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修3第二章第二节(2)PPT课件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2 变压器 PPT课件
其匝数用n2表示
(4)输入电压:U1; 输出电压:U2.
3.电路图中符号
n1
n2
铁芯与线圈互相绝缘 问题:变压器副线圈和原线圈电路是否相通?
(不相通)
二、变压器的工作原理 ------互感现象
利用互感现象实现 了电能→磁场能→电 能转化。
∽ U1
n1 n2
原线圈
铁芯
U∽2
副线圈
思考:若给原线圈接直流电压U1,
目录
变压器的构造 变压器的工作原理 实验探究变压器的电压规律
实验探究变压器的电流规律
几种常用变压器 小结
例题
一、变压器的构造
1.示意图
2.构造: (1)闭合铁芯
原 线 圈 ~ U1
铁 芯
n1 n2
副
U2 ~线 圈
(绝缘硅钢片叠合而成) (2)原线圈(初级线圈):
其匝数用n1表示 (3)副线圈(次级线圈):
副线圈电压U2 ?
U2=0
理想变压器
变压器工作时有能量损失,一般效率 可达90%。 没有能量损失的变压器叫做理想变压器。 这是物理学中又一种理想化模型。
P出= P入
三、实验探究理想变压器的变压规律
学生电源
n1
n2
V
U1 n1
U2 n2
n1=240 n2=120
匝
匝
n1=120 n2=240
匝
I1 U 2 n2 I 2 U1 n1
2.理想变压器原副线圈的电流跟它们的
匝数成反比
I1 n2 I2 n1
(注:只有一个副线圈)
五、几种常用变压器 1.自耦变压器
P
自耦变压器的 原、副线圈共用 一个线圈
教科版高中物理选修3-2全册课件
实验3:将实验2中的直导线与电池两极相连, 螺线管 与电流计连接 。 实验4:把两根导线互相缠绕着, 先把其中的一根的两 头接到电池上通电, 把另一根的两头接到电流计上。
“静变”思维的束缚
未显示作用
毫无反应
不行
从普通的磁铁中 获得电的希望,时 时激励着我从实验 上探求电流的感应 效应。
法拉第 日记
自然哲学家谢林:宇宙间具有普遍的自 然力的统一。
一、奥斯特实验的启迪
电与磁是有联系的! 艰辛探索(1807-1820) : 静电——没感觉 改变中的突破:1820 发现小磁针偏转 安培的华丽转身:安培定则、电动力学
法拉第:“它突然打开了科学 中一个黑暗领域的大门,使其 充满光明。”
二、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
课前自主学案
一、奥斯特实验的启迪
奥斯特 1820年,________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根据
对称性,很多物理学家做了不少“磁生电”的 实验都以失败告终.1821年,法拉第全身投入 “磁生电”的研究中.
二、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
法拉第 1 . 1831 年,英国物理学家 ________ 发现了电磁
感应现象,并将“磁生电”的现象分为五类: (1)
三、电磁感规律的发现及其对社会发展意义
关于法拉第,过去说得多的:穷苦、顽强、不为名利。
现在:除此之外还有,甚至更重要的是… …
(1)正确的指导思想(自然现象的相互联系) (2)抹去科学学家头上的光环,正确认识失败。 科学是人做的,科学是为人的。 ――科学中的人文精神。
说明: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3,了解电磁感规律的发现 及其对社会发展意义。
磁场 变化中的 _____ ; (2) 变化中的 _______ ; (3) 运动 电流
“静变”思维的束缚
未显示作用
毫无反应
不行
从普通的磁铁中 获得电的希望,时 时激励着我从实验 上探求电流的感应 效应。
法拉第 日记
自然哲学家谢林:宇宙间具有普遍的自 然力的统一。
一、奥斯特实验的启迪
电与磁是有联系的! 艰辛探索(1807-1820) : 静电——没感觉 改变中的突破:1820 发现小磁针偏转 安培的华丽转身:安培定则、电动力学
法拉第:“它突然打开了科学 中一个黑暗领域的大门,使其 充满光明。”
二、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
课前自主学案
一、奥斯特实验的启迪
奥斯特 1820年,________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根据
对称性,很多物理学家做了不少“磁生电”的 实验都以失败告终.1821年,法拉第全身投入 “磁生电”的研究中.
二、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
法拉第 1 . 1831 年,英国物理学家 ________ 发现了电磁
感应现象,并将“磁生电”的现象分为五类: (1)
三、电磁感规律的发现及其对社会发展意义
关于法拉第,过去说得多的:穷苦、顽强、不为名利。
现在:除此之外还有,甚至更重要的是… …
(1)正确的指导思想(自然现象的相互联系) (2)抹去科学学家头上的光环,正确认识失败。 科学是人做的,科学是为人的。 ――科学中的人文精神。
说明: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3,了解电磁感规律的发现 及其对社会发展意义。
磁场 变化中的 _____ ; (2) 变化中的 _______ ; (3) 运动 电流
高中化学选修三全套共张PPT课件
①电子云
处于一定空间运动状态的电子在原子核外空间
的概率密度分布的形象化描述
小黑点:概率密度
单位体积内出现的概率
小黑点越密概率密度越大
小黑点不是电子!
23
②电子云轮廓图
电子出现的概率约为90%的空间
即精简版电子云
③电子云轮廓图特点
a.形状
ns能级的电子云轮廓图:球形
np能级的电子云轮廓图:双纺锤形
nd能级的电子云轮廓图:多纺锤形
能级符号:ns、np、nd、nf…… n代表能层
最多容纳电子的数量 s:2 p:6 d:10 f:14
能层: 一
K
二
L
三
M
四……
N ……
能级: 1s 2s 2p 3s 3p 3d 4s 4p 4d 4f
14
3、注意问题
①能层与能级的关系
每一能层的能级从s开始,s,p,d,f……
能层中能级的数量不超过能层的序数
2、电离能
①第一电离能
气态电中性基态原子失去一个电子转
化为气态基态正离子所需最低能量
同周期主族元素第一电离能从左至右逐渐升高
ⅡA、ⅤA反常!比下一主族的高
②逐级电离能
利用逐级电离能判断化合价
43
3、电负性(第三课时)
键合电子:参与化学键形成
原子的价电子
孤对电子:未参与化学键形成
①电负性
不同元素的原子对键合电子吸引能力
②特点
头碰头
重叠程度大,稳定性高
轴对称
可绕键轴旋转
H
Cl
s-p σ键
H
H
56
5、π键
定义:两个原子轨道以平行
即“肩并肩”方式重叠
处于一定空间运动状态的电子在原子核外空间
的概率密度分布的形象化描述
小黑点:概率密度
单位体积内出现的概率
小黑点越密概率密度越大
小黑点不是电子!
23
②电子云轮廓图
电子出现的概率约为90%的空间
即精简版电子云
③电子云轮廓图特点
a.形状
ns能级的电子云轮廓图:球形
np能级的电子云轮廓图:双纺锤形
nd能级的电子云轮廓图:多纺锤形
能级符号:ns、np、nd、nf…… n代表能层
最多容纳电子的数量 s:2 p:6 d:10 f:14
能层: 一
K
二
L
三
M
四……
N ……
能级: 1s 2s 2p 3s 3p 3d 4s 4p 4d 4f
14
3、注意问题
①能层与能级的关系
每一能层的能级从s开始,s,p,d,f……
能层中能级的数量不超过能层的序数
2、电离能
①第一电离能
气态电中性基态原子失去一个电子转
化为气态基态正离子所需最低能量
同周期主族元素第一电离能从左至右逐渐升高
ⅡA、ⅤA反常!比下一主族的高
②逐级电离能
利用逐级电离能判断化合价
43
3、电负性(第三课时)
键合电子:参与化学键形成
原子的价电子
孤对电子:未参与化学键形成
①电负性
不同元素的原子对键合电子吸引能力
②特点
头碰头
重叠程度大,稳定性高
轴对称
可绕键轴旋转
H
Cl
s-p σ键
H
H
56
5、π键
定义:两个原子轨道以平行
即“肩并肩”方式重叠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2课件
第四章
电磁感应
第一节 划时代的发现
自主学习--奥斯特梦圆“电生磁”
(1)是什么信念激励奥斯特寻找电与磁的联系的?在 这之前,科学研究领域存在怎样的历史背景? (2)奥斯特的研究是一帆风顺的吗?奥斯特面对失败 是怎样做的? (3)奥斯特发现电流磁效应的过程是怎样的?用学过 的知识如何解释? (4)电流磁效应的发现有何意义?谈谈自己的感受。
进一步地思考和探索:
铁芯
铁芯和线圈A是产生这一效应的必要条 件吗?
1831年11月24日,法拉第向皇家学会提 交了一个报告,把这种现象定名为电磁感应, 产生的电流叫做感应电流。“磁生电”是一 种在变化、运动的过程中才能出现的效应。 五种类型可以引起感应电流:变化的电 流、变化的磁场、运动的恒定电流、运动的 磁铁、在磁场中运动的导体。 有规律吗?
问题: “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切割磁感 线”是不是产生感应电流的必要条 件呢?
若:产生感应电流的必要条件是“闭合电 对运动。 即:磁场和导体相对静止的话,导体 就不切割磁感线,导体中就没有感 应电流产生。
是这样吗?
实验设计:
1、实验目的:使用不切割磁感线的方法产生 感应电流 2、实验器材:电源、电键、电流表、滑动变 阻器、大线圈、小线圈、导线
三品:创造性的思维 为什么以往的实验都失败了?
法拉第敢于突破,终于有了划时代的发现!
1831年10月28日 法拉第的创新:
圆盘发电机,首先向 人类揭开了机械能转化 为电能的序幕。
法拉第提出了“电场”、“磁场”和“力 线”的概念。暗示了电磁波存在的可能性, 并预言了光可能是一种电磁振动的传播 。
结论:产生感应电流的原因可能与磁场的 变化有关,与导体是否切割磁感线无关
小结:
电磁感应
第一节 划时代的发现
自主学习--奥斯特梦圆“电生磁”
(1)是什么信念激励奥斯特寻找电与磁的联系的?在 这之前,科学研究领域存在怎样的历史背景? (2)奥斯特的研究是一帆风顺的吗?奥斯特面对失败 是怎样做的? (3)奥斯特发现电流磁效应的过程是怎样的?用学过 的知识如何解释? (4)电流磁效应的发现有何意义?谈谈自己的感受。
进一步地思考和探索:
铁芯
铁芯和线圈A是产生这一效应的必要条 件吗?
1831年11月24日,法拉第向皇家学会提 交了一个报告,把这种现象定名为电磁感应, 产生的电流叫做感应电流。“磁生电”是一 种在变化、运动的过程中才能出现的效应。 五种类型可以引起感应电流:变化的电 流、变化的磁场、运动的恒定电流、运动的 磁铁、在磁场中运动的导体。 有规律吗?
问题: “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切割磁感 线”是不是产生感应电流的必要条 件呢?
若:产生感应电流的必要条件是“闭合电 对运动。 即:磁场和导体相对静止的话,导体 就不切割磁感线,导体中就没有感 应电流产生。
是这样吗?
实验设计:
1、实验目的:使用不切割磁感线的方法产生 感应电流 2、实验器材:电源、电键、电流表、滑动变 阻器、大线圈、小线圈、导线
三品:创造性的思维 为什么以往的实验都失败了?
法拉第敢于突破,终于有了划时代的发现!
1831年10月28日 法拉第的创新:
圆盘发电机,首先向 人类揭开了机械能转化 为电能的序幕。
法拉第提出了“电场”、“磁场”和“力 线”的概念。暗示了电磁波存在的可能性, 并预言了光可能是一种电磁振动的传播 。
结论:产生感应电流的原因可能与磁场的 变化有关,与导体是否切割磁感线无关
小结: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2 电能的输送 PPT课件
解:1、由P=UI 得I=P/U
当U1=5KV时,I1=200A;当U2=50KV时, I2=20A 2、由P损=I2R线, 当U=5KV时, P损1=(200)2×10=400KW 当U=50KV时, P损2=(20)2×10=4KW
思考:若输电电压提高100倍,则输送过程中损失的 功率变为原来的多少倍? 1/10000 我国远距离输电采用110KV、220KV、330KV的电压, 少数线路已经采用550KV 思考:是不是输电电压越高越好?为什么? 不是。电压过高,会增加绝缘有困难,因而架线的费 用增加,输电线路还容易向大气放电,增加电能的损 失。要综合考虑,选择合适的输电电压。 说明:一般大型发电机组发电电压是10KV左右,要先 升到110KV、220KV、330KV或550KV后经高压架空线送 出。到了用电区,又要遂级把电压降下来。
2 .简单输送电路的计算和步骤
画出供电图
以变压器铁心为界线分出各个回路,各回路可
独立运用欧姆定律分析. 各回路间通过线圈匝数比与电压比和电流比的 关系,总功率不变等联系.
达标练习
1.发电厂电机的输出电压为U1,发电厂至学校 的的输电导线总电阻为R通过导线的电流为I, 学校得到的电压为U2,则输电导线上损耗的 功率可表示为: A.U12/R B.(U1-U2)2/R C .I 2R D.(U1-U2)I
火力发电站
风力发电站
水利发电站
大亚湾核电站
秦山核电站
三峡水电站
新疆风力发电
而用电的地方却分布很广:
电 能 的 输 送 示 意 图
一、电能的输送
1、面临的问题 电流流过输电导线时,由于电流的热效应, 必然有一部分电能转化成热而损失掉。 2、发热损失电能的计算:P损=I2R 3、减小输电线上电能损失的办法: 由热功率计算公式可看出 (1)减小输电线的电阻 (2)减小输送的电流
2.3《探究电阻、电感和电容的作用》(沪科版选修3-2)ppt课件 - 上课用
匝数多,L很大。
作用: 通直流、阻交流
(2)高频扼流圈
构造: 线圈多为空心, 匝数少,L小。 作用: 通低频、阻高频
三、电容器对交变电流的作用
1、电容器对直流和交变电流的作用 (1)对直流的作用: 断路。 (2)对交变电流的作用: 容抗:电感器对交变电流所起的阻碍作用,大小
1 为 XC 2πfC
2.3 探究电阻、电感和 电容的作用
一、电阻器对交变电流的作用
1、电阻成因 自由电荷 定向运动 碰撞 原子实
2、电阻器对交、直流的作用 交变电流 直流
阻碍相同
按有效值定义,同一电压时,交流与直们的阻碍相同。
二、电感器对交变电流的作用
1、电感器对直流和交变电流的作用
。
纯电容电路欧姆定律形式为: I U / X C
三、电容器对交变电流的作用
2、电容器导电和阻碍电流的本质 (1)导电的本质 不断变化的电压不停地通过电容器充电或放
电,通过电容器的电流本质上是电容器的充电或
放电电流。 (2)阻碍的本质
极板上已有的电荷对充、放电形成阻碍。
三、电容器对交变电流的作用
小
电 子 元 件 对 交 变 电 流 的 作 用 电阻器 恒定直流
结
作用相同(电阻)
正弦交流 电感器 低频扼流圈(L大) 高频扼流圈(L小) 电容器 隔直电容(C大) 通直流、阻交流
通低频、阻高频
通交流,隔直流
高频旁路电容(C小) 通高频,阻低频
(1)对直流的作用
无阻碍作用。 (2)对交变电流的作用 感抗:电感器对交变电流所起的阻碍作用,大 小为 X L 2πfL。
纯电感电路欧姆定律形式为: I U / X L
阻碍原因:自感电动势 阻碍电流变化
第二章 第二节 第2课时 价电子对互斥模型-高二化学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课件
直线形
模型
角形
形
体形
形
形
空间
平面三 四面体 正四面 三角锥
V形
直线形
结构
角形
形
体形
形
01
价电子对互斥模型
四、VSEPR模型的局限性
1.中心原子孤电子对的计算公式不适用于多中心原子的分子。
可以通过书写电子式得出每个中心原子的孤电子对数。
2.VSEPR模型不能用于预测以过渡金属为中心原子的分子。
PART
分子
中心
原子
σ键电子对数
CO2
C
2
SO2
S
2
SO3
S
3
OF2
O
2
NCl3
N
3
SiH4
Si
4
O3
O
2
孤电子对数
×(4-2×2)=0
×(6-2×2)=1
×(6-3×2)=0
×(6-2×1)=2
×(5-3×1)=1
×(4-4×1)=0
×(6-2×2)=1
价层电子
对数
VSEPR模型
S
4
ClO4-
Cl
4
NH4+
N
4
孤电子对数
×(6-2×2)=1
×(6-3×2)=0
×(6-3×2)=0
×(8-3×2)=1
×(8-4×2)=0
×(8-4×2)=0
×(4-4×1)=0
模型
角形
形
体形
形
形
空间
平面三 四面体 正四面 三角锥
V形
直线形
结构
角形
形
体形
形
01
价电子对互斥模型
四、VSEPR模型的局限性
1.中心原子孤电子对的计算公式不适用于多中心原子的分子。
可以通过书写电子式得出每个中心原子的孤电子对数。
2.VSEPR模型不能用于预测以过渡金属为中心原子的分子。
PART
分子
中心
原子
σ键电子对数
CO2
C
2
SO2
S
2
SO3
S
3
OF2
O
2
NCl3
N
3
SiH4
Si
4
O3
O
2
孤电子对数
×(4-2×2)=0
×(6-2×2)=1
×(6-3×2)=0
×(6-2×1)=2
×(5-3×1)=1
×(4-4×1)=0
×(6-2×2)=1
价层电子
对数
VSEPR模型
S
4
ClO4-
Cl
4
NH4+
N
4
孤电子对数
×(6-2×2)=1
×(6-3×2)=0
×(6-3×2)=0
×(8-3×2)=1
×(8-4×2)=0
×(8-4×2)=0
×(4-4×1)=0
高中人教版物理选修3-1课件:第2章-2-电动势-
二、电动势和内阻 1.电动势 (1)定义:非静电力把正电荷从负极搬运到正极所做的功 跟被搬 运的电荷量的比值。
(2)公式:E=Wq 。 (3)单位: 伏特,用符号“V”表示。
(4)物理意义:电动势的大小反映了电源将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 电能 的本领,电动势大,表示电源的 转化本领大。
(5)大小:从做功角度,其数值等于非静电力把 1 C 的正电荷 在电源内部从负极搬运到正极所做的功。
A [无论电源内部还是外部,电场都是由正极指向负极,故A 错误;在外部电路中,负电荷靠电场力由负极流向正极,而内部电 路中,正电荷由负极流向正极,因电场力与移动方向相反,故必有 非静电力作用在电荷上才能使其由负极流向正极,在电池中,靠化 学作用使化学能转化为电势能,故B、C、D正确。]
对电动势的理解 1.概念理解 (1)电源的种类不同,电源提供的非静电力性质不同,一般有化 学力、磁场力(洛伦兹力)、涡旋电场力等。 (2)不同电源把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的本领是不同的。电动 势在数值上等于非静电力将1 C正电荷在电源内从负极搬运到正极 所做的功,也就是1 C的正电荷所增加的电势能。
2.有关电动势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当电路中通过1 C电荷量时,电源消耗的其他形式能的数值 等于电源电动势的数值 B.电源提供的电能越多,电源的电动势越大 C.电源的电动势越大,也就是电源内储存的电荷越多 D.电源的电动势反映了电源将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的本 领
A [电动势在数值上等于将1 C正电荷在电源内从负极移到正极时 非静电力做的功,当电路中通过1 C电荷量时,电源消耗的其他形式能 的数值等于电源电动势的值,故A正确。电动势表征电源把其他形式 的能转化为电能的本领大小,电动势在数值上等于将1 C正电荷在电源 内从负极移到正极时非静电力做的功,与电源提供的电能的多少无 关,与电源内部储存的电能的多少无关,电动势越大的电源,将其他 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的本领越大,故B、C、D错误。]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2全部课件
答案: C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1-1 如图所示,框架面 积为 S,框架平面与磁感应强度为 B 的匀 强磁场方向垂直,则穿过平面的磁通量的 情况是( )
A.如图位置时等于 BS B.若使框架绕 OO′转过 60°角,磁通量为14BS C.若从初始位置转过 90°角,磁通量为零 D.若从初始位置转过 180°角,磁通量变化为 2BS
第四 章
电磁感应
1. 2.划时代的发现 探究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
学 基础导学
一、划时代的发现
1.奥斯特梦圆“电生磁” 1820年,丹麦物理学家__奥__斯__特___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 2.法拉第心系“磁生电” 1831年,英国物理学家________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
法拉第
二、探究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
1.实验观察 (1)导体棒在磁场中运动
实验装置
实验操作
导体棒静止或平行 于磁感线运动 导体棒做切割磁感 线运动
回路中 有无电流
_无___
_有___
(2)条形磁铁在线圈中运动
实验装置
实验操作
条形磁铁在线圈中 插入或拔出时 条形磁铁在线圈中 静止不动
线圈中 有无电流
__有__
__无__
(3)模拟法拉第的实验 实验装置
甲
(2)S 指闭合回路中包含磁场的那部
分有效面积,如图乙,闭合回路 abcd 和
闭合回路 ABCD 虽然面积不同,但穿过
它们的磁通量却相同:Φ=BS2. (3)某面积内有不同方向的磁场时,
分别计算不同方向的磁场的磁通量,然后 规定某个方向的磁通量为正,反方向的磁通量为负,求其代数 和.
2.非匀强磁场中磁通量的分析
实验操作
线圈中 有无电流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1-1 如图所示,框架面 积为 S,框架平面与磁感应强度为 B 的匀 强磁场方向垂直,则穿过平面的磁通量的 情况是( )
A.如图位置时等于 BS B.若使框架绕 OO′转过 60°角,磁通量为14BS C.若从初始位置转过 90°角,磁通量为零 D.若从初始位置转过 180°角,磁通量变化为 2BS
第四 章
电磁感应
1. 2.划时代的发现 探究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
学 基础导学
一、划时代的发现
1.奥斯特梦圆“电生磁” 1820年,丹麦物理学家__奥__斯__特___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 2.法拉第心系“磁生电” 1831年,英国物理学家________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
法拉第
二、探究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
1.实验观察 (1)导体棒在磁场中运动
实验装置
实验操作
导体棒静止或平行 于磁感线运动 导体棒做切割磁感 线运动
回路中 有无电流
_无___
_有___
(2)条形磁铁在线圈中运动
实验装置
实验操作
条形磁铁在线圈中 插入或拔出时 条形磁铁在线圈中 静止不动
线圈中 有无电流
__有__
__无__
(3)模拟法拉第的实验 实验装置
甲
(2)S 指闭合回路中包含磁场的那部
分有效面积,如图乙,闭合回路 abcd 和
闭合回路 ABCD 虽然面积不同,但穿过
它们的磁通量却相同:Φ=BS2. (3)某面积内有不同方向的磁场时,
分别计算不同方向的磁场的磁通量,然后 规定某个方向的磁通量为正,反方向的磁通量为负,求其代数 和.
2.非匀强磁场中磁通量的分析
实验操作
线圈中 有无电流
选修三分子的立体构型 ppt课件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第35页图2-8、2-9、2-10典型分 子的立体结构模型,观察并完成下面的表格。
三原子分子 分子 的立 体 结 四原子分子 构
五原子分子
形,如CO2 形,如H2O
——形,如HCHO 形, 如NH3
最常见的是
形,如CH4
.
1 、同为三原子分子,CO2 和 H2O 分子的空间结构却不同, 什么原因?
2、同为四原子分子,CH2O与 NH3 分子的的空间结构也不同, 什么原因?
.
探究方案
表格一
原子
电子式
H
C
NO
H
.
C .
.
N.
.
..
O.
.
可形成共用电子对数 1
4
3
2
.
表格二
分子
CO2
H2O
NH3
CH4
电子式
结构式
O=C=O
原子总数 3 孤对电子数 0
空间构型 直线形
H-O-H
3
4
5
2
1
0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分子结构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提高探究分子结构的兴趣,培 养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
(2)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积极进取的精神,以及用数学的思 想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切身感悟化学学科的奇妙。
.
3、教学重难点
(1)分子的立体构型 (2)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
.
二、学情分析
(1)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较差,且相关知识的准
.
分子或离子 分子或离子的 孤电子对数 VSEPR模 分子的立体构型
价层电子对数
型及名称 及名称
CO2
2
人教a版数学【选修2-3】2.2.2《事件的独立性》ppt课件
2.2.2 事件的独立性
第二章
随机变量及其分布
成才之路 · 高中新课程 · 学习指导 · 人教A版 · 数学 · 选修2-3
1
自主预习学案
2
典例探究学案
3
巩固提高学案
4
备 选 练 习
第二章
2.2
2.2.2
成才之路 · 高中新课程 · 学习指导 · 人教A版 · 数学 · 选修2-3
自主预习学案
第二章
第二章 2.2 2.2.2
成才之路 · 高中新课程 · 学习指导 · 人教A版 · 数学 · 选修2-3
3.如果A与B相互独立,那么P(B|A)=__________ ,P(A|B) P(B) P(A) . =__________ 同时发生 的两个事件,而相互独 4 .互斥事件是不可能 __________ 立事件是指一个事件是否发生对另一个事件发生的概率 没有影响 ,二者不能混淆. __________ P(A)+P(B) ; 若A、B互斥,则P(AB)=0;P(A+B)=__________ P(A)· P(B) , P(A + B) = 若 A 、 B 相 互 独 立 , 则 P(AB) = __________ 1-P(- A )· P(- B) . ________________
第二章
2.2
2.2.2
成才之路 · 高中新课程 · 学习指导 · 人教A版 · 数学 · 选修2-3
[解析] 设甲、乙、丙去北京旅游分别为事件 A、B、C, 1 1 1 2 3 则 P(A)=3,P(B)=4,P(C)=5,P( A )=3,P( B )=4,P( C )= 4 5,由于 A,B,C 相互独立,故 A , B , C 也相互独立,故 P( A 2 3 4 2 B C )=3×4×5=5,因此甲、乙、丙三人至少有 1 人去北京 2 3 - - - 旅游的概率 P=1-P( A B C )=1-5=5.
第二章
随机变量及其分布
成才之路 · 高中新课程 · 学习指导 · 人教A版 · 数学 · 选修2-3
1
自主预习学案
2
典例探究学案
3
巩固提高学案
4
备 选 练 习
第二章
2.2
2.2.2
成才之路 · 高中新课程 · 学习指导 · 人教A版 · 数学 · 选修2-3
自主预习学案
第二章
第二章 2.2 2.2.2
成才之路 · 高中新课程 · 学习指导 · 人教A版 · 数学 · 选修2-3
3.如果A与B相互独立,那么P(B|A)=__________ ,P(A|B) P(B) P(A) . =__________ 同时发生 的两个事件,而相互独 4 .互斥事件是不可能 __________ 立事件是指一个事件是否发生对另一个事件发生的概率 没有影响 ,二者不能混淆. __________ P(A)+P(B) ; 若A、B互斥,则P(AB)=0;P(A+B)=__________ P(A)· P(B) , P(A + B) = 若 A 、 B 相 互 独 立 , 则 P(AB) = __________ 1-P(- A )· P(- B) . ________________
第二章
2.2
2.2.2
成才之路 · 高中新课程 · 学习指导 · 人教A版 · 数学 · 选修2-3
[解析] 设甲、乙、丙去北京旅游分别为事件 A、B、C, 1 1 1 2 3 则 P(A)=3,P(B)=4,P(C)=5,P( A )=3,P( B )=4,P( C )= 4 5,由于 A,B,C 相互独立,故 A , B , C 也相互独立,故 P( A 2 3 4 2 B C )=3×4×5=5,因此甲、乙、丙三人至少有 1 人去北京 2 3 - - - 旅游的概率 P=1-P( A B C )=1-5=5.
物理选修32全套课件ppt课件
课件制作:慧谷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返回首页 返回目录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互动平台
粗心同学与细心同学关于磁通量变化的对话 细心:有一矩形线圈垂直于某一匀强磁场,通过矩形线 圈的磁通量为Φ.如果将此矩形线圈翻转180°,此时的磁通 量也为Φ. 粗心:既然原来的磁通量为Φ,后来的磁通量也为Φ, 那么磁通量的变化量为零. 细心:请你仔细想想,翻转180°分成两过程.第1个过程 是 由 0° ~ 90° , 磁 通 量 的 变 化 为 Φ ; 第 2 个 过 程 是 由 90° ~ 180°,磁通量的变化也为Φ. 粗心:哦,我知道了,磁通量的变化量应为2Φ.
课件制作:慧谷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返回首页 返回目录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互动训练
1.匀强磁场的区域宽为L,一
正方形线框abcd的边长为l,且l>L,
线框以速度v通过磁场区域,如图
所示.从线框的bc边进入磁场到
ad边完全离开磁场的时间内,线
框内没有感应电流的时间是( )
A.l L B.l L
C. L
D.l 2 L
v
v
v
v
解析 在0~ L 时间内,线圈中磁通量变化,有感应电
流;在 L
~l
v 时间内,线圈中磁通量不变,无感应电流;
v
v
在 L ~ l L 时间内,线圈中磁通量变化,有感应电流.
v
v
答案 B
课件制作:慧谷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返回首页 返回目录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2.如图所示,开始时矩形线框与匀强磁场的方向垂 直,且一半在磁场内,一半在磁场外,若要使线框中产生感 应电流,下列办法中可行的是( )
(2)单位:韦伯(Wb),1 Wb=1 T·m2. 四、磁通量的变化 由 公 式 Φ = BSsinθ 知 , 穿 过 线 圈 的 磁 通 量 由 三 方 面 决 定,即磁感应强度的大小、线圈面积以及磁场方向与线圈平 面的夹角.三者中只要有一个因素发生变化都将引起Φ的变 化;但是如果两个甚至三个因素同时变化,Φ则有可能不 变.(想一想,这是为什么?) 五、结论 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一是存在闭合电路,二是穿过闭 合电路的磁通量发生变化.
返回首页 返回目录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互动平台
粗心同学与细心同学关于磁通量变化的对话 细心:有一矩形线圈垂直于某一匀强磁场,通过矩形线 圈的磁通量为Φ.如果将此矩形线圈翻转180°,此时的磁通 量也为Φ. 粗心:既然原来的磁通量为Φ,后来的磁通量也为Φ, 那么磁通量的变化量为零. 细心:请你仔细想想,翻转180°分成两过程.第1个过程 是 由 0° ~ 90° , 磁 通 量 的 变 化 为 Φ ; 第 2 个 过 程 是 由 90° ~ 180°,磁通量的变化也为Φ. 粗心:哦,我知道了,磁通量的变化量应为2Φ.
课件制作:慧谷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返回首页 返回目录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互动训练
1.匀强磁场的区域宽为L,一
正方形线框abcd的边长为l,且l>L,
线框以速度v通过磁场区域,如图
所示.从线框的bc边进入磁场到
ad边完全离开磁场的时间内,线
框内没有感应电流的时间是( )
A.l L B.l L
C. L
D.l 2 L
v
v
v
v
解析 在0~ L 时间内,线圈中磁通量变化,有感应电
流;在 L
~l
v 时间内,线圈中磁通量不变,无感应电流;
v
v
在 L ~ l L 时间内,线圈中磁通量变化,有感应电流.
v
v
答案 B
课件制作:慧谷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返回首页 返回目录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2.如图所示,开始时矩形线框与匀强磁场的方向垂 直,且一半在磁场内,一半在磁场外,若要使线框中产生感 应电流,下列办法中可行的是( )
(2)单位:韦伯(Wb),1 Wb=1 T·m2. 四、磁通量的变化 由 公 式 Φ = BSsinθ 知 , 穿 过 线 圈 的 磁 通 量 由 三 方 面 决 定,即磁感应强度的大小、线圈面积以及磁场方向与线圈平 面的夹角.三者中只要有一个因素发生变化都将引起Φ的变 化;但是如果两个甚至三个因素同时变化,Φ则有可能不 变.(想一想,这是为什么?) 五、结论 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一是存在闭合电路,二是穿过闭 合电路的磁通量发生变化.
2.2《怎样描述交变电流》(沪科版选修3-2)ppt课件
2
特例:正弦交变电流 A Amax / 2
4、瞬时值
e Emax sin ωt
i Imax sin ωt
u Umax sin ωt
作
业
1、如图所示,线圈的面积是0.05㎡,共有100匝;线圈电 阻为1Ω,外接电阻R=9Ω,匀强磁场的磁感应强度为B=(1 /π)T,当线圈以300r/min的转速匀速旋转时,求: (1)产生交流电的周期、频率? (2)电动势的最大值? (3)从线圈处于中性面开始,线圈转 过1/30s时电动势的瞬时值多大? (4)电压表和电流表示数各是多少? (5)外电阻的热功率? 2、如图表示一交变电流随时间变 化的图像,此交变电流的有效值是多 大?
2、求交流的电功率和电热时必须用交流的有效值。 3、求通过某导体横截面的电量一定要用交流的平均值。
E t q பைடு நூலகம் I t t t R R R
课堂练习
0.02 s, 1、我国生产和生活用交流电的周期T=_______ 100π rad/s,在1s 50 Hz,角速度ω=_______ 频率 f = _______
若线圈平面到中性面时开始计时,则e 、 u 、 i可以用
图像表示如下:
Emax
e
e Emax sin ωt
Umax u
u Umax sin ωt
Imax i
i Imax sin ωt
纯电阻电路中三个量同步变化(同相)
附:电流的最大值、有效值、平均值在应用上的区别
1、求电容器的耐压值时要用交流的最大值。
(3)这个交流电流的有效值是1.67A。
课堂小结
1、周期和频率
2、最大值
1 2π T f ω
Emax 2nBLv 2nBL ω
特例:正弦交变电流 A Amax / 2
4、瞬时值
e Emax sin ωt
i Imax sin ωt
u Umax sin ωt
作
业
1、如图所示,线圈的面积是0.05㎡,共有100匝;线圈电 阻为1Ω,外接电阻R=9Ω,匀强磁场的磁感应强度为B=(1 /π)T,当线圈以300r/min的转速匀速旋转时,求: (1)产生交流电的周期、频率? (2)电动势的最大值? (3)从线圈处于中性面开始,线圈转 过1/30s时电动势的瞬时值多大? (4)电压表和电流表示数各是多少? (5)外电阻的热功率? 2、如图表示一交变电流随时间变 化的图像,此交变电流的有效值是多 大?
2、求交流的电功率和电热时必须用交流的有效值。 3、求通过某导体横截面的电量一定要用交流的平均值。
E t q பைடு நூலகம் I t t t R R R
课堂练习
0.02 s, 1、我国生产和生活用交流电的周期T=_______ 100π rad/s,在1s 50 Hz,角速度ω=_______ 频率 f = _______
若线圈平面到中性面时开始计时,则e 、 u 、 i可以用
图像表示如下:
Emax
e
e Emax sin ωt
Umax u
u Umax sin ωt
Imax i
i Imax sin ωt
纯电阻电路中三个量同步变化(同相)
附:电流的最大值、有效值、平均值在应用上的区别
1、求电容器的耐压值时要用交流的最大值。
(3)这个交流电流的有效值是1.67A。
课堂小结
1、周期和频率
2、最大值
1 2π T f ω
Emax 2nBLv 2nBL ω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说明。
BF3分子的空间构型
BF3分子的中心原子是B,其价层电子排布为 2s22px1 。在形成BF3分子的过程中,B原子的2s轨 道上的1个电子被激发到2p空轨道,价层电子排布 为2s12px12py1 ,1个2s轨道和2个2p轨道进行sp2杂 化,形成夹角均为1200的3个完全等同的SP2杂化 轨道。其形成过程可表示为:
理论分析:B原子的三个SP2杂化轨道分别与3个F 原子含有单电子的2p轨道重叠,形成3个sp2-p的σ 键。故BF3 分子的空间构型是平面正三角形。
实验测定:BF3分子中有3个完全等同的B-F键, 键角为1200 ,分子的空间构型为平面正三角形。
sp2杂化
同一个原子的一个 ns 轨道与两个 np 轨道进行 杂化组合为 sp2 杂化轨道。sp2 杂化轨道间的夹角是
思考题:根据以下事实总结:如何判断一个化合物的 中心原子的杂化类型?
判断分子或离子中心原子的杂化类型的一般方法:
1.对于主族元素来说,中心原子的杂化轨道数= 价层电子数=σ键电子对数(中心原子结合的电 子数)+孤电子对数 规律:当中心原子的价层电子对数为4时,其杂化 类型为SP3杂化,当中心原子的价层电子对数为3 时,其杂化类型为SP2杂化,当中心原子的价层电 子对数为2时,其杂化类型为SP杂化。
120°,分子的几何构型为平面正三角形。
sp2杂化轨道特点:3个sp2杂化轨道在一个
平面内均匀分布,轨道间夹角120°
BeCl2分子的形成和空间构型
Be原子的价层电子排布为2s2 。在形成BeCl2 分子的过程中,Be原子的1个2s电子被激发到2p 空轨道,价层电子排布变为为2s1 2px1 。这2个 含有单电子的2s轨道和2px轨道进行sp杂化,组 成夹角为1800 的2个能量相同的sp杂化轨道,其 形成过程可表示为:
看看杂化轨道理论的解释:
由1个s轨道和3个p轨道混杂并重新组合成4个 能量与形状完全相同的轨道。我们把这种轨道称 之为 sp3杂化轨道。
14
4
四个H原子分别以4个s轨道与C原子上的四个 sp3杂化轨道相互重叠后,就形成了四个性质、 能量和键角都完全相同的S-SP3σ键,从而构成一 个正四面体构型的分子。
【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
第 二 章《分子结构与性质》
第二节
分子的立体结构
第二课时
★复习与巩固
价层电子对互斥模型(VSEPR模型)是一种可以用来预测 分子立体结构的理论模型,总的原则是分子的中心原子 上孤对电子对与成键电子对之间的排斥力最小(注意: 分子中的双键、叁键等多重键要作为一对电子看待)。 这种理论把分子分为两类:一类是中心原子上的价电子 都用于形成共价键,这种分子中,中心原子周围的原子 数决定着分子的立体结构。 如HCN的空间结构为直线形; 另一类是中心原子上有孤对电子(未用于形成共价键的电 子)的分子,由于中心原子上的孤对电子也要占据中心原 子周围的空间,并参与互相排斥。所以H2O的空间结构 为V形。
理论分析:Be原子上的两个SP杂化轨道分别与2个 Cl原子中含有单电子的3p轨道重叠,形成2个spp的 σ键,所以BeCl2分子的空间构型为直线。
实验测定:BeCl2分子中有2个完全等同的BeCl键, 键角为1800 ,分子的空间构型为直线。
sp杂化
同一原子中 ns-np 杂化成新轨道:一个 s 轨道和一个 p 轨道杂化组合成两个新的 sp 杂 化轨道。
三.杂化轨道理论简介
值得注意的是价层电子对互斥模型只能解释化合物分子的空 间构形,却无法解释许多深层次的问题,如无法解释甲烷中
四个 C H的键长、键能相同及H—C —H的键角为109
28′。因为按照我们已经学过的价键理论,甲烷的4个C — H 单键都应该是σ键,然而,碳原子的4个价层原子轨道是3个 相互垂直的2p轨道和1个球形的2s轨道,用它们跟4个氢原子 的1s原子轨道重叠,不可能得到四面体sp杂化轨道在一条直 线上,轨道间夹角180°
注:杂化轨道只能用于形成б键或者用来
容纳未参与成键的孤对电子;
试用杂化轨道理论分析乙烯和乙炔分子 的成键情况
C原子在形成乙烯分子时,碳原子的2s轨道与2个 2p轨道发生杂化,形成3个sp2杂化轨道,伸向平面正 三角形的三个顶点。每个C原子的2个sp2杂化轨道分 别与2个H原子的1s轨道形成2个相同的σ键,各自剩 余的1个sp2杂化轨道相互形成一个σ键,各自没有杂 化的l个2p轨道则垂直于杂化轨道所在的平面,彼此 肩并肩重叠形成π键。所以,在乙烯分子中双键由一 个σ键和一个π键构成。
提示:C:1S22S 2P
激发 C:1S22S 2P
为了解决这一矛盾,鲍林提出了杂化轨道理论,它的要点是: 当碳原子与4个氢原子形成甲烷分子时,碳原子的2s轨道和3个 2p轨道会发生混杂,混杂时保持轨道总数不变,得到4个相同
的sp3杂化轨道,夹角109 28 ′ ,表示这4个轨道是由1个s轨道
和3个p轨道杂化形成的如下图所示:
C原子在形成乙炔分子时发生sp杂化,两个 碳原子以sp杂化轨道与氢原子的1s轨道结合形成 σ键。各自剩余的1个sp杂化轨道相互形成1个σ 键,两个碳原子的未杂化2p轨道分别在Y轴和Z轴 方向重叠形成π键。所以乙炔分子中碳原子间以 叁键相结合。
除sp3杂化轨道外,还有sp杂化轨道和sp2杂化轨道。sp杂化轨 道由1个s轨道和1个p轨道杂化而得;sp2杂化轨道由1个s轨道 和2个p轨道杂化而得,如图所示。
道混合起来,重新组合成一组新轨道。这
种轨道重新组合的过程叫做杂化,所形成
的新轨道就称为杂化轨道。
杂化前后轨道数目不变。 杂化后轨道伸展方向、形状发生改变。电子 云一头大,一头小,成键时重叠程度更大。
BF3是平面三角形构型, 分子中键角均 为120o;气态BeCl2是直线型分子构型,分 子中键角为180o 。试用杂化轨道理论加以
sp3 杂化
原子形成分子时,同一个原子中能量相近的一个 ns 轨道与三个 np 轨道进行混合组成四个新的原子轨道称为 sp3 杂化轨道。
sp3杂化轨道特点:四个 sp3轨道在空间均匀分布, 轨道间夹角109.5°
杂化轨道
主族元素的
基本要点:在形成分子时,由于原子的ns、相np轨道
互影响,若干不同类型能量相近的原子轨
BF3分子的空间构型
BF3分子的中心原子是B,其价层电子排布为 2s22px1 。在形成BF3分子的过程中,B原子的2s轨 道上的1个电子被激发到2p空轨道,价层电子排布 为2s12px12py1 ,1个2s轨道和2个2p轨道进行sp2杂 化,形成夹角均为1200的3个完全等同的SP2杂化 轨道。其形成过程可表示为:
理论分析:B原子的三个SP2杂化轨道分别与3个F 原子含有单电子的2p轨道重叠,形成3个sp2-p的σ 键。故BF3 分子的空间构型是平面正三角形。
实验测定:BF3分子中有3个完全等同的B-F键, 键角为1200 ,分子的空间构型为平面正三角形。
sp2杂化
同一个原子的一个 ns 轨道与两个 np 轨道进行 杂化组合为 sp2 杂化轨道。sp2 杂化轨道间的夹角是
思考题:根据以下事实总结:如何判断一个化合物的 中心原子的杂化类型?
判断分子或离子中心原子的杂化类型的一般方法:
1.对于主族元素来说,中心原子的杂化轨道数= 价层电子数=σ键电子对数(中心原子结合的电 子数)+孤电子对数 规律:当中心原子的价层电子对数为4时,其杂化 类型为SP3杂化,当中心原子的价层电子对数为3 时,其杂化类型为SP2杂化,当中心原子的价层电 子对数为2时,其杂化类型为SP杂化。
120°,分子的几何构型为平面正三角形。
sp2杂化轨道特点:3个sp2杂化轨道在一个
平面内均匀分布,轨道间夹角120°
BeCl2分子的形成和空间构型
Be原子的价层电子排布为2s2 。在形成BeCl2 分子的过程中,Be原子的1个2s电子被激发到2p 空轨道,价层电子排布变为为2s1 2px1 。这2个 含有单电子的2s轨道和2px轨道进行sp杂化,组 成夹角为1800 的2个能量相同的sp杂化轨道,其 形成过程可表示为:
看看杂化轨道理论的解释:
由1个s轨道和3个p轨道混杂并重新组合成4个 能量与形状完全相同的轨道。我们把这种轨道称 之为 sp3杂化轨道。
14
4
四个H原子分别以4个s轨道与C原子上的四个 sp3杂化轨道相互重叠后,就形成了四个性质、 能量和键角都完全相同的S-SP3σ键,从而构成一 个正四面体构型的分子。
【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
第 二 章《分子结构与性质》
第二节
分子的立体结构
第二课时
★复习与巩固
价层电子对互斥模型(VSEPR模型)是一种可以用来预测 分子立体结构的理论模型,总的原则是分子的中心原子 上孤对电子对与成键电子对之间的排斥力最小(注意: 分子中的双键、叁键等多重键要作为一对电子看待)。 这种理论把分子分为两类:一类是中心原子上的价电子 都用于形成共价键,这种分子中,中心原子周围的原子 数决定着分子的立体结构。 如HCN的空间结构为直线形; 另一类是中心原子上有孤对电子(未用于形成共价键的电 子)的分子,由于中心原子上的孤对电子也要占据中心原 子周围的空间,并参与互相排斥。所以H2O的空间结构 为V形。
理论分析:Be原子上的两个SP杂化轨道分别与2个 Cl原子中含有单电子的3p轨道重叠,形成2个spp的 σ键,所以BeCl2分子的空间构型为直线。
实验测定:BeCl2分子中有2个完全等同的BeCl键, 键角为1800 ,分子的空间构型为直线。
sp杂化
同一原子中 ns-np 杂化成新轨道:一个 s 轨道和一个 p 轨道杂化组合成两个新的 sp 杂 化轨道。
三.杂化轨道理论简介
值得注意的是价层电子对互斥模型只能解释化合物分子的空 间构形,却无法解释许多深层次的问题,如无法解释甲烷中
四个 C H的键长、键能相同及H—C —H的键角为109
28′。因为按照我们已经学过的价键理论,甲烷的4个C — H 单键都应该是σ键,然而,碳原子的4个价层原子轨道是3个 相互垂直的2p轨道和1个球形的2s轨道,用它们跟4个氢原子 的1s原子轨道重叠,不可能得到四面体sp杂化轨道在一条直 线上,轨道间夹角180°
注:杂化轨道只能用于形成б键或者用来
容纳未参与成键的孤对电子;
试用杂化轨道理论分析乙烯和乙炔分子 的成键情况
C原子在形成乙烯分子时,碳原子的2s轨道与2个 2p轨道发生杂化,形成3个sp2杂化轨道,伸向平面正 三角形的三个顶点。每个C原子的2个sp2杂化轨道分 别与2个H原子的1s轨道形成2个相同的σ键,各自剩 余的1个sp2杂化轨道相互形成一个σ键,各自没有杂 化的l个2p轨道则垂直于杂化轨道所在的平面,彼此 肩并肩重叠形成π键。所以,在乙烯分子中双键由一 个σ键和一个π键构成。
提示:C:1S22S 2P
激发 C:1S22S 2P
为了解决这一矛盾,鲍林提出了杂化轨道理论,它的要点是: 当碳原子与4个氢原子形成甲烷分子时,碳原子的2s轨道和3个 2p轨道会发生混杂,混杂时保持轨道总数不变,得到4个相同
的sp3杂化轨道,夹角109 28 ′ ,表示这4个轨道是由1个s轨道
和3个p轨道杂化形成的如下图所示:
C原子在形成乙炔分子时发生sp杂化,两个 碳原子以sp杂化轨道与氢原子的1s轨道结合形成 σ键。各自剩余的1个sp杂化轨道相互形成1个σ 键,两个碳原子的未杂化2p轨道分别在Y轴和Z轴 方向重叠形成π键。所以乙炔分子中碳原子间以 叁键相结合。
除sp3杂化轨道外,还有sp杂化轨道和sp2杂化轨道。sp杂化轨 道由1个s轨道和1个p轨道杂化而得;sp2杂化轨道由1个s轨道 和2个p轨道杂化而得,如图所示。
道混合起来,重新组合成一组新轨道。这
种轨道重新组合的过程叫做杂化,所形成
的新轨道就称为杂化轨道。
杂化前后轨道数目不变。 杂化后轨道伸展方向、形状发生改变。电子 云一头大,一头小,成键时重叠程度更大。
BF3是平面三角形构型, 分子中键角均 为120o;气态BeCl2是直线型分子构型,分 子中键角为180o 。试用杂化轨道理论加以
sp3 杂化
原子形成分子时,同一个原子中能量相近的一个 ns 轨道与三个 np 轨道进行混合组成四个新的原子轨道称为 sp3 杂化轨道。
sp3杂化轨道特点:四个 sp3轨道在空间均匀分布, 轨道间夹角109.5°
杂化轨道
主族元素的
基本要点:在形成分子时,由于原子的ns、相np轨道
互影响,若干不同类型能量相近的原子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