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强教学设计 (2)
大气的压强(第2课时)教学设计
大气的压强(第二课时)科学(浙教版)八年级上册第2章第31节课时安排本节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为大气压强的存在和大气压的大小;第二课时为气体的流速与压强的关系;如果时间允许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安排第三课时为飞机机翼模型的制作或者习题课。
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经过一个多学期的科学学习,对这门学科有了简单的了解,观察、实验、分析和概括能力已初步形成,也亲身体验到了科学知识与人们生活、生产的密切联系,对科学有了一定的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
他们希望教师能满足他们对新知识的好奇、渴求,希望在老师的引导下获得锻炼及施展自己能力的机会,同时更希望品尝到成功学习的快乐。
教学中应注意设计好问题,引导学生的同时保护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探索新知识的勇气,教会他们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及解决问题的方法,真正让学生成为探究式学习的主角。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说出气体和液体的流速与压之间的关系:流速越大,压强越小。
并能用这一关系解释有关现象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与实验,认识气体的压强跟流速有关的现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领略气体压强差异所产生现象的奥妙,获得对科学的热爱、亲近感。
教学重点气体和液体的流速与压强的关系。
教学难点用气体和液体的流速与压强的关系解释有关现象。
教学过程〖新课导入〗ppt1老师有一个问题:在火车的站台上,标有一道平行于铁轨的直线。
当列车驶过时,不允许旅客站在这条线内,以保证人体与铁轨离开足够的距离。
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要解释这个问题,就让我们一起来做几个探究实验吧![实验] 研究气流的流速与压强的关系ppt2(1)找一条薄纸带,捏住纸的一端,让纸自然下垂,当你用嘴朝水平方向吹气时,你会发现什么现象?若改变吹气的力量和速度,纸带会发生什么变化?现象:纸向上飘起。
(2)找两张相同的薄纸,用手捏住两张纸的一端,让两张纸自然下垂,相距3-5厘米,并使两张纸保持平行。
沿两张纸的中间向下吹气时,猜测会出现的现象。
压强(第2课时)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压强第2课时教学设计课题压强单元 3 学科科学年级七下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水对容器底部和容器侧壁都有压强,以及压强的大小跟水的深度之间的联系;能用压强计探究水的压强的特点并由此得出一般液体压强的特点;能用液体压强的特点解释一些现象。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探究学习的一般程序和方法提出问题——建立假设——实验设计——实验验证——得出结论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实验、观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热爱科学、探索真理以及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思维习惯。
重点探究水内部压强特点难点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性探究水内部压强特点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由上一节我们知道固体会产生压强。
如图:当相互接触的海绵和小桌互相作用发生形变时,就会产生压力,也就会存在压强。
那么液体是否也会产生压强呢?观察图片回顾固体会产生压强引出液体是否会产生压强讲授新课一、液体的压强活动液体对容器底部和侧壁的压强出示图片:甲1. 在一段粗管的下端蒙上橡皮膜,如图甲所示,将水注入管内至约1/3处和2/3处,橡皮膜的形状有什么变化?出示图片:没有水;水约1/3处;水约2/3处现象:没有水时,橡皮膜______;当倒入水时,橡皮膜_________,水的深度越深橡皮膜向下突出的程度————学生动手操作并在横线上填上实验现象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以及观察能力二、压强计1.压强计压强计是研究液体内部压强的仪器。
2、压强计结构:刻度盘、0刻度线、橡皮管、橡皮膜、金属盒、U形管、有色液体。
3、原理(1)当金属盒上的橡皮膜受到压力时,U 形管两边的液面出现高度差,压力越大,两边液面的高度差越大——压强越大;(2)金属盒可以转动,可以比较水内不同方向的压强大小;出示图片:压强计三、液体的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探究1、猜想①、液体的压强可能与水的深度有关。
②、液体的压强可能与水的密度有关。
2、方法:控制变量法、各小组分工探究3、实验器材U形管压强计、水、酒精水、烧杯、刻度尺4、实验步骤(1)比较同种液体在不同深度处的压强。
《第九章 第1节 压强》学历案-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压强》学历案(第一课时)一、学习主题本节课学习主题为“压强”,属于初中物理的基础知识范畴。
通过学习,学生将掌握压强的概念、定义、物理意义以及实际应用。
本课时主要围绕压强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展开教学。
二、学习目标1. 理解压强的概念,知道压强的定义及单位。
2. 掌握压强的计算公式,并能进行简单的计算。
3. 了解压强在生活中的应用,能够用所学知识解释相关现象。
4. 培养学生观察生活、联系实际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物理素养。
三、评价任务1. 概念理解评价:通过课堂提问和小组讨论的方式,检测学生对压强概念的理解程度。
2. 知识运用评价:通过练习题和实验操作,评价学生压强计算能力和应用能力。
3. 学习态度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参与度。
四、学习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生活中与压强相关的现象(如足球充气、书包背在肩上等),引导学生思考压力和压强的关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讲解:(1)讲解压强的定义和单位,强调压强是表示压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
(2)介绍压强的计算公式P=F/S,并解释公式的含义。
(3)通过实例演示,让学生理解公式中各物理量的意义及计算方法。
3. 课堂活动:(1)分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压强在生活中的应用,每组列举几个实例,并解释其原理。
(2)实验操作:学生动手进行实验,测量不同形状的物体对同一平面的压强,观察并记录实验数据。
4. 总结归纳:教师总结学生的讨论和实验结果,强调压强的概念、定义和计算方法,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五、检测与作业1. 课堂练习:发放练习题,检测学生对压强计算方法的掌握情况。
2.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习题,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3. 实验报告:要求学生撰写实验报告,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分析实验数据,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分析能力。
六、学后反思1. 学生反思:学生应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总结收获和不足,为今后的学习提供借鉴。
一等奖大气压强教学设计6篇
一等奖大气压强教学设计6篇《一等奖大气压强教学设计6篇》这是优秀的教学设计一等奖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一等奖大气压强教学设计第1篇一、教学目标(一)知道什么是大气压强,能说出几个证明大气压存在的事例。
(二)理解大气压强产生的原因,并能简单解释一些日常生活中大气压强的现象。
(三)知道大气压强的值可由托里拆利实验测定,记住大气压强的值约为105帕,它相当于760毫米高的水银柱产生的压强。
(四)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分析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本节教学内容的重点是:感知大气压强的存在。
本节教学内容的难点是:理解托里拆利实验及用液体压强来研究大气压强的转换法的思路和等效替代的方法。
三、教学准备教师:玻璃杯、硬纸片、试管一根、长约两米的玻璃管一根、水、广口瓶、浸过酒精的棉球、细砂、煮熟剥皮的鸡蛋一个、镊子一个、注射器一个、托里拆利实验装置一套、打火机一个。
学生:皮碗(每两人一对)四、教学方法(一)示范法:教师给出示范,进行具体操作演示。
(二)谈话法:师生间进行交流对话。
(三)自主探究法:让学生自己通过各种渠道搜集资料,通过主动探究获取新知识。
小组讨论法:学生围绕主题分成小组进行讨论,再得出结论。
五、教学过程(一)复习提问师:如右图浸入液体中的物体是否受到液体对它压强?生:受。
师:液体内部向什么方向有压强?生:各个方向。
师:液体内部压强产生的原因是什么?生:液体受重力、具有流动性。
(二)引入新课师: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周围被厚厚的空气层所包围,即大气层,地球上的物体(包括人)都浸在其中。
提问:浸入空气中的物体是否受到大气产生的压强呢?请学生用皮碗模拟马德堡半球实验。
出示课前已经抽好气的马德堡半球,让学生使劲拉但不开,打开气阀,球内进入空气后却很容易拉开。
师:马德堡半球实验证明了大气压强的存在。
板书:“大气对浸在它里面的物体产生的压强,叫大气压强;简称大气压或气压。
”(三)授新1、请学生讨论、并列举出生活中有关大气压存在的实例。
初中化学压强教案
初中化学压强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压强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
2. 掌握在不同温度下气体的容积和压强之间的关系;
3. 能够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压强问题;
4. 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
1. 压强的概念;
2.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3.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的应用。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新知识
教师用实验装置演示气体在不同条件下的容积变化,并引出气体的压强概念。
2. 讲解理论知识
介绍压强的定义和单位,然后讲解理想气体状态方程PV=nRT,引导学生理解各个变量之间的关系。
3. 解题实例演练
让学生通过一些例题来练习应用理想气体状态方程解决压强问题,加深理解。
4. 拓展应用
让学生通过课堂讨论或小组合作的形式,探讨更多关于压强的应用问题,拓展应用范围。
5. 总结课程内容
对本节课中所学的知识进行总结,帮助学生理清思路。
四、评估方式
1. 课堂作业
布置相关练习题目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2. 课堂测验
进行小测验,检测学生对压强知识的掌握程度。
3. 课后作业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和复习所学的内容。
五、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引导学生探索和研究,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同时,要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差异化教学,确保每位学生都有良好的学习效果。
大气压强未来课堂优秀教学设计02
《大气压强》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大气压强是客观存在的,及其产生原因;2、了解测量大气压强实验一一托里拆利实验的原理、过程和结论;3、了解大气压强的值及标准大气压强的大小;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实验现象感知大气压强的客观存在,通过液体压强产生原因及方向,推断得出气体压强产生原因及方向。
2、通过实验感知大气压强值很大:3、感知人类对大气压强的利用。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通过義示嘉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2、运用大气压强知识解释生活和生产中的有关现象,使学生体会到物理知识与生活的密切关系,具有将物理知识用于解释日常生活现象的意识;3、通过对大气压强的认识,使学生领略到大自然的神奇和美妙。
【教学重点】大气压强的存在和大气压强的测定【教学难点】理解托里拆利实验的原理。
学习内容一.观看微课《神秘的大气力量》并阅读课本48页52 51,勾画重点,记录疑惑。
二、问题导向1、类比液体内部压强,空气也具有流动性,我们周B 是否具有朝各个方向的大气压强呢?你能否用实验来证实大气圧强的存在呢?2、最早精确测量大气压强的实验是什么实验,由谁设讣完成的?3、标准大气压的值为多大?自主学习单自主检测tMJU*«»XKEm*小USJ'gw 八3。
*/* KT*X■lPHtn备注设计解读:通过微课让学生能对本节课知识点有概括的了解。
回归课本,让学生学会用课本进行自主学习。
平台使用:1s通过微课观看和课前提问的思考,帮助学生自主学习。
2.平台会对每一个学生的观看做详细的记录,便于老师准确掌握同学们学习微课的情况。
XiU« ??w•从EUr/i:w«dOOtilAURO设计解读;让小组长带动帮助组员 预习新课,形成良好的 学习互帮互助的氛ffl 及 模式;让学生在课前先 感知大气压强的存在, 并锻炼学生的动手能 力。
平台使用:可让教师掌握各小组宪 成情况,对学生实验准 备情况有整体的了解。
压强教案2 国赛一等奖教学设计
系;在压力大小不变的情况下,研究压力的作用效
果与受力面积的关系。
安排学生分组完成实验,交流讨论,得出实验结论.
二、压强
在实验结论的基础上用与速度做类比,用比值定义 让学生知道压强的物理意义计算
法给出压强的概念,得出压强计算公式、单位. 公式、压强单位的推导过程.
举出实例,让学生感知压强单位的大小.
关?引导学生进一步设想:压力的作用效果可能 设计实验,分组完成实验
与压力及受力面积有关?
给出实验器材,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组讨论 交流讨论,得出实验结论:“压
并设计一个验证性实验.学生设计时教师给予适当 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及受力
提示和点评,确立统一的实验方法:在受力面积不 面积有关”.
变的情况下,研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的关
体会出怎样估测鞋底的面积?”,启发 分组讨论,用“分割法”求鞋底 算公式进行简 学生在白纸上引出鞋印,用画小方格的方法,求 鞋 面积.领悟到用“分割法”求鞋 单的计算. 底面积.再让学生自己试着做,然后老师讲解. 底面积的方法.在讨论基础上,
进行计算.
(1)压力的作用效果与那些因素有关. (2)压强的概念、计算公式、国际单位,会用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3)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
(1)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 (2)压强概念、压强的计算公式(比值定义的方法) (3)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它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多媒体、实物投影仪、泡沫塑料、压力小桌、200g 的钩码
六、课后作业
板书设计
§: 压强 一、压力作用效果跟压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积的大小有关. 二、压强 1、 压强的物理意义:表示压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 2、 定义: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做压强 3、公式: P=F/S 4、国际单位制中的单位:帕斯卡,简称帕,符号是 Pa. 1 帕=1 牛/米 2,表示“每 平方米面积上受到的压力是 1 牛顿”. 三、减小或增大压强的方法: 1、当压力一定时,减小受力面积,可增大压强;增大受力面积,可减小压强. 2、当受力面积一定时,减小压力,可减小压强;增大压力,可增大压强.
初三物理液体压强教案(精选8篇)
初三物理液体压强教案初三物理液体压强教案(精选8篇)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初三物理液体压强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初三物理液体压强教案篇1[设计理念]液体的压强是一个比较抽象、难于理解、却又非常重要的概念。
为了使学生加深理解,获得深刻影响,特在课本P81的演示实验上增加学生分组探究实验。
通过本节课学习,要求学生掌握液体压强的特点,认识到液体压强只与液体密度和深度有关。
本节课首先通过多媒体展示日常生活经验的相关情景,使学生对液体压强获得初步印象,然后让学生猜想液体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并设计实验,自主探究。
通过实验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分析概括能力和合作学习的协作精神。
同时还要求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相关的实际问题,进一步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科学知识的精神和创新意识。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液体内部存在压强及液体内部压强的方向。
(2)知道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
(3)理解液体内部压强与液体密度和深度有关。
2、过程与方法(1)让学生知道探究学习的一般程序和方法。
(2)培养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并进行操作的能力,通过实验分析,概括出物理规律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在实验过程中,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
(2)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和主动探索科学知识的精神。
(3)密切联系实际,提高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和社会的意识。
[教学用具]演示用:橡皮膜、两端开口的直玻璃管、侧壁开口的玻璃管、压强计、盛液筒两个、小烧杯两个、水、盐水。
学生用:盛液筒、压强计、玻璃管、橡皮膜、水、盐水。
[重点难点]重点:理解液体的密度和深度是影响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两个因素。
难点: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归纳得出结论。
[教学过程]一、设置情景,引入课题1、用多媒体展示情景一:放置在水平桌面上的茶杯对桌面存在压强。
压强教案(最新7篇)
压强教案(最新7篇)《压强》教案篇一(教学目的)1、了解在温度不变时,一定质量的气体体积越小,压强越大;体积越大,压强越小。
2、利用气体压强与体积的关系,解释一些物理现象。
(教学重难点)温度不变时,气体压强与体积的关系。
(教学时数)1 课时(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请一位同学吹一个气球,然后让气球复原,放进一个塑料瓶,并用气球口向外包住瓶口,再请这位同学吹这个气球,同学们一起观察前后两次现象:气球在空气中容易吹大,而放在瓶子里却不容易被吹大。
提问:气球在空气中容易被吹大,为什么放在瓶子里却不容易被吹大?(给学生一定的时间思考)引导学生分析现象:当气球放在空气中,气球受到大气压强的作用,而放在瓶子里后,气球受到瓶内气体压强的作用,二者压强的大小是不相等的,显然后者压强更大。
提问:是什么原因使得瓶子里的压强变大了呢?请同学们观察在吹气球过程中,瓶子里气体的什么发生了变化?经过观察可以发现,瓶子里气体的体积发生了变化。
那么,瓶内气体压强的变化是否是因为瓶子里气体的体积发生了变化呢?我们今天就来研究气体压强与体积的关系。
二、新课教学在刚才的实验中,瓶子里的气体是被密闭的,现在我们就以密闭的气体为研究对象,大家观察一下我们面前的实验仪器——注射器,是否可以找到这样的气体?注射器里的气体就是实验研究的密闭气体。
1、实验目的:研究气体压强与体积的关系。
2、实验器材:注射器(出口处用橡皮膜封住)3、实验思路:(引导学生找出实验思路:研究“气体压强与体积的关系”,就是研究气体的“体积”发生变化时,“压强”随之发生了什么变化?)当气体体积增大时,压强如何变化?当气体体积减小时,压强如何变化?4、实验现象:(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当气体体积增大时,橡皮膜如何变化?当气体体积减小时,橡皮膜如何变化?)5、实验结论:观察橡皮膜的变化,当向里推活塞,气体体积减小,橡皮膜向外突起时,表明气体压强增大;当向外拉活塞,气体体积增大,橡皮膜向内凹陷时,表明气体压强减小。
物理《压强》教案范文模板
I. 教学目标1. 掌握压强的定义及计算方法;2. 能够理解压强的物理意义和应用;3. 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科学思维。
II. 教学重点1. 压强的概念及计算方法;2. 压力和力的关系;3. 压强的应用实例。
III. 教学难点1. 压强与力的关系的深入理解;2. 压强的应用实例的掌握。
IV. 教学过程1. 导入(10分钟)教师在黑板上写下“压强”两个字,询问学生是否知道这个概念。
将一个带有铅笔芯的宝特瓶放在桌子上,让学生尝试用手指压住宝特瓶,让学生感受一下指尖的力量对于面积的影响。
2. 概念讲解(20分钟)教师开始讲解压强的概念,介绍了压力与面积的关系,并深入探讨了压强的定义及计算方法。
同时,引入力的概念,阐明了压强和力的关系。
3. 应用实例(30分钟)教师通过丰富的例子,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到压强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比如,让学生思考为什么茶杯底部会容易破裂,或者介绍水泵的原理等等。
4. 实验探究(40分钟)教师设计了一个简单的实验,让学生通过观察示波器上的波形图,探究物体受力的变化及与压强的关系。
实验过程中,教师指导学生合理操作,并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和总结实验结果。
5. 总结(10分钟)在本节课的结束时,教师与学生一起对本节课所学的知识点进行梳理。
并让学生思考一下,如果你要为一辆自行车的轮胎充气,应该如何选择打气筒的头部?V. 课后作业为了巩固学生所学知识,教师布置了一些相关题目,并让学生在课后独立完成。
VI.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让学生通过实践感受了压强的概念及应用,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实验能力和科学思维。
的课后作业让学生能够自主巩固所学知识,达到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效果。
9.2液体压强(2)教学设计
9.2《液体的压强》第2课时
1.液体压强的大小
(1)建立模型,长度为h的长方体液柱对平面S产生压强。
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
a.根据压强定义式,液
体柱对平面S的压强等于什
么?
b.液体柱对平面S的压
力等于什么?
c.这段液体柱的重力如何求?
(2)梳理思路
(3)学生自主完成公式推导
根据液体压强的特点,得到液体中某一位置各个方向的压强大小都等于竖直向下的压强大小。
(4)公式整理
(5)学以致用,利用推导得出的液体压强公式验证新课引入提出的问题是合理的。
老师介绍人类探索大海,实现深潜的历程。
学生了解深潜技术的难度在于需要克服深海非常强的水压。
(6)针对练习一
(7)利用帕斯卡裂桶实验探寻液体压强特点利用视频素材展示帕斯卡裂桶
实验,让学生直观了解液体产
生的压力可以远大于液体的重
力。
再通过模型图,利用液体压
强公式进行解析。
解决针对练
习中两种求液体压力方法的矛
盾,得出求液体压力的正确方
法是F=PS,而F=mg不一定成立。
(8)归纳小结
2.连通器
(1)提出问题
(2)连通器的定义和特点
(3)生活中的连通器
(4)动画模拟介绍三峡船闸原理(5)针对练习二
3.课堂总结讲授法、演示法讲授法、演示法讲授法、演示法练习法
讲授法。
《压强》教学设计(精选5篇)
《压强》教学设计(精选5篇)《压强》教学设计(精选5篇) 作为⼀名⼈民教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案的设想和计划。
⼀份好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编精⼼整理的《压强》教学设计(精选5篇),仅供参考,欢迎⼤家阅读。
《压强》教学设计1 ⼀、设计理念 压强的概念较为抽象,学⽣初学及易与压⼒的概念混淆不清,为了让学⽣较好的理解压强与压⼒的区别,做好探究压⼒作⽤效果有关因素的实验是本节课的关键,为提⾼学⽣的探究学习兴趣,可让学⽣⾃⾏设计各种各样的实验,让学⽣在探究中进⼀步了解影响压⼒作⽤效果的因素,获取相关的知识,同时,为压强概念的形成做了很好的铺垫。
另外本节课的内容与⽣活联系较为紧密,应让学⽣充分列举⽇常⽣活中与压强有关的现象,并加以解释,⼀⽅⾯可以提⾼学⽣的学习兴趣,另⼀⽅⾯可以加深学⽣对压强概念的理解。
⼆、教材分析: 1、教材的感性材料丰富,每⼀个知识点都是从观察或实验引⼊的,符合⼋年级学⽣的认知规律。
2、书中的插图极富启发性和趣味性,有利于激发学⽣的学习兴趣。
3、课本让学⽣通过探究“压⼒的作⽤效果跟那些因素有关”,极⼤程度地调动了学⽣的积极性,活跃了课堂⽓氛,锻炼了学⽣动⼿动脑的能⼒,实现了学⽣的主体地位。
三、学情分析 1、⼋年级的学⽣正处在青少年时期,具有强烈的好奇⼼,较强的观察能⼒。
半年的物理学习,已经具备⼀定的实验探究能⼒以及简答物理研究⽅法。
正处于逻辑思维能⼒发展的最佳时期。
2、学习的内容已经具备了⼀定的⽣活体验,如书包带做的宽⽐较舒服等有关事例。
本节课所学⽣涉及的内容与实际⽣活联系紧密,使学⽣具备了⼀定的⽣活体验,进⽽使学⽣由对⽣活现象的初步了解,通过实验探究,观察现象,逻辑推断,最后上升为理论认识。
四、教学⽬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压强的概念。
2、理解压强的⼤⼩跟什么因素有关,了解增⼤或减⼩压强的主要⽅法。
初中压强的教案
初中压强的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压强的概念,掌握压强的计算公式。
2. 学生能够通过实验探究影响压强大小的因素,并学会运用控制变量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1. 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分析等方法,探究压强与压力、受力面积的关系。
2.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方式,提高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能够认识到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增强学习物理的兴趣。
2.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压强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提高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压强的概念、计算公式以及影响压强的因素。
难点:通过实验探究影响压强大小的过程和方法。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展示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如步行时脚下的压力、举重时的压力等,引导学生思考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
学生可能提到压力的大小和接触面积等。
2. 生成新知:(1) 教师介绍压强的概念,解释压强的计算公式:压强 = 压力 / 受力面积。
(2) 教师演示实验,探究影响压强大小的因素。
学生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
实验一:保持压力大小不变,改变受力面积的大小,观察压强的变化。
实验二:保持受力面积不变,改变压力的大小,观察压强的变化。
(3)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自主探究影响压强大小的因素。
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分析,得出结论。
3. 巩固知识:(1) 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运用压强知识解决问题。
如:为什么步行时脚下的压力会感到舒适,而举重时压力会感到巨大?(2)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交流自己的观点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4. 应用拓展:(1) 教师展示一些生活中的现象,让学生运用压强知识解释。
如:为什么汽车在泥泞的道路上容易打滑?为什么冰面上的压力会导致冰裂?(2) 学生尝试运用所学的压强知识解释这些现象,并讨论交流自己的观点。
四、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讲解、实验操作、问题解答等方式,评价学生对压强的概念、计算公式和影响压强的因素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压强优质公开课获奖教学设计(15篇)
压强优质公开课获奖教学设计(15篇) 压强教学设计11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观察实验,认识液体内部存在压强及液体内部压强的方向。
通过实验探究,了解液体压强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
2、过程与方法能联系生活实际,感知液体压强是一种客观存在。
根据固体压强的概念,设计出证明液体压强存在的方法。
能通过实验探究体会到液体压强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整堂课的学习中,能经过发散式思维的训练,培养学生乐于参加探究的态度,敢于把想法说出来与大家交流的勇气。
在观察实验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
能对学习的过程、知识和方法进行总结,梳理所学知识,学会反思。
2学情分析初中阶段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相对较强,抽象思维能力相对较弱,注意力不能持久集中,每个学生的智力发展、认知水平、兴趣爱好各不相同,但是喜欢看实验和做实验,并有一定的生活积累,他们对液体压强会有一定的认识,但只停留在感性认识的阶段。
如果直接让他们想办法设计出证明液体压强存在的实验来,未免难度过高。
然而学生的思维是活跃的,求知欲强,而固体、液体的压强具有共性,又有其自身的特性,因此,本节设计是安排在学生学习了固体压强概念之后,再根据固体压强的特点,通过类比,进一步探究设计出证明液体压强存在的方案。
3重点难点重点:本节重点放在知道液体压强的特点,因为这是解释社会生活中相关现象的基础知识。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探究影响液体压强大小的因素,对设计出来的实验方案进行归类并得出影响液体压强大小因素的结论。
4教学过程4.1第一学时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新课引入利用多媒体展示三个问题:1、潜水员为什么要穿潜水服潜水?2、潜水员下潜深度为什么会有限制?3、深海中的带鱼捕到岸上为什么常常会死亡?活动2【活动】新课学习演示实验:装满水的塑料袋装满水后鼓起来。
用手指触摸有什么感觉?提问:固体压强的概念是什么?能不能设计出证明液体压强存在的实验呢?活动3【导入】教学环节如果要定量的了解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又是哪个方案合适些?方案三更为适合引导学生综合评价各个方案:1、方案一、二教简便直观;而方案三较复杂;、方案三能定量测量得到液体压强的大小;从刚刚的实验展示中我们已经知道液体压强的哪些特点?1、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初中物理认识压强教案
初中物理认识压强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初步认识压强的概念,学会用压强公式进行计算,了解如何增大或减小压强。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了解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学会运用控制变量法进行科学探究,提高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提高运用物理知识解释生活现象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 重点:压力的概念、压强公式以及如何增大或减小压强。
2. 难点: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过程。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 教师出示图片:两个体重差不多的人站在同一片雪地上,站在滑雪板上的同学浮在雪面上,穿自己鞋子的小朋友却陷进了雪里。
引导学生思考这是为什么?- 学生回答:因为他们穿的鞋子不同。
- 教师追问:鞋子不同为什么就相差这么多?那蚊子为什么能用口器很容易刺破皮肤,体型大的骆驼为什么不会陷进沙地里?通过追问一系列问题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学习兴趣,进而引出今天的课题——压强。
2. 生成新知:- 教师讲解压强的概念,让学生理解压强是表示压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
- 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压力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受力面积的关系。
- 教师引导学生运用控制变量法进行实验探究,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学会观察、分析、总结。
3. 应用拓展:- 教师出示生活实例,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释现象。
-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 教师总结并强调压强在生活中的应用,引导学生关注物理与生活的联系。
4. 课堂小结:-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明确压强的概念、公式以及如何增大或减小压强。
-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激发对物理学习的兴趣。
四、课后作业:1.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观察生活中与压强相关的现象,进行分析、总结。
3. 撰写一篇关于压强的科普文章,分享自己的见解。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认识压强,了解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受力面积的关系,学会运用控制变量法进行科学探究,提高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2.3大气的压强(2)-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
-《大气压强的实验演示》: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大气压强的现象和原理。
-《气压与天气的关系》:分析气压与天气之间的关联,帮助学生理解气压对天气的影响。
-《气压在生活中的应用》:展示气压在各个领域的实际应用,让学生了解气压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
2.拓展要求
(1)阅读拓展:学生可以利用课后时间阅读拓展材料,加深对大气压强知识的理解。教师可以推荐阅读材料,解答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反思改进措施
(一)教学特色创新
1.引入互动式教学:通过提问、小组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参与度,使课堂氛围更加活跃。
2.利用多媒体教学:运用多媒体课件、视频、动画等,直观展示大气压强的现象和原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实施过程
1.课前自主探索
教师活动:
-发布预习任务:教师通过在线平台或班级微信群,发布预习资料,如PPT、视频、文档等,明确预习目标和要求。
-设计预习问题:围绕“大气的压强(2)”课题,设计一系列具有启发性和探究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思考。
-监控预习进度:利用平台功能或学生反馈,监控学生的预习进度,确保预习效果。
(2)实验探究:学生可以在家中或实验室进行制作简易气压计的实验,亲身体验大气压强的存在。教师可以提供实验指导,帮助学生顺利完成实验。
(3)视频学习:学生可以观看拓展视频,通过直观的演示加深对大气压强知识的理解。教师可以推荐视频资源,解答学生在观看过程中产生的疑问。
(4)小组讨论:学生可以组织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在拓展学习中的收获和心得,共同探讨大气压强的应用和意义。
-反思总结: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反思和总结,提出改进建议。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完成作业和拓展学习。
压强教学设计一等奖教案
压强教学设计一等奖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压强的概念,能够正确运用其公式进行计算;2. 能够通过实例说明压强与力、面积的关系;3. 培养学生观察、实验、推理的能力。
教学重点:1. 压强的概念和计算方法;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好黑板、彩色粉笔;2. 学生带好笔记本和书写工具;3. 准备多个实例,如气球、饮料瓶塞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简单介绍压强的定义:“压强是单位面积上所受的力的大小。
”2. 引导学生思考:力与面积的关系,力越大,面积越小时,压强会怎样变化?3. 让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讨论,并进行总结。
二、理论讲解(15分钟)1. 教师在黑板上进行讲解,先介绍压强的计算方法:P = F / A,F表示力,A表示面积,P表示压强。
2. 教师通过实际例子,如一个小球与一个沉重的铁块相撞,再用同样的力撞击沉重的木块,引导学生思考:力相同情况下,面积越小,压强会增大。
4. 让学生进行思考和总结。
三、实验操作(20分钟)1. 教师带领学生进行实验操作。
每个小组计算一个互相撞击的物体的压强。
2. 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利用力计、面积测量器等仪器进行测量,记录下实验数据,并进行计算。
四、实验分析与讨论(15分钟)1. 学生小组彼此交换实验数据,并进行讨论和分析差异。
2.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和总结:压强和力、面积的关系是怎样的?在实际生活中,我们还可以找到哪些例子来说明这种关系?五、总结与反思(10分钟)1. 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回答学生的提问。
2. 鼓励学生思考和反思:你们在学习本节课的过程中有什么困惑?压强的计算公式和实验结果有什么联系和不同之处?教学设计思路: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和实际操作,让学生在实践中理解和掌握压强的概念和计算方法,以及力和面积对压强的影响。
通过实验分析和讨论,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和推理能力。
整个教学过程注重启发学生思考和参与互动,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进行新课
1、压强
①学生猜想②分组实验
③讨论并完成实验报告单
④学生汇报实验
⑤教师引导总结,得出结论
2、增大或减小压强的方法
三、小结
四、当堂练习
五、教学反思
1、演示实验
2、指导实验
3、提问,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总结
4、练习讲解
5、教学反思
1、分组实验
2、填写实验报告
3、讨论发言
4、当堂练习
5、课外作业3.压力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来自受力面积大小有关二、压强:
1.压强是描述压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
2.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压强
3.公式及其单位:压强公式: P=F/S 单位:帕斯卡(Pa)
三、生活中压强的应用:
1.增大压强的方法
2.减小压强的方法
学生学习活动评价设计
1、学生小组举荐发言评价
2、学生写实验报告总结
基本信息
课题
压强
作者及工作单位
徐明锐 下车中学
教材分析
压强是生活和生产中应用广泛的一个概念,但学生比较陌生。本节建立在前面学习过的力的初步知识基础上,是学习了重力、摩擦力后对另一类力的学习迁移,是学习了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和力的关系后对力的另一类作用效果的具体分析。这一课着重学习固体压强,它是整一章的基础,也是学好后面液体压强、大气压强和浮力的重要基础。
一、知识目标:
1.理解什么是压力,什么是物体的受力面积.了解压强的概念.
2.理解压强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
3.了解压强公式中各物理量的名称、单位及符号.知道压强单位的物理意义和由来.
4.了解压强的增大和减小的主要方法.
二、能力目标:
1.观察生活中各种跟压强有关的现象.了解对比是提高物理思维的基本方法.
3、科任教师自评和听课教师集体评课
教学反思
通过学习,学生能弄清压力与压强的区别,掌握了压强的计算及各物理量的单位、符号,懂得了增大及减小压强办法,能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有关现象。但有好一部分学生对于面积单位的换算不熟练,一个数除于一个数的负数次幂出错,从而导致计算结果错误。这些问题值得重视,有待日后补上。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压强概念的理解.
教学难点:压力与重力、受力面积的正确理解.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的表述不必详细到将教师、学生的所有对话、活动逐字记录,但是应该把主要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很清楚地再现。)
教学
环节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行为
设计意图
一、引入新课
1.温故知新
2、知识铺垫,讲解压力
2.通过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跟什么因素有关.经历探究的主要环节.通过探究实验,观察实验现象.采集实验数据.获得对压强比较深入的了解.初步学习使用控制变量法,具有一定的实验能力.
3.了解改变压强的实际意义和基本方法,具有运用知识解释简单现象和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4.通过实际动手、实践如何改变压强.具有一定的动手实践能力.
通过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让学生看到生活中的常见现象,并从这些现象中分析总结出压力、压强的含义,以及影响压强的因素,如何增减压强的方法。以实验作为引导,有助于使学生注意力集中,学习效率得到提高。
板书设计(需要一直留在黑板上主板书)
14章 第一节《压强》
一、压力:
1.垂直压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压力
2.压力不一定等于重力
三、德育目标:
1.经历观察、实验以及探究等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通过探究性物理学习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培养学生对参与物理学习活动的兴趣,提高学习的自信心.
3.了解压强存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的广泛性,认识科学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有将科学服务于人类的意识.
4.感悟科学是人类创造发明的基础.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学情分析
九年级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认知基础、技能基础,加上压强与生活联系紧密,用实验的方式讲课,学生的注意力可以高度集中。学生经历了一年多的物理学习,对于探究实验以及对如何用控制变量法探究物理规律有了一定的认识。不过,有较大部分学生的运算是不过关的,造成即使明白了压强,在具体计算中还是会有困难。
教学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