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理想并行遗传算法模型

合集下载

遗传算法的马尔可夫模型

遗传算法的马尔可夫模型

遗传算法的马尔可夫模型1. 引言遗传算法是一种基于生物进化理论的优化算法,通过模拟自然选择、遗传变异和交叉等操作,寻找问题的最优解。

马尔可夫模型是一种描述随机过程的数学模型,它具有记忆性和状态转移概率等特点。

本文将介绍遗传算法与马尔可夫模型的结合应用,以及它们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优势和局限性。

2. 遗传算法基本原理遗传算法主要由个体表示、适应度评估、选择、交叉和变异等几个基本操作组成。

•个体表示:通常使用二进制编码来表示问题的解空间中的一个解。

每个二进制位表示一个决策变量或参数。

•适应度评估:根据问题的具体情况,设计适应度函数来评估每个个体的优劣程度。

适应度函数越大,说明个体越好。

•选择:根据适应度函数值选择出一部分较好的个体作为”父代”参与繁殖下一代。

常用的选择方法有轮盘赌选择、排名选择等。

•交叉:从”父代”中选取两个个体,按照某种规则进行交叉操作,生成新的个体。

交叉操作可以保留两个个体的优点,并产生新的解。

•变异:对新生成的个体进行变异操作,以增加种群的多样性。

变异操作可以随机改变某个基因位上的值,引入新的解。

通过不断重复选择、交叉和变异等操作,逐渐优化种群中的个体,以找到最优解。

3. 马尔可夫模型基本原理马尔可夫模型是一种离散时间、离散状态空间、具有马尔可夫性质的随机过程。

它具有以下几个特点:•状态转移概率:在任意时刻,系统从一个状态转移到另一个状态的概率只与当前状态有关,与之前的历史状态无关。

•记忆性:系统只需要记录当前状态即可预测未来状态的概率分布,不需要保存过去所有历史信息。

•马尔可夫链:由一系列满足马尔可夫性质的状态组成,并且在每次转移时都遵循一定的概率分布规律。

马尔可夫模型可以用于建模和预测各种具有随机性的系统,如天气预测、金融市场分析等。

4. 遗传算法与马尔可夫模型的结合将遗传算法与马尔可夫模型相结合,可以利用遗传算法的全局搜索能力和马尔可夫模型的状态转移特性,更好地解决一些复杂问题。

遗传算法约束矩阵-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遗传算法约束矩阵-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遗传算法约束矩阵-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部分将对遗传算法约束矩阵这一主题进行简要介绍和概述,为读者提供整体的了解和背景信息。

在现代科学和工程的领域中,我们常常会面临优化问题。

优化问题是指在给定的一系列约束条件下,寻找最优解的问题。

其中,约束条件的存在使得问题的解空间受到限制,因此寻找最优解变得更加困难。

在实际应用中,约束问题往往需要解决的是多目标、多约束的情况,即需要在满足多个目标和多个约束条件的情况下找到最优解。

为了解决这样的优化问题,传统的优化算法往往会遇到困难,因为它们可能无法在解空间中同时满足所有的约束条件。

而遗传算法则是一种基于生物进化思想的优化算法,在解决约束优化问题方面展现出了独特的优势。

遗传算法模拟了自然界的进化过程,通过对个体的遗传操作(如交叉、变异等)以及选择操作来搜索和优化解空间中的解。

通过这些操作,遗传算法不仅能够找到单一目标的最优解,还能够在多目标优化问题中找到一系列近似最优解,这为约束问题的解决提供了可能性。

约束矩阵在遗传算法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约束矩阵用于描述和记录解空间中的约束条件,在每一次遗传操作中,都会根据约束矩阵的信息对个体进行评估和选择。

通过这种方式,遗传算法能够有效地搜索和优化满足约束条件的解,避免了非可行解的生成和选择。

本文将重点介绍遗传算法约束矩阵在优化问题中的应用。

首先,我们将介绍遗传算法的基础知识,包括遗传算法的原理、操作和适应度评估方法。

然后,我们将详细讨论约束矩阵的定义和作用,解释约束矩阵在遗传算法中起到的关键作用。

最后,我们将介绍遗传算法约束矩阵在约束优化问题中的具体应用案例,并总结其效果和优势。

通过本文的阅读,读者将能够深入了解遗传算法约束矩阵的原理和应用。

希望本文能为读者提供有关遗传算法在解决约束优化问题中的有效方法和启发,为进一步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和借鉴。

1.2 文章结构本文的目的是介绍遗传算法在约束矩阵优化中的应用。

并行遗传算法综述

并行遗传算法综述

收稿日期:1997-09-15第一作者:男,1962年出生,华南理工大学博士生,广东工业大学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计算智能、计算机应用并行遗传算法综述王大明 毛宗源(华南理工大学自动化系,510641,广州)关键词: 遗传算法;并行;进化算法中图分类号: TP 18遗传算法是一类基于自然选择和遗传学原理的有效搜索方法,许多领域成功地应用遗传算法得到了问题的满意解.虽然GAs 通常能在合理的时间内找到满意解,但随着求解问题的复杂性及难度的增加,提高GAs 的运行速度便显得尤为突出.GAs 具有天然的并行性,非常适合于在大规模并行计算机上实现,而大规模并行计算机的日益普及,为并行GAs 奠定了物质基础.实现PGAs,不仅要把串行GAs 等价地变换成一种并行方案,更重要的是要将GAs 的结构修改成易于并行化实现的形式,形成并行群体模型.并行群体模型对传统GAs 的修改涉及到两个方面:一是要把串行GAs 的单一群体分成多个子群体,分而治之;二是要控制、管理子群体之间的信息交换.不同的分治方法产生不同的PGAs 结构.这种结构上的差异导致了PGAs 的三种基本模型:全局并行模型、粗粒度模型和细粒度模型.1 全局并行模型全局并行模型是串行GAs 的一种直接并行化方案,它只有一个群体,所有个体的适合度都根据整个群体的适合度计算,个体之间可以任意匹配,因而在群体上所作的选择和匹配是全局的.功能划分 GAs 对个体评价是独立的,个体之间无需通信,因此,通常由各处理机并行地评价群体中的个体,主机(主进程)负责选择、重组和变异操作,而从机(从进程)负责函数的适应值计算.此外,也可以把交叉和变异操作交从机完成.不过,这些操作都比较简单,而选择操作需要了解整个群体的处机,这样,反而会增加主机从机之间传递个体的通信开销,降低系统的性能.通信 主机与从机之间的通信表现在与个体评价有关的活动上.主机将群体中的部分个体发送到从机上,从机评价完个体之后,将它们的适应值发送给主机.如果把交叉和变异也分配给从机,则还需把子代发送到主机上.通信方式 大多数的全局模型都采用同步通信方式,待各从机把各个体的适应值送到主机后,再由主机计算适应度,可方便地计算出个体的绝对适应度并作选择操作.显然,这是一种性能更佳的传统GAs.第19卷第1期1998年2月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Journal of Jinan U niversity(Netural Science) Vol.19No.1 Feb.1998如果采用异步通信方式,则主机不等待较慢的从机,这种方式类似于自然进化,但个体绝对适应度的计算,以及如何进行选择操作则较为困难.比较容易实现并行化的选择竞争匹配选择.研究表明,盲目地增加从处理机数量,会导致通信开销急剧上升[1].Cantu-Paz [2]在对从机数量与通信量的研究表明,存在着一个对最小化全局并行GAs 执行时间的优化从机数.全局模型易于实现,如果计算时间主要用在评价上,这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并行化方法.此外,它还保留了简单GA 的搜索行为,因而可直接应用简单GA 的理论成果.2 粗粒度模型粗粒度模型是对经典GAs 结构的扩展,具有不同的行为.它将群体划分为多个子群体(又称区域),每个区域独自运行一个GA.此时,区域选择取代了全局选择,配偶取自同一区域,子代与同一区域中的亲本竞争.因此,这种模型又称为孤岛模型.这类PGAs 通常在分布式存储器MIMD 计算机上实现,故也称为分布式GAs.除了基本的遗传算子外,粗粒度模型引入了/迁移0算子,负责管理区域之间的个体交换.在粗粒度模型的研究中,要解决的重要问题是参数选择,包括:迁移拓扑、迁移率、迁移周期等.2.1 区域结构在群体划分成子群体(区域)后,要为群体指定某种迁移拓扑.迁移拓扑与特定的并行机结构有着内在的对应关系,常取并行计算机的结构.如果在顺序计算机上实现粗粒度模型,则可以考虑采用任意结构.区域数目 大多数情况下区域数目是固定的,等于可用处理器数,典型值为2的幂,从4到64不等.在群体数目一定的情况下,区域数目也确定了各区域的个体数目.通常,各区域子群体中的个体数在50至100之间.迁移拓扑 迁移拓扑确定了区域之间个体的迁移路径.迁移拓扑大多采用类似于给定并行处理机的互连拓扑,如超立方体、二维网络拓扑等.在区域数较少时,可采用全互连迁移拓扑,以便迁移个体可以同时迁移到其它各区域中.但另一种看法是:在空间上孤立区域对优化处理是有利的,例如,Tanese [3]在超立方体迁移拓扑中,虽然其范围非常小,但在每个迁移阶段,只允许个体沿着超立方体的一维方向作迁移操作;而Starkw eather 等[4]在环形迁移拓扑中,在第i 次迁移阶段中,区域r 同区域r +i modR 交换个体.Muhlenbein 等[5]则采用了所谓的/阶梯(Ladder)0作为迁移拓扑,其中区域R 同超环面2*R /2网格连接,因而该拓扑的范围比方阵网格大得多.拓扑结构是影响PGAs 性能的重要方面,也是迁移成本的主要因素.在粗粒度模型中,运行前指定拓扑后保持不变的静态拓扑,是当前的主要趋势.Cantu -Paz 和Mejia -Olvera [6]在比较密集拓扑与松散拓扑中发现,前者通过较少的函数评价就能找到全局最优解.也有在动态拓扑结构[7]中,按群体的多样性、两个群体中的基因型距离等衡量标准,允许个体动态地迁移到其它子群体中去.2.2 迁移规模区域之间的个体交换由两个参数控制:迁移率和迁移周期.大规模的迁移将使粗粒度模型21第1期王大明等:并行遗传算法综述22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年以类似于全局并行模型的方式工作,而小规模的迁移形成具有较小群体的GA独立运行.迁移率在每个迁移周期,可以迁移一个或几个个体,迁移率常以绝对数或以子群体大小的百分比形式给出.有的实现采用大于1的迁移率,理由是迁移个体在同其它区域中完全不同的个体重组时,其生存机会较小.典型的迁移率是子群体数目的10%到20%之间.迁移周期迁移周期决定了个体迁移的时间间隔,一般是隔几代(时期)迁移一次,也可以在一代之后迁移.通常,迁移率越高,则迁移周期就越长.大多数的粗粒度并行GAs采用同步迁移方式,但也有采用异步迁移方式的[7,8],仅当某种事件发生后,才在区域之间通信.Braun[8]的方案是:当GAs在区域上产生(早熟)收敛时,才进行迁移:Kroger等[9]则采用子另一种途径:每当一个区域中发现一个改进的个体,就异步地执行迁移操作.而M arin等[6]采用集中式方案,各从进程在其子群体中执行GA,并周期地将最好的部分结果发送给主进程,主进程则从中选择出最适应的个体广播给从节点,在网络上所作的实验表明,运行速度以接近线性加速比增加.迁移时机的把握还需作进一步的研究.2.3迁移策略迁移基本上可以采用与匹配选择和生存选择相同的策略.虽然区域选择更偏向区域内部的较好个体,但在迁移选择和替换中,也可以采用其它标准.迁移选择迁移选择负责选出迁移个体,通常选择一个或几个最优个体,也可象匹配选择一样,采用适应度比例或者排列比例选择来选择迁移个体,也有采用随机选取和替换的.迁移替换在大多数情况下,是把最差或者有限数目的最差个体替换掉.与迁移选择类似,可采用适应度比例或者排列比例选择,确定被替换的个体,以便对区域内部的较好个体产生选择压力.Pettey等[10]提出的方案是,以基因型的海明距离作为相似性度量,用迁入者替换那些最相似的个体;T anese[3]在研究一种/移民模型0中,用迁入个体取代区域中的迁出个体.后两种方案的出发点是保持区域内部的多样性.进入90年代,粗粒度PGAs的理论工作开始展开.Petty和Leuze[11]在每代把随机选择的个体广播到其它领域的办法,导出了与串行GAs类似的模式理论.实验工作进入实质性阶段,开始测试大型高难度的函数,提出了函数测试平台[5,12], Starkweather等[4]还观察了并行GAs所适用的问题类型.3细粒度模型细粒度模型又称领域模型,它对传统GA的结构作了修改.虽然细粒度模型也只有一个群体在进化,但在群体平面网格细胞上,将群体划分成了多个非常小的子群体(理想情况是每个处理单元上只有一个个体),子群体之间具有极强的通信能力,便于优良解传播到整个群体.全局选择被领域选择取代,个体适应度的计算由局部领域中的个体决定,重组操作中的配偶出自同一领域,且子代同其同一领域的亲本竞争空间,即选择和重组只在网格中相邻个体之间进行.细粒度模型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领域结构和选择策略.3.1领域结构领域结构既决定了群体中个体的空间位置,也确定了个体在群体中传播的路径.领域结构主要受特定并行计算机的内存结构和通信结构影响.领域拓扑领域拓扑确定一个个体的邻居,构成该个体的局部领域.对个体数相当少的群体,应采用大范围的拓扑;而在较大的群体中,通常采用具有4个或8个信领域的方格超环面网格.领域半径 通常,只有一个拓扑的直接领域才属于其局部领域.若把某个固定步数内所能到达的所有个体也包含在内,则可以扩大领域半径.3.2局部选择策略对细粒度模型,全局选择被邻域选择取代,但基于上可以把全国选择策略用于细粒度模型.在确定选择策略时,要考虑到选择压力的变化,而选择压力与领域结构有关.局部匹配选择 对于领域拓扑的所有位置,通过局部匹配选择确定一对个体.两个亲本既可从局部领域中选择,也可以把该邻域中心的个体作为一个亲本,而从局部邻域中选择另一个亲本.与全局匹配选择类似,局部匹配选择可以采用局部适应度比例、排列比例选择,以及随机行走选择.Collins 和Jefferson [13]考察了随机行走选择,对邻域拓扑的各个位置,把一条随机生成的路径中的两个最佳个体选作为亲本.局部生存选择 局部生存选择确定局部邻域中被替换的个体.如果子代自动替换邻域中心的那个个体,那么可以直接使用代替换作为局部生存策略.由于最优个体替换需要整个群体的全局知识,故不能用在局部生存选择中.3.3 实现M anderick 和Spiessens [14]在实现细粒度并行GA 时,将群体分布在2维网络上,只在邻域之间选择和配对,分析结果表明[15]:若子群体大小为s ,串长为1,根据所用的选择方案,该算法的时间复杂性为O (s +1)或者O (s log s +1).Sarm a 和Jong [16]分析了邻域的大小与形状对选择机制的影响,发现邻域的半径与整个网络的半径之比是一个关键参数,可用来控制整个群体上的选择压力,并定量分析了把一个优良解传播到整个群体的时间随邻域大小变化的情况.将两种基本模型加以组合,便形成了混合并行GAs,以期望结合各模型的优势,获得更好的性能.通常,混合并行GAs 以层次结构组合,上层多采用粗粒度模型,下层既可采用粗粒度模型,也可采用细粒度模型.4 三种模型的比较就现有的研究结果来看,很难分出各模型的高低,得出的结论有时是矛盾的.例如,在粗粒度模型中,是采用低迁移率,还是采用高迁移率,还需深入研究:对于细粒度模型,是采用大范围的邻域模型,还是采用小范围直径也有争议.在评价并行模型的差异时,有时还得深入到实现细节上,如问题的差异、群体大小、或者不同的局部搜索方法等.但有一个结论是肯定的:不采用全局并行模型,而采用粗粒度模型或者细粒度模型通常能获得更好的性能.粗粒度模型与细粒度模型孰优孰劣,尚是一个未知数.Baluja [17]在MasPar M P-1阵列处理机上实现了三个细粒度模型和一个粗粒度模型,并在测试平台上作了试验.其结论偏向于细粒度模型,但试验中采用了一个非常大的迁移周期100,有的测试问题是完全没有迁移的情况下求解的,故其结果尚有争议.Gordon 和Whitley [12]在一台顺序计算机上对四个全局并行模型、四个粗粒度模型和一个细粒度模型上的测试结果表明,粗粒度模型,特别是粗粒度GENI -TOR 的变种性能更优,但GENEITOR 在评价目标函数时,每代的评价次数是其它模型24的23第1期王大明等:并行遗传算法综述24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年两倍,故该结论也有争议.Gordon等[12]的数据流分析表明,较之粗粒度模型,细粒度模型的潜在并行性更大,且关键路径更短.目前,以粗粒度模型最为流行,因为一是其实现较容易,只需在串行GAs中增加迁移子例程,在并行计算机的节点上各自运行一个副本,并定期交换几个个体即可;二是在没有并行计算机时,也可在网络或单机系统上模拟实现.虽然并行GAs能有效地求解许多困难的问题,也能在不同类型的并行计算机上有效地实现,但仍有一些基本的问题需要解决.群体大小可能既影响大多数Gas的性能,也决定GAs找到解所需时间的主要因素.Cantu -Paz和Goldberg的理论分析与实验[18,19]表明:在孤立模型中,随着子群体的增加,并行GAs 找到最小期待品质解的概率也相应增加,但速度增益却没有显著变化;对于全连接模型,在将迁移率设置为最大化的情况下,能预测局部收敛到正确值的概率,在通信时间不定的情况下,恰当地组合子群体与其大小,可能获得最优速度增益.在PGAs中,另一个重要问题是如何降低通信开销,包括迁移率的确定,使得区域的行为象单个群体一样;确定通信拓扑,既能充分地组合优良解,又不导致过多的通信开销;能否找到一个最优的区域数等.对串行GAs所作的每个改变都会极大地改变其语义及行为,发展相应的并行GAs理论是十分必要的.以还很薄弱的串行GAs理论来理解其并行实现,几乎没有什么帮助.要更充分地利用它们,还需作深入的理解和探索.参考文献1Abramson D,M ills G,Perkins S.P ar allelisation of a genetic algor ithm for the computation of efficient train schedules.In:Pr oceeding of the1993Parallel Computing and T ransputers Conference,1993.139~1492Cantu-Paz E.Designing efficient master-slav e parallel g entic algor ithms,I T R97004.U rbana,IL:U niversit y of I llinois at U rbana-Champaign,19973T anese R.Parallel g enet ic algor ithms for a hypercube,Genetic Algor ithms and their Applicat ion:ICGA2, L awrence Er lbaum Associates,1987.177~1834Starkweat her T,W hitley D,M athias K.Optimization using di stributed genetic algor ithms.PPSN I,Berlin: Spr ing er-Verlag,Schwefel H-P,M anner R ed.1991.176~1865M uhlenbein H,Schomisch M,Born J.T he parallel g enetic algorithm as function optimizer.Parallel Co mputing, 1991,17(6-7):6196Cantu-Paz E,M ejia-Olv era M.Ex perimental results in distributed genetic algor ithms.Int.Symp.on Applied Corpor ate Computing,M nterrey,M ex ico,1994.99~1087M uneto mo M,T akaiY,Sato Y.An efficient migration scheme for subpopulation-based asynchronously par allelg enetic alg orithms.ICGA5,Foreest S,ed.CA:M or gan-K aufmann.1993.6498Br aun H.O n solving T rasvelling Salesman Pr oblems by Genetic A lgor ithms,PPSN I.Berlin:Spr ing er-Verlag, Schw efel H-P,M anner R ed.1991.129~1339K roger B,Schwender ling P,V ornberger O.Parallel genetic packing o f rectangles.PPSN I,Berlin:Spr ing er-Ver-lag,Schwefel H-P ,M anner R ed.1991.160~16410 Petty C B,Leuze M R ,Grefenstette J J.A par allel g enetic algor ithm.ICGA 2.L aw rence Erlbaum Associates,Gr efeenstette J J,ed.,1987.155~16111 P etty CC,L euze M R.A t heoretical investigation of a parallel genetic algorithm.ICGA3,Belew R K ,Boo ker LB ed.,CA:Mo rgan-K aufmman.1989.398~40512 G ordon V S,Whitley D.Serial and parallel genetic algo rithms as funct ion optimizers,I CGA4,For rest S ed.,CA :M org an-K aufmann,1993.177~18313 Collins R J,Jefferson D R.Select ion in massively parallel genetic algorithms.I CGA3,Belew R K,Booker L B,ed.,CA :M org an K aufmann Publishers,1991.249~25614 M anderick b,Spiessens P.fine -grained parallel g enetic algorithms,ICGA 3,Schaffer J D ed.,CA :M organK aufman,1989.428~43315 Spiessens P,M anderick B.A massively parallel genetic algorit hm:I mplementation and first analysis.ICGA 4,Belew R K,booker L B ed.,CA:M or gan-K aufmann,1991.279~28616 Sarma J,Jong K D.An analysis of t he effects of neig hborhoo d size and shape on local selection algor ithms,PPSNÔ.Berlin:Spr ing er -Verlag,1995.236~24417 Balja S.Structure and Performence of F ine-Grain P ar allelism in Genetic Search,ICGA 5.For rest S ed.,CA:M org an-Kaufmann,1993.155~16218 Cantu-Paz E,Goldberg D E.Predicting Speedups of Idealized Bounding Cases o f Parallel Genetic A lgorit hms,I CGA7.Back T ,ed.,CA:M or gan K aufmann Publishers,199719 Cantu-Paz E,Goldberg D E.M odeling I dealized Bounding Cases of Parallel Genetic Algor ithms,G enetic Pro -gramming 1997:P roceedings of the Second Anual co nference,Koza J,Deb K,Dorigo M ,F ogel D,Garzo n M ,Iba H,Rio lo R ed.CA:Mor gan K aufmann Publishers,1997.353~36125第1期王大明等:并行遗传算法综述。

遗传算法的并行计算技术与应用分析

遗传算法的并行计算技术与应用分析

遗传算法的并行计算技术与应用分析遗传算法是一种模拟自然进化过程的优化算法,通过模拟生物进化过程中的选择、交叉和变异等操作,寻找问题的最优解。

然而,随着问题规模的增大和复杂性的提高,传统的串行遗传算法面临着计算时间长、搜索效率低等问题。

为了克服这些问题,研究人员提出了并行计算技术,并将其应用于遗传算法中。

并行计算技术是指将一个计算任务分解成多个子任务,并通过多个处理单元同时执行这些子任务,以提高计算效率。

在遗传算法中,可以通过并行计算技术加速遗传算法的搜索过程,从而提高算法的性能。

首先,通过并行计算技术,可以将种群分成多个子种群,每个子种群在一个处理单元上进行独立的进化。

这样可以加快遗传算法的进化速度,提高搜索效率。

同时,不同子种群之间可以通过交流基因信息来增加种群的多样性,避免陷入局部最优解。

其次,利用并行计算技术可以实现并行评估,即同时对多个个体进行适应度评估。

在传统的串行遗传算法中,适应度评估是一个非常耗时的过程,通过并行计算可以大大减少评估时间,提高算法的效率。

此外,通过并行计算技术,还可以实现并行选择和交叉操作。

传统的串行遗传算法中,选择和交叉是顺序执行的,而并行计算可以将这些操作并行化,从而加快算法的执行速度。

并行计算技术在遗传算法中的应用非常广泛。

例如,在组合优化问题中,通过并行计算可以加速求解最优解的过程。

在图像处理中,通过并行计算可以实现图像的快速优化和增强。

在机器学习中,通过并行计算可以加速模型的训练过程,提高学习的效率。

然而,并行计算技术也存在一些挑战和限制。

首先,并行计算需要大量的计算资源,包括处理器、内存和网络等。

其次,并行计算的效果受到问题规模和并行度的影响,需要合理地选择并行度和任务划分策略。

此外,并行计算还面临着通信开销和数据同步等问题,需要合理地设计和优化算法。

总之,遗传算法的并行计算技术为解决大规模和复杂问题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方法。

通过并行计算,可以加速遗传算法的搜索过程,提高算法的性能。

一种改进的并行混合遗传算法在求解TSP问题中的应用

一种改进的并行混合遗传算法在求解TSP问题中的应用

科技创业PIONEERINGWITHSCIENCE&TECHNOLOGYMONTHLY月刊科技创业月刊2007年第1期遗传算法(GeneticAlgorithm,GA)是一种模拟自然界生物进化的搜索算法。

由于其简单易行、鲁棒性强,尤其是不需要专门的领域知识而仅用适应度函数作评价来指导搜索过程,从而使它的应用范围极为广泛。

旅行商问题(TravelingSalesmanProb-lem,TSP)是一个典型的、易于描述却难于处理的NP完全问题,是许多领域内出现的多种复杂问题的集中概括和简化形式。

近年来,利用模拟自然进化的过程来求解TSP问题的研究十分活跃,这方面的工作有基于遗传算法的研究和基于进化规划的研究,并以前者居多。

TSP问题因其典型已成为许多启发式搜索及优化算法的间接比较标准。

遗传算法就其本质来说,主要是处理复杂问题的一种鲁棒性强的启发式随机搜索算法。

遗传算法在TSP问题求解方面的应用研究,对于构造适当的遗传算法框架、建立有效的遗传操作以及有效地解决TSP问题等具有多方面的重要意义。

1遗传算法简介遗传算法是J.Holland教授等人通过模拟自然进化规律,提出的一种与传统优化不同的优化搜索算法。

该算法从一个种群开始,利用选择、交叉、变异等遗传算子对种群进行不断优化,最后得到全局最优解。

GA通常包括五个基本因素:参数编码、初始群体的设定、适应度函数的设计、遗传操作设计、控制参数设定。

在实际应用中主要按上述五个基本因素考虑GA的设计。

同时GA也存在不足,如GA的搜索效率通常比传统的优化搜索算法低。

因此,一般采用如下几种方法提高搜索效率:①与其它搜索方法相结合(例如可以与局部搜索方法或模拟退火方法结合);②优化GA的五个基本因素;③采用并行遗传算法(PGA)。

由于GA是从群体出发,GA在本质上具有很好的并行处理特性。

特别是GA中各个体适应值的计算可独立进行而彼此之间无需任何通信,所以并行效率很高。

PGA正成为GA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

matlab 并行多种群遗传算法

matlab 并行多种群遗传算法

《使用MATLAB实现并行多种群遗传算法》1. 引言在当今信息时代,计算机科学和人工智能技术的迅猛发展,为解决复杂问题和优化算法提供了无限可能。

而遗传算法作为一种基于自然选择和遗传机制的优化算法,被广泛应用于工程、经济、生物等领域。

而在现实中,我们面对的问题往往是复杂多样的,传统的遗传算法可能无法满足需求,本文将探讨如何利用MATLAB实现并行多种群遗传算法,来解决这类问题。

2. 并行多种群遗传算法介绍并行多种群遗传算法是将多个遗传算法进行并行化处理的一种优化方法。

它通过将种群划分为多个子种群,每个子种群独立运行遗传算法进化过程,最终融合各子种群的结果,以达到更好的全局搜索能力和更快的优化速度。

与传统的遗传算法相比,这种并行化设计可以显著提高算法的收敛性和全局搜索能力。

3. MATLAB实现并行多种群遗传算法的步骤在MATLAB中实现并行多种群遗传算法,主要包括以下步骤:(1)初始化参数:包括种群数量、染色体长度、遗传代数等;(2)初始化种群:生成多个子种群,并对每个子种群进行初始化;(3)并行遗传算法进化:对每个子种群分别进行遗传算法的选择、交叉和变异操作;(4)合并结果:将每个子种群得到的优化结果进行合并,得到最终的全局最优解。

4. 并行多种群遗传算法的优势和应用相对于传统的遗传算法,使用MATLAB实现并行多种群遗传算法具有以下优势:(1)加速算法收敛速度:并行处理多个子种群可以大大加快整体算法的求解速度;(2)增强全局搜索能力:多个独立的子种群有助于更好地探索搜索空间;(3)解决复杂问题:对于复杂多样的实际问题,通过并行多种群设计可以更好地适应问题的特性。

具体应用上,MATLAB实现的并行多种群遗传算法可应用于工程领域的优化设计、机器学习中的参数优化、生物统计学的模型拟合等多个领域,帮助用户更高效地实现优化目标。

5. 个人观点和总结笔者认为,MATLAB实现并行多种群遗传算法作为一种先进的优化算法设计,具有很大的应用潜力。

并行遗传算法

并行遗传算法

混合模型是近些年快速发展起来的模型结构,主要是通过把前面三种基本模型混合形成层次结构。目前混合模 型组合关系主要有三种:粗粒度—细粒度、粗粒度—粗粒度和粗粒度—主从式。在形成的层次结构中,在下层的并 行模型中,子群体的规模是真实的,即为一个处理进程所处理的个体数量。而对于上层模型,将每个下层的并结构 都视为一个‘’集合子群体”,而“集合子群体”之间按上层的并行模型协调运行。对于此混合模型,无论在下 层还是在上层,都是子群体内部信息交互量大,之间信息交互量小。
细粒度模型又称作邻域模型,在整个进化过程中虽然保持一个群体,但要求子群体的划分要非常细小,最理想 状态是每个节点机(或处理器)只有一个个体,要求各节点机(或处理器)具有极强的通信能力,对于每个染色体,选 择和交叉操作都只在所处的节点机(或处理器)及其邻域中进行。由于整个进行过程中,不需要或者需要很少的全 局操作,因此充分发挥了遗传算法并行特性。
对于此四种模型,哪种模型更好没有一个明确的标准,甚至对于不同问题往往得出互相矛盾的答案.对于主从 式模型,由于仅适用计算时间主要集中在适应度评估的问题,因此适用的范围受到了极大的限制 ;对于细粒度模型, 是采用大范围的邻域模型,还是采用小范围直径也有争议,特别是由于对节点机(或处理器)的数量和通信能力要求 很高,所以细粒度模型的应用范围也不广;对于粗粒度模型,虽然采用什么样的迁移拓扑、迁移规模和迁移策略还 需深入研究,但由于通信开销较小,可获得接近线性的加速比,而且非常适合运行在通信带宽较低的集群系统上 [ 16],因此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混合模型是在前三种模型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由于具有很好的并行性特点,已成 为人们研究的主流,但从应用效果看,目前只有粗粒度 —主从式模型应用较好
遗传算法并行模型
主从式模型 粗粒度模型

第七章 遗传算法与并行处理PPT课件

第七章 遗传算法与并行处理PPT课件
多的情况下才有效。因为它不是将进化过程并行化的“自 然”方式,所以无法得到令人满意的结果。即使只用少量 个处理器,放牧式的加速比也很小。
第七章 遗传算法与并行处理
开发并行计算是因为它们基于一个统一的机制叫作区域分 解或数据并行。在自然界中对一个复杂的问题进行求解时 是将它分割成若干块,然后将不同块分配给一个或一组特 定的神经元。数据并行通过将区域划分成小块并将算法分 别作用到每一个点上来实现并行性。 根据指令流和数据流的不同,通常把计算机系统分为四类: 单指令流单数据流(SISD), 单指令流多数据流(SIMD), 多指令流单数据流(MISD), 多指令流多数据流(MIMD)。
7。2 遗传算法的并行化途径
7。2。1 主从式(master-slave)并行化方法
▪ 当施行适应度评估时我们可以相互独立地评估群体内
的每个个体的适应度,从通信量的角度来讲,这意味 着在评估进程之间无需通信。
▪ 如单纯从减少通信量入手,也很自然地首先想到可将
适应度评估等局部操作交给从处理器网络(slave)并行 执行,而将选择、交叉等全局操作留给主处理器 (master)串行执行、这就是所谓主从式并行化方法。
7。2 遗传算法的并行化途径
▪ 放牧式(farming):放牧式的思想或结构适用于有一组
相互独立的工作可以并发完成的问题。控制进程,即 运行在根节点上的牧场主(farmer)进程将任务划分为工 作包,然后将它们“放牧”到一组相同的工人进程上。
▪ 用放牧式的思想来实现并行遗传算法是,让牧场主进
程保存有整个群体的适应度值,它负责执行遗传操作, 而适应度评估工作则交由工人网(workers)完成。接收 到任务的第一个空闲的工人把它承担下来,完成它并 将结果送回给牧场主。

遗传算法并行化的研究.doc

遗传算法并行化的研究.doc

遗传算法并行化的研究学号:SC02011036姓名:黄鑫摘要本文是针对遗传算法并行化进行了研究,首先简要给出了基本遗传算法的形式化描述,然后做了并行性的分析,详细介绍了遗传算法的结构化并行模型:步进模型,岛屿模型,邻接模型,最后指出了进一步要研究的课题。

关键词:遗传算法,并行计算,结构化GA1引言遗传算法(GA)是根据达尔文进化论“优胜劣汰,适者生存”的一种启发式搜索算法。

采用选择,交叉,变异等基本变化算子在解空间同时进行多点搜索,本身固有并行性。

随着大规模并行机的迅速发展,将并行机的高速性与遗传算法并行性结合起来,从而促进遗传算法的发展。

然而,仅仅将基本遗传算法硬件并行化伴随着大量通讯开销等问题,从而必须对标准GA的进行改进,使得并行遗传算法不单单是遗传算法硬件并行实现,更重要的是结构化的遗传算法。

本文首先给出了GA形式化描述,对基本GA的可并行性做出分析,然后给出了并行GA的模型,最后指出了并行遗传算法还需要解决的问题。

2 基本遗传算法在这里我们不对遗传算法做过多的介绍,只是给出基本遗传算法的形式化描述:begin(1)initialization(1.1)产生一个初始群体(1.2)评估第一代整个群体的适应度值(2)while running do(2.1)选择父代(2.2)交叉操作(2.3)子代变异(2.4)评估子代的适应度(2.5)子代取代父代,形成新的一带个体endwhileend3 遗传算法的并行性分析从第一节对遗传算法的描述,我们可以看出基本遗传算法模型是一个反复迭代的进化计算过程,通过对一组表示候选解的个体进行评价、选择、交叉、变异等操作,来产生新一代的个体(候选解),这个迭代过程直到满足某种结束条件为止。

对应于基本遗传算法的运行过程,为实现其并行化要求,可以从下面四种并行性方面着手对其进行改进和发展。

并行性Ⅰ:个体适应度评价的并行性。

个体适应度的评价在遗传算法中占用的运行时间比较大。

遗传算法的并行实现

遗传算法的并行实现

遗传算法的并行实现章衡 2007310437一、 问题描述遗传算法是通过模拟自然界生物进化过程来求解优化问题的一类自组织、自适应的人工智能技术。

它主要基于达尔文的自然进化论和孟德尔的遗传变异理论。

多数遗传算法的应用是处理一个由许多个体组成的群体,其中每个个体表示问题的一个潜在解。

对个体存在一个评估函数来评判其对环境的适应度。

为反映适者生存的思想,算法中设计一个选择机制,使得:适应度好的个体有更多的机会生存。

在种群的进化过程中,主要存在两种类型的遗传算子:杂交和变异。

这些算子作用于个体对应的染色体,产生新的染色体,从而构成下一代种群中的个体。

该过程不断进行,直到找到满足精度要求的解,或者达到设定的进化代数。

显然,这样的思想适合于现实世界中的一大类问题,因而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遗传算法的每一次进化过程中的,各个体之间的操作大多可以并列进行,因此,一个非常自然的想法就是将遗传算法并行化,以提高计算速度。

本报告中试图得到一个并行遗传算法的框架,并考察并行化之后的一些特性。

为简单起见(本来应该考虑更复杂的问题,如TSP 。

因时间有些紧张,请老师原谅),考虑的具有问题是:对给定的正整数n 、n 元函数f ,以及定义域D ,求函数f 在D 内的最大值。

二、 串行遗传算法 1. 染色体与适应度函数对函数优化问题,一个潜在的解就是定义域D 中的一个点011(,,...,)n x x x -,因此,我们只需用一个长度为n 的实数数组来表示一个个体的染色体。

由于问题中要求求函数f 的最大值,我们可以以个体所代表点011(,,...,)n x x x -在f 函数下的值来判断该个体的好坏。

因此,我们直接用函数f 作为个体的适应度函数。

2. 选择机制选择是遗传算法中最主要的机制,也是影响遗传算法性能最主要的因素。

若选择过程中适应度好的个体生存的概率过大,会造成几个较好的可行解迅速占据种群,从而收敛于局部最优解;反之,若适应度对生存概率的影响过小,则会使算法呈现出纯粹的随机徘徊行为,算法无法收敛。

并行遗传算法

并行遗传算法

隐含并行性
□ 设ε为一小正数,L< ε(l-1)+1,N=2l,2,则遗传 算法一次处理的存活概率不小于1- ε且定义 长度不大于L的模式数位O(N3). □ 遗传算法表面上仅对每代的N个个体作处理 ,但实际上并行处理了大约O(N3)个模 式,并且无额外的存储,这正是遗传算法 具有高校搜索能力的原因,这就是遗传算 法的隐含并行。
并行遗传算法
□ 传统的遗传算法出现的问题: 局部搜索性能较差,对某些分布变化缓慢,面对大型计算 问题速度难以达到要求 □ 并行遗传算法提出: 在遗传算法并行运算的基础上,通过多种群并行进化和引 入迁移算子进行进行种群之间的信息交流,实现多种群的 协同进化。通过人工选择系数对每个种群最优化个体保存 ,通过对协调种群间的信息交换策略得到最好的进化效果 。 □ 遗传算法的并行化实现就是将进化过程划分到不同的计算 节点上,进行分布式进化,并通过一定的种群间信息交换 策略实现优良基因的转换。
pi fi
f
i 1
n
i
□ Pi反映了个体i的适应度在整个群体的个体适应度总和中所占的比例。适应度 越高,被选中的概率越高。
算法终止条件
□ 在实际中算法是不允许无止境的发展下去 的,而且对通常问题的最优解具有不确定 性,因此需要一个条件来终止算法的进程 。目前最常用的终止条件是事先给定一个 最大进化步数,或者判断最佳优化值是否 连续且经过若干步后都没有变化等。
算法参数选择
□ 种群的数目:影响算法优化性能和效率。种群太小导致采 样点数目不足,算法性能低;而种群数目太大又会增加计 算量,导致收敛时间过长。所以在设计算法时应该针对具 体问题选择适宜的种群数目; □ 交叉概率:用于控制交叉操作的频率。概率太大,种群中 串的更新很快,会使高适配值的个体很快被破坏掉;概率 太小,交叉操作很少进行,会使搜索停止不前; □ 变异概率:增加种群多样性。基于二进制编码的GA中, 一个非常小的变异率就会改变整个种群的基因。变异概率 必须取一个适当的值,太小不会产生新个体,太大又会使 GA完全的随机搜索; 总结:遗传算法参数的选择是非常重要的,同时也非常复 杂,参数选取需要按照问题的实际大小来进行选择。

基于遗传算法并行迭代模型任务执行阶段数的寻优

基于遗传算法并行迭代模型任务执行阶段数的寻优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 Parts• 135 •基于遗传算法并行迭代模型任务执行阶段数的寻优Optimization of Task Executing Stages in Parallel Iterative Model Based on Genetic Algorithm黄超H UANG Chao(三峡大学机械与动力学院,宜昌443002 )(College of Mechanical and Power Engineering,China Three Gorges University,Yichang443002, China)摘要:针对二阶段并行迭代模型存在阶段数较少、任务分布方式单一的缺陷,通过对二阶段并行迭代时间模型进行扩展,确定多 阶段并行迭代总时间模型,运用遗传算法研究多阶段并行迭代模型中任务执行的最优阶段数,使产品开发总执行时间最短。

以某电动汽车的开发过程为例,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为产品开发提供了理论参考。

Abstract:To deal with the shortcomings of fewer stages and single task distribution mode in two-stage parallel iteration model,two- stage parallel iteration model was expanded,multi-stage parallel iterative total time model was deter^nined,the optimum stage which makes the total executing tim e shortest in product development was studied with a method of genetic algorithm.The method is verified by an example of an electric car's development process,which provides a theoretical reference for product development.关键词:产品开发;并行迭代模型;遗传算法;执行时间Key words:product development;parallel iteration model;genetic algorithm;executing tim e〇引言曰益加剧的市场竞争对机械制造企业的产品研发效 率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如何缩短产品的开发周期,加快产品的上市时间,成为企业亟待解决的问题。

遗传算法的VRP模型建模及求解

遗传算法的VRP模型建模及求解

遗传算法的VRP模型建模及求解由于经济全球化、物流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份额、生产模式的改变、企业竞争(成本、效率)、环境、现代信息技术对于传统物流的冲击,研究物流具有重要意义。

物流配送作为物流系统中一个不可分割的部分,对于物流路径优化将会使物流系统变得更加完善。

于是车辆调度就成为一个急需解决的关键问题, VRP模型也应运而生。

目前有不少研究者都运用遗传算法解决了一些物流领域的问题。

2 VRP问题的产生现代物流研究是由多种多样的方面构成的,而车辆调度问题VRP(Vehicle Routing Problem)是其中的一个关键,VRP问题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现代物流的发展。

物流配送就是卖家根据用户的订货需求, 将货物集中在配送中心,再由配送中心进行货物的分装、搭配, 并将配好的货物按照卖家的要求及时安全送交给买家。

因为在物流配送业务中,存在着很大的不确定性,所以就有许多优化决策问题亟待解决。

国内外许多学者为运输车辆路线安排问题(VRP)构建了优化模型,并形成了许多解决问题的算法。

车辆调度问题(VRP)是为使用车辆(车辆数量确定或者不确定)访问客户而产生的路径,路径的和(即总成本)最小的一个问题。

VRP问题的条件是:每一客户只被车辆访问一次,且每条路径上的客户需求量之和不超过车辆的能力。

3遗传算法(GA)的优点由美国Michigan大学的John Holland教授创建的遗传算法(Genetic Algorithms 简称GA)是解决这一问题的一个方法。

遗传算法是从达尔文的物种进化论、魏茨曼的物种选择学说和孟德尔的群体遗传学说三种生物学上的理论演变而来的。

遗传算法就是将自然界中的遗传机制和生物进化论进行模拟,从而形成的一种搜索过程最优解的算法。

对于求解物流配送路径优化问题,遗传算法的出现为解决这个问题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方法。

按照遗传算法的规则,设置一个初始种群,并从其开始,采用基于适应值比例的选择策略在当前的种群中选择个体,使用算法中杂交策略和变异规则产生第二代种群,通过不断的杂交和变异,产生一代代种群,直至产生满足最终期望值的终止条件。

基于CUDA平台的遗传算法并行实现研究概要

基于CUDA平台的遗传算法并行实现研究概要

CN43-1258/TPISSN1007—130X计算机工程与科学CoM[PUTERENGINEERING&SCIENCE2009年第31卷第A1期V01.31。

No.A1.2009文章编号:1007—130X(2009)A1—0068—05基于CUDA平台的遗传算法并行实现研究‘ResearchontheParallelImplementationofGeneticAlgorithmonCUDAPlatform谭彩凤。

马安国,邢座程TANCai-feng,MAAn-guo。

:KINGZuo-cheng(国防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

湖南长沙410073)(SchoolofComputerScience。

NationalUniversityofDefenseTechnology。

Changsha410073。

China)摘要:CUDA技术方便程序员在GPU上进行通用计算,但并没有提供随机数产生的应用接口。

为此,本文提出并实现在CUDA开发平台上并行产生均匀随机数算法,测试证明算法可行。

在此基础上优化基本遗传算法,并在GPU上并行实现其所有操作,提高其运行速度和准确度;分析了种群大小和遗传代数对此算法加速比及准确度的影响,并与MAT—U忸工具箱进行比较。

实验表明,相比MATLAB遗传算法工具箱,基于CUDA平台实现的遗传算法性能更高,准确度更好。

Abstract:TheCImAtechnologyprovidesconveniencesofgeneralcomputationforprogrammers,butthereisnoappli-cationprogramminginterfaceofgeneratingrandomnumberonCI『DA.Therefore,thispaperpresentsandimplementsamethodforparallelproducingrandomnumberalgorithmonCUDA,andthemethodsisprovedfeasiblebytesting.Onthiseondition,weimplementaparallelimplementationofGAonGPU,optimizetheefficiencyandprecisionofthestandardGA,analyzetheinfluenceofpopulationsizeandgenerationsofevolutiontOefficiencyandaccuracyofthisalgorithm.Theexperi-mentshowsthatcomparedwithGAToolboxofMATLAB,theperformanceandtheprecisionofthismethodisbetter。

一种求解TSP问题的多种群并行遗传算法

一种求解TSP问题的多种群并行遗传算法

收稿日期:2008-06-09 修回日期:2008-07-08 第25卷 第9期计 算 机 仿 真2008年9月 文章编号:1006-9348(2008)09-0187-04一种求解TSP 问题的多种群并行遗传算法邓长春1,朱儒明1,李咏霞1,许波2(1.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重庆400055;2.湖南大学计算机与通信学院,湖南长沙410082)摘要:遗传算法是一种基于自然群体遗传机制的有效搜索算法,由于它在搜索空间中同时考虑许多点,减少了收敛于局部极值的可能,也增加了处理的并行性。

因此可以利用并行遗传算法研究典型的TSP 问题的求解。

提出一种有效的多种群并行算法求解旅行商(TSP )问题,应用多种群遗传并行进化的思想,并在种群之间进行遗传信息交流,以解决经典遗传的收敛到局部最优值问题。

仿真实验结果表明,方法在解的精度上以及解的质量上优于经典的遗传算法。

关键词:遗传算法;旅行商问题;并行遗传算法中图分类号:P393 文献标识码:AA M ulti -Group Para llel Geneti c A lgor ithm for TSPDENG Chang -chun 1,ZHU Ru -m ing 1,L I Yong -xia 1,XU Bo2(1.Chongqing CityM anage ment Pr ofessi onal College,Chongqing 400055,China;2.College of Computer and Communicati on,Hunan University,Changsha Hunan 410082,China )ABSTRACT:Genetic algorith m is an effective search algorith m based on the natural genetic mechanis m.Because it takes int o account a nu mber of points,s o it may reduce the convergence in the l ocal m ini m u m,and will increase the parallel p r ocessing .So the parallel genetic algorith m can be used t o s olve typ ical TSP p r oble m.This paper p resents an effective multi -gr oup parallel algorithm for s olving traveling sales man (TSP )p r oble m.By using parallel genetic ev oluti on,and making genetic inf or mati on exchange bet w een populati ons,the classical convergence p r oblem will be s olved .The experi m ent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accuracy and quality of the method are better than that of the classical algorith m s .KE YWO RD S:Genetic algorith m s;Traveling sales man p r oble m (TSP );Parallel genetic algorith m1 引言旅行商问题(Traveling Sales man Pr oble m,TSP )是一个典型的、易于描述却难于处理的NP 完全问题,是许多领域内出现的多种复杂问题的集中概括和简化形式[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99年5月JOU RNAL O F SO FTW A R E M ay1999 一种理想并行遗传算法模型X侯广坤 骆江鹏(中山大学计算机科学系 广州 510275)摘要 文章讨论了并行遗传算法的迁移现象及群体规模估算模型,分析了迁移的过程,揭示了迁移的实质,并提出了在理想条件下的迁移计算模型.基于迁移计算模型导出了粗粒度并行遗传算法进化质量估量模型.实验结果表明,模型比较准确地预测了在特定领域进化质量的变化趋势.关键词 粗粒度并行遗传算法,积木块,迁移模式,子群体连接拓扑结构,群体规模估算模型.中图法分类号 T P18粗粒度并行遗传算法(coarse2grained parallel genetic algo rithm s)是指,将单一的大群体分割成多个子群体(subpopu lati on),各子群体分别独立进化一段时间,在相互交换一些个体后继续进化,这个个体交换过程被称为迁移(m igrati on).粗粒度并行遗传算法也通常被称为“分布式”遗传算法.并行遗传算法因其性能较串行遗传算法(serial GA s)优越,且实现比较方便,所以一直很受重视.Grefen stette于1981年最早讨论了如何实现并行遗传算法,并提出了4种实现并行的算法,其中第4种就是粗粒度并行遗传算法.1985年,Gro sso对粗粒度并行遗传算法进行了比较系统的研究.Gro sso提出的迁移模式包括了隔代迁移及延迟迁移,并证明隔代迁移与延迟迁移一样能进化出相同质量的解[1].早期的并行遗传算法研究基本上是基于实验来进行论证.1989年,Petty和L euze 等人对并行遗传算法的理论问题作了初步探讨[1].Can tú2Paz和Go ldberg等人认为,群体大小是影响GA s性能的主要因素,并利用一维随机游走模型化积木块进化的过程,用以估计群体大小和进化质量之间的关系[2].1997年Go ldberg等人研究了两种特殊的粗粒度并行遗传算法,即群体完全独立进化和完全连接的情况[3].Go ldberg 等人的并行模型事实上没有考虑到子群体的拓扑结构和迁移对进化的影响.但模型在结构上采用连续两次独立进化的形式.这种形式在实际中也是可取的,因此,本文提出的模型所基于的进化形式采用了类似的结构和计算方法.本文讨论粗粒度并行遗传算法的迁移模型和考虑迁移的群体规模估算模型.第1节讨论了子群体连接拓扑结构.第2节是迁移的近似计算模型.第3节给出了群体规模估算模型.第4节是有关的实验分析.最后为结论.1 子群体连接拓扑结构为了方便地计算进化成功率,本文限定子群体之间处于规则静态的拓扑连接,规则连接是有向简单图连接,是指把r个子群体连接成每个子群体具有m邻接子群体的拓扑形状.迁移的效果由迁移率和邻接子群体决定.因此给定迁移率,在相同的进化参数条件下,规则连接中的子群体进化成功期望解的概率相等.这种情况下可以采用N akano,D avido r和Yam ada等人定义的群体进化成功率[3],假设搜索空间由l个区域组成,令P l为子群体找到期望解的概率(注意,P l为分区数l和积木块成功率P bb的二项分布,默认l个分区的采样过程独立),则(1-P m)r为所有子群体失败的概率.因此,群体的进化成功率为P s=1-(1-P l)r.(1) 为了与串行遗传算法作比较,定义积木块进化成功率P3bb,使得P s与串行群体以相同概率求给定质量的X作者侯广坤,1941年生,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计算理论,人工智能.骆江鹏,1973年生,硕士生,主要研究领域为人工智能. 本文通讯联系人:侯广坤,广州510275,中山大学计算机科学系 本文1997211220收到原稿,1998205204收到修改稿解[3].根据P 3bb 可求子群体的数目n .2 迁移计算模型模型假定延迟迁移方法[3],因此,整个进化过程迁移只发生一次.定义迁移率v 为两个子群体间一次迁移的“移民”数占子群体数目的百分比.因此,如果子群体大小是n ,则发生一次迁移的两个子群体之间将交换nv 个个体.迁移模型前提是:(1)问题领域涉及各部分积木块长度是相等的,(2)假设迁移是同步的,(3)“移民”迁移时随机地取代接受子群体中的个体,即每到达nv 个移民,就取代从接受子群体中随机取出的nv 个个体.假定问题由l 个积木块组成,第1轮进化后,任意积木块进化成功率为P bb ,则任意子群体期望进化lP bb 个积木块,假设此时组成问题解的所有积木块已存在于群体中,可以看出,这一假设的正确性是由子群体的数目保证的.对任意指定分区,其“移民”中的带有正确积木块的概率接近于该分区正确积木块的总数,占群体总数的比例P bb ,实际上,子群体的数目越大越接近.因此,nv 个“移民”含有可能的正确拷贝数目是nvP bb .此时子群体期望进化了b =lP bb 个积木块,进化成功的概率为P bb .对任意指定分区,正确积木块样本的出现概率为b l ,则发生第i 次迁移时期望的积木块样本数近似为L i =L i -1n (1-v )n +nvP bb ,(2)其中L 0=nP bb ılP bb l .(3) 由式(2)、(3)得到,发生次迁移期望的积木块样本数为L m =n 1-(1-v )m P bb +n (1-v )m P 2bb .(4)3 群体规模估算模型下面给出单群体的积木块成功率估算公式[2]:P bb =1-pq x 0.(5)式中q 为积木块采样决策成功概率,p =1-q 为决策失败概率.上式中,x 0表示初始正确的积木块样本数,它的值是n2k ,其中n 为群体大小,k 为积木块的阶(o rder ).从式(4)可以看出,迁移可以更好地混合局部解,平均提高每个积木块在子群体中的样本数目,m 越大,这种效果越明显.因此,第2轮的进化有了一个新的起点,只需将式(5)中的x 0用式(4)代入,便得到第2轮进化积木块进化的成功率:P bb 2=1-p q n 1-(1-v )m P bb +n (1-v )m P 2bb .(6) 利用上式可以算出给定成功率所需的群体规模,但注意到P bb 由n 决定,所以只能用近似求解.P bb 用P bb 2近似,P bb ≈cn 2k ,c =1+q p ,并令P bb 2=P 3bb ,可求解n .n =11-qp -2k ln (1-P 3bb)1-(1-v )m 2.(7) 利用上式与串行遗传算法和无迁移的并行遗传算法群体规模估算公式[3]比较,明显可以看出,为求出相同质量的解,有迁移的平行群体算法所需的子群体个体的数目是最少的.4 实验分析在实验中,GA s 采用了tou rnam en t 选择算子,设定选择概率为1,以充分交换积木块,模型(3)没有考虑变异(m u tati on )的影响,因此,设变异概率为0.群体进化模拟的实验环境是PC 机.—855—软 件 学 报10卷第1个测试函数是O ne M ax 函数[2~4],这是个相对比较容易的线形问题,积木块的长度为1,因此,随机初始化将产生50%正确的积木块.这个函数使用了un ifo rm 交叉算子.第2个测试函数是陷阱函数(trap functi on )[2~4].这里采用了4位陷阱函数,陷阱函数被认为是GA s 难以处理的非线形问题.在实验中,问题的长度是20,即染色体串的长度为80.随机初始化将产生6%正确的积木块.为了减少积木块样本的损失,使用了两点交叉(tw o 2po in t cro ssover ).图1和图2中给出了部分实验结果.图中横坐标表示子群体的邻接群体数,纵坐标表示进化后群体中积木块样本的比例.图1图2 实验结果表明,理论基本与实验结果相符合.同时也表明,当积木块的长度大于1时,理论值偏高.其主要原因是由于模型(3)没有考虑交叉算子对积木块样本的破坏作用(bu ilding b lock discrup ti on ).实际上,将交叉点限定在积木块的边界所得到的结果更接近理论解.交叉算子的这种作用在子群体小的时候比较显著,实验证明,当使用比较大的子群体时,与理论的差距将缩小,限于篇幅,这里不再罗列.5 结 论本文模型化了迁移对平行遗传算法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特定的问题领域,理论与实验比较符合.模型与实际的差距在于对交叉算子的考虑.交叉算子往往是与领域相关的,在模型验证的领域,积木块的特征是已知的,利用这些特征设计交叉算子可以使交叉算子对采样过程的影响比较小.但是,在遗传算法实际应用的领域,问题一般很复杂,并且无启发式信息,这种理想交叉算子的设计比较困难,因此,它对采样过程的影响在很多情况下是不可忽略的.对于如何从统计的角度理解交叉算子对采样过程的影响,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参考文献 1 Cant ú2Paz E .A Survey of Parallel Genetic A lgo rithm s .U rbana 2Champaign :Illino is Genetic A lgo rithm s L abo rato ry ,1996 2 H arik G ,Cant ú2Ppaz E ,Go ldberg D E et al .T he Gam bler’s ruin p roblem ,genetic algo rithm s ,and the sizing of popula 2ti ons .In :Back T ed .P roceedings of IEEE Conference’97on Evo luti onary Computati on .N ew Yo rk :IEEE P ress ,1997.7~12 3 Cant ú2Paz E ,Go ldberg D E .M odeling idealized bounding cases of parallel genetic algo rithm s .In :Koza J et al eds .Genetic P rogramm ing 1997:P roceedings of the 2nd A nnual Conference .San F rancisco :M o rgan Kaufm ann Publishers ,1997.353~361 4 M iller B L .N o ise ,samp ling and efficient genetic algo rithm s [Ph .D .T hesis ].U rbana 2Champaign :U niversity of Illino is ,1997—955—5期侯广坤等:一种理想并行遗传算法模型M odel i ng Idea l ized Para llel Genetic A lgor ith m sHOU Guang 2kun LUO J iang 2peng(D ep art m ent of Co mp u ter S cience Z hong shan U niversity Guang z hou 510275)Abstract T he m igrati on and popu lati on sizing of parallel genetic algo rithm s are discu ssed in th is paper ,the m igrati on p rocedu re is analysed ,the natu re of m igrati on is revealed ,then a compu tati on model of m igrati on in the ideal conditi on s is p ropo se .Base on th is model ,a quality esti m ati on fo r parallel genetic algo rithm s w ith large grain is drived ,it p redicts the quality tendency of evo lu ti on qu ite p recisely in special dom ain ,by experi 2m en ts.Key words Parallel genetic algo rithm sw ith large grain ,bu ilding b lock s convergence ,m igrati on schem es ,com 2m un icati on topo logy ,popu lati on sizing .第6届国际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术会议(CAD Graph ics ’99)征文通知 1999年国际计算机设计与图形学学术会议由中国计算机学会、上海交通大学和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CAD 开放实验室主办,由IEEE 北京分会、欧洲图形学会、中国自动化学会、计算机图形学与计算机辅助设计专业委员会等单位协办,将于1999年12月1~5日在上海交通大学举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