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大分子核酸分析法的研究_张慧 (1)

合集下载

生物大分子的研究方法和测量技术

生物大分子的研究方法和测量技术

生物大分子的研究方法和测量技术是现代生物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

大分子是指高分子化合物的总称,包括蛋白质、核酸和多糖等。

研究大分子可以了解生物体的结构、功能和相互作用,探究生命科学的奥秘。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用的生物大分子研究方法和测量技术。

一、X射线晶体学X射线晶体学是一种通过测量物体对X射线的散射模式来确定物体结构的方法。

在生物学中,X射线晶体学是研究蛋白质和其他生物大分子结构的重要手段。

这种方法的原理是将蛋白质或其他大分子结晶并放入X射线束中测量其对X射线的反射和散射情况。

通过解析散射模式,可以确定生物大分子的3D结构,了解其具体功能和相互作用机制。

目前,世界范围内已经解析了大量的生物大分子结构,为生命科学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支持。

二、核磁共振核磁共振是一种利用原子核的自旋来测定物质性质的物理技术。

在生物学中,核磁共振被广泛应用于研究蛋白质和其他大分子结构。

这种方法的原理是将蛋白质或其他大分子样品置于强磁场中,然后通过加入特定的干扰信号使得样品中的原子核发生共振。

通过测量原子核共振时向磁场加强的能量,可以分析样品的组成和结构。

核磁共振技术对于研究生物体的代谢和运动过程、分子生物学及其它生命科学领域都产生了关键性的作用。

三、电泳电泳是一种利用电场影响物质迁移的化学分析技术,广泛应用于生物学中。

在电泳中,通过将蛋白质或其他生物大分子穿过电场中的介质,可以根据它们的大小、形状和电荷的差异使它们在电场中发生迁移,从而实现分离。

通常电泳法是将生物大分子溶解在缓冲液中,涂于电泳器中的凝胶或聚丙烯酰胺凝胶电动输移的技术。

通过电泳的分离,可以研究某些特定蛋白质或其他生物大分子的组成和相互作用等生物学问题,为后续研究提供更多的信息。

四、质谱质谱是一种利用分子离子的质量和荷电量来鉴别和分析化合物的技术。

在生物学中,质谱被广泛应用于研究蛋白质和其他生物大分子。

这种方法的原理是将生物分子样品转化为气态,通过质谱仪对其进行分析,以得到样品分子的质谱图。

第40讲 生物大分子 合成高分子(讲义)(解析版)_1

第40讲 生物大分子 合成高分子(讲义)(解析版)_1

第40讲生物大分子合成高分子目录考情分析网络构建考点一糖类【夯基·必备基础知识梳理】知识点1 糖类的定义和分类知识点2 单糖知识点3 二糖知识点4 多糖【提升·必考题型归纳】考向1 考查糖类的性质考向2 考查糖类的水解考点二蛋白质、核酸【夯基·必备基础知识梳理】知识点1 氨基酸的结构与性质知识点2 蛋白质的结构与性质知识点3 核酸【提升·必考题型归纳】考向1 考查氨基酸的结构与性质考向2 考查蛋白质的结构与性质考向3 考查核酸的组成与结构考点三合成高分子【夯基·必备基础知识梳理】知识点1 高分子化合物的组成知识点2 高分子化合物的分类知识点3 高分子化合物的合成方法【提升·必考题型归纳】考向1 考查聚合反应及单体的判断考向2 考查高分子材料及应用真题感悟考点一 糖类知识点1 糖类的定义和分类1.定义:从分子结构上看,糖类可定义为多羟基醛、多羟基酮和它们的脱水缩合物。

2.组成:含碳、氢、氧三种元素。

大多数糖类化合物符合通式C m (H 2O)n ,所以糖类也叫碳水化合物。

糖类不一定都符合该通式,如脱氧核糖(C5H10O4),符合该通式的不一定是糖,如乙酸(C2H4O2)。

3.分类:(1)根据糖类能否水解以及水解后的产物,糖类可分为①单糖:凡是不能水解的糖称为单糖。

如:葡萄糖、果糖、核糖及脱氧核糖等;②寡糖(低聚糖):1 mol糖水解后能产生2~10 mol单糖的称为寡糖或低聚糖。

若水解生成2 mol单糖,则称为二糖,重要的二糖有麦芽糖、乳糖和蔗糖等;③多糖:1 mol糖水解后能产生10 mol以上单糖的称为多糖,如:淀粉、纤维素和糖原等。

④相互转化(2)根据能否发生银镜反应划分①还原性糖:能发生银镜反应的糖,如:葡萄糖、麦芽糖;②非还原性糖:不能发生银镜反应的糖,如:蔗糖、淀粉、纤维素。

【易错提醒】①大多数糖类化合物的分子式可用通式一般为C m(H2O)n,m与n是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的正整数;②糖类不一定均符合C m(H2O)n组成,如:脱氧核糖的分子式为C5H10O4;③符合C m(H2O)n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糖类,如:乙酸的分子式为C2H4O2[或C2(H2O)2],故碳水化合物表示糖类并不准确;④有甜味的不一定是糖,如:甘油、木糖醇等;没有甜味的也可能是糖,如:淀粉、纤维素等。

生物大分子结构与功能的研究方法

生物大分子结构与功能的研究方法

生物大分子结构与功能的研究方法生物大分子是生命的基本组成部分之一,如蛋白质、核酸、多糖等。

这些大分子的结构与功能直接决定了生命的各种生物学过程。

因此,为了深入了解生物大分子的结构与功能,需要采用一系列的研究方法,其中包括晶体学、核磁共振、电子显微镜和质谱等。

晶体学是一种研究大分子结构的重要方法。

首先需要通过结晶技术得到大分子结晶体,然后通过X射线衍射技术分析晶体对X射线的衍射图样,进而确定大分子的三维结构。

晶体学方法不仅在蛋白质研究中应用较多,还可应用于核酸、糖类等生物大分子的结构研究中。

除了晶体学外,核磁共振技术也是研究大分子结构的重要手段。

核磁共振是一种基于核磁共振现象的非破坏性分析方法,也被称为MRI技术。

通过技术手段使大分子放置在磁场中,当外界电磁波穿过大分子时,会产生回波。

利用这种回波,可以分析大分子的结构和成分,进而深入研究其功能和性能。

电子显微镜也是一项重要的手段,特别是在研究生物大分子的结构中。

相对于普通光学显微镜,电子显微镜使用电子束代替了可见光线,有效地提高了所能够观察到的细节和缩小到的尺度。

通过在大分子表面或内部进行扫描,可以获得大分子的形态和结构等信息。

质谱技术也是研究大分子结构和功能的常用方法。

质谱是一种基于分子精确质量的测量技术,通过该技术可以快速测定大分子的组成和结构等信息。

质谱技术最常用于蛋白质、核酸等大分子的组成和修饰等方面的研究。

总的来说,生物大分子结构与功能的研究需要采用多种手段相互结合,综合分析。

从分子层面对生命物质进行深入研究,不仅可以揭示各种生物学过程的机理,还能够为生物技术的发展提供支持。

亲和层析技术

亲和层析技术

2 载体的选择 将亲和配基共价偶联在固体粒子的表面(或孔内)即可制 备亲和吸附介质,该固体粒子通常称为配基的载体。因 此,亲和吸附介质又称亲和载体。 作为载体的固体粒子应满足下列要求:(1)具有亲水性多 孔结构,无非特异性吸附,比表面积大;(2)物理和化学 稳定性高,有较高的机械强度,使用寿命长;(3)含有可 活化的反应基团,用于亲和配基的固定化;(4)粒径均一 的球形粒子。 常用的亲和层析载体有:琼脂糖凝胶和交联琼脂糖凝胶、 聚丙烯酰胺凝胶、葡聚糖凝胶、聚丙烯酰胺—琼脂糖凝 胶、纤维素、多孔玻璃等。其它用于载体的物质还有: 聚苯乙烯、淀粉珠、壳聚糖、硅胶等。
1. 配基的选择 将一对能可逆结合和解离生物分子的一方与水不溶载体 相偶联制成亲和吸附剂,这样一对生物分子中,被偶联 的一方就叫作配基。 在实际工作中,究竞选择哪一种物质作配基,要根据 分离对象和实验的具体情况而定。纯化酶选择酶的竞争 性抑制剂、底物、辅酶和效应剂作配基。纯化酶的抑制 剂选择相应的酶做配基。纯化能结合维生素的蛋白质, 选择与其专一结合的维生素做配基。纯化激素受体蛋白, 选择相应的激素做配基,纯化核酸可以根据核酸与蛋白 质的相互作用、脱氧核糖核酸分子中不同互补链之间、 DNA和R14A之间杂合作用的关系选择合适的配基。
亲和层析技术的最大优点在于.利用它可以从粗 提物中经过一些简单的处理便可得到所需的高纯 度活性物质。利用亲和层析技术成功地分离了单 克隆抗体、人生长因子、细胞分裂素、激素、血 液凝固因子、纤维蛋白溶酶、促红细胞生长素等 产品,亲和层析技术是目前分离纯化药物蛋白等 生物大分子最重要的方法之一。
近几十年来,亲和层析技术发展十分迅速。对于 那些分离流程长、浓度低、杂质多、采用常规方 法难以进行分离的生物分子来说,亲相层析技术 就显示出其独特的优越性。亲和层析在分离、纯 化的效率工程[M] ,化学工业出版社,2001:108-125 [2]师治贤,王俊德.生物大分子的液相色谱分离和制备[川.北京,科 学出版社,1999 熊宗贵主编.生物技术制药[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135139 [3]Wilchek, Meir; Miron, Talia ,Thirty years of affinity chromatography[J]. Reactive and Functional Polymers ,1999, V41: 263-268 [4] Burnouf, Thierry; Radosevich, Mirjana,Affinity chromatography in the industrial purification of plasma proteins for therapeutic use[J]. Journal of Biochemical and Biophysical Methods, 2001 ,V49:575-586 [5] 陈勇,应汉杰等.亲和层析研究进展[M].离子交换与吸附, 2001:276-280 [6]刘国诊主编.生物工程下游技术[M].化学工业出版社,北京,1993 [7] Christopher R. L, Steven J. B, Nicolas P. B, Wendy K. A, Jennifer M. P and Janette A. T., Trends Biotechno[J], 1992, 10(12): 442

生物大分子结构和功能的研究方法

生物大分子结构和功能的研究方法

生物大分子结构和功能的研究方法生物大分子是构成生命体系中的核心基本单元,包括蛋白质、核酸、碳水化合物等,几乎所有的生命现象都与其结构与功能密不可分。

因此,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和功能的研究是现代生命科学研究的重要方向,也是理解生命现象的基础和关键。

而了解和探究这些重要的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和功能,则需要许多先进的研究方法和技术的支持。

一、X射线晶体学X射线晶体学是一种利用X射线技术研究生物大分子结构和功能的方法,它是一种重要的高分辨率研究方法。

该技术利用X射线的波长范围和物体内部原子之间的距离范围的相似性,通过将样品结晶,探究原子结构和化学键的组合来解析大分子的结构。

这项技术需要许多前期的实验,如蛋白质的表达、纯化和结晶,然后通过旋转衍射数据及其处理,最终得出结构信息。

二、核磁共振(NMR)核磁共振(NMR)是一种常用于研究生物大分子结构和功能的技术。

作为一种非侵入性技术,核磁共振可以探究原子和分子间的相互作用,观察分子内的动态变化以及研究其中的反应过程。

由于NMR技术可以在样品溶液中直接研究分子结构和动态行为,因此获得的数据是生物学家所偏爱的。

这种技术可以用于分子的构象(形状)表征、动态结构的研究和受体-配体的交互作用,还可以用于探究蛋白质的折叠路径和病毒的生命周期等。

三、电子显微技术电子显微技术是一种用于直接观察生物大分子结构的方法,尤其是蛋白质和核酸结构的研究。

电子显微镜通过加速电子,将其聚焦在样品上,从而产生高分辨率的图像,直观地描绘原子间的关系和分子的构象信息。

这些数据可以用于分析分子间的相互作用,设计药物和疫苗等。

随着技术的改进,电子显微技术也逐渐实现了高通量的自动化处理,大大提高了研究效率和精度。

四、流式细胞术流式细胞术是一种监测和分离活细胞的方法,可以用于研究细胞外分子和细胞内的蛋白质、细胞器和DNA等。

流式细胞术可以在单细胞水平上研究分子相互作用,例如,检测指定细胞内特殊蛋白质的表达水平和分布情况。

生物大分子的表征和分析方法

生物大分子的表征和分析方法

生物大分子的表征和分析方法生物大分子是生命体内最基本的组成成分之一,包括蛋白质、核酸、多糖和脂类等,它们在细胞内发挥着重要的生物学功能,如催化代谢反应、储存和传递遗传信息等。

因此,对生物大分子的表征和分析具有重要意义,不仅可以深入了解其生物学功能,还可以为药物研发和生物技术的发展提供基础支持。

本文将介绍常用的生物大分子表征和分析方法。

一、蛋白质的表征和分析方法蛋白质是生命体内最重要的大分子之一,它们参与了细胞的大部分生物学过程。

蛋白质的表征和分析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 蛋白质电泳蛋白质电泳是一种常用的蛋白质分析技术,通过电场将蛋白质在凝胶上运动,根据它们的分子量和电荷特性分离。

常见的蛋白质电泳方法有SDS-PAGE、IEF、2D-PAGE等。

其中,SDS-PAGE是一种经典的分子量分析方法,通过添加SDS使不同蛋白质的电荷和形状统一,然后根据它们的分子量在凝胶上进行分离。

2. 质谱分析质谱分析是一种利用物理原理对蛋白质分子进行分析的方法。

它通过质量/电荷比对蛋白质进行分析和鉴定,可以测定蛋白质的分子量、氨基酸序列、修饰和空间结构等信息。

常用的质谱分析方法有MALDI-TOF、ESI-MS等。

3. 结构生物学方法结构生物学方法是一种将生物大分子结构转化为三维空间结构的研究方法。

这些方法包括X-射线晶体学、核磁共振(NMR)分析等。

这些技术可以确定蛋白质的三维结构和活性位点等特性。

二、核酸的表征和分析方法核酸是生命体内最重要的大分子之一,它们储存和传递着生命的遗传信息。

常用的核酸表征和分析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 凝胶电泳凝胶电泳是一种常用的核酸分析技术,通过电场将核酸在凝胶上运动,根据它们的大小和电荷性质分离。

常见的核酸电泳方法包括热变性凝胶电泳、琼脂糖凝胶电泳和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等。

2. 电泳分离电泳分离是一种基于核酸电泳技术对核酸进行分离、富集和检测的方法。

通过电泳分离可以方便地分离和富集核酸,并进行测序、杂交和PCR等进一步分析。

生物大分子的结构研究方法

生物大分子的结构研究方法

生物大分子的结构研究方法一、引言生物大分子的结构研究一直是生命科学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

大分子的结构决定了它们的性质和功能,因此了解其结构对于生命科学的研究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当前生物大分子结构研究的主要方法。

二、X射线晶体学X射线晶体学是最常用的生物大分子结构研究方法之一。

通过晶体学技术,将结晶的蛋白质置于X射线束中,产生的衍射图案可以用来指导建模。

这种方法可以描述蛋白质在原子级别上的结构,是我们目前对于蛋白质结构认识最深的方法之一。

然而,需要得到高质量的晶体是这种方法的主要限制因素之一。

三、核磁共振核磁共振(NMR)是一种测量分子结构的无损技术,可以用于生物大分子结构研究。

通过测定分子固有的核磁共振谱,可以确定分子的构象和相互作用的性质。

NMR也可以用于生物大分子动力学研究,因为可以捕捉到分子在没有晶体的情况下的动态变化。

然而,NMR谱图的解析需要高级数学和物理知识,因此需要具备一定的专业技能。

四、电子显微镜电子显微镜是一种可以探究结构尺度在纳米级别的工具。

它使用电子束而非光线,通过把高能的电子轰击样品得到它们的电子散射,来推导大分子的结构。

电子显微镜可以得到高分辨率的蛋白质结构,这有效地弥补了X射线晶体学中晶体生长限制的问题。

但是,数据分析和模型重建出现的误差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五、质谱质谱是一种可以快速分析样品中化合物分子量的方法,因为分子量与化学物质结构高度相关,因此可以用于生物大分子结构的研究。

现代质谱技术已经可以用于分离和鉴定蛋白质分子中的各个碎片,生成能够更加准确推导分子结构的数据。

然而,这种技术需要大量的计算能力和专业知识,因此在生物大分子研究中的应用还比较有限。

六、小结生物大分子结构研究的方法多种多样,受到诸多限制因素的影响。

当前,我们在研究生物大分子结构时需要结合多种技术手段,以最终达到准确推断其结构和性质的目的。

除了以上方法,还有许多新兴技术,例如原子力显微镜和单分子光学显微镜,在未来的生物大分子研究中也将有重要作用。

生物大分子的分析与应用研究

生物大分子的分析与应用研究

生物大分子的分析与应用研究生物大分子是一类非常重要的有机分子,包括了蛋白质、核酸、多糖和脂肪等。

这些大分子在生物体内发挥着极其重要的生物学功能,例如催化代谢反应、传递遗传信息、维持细胞结构和保护细胞等。

因此,对于生物大分子进行研究和分析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它们的应用涉及到医药、生物技术、环境等多个领域。

一、生物大分子的分析方法生物大分子的分析方法主要包括了几种:1. 蛋白质电泳:蛋白质电泳是一种常见的蛋白质分析技术。

它可以通过将蛋白质组分加在聚丙烯酰胺凝胶上,通过电场在凝胶中分离不同大小和电荷的蛋白质,进行蛋白质定量和鉴定。

2. DNA测序:DNA测序可以分析DNA序列,是一种准确测定生物遗传物质信息的方法。

DNA测序可以通过不同的技术实现,如Sanger测序、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 (NGS)及第三代测序等,具有多样性和灵活性。

3. 质谱分析:质谱分析是利用质谱仪对样品的分析方法。

通过将大分子进行离子化并经过仪器的质量分析,可以快速分析分子的质量和结构以及其所在化合物的结构和组成。

二、生物大分子在医药应用中的研究在医药应用中,生物大分子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其中,最广泛应用的就是蛋白质药物。

蛋白质药物是利用细胞或基因工程技术生产的,具有生物相容性和药物活性高的特点,已成为临床治疗的主要手段之一。

1. 抗体药物:抗体药物是一种独特的蛋白质药物,可以分为完全抗体,Fc抗体和Fab抗体等。

由于其具有非常高的特异性和亲和力,已成为临床治疗肿瘤和炎症性疾病的主要药物之一。

2. 其他蛋白质药物:除了抗体药物以外,生长激素、转化生长因子、促红素等蛋白质药物均有广泛的应用。

三、生物大分子在环境保护方面的应用生物大分子在环境保护方面的应用主要是针对污染物的分解。

传统治理方法主要是物理、化学处理,对于某些化学物质需要利用生物技术进行生物降解。

近年来,生物大分子在这一领域的应用进展也较为显著。

亲和层析技术

亲和层析技术

>
亲和层析技术以其高选择性和可逆性开创了生化分离的新纪元, 亲和层析技术具有高收率、高纯度、能保持生物大分子天然状态等 优点,广泛的应用于生物大分子的分离纯化。特别是对含量极少的 基因工程产品的一步纯化,更显示出这一技术的优越性.随着临床 对药用蛋白等生物工程产品需求的不断加大,这对生物下游的分离 技术的发展,尤其是亲和层析技术的发展将具有非常大的推动。 亲和层析也有一些缺点,主要是载体(如琼脂糖)价格昂贵,机械强 度低;配基制备困难,有的配基本身需要分离纯化;配基与载体偶 联条件激烈等。要解决这个问题,关键是找到合适的配体。这些配 体要有价格合适、机械强度高、制备容易、容易偶连等特点。组合 化学、基因工程等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将大大推进亲和层析技术 向前发展。 亲和层析技术和其他分离技术的结合,虽刚发展,但将在生化分 离中得到广泛和层析载体种类有限,且价格昂贵,远不能 满足科研工作的需要。在实际应用中,往往需要对载体 进行修饰改性或自制新的载体,使其更有利于亲和吸附 的进行,以满足大规模工业生产的需要。据文献报道在 我国壳聚糖 (Chitosan) 被广泛用于亲和层析载体。其特 点是:没有非特异性吸附作用;配基偶联方法简单。此 外,Dommimic C. N.等以聚苯乙烯-二乙烯基苯 (PSDVB) 珠为载体,用聚乙二醇 (PVB) 修饰其表面,制 成了新的亲和层析载体。这种载体具有良好的机械强度, 且 PVA 涂层消除了疏水相互作用,避免了非特异性吸 附的发生。因此,研制价格低廉、机械强度高、活化效 率高的新型载体是亲和层析的一大热点。
2 载体的选择 将亲和配基共价偶联在固体粒子的表面(或孔内)即可制 备亲和吸附介质,该固体粒子通常称为配基的载体。因 此,亲和吸附介质又称亲和载体。 作为载体的固体粒子应满足下列要求:(1)具有亲水性多 孔结构,无非特异性吸附,比表面积大;(2)物理和化学 稳定性高,有较高的机械强度,使用寿命长;(3)含有可 活化的反应基团,用于亲和配基的固定化;(4)粒径均一 的球形粒子。 常用的亲和层析载体有:琼脂糖凝胶和交联琼脂糖凝胶、 聚丙烯酰胺凝胶、葡聚糖凝胶、聚丙烯酰胺—琼脂糖凝 胶、纤维素、多孔玻璃等。其它用于载体的物质还有: 聚苯乙烯、淀粉珠、壳聚糖、硅胶等。

生物大分子定量分析方法的研究与开发

生物大分子定量分析方法的研究与开发

生物大分子定量分析方法的研究与开发生物大分子定量分析方法是一项非常重要的科学研究工作,因为这些分子扮演着连接生物界的桥梁,对于许多生物学领域内的研究都至关重要。

然而,生物大分子定量分析方法的开发是一项非常具有挑战性的工作,需要有大量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科学家们不断设计和优化分析方法,从而使得我们能够更准确和快速地定量大分子。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概述一些目前使用的最先进的生物大分子定量分析方法,包括色谱法、光学分析法、质谱法等,以及这些方法在生物学研究中的一些应用。

一、色谱法色谱法是一种被广泛应用的生物大分子定量方法。

这是一种分离和分析复杂样品的技术,它通过利用柱子上固定的各种各样的化学物质,将样品分离成不同的成分,从而定量目标分子。

这个过程涉及到很多参数,如移动相、固定相、流速、分类、梯度等等。

色谱法可以分为几类,例如气相色谱、液相色谱、毛细管电泳等。

这些技术在生物医学和制药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如药物研发、体外诊断、蛋白质分离和纯化等。

二、光学分析法光学分析法是一种直接测量生物分子的技术,这种技术通过使用称为吸收光谱仪的光学仪器来测量样品吸收的特定波长的光线。

可以通过吸收率和分子的浓度来定量分子,前者越高,后者也就越高。

这种技术最常用于DNA、RNA和蛋白质的测定,还可以用于测定体内蛋白质粘度,作为针对某些疾病的早期筛查工具。

三、质谱法质谱法是一种用于生物大分子分析的高分辨的分析方法,它可以测量分子的质量。

通过将分子离子化,并将它们导入到质谱仪中,分子可以被加速并分离成质量/电荷比的离子流。

这种技术是非常精确和重现性高的,所以经常被用于蛋白质质量分析、蛋白质组学、代谢组学、脂质组学、糖组学等。

四、生物芯片技术生物芯片技术是一种利用微电子设备制造的小型化、高灵敏度的实验室设备,可以实现微量的样品分析。

这些芯片上附着着各种生物分子,如核酸、蛋白质等,通过反应某些生物分子,产生一些可计量的信号。

解析生物大分子的结构与功能化学研究的重要方向

解析生物大分子的结构与功能化学研究的重要方向

解析生物大分子的结构与功能化学研究的重要方向生物大分子的结构与功能化学研究是当前生物化学领域中的一个重要方向。

通过对生物大分子(如蛋白质、核酸和多糖等)的结构与功能进行研究,可以深入了解生物体内的生物过程,并为新药开发、疾病治疗和生物工程等领域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

本文将从分子结构研究、功能化学研究和应用前景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分子结构研究生物大分子的结构是其功能的基础,了解其结构对于深入研究其功能至关重要。

目前,生物大分子结构的研究主要依靠X射线晶体学、核磁共振和电子显微镜等技术手段。

这些技术使得科学家们能够在原子或分子水平上观察和揭示生物大分子的三维结构,从而深入了解其功能和生物活性。

例如,通过X射线晶体学技术,科学家们对蛋白质的结构进行了深入研究。

他们通过分析蛋白质晶体的X射线衍射图案,确定了蛋白质的原子排列和三维结构。

这种研究方法已经成功地解析出了多个蛋白质的结构,如胰岛素、DNA聚合酶等。

这些结构为深入理解蛋白质的功能和生物活性提供了重要依据。

除了X射线晶体学外,核磁共振也是一种常用的生物大分子结构研究方法。

通过核磁共振技术,科学家们可以观察到生物大分子中原子核的共振信号,进而推测其结构和化学环境。

核磁共振技术的应用已经解析了许多蛋白质和核酸分子的结构,为深入研究其功能打下了基础。

二、功能化学研究除了了解生物大分子的结构,还需要对其功能进行研究。

生物大分子的功能研究可以揭示其在生命体内的作用机制,并为相关领域的应用研究提供指导。

近年来,功能化学研究在生物大分子领域取得了许多重要进展。

以蛋白质为例,科学家们通过研究蛋白质的功能区域和活性位点,确定了其在生物过程中的作用机制。

例如,研究人员通过合成具有特定功能的肽链,揭示了蛋白质之间的相互作用和信号转导机制。

这些研究成果为药物设计和疾病治疗提供了重要的指导。

功能化学研究还包括对生物大分子的功能修饰和功能模拟。

通过对生物大分子的功能修饰,研究者可以调控其活性、稳定性和其他性质,为药物开发和生物工程提供新的策略。

生物大分子的结构与功能研究

生物大分子的结构与功能研究

生物大分子的结构与功能研究在科学领域中,生物大分子的结构与功能研究是一项重要而复杂的课题。

生物大分子,包括蛋白质、核酸和多糖等,是构成生命体的基本组成部分。

它们的结构和功能密切相关,对于揭示生命的奥秘和研发新药物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生物大分子的结构与功能研究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并讨论一些研究进展和应用前景。

一、生物大分子的结构研究生物大分子的结构是其功能的基础,因此,揭示其结构是生物大分子研究的首要任务。

目前,主要采用的方法包括X射线晶体学、核磁共振、质谱和电子显微镜等。

其中,X射线晶体学是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通过对生物大分子晶体进行X射线衍射实验,可以得到其三维结构信息。

这为我们深入了解生物大分子的功能提供了重要依据。

二、生物大分子的功能研究生物大分子的功能包括反应催化、信号转导和结构支撑等多个方面。

了解生物大分子的功能机制对于生物医药和生命科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常用的研究方法包括X射线晶体学、分子动力学模拟和生物化学实验等。

通过这些方法,我们可以揭示生物大分子的功能机制,为新药研发和疾病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三、生物大分子研究的应用前景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对于生物大分子的研究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生物大分子的结构与功能研究不仅在生命科学领域具有重要意义,还在药物研发、基因工程和生物能源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例如,通过研究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和功能,可以设计和合成具有特定功能的药物,提高治疗效果。

此外,对于生物大分子的研究还可以为生物工程和农业生产提供有力支持,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

结论生物大分子的结构与功能研究是一项涉及多学科的综合性课题。

通过研究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和功能,我们可以深入了解生命的奥秘,并为人类的生命健康和科学研究提供重要支持。

随着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发展,相信生物大分子领域的研究将取得更加突破性的进展,为推动科学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做出更大贡献。

总结生物大分子的结构与功能研究是一项重要的科学研究课题。

生物大分子的合成与结构分析

生物大分子的合成与结构分析

生物大分子的合成与结构分析生物大分子是构成生命体的基本组成部分,包括蛋白质、核酸、多糖和脂类等。

它们在细胞内发挥着重要的生物功能,如催化反应、传递遗传信息和维持细胞结构等。

本文将探讨生物大分子的合成过程以及结构分析方法。

一、蛋白质的合成与结构分析蛋白质是生物体内最重要的大分子之一,它们由氨基酸通过肽键连接而成。

蛋白质的合成发生在细胞中的核糖体中,通过转录和翻译过程完成。

转录是将DNA模板转化为mRNA的过程,而翻译则是将mRNA翻译成蛋白质的过程。

蛋白质的结构分析有多种方法,其中X射线晶体学是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通过将蛋白质晶体暴露在X射线束中,通过测量X射线的衍射图案来确定蛋白质的原子结构。

此外,核磁共振(NMR)和电子显微镜也常用于蛋白质的结构分析。

二、核酸的合成与结构分析核酸是遗传信息的存储与传递分子,包括DNA和RNA。

DNA是双螺旋结构,由四种碱基(腺嘌呤、胸腺嘧啶、鸟嘌呤和胞嘧啶)组成,通过磷酸二酯键连接。

RNA则是单链结构,与DNA类似,由四种碱基组成。

核酸的合成是通过DNA复制和转录过程完成的。

DNA复制是将DNA分子复制为两个完全相同的分子的过程,而转录是将DNA模板转化为mRNA的过程。

核酸的结构分析也有多种方法,其中X射线晶体学同样适用于核酸的结构分析。

此外,核磁共振和电子显微镜也可用于核酸的结构研究。

三、多糖的合成与结构分析多糖是由多个单糖分子通过糖苷键连接而成的大分子,包括淀粉、纤维素和聚糖等。

多糖在生物体内具有重要的功能,如能量储存和结构支持。

多糖的合成发生在细胞中的高尔基体和内质网中,通过酶的催化作用完成。

不同类型的多糖合成途径略有差异,但都涉及到单糖的聚合过程。

多糖的结构分析方法有很多,其中红外光谱(IR)和核磁共振是常用的方法之一。

红外光谱可以提供多糖中官能团的信息,而核磁共振则可以提供多糖的分子结构和构象信息。

四、脂类的合成与结构分析脂类是生物大分子的另一类重要成员,包括甘油三酯、磷脂和类固醇等。

生物大分子及功能研究方法

生物大分子及功能研究方法

生物大分子及功能研究方法生物大分子是指分子量较大的生物分子,如蛋白质和核酸等。

它们在生命活动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因此对它们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

本文将介绍生物大分子及其功能研究的一些常用方法。

一、蛋白质的结构研究蛋白质是生物大分子中最重要的一类,其结构对其功能发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目前蛋白质结构的研究主要依靠X射线晶体学和核磁共振(NMR)等技术。

X射线晶体学是目前最常用的蛋白质结构研究方法之一。

通过将蛋白质结晶,并将晶体置于X射线束中进行衍射实验,最终得到晶体中原子间的位置信息,从而解析出蛋白质的结构。

该方法优点是分辨率高,可以解析出蛋白质的全局结构。

NMR是一种通过测量蛋白质在强磁场中的核磁共振信号来得到蛋白质三维结构的方法。

该方法能够较好地解析出蛋白质的动态结构,但其分辨率相对较低,一般只能得到小分子量的蛋白质结构。

二、蛋白质功能研究除了结构研究外,对蛋白质的功能研究也十分重要。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用的蛋白质功能研究方法。

酶活性测定是分析蛋白质功能的常用方法之一,其原理是通过观察酶作用后底物的变化,推断蛋白质的功能。

该方法适用于测定蛋白质的催化活性,并可用于筛选抑制剂或促进剂等功能性化合物。

蛋白质的亲和性测定是另一种常见的蛋白质功能分析方法,一般采用表面等温滴定法(SPR)或荧光极化法(FP)等技术进行亲和力测定。

此外,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的研究也十分重要,其常用方法包括酵母双杂交、共光胶体金法等。

三、DNA结构和功能研究DNA是生物大分子中另一重要的组成部分,其结构和功能的研究同样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

DNA结构的研究主要依靠X射线晶体学和电子显微镜技术等。

而DNA功能的研究则主要依靠基因组学和生物信息学等技术。

基因组学是从整个基因组层面分析基因和其表达的规律,它研究基因共性和特异性,揭示基因的结构、功能、调控等的一种以应用性为目标的学科。

生物信息学则是指运用计算机科学技术,来研究生物信息数据的获得、处理、存储、管理和应用等的一门交叉学科。

生物大分子合成与肽链折叠动力学

生物大分子合成与肽链折叠动力学

生物大分子合成与肽链折叠动力学生命的起源和演化是一个古老的谜题,科学家们一直在探究其中的奥秘。

其中,生物大分子的合成和肽链折叠动力学是生命起源和演化的两个核心问题。

本篇文章将介绍这两个问题的重要性、研究进展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生物大分子的合成生物大分子是生命现象发生和维持的基础。

如何能够在一个生命的起源时刻,大分子合成起来,成为有机细胞的关键原料,成为了科学家们去研究的一个难题。

在这个过程中,核酸和蛋白质的合成被认为是最重要的两个步骤。

在20世纪初期,科学家们发现了两个基本的核酸分子:脱氧核糖核酸(DNA)和核糖核酸(RNA)。

他们发现,脱氧核糖核酸是决定遗传信息的基质,而核糖核酸则通过转录和翻译作为DNA的重要媒介分子。

而在20世纪30年代,科学家们发现了酶的存在,酶则是促进生物反应的催化剂,非常重要的一个生命分子。

近年来,通过化学和生物技术的发展,科学家们已经成功地合成了核酸和蛋白质。

2010年,科学家们通过人工合成DNA中的基础单位,创造了末组成的DNA。

这一技术的发展,大大推进了人体基因编辑的研究,带来了巨大的生命科学发展。

肽链折叠动力学肽链折叠是蛋白质从原初链状结构逐渐变形的过程,其过程涉及到许多动力学问题。

肽链由氨基酸序列构成,而氨基酸分别由一个羧基(-COOH)和一个胺基(-NH2)组成,同时存在两种不同的官能团,所以肽链是一个非常活跃的分子系统。

这个过程中,肽链链状结构和所对应的蛋白质,会以高度复杂、非常多样的方式进行折叠。

肽链折叠动力学是研究肽链在空间内的空间构型、动力学演化和稳定性质的学科。

这是与蛋白质折叠紧密相关的领域,在现代物理、化学、计算科学和生物技术的结合下,取得了重要的进展。

通过关于肽链折叠动力学的研究发现,肽链的折叠过程并不是全然自发的、简单的自然过程,而是受到生物学环境、化学反应、物理和计算力学等多种因素的影响,需要通过稳态和非稳态,动态和静态的研究方法,对其进行全面的解释和模拟模拟。

生物大分子与多肽逆向筛选方法研究

生物大分子与多肽逆向筛选方法研究

生物大分子与多肽逆向筛选方法研究随着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生物大分子与多肽逆向筛选技术在药物研发、生物医学领域等方面得到广泛应用。

本文将从相关概念、研究进展和应用前景三个方面来探讨生物大分子与多肽逆向筛选方法的研究现状。

一、相关概念生物大分子是由不同的生物分子通过蛋白质、核酸等化学键结合而成的巨大分子。

其中著名的有蛋白质、DNA、RNA等。

而多肽是一种氨基酸链构成的分子,通常由10-100个氨基酸组成。

逆向筛选是指根据目标分子特性,通过筛选出具有特定功能的配体,求解其结构,再进行合成或改造,从而得到具有理想效果的分子。

生物大分子与多肽逆向筛选方法则是指在生物大分子与多肽的相互作用系统中,运用逆向筛选技术寻找具有特异性和高亲和力相关配体,以期得到具有治疗价值的化合物。

其中,多肽作为一种具有多样性、灵活性和可调节性的小分子,有着广泛的生物活性及应用前景。

二、研究进展生物大分子与多肽逆向筛选方法的研究,可以追溯到上世纪50年代后期。

当时,人们主要通过体外或体内筛选法来研究生物大分子与多肽的相互作用。

但由于受到活性、稳定性、特异性等限制,这种方法的应用范围有局限性。

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逆向筛选技术迅速发展起来,从而提高了生物大分子与多肽逆向筛选方法的效率和准确性。

现在,生物大分子与多肽逆向筛选方法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体外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和体内筛选上。

在体外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中,目前主要采用的是表面等离子共振(SPR)光学逆向筛选技术。

该技术利用光学原理监测生物大分子与多肽的相互作用,通过计算实时的光学信号变化,分析出相关配体的信息。

另外,在体内筛选方面,现在主要采用的是融合蛋白质-肽逆向筛选技术。

这种技术将目的生物大分子与多肽融合成一个完整的融合蛋白质,然后通过高通量筛选方法,筛选出具有特定活性的肽段。

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这种技术越来越受到关注和重视。

三、应用前景生物大分子与多肽逆向筛选方法在药物研发、生物医学领域等方面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生物大分子分析方法和技术

生物大分子分析方法和技术

生物大分子分析方法和技术生物大分子是生命体系中具有重要生物学功能的大分子,如蛋白质、核酸、多糖等。

了解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和功能对于生命体系、生物工业及医学领域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分析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和功能需要用到各种分析方法和技术,本文将介绍最常用的生物大分子分析方法及其应用。

光谱学光谱学是一种通过测量物质与辐射的相互作用进行分析的科学。

对于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和功能分析,其中最常用的是紫外-可见(UV-vis)吸收光谱和红外(IR)吸收光谱。

UV-vis吸收光谱用于定量测量已知的生物大分子的浓度,即用于定量分析。

同时,UV-vis吸收光谱也可以用于研究某些生物大分子的特殊光学性质。

例如,DNA和RNA会在特定波长范围内吸收较弱的光线,这些波长会广泛用于DNA和RNA的检测和定量分析。

IR吸收光谱通常用于分析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及其相互作用。

这种光谱记录了生物大分子中分子的振动(拉伸、弯曲等)信息。

通过比较不同样品的IR谱图,可以检测分子间的结构差异。

例如,红外光谱可以用于研究功能化分子、酶及具有特定结构的蛋白质和脂肪等。

毛细管电泳(CE)毛细管电泳是一种高效分离分析技术,通常用于分离带正电荷或负电荷的生物大分子。

生物大分子的分子量、电荷和形状在CE中都会影响其运移速度。

分离通过电荷的分子可以用于等电聚焦(IEF)。

IEF是基于CE的一种分析方法,它是一种通过电极移动具有不同等电点(pI)的分子以进行电泳分离的方法。

IEF非常适用于蛋白质和其他带电生物大分子的分离,分离后的蛋白质可以用于质谱分析,并用于定义新型蛋白质酶底物,同时也可用于生物学研究。

质谱分析质谱分析是一种定量分析和结构鉴定的技术,已成为生物大分子研究领域中最为重要的分析方法之一。

质谱分析可以分析物质的分子量、分子结构、元素含量、质量比等等。

目前常用的质谱分析的方法包括:质谱成像、蛋白质组学和代谢组学等。

蛋白质组学是一种通过生物大分子的质量来对其进行分析的技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章编号:1671-3559(2004)04-0288-11收稿日期:2004-06-14基金项目: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Y2000B09);山东省科技计划资助项目;济南大学博士启动基金(03C05)作者简介:张 慧(1977-),女,山东德州人,济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硕士生。

生物大分子核酸分析法的研究张 慧1,王淑萍1,李月云2,魏 琴1(1.济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山东,济南250022;2.山东理工大学化学工程学院,山东淄博255091)摘 要:核酸的定量测定是研究核酸的基础,在生命科学、临床医学、和食品检验的研究中有着重要的意义。

在综述定量测定核酸的分析方法的基础上,着重阐述了染料、染料-金属配合物作探针的吸光光度法、荧光光度法以及近来兴起的共振光散射法在核酸中的应用和发展动态。

同时为了便于读者参考,还将许多重要的化学反应体系及其分析特性归列成表。

关键词:核酸;定量测定;吸光光度法;荧光光度法;共振光散射法中图分类号:O657文献标识码:B核酸是重要的生物大分子,是分子生物学研究的重要内容。

核酸分为脱氧核糖核酸(简称DNA )和核糖核酸(简称RNA ),所有生物细胞都含有这两类核酸。

1953年Watson (美)和Crick (英)提出了著名的DNA 双螺旋结构模型,从此揭开了分子生物学的序幕;1960年,Crick 提出了遗传信息传递的中心法则,核酸的研究进入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时期;70年代初,DNA 体外重组技术获得成功,以核酸研究为基本内容的基因工程高新技术,已成为当前科技领域中发展最快的学科之一,并大大推动了其他生物学科的发展[1]。

测定核酸含量的方法有很多种,本文中较完整地介绍了它的定量测定的方法,从最早的定磷法、地衣酚法到目前使用较广泛的探针技术法、吸光光度法、荧光光度法。

共振光散射法是继吸光光度法、荧光光度法之后发展起来的又一新的、高灵敏度的核酸测定方法。

同时还介绍了新近发展起来的电化学发光法、毛细管电泳法等灵敏、快速、准确的分析方法在核酸测定中的应用。

1 吸光光度法1.1 紫外吸收法DNA 和RNA 都有吸收紫外光的性质,它们的最大吸收峰在260nm 波长处。

紫外吸收是嘌呤环和嘧啶环的共轭双键系统所具有的性质,所以一切含有嘌呤和嘧啶的物质,不论是核苷、核苷酸或核酸都有吸收紫外光的特性。

不同形式的DNA 分子其紫外光吸收值是不同的,根据此性质可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对DNA 进行定量、定性测定。

紫外吸收法简便、快速,灵敏度高,一般可达3ng ·L -1。

由于蛋白质也能吸收紫外光(λm ax =280nm ),在260nm 处的光吸收值仅为核酸的1/10或更低,故核酸样品中蛋白质含量较低时对核酸的紫外测定影响不大[2]。

1.2 定磷法钼蓝比色法是测定无机磷最常用的方法。

因此,用此法测定有机磷化合物的含磷量时,必须先将它水解成无机磷,常用浓硫酸或过氯酸将它消化成无机磷化物后再行测定。

核酸样品经消化至无机磷酸,与定磷试剂反应,根据反应液的光密度,用标准曲线可计算出样品的含磷量。

根据元素分析,已知R NA 的平均含磷量为9.4%,DNA 为9.9%。

这样就可从磷含量,推算出核酸含量。

另外,每个核苷酸分子含有一个原子的磷,也可根据磷的原子量和核苷酸的平均分子量(340)以及样品含磷量计算出样品的核酸含量。

核酸制品中的无机磷含量应从测得的总磷含量中除去。

方法是将未经消化的样品直接测定无机磷。

总磷减无机磷,即为核酸磷[3]。

1.3 地衣酚法核酸是由戊糖(核糖或脱氧核糖)、磷酸、碱基(嘌呤碱或嘧啶碱)所组成的多核苷酸。

无论是DNA 还是R NA ,其分子中戊糖、磷酸、碱基的组成比均为1∶1∶1。

因此在一定条件下,可通过测定核酸第18卷第4期2004年12月济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J OURNAL OF JINAN UNIVERSITY (Sci .&Tech .)Vol .18 No .4Dec .2004DOI :10.13349/j .cn ki .jd xb n .2004.04.003中的戊糖或磷酸或碱基含量而对核酸进行定量。

核糖核酸与浓盐酸共热时,即发生降解,形成的核糖继而脱水环化转变为糠醛,后者与3,5-二羟基甲苯(地衣酚)反应成鲜绿色,该反应需用三氯化铁或氯化铜作催化剂,反应产物在670nm 处有最大吸收。

RNA 在20~250μg 范围内,光密度与RNA 的含量成正比。

地衣酚反应特异性较差,凡戊糖均有此反应,DNA 和其它杂质也能给出类似的颜色。

因此测定R NA 时可先测定DNA 含量,再计算出R NA 含量[2]。

1.4 测糖法酸性条件下,核酸的嘌呤核苷键先水解断裂成含有戊糖醛基的去嘌呤酸,而后进一步转变为糠醛衍生物,后者与某些试剂呈显色反应,由此可对核酸进行定量测定。

二苯胺法是测糖法中较为古老且至今仍使用较多的一种方法,当含有脱氧核糖的DNA 在酸性条件下和二苯胺一起在沸水浴中加热5min ,能产生蓝色。

这是由于DNA 中嘌呤核苷酸上的脱氧核糖遇酸生成ω-羟基-γ-酮基戊醛,它再和二苯胺作用而显现蓝色,如图1。

根据样品产生蓝色的深浅,在595nm 下比色测定光吸收值,再从标准曲线上查得对应的DNA 的含量。

DNA +冰醋酸少量浓硫酸※NH100℃蓝色物图1 测糠法———二苯胺法此方法灵敏度较低,可鉴别的最低量为每毫升50μg DNA ,测定时易受多种糖类及其衍生物、蛋白质等杂质的干扰。

测糖法虽准确性较差,灵敏度较低,且干扰物多,但方法简便快速,不需特殊仪器就能鉴别DNA 与R NA ,所以也是定性鉴别和定量测定核酸、核甘酸常用的方法之一[4]。

1.5 染料结合法在光度分析中,除了以上几种测定核酸的方法之外,染料与核酸的结合,也是核酸光度分析中较为重要的一类方法。

染料结合法是国外于1976年首次报导应用蛋白分析仪(Pro -Meter MK II -F -oss EIE CTR ;CCO HiLLeR (D )测定谷物及饲料赖氨酸含量的一种新方法,我国于1984年发布用于测定谷物籽粒赖氨酸含量的国家标准法[5]。

染料结合法测定DNA 比传统的分光光度分析法在灵敏度上有较大的提高。

该方法主要是基于多核甘酸中两个单核甘酸残基之间的电离具有较低的p K '值(pK '=1.5),当溶液的pH 值高于4时,全部解离,呈多阴离子状态,具有与某些阳离子染料结合的能力。

染料结合法测定核酸具有简便、快速、灵敏、准确的特点,但蛋白质对体系的测定干扰严重,如有蛋白质存在,需采取适当的方法预先除去[6]。

某些染料结合法测定核酸的分光光度法见表1。

2 荧光光度法荧光分析法广泛用于无机化合物和有机化合物的含量测定,在生命科学中,蛋白质、DNA 以及许多生物活性物质都是采用荧光分析法来检测的,常用荧光试剂来标记DNA 探针。

某些荧光探针试剂,如溴化乙锭在水溶液中的荧光量子产率很低,但它与DNA 结合后,产生很强的荧光,激发波长显著红移,借此,可用于DNA 的测定[23]。

荧光分析法的最大特征是具有很高的绝对灵敏度。

它的最低检出限在质量分数为10-6~10-9数量级之间,对荧光效率高的物质甚至可达到质量分数为10-11数量级。

荧光分析的灵敏度比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高2~4个数量级。

这是由于荧光光谱灵敏度除与被测物有关外,还和入射光(紫外光)强度及光度计的灵敏度有关,所以可以通过增大入射光强度提高分析灵敏度。

选择性高是荧光分析法的另一特征。

荧光是由于物质分子吸收一定波长的辐射能后,从激发态向基态跃迁时发出的光。

然而能吸收光的物质并不一定都能产生荧光,而且在一定波长光的激发下,能产生荧光的物质所发射荧光的波长也不尽相同。

因此,可控制激发光的波长和荧光单色器的波长,通过前后两次波长的选择,得到比吸收光度法更强的选择性。

如果应用色谱分离与荧光测定相结合的色谱-荧光法,其选择性能够大大地增强,同时还能达到更高的灵敏度。

荧光分析方法简便快速、试样用量少,试用于微量分析。

荧光法虽有灵敏度高、选择性好及方便快速等优点,但与紫外-可见吸光光度法比较应用还不够广泛。

因为许多物质本身是不会发生荧光的,荧光分析的应用也就受到限制。

另外,荧光分析对环境因素极为敏感,如温度、酸度、溶解氧及污染物等干扰都使方法受到限制[24]。

2.1 有机荧光染料探针近来,人们发现许多有机荧光小分子试剂可作为DNA 测定的荧光探针,定量测定它的原理是DNA289第4期 张 慧,等:生物大分子核酸分析法的研究 表1 测定核酸的某些吸光光度法[7-22]试剂测定对象pHλmax/nm线性范围/(mg·L-1)检出限/(μg·mL-1)乙基紫ctDNA6.4~7.45950~6.0甲基紫ctDNA7.45790~5.0甲基紫DaDNA7.45790~5.00.101桑色素-Al(III)ctDNA3.254190.71~35.40.71~35.4喹哪啶蓝ctDNA5.0~8.25988.0×10-2~2.0R u(bpy)2dppx2+ctDNA9.5280阳离子型近红外花菁s mDNA6.07710.06~2.00.03 THPP ctDNA4.9~5.44590.2~5.00.02ZR yRN A7.55400~1005-Br-PADAP-Cu(II)ctDNA5.7~7.55530~14.50.084 Pd(II)ctDNA5.906750~3.50.022Pd(II)ctDNA5.90~7.505820~5.00.044 5-Cl-PADAB-Co(II)ctDNA5450~4.00.040地衣酚-Cu2+DNA767010~100TZAD MAB-Cu2+Herry DNA2.54800.0002~0.002Pr(III)-ALC-F hs DNA4.35700~30.02 注:THPP:mes o-四(对-羟基苯基)卟啉,ZR:3-氨基-6-二甲氨基-2-甲基吩嗪盐酸盐,5-Br-PAD AP-Cu:2-(5-溴-2-吡啶偶氮)-5-二乙基氨基苯酚-铜(II),5-Cl-PADAB-Co(II):4-[(5-氯-2-吡啶)-偶氮]-1,3-二氨基苯-钴(II),TZAD MAB-Cu2+:2-(2,3,5-三氮唑偶氮)-5-甲氨基苯甲酸,Pr(III)-ALC-F:Pr(III)-茜素络合剂-F。

对这些荧光体系、荧光强度的影响。

核酸在和某些具有荧光特性的染料结合后,能引起荧光强度的变化,并且在一定浓度范围内与核酸浓度成正比,因此可用于其定量测定。

在通常情况下,由于环境条件和分子结构影响,有机小分子与核酸的作用涉及到三类:一是有机小分子嵌入与核酸(DNA)双链的碱基对之间[25,26],其次是有机小分子结合在核酸的大沟或小沟区域[25,26],还有一类是有机小分子在核酸分子的表面进行长距组装[26-2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