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杂潮汐河口特大水源工程关键技术与应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

合集下载

水利技术和管理考试题

水利技术和管理考试题

水利技术和管理考试题一、单选题(共40题,每题1分,共40分)1、当事人申请技术合同认定登记的合同文本可以采用由( )监制的技术合同示范文本;采用其他书面合同文本的,应当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的有关规定。

A、人事部B、水利部C、劳动保障部D、科学技术部正确答案:D2、防洪影响范围跨县级行政区域但不跨地级行政区域的水库、水电站,由( )指挥调度;A、县级防汛抗旱指挥部B、省级防汛抗旱指挥部C、水利部流域管理机构D、地级防汛抗旱指挥部正确答案:D3、根据《关于加强公益性水利工程建设管理的若干意见》,地方项目的国家计划和基本建设支出预算下达后,省计划、财政和利部门应及时办理相应的手续,( )。

A、计划和基本建设支出预算一律下达至县财政部门,转由县水利部门下达到项目法人B、凡可将计划和基本建设支出预算直接下达到项目法人的,要直接下达到项目法人C、计划和基本建设支出预算一律下达至县水利部门,由县水利部门下达到项目法人D、计划和基本建设支出预算一律下达至县财政部门,由县财政部门直接下达到项目法人正确答案:B4、( )由于起动速度快、调节性能好、操作简便灵活。

所以在电力系统中起调峰调频和事故备用作用。

A、风力发电机组B、水轮发电机组C、核电机组D、火力发电组正确答案:B5、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明确责任主体,( )是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人。

A、施工单位B、项目法人或监理单位C、监理单位D、项目法人正确答案:D6、对不使用政府投资或涉及公共利益、公共安全的农村水电项目,实行核准制。

水行政主管部门只审批( )。

A、项目技术施工设计B、项目建议书C、项目初步设计D、可行性研究报告正确答案:C7、“大雨滂沱”是指(A、阵性降雨B、持续性降雨C、间歇性降雨D、连续性降雨正确答案:A8、( )地区的地方人民政府及有关集体经济组织应当因地制宜修建中小微型蓄水、引水、提水工程和雨水集蓄利用工程。

A、干旱缺水B、水质很差C、缺乏水利工程D、经济发达正确答案:A9、监理人员应当保守执(从)业秘密,并不得同时在( )个以上水利工程项目从事监理业务,不得与被监理单位以及建筑材料、建筑构配件和设备供应单位发生经济利益关系。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水资源高效开发利用重点专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水资源高效开发利用重点专
附件3: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水资源高效开发利用”重点专项2017年度拟立项项目公示清单
序号
项目编号
项目名称
项目牵头承担单位
项目负责人
中央财政经费(万元)
项目实施
周期(年)
1
2017YFC0403200
现代灌区用水调控技术与应用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李益农
1979
3.5
2
2017YFC0403300
农田节水减排控盐技术及应用
中国农业大学
黄冠华
1988
3.5
3
2017YFC0403400
城镇生活用水新型实用节水技术及集成应用
同济大学
夏四清
1479
3
4
2017YFC0403500
非常规水资源开发利用评价与风险管控
水利部交通运输部国家能源局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
刘九夫
19033.55源自2017YFC0403600
河源区及干旱区降雨径流挖潜与高效利用技术
王煜
1290
3.5
14
2017YFC0404500
河湖沼系统生态需水保障技术体系及应用
北京师范大学
杨志峰
1642
3.5
15
2017YFC0404600
“水-能源-粮食”协同安全保障关键技术
水利部交通运输部国家能源局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
王慧敏
1441
3.5
16
2017YFC0404700
三峡库区水循环演变机制与水安全保障技术集成及应用
海水淡化泵与能量回收一体机关键技术研究及产品开发
国家海洋局天津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研究所
王生辉
469

水闸技术管理规程[SL75-94]条文说明

水闸技术管理规程[SL75-94]条文说明
水闸在解冻期间如需泄水 当冰凌较薄时 应将闸门提出水面 冰块较大时 闸门开度过大 会使冰块潜没水中下泄 擦伤闸门等工程设施 甚至危害下游安全 根据江苏省三河闸的经验 一 般宜控制闸门开度不超过闸前水深的 倍
分凌闸的运用 应防止大冰冻堵塞闸孔 必要时可在闸前采取措施将大冰块破碎
闸门操作运用
闸门启闭是水闸控制运用的关键 以往因不按闸门操作制度启闭 导致闸门和启闭设备损
我国许多河流修建水闸后 因水位壅高 流速减小 促使大量泥沙淤积 河口兴建挡潮闸后 闸下河道受潮汐影响的淤积问题尤为突出 淤积使工程效益降低 寿命缩短 严重者甚至造成水闸 报废 为了减少淤积 多年来各地积累了不少减淤防淤的经验 如引水灌溉工程采用渠首拦沙 分 散沉沙 沉沙与淤地改土相结合等办法 防治河渠淤积 受潮汐影响的水闸用水力冲淤 机械拖淤 和水力冲淤相结合等办法 减少闸下河道淤积
害 在 水工建筑物抗震设计规范
中规定震中烈度在 度以上时 必须进行抗震计
算 故规定遭遇强烈地震后应进行特别检查是适当的 由于过去兴建的水闸多数未进行抗震设
计 有的后来虽进行过抗震校核 但多数未进行彻底的抗震加固 故地震烈度虽未达 度 仍可能发
生损坏 损坏后 亦应进行特别检查
在水闸运用中常会发生重大的工程事故 如闸门自动下坠 使闸底或闸门 启闭机受损 消能防
排水闸 排水区域地势低洼 易积水成涝 对工农业生产带来不利影响 排水闸要尽可能按照生产要 求 控制适宜的闸上水位 如连日阴雨 雨前提前排水 汛期排涝 外河水位变化大 在江河下游的 还受潮汐影响 为使内河少受涝 应根据外河水位涨落规律及时启闭闸门 充分发挥排水效益
引水闸 从多泥沙河道引水 取水防沙是较为突出的问题 由于多泥沙河道的水 沙量在全年内分配不 均匀 出现沙峰时间一般较短 根据我国许多引水枢纽的运用经验 应掌握引水时机 避免在沙峰 时引水 使取水和防沙都能得到较好兼顾 浑水灌溉具有改良土壤 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和减轻水患的作用 我国引黄淤灌工程规定淤灌引 水含沙量下限为

电力工程高级工程师评定标准

电力工程高级工程师评定标准

电力工程高级工程师评定标准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客观、公正、科学地评价电力工程各类专业技术人员的学识和水平,鼓励多出成果、多出人才,促进电力科技进步与发展,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结合电力工程的专业特点,制定本评定标准,作为电力工程高级工程师评定的依据。

第二条按照本评定标准,经评审合格并获得高级工程师的专业技术资格证书者,表明其已具备电力工程高级工程师的技术水平和能力,其职务聘任与工资待遇由所在单位根据国家有关规定自行决定。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第二章适用范围第三条本评定标准中的“电力工程技术人员”通指:在国民经济各部门、各行业中,从事发电(含火力、水力、核能及其他新能源发电)、输电、变电、配电、用电、电网技术、电力环保、电力标准化、电力信息技术等电力工程的科学研究(含基础理论和应用技术的科研、试验、技术开发与推广及其技术管理)、规划设计(含规划、勘测、设计及其技术管理)、施工建设(含建筑、安装、调试、施工机械、安全质量监督及其技术管理)和生产运行(含运行、检修、技术改造、修造、安全与技术监督、劳动保护及其技术管理)的专业技术工作人员。

第四条电力工程分为四类专业,热能动力工程专业(可含核能、太阳能、地热及其它热能形式发电),水能动力工程专业(可含潮汐能、风能发电),输配电及用电工程专业,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

(一)热能动力工程专业包括锅炉、汽轮机、燃气轮机、热工过程控制及其仪表、供热与制冷、火电厂建筑与安装、物料输送、金属与焊接、火电厂化学、火电厂环保、火电厂劳动保护、新型发电技术及其它与热能动力工程有关的专业。

(二)水能动力工程专业包括水能利用(含水库)、工程地质、水文泥沙、水工建筑物、水力机械、金属结构、水电厂自动化、水电工程环保、风能发电技术及其它与水能动力工程有关的专业。

(三)输配电及用电工程专业包括发电机、电动机、变压器、绝缘技术、高低压电器设备、输电线路和变电站、电磁环境、配电与用电系统及控制、电气测量技术、电能质量管理及其它与输配电及用电工程有关的专业。

复杂地质条件下跨流域调水超长深埋隧洞建设需研究的关键技术问题

复杂地质条件下跨流域调水超长深埋隧洞建设需研究的关键技术问题

收稿日期:2019-01-02基金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6YFC040180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1779253,41672319)第一作者简介:钮新强(1962 ),男,浙江湖州人,1983年毕业于华东水利学院(现河海大学),农田水利工程专业,学士学位,2005年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水利水电工程专业,博士学位,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全国工程设计大师,中国工程院院士,现从事水利水电工程设计㊁科研及管理工作㊂E-mail:nxq@㊂复杂地质条件下跨流域调水超长深埋隧洞建设需研究的关键技术问题钮新强,张传健(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湖北武汉㊀430010)摘要:我国兴建或拟建的若干长距离调水工程中的调水输水隧洞受选线制约,多要穿越地质构造背景复杂的山岭地区,面临自然环境恶劣㊁地震烈度高㊁地形地质条件复杂等诸多不利因素,工程建设难度及运营风险大㊂总结复杂地质条件下跨流域调水超长深埋隧洞建设需研究的关键技术问题,包括深埋隧洞工程的勘探㊁试验及测试技术,深埋隧洞围岩大变形及岩爆预测与防控技术,隧洞穿越活断层围岩-衬砌灾变机制与抗断技术,深埋隧洞围岩-支护体系协同承载机制与全寿命设计理论及方法,高压水害等不良地质条件下深埋长隧洞施工灾害处治技术5个方面,指出需要解决的工程科学技术问题及发展方向,为超长深埋隧洞工程建设提供一些参考㊂关键词:超长深埋隧洞;围岩大变形;岩爆;活断层抗断;协同承载设计;施工灾害处治DOI :10.3973/j.issn.2096-4498.2019.04.001文章编号:2096-4498(2019)04-0523-14中图分类号:U 455㊀㊀㊀㊀㊀文献标志码:A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Some Key Technical Issues on Construction of Ultra-long Deep-buried Water Conveyance Tunnel under ComplexGeological ConditionsNIU Xinqiang,ZHANG Chuanjian(Changjiang Institue of Survey ,Planning ,Design and Research ,Wuhan 430010,Hubei ,China )Abstract :For the water conveyance tunnels in the long-distance water diversion projects constructed or planned inChina,most of them have to pass through mountain areas with complex geological conditions,due to the constraints of route selection.These tunnels might face engineering problems such as harsh natural environment,high seismic intensityand steep terrain,leading to difficulties in construction and high operational risks.In this paper,some key technical issues on the construction of ultra-long deep-buried water conveyance tunnels under complex geological conditions aresummarized into 5aspects,namely,(1)exploration and testing techniques for deep-buried tunnels,(2)prediction and prevention for large deformation and rock burst in the surrounding rock masses,(3)failure mechanism and anti-faultingtechniques of the surrounding rock masses and lining for tunnels crossing active faults,(4)synergistic load-bearingmechanism and life-cycle design theory for rock-support system of deep-buried tunnels,(5)disaster treatment for deep and long tunnels such as prevention of high-pressure water inrush.The scientific and technical problems to be solved and their development directions are pointed out,which can provide some reference for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of ultra-longdeep-buried tunnels.Keywords :ultra-long deep-buried tunnel;large deformation of surrounding rock;rock burst;active fault;synergisticload-bearing design;disaster treatment隧道建设(中英文)第39卷㊀0㊀引言我国水资源总量为28124亿m3,居世界第6位,但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2200m3,为世界平均值的1/3,缺水情况在全国范围内普遍存在且具有不断加剧的趋势㊂另一方面,受季风气候和自然条件影响,中国的经济布局与水资源分布存在着明显的区域矛盾,这进一步加剧了局部水资源紧缺的局面㊂根据我国水土资源组合状况和产业布局态势,建设大型的跨流域调水系统是解决水资源空间分布与人口㊁资源㊁环境㊁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矛盾的重要途径,也是实现国家水资源优化配置的重大战略举措㊂国内外已建的调水工程主要以明渠方式输水,局部辅以隧洞,而以深埋长隧洞为主要载体的调水工程较少㊂但对于近期拟建或新建的大型调水工程而言,受地形㊁地质条件因素影响,往往需要兴建大量深埋㊁长距离输水隧洞作为工程的主要组成部分㊂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已建成的世界最长输水隧洞是芬兰的Päiänne隧洞,其单洞长120km,最大埋深130m;国外埋深最大的输水隧洞是非洲Lesotho隧洞,单洞长45 km,最大埋深1200m㊂我国在大型调水工程输水隧洞建设方面也已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相继建成了引大济湟㊁引大入秦等跨流域调水工程㊂表1示出我国已建和在建的主要大型跨流域调水工程深埋输水隧洞,未来10年还将是我国长距离调水工程输水隧洞建设的高峰期㊂受选线限制,大量长距离输水隧洞在建设过程中,将不可避免地需要穿越具有复杂地质构造的山岭地区,面临着自然环境恶劣㊁地震烈度高㊁不良地质多发等不利因素㊂如在建的滇中引水㊁引汉济渭等长距离调水工程,隧洞埋深均超千米,穿越多个复杂地质单元,面临着断层破碎带㊁岩性不整合接触带㊁局部软岩㊁岩溶㊁高地应力岩爆㊁瓦斯地层及地下水等突出的工程地质问题㊂而随着单洞长㊁埋深大的输水隧洞越来越多,其工程建设难度和运营风险都将大大增加㊂针对上述日趋复杂的外部条件,本文对仍需进一步研究的超长深埋隧洞建设关键技术问题及发展方向进行相关阐述㊂表1㊀我国已建和在建的主要大型跨流域调水工程深埋输水隧洞Table1㊀Deep-buried water tunnels for some major large-scale inter-basin water conveyance projects in China 名称地点状态长度/km最大埋深/m主要建设困难㊀引大济湟总干渠引水隧洞青海已建24.21070㊀双护盾TBM掘进中围岩挤压大变形,造成卡机次数多㊁卡机严重㊁卡机脱困困难,损失重大引大入秦盘道岭隧洞甘肃已建15.7404㊀隧洞主要穿越Ⅴ类围岩地层,围岩软弱破碎,地下水出露范围大,多次发生围岩大变形与塌方事故引洮供水7#隧洞甘肃已建17.3368㊀单护盾TBM在粉细砂地层中,由于围岩坍塌变形发生多次卡机被困,同时,遭遇突泥涌砂地质灾害引黄入晋南干线7#隧洞山西已建41.0380㊀TBM掘进过程中遭遇区域性大断层破碎带,围岩发生严重坍塌,TBM卡机被困中部引黄总干线3#隧洞山西在建50.9610㊀TBM掘进面临高地应力岩爆以及软弱围岩大变形卡机等风险引汉济渭秦岭隧洞陕西在建18.32012㊀隧洞埋深大,地应力高,岩爆现象突出,突水突泥严重,存在高地温与软岩变形危害㊀掌鸠河引水供水工程上公山隧洞云南已建13.8368㊀受断层破碎带㊁地下岩溶作用,双护盾TBM掘进过程中多次因围岩塌方引起卡机事故,并伴随涌水突泥现象滇中引水香炉山隧洞云南在建62.61450㊀隧洞沿线发育多条大断层,TBM掘进中面临围岩坍塌失稳与大变形卡机风险,同时存在涌水㊁突泥灾害的可能425㊀第4期钮新强,等:㊀复杂地质条件下跨流域调水超长深埋隧洞建设需研究的关键技术问题㊀1㊀深埋隧洞工程的勘探、试验及测试技术在山岭隧洞的勘探㊁试验与测试方面,当前采用的技术手段主要有遥感㊁地质测绘和调查㊁地球物理探测㊁探洞㊁钻孔压水试验㊁现场原位岩体试验以及施工期超前地质探测等[1]㊂而对于深埋㊁长距离输水隧洞工程,现阶段无论是工程地质分析理论还是勘探㊁测试技术,都还不够成熟㊂在勘察阶段,对于千米以上大埋深㊁高地应力㊁高地下水水头环境条件,常规的地球物理勘探手段和岩体试验技术等均存在较大的局限性,还缺乏适宜的勘探试验技术及设备,准确查明隧洞工程地质条件并进行有效的工程地质评价十分困难㊂而在施工阶段,针对深埋隧洞掌子面前方不良地质的超前预报和侧向围岩岩体质量的综合评价理论还不够完善,异常地质体的探测精度难以满足工程建设需要,工程地质灾害频发的现状还未得到根本性改善㊂对此,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深入研究㊂1.1㊀深埋隧洞工程地球物理探测技术及方法在隧洞工程地质勘察和施工阶段,各类地球物理探测手段的采用对开展隧洞沿线或掌子面前方不良地质体的探测以及对可能存在的施工地质灾害预报预警具有重要作用㊂但深埋隧洞是一种典型的线状地下隐蔽工程,其岩体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复杂多变,目前物探方法在实际应用中还存在测试采集易受干扰㊁单一物探预报具有多解性㊁复杂地质下综合物探方法参数选取难㊁不良地质超前预报可靠性和精度不足等问题[1]㊂因此,迫切需要用于地表和隧洞掌子面探测的各类探测方法和仪器设备对不同异常地质体的响应特征及精度开展研究,发展与异常地质体相适应的地球物理探测方法㊁仪器设备及其最佳组合;研究地质体的典型地球物理特性,建立不同地质体地球物理信息特征库及典型岩性㊁断层㊁褶皱构造㊁岩溶㊁含水体等地质条件的精细解译方法标准和专家系统;建立深埋复杂地质条件下的隧洞地球物理特性模型,研究三维地球物理信息建模实现方法㊂1.2㊀复杂地层深孔地应力测试技术与地应力场反演方法在地质勘察阶段,通过深孔钻探开展地应力测试分析可帮助查明隧址区地应力大小㊁方向㊁分布特征,进而综合判断隧洞围岩产生高地应力岩爆或软岩大变形的可能,是隧洞线路规划㊁施工方式选取及支护设计的重要依据[2]㊂目前,国内水工隧洞工程已实现较大深度的深孔钻探,如白龙江引水工程最深钻孔905m㊁滇中引水工程最深钻孔950m㊁新疆某大埋深隧洞最深钻孔1020m㊂深孔地应力测试中以水压致裂法应用最为广泛,但其在深埋欠稳定岩层中的应用还较为困难,存在塌孔和止水失效的问题㊂针对长距离深埋隧洞工程常见的软岩或软硬相间地层,还需进一步研究并开发适用于千米级欠稳定钻孔的地应力测试方法与仪器㊂另外,研究复杂环境下岩芯地应力记忆效应的形成机制和特征规律,完善基于声发射Kaiser效应的地应力间接测量方法及测量精度亦是当前发展方向之一㊂在地应力场反演分析方面,基于震源机制解㊁地质观测资料与实测地应力信息融合的深埋隧洞区域构造应力场反演方法亟待研究㊂同时,还需开展岩体开挖扰动后重分布应力与初始应力测量值的区分识别理论与方法研究,并总结深埋隧洞工程的复杂地层及构造环境大范围三维地应力场反演方法㊂525隧道建设(中英文)第39卷㊀1.3㊀深埋隧洞岩体水文地质结构及相关测试技术水文地质结构构成了地下水的赋存空间,控制着地下水的贮存和运移㊂在各类深孔裂隙岩体渗透特性测定方法中,钻孔压水试验由于不受孔深㊁孔径和水位的限制而应用广泛[3]㊂现今,孔深500m级的高压压水试验已见报道[4],而千米级深孔压水试验还较少见㊂因此,进一步研究深埋隧洞深孔水文地质测试技术,开发适用于深埋隧洞深孔岩体渗透特性的测试技术与设备十分必要㊂另一方面,现行钻孔压水试验规程推荐的常规压水试验方法最大压力为1.0MPa,相比于深埋隧洞深孔高压压水试验所需的试验压力(可达6.0MPa)较低㊂高水压条件下裂隙岩体的渗透特性与低压条件下具有较大差异,故需开展高渗压条件下的裂隙岩体渗透特性研究,并提出基于高压压水试验的渗透特性指标[5-6]㊂此外,有必要对已有大埋深隧洞水文地质勘察成果开展综合分析,研究深埋隧洞岩体渗透随埋深变化规律,提出新的裂隙岩体渗透特性分类标准㊂1.4㊀TBM施工的深埋隧洞围岩特性测试技术与综合评价方法深埋隧洞围岩分类分级是判断TBM对地层的可掘性㊁适应性程度,以及进行TBM运行策略制定与围岩支护设计的重要依据㊂现阶段围岩分类方法包括Q系统㊁RMR系统以及‘工程岩体分级标准“的BQ分级等,主要针对钻爆法施工条件下隧洞围岩稳定,考虑TBM掘进施工特点的围岩分类分级体系尚不完善㊂因此,需进一步发展高地应力等复杂地质条件下TBM 施工围岩地质特征参数信息采集方法,并提出适宜TBM隧洞围岩等级划分的综合地质判据及标准㊂另一方面,从TBM掘进状态智能控制与优化决策需求出发,还需建立围岩地质参数与TBM掘进控制参数间的数学关系模型(即岩-机状态预测模型),提出TBM掘进过程中围岩质量的实时评价方法㊂2㊀深埋隧洞围岩大变形及岩爆预测与防控技术深埋隧洞建设过程中,由于地质条件复杂多变以及当前对高地应力下不同类型围岩变形破坏行为规律认识不足,软弱围岩大变形及脆性岩石岩爆等地质灾害现象突出㊂由软弱破碎围岩大变形造成的隧洞岩体欠挖㊁支护结构变形失效㊁TBM护盾卡机以及硬脆性岩石强烈岩爆活动造成设备受损与人员伤亡的事故时有发生[7-12],带来较大的设计㊁施工困难及安全挑战㊂对此,有必要开展如下针对性的研究㊂2.1㊀深埋隧洞高应力软岩大变形发生机制与预测方法隧洞软弱围岩大变形按照产生机制的差异可主要分为2类:一是开挖导致应力重分布而发生的围岩挤压变形;二是岩石中膨胀性矿物和水反应而发生的膨胀变形[13]㊂前者主要由节理化岩体在不平衡内力下发生结构面滑移㊁扩容变形引起,后者则为以泥质岩为主体的低强度工程岩体吸水膨胀作用引起㊂挤压变形的不断发展,可表现为洞室围岩持续不断地发生侧墙内挤㊁底鼓和冒顶等现象㊂上述力学过程更容易发生于泥岩㊁页岩㊁千枚岩㊁泥灰岩㊁煤层以及受到构造作用影响的薄层砂岩㊁灰岩和片岩等岩层㊂由于深埋隧洞地应力及地质条件的复杂性,以下几个方面仍是当前研究的重点:1)研究高地应力条件下隧洞围岩挤压大变形的孕灾过程,揭示高应力软岩大变形渐进破坏特625㊀第4期钮新强,等:㊀复杂地质条件下跨流域调水超长深埋隧洞建设需研究的关键技术问题㊀征与演化规律;2)研究大变形软岩细观结构的演化特征与宏观参量的关联关系,揭示高应力软岩大变形从孕育到形成的宏细观机制;3)建立考虑卸荷过程的损伤动态演化方程,以及反映软岩宏细观演化机制的力学模型;4)研究基于现场综合测试和宏细观数值模拟的高应力软岩大变形预测方法㊂2.2㊀富水地层极软岩变形失稳行为的预测与控制方法软岩遇水之后可出现强度降低或体积增大的现象,发生软化㊁崩解和膨胀变化,其在水的作用下产生的快速物理劣化与强度损伤是许多重大工程地质灾害的主要原因㊂研究指出,在水溶液作用下,软岩可发生物理㊁化学和力学等多过程作用,使其产生结构松散㊁单元分离㊁裂缝扩展与丛集,承载力较大幅度的降低,从而发生破坏[14-15]㊂从工程地质与岩土力学角度来看,目前国内外有关水岩相互作用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含水岩石力学特性㊁软岩遇水软化微观机制㊁水岩化学作用的力学影响以及软岩吸水特性等影响机制理论研究方面[16-19],针对深埋隧洞工程软岩遇水后的变形失稳与控制方法研究尚不充分,特别是对高外水压力与极软岩共存的不利工况下围岩的支护对策与灾害防控还缺乏有效的理论指导㊂因此,还需开展的研究包括:研究水岩作用影响下深埋软岩隧洞围岩变形㊁衬砌支护压力等随时间㊁进尺的时空演化规律,揭示水岩作用条件下深埋隧洞软岩变形失稳的宏观力学机制;研究高应力及不同含水率条件下软岩细观结构损伤破裂特征,揭示深埋隧洞软岩的水岩作用细观机制;考虑水岩作用效应的深埋隧洞软岩变形失稳分析方法㊁软岩强度的测试分析方法以及反映深埋隧洞软岩卸荷后瞬态与长期力学行为的数值分析方法㊂2.3㊀深埋隧洞软岩大变形控制技术与评价方法软岩的工程地质特性使其在隧洞工程中表现出 自稳时间短,变形速率快,变形量大,易坍塌 的特点,拱角失稳㊁锚喷层开裂剥落㊁底部上拱和变形侵入建筑界限等,是大变形的几种常见形式,严重时会造成塌方冒顶的问题㊂在软岩隧洞开挖应力调整阶段完成后,围岩在相对稳定应力作用下发生持续蠕变,其累计变形量可达500mm㊂采用普通小变形锚杆支护时,常因锚杆不能适应隧洞围岩变形而有拉断失效的风险[20]㊂对此,已有学者研发了具有较高恒定支护力和拉伸变形量㊁适应软岩隧洞大变形的负泊松比NPR材料新型锚杆(索),并开展了其与岩体相互作用的本构模型分析与物理试验研究[21]㊂现有隧洞软弱围岩大变形控制研究对于不同成因大变形分类治理㊁新型支护体系作用机制的研究尚不充分㊂为降低软弱围岩的不利影响,还需研究基于不同诱因驱动的围岩大变形特征及变形控制策略;研究适应于围岩大变形的新型锚喷支护体系成套技术及其与围岩的相互作用机制;研究不同锚固支护类型对围岩大变形的控制效应,建立围岩大变形控制措施应用效果的量化评价方法㊂2.4㊀高地应力下硬岩岩爆的预测预报及防治方法岩爆是岩体中聚积的弹性变形势能在一定条件下突然猛烈释放,导致岩石爆裂并弹射出来的现象㊂在岩爆类型划分方面,冯夏庭等[22-23]基于掌子面推进时间与岩爆发生时间的关系,将岩爆分为 即时型 与 时滞型 2种类型;徐林生等[24]则根据岩爆高地应力的成因,将岩爆划分为自重应力型㊁构造应力型㊁变异应力型和综合应力型㊂近年来,微震监测技术的发725隧道建设(中英文)第39卷㊀展为深埋隧洞建设过程中面临的岩爆灾害预测预报提供了新的手段,如文献[25-26]针对中国锦屏二级水电站深埋隧洞群岩爆风险开展了连续的微震监测与分析预警工作,有效地减少了岩爆灾害损失㊂但目前在针对不同类型岩爆发生的深层次机制㊁有效及时的预测预报方法以及成体系的灾害多级工程处置方案研究上仍有不足㊂今后的主要研究方向有:基于理论分析和现场岩爆模拟试验,研究岩爆孕育过程中微裂纹扩展㊁局部应变能释放诱发微震信号的能量及频率特性㊁岩爆孕育及发生过程中岩体应变能动态释放特征,建立围岩应变能调整速率及岩爆的应变能密度判据,提出岩爆综合预测方法;研究基于控制爆破理论的岩爆主动防治方法,提出局部应力解除爆破技术和基于爆破开挖扰动控制的岩爆防治方法;提出基于光面爆破效果控制和考虑多因素的岩爆主动控制技术,以及基于TBM掘进速率控制及切缝应力解除的岩爆控制技术㊂3㊀隧洞穿越活断层围岩-衬砌灾变机制与抗断技术跨流域调水工程深埋隧洞线路极长,往往需穿越区域活动性断层㊂目前,国内外对活动断裂的形变场和应力场演变特征及规律认识尚不清晰㊂同时,隧洞穿越活断层的应对措施和设计方法研究也亟待开展㊂3.1㊀活动断裂工程活动性分带及其活动模式传统上,评价工程场址邻近区域活动断裂活动性及活动模式是区域构造稳定性研究中的重要部分,其主要研究任务是对可能引起工程灾害效应的断裂活动行为㊁强度㊁特点进行研究并给予评价㊂虽然近几十年来许多学者对此进行了大量研究,但在活动断裂的工程活动性分带及其对应的活动模式上迄今尚不能实现精确的预测[27]㊂针对这一问题,一些新颖的研究思路可以采用且具备解决问题的潜力,如可通过断层带内构造岩分带特征㊁断层滑动面特征来确定滑动面的可能位置和变形带范围;从地球化学的角度亦可对这一问题开展研究,如滑动面位置和变形带宽度可通过构造岩及围岩地球化学成分㊁矿物学研究等手段判定;从力学角度,可以通过活动断层工程活动性分带的力学性质和力学参数,研究最新活动软弱带(即最新变形带位置);而通过分析断层监测资料,也可以确定工程活动性分带应变速率并为既定工程年限内滑动量的计算提供应变速率约束㊂3.2㊀不同断层活动模式下隧洞围岩-衬砌结构响应特征及分析方法活动断层运动模式是影响工程稳定性与安全性的重要因素㊂隧洞穿越活动断层时,既可能遭遇地震时断层快速破裂的黏滑错动所引起的破坏(抗震问题),也可能面临无震条件下断层上下盘岩体持续性蠕滑错动引起的破坏(抗断问题)[28]㊂而按照断层岩体相对运动方式,活动断层又可分为走滑断层(规模巨大的平移断层)和倾滑型断层(包括正断层和逆断层)[27]㊂当考虑活断层活动对隧洞的影响时,也应该根据其不同的活动模式进行考量,国内外针对这一问题尚缺少深入讨论,使得在对断层错动问题进行分析时,难以区分不同地质成因㊁不同错动机制的断层,制约了隧洞抗错断分析结果的可信度㊂因此,建议在对隧洞结构的错断破坏分析过程中,针对不同断层机制,研究断层的错动条件,建立断层位错或滑动理论模型㊂以此为基础,研究不同错断条件下隧洞结构破坏的变形机制㊁响825㊀第4期钮新强,等:㊀复杂地质条件下跨流域调水超长深埋隧洞建设需研究的关键技术问题㊀应特征㊁破坏演化规律,进一步地提出隧洞错断破坏的稳定性评判标准及服役状态评价方法;在现有抗错断设计概念的基础上,针对不同断层模式㊁地质条件下的抗错断性能提出相应的结构抗断措施的优化方法㊂3.3㊀隧洞穿越活断层围岩-衬砌灾变机制与抗断技术研究对于穿越活动断层的深埋隧洞,其与断层相交处附近的岩体存在应力集中效应,而受断层活动性影响,局部围岩与衬砌之间的相互作用变得更为复杂㊂在活动断层带围岩-衬砌相互作用的致灾机制方面,有研究指出,断层错动可引起隧洞二次衬砌受到张拉㊁剪切与挤压的组合作用[29]㊂又由于断层活动模式及其与隧洞所成交角的不同,衬砌破坏形式包括纵向开裂㊁环向开裂㊁斜向开裂㊁底板裂纹以及衬砌剪切错位等㊂已有研究中,较少考虑围岩-衬砌整体体系,对其变形协调性和破坏机制认识不足㊂各类围岩衬砌抗断技术旨在减小活动断层对衬砌结构的破坏作用,其按照设计理念的不同可分为:1) 超挖设计 ;2) 铰接设计 ,即采用较短的衬砌节段,在各刚性衬砌阶段间设置变形缝,选择柔性接头连接;3) 隔离消能设计 ,即采用内外2层的复合式衬砌形式,其由初期支护㊁二次衬砌及中间的回填柔性材料组成[30]㊂国内外对于在特定工程案例下隧道抗错断措施的效果研究较多,但缺少基于各种断层错断机制下抗错断措施的适用性分析成果㊂基于目前隧洞穿越活动断层的设计理论与灾害防治技术研究现状,本文认为还存在如下关键难题亟待研究:1)汇总典型活动断层带的安全性评价成果,研究活断层的错动与变位模式;2)构建活断层影响下的隧洞围岩-衬砌体系整体模型,研究围岩-衬砌间的变形协调性和破坏机制;3)研究隧洞衬砌外围隔离消能回填材料的地震波吸收机制,对比隧洞穿越活断层时各类不同结构形式(带波纹管钢管㊁洞内明管穿越与复合衬砌等)的作用效果,分析既定工程使用年限范围内不同累积位移量级与地震设防烈度条件下各种穿越形式的适应性;4)研究隧洞衬砌穿越活断层段的柔性接头变形规律和对应的破坏模式;5)基于隧洞衬砌结构的典型破坏特征,研究隧洞衬砌结构穿越活断层的工程应对措施㊂4㊀深埋隧洞围岩-支护体系协同承载机制与全寿命设计理论及方法隧洞开挖会破坏围岩岩体原有平衡状态,产生2个主要效应:一是对周边岩体形成扰动,使其发生应力重分布,并在应力调整过程中产生围岩位移㊁破裂和失稳;二是改变地下水水流路径和平衡状态㊂对于深埋隧洞,其衬砌结构所受主要荷载一般为外部水荷载与围岩压力㊂由于地层条件复杂多变以及深埋隧洞钻孔探测的经济性与实施难度,勘察阶段难以对洞室周边地下水及围岩稳定情况有较准确的掌握㊂所以,高外水压力影响及围岩长期安全稳定控制是深埋输水隧洞设计的主要难点㊂4.1㊀深埋输水隧洞渗控设计与高外水压力确定深埋隧洞常面临深层稳定的下部构造裂隙水,使衬砌结构承受较高外水压力㊂从隧洞衬砌结构安全考虑,为避免其承受较大的外水压力,现有处理方式实质上是在渗控措施方面解决 排 与 堵 的关系[31]㊂以排为主的措施能够将隧洞衬砌周围渗水有效排除,降低甚至消除衬砌外水压力,但大量排水又会对环境产生负面影响,可能会造成地下水位的降低和地表水的925。

工作总结水利工程工作者的技术创新成果

工作总结水利工程工作者的技术创新成果

工作总结水利工程工作者的技术创新成果在水利工程领域,技术创新一直是推动行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水利工程工作者通过不断的实践和研究,取得了许多令人瞩目的技术创新成果。

本文将对水利工程工作者所取得的一些技术创新成果进行总结,以期为行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一、卫星遥感在水利工程中的应用随着卫星遥感技术的发展,水利工程工作者开始将其应用于水资源调查、水文监测、水质监测等方面。

通过遥感技术,可以高效准确地获取水域的信息,并实时监测水体的变化情况。

这不仅大大提高了工作者的工作效率,还为水利工程的规划和管理提供了重要的参考数据。

同时,卫星遥感技术还可以辅助研究气候变化对水资源的影响,为水资源的合理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二、大数据在水利工程设计中的应用随着大数据技术的兴起,水利工程工作者开始将其应用于工程设计中。

通过对大量的水文、地质、地貌等数据的分析和挖掘,可以更准确地评估工程的风险和可行性,并优化设计方案。

同时,大数据技术还可以模拟水利工程的运行情况,提前发现潜在问题,减少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这使得水利工程的设计更加科学化、精准化,提高了工程的质量和效益。

三、先进材料在水利工程中的应用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水利工程工作者通过不断的研究和实践,开发出了许多具有特殊性能和功能的新型材料。

这些材料在水利工程的建设和维护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例如,纳米材料可以被用于水体的净化和污染物的处理,提高水质和保护生态环境;高强度材料和耐腐蚀材料可以被用于堤坝、水闸等工程结构的建设,提高工程的稳定性和耐久性。

通过应用这些先进材料,水利工程的安全性和可持续性得到了显著提升。

四、智能化技术在水利工程中的应用随着智能化技术的迅猛发展,水利工程工作者开始将其应用于工程的监测和控制中。

通过传感器和无线通信技术,可以实时监测工程结构的变形和水流的变化,并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

同时,智能化技术还可以实现对水利工程的远程监控和远程操作,提高工作者的工作效率和安全性。

水利“十二五”期间需要重点突破和解决的科学问题及关键技术

水利“十二五”期间需要重点突破和解决的科学问题及关键技术

及 题 r城 l 市水环境综合治理关 键技术

合地 质灾 害监 测技 术等
重 点推 广洪 涝灾 害 预警 预报 技 术 .防汛 决 策技 术 . 洪
水 风险 图制 作技 术 .洪 水灾 害损 失应 急 快速 评 估模 型 . 河
关 键 技 术
内 陆核 电建 设 对 水 资 源 安 全 影 响研 究
和北 方 都在 扩展 。“ 十二 五 ” 问 , 国水 旱 灾 害 防治任 务 期 我
依然 艰 巨 。必须 全面 加强 民生 水利 建设 。 一步 增强 对 水 进 旱灾 害 的调 控能力 . 增强 对 突发 性 巨大 自然 灾害 的应 急 响
湖 健 康 评 价 方 面基 本 形 成 合 理 的 评 估 指 标 体 系 和 科 学
在 农 村饮 水 安 全 方 面 . 点 突破 高氟 水 、 重 高碘 水 和 污 染 水处 理 净化 关 键技 术 . 进 和显 著提 升 常规 消 毒 净水 处 改 理 工 艺 , 发供 水 工 程 自动 监 测 、 全 调控 与节 能 节 水 技 开 安 术 ,建 立农 村 饮用 水 水源 和供 水 工程 安 全监 测 技术 体 系 、 应 急供 水技 术体 系 在农 村 水 电方 面 . 展农 村 水 电增 效 节能 与 安 全保 障 开 关 键技 术 的研 究 与示 范 .提 高农 村水 能 资 源 的利 用效 率 . 基 本 消 除 负 面影 响和 安 全 隐患 . “ 水 电 代燃 料 生 态 保 为 小 护 工程 ” 和农村 电气 化 县建 设工 作提 供技 术支 撑
量 、 位 控制 调 节功 能 扩展 到水 质 控制 、 水 溶质 运 移 、 污染 防
安 全 防护 及 风 险管理 等 相关 理论 和 技术 研 究 . 取 在 水利 争

《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SL-

《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SL-

《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SL-————————————————————————————————作者:————————————————————————————————日期: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关于批准发布《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SL252-2000的通知水国科[2000]283号各有关单位:根据部水利水电技术标准制定、修订计划,由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主持,以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为主编单位修订的《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经审查批准为水利行业标准,并予以发布。

标准的名称和编号为:《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SL252-2000。

本标准实施后取代SDJ12-78《水利水电枢纽工程等级划分及设计标准(山区、丘陵区部分)(试行)》、SDJ12-78《水利水电枢纽工程等级划分及设计标准(山区、丘陵区部分)(试行)补充规定》和SDJ217-87《水利水电枢纽工程等级划分及设计标准(平原、滨海部分)(试行)》。

本标准自2000年8月1日起实施。

在实施过程中,请各单位注意总结经验,如有问题请函告主持部门,并由其负责解释。

标准文本由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出版发行。

二○○○年七月十三日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SL 252-2000Standard for Classification and Flood Control of Water Resourcesand Hydroelectric Project主编单位: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施行日期:2000年8月1日前言根据水利部1997年下达的技术标准制定(修改)计划,由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对SDJ12-78《水利水电枢纽工程等级划分及设计标准(山区、丘陵区部分)》(试行)和SDJ217-87《水利水电枢纽工程等级划分及设计标准(平原、滨海部分)》(试行)进行修订。

水利部关于发布2010年度大禹水利科学技术奖奖励公报的通知

水利部关于发布2010年度大禹水利科学技术奖奖励公报的通知

水利部关于发布2010年度大禹水利科学技术奖奖励公
报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水利部
•【公布日期】2010.10.25
•【文号】
•【施行日期】2010.10.25
•【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水利综合规定
正文
水利部关于发布2010年度大禹水利科学技术奖奖励公报的通

各有关单位:
经大禹水利科学技术奖奖励委员会批准,"中国历史大洪水调查研究"成果荣获2010年度大禹水利科学技术奖特等奖,"长江口综合整治开发规划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48项成果荣获2010年度大禹水利科学技术奖。

现予公报。

附件:2010年度大禹水利科学技术奖获奖项目表
二〇一〇年十月二十五日附件:。

2023年度成熟适用水利科技成果推广清单

2023年度成熟适用水利科技成果推广清单

2023年度成熟适用水利科技成果相关信息水利部国际合作与科技司水利部科技推广中心2023年目录一、完善流域防洪工程体系 (1)1.小型高精度X波段测雨雷达装备与预报系统 (1)2.基于雷达测雨和临近预报的中小河流洪水预报预警技术 (3)3.降雨诱发的中小流域洪水与滑坡预报预警关键技术及平台 (5)4.基于相控阵测雨雷达超精细中小河流暴雨洪水预报预警技术 (7)5.海河流域防洪“四预”关键技术 (9)6.基于数字孪生的防洪“四预”平台 (11)7.数字孪生淮河防洪“四预”系统关键技术 (13)8.水旱灾害防御“四预”平台 (15)9.多维一体化水沙数学模型 (17)10.蓄滞洪区布局优化调整及风险管理关键技术 (19)11.流域防洪工程系统智能调度关键技术 (21)12.通用化梯级水库群联合调度系统 (23)13.梯级水库群洪水资源利用及汛期水位控制技术 (25)14.GX-906BD山洪灾害雨水情北斗遥测终端机 (27)15.土质堤坝洪水灾害防御应急安全泄流技术与装备 (29)二、实施国家水网重大工程 (31)16.城市河湖砂性底泥一体化处置及分级资源化利用技术 (31)17.气动吸泥泵生态清淤组合系统技术 (33)18.湖库泥沙蒸压胶凝材料制备技术 (35)19.水利工程白蚁精准监测预警防治关键技术及设备 (37)20.土石坝白蚁绿色综合防控技术 (39)21.水利工程白蚁监测控制管理系统 (41)22.黄河下游堤防工程内部隐患快速巡检技术 (43)23.堤防动物巢穴病害综合探测技术与装备 (45)24.堤坝白蚁隐患无损探测与防治技术 (47)25.复杂调水工程运行期风险评估与防控关键技术 (49)26.长大输水隧洞安全全光纤智能感知及在线预警关键技术 (51)27.云南省滇中引水工程智慧滇中引水建设管理信息系统 (53)28.深埋长隧洞高压渗透水力特性智能评估技术 (55)29.水利工程渗流精细模拟与智能反馈分析系统 (57)30.输水隧洞喷射混凝土REV-A/B晶胶改性聚合物新材料 (59)31.堤坝边坡多功能监测仪 (61)32.河道工程全天候监测感知预警系统 (63)33.水工金属结构设备智能感知及安全管理系统 (65)34.典型河网区涉水工程集群智能管控技术 (67)35.南四湖洼地典型区域泵站渠系布局优化及泵站群联合调控技术 (69)36.闸泵集群智能管控技术 (71)37.HZInfo3000闸泵集群智能管控系统 (73)38.大中型水库综合信息一体化管控平台 (75)39.跨平台多网融合闸门智能控制技术 (77)40.一种带流道保护智慧蓄能型蓄闸门操控技术 (79)41.寒区水工混凝土抗冻害防护与修复材料及配套技术 (81)42.寒区水工混凝土表面防护与修复用高性能聚合物砂浆 (83)三、复苏河湖生态环境 (85)43.东北侵蚀沟生态砖砌护坡治理技术 (85)44.黑土地发育侵蚀沟头导流消能防治技术 (87)45.地下水回灌淤堵防控及高效回补技术 (89)46.地下水量质双保障高效回补技术 (91)47.地下水分区动态预测与评价技术 (93)48.地下水超采区监测预警系统 (95)49.地下水超采治理决策支持平台 (97)50.河道采砂旱采可采区超采监管系统 (99)51.采砂动态监管系统 (101)52.智慧水文一体杆(水智方) (103)53.城镇缓滞河湖多级水质提升关键技术 (105)54.基于功能材料的河湖多级水质提升关键技术 (107)55.硬质化水环境边缘生态化改造技术 (109)56.底泥资源化的菌藻共生种植基 (111)57.小水电河流减脱水河段生态系统完整性评估监测技术 (113)58.面向生态流量的流域水资源配置与统一调度技术 (115)59.宁夏水土保持动态监测管理系统 (117)60.径流泥沙监测站点/数据管理云平台 (119)61.流域水土保持信息管理与服务平台 (121)62.全域河湖健康评价分区布点监测评价体系 (123)63.河湖水系水力连通及调控技术 (125)64.筑坝河流生态环境复苏多目标生态需水核算及调控技术 (127)65.河湖滨岸带微生态系统重构技术 (129)66.调水工程中藻类爆发及其次生风险控制技术 (131)67.水工输水渠道刚毛藻防治涂层材料及配套技术 (133)68.南水北调中线浮游藻类AI识别技术 (135)69.平原河湖水源地安全综合保障技术 (137)70.区域水资源承载能力指标体系建立技术 (139)71.水质遥感监测技术 (141)72.南方丰水地区中小流域综合治理技术 (143)73.中小河流岸坡生态防护成套技术 (145)74.城市中小流域河湖生态综合治理关键技术 (147)75.南方滨水区水生态调控与修复关键技术 (149)四、推进智慧水利建设 (151)76.堤防水闸基础信息数据库管理系统 (151)77.智慧农饮水一体化监管平台 (153)78.农村供水水质风险管控技术与评估系统 (155)79.农村集中供水智能管控成套技术 (157)80.水风光互补系统长短期耦合调度与全生命期容量配置技术 (159)81.数字孪生灌区灌溉用水全过程管理平台 (161)82.轻简化智慧滴灌节水技术 (163)83.规模化滴灌系统高效运行保障及水肥管理技术 (165)84.智慧水文监测系统(愿景/WISH系统) (167)85.水位流量关系辅助定线系统 (169)86.水利融合感知(全感通)智能基站 (171)87.水尺水位智能识别与告警系统 (173)88.NSY.WTZ-V1视频水位计 (175)89.基于边缘计算与机器视觉的非接触式智能水位流速识别技术 (177)90.S3 SVR IV型移动雷达波测流系统 (179)91.感潮河段水文测验远程智控及信息智能融合系统 (181)92.智河视界孪生引擎技术 (183)93.数字流域模型 (185)94.智慧河湖天空地一体化监管技术 (187)五、建立健全节水制度政策 (189)95.农村中小供水工程消毒及自动投加装置 (189)96.水处理智能一体化精密投加系统及控制设备 (191)97.高纯二氧化氯加药消毒技术 (193)98.无人机自动巡检智慧监控系统 (195)99.灌区闸门测控一体化系统 (197)100.渠道量控一体化闸门 (199)101.闸门测控一体化技术 (201)一、完善流域防洪工程体系1.小型高精度X波段测雨雷达装备与预报系统2.基于雷达测雨和临近预报的中小河流洪水预报预警技术3.降雨诱发的中小流域洪水与滑坡预报预警关键技术及平台4.基于相控阵测雨雷达超精细中小河流暴雨洪水预报预警技术5.海河流域防洪“四预”关键技术6.基于数字孪生的防洪“四预”平台7.数字孪生淮河防洪“四预”系统关键技术8.水旱灾害防御“四预”平台9.多维一体化水沙数学模型10.蓄滞洪区布局优化调整及风险管理关键技术11.流域防洪工程系统智能调度关键技术12.通用化梯级水库群联合调度系统13.梯级水库群洪水资源利用及汛期水位控制技术14.GX-906BD山洪灾害雨水情北斗遥测终端机15.土质堤坝洪水灾害防御应急安全泄流技术与装备二、实施国家水网重大工程16.城市河湖砂性底泥一体化处置及分级资源化利用技术17.气动吸泥泵生态清淤组合系统技术18.湖库泥沙蒸压胶凝材料制备技术19.水利工程白蚁精准监测预警防治关键技术及设备20.土石坝白蚁绿色综合防控技术21.水利工程白蚁监测控制管理系统22.黄河下游堤防工程内部隐患快速巡检技术23.堤防动物巢穴病害综合探测技术与装备。

珠江河口管理办法

珠江河口管理办法

珠江河口管理办法(1999年09月24日水利部令第10号发布)第一章 总 则第一条 为加强珠江河口及其整治开发活动的管理,保障珠江河口地区的防洪安全,发挥河口综合功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珠江河口的八大口门区及河口延伸区。

八大口门区:自虎门黄埔(东江北干流大盛、南支流泅盛、北江干流沙湾水道三沙口水位站)、蕉门南沙、洪奇门万顷沙西、横门横门水位站、磨刀门灯笼山、鸡啼门黄金、虎跳门西炮台、崖门黄冲水位站以下至伶仔洋赤湾半岛、内伶仔、横琴、三灶、高栏、荷苞、大襟岛、赤溪半岛间的连线之间的河道、水域及岸线。

河口延伸区:自上述赤湾、赤溪半岛连线以下,与从深圳河口起沿广东省与香港特别行政区水域分界线至南面海域段18号点(北纬22°08’54.5”,东经114°14’09.6”)和由18号点与外伶仔岛、横岗岛、万山岛、小襟岛南面外沿、赤溪半岛鹅头颈的连线之间的水域及岸线。

香港特别行政区管辖的珠江河口水域以及珠江河口澳门附近水域不属本办法管理范围。

第三条 凡在珠江河口管理范围内进行整治开发及管理活动都必须遵守本办法。

珠江河口管理范围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界定。

第四条 珠江河口的整治开发,必须遵循有利于泄洪、维护潮汐吞吐、便利航运、保护水产、改善生态环境的原则,统一规划,加强监督瞥理,保障珠江河口各水系延伸、发育过程中入海尾闾畅通。

第五条 珠江河口整治开发实行水行政统一管理和分级管理相结合的管理体制。

珠江河口整治开发活动由水利部珠江水利委员会(以下简称珠江水利委员会)和广东省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按照本办法划定的权限实施监督管理。

第二章 河口整治规划第六条 珠江河口整治规划是珠江河口整治开发的总体部署,是珠江河口整治开发活动和管理的基本依据。

珠江河口整治规划由水利部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和广东省人民政府制定。

2015年度水利部推荐国家科学技术奖补充公示

2015年度水利部推荐国家科学技术奖补充公示

2015年度水利部推荐国家科学技术奖补充公示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水利部•【公布日期】2014.12.22•【文号】•【施行日期】2014.12.22•【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失效•【主题分类】科技奖励正文2015年度水利部推荐国家科学技术奖补充公示根据《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关于2015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推荐工作的通知》(国科奖字[2014]47号)精神和《水利部2015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推荐工作实施方案》,经申报和评选,2015年度水利部拟推荐“高水头大流量泄洪洞水力设计理论及应用”等5个项目申报国家科技进步奖和国家技术发明奖。

并于2014年12月16日起进行了公示。

在公示期间,由于“高水头大流量泄洪洞水力设计理论及应用”项目部分完成人员参加了其他项目的申报,该项目牵头完成单位申请变更相关申报信息,根据相关管理要求,现将变更后的“高水头大流量泄洪洞水力设计理论及应用”项目申报材料重新进行公示(详见附件)。

公示时间:2014年12月22日至2014年12月31日受理部门:水利部国际合作与科技司联系人:田庆奇朱寿峰联系电话:(010)63202386 63203616传真:(010)63202824通讯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白广路二条2号附件:“高水头大流量泄洪洞水力设计理论及应用”项目申报国家科学技术奖公示材料附件“高水头大流量泄洪洞水力设计理论及应用”项目申报国家科学技术奖公示材料一、项目名称:高水头大流量泄洪洞水力设计理论及应用二、推荐单位:水利部三、推荐奖种国家科技进步奖四、完成单位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华能澜沧江水电有限公司、雅砻江流域水电开发有限公司、中国电建集团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四川省紫坪铺开发有限责任公司、中国电建集团昆明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四川大学、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五、完成人员刘之平、肖白云、张东、马洪琪、孙双科、李洪、邹丽春、申满斌、邓军、周钟、吴一红、张宏伟、徐建荣、喻建清、邓良胜六、项目简介泄洪洞是水利水电工程常见的泄水建筑物,是枢纽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水利部工作人员的水利行业科研与创新成果介绍

水利部工作人员的水利行业科研与创新成果介绍

水利部工作人员的水利行业科研与创新成果介绍水利行业一直是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保障着国家的农业灌溉、城市供水和防洪工作等多项关键任务。

为了不断提升水利行业的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水利部的工作人员们积极投入到科研与创新方面,并取得了一系列令人瞩目的成果。

本文将介绍水利部工作人员在水利行业的科研与创新领域所取得的成果。

一、智能水利系统为了提高水利设施的运行效率和监测能力,水利部工作人员借助新一代信息技术,研发了创新的智能水利系统。

该系统能够实现实时监测、远程控制和智能调度,实现了水资源综合管理的智能化。

通过该系统,工作人员可以随时掌握水库水位、河流流量以及灌溉系统的运行状态,有效提升了水利工作的科学性和精准性。

二、新型节水灌溉技术水利部工作人员还致力于研发新型节水灌溉技术,以应对全球水资源的日益紧张局势。

通过引入现代化的水文传感技术和灌溉控制策略,他们成功实现了精准灌溉,将灌溉水的利用率提高到新的高度。

这一成果在农业生产中极具应用潜力,不仅可以节约水资源,还能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三、水污染治理技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水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影响着人民的生活质量和健康。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水利部工作人员积极探索和研发水污染治理技术。

通过生物降解技术、化学处理技术和物理过滤技术的结合应用,他们成功研发了一系列高效的水污染治理技术,能够有效去除水中的污染物,提供给人民清洁的用水环境。

四、水利工程新材料在水利工程建设中,选用合适的材料对工程的性能和寿命具有重大影响。

水利部工作人员通过长期的实验和研究,研发出了一系列水利工程新材料。

这些新材料具有优异的耐腐蚀性、抗压性和韧性,能够有效延长水利工程的使用寿命,并降低了维护成本和能源消耗。

五、水资源综合利用技术水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其合理利用对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水利部工作人员注重水资源的综合利用,研发了一系列高效的水资源利用技术。

其中包括水体净化利用技术、雨水收集利用技术和水资源再生利用技术等。

水利部工作人员的水利行业科研与创新成果介绍

水利部工作人员的水利行业科研与创新成果介绍

水利部工作人员的水利行业科研与创新成果介绍水利事业对于国家的发展和民生福祉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了保障人民群众的生活和生产需要,水利部工作人员一直在不懈努力,通过持续的科研与创新工作,积极推动水利行业的发展。

本文将介绍一些水利部工作人员在水利行业科研与创新方面取得的重要成果。

一、太阳能光伏发电在水利工程中的应用随着清洁能源的需求不断增加,太阳能光伏发电成为了热门话题。

水利部工作人员认识到将太阳能光伏发电与水利工程相结合的潜力,并进行了深入研究。

经过不断努力,他们成功地将太阳能光伏板安装在水库的水面上,利用水面反射的光线增加光伏发电板的接收面积,提高了发电效率。

这项创新技术在水利工程中的应用不仅提供了清洁能源,还能减少水库水面蒸发,并保护水资源。

二、智能化水利监测与控制系统的研发为了更好地管理和利用水资源,水利部工作人员开展了智能化水利监测与控制系统的研究工作。

该系统通过传感器、网络通信等技术手段,实时监测水库水位、水质等重要参数,并将数据传输到中心控制室,实现对水利工程的远程监测和控制。

这项技术的应用使得水利部门能够及时作出决策,提高防洪、供水等水利管理工作的效率和准确性。

三、水利工程防渗技术的突破水利工程的渗漏问题一直是水利部门关注的重点。

水利部工作人员经过多年的努力,成功开发了多种防渗技术,如土工合成材料的应用、水工混凝土的改进等。

这些技术的应用有效地改善了水利工程的防渗效果,减少了水资源的浪费,保障了工程的安全性和可持续发展。

四、水利灾害预警与应急响应系统的建设水利灾害对于人民的生命和财产造成了严重的威胁。

水利部工作人员在科研与创新的推动下,建设了水利灾害预警与应急响应系统。

该系统通过对气象、水文等数据的实时监测和分析,预测和预警水利灾害的发生,及时采取有效的应急措施,减少了灾害造成的损失,并保障了人民的生命安全。

五、水利工程的生态修复与保护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深入,水利工程的生态修复和保护显得尤为重要。

强化科技创新、支撑新阶段水利高质量发展——水利部国际合作与科技司解读《水利部重大科技项目管理办法》

强化科技创新、支撑新阶段水利高质量发展——水利部国际合作与科技司解读《水利部重大科技项目管理办法》

强化科技创新、支撑新阶段水利高质量发展——水利部国际合作与科技司解读《水利部重大科技项目管理办法》文章属性•【公布机关】水利部•【公布日期】2022.04.25•【分类】法规、规章解读正文强化科技创新支撑新阶段水利高质量发展——水利部国际合作与科技司解读《水利部重大科技项目管理办法》一、水利部重大科技项目计划设立的背景是什么?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科技创新。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要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要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加大研发投入,健全政府投入为主、社会多渠道投入机制”。

水利部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出要强化水利科技基础支撑,“加强科技攻关,优化水利科技投入机制、研发机制、应用机制、激励机制,形成贯通产学研用的水利科技创新链条”,对水利科技创新提出了更高要求。

2014年国家启动科技计划管理改革,中央财政科技投入整合至科技部统筹管理,水利部原有科技计划一并纳入国家科技计划。

以改革后的国家科技计划为主体开展的涉水科技项目,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存在行业重大战略和部党组关注的重大科技需求得不到及时有效满足、流域和地方的区域性水利科技问题难以在国家科技计划中得到体现等问题,科技项目数量显著下降、覆盖面狭窄,科技成果分散且管理困难,基层科技队伍创新能力和人才队伍稳定受到很大影响。

为深入贯彻党中央关于科技创新的决策部署,全力落实部党组对水利科技提出的任务要求,统筹水利科技资源,凝聚创新力量,加快破解制约新阶段水利高质量发展科技难题,进一步发挥科技创新的引领和支撑作用,水利部决定设立重大科技项目计划,制定并发布了《水利部重大科技项目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

二、水利部重大科技项目的定位是什么?有别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长江、黄河水科学研究联合基金,重大科技项目为水利部自主实施的部级科技项目。

项目的组织实施遵循“需求牵引、目标导向、择优支持、分类管理”的原则,围绕全面提升水旱灾害防御能力、水资源集约节约利用能力、水资源优化配置能力、大江大河大湖生态保护治理能力,聚焦推动新阶段水利高质量发展的六条实施路径,重点支持水利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重大关键技术研发和先进适用科技成果推广应用。

水利部关于印发水利部重大科技项目管理办法的通知

水利部关于印发水利部重大科技项目管理办法的通知

水利部关于印发水利部重大科技项目管理办法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水利部•【公布日期】2022.03.16•【文号】水国科〔2022〕122号•【施行日期】2022.03.16•【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科学技术其他规定,水利其他规定正文水利部关于印发水利部重大科技项目管理办法的通知水国科〔2022〕122号部机关各司局,部直属各单位,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水利(水务)厅(局),各计划单列市水利(水务)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水利局,各有关单位:《水利部重大科技项目管理办法》已经部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水利部2022年3月16日水利部重大科技项目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面贯彻“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加强水利科技创新,提升国家水安全保障能力,设立水利部重大科技项目计划。

为强化和规范水利部重大科技项目(以下简称项目)管理,统筹科技资源,凝聚创新力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和国家科技管理有关规定,结合水利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项目围绕全面提升水旱灾害防御能力、水资源集约节约利用能力、水资源优化配置能力、大江大河大湖生态保护治理能力,聚焦推动新阶段水利高质量发展的六条实施路径,重点支持水利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重大关键技术研发和先进适用科技成果推广应用。

第三条项目组织实施遵循需求牵引、目标导向、择优支持、分类管理的原则。

第四条项目分为任务类和申报类。

任务类项目由水利部直接向承担单位下达任务;申报类项目由申报单位根据水利部发布的指南自主申报。

第五条项目实施所需资金以承担单位多渠道筹集为主。

水利部建立多元化投入体系,积极争取其他渠道经费。

充分发挥基本科研业务费等经费作用,开展重点科技攻关。

第二章组织管理职责第六条水利部国际合作与科技司为项目主管部门(以下简称主管部门),负责项目的组织实施。

治水用水护水有了“智慧大脑”

治水用水护水有了“智慧大脑”

治水用水护水有了“智慧大脑”作者:刘洁陈亮雄来源:《科学之友》2024年第03期国之重器——三峡工程位于长江的中上游,是长江流域骨干性、控制性工程,在防洪、发电、航运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长江流域与三峡工程密不可分,只有对长江流域与三峡工程进行统筹考虑,才能确保三峡工程持续发挥效益。

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开展了数字孪生三峡的建设工作,并在防洪精准调度、工程安全管理、排污口监测等方面取得了突破。

在防洪方面,数字孪生三峡通过基于调度规则的正向计算与基于目标的反向计算,实现了水库群的联合调度,并考虑到了长江流域的蓄滞洪区与洲滩民垸的复杂情况,可快速做出互馈计算,支持水利部门开展智能调度预演分析,并对调度方案进行精准决策。

在工程安全方面,数字孪生三峡通过预报泥沙演进、智能调度减淤、监控库容冲淤动态等,确保水库正常运行。

同时,通过研发遥感智能解译模型和空间合规研判算法,对三峡库区的重点河段智慧巡库,大大减少了巡库的时间成本与人力成本,提高了巡库效率。

在排污口监测方面,运用无人机巡航和AI识别等技术手段,实时动态监管三峡库区排污口的排污情况,并对水中污染物扩散进行模拟与推演,对支流可能发生的水华现象进行预警,帮助水利部门更加迅速、全面地了解流域的水质状况,及时采取措施,保护水体环境。

丹江口水库丹江口水库位于长江最长的支流——汉江的中上游,是我国最早建设的大型水利枢纽工程,也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

为保障丹江口水库的大坝安全、供水安全、水质安全、库区安全,南水北调中线水源有限责任公司展开了数字孪生丹江口的建设工作。

丹江口水库的水质情况影响着南水北调工程沿线的北京、天津等14座大、中城市的用水安全。

在数字孪生丹江口建设前,若库区突发水污染,监测人员需要不分昼夜地开展连续性、多断面采样。

由于库区面积广阔且水域流场复杂,水质采样、送检耗时耗力,对于未来水质污染扩散情况仅能通过多次、实时监测及长期经验辅助判断,精准预判水质污染输移扩散情况是很困难的。

06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SL252-2000】

06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SL252-2000】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主编单位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施行日期年月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的通知号各有关单位批准为水利行业标准标准的名称和编号为本标准实施后取代和本标准自年月日起在实施过各单位注意总结经有问题请函告主持部门并由标准文本由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出版二七月十三日前言根据水利部年下达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对修订后的标准将上述两标准的内容合作必要本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内容划分水利水电工程等别的规定确定水利水电工程水工建筑物级别的规定对不同地水利水电工程水工定洪水标准和安全超高对和的内容改主要包括以下方面增加水闸工程和泵站工程等别的规定增加堤防工程级安全加高的规定水等工程建筑物洪水标准的规定对原临时性水工建筑物级别和洪水标准的规定作了修对水利水电工程分等指标和水工建筑物洪水标准作了局部调整原标准中的抗滑稳定安全系数各专门规范本标准解释单位本标准编制单位本标准主要起草陈鉴王忠法魏山忠陈肃利钟琦汪洪黄建和魏新柱蒋季恺黄启知陈传慧目次总则工程等别及建筑物级别工程等别水工建筑物级别一般规定永久性水工建筑物永久性水工建筑物其他水利工程的永久性水工建筑物临时性水工建筑物超高本标准的用词说明总则为保证水利水电工程及其下生命财产的安全和工程效益的正常发挥根据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本标准适用于新建的防水和治涝等水利对已建水利水电工程进行加固或行本标准有困难论证并报主管确定水利水电工程的等的级别和洪水标准应合理处理局部与整期游与下等方面的关规及面位特别重要等的级安全超高等必要时可专门论证经主管部门批准确水利水电工程中其他专业的建筑物的级别应符合本标准合国家现工程等别及建筑物级别工程等别水利水电工程的等根据其工程规及在国民经济中的重确表水利水电工程分等指标库总库容指水库最高水位以下的静库容积和灌溉面积均指设计面积对综合利用各综合利用项目的分等指标确定的等工程等别应按其中最高等别确拦河水闸工程的等根据其过闸确表拦河水闸工程分等指标水泵站的等根据其表确供水泵站的等别应根据其供水对象的重确表注装机功率系指包括备用机组在内的单站指标泵站按分等指标分属两个不同等别时其等别按其中高的等别确定多级或多座泵站联合组成的泵站系统工程的等别可按其系统的指标确水工建筑物级别水利水电工程的永久性水工建筑物的级其所在工程的等别和建筑物的重确失事后损失巨大或影响十分严重的水利水电工程的级主要永久性水工过论证并报主管提高一级失事后造成损失不大的水利水电工程的级主要永久性水工建筑物经过论证并报主管部门批准可降低一表永久性水工建筑物级别水库大坝按规定为级的永久性水工建筑物如坝高超过表指标其级别可提高一级但洪水标准可不提当永久性水工建筑物基表水库大坝提级指标注级别指确定的级别础的工程地质条件复杂或采用新型结构时对级建筑物可提高一级设计但洪水标准不予提堤防工程的级别防工程设计规确穿堤水工建筑物的级在堤防工程的级别和与建筑物规模相应的级别高者确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期使用的临时性挡水和泄水建筑物的级别应根据保护对象的重后用年限和临时性建筑物规模按表确表临时性水工建筑物级别当临时性水工建筑物根据表指标分属不同级其级别应按其中最高级别确但对级临时性水工合该级别规定的指标不得少于两利用临时性水工建筑物挡航过技术经济级以下临时性水工建筑物的级别可提高一洪水标准一般规定水利水电工程永久性水工建筑物别确当永久性水工建筑物的挡水高度低于上下游最大水头差小于其洪水标准宜按确永久性水工建筑物的挡水高度高于上下游最大水头差大于时其洪水标准宜按确江河采取梯级开发方式在确定各梯级水利水电工程的永久性水工建筑物的设计洪水与校核洪水标准应结合江河治理和开发利用筹研究相互协山水利水电工程的永久性水工建筑物永久性水工建筑物的洪水标准应按表确表山水利水电工程永久性水工对失事下游将造成特别重大灾害时级建筑物的校核取可能最大期年级建筑物的校核洪水标准可提高一对洪水漫顶将造成极严重的损失级建筑物的校核洪水标准经过专门论证并报主管部门批准可取可能最大期永久性泄水建筑物消能防冲低于泄水建筑物泄水建筑物的级别按表确定并应考虑在低于消能防冲设计洪水标准时可能出现的不利对超过消能许消能防冲建筑物出现局部破坏但必须不危及挡水建筑物及其他主要建筑物的于修致长期影响工程运表山水利水电工程消能防冲建筑物洪水标准水电站厂房的洪水标准应根据其级的规定确河床式水电站水部分的洪水标准应与工程的主要挡水建筑物的洪水标准相一水电站厂房的变压关厂交确抽水蓄能电站的节容积较后对下游表水电站厂房洪水的危害不修复较容水工建筑物的洪水标准可根据其级的规定确坝体施工期临时度汛洪水标准应根据坝型及坝前拦洪库确根据其失事后对下游的影响标准可适当提高或表坝体施工期临时度汛导流泄水建筑物封堵后如永久泄洪建筑物尚未具备设计泄洪能力坝体度汛洪水标准应通过分析坝体施工和运行要求按表规定确表导流泄水建筑物封堵后坝体度汛水利水电工程的永久性水工建筑物平原区水利水电工程永久性水工建筑物确表平原区潮汐河口段和滨海区水利水电工程永久性水工建筑物的潮水标准应根据其级确对级若确定的设计潮水位低于当地历史最高潮水位采用当地历史最高潮水位表潮汐河口段和滨海区水利水电工程永久性水工建筑物潮水标准平原区水电站厂房根据其级别按表确永久性泄水建筑物消能防冲根据泄水建筑物的级别按表和表确其他水利工程的永久性水工建筑物灌溉和治涝工程永久性水工建筑物根据其级别按表确表灌溉和治涝工程永久性水工建筑物洪水标准注灌溉和治涝工程永久性水工建筑物的校核洪水标准可视具体情况和需要研究确定供水工程永久性水工建筑物根据其级别按表确表供泵站建筑物的洪水标准应根据其级别按表确表堤防根据江河防洪规划和保护对象的重要性分析确对没有整体防洪规划河流的不影响整体防洪规划的相对独立的局部堤防其洪水标准根据保护对象的重按规范确穿堤永久性水工建筑物不低于堤防工程洪水临时性水工建筑物临时性水工建筑物根据建筑物的结构类型和级表规定的幅度内结合风险度综合分理选对失事后果严重考虑遇超标准洪水的应急措表建筑物超高水利水电工程永久性挡水建筑物顶部高工程设计情况和校核情况时的静水位加相应的波浪爬增高和安全加高确其安全加高应不小于表表永久性挡水建筑物当水利水电工程永久性挡水建筑物顶部设有稳固和不透水的且与建筑物的防渗体紧密结合的防浪墙浪墙顶部高程可按条确定但挡水建筑物顶部高程应不低于水库正常蓄土石坝的土质防渗体顶部在设计静水位以上的在表规定的范围内选渗体顶部高程并应不低于校核情况下的静严寒地区土石坝土质防渗体顶部的保护层厚度应不小于表设计情况下土石坝土质防渗体顶部该地区的冻结深确定地震区土石坝顶部超高时应另计入地震坝顶沉陷和地震涌浪高地震涌浪高根据坝前水深和设计烈度的用当库区有可能发生大体积坍岸或滑坡引起涌浪时其安全加高应进行专堤防工程的顶部高设计洪水位或设计高潮位加堤顶超高确堤顶超高包括设计波浪爬风壅增水高度和安全加高三安全加高值应不小于表经统一规划的堤防体顶超高应按制定的统一标准确表堤防工程顶部不过水的临时性挡水建筑物的顶部高设计洪水位加波浪高度再加安全加高确安全加高值按表确过水的临时性挡水建筑物顶部高设计洪水位加波浪高度确定不另表临时性挡水建筑物本标准的用词说明为便于执求严格程度不同的用词说明如下表示很严不可的正面词采面词采禁表示严正常情况均应这样做的正面词采面词采用应或得表示允许稍有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做的正面词采用宜面词采示有定条件下可以这样做用。

堤防基本知识

堤防基本知识

据。
实际工程中,大多是根据实际发生的洪水(尤其是最大洪水)
、历史调查洪水、以及频率计算
成果,经综合分析比较,确定出堤防的设计洪水,并确定相应的洪水位。
应当注意:随着时间的推移,由于河道冲淤、边界条件等变化,河道的过水能力及水位表现
也在发生变化;要结合实际变化情况、及可能的变化趋势,对设计洪水的洪水位做阶段性调整。
洪水的重现期或出现频率来表示, 即以防多少年一遇的洪水为设计标准, 防洪标准的确定又与枢纽
工程的等别和堤防的级别有关。
(一)等级划分与防洪标准
枢纽工程,按其规模、效益及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性分等,共分为五等;枢纽中的不同建筑
物,按枢纽的等别、建筑物在枢纽中的作用和重要性、进行分级,共分为五级。这种等级关系参见 表 3—1
9000300300100100505020表34永久性水工建筑物正常运用的洪水标准山区丘陵sdj1278建筑物级别12345洪水重现期20005005001001005050303020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于1993年4月发布堤防工程技术规范其中堤防工程的级别划分见表35表35堤防工程的级别划分表防护对象项目堤防工程级别12345城镇重要程度特别重要城市重要城市中等城市一般城市非农业人口万人15015050502020乡村防护区耕地面积万亩500
第三章 堤防工程基本知识
堤防是修建于江河、湖泊、海洋岸边以及水库、蓄滞洪区周边的挡水建筑物,随着使用位置 及作用的不同、 而划分为不同的种类,并根据其工作条件的不同需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本章重点 介绍堤防的种类、作用、各部位名称以及堤防的护岸工程。
第一节 堤防种类、作用及各部位名称
一、堤防的种类
堤防工程有不同的分类方法,主要是按其修建位置、作用和修建材料的不同而划分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项目名称复杂潮汐河口特大水源工程关键技术与应用二、提名意见该项目紧密结合复杂潮汐河口避咸蓄淡水库工程建设面临的河势稳定、咸潮入侵、水质水量保障、软土地基上施工、坝体和坝基稳定、输水系统稳定运行等一系列重大技术难题,通过物理模型、数值模拟、理论分析、现场试验等科学方法进行科技攻关,揭示了南北港分流口关键性控制节点“水、沙、盐”变化规律和分汊型河道沙洲和涨潮沟游移的动力机理,开发了软土地基上长距离江心水力充填筑坝建库和多重保护的龙口护底与大型钢框笼抛石平堵截流成套技术,提出了水力充填坝的渗流模拟方法和渗透变形分形特征指标、具有强透水夹层的双向挡水水力充填坝截渗技术,开发了“泵闸联动、上引下排、自流为主”的水库节能运行调度和大型输水泵站侧向进流整流、大流量输水多级叠压的控制等技术。

该成果研发过程中获多项发明专利并出版多部专著,主编国家、行业和地方技术标准多部。

成果已应用于为上海主要供水的青草沙水源地原水工程等项目中,对大型复杂潮汐河口水库工程建设具有重要引领作用,取得了显著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提名该项目为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三、项目简介沿海沿江城市经济发展迅速,人口聚集度高,城市供水量大,建设集中式水源地可以有效提高城市供水安全保障和抗风险能力。

对于复杂潮汐河口集中式水源地,在径流、潮流、波浪等动力因子综合作用下,面临咸潮入侵、泥沙运动和河势演变复杂、重大工程协调、江中长距离筑坝建库、取输水系统运行稳定性和能耗等诸多难题,用传统的建设水库和取输水系统的方法很难解决这些技术问题。

自2002年开始,本项目依托为上海这一特大型城市主要供水的长江口青草沙水源地工程,在上海市科技资助计划等支持下,开展了十多年科技攻关,取得如下创新性成果。

1. 针对长江口潮、流、浪等多重动力因子综合作用下的水沙运移、以及咸水上溯引发的咸淡交互等复杂问题,揭示了南北港分流口关键性控制节点“水、沙、盐”变化规律和分汊型河道沙洲、涨潮沟游移的动力机理,建立“顺应河势、固沙截泓、避咸蓄淡”的河口江心水库的建库准则,成功解决了复杂潮汐河口水库布局难题,开创了超大型滨海河口城市水源开发的新模式。

2. 针对易动沙洲河床、欠固结软基、强往复潮流等复杂条件,提出了“低滩护底先行、深泓潜坝跟进,高滩筑坝先成、港汊依次封堵,单一龙口集中截流”的江中筑坝建库技术方法,研发了高强土工织物充砂管袋、砂肋软体排、混凝土铰链排及网兜石多重保护的龙口护底与大型钢框笼抛石平堵截流成套技术,解决了江心水库超长堤坝(22 km)连续构筑和龙口流速高达7.6m/s截流难题,成功实现了潮汐河口49.8km2大型库区堤坝一次性合龙的创举。

3. 针对欠固结江心沙洲粉砂淤泥互层土基上水力充填堤坝大变形、强透水及渗透稳定性差的技术难题,开发了坝体吹填砂和袋装砂的渗流模拟方法及堤坝结构水工渗流模型试验装臵,提出了堤坝砂体渗透变形分形特征及分形判别指标;应用水力充填堤坝渗透与变形数值仿真技术与动态监测预报体系,研究了充填砂坝体双向渗透及沉降变形规律,研发了软土地基上具有强透水夹层的双向挡水水力充填坝的截渗技术,保证了水库坝体坝基稳定及其与相邻建筑物变形协调。

4. 针对特大水源工程系统工况复杂、安全稳定和节能高效运行要求高等问题,开发了“泵闸联动、上引下排、自流为主”的水库节能运行调度技术,系统年节电1.38亿kW〃h;开发了大型输水泵站侧向进流、进流水位变幅超过14m条件下的整流和大流量输水多级叠压的控制技术,解决了避咸蓄淡水库及水泵机组稳定高效运行、多方向输水系统流量平稳均匀和无效能耗最低的输水难题,提前近10年实现了综合单位电耗低于行业2020年目标值。

获得授权发明专利11项、实用新型专利13项、软件著作权1项,主编国家、行业和地方技术标准4部,出版学术专著8部,发表学术论文近百篇。

相关研究成果已纳入了2008年国务院批准的《长江口综合整治开发规划》,应用于上海青草沙水源地、崇明东风西沙水库、黄浦江上游水源地等工程建设中,开创了上海原水供应“两江并举、多源互补”的战略格局,显著提升了上海市的水源安全性,改善了饮用水水质。

经评价,研究成果有重大创新,总体上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对大型复杂潮汐河口水库工程建设具有重要引领作用,对推进行业技术进步具有重大意义。

成果获水利部大禹水利科学技术一等奖1项,上海市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2项。

四、客观评价1. 成果评价2017年11月19日,中国水利学会主持召开了“复杂潮汐河口特大水源工程关键技术与应用”成果评价会,由多位院士和专家组成的专家组认为:“该研究成果有重大创新,技术规模难度大、成熟度高,对大型复杂潮汐河口水库工程建设具有重要引领作用,经济效益显著,总体上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研究成果有力解决了青草沙水源地原水工程建设中的技术难题”,“保障了上海市的饮用水安全,取得了重大的社会、经济、环境效益”。

2. 查新咨询国家一级科技查新咨询单位上海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对该项目出具了科技查新报告,查新结论:同国内外文献相比,该项目研究的潮汐河口蓄淡避咸水库“泵闸联动、自流为主”的取水方式、潮汐河口软基河槽上800m 宽特大龙口复合保护技术、大型钢框笼抛石平堵龙口截流技术、两列(三轴搅拌桩)一夹(高压旋喷桩)防渗墙结构、水闸侧向90°进出水整流技术、高压旋喷桩阶梯式地基加固及控制沉降技术、60t尼龙网兜石施工及自动脱钩专用吊具、高效袋装砂冲灌新工艺和四翻板抛填砂袋筑堤工艺、超强软体排的加工和水下铺设工艺、平原地区城市供水输水系统单向补压塔水锤消除与控制技术和大型城市输水泵站集约化设计技术,具有新颖性。

3. 主要知识产权获得授权发明专利11项、实用新型专利13项、软件著作权1项,出版学术专著8部,主编国家标准2部、行业和地方标准各1部,发表学术论文近百篇。

4. 主要科技奖励成果已获省部级科学技术奖3项:(1)2014年度水利部大禹水利科学技术奖一等奖1项;(2)2014年度上海市科学技术奖一等奖1项;(3)2005年度上海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1项。

应用该成果的青草沙水源地工程,获国家优质工程金质奖、中国建筑工程鲁班奖、中国土木工程詹天佑奖、全国优秀工程勘察设计行业奖一等奖、全国优秀水利水电工程勘测设计金质奖、中国水利工程优质(大禹)奖、全国市政金杯示范工程、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等。

5. 期刊论文报刊等公开引用及评价(1)行业知名期刊《给水排水》专栏报道:2009年1 月至2010 年12月历时2年发表代表性学术论文39篇,评价“青草沙水库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河口江心水库。

五号沟泵站作为城市原水输水泵站,其规模在国内乃至亚洲绝无仅有”。

(2)行业知名期刊《给水排水动态》文章提及:青草沙避咸蓄淡水库供水规模为719万m3/d,是国内单个城市供水工程中规模最大的原水输配水工程,甚至部分工程在国际城市供水工程中尚无先例。

工程中投入上亿元科研经费,有针对性的开展20 余项课题研究,直接指导工程设计施工及建成后的工程运行。

(3)行业知名报刊《中国环境报》专门报道:“十二五”期间,上海市将重点建设6 个节能与减排示范点,包括青草沙“国内最大蓄淡避咸河口江心水库”。

位于长兴岛西北方的青草沙水库,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河口江心水库。

既是“蓄淡水库”也是“蓄能水库”。

通过研究长江口潮汐规律,利用潮汐能提高水库水位,可以节约大量能源。

“十二五”期间,上海将采用青草沙水库泵闸联合调度、大口径管道串联增压技术、调度优化节能决策软件等集成技术,达到青草沙系统的节能减排效果。

(4)《解放日报》专门报道:经过15年论证、1年半前期准备、5年建设的全球最大的河口江心避咸蓄淡原水水库——青草沙水源地原水工程已全面完成,实现了规划供水范围的全覆盖,全市受益人口达到1300 万,占到全市常住人口的近60% 青草沙水源地投产运行以来,水库充分发挥了避咸蓄淡作用。

(5)《中国建设报》专门报道:1991年至2005 年开展了持续15 年的系统研究。

在大量科学研究的基础上,青草沙水源地原水工程分别纳入《长江口综合整治开发规划要点报告(2004年修订)》、《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1999~2020年)》等国家级和省市级规划,明确了青草沙的饮用水水源地功能定位。

2005年12 月,由水利部、中国工程院和上海市城乡建设和交通委员会、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局、复旦大学等单位共9 个学科的26 名院士、专家组成的专家组,一致评审通过了《青草沙水源地原水工程研究成果》报告,建议先行建设青草沙水库工程。

2006年1月工程被正式列入上海市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批准的《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青草沙水源地工程规模大、技术要求高、可借鉴经验少,面对一道道复杂难题,建设者们敢为人先、合力攻关,创造了一系列令人瞩目的工程奇迹。

(6)《中国环境报》、《解放日报》、《中国水利报》、《文汇报》、人民网等媒体报道通水:时任上海市市长韩正出席并致辞说,青草沙水源地原水工程建成通水,标志着上海水源地建设和保护取得重大进展,对于进一步改善原水供应质量,缓解水质型缺水矛盾,保障城市饮用水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7)2017年6月中旬,新华网、东方卫视、澎湃新闻、中国水利报、中国建设报、上海日报(英文版)、上海广播电台等媒体对青草沙水源地的规划建设和运行后的社会效益进行了报道,人民网、凤凰新闻、网易新闻、搜狐网等多个媒体相继转发,澎湃新闻网“走近上海青草沙水源地:围十个西湖长江水浊水缓缓而清”的报道中提到“上海一百多年的寻水之路,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三阶段,便以青草沙水库为代表,上海从长江引水,结束了以黄浦江为单一水源的历史。

如今,上海超过七成的饮用水都来自于长江”;“早在上世纪90年代,上海就以百年战略的定位,推动青草沙水源地的建设。

因为长江河口河床演变、潮流条件等自然条件极其复杂,此前又没有经验可以参考,青草沙水库建设不确定性因素很多,工程施工难度巨大,面临着种种挑战。

最关键的当属堤坝主龙口截流合拢。

设计人员创新了主龙口合拢工艺,包括三道程序:型钢框笼安放、抛石截流、土方闭气”。

五、推广应用情况目前,成果已应用和推广于国内大中城市水利、供水等工程,代表性项目有世界最大的潮汐河口江心避咸蓄淡水库——上海青草沙水源地原水工程、崇明岛东风西沙水库、黄浦江上游水源地、江苏条子泥匡围等工程,上海城投原水有限公司、上海市江海水利资产管理公司等单位对本成果应用效果给予了充分肯定,解决了城市供水、建设用地问题,为工程节约了大量土地和投资,降低了运行能耗,发挥出显著的社会、环境和经济效益。

六、主要知识产权证明目录89七、主要完成人情况八、主要完成单位及创新推广贡献九、完成人合作关系说明上海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上海市水利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上海青草沙投资建设发展有限公司、水利部交通运输部国家能源局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中交上海航道局有限公司等单位发挥各自技术优势,明确分工,开展联合攻关,自2002年开始,针对多功能、多目标、复杂潮汐河口特大水源工程避咸蓄淡、库址库型与河势稳定、江中长距离筑坝建库、超大往复流龙口保护与截流、水力充填堤坝双向渗流控制与变形协调、大型供水泵站大变幅侧向进流的整流以及长距离输水系统的运行稳定与高效节能等问题,在上海市水务局、科学技术委员会、建设交通委员会等的大力支持下,开展十多年科技攻关,完成了复杂潮汐河口特大水源工程关键技术成果,并在实际工程中成功应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