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与认知同重

合集下载

团体心理辅导在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中应用论文

团体心理辅导在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中应用论文

团体心理辅导在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中的应用研究[摘要] 本文通过对团体心理辅导的含义和特点的阐述,分析了团体心理辅导在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的应用优势,并根据教学实际需要设计了一套职业生涯团体辅导设计方案,以改善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与决策状态,为职业生涯教育提供一套可行的方案。

[关键词] 团体心理辅导职业生涯教育高专女生一、引言当代大学生面临严峻的就业竞争,大学生职业规划的重要性在就业市场供需诸多不平衡的情况下显得越来越突出,我国近几年也一直不断修订相应政策,加大对学生职业教育的投入。

然而,大学生对生涯问题认识不足、缺乏对生涯的探讨,这一现象仍非常普遍。

调查表明,有近一半的大学生没有进行过职业生涯设计,对自己所选择的职业缺乏了解[1]。

因此,对青少年进行正确的职业发展教育是十分迫切而必要的。

近年来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工作日益引起高校的重视,多数高校主要采用传统的课堂授课模式进行。

这种教学方式有其适用性,但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如较难培养学生规划管理自己职业生涯的意识与能力,遏制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是一个系统而动态的连续过程,仅有经验的介绍总结和缺乏针对性的策略无法体现大学生的主体性,团体辅导作为一种强调体验与认知并重的辅导方式,可以帮助大学生在全面认识自我的基础上,制定切实可行的职业生涯规划书,把大学学业与未来的职业目标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从而达成有效的职业指导。

鉴于此,有研究者尝试将团体心理辅导加入职业生涯教育的应用中[2][3]。

二、团体心理辅导的含义及特点团体心理辅导是相对于个体心理辅导而言,是一种在团体的情境下协助个体开发心理潜能的一种辅导方式。

在团体心理辅导中,辅导者根据团体成员问题的相似性,通过团体的人际互动,引导成员共同讨论大家关心的问题,彼此启发反馈,相互支持和鼓励,增进成员对自己的了解和接纳,促使成员学习新的良好行为方式。

高校团体心理辅导具有以下特点:1、团体辅导感染力与互动性强。

让积极的情感体验与认知活动携手同行——由《锐角和钝角》教学案例引发的思考

让积极的情感体验与认知活动携手同行——由《锐角和钝角》教学案例引发的思考
到的 角时, 我 们 可 以看 出 , 他 们 已经 进 入 一 种 自主 探 究 的
点子 都 能 想 到 。 ( 大 家 可 以 想 象 孩 子 此 时 的 心 情 是 何 等 的 心花怒放 )
仿佛 平静 的湖面投下 了一块 巨石 , 教 室 里 立 刻 热 闹 起来 , 学生纷纷要求上来用身体创造角 , 面 对 他 们 五 花 八
谁? ( 直角)
【 教学片段二】
用 身 体创 造 角 。 师: 我 们 已 经 认 识 了锐 角 和 钝 角 , 还 在 生 活 中找 到 了 角, 那 你 能 用 自 己的 身 体 创 造 一 个 角 吗 ? = = :
师: 大 家都说 是直 角 , 到 底 是 不 是 直 角 呢 ? 谁 来 验
注意力集中 , “ 我要学” 的 意识 也 增 强 了 。 因此 , 课 一 开 始 我 就 从 学 生 的 学 习兴 趣 人 手 , 让学生玩玩 、 转转 活动角 ,
【 教学片段一 】
描 角
创设快乐的教学情境。事实证明 , 学 生 都 被 活动 角 吸 引 ,
老 师 和 学 生 之 间 的 陌 生 感 也 一 下 子 消 失 了。
证? ( 生 验证 ) 告诉大家你是怎样验证的 。 接 着再通过 玩活动角 , 让 学 生 自 己说 出 锐 角 是 比 直 角小的角, 钝 角 是 比直 角 大 的 角 。
Pr i mar y Sch o o l Te ac h i n g Re se a r c h
【 设计 意图】 当学生一个 个冲上讲 台 , 用 身体 创 造 一 个 个 意 想 不
出示作业纸 , 让 学生观察 , 是钝 角的用红笔描 一描 , 是锐角的用绿 色的笔描一 描 , 其他的不用描 。 ( 怎样验证

认知语言学主要内容

认知语言学主要内容

认知语言学主要内容认知语言学主要内容认知语言学为我们讨论语言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视角、全新的方法,近二十几年来进展迅猛,一大批论著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认知语言学'这个术语首先出现于1971年,原指真正讨论大脑中语言机制的学科。

〔参见Lamb,1998:381〕时下国内外学者所说的"认知语言学'与Lamb所说的讨论方法和内容并不相同。

目前盛行于欧洲、北美及其他国家的"认知语言学'指的是诞生于上个世纪70年月末、80和90年月得到迅猛进展、至本世纪已渐成主流的新兴语言学流派。

一般说来,认知语言学主要有以下3个主要来源,这些领域的重要学者也成为国外认知语言学界的主要代表人物:一、从转换生成学派中分裂出来的生成语义学家,如:Lakoff、Langacker、Fillmore等。

二、从认知和/或功能角度讨论语言的主要学者,如:Taylor、Dirven、Talmy、Geeraerts、Turner、Sweester、Rudzka-Ostyn、Givn、戴浩一、Brugman等,他们主见运用普遍的认知方式来解释语言的形式和功能,深入讨论语言表达背后的认知机制。

这一阵营中还包括讨论语言共性和类型学、或从类型学和认知角度讨论语义演化、语法化、象似性等现象的学者,如Haiman、Heine、Hopper、Traugott、Croft、Hawkins、Hnnemeyer等,也包括认知语用学家Sperber和Wilson等。

三、关注认知讨论的哲学家、心理学家、社会学家,人类学家等,主要有:Johnson、Putnam、Gibbs、Rosch、Piaget、Fauconnier、Labov、Rumulhart、MaClelland、Lamb、Lounsbury、Berlin和Kay。

笔者综合当前知名认知语言学家所讨论的基本内容、方法和观点,并依据自己的理解,权且将其描写定义为:认知语言学是一门坚持体验哲学观,以身体阅历和认知为出发点,以意义讨论为中心,旨在通过认知方式和学问结构等,对语言事实背后的认知规律做出统一解释的、新兴的、跨领域的学科。

小学数学课程开发与资源利用

小学数学课程开发与资源利用

小学数学课程开发与资源利用
首先,小学数学课程开发需要遵循“知识与技能并重、理论与实践结合、体验与认知
相结合”的原则,从孩子们的身心特点、成长发展阶段以及教育要求出发,确定合适的教
学目标和思维能力的培养目标。

基于教学目标,需要对课程的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合理的
安排,结合不同地区和学校的实际情况进行具体化实施,设计出符合学生年龄和水平的课
程方案,为小学数学的教学提供良好的教学支撑。

其次,小学数学课程在资源利用方面要遵循课堂教学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将学生的
生活实际融入到课程中,开设与生活相关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同时,课程
资源也要求更新、丰富和多样化,既要有教材、习题册、教学工具等传统学习资源,还要
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如电子教材、网络资源、教学软件等,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最后,对小学数学课程的评估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通过评估可以帮助教师更好
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调整教学方案,改进教育教学方法。

因此,在小学数学的课程开发过程中,必须要有科学、系统的评估计划,并且要将评估的结果纳
入到教学反馈中去,有针对性地制定教学改进方案。

总之,小学数学课程开发与资源利用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需要多方面的支持和
协作,才能保证小学数学课程的有效推进和持续发展。

唯有如此,才能更好地针对学生特
点和教学需求,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和实际应用能力,为国家的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
础。

心理学中的自我概念卡尔罗杰斯的人本主义理论

心理学中的自我概念卡尔罗杰斯的人本主义理论

心理学中的自我概念卡尔罗杰斯的人本主义理论心理学中的自我概念:卡尔·罗杰斯的人本主义理论在心理学领域中,自我概念是指个体对自己理解与认知的总和。

自我概念影响着我们对自己的看法、情绪、行为以及与他人的交互方式。

卡尔·罗杰斯是人本主义心理学的重要代表之一,他对自我概念的理论提供了深刻而独特的见解。

本文将探讨卡尔·罗杰斯的人本主义理论对自我概念的影响。

从卡尔·罗杰斯的角度来看,自我概念是一个动态的、持续发展的过程。

他认为,人们通过对自身的主观经验进行反思和解读来构建和塑造自己的自我概念。

个体的自我概念包括自我认知、自尊和自我价值感,以及对自己行为和情绪的接受与理解。

罗杰斯的人本主义理论强调了个体内在的积极力量和成长潜力。

他认为,每个人都有着自我实现的动机和愿望。

个体在接受他人的尊重、理解和接纳时,能够更好地发展和塑造自我概念。

在这个过程中,个体需要体验到无条件的正面关注和爱,以便能够真实地表达和发展自己。

对于罗杰斯而言,自我概念的核心是自我价值感。

他认为,个体的自我价值感是建立在与他人的情感联系和认同基础上的。

当个体受到他人的肯定和尊重时,他们会形成积极的自我价值感。

相反,如果个体遭受他人的否定、厌恶或冷漠,他们的自我概念可能会受到负面的影响,从而产生自卑感和焦虑。

罗杰斯强调了个体内在的主观体验和感受的重要性。

他认为,个体必须真实地面对和接受自己的情感、需求和价值观,而不是试图适应社会对他们的期望和要求。

他主张个体应该关注自我真实性,即通过对内心的倾听和尊重,与内在的自己建立联系。

在罗杰斯的人本主义理论中,自我概念的形成和塑造是一个连续的过程。

他认为,个体通过与他人的互动和社会环境的影响,不断地调整和改变自己的自我概念。

个体的自我概念在不同的情境和时间中可能会有所变化,这取决于他们的主观经验和外界的反馈。

总结而言,卡尔·罗杰斯的人本主义理论对于心理学中的自我概念提供了独到的见解。

对语文课程标准中“体验”概念的再解读

对语文课程标准中“体验”概念的再解读
关键词 语文课程 标准 体验 情感
文献标识码 : B 文章编号: 6 2 7 9 ( 0 8) 1 0 7 0 17 — 84 20 0 — 4— 1
( ) 感 与 认 知 相 统 一 一 情
中图分类号 : 6 32 G 2.
课改 以来 , 多人没有 准确把握课 程标 准中 的 “ 许 体验 ” 这一概 念, 以致出现泛语文、 语文的不良倾 向。要 纠正这种不 良倾 向, 非 我 们必须重新审视课程标 准中的 “ 体验 ” 对 “ , 体验” 重新作出准确的 定位 。 “ 体验”, 《 在 语文课 程标 准》 是一个高频 出现的重要概念 , 中, 具有如下 内涵特点 : ( ) 一 参与性
处, 指导想象 , 能使学生深入情感体验。 ( ) 三 在交流分享中体验 对情感体验 的交流分享 ,从第一学段起课标就有明确的要求 。 情绪如芳香 , 可以互相熏 陶; 情感如色彩 , 可以相互感染 。学生在情 感交流 中, 可以互 相启发 , 互相感染 , 加深体验。 此外 , 老师必须参与 学生 的情感交流 , 时引导 。 并适 随着学段 的提高 , 老师或以读者 的身
角度理解 “ 体验 ”: ( ) 主体与客体 的关 系看是再体验 一 从
和浅近的故事 内容进行体验。第二学段 , 对课文生动的形象和优美 的语言、 人物 的命运和喜怒哀乐进行体验 。 第三学段 , 对叙事性作 品 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 、 人物、 细节 , 进行体验 , 并生 发喜欢 、 憎恶 、 崇
课标指 出: 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 的思维 和情感 活动中。加深 “ 理解 和体验 , 感悟 和思考 , 有所 受到情感熏 陶 , 思想启迪 , 获得 享受 审美乐趣 。” 情感体验不是凭空进行或只在情感活动 中进行 , 而是 要在 主动积极 的思维和情感 活动二维 向度 中进行 。 情感体验有情感 的维度 , 了认知的参与 , 又有 感悟、 思考 、 理解后 的体验才能 深刻 。 宣 传 心理学 “ 议综合运用诉 诸感性和诉诸 理性的两种方式”, 建 值得 语文教学借鉴 。 比如是一堂课 , 动之 以情 , 以引起学生对学习 开头 可 内容 的兴趣 , 并使他们全部心理生 理活跃化 ; 之后 , 向着被引起 了兴 趣 的、 入兴奋状 态的学生 , 进 合乎逻辑地逐一 引导学生学习教学 内 容。 在教学过程中 。 学生随着感 悟、 理解等认知 的发展所产生的情感 体验也 就会逐步深入 。比如 , 军神》 《 的教学 , 必须引导学生体验刘

公共英语新版教材编写体验与认知

公共英语新版教材编写体验与认知

线教师对教材进 行 了重新 编写 , 本人 有幸 参 与 了该 教
材 的编写工作 , 并担 任第 四册 教 材 的副 主编 。新 版教 材 无论 在内容 , 是在 编排 上在原 来 的基 础上 都做 了较 大 还
幅度 的调整和改动 , 以适应 新 时期 我 国公 共 外语 教育 的 最新发展 。 目前该 系列 教材 已基 本脱 稿 , 版工 作正 在 排 紧张有 序地进行 , 预计 不久将和广 大读者 见面 , 现就 本人
发展同步性 。材料 内容突 出时代性 、 人文 性和 积极性 , 精 心挑选反映 世 界先 进 文化 具 有 正面 引 导意 义 的最 新 材
于 时代 的要求 。在此背景下 , 2 1 6月开始 , 从 0 1年 由外文
出版社牵 头 , 部分 专家 学者 和 高校从 事 英语 教学 的 组织
质和文化意识 。教 材 采用功 能模 块设 计 , 旨在全 方位 提
高学生多方面语言能力 。新教 材在第一 版基础 上对 背景 材 料进行 了增补 和更新 , 提供 和文本 内容相 关 的历史 背 景 和风土人情 的介绍 , 必要 时提 供 相关 网址 供查 阅 和拓
才 的培养 作 出了 巨大 贡 献 。然 而 随 着 时代 的 变化 和 发
料 , 帮助学 生提升语言驾驭能力 的 同时 , 在 树立 正确 的人
文观 、 价值 观和世 界观 。新 版 教材 注重 语言 和文 化 的有
机结合 , 所选 听力 和阅读 素材 在注 重语 言交 际属 性 的 同
在新教 材编写过程 中的体验 和认 知做 以整理 和归 纳 , 以 供 广大同行和师生参考借鉴 。
用 能力 和 自主学 习能力 转变 , 为学 生未来 从 事 终身学 习 打 下坚 实的语言基础 。新教材强 调学生 的英 语语 言综合 能 力培养 , 尤其在 听说方面提 出了更高 的要求 。

律师职责与责任的体验与认知

律师职责与责任的体验与认知

律师职责与责任的体验与认知内容总结简要作为一名资深律师,我的工作涵盖了法律咨询、案件代理、合同审查、诉讼文书起草等各个方面。

在多年的职业生涯中,始终坚持以维护客户权益为己任,严谨求实,勤勉尽责。

法律咨询作为律师工作的基础,始终坚持全面、准确、及时地回答客户的疑问。

针对不同案件,通过深入研究和分析,为客户专业、合理的法律建议。

注重与客户的沟通,了解他们的需求和期望,以便更好地为他们服务。

案件代理是律师工作的核心。

在代理案件过程中,始终遵循法律法规,维护客户合法权益。

从案件的事实调查、证据收集,到法律适用、诉讼文书起草,我都力求做到严谨、细致、全面。

在庭审中,我以充分的准备和熟练的辩论技巧,为客户争取到了许多合法权益。

合同审查是律师工作的重要环节。

始终坚持依法审查合同,注意合同的合法性、合规性、公平性和可操作性。

在审查过程中,我对合同的条款进行逐一分析,对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提示,并提出修改意见。

通过严谨的合同审查,我帮助客户避免了合同纠纷,保障了他们的合法权益。

数据分析是律师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处理案件过程中,注重对相关法律法规、案例进行深入研究,总结规律。

通过分析案例,我可以为客户更有针对性的法律建议,提高案件的成功率。

实施策略是律师工作的关键。

在处理案件过程中,我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诉讼策略。

注重与相关部门、律师同仁的协作,共同为客户争取合法权益。

作为一名资深律师,始终坚持以客户为中心,严谨求实,勤勉尽责。

在未来的工作中,继续努力,为更多客户专业、高效的法律服务。

以下是本次总结的详细内容一、工作基本情况在我多年的律师职业生涯中,我主要负责法律咨询、案件代理、合同审查、诉讼文书起草等工作。

在法律咨询方面,始终坚持全面、准确、及时地回答客户的疑问,涉及法律问题涵盖公司法、合同法、劳动法等多个领域。

在案件代理方面,我曾成功代理多起民事、刑事案件,为客户争取到了合法权益。

在合同审查方面,注重合同的合法性、合规性、公平性和可操作性,避免了客户因合同纠纷而产生的损失。

心理学上认知与感受的概念

心理学上认知与感受的概念

心理学上认知与感受的概念心理学上,认知和感受是两个重要的概念。

认知指的是我们对世界的知觉、思考、理解和记忆的过程,它涉及到我们对信息的处理和解释。

感受则是我们对外界刺激的主观感受,包括情感、情绪和心境等。

认知过程是我们对外界刺激进行处理和解释的能力。

它包括感知、思维、记忆和语言等方面。

感知是我们通过感觉器官接收外界的刺激,并对其进行加工和解释的过程。

思维是我们对信息进行逻辑、概念化和推理的过程。

记忆是我们对过去经历和学习进行保留、提取和再现的过程。

而语言则是我们用来表达和交流思想的工具。

这些认知过程共同帮助我们理解和适应外界的信息。

感受则是我们对认知过程中产生的主观体验。

感受包括情感、情绪和心境等方面。

情感是我们对某种事物或情境所产生的主观体验,例如快乐、悲伤、愤怒等。

情绪则是一种更为短暂且强烈的情感体验,通常由某种特定的刺激引起,如恐惧、愤怒、喜悦等。

心境则是我们经历情感和情绪后所持续的一种心理状态,例如焦虑、沮丧、满足等。

认知和感受相辅相成,相互影响。

我们的认知过程会影响我们的感受,同时我们的感受也会影响我们的认知。

例如,当我们对某个人或事物产生积极的认知时,我们可能会感到愉悦和满足;相反,当我们对某个人或事物产生消极的认知时,我们可能会感到不悦或厌恶。

同样,当我们感到愉悦时,我们的注意力和思维会更加积极,我们的记忆和学习能力也会提高;而当我们感到厌恶或沮丧时,我们的认知能力可能会受到影响,我们的注意力和思维可能会变得疲惫或困难。

因此,认知和感受密切相关,相互影响。

了解和掌握认知和感受的机制对我们理解自己和他人的心理过程,以及如何更好地处理情绪和心理健康非常重要。

通过调节和管理我们的认知和感受,我们可以更好地适应和应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和困难,提高心理健康和生活质量。

总结起来,认知是我们对世界的知觉、思考、理解和记忆的过程,感受则是我们对外界刺激的主观感受,包括情感、情绪和心境等。

认知和感受相互作用,认知影响感受,感受影响认知。

幼儿园中的感官游戏对幼儿的认知发展的重要性

幼儿园中的感官游戏对幼儿的认知发展的重要性

幼儿园中的感官游戏对幼儿的认知发展的重要性幼儿时期是人类认知发展的关键阶段,对于培养幼儿的感知能力和认知能力至关重要。

在幼儿园中,感官游戏成为一种促进幼儿认知发展的有效方法。

本文将探讨幼儿园中感官游戏的重要性以及对幼儿认知发展的贡献。

首先,感官游戏可以促进幼儿感知能力的发展。

幼儿通过感官游戏,如触摸、嗅闻、听觉、视觉等,能够通过亲身经历感受到不同的感觉刺激,并通过各种感官器官的参与,对事物进行感知和辨识。

这样的感官经历能够增加幼儿的感官体验,提高他们对物质、形状、颜色、音调等感官刺激的敏感度和辨识能力。

例如,在“触摸游戏”中,幼儿可以触摸不同材质的物体,如粗糙、光滑、柔软等,从而积累更多的触觉经验,培养触摸感知能力。

其次,感官游戏可以促进幼儿的认知发展。

感官游戏提供了一种丰富多样的感官刺激,促使幼儿主动探索和发现。

幼儿通过感官游戏,能够主动参与感觉刺激,进而激发他们的思维、注意力和观察力。

例如,在“听觉游戏”中,可以为幼儿播放不同的声音,如动物叫声、乐曲等,激发幼儿对声音的认知和辨识,培养他们的听力记忆和注意力。

此外,感官游戏还能够促进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发展。

幼儿在感官游戏中,通过触摸、抓握、挖掘等动作,积极参与材料的操作和变化过程,进而培养他们的手眼协调能力和精细运动技能。

例如,在“视觉游戏”中,幼儿可以通过拼图、搭积木等活动,发展他们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手部动作协调能力。

此外,感官游戏还可以促进幼儿的社交能力发展。

在感官游戏中,幼儿可以与其他幼儿一起参与感官刺激,共同探索和互动,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交往能力。

例如,在“嗅闻游戏”中,幼儿可以一起闻不同的气味,并交流彼此的感受和意见,通过分享感官体验,增进彼此之间的交流与认知。

综上所述,幼儿园中的感官游戏对幼儿的认知发展具有重要性。

这种游戏能够促进幼儿的感知能力和认知能力的发展,并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创造力和社交能力。

幼儿通过感官游戏的积极参与,能够建立对事物的感知模型,提高对外界信息的敏感度和理解能力。

体育美学鉴赏体会与认知1000字

体育美学鉴赏体会与认知1000字

体育美学鉴赏体会与认知1000字人们在体育审美活动中对体育美的主观反映、感受、欣赏和评价,也是种由客观对象的审美属性引起人的感情愉悦的心理状态。

其中,包含着复杂的感情和深刻的理解等各种心理因素综合活动的结果。

审美的主客体能同时获得美感。

如篮球、排球、足球等运动员打出了一次巧妙的战术配合,体操、武术等运动员完成了一套精湛的动作时观众的欢声電动,运动员的情不自禁,体现了共享美的感受与成功的欢乐。

当前出现的大学生美育问题,与中国历史文化沉积与现实问题共同作用的结果有关。

现代意义上的美育源于西方,在中国教育史上真正被提出是近代的事情。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美育在人们不断地摸索、认知和实践的过程中,逐渐被人接受,进而纳入到高等教育体系中。

教育界对于美育的观念认知、理论研究和实践操作都存在着很大的滯后性。

首先,体现在观念的滞后性。

认为艺术教育就是美育。

体育的目的趋向于美。

美是体育追求的目标和动力,体育的塑造理想的体质结构,这种理想的体质结构包含着人类征服自身生理极限,开发潜能,追求自由的崇高目的。

当这种目的按照掌握了的规律去实践时,这本身就是一种创造的过程。

它表现为完美的身体形态,并通过运动的方式来实现。

在竞技体育方面,是以身体对抗的方式使规律性与目的性相统一,让美的创造在公平竞争中实现;表现在群众体育方面,是以闲暇游戏方式增强身体素质,通过锻炼、运动在自由的情境中实现,直到身心俱佳的愉快体验和自由的生命活动的体验,寓美感于体育活动中。

体育美的价值就在于它能满足人们对体育的审美需要。

体育作为现代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随着现代体育运动的发展,其价值已越来越显示出来。

体育美的价值,对于竞技体育的作用,是既能实现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的有机结合,又能使人们从中获得一种体育艺术的。

体育美的魁力使观众在观赏体育表演或比赛中产生美感,从而诱导人们积极开展体育运动。

在体育竞技比赛中,特别像花样滑冰、艺术体操、冰上芭蕾等项目,它的美的融合力就更大,其审美价值对普通观众来说就更高。

深刻体验深入思考深化认知——“圆的认识”教学思考与实践

深刻体验深入思考深化认知——“圆的认识”教学思考与实践

“圆的认识”是北师大版教材六年级上册的内容。

圆对小学生来说是认识图形的一次飞跃,看似简单,其实并不容易。

人类对圆的认识也经历了漫长的历程:约在六千年前,美索不达米亚人做出了世界上第一个轮子———圆形的木盘。

在四千多年前,人们将圆形的木盘固定在木架下,这就成了最初的车子。

会做圆,但不一定就懂得圆的特征。

一直到两千多年前我国的墨子(约公元前468—公元前376年)才给圆下了一个定义:圆,一中同长也。

这个定义比希腊数学家欧几里得(约公元前330—公元前275年)给圆下的定义要早一百多年。

探寻圆的特征为什么会这么难?难在哪?在很多课堂里,教师组织学生通过折一折、量一量、画一画等活动探索圆的特征,学生一般不费吹灰之力就能概括出圆的特征,非但不难,从学生的学习状态中甚至可以看出他们并不认同这是一个有挑战性的问题。

我曾找来几个二年级的孩子,让他们观察折后的圆,他们也能发现折痕(半径或直径)都相等。

其实,难的不是发现半径都相等,而是从一个什么标记也没有的圆上发现半径、圆心的存在!能不能让学生也经历这个认知过程?即便想不出来,经历也是有意义的,一旦学生从探而不明、思而不得的强烈体验中找到圆的本质特征,或许会更折服于数学家独特的数学思考。

这种经历会让学生对圆的特征的认识更深刻,并从学习中感受到一种可贵的思维方式。

所谓可贵的思维方式,指的是人类对圆的特征的概括的思维方式。

圆的特征的概括与直线图形特征的概括完全不同。

直线图形的特征大都从图形的各组成要素(如正方形的边、角)去概括。

圆的特征显然无法从其组成要素(即一条封闭曲线)去概括,这就需要另辟蹊径。

圆的特征概括的是圆上的点的共同属性,这就需要人们的认识在以下两个方面实现超越:一是对线的认识的超越,要将线看成是点的集合;二是图形特征认识的超越,将对图形特征观察的视角锁定在组成图形的点的共同属性上。

这些认识对学生来说或许超出其认知的可能,然而,即使探索不出,经历这样的思考过程仍然是有意义的。

幼儿园五感盛宴:感官体验与认知培养方案

幼儿园五感盛宴:感官体验与认知培养方案

幼儿园五感盛宴:感官体验与认知培养方案在幼儿园教育中,注重培养幼儿的五感体验和认知能力是至关重要的。

通过丰富多彩的感官体验,可以激发幼儿的好奇心、想象力和学习兴趣,帮助他们建立对世界的深刻理解。

下面我将从多个方面深度进行探讨幼儿园五感盛宴的感官体验与认知培养方案。

一、视觉体验幼儿园的环境设计应该充满丰富多彩的视觉刺激,包括鲜艳的颜色、丰富的图画和立体的造型。

老师可以通过布置课堂环境、制作教具和引导游戏等方式,让幼儿在欣赏美丽的画面中进行视觉感知和认知训练。

组织户外教学和实地参观也是提供视觉体验的好方式,比如参观动植物园、美术馆和博物馆等,帮助幼儿开阔视野,拓展认知领域。

二、听觉体验幼儿园应该创造出一个安静且充满声音的环境,让幼儿能够聆听自然的声音、音乐和各种声响。

老师可以通过音乐游戏、音乐编排和声音模仿等活动,让幼儿感受不同音色和音调的变化,培养幼儿的音乐感知和听觉记忆。

组织参观音乐厅、图书馆和科技展览,也是提供听觉体验的重要途径,激发幼儿对声音世界的好奇和探索欲。

三、触觉体验幼儿园的游戏和手工活动应该充分考虑触觉体验,让幼儿通过触摸、揉捏、拉扯等方式感知不同材料的质地和温度。

老师可以组织幼儿参与泥塑、绘画、手工制作等活动,培养幼儿的手部灵敏度和肌肉协调能力。

引导幼儿接触自然材料、感受季节变化和天气变化,也是提供触觉体验的有效途径,帮助幼儿树立对自然的敬畏和热爱之情。

四、嗅觉体验幼儿园的教育环境应该充满各种自然的气味和芬芳的香气,让幼儿在感知气味的能够学会辨别不同气味并形成对气味的记忆。

老师可以通过植物种植、花卉养护和厨房活动等方式,让幼儿身临其境地感受到花草的清香和食物的香气,培养幼儿的嗅觉敏感性和审美情趣。

组织户外郊游、田园采摘和香料鉴赏等活动,也是提供嗅觉体验的有效方式,让幼儿在感知世界的培养对自然的热爱和尊重。

五、味觉体验幼儿园的日常膳食应该有多样化的口味和营养均衡的食材,让幼儿在享受美食的能够观察和品味不同食材的味道和口感。

幼儿园快乐乐园:多元文化体验与认知启蒙教育方案

幼儿园快乐乐园:多元文化体验与认知启蒙教育方案

幼儿园快乐乐园:多元文化体验与认知启蒙教育方案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多元文化成为了当今世界的一个显著特征。

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幼儿园作为孩子认知启蒙的第一站,需要致力于给予孩子多元文化的体验和教育,以帮助他们在未来能够更好地适应多元文化的社会环境。

本文将探讨幼儿园多元文化体验与认知启蒙教育的方案,帮助读者更深入地了解这一重要的教育内容。

一、多元文化体验的重要性多元文化体验是指在日常生活中接触和体验不同文化的活动。

在幼儿园阶段,孩子们的认知和价值观正在形成,多元文化体验可以帮助他们开阔视野,了解并尊重不同文化,促进文化交流和融合。

这对于孩子们的成长和未来的社会适应能力都具有重要意义。

二、多元文化体验的具体内容1. 丰富多彩的节日体验幼儿园可以组织丰富多彩的节日活动,包括中国传统节日和其他文化的节日,如春节、圣诞节、万圣节等。

通过庆祝这些节日,孩子们可以感受到不同文化的风俗习惯和节庆氛围,增进对多元文化的了解。

2. 多语言的学习体验在幼儿园中,可以设置多语言学习环境,让孩子们接触其他语言,了解不同语言的特点和表达方式。

这种体验有利于培养孩子们的语言意识,促进跨文化交流。

3. 多元文化故事的阅读幼儿园可以提供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故事书籍,让孩子们通过阅读这些故事了解其他国家和民族的风土人情,培养跨文化理解和包容心。

4. 多元文化游戏的参与幼儿园可以设计多元文化的游戏活动,让孩子们在玩中学,通过游戏体验其他文化的习俗和传统,促进身心发展。

三、认知启蒙教育方案1. 培养多元文化意识通过多元文化体验,幼儿园可以引导孩子们尊重和包容不同文化,培养多元文化意识,使其能够在今后的生活中更好地适应多元文化环境。

2. 提升语言表达能力多语言学习环境和多元文化故事的阅读可以促进孩子们的语言发展,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为未来的学习和交流打下良好的基础。

3. 培养跨文化交流能力通过参与多元文化游戏和节日庆祝活动,孩子们可以体验不同文化的交流和互动,培养跨文化交流能力,为将来的社会交往做好准备。

自我体验的名词解释

自我体验的名词解释

自我体验的名词解释自我体验是指个体在特定情境中对自身认知和感受的主观体验。

个体通过与外界的互动和内在的思考,形成对自我和世界的理解。

自我体验是人们构建自我身份、塑造自我意识的重要过程之一。

一、自我体验与认知自我体验与认知是息息相关的。

在认知心理学中,认知被定义为人们对于自身和周围环境的知觉、思考、记忆和理解的过程。

而自我体验则是认知的一个方面,是个体对于自身与环境互动时所获得的感受和体验。

通过自我体验,个体能够加深对自身认知的理解,进而影响其对于外部世界的理解。

二、自我体验的来源自我体验的来源多种多样,包括外部刺激和内部思维过程。

外部刺激可以来自于人际关系、环境境况或其他对个体有重要影响的因素。

例如,在与好友相处时的愉悦感、在面对挑战时的紧张感等都是自我体验的来源。

内部思维过程也是自我体验的重要来源。

个体进行自我反思、思考和回忆等思维活动,能够引起情绪、情感和意义的产生。

例如,在回忆过去的经历时,个体可能会感受到喜悦、悲伤或其它情绪,这都属于自我体验的范畴。

三、自我体验的特点1. 主观性:自我体验是个体主观的感受和体验,由个体自己进行评估和表达。

不同个体在相同情境下可能会有不同的自我体验。

2. 动态性:自我体验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环境的变化,个体的自我体验也会发生变化。

例如,在年轻时的自我体验可能与老年时有明显差异。

3. 多层次:自我体验不仅仅是感受和情感的层面,还包含对于意义、价值和目标的思考与理解。

个体通过对自身体验的解读来建构对于自我和世界的认知。

4. 形成突发性:自我体验有时会在某个特定的情境下突然出现,并且可以迅速引起情绪和情感的激发。

例如,当个体面临挑战或危机时,自我体验可能变得更加强烈和深刻。

四、自我体验的影响自我体验对个体的思维、情感和行为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首先,自我体验可以影响个体对自己的认知和评价。

如果一个人持有积极的自我体验,他们更有可能对自我抱有自信和乐观的态度。

情感体验教学法

情感体验教学法

情感体验教学法情感体验教学法是一种重视学生情感体验与情感发展的教育方法。

它通过创设情感体验环节,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感受、深入思考,提高学生的情感情绪与情绪管理能力,从而促进学生全面的发展。

本文将从情感体验教学法的定义、特点、实施步骤以及优点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情感体验教学法的定义情感体验教学法是一种注重学生情感体验的教育方法,其核心观点是学生的情感经验和情感教育是教育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在情感体验教学法中,教师通过情感引导、情境创设等方式,让学生产生情感体验,进而引起情感共鸣,促使学生探索、发展和平衡自己的情感。

二、情感体验教学法的特点1.注重情感与认知的融合:情感体验教学法将情感体验与学习内容相结合,使学生在情感体验的过程中感受到知识的美妙和魅力,加深对学习内容的理解。

2.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情感体验教学法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让每个学生的情感体验都有所侧重,以满足不同学生的情感需求。

3.培养情感表达和情感管理能力:情感体验教学法通过创设情感体验环节,促使学生主动表达内心情感,同时培养学生的情感管理能力,提高情绪调节与情感表达能力。

三、情感体验教学法的实施步骤1.创设情感体验环节:在教学设计中,教师可以通过讲故事、情境模拟、角色扮演等方式创设情感体验环节,引导学生进入情感体验的状态。

2.引发情感共鸣:在情感体验中,教师可以选择与学生有关联的话题、文学作品等,通过对情感的投入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使学生在情感上产生共鸣和思考。

3.展开情感探索:在情感体验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对情感进行深入的思考和探索,激发学生的情感品味和情感思考能力,培养学生对情感的观察与理解能力。

4.引导情感转化:情感体验教学法的最终目标是引导学生将情感体验转化为积极行动和情感品质的培养。

教师可以通过实践活动、小组合作等方式,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情感体验,改善自身情感状况。

四、情感体验教学法的优点1.培养学生的情感发展:情感体验教学法能够培养学生的情感发展,提高学生的情感表达和情感管理能力,使学生更加全面和健康地成长。

心理学同理的名词解释

心理学同理的名词解释

心理学同理的名词解释同理是指在某种程度上理解和共情他人的情感、体验和思维过程。

在心理学中,同理是一种重要的能力,它使人们能够感受到他人的情感,并从中获得共鸣和理解。

同理具有多种形式,在个体层面和集体层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一、个体层面的同理个体层面的同理是指个体对他人内心状态的理解和感同身受。

个体层面的同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情感同理:情感同理是指个体能够体验、感知并理解他人的情感状态。

当我们看到他人悲伤、愤怒或快乐时,我们能够通过自身的情绪体验来感同身受,从而建立起情感共鸣。

2. 认知同理:认知同理是指个体能够理解和推测他人的思维过程。

通过观察、倾听和解读他人的言语、行为和表情,我们能够揣摩他人的想法、意图和推理方式,从而增进对他人思维的理解。

3. 运动同理:运动同理是指个体能够在观察他人的动作和姿势时,模仿并理解他人的行为意图。

当我们看到他人做出某个动作时,我们能够复制和重现这个动作,并通过自身的神经系统来体验他人的动作感觉。

个体层面的同理能力是一种人类基本的社交智能,它使个体能够更好地理解、交流和合作。

二、集体层面的同理集体层面的同理是指群体、社会或文化层面上的共情和理解。

在集体层面上,同理扮演着凝聚群体、建立社会共识和促进社会和谐的角色。

1. 群体同理:群体同理是指群体成员之间通过情感、认知和行为的共同体验来建立联系和理解。

当群体面临困境、挑战或欢乐时,成员之间能够相互体验、反应和支持,从而增强归属感和凝聚力。

2. 社会同理:社会同理是指在社会层面上实现团结、公正和共赢的能力。

社会同理包括对不同社会群体的理解和尊重,以及对社会公正和平等的关注和承诺。

社会同理能够推动社会和谐和公共福利的提升。

3. 跨文化同理:跨文化同理是指在不同文化背景下实现文化共情和文化差异理解的能力。

当个体能够跨越文化边界,理解和尊重不同文化价值观和行为规范时,跨文化同理发挥作用。

跨文化同理能够帮助个体和群体在多元文化环境中相互交流和合作。

全感官教育理念下幼儿园美术教学活动设计策略研究

全感官教育理念下幼儿园美术教学活动设计策略研究

全感官教育理念是指通过激活幼儿的所有感官,使幼儿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全面地感知、体验和运用知识,以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

幼儿园美术教学活动设计策略应根据全感官教育理念,通过创设具有感官刺激性和情感充沛的环境,结合幼儿自身的发展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设计,以促进幼儿美术创作和审美意识的培养。

第一,创设丰富多样的环境。

幼儿园美术教学活动应创设具有感官刺激性的环境,包括音乐、色彩、材料、工具等方面。

教师可以选择适合孩子体验和探索的音乐和声音,为幼儿提供丰富多样的色彩和图形,引导幼儿感知不同材料的质感和温度,提供各种美术工具,鼓励幼儿自由使用并进行创作。

第二,注重感官体验与认知结合。

幼儿的感官发展与认知发展密切相关,感官体验对于幼儿的认知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在美术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通过选材、引导、亲身示范等方式,使幼儿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获得直接感官体验,进而促进幼儿对于艺术材料、色彩、形状、纹理等元素的认知。

第三,注重情感体验与表达。

情感是美术教学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幼儿通过感知、体验和表达自己的情感,不仅能够培养情感表达的能力,还能够提高审美意识和创造力。

在美术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情感溢出的示范作品、绘画创作的主题选择、故事情节表达等方式,引导幼儿发现和表达自己的情感,并帮助幼儿建立积极的情感体验。

第四,强调感官发展与语言交流的结合。

感官发展和语言交流是相互促进的,通过感官体验,幼儿可以积累丰富的感受和经验,而语言则能够帮助幼儿更好地表达和分享自己的感受。

在美术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通过观察、讨论、描述等方式,引导幼儿用语言表达自己对美术作品的感受和认识,同时也能够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第五,重视感官与动作的结合。

感官发展与动作发展是紧密联系的,动作的发展和控制能力对于幼儿的感官发展和美术创作能力具有重要的影响。

在美术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通过体验、模仿、动手操作等方式,引导幼儿动手探索、模仿创作,帮助幼儿发展手眼协调能力、操作技巧和创意思维能力。

认知与理解,情感与体验,意愿与行动的表述举例

认知与理解,情感与体验,意愿与行动的表述举例

认知与理解,情感与体验,意愿与行动的表述举例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认知与理解、情感与体验、意愿与行动是人类行为和思维的三个基本要素。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的认知和理解影响着我们的情感和体验,最终决定了我们的意愿与行动。

下面将通过具体的举例来展示这三个要素之间的关系。

认知与理解对情感与体验产生影响。

考虑一个人在面对挑战时的反应。

如果这个人认为自己有足够的能力应对挑战,并且有信心取得成功,那么他的情感就会是积极的,体验会是愉悦的。

相反,如果这个人认为自己无法胜任挑战,感到沮丧和无助,那么他的情感就会是消极的,体验会是痛苦的。

在这个例子中,认知和理解的差异直接影响了情感和体验的差异。

情感与体验也会影响我们的意愿与行动。

举个例子,想象一个人对某种活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和热情。

这个人会感到愉悦和满足,每次参与这个活动时都会有愉快的体验。

他会愿意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在这个活动上,并且会更积极地行动,寻求更多的机会参与其中。

相反,如果一个人对某种活动毫无兴趣,甚至产生了厌恶情绪,那么他就不会愿意参与这个活动,也不会采取积极的行动去实现这个目标。

意愿与行动是情感与体验的最终表现。

一个人的意愿和行动会直接反映出他内心的情感和体验。

如果一个人内心充满正能量,他会有积极的意愿和行动,努力实现自己的目标。

相反,如果一个人内心消极沮丧,他的意愿和行动就会受到影响,可能会出现拖延、放弃甚至逃避的行为。

我们要认识到情感和体验对我们的意愿和行动有着重要的影响,要时刻保持积极的情感和体验,才能更好地实现自己的目标。

认知与理解、情感与体验、意愿与行动是相互关联的,并且相互影响。

只有在这三个要素之间保持良好的平衡和和谐,我们才能更好地认识自己、实现自己的目标,过上更加充实、幸福的生活。

希望通过这些例子的分享,能够让大家更加深入理解这三个要素之间的关系,从而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挑战和困难。

【2000字】第二篇示例:认知与理解,情感与体验,意愿与行动,这三个概念在人类的生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初三一模作文“生活价值的多元化理解”审题立意及范文(学案)

初三一模作文“生活价值的多元化理解”审题立意及范文(学案)

初三一模作文"生活价值的多元化理解"审题立意及范文(学案)2024河南安阳市初三一模作文“生活价值的多元化理解"审题立意及范文【真题回放】五、作文(50分)19.请从下面两个写作任务中任选一个,写一篇作文。

(50分)听鸟鸣,看花开,品美食.行万里路,读万卷书,所有经历都是生活的馈赠。

朱自清在四季美景中,收获了盎然的诗意和崭新的希望;史铁生在经历苦难挣扎后,懂得了爱与包容...生活多姿多彩,总有一些美好值得爱。

请以“这样的生活,值得爱”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表达意图明瑜,内容具体充实。

600字左右。

③文中请回避与你有关的人名、校名、地名。

(2)关于生活,有些人只要结果,有些人只在乎过程,但心情不一样,收获也不一样.....对此你有着怎样的思考和感悟请自选知度,自拟题目,写一篇简单的议论文。

要求:①观点明确,有理有据。

②600字左右。

③文中请回避与你有关的人名、校名、地名。

一、深入剖析材料内涵,提炼核心主题【材料解析】本次作文材料围绕生活的多维度体验,指出无论是自然的欣赏、旅行的体验、阅读的收获,还是面对生活挑战后的成长,都是生活的馈赠。

特别提到,人们对生活的态度一一重结果还是重过程,影响着最终的心情与收获,这启示我们思考生活本质的价值所在。

【核心主题提炼】生活价值的多元化理解:探讨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中,重视过程与结果的不同心态,及其对个体情感、成长的影响,进而体现生活的多样性和深度。

二、审题步骤与方法理解议题:分析材料中关于生活态度的两种倾向一一追求结果与享受过程,思考二者之间的关系与各自的利弊。

挖掘深层含义:探讨为何“心情不一样,收获也不一样”,即不同生活态度下,个体如何通过体验生活获得独特的感悟与成长。

确定论点:基于个人见解,选择一个角度作为主要论点,例如''过程之美:生活的真正价值在于体验而非单一的结果”或“结果导向:明确目标是实现生活价值的驱动力二注意论说要求:确保论点明确,论证逻辑严密,论据充分且贴合中学生生活实际,同时遵循议论文的结构规范,注意字数限制,避免个人隐私泄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体验与认知同重
体验是一种由诸多心理因素共同参与的活动。

体验需要主体的情感、态度、想象、直觉、理解、感悟等心理功能密切结合在一起。

认知指通过心理活动获取知识或应用知识的过程。

体验中有知识的参与,认知通过体验来完成。

因此,在教学中,体验与认知同重。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生的学习活动不是被动机械地接受现成的知识,而是依据已有体验而获得的经验、情感、能力和知识,并通过知识获得新的体验。

因此,体验中认知的参与,认知通过体验来实现。

所以,体验与认知同重。

新课程改革提出培养学生的三维目标,即培养学生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教学中体验主要指学生的情感体验,也就是三维目标中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在教学中认知指学生获取知识和应用知识的过程,也就是三维目标中知识和能力的培养。

三维目标是一个整体,三个方面互相联系,融为一体。

所以,体验与认知同重,也就是在教学中既要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又要注重学生知识的获取。

在教学中关注学生的体验,并不是反对和排斥知识、技能的学习,而是反对那种被动、机械的学习方式,主张学生以积极的心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去询问、去探究、去发现,在自己探究、发现的过程中,让学生获得创造的体验。

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的指导是十分重要的,可以让学生从中学到很多东西。

教师的指导要精妙,不可取代学生自身的体验。

学生自身的体验是学生自身的情感体验。

情境教学法是激发学生的情感,让学生在相似的情境中去体验当事人的感受。

关注学生体验的教学注重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自由、愉悦、融洽的教学氛围,而且还要创设与实际情景相类似的情境,让学生大胆放手去体验和感受。

如材料中的历史老师,他创造了和历史相类似的情境,让学生去感受当事人的心理感受。

但是历史和现在的背景和社会不同,学生在类似的情境中的情感体验也不同于历史中当时人的感受。

所以,要让学生学习历史中的知识,让学生从当事人的环境和情境中去感受当事人的心情。

这就要求学生学习知识,也就是说要求学生学习历史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等知识。

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对历史情境和环境有深刻理解,这样学生的感受就更接近当事人的感受。

在教学中关注学生的体验,是基于对学生独立人格、创造性品质的尊重,是为学生蕴藏在心灵之中的创造的种子提供适宜的阳光、空气、温度和土壤、细心地呵护、备加珍视,使之能自由自在地生长。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既要教会学生认知,也要注重学生的体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