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纳法
吐纳法
5.效应 体内自有生气盎然之感,手足全身有温、凉、酸、麻、空、无等感觉,可任其自
然。
二、纳气法
纳气法有一字势、阴阳势、混元势二式。
一字势
1动作 在筑基法的基础上,两掌随两臂运动作对接与分离动作。同时两目注视一定目标
(树木、花草、山、星等)。
3.呼吸 自然呼吸。行话称"无意息"。
4.要领
(1)松 重点是松会阴,在整个过程中要"念兹在兹常惺惺",即经常在会阴部保持适当
感觉。
(2)化 整个动作要缓慢柔和,使心与身逐渐融化在一起。
(3)忘 将意念留身于身心,必然呼吸。呼吸无强制意念,就能作到细长深匀。这样
1.动作
(1)松在会阴 行话称"体酥",即会阴部放松,保持一种轻微的排尿感,达到这一步,
可以导引全身肌肉的关节放松,并可导致精神安逸,容易入静。
(2)三七分力 两脚开立与肩同宽,两足尖稍向外撇,全身体重由足跟承担七成,脚掌承
担三成,故名。行话称"体重落于踵"。
渡到脊柱为中心、带动全身。接下式。
(5)全身皆动在脊柱带动下两臂前半举。侧平举、上举带动作时,全身皆动。
2.意念 集中精神,注意脊柱及各关节都要松而动。特别留意是否"一松(指会阴)无有
不松(指全身关节和肌肉),一动(指脊柱)无有不动(指全身各部位)"。用"意在体内"
去约敛精神。
2意念 意想所视目标之"天气",源源不断自掌心摄人。两手相搓后,把手贴于面部(两
手小指低于鼻粱)下搓、掌心至下腭时,两手相分由两颊上搓:使两小指会于印堂,搓3遍,然
包治百病六字吐纳法
包治百病六字吐纳法呬(肺)、吹(肾)、嘘(肝)、呵(心)、呼(脾)、嘻(三焦)六字诀练功法,是以口、鼻呼吸的气为字音属纳功法一类的祛病延年练功法。
它针对四个方面的内容而有不同的练功方法。
(一)四季行功法这是经常性的保健练功。
一是练的时候,每字均练,其顺序为:呬、吹、嘘、呵、呼、嘻,就是按金(肺)、水(肾)、木(肝)、火(心)、土(脾)五行相生的关系练功。
否则,即为五行相克,不但不能保健,反会弄出病来或加重病情。
二是随着季节的推移加练对应的字:春应肝,加练嘘;夏应心,加练呵;长夏(即伏天)应脾,加练呼:秋应肺,加练呬:冬应肾,加练吹;由于脾属土,三焦属敷布全身,故一年四季均加练嘻、呼二字。
歌诀概括起来就是:春嘘明目木扶肝,夏至呵心火自闲,秋呬定知金肺润,肾吹惟自坎中安,三焦嘻却除烦热,四季常呼脾化餐。
(二)对症补泻法这是祛除身体临时不适或一般小病的练功法。
姿势随各人所适,坐、卧、站均可。
泻的练法是先呼后吸:呼时,舌尖往后抵舌根,口张开,一面由丹田默念所练之字,一面吐气,气为字音;同时,腹部往里收,当气呼得不能再呼,腹部收得不能再收时,改用鼻吸气,同时默念“而”字。
吸气是把气换过来,其长度约为呼气的三分之一。
这样一呼一吸为泻一次。
补的练法则是先吸后呼:吸时默念“而”字,同时舌抵上腭,闭口咬牙,腹部向外鼓出,当气吸得不能再吸,腹部鼓得不能再鼓时,就一面改用口呼气;呼气亦是把气换过来,其方法同泻的呼气,其长度约为吸气的三分之一。
这样一呼一吸为补一次。
根据身体不适的程度、病情等决定补泻次数。
练泻以口呼为主,最多不超过六次;练补以鼻吸为重,在九次以内为宜,不可贪多。
各经络、脏腑的补泻是:肺属金,练呬气为泻,练吸气为补;肾属水,练吹气为泻,练吸气为补;肝属木,练嘘气为泻,练吸气为补;心属火,练呵气为泻,练吸气为补;脾属土,练呼气为泻,练吸气为补;三焦属气,练嘻气为泻,练吸气为补。
练功时,首先要确知病在何经何脏,加以辨证,借以决定所练之字。
吐纳的介绍
吐纳的介绍吐纳吐纳属气功中的炼气技法,吐纳即呼吸,呼吸包括外呼吸和内呼吸。
外呼吸是指在肺内进行的外界空气与血液的气体交换,也称肺呼息。
新生婴儿,最会吐纳。
婴儿出生,是憋了一口气分娩出来。
所以,新生婴儿,必定哭出这口浊气。
婴孩受了委屈,腹中一有浊气必定哭出来。
但大人失去这种天真,大人以哭为耻辱,大人腹中有浊气多叹气、发怒、乃至癫狂。
后世气功,多是太过有为,不如学婴儿。
婴儿不知气功而真气长存。
宗教中的吐纳法:念经,念咒,呼喊神名念经不在于念什么,在于借此吐浊气。
浊气一出,清气自入。
基督教,四字神名yhwh,耶稣。
神名是奇妙的,翻译成羊语就是"吗咩~~啊~咩~"。
佛教,三字根本咒,六字真言。
吐纳百科名片吐纳属气功中的炼气技法,吐纳即呼吸,呼吸包括外呼吸和内呼吸。
外呼吸是指在肺内进行的外界空气与血液的气体交换,也称肺呼息。
何谓吐纳吐纳:吐故纳新,古代道家的养生之术。
吐纳指把胸中的浊气从口中呼出,再由鼻中慢慢吸入清鲜之气。
语见《庄子·刻意》:“吹呵呼吸,吐故纳新。
”就是说吐出浊气,呼入清气。
《云笈七签》卷三十二《服气疗病》曰:“凡行气以鼻内纳气,以口吐气。
微而引之,名曰长息。
内气有一,吐气有六。
内气一者吸也。
吐气六者,谓吹、呼、唏、呵、嘘、稲,皆出气也。
凡人之息,一呼一吸,无有此数,欲为长息。
吐气之法,时寒可吹,温可呼,委曲治病。
吹以去热,呼以去风,唏以去烦,呵以下气,嘘以散气,稲以解极。
”即认为吸取生气,吐出死气,即可长生不死。
吐纳属气功中的炼气技法,吐纳即呼吸,呼吸包括外呼吸和内呼吸。
外呼吸是指在肺内进行的外界空气与血液的气体交换,也称肺呼息。
所谓内呼吸,是血液与组织细胞的气体交换,也称组织呼吸。
气功的呼吸,主要调整肺呼吸,使之达到古人形容的“吐惟细细,纳惟绵绵”的均匀、细缓、深长的程度。
进而对内呼吸产生良好的影响。
据说吐纳练习均为入门者修炼,当吐纳练息达到高层次时,则无息可调。
六字诀真气运行吐纳法
六字诀——真气运行吐纳法李少波真气运行西安推广中心徐耀东六字诀也称六字气诀,是我国古代流传下来的一种真气运行进行吐纳的一种养生方法。
因功法操作的核心内容为呼吸,吸有一,呼有六,呼有六是呼气吐字(念诀),诀有六种不同的变化,故被称为“六字诀”或“六字气诀”。
六字诀用“嘘(属木应肝)、呵(属火应心)、呼(属土应脾)、呬(属金应肺)、吹(属水应肾)、嘻(应三焦)”。
六字分别与相应脏腑相应,某经有病即念相应之字治之,可防病于未然,治疗于方始,方便易行,疗效显著。
明代太医龚延贤在其医书《寿世保元》中指出:“六字气诀,治五脏六腑之病。
其法以呼字而自泻去脏腑之毒气,以吸字而自采天地之清气以补之,当日小验,旬日大验,年后万病不生,延年益寿。
”一、六字诀流传的悠久历史六字诀养生法在我国流传已有悠久的历史。
据《道藏玉轴经》记载:五脏六腑之气,因五味薰灼不和,又六欲七情,积久生疾,1内伤脏腑,外攻九窍,以至百骸受病,轻则痼癖,甚则盲废,又重则丧亡。
故太上悯之,“以六字气诀治五脏六腑之病”。
这就明确指六字诀为老子所创,庄子曾指出:“吹响呼吸,吐故纳新,熊经鸟伸,为寿而已矣。
”可见从创编传承至今已有二千三百多年历史。
后名医华佗继承六字诀并传授给其弟子吴普,在授广陵吴普《太上老君养生诀?服气吐纳六气第二》中指出呬:呬主肺,肺连鼻,五脏受风即鼻塞,有疾作,呬吐纳治之。
呵:呵主心,心连舌。
五脏心热,舌干,有疾作,呵,吐纳治之。
呼:呼主脾,脾连唇,论云:脾温即唇焦,有疾作,呼,吐纳治之。
嘘:嘘主肝,肝连耳,论云,肝盛即目赤,有疾作,嘘,吐纳治之。
吹:吹主肾,肾连耳,论云:肾虚即耳聋。
有疾作,吹,吐纳治之。
嘻:嘻主三焦,有疾作,嘻吐纳治之。
据《宋史?艺文志》载《华佗老子五禽六字气诀》中医古籍出版社2007年版钱超尘、温长路主编。
即在南北朝时,陶弘景《养性延命录》中,有这样的描述:“纳气有一,吐气有六。
纳气一者谓吸也,吐气六者谓吹、呼、唏、呵、嘘、呬,皆出气也。
一套完整的吐纳法口诀
一套完整的吐纳法口诀
一吐口纳:
1、放松精神,舒展体态,脸庞肩膀放松舒服。
2、吸气时,用力把气深深吸进肚子里,心情放松。
3、嘴角向上,有节奏慢慢地吐出气,脸上保持放松。
4、心情调节,思维清明,肌肉松弛,神经平静。
5、慢慢呼气,体内空气缓缓流走,心中一片平静。
6、吐口气后,自然和谐,呼吸轻柔,肌肤洁净。
7、空气清新,膨胀舒服,口唇微微张,胸口稳定。
8、口中喉咙,肌肉安静,梦想在前,精神振奋。
再吐口纳:
1、慢慢呼吸,肩膀放松,眼前全是美丽的景色。
2、吸气时,肩膀向上,心里若有压力,就用力把气吸进腹中。
3、嘴角向上,慢慢呼出气,心情安宁,精神自在。
4、空气寂静,肌肉放松,眉宇间轻轻发抖,焕发出灿烂的光芒。
5、口中咽喉,轻轻的把气放出,心中平静,脸上微笑。
6、吐气完毕,手臂旋转,肌肉放松,头脑清晰。
7、身体轻柔,口中焦虑,肩膀线条细腻,脸上从容不迫。
8、心境空虚,空间和谐,再次把气深深吸进,调节自己的情绪。
六字诀百科
六字诀百科
六字诀,即六字诀养生法,是我国古代流传下来的一种养生方法,为吐纳法。
它的最大特点是:强化人体内部的组织机能,通过呼吸导引,充分诱发和调动脏腑的潜在能力来抵抗疾病的侵袭,防止随着人的年龄的增长而出现的过早衰老。
六字诀是在呼气的同时,结合默念“嘘、呵、呼、呬、吹、嘻”六个字的读音进行锻炼的气功功法。
又称“六字气诀”、“六字延寿诀”、“祛病延年六字诀”和“六字呼吸法”等。
如为了季节养生或治疗,可采用季节用字法,春季做嘘字以清肝明目,夏季做呵字以清心火,秋季做呬字以润肺金,冬季做吹字以滋肾水,一年四季做呼字,以利于脾胃运化。
吐纳法的练习法
吐纳法的练习法吐纳法的练习方法吐纳法是一种古老而有效的呼吸练习法,被广泛用于调整身心状态、增强体能和促进健康。
吐纳法的核心在于调和呼吸,通过有意识地深呼吸和完全呼气来清理体内的杂念和负面能量。
在现代快节奏和高压力的生活中,吐纳法被越来越多的人所关注和采用。
吐纳法的练习可以通过简单的步骤来进行,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吐纳法练习方法:1. 姿势准备:找一个安静舒适的地方坐下,最好选择一个空气流通的地方,并保持良好的直立姿势。
关闭你的眼睛,开始深呼吸,开始放松你的身体和思维。
2. 找到呼吸节奏:开始用鼻子缓慢而深呼吸,感受气息从鼻子进入体内,填满你的胸腔和腹部。
然后慢慢地从口中用力大幅度呼气,让你的腹部逐渐收缩。
这种深呼吸的练习可以帮助你在吸气时放松,而在呼气时清除杂念和负面能量。
3. 平衡呼吸:一旦你找到了自己的呼吸节奏,尽量保持每次呼吸的时间和力度相等。
这有助于平衡体内的能量,使你更加平静和放松。
4. 观察呼吸:随着你的呼吸,开始观察你身体上的感觉和变化。
注意身体的每个部位,从头部到脚部,逐渐放松每一个肌肉。
同时注意你的思维,将注意力集中在你的呼吸上,让杂念逐渐淡化。
5. 呼气法:接下来,你可以尝试一些特定的吐纳法练习,例如“数呼气法”。
当你呼气时,用心地默数1,2,3,4,然后再开始一个新的呼吸循环。
通过数呼气法,你可以训练你的专注力和呼吸节奏,并进一步深化你的放松状态。
6. 记录感受:在练习吐纳法后,花一些时间写下你的感受。
记录你的身体感觉、情绪状态和心灵体验。
这有助于你更好地了解自己的身心状态,并追踪练习的效果。
吐纳法的练习可以在任何时间和地点进行,你可以选择早晨起床时、工作中的休息时间或晚上睡前进行。
只需几分钟的练习,你就能感受到放松和清晰的效果。
每天坚持练习,你将逐渐培养出良好的呼吸习惯和内心平静。
吐纳法练习的好处不仅仅局限于身体上的放松和改善,它还有助于改善大脑的功能和增加专注力。
通过调整呼吸,吐纳法可以减轻焦虑和压力,增强自我控制和情绪管理能力。
洗髓功吐纳的呼吸方法
洗髓功吐纳的呼吸方法洗髓功是一种古老的养生功法,通过调节呼吸来调理身体和培养内力。
吐纳是洗髓功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能帮助提升呼吸系统的功能和肺活量,促进气血循环和气血充盈,有助于增强体质和健康。
下面将介绍几种洗髓功吐纳的呼吸方法。
1.自然吐纳法:这是最基本的洗髓功吐纳呼吸方法,适合初学者练习。
首先坐下或站立,保持身体挺直但放松,两手自然放在腹部。
深吸一口气,让气慢慢进入腹部,感觉腹部有往外膨胀的感觉。
接着慢慢呼气,让腹部逐渐收缩,将气体排出体外。
吸气和呼气的时间可以适当延长,但不要太过用力。
练习时可以闭上眼睛,专注于呼吸的感受,使呼吸变得更加平缓和舒畅。
2.深度吐纳法:这种呼吸方法能更好地帮助肺部排出废气,增强呼吸肌肉的功能。
坐下或站立,并保持身体挺直和放松。
深吸一口气,让气体从鼻子进入肺部,然后慢慢呼出,将气体从口中排出。
在呼气时,逐渐用力将腹部收缩,让气体从腹部发出。
这样做可以使呼气更加充分,帮助排除体内的废气。
练习时可以将手放在胸部和腹部,感受到呼吸的节奏和深度。
3.缓慢吐纳法:这种呼吸方法能够帮助调节心态,放松身心,减轻压力和焦虑。
坐下或躺下,保持身体放松并闭上眼睛。
深吸一口气,如有可能,尽量吸满肺部。
然后慢慢呼气,用力将气体从腹部排出。
在呼气过程中,将呼气时间拉长,使呼气的节奏减慢,保持呼吸的平稳和深度。
可以想象自己将所有的压力和焦虑随着呼气一起排出体外,感受到身心的放松和平静。
4.双鼻吸纳法:这种呼吸方法能够平衡左右脑的功能,促进身心健康。
坐下或站立,保持身体挺直但放松,两只手放在膝盖上。
用右手的中指和无名指轻触左鼻孔,深吸一口气。
然后,用右手的大拇指,轻触右鼻孔,慢慢呼气。
接下来,通过右鼻孔吸气,用中指和无名指轻触左鼻孔呼气。
练习过程中,保持呼吸平稳和深度,注意观察呼吸过程中的感受。
这种呼吸方法能够使两侧的大脑得到平衡,促进思维和身心的协调。
洗髓功的吐纳呼吸方法可以随时随地练习,可以在工作、学习或放松的时候进行。
六字诀功法介绍
六字诀功法介绍六字诀养生法,是我国古代流传下来的一种养生方法,为吐纳法。
它的最大特点是:强化人体内部的组织机能,通过呼吸导引,充分诱发和调动脏腑的潜在能力来抵抗疾病的侵袭,防止随着人的年龄的增长而出现的过早衰老。
历代文献对此有不少论述,秦汉的《吕氏春秋》中就有关于用导引呼吸治病的论述。
《庄子·刻意》篇中说:“吹呴呼吸,吐故纳新,熊径鸟伸,为寿而已矣。
”在西汉时期《王褒传》一书中,也有“呵嘘呼吸如矫松”的记载。
南北朝时代陶弘景发明长息法。
他在《养性延命录》一书中说:“凡行气,以鼻纳气,以口吐气,微而行之名曰长息。
纳气有一,吐气有六。
纳气一者谓吸也,吐气六者谓吹、呼、嘻、呵、嘘、呬,皆为长息吐气之法。
时寒可吹,时温可呼,委曲治病,吹以去风,呼以去热,嘻以去烦,呵以下气,嘘以散滞,呬以解极”。
隋代天台高僧智顗大法师,在他所著的《修习止观坐禅法要》一书中,也提出了六字诀治病方法。
他谈到:但观心想,用六种气治病者,即是观能治病。
何谓六种气,一吹、二呼、三嘻、四呵、五嘘、六呬。
此六种息皆于唇口中,想心方便,转侧而坐,绵微而用。
颂日:心配属呵肾属吹,脾呼肺呬圣皆知,肝脏热来嘘字治,三焦壅处但言嘻。
传至唐代名医孙思邈,按五行相生之顺序,配合四时之季节,编写了卫生歌,奠定了六字诀治病之基础。
歌云:春嘘明目夏呵心,秋呬冬吹肺肾宁。
四季常呼脾化食,三焦嘻出热难停。
发宜常梳气宜敛,齿宜数叩津宜咽。
子欲不死修昆仑,双手摩擦常在面。
明代《正统道藏洞神部》,引用了太上老君养生法,说得更为具体。
书中说:呬字,呬主肺,肺连五脏,受风即鼻塞,有疾作呬吐纳治之。
呵字,呵主心,心连舌,心热舌干,有疾作呵吐纳治之。
呼字,呼主脾,脾连唇,脾火热即唇焦,有疾作呼吐纳治之。
嘘字,嘘主肝,肝连目,论云肝火盛则目赤,有疾作嘘吐纳治之。
嘻字,嘻主三焦,有疾作嘻吐纳治之。
明代太医院的龚廷贤在他著的《寿世保元》中,也谈到六字诀治病。
书中说:“不炼金丹,且吞玉液,呼出脏腑之毒,吸入天地之清。
吐纳呼吸法教学-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吐纳呼吸法教学-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吐纳呼吸法是一种古老且广泛应用的呼吸训练技术,它源于古代东方文化并在世界各地被广泛传承和应用。
吐纳呼吸法通过有意识地调节呼吸,帮助人们恢复身心平衡,并改善健康状况。
这种呼吸法的基本原则是通过吸气和呼气的不同方式和节奏,为身体提供氧气并排出二氧化碳,从而促进气血运行、维持器官功能、增强免疫力。
同时,吐纳呼吸法还可以改善心理状态,消除焦虑和压力,提高专注力和内心平静。
本文旨在详细介绍吐纳呼吸法的定义、历史、原理、基本练习方法以及它对身心健康的益处和应用领域等内容。
通过对吐纳呼吸法的深入了解,读者可以学习并应用这种简单而有效的技术,以达到提升身心健康的目的。
在接下来的章节,我们将对吐纳呼吸法的历史渊源进行梳理,探究它在东方文化中的起源和发展,并介绍它如何逐渐传播到其他地区,并受到不同文化背景人们的重视和应用。
同时,我们也会解析吐纳呼吸法的原理,从生理和心理的角度来解释其作用机制。
然后,我们将深入探讨吐纳呼吸法的基本练习方法,为读者提供详细的指导和实践建议。
通过逐步练习,读者可以逐渐掌握吐纳呼吸法的技巧,并体验到其独特的益处。
最后,我们将总结吐纳呼吸法的益处和对身心健康的影响,并讨论它在不同领域的应用潜力和未来发展前景。
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读者能够对吐纳呼吸法有一个全面而深入的了解,并从中受益,提高自身的生活质量和健康状态。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按照以下顺序进行讲解吐纳呼吸法的教学内容。
首先,我们将在引言部分对整篇文章进行概述,简要介绍吐纳呼吸法的定义、历史和基本原理。
接下来,正文部分将详细探讨吐纳呼吸法的定义、历史、原理以及基本练习方法。
在结论部分,我们将总结吐纳呼吸法的益处,并探讨其对身心健康的影响、应用领域以及未来的发展前景。
在引言部分,我们将对本文的主题进行简要介绍。
首先,我们将概述吐纳呼吸法是一种古老而有效的呼吸练习方法,可以帮助调节身心状态,提高身体健康和精神状态。
古传吐纳之法:自然纳气法!在行走之中吐纳,收起来慢慢学!
古传吐纳之法:自然纳气法!在行走之中吐纳,收起来慢慢学!“自然换气法”古称为“自然纳气法”,它以吐纳为核心。
1.行步吐纳法行步吐纳法包括三步功、六步功、十二步功、二十四步功。
三步功准备:修炼者自然松静站立,两手自然下垂,两掌心相对,两目平视远方。
把远在天边的神光渐渐收归于“穴”,行入“目”中,闭目片刻后,睁开两目,开始行走。
这时候,两目可以平视,也可以环视四方。
双手自然摆动,也可背在身后,随随便便,自然行走。
方法:在吸一口气的过程中,向前走三步;在呼一口气的过程中,向前走三步。
这样反复循环,轻忪自如。
意念:吸气时,意想吸自然宇宙之氣通过全身毛孔进入体内;呼气时,意想呼体内之炁通过全身毛孔向自然宇宙发射,发射地越圆越好。
呼吸和意念密切配合,呼吸要匀、深、细、长,用意不用力、量力而行;意念要连绵不断、柔和轻忪,体会全身表皮毛孔的细微变化。
解释:“准备”中的松静自然站立的目的,在于聚自身宇宙之神炁归于体内,神炁相合为一。
“自然换气法”分为“天”、“地”、“人”三层。
修炼者两目平视远方,虽然看不见,但是可以意想到的地方,就是修炼者的“天”;虽然看不见,但是能够感觉到的地方,就是修炼者的“地”;能够看见,并能感觉到的地方,就是修炼者的“人”。
两目平视的目的,在于用眼睛传神、送神、收神,收自然宇宙之灵氣归于人体,使人体宇宙之炁和自然宇宙之氣归于体内,用人体宇宙之信灵化自然宇宙万物之灵,天人合一,精随体环。
此时行功,如入云海,飘飘若仙。
六步功、十二步功、二十四步功六步功、十二步功、二十四步功基本上与三步功相似,它们的区别是在呼吸的过程中,所走的步数不一样,即分别是:在吸一口气的过程中,向前走六(或十二、或二十四)步;在呼一口气的过程中,向前走六(或十二、或二十四)步。
2.行步闭气法行步闭气法包括三步功、六步功、十二步功、二十四步功。
它与行步吐纳法在准备、意念、要求、提示等方面都很相似,它们的区别是在呼吸的过程中,增加了单闭气,即吸气——闭气——呼气——吸气。
健身气功六字诀:吐纳法为鼻吸口呼 匀细柔长
在“健身气功·六字诀”中,主要运用逆膜式呼吸方法,配合圆缓的以肚脐为中心的升降开合动作。动作开合与内气的呼吸开合相应,能进一步调动人体内气的平衡,使“健身气功·六字诀”更具有养生健身的特色。(来源:中国体育报)
同时,通过“呼”字不同状态对练功人群的平均肌力影响的实验,探讨导引动作与吐纳之间的关系。从实验结果来看,虽然目前有动作组与无动作组之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但有动作组的肌力平均值大于无动作组。这些表明,呼吸与动作相结合,效果较为理想,二者有相辅相成的作用。
六、关于六字诀中的呼吸法
传统六字诀文献中对呼吸法的介绍主要集中在“鼻吸口吐”、吐气有声或无声上,对呼吸方法则没有具体论述。而根据气功养生的基本原则和六字诀要求深长细柔的呼吸要领来分析,应为“腹式呼吸”。
健身气功六字诀:吐纳法为鼻吸口呼 匀细柔长
四、关于六字诀的吐纳法
历史文献认为,六字诀的吐纳法为鼻吸口呼,匀细柔长。但在吐气时是否出声的问题上,认识各不相同。陶弘景《养性延命录》中“气声逐字”是出声的,孙思邈也基本沿用其法,而唐代胡愔以后的大多数文献改为呼吸皆应令“耳不得闻其声”。“养气功六字诀”主要应用的是发声法。认为,临床应用时发声比不发声收效快;只有发声才能区分宫、商、
课题组认为,陶弘景与孙思邈的吐气出声法主要应用于治疗疾病,而后世“吐气无声”则是治病与养生相结合并向养生应用转变。古人常称六字诀为“六字气”“六气诀”或“六字气诀”。这说明,气息为六字吐气时的关键,而不是声音。发声是气息由慢变急、由清变浊的表现,中医认为它偏重于泻法的作用。
另外,是否出声还与是否配合动作及导引动作的特性有关。动作有力、转折停顿明显的,自然应以出声为好,像武术家对六字诀等声法的运用;而静功或动作舒缓、圆转自然者,则应以不出声为好。具体运用上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区别对待,辩证施功。
吐纳法
在开始修的时候,一定要找到那个吸和吐的舒服状态
然后就按着那个状态的吸和吐来修
不然就会头晕脑涨
切忌不能吸到底 和吐到底
一定要有余地 这里再次强调
各位晚上也可以修行一下 找找感觉
修习时间一长,很多身体弱的 气息弱的 就会变得强旺了
说话声音很小的 也会变得大一些了
这些都是修行吐纳时很常见的效果
先修和找到这个舒服的吸吐的状态
把这个状态的长短 频率稳定下来,修成习惯后,再去加上吸和吐时的各自己意念 这样是最好的修法
正常,再有 有人说吐纳时要呼吸逆腹式,
其实 吐纳正常的腹式呼吸就可以
逆腹式呼吸吐纳 是内修吐纳时 才应该去修的
前者基本上人人可修
后者 就要要求身体达标了胎息和入静有关
是啊 要求更高的 从修法上来讲 作用更大 ,但短处是不具备大众化
吐纳之法共两念
一念是吸时意念吸天地清新之气
一念是吐时 意念自己吐出百脉病气
肺经通百脉 有一脉带百脉之功
这吐纳之法 便是建立在这一脉带百脉之功
开始修行 吐纳之法时,大家切记以上两个要点,
不要吸到吸不动 不要吐到吐不出
一定要留有余地
找到自己在舒服 的吐纳的状态了
找到这个状态后 把这个状态进行稳定
然后在这个状态下 再加以意念
一念是吸时意念吸天地清新之气,一念是吐时 意念自己吐出百脉病气
时而久之
对肉身的调理就能达到很好有效果
而且还能培气养神
气神两旺
当吐纳进行到一定程度的人打坐守一入静时
就能观看到什么是气如龙了
吐纳之法 有两法
一法是是我们现在所讲的外吐纳
还有一种内吐纳观修法
但这内吐纳 心性心境不到的人 一般不利修之
吐纳法正确训练方法
吐纳法正确训练方法
吐纳法的正确训练方法如下:
1.形体放松:有意识地使身体放松,是练功中最基本的要求。
从练
功一开始,就要注意身体姿势安稳妥当,舒适自然,并使之放松,同时将放松贯彻到整个练功过程中。
2.意守:在身心安静状态下,把意念放在身体的某一部位,通常称
之为“意守”或“凝神”。
常用的意守部位,大都是经络上的穴位,一般以脐中或脐下为主。
3.注意呼吸:在全身放松的基础上,为了有意识地使呼吸缓慢,排
除杂念,可采用数息、听息、随意等法。
4.默念字句:注意呼吸的同时默念字句,如吸气时默念“静”,呼
气时默念“松”,或类似这样的词句,给练功者一种良性暗示。
可起安静放松的诱导作用。
5.守外景:难以注意身体内部的人,可注意外界环境某一目标,如
花朵、绿树、蓝天等,通称“守外景”。
呼吸法吐纳法教学
呼吸法吐纳法教学
呼吸法和吐纳法是一种常见的修炼技法,用于调节呼吸和调整身心状态。
下面是一些基本的教学步骤:
呼吸法:
1. 找一个安静舒适的地方坐下来,闭上眼睛,放松全身。
2. 将注意力集中在呼吸上,观察呼吸的流动。
3. 慢慢放松身体,深吸一口气,感受气息流入体内,然后缓慢地呼气,感受气息从体内流出。
4. 注意呼吸的自然节奏,不要强迫自己改变呼吸的方式,只需观察呼吸的过程。
5. 随着呼吸进一步深入冥想,集中精神,感受身体和思维的状态。
6. 继续保持深呼吸,有规律地吸气和呼气,直到感到身心放松和平静。
吐纳法:
1. 选择一个舒适的坐姿,闭上眼睛,放松全身。
2. 开始深呼吸,将空气吸入鼻子,然后将其排出。
注意保持吸气和呼气的平稳和有节奏。
3. 同时,将注意力集中在身体的某个部位(比如腹部或胸部),将注意力随呼吸的流动而上下移动。
4. 在呼吸的过程中,将身体或心灵上的不良情绪或疲劳等不好的感觉想象成黑色的烟雾或污垢随呼气排出,同时想象清新的空气随吸气进入体内。
5. 持续进行这个过程,直到感到身心清爽和平静。
无论是呼吸法还是吐纳法,都需要练习和坚持才能产生最好的效果。
刚开始时,可能会感到有些困难或不自然,但随着练习的进行,你会越来越熟悉和悟到其中的奥妙。
最重要的是找到适合自己的节奏和方式,保持坚持和耐心。
关于健身气功·六字诀中的吐纳法、呼吸法
关于健身气功·六字诀中的吐纳法、呼吸法一、关于六字诀的吐纳法历史文献认为,六字诀的吐纳法为鼻吸口呼,匀细柔长。
但在吐气时是否出声的问题上,认识各不相同。
陶弘景《养性延命录》中“气声逐字”是出声的,孙思邈也基本沿用其法,而唐代胡愔以后的大多数文献改为呼吸皆应令“耳不得闻其声”。
“养气功六字诀”主要应用的是发声法。
认为,临床应用时发声比不发声收效快;只有发声才能区分宫、商、角、徵、羽,才能配合五脏,更好地治病,并称其为“风呼吸”。
但同时也要求:“初学者,一定要出声,便于气机通畅和掌握口型;等口型正确、腹式呼吸练熟了,自然呼吸深长……真气调动起来,水到渠成,就不期然而然地不出声了。
”课题组认为,陶弘景与孙思邈的吐气出声法主要应用于治疗疾病,而后世“吐气无声”则是治病与养生相结合并向养生应用转变。
古人常称六字诀为“六字气”“六气诀”或“六字气诀”。
这说明,气息为六字吐气时的关键,而不是声音。
发声是气息由慢变急、由清变浊的表现,中医认为它偏重于泻法的作用。
另外,是否出声还与是否配合动作及导引动作的特性有关。
动作有力、转折停顿明显的,自然应以出声为好,像武术家对六字诀等声法的运用;而静功或动作舒缓、圆转自然者,则应以不出声为好。
具体运用上应区别对待,辩证施功。
对于“健身气功·六字诀”,根据习练对象的不同,要求并不一样。
总的要求是,“吐气不出声”。
具体来说,对于初学者,可以吐气出声,主要是为便于口型校正,防止憋气;功法熟练后,则应逐渐转为吐气轻声,乃至匀细柔长的无声状态。
试验中,课题组专门观察了“呼”字不同状态对练功人群平均肌力的影响,以探索对以上问题的科学验证方法。
结果显示:单纯读字出声与不出声比较虽然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握力平均值出声组高于不出声组。
这可能与测试对象大都是六字诀初学者和评价方法(肌力)与发声的用力状态更接近有关(因为发声用力可调动肌肉的工作能力)。
对此,尚需进一步研究探讨。
内家拳练气训练方法
内家拳练气训练方法内家拳是一种独特的武术技巧,不仅需要掌握正确的动作技巧,还需要在气的训练上下功夫。
下面就为大家介绍几种常见的内家拳练气训练方法:一、吐纳法吐纳法是内家拳练气的基础,通过吐纳来训练呼吸和调节内息。
吐纳分为盘龙吐纳和大圆吐纳两种方法,盘龙吐纳是指先吸气,然后顺着人体的脊柱逐层呼气,直到呼出最后一口气,再吸气,呼气过程中练习舒展身体;大圆吐纳则是先吸气,然后腹部收缩,把气从腹中往外呼,直到呼出最后一口气。
这两种吐纳方法都可以提高人体的气功,修炼内家拳。
二、养气功养气功是内家拳中最具代表性的练气方法之一,这种练法通过放松身体、调节呼吸来恢复内息,提高气功。
练养气功时,可以选择一个安静的地方,放松身体,全身处于静态状态,缓慢呼吸,吸气时气顺着鼻子进入肺部,吸满后,使肺部肌肉收缩,然后缓缓呼出。
这种方法可以增强人体的内力和耐力,提高体质和免疫力。
三、拍打练气拍打练气是内家拳中最具有实际操作性的练气方法之一,运用掌击、拍打以及按摩等手法刺激人体经络和穴位,促进气血循环。
拍打练气分为泼水打、沙袋打和空手打三种方法,泼水打是用水泼打身体,刺激气血循环,沙袋打是把沙袋拍在身体各个部位,通过沙袋的重力作用激活身体经络,空手打则是通过手掌拍打身体不同部位。
在练习时要注意手法、力度和频率,以保证效果的达到。
练习内家拳需要长期坚持,并且正确掌握练气方法和技巧,才能达到良好的效果。
上述三个方法,吐纳法和养气功是内家拳基础,可以锻炼身体的柔韧性和灵活性,而拍打练气则是用以修炼内力和气功的具体实践方法。
因此,在练习内家拳时一定要注意身体状态,掌握正确的技巧方法,不断提高自身的内功水平,才能真正体会到内家拳的精髓和魅力。
六字诀_真气运行吐纳法_副本
六字诀——真气运行吐纳法少波真气运行推广中心徐耀东六字诀也称六字气诀,是我国古代流传下来的一种真气运行进行吐纳的一种养生方法。
因功法操作的核心容为呼吸,吸有一,呼有六,呼有六是呼气吐字(念诀),诀有六种不同的变化,故被称为“六字诀”或“六字气诀”。
六字诀用“嘘(属木应肝)、呵(属火应心)、呼(属土应脾)、呬(属金应肺)、吹(属水应肾)、嘻(应三焦)”。
六字分别与相应脏腑相应,某经有病即念相应之字治之,可防病于未然,治疗于方始,方便易行,疗效显著。
明代太医龚延贤在其医书《寿世保元》中指出:“六字气诀,治五脏六腑之病。
其法以呼字而自泻去脏腑之毒气,以吸字而自采天地之清气以补之,当日小验,旬日大验,年后万病不生,延年益寿。
”一、六字诀流传的悠久历史六字诀养生法在我国流传已有悠久的历史。
据《道藏玉轴经》记载:五脏六腑之气,因五味薰灼不和,又六欲七情,积久生疾,伤脏腑,外攻九窍,以至百骸受病,轻则痼癖,甚则盲废,又重则丧亡。
故太上悯之,“以六字气诀治五脏六腑之病”。
这就明确指六字诀为老子所创,庄子曾指出:“吹响呼吸,吐故纳新,熊经鸟伸,为寿而已矣。
”可见从创编传承至今已有二千三百多年历史。
后名医华佗继承六字诀并传授给其弟子吴普,在授广陵吴普《太上老君养生诀•服气吐纳六气第二》中指出呬:呬主肺,肺连鼻,五脏受风即鼻塞,有疾作,呬吐纳治之。
呵:呵主心,心连舌。
五脏心热,舌干,有疾作,呵,吐纳治之。
呼:呼主脾,脾连唇,论云:脾温即唇焦,有疾作,呼,吐纳治之。
嘘:嘘主肝,肝连耳,论云,肝盛即目赤,有疾作,嘘,吐纳治之。
吹:吹主肾,肾连耳,论云:肾虚即耳聋。
有疾作,吹,吐纳治之。
嘻:嘻主三焦,有疾作,嘻吐纳治之。
据《宋史•艺文志》载《华佗老子五禽六字气诀》中医古籍2007年版钱超尘、温长路主编。
即在南北朝时,弘景《养性延命录》中,有这样的描述:“纳气有一,吐气有六。
纳气一者谓吸也,吐气六者谓吹、呼、唏、呵、嘘、呬,皆出气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种练功方法。
指通过呼出浊气吸进清气,或伴随发音来调整身体各部机能的气功锻炼方法。
做法是用满吸的呼吸法,先把气呼净,腹部自然放松,然后吸气使肺部开张,再慢慢把气呼出去,以此来加强吐纳的过程,关键是为了换气。
此方法对解除疲劳、清新头脑有较明显的作用,对五脏偏颇之调整作用亦较明显,对调整经络也有一定作用。
具体功法深呼吸即腹式呼吸。
从运动的角度讲,就是吸气时鼓起肚子,呼气时充分将腹部排空;从气功的角度讲,在运气作深呼吸时,首先要尽量放松全身的肌肉,平心静气的呼吸,然后再伸屈双手,尽放肺腑深深地用鼻吸气,直至不能再吸入空气为止。
再将吸入的空气运降至丹田,闭气调息约数秒钟,才由丹田处运作,经肺脏、气管、喉头吐放出来。
在吸入空气又将之运降丹田气海时,闭气调息的时间初时约为三至四秒,日后则慢慢练习增加至八秒左右。
注意事项做深呼吸运动,注意切忌不要形成“憋气”。
所谓“憋气”指呼吸及调息的时间过长,伤害了呼吸器官及其它神经系统。
呼吸吐纳法分为鼻入鼻出、鼻入口出、口入口出、口入鼻出等多种。
吐纳法深呼吸运动可以站着或坐着时有意识地做,也可以在做其它运动时配合着一起做。
我是在每天做下蹲运动时配合在一起做深呼吸运动的。
科学原理勿庸置言,深呼吸本身就是一种健康运动。
深呼吸是相对于平时正常的“浅”呼吸而言的。
从健身的角度讲,深呼吸加强了氧气的供应,也排出了大量的二氧化碳,在人体身体的新陈代谢交换过程中,起着巨大的强身祛病的作用。
因为缓慢的有意识的深呼吸能提高体内碱性含量,同时使心脏跳动和血液循环加快,供给身体更多的氧气,血液将氧气和营养素输送给全身的细胞,保持健康。
另一方面,体内的废物和毒素通过深呼吸和汗液排出体外,减少体内酸性含量,使人体内的化学成份保持平衡,从而脱离亚健康。
积极作用从气功的角度讲,通过一吐一纳的深呼吸,能促进血液和淋巴液冲击而畅通起来,并恢复各神经系统之间的联系,各神经末梢也就跟着连带振奋起来,直接或间接地刺激到血管作用,肌肉遂因新陈代谢的改善而增进了营养,一些慢性病或内伤,就顺乎神经系统恢复正常的机能,达到不药而愈的效果。
总之,呼吸吐纳是人类的自然动律,深呼吸则顺其机能而延长之,试图改善这种自然动律而谋夺天地造化之力,以强健我体。
功理吐纳者,呼吸也。
庄子云:“吹嘘呼吸,吐故纳新。
为寿而已矣。
”意即吐出浊气,纳入人体所需之清气,以帮助培蓄人体内部之真气,达到修真养性、延年益寿之目的。
中华道家修炼,重视“气”对人体的作用。
认为“气聚则生,气亡则死。
”天地万物无不需气以生之。
东晋道士葛洪在《抱朴子》中说:“服药虽为长生之本,若能兼行气者,其益甚速。
若不能得药,但行气而尽其,亦得数百岁。
”中华道家吐纳,就是一种行气之法,至简至易,常年坚持,自可终身受益。
中华道家认为,人在受生之初,胞胎之内,以脐带随生母呼吸受气。
胎儿之气通生母之气,生母之气通太空之气,太空之气通太和之气。
那时并无口鼻呼吸,任督二脉息息相通,无有隔阂,谓之“胎息”。
及至十月胎圆,裂胞而出,剪断脐带,其窍闭矣。
其呼吸即上段于口鼻,下段于尾闾,变成常人呼吸。
常人呼吸随咽喉而下,至肺部退回,即庄子所云“众人之息以候”是也。
其气粗而浮,呼长而吸短。
从此太空太和之气不能下行于腹,而腹内所蓄之先天祖气,谓之先天元气,“动而愈出”(老子语),反失于太空。
久而久之,先天气丧失过多,肾部脉虚,根源不固,百病皆生,而走向死亡。
盖人生禀天地之数有限,要知保气即保生也。
故常人欲求长生之术,亦应求延年之法。
中华道家修炼,就是要返本还源,回到婴儿先天状态,以增益寿算。
吐纳之法,使呼吸归根,保住先天之气,气足则百病可治,固住生命之本,始可再言上层修炼。
丹经谓“欲点长明灯,须用添油法”是也。
功法须则空气清新之地,或山林、公园、湖边、田野皆可,室内可以打开窗户。
时间可以在子、午、卯、酉四正时,且此时一般工作较少,也便于自我安排。
身法练功之时,最好不要穿过紧的衣服,腰带可以松一松,以立气血流通。
姿势不限,行、立、坐、卧均可。
行,咳缓步徐行,神态自若,安然行气。
立,自然站立,脚同肩宽,双膝微屈。
双手自然下垂,放在体侧,或双手相叠,放在脐下。
坐,最好盘坐,双手相叠,放在肚脐,或掐诀最好。
亦可平坐凳上,手扶两膝。
卧,可以平躺,手心向上,置于体侧,或双手相叠,置于脐上。
或者侧身卧最佳,一手置于头侧或枕肱,另外一手放于肚脐,与手相反。
先转动头部,使脊椎正直,然后做功。
以上四种姿势,可以自由选择。
但求其自然安适,以利入静。
练功时要求舌顶上鄂,即舌反卷以舌尖底面顶住。
因人之上鄂有两个窝,叫做“天池穴”,上通泥丸,最易漏神漏气。
故练功时必须堵住,如婴儿埔乳之状。
两耳须屏却外界一切干扰,如万籁俱寂之境,仍旧按照前面静功所讲的方法,凝韵听息。
《庄子》云:“无听之于耳,而听之于心,而听之于气。
”此即“庄子听息法”。
要求两耳返听于内,听其呼吸出入。
呼吸本求无声,所以听息者,是求其绝利一源,专心养气。
练功时双目微闭,含光内视。
所以微闭者,睁开容易滋生杂念,全闭容易昏沉入睡,皆于养气不利。
微闭时眼皮自然下垂,以看到眼前之物而又不能辨清为度。
这时可用前面静功“观光”炼就的“性光”,回光返照。
即眼光观鼻,鼻下观心,心观丹田。
观丹田者,观丹田之气是也。
心法行功前必须排除杂念,念想不除,无法驭气。
《太上老君说常静经》曰:“夫人神好清而心扰之,人心好静而欲牵之。
常能遣其欲而心自静,澄其心而神自清,自然六欲不生。
”就是要人常用止念功夫,有念即止,使前念消除,后念不生,日久自然心底清静无物。
如《老子》所言:“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
”如此方可言行气之法。
《青华秘文》论述止念之法时说:“但于一念之际,思平日不得静者,此为梗耳,急舌之,久久纯熟。
父王念莫大于喜怒,怒里回思则不怒,喜里知抑则不喜,种种皆然,久而自静。
”又说:“心求静必先治眼,眼者神游之主也,神游之言而役于心,故抑之于眼,而使之归于心。
”即言内观返照,亦可止念。
入静功夫,主要还在自己悟解。
息法(命功有为之法,复归无为)首先开口,缓缓吐出体内浊气,再自鼻中吸入清气,用意念咽入下丹田(脐下一寸三分,同身皴),以补充呼出之气。
呼必呼尽,吸必吸满。
吸时小腹园起,呼时小腹收回,叫做混呼吸。
初学吐纳必须如此,这样口呼鼻息三次。
然后抿口合齿,舌顶上鄂,收视返听。
鼻息鼻呼,一呼一吸,皆令出入于丹田。
务必做到以心领气,以气随心,吸气时随意念下注丹田,呼气时以意念出窍外,谓之心息相依。
开始人的呼吸之气,并不能直达丹田。
人之心窝正中,原有一管,上系于肺,下同丹田,乃是虚空一管,无中生有。
原来在胞胎时是相通的,下生之后变为肺呼吸,这根管就逐渐迷塞了。
《老子》天地之间岂有橐龠乎,虚而不屈。
”就是指的这根管。
有人初学气功为什么会发生胸闷胸痛呢》这就是由于行气不当,把橐龠管冲坏的缘故。
所以行气之时,不可强迫压气,也不可强制憋气。
勿执着,勿勉强。
只要不痛就往下一点,发闷就往上一点,时间长了,慢慢冲开,自己是有感觉的。
吐纳还有一个重要的口诀,谓之吸长呼短。
吸气进入丹田,略存一存,然后才能收腹呼气。
作用在于吸入空中太和之气,注润丹田积蓄下来,坤腹先天元气不得外流通,才能达到吐纳的真正目的。
人身如一小天地,心为天,肾为地,随着行气,心性渐渐伏下,与肾气交合。
《老子》约:“天地相合,以降甘露。
”口中自然生出甘凉津液。
此津液乃练气所生,比起平日唾液,大有补益之效。
待至满口,送至咽喉,引颈吞之,滔滔有声,亦可帮助入静。
津液为人养生之宝,盖津液可化气,润泽周身,谓之“炼津化气”,肺主气属金,金能生水,水为肾主精,亦为造精捷法也。
随着修炼功夫的长进,津液愈加甘美无比,若非修真之士谁能知之。
吕祖喻为“长生酒”,曰:“自饮长生酒,逍遥谁能知?”行气既久,成为自然,即使不用意领,气息自汇丹田之内,仿佛有力吸引,橐龠已通矣。
这时只将微意守于丹田,仍是丹田呼吸。
吐惟细细,纳维绵绵,若存若亡,似有似无,方为真息。
此时逐渐将有为之法,归于无为,先存后忘,知而不守。
丹经云:“真意往来不间断,知而不守是功夫。
”积久纯熟,有心化为无心,有意化为无意,则可使心神得到极大休歇,达致无念无欲之境,心神清定方可致无梦,《庄子》曰:“古之真人,其寝不梦,其觉无忧。
”其中效验不可思议。
最后神意合为一体,不知不觉打成一片,心入气中,气包神外,混沌交合,橐龠不散。
津液愈生愈望,香甜满口,丹田温暖,周身融融,呼吸开合,周身毛窍皆与之相应。
静到极处,但觉气如根根银丝,透入毛孔,空洞畅快,妙不可言。
鼻无出入之气,脐有嘘吸之能,好似婴儿在胞胎之中,是为胎息。
《老子》说:“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
”真正存神达化之功,即在此也。
到此地步,仙道不远矣。
但是达到如此境界,随个人秉赋有早有晚。
要在慎终如始,勿懒勿怠。
《太上老君内观经》说“信道易,行道难;行道易,得到难;得到易,守道难。
守道不失,身长存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