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复杂动态系统理论在应用语言学中的研究

合集下载

复杂性系统理论对语言教学启示

复杂性系统理论对语言教学启示

复杂性系统理论对语言教学的启示摘要:根据复杂性系统理论,语言的习得过程是一个动态的,开放的,非线性的动态系统。

这一过程会受到学习者心理、生理、智力以及其所处社会、文化环境等因素的相互影响。

因此,在语言教学中,教师应该认识到语言习得过程的这些特征,才能更有助于学生的学习。

关键词:复杂性系统理论语言习得教学启示1 导论随着1994年复杂性适应系统理论的提出,越来越多的专家开始关注现实中很多系统的复杂性。

同样,很多语言学家们也从语言的演化、本质、功能等方面证实了语言也像自然界的其他事物一样,是一个复杂的适应系统,其复杂性表现在语言系统本身所具有的开放性、非线性、动态性以及自组织性等方面(steels,2000:王士元,2006)。

由于语言习得过程会受到学习者心理、生理、智力等以及其所处社会、文化环境等因素的影响,系统中任何子系统的变化都会对该系统的发展过程和结果产生巨大的影响(黄巧云,2004),因此,语言习得过程也是一个复杂的、动态的、自我组织、不断演变且不可预测的非线性系统。

随着语言输人频度的增强,陈述性知识逐渐向程序性知识转化,并最终掌握语言。

这是复杂性系统理论应用于母语习得或二语习得研究的基础。

既然语言结构是通过语言使用而涌现出来的,学习者在习得语言的过程中也需要使用语言,那么,语言使用、语言变化和语言习得都是同一个动态系统的不同层面,它们之间是相辅相成的,是相互作用的。

2 复杂性系统理论对语言教学的启示基于语言习得过程的上述特点,在语言教学中,语言教师就应该认识到语言习得过程中的涌现性特征,主要做到以下几点。

2.1 改变语言教学目标的设定如果将语言系统看成是一个动态的系统,语言在使用过程中会不断地变化,那么语言学习的目标就不再是学习静态的语音、形态和句法等,而是学会如何在不同的社会场合,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点,面对不同的对象,面对不同的话题进行自然地沟通。

因此,在语言教学活动中,老师应该让学生切身认识到语言系统是一个动态的系统这一事实,帮助他们认识到在语言的长期使用过程中,语言会发生变化。

复杂动态系统理论与二语口语习得和产出研究

复杂动态系统理论与二语口语习得和产出研究

考试与评价·大学英语教研版General Serial No.1132021No.4语言学与外语教学1李芳(1981-),女,江苏盱眙人,讲师,博士在读,研究方向: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复杂动态系统理论与二语口语习得和产出研究李芳1(南京林业大学外国语学院,江苏南京210037)摘要:复杂动态系统理论对二语习得研究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本文基于复杂动态理论,以二语口语习得和产出为例,依次探讨了复杂动态系统的几个主要特征:对初始条件的依赖、各个子系统间的联结、非线性发展、在内部重组和与环境的互动中变化以及对内部资源和外部资源的依赖。

最后提出了复杂动态系统对二语口语习得和产出以及教学研究的启示。

关键词:复杂动态系统;二语口语习得;二语口语产出1.引言自Larsen-Freeman (1997)首次提出复杂系统理论以来,CDST (complex dynamic systems theory )作为当代应用语言学研究的一个重要理论,已被深入应用到包括语言习得、语言变化、语言生态、语言演变、语言政策、教学法、通用语、语言景观、社会语言学以及会话分析等多个应用语言学研究领域。

2.复杂动态系统特征与二语口语习得和产出在复杂动态系统理论下,任何一个现象都不是单一诱因的结果,而是由多个相互联结的因素构成的复杂系统。

没有简单的线性因果关系,而是非线性且无法预测的。

任何现象都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动态的、处于不断变化中的。

因此,研究者应当系统地、从多维度、跨时空地进行二语口语习得和产出研究。

2.1对初始条件的依赖正如“蝴蝶效应”一般,在整个动态系统中,初始条件下发生的任何细微变化都可能带动整个系统发生巨大的连锁反应。

因此,整个系统的发展依赖于初始条件。

同时,当前系统的状态体现了此前的整个历史过程。

从语言习得角度来看,每当语言的任何部分发生改变,它在整个系统中的状态就会产生变化,因而整个语言系统也发生了改变。

有时一个语言形式会被赋予新的意义,但是根据语境可以猜测出它的意义。

动态系统理论与微变化研究法在二语习得中的应用

动态系统理论与微变化研究法在二语习得中的应用

动态系统理论(Dynamic Systems Theory)代表了应用语言学界的最新发展动态。

该理论认为第二语言学习是基于使用的学习,这种学习不是一个线性过程,而充满各种变异性。

动态系统在理念上不同于传统二语习得理论对于第二语言发展的阐述,因此在方法论的使用上也需要有别于以往常用的研究方法。

微变化研究法强调通过高密度收集语料的方法,直接观察正在发生的变化,符合动态系统理论的基本理念。

微变化研究法(microgenetic method)是一种新兴的研究方法,源于认知心理学领域,通过描画人类认知发展的轨迹,揭示发展的机制及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变异性。

相比较于传统的横向研究法和纵向研究法,微变化研究法具有直接、全面、灵活等优势。

迄今为止,国际上已有多种权威杂志发表了与微变化研究法相关的论文。

但是,国内使用该研究方法所作的研究较少,对于该方法的了解也非常有限。

本文通过分析运用微变化研究法开展基于动态系统理论研究的优势,说明该方法能够揭示语言习得的动态发展过程,可以为动态系统理论研究提供具有重要参考价值的方法论。

一、动态系统理论及其方法论的特点1.动态系统理论的主要特征:非线性与变异性进入21世纪,强调人类语言能力具有复杂性、动态性和变异性的趋势在二语习得研究领域显得非常明显。

动态系统理论明确指出语言系统就是一个典型的动态系统,具有动态系统的所有特性。

根据该理论,语言系统处于不断变化之中,变化具有持续性。

语言系统由各种相关联的变量组成,这些变量会随着语言的使用和语境的变化产生相应变化。

变化最基本的特征就是非线性。

[1][2]Larsen-Freeman曾经总结过语言系统作为一种动态系统所具备的特征。

她认为,语言系统是动态的,二语学习者的内在语法处于不停变化之中,根本不存在所谓的目标语。

因为目标一直处在运动变化中,所以语言习得没有任何终点。

[3]151语言系统是复杂的,它包括句法、语音、词汇等多个子系统,这些子系统互相作用、互相影响。

动态系统理论在二语习得研究中的应用以二语词汇发展研究为例

动态系统理论在二语习得研究中的应用以二语词汇发展研究为例

动态系统理论在二语习得研究中的应用以二语词汇发展研究为例一、本文概述动态系统理论(Dynamic Systems Theory, DST)是一种跨学科的理论框架,它强调系统的动态性、非线性、复杂性和交互性。

近年来,这一理论在语言习得研究中逐渐受到重视,尤其是在二语习得(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SLA)领域。

本文旨在探讨动态系统理论在二语词汇发展研究中的应用,并以此为例,展示DST如何为二语习得研究提供新的视角和方法。

本文将简要介绍动态系统理论的基本概念和核心特征,阐述其为何适用于语言习得研究。

然后,将重点分析二语词汇发展过程中的动态性、非线性和交互性,以及这些因素如何影响词汇学习的效率和质量。

接着,本文将探讨如何将动态系统理论应用于二语词汇发展研究,包括研究设计、数据收集和分析方法等方面。

本文将总结动态系统理论在二语词汇发展研究中的意义和价值,并展望未来的研究方向。

通过本文的阐述,读者将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动态系统理论在二语习得研究中的重要性,以及如何运用该理论来探讨二语词汇发展的复杂性和动态性。

本文也将为二语习得领域的研究者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以推动该领域的深入发展。

二、动态系统理论的核心概念与原则动态系统理论(Dynamic Systems Theory,简称DST)是一种跨学科的理论框架,它强调系统的动态性、复杂性和互动性。

在二语习得(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简称SLA)研究中,DST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帮助我们理解语言学习的过程和机制。

DST的核心概念主要包括“动态性”和“复杂性”。

动态性指的是系统在不断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呈现出非线性和不稳定性的特点。

在二语词汇发展中,这意味着词汇知识的增长和变化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学习者的个体差异、学习环境、学习策略等。

而复杂性则体现在系统的多层面、多因素相互交织的关系上。

基于动态系统理论的课堂二语研究理论框架与研究方法

基于动态系统理论的课堂二语研究理论框架与研究方法

基于动态系统理论的课堂二语研究理论框架与研究方法一、概述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二语习得(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简称SLA)已经成为教育领域和语言学研究的重要议题。

动态系统理论(Dynamic Systems Theory,简称DST)作为一种新兴的理论框架,为理解和研究二语习得提供了新的视角。

本文旨在探讨基于动态系统理论的课堂二语研究理论框架与研究方法,以期为二语习得的教学与实践提供有益的指导。

动态系统理论强调系统的动态性、复杂性和互动性,认为二语习得是一个不断变化和发展的过程,受到多种因素的共同影响。

该理论突破了传统二语习得理论的局限性,将二语习得视为一个由多个子系统相互作用构成的复杂动态系统。

这些子系统包括但不限于语言输入、语言输出、认知加工、情感因素、社会环境等。

这些子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共同塑造了二语习得的过程和结果。

基于动态系统理论的课堂二语研究理论框架,将课堂视为一个复杂的动态系统,关注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多个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

该框架强调课堂环境的动态变化和学生个体差异对二语习得的影响,提倡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性,鼓励学生通过互动和合作进行语言学习和实践。

在研究方法上,基于动态系统理论的课堂二语研究注重定量和定性研究的结合,强调数据的收集和分析应该具有系统性和连续性。

通过运用多种研究工具和方法,如观察、访谈、问卷调查、语料库分析等,全面收集和分析课堂二语习得过程中的各种数据,揭示二语习得的动态变化和发展规律。

基于动态系统理论的课堂二语研究理论框架与研究方法,为二语习得的研究和实践提供了新的视角和工具。

通过深入探究课堂二语习得过程中的动态变化和影响因素,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二语习得的本质和规律,为二语习得的教学与实践提供有益的启示和指导。

1. 简述动态系统理论(DST)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动态系统理论(Dynamic Systems Theory,简称DST)是一种复杂系统分析方法,主要关注系统的动态性、非线性、交互性和复杂性。

复杂动态系统理论_对二语习得研究的反思_许希阳

复杂动态系统理论_对二语习得研究的反思_许希阳

语言教学与研究2015年第2期复杂动态系统理论:对二语习得研究的反思许希阳 吴勇毅提要 复杂动态系统理论是二语习得研究界的最新理论。

本文从二语习得研究中的五大争论出发,对该理论进行全面、系统论述。

该理论从核心术语、研究对象、语言子系统的关系、情境和大脑认知机制关系以及研究方法五个方面对二语习得研究进行了反思。

此外,本文借助当代哲学家Edgar Morin的学说,从新的视角来理解二语习得学界的五大争论。

关键词 复杂动态系统;二语习得;争论;反思一 引言复杂动态系统理论是当今二语习得领域倍受瞩目的理论。

作为该理论的倡导者,Larsen-Freeman和她的合作者们撰写了一系列论文、论著:Larsen-Freeman(1997、2006、2007a、2007b、2009、2012),Cameron &Larsen-Freeman(2007),Larsen-Freeman &Cameron(2008a、2008b),Beckner et al(2009)。

目前,该理论还未有统一的术语,使用频率最高的有两个:复杂理论(Complexity Theory,CT)和动态系统理论(Dynamic Systems Theory,DST)。

Larsen-Freeman(2012)指出,两个理论虽然起源不同,但有很多相似之处。

本文依从Larsen-Freeman(2012)题目中的complex dynamic systems,称之为复杂动态系统理论。

国内对该理论的介绍刚刚起步。

发表在外语类期刊上的论文有沈昌洪、吕敏(2008)、王涛(2010、2011)、李兰霞(2011)、郑咏滟(2011)、韦晓保(2012)以及戴运财、王同顺(2012)。

对外汉语学界还未见相关论文。

已有的论文多直接对该理论进行介绍。

本文试图从传统二语习得研究中存在的五大争论出发,展开对复杂动态系统理论的介绍与论述。

我们认为复杂动态系统理论正是对二语习得研究的反思。

动态系统理论与二语习得研究

动态系统理论与二语习得研究

动态系统理论与二语习得研究摘要:动态系统理论是一门研究复杂理论的科学。

它研究自然界的复杂和非线性系统如何从混乱无序的状态进入有序状态。

本文旨在简要介绍复杂动态理论,从而发现该理论与二语习得的相关性。

寻求二语习得的新途径,开拓第二语言发展的新空间。

关键词:动态系统论二语习得相关性1.动态系统理论背景larsen-freeman首先把动态系统理论应用于第二语言习得研究。

她在1977年在applied linguistics杂志上发表了:chaos/complexity science and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一文。

该文系统地阐述了复杂理论与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的相关性。

de bot教授还提供了动态系统理论的几项基本特征,如:非线性、不可预知性和组成部分之间的互动,认为该理论是较有潜力的二语发展普遍理论之一。

渥太华大学心理学博士,阿尔伯塔大学心理学教授kimberly a noels通过对学习动机的动态研究,主张将动态系统理论应用于语言教学。

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对单词的发音、意义、和词性的阐释到进行单词使用的各种操练,注意的是对学生学习结果的评价,忽视了学生习得的各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

二语教学缺乏系统性和构建性。

在学生二语习得的过程中,学生不能很好的将单词的发音与意义联系起来,单词记忆更多的是靠机械重复的学习方法,对词义的理解缺乏深度,局限于词汇的基本词义理解。

整体而言,学生掌握的是静态的机械的累加,而不是动态的使用单词,二语习得缺乏生成性和创造性。

因此,简单地把二语习得看作是一个静态的因果关系是行不通的。

在这一背景下,将动态系统理论引入二语习得研究,是习得研究的一个新的发展趋势,将二语习得在这一理论的视角下进行探讨是一个新趋势。

正确理解和运用动态系统理论,对促进二语习得,防止语言磨蚀,提高外语词汇教学有很大帮助。

2.动态系统理论的本质和特点(1)非线性线性变化是一条直线,即语言学习时由简单到复杂,由低水平到高水平的过程。

复杂动态系统理论视角下的二语动机自我系统

复杂动态系统理论视角下的二语动机自我系统

复杂动态系统理论视角下的二语动机自我系统发布时间:2021-11-17T03:47:20.867Z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18期作者:肖雯[导读] 动机作为影响二语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为二语学习的主要源动力。

近年来,动机研究逐步转向研究其复杂的社会动态性肖雯东南大学江苏南京 211189摘要:动机作为影响二语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为二语学习的主要源动力。

近年来,动机研究逐步转向研究其复杂的社会动态性,主要从动态系统理论的角度来回答动机系统如何发展和变化。

本文以二语动机自我系统理论为分析框架,从二语动机自我系统来阐释二语动机的基本理论框架,并从动态系统的主要特征(起始状态的敏感性、动态复杂性、开放多元性)来分析二语自我动机系统的三个层面,旨在讨论二语动机系统各个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各因素变化对二语动机系统所产生的影响,并探讨二语动机自我系统与动态动机系统之间的联系,进一步理解二语动机系统在内在规律,对实际课堂教学提出可行性的建议。

关键词:二语动机;二语动机自我系统;动态系统理论;前言“动机”一词来源于拉丁语“movere”,意思是“移动”。

在第二语言学习环境中,动机是指学习者习得第二语言的态度、愿望和意愿(Richards & Schmidt 2013)。

二语动机作为个体差异的重要因素之一,对二语习得有着重要的影响。

尽管研究人员建立了大量的理论框架来研究动机的影响因素,但目前的研究主要从定量的角度,忽略了学习者的个体差异。

近十年来,二语习得领域的研究方法出现了向动态系统理论的转变,复杂系统理论认为研究者应该从个体出发,来挖掘而与动机系统的影响因素。

因此,本研究尝试从动态系统理论的角度探讨二语动机的各个方面的交互影响,以期为二语教学提供一些启示。

一、二语动机动机是二语习得的决定因素之一(戴运财 2015)。

动机可以作为长期二语学习的驱动力,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个体学习者在学习能力和学习环境方面的不足(D?rnyei & Ryan 2015)。

动态系统理论和复杂性科学的研究

动态系统理论和复杂性科学的研究

动态系统理论和复杂性科学的研究动态系统理论和复杂性科学是当代科学研究的热门领域,这两个学科的研究涵盖了生物、物理、社会、计算机等多个学科领域。

动态系统理论是研究动态系统的行为和演变规律的数学理论,而复杂性科学则侧重于复杂系统的研究,可以说动态系统理论是复杂性科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

动态系统指的是随着时间推移而变化的系统,这些系统可以是物理、生物、经济、社会系统等。

而动态系统理论研究的是系统的状态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演变的规律,这个演变可以是线性的,也可以是非线性的,可以是周期性的,也可以是混沌的。

总的来说,动态系统理论研究的是系统的稳定性和不稳定性,以及系统演化的方式和规律。

与动态系统理论密切相关的是“复杂性科学”。

复杂性科学是一个跨学科的领域,研究的是由许多部分组成、相互作用和反馈的系统。

所谓“复杂系统”,指的是由多个独立部分组成的系统,每个部分都可以影响系统的整体性质。

简单地说,“复杂性科学”是通过研究系统内部的多样性、相互作用和反馈,从而解释系统整体表现的学科。

动态系统理论和复杂性科学的应用领域非常广泛,包括生物学、物理学、社会学、经济学和计算机科学等多个学科。

例如,在生物学中,动态系统理论可以用于研究神经元之间的信号传递、生物进化和人类行为等复杂系统;在物理学中,动态系统理论可以用于研究弱混沌现象和非线性动力学等领域;在经济学和社会科学中,动态系统理论可以用于对市场、物流和人口等复杂系统的分析和预测等。

不仅如此,动态系统理论与复杂性科学也具有非常广泛的应用前景。

对于提高人类社会的运行效率和质量,促进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这两个学科都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总的来说,动态系统理论和复杂性科学虽然是两个独立的学科,但是它们有许多的交叉点和融合处,这两个学科的发展都可以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做出重要的贡献。

未来的研究方向可以是这两个学科的相互融合和深入应用。

例如,在信息技术领域,智能算法可以把动态系统理论和复杂性科学中的方法结合起来,为大数据、物联网等领域提供更强大的理论支持;在医疗领域,结合动态系统理论和复杂性科学的方法可以加速疾病诊断和治疗的进程,从而让患者能够更快地得到帮助。

复杂动态系统理论在应用语言学中的研究方法——设计原则与分析手段

复杂动态系统理论在应用语言学中的研究方法——设计原则与分析手段
l i i : t t



理 论层 面 实 证 研 究 不 足 缺 乏 对 研 究 方 法 的 专 门 讨




引言
语言 发 展 是

论 个复 杂 动 态 的 过 程 这




尽 管众 多 学 者 同 意该 理论 对 二 语 习 得研 究 具 有
( 、
指 导意 义 许希 阳

吴 勇毅
自然


nst i t ut e
fo r
Sc i e nt if ic
In
o rm a t f ion
99 7
最 早提 出 将 复杂 系 统理 论

界 的 理 论 概 念艰 涩 体 系 庞 杂 另
究 方 法 指导 不 足 缺 乏 实 证 研究

方面 也 体 现 出 研

C o m p le x D y na mi c Sy st e ms CD S ) 运 。 的

用 到 应用 语 言 学
现成蓝本


20 1



随着 复杂 动 态 系 统 理 论 在 应用 语 言学 界 逐

, ,

与 数 据 分析 手 段 为 外 语 界 同 行 提 供 指 导



篇 幅所
渐升 温
d e Bo t L e wi e & V e r spo o r 2 007 ; de B ot ,

限 本文 不 再赞述 相 关 理 论概念 而 以 方 法 论 作 为 讨
20 1

语言复杂性的系统功能语言学阐释-精品文档资料

语言复杂性的系统功能语言学阐释-精品文档资料

语言复杂性的系统功能语言学阐释1.引言语言复杂性(linguistic complexity)与语言流利性(fluency)、语言准确性(accuracy)一起组成了语言CAF三维度。

Skehan和Foster(1999)的研究得出结论:语言复杂性、准确性和流利性是二语习得很重要的三个维度,但是它们还需要词汇能力层组的补充。

语言复杂性可以从二语习得角度来说明,那么对于大学派功能语言学而言,可以从系统功能语言学的哪些角度来阐释呢,三大纯理功能,还是语法隐喻,词汇密度方面?该从功能语言学的哪个角度去阐释呢?本文尝试回答以上的问题,主要从语法隐喻的角度来阐释语言复杂性,从而做到使语法隐喻理论在语言复杂性方面能更好的应用。

2.文献综述2.1 语言复杂性语言是人特有的认知能力,语言本身很复杂,因此语言学习如母语学习和外语学习也是一个很复杂的现象,涉及语言,语境,社会,文化,心理等很多方面。

根据国外学者的观点,复杂性是三个维度CAF中最复杂,最模糊和最难理解的维度。

最开始的时候,复杂性用于二语习得文献中,指的是语言性能(task complexity)和二语习得能力和精通能力(L2 complexity)(Robinson,2001;Skehan,2001)。

语言复杂性,可以从两个不同方面来定义。

一方面,它是学习者中介语系统的动态性能。

另一方面,它作为为更稳定的个人的语言基础来组成中介语系统。

相应的,考虑到学习者中介语水平时,语言复杂性可以解释为习得者的第二语言系统的多样性、丰富性、详尽性和储存量。

从功能语言学方面看,复杂性最初指的是从属的数量,比如每个T-unit的小句数量。

另一种功能复杂性包含使用的不同形式的动词数量。

语言是一个很复杂的系统,一方面,语言系统由音位、形态、词库、句法、语义、语用这些不同的子系统构成,他们之间相互依赖,相互作用;另一方面,语言系统整体是由无数局部的语言使用事件涌现出来的,具有自组织性,语言使用对语言系统产生重要影响。

动态系统理论在二语习得中的应用研究_韩丹

动态系统理论在二语习得中的应用研究_韩丹

January 2016读与写杂志Read and Write Periodical2016年1月第13卷第1期Vol.13No.1动态系统理论在二语习得中的应用研究韩丹(渤海大学外国语学院辽宁锦州121000)摘要:动态系统理论对二语习得的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研究视角,对于传统二语习得中的问题提供了全新的解读。

本文着重分析了动态系统理论框架下探讨的二语习得问题,对动态系统理论框架下的二语习得相关概念作了介绍。

旨在在动态系统理论框架下不断加深和推进二语习得研究,并同时不断丰富应用语言学领域的动态系统理论建设。

关键词:动态系统理论二语习得中图分类号:H31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1-0001-011引言动态系统理论(the Dynamic Systems Theory )源于应用数学,是关于系统状态转移的动力学过程的理论,其中心课题是把握系统的演变规律。

Lassen Freeman (1997)首次将其应用于二语习得。

系统科学与二语习得间有诸多相似之处,如都是复杂的非线性系统,都关注无序到有序间的转化等,因此可以尝试将动态系统理论应用于二语习得。

在此理论框架下,语言被视为一个动态系统,语言发展则是一个动态过程。

语言学习者作为一个子系统,亦是一个动态系统,由记忆力、注意力、动机等次子系统构成。

本文梳理了动态系统理论与二语习得最相关的概念和问题,并将动态系统理论融合在二语习得中进行研究分析,展示该理论在二语习得领域的应用潜力。

2动态系统理论概述动态系统理论又称复杂理论、非线性自组织系统理论,它强调时间关系的重要性以及系统内部各要素间的关系。

动态系统理论认为系统具有复杂的内部相关性,其内部的变量相互联系,一个变量发生变化就会对系统内部其他的所有变量产生影响。

动态系统理论框架下的二语习得研究突破了传统的线性主义、笼统主义和简化论的范式,转而关注二语习得过程中大量变化着的细节所体现的变异性,以及这些变异反映出的二语习得系统内部要素间复杂的相互作用。

二语习得研究的四个理论模式和发展趋势

二语习得研究的四个理论模式和发展趋势

二语习得研究的四个理论模式和发展趋势二语习得研究是应用语言学的一个重要领域,它致力于探讨人们在学习第二语言(或第三语言)时所面临的种种问题,从而为语言教学和语言政策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在二语习得研究中,有四个重要的理论模式,它们分别是行为主义、认知心理学、社会文化理论和复杂动态系统理论。

本文将对这四个理论模式进行介绍,并探讨它们在二语习得研究中的应用情况和发展趋势。

行为主义理论是二语习得研究的最早期理论模式之一,它强调通过重复和强化来促进语言的习得。

根据行为主义理论,语言学习是一种习得行为,学习者可以通过模仿和奖惩来掌握第二语言。

在二语习得研究中,行为主义理论主要体现在语言教学方法上,例如重复教学、奖惩机制等。

随着认知心理学的发展,行为主义理论在二语习得研究中的地位逐渐被认知心理学所取代。

认知心理学理论强调学习者在习得第二语言时所涉及的认知过程,包括记忆、认知结构和信息加工等。

根据认知心理学理论,语言习得不仅仅是一种行为,更是一种思维过程。

在二语习得研究中,认知心理学理论促进了语言教学方法的改革,提倡通过任务型教学和语言输入法来促进学习者的语言习得。

认知心理学理论还推动了二语习得研究方法的创新,例如眼动追踪技术和脑成像技术在研究语言习得过程中的应用。

社会文化理论强调学习者在语言习得过程中所处的社会文化环境对其语言习得的影响。

根据社会文化理论,语言习得是一种由社会文化因素塑造的活动,学习者需要通过参与社会实践来获得语言能力。

在二语习得研究中,社会文化理论引领了语言习得环境的设计,例如提倡在真实语境中进行语言教学和学习。

社会文化理论还推动了语言教学方法的变革,例如强调学习者的语言交际能力和跨文化意识的培养。

复杂动态系统理论强调语言习得是一种复杂的系统过程,受到多种内外部因素的影响。

根据复杂动态系统理论,语言习得是一种非线性、自组织的过程,学习者需要通过与外部环境的互动来实现语言习得。

在二语习得研究中,复杂动态系统理论促进了对语言习得过程的整体性认识,提倡从动态、整体和非线性的角度研究语言习得。

复杂理论:应用语言学研究的跨学科视角

复杂理论:应用语言学研究的跨学科视角

者共同协作,调适各自的研究途径,以取得对问题 学关系最为密切的下列三个方面:
更准确的切入,这种研究方法目前在整个世界极为
1.变化(或动态性)是应用语言学关注的焦点
盛行。其不足之处在于:我们往往不能同时从两个
语言 演 进、语 言 处 理、语 言 变 化、语 言 使 用、语
角度去分析事物。当然,我们可以在不同时期从一 言习得和语言发展的动态变化是应用语言学关注
个视角转 向 另 一 个 视 角,而 且 会 从 中 获 取 极 大 启 的焦点。但一直以来,应用语言学界却忽视了语言
示。
动态发展的过程。正如 JeffElman[10]谈及的语言发
如今,应 用 语 言 学 的 跨 学 科 性 已 得 到 普 遍 认 展:“发展是有关时间的问题,当然还有其他方面的
可。但是,除了对语言学理论发展的贡献外,有关 问题。但令人惊奇的是,除极少数研究外,语言研
语言学与相关学科关系的属性却没有得到充分论 究工作几乎没有关注语言发展最显著的方面,即语
证。因此,应用语言学往往处于两难境地,跨越学 言随时间的变化。”Halliday[6]也提出了将动态视角
科方法是解决此问题的一种选择。跨学科方法是 引入应用语言学研究的必要性,他认为,捕捉某一
一种清晰的概念框架,能够超越单一学科的狭窄视 语言现象作为特定时间的研究对象,梳理某一语言
线性的、自组织的、开放的、涌现的、有时混沌的、自 代,学科间的界限正在逐渐被打破。尽管学科知识 适应系统的研究[1]。尽管此理论源于自然科学和 有助于提升我们的理解力,但往往也会束缚我们的
数学领域,但却启发我们从不同视角思考语言和语 研究视角,限制我们运用某些理论阐释有关学科调
言发展,尤其是语言的复杂性和动态性。复杂理论 查研究的结果,因为单个学科的知识往往是不全面

应用语言学研究方法新探:复杂系统的视角

应用语言学研究方法新探:复杂系统的视角

应用语言学研究方法新探:复杂系统的视角作者:肖冰雪来源:《经营管理者·中旬刊》2016年第04期摘要: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复杂科学超越了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影响,因为复杂系统具体方法论具有普适意义。

语言是不断地发展和变革的,且在发展的过程中在不同时间不同层次上关联,因此应用语言学研究的方法也要与时俱进,不断地“变”。

本文,笔者基于复杂系统的视角探究了应用语言学研究的方法。

关键词:应用语言学复杂系统研究方法19世纪末,“应用语言学”这一学术名字被.N.博杜恩·德·库尔德内提出,但是却并没有得到其他学者的注意。

通过文献资料分析,“应用语言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最早出现在美国,而关于应用语言学领域的相关研究起源于欧洲和美国,且我国关于“应用语言学”领域的研究也不再少于。

复杂性科学是系统科学发展的新阶段,更是当前科学发展的前沿领域之一,它不仅给自然科学界带来了变革,还逐步渗透到了社会科学界、哲学领域等。

当前,国内外语言文学界关于复杂性学科与应用语言学的研究非常多,且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意见[1]。

下文中,笔者分析应用语言复杂系统视角下的研究方法。

一、质性研究方法20世界90年代中期,质性方法在西方二语研究界就已经进入了成熟期,而对比当前国外质性语言和国内质性语言的研究发现,我国不少研究者对于“质性研究方法”并不熟知,且在应用实践中不重视“质性研究方法”。

运用质性研究方法,不仅能够加深对语言复杂系统的理解,还能够调动对语言学研究的积极性,因为质性研究方法能够突出语言学习的社会情景,避免鼓励学习语言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内心产生求知欲望。

将语言置放于情境中,定能够加深语言流于大脑中的印象,还能够加深学生对于语言的了解,更能够使语言的应用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

对于应用语言学来讲,情景一般主要由认知情景、社会情境以及文化情景三种。

情境因素对于复杂系统有非常大的影响,且复杂系统会因为环境变化而变化,因此复杂系统视角应用于语言学不能够片面、单一的就分数高低、方式优劣、内容详略进行解释分析,而是要在具体的情境下进行解释,才具有意义。

动态系统与复杂性科学的基本理论

动态系统与复杂性科学的基本理论

动态系统与复杂性科学的基本理论动态系统和复杂性科学是两个相互交织的领域,它们的理论基础是现代科学中的核心。

本文将介绍这两个领域的基本理论,阐明它们的意义和应用。

一、动态系统的基本理论动态系统是应用数学的一个分支,研究随时间变化的物理系统。

它的研究对象可以是一个可测空间内的映射、微分方程或偏微分方程。

动态系统的一个典型问题是寻求系统的长期行为或稳定性质。

为此,动态系统可以分类为线性系统和非线性系统。

线性系统是研究线性算子在范数空间中的性质。

它的研究方法基于特征向量和特征值的线性代数理论,经常用于解决机械结构、电路、控制系统等问题。

非线性系统则更加复杂,往往无法用解析方法求解。

因此,人们往往采用数值模拟和实验研究的方法。

非线性系统的长期行为通常具有混沌性质,具体表现为龙潭效应和butterfly效应等。

随着这些效应的发展,非线性系统呈现出复杂性的特点。

二、复杂性科学的基本理论复杂性科学是研究复杂系统的科学,它涉及了数学、物理学、生物学、社会科学等多个领域。

复杂性科学的基本理论包括自组织、分形、网络理论、信息论等。

自组织是指复杂系统在无外部干扰的情况下,能够通过内部相互作用而形成稳定有序的结构或行为。

分形是一个几何形状在任意尺度上都具有相似的性质,是自然界中许多物理现象的基础。

网络理论研究各种系统中节点之间的链接结构和稳定性质。

信息论是研究信息量、信息传输和信息量的限制问题。

三、动态系统和复杂性科学的交叉应用动态系统和复杂性科学在分析和理解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的各种复杂系统方面有着重要的应用。

它们可以用于研究气候变化、环境污染、经济波动、社会动态、大规模交通等问题。

特别是在大数据处理和人工智能领域,动态系统和复杂性科学的理论可以被应用于机器学习、模式识别、数据挖掘等方面。

这些应用不仅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解决实际问题,还可以带来多项技术和社会进步。

结论动态系统和复杂性科学的基本理论是现代科学理论和实践中的重要构成部分,其交叉应用将成为我们理解和解决未来一系列重大挑战的有力工具。

动态系统理论与二语习得中准确性、复杂性、流利性关系探究

动态系统理论与二语习得中准确性、复杂性、流利性关系探究

语言学研究本栏目责任编辑:谢媛媛动态系统理论与二语习得中准确性、复杂性、流利性关系探究王婷婷,谭姗燕,范悦妍,梁煜堃,梁波(长沙理工大学,湖南长沙410114)摘要:该文主要通过实验研究动态系统理论与二语习得中准确性、复杂性、流利性的关系。

实验结果显示二语习得输出的过程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

准确性、复杂性、流利性,任何一个方面都不是线性变化的,也不是一直随着研究时长上升的。

语言系统是一个复杂的、不可预知的过程。

关键词:动态系统理论;二语习得;准确性;复杂性;流利性中图分类号:H31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039(2019)14-0111-021引言与传统科学尊奉的简化论(Reductionism )、线性主义、笼统主义不同的是,动态系统理论(Dynamic System Theory,简称DST ),起源于经典力学,用来研究时间流逝中的复杂系统。

近年来,国际应用语言学界三大期刊相继推出了三期专刊:2006年Applied Linguistics 第四期的浮现主义(Emergentism )专刊,2008年The Modern Language Journal 第二期的动态系统理论(Dynamic Systems Theory )专刊,2009年Language Learning 的复杂自适应系统(Complex Adaptive Systems )增刊。

这三期专刊使用的名称不同,但是都聚焦于动态系统理论这一理论流派,即如何动态、系统地研究语言发展。

(李兰霞,2011)。

也就是说,人们开始意识到二语习得不仅仅是线性变化,因果关系那么简单;语言学习为混乱的、复杂的、动态的过程。

运用其他学科的理论来支撑研究语言学领域的现象,无疑是语言界新的尝试。

这样跨学科的援引,有助于人们打破思维定式,改变以陈旧老套的观点看问题、分析问题,动态系统理论给人们提供的是一个新的视角去思考看待研究问题。

简言之,动态系统理论应用于语言学领域,可以为后续研究者研究语言现象开辟新的途径,提供新的角度。

复杂动态理论视角下关于应用语言学的研究

复杂动态理论视角下关于应用语言学的研究

复杂动态理论视角下关于应用语言学的研究作者:张小玲来源:《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12期张小玲(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陕西西安 710062)摘要:随着语言学科的快速发展,应用语言学在交际中的地位不断上升。

目前,应用语言学与心理学、计算语言学等学科之间的相互交融,对促进应用语言学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条件。

复杂动态理论在发展过程中逐渐融入应用语言学,并成为其主要研究方法。

通过复杂动态理论与应用语言学的融合过程,不仅使我们深入了解应用语言学,而且对复杂动态理论有着更加深刻的认知。

本文主要阐述复杂动态理论和其跨学科意义,并从复杂动态理论视角出发,对应用语言学做进一步研究。

关键词:复杂动态理论;跨学科意义;应用语言学中图分类号:B8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596(2016)12-0123-02应用语言学的发展,也推动了应用语言学科的研究力度与深度。

然而,在传统应用语言学研究中,虽然进一步加深了研究力度,但是在合理性阐释上有所欠缺,如专家学者认为“语言是静止的”,这虽然有失偏颇,但无法在理论予以阐明。

但复杂动态理论和应用语言学的相融合,就能对“语言是静止的”观点加以驳斥,得出:语言并非是静止的,而是处于相对运动状态。

从复杂动态理论视角而加强对应用语言学发展的研究,有助于促进应用语言学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

一、复杂动态理论及其跨学科意义(一)复杂动态理论概述复杂动态理论的产生已有几十年的历史,它是以自组织理论、耗散结构理论、协同论、超循环论为重要理论基础发展起来的。

2007年,王瑞华对复杂动态理论概念进行了阐述,认为自我组织与调整的复杂系统具有多样化动力,具有自发性、无秩序性、活跃性等特点,能够将无秩序、混沌等状态调节为特殊的平衡状态。

分形是复杂动态理论的基本概念,是动态产物,指结构,具有相互重叠性的特点。

把复杂动态理论应用于应用语言学的目的,就是要将人类科学变为人文化内容,使科学更好为人类社会发展而服务。

动态系统理论在二语习得研究中的应用_以二语词汇发展研究为例

动态系统理论在二语习得研究中的应用_以二语词汇发展研究为例

2011年8月August 2011第34卷第3期Vol.34No.3现代外语(季刊)Modern Foreign Languages (Quarterly )*感谢香港大学Agnes Lam 教授、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Lawrence Jun Zhang 博士及匿名审稿专家提出的宝贵修改意见。

1本文的二语习得指学习者在已经建立母语系统的基础上习得第二种语言,儿童的双语发展暂不在本文的讨论范围之内。

1.引言应用语言学界普遍认同语言发展是一个复杂、动态的过程。

Larsen-Freeman (1997)最早提出语言学习不是单纯由输入引导的线性过程,而是充满倒退、停滞、甚至跳跃式前进的动态系统行为。

近年来,动态系统理论在生物、气象、工商管理及发展心理学等领域炙手可热,在应用语言学界亦发展迅速,已率先运用到研究语言的磨蚀(Meara 2004)、多语言发展(Herdina &Jessner 2002)、二语动机自我系统(D觟rnyei 2009),等。

为了向国内学者介绍这一理论框架,本文详细梳理了动态系统理论与应用语言学最相关的概念,并以二语词汇发展研究成果为切入点,展示该理论在二语习得1领域的应用潜力,并提出若干研究方法上的建议。

2.动态系统理论的基本概念与二语习得研究动态系统的行为通常在三个范畴内展开讨论:复杂系统(Larsen-Freeman &Cameron2008)、动态系统理论(Van Geert 1995,2003;de Bot et al.2007)、及涌现主义(Emergentism )(MacWhinney 1999)。

复杂系统的提法多用于气象学和生物学领域,动态系统理论则多用于数学领域。

尽管名称、渊源各有不同,但这些理论都指向同一个动态的、循非线性轨迹发展的复杂系统,故而不同名称在文献中常常交互使用。

下文将沿用动态系统理论的提法进行讨论。

2.1系统的全面联结性动态系统的首要特征就是该系统由多种变量或参数构成,这些变量相互联系,并处在恒动之中。

复杂动态系统理论视角下的二语习得研究

复杂动态系统理论视角下的二语习得研究

复杂动态系统理论视角下的二语习得研究
刘黎虹
【期刊名称】《海外英语》
【年(卷),期】2024()10
【摘要】文章以复杂系统动态理论为基础,探讨了二语习得过程中出现的特征,包括初始状态的敏感性、非线性发展、复杂动态性和自组织适应性。

同时,试图在动态且竞争激烈的环境中解释二语习得的发展过程。

以期对于复杂动态系统理论下的二语发展应用于预测语言发展,并为教学提供有效的推动和补充措施,促进二语习得的发展,减少习得的语言损耗,并为进一步研究提供新途径。

【总页数】4页(P79-82)
【作者】刘黎虹
【作者单位】漳州职业技术学院国际合作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H0
【相关文献】
1.动态系统理论视角下二语习得研究进展
2.复杂系统理论视角下二语动态发展研究综述
3.动态系统理论视角下的二语习得研究
4.复杂动态系统理论视角下的二语学习动机研究
5.动态系统理论视角下二语写作中模糊限制语习得研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26试析复杂动态系统理论在应用语言学中的研究文/李忠娟摘要:从学术的角度上来研究应用语言学,不仅能够较为直观的分析和了解人类文明的发展历程,而且还能够有助于在特定环境下深度研究人文历史与文学以及语言之间的关系,本文就结合实际情况对复杂动态系统理论在应用语言学中的研究进行简析。

关键词:复杂动态系统;语言学;研究一、复杂动态系统的内容与研究意义在人类发展的过程中,文化的沉淀和积累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由于很多信息是在不同的文化断层中出现的,因此有一部分内容和信息处于支离破碎的状态中,用已知的或者公认的方式与内容来验证其存在,有可能会将错误的信息扩大化。

而利用复杂动态系统里开展相关研究就可以比较容易从学术界和理论界予以认可了。

并复杂动态系统本身就是基于不同假设性内容的层面上对未知事物进行有效解读的一个过程。

在分析和了解相关内容期间,复杂动态系统以及相关理论能够设置不同的假设环境,并且个根据分析结果、系统结构的不断变化来随时对内容进行有效修正。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对于线性数据得到分析上,其它的研究方式在应用语言学中的分析可能会受到人为因素,尤其是人文历史环境变化因素的影响,但是复杂动态系统理论在分析的过程中将其归纳到动态信息层面上,也就是属于变量信息,剔除了很多干扰和不确定条件,让分析结果更为真实和直观。

二、复杂动态系统在应用语言学研究中的困难尽管复杂动态系统及其理论在应用语言学的研究中极为适用,但是笔者对部分内容进行深度调研之后发现,很多专家、学者在利用复杂动态系统理论对应用语言学的研究过程中,实际应用并不是十分顺畅,有些数据信息并不能真实反映应用语言的实际状态:其一,同区域环境内应用语言可能存在差异。

按照应用语言学的实际使用研究分析效果,在同区域环境内,语言的效果形态和存在价值应该是基本相同的。

但是这个理论概念在实际引用的过程中适用于较大范围人文信息基本相同的地区,类似于东欧、北欧地区那些地域面积较小,应用语言看似有很大类通性但是差异却极为明显的地区来说,这种理论就完全不适用了。

比如说,在德语和荷兰语有这么一个现象,叫做“主句V2”,也就是说,这两种语言的主句里,变位的动词必须出现在句子的第二位,前面可以是任何结构,主语也好,宾语也罢,状语也没问题,但主动词必须出现在第二位。

这个现象很早就被人发现了,对此却一直没有合理的句法学上的解释。

这个时候,我们就把“德语/荷兰语主句主动词必须在句子第二位”称为一个descriptive account 。

其二,过度强调应用语言与哲学之间的关系,势必会影响应用语言学的基本价值。

在一些明显以突出或者强调地域性环境因素的地区内,采用复杂动系统理论来研究应用语言学的效果并不明显,究其原因就是虽然复杂动态系统理论是一成不变的,但是其应用语言体系中很多内容都因为人为因素的影响刻意的与哲学产生关联关系,但是笔者从相关信息的检索上来看,期间的关联并不大。

比较典型的例子是朝鲜语在朝鲜和韩国的应用中,虽然语系完全相同,但是部分语言结构存在较大差异。

三、复杂动态系统在应用语言学研究中的纠偏措施梳理复杂动态系统在应用语言学中的研究困难可以很明显的看出来,从表面上来看,是因为复杂动态系统及其理论的方式没有处理好,但是其实在本质上来说,是研究学者对复杂动态系统没有掌握其核心的要领,尤其是容易受到外部环境因素的影响所造成的。

作为学术研究,对于可能形成的变量因素,必须要将其纳入到不可预见性因素中,但是这些不可预见性因素绝对不能过度包含人为影响因素,学术研究的严肃性、缜密性和逻辑性绝对不能因为受到人为因素的影响导致结果出现变化。

一是,启动复杂动态系统理论研究之前,有必要对区域性人文信息进行深度研究。

语言学的基础是人文历史信息,应用语言学的相关研究中,人文、历史、自然信息都是应用语言的涉及内容。

将其立体且系统的融入一个完整的研究体系,就必须充分考虑其中的诸多变量因素。

特别是对线性因素进行分析的过程中,人文信息有可能处于未知阶段的时候,整个的研究分析过程就不能套用已知的步骤。

比如说,在单独研究一个语系的时候,首先要明确语言原就是为了传递思想,让你明白我在想什么。

而每个人,很大比例上都要依靠语言来获得知识——你的知识构成了你。

那么,这一切是怎么发生的:语言是怎么生成的,是怎么运作的,是怎么传递的。

在这些研究都形成一定结果的基础上,才能体现出语言学的终极价值——认识你自己。

比如说,在对比研究不同语系的时候,不同的语言表述之间,可能突出其中一种更强的语言能力,二者之间的文字信息对比,能更深地促进人思维能力地提高。

从笔者个人的观点上来认为,人的在主观上的努力,都是为了更好地认识人,理解人,这些,都是语言信息的重要组成,也是应用语言学的基本研究方向与内容。

二是,有效体现应用语言学的基本价值,必须要客观且正确使用复杂动态系统及其理论。

从学术研究的角度上来说,研究一门学科的价值,就在于它能为分析人的性格,从而服务于人的性格做些什么。

那么语言学的终极价值,大概就是通过分解分析语言,透视语言的差异,以服务于更多且更深层次的交流,使人们的性格达到上升。

从语言实用的角度出发来讲,研究语言就是分析语言的深层次结构,以得出对一门甚至大范围语言方面更详尽的认识,方便了解说话者的用意,性格,文化背景,教育层次,从而做出反应。

实质是为了更好的人与人的交流。

比如说,在对日语进行应用语言的研究过程中可以发现,尽管日语中有很多汉字,而且这些汉字的基本使用方式与中文汉字之间可能基本上类似,但是,在日语语系中将这些文字组合起来之后所表达的基本意思与中文汉字之间是完全不同的。

在日语中,手弱女(たおやめ)所表达的意思是窈窕淑女,温柔的女子。

从字面上来用中文理解的话,“手弱的女子”的确是年轻女子的基本特征,但是在这里并不能直接用年轻女子来直接代替日语中たおやめ的表述。

而中文汉字中与之完全相同的一种表述是“妙龄少女”,这里从“年龄”的因素上来突出了少女的基本特征。

这两种完全不同的应用语言表述,是从两个不同的角度上来突出其固有的特征特点,各自的视角完全不同、表述的基本意也根本不同,但是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其效果是完全相同的。

类似这种情况在日语语系中很多,所以说,研究一个完整且成体系的应用语言,不能单纯的从表面来进行解读,更不应该融入其它人为因素。

四、结束语综上所述,一位专门从事应用语言学研究的学者说过:“语言学联系着哲学逻辑符号社会心理脑科等各方面学科,并不能通过语言学去深刻地影响哪些学科,可只有说语言学彻底研究清楚了,才能说哪些学科也清楚了。

”采用比较客观的方式来研究应用语言学,尤其是借助复杂动态系统及其理论,的确能够解决很多实际的问题,对于其中可能存在的偏差,只不过是作为研究过程中需要进一步完善和磨合的内容而已。

参考文献:[1]孙荔.生态翻译学研究[J].海外英语,2016(01).[2]谢丹.生态翻译学解读及其研究现状[J].英语广场(学术研究),2014(08).[3]杨林秀.国内言据性研究:现状与展望[J].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06).(作者单位:吉林师范大学)(2)完成课后测试题的汇编工作。

按照每个单元的教学目标,编写每单元的单元测试试题和学生自评表,目前已完成电子文档与互动平台练习,但互动平台限于目前的硬件条件,暂时没有上线。

学生通过测试和自评,了解自己对知识的掌握情况,更好地安排自己的学习活动,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

4.教师教研成果(1)提能力,参与教师教学能力与信息化素养提升。

从一门课程的信息化为起点,参与的教师加通过积极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教学并及时进行教学反思,从而增强了教学业务能力,提升了专业组的整体信息化氛围。

在学年教学评价与向学生发放问卷调查反馈效果良好。

(2)增自信,教师走出校门参赛,增强职业成就感。

我组徐慧慧老师参加广东省中职学校“创新杯”教师信息化说课比赛获三等奖。

通过“以赛促教,以赛促学”,让信息化开发渗透于语文教学及教师参加信息化说课比赛中。

(3)进企业,2017年暑假期间,我组老师担任“广州市供销社2017秘书职业技能竞赛”考务专家、竞赛裁判,进行无纸化,信息化文秘技能竞赛。

作为老师,当我们明白了变就是为了最终的不变,《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创建现代化职业教育综合改革试点省的意见》提出了三大主要目标、三大着力点和五项突破,都涉及到改革创新的问题。

从国家到社会,到学校,到个人,无不志求创新,以变求进步,传统文本的教学与信息化技术的结合是时代对我们老师的新要求,要求我们不断学习,求新进步,在教学育人中与时俱进。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作者单位:广东省财经职业技术学校)专业的课程要形成对比。

为有利于学生毕业和就业着想。

把相关专业课程做细做精。

比如音乐教育专业毕业生多半是要从教。

那么,教师口语,教育学、心理学等课程的设置学以致用;恰如其分。

使用国家教育部规定的统编教材,遵循大纲的要求,根据教材的难易度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挑选内容,回避片面性。

(三)参与实践有利于学生的发展为学生提供实践的活动机会,丰富他们的经验,提高他们的实际能力。

比如:社会性的义务演出;国庆,元旦,迎新生,毕业汇报演出或者其他方面的慰问演出等等。

估计学生积极参加,组织活动要顾全大局,避免重视优等生忽略普通生现象。

(四)加强师资力量建设保证办学条件,扩大声乐教师队伍,为教师提供反复学习、进修的机会,吸收更多高校或国外的教学经验结合当地的实际教学。

保证教学设施是办学基础,采用多媒体教学,提供视频观摩,学习别人先进经验,钢琴房使用为学生提供训练场所从而提高他们的音乐素质、舞蹈室设备教学利于学生既塑形又塑身。

参考文献:[1]《音乐》综合教程[M].上海音乐出版社,1994.5.[2]主编:王沥沥.中国民间音乐艺术[M].广东教育出版社,2011.8.[3]主编:卢新予.声乐[M].复旦大学出版社,2015.5.[4]主编:金铁霖.金铁霖声乐教学选曲[M].人民音乐出版社,2007.9.(作者单位:凯里学院教育科学学院)上接(第202页) 上接(第203页) 22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