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弯机机械补偿机构接触应力的有限元分析
机械零件有限元分析-1-概述1基本原理与基本原则精品
目的
机械零件有限元分析的目的是评估零件的强度、变 形、疲劳寿命等特性,以改进设计并提高产品性能。
方法
机械零件有限元分析主要包括前处理(建模、网格 划分)、求解过程和后处理(结果分析和验证)。
网格划分和模型评估
1
网格划分的原则
良好的网格划分要考虑几何形状、应力分布和变形情况。细分和尺寸控制对结果 精度至关重要。
2 可靠性
有限元分析结果的可靠性取决于模型质量、 输入参数准确性等因素。应该进行灵敏度分 析来评估结果的可靠性。
机械零件有限元分析的常见误差和后处理 方法
常见误差
一些常见误差包括网格误差、材料性质误差、边界 条件选择误差等。要注意并优化这些误差。
后处理方法
后处理方法包括结果分析、模态分析、疲劳寿命评 估、结构优化等,以充分利用有限元分析结果。
结果分析
基于分析结果,评估实例的性 能优劣,发现潜在问题,探讨 改进和优化方案。
结果验证
验证有限元分析结果的准确性 和可靠性,与实验测试和理论 计算进行对比和验证。
机械零件有限元分析的发展趋势和局限性
பைடு நூலகம்
1 发展趋势
2 局限性
机械零件有限元分析将更加智能化、自动化, 与人工智能、优化算法等技术结合推动工程 设计的发展。
有限元分析广泛应用于结构设计、变形分析、 强度评估、疲劳分析等机械零件的设计和优化 过程。
基本原则
有限元分析的基本原则包括离散化、选择合适 的模型、施加适当的边界条件、勾选适用的材 料力学模型。
模型建立
有限元分析中,准确建立物理模型和几何模型 可以更好地获取准确的结果和分析预测。
机械零件有限元分析的目的和方法
前处理软件和后处理软件的使用
数控折弯机常见故障及处理
米蓝数控折弯机常见故障原因分析与排除一、油泵噪音震动过大(发热太快)、油泵损坏1.油泵吸油管路漏气或油箱液面过低造成油泵吸空2.油温过低,油的粘度太大,造成吸油阻力大3.吸油口滤油器堵塞,油液脏4.泵损坏(泵安装时受伤)野蛮操作所致5.联轴器安装问题,如轴向过紧,电机轴和油泵轴心不同心6.泵安装后试机时长时间反转或没有加油7.出口高压滤油器堵塞或流量达不到标准8.油泵吸空(有油,但在油泵吸油口处存在空气)9.如果是柱塞泵可能是回油口管路高度设置太低10.如果是HOEBIGER油泵可能是要放气11.油温过高,导致粘度降低(60°C以内)12.液压油含有水,会导致高压滤芯堵塞损坏二、系统无压力或压力建不上去1.油泵转向错误或油泵损坏2.压力表是否损坏3.压力控制阀有无电信号或阀堵塞4.压力插装阀堵、卡,封不住油5.充液阀卡住(滑块无慢下)6.补偿放大器调的太小。
7.压力只能达到一定值,用直接给24V的方法判断是否阀油泵有问题三、压力建的慢(REXROTH液压系统)1.压力阀X口处阻尼孔可能堵起来了2.压力阀处的插装阀可能动作不灵活3.电气上可能的问题:用直接给电磁压力阀24V电压测试,或者用东西捣电磁压力阀阀芯测试4.高压滤油器有没有堵塞四、快下时有冲击声1、导轨板松动引起的撞击声音2、光栅尺黑片位置不对3、快下前延时参数设置值太小五、滑块无快下动作1.快下阀有无电信号或卡住2.电磁比例换向阀有无电信号或阀芯有无动作,卡住(检查反馈电压)3.机械部分联接过紧,如导轨板太紧,油缸太紧4.充液阀关闭,不能打开,从而吸不到油5.光栅尺问题6.脚踏开关是否完好,检查接线7.慢下阀得电后将充液阀关闭,上腔吸不到油六、滑块速度转换点停顿时间长1.油缸上腔吸入空气,压力建立时间长(自吸管路漏气)2.充液阀或自吸管路流量小,或者滑块快下速度过快而造成吸真空3.充液阀没完全关闭,上腔压力减的慢。
4.慢下阀得电后将充液阀关闭,上腔吸不到油5.比例阀中位不对导致开口不一样,走得不同步6.将快下速度减小试验有没有停顿7.快下压力的大小对充液阀关闭有影响,排除快下压力8.工进前延时阶段压力参数调整9.充液阀控制管路阻尼孔太小,形成压差10.数控系统参数(慢下前延时)11.数控系统参数(慢下增益参数减小)七、滑块无慢下动作1.电磁比例换向阀有无电信号或阀芯有无动作,卡住2.系统不能建立压力3.充液阀卡住,或充液阀密封圈泄漏4.慢下阀有无电信号或卡住5.背压太高或慢下压力太低八、滑块慢下运动时震动,摆动、有噪音1.油缸排出压力油含有气泡2.滑块导轨摩擦力过大,有无润滑油3.导轨板贴合面间隙大,或上下不均匀4.机架、工作台水平没有调整好5.平衡阀堵塞6.检查快下阀是否通电打开7.数控系统参数(增益),或工进速度设定太大8.背压阀松动,两边阻力不一样9.电磁比例阀线圈有无偏置,比例阀中位信号是否正确10.比例伺服阀的信号是否受到干扰,检查方法同上11.油缸密封圈把活塞杆抱死,阻力大(换聚四氟乙烯硬质密封圈试验)12.光栅尺上的球形垫圈未装,滑座运动不流畅,光栅尺通讯线有问题13.压力曲线不对,工进时压力不够14.充液阀压力密封O型圈产生少量泄漏九、慢下时同步偏差大1.同步检测系统故障(光栅尺)2.比例方向换向阀3.快下阀泄漏4.两边背压差距大5.油温太低6.油缸上下腔串油7.数控系统参数十、滑块在下死点保压时振荡、抖动1.光栅尺可能有问题2.油缸排出压力油含有气泡3.平衡阀堵塞4.数控系统参数(增益)5.背压阀问题,两边阻力不一样6.电磁比例阀问题:中位可能不对7.油缸吊紧螺栓松→下死点抖动,等高不对,折弯角度不准,折弯时有响声十一、滑块无回程动作或回程很慢1.电磁比例换向阀有无换向,是否损坏2.系统有无建立压力,或回程压力太小3.可能有一边得充液阀卡住或没有完全打开4.慢下阀得电后,将充液阀关闭,不能快速回程5.数控系统:编程角度太小,无法到折弯编程下死点6.数控系统参数调零7.光栅尺损坏或排线问题8.检查系统压力是否建得慢十二、滑块回程时震动、抖动1.回程压力过高或过低2.系统参数或PLC和DM02模块3.比例阀线圈有无偏转十三、滑块下滑(上死点)1.背压阀调整2.背压阀泄漏或快下阀泄漏3.油缸上下腔串油4.比例阀偏置5.密封圈支撑稳定性能不够,发生变形后显示出滑块下滑6.判断下滑原因-拆除比例阀后观察下腔油口是否出油十四、折弯角度误差大1、检查补偿缸补偿挠度是否大,不能完全恢复零位2、检查快夹斜锲是否松动3、检查每次折弯下死点有没有变化4、检查弓形扳安装是否规范,螺钉孔是否顶死5、板材本身的变化(厚度,材质,应力)6、光栅尺有没有松动7、定位精度不准:比例阀零点偏置值是否合适,定位不能到下死点使得不能回程十五、折弯直线度误差大1、检查补偿缸补偿挠度是否合适2、检查快夹斜锲是否松动3、检查滑块上水平、垂直模具贴合面是否变形4、检查上下模具是否变形5、板材本身的变化(厚度,材质,应力)6、检查下工作台(中立板)是否变形十六、液压管路漏油或油管崩出2.检查油管安装是否合乎要求(伸出长度、管径、壁厚、卡套,螺母过紧、过松,弯曲半径等)3.油管是否有冲击、震动4.检查管路是否与其它干涉,相碰撞5.管路没有管夹固定十七、液压系统安装和维修时注意事项:1、油漆封口的各阀不得自行拆卸,更不得调整2、阀清洗后工作正常,必须立即更换新油并清洗油箱3、油泵安装时不得受到任何敲打,冲击,油泵试机前要预先加油4、各阀安装时只能搬运其阀体,不得接触任何电磁阀十八、后挡料常见故障分析1、后挡料无法动作:①检查驱动器有无报警②检查各轴限位开关③检查接插件的可靠性2、驱动器报警3、X、R轴运行不平稳,有抖动4、定位精度变化:①机械问题(有无松动、撞击)②电气→单向定位③参数调整④涨紧轮是否松动,丝杠连接螺钉是否松动2、过载报警:滚珠丝杠是否能转动轻松,可能钢珠损坏备注:如参照以上内容还是无法解决问题,请及时联系机床生产厂家售后!2014-9-23。
折弯机机械补偿机构疲劳寿命的估算
折 弯 机 机 械 补 偿 机 构 疲 劳 寿 命 的 估 算
李 堑 - . 一 ,朱 灯 林 。王 金 荣 : ,冷 志 斌 z ,乔 根 荣
( 1 . 河 海大 学 机 电工程 学院 , 江苏 常 州 2 1 3 0 2 2; 2 . 江 苏 亚 威 机 床 股 份 有 限公 司 , 江苏 江都 2 2 5 2 0 0)
出机 械 补 偿 机 构 的 疲 劳 寿 命 。
1 机 械 补 偿 机 构 接 触 应 力 的 有 限 元 分 析 1 . 1 有 限 元 模 型 的建 立
初 始状 态时 , 机 械 补 偿 机 构 的 凹槽 台 面 、 上 楔 块 以及下 楔块 三者 之 间紧紧贴 合 。 折弯时, 下 楔 块 向 右 移动 , 这时 , 上 楔块 下 降段 与下 楔 块 相接 触 , 上楔 块 被抬起 , 由于各段 楔块 斜率 不 同 , 所 以上 楔块 被抬 起
由于 机 械 补 偿 机 构 的 结 构 比较 复 杂 ,采 用 经 典 力 学 分 析 方 法 较 难 得 到 分 析 结 果 。 本 文 尝 试 采 用 三 维 弹 性 接 触 有 限 单 元 法 对 折 弯 过 程 中某 型 机 械 补 偿 机 构 的 接 触 应 力 进 行 计 算 ,然 后 将 计 算 的得 到 的 最 大 接 触应 力 代人 金属 材 料 的 s — N疲劳 寿命 公 式 , 计 算得
凸 曲 线 ,工 作 台 的 变 形 抵 消 了 机 床 滑 块 与 工 作 台 的
的高度 也不 同。 中间被 抬起 的高度 大 , 两 边 被 抬 起 , 工作 台 、 补偿 底
一种不锈钢U型件折弯回弹影响因素的有限元分析
第20卷 第4期 中 国 水 运 Vol.20 No.4 2020年 4月 China Water Transport April 2020收稿日期:2020-02-25作者简介:余 亨(1994-)男,上海理工大学,机械设计及理论硕士研究生。
一种不锈钢U 型件折弯回弹影响因素的有限元分析余 亨,何仕荣,陈 辰(上海理工大学 机械工程学院,上海 200093)摘 要:由于Switch 主机滑轨生产过程中,不锈钢板料在第一次90°折弯(U 型件)成形时,回弹对折弯成形精度的影响很大,为此,针对不锈钢板料的成形和回弹过程进行有限元仿真试验,分析了弹性模量、板料厚度、下模具圆角半径,摩擦因数对折弯回弹的影响。
试验结果表明:回弹角随着弹性模量和板料厚度的增大而显著减小;随着下模圆角半径的增大而减小;摩擦因数对折弯回弹的影响比较小,回弹角随着摩擦因数的增大而缓慢减小。
研究揭示了影响回弹的主要规律,为提高板料折弯成形精度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关键词:折弯;回弹;仿真分析;弹性模量;板料厚度;摩擦因数中图分类号:TG3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973(2020)04-0201-03引言在钣金折弯成形中,板料在卸载阶段总会发生反向弹性变形,即回弹,它是存在一种普遍现象。
而回弹是一种钣金折弯成形中的主要缺陷,并且对折弯件的成形精度产生影响[1],因此研究板料折弯回弹的规律显得尤为重要。
目前,国内外对折弯回弹的研究一般集中在理论模型的探究和有限元仿真。
王飞和游有鹏[2]提出通过仿真修正材料的性能参数和模具几何参数等,对钣金V 型件的折弯回弹进行有效控制;孙伟[3]等提出了利用响应面法分析了一种高强度钢U 型件,发现了压边力、摩擦系数及其交互作用对回弹有显著影响;LPapeleux [4]等提出了增大上模圆角半径、减小摩擦系数及上下模的间隙会加重回弹现象。
本文采用Deform [5]对一种不锈钢U 型件的折弯与回弹过程进行仿真试验,并且分析了不锈钢材料的弹性模量、板料的厚度、下模圆角半径以及摩擦因素对不锈钢板料折弯回弹的影响,有效地提高了该产品的折弯成形精度[6]。
基于ANSYS折弯机机架的有限元分析
象, 因此 , 在 实 际 工 作 中 应 尽 可 能 避 免 这 段 频 率 。通
过 与 实 际 工 作 状 况 的 比较 , AN S Y S的 分 析 得 出 的 固
有频 率是可 信 的 。 3 结束语 ( 1 ) 通 过 对 WDB 2 2 5 — 4 0 0 0折 弯 机 机 架 进 行 静 、
,
需对机 架进 行如 下简 化处 理 : ① 由于机 架是
2 机架实体模型
1 . 2 材料 的力学 特性
2 0l 3 — 0 7 —1 5
本 文 中 机 架 是 采 用 材 质 为 Q2 3 5 A 的 普 通 钢 板
顾忠新( 1 9 8 5 一 ) , 男, 助理工程师, 从事剪折产 品研发设计
后 的 模 型 如 图 l所 示 。 再 将 线 框 模 型 转 化 为 实 体 模
型, 如 图 2所 示 。
员 采用 C AD / C AE技 术 I 。 采用 C AE技 术 不 但 能 够 提 高 产 品 的设计 质量 、 减少 设 计错 误 、 加 快 研 发周 期 ,
还 可 以对 产 品 进 行 分 析 与 优 化 , 减少 产 品重量 、 节省 原 材料 、 提高设 计可 靠性 。 本 文 以 W DB 2 2 5 — 4 0 0 0液 压 数 控 折 弯 机 机 架 为 研 究对象 , 利用 大 型 C AD设 计 软 件 S o l i d Wo r k s和 有
2 模 态 分 析
动态 分析 , 得 出 了机 架 的 最 大 应 力 值 、 最 大 位 移 值 以
及前 十 阶固有频 率 , 反 映 了 原 设 计 的不 足 , 为 以后机 架 的设计优 化指 明 了方 向。 ( 2) AN s YS分 析 得 出 的结 果 与 机 架 实 际 工 作 过 程 中 出现 的 问 题 基 本 吻 合 , 可见 , 采用 这种 方 法对 机
基于有限元技术的折弯机滑块分析及改进
基于有限元技术的折弯机滑块分析及改进摘要:折弯机在现代工业机械零部件加工中有着非常广泛的运用,本文对基于有限元技术的折弯机滑块进行了分析,创建了模型,然后提出了一些改进建议,希望能够给同行业工作人员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有限元技术;折弯机滑块分析;改进措施近些年,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工业生产进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时期,在这种情况下,折弯机作为一种重要的零部件加工设备,在很多领域都得到了非常广泛的运用。
然而传统的折弯机在设计方面还存在着较多的不足,这不但对折弯机的运行产生影响,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零部件加工质量的提升,因此怎样进一步对折弯机进行优化设计,是人们非常关心的一个问题。
1 国内外折弯机发展现状众所周知,工业化水平是评价现代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衡量标准,所以,工业加工技术的发展非常迅猛。
在这种形势下,国内锻压技术越来越趋向于CNC、DNC和柔性自动化。
随着锻压技术的发展已经能够满足单件小批量生产,只要用户需要,就可以生产多功能的各种数控锻压机械及附属装置。
CNC在国内外相当普遍,如我国的江苏金方圆数控机床有限公司,在近些年的产品中有很大一部分都装有CNC。
该公司的PR系列折弯机数控系统采用的是荷兰DELEM DA66T。
该公司另一种新式的折弯机具有伺服控制,折弯过程中效率精度更加出色,重复精度可高达0.Olmm。
多轴控制所具有的多性能使折弯机实现有效控制,悬浮结构和液压模具夹紧装置实现模具自动快速换模,并装有板料的测厚装置,用以检查折弯板的厚度变化是否在折弯机的允许范围之内。
2 创建分析模型2.1 模型建立数控液压折弯机主要由下面几个部分构成:床身、滑块、挠度补偿、换模装置、后挡料装置、安全防护、液压系统以及电气系统等。
折弯机在运行时,两侧油缸对滑块产生向下的折弯力,滑块经由球面块与油缸活塞杆球铰连接。
在滑块的背面,有一个导轨板对滑块的上下运动提供平面约束。
滑块下部通过快速换模装置连接折弯模具的上模。
WF67Y—160/3200数控折弯机有限元分析
WF67Y—160/3200数控折弯机有限元分析摘要本文使用的模型是WF67Y-160/3200数控折弯机,通过建模然后对折弯机机身、滑块和工作台进行有限元分析,找出了折弯机的薄弱环节,对结果与设计要求进行比较,验证设计的可行性。
关键词折弯机;有限元分析中图分类号TN91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3-9671-(2012)111-0170-021 概述通过CAE技术的应用,可以分析折弯机各个部位的结构、形状和尺寸对冲压过程的影响,以提高产品的核心竞争力,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正因为此,国内某公司积极对自身产品进行创新与提高,获得了企业的发展。
本文将以WF67Y-160/3200数控折弯机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对其进行有限元分析,验证其设计的合理性。
2 机身实体模型的建立在Pro/ENGINEER中建立的模型是CAD模型,如果要对该模型进行有限元分析,我们必须将CAD模型事先转换为CAE模型。
目前将专业CAD软件生成的三维实体模型转换为CAE模型还存在很多问题,因此必须对所要进行有限元分析的数控折弯机CAD模型进行适当简化和修改。
3 折弯机机身有限元分析图1 机身应力云图图2 机身位移云图对折弯机机身进行线性静力结构分析,了解机身结构的总体性能。
机身网格划分四面体网格法划,划分网格后便可得到304322个节点,184433个单元格。
对机身进行线性静力结构应变分析应力云图,如图1;1600 kN的最大应变值为185.16 MPa,产生于滑块的折弯处。
故可知在1600 kN工况下,应力符合工作的要求。
对机身进行线性静力结构位移变形分析,得到位移云图,如图2,1600 kN最大位移为1.6827 mm。
4 滑块有限元分析对滑块进行线性静力结构分析的目的在于,通过应力云图查看滑块受外载荷情况下的应力情况,以便对优化设计提出合理建议。
1)滑块线性静力结构分析。
施加外载荷来分析,对滑块的网格划分尺寸设为20 mm,划分生成网格后便可得到285021个节点,195558个单元格。
折弯机滑块的有限元分析及优化
22 边 界 条 件 及 载 荷 . 2 有 限 元 模 型 的 建 立 21 模 型 分 析 与 简 化 .
折 弯 机 安 装 时 ,机 架 底 面 通 过 4个 地 脚 螺 栓 与
基 础 相 连 , 束 了 机 架 在 三 个 方 向 的位 移 与 转 动 , 约 因 此 ,在 C s s ok o moW r s中 对 4个 地 脚 螺 栓 施 加 固 定 约
带 挠度 补 偿 机 构 的数 控 折 弯 机 主要 由床 身 、 滑
块 、 后 立板 以及 挠度 补偿 机 构 、 挡料 、 压 系统 、 前 后 液
束 , 拟 折 弯 机 机 架 真 实 的 固定 状 况 。 块 经 吊 紧机 模 滑 构 与 油 缸 中 的 活 塞 杆 连 接 ,油 缸 通 过 螺 栓 固定 在 油
段 时 间 以 来 ,折 弯 机 的 设 计 基 本 上 沿 用 经 验
方 法 。 验 设 计 方 法 的局 限 在 于 为 了 满 足 工 作 需 要 , 经 常 采 用 比较 保 守 的数 据 , 因此 , 折 弯 机 通 常 体 积 庞 大 , 料 浪 费 严 重 。 为 此 ,, 弯 机 进 行 优 化 设 计 十 材 X折 - J
摘 要 : 立 了折 弯 机 的 三 维 模 型 , 析 了下 横 梁 液 压 补 偿 机 构 的 原 理 并 对 其 进 行 了设 计 计 算 。 采 用 有 限 建 分
元 软 件 C s oWok 对 折 弯 机 下 横 梁 进 行 了静 力 分 析 , 量 地 描 述 了 下 横 梁 的 变 形 和 应 力 分 布 状 态 。 通 过 om s rs 定
摘 要 : 了 建 立 统 一 的 折 弯 机 建 模 分 析 方 法 , 成 亚 威 公 司 主 要 折 弯 机 机 型 的 刚 性 数 据 , 于 设 计 人 员 为 形 便 掌 握 和 精 度 分 析 。 本 文 利 用 ComoW ok s s r s分 析 软 件 ,在 分 析 折 弯 机 滑 块 工 作 及 受 力 情 况 的 墓 础 上 ,建 立 滑 块 的 有 限 元 模 型 , 行 仿 真 分 析 ,找 出结 构 中 的 薄 弱 环 节 ,对 其 进 行 优 化 设 计 , 终 确 定 优 化 方 案 。 进 最 关 键 词 : 械 制 造 ; 块 ; 弯 机 ; 计 优 化 ; 限 元 机 滑 折 设 有
意大利Schiavi折弯机机械补偿机构分析
折 弯机 折弯 工件时 , 在折 弯力 的作用 下 , 滑 块 和 工 作 台 会 产 生 变 形 ,此 时 安 装 在 滑 块 上 的 上 模 进 入 置于下 部立 板 一 卜的 下 模 开 口 的 深 度 在 工 件 全 长 上 不
一
补偿缸
\
,
图 2 液压缸顶起补偿爪意图
( a ) 未 补 偿
一
l
偿 宽台面
I
( b) 下模补偿
l
I I 。 l
l \ /
( c ) 上模补偿 网 3 机械补偿工作 台
网 1 折弯机无补偿 与 增加补偿示 意图
2 S e h i a v i 机 械 补 偿 结 构 分 析
设 计研 究
日期 : 2 0 1 3 - 0 5 一l 5
折 弯 机 上 滑 块 折 弯 时 的受 力变 形 如 图 6所 示 。
常 见 的液 压 补 偿 或 宽 台 而 机 械 补 偿 的 下 中立 板 仅 作 用 折 弯 力 时 变 形 如 图 7所 示 。
简介 : 周英温( 1 9 7 0 一 ) , 女, 高级工程师 , 从事板料折 弯机 、 冲床 等
致 , 如果 没有变 形补偿 机构 , 最终 折制 的_ 丁 件 角 度 由于 入 模 深 度 不 同 而 在 全 长 方 向大 小 不 一 ,这 将 严
重影 响到制 件 的精度 。 为此 , 研 制 了 多 种 结 构 的变 形
补 偿 装 置 。 如 图 1所 示 , 大致 分为 两类 : 一 类 是 将 工
文章 编号 : 1 6 7 2 — 0 1 2 1 ( 2 0 1 4) 0 1 — 0 0 2 4 — 0 2
折弯机架挠度的有限元分析与扰度补偿计算
∗ 收稿日期:2019-08-16
选用 了 ANSYS 中 适 应 性 较 强 的 自 由 度为 50 mmꎬ长
度为 3 500 mmꎻ工作台台面宽度为 170 mmꎬ长度为 3
500 mmꎮ 因此ꎬ计算出各受力面的主要载荷分别如
can be improved.
Key words: finite elementꎻ deflectionꎻ compensation
0 引 言
板料折弯件广泛应用于高铁、动车等轨道交通车
x_t 格式ꎬ然后将简化的机架模型导入 ANSYS 软件ꎮ
1.2 网格划分与加载
体以及各类家电产品的制造过程中ꎬ折弯件的精度与
1.1 简化机架建模
由于折弯机架结构复杂ꎬ为减少有限元软件计算
时间且提高求解精度ꎬ在不影响机架自身力学性能前
提下ꎬ可对其结构进行如下简化:①将机架视为理想
焊接结构ꎬ按单一零件建模ꎻ②将不会破坏机架结构
特性的部分进行简化或合并ꎻ③忽略对强度和刚度影
响不 大 的 螺 纹、 筋 板、 圆 角 等 结 构ꎮ 本 实 验 通 过
采用各种补偿装置ꎬ如下斜楔补偿、液压补偿等
[1]
ꎮ
在实际生产中ꎬ为应对不同的产品需求ꎬ厂家会采用
不同的下压载荷ꎮ 这会使折弯机挠度产生差异ꎬ通常
需要多次试折以确定适合的挠度补偿值ꎬ使时间成本
加剧ꎮ 本文研究使用有限元软件对折弯机挠度进行
预估分析和补偿计算ꎬ对促进扰度补偿应用具有实际
意义ꎮ
1 折弯机架的 ANSYS 有限元分析
ZHANG Xian -jin 1 ꎬ ZHANG Yi -fan 1 ꎬ Wang Qi 2
基于ANSYS折弯机机架的有限元分析
基于ANSYS折弯机机架的有限元分析I. IntroductionA. BackgroundB. Objectives and scopeC. Overview of the paperII. Literature reviewA. Overview of the sheet metal bending processB. Different types of bending machinesC. Finite element analysis in sheet metal bendingIII. MethodologyA. ANSYS softwareB. Geometric modeling of the bending machine frameC. Material properties and loading conditionsD. Mesh generationE. Finite element analysisF. Results post-processingIV. Results and discussionA. Deformation and stress analysis of the frameB. Analysis of structural integrity of the frameC. Identification of potential failure pointsD. Comparison of results with theoretical and experimental data V. ConclusionA. Summary of the studyB. Significance of the resultsC. Recommendations for future studiesReferencesI. IntroductionA. BackgroundSheet metal bending is a widely used metal forming process in various industries such as automotive, aerospace, construction, and manufacturing. The bending process involves the application of external forces to a sheet metal workpiece, which results in plastic deformation of the material. The bending machine is the most significant component in this process, and its performance can significantly impact the quality and productivity of the bending process. Therefore, it is crucial to ensure that the bending machine is robust, reliable, and capable of withstanding the forces involved in the bending process.B. Objectives and scopeThe primary objective of this paper is to perform a finite element analysis of the bending machine frame using ANSYS software. The analysis aims to evaluate its structural performance and identify potential failure points. The scope of the analysis includes geometric modeling of the bending machine frame, material properties, loading conditions, mesh generation, and finite element analysis. The paper also intends to compare the simulation results of the bending machine frame with experimental and theoretical data.C. Overview of the paperThe paper is organized into five sections, starting with this introduction, which provides the background and objectives of the study. Section II covers the literature review on the bending process, types of bending machines, and finite element analysis insheet metal bending. Section III outlines the methodology of the study, including ANSYS software, geometric modeling, material properties and loading conditions, mesh generation, finite element analysis and post-processing. Section IV presents the results and discussion of the study, including deformation and stress analysis, structural integrity analysis, identification of potential failure points, and comparison of results with theoretical and experimental data. Finally, Section V concludes the study, summarizing the findings and their significance, and provides recommendations for future research.II. Literature ReviewA. Overview of the Sheet Metal Bending ProcessSheet metal bending is a process of deforming a flat sheet into a desired shape by applying external forces. The bending process can be performed using various types of bending machines such as press brakes, folding machines, rotary bending machines, and air bending machines. The bending process results in plastic deformation of the material, which can cause residual stresses, springback, and part distortion. Therefore, the design and optimization of the bending process are essential to ensure product quality and process efficiency.B. Different Types of Bending MachinesDifferent types of bending machines use for sheet metal bending, including press brakes, folding machines, rotary bending machines, and air bending machines.Press Brakes: Press brakes are the most commonly used bendingmachines in sheet metal bending. They use a hydraulic or mechanical press to apply external forces to the workpiece, which results in deformation. The press brakes can be of different types such as hydraulic press brakes, mechanical press brakes, and hybrid press brakes.Folding Machines: Folding machines use a folding beam to bend the sheet metal. The beam has a v-shaped tool mounted on it, which bends the sheet metal by pressing it between the beam and the tool. Folding machines are suitable for small to medium-sized parts.Rotary Bending Machines: Rotary bending machines use rollers to bend the sheet metal. The rollers rotate and feed the sheet metal between them, resulting in deformation. Rotary bending machines are suitable for large-sized parts and can achieve high accuracy.Air Bending Machines: Air bending machines use a die, punch and a cushion to bend the sheet metal. The sheet metal is not in full contact with the die, which allows for a greater degree of bending flexibility. Air bending machines are suitable for small and medium-sized parts.C. Finite Element Analysis in Sheet Metal BendingFinite element analysis (FEA) is a numerical method used to simulate and analyze the behavior of materials and structures subjected to external loads and forces. The FEA can be used in sheet metal bending to predict the deformation, stresses, and strains of the workpiece and the bending machine components. The FEA is useful in optimizing the design of the bending machine,reducing manufacturing costs, and improving the quality and efficiency of the bending process. ANSYS software is one of the most commonly used tools for FEA in sheet metal bending.III. MethodologyA. ANSYS SoftwareANSYS software is a powerful modeling and simulation tool used for finite element analysis. It allows users to analyze the performance of materials and structures under different loading and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The ANSYS software integrates various physical models, including structural mechanics, fluid dynamics, thermal analysis, and electromagnetic fields.B. Geometric Modeling of the Bending Machine FrameThe first step in the analysis is to create a geometric model of the bending machine frame using CAD software. The model should include all the components of the frame, including the beams, columns, connections, and supports.C. Material Properties and Loading ConditionsThe next step is to assign the material properties to the bending machine components. The material properties include the modulus of elasticity, yield strength, and Poisson's ratio. The loading conditions are also assigned, which can include different types of loads such as static loads, dynamic loads, and thermal loads.D. Mesh GenerationIn the finite element analysis, the geometric model is divided into smaller elements, called mesh, to facilitate the numerical analysis.The mesh generation process is critical in ensuring accurate and reliable results. The mesh size and type depend on the complexity of the geometric model and the accuracy required.E. Finite Element AnalysisOnce the model and mesh are established, the next step is to perform the finite element analysis. In the analysis, the material and loading properties assigned in the previous steps are used to simulate the loading conditions on the bending machine frame, resulting in deformation, stress, and strain of the frame.F. Results Post-ProcessingAfter the finite element analysis is completed, the results are post-processed to evaluate the structural performance of the bending machine frame. The post-processing includes analyzing the deformation, stress, and strain of the frame and identifying the potential failure points. The results are compared with theoretical and experimental data to validate the accuracy of the analysis. ConclusionThis paper has provided an overview of a finite element analysis of the bending machine frame using ANSYS software. The methodology consists of geometric modeling, material properties, loading conditions, mesh generation, finite element analysis, and results post-processing. The analysis intends to evaluate the structural performance of the bending machine frame and identify potential failure points. The study is significant in ensuring the robustness and reliability of the bending process and improving the quality and efficiency of product manufacturing. Future research can include optimization of the bending process, design of newbending machines, and use of advanced materials in sheet metal forming.IV. Results and DiscussionA. Deformation and Stress AnalysisThe finite element analysis of the bending machine frame revealed significant deformation and stress during the bending process. The maximum deformation occurred in the middle section of the frame, with a value of 0.26 mm. The maximum stress occurred in the same area, with a value of 21.7 MPa. The deformation and stress analysis are shown in Figure 1.Figure 1: Deformation and stress analysis of the bending machine frame.B. Structural Integrity AnalysisThe structural integrity of the bending machine frame was evaluated based on the von Mises stress criterion. The criterion states that failure occurs when the von Mises stress exceeds the yield strength of the material. The yield strength of the frame material was 300 MPa, which indicates that the frame can withstand the maximum stress of 21.7 MPa without failure. The stress distribution in the bending machine frame is shown in Figure 2.Figure 2: Stress distribution in the bending machine frame.C. Identification of Potential Failure PointsThe finite element analysis also identified potential failure points in the bending machine frame. The areas of concern were the joints and connections between the beams and columns. The stressconcentration and deformation were higher in these areas, indicating that they could be potential failure points. The stress and deformation graphs for each joint and connection are shown in Figure 3.Figure 3: Stress and deformation graphs for the joints and connections.D. Comparison with Theoretical and Experimental DataThe results of the finite element analysis were also compared with theoretical and experimental data to validate the accuracy of the analysis. The theoretical data were obtained from the design of the bending machine frame, and the experimental data were obtained from testing a physical prototype of the bending machine. The results of the comparison are shown in Table 1.Table 1: Comparison of the results with theoretical and experimental data.Parameter | Theoretical Value | Experimental Value | Simulation Value------------------------------------------------------------------------- Deformation (mm) | 0.30 | 0.29 | 0.26Stress (MPa) | 22.0 | 21.5 | 21.7The simulation values were close to the theoretical and experimental values, indicating that the finite element analysis was accurate in predicting the structural performance of the bending machine frame.V. Conclusion and RecommendationsA. ConclusionThe finite element analysis of the bending machine frame using ANSYS software successfully evaluated its structural performance and identified potential failure points. The analysis revealed significant deformation and stress during the bending process, but the bending machine frame can withstand the maximum stress without failure. The analysis also identified the joints and connections between the beams and columns as potential failure points. The comparison of the simulation results with theoretical and experimental data showed that the finite element analysis was accurate in predicting the structural performance of the bending machine frame. The study is significant in improving the quality and efficiency of the bending process and ensuring the robustness and reliability of the bending machine.B. RecommendationsFuture research can include the following areas:1. Optimization of the bending process: The study can be extended to optimize the bending process by evaluating the effect of different parameters such as the thickness of the sheet metal, the radius of the bend, and the speed of the bending machine.2. Design of new bending machines: The study can be extended to design new bending machines that are more efficient, accurate, and reliable than the existing ones.3. Use of advanced materials: The study can be extended toevaluate the use of advanced materials such as composites, alloys, and plastics in sheet metal bending. The finite element analysis can predict the behavior of these materials under different loading conditions and optimize their usage in the bending process.In conclusion, the finite element analysis of the bending machine frame using ANSYS software is a useful tool in evaluating the structural performance of the bending machine and identifying potential failure points. The study provides valuable insights into the design and optimization of the bending process and can help improve the quality and efficiency of product manufacturing.。
机械结构有限元分析
机械结构有限元分析
机械结构有限元分析的基本原理是将结构离散化为有限个单元,通过
有限元法的基本假设和方程,求解每个单元的应力和应变分布。
然后通过
单元之间的连接关系,计算整个结构的应力和应变分布。
有限元分析可以
得到结构的刚度矩阵、位移矩阵和应力矩阵等重要结果,从而实现对机械
结构的力学性能进行分析和评估。
机械结构有限元分析的步骤主要包括几何建模、网格划分、边界条件
的施加、材料属性的定义、加载条件的设定和结果后处理等。
首先,根据
实际结构进行几何建模,建立结构的几何模型。
然后将结构分割成有限个
单元,形成有限元网格。
接下来,根据结构的实际工作条件和约束条件,
施加边界条件。
然后,定义结构的材料特性,如弹性模量、泊松比、密度等。
再根据实际载荷情况,施加加载条件。
最后,通过有限元软件对结构
进行分析求解,获得位移、应力和应变等结果。
机械结构有限元分析广泛应用于工程实践中。
首先,它可以用于结构
设计的初步评估和优化,例如确定结构的合理尺寸、几何形状和材料选择。
其次,它可以用于评估结构在不同工况下的强度和刚度等力学性能。
通过
分析和优化,可以改善结构的强度和刚度,提高机械设备的可靠性和寿命。
此外,有限元分析还可以用于结构的振动分析、疲劳分析和热分析等,为
结构设计和改进提供重要参考。
总之,机械结构有限元分析是一种重要的力学分析方法,通过离散化
和求解结构的力学行为,可以实现对机械结构的力学性能和可靠性进行评
估和优化。
它在机械设计和工程实践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有限元分析在工程机械钢结构设计及结构优化
有限元分析在工程机械钢结构设计及结构优化有限元分析在工程机械钢结构设计及结构优化中得到普遍应用,可用于计算整个结构的载荷,目前其主要用于工程机械钢结构静力学分析求得整体应力。
近年来,有限元分析逐渐用于结构动力学分析,以求得工作状态机械结构振动时,载荷满足设计需求。
标签:工程机械;结构设计;结构优化;有限元分析一、有限元法概述1.1 有限元理论有限元的核心思想是结构的离散化,就是将实际结构假想地离散为有限数目的规则单元组合体,实际结构的物理性能可以通过对离散体进行分析,得出满足工程精度的近似结果来替代对实际结构的分析,这样可以解决很多实际工程需要解决而理论分析又无法解决的复杂问题。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普及和计算速度的不断提高。
有限元分析在工程设计和分析中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重视,已经成为解决复杂的工程分析计算问题的有效途径,现在从汽车到航天飞机几乎所有的设计制造都已离不开有限元分析计算,其在机械制造、材料加工、航空航天、汽车、土木建筑、电子电器、国防军工、船舶、铁道、石化、能源、科学研究等各个领域的广泛使用已使设计水平发生了质的飞跃,但真正的CAE软件是诞生于70年代初期,而近15年则是CAE软件商品化的发展阶段,CAE开发商为满足市场需求和适应计算机硬、软件技术的迅速发展,在大力推销其软件产品的同时,对软件的功能、性能,用户界面和前、后处理能力,都进行了大幅度的改进与扩充。
这就使得目前市场上知名的CAE软件,在功能、性能、易用性、可靠性以及对运行环境的适应性方面,基本上满足了用户的当前需求,从而帮助用户解决了成千上万个工程实际问题,同时也为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工程应用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近来又兼并了非線性分析软件MARC,成为目前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有限元分析系统。
ANSYS软件致力于耦合场的分析计算,能够进行结构、流体、热、电磁四种场的计算,已博得了世界上数千家用户的钟爱。
ADINA非线性有限元分析软件由著名的有限元专家、麻省理工学院的K.J.Bathe教授领导开发,其单一系统即可进行结构、流体、热的耦合计算,并同时具有隐式和显式两种时间积分算法。
基于有限元技术的折弯机滑块分析与改进设计
基于有限元技术的折弯机滑块分析与改进设计一、引言1.1 研究背景及意义1.2 研究现状1.3 研究内容和目标二、有限元技术在折弯机滑块分析中的应用2.1 有限元技术原理简介2.2 折弯机滑块模型的建立2.3 有限元仿真分析三、折弯机滑块的结构强度与刚度分析3.1 结构强度分析3.2 刚度分析3.3 分析结果与讨论四、折弯机滑块改进设计4.1 优化方案设计4.2 仿真分析验证4.3 结果分析与讨论五、结论与展望5.1 研究结论5.2 研究不足及展望参考文献一、引言折弯机是一种常见的金属加工设备,其主要用途是将金属板材通过折弯方式变形,达到所需的弯曲角度和形态。
在折弯机设备中,滑块是承载弯曲工件力的重要组成部件,其性能安全稳定直接影响到折弯机设备的加工效率和质量。
因此,对折弯机滑块的分析与改进设计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在过去的研究中,常常采用试验方法对折弯机滑块进行结构强度和刚度分析,然而该方法不仅花费巨大,且结果难以全面、准确地反映滑块的真实情况。
因此,有限元技术成为了研究折弯机滑块的重要手段。
本论文将采用有限元技术对折弯机滑块进行分析,并综合考虑滑块材料特性、外界载荷和滑块结构等多个因素,设计出结构更为合理、安全可靠、性能更优的折弯机滑块。
该研究对促进金属加工设备的发展,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折弯机作为金属加工行业中重要的设备之一,在发挥着巨大的生产效益的同时,面临着许多技术难题。
其中,折弯机滑块作为承担工况最为恶劣的部分,决定了整个折弯机结构的可靠性、稳定性和安全性。
因此,对折弯机滑块进行结构与性能优化设计,不仅可以提高设备的性能和工作效率,减少故障率和人工维修时间,而且还可以满足客户不同的加工需求。
目前,对折弯机滑块的研究主要是基于数值仿真方法进行的。
有限元技术具有处理大量、复杂的模型及进行性能优化的优势,成功应用于工程研究领域。
因此,本文利用有限元分析技术,探究折弯机滑块的力学性能,并通过改进设计,提升滑块的整体性能。
阿玛达rg100折弯机 折弯补偿
阿玛达rg100折弯机折弯补偿
为了消除滑块变形带来的不利影响,这就需要对滑块的挠度变形进行补偿,通常的补偿方式有以下两种:
通过补偿,抵消了机床滑块的变形,从而确保了加工结合面的精度,提高工件精度。
一、液压油缸补偿方式:
电液伺服折弯机+液压式挠度补偿↓
工作台液压自动挠度补偿机构,它是由一组安装在下工作台里的油缸组成,每个补偿油缸的位置、大小是根据滑块、工作台有限元分析的挠度补偿曲线设计而成,液压补偿是通过前中后3块立板之间的相对位移,来实现中立版的凸起补偿,其原理是通过钢板本身的弹性变形实现凸起,所以其补偿量可以在工作台的弹性范围内实现调节。
二、机械补偿工作台方式:
双电伺服混合动力折弯机+机械式挠度补偿↓
加凸楔块,是由一组带斜面的加凸斜楔块组成,每个加凸楔块是根据滑块、工作台有限元分析的挠度曲线设计而成。
数控系统根据工件折弯时的负载力的大小(该力将导致滑块和工作台立板产生挠度变形),计算所需的补偿量,自动控制加凸楔块的相对移动量,从而有效地补偿滑块和工作
台立板产生的挠度变形,能得到理想的折弯工件机械挠度补偿是以控制位置的方式实现“预凸起”,由一组楔块在工作台长度方向上形成一条与实际挠度相吻合的曲线,使得在折弯时上下模具之间的间隙一致,确保折弯工件在长度方向上的角度一致。
三、机械式补偿优点:
1.机械补偿可以在工作台全长上获得精确的挠度补偿。
机械挠度补偿使用稳定性持久,减少液压补偿(如漏油)的维修频率,在机床寿命期内免维护。
2.机械挠度补偿因为补偿点比较多,使折弯机在工作时折弯工件更能够达到线性补偿方式,更能提高工件折弯效果。
3.机械补偿是使用电位尺来测量返回信号位置,作为一个数控轴,实现数字化控制,使补偿值更加精确。
如何在工程力学中应用有限元分析?
如何在工程力学中应用有限元分析?在现代工程领域,工程力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有限元分析作为一种强大的工具,为解决复杂的工程力学问题提供了高效且精确的方法。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什么是有限元分析。
简单来说,有限元分析是将一个复杂的结构或系统离散成许多小的单元,通过对这些单元的分析和组合,来求解整个结构或系统的力学行为。
这种方法的优势在于能够处理各种复杂的几何形状、边界条件和材料特性,并且可以得到详细的应力、应变和位移分布等信息。
那么,如何在工程力学中应用有限元分析呢?第一步是建立几何模型。
这需要对所研究的对象进行精确的描述,包括其形状、尺寸和拓扑结构。
在建立几何模型时,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简化,既要保证模型能够反映问题的主要特征,又要避免过于复杂而导致计算量过大。
接下来是定义材料属性。
不同的材料具有不同的力学性能,如弹性模量、泊松比、屈服强度等。
准确地定义材料属性对于获得可靠的分析结果至关重要。
然后是划分网格。
网格的质量直接影响到分析的精度和效率。
一般来说,网格越细密,分析结果越精确,但计算成本也越高。
因此,需要在精度和效率之间进行权衡,选择合适的网格密度和类型。
在完成上述准备工作后,就可以施加边界条件和载荷了。
边界条件包括约束条件和位移条件等,载荷则包括力、压力、温度等。
这些条件的施加要符合实际的工作情况。
完成建模和加载后,就可以进行求解计算。
在计算过程中,有限元分析软件会根据设定的算法和方程,求解出各个节点的位移、应力和应变等结果。
得到计算结果后,还需要对结果进行后处理和分析。
通过查看应力云图、应变云图等,可以直观地了解结构的受力情况。
同时,还可以提取关键部位的数值结果,进行进一步的评估和分析。
有限元分析在工程力学中的应用非常广泛。
在机械工程中,它可以用于设计和优化零部件的结构,预测其在不同载荷下的强度和寿命。
例如,在汽车发动机的设计中,可以通过有限元分析来评估气缸体、曲轴等关键部件的力学性能,从而提高发动机的可靠性和耐久性。
折弯机挠度补偿原理
折弯机挠度补偿原理引言:折弯机是一种用于金属加工的机械设备,广泛应用于制造业中。
在折弯过程中,金属材料会产生一定的挠度,这会影响折弯件的精度和质量。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折弯机挠度补偿原理被提出并应用于折弯机的控制系统中。
一、折弯机挠度的原因折弯机在进行折弯过程时,金属材料会受到外力的作用,发生变形。
这种变形主要包括弹性变形和塑性变形两种情况。
其中,弹性变形是可恢复的,而塑性变形是不可恢复的。
在折弯机的操作中,金属材料通常会产生塑性变形,导致折弯件出现挠度。
二、折弯机挠度补偿原理为了解决折弯机产生的挠度问题,折弯机挠度补偿原理被提出。
该原理通过对折弯机的控制系统进行优化,实现对挠度的补偿。
具体而言,折弯机挠度补偿原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材料特性的预测:在进行折弯操作之前,需要对金属材料的物理特性进行预测。
这包括材料的弹性模量、屈服强度等参数。
通过准确预测材料的特性,可以更好地控制折弯过程中的挠度。
2. 模具设计的优化:模具是折弯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挠度补偿起着关键作用。
通过优化模具的设计,可以减少材料在折弯过程中的变形,从而减小挠度的产生。
3. 折弯参数的优化:折弯参数是指折弯机在进行折弯操作时所设定的参数,包括折弯角度、折弯力等。
通过优化折弯参数的设定,可以减小材料的变形,从而减小挠度的产生。
4. 控制系统的反馈调整:折弯机的控制系统是实现挠度补偿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对控制系统进行反馈调整,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折弯过程进行实时监控和调整,从而实现对挠度的补偿。
三、折弯机挠度补偿的效果折弯机挠度补偿原理的应用可以显著改善折弯件的精度和质量。
通过对材料特性的准确预测、模具设计的优化、折弯参数的优化以及控制系统的反馈调整,可以有效减小折弯件的挠度,提高折弯件的加工精度。
折弯机挠度补偿原理的应用也可以提高折弯机的生产效率。
通过减小挠度,可以减少折弯后的修正工序,从而节省时间和人力成本。
四、折弯机挠度补偿的应用折弯机挠度补偿原理已经广泛应用于制造业中。
折弯机侧板有限元分析与优化
折弯机侧板有限元分析与优化赵小满;周欢;席美蕾;邹海东【摘要】折弯机侧板是承受工作载荷最主要的部件之一,其刚度和强度直接影响折弯机的使用性能.本文采用有限元分析软件对折弯机整体建模并仿真计算,描述了侧板不同厚度、不同宽度及不同喉口半径对整体最大变形与喉口最大应力的影响.优化后的机身不但有效降低了喉口处的应力,而且还节约了材料,降低了制造成本.【期刊名称】《锻压装备与制造技术》【年(卷),期】2014(049)005【总页数】3页(P29-31)【关键词】机械设计;折弯机;侧板;有限元分析;优化设计【作者】赵小满;周欢;席美蕾;邹海东【作者单位】江苏亚威机床股份有限公司,江苏江都225200;扬州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江苏扬州225127;扬州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江苏扬州225127;扬州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江苏扬州225127【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G333.2+61 前言折弯机设计质量的好坏将直接影响设备的使用性能及制造成本,其强度、刚度、可靠性及稳定性也将直接影响加工工件的质量[1,2]。
为此,对折弯机进行优化设计十分必要。
目前在折弯机的结构设计中,由于机架构件在几何形状、载荷作用和约束条件等方面的复杂性,仅依靠传统的材料力学方法已难以对机架的各区域提供准确的分析,不能满足结构的设计要求[3]。
本文采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对PBB110-3100型折弯机进行整体建模并仿真,定量地描述了侧板结构变化对机身整体变形和喉口应力的影响。
2 有限元分析2.1 折弯机三维模型PBB系列折弯机架体主要由左右侧板、滑块、上横梁、工作台、前后立板及相关连接件组成。
在有限元分析中,为避免小特征与小结构件在网格划分时产生大量的有限元单元,增加计算难度,且造成网格质量下降,影响结构的分析精度[4],因此对模型作适当简化和修改,对不影响折弯机刚性的部件不作考虑,分析只涉及侧板、滑块、工作台、前后立板及挠度补偿机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 章 编 号 : 6 2 0 2 (0 0 — 0 0 0 1 7 — 1 12 1 ) 5 0 3 — 3 1
致 性 。 了减小 滑块 变形 带来 的不利 影 响 , 要 对 滑 为 需 块 与 工 作 台 的 挠 曲 变 形 进 行 补 偿 。 折 弯 机 中 常 用 的 补偿 方式 有 两种 : 种是 液压 补偿 ; 一种 是 机械 补 一 另 偿 。液压 补偿 机 构 由一组 安装 在 下工 作 台 内的油 缸 组 成 , 作 台 是 三 立 板 结 构 , 缸 体 与 J- 的 两 立 板 工 油 '侧 l 接 触 , 间 与 柱 塞 杆 接 触 , 油 缸 作 用 时 , 工 作 台 中 当 使
中 图 分 类 号 : G3 554 T 1 .* 文 献 标 识 码 : B
1 引言
得 到分 析结 果 。本 文尝试 采 用三 维 弹性 接触 有 限单 元 法 对 折 弯 过 程 中 某 型 机 械 补 偿 机 构 的 接 触 应 力 和 变 形进 行 数值模 拟 。
折 弯 机 在 折 弯 工 件 的 过 程 中 ,滑 块 与 工 作 台 受 到 巨 大 的 工 作 压 力 ,导 致 滑 块 下 端 面 与 工 作 台 上 端 面 产 生 凹 形 形 变 ,影 响 折 弯 工 件 的 折 弯 角 度 及 其 一
元 法 对 折 弯 过 程 中 某 型 机 械 补 偿 机 构 的 接 触 应 力 和 变 形 进 行 了数 值 模 拟 。 析 结 果 表 明 : 机 械 补 偿 机 构 的 分 该 接触 应 力 满足 强度 要求 , 凹槽 台 面 的 变 形 曲 线 能 较 好 吻 合 理 想 加 凸 曲 线 。 方 法 对 类 似 机 械 补 偿 机 构 的 强 度 该 校 核 与设 计 , 有 指 导 意 义 。 具 关 键 词 - 械 制 造 ; 度 校 核 ; 械 补 偿 机 构 ; 限 元 分 析 机 强 机 有
摘 要 : 械 补 偿 机 构 是 金 属 板 材 折 弯 机 中 普 遍 使 用 的 挠 度 补 偿 机 构 , 可 以减 小 折 弯 工 件 时 滑 块 与 工 作 机 它 台挠 曲 变 形 带 来 的 不 利 影 响 , 高 折 弯 机 的 制 件 精 度 。 工 作 时机 械 补 偿 机 构 受 到 反 复 的 挤 压 与 拉 伸 , 易 产 提 容 生 强度 和 疲 劳 破 坏 , 因此 , 计 中对 其 进 行 强 度 校 核 是 必 不 可 少 的 一 个 环 节 。 本 文 采 用 三 维 弹 性 接 触 有 限 单 设
2
机械 补 偿原 理
机 械 补偿 装置 由凹槽 台面 、 、 楔 块 以及 补偿 上 下 底 板 组 成 ( 1 , 槽 台 面 与 补 偿 底 板 通 过 蝶 形 弹 图 )凹
簧 和 螺 栓 连 接 , 偿 机 构 的上 、 楔 块 安 装 在 凹槽 台 补 下
面 内 。 下 面 取 其 一 段 说 明机 械 补 偿 的 原 理 。
强 度 校 核 有 着 重 要 的 意 义 。 由于 机 械 补 偿 机
构 比 较 复 杂 ,采 用 经 典 的 力 学 分 析 方 法 较 难
: 01 — 5 2 2 1 0 -1
:
被 抬起 的高 度大 , 端楔 块被 抬 起 的高度 小 , 块整 两 楔 体 形 成 加 凸 曲线 。 着 下 楔 块 向 右 移 动 量 的 加 大 , 随 补
变 形 , 证 了加 工 结 合 面 的精 度 , 高 了 工 件 的 加 工 保 提 质 量 。 机 械 补 偿 机 构 相 比液 压 补 偿 机 构 不 需 要 使 用
前 后立 板 和液 压油 , 有较好 的经济 性 与环 保性 , 具 近
年 来 得 到 了ຫໍສະໝຸດ 越 来 越 广 泛 的应 用 I】 l。 , 2
偿 量也 逐渐 加 大 。
李
堑(9 8 , , 士, 17 一)男 博 从事锻压机床 、 字化设 计与制 数
造教 学与研究
上 楔块
( 滑 动 接 触 状 态 2)
霞 +霞 2 O
下 楔块
霆 +嚣 :
图 2 … 0 位时上 、 下楔块位置示 意恩
( 、 , 4)
补偿 底 板
折 弯 过 程 中折 弯 机 机 械 补 偿 机 构 受 到 反 复 的 挤 伸 , 易 产 生 强 度 和 疲 劳 破 坏 , 机 械 补 偿 机 容 对
图 1 机械补偿 机构示 意图
如 图 2所 示 , 0’ 时 , 、 楔 块 紧 密 贴 合 在 一 … 位 上 下 起 , 下楔 块 向右 移 动 时 , 、 楔 块 的 下 降段 紧密 当 上 下 贴 合 在 一 起 , 升 段 产 生 间 隙 ( 3) 由 于 楔 块 各 段 上 图 , 的斜 率不 同 , 问大 而两 端小 , 而 中间 部分 的楔块 中 因
折 弯 机 机 械 补 偿 机 构 接 触 应 力 的 有 限 元 分 析
李 堑 1 , 王 金 荣 , 冷 志 斌 , 朱 灯 林 , 2
( . 海 大 学 机 电 工 程 学 院 , 苏 常 州 21 0 2; 1河 江 32 2江 苏 亚 威 机 床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 苏 江 都 2 5 0 . 江 2 2 0)
相 对 移 动 , 成 加 凸 的理 想 曲 线 , 证 受 力 后 与 滑 块 形 保
的相 对 位 置 关 系 不 变 。 机 械 补 偿 通 过 丝 杠 驱 动 工 作 主 板 上 的 波 浪 形 斜 楔 , 由于 斜 楔 各 部 分 的 角 度 不 一
样 , 间 大 , 端 小 , 得 工 作 台 变 形 产 生 向 上 的 加 中 两 使 凸 曲 线 ,工 作 台 的 变 形 抵 消 了机 床 滑 块 与 工 作 台 的
叠 弘 :
露
( 分 离状态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