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与环境经济学课程论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资源与环境经济学
课程论文
——论我国地下水的有效配置
年级学院:2011级经济管理学院
专业班级:农林经济管理1班
学号:************
姓名:***
摘要:地下水资源是可耗竭资源且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现在的利用会影响到后代人的可利用水资源,所以,相对于其他自然资源来说,地下水资源的利用更应该得到合理的配置。我国的地下水资源存在着南北不平衡,且开采量在不断地加大,污染也在不断加重等问题,面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些对策。
关键字:地下水资源配置问题对策
1.地下水资源概况
1.1 水资源
水资源是指在一定经济技术条件下,人类可以直接利用的淡水,是自然资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其他自然资源不同,水资源是可再生的资源,可以重复多次使用,通过自然界的水文循环和人类的污水处理来使得水资源得到补充和更新全球水储量。地球表面的72%被水覆盖,但淡水资源仅占所有水资源的0.5%,近70%的淡水固定在南极和格陵兰的冰层中,其余多为土壤水分或深层地下水,不能被人类利用。
1.2 地下水资源
地下水资源是指在一定期限内,能提供给人类使用的,且能逐年得到恢复的地下淡水量。是水资源的组成部分。通常以地面入渗补给量(包括天然补给量和开采补给量)计算其数量。因此,地下水资源的开采一般不应超过补给量,否则会给环境带来危害,使生态条件恶化。和其他水资源不一样的是,地下水资源属于可耗竭资源,被开采之后,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都难以恢复。
1.3 我国水资源概况
我国是一个干旱缺水严重的国家。淡水资源总量为28000亿立方米,占全球水资源的6%,仅次于巴西、俄罗斯和加拿大,居世界第四位,但人均只有2200立方米,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美国的1/5,在世界上名列121位,是全球13个人均水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
扣除难以利用的洪水泾流和散布在偏远地区的地下水资源后,我国现实可利用的淡水资源量则更少,仅为11000亿立方米左右,人均可利用水资源量约为900立方米,并且其分布极不均衡。到20世纪末,全国600多座城市中,已有400多个城市存在供水不足问题,其中比较严重的缺水城市达110个,全国城市缺水总量为60亿立方米。
据监测,目前全国多数城市地下水受到一定程度的点状和面状污染,且有逐年加重的趋
势。日趋严重的水污染不仅降低了水体的使用功能,进一步加剧了水资源短缺的矛盾,对我国正在实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带来了严重影响,而且还严重威胁到城市居民的饮水安全和人民群众的健康。
图1:2000-2011年我国水资源情况
数据来源:我国统计年鉴
根据图1我们可以看出,虽然我国水资源量总体保持一个平稳的量,但还是稍微有一点下降的趋势,特别是地下水,所以如果我国不合理使用水资源,将很可能造成水资源的大量减少。
1.4 我国地下水资源开发现状
受特殊地理位置的制约,我国水资源地区分布极不均匀,水资源分布与土地资源和生产力布局不相匹配,加之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下垫面条件的影响,近年我国水资源情势发生了显著变化,大部分地区水资源量明显减少,同时受到现有工程调蓄能力、供水保障程度的限制,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严重。为了维持经济社会的发展,不得不大量开采地下水,导致地下水开采量亦呈持续增长趋势。根据表1数据显示,2000-2010年间,我国地下水供水量由1069.2亿m3 增加到1107.3亿m3,年增长率达1.21%,而同期地表水供水量由4440.4亿m3 增加到4881.6亿m3,年增长率仅为0.99%,辽河、淮河、海河等一些北方地区,地表水供水量呈逐年递减趋势。同时,一些南方水资源相对丰富的地区,也因为地表水体的污染,转而开发利用地下水。其中,西南诸河地下水供水量年增长率变幅较大,达7.97%,而同期地表水供水增长率仅为3.02%,地下水已成为我国重要的供水水源。
表1:2000-2010年我国水资源供水情况
大量的地下水开采使一些地区暴露出严重的地下水超采问题,并因此引发了许多严重的生态与环境问题。据统计,全国地下水超采量已由20 世纪80 年代的100 亿m3/a 增加到现状的228 亿m3/a,地下水超采面积由5.6 万km2 扩展到18 万km2。更令人担忧的是,地下水污染状况日趋严重。据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调查评价成果,全国近40%的城市地下水水质在不断恶化,直接威胁到居民饮水安全。因此,在新的形势下,重视和加强地下水管理和保护,事关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事关社会稳定,是民生水利迫切需要加强和取得突破的重要工作之一。
2.水资源有效配置的理论说明
水资源配置即是针对水资源时空分布与需求的不一致性,人为采取的调控措施。《水资源综合规划技术大纲》的表述较为全面,即“在流域或特定的区域范围内,遵循有效性、公平性和可持续性的原则,利用各种工程与非工程措施,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律和资源配置准则,通过合理抑制需求、保障有效供给、维护和改善生态环境质量等手段和措施,对多种可利用水源区域间和各用水部门间进行的配置”。水资源配置的目的是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撑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最大限度地发挥水资源的综合效益。水资源配置的基本原则是公平、高效、可持续。水资源的有效配置方法取决于地下水或地表水是否被补给。如果储水量短缺,地表水的有效配置问题是指在竞争的用水户之间分配更新的供给量,代际间的分配并不重
要,因为它取决于将来的自然条件。而对于地下水来说,今天的开采将影响后代人对地下水的开采,因此其跨时期分配是一个关键性问题。
2.1 地下水的有效配置
由于地下水的形成要经过一定的地质年代,地下水是有限的,而且是可耗竭的资源。分析地下水的有效配置必须考虑它的这一特点。因而,地下水资源的跨时期有效配置可用开采成本不断上升的可耗竭资源的有效配置模型来分析。根据图2显示,随着时间的变化,地下水资源的边际开采成本在不断上升,在达到一定的量时,趋于不变。如果不存在可再生替代资源,则边际开采成本将无限上升,直至将地下水资源耗尽。
图2:存在可再生替代资源和可耗竭资源开采成本
不断增加的情况下,可耗竭资源的边际成本
作为可耗竭资源,地下水的有效配置必须考虑边际使用者成本,因为当前的开采使用会影响后代人对地下水的开采利用。在需求不变的情况下,地下水的有效开采路径随时间不断下降。边际开采成本随河床的下降而增加,边际使用者成本则随边际开采成本的增加而减少,总的边际成本(即边际开采成本与边际使用者成本之和)不断增加。当河床干涸或边际成本大于边际收益或边际成本大于从其它渠道获得水的边际成本时,地下水的开采将停止。当地表水的获取成本大于地下水的开采成本时,人们将倾向于开采地下水。目前地下水的大量开采就是因为对地表水的竞争太激烈,同时,地表水没有得到合理有效的利用,利用后没有得到处理而是作为废水排放,影响了清洁水的供给。若地表水的获取成本小于地下水的开采成本,人们将倾向于利用地表水。在一个有效的地下水市场里,地下水的价格将随时间上升直到等于边际开采成本。目前地下水超量开采的另一原因是其开采成本中没有包含边际使用者成本,这就不能使水资源在当代人和未来使用者之间通过水资源的保护达到一种平衡。总之,地下水的有效配置的关键是:要考虑边际使用者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