岛上的顾城
最新诗人顾城简介
诗人顾城简介导语:人们都说顾城是活在童话世界的诗人,当然,对于顾城,有的人也认为他是一位逃避现实的人。
下面是小编分享的诗人顾城的简介,欢迎阅读!顾城简介顾城:男,原籍上海,1956年生于北京,1969年随父下放山东东北农场,1974年回北京。
做过搬运工、锯木工、借调编辑等。
“文革”期间开始诗歌写作,1973年开始学画,1977年重新开始写作,在《今天》发表诗作后在诗歌界引起强烈反响和巨大争论,并成朦胧诗派的主要代表。
1980年初所在单位解体,失去工作,从此过漂游生活。
1985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1987年应邀出访欧美进行文化交流、讲学活动。
1988年赴新西兰,讲授中国古典文学,被聘为奥克兰大学亚语系研究员。
后辞职隐居激流岛。
1992年获德国DAAD创作年金,在德国写作。
1993年10月8日在其新西兰寓所因婚变杀死妻子谢烨后自杀。
留下大量诗、文、书法、绘画等作品1992年获德国DAAD创作年金。
1993年获伯尔创作基金,并在德写作。
1993年3月曾回国探亲。
惨案发生时,值其夫妇从德返新西兰不久。
著作主要有《黑眼睛》(1986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英儿》(1994年元月北京华艺出版社出版,与谢桦合著)、(1994年3月敦煌文艺出版社出版,老木、阿杨编)、《顾城诗集》、《顾城童话寓言诗选》、《城》等,部分作品被译为英、德、法等多国文字。
另有文集《生命停止的地方,灵魂在前进》,组诗《城》、鬼进城》、从自然到自我》、《没有目的的我》。
小说《英儿》为诗人于弃世前与其妻雷米(谢烨)合著。
顾城是朦胧诗派的主要作者,著有诗集《白昼的月亮》、《舒婷、顾城抒情诗选》、《北方的孤独者之歌》、《铁铃》、《黑眼睛》、《北岛、顾城诗选》、《顾城诗集》、《顾城童话寓言诗选》、《顾城新诗自选集》。
逝世后由父亲顾工编辑出版《顾城诗全编》。
顾城“杀妻、自缢”误传甚广1993年10月8日,顾城谢烨在激流岛殒命。
消息传来,一片哗然。
顾城简介
很多年轻人如今已不知道顾城是谁,也不知道20多年前,中国文艺界有一个如日中天的大明星,名叫顾城,他的地位甚至完全超过了当今所有的天王与天后。
然而现在的年轻人即使听说过顾城的名字,大概也有很多人已经不太清楚顾城的人生故事了。
顾城1956年出生于北京,他的父亲是中国以前一个有点名气,但名气不算太大的“职业”诗人,名叫顾工。
据说顾城很小的时候就表现出艺术天才,12岁时就接过了父亲的传承,开始写现代诗,并且很快超越了他的父亲。
对此,顾工从来没有表示异议,甚至很开心。
改革开放之后,现代诗如同一声号角,一面旗帜,成为了当年无数中国年轻人的精神食粮。
北岛、舒婷、顾城成为领导中国现代诗歌的标志性人物。
三人之中,顾城最年轻,他的那些名句也一直流传至今:“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
还有:“人们围绕着自己,像一匹匹马,围绕着木桩”等等。
中国现代诗歌之所以获得“朦胧诗”的称号,也与顾城有着很大的关系。
当年,一篇评论文章针对顾城的一首诗指出:太朦胧,看不懂。
引起了广泛的争论,“朦胧诗”这个名词也由此而确立。
顾城的诗很有特色,也比较容易辨认。
由于他的诗中有很多超现实的想象,顾城个人也获得了一个“童话诗人”的桂冠。
当时的顾城和现在的国际巨星一样,拥有大批的粉丝,而他的妻子谢烨也是他狂热的崇拜者之一。
顾城是朦胧诗派的主要作者,著有《白昼的月亮》《北方的孤独者之歌》《铁铃》《黑眼睛》等诗集。
逝世后由父亲顾工编辑出版《顾城诗全编》。
另与谢烨合著长篇小说《英儿》。
顾城是我国现当代诗歌史上唯一一位“童话诗人”。
他的《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宣布自己是被“幻想妈妈宠坏的孩子”,其中这一句描述了他自己的一生:任由自己的想法,固执地编织自己的梦,这是顾城的执着,也是他的魅力。
在纷繁、肮脏的成人世界里,顾城情愿“闭上眼,世界就与我无关了”。
他甘愿守住的是他自己心中的世界,他要“集合起星星、紫云英和蝈蝈的队伍,向着没有污染的远方出发”。
顾城
人物素材之顾城顾城,中国朦胧诗派的重要代表诗人,被称为当代的“唯灵浪漫主义”诗人。
顾城在新诗、旧体诗和寓言故事诗上都有很高的造诣,其《一代人》中的一句“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成为中国新诗的经典名句。
[1]1956年生于诗人之家,父亲是著名诗人顾工。
顾城17岁开始写作生涯,给各个报社杂志投稿。
1987年开始游历欧洲做文化交流,1988年便隐居新西兰激流岛,过自给自足的生活,1993年10月8日在其新西兰寓所因婚变,杀死妻子谢烨后自缢于一棵大树之下。
[2]一、人物生平顾城[3],原籍上海,1956年9月24日生于北京一个诗人之家,父亲为顾工。
受到良好的教育和文化熏陶。
1968年,即12岁时辍学在家养猪,“文革”前,他开始写诗,总是一个人独处,不和别人一起玩耍,而是低头写自己的内心想法。
而且文革的暴行给他的内心带来了冲击,使他变得更加敏感。
1969年随父顾工下放山东广北一部队农场,在那里度过了五年,但他并不喜欢农作的生活,这种劳作的生活与他想象中玻璃一样的世界有很大的距离,而这种距离让他感到痛苦。
1973年开始学画,写诗事业也进入社会性作品写作阶段。
1974年回京在厂桥街道做过搬运工、锯木工、借调编辑等。
《北京文艺》《山东文艺》《少年文艺》等报刊零星发表作品。
1977年重新开始写作,在《蒲公英》小报发表诗作后在诗歌界引起强烈反响和巨大争论,并成为朦胧诗派的主要代表诗人,得到了许多人的关注。
1978年底顾城开始阅读张贴在北京西单体育场围墙外(后被称作“民主墙”)的首期地下诗歌刊物《今天》。
并通过这份刊物更多更深地认识到外面的世界。
1979年初参加北京西城区文化馆业余诗歌小组。
7月:在上海至北京的火车上与谢烨相识,并堕入爱河。
11月:在《诗刊》首次发表诗作,为《歌乐山诗组》。
与谢烨的相识开启了他人生的新篇章。
1980年初所在单位解体,失去工作,从此过漂游生活,到多个城市游历,对看到的城市、社会风貌、人情冷暖而写诗,但始终反感城市的喧闹世俗并没有感到归属感。
顾城和英儿的故事_顾城英儿的故事
顾城和英儿的故事_顾城英儿的故事【--出国祝福语】顾城与谢烨的爱情故事已被很多人熟知,而他与英儿之间的故事,他们三人间的故事历来也常被人们提及。
英儿从一开始认识顾城,就陷入到唯美主义的幻想里,非常地理想化。
顾城出国前,英儿只见过他4次面,都是和朋友一起去的,没有单独见过。
每次像进殿堂朝圣一样,英儿的精神世界被他的光环所笼罩。
后来英儿之所以要出国,就是特别想争取一个自由空间。
北京的胡同能带来人际关系的亲密,但没有私人空间,起码没有自己的房间,自己的所有想法、和刘湛秋的爱情都在压抑之中。
英儿想找一个地方,没人管英儿,海阔天空地活。
还有一个想法,想在国外打造一个空间,邀请湛秋出国,英儿们能自由地走在大街上。
1990年7月5日英儿离开北京去新西兰,到了激流岛上一个星期之后,英儿对顾城提出到外面找工作,因为当时钱是一个具体的问题。
气氛一下就僵硬了,以前没有见过顾城那样不好的脸色。
英儿意识到让他失望了,他感到了他所不能忍受的世俗。
这造成了英儿的分裂,不能定位英儿的对错,英儿原以为英儿的自由和独立不是世俗的。
谢烨告诉英儿不要刺激他,他的情绪非常极端化。
过了几天他的态度缓和下来,英儿也喘了一口气。
其实岛上找不到工作的,没有商业和工业,也没有别的华人。
这岛是顾城和朋友一起旅游时找到的,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一些有厌世倾向的英国移民聚集到这里。
顾的孤独感是与生俱来的,不合群,表面上对人很礼貌,但不容易和人沟通,他说找到一个可以沟通的人,就非常看重。
能与顾城沟通,英儿感到非常荣幸。
当时英儿以为自己非常成熟,他说的每一句话英儿都能听懂,能理解他梦幻的空间。
他对英儿也一样。
在岛上时间长了,英儿和顾城能进入谈诗、谈精神的东西,英儿开始把和湛秋的感情、对他的渴望化成一个世俗的现实。
湛秋在英儿们一开始就说即使他离婚了,也不可能和英儿结婚,不想再戴上镣铐。
开始时对英儿的伤害很大,在岛上英儿可以没有这个痛苦,可以只谈精神,不谈身体之爱,英儿以为顾城可以给英儿带来这些。
顾城
顾城简介:顾城,男,1956年生于北京。
12岁时辍学放猪。
“文革”中开始写作。
1973年开始学画,次年回京在厂桥街道做木工。
1977年重新开始写作。
并成朦胧诗派的主要代表。
1980年初所在单位解体,失去工作,从此过漂游生活。
1985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1987年应邀出访欧美进行文化交流、讲学活动。
1988 年赴新西兰,讲授中国古典文学,被聘为奥克兰大学亚语系研究员。
后辞职隐居激流岛。
1992年获德国DAAD创作年金,在德国写作。
1993 年10月8日在其新西兰寓所辞世。
留下大量诗、文、书法、绘画等作品。
顾城是我国新时期朦胧诗派的代表人物,被称为以一颗童心看世界的“童话诗人”。
与舒婷的典雅端丽、委婉绰约、美丽忧伤相比,顾城的诗则显得纯真无瑕、扑朔迷离。
但是,在顾城充满梦幻和童稚的诗中,却充溢着一股成年人的忧伤。
这忧伤虽淡淡的,但又象铅一样沉重。
因为这不仅是诗人个人的忧伤,而是一代人觉醒后的忧伤,是觉醒的一代人看到眼前现实而产生的忧伤。
经典语录:“你一会看我,一会看云。
我觉得你看我时很远,你看云时很近。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
”"人们围绕着自己,像一匹匹马,围绕着木桩"“期待一种永恒,即使伤痕,也奋不顾身。
” etc.顾城的帽子:顾城总是戴着一顶用裤腿改造成的帽子,他为什么戴帽子按照他的解释是为了避免尘世间污染了他思想,引用“谌赫”的话:因为他的灵魂告诉我们,他的诗歌告诉我们,他眼中的世界,总会蒙上了一层薄薄的灰尘,而他的高洁却是与生具来的。
那顶帽子,让他远离了世界,也亲近了世界。
顾城之死:顾城杀妻真相考:极端自私的自我中心,极端愚昧的大男子主义改革开放之后,现代诗如同一声号角,一面旗帜,成爲当年无数中国年轻人的精神食粮。
北岛、舒婷、顾城成爲领导中国现代诗歌的标志性人物。
三人之中,顾城最年轻。
由于他的诗中有很多超现实的想象,顾城个人也获得了一个"童话诗人"的桂冠。
高考语文 人物篇:顾城作文素材
语文:高考作文素材:人物篇:顾城1993年10月8日,顾城在新西兰的激流岛用斧头砍死妻子谢烨,然后上吊自杀,制造了一出悲剧,也留下了无尽的遗憾和无法破解的谜¨¨¨顾城绝唱之谜2002年6月15日下午,凤凰中文台正在播映《鲁豫有约·说出你的故事》,屏幕在背景音乐中缓缓移动,从天上漂浮的白云到最后定格在北京一家古朴的酒吧里。
在这里,女作家李英和凤凰卫视中文台的节目主持人鲁豫正在交谈,李英对着镜头慢慢地向我们讲述她的故事。
已经三十九岁的李英依然是个让人眼前一亮的美丽的女人,在谈话的过程,李英恬静的脸上曾经多次流露出一种苦涩的表情,有几次是停下来抹着眼睛的。
但她还是很坚强地讲出了自己的故事,虽然不是很实在的展现那段逝去的岁月里的生活,但从她的叙述中却可以看到她灵魂上所受到的伤害。
这些伤害不止来自和顾城的感情,也来自人们一直以来对她的不理解。
(这当然是很难让人理解的。
)八十年代最流行的是现代诗,人们喜欢读诗,崇拜诗人,特别是青年一代更是对诗歌有着一种狂热的感情。
顾城是北京人,朦胧诗的主要人物之一,曾经与舒婷一起被评为全国最受欢迎的青年诗人。
1987年应邀出访欧美各国。
1988年赴新西兰,受聘为奥克兰大学亚语系研究员。
就在激流岛上走完了他三十七年的人生旅途,并留下了一段令人叹惋的爱情悲歌。
那已经是九十年代初的故事。
对于我们这些七十年代出生的人来说,我们应该不会对顾城的诗歌感到陌生。
但因为诗人的早逝,现在大多数20岁左右的青年都已经不知道顾城是个什么人了,更不知道曾经发生在激流岛上那个可怕的故事。
如果说我们曾经为顾城惋惜的话,那是因为他代表着诗歌,代表着一种精神。
我们记住他的名字不是因为他的极端行为,而是他那些纯粹的诗感动了我们。
在诗人的短暂一生中,他认为“爱情挺不自然的,爱情从来就不自然。
”诗人的死正是因为他的爱情,他认为“死亡不是可怕的事。
对于你们来说,死亡是最可怕的,所以你不知道有比死亡更宝贝的东西。
顾城
一代人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 我却用它寻找光明。
鉴赏一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此中的两个“黑”无疑 是“文眼”,颇值玩味。 “黑”是扼杀光明的结果,黑夜便是光的坟墓,是一 种令人窒息的特定时代象征。然而“黑色的眼睛”却 无疑是黑夜的叛逆,它的黑色是黑夜 “给”的,是 黑夜阻断光明的结果。此外眼睛的黑并不象征着背弃 光明,反倒是渴求光明的象征。黑色既然对光不反射 也就具备了对光全盘吸收的特性,黑色的眼睛正是这 种随时准备吸收光明的“一代人”的眼睛。 《一代人》干脆的语言,执着的追求意向同样显示了 一种性格,可以说,这也是一首“性格诗”。它汇集 了思维与表现、形式和内容、标题与诗体之间在大小、 深浅、形象抽象等方面的一系列矛盾,最终熔入18个 字中,深沉而潇洒地突出了当代人的精神意象。
感觉 天是灰色的 路是灰色的 楼是灰色的 雨是灰色的 在一片死灰中 走过两个孩子 一个鲜红 一个淡绿
诗裁为两节,每节四行,格式齐整。首节 驱灰色天地扑入读者眼帘:天、路、楼、雨 是灰色的——这是铺垫,在色彩上是欲扬先 抑;第二节别见洞天,豁然开朗,在一片灰 色的世界里,走过两个孩子: 一个鲜红 一个 淡绿诗人从调色盘里,仅撷取灰、红、绿三 种颜色,却为我们绘制了一幅多么精彩的印 象派画景! 顾城是以童心为诗的生命的呵!诗的画面仿 佛告诉人们,在一片灰蒙蒙的天地间,“鲜 红”的孩子和“淡绿”的孩子给世界带来了 希望。
顾城
顾城,1956年9月24日生于北京。12岁 时辍学养猪 “文革”前即开始写诗。 1973年开始学画,次年回京在厂桥街道 做木工。1977年重新开始写作。并成为 朦胧诗派的主要代表诗人。1980年初所 在单位解体,失去工作,从此过漂游生 活。后辞职隐居激流岛。1992年重访欧 美并创作。获德国DAAD创作年金,在 德国写作。1993 年10月8日在其新西兰 寓所自杀。留下大量诗、文、书法、绘 画等作品。
顾城的经典诗句
顾城的经典诗句顾城的经典诗句寄语:顾城是我国新时期朦胧诗派的代表人物,被称为以一颗童心看世界的“童话诗人”。
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的朦胧诗,是当时激动人心的思想、文学“解放”潮流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80年代新诗潮运动的起点。
今天分享给读者的是顾城的经典诗句,欢迎阅读。
1. 好久没看见雪了/只有春天和绣球花/开得盛呢盖着/我薄薄的屋顶/有人爱花有人爱人/有人爱雪/而我/却爱灰烬的纯洁/提水看山看火被烟带走/落叶纷纷绿荫长长/光束累累/阳光水和灰烬/一朵花的颜色/爱的三个季节——顾城《岛》2. 热风推动着新月型的波浪,波浪起伏汇成黄金的海洋,海洋吞没了多少迷途的生命,每个生命都化作一粒石英的光。
——顾城《沙漠》3. 隔膜的薄冰溶化了,湖水是那样透彻,被雪和谜掩埋的生命,都在春光中复活。
一切都明明白白,但我们仍匆匆错过,因为你相信命运,因为我怀疑生活。
——顾城《错过》4. 真实未必在现实里,梦往往是最值得依赖的,他不说谎。
——顾城《别有天地非人间》5. 一个人,生活可以变得好,也可以变得坏;可以活得久,也可以活得不久;可以做一个艺术家,也可以锯木头,没有多大区别。
但是有一点,就是他不能面目全非,他不能变成一个鬼,他不能说鬼话、说谎言,他不能在醒来的时候看见自己觉得不堪入目。
一个人应该活得是自己并且干净。
——顾城6. "雷,跟你在一起,真动情,也就离开了魔鬼了。
我跟自己在一起,就和跟魔鬼在一起一样。
"——顾城《英儿》7. 凹面镜般的天宇,紧扣着大地——这块不透明的玻璃。
太阳用光焰的扫帚,扫除着——冬天那冰雪的足迹。
——顾城《春分》8. 我没有被谁知道,也没有被谁忘记。
活在别人的回忆里,那不是我的目的。
——顾城9. 只要闪电降临,就会有跳舞的火焰。
——顾城《猿人之猎》10. 生命是闪耀的此刻,不是过程,就像芳香不需要道路一样。
——顾城《一个人应该活得是自己并且干净》11. 执者失之。
我想当一个诗人的时候,我就失去了诗,我想当一个人的时候,我就失去了我自己。
顾城《我们去寻找一盏灯》赏析
顾城《我们去寻找一盏灯》赏析顾城《我们去寻找一盏灯》赏析【顾城《我们去寻找一盏灯》原文】走了那么远我们去寻找一盏灯你说它在窗帘后面被纯白的墙壁围绕从黄昏迁来的野花将变成另一种颜色走了那么远我们去寻找一盏灯你说它在一个小站上注视着周围的荒草让列车静静驰过带走温和的记忆走了那么远我们去寻找一盏灯你说它就在大海旁边像金桔那么美丽所有喜欢它的孩子都将在早晨长大走了那么远我们去寻找一盏灯【追求生命的纯度——赏顾城的《我们去寻找一盏灯》】第一次听说顾城是在榕树下,那时候有个朋友写了关于顾城的诗歌赏,精彩绝伦,但怎么也申请不上绿叶,被雀之巢老大“独上月楼”一解释,我才知道是因为顾城的“自毁毁人”,引起了众多喜欢他和他诗歌的人们的愤慨,才被类似“雪藏”。
在新西兰的激流岛上,顾城、英儿以及夫人谢烨的三人爱情,虽然因了谢烨的百般忍让,使天平的两端巍巍地平衡了一段时间,但最后还是倾斜:英儿走了。
有人说英儿把顾城当作了跳板,有人说爱得太累,我不知道。
世界上的事情,唯独爱情没有人可以破解,谁爱谁不爱,谁爱得多一些,谁爱得累一点,别说局外人,就是当事者,恐怕也不能够清晰明白,要不怎么会衍生出那么多婉转凄凉的爱情遗憾,流传下那么多让人黯然伤神的千古诗词呢。
这个具有孩子般思想,常年戴着一截裤腿帽子的顾城,最后,到底是什么样的情怀和感觉让他举起斧头,砍向他一直依靠着的妻子谢烨,我们无法确切得知,只是大家看着他孩子一般坦诚的眼睛,读着他留下近乎天真的遗书(比如其中给他姐姐顾乡的“你要邦(帮)老妈妈,要把后事作(做)好,要安慰老妈妈,花光了钱也要邦(帮)老妈妈,小事都别算了。
”),怎么样猜测都无法确定就是这个能写出“你一会看我一会看云我觉得你看我时很远看云时很近”的天真诗人,这个被称为中国唯一的一位用童心看世界的“童话诗人”,会下得了如此血腥之手。
我们不论他的人,就单诗歌而言,他用“纯银”的眼睛,演绎了一首首稚气的理想之歌,在这些歌里,有着成年人的哀伤,孩子般的梦想,有着对沉闷拘束世界的呐喊,还有着对一尘不染的爱的依恋。
诗人顾城的的简介
诗人顾城的的简介顾城,中国朦胧诗代表人物,被称为当代唯灵浪漫主义诗人。
著有诗集《白昼的月亮》、《北方的孤独者之歌》、《铁铃》、《黑眼睛》等。
下面给大家搜集整理了诗人顾城的的简介,欢迎参考学习!诗人顾城的的简介顾城,1956年9月24日生于北京。
12岁时辍学养猪。
1973年开始学画,次年回京在厂桥街道做木工。
1980年初所在单位解体,失去工作,从此过漂游生活。
后辞职隐居激流岛。
1992年重访欧美并创作。
获德国DAAD创作年金,在德国写作。
1993 年10月8日在其新西兰寓所自杀。
留下大量诗、文、书法、绘画等作品。
人物生平顾城,男,北京市人,原籍上海,1956年九月生于北京,1969年随父顾工下放山东广北一部队农场,1974年回北京。
做过搬运工、锯木工、借调编辑等。
1973年开始学画,并进入社会性作品写作阶段,1974年起于《北京文艺》、《山东文艺》、《少年文艺》等报刊零星发表作品。
1977年起重新进入纯净写作,在《蒲公英》小报发表诗作后在诗歌界引起强烈反响和巨大争论,并成为朦胧诗派的主要代表。
1980年初所在单位解体,失去工作,从此过漂游生活。
1982年加入北京市作家协会,1985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1987年应邀出访欧美进行文化交流、讲学活动。
1988年赴新西兰,讲授中国古典文学,被聘为奥克兰大学亚语系研究员。
后加入新西兰国籍并辞职隐居激流岛。
1992年,获德国学术交流中心(DAAD)创作年金,1993年,又获德国伯尔创作基金,在德国写作。
1993年10月8日于新西兰所居岛因为离婚与其妻谢烨发生冲突,谢烨受伤倒地,过程成谜,顾城随即自杀,谢烨于其死后数小时不治。
媒体捕风捉影称“顾城用斧头杀妻”,令诗人在死后从童话诗人被妖魔化成精神异常的杀人恶魔,死后蒙冤。
(从顾城姐姐顾乡所做“顾城最后的十四天”中看,斧头只是偶然在场物件,跟案件根本无关。
)1993年3月曾回国探亲,惨案发生时,值其夫妇从德返新西兰不久。
岛上的顾城
@ 王 安 忆
1 8 年 夏 天 , 在 德 国旅 行 , 7 9 我 听说 顾 城 和 他 的 妻 子 谢 烨 也 从 国 内来 了。 我 每 到 个城 市 , 听人们说 , 城 要来 , 者 , 就 顾 或 顾 城 走 了, 远 失 之 交臂 , 到 我 回 国。 这 年 永 直
靠窗站着 , 用身体挡住窗口, 以防顾城 多报 纸烧壁 炉。晚上木耳睡着 了, 谢
一
头栽 下 去 。 他 们僵 持 了很 长 时间 。
烨烧壁 炉 , 城就在壁 炉前翻报纸 。 顾
房子 , 破 了一 个大 洞的屋 顶之 ‘ 在
一
谁 也 不 让 谁 。 十 六铺 是 个 嘈 杂 的 地 不识 英 文但 识 阿拉 伯 数 字的顾城 专 门
这 房子 , 在 砍 一根 木柱 , 他 一眼 看见 了
我 还 很 喜 欢 顾 城 追 逐 母 鸡 的 场
没 离 开过 。 想 到 此 , 们 便 会 有 一 种 他
富足 感 。 后 来 , 们 渐渐 地 学会 了从 鸡
每 来人 中的顾 城 。他 很 奇怪地 不 理睬 任 面 。那 时他 们 只 有 一 只母 鸡 , 天 下
他 向谢烨 要 2 块钱 买一 张 船 票 , 烨 O 谢
那就是 高更 离开 巴黎 所去 的 那 座 红 色的房 子 出现 在 眼前 。赫
个脸 色苍 白的 人 , 正在 努 力抛
很穷, 买不起 木 柴 , 朋友 们 就送他 们许 屿 。他 们 走 了很 久 , 几乎 绝望 的 l
一
一
年 底 , 又 去 香 港 , 中文 大 学 见到 了顾 我 在 城 。 他 头 戴 一 顶 直 统 统 的 布 帽 , 像 一 个 就 牧羊人 , 并且带有游牧 的飘 无定所 的表 情。
美文:岛上的顾城
五年前的一九八七年夏天,我在德国旅行,听说顾城和他的妻子谢烨也从国内来了。
我每到一个城市,就听人们说,顾城要来,或者,顾城走了,永远失之交臂,直到我回国。
这年年底,我又去香港,在中文大学见到了顾城。
他头戴一顶直统统的布帽,就像一个牧羊人,并且带有游牧的飘无定所的表情。
他说这半年来,他这里待待,那里待待,最终也不知会去哪里。
后来,听说他去了英国,美国,又听说他去了新西兰,在那里放羊。
到一九九二年的初夏,我又去德国,到了柏林。
一天晚上,一群中国学生来敲我的门,对我说,谁来了?我伸头一看,走廊拐角处,顾城腼腆地站着,依然戴着那顶灰蓝色的直统统的布帽。
我说,顾城,你在放羊吗?他回答说:是养鸡。
顾城说他从小就想要一块地,然后在上面耕作。
他很早就在为垦荒做准备,他甚至收集了关于木耳的知识。
他知道所有的木耳都能吃,只除了一种生长在西藏的有毒素。
我是很后来才知道,顾城在我从小生活的城市上海找到了他的妻子谢烨。
他们生活在这拥挤的寸土为金的城市里一间租赁来的小屋,那里的空气使顾城感到窒息。
这城市,天空被楼房与高墙分割为一条条,一块块,路面也是支离破碎的,而且车水马龙,走在路上,简直险象环生。
有一天,顾城决计要走了。
他径直来到十六铺码头的售票大楼,他不知道要去哪里,他只知道要搭一条船。
他向谢烨要二十块钱买一张船票。
谢烨靠窗站着,用身体挡住窗口,以防顾城一头栽下去。
他们僵持了很长时间,谁也不相让。
十六铺是个嘈杂的地方,每天有十几万流动人口在这里经过和滞留,轮船到岸和离岸的汽笛声声传来,时间在一点点过去。
后来,谢烨说:顾城,你看见吗?马路对面有个卖桔子的老头,你去拿个桔子来,无论是要还是偷,只要你拿个桔子来,我就给你买船票。
这个桔子其实就是签证一样的东西,代表一种现实的可能性。
顾城想来想去,就是没法去拿这个桔子,从小做一个乖孩子的教育这时候涌上心头,乞讨与偷盗全不是他能干的。
于是,他只得和谢烨回了那个小屋。
我想,后来顾城在欧洲,还有美洲,走来走去,其实就是为了得到一个桔子,然后去搭一条船。
魂断激流岛对顾城的描写
魂断激流岛对顾城的描写1.引言1.1 概述魂断激流岛是中国著名现代诗人顾城的诗作中经常出现的一个意象。
这个诗意的岛屿成为了顾城诗中的一种具象化的表达,带有独特的视觉和情感上的特质。
魂断激流岛的描写,富有浓郁的诗意和想象力,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充满神秘和哲思的世界。
在顾城的诗作中,魂断激流岛被描绘成一个与世隔绝的地方,宛如一个人与自然相融合的诗境。
这个岛屿被大海包围,波涛汹涌的海水与岛上的景色相互映衬。
激流冲击的声音似乎是在诉说着一种追求自由和超越尘世的力量。
顾城以魂断激流岛为背景,表达了自己对生活的思考和对灵魂的追求。
这个岛屿的景色描写给人一种恍若隔世的感觉。
树木郁郁葱葱,花草繁盛,绿意盎然。
岛上的小径蜿蜒曲折,岩石嶙峋,给人一种壮丽而又神秘的感觉。
海风拂面,沙滩细软,仿佛能听到激流咆哮的声音。
这些景象使读者仿佛置身于另一个世界,与自然元素融为一体。
并且,这些景色描写还带有一种魔幻和超现实主义的色彩,使人们更加容易沉浸在顾城的诗意之中。
魂断激流岛的描绘并不仅仅是为了展示美丽的自然景色,更是为了表达作者对人生意义的探索和对内心灵魂的追寻。
顾城通过这个具象化的形象,探讨了人与自然、人与内心的关系。
这个魂断激流岛可以被视作是一种精神的栖息地,诗人在这里探寻着自己的存在和意义,探索生命的本真和超越生命的可能。
因此,魂断激流岛对于顾城的描写具有重要的意义。
它不仅是诗歌中的形象,更是顾城作品中对人生、自然和灵魂追求的象征。
通过描写魂断激流岛,顾城展示了自己独特的思想和审美观,使读者感受到了他对于人类存在和精神追求的独特见解。
同时,魂断激流岛的描写也对读者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激发了人们对于内心世界和超越尘世可能性的思考。
1.2文章结构文章结构是指文章按照一定的组织方式来呈现内容的形式。
在本文中,为了对魂断激流岛对顾城的描写进行有效而有序的呈现,我们将按照如下结构组织内容:1. 介绍魂断激流岛以及顾城1.1 魂断激流岛的位置和背景1.2 顾城的背景和作品2. 描述顾城对魂断激流岛的亲身经历2.1 顾城访问魂断激流岛的动机和目的2.2 顾城在魂断激流岛的所见所闻3. 分析魂断激流岛对顾城的影响3.1 魂断激流岛对顾城的情感和心理影响3.2 魂断激流岛对顾城创作的启示和影响4. 对顾城的描写在整个作品中的意义4.1 顾城对魂断激流岛的描写风格和表现手法4.2 魂断激流岛对顾城的个人成长和创作风格的塑造5. 总结魂断激流岛对顾城的描写的重要性和影响通过以上结构的编排,可以使文章的内容有条不紊地展开,逐步深入探讨魂断激流岛对顾城的描写,并对其意义和影响进行分析和总结。
我国当代著名诗人顾城到了新西兰养鸡的作文
我国当代著名诗人顾城到了新西兰养鸡的作文全文共8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篇1亲爱的老师、同学们:大家好啊!今天我要给大家讲一个非常神奇有趣的故事。
这个故事的主人公就是我国当代著名的诗人顾城先生。
你们可能对他并不陌生,他写了很多优美动人的诗歌,比如《小城疊石桥》、《鸽子》等等。
不过,你们可能不知道,顾城先生居然还去过新西兰,而且在那里养过鸡呢!听起来是不是很不可思议?一个才高八斗、文采飞扬的大诗人,怎么会去世界另一头的新西兰养鸡呢?其实,顾城先生去新西兰养鸡的原因可真是太神奇了!故事是这样的:上世纪60年代末,顾城先生因为"文革"运动而被关进监狱。
狱中的生活苦不堪言,他饱受残酷对待和摧残。
在那个黑暗的岁月里,顾城先生用诗歌抒发内心的愤怒和痛苦。
可是被发现后,他就会受到残酷的惩罚。
于是,他决定不再写诗,转而养起了一只小鸡。
是的,你们没听错!在狱中,顾城先生竟然养起了一只小鸡!这只小鸡成了他在囹圄中唯一的知心伴侣。
他把所有的爱都给予了这只小鸡,把它当成自己的孩子一样疼爱。
每天,他都会亲手给小鸡喂食,为它歌唱,还向它诉说心中的苦闷。
小鸡听不懂人话,但它用热情的啄食和可爱的鸣叫回应着诗人。
就这样,一人一鸡度过了漫长的囚牢生涯。
后来,由于顾城先生健康每况愈下,狱警怕他出事而受到处罚,于是被迫将他释放了。
重获自由后,顾城先生一直惦念着狱中的那只小鸡。
他决定到一个适合饲养家禽的地方,用诗人特有的浪漫方式来回报小鸡对他的恩情。
于是,他毅然选择了遥远的新西兰!新西兰这个国家地处南半球,环境优美、气候宜人。
顾城先生决心在那里开创一个属于自己和小鸡们的世外桃源。
不久,他就在新西兰买下了一块土地,建起了一座温馨的小屋,并开始了他的养鸡生涯。
你们一定很难想象,这位才气横溢的著名诗人是如何在偏僻的乡村养鸡的吧?我就来给大家描绘一下吧。
每天一大早,太阳还没完全升起的时候,顾城先生就会打开窗户,呼吸着新西兰清新的空气。
顾城与英儿的故事
顾城与英儿的故事导语:顾城与英儿的爱情备受人们的争议。
也因为他们的爱情的不纯粹,所以,他们的爱情注定没有美妙的结局。
下面是分享的顾城与英儿的故事,欢迎阅读!顾城与英儿的故事英儿从一开始认识顾城,就陷入到唯美主义的幻想里,非常地理想化。
顾城出国前,英儿只见过他4次面,都是和朋友一起去的,没有单独见过。
每次像进殿堂朝圣一样,英儿的精神世界被他的光环所笼罩。
后来英儿之所以要出国,就是特别想争取一个自由空间。
北京的胡同能带来人际关系的亲密,但没有私人空间,起码没有自己的房间,自己的所有想法、和刘湛秋的爱情都在压抑之中。
英儿想找一个地方,没人管英儿,海阔天空地活。
还有一个想法,想在国外打造一个空间,邀请湛秋出国,英儿们能自由地走在大街上。
1990年7月5日英儿离开北京去新西兰,到了激流岛上一个星期之后,英儿对顾城提出到外面找工作,因为当时钱是一个具体的问题。
气氛一下就僵硬了,以前没有见过顾城那样不好的脸色。
英儿意识到让他失望了,他感到了他所不能忍受的世俗。
这造成了英儿的分裂,不能定位英儿的对错,英儿原以为英儿的自由和独立不是世俗的。
谢烨告诉英儿不要刺激他,他的情绪非常极端化。
过了几天他的态度缓和下来,英儿也喘了一口气。
其实岛上找不到工作的,没有商业和工业,也没有别的华人。
这岛是顾城和朋友一起旅游时找到的,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一些有厌世倾向的英国移民聚集到这里。
顾的孤独感是与生俱来的,不合群,表面上对人很礼貌,但不容易和人沟通,他说找到一个可以沟通的人,就非常看重。
能与顾城沟通,英儿感到非常荣幸。
当时英儿以为自己非常成熟,他说的每一句话英儿都能听懂,能理解他梦幻的空间。
他对英儿也一样。
在岛上时间长了,英儿和顾城能进入谈诗、谈精神的东西,英儿开始把和湛秋的感情、对他的渴望化成一个世俗的现实。
湛秋在英儿们一开始就说即使他离婚了,也不可能和英儿结婚,不想再戴上镣铐。
开始时对英儿的伤害很大,在岛上英儿可以没有这个痛苦,可以只谈精神,不谈身体之爱,英儿以为顾城可以给英儿带来这些。
激流岛:因顾城而名的“海上桃花源”
round World | 看世界A 激流岛:因顾城而名的“海上桃花源”文、图/王丽Waiheke Island: A “Sea Wonderland” Famous for Gu Cheng被誉为“海上桃花源”的新西兰激流岛,因是中国朦胧派代表诗人顾城居住和自缢的地方,一直被国内老文青们视作心中的圣地。
前不久,风靡全球的“旅行圣经”《孤独星球》,推出了万众瞩目的2019年最佳旅行地推荐,这座遍布着长滩、溪流、森林、谷地、葡萄酒和美女的瑰丽小岛榜上有名!它究竟有何魅力,又与中国著名的“童心诗人”有着怎样的渊源?远离尘嚣的纯朴“桃花源”激流岛位于新西兰奥克兰市东北部17公里处,是仅次于屏障岛屿的该国第二大岛,激流岛上有8000多名常住居民。
这座小岛原名Waiheke Island,其官方中文名为怀希基岛,中国朦胧派代表诗人顾城在此间居住时称其为“激流岛”,加之这位诗人在上世纪90年代那次轰动国内外的异常举动,让这座遥远的海岛被中国人所知晓。
但凡爱诗的人心目中都有两个圣地,一是徐志摩流连忘返的康桥,再就是顾城自缢于一棵树上的新西兰激流岛○别样的激流岛风情。
Unique style of Waiheke Island.了。
顾城当然比徐志摩更让人亲近些,毕竟是离我们不太远的人和事,因此激流岛就自然比康桥更让我有感触。
因缘际会,我终于可以亲赴这一场期待已久的心灵约会,去凭吊一下这位朦胧派的鼻祖。
自从离开满眼繁华的奥克兰,坐上可载220人的三层观光游船,我的心就莫名地激动起来。
站在开往激流岛的渡轮的甲板上,看着船体犁出的雪花般的洁白海浪,听移居新西兰的中国朋友介绍着岛上的情况。
原来当初顾城定居激流岛的时候,岛上只有他们夫妇和英儿三个华人,房价也相当低,远没有近几年因为大批富人移居和大量度假屋的建造而导致的价格暴涨。
现在的小岛已经是一个富人区了。
在我们的渡轮所经之处,可见海面上散落着许多游艇和帆船,有的在钓鱼,有的在晒太阳,有的则在玩着各种水上运动。
顾城新西兰的激流岛作文
顾城新西兰的激流岛作文
那个夏天,我跟着朋友去了新西兰的南岛,踏上了那座传说中的"激流岛"。
坐着小渔船颠簸穿过汹涌的大海,我的心也跟着扑通扑通直跳。
上岛后,我们在岩石陡峭的海岸线散步,赤脚踩在潮湿的沙滩上,感受着大自然的纯朴力量。
这里没有高楼大厦,没有车水马龙,只有海浪拍岸的节奏声和海鸥的啼鸣。
我深深吸了一口湿润的空气,让肺部充满大海的味道。
这种返璞归真的滋味,真是让人心旷神怡啊!
傍晚时分,我们在岛上生起篝火,围着熊熊燃烧的火堆边唱边跳。
朋友拿出吉他,手指在琴弦上自在地游走,弹出一段悠扬的小夜曲。
我们大口喝着冰镇啤酒,尽情高歌,把平日里的烦恼都抛之脑后。
夜幕低垂,我们钻进帐篷,一夜无梦。
次日破晓,金色的阳光透过帐篷缝隙洒落,我睁开惺忪的睡眼,映入眼帘的是一幅海天一色的景致。
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着实让人肃然起敬。
在这片世外桃源般的土地上,我们过着与世无争的日子,尽情享受片刻的自由。
虽然激流岛只是个小岛,但它教会了我生命的真谛——放下成见,活在当下,才是人生最大的幸福。
顾城啊顾城,你在天之灵是否也看到了这一切?你是否也被这里纯净自然的魅力所折服?借你的名字,我将这段难忘的经历永远珍藏在心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岛上的顾城
作者:王安忆
来源:《视野》2012年第07期
1987年夏天,我在德国旅行,听说顾城和他的妻子谢烨也从国内来了。
我每到一个城市,就听人们说,顾城要来,或者,顾城走了,永远失之交臂,直到我回国。
这年年底,我又去香港,在中文大学见到了顾城。
他头戴一顶直统统的布帽,就像一个牧羊人,并且带有游牧的飘无定所的表情。
他说这半年来,他这里待待,那里待待,最终也不知会去哪里。
后来,听说他去了英国、美国,又听说他去了新西兰,在那里放羊。
到1992年的初夏,我又去德国,到了柏林。
一天晚上,一群中国学生来敲我的门,对我说:“你看,谁来了?”我伸头一看,走廊拐角处,顾城腼腆地站着,依然戴着那顶灰蓝色的直统的布帽。
我说:“顾城,你在放羊吗?”他回答我说:“是养鸡。
”
顾城说他从小就想要一块地,然后在上面耕作,他很早就在为垦荒作准备,他甚至收集了关于木耳的知识,他知道所有的木耳都能吃,只除了一种生长在西藏的有毒素。
我是很后来才知道,顾城在我从小生活的城市上海找到了他的妻子谢烨。
他们生活在这拥挤的寸土为金的城市里一间租赁来的小屋,那里的空气使顾城窒息。
这城市是我最了解的,天空被楼房与高墙分割为一条条、一块块,路面也是支离破碎的,而且车水马龙,走在路上,简直险象环生。
有一天,顾城决计要走了,他径直来到十六铺码头的售票大楼,他不知道要去哪里,他只知道要搭一条船。
他向谢烨要20块钱买一张船票,谢烨靠窗站着,用身体挡住窗口,以防顾城一头栽下去。
他们僵持了很长时间,谁也不让谁。
十六铺是个噪杂的地方,每天有十几万流动人口在这里经过和滞留,轮船到岸和离岸的汽笛声声传来,时间在一点一点过去。
后来,谢烨说,顾城,你看见吗,马路对面有个卖橘子的老头,你去拿个橘子来,无论是要还是偷,只要你拿个橘子,我就给你买船票。
这个橘子其实就是签证一样的东西,代表一种现实的可能性。
顾城想来想去,就是没法去拿这个橘子,从小做一个乖孩子的教育这时候涌上心头,乞讨与偷盗全不是他能干的。
于是他只得和谢烨回了那个小屋。
我想后来顾城在欧洲,还有美洲,走来走去,其实就是为了得到一个橘子,然后去搭一条船。
他们这里停停,那里停停,然后滞留在了新西兰的城市奥克兰,在那里,谢烨生下了他们的儿子木耳。
奥克兰的冬天很冷,他们很穷,买不起木柴,朋友们就送他们许多报纸烧壁炉。
晚上木耳睡着了,谢烨烧壁炉,顾城就在壁炉前翻报纸。
不识英文但识阿拉伯数字的顾城专门翻看房屋出售栏目,将价格低廉的售出启事一张一张剪下来,第二天,带到奥克兰大学请一位教授朋友帮忙审阅。
这朋友一张一张地看,说,这是一个厕所,这是一个电话亭,这是一个汽车棚。
接着,他的眼睛睁大了,他几乎不敢相信。
这座房子在离奥克兰不远的海岛上,他们在星期天乘船去了那里,他们上岛,走下码头,涉过海滩,走进了黑压压的森林。
这是座太平洋的岛屿上的原始森林,高大茂密的树叶,遮住了天日,脚下是柔软起伏的落叶,那就是高更离开巴黎所去的那样的岛屿。
他们走了很久,几乎绝望的时候,一座红色的房子出现在眼前。
就是这房子,在破了一个大洞的屋顶之下,有一个脸色苍白的人,正在努力地破坏这房子,他在
砍一根木柱,一眼看见了来人中的顾城。
他很奇怪地不理睬任何人,只和顾城说话。
他看着顾城,说:“世界末日就要到了,你知道吗?”顾城问:“什么时候?”“50年以后。
”“没事,我只要20年。
”于是问的和答的都释然了,开始进入关于房子的谈判。
顾城来到那南太平洋上,与当年高更所居住的地方同样地理位置的岛屿上,他们可说是一穷二白;他们所有的钱都付了房价,且在银行欠了一笔贷款。
在这一个时期里,顾城总是在森林里走来走去,尝着各种植物,看有什么能够作充饥的粮食,各种草汁染黑了他的嘴唇。
有人指着一棵树告诉顾城,这可以吃。
于是顾城就从这棵树的树根开始尝起。
这树是巨大的参天的一棵,南太平洋岛上所有的植物都是那么肥硕巨大,把人类映衬得很小,孩子似的。
小小的顾城从根上开始啃一棵树,是什么样的情景呢?他很耐心地,忍着辘辘饥肠,拿出蚂蚁啃骨头的精神,从根啃到梢,最后知道,这棵树可以吃的,是它的花蕊。
他们还吃过能够制造幻觉的野草。
最后,牡蛎救了他们。
这样,他们就做了岛上的渔民,他们从海里打捞起牡蛎,一桶一桶提进森林的红房子。
在天黑以后,就着蜡(因为此时他们还没有拉进电线),他们在摇曳的烛光下,剥着牡蛎,储备着过冬的口粮。
然后,顾城就去种菜了,他每天扛着锄头去开荒,锄子扎进泥土又翻起泥土的一瞬间,他喜不自禁。
顾城深翻了泥土,播下菜籽,等待菜籽发芽,长出叶子,叶子再被各种无名的虫子吃光。
最后,他心满意足地扛着锄子回家。
我还很喜欢顾城追逐母鸡的场面。
那时他们只有一只母鸡,每天下一个鸡蛋,补充他们的营养。
可是母鸡却出走了,谢烨追了几天,又派顾城去追它。
它跑,却又不跑远,只是在你视线里活动,可你却永远接近不了它。
等到太阳下山,天黑了,你悻悻然回家,那母鸡便在房子前边声声唤着。
等到天亮,你走出房子,它便起身走开,一天的追逐又开始了,那母鸡就好像是来诱惑顾城似的。
我想顾城追得绝望的时候,就埋头在草丛里寻找它下的蛋,可是一无收获。
后来,顾城得了一笔稿费,他们决定发展畜牧业,实行生产自救。
这天他们去邻近的农场买了二百只鸡,余下的钱还够买两个月的饲料。
然后,他们带着鸡和饲料回家了。
垒鸡窝的活儿他们整整干了一夜,从西边升起的硕大的月亮照耀着他们,这是他们永远不解的,月亮和太阳从西方升起,东方落下,一年四季是冬、秋、夏、春的次序排列而来,五月里的秋天恍若梦中。
养鸡业的第一个难题使他们始料未及,这是世代生长在现代化流水线上的鸡类,它们祖祖辈辈居住在笼子里,它们竟不再会走路,它们还不会从地上啄食。
为使它们吃食,顾城谢烨绞尽脑汁,好话说了无数。
最后他们终于想出一个办法,把饲料放在一条木板上,然后一人一头来回晃动,模仿流水线的饲料传送带,它们就这样开始吃食了。
顾城谢烨想,回归自然是多么难啊!他们还想,在这个文明世界里要过自然的生活要花多少代价啊!他们望着岛上那些英国、德国的银行家们豪华的空阔的别墅,心想:他们正在辛勤地挣钱,为了来过自然的生活,而他们从来没离开过。
想到此,他们便会有一种富足感。
后来,鸡们渐渐地学会了从地上啄食,它们开始走动,甚至学着飞翔,将它们的腿肌锻炼得很结实。
它们全是那样硕大强壮的体魄,停在那里,就好像停了一群鹰。
当两个月过去,饲料吃完的那一天,它们开始下蛋了,每个蛋都有盈盈一握,十来个便装满一篮子。
顾城挎着篮子去卖蛋的情景,多么叫人高兴。
就此,他们进入了一个衣食无忧,并且少有积余的阶段,他们还了一点银行贷款,修补了屋顶的大洞,扩建了阳台。
站在阳台上,望着太阳和月亮落下森林,再唱着一些旧歌。
雨后的景色最是惊人,巨大的彩虹一直落到脚底。
然后,院子里三棵果树开始结果了,碗大的杏子一个一个砸在地上,等着顾城拾到篮子里去。
他是岛上唯一不说英语的人,这给岛上居民留下神秘的印象。
我想,他是觉得,有一种使用性的语言就足够了。
不说英语的顾城在岛上走来走去,脸上带着温和的微笑,人们就猜测:看哪,这个人在想什么呢?他和他的儿子木耳无法对话,木耳一口英语,一个汉字不说,他们见面也是相互微笑,一个字不说。
我就又想:顾城到这个岛上来,是不是为了省去说话的麻烦?等房子贷款还清,荒地长出庄稼,他便可以再不出岛,安心在岛上,在森林里,过着像他的诗《我们写东西》那样的生活:“像虫子,在松果里找路。
”他这一只钻果子的虫子,他钻啊钻进果皮,又钻进厚实的果瓤,再去钻那坚硬的核,最后,他钻进了,然后种子掉在地上,遍地都是松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