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基础知识
化学基础知识点初中大全
![化学基础知识点初中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fba6f164ae45b307e87101f69e3143323868f545.png)
化学基础知识点初中大全1.原子和分子-原子是化学元素的基本单位,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
-分子是由两个或多个原子通过化学键结合在一起形成的。
-原子的质量数等于质子数加中子数。
-原子核中的质子数称为原子序数,决定了元素的性质。
2.元素和化合物-化学元素是由同种原子组成的纯物质。
-元素的符号由拉丁文名称的第一个或者前两个字母组成。
-化合物是由不同元素通过化学键结合形成的物质。
-化合物的化学式表示元素的种类和比例。
3.反应和方程式-化学反应是物质转化为其他物质的过程。
-反应物是化学反应发生前的物质。
-生成物是在化学反应中生成的物质。
-化学方程式用化学式表示化学反应的过程。
4.常见的化学反应类型-双分解反应:AB+CD-->AC+BD-合成反应:A+B-->AB-分解反应:AB-->A+B-取代反应:A+BC-->AC+B-氧化还原反应:涉及物质的电荷转移过程。
5.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表是化学元素按照原子序数和化学性质排列的表格。
-横向的行称为周期,纵向的列称为族。
-元素周期表中的元素按照化学性质分为金属、非金属和半金属。
6.气体、液体和固体-气体的分子间距离大,无规则排列。
-液体的分子间距离较小,有一定的规则排列但不定形。
-固体的分子间距离最小,具有规则的排列方式。
7.物质的性质-密度:单位体积内的物质质量。
-燃烧性:物质能与氧气反应并放出光和热。
-可溶性:物质能溶解在其他物质中。
-酸碱性:物质能反应产生氢离子或氢氧根离子。
8.pH值和酸碱中和反应-pH值表示物质溶液的酸碱程度。
-pH值越小,溶液越酸;pH值越大,溶液越碱性。
-酸碱中和反应是指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化学反应。
9.化学能和能量转化-化学能是物质间化学键的能量。
-化学反应中,有的反应放出能量,有的反应吸收能量。
-能量可以转化为热能、光能和机械能等形式。
10.九类离子和其化合物-铵阳离子:NH4+;如氮铵NH4NO3-氯离子:Cl-;如氯化钠NaCl。
初中化学必背知识点
![初中化学必背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4edb58df9a89680203d8ce2f0066f5335a81672b.png)
初中化学必背知识点一、化学基础知识1.常见元素符号:氢(H)、氧(O)、氮(N)、碳(C)、金(Au)、铁(Fe)、铜(Cu)、锌(Zn)等。
2.化学中的三大定律:质量守恒定律、气体状态方程、化学反应热力学定律。
3.物质的物态:在常温常压下,物质可以呈现出三种不同的物态,分别是固体、液体和气体。
4.物质的分类:化学中将物质进行分类,包括元素、化合物、混合物等。
5.物质的分离和纯化:物质的分离和纯化方法主要有:过滤、蒸馏、萃取和结晶等。
6.常见化学实验操作:称量、溶解、滤液、蒸发、加热等。
二、化学反应1.化学反应的三大要素:反应物、生成物、化学反应方程式。
2.反应类型:酸碱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置换反应、加和反应等。
3.化学反应常用小技巧:通过观察单质在常温下的状态、通过物质的颜色变化或成为热量等方法,来判断化学反应的发生。
4.化学反应的化学方程:化学方程式是用分子式来表示化学反应过程的一种方法。
三、物质对人类的影响1.人类化学环境的危害:空气污染、水污染、噪声污染等。
2.环境保护:环境保护是指通过减少污染、节约能源等措施,保护人类生存环境的方法。
3.节约资源:节约资源是指通过充分利用资源、减少浪费等措施,保护人类生存环境的一种方法。
4.危险物质:危险物质是指对人体具有危害作用的物质,比如有毒物质、易燃物质、放射性物质等。
5.安全生产和保护:安全生产和保护是指在生产过程中,采取措施保护人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方法。
四、化学实验1.实验前的准备工作:实验前必须认真检查仪器、试剂等设备,以保证实验的成功。
2.实验中的安全措施:实验中必须穿戴防护服、手套、护目镜等安全用具,以保证实验的安全。
3.实验过程的观察和记录:实验过程中必须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并记录实验结果,以为实验结论作出贡献。
4.实验结果的分析和比较:实验结果必须进行分析与比较,研究它们的发展和关系,以得出相应的结论。
5.实验后的清理工作:实验后必须清洗仪器、归位试剂,确保实验室的安全与整洁。
初中化学基础知识汇总
![初中化学基础知识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15d3b0570a4e767f5acfa1c7aa00b52acfc79cb1.png)
初中化学基础知识汇总一、物质和分类物质是组成物质世界的基本单位,可以被分为纯物质和混合物两大类。
纯物质又包括化合物和元素。
1.元素:由只含有同一种原子所组成,不能通过化学反应分解成其他物质的物质。
如氢气(H2)、氧气(O2)。
2.化合物:由不同种类的原子通过化学反应结合而成的物质。
如水(H2O)、二氧化碳(CO2)。
3.混合物:由不同种类的物质混合在一起组成的物质。
可以通过物理方法分离。
如空气、盐水。
二、常见物质的性质和分类1.酸、碱、盐:根据物质在水中溶解时的离子性质,可以将物质分为酸、碱、盐。
-酸:酸溶液味酸,能够与金属反应产生气体,并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
如硫酸(H2SO4)、盐酸(HCl)。
-碱:碱溶液味苦,可以与酸中和生成盐和水。
如氢氧化钠(NaOH)、氢氧化钙(Ca(OH)2)。
-盐:盐溶液味咸,由酸与碱中和生成。
如氯化钠(NaCl)、硫酸铜(CuSO4)。
2.氧气、水、二氧化碳:这些是生活中最为常见的物质。
-氧气(O2):无色、无味、无臭的气体,是燃烧的必要条件。
-水(H2O):无色、无味、无臭,是生命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许多化学反应中的溶剂。
-二氧化碳(CO2):无色、无味、无臭的气体,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重要原料。
三、化学反应和化学方程式1.化学反应:物质之间发生的原子重新组合的过程称为化学反应。
常见的化学反应有:合成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
-合成反应:两个或更多的物质反应生成一种新物质。
如2H2+O2→2H2O。
-分解反应:一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分解成两个或更多的新物质。
如2H2O→2H2+O2-置换反应:元素或离子在化合物中互相交换。
如2Na+Cl2→2NaCl。
-氧化还原反应:涉及电子的转移过程。
如2Na+Cl2→2NaCl。
2.化学方程式:用化学符号和化学式来表示化学反应的方式。
如化学方程式2H2+O2→2H2O表示了氢气和氧气生成水的过程。
四、常见实验室仪器和操作1.常见实验室仪器:试管、试剂瓶、量筒、分液漏斗等。
初中化学基础知识大全
![初中化学基础知识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4630721576232f60ddccda38376baf1ffc4fe3cf.png)
初中化学基础知识大全原子与分子- 原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单位,由原子核和围绕核旋转的电子组成。
- 原子根据其电子层数和电子数分为不同元素。
- 分子是由两个或多个原子结合而成的粒子。
元素和化合物- 元素是由相同类型的原子组成的纯物质,例如氧气(O2)。
- 化合物是由两个或多个不同元素组成的物质,例如水(H2O)。
物质的变化- 物质可以经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 物理变化指的是物质形态的改变,如固体溶解于液体。
- 化学变化指的是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如燃烧反应。
常见化学反应- 酸碱中和反应:酸和碱反应产生盐和水。
- 氧化还原反应:物质失去或获得电子,导致氧化和还原的反应。
- 分解反应:一个物质分解为两个或更多物质。
常见的化学物质- 氧气(O2): 支持燃烧的气体,存在于空气中。
- 氢气(H2): 最轻的元素,可作为燃料使用。
- 氨(NH3): 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用于制造肥料。
- 塑料:由石油等原材料制成的合成材料,用于制造各种物品。
常见反应的符号表示法- 化学方程式用于表示化学反应。
- 反应物在箭头的左边,生成物在右边。
- 反应条件如温度、压力等可以用上方的小数字表示。
物质的性质- 酸性物质具有酸味,可以腐蚀物体。
- 碱性物质具有苦味,可以中和酸。
- 中性物质不具有酸性或碱性特性。
常见的化学实验- 酸碱中和实验:将酸和碱混合,观察中和反应。
- 金属与酸的反应:将金属放入酸溶液中,观察气体的生成。
- 萃取实验:利用溶剂从混合物中分离化合物。
以上是初中化学基础知识的大致内容。
化学是一门有趣且重要的科学,希望这份文档能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化学知识。
初中化学基础知识归纳大全
![初中化学基础知识归纳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af4126e252d380eb63946d1e.png)
初中化学基础知识归纳大全初中化学基础知识归纳大全一、基本概念:1、化学变化:生成了其它物质的变2、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3、物理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状态、密度、气味、熔点、沸点、硬度、水溶性等)4、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如: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稳定性等)5、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6、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纯净物组成,各物质都保持原来的性质7、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8、原子:是在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再分9、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10、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11、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12、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有一种元素是氧元素13、化学式:用元素符号来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14、相对原子质量:以一种碳原子的质量的1/12作为标准,其它原子的质量跟它比较所得的值某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 + 中子数(因为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15、相对分子质量:化学式中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总和16、离子:带有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17、原子的结构:原子、离子的关系:注:在离子里,核电荷数 = 质子数≠核外电子数18、四种化学反应基本类型:(见文末具体总结)①化合反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如:A + B = AB②分解反应: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它物质的反应如:AB = A + B③置换反应:由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起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如:A + BC = AC + B④复分解反应:由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如:AB + CD = AD + CB19、还原反应:在反应中,含氧化合物的氧被夺去的反应(不属于化学的基本反应类型)氧化反应:物质跟氧发生的化学反应(不属于化学的基本反应类型)缓慢氧化:进行得很慢的,甚至不容易察觉的氧化反应自燃:由缓慢氧化而引起的自发燃烧20、催化剂:在化学变化里能改变其它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在化学变化前后都没有变化的物质(注:2H2O2 === 2H2O + O2 ↑此反应MnO2是催化剂)21、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物质的质量总和.(反应的前后,原子的数目、种类、质量都不变;元素的种类也不变)22、溶液: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溶液的组成:溶剂和溶质。
初中化学必背知识点
![初中化学必背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6a2297fc88eb172ded630b1c59eef8c75fbf9515.png)
初中化学必背知识点
1. 元素周期表:了解元素周期表的排列规律和基本信息,包括元素的原子序数、原子量、电子层结构等。
2. 原子结构:了解原子的基本结构,包括原子核、质子、中子和电子的性质和相互作用。
3. 化学键:了解化学键的类型,包括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并能区分它们的性质和特点。
4. 物质的性质:了解物质的性质,包括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并能举例说明。
5. 酸碱中和反应:了解酸碱中和反应的概念和特点,包括酸碱的定义、中和反应的生成物和特征。
6. 氧化还原反应: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和特点,包括氧化和还原的定义、氧化态和还原态的变化。
7. 物质的分解和组成:了解物质的分解和组成的概念和方法,包括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守恒定律和化学方程式的平衡。
8. 其他基础概念:了解其他一些基础概念,如溶液、浓度、电导性等。
9. 元素和化合物的命名:了解元素和化合物的命名规则,包括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的命名方法。
10. 反应速率和平衡:了解反应速率和平衡的概念和影响因素,包括温度、浓度、催化剂等。
这些是初中化学的一些重要知识点,掌握了这些知识点,就能够对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有一个较好的理解。
当然,还需要通过实验和练习来加深对这些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初中化学重要知识点归纳
![初中化学重要知识点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29eaf4484b7302768e9951e79b89680203d86b33.png)
初中化学重要知识点归纳
1.物质的分类与性质
物质可以分为纯物质和混合物,纯物质又分为元素和化合物。
元素是由相同类型的原子组成的物质,化合物是由不同元素的原子组成的物质。
物质的性质包括物态、颜色、气味、燃烧性质等。
2.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
原子是构成物质的最基本单位,由原子核和电子构成。
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电子绕核运动。
元素周期表按照原子序数排列,可以反映元素的周期性规律。
3.化学方程式与化学反应
化学方程式用化学式和化学符号表示化学反应。
化学反应包括氧化还原反应、酸碱反应、置换反应等。
化学反应反映了物质的变化过程和能量变化。
4.物质的组成与结构
物质的组成主要包括分子、离子和原子。
分子是由至少两个原子通过化学键结合而成的,离子是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原子是构成物质的最基本微观粒子。
5.酸碱盐与溶液
酸是能产生H+离子的物质,碱是能产生OH-离子的物质,盐是由金属离子和非金属离子结合而成的化合物。
溶液是溶质溶解在溶剂中的体系,可以是固体溶解在液体中,也可以是气体溶解在液体中。
总的来说,初中化学重要知识点主要涵盖了物质的分类与性质、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化学方程式与化学反应、物质的组成与结构、酸碱盐与溶液等内容。
这些知识点是学习化学的基础,对于理解和掌握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非常重要。
初中化学必背基础知识
![初中化学必背基础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0f415e796edb6f1aff001fdb.png)
1、分子是保持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物理变化中,原子可分为原子核、电子;也可分质子、中子、电子。
2、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
3、分子和原子的主要区别是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4、元素的化学性质主要决定于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
5、在原子中,质子数= 核电荷数= 核外电子数。
6、相对原子质量= 质子数+ 中子数7、镁离子和镁原子具有相同的质子数或核电荷数。
8、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元素。
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元素。
9、决定元素的种类是质子数或核电荷数。
10、空气是混合物。
11、煤、石油、天然气都是混合物,三大化石燃料,不可再生能源。
12、溶液都是混合物。
例如:稀硫酸、食盐水、石灰水等。
13、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
14、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
15、燃烧、铁生锈、食物变质等都是化学变化。
16、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是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
17、金属活动性顺序表: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H)Cu Hg Ag Pt Au18、具有还原性的物质是H2、C、CO。
其中属于单质的是C、H2。
属于化合物的是CO。
19、燃烧、缓慢氧化、自燃的相同点是都是氧化反应。
20、在化学反应前后,肯定不变的是原子的种类和数目、元素的种类、反应前后物质总质量。
肯定变化的是物质的种类和分子的种类。
21、2H2表示两个氢分子;2H表示两个氢原子;2H+表示两个氢离子。
22、溶液都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溶液中各部分的性质相同。
溶液不一定是无色的。
23、溶液在稀释前后保持不变的是溶质的质量。
24、酸的pH<7;如:HCl、H2SO4、CO2通入水中;碱的pH>7;如:NaOH、Ca(OH)2、CaO溶于水、Na2O溶于水、Na2CO3中性溶液pH=7。
如:水、NaCl25、某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该原子中的质子数为12,核电荷数为12,核外电子数为12,最外层电子数为2,该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电子,成为阳离子。
初中化学基础知识大全
![初中化学基础知识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3aa99879c381e53a580216fc700abb68a882ad0c.png)
初中化学基础知识大全一、化学基本概念1. 物质的变化•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化学变化,例如铁生锈,铁与空气中的氧气和水反应生成了铁锈(主要成分是氧化铁),铁锈是不同于铁的新物质。
化学变化常伴随着发光、发热、颜色变化、产生气体、生成沉淀等现象。
•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物理变化,如冰融化成水,只是物质的状态发生了改变,由固态变为液态,但水和冰都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没有新物质生成。
2. 物质的性质•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如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等。
例如,氢气具有可燃性,能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
•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包括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密度、硬度等。
例如,铁是银白色固体,有金属光泽,密度为7.86g/cm³。
二、化学实验基本操作1. 药品的取用•固体药品的取用•块状药品:用镊子夹取,将试管横放,把块状药品放在试管口,然后慢慢将试管竖起,使药品缓缓滑到试管底部。
例如取用大理石块时就采用这种方法。
•粉末状药品:用药匙或纸槽取用。
先将试管倾斜,把盛有药品的药匙(或纸槽)小心地送至试管底部,然后使试管直立起来。
•液体药品的取用•较多量液体:直接倾倒。
瓶塞倒放,标签向着手心,瓶口紧挨试管口,缓慢倾倒。
•少量液体:用胶头滴管吸取和滴加。
滴管要垂直悬空在容器口上方,不能伸入容器内,更不能接触容器壁。
2. 物质的加热•给固体加热: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防止冷凝水回流到热的试管底部,使试管炸裂。
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因为外焰温度最高。
•给液体加热:试管与桌面成45°角,液体体积不超过试管容积的1/3。
加热时要不时地移动试管,使液体受热均匀。
三、空气1. 空气的组成•空气主要由氮气(约占78%)、氧气(约占21%)、稀有气体(约占0.94%)、二氧化碳(约占0.03%)和其他气体及杂质(约占0.03%)组成。
•可以通过实验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例如利用红磷燃烧的实验。
化学基础知识大全初中
![化学基础知识大全初中](https://img.taocdn.com/s3/m/91684659dcccda38376baf1ffc4ffe473368fdd4.png)
化学基础知识大全初中
1.物质的分类
-简单物质:由同种元素组成,例如氧气、碳
-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例如水、二氧化碳
-混合物:由不同物质混合而成,例如空气、盐水
2.原子结构
-原子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
-质子带正电荷,中子不带电,电子带负电荷
-质子和中子位于原子核中,电子绕核运动形成电子层
3.元素周期表
-元素周期表是按照原子序数和元素性质排列的表格
-元素周期表分为周期和族
-周期数代表原子层数,族数代表元素的化学性质
4.化学反应
-化学反应是物质发生变化的过程
-化学反应的标志:气体的产生、颜色的变化、能量的释放或吸收、沉淀的生成
-化学反应可以分为合成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还原反应等
5.酸碱中和反应
-酸是指能产生H+离子的物质,常见的酸有盐酸、硫酸等
-碱是指能产生OH-离子的物质,常见的碱有氢氧化钠、氢氧化铝等
-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过程称为酸碱中和反应
6.氧化还原反应
-氧化是指物质失去电子,还原是指物质获得电子
-能够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物质称为氧化剂和还原剂
-氧化剂能使其他物质氧化,自身被还原;还原剂能使其他物质还原,自身被氧化
7.燃烧反应
-燃烧是一种快速氧化反应,常见的燃烧反应有燃料燃烧、材料燃烧
等
-燃料是指用来提供能量的物质,常见的燃料有木材、煤炭、石油等
-燃烧反应可以用方程式表示,例如:燃料+氧气→二氧化碳+水
8.相变反应
-相变是物质由一个相态转变为另一个相态的过程
-常见的相变有固体的熔化、液体的沸腾、气体的凝结等
-相变反应的条件包括温度和压力的改变。
初中化学基础知识点总汇
![初中化学基础知识点总汇](https://img.taocdn.com/s3/m/d3ad0a1e814d2b160b4e767f5acfa1c7aa008296.png)
初中化学基础知识点总汇1.物质的分类-纯物质和混合物:纯物质是由只有一种组成成分的物质组成,混合物是由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
-元素和化合物:元素是由相同类型的原子组成的物质,化合物则是由不同类型的原子以一定比例结合而成的物质。
2.原子结构-元素周期表:是对元素按原子序数从小到大排列的表格,包含元素的符号、原子序数、相对原子质量等信息。
-原子结构:原子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原子核,围绕原子核运动的电子构成了原子的外层电子壳。
3.化学公式和化学方程式-化学公式:用化学符号表达化合物的组成。
例如,H2O表示水分子,CO2表示二氧化碳分子。
-化学方程式:用化学式和符号表示化学反应过程。
例如,2H2+O2->2H2O表示氢气和氧气反应生成水。
4.化学键和电子结构-化学键:是原子间相互作用的结果,在化合物中保持原子在一起。
-共价键:是通过原子间相互共享电子形成的化学键。
-离子键:是由带正电荷的阳离子和带负电荷的阴离子之间的相互吸引形成的化学键。
5.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反应速率:反应物消失或产物生成的速率。
-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温度、浓度、催化剂和表面积等。
-化学平衡:反应物和生成物浓度保持恒定的状态。
6.酸碱中和反应和盐的形成-酸碱中和反应: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化学反应。
-盐的形成:当酸中的氢离子与碱中的氢氧根离子结合时,生成盐。
7.氧化还原反应-氧化:指物质丧失电子或增加氧原子数的过程。
-还原:指物质获得电子或减少氧原子数的过程。
-氧化还原反应:涉及到电子转移的化学反应。
8.化学能量转化和化学能-化学能:化学反应中能量的产生和吸收。
-燃烧和酸碱中和反应是常见的能量转化过程。
9.金属和非金属-金属:金属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导热性和延展性等特点,常见的金属有铁、铜、锌等。
-非金属:非金属具有较差的导电性和导热性,常见的非金属有碳、氧、氮等。
10.与日常生活相关的化学知识-氧气对燃烧的影响:氧气是燃烧的必需品,燃烧过程中,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产生热和光。
化学基础知识点初中大全
![化学基础知识点初中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6b5319c78662caaedd3383c4bb4cf7ec4bfeb64c.png)
化学基础知识点初中大全1.物质的分类:物质可以分为纯物质和混合物。
纯物质又可分为元素和化合物。
2.元素:元素是由相同类型的原子组成的物质,目前已知的元素有118种。
元素的符号一般是由拉丁文或英文的第一个或前两个字母组成。
3.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表是将元素按照原子序数、原子量和化学性质等进行分类的表格。
元素周期表的组成包括周期、族、周期表中各个区域的特点等。
4.原子:原子是物质存在于最小单元,包含了质子、中子和电子。
5.原子结构:原子结构由原子核和围绕核运动的电子组成,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
6.元素的物理性质:元素的物理性质包括颜色、状态、熔沸点等。
7.元素的化学性质:元素的化学性质包括与其他元素结合形成化合物的能力以及参与化学反应的特点。
8.化合物:化合物是由两种或多种元素以一定比例结合而成的物质。
9.分子:分子是化合物中最小的单位,由原子按照一定比例结合而成。
10.离子:离子是带有正电荷或负电荷的原子或分子。
11.化学键:化合物中的原子通过化学键连接在一起,常见的化学键包括共价键、离子键和金属键等。
12.共价键:共价键是由两个非金属原子通过共享电子而形成的化学键。
13.离子键:离子键是由金属和非金属原子之间的电子转移而形成的化学键。
14.物质的性质:物质的性质包括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两种。
15.物理变化:物理变化是物质在改变条件下不改变其化学组成的变化。
16.化学变化:化学变化是物质在改变条件下改变其化学组成的变化,通常伴随着能量的吸收或者释放。
17.化学方程式:化学方程式是用符号和化学式代表化学反应的过程。
18.质量守恒定律:质量守恒定律表明,在化学反应过程中,反应物的质量等于生成物的质量,质量不会被消失或产生。
19.离子方程式:离子方程式是以离子形式表示的化学反应方程,用于描述离子在反应中的变化。
20.电解质:电解质是在水中能够产生离子的物质。
21.非电解质:非电解质是在水中不产生离子的物质。
初中化学基础知识归纳
![初中化学基础知识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b3385470f6ec4afe04a1b0717fd5360cbb1a8d68.png)
初中化学基础知识归纳一、物质的分类1.元素:由同一种原子组成的物质,如氧气、金属铁等。
2.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按一定比例结合而成的物质,如水、二氧化碳等。
3.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混合而成,它们之间没有化学反应,如空气、盐水等。
二、化学符号和化学式1.化学符号:用来表示元素的简写,如氧元素的化学符号为O,氢元素的化学符号为H。
2.化学式:用化学符号表示化合物中各元素的种类和数量,如水的化学式为H2O,二氧化碳的化学式为CO2。
三、物质的性质1.物理性质:不改变物质的组成和结构,如颜色、形状、密度等。
2.化学性质:会改变物质的组成和结构,如燃烧、腐蚀等。
四、常见化学反应1.氧化反应:物质与氧气反应产生氧化物,如金属与氧气反应生成金属氧化物。
2.酸碱中和反应: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如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
3.还原反应:物质失去氧化物或得到电子,如金属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氢气。
4.置换反应:两种物质中的原子或离子互换位置,如金属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氢气。
五、常见的酸碱指示剂1.酸性溶液:红色(如酚酞溶液)、橙黄色(如甲基橙溶液)。
2.中性溶液:绿色(如苏丹III溶液)。
3.碱性溶液:蓝色(如甲基蓝溶液)、紫色(如洋紫草溶液)。
六、常见的气体实验1.氧气实验:用点燃的火柴放入一个容器中,然后迅速将容器倒置于水中,观察火柴熄灭,水上升的高度,可判断容器中气体为氧气。
2.二氧化碳实验:将石灰水倒入一个容器中,然后用吸管吹入瓶内,观察石灰水变浑浊,可判断容器中气体为二氧化碳。
七、常见的化学实验1.金属和酸的反应:将一块锌片放入盛有盐酸的试管中,观察到产生气体并发生变色,可以判断产生了氢气和盐。
2.金属和水的反应:将一小块钠放入盛有水的容器中,观察到钠剧烈燃烧并发生爆炸,可以判断产生了氢气和碱性溶液。
八、常见的实验室设备和玻璃仪器1.试管:用于装载和加热试剂。
2.烧杯:用于加热和混合液体。
3.量筒:用于准确测量液体的体积。
初中化学必背基础知识
![初中化学必背基础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70e0c57fe55c3b3567ec102de2bd960590c6d994.png)
初中化学必背基础知识一、基本概念1. 化学: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的自然科学。
2. 物质:具有一定性质的实体。
3. 元素:由一种种原子组成的基本物质,它们不能再被化学分解。
4. 原子:由原子核、中子、电子构成的微粒,是最小的能独立存在的物质单位。
5. 原子核:原子中的核心,其质量和电荷数都有特定的数值。
6. 中子:原子核中的一种重粒子,其质量等于质子质量,电荷等于零。
7. 电子:原子外围的轻粒子,其质量约为质子的1800分之一,具有负电荷。
8. 原子序数:表示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也是元素的标志。
9. 原子量:指某种元素原子的质量,用克来表示,简写为u(u 表示unified)。
10. 化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组成,并以定型比例构成固定结构的物质。
二、电子模型1. 柯伊特-林分子模型:原子由运动的电子组成,电子围绕原子核运动。
2. 理想气体模型:某种气体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其中每一个原子的电子数相等,其中每一个原子的电子都存在最外层。
3. 多中心电子模型:多中心电子模型认为,在某些构型中,原子中的电子不一定都只围绕一个原子核运动,它们可以同时围绕多个原子核运动。
4. 喷射电子模型:原子在喷射离子时,由外层发射一个电子,使原子电子数减少1,使原子电荷数增加1。
三、周期律1. 周期律:元素在周期表中按其原子序数排列,具有某种规律性,这种规律性就是周期律。
2. 六种周期律:(1)原子序数的增大;(2)电子配置的变化;(3)元素的化学性质的变化;(4)元素的物理性质的变化;(5)元素的反应性的变化;(6)元素的原子量的变化。
四、化学反应1. 化学反应:物质经原子移位、分子组合等变化而产生新物质的过程。
2. 化学反应类型:(1)合成反应;(2)分解反应;(3)变构反应;(4)重组反应;(5)氧化还原反应;(6)搅拌反应;(7)气体反应;(8)热分解反应。
3. 化学变化的规律:(1)守恒定律:物质的定义性和量不会在反应中发生变化。
初中化学基础知识
![初中化学基础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f8471fe1844769eae109ed87.png)
初中化学基础知识一基本概念:1、化学变化:2、物理变化:3、物理性质:4、化学性质:(如: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稳定性、酸碱性等)5、纯净物:6、混合物:7、元素:8、原子:9、分子:10、单质:11、化合物:12、氧化物:13、化学式:14、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原子质量≈ 质子数 + 中子数 (因为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 )15、相对分子质量:16、离子:17、原子的结构:原子、离子的关系:注:在离子里,核电荷数 = 质子数≠ 核外电子数18、四种化学反应基本类型:①化合反应:②分解反应:③置换反应:④复分解反应:19、还原反应:氧化反应:20、催化剂:21、质量守恒定律:(反应的前后,原子的、、都不变;元素的和也不变)22、溶液:溶质:溶剂:23、固体溶解度:影响因素:24、酸:碱:可溶性碱:盐:常见盐的溶解性:25、燃烧:燃烧的条件:缓慢氧化:自燃:爆炸条件:26、合金:金属特性:二.重要数据1 空气的成分:2 物质溶解性的划分:3 生铁和钢的含碳量:4 硝酸铵、尿素的含氮量:三.化学之最1 地壳中含量前五位的元素:2 海水中含量前两位的物质:海水中含量前几位的元素:海水中含量前几位的离子;3 最简单的有机物:分子量最小的氧化物:4 组成化合物最多的元素:5 人体的11种常量元素:6 作物生长需要量较多的营养元素;7 应用最广泛的金属; 导电性最好的金属:熔点最高的金属:8 自然界最硬的物质:9 最早发现电子的科学家是:发现原子核的科学家:10、拉瓦锡探究空气成分的贡献11、制作现用元素周期表雏形的是四.几个重要实验1 自来水的净化过程及每步的作用:2阿尔法粒子散射实验:现象:结论:3 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原理:操作:现象:结论:误差分析;实验注意事项;4 实验室制氧气:原理:原料:发生和收集装置;检验及验满方法:5 催化剂的证明思路:6 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时注意的问题;7实验室制二氧化碳:原理:原料:发生和收集装置;检验及验满方法:8 配置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步骤:仪器:误差分析:9 中和反应的证明:10 氢氧化钠部分变质的证明思路:11 证明氢氧化钠能跟二氧化碳反应:12 重结晶法提纯粗盐:步骤:仪器;影响纯度的因素:13化学沉淀法提纯粗盐:步骤:涉及的化学反应:各种试剂的作用:不能改变的先后顺序:(若改变顺序的后果:)14探究钢铁生锈条件实验方案:15证明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方法:16几种离子的证明:氢离子:氢氧根离子:铵根离子:硫酸根离子:碳酸根离子:氯离子:氢氧根离子和碳酸根离子共存:氯离子和硫酸根离子共存:17模拟炼铁实验操作:现象:原理;为什么先停止加热也不倒吸:18证明海水蒸馏得到的水是淡水19测定溶液PH的操作:20区分羊毛纤维、棉花纤维和合成纤维:五、重要历程:1海水晒盐:2 海水制镁;3 氨碱法制纯碱(原料、历程、反应、评价):4 工业制氢氧化钠:(用方程式表示)5 烧制玻璃(用方程式表示)6 配植波尔多液(用方程式表示)六、问答1 为什么木炭在氧气中比在空气中燃烧更剧烈2 海水中有氯化镁,海水制镁时为什么还要制得氯化镁溶液3 氨碱法制取纯碱时,为什么要向饱和食盐水中通入氨气4 氨碱法制取纯碱时,为什么碳酸氢钠单独析出5 为什么氧原子和硫原子化学性质不同为什么氧原子和氧离子化学性质不同为什么金刚石和石墨性质不同金属制成合金后为什么性能改变6 波尔多液杀菌的原理7 浓硫酸、浓盐酸、氢氧化钠固体暴露在空气中质量改变的原因8 证明海水蒸馏得到的水是淡水9 决定溶液酸碱度的因素10 归纳搅拌的作用11 为什么铵态氮肥不能和碱性物质混合使用12 铝不生锈的原因13 四大有机营养素的作用14 营养元素补充的原则15 对待食品添加剂的态度16 防止钢铁生锈的措施17 验证干电池工作原理时,用导线将锌片和碳棒连接起来,并在导线中间连接一只灵敏电流计,现象是什么?上述过程中的能量转化18 防止空气污染、水污染、白色污染、酸雨、雾霾的措施空气:水:白色污染:酸雨:雾霾:19、化肥的作用氮肥:磷肥:钾肥:合理的施肥理念:20、可燃冰的优点21 氢气的优点22 合金与金属的性质比较六.辨析1 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浓度大2 某溶液结晶后所得母液浓度一定增大3 Ag固体加入Bg水中完全溶解后,所得溶液的质量分数为A/A+B4 碱性的溶液一定是碱的溶液5 金属与酸反应后溶液质量一定增加。
初中化学入门最基础知识
![初中化学入门最基础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f4ac26d44bfe04a1b0717fd5360cba1aa9118c48.png)
初中化学入门最基础知识
1.化学是研究物质的性质、组成和变化的科学。
2.物质是构成一切物体的基本单位。
分为纯物质和混合物两类。
3.元素是由同一种原子组成的物质。
元素可以通过化学符号表示,如氧原子用符号O 表示。
4.化合物是由不同元素按一定比例结合而成的物质。
化合物用化学式表示,如水用
H2O表示。
5.物质的组成可以通过化学分析方法确定,如质量分析、体积分析等。
6.常见的化学反应类型有合成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和双替反应。
7.化学反应表达式可以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如2H2 + O2 → 2H2O 表示氢气和氧气反应生成水。
8.化学反应中,原子的质量和能量保持不变,即质量守恒和能量守恒定律。
9.化学反应速率受到温度、浓度、催化剂和表面积等因素的影响。
10.离子是带电粒子,由失去或获得电子形成。
常见的离子有阳离子和阴离子。
11.金属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导热性,并且常见的金属可以通过金属反应生成化合物。
12.非金属具有较差的导电性和导热性,通常形成共价键。
13.在化学反应中,质子的数目也称为氧化数,氧化还原反应涉及元素的氧化数变化。
14.在科学实验中,需要遵守实验室安全规范,如正确使用实验器材和化学品,防止事故发生。
以上是初中化学入门最基础的知识概述,希望对学习化学有所帮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nlaor[ a'q\nbT: b(on), Ia4\trrlkt aynf;,fii
{e@rl),
le@n),,
htfr/r)t
. fri$wffit c*bt)>
^41thv:
L 4tL4nfi,^,
o
o
0 Wt
P
L r onsg noa
tio, ggzf"os
0 ,{*
or< @
@
s
t../.: c
,,
9,
l
L.-ftb*\,'ff-"tb4'1
Afi \L+.,1u6,, dr.on -4\,+b0fr-: cAt -#W#frtr co *fura%Lir 9tt, n4no, fi,+ty&, ie*o* Lfi\lD*q frTs wq\i'or--fr*:. krCI+ l L$,u+Lib,
* - *'lr+g *4*
aTn'vt*:
- &-ek+F, c,$-, *He\lb,lui . a,Afrh, e{ Angodf:tb , u-oi - *U,ukl!, vtn;f, - Fl a[lt^: @ lf*frftfi,?\-' H@; ivbivfrtlil: soi ,Lfufrr*.+*: cL7-. fi4tu*.+A, ?€ t&l&.,i4
*'tafii*- t Hil07
gt6L' Hi:Qt
rqbk;H,{%
-,'4
L.q Wrh *ft4 fihtt:4--" ii-. fi '
pfl%t
td' q
{ t
*l
i f.
'
{- 6-z* -zr .112; tii#. {'' F;'' C' ' ' '
F-- ot, -
&A,61*f#,tt f *O*#'-+L.
-l nLq
-1
5o+
50t
c0,
"L
n4nht
Mfr+
{or
+L 4,mb\!J<
a-'\
1 h
rf
trh*t
b*-W$:
tu
He
frfl fiw- i/'fr
Li 0Lb
,,,. L
lfr- fr,
a
N: b
bfil,
&r,
CL
h{ Y : *rtqs?t'Yi1 =-q
5
4"ry.w
CoL
frfu
M,u
#-
#a #L tfi. t- fr. fu ta rA f io N* MJ ,fr1 Bi ?''
7,h e
@i47 fuoL
arAr
@,it Lr
@i\?i @fr\i fr1 K bfrb
t
/vu? +l v tfi.
l
UbwrtLL,Tn\,
=- ^*h-\ ?''gqf*
t*,tT,
-rl IVcT
;\qbr hn fu aifr_ r
Ltwf._ak_fryWh
+[ Ntl+
4 o4
-l cib ;1, *b
@i
'@i
frHe-
ilaNa ih.ry iyo*tL
@ij @7? @7i rs 73 @ei p+i ifr.ri frff-be, hAil h fuf, L' #\;' d;' @is,) @\\1 @i17 QD,1i7 @ilI 4i
b,n
@>i
hi
@v?
#LaJa
hi*ri b*V
@)
o5 t0, W
Ttoz
90u
W,
ha+
ilzo
hl'q'B*$wLf
0oz
I
bton), = cat4d t
@ ztcLo>
7r. &tfito; il1,0, #)tl*0 4O"\
./
#tycl
''f
+F"I
.,
r.
'/ r'r"
'/
$*fun: raoL S1r"la,nlil au"*,rrg;, **6i r+rr*/#,@, *t*Xt leoty fu*ht: lnllr ta*{t*t: lg,4 aeW,f{, dq, ,, pe+ ryakA{,CrsL+ b*,ol.ba: pr$ufi, Afe*\t/f , d.on fr'Yyb*, ifuatty: y,pln* funk\: pL07 fuw\: val WaW: c*cD: afi*h,atqa, lrfr6[,i,k : tfutto,t bfr,AL7W,*A; ftt,pH)ru. +,. I - zo 4 d,*.so R-s ffi*q648:
ft C*i*fu
r,fl h+
rh ilft- *-,:fu,6H ry
fr3 $0a.Lfr*
:
irUq : e,
jcr
'4 ai ,{n.. *t'Z
"
0z h,a : 0t, fuooa, : b b* ; !2,. fuU,(o 44,
ff,flt
c* bk. Fo *r*f;,?
j'
:
4li,t€. ,
,^
+tr4At
A,4+,g-W,
ixo-
!L hwt'fr'
Na,o,-
?h+rr,*L: Si}z
:
7-4rab0fr-,9CJ*
,
,s,fr [, &t .6aiL&{'
t fii-rht-r H,*o
fu*b?k,
f'4q0
TtufuYJ bno
16.fi1-:
#1,4+rhn
Nryo
Ho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