本课程与其它课程关系学员在学习本课程前,应掌握数理统计的基本知识,本课程可作为质量管理中常用统计技术的系列课程,也可作为学习6SIGMA管理课程提供基础知识。
六、教材及参考书1.《质量体系中的统计技术》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培训中心自编DOE讲义。
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北京习题集-教师版
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北京习题集)(教师版)一.选择题二.填空题(共2小题)1.(2011秋•房山区期末)在一次探究活动中,小强用塑料吸管向新制的澄清石灰水中不断吹气,在吹气的过程中发现石灰水先出现浑浊后又变澄清,他感到很意外.小强又将纯净的CO2持续通入新制的澄清石灰水中,一段时间后,观察到的现象与上次相同.(1)小强做第二次实验的目的是.(2)小强从老师那里得知:CO2能与CaCO3和H2O继续反应生成Ca(HCO3)2.由此小强推测出Ca(HCO3)2的一条物理性质是.(3)小强还想了解Ca(HCO3)2的化学性质.查阅资料后得知碳酸氢钙[Ca(HCO3)2]受热易分解,生成难溶性的化合物、气体等物质.他与同学们一起对碳酸氢钙受热分解后产物的成分进行了探究.【提出猜想】猜想1.生成的难溶性化合物可能是碳酸钙.经实验探究结论正确.猜想2.放出的气体可能是O2、H2、CO、CO2中的一种或几种.【实验探究】小强同学设计如下实验,探究气体的成分.操作1.加热A装置,一段时间后,B装置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操作2.在a处用燃着的木条检验,无明显现象.【实验结论】结论1.碳酸氢钙分解产生的气体一定有.结论2.碳酸氢钙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Ca(HCO3)2CaCO3↓+CO2↑【表达交流】交流1.从安全的角度考虑,操作2实验中存在的不足是.交流2.小组内某同学对上述结论提出异议:该同学的观点请说出你的观点并阐述理由该实验没有对氧气进行验证“结论2”不正确2.(2012秋•东城区月考)小红用实验研究CO2通入水中后发生的变化.(1)如图1所示,向一个收集满CO2气体的质软的塑料瓶A中加入约体积的水,立即旋紧瓶盖,振荡,产生的现象是.(2)取3mL瓶A中的液体倒入试管B中,滴加紫色石蕊溶液,振荡,观察到溶液颜色变色,说明CO2与水发生了化学反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3)将(2)中试管B继续做如图2所示的实验,C中盛有澄清石灰水.整个实验过程中可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C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4)为验证使石蕊变色的物质是碳酸而不是水或二氧化碳,小红又用图3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应该采取的实验操作顺序是(填序号,可重复选用).①从b端通氮气②从分液漏斗中滴加适量水③从a端通二氧化碳④将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纸花放入广口瓶中.三.实验探究题(共5小题)3.(2017•房山区二模)同学们利用如下装置制备二氧化碳,同时在探究二氧化碳与水是否发生反应时,出现意想不到的现象。
向心力习题课_绳杆模型
应用:可用于分析天体运动、机械装置中的圆周 运动等问题。
在接下来的课程中,我们将利用绳杆模型来解析 各种与向心力相关的问题,并通过实例来提高解 题能力。希望大家能够通过本课程,更深入地理 解和掌握向心力的概念及应用。
02
绳杆模型的理论基础
圆周运动与向心力
拓展资源
推荐学生阅读相关物理教材或专业文 献,如《基础物理学》中的圆周运动 章节。
实践项目
鼓励学生设计并制作自己的绳杆模型 ,通过实际操作感受向心力的变化。
参加学术竞赛
推荐学生参加物理学术竞赛,通过与 同龄人交流,进一步提升自己的物理 水平。
THANKS
感谢观看
安全注意事项
在实验过程中,确保实验人员的 安全。例如,避免砝码从高处落 下砸伤人员,注意防止绳子断裂
等安全隐患。
实验数据与结果分析
01
数据记录
详细记录实验过程中的各项数据,如砝码的质量、位置,轻杆的初始角
度,绳子的长度等。这些数据对于后续的结果分析至关重要。
02
数据处理
对实验数据进行整理、计算和分析,如计算轻杆的旋转速度,绘制轻杆
学生易错点讨论
忽视绳杆模型的特点
绳杆模型中,绳只能提供拉力,而杆可以提供拉力或支持力。学 生在解题时容易忽视这一点,导致受力分析错误。
向心力来源不清
在向心力问题中,向心力的来源可能有多种,如重力、弹力、摩擦 力等。学生容易混淆这些力的来源,导致解题思路混乱。
不会运用牛顿第二定律
在向心力问题中,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至关重要。学生应明确在圆 周运动的各点,如何运用牛顿第二定律建立方程求解。
03
绳杆模型的实践应用
初中物理习题课的教学设计
初中物理习题课的教学设计引言:物理是一门关于自然界中各种物质、力和能量相互关系的学科,对于初中学生来说,物理习题课是巩固和实践所学知识的重要环节。
通过设计富有趣味性和挑战性的习题,能够帮助学生巩固知识、培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和热情。
本文将探讨初中物理习题课的教学设计,包括课程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
一、课程目标:1. 培养学生的物理知识和科学思维能力。
2. 提高学生的问题分析和解决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4. 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和热情。
二、教学内容:根据学生的年级和知识水平,教学内容可以包括力学、热学、光学等方面的习题。
每个章节的习题应该从简单到复杂,由浅入深,逐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和思维深度。
三、教学方法:1. 前导讲解:在开始每个章节的习题之前,通过讲解基本概念和原理,帮助学生建立起正确的物理思维框架。
2. 案例分析:选取一些有代表性的物理现象和问题,通过分析和解决案例,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物理知识。
3. 小组合作:将学生分成小组,根据习题的难易程度选择不同的小组活动,鼓励学生相互合作、讨论和解决问题。
4. 探究实验: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观察现象、收集数据、分析结果,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和数据处理能力。
5. 讨论和总结:在课堂上进行学生讨论和思考,引导学生总结习题解题方法和思路。
四、评价方式:1. 课堂表现:对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讨论和解题能力进行评价。
2. 作业评分:针对课后布置的习题作业,评分内容包括答题正确率、解题思路和方法的合理性等。
3. 实验报告评价:对学生进行实验报告的书写和实验过程的评价。
结论:初中物理习题课的教学设计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通过良好的教学设计,使学生在习题课中能够掌握物理知识,并能将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中,为今后的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金属的化学性质习题课
(1)2Al+6HCl=2AlCl3+3H2↑ (2)H2CO3=CO2↑+H2O
(C) ( B)
(3) 2Fe2O3 + 3C == 4Fe + 3CO2( )
(4)CaO+H2O=Ca(OH)2
(A )
考点二:金属与酸反应
例1、下列化合物能由金属与酸发生置换反
应直接制取的是( B )
A.FeCl3 B.ZnCl2
例10、为探究铝、铁、铜的活动性顺序,某同学 设计了一组实验:①铝片浸入稀硫酸中 ②铜片 浸入稀硫酸中 ③铝片浸入硫酸亚铁溶液中。 这 组实验还不能完全证明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请补充一个实验来达到目的(写出实验步骤、现 象和化学方程式)。
实验步骤:将铁片浸入硫酸铜溶液中; 现象:铁片表面有红色固体析出,溶液由 蓝色变为浅绿色;
a
b c
0 t1 t2 t3 t
例3.(2012.青岛市)现有镁、铝两种金属分 别跟稀盐酸充分反应,生成相同质量的氢气。 则可能的情况有 ( ) A.足量的稀盐酸与等质量的镁、铝发生反应 B.足量的稀盐酸与质量比为4:3的镁、铝发 生反应 C.足量的稀盐酸与质量比为8:9的镁、铝发 生反应 D.等质量、等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盐酸与过量的 镁、铝发生反应
金属间的置换反应注意事项:
必须为金属活动顺序中前面的金属将 后面的金属从其化合物中置换出来;
一定量Fe放入Cu(NO3)2、AgNO3的混合溶液 中,反应完全后过滤,用化学式回答:
1若向滤渣中滴加少量盐酸,产生气泡,则滤 Fe、Cu、Ag ,滤液中一定有 渣中一定有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Fe(NO3)2
1例2、将铁片放入下列溶液中,铁片的质量会增 加 的是( ) A、稀H2SO4 B、FeSO4溶液 C、CuSO4溶液 D、 ZnSO4溶液
程序设计1实验习题实验一
程序设计(1)实验习题实验一(1)运行以下程序,并解释运行结果。
# include <stdio.h>int main(void){ int x = –1;unsigned u = ;printf ( “x = %u = %d\n”, x, x);printf ( “u = %u = %d\n”, u, u);return 0;}(2)运行以下程序,解释运行结果,并修改程序以使结果正确。
# include <stdio.h>int main(void){ int x = ;printf ( “x + 1 = %d\n”, x + 1);return 0;}(3)运行以下程序,解释运行结果。
程序1:#include <stdio.h>int main(void){ float a;double b;a = 123456.789e4;b = 123456.789e4;printf(“%f\n%f\n”,a,b);return 0;}程序2:# include <stdio.h>int main(){ float a,b;a=123456.789e5;b=a+20;printf("%f\n",a);printf("%f\n",b);return 0;}(4)求平方根:输入1 个实数x,计算并输出其平方根(保留1 位小数)。
(5)华氏温度转换为摄氏温度:输入华氏温度f,计算并输出相应的摄氏温度c(保留2 位小数)。
c = 5/9(f-32).(6)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中国有句俗语叫“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假设某人从某天起,开始“三天打鱼两天晒网”,问这个人在以后的第n天中是“打鱼”还是“晒网”?编写相应程序(第一天就是当天)。
例如:输入:103输出:Fishing in day 103输入:35输出:Drying in day 35(7)按照规定,在高速公路上行使的机动车,达到或超出本车道限速的10%则处200元罚款;若达到或超出50%,就要吊销驾驶证。
种子萌发的过程及条件习题
种子萌发的过程和条件习题观察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结构图,依图回答下列问题(1)种子萌发后将来发育成根的是[2]和[9],该结构的名称是胚根(2)将来发育成地上部分的茎和叶的是[4]和[7],结构名称是胚芽(3)贮存有大量的营养物质,供人们所食用的部分是[5]子叶和[10]胚乳考点: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结构的异同;种子萌发的条件和过程.分析:本题考查的是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的结构,首先明确图中的结构名称.解答:解:如图所示结构为:1胚轴;2胚根;3种皮;4胚芽;5子叶;6种皮和果皮;如图为菜豆幼苗和菜豆种子的部分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分析下列问题:(1)在菜豆种子萌发时,最先突破种皮发育成[8]的是[ 3] 胚根(2)菜豆种子的[ 2] 胚芽发育成[7],它在发育过程中所需的营养主要来自[ 4] 子叶(3)在菜豆种子中,[ 5] 胚是新生植物体的幼体,它是菜豆花在完成传粉、受精后,由受精卵发育而成的.(4)与菜豆种子结构比较,玉米种子中贮存营养物质的结构是胚乳(5)种子萌发成幼苗的过程就是细胞数目不断增多和细胞不断分化的过程.在菜豆种子中,1、2、3(填序号)部位的细胞具有分裂能力.一、选择题1、俗称“豆瓣”是指大豆的A.胚芽B.胚轴C.胚根D.子叶2、大豆种子的主要部分是A.种皮B.胚根C.胚D.胚芽3、玉米种子与大豆种子的主要区别是A.有胚乳B.有子叶C.有种皮D.有胚4、下列结构中,新植物的幼体是A.胚芽B.胚根C.胚乳D.胚5、日常食用的黄豆芽,其白嫩部分主要是由什么发育而来的。
A.胚轴B.胚根C.子叶D.胚芽6、下列哪项不是种子萌发必备的环境条件A.适宜的温度B.一定的水分C.充足的空气D.光照7、在适宜的条件下,下列种子能够萌发的是:A.去掉胚乳的玉米种子B.虫蛀空了的水稻C.切去胚的小麦种子D.籽粒饱满的菜豆种子8、为了延长种子的寿命、应将种子保存在什么环境:A .高温潮湿 B.高温干燥 C.低温潮湿 D.低温干燥2 . 某校生物兴趣小组在探究“种子萌发所需要的外界条件”时,做了如下实验:( 1 )提出问题:水对种子的萌发是否有影响?( 2 )作出假设:( 3 )设计实验:①取培养皿二个,在培养皿内铺一层吸水纸.②将,均匀置于二个培养皿内。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2012)下册9.3溶液的浓度(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5.课后巩固,提升应用:布置具有挑战性的课后作业,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提升应用能力;
a.设计与生活相关的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b.引导学生通过查阅资料、讨论等方式,拓展知识视野。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以达到以下目标:
(五)总结归纳
在课堂练习结束后,组织学生进行以下总结归纳:
1.概念回顾:让学生回顾溶液浓度的概念、表达方式和计算方法,巩固记忆。
2.实验心得:组织学生分享实验操作中的心得体会,强调规范性和安全性。
3.知识拓展:引导学生思考溶液浓度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继续探索化学知识的兴趣。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特布置以下作业:
1.基础知识巩固:
完成课本第9章第3节后的练习题1、2、3,重点在于理解溶液浓度的概念、表达方式和计算方法。
2.实践操作题:
以小组为单位,设计并完成一项实验,要求配制一定浓度的溶液。实验报告需包括实验目的、原理、步骤、结果和心得体会。
3.生活应用题:
结合生活实际,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
a.解释家中常见的溶液浓度,如洗发水、洗洁精等;
2.分步骤讲解,突破重点:针对溶液浓度的概念、表达方式和计算方法,进行分步骤讲解,注重学生的理解和掌握;
a.通过图表、示例等方式,直观展示浓度表达方式的含义;
b.结合实际操作,讲解计算方法,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计算步骤;
3.实践操作,强化难点: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加强规范性和安全性教育,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
1.激发兴趣:通过生活实例引入,使学生感受到化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实验设计与数据处理课程教学大纲
《实验设计与数据处理》课程教学大纲课程代码:010332012课程英文名称:Experiment Design and Data Processing课程总学时:24 讲课:20 实验:4 上机:0适用专业:工业工程大纲编写(修订)时间:2017.7一、大纲使用说明(一)课程的地位及教学目标该课程是为机械学院工业工程专业本科生开设的专业基础课,是工业工程专业本科生的选修课程,设置本课程旨在使学生了解并掌握科学实验中实验前的实验方案设计以及对实验所获得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的基本理论和知识,培养学生合理设计工业工程与人因工程的实验,并掌握实验数据进行科学分析和处理的技能,最终达到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确定最优综合环境数据)的目标。
(二)知识、能力及技能方面的基本要求该课程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数学知识,尤其是统计学与高数知识。
另外,该课程与工业工程专业中实验课程结合最佳,安排时间最佳为大三下学期或者大四上学期。
学生需要有一定实验经历。
(三)实施说明1. 本大纲编写适用于本科工业工程专业学生,课程以授课为主,以实验为辅,着重强调实际应用。
2.考虑到该课程教材可能发生变化,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可对学时分配在小范围内进行适当调整。
3.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发现部分与其他课程内容部分重叠或缺失的可以自行删减、或增加。
(四)对先修课的要求该课程需要高等数学、线性代数、应用统计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等方面的数学基础。
(五)对习题课、实践环节的要求习题课以课后题为主,着重考察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实验环节要求学生掌握具体的实验合理安排与数据处理。
(六)课程考核方式1.考核方式:考查。
2.考核目标:使学生掌握合理设计工业工程与人因工程的实验,并对实验数据进行科学分析和处理的技能。
3.成绩构成:期末成绩60%、平时成绩(包括作业、出勤率等)30%,实验成绩10%。
(七)参考书目《试验设计与数据处理》(第二版),李云雁,化学工业出版社,2012年《化工试验设计与数据处理》,曹贵平,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9年《试验设计与数据处理》,吴贵生,冶金工业出版社,1997年二、中文摘要实验设汁与数据处理是以数理统计及线性代数为理论基础,经济地、科学地安排实验和分析处理实验结果的一项科学技术。
实验设计与数据处理课程教学大纲
《实验设计与数据处理》课程教学大纲课程代码: 010332012课程英文名称: Experiment Design and Data Processing课程总学时: 24 讲课: 20 实验: 4 上机: 0适用专业: 工业工程一、大纲编写(修订)时间: 2017.7二、大纲使用说明(一)课程的地位及教学目标该课程是为机械学院工业工程专业本科生开设的专业基础课, 是工业工程专业本科生的选修课程, 设置本课程旨在使学生了解并掌握科学实验中实验前的实验方案设计以及对实验所获得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的基本理论和知识, 培养学生合理设计工业工程与人因工程的实验, 并掌握实验数据进行科学分析和处理的技能, 最终达到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确定最优综合环境数据)的目标。
(二)知识、能力及技能方面的基本要求该课程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数学知识, 尤其是统计学与高数知识。
另外, 该课程与工业工程专业中实验课程结合最佳, 安排时间最佳为大三下学期或者大四上学期。
学生需要有一定实验经历。
(三)实施说明1.本大纲编写适用于本科工业工程专业学生, 课程以授课为主, 以实验为辅, 着重强调实际应用。
2.考虑到该课程教材可能发生变化, 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可对学时分配在小范围内进行适当调整。
3. 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发现部分与其他课程内容部分重叠或缺失的可以自行删减、或增加。
(四)对先修课的要求该课程需要高等数学、线性代数、应用统计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等方面的数学基础。
(五)对习题课、实践环节的要求习题课以课后题为主, 着重考察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 实验环节要求学生掌握具体的实验合理安排与数据处理。
(六)课程考核方式1.考核方式: 考查。
2.考核目标: 使学生掌握合理设计工业工程与人因工程的实验, 并对实验数据进行科学分析和处理的技能。
3.成绩构成:期末成绩60%、平时成绩(包括作业、出勤率等)30%, 实验成绩10%。
(七)参考书目《试验设计与数据处理》(第二版), 李云雁,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12年《化工试验设计与数据处理》, 曹贵平, 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9年《试验设计与数据处理》, 吴贵生, 冶金工业出版社, 1997年二、中文摘要三、实验设汁与数据处理是以数理统计及线性代数为理论基础, 经济地、科学地安排实验和分析处理实验结果的一项科学技术。
试验设计与建模 第二章课后作业答案
试验设计与分析 第二章 习题1 在金属加工车间中有几种炉用来加热金属样品。
假设所有的炉都在同一温度上运行,尽管推测这一假设不一定为真。
随机选取三只炉并测量其加热温度,收集到的数据如下: 炉 温度1 491.50 498.30 498.10 493.50 493.602 488.50 484.65 479.90 477.353490.10 484.80 488.25 463.00 471.85 478.65(a )、炉间的温度有显著性差异吗? (b )、估计这一模型的方差分量。
解、经计算,得到如下方差分析表:(a )、由表知,炉间的温度有显著性差异。
若取05.0=α,检验P-值=0.005<05.0=α,故因拒绝原假设,有95%的把握认为炉间的温度有显著性差异。
(b )方差分量的估计结果已经展示在表中:SS A =594.530,SS E =413.812,SS T =1008.342;2 纺织厂有很多织布机,设每台织布机每分钟织出同样多的布,为了研究这一假设,随机选取5台织布机并测定它们在不同时间的产量,得出下述数据: 织布机 产量(lb/min) 1 14 14.1 14.2 14 14.1 2 13.9 13.8 13.9 14 143 14.1 14.2 14.1 14 13.9 4 13.6 13.8 14 13.9 13.75 13.813.613.913.814(a )说明为什么这是一种随机效应实验。
这些织布机的产量相等吗?(b )估计织布机间的变异性。
(c )估计实验的误差方差。
(d )给)222σσσττ+(找一个95%的置信区间。
解、(a )因为5台织布机是随机选取的,所以是一种随机效应实验; 经计算,得如下方差分析表:①原假设:H0:织布机不影响产量;H1:织布机影响产量; ②构造统计量:77.5==EMS MS F 处理; ③选定显著性水平:05.0=α;④决策:对于05.0=α,P-值为0.003<05.0=α,故拒绝原假设H0,接受备择假设H1,有95%的把握认为织布机影响产量。
自由基聚合习题课
(6)从计算中可以看出: 1. 当引发剂的半衰期较长时(引发剂的活性较低),引发 剂的残留率较大; 2. 聚合时间应该与半衰期具有相同的数量级; 3. PVC聚合以向单体的链转移为主,聚合度主要取决于向 3 PVC聚合以向单体的链转移为主 聚合度主要取决于向 单体的链转移常数; 4. PVC聚合中,通常采用引发剂调节聚合反应速度,采用 温度调节分子量。
2
2013‐10‐12
(3)分解速率常数与分解活化能之间符合Arrhenius公式,即:
kd = Ad e
− Ed RT
例3:苯乙烯在60°C下、AIBN存在下引发聚合。测得Rp = 0.255 × 10-4 mol⋅L-1⋅s-1,X n = 2460,偶合终止,忽略向单体链 转移,问(1)动力学链长;(2)引发速率? 解: 根据平均聚合度的计算公式: 1 C / 2+ D [I ] = + CM + C I ν [M ] Xn 由于偶合终止,C = 1,D = 0,AIBN引发时诱导效应忽略, 故 CI = 0, 忽略向单体链转移,上式变为: X n = 2ν = 2460 ν = 1230 2460, 根据 ν =
4
2013‐10‐12
(5)若其他条件不变,引发剂浓度变为0.02 mol⋅L-1时,初 期反应速度、初期聚合度:
⎛ fk ⎞ ⎛ 0.75 × 2.6 × 10−6 ⎞ 12 R p = k p ⎜ d ⎟ [ I ]1 2 [ M ] = 12300 ⎜ ⎟ 0.01 × 13.7 21×109 ⎝ ⎠ ⎝ kt ⎠ = 1.62 × 10−4 R p 2 [ I ]21 2 0.021 2 = = = 2 = 1.414 R p1 [ I ]11 2 0.011 2 R p 2 = 2.29 × 10−4 mol ⋅ L−1 ⋅ s −1 2 ×1.62 × 10−4 = 2936.7 2 × 0.75 × 2.6 × 10−6 × 0.02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课后习题附答案
第1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选择题1.( 2012恩施州)在真空环境中不能传播的是:C2.(2012大连)手拨动琴弦,发出悦耳的声音,发声的物体是B A .手指B .琴C .弦柱D .空气3. (2012聊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C •声音的传播不需要时间4. (2012荷泽)2012年春节联欢晚会上,下面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BA .鼓乐声主要是由鼓面振动产生的B .鼓乐声主要是由鼓内空气振动产生的C .鼓乐声是经过空气传到现场观众耳朵的D .由于设计师对剧场的混响时间的合理设计, 才会使现场观众感觉鼓声的气势磅礴5.(2012绵阳)关于声音的说法正确的是 BA .噪声不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B .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C .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能听见声音D .声音的传播速度在固体中一定比在液体中快 6.(2012凉山)我们生活在声的海洋中。
关于声音,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BA .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声音B .振动停止,发声也一定停止C .区分不同人的说话声音,主要是通过音调辨别D .声波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快7. (2012莆田)中国海军第五批护航编队的护航舰艇上,出现了一种神秘的声波武器――“金嗓子”对索马里海盗构成了有效威慑。
若要阻挡这一武器的袭击,可以用 薄薄的一层 A A .真空带B .半导体网C .绝缘体网D .磁性物质网&(2012哈尔滨)如图,小演员正在进行击鼓表演,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A .观众听到的鼓声是鼓面振动发出的B .演员击鼓时,鼓面振动幅度越大,音调越高C .观众离鼓越远,感觉声音越大D .观众听到的鼓声主要是靠大地传人耳朵的9. (2012贵阳)当我们在山谷中大声呼喊时, 往往会重复听到自己的呼喊声,这是由于CA .山谷中有磁场,能将呼喊声录制再播放A .白光B .激光C .超声波D .电磁波B •声音在真空中也能传播 D .女生的音调都是一样的山西绛州鼓乐团表演的《鼓韵龙腾》气势磅礴。
食品试验设计与统计分析习题(2012级)
第一章食品试验设计1.什么叫试验误差?试验误差的主要来源有哪些?2.如果设计优良,试验误差是可以消灭的。
(〕3.试验误差可计算出来,因而试验的准确度也可以估测。
()4.试验精确度越高,其准确度亦越高。
()5.在拟订试验方案时,必须应用唯一差异的原则。
这里的“唯一差异”是指的什么?6.天然色素丹参红色素提取工艺条件的优化试验中,常规提取溶剂酒精浓度为85%,原料固液比(乙醇:丹参粉)为5,提取时间为1小时。
请你设计一个三因素三水平共27个处理的三次重复试验,目的是优化丹参红色素提取工艺。
7.在试验过程中,供试材料不均匀,有差异时,如何安排试验?8.请简述食品试验的基本要求和注意事项?9.试验方案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准确度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精确度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要正确地制定一个试验方案,必须作到研究目的明确,处理水平简明合理,并必须在所比较的处理之间应用()原则。
A.设立对照B.唯一差异C.全面设施D.相差等距或等比例13.有一加热时间和加热温度对番茄果胶酶活性影响的试验,温度有45、50、55、60℃4个水平,时间有30、60分钟两个水平,试写出处理组合数及各处理组合名称。
14.试验因素对所研究的性状起增进或减少的作用。
称为。
15.试验水平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什么叫试验单元、单位?17.何谓试验因素?作为试验因素须具备哪些条件?18.多因素试验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试验的水平和处理在所有试验中都是一致的。
习题课教学设计
习题课教学设计第1篇:习题课教学设计第八课走进文化生活习题课教学设计政治组杨永晶【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有针对性的习题课教学活动,让学生初步认识到文化生活客观题与主观题的一般步骤和基本规律;2、能力目标:通过学生交流讨论,整体协作共同提高答题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经过“从试题中来,到试题中去”的学习环节,使学生懂得解答每个试题也要把握其内在生命和灵魂的道理。
尤其是针对本课习题,提高学生甄别落后与腐朽文化的能力,为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奠定基础。
【教学难点、重点】:引导学生学会发现、学会交流、学会领悟、学会归纳;找准题设切入口,归纳总结答题技巧。
【教学手段】:多媒体设备【教学流程】:明确目标—习题演练—师生说题—总结归纳—巩固强化【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夯实基础】:请同学们回顾第八课《走进文化生活》的知识体系。
(学生自主完成,过程略)【习题一组练习】多媒体展示略。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习题探究,师生互动,启发学生探究命题立意,归纳总结,通过变式训练拓展提升,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师配合学生做多媒体展示。
)【变式训练1】多媒体展示略【习题二组练习】多媒体展示略。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习题探究,师生互动,启发学生探究命题立意,归纳总结,通过变式训练拓展提升,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难度中等。
(教师配合学生做多媒体展示。
)【变式训练2】多媒体展示略【习题三组练习】:(多媒体展示主观题),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习题探究,师生互动,启发学生探究命题立意,归纳总结,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
【变式训练3】多媒体展示略【归纳总结】:学生自主总结关于解答客观题的技巧与方法,教师以多媒体设备辅助展示。
【巩固强化综合拓展】多媒体展示材料、问题略。
【小试牛刀】学生自主思考,全面分析,详尽作答,展示自己的解答过程。
MATLAB程序设计与应用课后习题答案
西安科技大学MATLAB程序设计专业:信息与计算科学班级:1001班学号:1008060129姓名:刘仲能2012年6月27日实验一2.已知:⎥⎥⎥⎦⎤⎢⎢⎢⎣⎡-=76538773443412A ,⎥⎥⎥⎦⎤⎢⎢⎢⎣⎡--=723302131B 求下列表达式的值:(1)A+6*B 和A-B+I (其中I 为单位矩阵) (2)A*B 和A.*B (3)A^3和A.^3 (4)A/B 及B\A (5)[A,B]和[A([1,3],:);B^2]3.设有矩阵A 和B ⎥⎥⎥⎥⎥⎥⎦⎤⎢⎢⎢⎢⎢⎢⎣⎡=25242322212019181716151413121110987654321A ,⎥⎥⎥⎥⎥⎥⎦⎤⎢⎢⎢⎢⎢⎢⎣⎡--=11134079423096171603B (1) 求它们的乘积C 。
(2) 将矩阵C 的右下角3×2子矩阵赋给D 。
(3) 查看MATLAB 工作空间的使用情况(1)(2)(3)4.完成下列操作(1)求[100,999]之间能被21整除的数的个数。
(2)建立一个字符串向量,删除其中的大写字母。
(1)(2)实验二3.建立一个5×5矩阵,求它的行列式值、迹、秩和范数。
运行截图:A 矩阵的行列式值、迹、秩分别如下:范数如下:4.已知 ⎥⎥⎥⎦⎤⎢⎢⎢⎣⎡--=5881252018629A求A 的特征值及特征向量,并分析其数学意义。
运行截图:5.下面是一个线性方程组:⎥⎥⎥⎦⎤⎢⎢⎢⎣⎡=⎥⎥⎥⎦⎤⎢⎢⎢⎣⎡⎥⎥⎥⎦⎤⎢⎢⎢⎣⎡52.067.095.06/15/14/15/14/13/14/13/12/1321x x x (1) 求方程的解;(2) 将方程右边向量元素改为0.53,在求解,并比较的变化和解的相对变化;(3) 计算系数矩阵A 的条件数并分析结论。
(2)变大,其解中,相对未变化前的的解:x1变大,x2变小,x3变大。
(3)由于A 矩阵的条件数很大,故当线性方程组中的b 变大时,x也将发生很大的变化,即数值稳定性较差。
h49 验证呼吸作用确实产生了二氧化碳气体的实验设计
验证呼吸作用确实产生了二氧化碳气体的实验设计【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学会由实验目的出发,找寻相应的实验方法,从而得出实验结论的常规思路。
2.培养学生科学谨慎的实验态度,学会考虑和排除对实验结论可能会产生的干扰因素,逐步渗透设计对比实验的思想。
3.初步了解气体的检验装置和气体除杂装置中的注意事项。
4.培养学生学会根据相关现象及对一些简单数据信息的理解,确定吸收二氧化碳和检验二氧化碳气体所需试剂的基本要求,并明确其中的原理。
5.初步培养学生学会根据实验的需要,对实验装置进行简单组装的能力,及对组合实验进行协调控制的能力。
【实验内容】1.实验来源该实验设计来自于2012年上海教育出版社初三化学教材第46页习题的第9题。
题目内容如下:我们已经知道,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
你能否设计一个实验验证呼吸作用确实产生了二氧化碳气体。
题目并配有两副插图,图片及边上注解分别如下:2.实验名称《验证呼吸作用确实产生了二氧化碳气体》3.实验器材仪器:锥形瓶(5只),双孔橡皮塞(四只,并配有长短玻璃导管),弹簧夹(两只),Y形管(一只),乳胶管试剂:氢氧化钠溶液,澄清石灰水4.实验装置:装置图1装置图2装置图3 装置图4【设计思路及说明】本节课的授课学生对象是苏州市培东少年科技班的学生,他们思维相对活跃,理解能力较强,教师在实施教学上有一定的拓展和提升空间。
本实验设计源于一道课后思考题,无固定实验器材和实验装置,有利于开发学生对实验设计的探究能力。
本实验设计首先从最简单的二氧化碳的性质检验入手,容易让学生产生轻视心理,这为下面的实验教学能制造出“看似简单而不简单”的实验效果做好心理上的铺垫,有利于培养学生在探究实验时所需要的严谨的科学态度。
然后教师开始通过引导学生注意题目和插图文字及数据,培养学生应该学会全面审题,并学会对出题者的意图进行思考和领会,这样才能得出更加准确的实验结论。
通过设计对比实验,向学生渗透实验设计中可能存在对实验结论产生干扰的因素,并逐步介绍装置2在检验气体性质时的设计原理及应用。
双酥月饼
1、注意饼面不可上筋
2、馅料与皮料称量要准确
3、烘烤时要注意月饼底火是否过重
4、合理使用烘烤温度。烘烤制品的温度不是一定的,要灵活调整。
五、风味特点
香酥可口、问道清甜
五、巩固练习
每位同学进行实物操作练习。要求写实验报告。
六、教学小结:
七、布置作业:
八、教学反思:
四、讲授新课:
一、配料:
香油:50克花生油:100克糖浆:375克蛋黄:30克中筋粉:625克臭粉:10克豆油:125克低筋粉:250克
月饼专用豆沙馅:1500克
二、工艺流程:
原料称量→调制饼皮→皮坯下剂→包馅→压模→烘烤→晾凉→
馅料下剂→包入蛋黄
三、制作过程:
原料称量准确后开始调制饼皮。调制饼皮的方法为,将油脂与糖浆和蛋黄混合后加入面粉与臭粉套盒均匀即可。然后将豆油与低筋面粉调和为油酥。将油酥包入皮料中进行开酥。开酥方法与糖酥饼相同。将开好的面片卷成桶装后下剂包馅。馅料与皮料的比例为1:1即可。包好的月饼坯按压模具成型,然后刷蛋烘烤。烘烤温度为上火200.下火170℃。烘烤为表面金黄、底面蛋黄的月饼。
课程名称:西式面点工艺主备人:林鹏审核人:
授课时间
2012年10月15日第8周
授课班级
11春面点班
授课方式
理论课 讨论课实验课√习题课其他
主讲
林鹏
课题
实验:双酥月饼
实训:双酥月饼
课时
12
教学目标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双酥月饼的制作方法。
教学重点
饼皮的调制
教学难点
包制的方法与烤制的方法
教学用具
搅拌器、烤箱、月饼模具
教学
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设计练习题
1.用一种复合饲料饲养动物,每天增重的kg数及其相应的概率如下:
问:(1)每天增重的数学期望是多少?(2)方差是多少?
2.在容量分析中,计算组分含量的公式为W=Vc,其中V是滴定时消耗滴定液的体积,c是滴定液的浓度。
今用浓度为(1.000±0.001)mg/mL的标准溶液滴定某试液,滴定时消耗滴定液的体积为(20.00±0.02)mL,试求滴定结果的绝对误差和相对误差。
3.甲、乙两发酵法生产青霉素的工厂,其产品收率的方差分别为S12=0.46S22=0.37.现甲工厂测得25个数据,X=3.71g/L,乙工厂测得30个数据,Y=3.46 g/L,问它们的收率是否相同?
4.为检验某种血清预防感冒的作用,将用了血清的500人与未用血清的另500人在一年中的医疗记录进行比较,统计它们是否曾患感冒,得下表中的数据。
问这种血清对预防感冒是否有效?
5.某城市从4个排污口取水,经两种不同方法处理后,检测大肠杆菌数量,单位面积内菌落数列于下表。
请检验它们是否有差别。
6.用两种不同的实验方法,测定同一种材料,得到以下两组数据,试进行回归分析。
7.茵陈蒿是由茵陈、栀子和大黄3味药组成。
为研究这3味药对利胆作用的最佳配方,取成年大白鼠做正交试验。
以引流胆汁的充盈长度(cm)为指标(给药前与给药后毎10分钟的均数之差作为统计分析的实验指标值)。
考察的因素与水平如下:
8.用三种方法从一种野生植物中提取有效成分,按4种不同浓度加入培养基,观察该成分刺激细胞转化的作用,由于条件有限,每天只完成一个重复,三天完成全部试验。
试进行数据分析.
9.某啤酒厂在试验用不发芽的大麦制造啤酒的新工艺过程中,选择因素及其水平如下表,不考虑因素间的交互作用。
考察指标Yi为粉状粒,越高越好。
采用拟水平法将因素D的第一水平136重复一次作为第3水平,按L9(34)安排试验,得试验结果如下表,试进行方差分析,并找出好的工艺条件。
10.根据下表数据计算蛋白质和赖氨酸的相关系数,并进行显著性检验
11.用容量法测定某样品中的锰,8次平行测定数据为:10.29, 10.33, 10.38, 10.40, 10.43, 10.46, 10.52, 11.82 (%),试问是否有数据应被剔除?
12.在饮料质量检查中常常需要检查饮料中的细菌个数。
设某400mL 饮料中细菌浓度为0.5个细菌/mL ,摇匀后从中随机抽取溶液1mL ,问其中包含有3个以及3个以上细菌的概率有多大?并求出该分布的平均数和方差。
13.已计算出4种不同饮料的平均增重(1x =43.8, 2x =71.0, 3x =81.4, 4x =142.6),总平均数
x =84.7,重复数r=5,误差均方e V =719.2,其自由度为16,试对这四种饲料的增重平均数
进行多重比较。
14.某单位在大田对稀播条件下荞麦植株干重(y )与生长时间(x )的关系进行了研究。
从出苗以后开始,每4天随机从大田抽样一定数目的个体测定其植株干重,重复3次。
共进行6次记载,所得数据列于下表。
请利用原始数据及其对数变换资料分别进行回归分析,计算回归方程和相关系数,检验显著性,并比较那个方程较好。
15.某厂在某电解工艺技术改进时,希望提高电解率,做了初步的试验,结果如下表所示。
试利用抛物线法确定下一个试验点。
16.某产品的得率y与反应温度x1,反应时间x2及其反应物的含量X3有关,今得如表所示的试验结果,设y与x1,x2和x3之间呈线性关系,试求y与x1,x2和x3之间呈线性关系,试求y与x1,x2和x3之间的三元线性回归方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