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互联网网络安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合集下载

网络安全事件的应急预案最新5篇

网络安全事件的应急预案最新5篇

网络安全事件的应急预案最新5篇网络安全事件的应急预案篇一为提高应对突发网络安全能力,维护网络安全和社会稳定,保障公积金业务各项工作正常开展,特制定本预案。

一、根据网络安全的发生原因、性质和机理,网络安全主要分为以下三类:(1)攻击类事件:指网络系统因计算机病毒感染、非法入侵等导致业务中断、系统宕机、网络瘫痪等情况。

(2)故障类事件:指网络系统因计算机软硬件故障、人为误操作等导致业务中断、系统宕机、网络瘫痪等情况。

(3)灾害类事件:指因爆炸、火灾、雷击、地震、台风等外力因素导致网络系统损毁,造成业务中断、系统宕机、网络瘫痪等情况。

二、建立应急网络联动机制成立网络安全应急工作小组,按照“谁主管谁负责”原则,对于较大和一般突发公共事件进行先期处置等工作,并及时报领导处理并备案。

发生一般互联网网络安全事件,事发半小时内向单位主管领导口头报告,在1小时内向出具书面报告;较大以上网络安全事件或特殊情况,立即报告。

三、应急处理流程出现灾情后值班人员要及时通过电话、传真、邮件、短信等方式通知单位领导及相关技术负责人。

值班人员根据灾情信息,初步判定灾情程度。

能够自身解决,要及时加以解决;如果不能自行解决故障,由领导现场指挥,协调各部门力量,按照分工负责的原则,组织相关技术人员进入抢险程序。

四、单位自行应急处理措施指南1、黑客攻击事件紧急处置措施(1)当有关值班人员发现发现有黑客正在进行攻击时,应立即向网络安全应急负责人通报情况。

(2)网络安全应急相关负责人应在接到通知后立即赶到现场,并首先将被攻击的服务器等设备从网络中隔离出来,保护现场,并将有关情况向本单位领导汇报。

(3)对现场进行分析,并写出分析报告存档,必要时上报主管部门。

(4)恢复与重建被攻击或破坏系统(5)网络安全应急小组组长召开小组会议,如认为事态严重,则立即向主管部门和公安部门报警。

2、病毒事件紧急处置措施(1)当发现有计算机被感染上病毒后,应立即向网络安全应急负责人报告,将该机从网络上隔离开来。

有关网络突发事件应急预案5篇

有关网络突发事件应急预案5篇

有关网络突发事件应急预案5篇突发事件始终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

原始社会中,主要是自然环境因素导致的突发事件,如山洪、火灾、地震、陨石、海啸、瘟疫、蝗灾等,也有部落之间的矛盾冲突引发的暴力冲突、外族袭扰等。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网络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如果喜欢可以分享给身边的朋友喔!网络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篇1一、总则(一)编制目的提高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促进互联网应急通信、指挥、调度、处理工作迅速、高效、有序地进行,满足突发情况下互联网通信保障应急和通信恢复工作的需要,维护企业利益,为保障生产的顺利进行创造安全稳定可靠的网络环境。

(二)编制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条例》、《国家通信保障应急预案》、《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计算机病毒防治管理办法》、《非经营型互联网信息服务备案管理办法》、《互联网IP地址资源备案管理办法》和《中国互联网域名管理办法》等有关法规和规章制度。

二、组织指挥体系及职责设立信息网络安全事故应急指挥小组,负责信息网络安全事故的组织指挥和应急处置工作。

总指挥由主要领导担任,副总指挥由分管领导担任,指挥部成员由信息中心运行。

三、预测、预警机制及先期处置(一)危险源分析及预警级别划分1.1危险源分析根据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公共事件的发生过程、性质和机理,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公共事件主要分为以下三类:(1)自然灾害。

指地震、台风、雷电、火灾、洪水等引起的网络与信息系统的损坏。

(2)事故灾难。

指电力中断、网络损坏或是软件、硬件设备故障等引起的网络与信息系统的损坏。

(3)人为破坏。

指人为破坏网络线路、通信设施,网络精英攻击、病毒攻击、恐怖袭击等引起的网络与信息系统的损坏。

2.2预警级别划分1、预警级别划分根据预测分析结果,预警划分为四个等级:Ⅰ级(特别严重)、Ⅱ级(严重)、Ⅲ级(较重)、Ⅳ级(一般)。

Ⅰ级(特别严重):因特别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引发的,有可能造成整个学校互联网通信故障或大面积骨干网中断、通信枢纽设备遭到破坏或意外损坏等情况,及需要通信保障应急准备的重大情况;通信网络故障可能升级为造成整个学校互联网通信故障或大面积骨干网中断的情况。

网络安全应急预案(精选12篇)

网络安全应急预案(精选12篇)

网络安全应急预案网络安全应急预案(精选12篇)在生活、工作和学习中,有时会突发一些不在预期的事故,为了避免事情更糟,预先制定应急预案是必不可少的。

应急预案应该怎么编制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网络安全应急预案(精选12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网络安全应急预案篇1为提高应对网络安全突发事件的能力,形成科学、有效、反应迅速的应急工作机制,确保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实体安全、运行安全和数据安全,根据《网络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互联网管理暂行规定》等有关法规、规定,特制定本预案。

一、组织领导xx镇成立由分管领导任组长,办公室相关同志为成员的网络安全工作领导小组。

领导小组负责预防和处理网络安全工作,确保网络安全稳定,具体负责网络安全的协调、调度、检查、考核等工作。

二、分类分级及适用范围(一)分类分级本预案所指的网络安全突发事件,是指网络系统突然遭受不可预知外力的破坏、毁损或故障,不良信息在网站乃至整个互联网的传播,发生对国家、社会、公众造成或者可能造成危害的紧急网络安全事件。

事件分类根据网络安全突发事件的发生过程、性质和特征,网络安全突发事件划分为网络安全突发事件和信息安全突发事件。

网络安全突发事件是指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和人为破坏引起的网络与信息系统的损坏;信息安全突发事件是指利用信息网络进行有目的或有组织的反动宣传、煽动和歪曲事理的不良活动或违法活动。

(1)自然灾害是指地震、台风、雷电、火灾、洪水等。

(2)事故灾难是指电力中断、网络损坏或者是软件、硬件设备故障等。

(3)人为破坏是指人为破坏网络线路、通信设施,黑客攻击、病毒攻击、恐怖主义活动等事件。

事件分级根据网络安全突发事件的可控性、严重程度和影响范围,将网络安全突发事件分为四级:I级(特别重大)、II级(重大)、III级(较大)、IV级(一般)。

具体级别定义如果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有明确规定的,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公共互联网网络安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公共互联网网络安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公共互联网网络安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为进一步健全XXX公共互联网网络安全突发事件应急机制,提升应对能力,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国家网络安全事件应急预案》《公共互联网网络安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制定《XXX公共互联网网络安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1.总则1.1编制目的建立健全XXX公共互联网网络安全突发事件应急组织体系和工作机制,提高公共互联网网络安全突发事件综合应对能力,确保及时有效地控制、减轻和消除公共互联网网络安全突发事件造成的社会危害和损失,保证公共互联网持续稳定运行和数据安全,维护我国家网络空间安全,保障经济运行和社会秩序。

1.2编制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条例》等法律法规,和《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国家网络安全事件应急预案》《公共互联网网络安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等相关预案。

1.3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XXX面向社会提供服务的基础电信企业、域名注册管理和服务机构(以下简称域名机构)、互联网企业(含工业互联网平台企业)发生网络安全突发事件的应对工作。

本预案所称网络安全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的,由网络攻击、网络入侵、恶意程序等导致的,造成或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或影响,需要XXX通信管理局(以下简称通信管理局)组织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网络中断(拥塞)、系统瘫痪(异常)、数据泄露(丢失)、病毒传播等事件。

对国家重大活动期间网络安全突发事件应对工作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1.4工作原则公共互联网网络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工作坚持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坚持统一指挥、密切协同、快速反应、科学处置;坚持预防为主,预防与应急相结合;落实基础电信企业、域名机构、互联网企业的主体责任;充分发挥网络安全专业机构、网络安全企业和专家学者等各方面力量和作用。

2.组织体系2.1相关单位职责通信管理局负责组织、指挥、协调XXX区域内相关单位开展公共互联网网络安全突发事件的预防、监测、报告和应急处置工作,协调处置工业和信息化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部领导小组)及工业和信息化部网络安全应急办公室(以下简称部应急办)要求处置的特别重大网络安全突发事件和重大网络安全突发事件。

网络安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网络安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一、总则1. 编制目的为建立健全网络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工作机制,提高应对网络安全事件的能力,预防和减少网络安全事件造成的损失和危害,保护公众利益,维护国家安全、公共安全和社会秩序,特制定本预案。

2. 编制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信息安全技术信息安全事件分类分级指南》等相关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

3. 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各级政府、企事业单位和互联网企业,以及其他可能遭受网络安全突发事件的组织和个人。

二、组织体系1. 领导机构与职责成立网络安全突发事件应急指挥部,负责统一领导和协调网络安全突发事件的应对工作。

2. 办事机构与职责设立应急办公室,负责日常网络安全事件信息的收集、分析和报告,以及应急响应的组织和协调。

3. 其他相关单位职责各级政府、企事业单位和互联网企业应按照本预案要求,建立健全应急组织体系,明确职责分工,确保应急预案的有效实施。

三、事件分级1. 特别重大事件:对国家安全、公共安全和社会秩序造成严重影响,可能引发连锁反应的事件。

2. 重大事件:对国家安全、公共安全和社会秩序造成较大影响,可能引发区域性连锁反应的事件。

3. 较大事件:对国家安全、公共安全和社会秩序造成一定影响,可能引发局部连锁反应的事件。

4. 一般事件:对国家安全、公共安全和社会秩序造成较小影响,不引发连锁反应的事件。

四、监测预警1. 事件监测:各级应急机构应建立网络安全事件监测系统,对网络安全风险进行实时监测。

2. 预警监测:对可能引发网络安全突发事件的隐患进行监测,及时发布预警信息。

3. 预警分级:根据事件可能造成的影响和危害程度,将预警分为一级、二级、三级、四级。

4. 预警发布:预警信息应包括预警级别、起始时间、可能的影响范围、造成的危害、应采取的防范措施等。

五、应急处置1. 响应分级:根据事件等级,启动相应的应急响应程序。

2. 先行处置:事发单位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组织应急队伍和工作人员采取应急处置措施。

国家网络安全安全事件应急预案

国家网络安全安全事件应急预案

一、总则1. 编制目的为有效应对国家网络安全事件,提高网络安全防护能力,保障国家网络安全,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特制定本预案。

2. 编制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2)《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3)《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4)《信息安全技术信息安全事件分类分级指南》(GB/Z 20986-2007)3. 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国家网络安全事件应急处置工作,包括但不限于以下领域:(1)关键信息基础设施(2)重要网络和信息系统(3)网络运营者(4)网络用户4. 事件分级根据网络安全事件的性质、危害程度、影响范围等因素,将网络安全事件分为以下四个等级:(1)特别重大网络安全事件(Ⅰ级)(2)重大网络安全事件(Ⅱ级)(3)较大网络安全事件(Ⅲ级)(4)一般网络安全事件(Ⅳ级)5. 工作原则(1)预防为主,防治结合(2)统一领导,分级负责(3)快速反应,协同应对(4)科学处置,确保安全二、组织机构与职责1. 领导机构与职责(1)成立国家网络安全事件应急指挥部,负责国家网络安全事件应急处置工作的统一领导和指挥。

(2)国家网络安全事件应急指挥部下设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和应急处置工作的协调、调度。

2. 办事机构与职责(1)国家互联网应急中心负责网络安全事件的监测、预警、研判、报告和应急处置。

(2)国家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网络安全事件的政策制定、统筹协调和监督指导。

3. 各部门职责(1)工业和信息化部负责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网络安全保护工作。

(2)公安部负责网络安全事件的打击和网络违法犯罪活动。

(3)国家安全部负责网络安全事件的国际合作和情报交流。

(4)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负责网络内容管理和网络安全宣传教育。

4. 各省(区、市)职责(1)各省(区、市)成立网络安全事件应急指挥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网络安全事件应急处置工作。

2023网络安全的应急预案5篇

2023网络安全的应急预案5篇

2023网络安全的应急预案5篇网络安全的应急预案篇1(一)网站、网页出现非法言论时的应急预案1.网站、网页由办公室负责随时监控信息内容。

2.局各单位人员发现在网上出现非法信息时,立即向办公室反映情况;情况紧急的,应先及时采取删除等处理措施,再按程序报告。

3.办公室应在接到通知后10分钟内派出技术人员赶到现场,作好记录,清理非法信息,强化安全防范措施,并将网站网页重新投入使用。

4.妥善保存有关记录、日志或审计记录,将有关情况向安全领导小组汇报,并及时追查非法信息来源。

5.事态严重的,立即向信息安全领导小组组长报告,并根据指示向上级或公安部门报警。

(二)黑客攻击网站服务器或网站软件系统遭破坏性攻击时的应急预案1.网页源代码及网站上重要的软件系统平时必须存有备份,网站数据库及与软件系统相对应的数据必须有多日的备份,并将它们保存于安全处。

2.当发现网页内容被篡改,或通过入侵监测系统发现有黑客正在进行攻击时,应立即向办公室报告。

软件遭破坏性攻击(包括严重病毒)时要将系统停止运行。

3.公室负责人员应在10分钟内赶到现场,首先将被攻击(或病毒感染)的网站服务器等设备从网络中隔离出来,保护现场,并同时向信息安全领导小组通报情况。

4.办公室负责网站恢复与重建被攻击或被破坏的系统,恢复系统数据,并及时追查非法信息来源。

主机受到病毒感染时,还应立即告知办公室帮助做好清查补救工作。

5.事态严重的,立即向信息安全领导小组组长报告,并根据指示向上级或公安部门报警。

网络安全的应急预案篇2为更好地加强校园网络系统、学校网站、师生个人主页的管理,认真落实网络和信息安全保障制度,防范和处理校园网络管理重大突发事件和敏感事件,确保网络提供稳定、安全的信息服务,特制定本方案。

一、强化组织机构,加强管理控制学校成立以校长周卫庆为组长的网络安全管理领导小组,组员由分管校长林亚琴,网络管理员夏雪峰、陈佩君、陈建伟,安全保卫负责人吴小芳,各块主要负责人王红燕、许露艳、杨婷婷组成。

公共网络安全应急预案

公共网络安全应急预案

一、编制目的为有效应对公共网络安全突发事件,保障网络安全稳定运行,维护社会公共利益和国家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预案。

二、编制依据1. 《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2.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3. 《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4. 《公共互联网网络安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5. 其他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三、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以下公共网络安全突发事件:1. 公共互联网网络安全事件2. 电信网络安全事件3. 信息系统安全事件4. 其他涉及公共网络安全的突发事件四、组织体系1. 领导机构成立公共网络安全应急指挥部,负责统一领导和协调公共网络安全突发事件应对工作。

指挥部由政府相关部门、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组成。

2. 办事机构设立公共网络安全应急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包括信息收集、分析、预警、处置等。

3. 应急队伍组建公共网络安全应急队伍,负责现场处置、技术支持、信息保障等工作。

五、事件分级根据公共网络安全突发事件的影响范围、危害程度和可能造成的损失,分为以下四个等级:1. 特别重大事件2. 重大事件3. 较大事件4. 一般事件六、监测预警1. 事件监测建立公共网络安全监测体系,对网络运行状况、安全事件进行实时监测,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报告。

2. 预警监测根据监测情况,对可能发生的公共网络安全突发事件进行预警监测,发布预警信息。

3. 预警分级根据事件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将预警分为四个等级:(1)一级预警:可能导致严重社会影响的事件;(2)二级预警:可能导致较大社会影响的事件;(3)三级预警:可能导致一定社会影响的事件;(4)四级预警:可能导致轻微社会影响的事件。

4. 预警发布通过媒体、网络等渠道发布预警信息,提醒公众注意。

5. 预警响应根据预警级别,启动相应的应急响应措施。

6. 预警解除当公共网络安全突发事件得到有效控制,危害消除后,发布预警解除信息。

互联网网络安全应急预案

互联网网络安全应急预案

一、预案概述为了确保我国互联网安全稳定运行,保障广大网民的合法权益,提高网络安全事件应急处置能力,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特制定本预案。

二、预案目标1. 及时发现、报告、处置互联网网络安全事件,最大程度地减少事件对国家安全、公共利益和网民权益的影响。

2. 建立健全网络安全应急管理体系,提高网络安全事件应对能力。

3. 提高网络安全防护意识,加强网络安全基础设施建设。

三、预案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以下互联网网络安全事件:1. 网络攻击、网络入侵、恶意程序等导致的信息系统瘫痪、数据泄露、网站被篡改等事件;2. 网络安全漏洞、系统故障等导致的服务中断、业务受损等事件;3. 网络传播不良信息、侵犯他人合法权益等事件;4. 其他影响互联网安全的突发事件。

四、预案组织体系1. 成立互联网网络安全应急指挥部,负责统一领导、指挥、协调网络安全事件应急处置工作。

2. 建立网络安全应急专家队伍,为应急处置提供技术支持。

3. 各相关部门、企事业单位成立网络安全应急小组,负责本单位的网络安全事件应急处置工作。

五、事件分级根据事件的影响范围、危害程度,将互联网网络安全事件分为以下四个等级:1. 特别重大事件:造成重大经济损失、严重影响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事件;2. 重大事件:造成较大经济损失、严重影响社会秩序的事件;3. 较大事件:造成一定经济损失、影响社会秩序的事件;4. 一般事件:造成轻微经济损失、影响较小的事件。

六、应急处置1. 监测预警:加强网络安全监测,及时发现、报告、预警网络安全事件。

2. 应急响应:根据事件等级,启动相应级别的应急预案,开展应急处置工作。

3. 事件调查:对事件原因进行调查,查明责任人,依法依规进行处理。

4. 信息发布:及时、准确、全面发布事件信息,回应社会关切。

七、事后总结1. 对事件应急处置工作进行总结,分析事件原因,查找不足。

2. 完善应急预案,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公共互联网网络安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工信部网安〔2017〕281号)

《公共互联网网络安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工信部网安〔2017〕281号)

《公共互联网网络安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工信部网安〔2017〕281号)公共互联网网络安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1. 总则1.1编制目的建立健全公共互联网网络安全突发事件应急组织体系和工作机制,提高公共互联网网络安全突发事件综合应对能力,确保及时有效地控制、减轻和消除公共互联网网络安全突发事件造成的社会危害和损失,保证公共互联网持续稳定运行和数据安全,维护国家网络空间安全,保障经济运行和社会秩序。

1.2编制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条例》等法律法规和《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国家网络安全事件应急预案》等相关规定。

1.3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面向社会提供服务的基础电信企业、域名注册管理和服务机构(以下简称域名机构)、互联网企业(含工业互联网平台企业)发生网络安全突发事件的应对工作。

本预案所称网络安全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的,由网络攻击、网络入侵、恶意程序等导致的,造成或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或影响,需要电信主管部门组织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网络中断(拥塞)、系统瘫痪(异常)、数据泄露(丢失)、病毒传播等事件。

本预案所称电信主管部门包括工业和信息化部及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通信管理局。

工业和信息化部对国家重大活动期间网络安全突发事件应对工作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1.4工作原则公共互联网网络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工作坚持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坚持统一指挥、密切协同、快速反应、科学处置;坚持预防为主,预防与应急相结合;落实基础电信企业、域名机构、互联网服务提供者的主体责任;充分发挥网络安全专业机构、网络安全企业和专家学者等各方面力量的作用。

2. 组织体系2.1领导机构与职责在中央网信办统筹协调下,工业和信息化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部领导小组)统一领导公共互联网网络安全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工作,负责特别重大公共互联网网络安全突发事件的统一指挥和协调。

公共互联网网络安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公共互联网网络安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预案启动条件
事件等级
根据网络安全事件的性质、危害程度、涉及范围等因素,将网络安全事件分为 特别重大、重大、较大和一般四级。当发生较大及以上级别网络安全事件时, 启动本预案。
启动程序
网络安全事件发生后,相关部门应立即组织专家对事件进行评估,并根据评估 结果决定是否启动本预案。同时,应及时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情况。
根据网络安全风险和威胁的变化 ,灵活调整演练周期和形式,确
保演练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预案评估与改进建议
01
制定预案评估标准和方法,定期对预案进行评估和审查。
02
针对评估结果,及时提出改进建议,完善预案内容和流程。
03
鼓励员工积极参与预案的评估和改进工作,提高预案的可操 作性和实用性。
THANKS
感谢观看
包括个人信息泄露、敏感数据 泄露等。
其他类事件
包括网络设施故障、自然灾害 等导致的网络安全事件。
不同类别事件的应急响应措施
01
攻击类事件应急响应措施
02 立即启动应急响应计划,组织专业人员对攻击进 行分析和处置。
03
采取必要的网络隔离措施,防止攻击扩散。
不同类别事件的应急响应措施
收集攻击相关的日志和数据,进行取证和分析。 漏洞类事件应急响应措施 对受影响的系统和应用进行漏洞评估和修补。
公共互联网网络 安全突发事件应 急预案
contents
目录
• 应急预案概述 • 组织架构与职责 • 预警机制与报告流程 • 应急响应措施 • 后期处置与恢复 • 培训、演练与评估
01
CATALOGUE
应急预案概述
目的和意义
保障网络安全
保护公民权益
有效预防和应对网络安全事件,维护 网络空间安全和国家安全、社会公共 利益。

公共互联网网络安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公共互联网网络安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一、预案背景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公共互联网已经成为人们生活、工作、学习的重要平台。

然而,网络安全事件频发,给社会稳定和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严重威胁。

为有效应对公共互联网网络安全突发事件,保障人民群众利益,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特制定本预案。

二、预案目标1. 及时发现和处置公共互联网网络安全突发事件,最大程度减少损失。

2. 提高网络安全防护能力,增强网络安全应急处置能力。

3. 维护社会稳定,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三、组织体系1. 成立公共互联网网络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协调应急处置工作。

2. 设立应急指挥部,负责组织、协调、指挥应急处置工作。

3. 成立应急小组,负责具体实施应急处置措施。

四、应急处置流程1. 监测预警:建立网络安全监测预警系统,实时监测网络安全态势,发现异常情况及时预警。

2. 信息报告:发生网络安全事件后,立即向应急处置领导小组报告,并提供详细情况。

3. 应急响应:根据事件严重程度,启动相应级别的应急预案。

4. 紧急处置:采取以下措施:a. 确定事件类型,分析原因,制定处置方案;b. 封堵漏洞,隔离受影响系统,防止事件蔓延;c. 恢复受影响系统,确保网络正常运行;d. 修复漏洞,提高网络安全防护能力。

5. 调查评估:对事件原因、处置过程进行调查评估,总结经验教训,完善应急预案。

6. 信息发布:及时发布事件信息,回应社会关切,维护社会稳定。

五、应急保障措施1. 人员保障:组建专业应急队伍,定期开展培训和演练,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2. 资金保障:设立专项资金,用于购置设备、开展培训和演练。

3. 设备保障:配备先进的网络安全监测、检测、防护设备,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4. 通信保障:建立应急通信保障体系,确保应急处置信息畅通。

六、预案实施与修订1. 本预案由应急处置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实施。

2. 预案实施过程中,如遇特殊情况,可由应急处置领导小组调整或修订预案。

3. 本预案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公共互联网网络安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公共互联网网络安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公共互联网网络安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1. 介绍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公共互联网已经成为人们生活和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但同时,由于网络的开放性和复杂性,网络安全问题也日益突出。

公共互联网网络安全突发事件频繁发生,对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和个人权益产生了严重影响。

为了有效应对公共互联网网络安全突发事件,保障网络安全和信息安全,制定并实施应急预案成为当务之急。

本文档旨在提供一个公共互联网网络安全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以便快速、有效地响应和处置突发事件,最大程度减少其对社会和个人的危害。

2. 定义2.1 突发事件:指未经事先预测预测但可能对网络安全和信息安全造成重大危害的事件,如网络攻击、系统故障、数据泄露等。

2.2 应急预案:为了规范和指导部门和个人在突发事件中进行应对和处置的文件,包括组织和流程安排、技术措施和人员责任等方面的内容。

3. 应急预案制定3.1 应急预案编制组成:•领导小组:负责整体策划、协调和决策。

•应急指挥部:负责突发事件应对和处置行动的指挥和协调。

•应急处置组:负责具体的突发事件处置工作。

•技术支持组:负责提供技术支持和专业意见。

•保障组:负责保障应急工作所需资源和设施。

3.2 应急预案编制步骤:•明确编制目标和要求。

•制定应急预案组织结构和职责分工。

•分析突发事件可能发生的类型和危害程度。

•制定突发事件应对和处置流程。

•详细列出应急预案中涉及的技术措施和方法。

•制定相关的培训和演练计划。

4. 突发事件应对和处置4.1 突发事件初步判断:•确认事件是否属于突发事件范围。

•评估事件的危害程度和影响范围。

•启动应急响应机制。

4.2 突发事件应对和处置措施:•突发事件通报:立即通知相关部门和人员,尽快形成应急指挥部。

•事件信息分析:收集相关信息,进行初步分析,确保掌握事件的实时情况。

•系统隔离和封堵:在与外部网络隔离的情况下,及时封堵系统漏洞,防止继续攻击。

•修复和恢复:对受损系统进行修复和数据恢复工作。

公共互联网网络安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公共互联网网络安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公共互联网网络安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公共互联网网络安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引言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公共互联网网络安全突发事件(以下简称网络安全事件)的频率和威胁不断上升。

面对这些突发事件,建立一个完善的应急预案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公共互联网网络安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的制定和实施。

1. 定义网络安全突发事件网络安全突发事件是指在公共互联网中,由于黑客攻击、病毒传播、系统故障、数据泄露、信息篡改等原因,导致网络系统的正常运行受到严重影响,并对网络安全、用户权益或社会秩序造成重大威胁的事件。

2. 应急预案的制定2.1 确定应急预案的需求在制定应急预案之前,首先需要明确应急预案的需求。

根据组织的实际情况和网络安全风险评估,确定突发事件的分类、等级和应急响应的流程。

2.2 建立应急预案的组织机构建立一个专门负责应急预案的组织机构,包括应急预案编制组、应急指挥组和应急响应小组等。

明确各组织机构的职责和权限,并培训相关人员,提高应急响应能力。

2.3 制定具体的应急方案根据不同类型的网络安全突发事件,制定相应的应急方案,并明确各环节的任务和时间节点。

包括事件的报告、初步排查、事故处理和恢复等各个阶段的处理措施和流程。

2.4 定期演练和更新应急预案的制定不是一次性的工作,应定期进行演练和更新。

通过模拟真实的突发事件场景,检验应急响应的能力,并根据演练结果进行相应的修订和完善。

3. 应急预案的实施3.1 发现网络安全突发事件在应用过程中,当发现网络安全突发事件时,需要迅速报告给应急预案的组织机构,以便尽快启动应急响应。

3.2 初步排查和分析应急预案的组织机构收到报告后,应立即进行初步排查和分析,确定事件的类型和等级。

同时,采取临时措施遏制事件扩散,并保护与事件相关的重要数据和系统。

3.3 事故处理和恢复根据应急预案的具体流程,进行事故处理和恢复工作。

包括修复受损的系统和数据、追踪攻击来源、加强系统防护和安全策略等。

公共互联网网络安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公共互联网网络安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一、总则1.1 编制目的为保障公共互联网网络安全,提高应对公共互联网网络安全突发事件的能力,降低网络安全风险,确保网络安全稳定运行,特制定本预案。

1.2 编制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等相关法律法规。

1.3 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我国公共互联网网络安全突发事件的预防、监测、预警、应急处置和恢复等工作。

1.4 工作原则(1)预防为主,防治结合;(2)统一领导,分级负责;(3)快速反应,协同应对;(4)信息公开,依法处理。

二、组织体系2.1 领导机构与职责成立公共互联网网络安全突发事件应急指挥部,负责统筹协调、指挥调度、资源调配等工作。

2.2 办事机构与职责设立应急办公室,负责日常值班、信息报送、应急演练、宣传培训等工作。

2.3 其他相关单位职责(1)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部门:负责网络安全政策制定、技术研发、监测预警、应急处置等工作;(2)公安机关:负责网络安全案件侦查、网络安全执法、应急事件处置等工作;(3)通信管理部门:负责网络运行、通信保障、应急通信等工作;(4)企事业单位:负责网络安全防护、应急处置、信息报送等工作。

三、事件分级3.1 特别重大事件(1)全国范围内发生重大网络安全事件,造成国家利益、社会秩序严重受损;(2)全国范围内发生网络攻击,造成大规模网络服务中断,严重影响人民群众生产生活;(3)发生国家级网络基础设施遭受攻击,导致国家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瘫痪。

3.2 重大事件(1)省级范围内发生重大网络安全事件,造成严重经济损失;(2)发生跨省网络攻击,造成较大范围网络服务中断,严重影响人民群众生产生活;(3)发生重要网络基础设施遭受攻击,导致重要行业、领域网络服务中断。

3.3 较大事件(1)地市级范围内发生较大网络安全事件,造成较大经济损失;(2)发生局部网络攻击,造成局部网络服务中断,影响人民群众生产生活;(3)发生重要网络基础设施遭受攻击,导致部分网络服务中断。

公共互联网网络安全应急预案

公共互联网网络安全应急预案

公共互联网网络安全应急预案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与普及,公共互联网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然而,与此同时,网络安全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为了及时应对各类网络威胁和突发事件,建立一套完善的公共互联网网络安全应急预案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从预案的制定与执行、预案的核心内容及应急措施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预案的制定与执行预案的制定应当依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以及公共互联网网络安全的最佳实践。

首先,需要成立一个专门的预案制定与执行小组,由相关部门的网络安全专家、技术人员以及应急组成员组成。

小组需要对目标系统进行全面的风险评估和漏洞分析,确定可能出现的安全威胁和事件类型。

在预案制定过程中,需要明确预案的目标和原则。

公共互联网网络安全应急预案的目标应是保护用户隐私和个人信息,确保网络服务的连续性和安全性。

原则包括快速响应、全面协同以及定期演练。

预案还需要明确各级责任部门的职责和权限,明确领导决策机构及指挥体系,为预案的执行提供明确的组织架构。

为了确保预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需要定期进行预案的演练与评估。

通过反复演练,可以查漏补缺,改善预案的不足之处,提高团队的应急响应能力。

二、预案的核心内容公共互联网网络安全应急预案应包括以下核心内容:1.威胁识别与评估:要建立一个及时、准确收集、分析和评估网络威胁的机制,包括漏洞扫描、入侵检测等等。

2.事件报告与响应:任何一起网络安全事件发生后,需要进行及时报告并启动应急响应,确定事件的紧急程度和影响范围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3.信息共享与协同:与其他组织建立信息共享机制,通过共享信息和协同行动提高应对网络威胁的能力。

4.孤立和切断:在网络安全事件发生后,需要及时对受影响的系统进行隔离和切断,防止敌对攻击进一步扩散。

5.恢复与修复:网络安全事件解决后,需要进行系统恢复、业务恢复和故障修复。

三、应急措施公共互联网网络安全应急预案需要制定相应的应急措施,以快速有效地应对网络安全事件。

公共互联网网络安全应急预案

公共互联网网络安全应急预案

公共互联网网络安全应急预案一、引言在当今数字化时代,公共互联网已成为人们生活、工作和社会运转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然而,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广泛应用,网络安全问题也日益凸显。

网络攻击、数据泄露、恶意软件等威胁不断涌现,给个人、企业和国家带来了巨大的损失和风险。

为了有效应对公共互联网可能出现的网络安全事件,保障网络的正常运行和信息的安全,制定一份全面、科学、有效的网络安全应急预案至关重要。

二、应急组织机构及职责(一)应急领导小组成立由相关部门负责人组成的应急领导小组,负责全面指挥和协调网络安全应急处置工作。

其职责包括制定应急策略、协调资源、下达应急指令等。

(二)应急工作小组设立技术支持、监测预警、应急处置、后勤保障等多个工作小组。

技术支持小组负责提供技术解决方案;监测预警小组负责实时监测网络安全状况,及时发现潜在威胁;应急处置小组负责实施具体的应急处置措施;后勤保障小组负责提供物资、设备等支持。

三、预防预警机制(一)安全监测建立全方位的网络安全监测体系,对网络流量、系统日志、用户行为等进行实时监测和分析,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二)风险评估定期对公共互联网系统进行风险评估,识别可能存在的安全漏洞和威胁,提前采取防范措施。

(三)预警发布当监测到可能引发网络安全事件的风险时,及时发布预警信息,通知相关单位和人员做好防范准备。

四、应急响应流程(一)事件报告一旦发生网络安全事件,相关单位或个人应立即向应急领导小组报告,报告内容包括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原因、影响范围等。

(二)事件评估应急领导小组接到报告后,组织专家对事件进行评估,确定事件的级别和影响程度。

(三)应急处置根据事件的级别和影响程度,采取相应的应急处置措施。

对于一般事件,由相关工作小组进行处理;对于重大事件,启动应急预案,协调各方力量共同应对。

(四)事件恢复在事件得到控制后,尽快恢复受影响的网络系统和服务,恢复数据,确保业务正常运行。

(五)事件总结对事件的原因、处置过程和效果进行总结和评估,总结经验教训,提出改进措施,完善应急预案。

公共互联网网络安全应急预案

公共互联网网络安全应急预案

公共互联网网络安全应急预案一、背景介绍在当今数字化时代,公共互联网已成为人们生活和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然而,随着网络威胁的不断增加,网络安全问题也逐渐显露出来。

为了保障公共互联网的安全稳定运行,制定一份全面有效的网络安全应急预案势在必行。

二、目的和重要性公共互联网网络安全应急预案的目的在于应对网络安全事件,及时做出反应和处理,从而保护互联网系统和相关数据的完整性、可用性和保密性。

该预案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维护社会稳定:公共互联网是社会各界信息传播和交流的重要平台,对于社会的稳定和安全具有关键作用。

应急预案的实施能够有效遏制网络安全事件的蔓延,维护社会的稳定。

2. 保护国家利益:公共互联网的安全对于国家政治、经济、军事等各个领域都至关重要。

应急预案的制定和执行有助于保护国家利益和国家安全。

3. 保障个人权益:公共互联网已经成为人们获取信息、享受便捷服务的重要渠道。

应急预案的推行可以减少网络安全事件对个人隐私和权益的侵害。

三、预案内容为了制定一份全面科学的公共互联网网络安全应急预案,我们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具体工作:1. 预案组成:- 筹备团队:成立以网络安全专家为核心的预案筹备团队,明确各职责,合理分工。

- 责任部门:确定相关部门的职责,并建立紧密配合工作的机制。

- 预案文件:编写网络安全应急预案的详细文件,包括应急响应流程、工作分工、通讯机制等。

2. 应急响应流程:- 事件发现:建立敏捷的网络安全事件监测系统,及时发现异常行为和潜在威胁。

- 事件评估:对网络安全事件进行快速、准确的评估,确定事件的严重程度和威胁程度。

- 应急响应:根据事件评估结果,启动相应的应急响应措施,包括隔离、信息收集、数据备份等。

3. 工作指南:- 呼叫中心:建立24小时运行的呼叫中心,接收来自用户和相关单位的报告,及时响应和处理。

- 信息共享:建立网络安全信息共享平台,便于各部门及时获取有关事件的信息和处置措施。

突发网络安全事件应急预案(汇总5篇)

突发网络安全事件应急预案(汇总5篇)

突发网络安全事件应急预案(汇总5篇)突发网络安全事件应急预案(汇总5篇)在数字化时代,人们个人信息的保护越来越重要。

网络与信息安全是防止个人隐私被窃取,避免个人敏感信息泄露的必要手段。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突发网络安全事件应急预案,如果喜欢可以分享给身边的朋友喔!突发网络安全事件应急预案(篇1)为了进一步提高我校网络舆情应急处置水平,有效应对和快速化解网上舆论危机,支持积极向上的主流舆论占领各种网络信息传播载体,形成学校网络舆情预警防范和监测引导机制,根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关于加强和改进互联网管理工作的意见》,结合我校工作实际,特制定本预案。

一、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处置网络上出现的对学校社会声誉、教学秩序、事业发展有重大影响的信息,或对学校师生生活、工作、学习产生重大影响的相关信息等突发网络舆论情况。

二、工作原则1.统一领导原则。

将重大网络舆情应对处置工作纳入全校应急工作统筹安排,成立专门领导小组加强组织协调。

2.预防为主原则。

学校各处室、年级组、教研组应做好网络舆情突发的预防工作。

3.协同一致原则。

各处室、年级组、教研组应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密切配合,协同一致,处置好网络舆情突发事件。

三、组织机构和保障1.东案小学网络应急舆情处置工作领导小组组成:组长:__副组长:__成员:各科室负责人2.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全面负责日常工作及领导小组交办的事宜。

四、处置程序及办法(一)研判预警。

学校信息处及其他处室对本校可能引发重大网络舆情的突发事件、热点敏感问题,要及时搜集掌握有关真实信息,做好应对处置准备,增强工作前瞻性和时效性。

(二)快速反应。

学校处室发现重大网络舆情后,要按照快速、畅通原则和逐级报告、双重报告等要求,及时将情况报告学校网络应急舆情处置工作领导小组,分管副校长、校长。

同时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组建专门工作组,召开碰头会,制定并落实应急处置措施,快速及时内将事情原由、事实真相、事件处置情况等组织成汇报材料,并做到30分钟内口头汇报和90分钟内书面汇报。

公共互联网网络安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通用5篇)

公共互联网网络安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通用5篇)

公共互联网网络安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公共互联网网络安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在我们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保不齐会遇到一些意料之外的事件或事故,为了将危害降到最低,通常会被要求事先编制应急预案。

那么编制应急预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公共互联网网络安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通用5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公共互联网网络安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1为切实做好网络突发事件的防范和应急处理工作,进一步提高预防和控制网络突发事件的能力和水平,减轻或消除突发事件的危害和影响,确保我局网络与信息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安全保护管理办法》等有关法规文件精神,结合我局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应急预案。

一、指导思想认真落实“教育在先,预防在前,积极处置”的工作原则,牢固树立安全意识,提高防范和救护能力,以维护正常的工作秩序和营造绿色健康的网络环境为中心,进一步完善网络管理机制,提高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

二、组织领导及职责成立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工作领导小组组长:xx副组长:xx成员:xx主要职责:负责召集领导小组会议,部署工作,安排、检查落实计算机网络系统重大事宜。

副组长负责计算机网络系统应急预案的落实情况,处理突发事故,完成局领导交办的各项任务。

三、安全保护工作职能部门1. 负责人: xx2. 信息安全技术人员:xx四、应急措施及要求1. 各处室要加强对本部门人员进行及时、全面地教育和引导,提高安全防范意识。

2. 网站配备信息审核员和安全管理人员,严格执行有关计算机网络安全管理制度,规范办公室、计算机机房等上网场所的管理,落实上网电脑专人专用和日志留存。

3. 信息所要建立健全重要数据及时备份和灾难性数据恢复机制。

4. 采取多层次的有害信息、恶意攻击防范与处理措施。

各处室信息员为第一层防线,发现有害信息保留原始数据后及时删除;信息所为第二层防线,负责对所有信息进行监视及信息审核,发现有害信息及时处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共互联网网络安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1.总则2.组织体系3.事件分级4.监测预警5.应急处置6.事后总结7.预防与应急准备8.保障措施9.附则下附应急预案全文公共互联网网络安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1.总则1.1编制目的建立健全公共互联网网络安全突发事件应急组织体系和工作机制,提高公共互联网网络安全突发事件综合应对能力,确保及时有效地控制、减轻和消除公共互联网网络安全突发事件造成的社会危害和损失,保证公共互联网持续稳定运行和数据安全,维护国家网络空间安全,保障经济运行和社会秩序。

1.2编制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条例》等法律法规和《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国家网络安全事件应急预案》等相关规定。

1.3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面向社会提供服务的基础电信企业、域名注册管理和服务机构(以下简称域名机构)、互联网企业(含工业互联网平台企业)发生网络安全突发事件的应对工作。

本预案所称网络安全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的,由网络攻击、网络入侵、恶意程序等导致的,造成或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或影响,需要电信主管部门组织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网络中断(拥塞)、系统瘫痪(异常)、数据泄露(丢失)、病毒传播等事件。

本预案所称电信主管部门包括工业和信息化部及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通信管理局。

工业和信息化部对国家重大活动期间网络安全突发事件应对工作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1.4工作原则公共互联网网络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工作坚持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坚持统一指挥、密切协同、快速反应、科学处置;坚持预防为主,预防与应急相结合;落实基础电信企业、域名机构、互联网服务提供者的主体责任;充分发挥网络安全专业机构、网络安全企业和专家学者等各方面力量的作用。

2.组织体系2.1领导机构与职责在中央网信办统筹协调下,工业和信息化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部领导小组)统一领导公共互联网网络安全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工作,负责特别重大公共互联网网络安全突发事件的统一指挥和协调。

2.2办事机构与职责在中央网信办下设的国家网络安全应急办公室统筹协调下,在部领导小组统一领导下,工业和信息化部网络安全应急办公室(以下简称部应急办)负责公共互联网网络安全应急管理事务性工作;及时向部领导小组报告突发事件情况,提出特别重大网络安全突发事件应对措施建议;负责重大网络安全突发事件的统一指挥和协调;根据需要协调较大、一般网络安全突发事件应对工作。

部应急办具体工作由工业和信息化部网络安全管理局承担,有关单位明确负责人和联络员参与部应急办工作。

2.3其他相关单位职责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通信管理局负责组织、指挥、协调本行政区域相关单位开展公共互联网网络安全突发事件的预防、监测、报告和应急处置工作。

基础电信企业、域名机构、互联网企业负责本单位网络安全突发事件预防、监测、报告和应急处置工作,为其他单位的网络安全突发事件应对提供技术支持。

国家计算机网络应急技术处理协调中心、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中国软件评测中心、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以下统称网络安全专业机构)负责监测、报告公共互联网网络安全突发事件和预警信息,为应急工作提供决策支持和技术支撑。

鼓励网络安全企业支撑参与公共互联网网络安全突发事件应对工作。

3.事件分级根据社会影响范围和危害程度,公共互联网网络安全突发事件分为四级:特别重大事件、重大事件、较大事件、一般事件。

3.1特别重大事件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为特别重大网络安全事件:(1)全国范围大量互联网用户无法正常上网;(2).CN国家顶级域名系统解析效率大幅下降;(3)1亿以上互联网用户信息泄露;(4)网络病毒在全国范围大面积爆发;(5)其他造成或可能造成特别重大危害或影响的网络安全事件。

3.2重大事件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为重大网络安全事件:(1)多个省大量互联网用户无法正常上网;(2)在全国范围有影响力的网站或平台访问出现严重异常;(3)大型域名解析系统访问出现严重异常;(4)1千万以上互联网用户信息泄露;(5)网络病毒在多个省范围内大面积爆发;(6)其他造成或可能造成重大危害或影响的网络安全事件。

3.3较大事件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为较大网络安全事件:(1)1个省内大量互联网用户无法正常上网;(2)在省内有影响力的网站或平台访问出现严重异常;(3)1百万以上互联网用户信息泄露;(4)网络病毒在1个省范围内大面积爆发;(5)其他造成或可能造成较大危害或影响的网络安全事件。

3.4一般事件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为一般网络安全事件:(1)1个地市大量互联网用户无法正常上网;(2)10万以上互联网用户信息泄露;(3)其他造成或可能造成一般危害或影响的网络安全事件。

4.监测预警4.1事件监测基础电信企业、域名机构、互联网企业应当对本单位网络和系统的运行状况进行密切监测,一旦发生本预案规定的网络安全突发事件,应当立即通过电话等方式向部应急办和相关省(自治区、直辖市)通信管理局报告,不得迟报、谎报、瞒报、漏报。

网络安全专业机构、网络安全企业应当通过多种途径监测、收集已经发生的公共互联网网络安全突发事件信息,并及时向部应急办和相关省(自治区、直辖市)通信管理局报告。

报告突发事件信息时,应当说明事件发生时间、初步判定的影响范围和危害、已采取的应急处置措施和有关建议。

4.2预警监测基础电信企业、域名机构、互联网企业、网络安全专业机构、网络安全企业应当通过多种途径监测、收集漏洞、病毒、网络攻击最新动向等网络安全隐患和预警信息,对发生突发事件的可能性及其可能造成的影响进行分析评估;认为可能发生特别重大或重大突发事件的,应当立即向部应急办报告;认为可能发生较大或一般突发事件的,应当立即向相关省(自治区、直辖市)通信管理局报告。

4.3预警分级建立公共互联网网络突发事件预警制度,按照紧急程度、发展态势和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公共互联网网络突发事件预警等级分为四级:由高到低依次用红色、橙色、黄色和蓝色标示,分别对应可能发生特别重大、重大、较大和一般网络安全突发事件。

4.4预警发布部应急办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通信管理局应当及时汇总分析突发事件隐患和预警信息,必要时组织相关单位、专业技术人员、专家学者进行会商研判。

认为需要发布红色预警的,由部应急办报国家网络安全应急办公室统一发布(或转发国家网络安全应急办公室发布的红色预警),并报部领导小组;认为需要发布橙色预警的,由部应急办统一发布,并报国家网络安全应急办公室和部领导小组;认为需要发布黄色、蓝色预警的,相关省(自治区、直辖市)通信管理局可在本行政区域内发布,并报部应急办,同时通报地方相关部门。

对达不到预警级别但又需要发布警示信息的,部应急办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通信管理局可以发布风险提示信息。

发布预警信息时,应当包括预警级别、起始时间、可能的影响范围和造成的危害、应采取的防范措施、时限要求和发布机关等,并公布咨询电话。

面向社会发布预警信息可通过网站、短信、微信等多种形式。

4.5预警响应发布黄色、蓝色预警后,相关省(自治区、直辖市)通信管理局应当针对即将发生的网络安全突发事件的特点和可能造成的危害,采取下列措施:(1)要求有关单位、机构和人员及时收集、报告有关信息,加强网络安全风险的监测;(2)组织有关单位、机构和人员加强事态跟踪分析评估,密切关注事态发展,重要情况报部应急办;(3)及时宣传避免、减轻危害的措施,公布咨询电话,并对相关信息的报道工作进行正确引导。

发布红色、橙色预警后,部应急办除采取黄色、蓝色预警响应措施外,还应当针对即将发生的网络安全突发事件的特点和可能造成的危害,采取下列措施:(1)要求各相关单位实行24小时值班,相关人员保持通信联络畅通;(2)组织研究制定防范措施和应急工作方案,协调调度各方资源,做好各项准备工作,重要情况报部领导小组;(3)组织有关单位加强对重要网络、系统的网络安全防护;(4)要求相关网络安全专业机构、网络安全企业进入待命状态,针对预警信息研究制定应对方案,检查应急设备、软件工具等,确保处于良好状态。

4.6预警解除部应急办和省(自治区、直辖市)通信管理局发布预警后,应当根据事态发展,适时调整预警级别并按照权限重新发布;经研判不可能发生突发事件或风险已经解除的,应当及时宣布解除预警,并解除已经采取的有关措施。

相关省(自治区、直辖市)通信管理局解除黄色、蓝色预警后,应及时向部应急办报告。

5.应急处置5.1响应分级公共互联网网络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响应分为四级:I级、II级、III级、IV级,分别对应已经发生的特别重大、重大、较大、一般事件的应急响应。

5.2先行处置公共互联网网络安全突发事件发生后,事发单位在按照本预案规定立即向电信主管部门报告的同时,应当立即启动本单位应急预案,组织本单位应急队伍和工作人员采取应急处置措施,尽最大努力恢复网络和系统运行,尽可能减少对用户和社会的影响,同时注意保存网络攻击、网络入侵或网络病毒的证据。

5.3启动响应I级响应根据国家有关决定或经部领导小组批准后启动,由部领导小组统一指挥、协调。

II级响应由部应急办决定启动,由部应急办统一指挥、协调。

III级、IV级响应由相关省(自治区、直辖市)通信管理局决定启动,并负责指挥、协调。

启动I级、II级响应后,部应急办立即将突发事件情况向国家网络安全应急办公室等报告;部应急办和相关单位进入应急状态,实行24小时值班,相关人员保持联络畅通,相关单位派员参加部应急办工作;视情在部应急办设立应急恢复、攻击溯源、影响评估、信息发布、跨部门协调、国际协调等工作组。

启动III级、IV级响应后,相关省(自治区、直辖市)通信管理局应及时将相关情况报部应急办。

5.4事态跟踪启动I级、II级响应后,事发单位和网络安全专业机构、网络安全企业应当持续加强监测,跟踪事态发展,检查影响范围,密切关注舆情,及时将事态发展变化、处置进展情况、相关舆情报部应急办。

省(自治区、直辖市)通信管理局立即全面了解本行政区域受影响情况,并及时报部应急办。

基础电信企业、域名机构、互联网企业立即了解自身网络和系统受影响情况,并及时报部应急办。

启动III级、IV级响应后,相关省(自治区、直辖市)通信管理局组织相关单位加强事态跟踪研判。

5.5决策部署启动I级、II级响应后,部领导小组或部应急办紧急召开会议,听取各相关方面情况汇报,研究紧急应对措施,对应急处置工作进行决策部署。

针对突发事件的类型、特点和原因,要求相关单位采取以下措施:带宽紧急扩容、控制攻击源、过滤攻击流量、修补漏洞、查杀病毒、关闭端口、启用备份数据、暂时关闭相关系统等;对大规模用户信息泄露事件,要求事发单位及时告知受影响的用户,并告知用户减轻危害的措施;防止发生次生、衍生事件的必要措施;其他可以控制和减轻危害的措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