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城市产业结构分析

合集下载

陕西经济发展现状

陕西经济发展现状

陕西经济发展现状篇一:西安市经济社会蓬勃发展情况西安市经济社会发展情况(西安市情概况)一、西安市情概况西安,陕西省省会、副省级城市,地处关中平原中部,北临渭河,南依秦岭,是陕西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辖9区4县,总面积10108平方公里,城市建成区面积449平方公里,常住人口855.29万人,户籍人口795.98万人。

历史悠久、文化灿烂。

西安是一座世界历史文化名城,与雅典、罗马、开罗并称世界四大文明古都。

西安是中华民族的根植、中华文明的举世闻名、中华文化的代表,有着3100多年的建城史和1100多年的建都史,先后有周、秦、汉、唐等13个王朝在这里建都,是中国历史上建都时间最长、建都朝代最多、影响力最大的帝都,有“秦中自古帝王州”的美誉。

西安曾经是中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最早对外开放的大都市,著名的丝绸之路以西安为起点,深厚的历史文化根植使使西安享有“天然历史博物馆”之誉。

古村落种类之多,数量之大,价值之高,在全国首屈一指。

交通畅达、区位重要。

西安地处中国陆地版图中心和中国中西部两大经济区域的结合部,是西北通往西南、中原、华东和华北门户的门户和商务区。

在全国区域经济提前布局上,西安作为新亚欧大陆桥中国几段——陇海兰新铁路沿线经济带最大的中心城市,是国家实施大点中部大开发战略的桥头堡,是关天经济区的核心城市,具有承东启西、相连南北的重要战略地位。

西安是全国相互连接南北的“大十字”片状铁路交通和陕西省“米”字形交通网的非常重要枢纽,是全国干线公路网中最大的节点城市之一、中国六大航空枢纽之一、五大通讯枢纽之一,航空港城市特点十分突出。

科技发达、创新力强。

西安的综合科全国性教实力居全国城市前列,全市具有普通高等学校62所,在校大学生72.4万人,拥有各类科研机构3000多个,省部级以上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31家,各类特长技术人员46万人,每年硕士、博士毕业生五千余人,有55名两院院士,拥有许多国家乃至世界一流的科学家。

陕西省经济增长质量的评价和分析

陕西省经济增长质量的评价和分析

陕西省经济增长质量的评价和分析内容提要:近年来,陕西经济增长速度较快,持续超过全国平均增长水平,但经济质量的提升与数量的增长并不对称:增长速度快稳定性好但持续增长的动力不足,产业结构不尽合理,经济增长主要依靠投资拉动;城乡差距明显,区域均衡与协调能力不足;能耗在西部地区不高但数值偏大并且下降速度缓慢,环境和生活质量也不容乐观。

造成经济高增长和低质量并存的根本原因在于经济增长方式尚未实现根本性转变。

为此,必须加快发展第三产业,优化经济结构;转变政府职能,提高公共服务质量;促进要素合理分配,缩小收入差距;政府调控和市场手段双管齐下,加大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力度。

近十年来陕西经济一直呈现快速增长,持续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在西部地区排名也比较靠前,经济实力日益增强,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这是人所共知的事实。

但科学发展观和和谐发展观的提出,要求我们不但要关注经济数量的增长,更要关注经济质量的提升,现阶段尤其如此。

这是因为,目前我国经济社会结构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技术进步、产业升级和城市化进程加快,而这一时期往往又是人口、资源环境等矛盾突出,瓶颈约束加剧的时期,经济增长质量问题将变得越来越突出。

我们必须摒弃以大量消耗资源、牺牲环境为代价的发展模式,推动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的根本转变,努力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发挥的高增长、高质量的新型经济发展之路。

那么,陕西经济在快速增长中其运行质量如何呢?本研究报告将通过对大量基础数据的对比和分析,使人们能对我省近年来经济增长质量有一个比较清晰的认识和了解。

一、经济增长质量评价指标经济增长质量如何评价?李京文曾在《快速发展的中国经济》(1996)中对高质量的经济增长作了定性的判断和界定。

他认为高质量的增长应符合以下几项要求:(1)经济增长主要不是靠投入数量的增加,而是靠科技进步的提高;(2)经济增长持续稳定,避免剧烈的波动;(3)物价上涨率被控制在合理的限额之内;(4)经济增长伴随着产业结构的优化和总供需的大体平衡;(5)经济增长不以牺牲环境资源为代价。

陕西省产业结构现状及其发展前景研究

陕西省产业结构现状及其发展前景研究

陕西省产业结构现状及其发展前景研究陕西省是中国的中西部地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

近年来,陕西省在经济发展上取得了较大的成就,但其产业结构还存在一些问题。

本文将对陕西省的产业结构现状进行研究,并探讨其发展前景。

陕西省的产业结构主要由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组成。

第一产业是指农业、林业、渔业和畜牧业等传统的农产品生产活动;第二产业是指工业生产,包括制造业、采矿业和建筑业等;第三产业则是指服务业,包括金融、教育、医疗和旅游等。

目前,陕西省的第一产业仍然占据重要地位。

农业是陕西省的传统支柱产业,主要农产品有小麦、玉米、水稻、棉花和油菜等。

陕西省拥有广阔的耕地资源和丰富的水资源,为农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但由于技术水平相对较低,陕西省的农业生产效率还有待提高。

第三产业是陕西省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陕西省的服务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

陕西省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和丰富的旅游资源,旅游业是服务业中发展潜力巨大的领域之一、同时,金融、教育和医疗等行业也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陕西省产业结构的调整与优化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任务。

在未来的发展中,陕西省应该注重提升农业生产效率,推动农业现代化;加快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提高产品质量和技术水平;积极发展服务业,特别是旅游业;加强科技创新,提高产业竞争力。

综上所述,陕西省的产业结构现状比较传统,但在经济发展的推动下,陕西省的产业结构有望实现转型升级。

农业、工业和服务业将共同推动陕西省经济的发展。

但需要注意的是,陕西省的产业发展仍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来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

陕西省产业结构现状及其发展前景研究

陕西省产业结构现状及其发展前景研究

省产业结构现状及其发展前景研究摘要在,产业结构变动是经济增长的格兰杰成因,也就是说产业结构变动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原因,经济增长对产业结构变动没有显著影响。

研究省的产业结构现状,能对省目前的经济状况有一定的了解,发现近年来经济在发展中所出现的问题和不足以及所体现的优势;研究其发展前景可以为省产业结构的优化找到合适的目标和方向从而推动经济的发展。

本文所用研究方法主要是阅读文献、资料的对比和目前部分研究结果的综合比对。

研究发现省产业结构虽然形成“二、三、一”的态势但仍不尽合理、工业产业缺乏竞争力、未形成明确的主导产业、产业专业化程度不高的问题。

产业结构的优化可通过技术创新改造传统产业、培育主导产业、发挥集群效应等途径实现。

[关键词]省;产业结构;结构优化;产业竞争力[论文类型]应用型A R esearch on the Present Situation and Development Prospects of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in Shaanxi ProvinceABSTRACTIn Shaanxi,changes in industrial structure,economic growth Granger c auses changes in industrial structure that is an important reason for economic gr owth,economic growth,changes in industrial structure had no significant effect. Research status of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of Shaanxi Province,Shaanxi Province, can now have some understanding of the economic situation and found that inrecent years,Shaanxi's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the problems and shortcoming s and advantages embodied;research and its prospects for industry in Shaanxi Pr ovince structure optimization to find the right direction so as to promote the obj ectives and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Shaanxi.Research methods used in this paper is to read the literature,data and present some results comparing the overall comparison.Study found that although the f ormation of Shaanxi Province,the industrial structure,"two,three,one"of the si tuation but still quite reasonable,competitive industrial property,do not form a clear leading industries,industries with high degree of specialization is not the p roblem.Optimization of industrial structure,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can transf orm traditional industries,cultivating leading industry,and other ways to achiev e a cluster effect play.[Key words]:Shaanxi Province;Industrial Structure;Structure Improvement;the Competitive Power[Type of Thesis]:Applied目录1引言11.1选题背景11.2研究目的和意义11.3相关概念的界定12国研究现状综述22.1对省产业结构的研究现状22.2对省产业结构发展前景的研究现状33产业结构发展现状分析33.1省经济增长状况33.2省产业结构现状43.3省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54产业结构发展前景分析104.1省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目标104.2省产业结构优化的重点105产业结构调整对策与建议115.1省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对策与建议115.2省第二产业结构调整对策与建议135.3省第三产业结构调整对策与建议146结束语17参考文献18致191引言1.1选题背景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以及人口的不断增长,省目前的资源供给和承载能力已经无法满足传统模式下经济发展的要求。

西安经济调研报告

西安经济调研报告

西安经济调研报告根据对西安市经济状况的调研分析,以下是对该地区经济发展情况的综合报告:一、西安市经济总体情况西安市是陕西省的省会,也是中国西北地区的重要中心城市。

作为西北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西安市的经济相对发达且持续增长。

近年来,西安市积极推动城市的转型升级,聚焦高科技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

二、经济增长与产业结构西安市的经济增速保持平稳增长态势,主要得益于高新技术产业的不断发展。

高新技术产业园区陆续建设,吸引了大量的高科技企业入驻。

在产业结构方面,西安市正向着高端制造业、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等高附加值领域转型。

这些产业的发展不仅有助于提升西安市的产业竞争力,还为其提供了更多就业机会。

三、人才与创新驱动西安市高度重视人才的引进和培养,积极推动创新驱动型发展。

通过建设高水平的研发机构和创新平台,西安市吸引了一批优秀的科学家和企业家。

同时,西安市还注重加强产学研合作,培育创新型企业,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

四、城市建设与乡村振兴西安市在城市建设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特别是在交通、基础设施、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改善。

同时,西安市也注重推动乡村振兴,努力缩小城乡发展差距,提高农村居民生活水平。

五、对外开放与国际合作作为一座具有重要历史文化底蕴的城市,西安市积极推进对外开放,加强与国际间的合作。

西安市与世界各地建立了广泛的交流渠道,吸引了众多外国投资者和游客。

同时,西安市也积极参与国际经济合作,推动本地区的共同发展。

六、风险与挑战虽然西安市在经济发展中取得了显著成就,但也面临着一些风险和挑战。

例如,经济结构不够优化,依赖传统产业的问题仍然存在,还需要进一步的转型升级。

此外,城市发展带来的一些环境问题也需要重视和解决。

七、政府政策与发展方向西安市政府已制定出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政策和举措,促进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

未来,西安市将继续聚焦创新、人才和绿色发展,推进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为西安市的长期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陕西国民经济发展情况汇报

陕西国民经济发展情况汇报

陕西国民经济发展情况汇报陕西省位于中国西北部,是中国历史文化名省,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近年来,陕西省国民经济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经济总量不断增长,产业结构持续优化,生态环境保护力度不断加大,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

以下将对陕西国民经济发展情况进行汇报。

一、经济总量稳步增长。

近年来,陕西省国民经济总量持续增长。

2019年,全省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56万亿元,比上年增长6.6%,经济总量稳居全国前茅。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占比下降,第二、第三产业增加值占比不断提高,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

二、产业结构持续优化。

陕西省产业结构持续优化,新兴产业蓬勃发展,传统产业不断升级。

特色产业如航空航天、新能源、装备制造等蓬勃发展,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动力。

同时,传统产业如煤炭、化工、机械等也在技术创新和结构调整中焕发新活力。

三、生态环境保护力度不断加大。

陕西省积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生态环境保护力度不断加大。

大力推进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加强水土保持和植被恢复,严格控制工业和农业污染排放,取得了显著成效。

蓝天、碧水、净土成为陕西省的鲜明特色。

四、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陕西省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

城乡居民收入持续增长,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水平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明显增强。

同时,全省各地积极推进脱贫攻坚工作,努力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目标。

五、未来发展展望。

展望未来,陕西省将继续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加快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同时,将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以上就是陕西国民经济发展情况的汇报,希望各位领导和同事们能够对陕西省的发展给予更多的关注和支持,共同推动陕西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陕西省城镇化发展现状资料

陕西省城镇化发展现状资料

陕西省十二五城镇化发展规划一“十一五”城镇化发展回顾(一)主要成就1. 城镇化水平显著提高,城镇化的经济效应进一步显现2. 非农产业规模迅速壮大,城镇化的产业和就业推动效应明显3. 城镇化规模进一步扩大,城镇建设水平大幅提升4. 县域城镇化水平快速提升,城乡一体化建设稳步推进5. 城镇化的政策引导不断加强,城乡规划编制工作成绩斐然(二)存在问题1. 城镇化水平仍显落后,城镇规模总体偏小2. 城镇化的产业支撑有待进一步加强,小城镇特色产业基础薄弱3. 城镇特色不鲜明,城镇设施水平偏低4. 城乡二元结构明显,城镇化发展不均衡5. 城镇管理方式落后,管理水平亟待提高6. 城镇化的资源环境制约凸显,城镇生态安全问题突出二“十二五”城镇化发展机遇与挑战(一)发展机遇1. 我省已进入社会经济高速发展和城镇化快速推进的关键时期2. 金融危机导致的经济增长模式转变形成了城镇化快速发展的外在推力3. 新时期农民进城发展的强烈需求构成了城镇化快速发展的内在动力4. 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为城镇化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持5. 区域发展战略的进一步明晰为城镇化发展提供了导向和机遇(二)面临挑战1. 新时期的社会矛盾使城镇化发展面临考验2. 大规模劳动力转移给城镇化带来了巨大挑战3. 村庄人口的持续减少提出了重构城乡居民点体系的要求4. 两型社会和安全城镇的建设给城镇化提出了更高要求三“十二五”城镇化发展思路和目标(一)指导思想(二)发展战略1. 新型城镇化战略2. 统筹城乡战略3. 低碳、环保、安全战略4. 分类指导、重点突破战略(三)发展目标1. 城镇化发展进入快车道2. 城市建设迈上新台阶3. 县城和重点镇建设达到新水准4. 城镇体系呈现新格局四“十二五”城镇化发展重点(一)打造核心,全力建设西安(咸阳)国际化大都市1. 构筑国际化大都市的城市骨架2. 加快推进西咸新区建设3. 加强和完善综合交通体系4. 强化历史文化遗存保护利用(二)强化多级,切实推进大中城市建设1. 宝鸡——重点推进宝鸡—蔡家坡一体化发展2. 渭南——着力打造“一区两组团”城市空间格局3. 榆林——大力推进榆横一体化发展4. 汉中——切实改善外围组团发展环境5. 延安——率先实现城乡统筹发展6. 铜川——着力实现资源型城市转型7. 安康——全面建设月河川道城镇带8. 商洛——大力推进商丹一体化9. 杨凌——积极推动撤区设市(三)做强县城、做大集镇,强力推进县域城镇化进程1. “以城带镇”,促进大中城市周边卫星城镇建设2. 做强县城,推进一批县城设市设区3. 做大集镇,优先建设标准化重点示范镇(四)统筹城乡,全面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1. 开展城乡统筹试点示范建设2. 促进有条件农村人口转移转化3. 推进城乡居民点体系重构4. 加强城镇社区和社区化新村建设(五)完善功能,着力增强城镇承载力1. 加强城镇设施承载能力2. 增强城镇住房保障能力(六)质量并重,积极提升城镇化品质1. 优化城镇生态环境2. 彰显城镇文化特色3. 强化城镇安全建设五“十二五”城镇化发展的保障措施(一)强化城镇规划引导作用(二)改善城镇化政策制度环境(三)完善城镇组织管理体系(四)构建城镇建设资金保障机制陕西城镇化水平相对偏低面临四大难题2014-02-1709:39:15西安日报(参与讨论)提要:同时,城镇化质量的地区特征主要表现为东部地区的城镇化质量显著高于东北、中部和西部地区,陕西城镇化总体质量和水平相对偏低。

陕西省产业结构的综合评价

陕西省产业结构的综合评价
产业规模 。能源化工产业 , 充分发挥陕北煤、 气 、 油、 盐和 陕南水源丰富 的优势 , 重点发展 陕北能 源化 工基地 , 北能源 接续 区和汉 江水发 电 渭
陕西省依据资源分布特点 , 利用资源优势形成了四大建设基 地 , 陕 站 , 推进煤电一体化发展 , 煤化一体化 , 油炼化一体化发展 , 积极发 展可 加快太阳能、 风能、 地热 、 水电开发 , 小 优化能源结构 , 动多 推 北 以化工能源为发展重点 , 陕南利用自然环 境优美、 生物资源 丰富等优 再生能源 , 势, 是绿色产业基地 , 而关中则以先进制造业为建设重点。另外重点 发 元化发展 。加大科研力度 , 提高 能源利用 效率 , 延长 产业链 , 提高附加 展的产业 包括装备制造业 、 高技术产 及能源化 工产业三大支柱产业 , 高 值 , 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 变 新技术产业 、 果业 、 畜牧业、 旅游、 能源化工和 国防科技工业六大特色产 () 2 六大特色产业的调整。从陕西省的地理环境看 , 陕西省只有关 适 从南 到北有 温带草原 带, 森林 草原带 , 暖温带 业和旅游业 、 文化产业及现代 物流业三大 特色现代服 务产业 。其中装 中是平 原 , 宜种粮食 , 备制造业是 陕西 工业的 主体产 业 , 现代 物流 业是 陕西省 的新兴 产业 。 等 , 适宜种植各种水果, 因此陕西省 应根据地 理环境 , 适宜地 带加大 在 重点发展 渭北果业 , 定扩大 优生区面 积 , 稳 调整产 品品 现代物流是相对于传统物流而 言的。它是在 传统物流 的基础 上 , 引入 水果种植力度 ,

途 这一特性作为将产业划 分的基准 。这 里的 “ 业 指 使用相 同原 产 材料或相 同生产技术或工艺或者相 同用途产 品企业的集 合 一这 就是 产业结构中的产业 。

陕西省产业结构合理化发展分析

陕西省产业结构合理化发展分析

呈下降趋势。这体现出陕西省以重工业为主的特点,
这也造 成 了经济 粗放增 长方式改观 不大 , 现代服务 业 等第三产业 比重较低 、 发展滞后的原因。
O6 . O5 . O4 . 03 . 02 . O1 .
济能否健康运行和持续增长起着重要的作用。 ]
“ 十一 五 ” 以来 , 陕西 省 经 济 实现 了又好 又快 发 展 。2 1 00年 , 省 生产 总值 突破 1 0 全 00 0亿 元 大 关 ,
21 年 2 02 月 第 1 卷第 1 5 期
西安 文理 学 院学报 ( 社会 科学 版 ) Ju l o i nU i r t f r n c n e( oil ce cs dt n o ma f , nv s yo t a dS i c S c i e io ) Xa ei As e aS n E i
均衡状态 , 时 T 此 L=0, 业 结 构 趋 于 合 理 化 ; 产 当 不 为 0时 , 明产 业结 构 偏 离均 衡 状 态 , 表 产业 结 构不合理 ; 且 值越 大产业 结构越 不合理 , 并 儿 19 -2 0 9 9 0 9年 的泰 尔指 数及 其 变 动情 况 如 图 2 。
收 稿 日期 :0 1 3—0 2 1 —0 9
基金项 目: 00年西 安科 技局项 目《 中一天水经 济区产业集群的作用机理及布局战略研究》 S 1 1 ( ) 21 关 ( F 0 1 ) 1 作者简介 : 孙 璐( 9 5 ) 女 , 18 一 , 山西高平人 , 西安财经学院经济学 院硕士研究生 。研究方 向: 产业 经济学。 苏永乐( 9 1 ) 男 , 16 一 , 陕西乾县人 , 西安财经学院经济学 院教授 。研究方 向 : 产业经济学 , 转轨经 济。

陕西省经济发展状况

陕西省经济发展状况

陕西省经济发展状况篇一:陕西经济第三产业发展状况基于计量经济学的1991年以来的陕西经济第三产业发展状况宏观环境:十一五期间,陕西经济进入快速发展的轨道,20xx年全省GDP总量居全国16位(由20xx年的20位提升至20xx的16位),正式跨入国内“万亿省份俱乐部”。

20xx年陕西省人均GDP达2.6万元人民币,突破4000美元大关。

从1978年至20xx年26年间,陕西省人均GDP从87美元起步发展到突破一千美元大关,达到1037美元,又经过5年发展实现突破4000美元的提升和跨越。

20xx年全省GDP总量为14457.84亿元,较上年增速15.51%。

快于全国平均水平6.2%,居西部第一。

在全国排名16位,连续10年保持两位数增长。

人均GDP为38608元人民币,合6204美元(20xx年末)继续领跑西部,人均GDP(接近湖北省38642元)居全国14位。

分析过程:一、明确研究分析任务分析近二十年陕西省经济发展状况,明确陕西省第三产业总值与陕西省总产值的关系。

二、模型设计自变量:陕西省三产总值因变量:总产值建立模型:三、确定统计指标陕西三产总产值陕西省总产值四、模型参数估计五、模型检验R检验:R 2 = 0.995919说明上式的拟合情况较好。

yi变差的99.59%由变量xt解释。

︱R︱=0.99796>R0.05(21-2)=0.4329,表明变量之间线性相关显著,检验通过。

T检验:检验回归系数显著性的原假设和备择假设是(给定? = 0.05)H0:?1 = 0; H1:?1 ? 0因为t = 68.05606 > t0.05 (19) = 2.093,所以检验结果是拒绝?1 = 0,即认为三产值和总产值之间存在回归关系。

上述模型的经济解释是,对于三产值每增加1亿元,总产值将增加2.783442亿元。

篇二:浅析陕西省县域经济的发展现状浅析陕西省县域经济的发展现状作者:吴春静来源:《职业·中旬》20xx年第03期县域经济是衔接城乡文明、沟通城市和农村的重要纽带。

陕西省产业结构演变及现状分析

陕西省产业结构演变及现状分析

地方经济497陕西省产业结构演变及现状分析孙 铂1 咸阳师范学院资源环境与历史文化学院包富华2 咸阳师范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刘宇峰1 咸阳师范学院资源环境与历史文化学院 郭玲霞1 咸阳师范学院资源环境与历史文化学院摘要: 本文在对陕西省产业结构数据分析的基础上,初步划分了陕西省产业结构的演变阶段,并对近年来陕西省产业结构的现状进行了探讨。

陕西省产业结构已由2012年的二产强支撑型经济,向二产三产双支撑型经济转换,但总体上仍然面临一些问题,如经济总量相对较低,部分地区主导产业较为单一等。

因此,陕西省产业结构仍有进一步调整的空间。

关键词:陕西;产业结构;调整中图分类号:F 015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8)033-0497-01一、前言随着一带一路政策的实行,“后发优势”理论在西部地区经济发展中起到了显著的验证作用[1-3]。

然而,陕西省的经济发展速度与东部沿海地区仍然存在明显差距,且差距存在不断扩大的趋势,这种趋势变化是值得重视的。

从部分省市经济下滑的原因上看,主导产业的单一化及不合理的产业布局都是导致地区经济结构性下滑的重要因素。

因此,对陕西省产业结构变化进行分析,避免陷入“单一经济结构陷阱”,这对建设陕西为西部强省有重要意义。

二、陕西省产业结构发展历史产业结构是统计意义上的各个产业部门之间的比例关系,也是各个产业部门在总产值种所占的各自比重,常用的是根据一、二、三产业的比重或产值的比例关系进行划分[4]。

根据这一原则,我们将陕西省产业结构发展过程大体划分为3个阶段。

第一阶段,1952-1978年:在我国经济发展的初期,陕西省第一产业占生产总值比重在40.3%-66.7%之间,经济贡献率达到65.4%,处于绝对的主导地位。

第二产业占生产总值比重在14.9%-43.6%之间,第三产业比例不足20%[5]。

由于第一产业所占比重大,收入弹性低,导致该时段积累效应并不明显。

第二阶段,1978-1985年:该阶段第一产业总产值所占比重逐渐下降,工业总产值比重则上升到45.3%,形成第一、第二产业相辅相成互为支撑的局面。

陕西各市产业结构转换的综合研究

陕西各市产业结构转换的综合研究

1 产业结构转换能力分析
11 指标选取 根据科学性、 . 可比性及数据的可获取性
存度( ) 申请专利数( )城乡居民年末储蓄存款余 、 、
额( )农 民人均纯收入 ( ) 人均 G P X ) 项原始 、 、 D (46
收稿 日期 :o7—1 —1 2o 1 8 基 金项 目 : 西师 范 大学 校 级重 点科 研 项 目; 西省 自然科 学 基金 (04 0 ) 陕 陕 20 0 4 。

关 系。
要: 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 对陕西省 1 O个地级 市的产业结构转换 能力和转换速度进行 了综合 比较分析 , 找
出造成各市间产业结构转换能力差异的决定性 因素, 且发现各 市产 业结构的转换能力水平与转换速度水平 间并不存在对应
关 键 词 : 业结 构 ; 产 转换 能力 ; 速 度 ; 西省 转换 陕
陕西省 1 个地级市 ( 0 陕北 的延安、 榆林 , 中地区的西 关 安、 、 铜川 宝鸡、 咸阳和渭南及陕南的汉 中、 安康 和商洛)
进行 研究 。
其次, 利用 SS I. P S5 0软件包 中的因子 分析 , 对
标准化后的数据进行运算 , 得到相关系数 的特征根 、 主成
分的方差贡献率以及累计方差贡献率表 ( 。为了使 略) 新的公因子能充分反映原始指标 的信息 , 提取了 3个主
对外 贸 易发 展
要素生产率变化对产业结构的影响, 模拟 出美 国的产业 结构转型 , 并认为产业结构转型的关键在于提高农业和
制 造业 的全 要素生 产率 。
供给能力
外贸依 存 度 ( 。) 人 均 外 商 直接 投 资 ; ( 1 l)
产业结构的转换能力和转换速度决定产业结构 调 整的难易程度。因此, 对地 区产业结构转换能力和转换

基于SSM的区域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研究——以陕西省为例

基于SSM的区域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研究——以陕西省为例
十二个五年计划实行以后要面对的首要问题。 陕西省在“ 十二五” 规划纲要之中明确指出: “ 要实现经 济结构优化, 特色优势产业带动作用显著增强, 现代农业发展 水平大幅提升 , 工业增加值 占生产总值 的比重达到 4 3 %以
基金 : 国 家社 会 科 学基 金 重大 项 目“ 完善 生 态补 偿 机 制 研 究” ( 1 2 &Z D 0 7 2 )
创新所在。
间各部门的联系、 三次产业内部尤其是第二产业内部的轻重
工业的比重变化进行了定性和定量的分析。得出的结论基本
上都符合配第 一 克拉克定律。 我国对产业结构的研究 , 是从改革开放开始的。我国学
者主要利用国外的产业结构分析方法研究国内的问题。在研
究产业结构的方法上 , 很多学者采用了偏离份额法进行分析。 陈朝泰( 1 9 9 6 ) 对江苏 的经济进行了偏离份额法分析, 白钢 梁, 王洪庆( 2 0 0 5 ) 对河南的经济进行了偏离份额法分析。也 有许多学者对陕西的产业结构进行 了深入 的研究。何炼成 ( 1 9 9 2 ) 系统论述了陕西省产业结构上存在的十大问题 , 探究 了形成这一不合理现状的十项原因, 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完善 产业结构的十条建议。崔志敏( 2 0 0 1 ) 认为, 陕西产业结构存 在的主要问题是: 农业产品没有比较优势, 商品化程度低; 传 统基础工业比重大, 工业产品缺乏竞争力; 第三产业发展相对 缓慢, 在整体产业结构中所 占比例有待提高; 高新技术企业普 遍规模偏小 , 缺乏规模效益。张晓宁等( 2 0 1 1 ) 采用陕西下辖 1 1 个市区的面板数据进行 G L S 分析, 得出第二产业是陕西经
从1 9 7 8 年的 3 0 . 5 %: 5 2 %: 1 7 . 5 %调整成为 2 0 1 0 年的9 . 8 %

陕西省产业结构分

陕西省产业结构分
与周边省份接壤,是连接东部和西部地区的重要交通枢纽。
自然资源
01
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如煤炭、石油、天然气等。
02
农业资源丰富,主要种植小麦、玉米、棉花等农作物。
03
森林覆盖率较高,拥有多个自然保护区。
人口与经济状况
01
人口数量较多,劳动力资源丰富。
02 经济实力较强,是中国重要的能源化工基地之一。
陕西省产业结构分析
contents
目录
• 引言 • 陕西省概况 • 陕西省产业结构现状 • 陕西省产业结构问题分析 • 优化陕西省产业结构的建议 • 结论
01 引言
主题简介
陕西省位于中国西北地区,是中国重 要的经济省份之一,拥有丰富的自然 资源和人力资源。
产业结构是指各个产业部门之间的比 例关系和相互影响,是衡量一个地区 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
议。
04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研究目的和意义
研究陕西省的产业结构,可以深入了解该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和趋势,为政府和企业提供决策依据。
分析陕西省的产业结构,有助于发现该地区经济发展的优势和不足,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经 济持续健康发展。
02 陕西省概况
地理位置
位于中国西北部,地处黄河中游、陕北高原南部和秦岭、大 巴山之间。
产业结构调整取得一定成效,但 仍面临资源环境压力和转型升级 的挑战。
对未来研究的展望
01
深入研究陕西省产业结构调整的 内在机制和影响因素。
02
探索陕西省在国家战略布局中的 地位和作用,以及与其他省份的
竞争合作关系。
分析陕西省在新经济、新技术领 域的发展潜力和机遇。

《陕西省产业结构分》课件

《陕西省产业结构分》课件
第三产业
交通运输与仓储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金融业、房地产业以及其他服务业,是 陕西省的重要支柱产业。
产业结构变化趋势
1
前景预测
根据市场趋势和政策导向,陕西省的产业结构将更加多元化和创新。
结论
陕西省产业结构的优点
多样化的产业结构为陕西省 的经济发展提供了稳定和可 持续的基础。
未来可发展的产业
新能源、高科技产业和文化 旅游业等将成为陕西省未来 发展的重点。
陕西省产业结构的挑战 和困境
陕西省仍面临着产业结构不 平衡、科技创新能力有限等 问题,需要继续努力。
参考文献
1. 《陕西省经济蓝皮书》 2. 《陕西省发展报告》 3. 《陕西省统计年鉴》
结束语
陕西省的产业结构一直在不断优化和调整,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 撑。
陕西省产业结构分
本PPT课件将为您详细分析陕西省的产业结构,包括各个产业的概况、变化 趋势和不同产业在经济中所占的比重和相互之间的关系,对经济发展和 国家竞争力具有重要影响。
陕西省产业结构概况
第一产业
农业与林业,以及渔业,是陕西省的支柱产业之一。
第二产业
工业和建筑业是陕西省的重要产业部门,为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陕西省支柱产业课件

陕西省支柱产业课件
陕西省支柱产业
• 7、坚持实施旅游市场开发战略。确定明确的主题形象,挖掘陕西旅 游资源的丰富内涵,树立陕西旅游的良好形象。大力开展旅游市场的 调研工作,为提高宣传促销的针对性、有效性奠定基础。积极开展项 目策划工作,使陕西的旅游产品能够活起来,增强陕西旅游“活”的 8、坚持旅游创新发展战略。一是体制创新,改革现行管理体制 中不适应旅游业发展需要的部分,提高政府管理部门的综合协调能力, 进一步理顺旅游景区管理体制,提高管理效率。二是机制创新,在 《行政许可法》的范围内,创立新的投融资机制,扩大渠道,大量引 入社会资本进入旅游行业;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降低准入门坎,扩 大投资群体。三是制度创新,以全面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目标,通过 企业的股份制改造,广泛建立股份制和股份合作制旅游企业,以实现 旅游企业间的兼并重组,为作大作强旅游企业开辟道路。 9、坚持大力开发旅游人力资源战略。充分发挥我省旅游院校教 育的优势,大力拓展旅游培训教育网络,形成普通高等教育、成人教 育、中初级教育、在岗在职培训等阶梯层次,多层次培养旅游人才, 为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提供数量充足、质量较高的人力资源保障。
陕西省产业结构概况
•陕地西,陕省北依据以资化源工分能布源特为点发,展利重用点资,源陕优南势利形用成自了然四环大境建优设美基、
生物资源丰富等优势,是绿色产业基地,而关中则以先进制 造业为建设重点。另外重点发展的产业包括装备制造业、高 技术产及旅游业三大支柱产业,高新技术产业、果业、畜牧 业、旅游、能源化工和国防科技工业六大特色产业。其中装 备制造业是陕西工业的主体产业,现代物流业是陕西省的新 兴产业。现代物流是相对于传统物流而言的。它是在传统物 流的基础上,引入高科技手段,即运用计算机进行信息联网, 并对物流信息进行科学管理,从而使物流速度加快,准确率 提高,库存减少,成本降低,以此延伸和放大传统物流的功陕西省支柱产业西省支柱产业陕西省支柱产业

陕西产业结构分析及其对陕西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影响PPT课件

陕西产业结构分析及其对陕西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影响PPT课件

2、发展旅游与产业承接的相互影响
(1)旅游是一个关联度较大的产业,带动交通、餐饮等产业发展,增加国 民收入,刺激消费,利于产业升级。
(2)旅游特别是生态旅游的发展对资源密集型产业承接有很大的限制和要 求
(3)旅游是一个宣传自己的渠道,游客亦可来此寻求商机,吸引投资。 (4)旅游与产业结合,形成品牌1+1>2效应,其他产业与景区相互陪衬,
75.83
-75.56
19992008
598.95
-267.51
167.7 1
593.64
142.91 1414.47 1544.95
134.07
-80.14
产业份额公式说明
地区经济增长量 j表示地区 i表示行业部门
Gji Gji (t) Gji (t0 ) Gji (t0 )[Gji (t) / Gji (t0 ) Gi (t) / Gi (t0 )] Gji (t0 )[Gi (t) / Gi (t0 ) G(t) / G(t0 )] Gji (t0 )[G(t) / G(t0 ) 1] DSji PSji RSji 竞争力偏差 产业偏差 地区增长额
3、从陕西省旅游业发展目标看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的必要性
《陕西省旅游业发展的总体思路和战略目标》到2012年旅游业占经济总量 13%,到2020年占20%。
2009年陕西省接待境内外游客11555.08万人,首次破亿,同比增长25.8%;旅 游收入767.94亿元,同比增长26.5%;其中境外145.08万人,增长(125.73万人) 15.4%;外汇收入7.71亿美元,增长16.7%,旅游业占2009年经济总量(8186.65亿 元)的9.4%;成为名副其实的支柱产业。

份额 PS 率

陕西省产业结构分

陕西省产业结构分

52.0 43.6 54.5 49.1 53.4 60.1 60.4 60.5
19.7
17.5 37.4 39.6 48.1 42.4 35.6 31.9 32.3
2006
2007 2008
100.0
100.0 100.0
6.6
3.7 4.9
57.6
61.6 64.6
35.8
34.7 30.5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陕西产业结构调整的对策
第三产业 (亿元) 2.53 6.35 6.20 7.53 14.24 45.52 198.93 763.20 963.62 1390.55
2008
6851.32
753.72
3842.08
2255.52
产业结构变动经历的阶段
第一阶段(1952~1958年)“一二三”阶段,在国家优先发展钢铁、 机械等工业的方针政策指导下,第二产业的比重和产值快速提高,但是第一 产业仍占据主导地位; 第二阶段(1959~1960年)“二一三”阶段,此时期是中国的“大跃 进”时期,在经济建设以“钢”为纲的方针路线指导下,大量炼钢造成工业 产值迅速提高,农业产值大幅下降的局面; 第三阶段(1961年~1969年)“一二三”阶段,此时国家又把农业放在 经济工作的首位,同时采取了有利于农业发展的措施,第一产业重新占据陕 西产业主导地位,其次是二、三产业; 第四阶段(1970~1985年)“二一三”阶段,这个阶段国家制订了合理 的经济政策,推动整个社会的工业化,陕西的第二产业在此时超过第一产业 而占据主导地位。值得注意的是第三产业开始崛起; 第五阶段(1986年至今)“二三一”阶段,1978年改革开放后国家把工 作重点放在经济建设上来,国家加快发展非国有制经济等政策,促进了陕西 第三产业的发展。1986年陕西第三产业产值比重超过了第一产业所占的比重, 位于陕西擦汗农业结构的次席,2001年达到历史最高点为40.5%,随后开始 下降,一直到2010年的32.9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陕西省城市产业结构分析摘要:在偏离——份额分析法的基础上,对陕西省的十一个市、示范区的城市产业结构进行了分析。

其分析结果表明:虽然陕西省各市、示范区的经济取得了较为快速的发展,但从总体上来说,是依赖全省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同时,也可以看到其产业结构的不合理与低层次化,特别是竞争优势不足的缺陷。

各市区应结合当地产业发展基础和资源禀赋,明确支柱产业和重点发展产业,注重区域分工协作,促进区域平衡协调发展,进而实现全省经济实力的整体提升。

关键字:陕西;产业结构;偏离——份额分析法ABSTRACT:In this paper,I want to use the shift-share analysis method. Eleven of the city of Shaanxi Province,demonstration area of the city industrial structure has been analyzed. The analysis results show that the cities of Shaanxi Province are achieve great increase in economy,but generally speaking,the economic increase by the lead role in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the province. At the same time,we can see the irrational industrial structure and low-level. Especially,competitive advantage shortage. All cities should combine local industrial development foundation and resource endowment,clear the pillar industries and key industry,focus on regional division of labor,promot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regional balance,and achieve the overall promotion of the province's economic strength.Key word: Shaanxi;industrial structure;shift-share analysis method引言区域产业结构,是指在区域内各产业的构成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

在一个区域中,其产业结构及其优劣的程度将直接关系到区域经济的效益以及区域资源配置的效率[1]。

通过一系列的实际研究,学者们普遍认为“现代经济增长方式本质上是结构主导型增长方式,即以产业结构变动为核心的经济增长”[2]。

因此,产业结构的合理调整和优化升级是实现区域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促进经济可持续增长的关键举措;但是,要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首先要对区域产业结构的现状特征进行了解和分析。

当前,陕西省处于“后危机时代”经济结构转型关键时期,在偏离——份额分析法的基础上,对陕西省当前十一个主要城市产业结构效益与产业竞争力的分析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

一、研究方法此文主要运用偏离——份额分析法研究陕西省十一个主要城市产业结构的效益与竞争力。

偏离——份额分析法(Shift-share Methods,简称SSM),此法是美国经济学家丹尼森·B·克雷默在1942年提出的,后来由邓恩与胡佛在应用中做了进一步发展与完善。

偏离——份额分析方法与其它方法相比,具有较好的动态性和综合性,因此被广泛应用。

偏离——份额分析方法的基本原理是将区域经济的变化看成一个动态的过程,并以其所在的经济发展为参照系,将区域自身经济总量在某一时期的变动分解成三个分量:份额分量、结构偏离分量以及竞争力偏离分量,并通过这三个变量来说明研究区域中经济的发展和衰退的原因,评价该区域经济结构的优劣以及自身竞争能力的强弱,进而可确定此区域在未来经济发展过程中应该走什么样的道路,制定产业结构调整的原则[3]。

根据SSM原理构建偏离——份额法模型:区域增长总量(G i) =份额分量(N i)+结构偏离分量(P i)+竞争力偏离分量(D i) (1)上式中,份额分量(N i)反映该区域中各个产业部门以全省或全国的经济总量增长率增长而得到的增长量。

其计算公式:N i=∑b i0×(B t-B0)/B0 ( i=1,2,3) (2)产业结构偏离分量(P i),表示该地区各个产业部门按全省或全国相应的产业部门增长率计算的增长额与按全省或全国经济总量增长率计算的增长额之差,反映该地区的经济与全省或全国经济间的产业结构差距所造成的影响;若P i值越大则该区域产业结构越优越,其对该地区的经济增长的贡献也就越大,反之产业结构就越落后,对经济增长贡献也越小;其计算公式:P i=∑b i0×((B it-B i0)/B i0-(B t-B0)/B0)(i=1,2,3)(3)竞争力份额分量(D i),表示该区域内各产业增长速度与全省或全国增长速度的差别引起的偏差,反映一个地区的区位优势或地区竞争优势的程度;如果D i 为正值,则表明被研究区域处于有利区位,产业竞争力较强,如果D i为负值,被研究区域处于不利区位,产业竞争力较弱。

具体计算公式如下:D i=∑b i0×((b it-b i0)/b i0-(B it-B i0)/B i0)(i=1,2,3) (4)在(2)、(3)、(4)式中,B0、B t分别表示全省或全国在基期的经济总量和报告期经济总量;b i0、b it分别表示被研究区域的第i个行业在基期和报告期的产值规模;B i0和B it分别表示全省或全国第i个行业在基期和报告期的产值规模[4]。

二、计算结果分析此文以2005年陕西省省的十一个市,示范区的三次产业的产值为基期数据,以2010年各地区的相应数据为报告期数据,选用陕西省三次产业产值作为参照体系,应用偏离——份额法计算模型,计算结果如表1,表2,表3。

1、各市三次产业结构分析表1陕西省各城市产业结构偏离份额分析明细结果城市第一产业(亿元) 第二产业(亿元)第三产业(亿元)N1 P1 D1 N2 P2 D2 N3 P3 D3西安115.69 -31.02 -10.56 943.53 97.13 -172.68 1162.91 -59.81 -73.1 铜川10.27 -2.76 0.82 63.25 6.51 10.48 48.91 -2.48 -16.23 宝鸡74.5 -20.01 7.24 420.65 43.27 -88.94 232.49 -11.96 -95.65 咸阳149.89 -40.26 7.71 288.83 34.66 9.63 270.06 -13.89 -87.96 渭南99.35 -26.68 -0.57 252.54 25.98 -28.86 194.85 -10.02 -17.81 延安51.57 -13.85 4.13 499.08 51.33 -199.63 97.93 -5.04 29.66 汉中80.66 -21.66 5.53 149.61 15.39 -51.29 148.75 -7.65 26.35 榆林48.07 -12.91 29.39 349.72 35.97 619.5 162.26 -8.34 212.33 安康62.23 -16.71 -13.87 69.21 7.12 13.45 109.8 -5.65 -33.57 商洛43.07 -11.57 1.97 61.74 6.35 14.46 70.47 -3.62 2.82 杨凌示范区 2.49 -0.67 0.43 14.23 1.46 0.33 13.51 -0.69 -0.46 数据来源于陕西统计年鉴(2006,2011)[5]据表1分析可知,整体上看,陕西省各市、示范区的份额增量明显大于结构增量和竞争力增量,而其中各地第二、三产业的份额增量又远高于第一产业,这与克拉克产业结构演进规律相符,而且表明当前陕西各地产业升级趋势较为明显。

从产业内部来看,对于第一产业,各市产业结构偏离分量均为负值,说明各市农业内部产业结构不够合理,产业层次低;对于第二产业,相比较而言第二产业是各地优势产业部门,特别是结构偏离都为正值,说明其内部结构较为合理,对经济增长具有促进作用,但是有近一半的城市竞争力分量呈负值,这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结构优势,使得各市总偏离都呈负向增长;对于第三产业,全省各地呈现较大的负向结构偏离,其中以西安尤甚,体现了各市第三产业内部发展结构失衡,传统产业比重较大。

而与现代工业密切相关的现代生产服务性行业发展滞后,不利于产业结构的高级化发展,同时竞争力参差不齐且绝大多数地区竞争力优势不足,最强的榆林市和最弱的宝鸡市差距达到307.98。

2、各市产业结构效益总体分析表2陕西省各城市产业结构偏离份额分析结果城市总增长量份额分量(Ni) 产业结构分量(Pi)产业竞争力分量(Di)总偏离(Pi +Di)增量增率增量增率增量增率增量增率增量增率西安1971.73 1.55 2222.13 1.75 6.3 0 -256.34 -0.2 -250.4 -0.2 铜川118.77 1.71 122.43 1.76 1.27 0.02 -4.93 -0.07 -3.66 -0.05 宝鸡561.5 1.35 727.64 1.75 11.21 0.03 -177.35 -0.43 -166.14 -0.4 咸阳619.21 1.43 709.32 1.64 -19.49 -0.05 -70.62 -0.16 -90.11 -0.21 渭南488.78 1.56 546.74 1.75 -10.72 -0.04 -47.24 -0.15 -57.96 -0.19 延安515.18 1.39 648.58 1.75 32.44 0.09 -165.84 -0.45 -133.4 -0.36 汉中345.69 1.6 379.02 1.75 -13.92 -0.06 -19.41 -0.09 -33.33 -0.15 榆林1425.99 4.46 550.05 1.72 14.72 0.05 861.22 2.69 875.94 2.74 安康192.01 1.39 241.24 1.75 -15.24 -0.11 -33.99 -0.25 -49.23 -0.36 商洛185.69 1.85 175.28 1.75 -8.84 -0.09 19.25 0.19 10.41 0.1 杨凌示范区30.63 1.78 30.23 1.76 0.1 0.005 0.3 0.015 0.4 0.02表3陕西省各市、区偏离—份额法因素分析特征城市Pi>0;Di>0 榆林,杨凌示范区Pi>0;Di<0 西安,铜川,宝鸡,延安Pi<0;Di>0 商洛Pi<0;Di<0 咸阳,渭南,汉中,安康表2所示,陕西省11个市,示范区的国内生产总值在考察期内都有较大幅度的增长,究其原因,不仅与当地良好的经济基础有关,在很多程度上还与陕西省加快推进城市群建设和新型工业化发展战略的实施有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