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乙肝肝硬化胃动力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论文
慢乙肝患者门静脉血流动力学检测的临床意义.
慢乙肝患者门静脉血流动力学检测的临床意义更新日期: 07-21 陈明崔建华吕兴侠韩方正王金章封波多普勒超声是一种简便、无创伤、无放射性的检测方法,能在生理状态下动态适时显示门静脉血管形态,直观血流方向,较精确地检测和计算血流量,易于重复进行、动态观察,特别适于临床研究血流动力学的变化[1],该方法测定门静脉主干血流不受肝内分流的影响,不受肝脏摄取功能的影响,近年用来测量门静脉高压症的血流动力学改变的报告渐多,对于慢乙肝门静脉血流动力变化的报告不多。
从乙肝病毒感染到肝硬化形成是一个慢性的过程,为进一步研究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从慢性肝炎到肝硬化门脉高压形成各期的门静脉血流动力学的改变,探讨其变化规律及在临床诊治中的意义,我们测量了114例慢性乙型肝炎和肝硬化患者的门静脉血流动力学指标,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病例选择114例均为本院的住院患者,男112例,女2例,年龄20~61岁。
按1995年全国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术会议修订的标准诊断为乙型病毒性肝炎,均无其他肝炎病毒感染的证据。
慢性肝炎74例(其中静止期29例,活动期45例;肝炎肝硬化40例(依活动与否分为,活动期肝硬化24例,静止期肝硬化16例;依肝功能代偿与否分为,代偿期26例,失代偿期14例。
对照组30例为健康体检者,无肝、胆疾病史,无长期饮酒史,肝功能正常,肝炎血清标志物阴性,常规B 超检查无慢性肝炎、门脉高压声象,男28例,女2例,年龄21~56岁。
1.2检测方法门静脉血流动力学参数测量方法:应用美国ATL公司HDI3000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2~4MHz,取样容积3mm,经θ角较正后,仪器自动计算血流速度和血流量。
患者准备见文献[2]。
1.3统计学方法多组计量资料比较采用方差分析及q检验, 两组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配伍组设计的t检验,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
2结果 2.1慢性肝炎、肝炎肝硬化患者门静脉血流动力学指标测量结果慢性肝炎和肝炎肝硬化患者有类似的血流动力学变化,门静脉血流量均增加,门静脉截面积均增大,但慢性肝炎患者血流速度加快、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流速度减慢,见表1。
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清胃促生长素和瘦素水平变化
me n t o f C l i n i c L a b o r a t o r y , C e n t r l a Ho s p i t a l 。 O i a n j i a n g C i t y 4 3 3 1 0 0 , Hu b e i P r o v i n c e
F I N S , 北京 晶美生物工程有 限公 司) ; 采用酶联免疫 吸附法检
测L e p t i n和 g h r e l i n水平( 美国S P I — B I O公司 ) , 并计算各组患
的糖耐量异常现象 , 部分患者病情 可逐 渐发 展至肝源性糖 尿
病, 分 析原因可能与胰 岛素抵抗 有一定 的关 系_ I j 。有研究 认
L e p t i n 水平对判断病情严重程度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 关键词 】 乙型肝炎肝硬化 ; 瘦素 ; 胃促生长素 ; 胰岛素抵抗
D O I : 1 0 . 3 9 6 9 0 . i s s n . 1 6 7 2 - 5 0 6 9 . 2 0 1 5 . 0 2 . 0 2 2
者 和健 康体 检者 ( 胰 岛素抵抗 指 数 , I R S ) , I R S = F P G×
【 摘 要 】目的
系。 方法
检测 乙型肝炎 肝硬化患者血清 胃促 生长素 ( G h r e l i n )  ̄ 1 1 瘦 素( L e p t i n ) 水平变 化 , 并探讨 其与胰 岛素抵抗 的关
慢性乙型肝炎和肝硬化患者胃黏膜病变特点及其发病机制初步研究
用 日本 富士 能wG8F 胃镜 观察 胃黏膜病变 情况 。其中 6 8c 0例
( 慢性 乙肝 4 例 , 2 其中轻度 1 , 5例 中度 1 例 , 5 重度 1 ; 2例 肝炎肝 硬化 1 例 ) 8 用活检钳夹取 胃窦 、 胃体部黏膜组织各 5块 , 即用 立
慢性 H V感染者 胃黏 膜异常病变 增加 。 胃黏 膜组织 细胞 中 B J
可检测到乙肝 病毒 H sg H c g H V D A 】s。肝硬 化 患者 BA 、 BA 、 B N _ ] - 可出现门脉 高压性 胃病 (pr l yees egsoa yP G) ] oa hpr ni atpt ,H L 。 t t v r h g
膜组织病变 的特点 , 胃黏 膜组织 中 H V及 其标 志物分布 情况 , B 分析 胃黏膜病变 与肝细 胞损 害程度 的关 系, 胃黏膜 、 组织及 肝 血清 中乙肝病毒标 志物分布 的关 系, 探讨慢 性乙肝 和肝硬化患 者 胃黏膜病变可能的发病机制 , 用于指导临床 治疗 。
1 资 料 与 方 法
何朝 霞 袁 文芳 孙梅花 高会 霞
探讨慢性 乙型肝 炎( 乙肝 ) 和肝硬化 患者 胃黏膜病 变特 点及 可能发病机 制。方法 【 摘要】 目的
20 03年 1月至 20 2月于石 家庄市第五 医院住 院的慢性 乙肝和肝硬化患者 10 同时行肝 穿、 04年 0例 胃镜 、 肝
功 能 、 清肝 炎病 毒 学标 志物 检 查 , 用 s 血 采 P法检 测 肝 、 胃粘 膜 组 织病 理 及 免 疫 组 化 中 H sg H c g BA 、 BA 。结 果
肝硬化患者胃肠动力障碍的研究进展
肝 硬化患者通 常情 况下会并 发 自主神经病变 ,而且这种病变较为 隐匿。 当人体 出现肝 脏炎症 时 ,会 出现一 种应激状 态 。在这 种情 况 下 ,通常会 出现交感神经兴奋 而副交感神经抑 制的表 现 ,从而容易 导 致运动 减弱 以及分泌 吸收 减少。长期的临床实 践发现 ,肝硬化患者 存
2 0 1 3 年9 月第 1 1 卷 第2 6 期
[ 2 4 】 徐以珍, 白翠既 周琪, 等. 黄药子乙醇浸膏管内抑制灭活病毒的研
究[ J 】 . 药学通 报, 1 9 9 8 , 2 3 ( 9 ) : 5 3 5 , 5 3 7 .
・
文献综述 ・ 5 5
[ 2 9 ] 喻 泽兰 刘欣 荣 , Mi c h e a l Mc C u l l o c h , 等_ 黄药子 抗肿瘤 活性 组分 筛 选及作用分析 [ J ] _ 中国 中药杂 志, 2 0 0 4 , 2 9 ( 6 ) : 5 6 3 — 5 6 7 . [ 3 O 】 索 晴, 崔 立然 , 刘 树 民, 等 黄 药子及配伍 当归后含药血 清抗肿 瘤作 用 的研 究 [ J ] 冲 国中医药科 技, 2 0 0 8 , 1 5 ( 2 ) : 1 1 3 - 1 1 4 . [ 3 1 ] 刘 树 民, 李玉 洁, 张 应成 . 黄药 子 的现代 应用 及其 毒性 研 究 [ J ] . 中 医药学 报, 2 0 0 2 , 3 0 ( 2 ) : 6 8 - 7 0 .
肝硬 化患者 胃肠动力障碍 的研 究进展
乙肝后肝硬化中医证素规律的文献及临床研究的开题报告
乙肝后肝硬化中医证素规律的文献及临床研究的开
题报告
乙肝后肝硬化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疾病,其病理变化与肝纤维化、肝
硬化等相关,临床表现包括肝功能异常与脾功能亢进等。
针对这种疾病,现代医学通常采用抗病毒治疗、肝移植等方法,但常规治疗存在许多问题,如药物依从性差、副作用大等。
中医药在乙肝后肝硬化的治疗中也有着较为丰富的经验和疗效,但
其疗效与机制尚需进一步探索。
因此,为深入了解乙肝后肝硬化中医证
素规律及中医药的治疗效果与机制,我们拟开展以下研究:
一、研究目的
1. 探究乙肝后肝硬化中医证素规律;
2. 探究中医药治疗乙肝后肝硬化的相应机制。
二、研究方法
1. 回顾性病例分析:收集乙肝后肝硬化患者临床资料,通过中医辨
证论治,分析患者的证素规律,总结临床治疗经验。
2. 随机对照试验:将符合入组标准的乙肝后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治
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中医药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比较两
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肝功能指标、炎症指标及生活质量等方面。
三、研究意义
该研究将有助于深入了解乙肝后肝硬化的中医证素规律及中医药的
治疗机制和效果,为中医药在乙肝后肝硬化的治疗提供理论和临床参考。
慢性乙型肝炎和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心理状况的相关研究进展
慢性乙型肝炎和肝硬化患者肝脏硬度检测值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肝硬化·肝脏瞬时弹性探测仪(fibroscan )是一种近年来兴起的,在超声诊断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快速、便捷、非创伤性的肝脏硬度检测仪器[1],主要用于各种不同病因所致的慢性肝炎、肝硬化等慢性肝病肝脏慢性乙型肝炎和肝硬化患者肝脏硬度检测值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德吉,白玛,白央,米玛仓决【摘要】目的探讨西藏地区慢性乙型肝炎(CHB )和乙型肝炎肝硬化(LC )患者肝脏硬度检测(LSM )值的变化与其影响因素。
方法2017年1月~2018年3月在西藏自治区藏医院门诊就诊的CHB 患者70例,LC 患者30例,使用肝脏瞬时弹性探测仪检测LSM ,常规行彩超检查和血生化指标检测,采用Spearman 相关性分析,建立多元逐步回归方程行多因素分析影响LSM 的因素。
结果CHB 患者LSM 为(7.17±12.19)kPa ,显著低于LC 患者【(14.92±14.01)kPa ,P <0.05】,CAP 值为(210.70±66.22)db/m ,与LC 患者的(212.00±69.20)db/m 比,无显著性差异(P >0.05);APTT 、AST 、ALP 、GGT 、GLOB 、TBIL 和TBA 与LSM 呈正相关(P <0.05),WBC 、PLT 、HGB 、PTA 、FIB 、ALB 、GFR 和LDL-C 与LSM 呈负相关(P <0.05),而体质量、ALT 、UREA 、CREA 、UA 、TG 、HDL-C 、GLU 、AMY 和CAP 值与LSM 无显著性相关(P >0.05);肝脏表面光滑情况、肝脏实质回声情况、肝脏血管走形清晰情况、脾脏大小情况等因素与LSM 显著相关(P <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年龄(P =0.003)、肝脏回声增强(P =0.020)、肝脏回声结节(P =0.000)、凝血酶原时间(P =0.007)和总胆汁酸(P =0.004)是影响LSM 值的独立因素。
肝硬化对胃肠动力的影响及研究进展
肝硬化对胃肠动力的影响及研究进展肝脏是人体最大的消化器官,肝组织受损时,胃肠道是受影响最早且最严重的肝外器官,肝硬化患者常伴有腹胀、纳差、恶心呕吐、便秘等症状,这些表现引起胃肠道分泌、吸收、运动、循环等障碍,也影响肝组织的修复,形成恶性循环。
国内外许多研究表明,肝硬化患者存在胃肠动力障碍,本文就其表现及发生机制作一综述。
1 肝硬化患者胃肠动力障碍的表现1.1食管运动障碍肝硬化患者常伴有胃食管反流病(GERD),表现为反酸烧心等症状。
目前食管动力的基本检测方法有食管测压及24h食管PH监测,其中后者是诊断胃食管反流病的金标准,使用范围广,易操作,耐受性好。
林向飞等[1]对63例肝硬化患者(其中有食管静脉曲张者41例)进行食管测压及24h 食管PH监测,结果发现肝硬化患者食管括约肌压力(LESP)下降及远端蠕动波幅(PA)变小、平均蠕动持续时间(PD)延长、蠕动传导速度(PV)减慢,酸反流量增加,且随着肝功能减退及食管静脉曲张加重,远端PA、PD、PV异常进行性加重,LESP显著下降,各反流指标增高,这证实肝硬化食道静脉曲张患者存在食管动力紊乱,肝功能减退使食道动力功能障碍加重,LESP及食管体远端清除能力下降,GERD发生率升高。
1.2胃排空障碍肝硬化患者常常出现上腹饱胀,隐痛,嗳气,泛酸,呕吐,食欲不振等情况,与胃动力下降症状相似。
王池平等[2]以半流质(温开水500ml+黑芝麻糊80g)试餐,用核素法测胃半排空时间GET1/2和胃排空时间GET,结果发现随肝硬化child-pugh分级不同等级的加重,胃排空时间延长。
梁君瑶等[3]对20例肝硬化患者摄入固体液体混合物(熟泡面+荷包蛋+花生仁+饮用水)及不透X线标志物(含10根小钡条的胶囊),用数字成像X机腹部摄片记录1,2,4,6,7h胃内小钡条的残留数测6h胃排空率,结果显示肝硬化患者胃排空时间比健康者明显延迟。
吕洪敏等[4]用C-辛酸呼气试验测肝硬化患者胃固体食物排空时间,以GET1/2及Tlag(延迟相时间)为记录指标,结果发现肝硬化组GET1/2及Tlag均较对照组延长,且child分级越高,各指标也越高。
106例肝硬化患者胃肠动力障碍的临床治疗
106例肝硬化患者胃肠动力障碍的临床治疗目的:探究106例肝硬化患者胃肠动力障碍的临床治疗方法与疗效。
方法:入选2012年4月至2015年4院在我院进行治疗的肝硬化出现胃动力障碍患者106例,基于对患者的随机分配原则将106例患者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3例。
对照组采用的临床治疗为促胃肠动力药物多潘立酮治疗,观察组促胃肠动力药物西沙必利治疗方法。
两组治疗周期为14天,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
结果:两组在治疗结束后,观察组治疗后胃肠动力恢复较好,肝功能有所改善,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总的有效率分别是92.5%与62.8%,两组在胃肠动力治疗总有效率上有显著性的差异P<0.05。
结论:肝硬化胃肠动力障碍患者采用促胃肠动力药物西沙必利的治疗方法可以获得良好的临床疗效,胃肠动力恢复较快,可以有效保护胃黏膜,为肝硬化肠动力障碍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一定的参考。
标签:肝硬化;胃动力障碍;临床治疗肝硬化是在复杂病因反复长期作用下发展而成的一种慢性的弥散性的严重肝性损伤疾病。
肝硬化患者会伴肝功能异常,严重时会引发上消化道出血,感染,肝性脑病甚至会转化成癌变。
其中容易引起的是上消化道出血,初步研究上消化道出血与胃肠功能异常有一定的联系。
胃肠功能障碍多归因于肝硬化后,出现坏死的肝细胞影响胃肠道的吸收分泌等重要功能。
因而,在肝硬化的治疗过程中需对出现胃肠功能障碍的患者进行合理治疗,降低并发症的发病几率。
近年来,针对于肝硬化患者的胃肠功能障碍的治疗方法基本分为两种,药物治疗和理疗。
药物治疗中应用西药,促胃肠动力药物应用较多,起效较中药快。
应用多潘立酮治疗的报道相对较多。
本研究采用促胃肠动力药物西沙比利治疗肝硬化患者的胃肠动力障碍,临床疗效好。
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2年4月至2015年4月来我院进行治疗的肝硬化胃肠功能障碍患者106例,入选患者符合WHO关于肝硬化的诊断标准,同时106例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消化不良,胃痛,便秘等症状,经检查为胃肠动力障碍。
肝硬化患者的肠胃功能障碍与营养支持治疗
肝硬化患者的肠胃功能障碍与营养支持治疗引言:肝硬化是一种慢性进展性肝脏疾病,常见于长期酗酒、乙型肝炎等原因引起的慢性肝病。
肝硬化导致肝脏组织纤维化并损伤其功能,同时还会影响整个消化系统的正常工作。
由于消化吸收功能受到抑制,肝硬化患者往往面临着营养不良和消化道并发症的风险。
本文将探讨肝硬化患者的肠胃功能障碍及其应对之道。
一、肠胃功能障碍表现1. 消化不良:由于肝硬化使得胆汁分泌减少,胆汁酸合成降低,在脂类和油脂的消化上存在困难。
这可能导致食物无法被适当地分解和吸收,从而引发消化不良。
2. 胃轻瘫:在肝硬化中,可发生门静脉高压引起胃轻度扩张,胃肠蠕动减慢的情况。
这种胃轻瘫会导致食物在胃中滞留时间延长,从而引起恶心、呕吐等症状。
3. 肠道菌群失调:肝硬化患者往往存在肠道菌群紊乱的状况,常见的表现是细菌过度生长和腹泻。
这可能进一步影响肠道对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
二、营养支持治疗1. 饮食调整:针对肝硬化患者的消化吸收障碍问题,应根据个体情况进行饮食调整。
增加蛋白质摄入量可以帮助维持正常氮平衡和促进康复。
此外,适度限制盐分的摄入可以减轻腹水和水肿的发生。
2. 补充维生素与微量元素:由于长期的不良饮食及部分营养成分消耗增加,肝硬化患者容易发生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缺乏。
为了确保正常新陈代谢和身体功能运转,适当的补充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十分必要。
3. 肠道外营养支持:在某些严重情况下,肝硬化患者可能无法通过口服摄取足够的营养物质,这时需要采用肠道外营养支持。
通过经静脉途径输入氨基酸液体或脂肪乳剂等,为患者提供充足的能量和营养。
三、营养支持治疗的注意事项1. 个体化治疗:每位肝硬化患者都有不同程度的消化吸收障碍,并存在不同营养需求。
因此,在营养支持治疗过程中,应根据每位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2. 防止感染:由于肝硬化可导致机体抵抗能力下降,敏感性增加,因此在给予肠道外营养支持过程中,保持合理清洁、预防感染是至关重要的。
慢性肝病患者的临床分析报告
慢性肝病患者的临床分析报告慢性肝病是一种肝脏长期受损的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健康状况。
本篇文章将通过对一位慢性肝病患者的临床分析,探讨其病情发展、临床表现、诊断依据以及治疗方案。
一、病情发展该患者是一名48岁男性,曾有饮酒史,过去五年中逐渐出现疲劳、食欲不振、体重下降的症状。
近期出现肝区不适感和黄疸,经检查发现肝功能异常。
经详细询问,患者自述饮酒逐渐增加,近年来每天摄入超过70克乙醇。
二、临床表现该患者主要表现为乏力、贫血、食欲不振,皮肤黄疸明显,尿液呈深色,腹部可触及肿大的肝脏,有压痛。
血液检查发现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下降,肝功能指标ALT、AST显著升高,凝血功能异常。
三、诊断依据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结合其饮酒史,可以初步怀疑其为酒精性肝炎引起的慢性肝病。
但需要进一步排除其他原因,如病毒性肝炎、自身免疫性肝炎等,以确诊患者的具体病因。
四、治疗方案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诊断结果,制定了以下治疗方案:1.戒酒:酒精是导致肝脏受损的重要因素之一,患者应彻底戒酒,避免进一步损害肝脏功能。
2.药物治疗:选择抗氧化剂、维生素、抗病毒药物等进行治疗,以减轻肝脏的炎症反应和修复受损组织。
3.饮食调理:为了减轻肝脏负担,患者应避免高脂、高糖和高盐饮食,适量增加蛋白质摄入,多食用新鲜蔬果。
4.肝功能支持治疗:对于肝功能严重受损的患者,可能需要进行肝移植或其他支持性治疗手段。
结语慢性肝病是一种需要长期治疗和护理的疾病,患者需要根据医生的建议积极改变不良生活习惯,并遵循规定的治疗方案。
通过个案分析,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慢性肝病的临床表现和治疗策略,以提高患者的康复率和生活质量。
(注:本文基于提供的标题和要求进行创作,若需具体饮食调理内容或其他医疗建议,请咨询专业医生。
)。
肝硬化患者胃动力特点及临床意义
肝硬化患者胃动力特点及临床意义
黄勇华;罗伟生;李桂贤;何振华
【期刊名称】《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年(卷),期】2004(004)003
【摘要】肝硬化患者常伴有恶心、呕吐、腹胀、纳少等症状,经研究表明,这些胃肠道症状与胃动力障碍有关。
目前,医学界对肝硬化胃动力障碍尚未形成一个明确而统一的认识。
肝硬化胃动力障碍的发病机制、胃动力特点、治疗方法、有效药物等方面还有待进一步研究明确。
现就近10年来肝硬化胃动力障碍的一些相关研究综述如下:
【总页数】3页(P72-74)
【作者】黄勇华;罗伟生;李桂贤;何振华
【作者单位】广西中医学院,南宁,530001;广西中医学院,南宁,530001;广西中医学院,南宁,530001;广西中医学院,南宁,53000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75.2
【相关文献】
1.慢性乙肝肝硬化胃动力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J], 周秀娟
2.疏肝和胃汤治疗肝硬化患者胃动力障碍疗效观察 [J], 朱佑民
3.肝硬化患者门静脉、脾静脉及胃左静脉血流动力学的超声研究 [J], 肖春华;刘洁玉;董树强;迟昆燕;王妍;李晓豫;罗志刚;赖苇
4.肝硬化患者门静脉脾静脉血流动力学超声特点及临床意义∗ [J], 邱爽;姜波
5.慢性乙肝肝硬化胃动力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J], 周秀娟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肝炎肝硬化患者的肝功能检验结果分析及临床意义
肝炎肝硬化患者的肝功能检验结果分析及临床意义摘要】目的:观察分析肝炎肝硬化患者的肝功能检验结果分析及临床意义。
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进行治疗的60例肝炎肝硬化患者作为研究组,选择同期的6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肝功能指标检测,通过Child-Pugh分级将其分为Child A级18例,Child B级25例,Child C级17例。
结果:研究组患者血清胆碱酯酶、血清胆固醇、白蛋白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总胆汁酸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hild A级、Child B级、Child C级患者的血清胆碱酯酶、血清胆固醇、白蛋白水平呈现降低趋势,总胆汁酸水平呈现升高趋势,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对肝炎肝硬化的患者进行肝功能检查,有助于医生对患者的肝脏损害程度进行了解,为后续治疗提高准确的依据。
【关键词】肝炎肝硬化;肝功能;检验【中图分类号】R4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6)22-0059-02肝脏是人体非常重要的一个器官,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肝硬化是由于各种原因对肝脏进行长期的作用,导致肝细胞发生坏死、变性、纤维组织增生等[1]。
患者的临床症状为肝区疼痛、头晕乏力、黄疸、蜘蛛痣、肝掌等,后期还会出现全身性症状[2]。
目前肝硬化的临床鉴别方法有肝活检组织病理学检查、影像学检查、实验室检查、腹腔镜检查等,在一些县级医院或贫困地区的医院由于费用和设备的缘故,临床主要依靠肝功能生化指标进行分析。
本文通过对我院的肝炎肝硬化患者进行肝功能检验,对检验就过进行分析比较,探讨肝功能检验的临床意义,现在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15年2月-2016年2月进行治疗的60例肝炎肝硬化患者作为研究组,选择同期的6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其中研究组男性32例,女性28例,年龄28~78岁,平均年龄(48.7±7.6)岁;通过Child-Pugh分级将其分为Child A级18例,男性10例,女性8例,年龄28~77岁,平均年龄(48.2±7.9)岁,Child B级25例,男性13例,女性12例,年龄28~78岁,平均年龄(48.3±8.2)岁,Child C级17例,男性9例,女性8例,年龄29~76岁,平均年龄(48.9±7.8)岁;对照组男性33例,女性27例,年龄26~79岁,平均年龄(49.3±7.9)岁。
肝炎肝硬化患者肝功能检验结果的临床意义研究
肝炎肝硬化患者肝功能检验结果的临床意义研究摘要:目的通过实验观察对比分析肝炎肝硬化患者进行肝功能检验的结果与意义。
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时间段内,我院收治的30例肝炎肝硬化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标记为观察组,同时在同时期选择接受体检的30例健康者进行对比,记做对照组。
两组接受相同条件下的肝功能检验活动,记录检验后两组患者的清蛋白及血清胆碱酶活性、血清胆固醇等肝功能检测指标情况。
结果观察组血清胆碱酯酶(2478±56)U/L、清蛋白(32.6±5.6)g/L、血清胆固醇(2.5±0.2)mmol/L 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而总胆汁酸水平(47.5±8.5)μmol/L 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Child-pugh 各级之间的肝功能指标存在显著差异(P<0.05)。
结论通过肝功能检验结果可反映肝组织损伤情况,对判断肝炎肝硬化的疾病程度,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关键词:肝炎肝硬化;肝功能检测;临床意义研究肝炎肝硬化是临床医学中较为常见的肝脏疾病,并且通过长期的扩散、衍生、呈现出新的病变,体现出肝细胞的变性坏死、肝小叶结构破坏以及结节再生的病症。
在诊治时通常运用影像和腹腔镜在实验室检查,但这些方式较为生硬,易对患者造成物理创伤。
本着经济、舒适的目的,本文研究肝功能检验对此类病患的临床效果与意义,详细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选取2019年1月 -2020年1月时间段内我院所收治的30例肝炎肝硬化患者为观察组研究对象,同时选择同期参加体检的30例健康者为对照组,其中观察组:男性16例、女性14例;年龄23-62岁,平均(45.8±2.9)岁;病程2-4年,平均(2.5±0.8)年;治疗期间出现四肢乏力、腹胀、肝区疼痛、食欲不佳等临床表现,观察组所有患者皆是通过B型超声和实验室检查等手段,符合肝硬化诊断相应标准,而得出的病症结果的。
肝硬化慢重肝患者血浆胃泌素胃动素的动态变化及临床意义
肝硬化慢重肝患者血浆胃泌素胃动素的动态变化及临床意义邱隆敏;李佳;杨福秀;苏毅【期刊名称】《新医学》【年(卷),期】2005(36)7【摘要】目的:动态检测乙型病毒性肝炎后肝硬化活动期(肝硬化)、慢性乙型病毒性重型肝炎(慢重肝)患者的血浆胃泌素、胃动素含量,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14例肝硬化、15例慢重肝分别于入院时及治疗2周后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浆胃泌素及胃动素的含量,并与同期检测的10名正常人的血浆胃泌素及胃动素含量进行比较.结果:①肝硬化及慢重肝患者血浆胃泌素及胃动素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为P<0.01);②肝硬化及慢重肝患者胃泌素及胃动素的含量随病情的恢复而下降,随病情的加重而升高;③肝硬化及慢重肝患者血浆胃泌素、胃动素含量与血清总胆红素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0.77、r=0.61,均为P<0.01);与血清白蛋白水平呈显著负相关(r=-0.408、r=-0.440,均为P<0.05;与凝血酶原活动度水平呈显著负相关(r=-0.72、r=-0.65,均为P<0.01).结论:肝硬化及慢重肝的患者血浆胃泌素及胃动素含量明显升高,并与其肝功能损害程度有关,这两项指标可作为判断病情及预后的参考指标.【总页数】2页(P393-394)【作者】邱隆敏;李佳;杨福秀;苏毅【作者单位】贵州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感染科,563003;贵州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感染科,563003;贵州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感染科,563003;贵州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感染科,56300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相关文献】1.胃肠肝等癌症患者血浆胃动素观察的临床意义 [J], 龙宪和2.肝硬化患者血浆胃泌素、胃动素与门脉高压的关系 [J], 邱隆敏;李佳;杨福秀;胡平;苏毅3.慢加亚急性肝衰竭患者血清内毒素、胃泌素、胃动素的关系及临床意义 [J], 刘鹏;张囡囡;赵丽娟;米绍平4.人胎胸腺胎肝细胞悬液联合治疗亚重肝,慢活肝,肝硬化... [J], 袁毓梅;张学海5.脑梗死患者血浆神经肽Y、降钙素基因相关肽、神经降压素、胃动素动态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J], 李义召;孙琳;张东君;刘爱芬;刘建伟;刘言训;迟兆富;韩丹春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慢性病毒性肝病患者胃动力学变化的临床研究
慢性病毒性肝病患者胃动力学变化的临床研究宋红丽;王英德;李永新【期刊名称】《临床肝胆病杂志》【年(卷),期】2002(018)004【摘要】探讨(1)慢性病毒性肝病(Chronic viral liver disease,CVLD)是否存在胃动力障碍?(2)CVLD如存在胃动力障碍,是否与胃肠激素[胃动素(MTL),胆囊收缩素(CCK)和生长抑素(SS)]有关?用放射免疫法同批测定入选者血清MTL、CCK及SS 浓度.入选患者均进行胃电图和X光下钡条测胃排空检查.空腹胃电图和胃排空检查结果显示CVLD组与健康对照组相比,胃排空延迟有显著性差异.CVLD的胃排空延迟组血清MTL、CCK及SS浓度明显高于非延迟组,(P<0.001).说明胃肠激素紊乱是引起CVLD患者胃动力紊乱的重要原因之一.【总页数】2页(P230-231)【作者】宋红丽;王英德;李永新【作者单位】大连市第六人民医院传染内科,辽宁,大连,116001;大连医科大学第一临床附属医院消化内科,辽宁,大连,116001;大连市第六人民医院传染内科,辽宁,大连,1160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12.6【相关文献】1.WLGY-801型肝病治疗仪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肝功及免疫功能的临床研究[J], 欧阳伟;巨立中;聂庆平;安建军2.纤维连接蛋白在慢性病毒性肝病中的变化及其意义 [J], 陈永平;高涛3.不同慢性肝病患者Cys-C、ADA及肝纤维化指标变化的临床研究 [J], 艾莉莎;赵杨;孙映;郭殊君4.慢性病毒性肝病患者血细胞及肝功能参数变化的分析 [J], 王平;张哲梅;吕文涛5.超声检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肝脏血流及胃动力学的初步研究 [J], 林业宇;郑宝群;王寿扬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82例肝硬化患者胃动力学的超声检查分析
82例肝硬化患者胃动力学的超声检查分析
李和平;郭树梅
【期刊名称】《临床医药实践》
【年(卷),期】2008(0)S2
【摘要】目的:研究肝硬化患者的胃排空功能及临床意义,以及肝功能分级与胃排空时间的关系。
方法:采用单切面实时超声法对82例肝硬化患者和32例健康对照者进行了B超流体餐动力学多项指标检测。
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肝硬化患者胃半排空时间(T1/2)延长1.96倍,全胃排空时间(T)延长1.53倍,胃窦收缩时间减慢61.59%,胃窦收缩幅度(△A/A)及胃窦运动指数(MI)均下降。
结论:肝硬化患者胃排空明显障碍,超声测定肝硬化合作胃动力学改变简单、无创、经济、准确、易行。
【总页数】2页(P567-568)
【关键词】肝硬化;胃动力;超声检测
【作者】李和平;郭树梅
【作者单位】榆林市第一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75.2
【相关文献】
1.肝硬化患者门静脉血流动力学超声检查 [J], 唐雪莲;王虎林
2.肝硬化患者门静脉血流动力学超声检查 [J], 唐雪莲;王虎林
3.肝硬化患者胃动力学的超声检测 [J], 胡望明;马月玲
4.肝硬化患者门静脉、脾静脉及胃左静脉血流动力学的超声研究 [J], 肖春华;刘洁玉;董树强;迟昆燕;王妍;李晓豫;罗志刚;赖苇
5.超声内镜检查诊断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食管胃底静脉曲张价值分析 [J], 康晓;俞力;王蕾;霍江波;黄莉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慢性乙肝肝硬化胃动力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摘要】目的研究慢性乙肝后肝硬化病人胃动力素与胃动力之间的关系,探讨肝炎后肝硬化病人消化功能紊乱的发生机制以及治疗方法。
方法 2009年10月以来我院住院治疗的慢性乙肝后肝硬化患者60例,通过胃电图检查胃的节律功能、用child分级来判定肝损伤程度,用放射免疫法检测空腹胃动素水平。
结果肝硬化患者的胃排空时间与肝功能的损伤程度呈现正相关,同时肝硬化患者的血清胃动素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值。
结论肝损伤程度与胃运动功能障碍成正相关,与肝硬化病人胃对胃动素的敏感性下降有关系。
【关键词】慢性乙肝;肝硬化;胃动素;发生机制;治疗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2-0592-01
肝脏能够分解代谢很多胃肠激素,同时胃肠激素还能对肝脏的血液循环胆汁分泌产生作用。
在肝硬化患者中,胃泌素、生长抑素、心钠素等的水平明显异常,同时还发现肝硬化患者血浆胃动素水平也显著升高。
所以我们在检测肝炎后肝硬化病人的胃动力功能的时候采取间接的方式,也就是胃电图仪器,并检查空腹的胃动素(mtl)[1],研究慢性乙肝后肝硬化病人胃动力素与胃动力之间的关系。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2009年10月以来我院住院治疗的慢性乙肝后肝硬化患者60例,其中男40例,女20例,年龄25-60岁,平均年龄4
2.5岁,child-pugh分级:a级20里、b级患者20例,c级20例,志愿者20例。
所有患者的胃肠排空未见明显影响的其它疾病或者
涉及这方面的外科手术。
1.2 研究方法 60例患者均在3天内禁止服用任何影响胃动力的药物,并在检查前一天晚饭后禁食。
胃电图的测定主要观测以下参数:胃的主频,及df;不同慢波节律的比值(正常的慢波频率
2.4-
3.7cmp);dp主功率;功率比值pr。
胃运动功能的测定采用彩超,检查前禁食12h,受试者取坐位,先显示胃窦内表面的轮廓,然后口服液体餐500ml,2min内服完。
1.3 胃动素的检测方法一定要让患者空腹采集,采集部位采取肘静脉穿刺,采集约2ml,同时立即抗凝,采取edta的方法,离心10min取血浆置-20℃保存待测血浆胃泌素、胃动素的检测采用放射免疫法。
1.4 统计学处理研究数据按成组统计要求收集、整理、建立数据库,采用spss1
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以均数±标准差(χ±s)表示,多组资料比较采用方差分析,组间两两比较用q检验,计量资料采用秩和检验,相关性检验采用直线相关分析,检验水准为
=0.05。
2 结果
60例患者肝硬化患者空腹血清mtl和ccrp均显著高于对照组,随着肝功能child-pugha、b、c分级,肝硬化患者血浆mtl和cgrp 水平呈增加趋势[2],即child-pughc级>b级>a级。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
3 讨论
3.1 胃动素胃动素是一种新的胃肠激素,现在已经引起广大学者的足够重视,科学研究显示,胃动素(motilin mtl)分布在大多数哺乳动物的十二指肠上皮的胃动素细胞,主要是在消化状态下释放进入体循环,时间间隔约为100min,对消化道移行性收缩起重要作用;近年研究又表明,胃动素与胃肠动力障碍疾病的发生有一定的关系。
3.2 胃动素在肝硬化患者中的作用机制肝硬化患者的胃排空时间与正常人比较,明显延长,同时通过辅助检查发现,胃电图主功率以及功率比值明显下降,n%减少,b%、t%明显增加,说明肝硬化患者存在明显的胃电节律紊乱。
在肝功能分级上,分级约靠后,也就是肝功能损伤越严重,胃排空时间就越长。
胃电图参数改变就越明显,胃的主功率以及功率的比值就越低,胃电节律紊乱越来越明显。
研究还发现肝硬化患者胃电节律紊乱与胃排空有显著负相关性,说明胃电节律紊乱直接导致了肝硬化患者胃排空功能障碍。
所以,胃电图能够很好的反应胃部的收缩活动,可以间接的反应胃排空功能。
胃动素的机制mtl属于消化间期激素[3],它的释放呈现一定的周期性,主要作用于胃肠道平滑肌细胞的特异性受体,这样能够明显增加细胞内的cgmp水平,细胞内的cgmp水平增加直接导致了ca2+浓度增加并诱发消化间期综合肌电位第iii时相,从而引起胃肠道周围性收缩和蠕动。
肝功能分级与症状的出现有相关性,同时随着肝功能损伤程度的加重,胃节律紊乱加重,mtl上升明显,故临床上可通过mtl的测定来判定肝功损伤及胃节律紊乱程度。
而
肝硬化病人血清mtl明显升高,其原因可能与肝硬化时肝脏对mtl 清除能力下降、门体分流及肾功能受损有关,也可能与肝硬化病人胃运动功能障碍所致mtl反馈性升高有关。
肝硬化病人血清mtl显著升高,而胃运动功能障碍,其原因尚不清楚,推测肝硬化病人胃窦部胃动素受体数目减少或性质改变,对mtl的敏感性下降。
也可能在肝硬化时胃运动抑制性调节因素增强、抵消了mtl的促动力作用[4]。
总之,肝损伤程度与胃运动功能障碍成正相关,与肝硬化病人胃对胃动素的敏感性下降有关系[5]。
胃电图可以作为预测肝硬化患者胃排空功能障碍的指标,肝硬化患者胃排空功能延迟与胃电节律紊乱及其血浆胃动素水平异常有关。
参考文献
[1] 李佳,李丽娟,王攀,等.慢性肝病胃黏膜病变与胃泌素、胃动素的关系[j].中华传染病杂志,2005,23(2):110-112. [2] 罗亚文,李佳,易学东.慢性乙肝血浆胃泌素、胃动素、前列环素、肿瘤坏死因子含量变化及临床意义[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07,24(4):559-560.
[3] 张太坤,张光奇.血浆胃动素和血清胃泌素在原发性胆汁反流性胃炎发病中的作用[j].实用医学杂志,2008,24(16):2805-2806.
[4] 熊良庚.肝硬化与胃肠激素关系的研究概况[j].重庆医学学,2004,33(5):772-773.
[5] 刘孟安,赵铭山,孙丰润,等.胃肠舒治疗胃轻瘫综合征的临床研究[j].滨州医学院学报,2004,27(4):2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