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2012-2018(7年)高考历史试题汇编分类★★ 第9课 改变世界的工业革命
高考真题-2018年全国统一高考历史试卷新课标ⅲ
2018年全国统一高考历史试卷(新课标Ⅲ)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满分48分)1.(4.00分)据考古报告,从数十处战国以前的墓葬中发现了铁器实物,这些铁器不少是自然陨铁制作而成,发现地分布情况见图。
据此可知,战国以前()A.铁制农具得到普遍使用B.新疆地区与中原联系紧密C.我国的冶铁技术已经相当普及D.铁器分布可反映社会发展程度2.(4.00分)表宋代宰相祖辈任官情况表曾祖、祖父或父亲任官情况宰相人数北宋(71)南宋(62)高级官员208中级官员1510低级官员128无官职记录2436据学者研究整理而成,反映出两宋时期()A.世家大族影响巨大B.社会阶层流动加强C.宰相权力日益下降D.科举制度功能弱化3.(4.00分)我国第一部药学专书《神农本草经》大约成书于汉代,《唐本草》是世界上第一部由国家制定的药典,宋代颁行了多部官修本草,明代李时珍撰成药物学集大成之作《本草纲目》,由朝廷颁行。
这些史实说明,我国古代药学的发展()A.源于大一统的政治体制B.得益于国家力量的支持C.是商品经济繁荣的结果D.受到了宋明理学的推动4.(4.00分)明朝中期以后,京城及江南地区,雕印出版个人著作之风盛行,有人谑称:“老童(生)、低秀(才),胸无墨、眼无丁者,无不刻一文稿以为交游酒食之资。
”士大夫间也流行将书籍作为礼物。
这种现象可以说明当时()A.学术文化水平迅速提升B.士人的地位显著提高C.经世致用思想影响广泛D.崇尚文化的氛围浓厚5.(4.00分)英国科学家赫胥黎的《进化论与伦理学及其他》认为不能将自然的进化论与人类社会的伦理学混为一谈。
但严复将该书翻译成《天演论》时,“煞费苦心”地将二者联系起来,提出自然界进化规律同样适用于人类社会。
严复意在()A.纠正生物进化论的错误B.为反清革命提供理论依据C.传播“中体西用”思想 D.促进国人救亡意识的觉醒6.(4.00分)1920年,一些人撰文批评工读互助等社会改良活动,认为“零零碎碎的救济”“无补大局”,主张对社会进行“根本改造”,走进工厂,深入工人群众。
2007-2013年高考历史真题集锦改变世界的工业革命(岳麓版必修二)
改变世界的工业革命一、选择题2013年题组1.(2013·北京文综·16)下列各项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考点】中国古代城市、科技;工业革命、斯大林模式【答案】C2.(2013·天津文综·4)有国外学者说,如果世界结束于1820年,一部此前300年全球经济史的主体就会是东亚;只有结尾的简短一章可能提到遥远的大西洋沿岸。
这里的“结尾的简短一章”主要指的是()A.新航路开辟B.西方早期殖民扩张C.工业革命D.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确立【考点】工业革命【答案】C3.(2013·上海单科·18)英国政府于1802年推出第一部《工厂法》。
1860年代相关立法的保护范围扩大到“有雇佣劳动的任何地方”,这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被雇佣者的境遇。
推动了英国工厂法等社会立法的直接原因是()A.经济结构的变化B.城市化运动的发展C.工人斗争的压力D.工业产值超过农业【考点】社会立法【答案】C4.(2013·上海单科·22)欧洲资本主义的发生与发展大致经历了资本原始积累、自由资本主义和垄断资本主义三个阶段,每个阶段的对外经济扩张方式各有侧重,以下能对应的是()A.商品输出→资本输出→早期殖民B.早期殖民→资本输出→商品输出C.早期殖民→商品输出→资本输出D.商品输出→早期殖民→资本输出【考点】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答案】C2012年题组1.(2012·江苏单科·14)右图是十八世纪七八十年代输入英国的原棉重量变化示意图,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英国纺织工人数量增加B.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来临C.棉纺织领域的发明创造D.工人手工纺纱速度提高【答案】C2.(2012·福建文综卷·21)图8所示英国部分经济数据变化的因素有多种,其中包括()图8A.奴隶贸易的兴起B.自由贸易政策的推行C.内燃机的应用D.垄断组织的形成【考点】英国经济【答案】B3.(2012·天津文综·8)右图为英国工业革命时代阿克莱特于1771年建立的纺纱厂遗址,现为世界文化遗产。
2012年全国各地文综(历史)高考卷及答案解析
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全国卷)文科综合历史部分试题12.秦汉而后,官府下层文职人员俗称“刀笔吏”,这一称谓起因于秦汉时期此类人员的A.工作器具B.工作内容C.工作职责D.工作性质13.唐太宗说:“工商杂色之流……止可厚给财物,必不可超授官秩,与朝贤君子比肩而立,同坐而食。
”在此唐太宗强调的是A.防止官商勾结B.维持社会等级C.重义轻利D.重农抑商14.王国维《宋元戏曲考》称:“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
独元人之曲,为时既近,托体稍卑,故两朝史志与四库集部,均不著于录;后世儒硕,皆鄙弃不复道。
”这反映了A.元代文学不为后世所重视B.厚古薄今的观念影响深刻C.士大夫对市民文化的排斥D.八股取士抑制新文学形式15.清帝雍正朱批谕旨说:“山右(今山西)大约商贾居首,其次者犹肯力农,再次者谋入营伍,最下者方令读书。
联所悉知,习俗殊可笑。
”这反映出当地A.商人的政治地位已经跃居首位B.学而优则仕的传统已被抛弃C.重农抑商政策并没有得到实施D.传统观念因追求财富而改变16.张謇评论某人时说:“以四朝之元老,筹三省之海防,统胜兵精卒五十营,设机厂、学堂六七处,历时二十年之久,用财数千万之多……曾无一端立于可战之地,以善可和之局。
”张謇评论的是A.曾国藩B.李鸿章C.张之洞D.袁世凯17.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制定的《海关进口税则》确定进口货物税率为7.5~27.5%,这废止了近代某一条约的相关规定。
这一条约是A.《南京条约》B.《天津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18.1931年初,红一方面军开始侦察国民党军队的无线电通讯。
1932年,红军破译了国民党军队的无线电通讯密码,这一成功A.确保了红军对敌处于军事优势地位B.为红军取得战场主动权创造了条件C.加强了革命根据地间的协调作战能力D.有利于红军实现战略方针的转变19.1980年12月,我国颁发了改革开放后的第一份个体工商业营业执照。
2007-2018历史选修高考真题
人民版2007-2018 年全国卷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选修一题型特点(1)从考查特点上看:命题依标不依本,不拘泥于教科书;(2)从考查内容上看:以中国的改革尤其是中国古代改革为主;选修和必修相结合;(3)从考查方式上看:以横向或纵向对比、类比为主。
(4)从设问方式上看:一般为两问(分值分配为8、7分或6、9分),主要以考查改革之背景(原因、目的)、内容、措施、特点、影响(作用、评价)为主;19.[2018全国卷一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汉武帝的诸多统一政策中,包含年号的制定。
此前的纪年方法是,将新君即位后的第二年作为元年,以在位年序纪年。
皇帝在位时没有特定的名号,如汉景帝在位的第三年即称为“二年”,与其他皇帝的“二年”难以区分。
此外,诸王国各以诸侯王之年纪事,更易产生混乱。
汉武帝首次“封禅”泰山时,创制了“元封”年号,将当年称为“元封元年”,朝廷所定的年号通用于全国所有地方,后世根据年号也能明白是哪一年。
此后,直到清朝末年,年号制都被沿用,且影响到朝鲜、日本、越南等国。
——据(日)宫崎市定《中国史》等(1)根据材料,说明汉武帝改革前后纪年方法的区别。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汉武帝年号制改革的历史意义。
20.【2018全国卷二历史45——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材料1949〜1966年,国家制定了科技政策,积累了发展科技的经验。
此后很长时间,正常的科技工作遭到破坏,造成了轻视科学与文化知识的社会风气。
1977年9月,中共中央发布《关于成立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的决定》,国家科委成为统管全国科技工作的机构。
在《关于召开全国科学大会的通知》中,中央“号召全国青少年奋发努力,学政治、学文化,树立爱科学、讲科学、用科学的风气”。
同年,恢复高考和研究生考试招生制度,制定了新的留学政策。
1978年11月,中央正式发出《关于落实知识分子政策的几点意见》,要求把党的知识分子政策落到实处。
【精品】2012-2018(7年)高考历史试题汇编分类★★ 第6课 近代前夜的发展与停滞
第6课 近代前夜的发展与停滞
近代前夜的发展和停滞
12---18年高考题汇编
1.(2016·新课标全国Ⅱ卷高考·27)福建各地族谱中有大量关于入台族裔 回乡请祖先牌位赴台的记载,此类现象在清乾隆年间骤然增多。这说明乾隆 年间( ) A.族谱编修顺应了移民的需求 B.大陆移民已在台湾安居繁衍 C.内地宗族开始整体迁移台湾 D.两岸居民正常往来受到阻碍
B
【考点】古代中国经济的发展 【解析】关键信息:去农而改业为工商者三倍于前矣、今去农而游手趁食(谋生)者又十之二三也、 已六七分去农。从题干中反映了明后期松江人绝大部分弃农而从事工商业活动的经济现象,B项正确; ACD项题干无从反映。 【答案】B
5.(2016·新课标全国Ⅰ卷高考·4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C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宋代东南沿海经济的发展 【解析】中国古代实行防御性的海洋政策,政府不鼓励海洋开发,故A项错误;宋代受理学影响,女性 社会地位低下,对女性神话人物的民间崇拜,并不意味着女性地位的提高,故B项错误;东南沿海地区的 民间崇拜得到了政府认可,反映出随着东南沿海地区经济的发展,其经济社会影响力上升,故C项正确; 朝廷认可东南沿海地区民间崇拜,是维护统治的需要,不能表明其统治思想与民众观念趋向一致,故D 项错误。 【答案】C
B
【解析】材料大意:山东半岛最东部的登州府家庭棉纺织业相当普遍,生产的布料除自 给外还卖到乡里的集市上,再由布贩转运卖到城市去,因此②③正确。①不符合史实、 ④在材料中没有体现。 【答案】B
4.(2012·全国课标卷·26)明后期松江人何良俊记述:“(正德)以前, 百姓十一在官,十九在田……今去农而改业为工商者三倍于前矣。昔日原无 游手之人,今去农而游手趁食(谋生)者又十之二三也。大抵以十分百姓言 之,已六七分去农。“据此可知( ) A.工商业的发展造成了农业的衰退 B.工商业的发展导致了社会结构的变动 C.财富分配不均引起贫富分化加剧 D.无业游民增加促成了工商业的发展
2012年高考真题——历史(全国新课标卷)
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新课标卷)文科综合24.汉武帝设置十三州刺史以监察地方,并将豪强大族“田宅逾制”作为重要的监察内容,各地财产达300万钱的豪族被迁到长安附近集中居住。
这表明当时() A.政权的政治与经济支柱是豪强大族B.政治权力与经济势力出现严重分离C.抑制豪强是缓解土地兼并的重要措施D.经济手段是巩固专制集权的主要方式25.许仙与白娘子自由相恋因法海和尚作梗终成悲剧,菩萨化身的济公游戏人间维持正义。
这些在宋代杭州流传的故事,反映出当时()A.对僧人爱恨交加的社会心态B.民间思想借助戏剧广泛传播C.中国文化的地域性特色浓厚D.市民阶层的价值取向26.明后期松江人何良俊记述:“(正德)以前,百姓十一在官,十九在田……今去农而改业为工商者三倍于前矣。
昔日原无游手之人,今去农而游手趁食(谋生)者又十之二三也。
大抵以十分百姓言之,已六七分去农。
”据此可知()A.工商业的发展造成了农业的衰退B.工商业发展导致了社会结构的变动C.财富分配不均引起贫富分化加剧D.无业游民增加促进了工商业的发展27.理学家王阳明说:“士以修治,农以具养,工以利器,商以通货,各就其资之所近,力之所及者而业焉,以求尽其心,其归要在于有益生人(民)之道,则一而已……四民异业而同道。
”在此,王阳明()A.重申传统的“四民”秩序B.主张重新整合社会阶层C.关注的核心问题是百姓生计D.阐发的根本问题是正心诚意28.清代内阁处理公务的案例“积成样本四巨册”,官员“惟揣摹此样本为急”,时人称之为:“依样葫芦画不难,葫芦变化有千端。
画成依旧葫芦样,要把葫芦仔细看。
”这反映出当时()A.内阁职权下降导致官员无所事事B.政治体制僵化官员拘泥规制C.内阁机要事务繁忙官员穷于应付D.皇帝个人独裁官员唯命是从29.梁启超在论述中国古代专制政治发展时说:“专制权稍薄弱,则有分裂,有分裂则有力征,有力征则有兼并,兼并多一次,则专制权高一度,愈积愈进。
07-11年高考历史真题分课汇编:第9课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注:本资料由《中学历史教学园地》独家提供。
试题精选自2007年----2011年全国各地所有高考试题......分解而成,排版工整、合理,欢迎各位历史同行交流使用,因时间有限,如有遗漏和错误,望广大同行指正、批评。
同时园地真诚希望各位同行尊重园地解析和分解的成果,请不要把该资料上传到其它网站,谢谢合作!中学历史教学园地《名题精解》栏目分课汇总(人教版)整理人:龚哲山(福建莆田五中历史组 QQ:35152082)第9课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名题分解一、选择题2011年题组1.(2011·海南单科·15)洋务派要员在筹建轮船招商局时说:“伏查各国通商以来……中国内江外海之利,几被洋人占尽,且海防非有轮船不能逐渐布置,必须劝民自置……藉纾商民之困,而作自强之气。
”这表明兴办此类企业的根本目的是()A.扩大中外贸易交往 B.抵御外侮求富求强C.发展官督商办企业 D.发展资本主义经济【解析】B 抓住关键词“轮船招商局”、“劝民自置”、“纾商民之困”,可以判断是洋务派创办官督商办性质民用企业的主张,以抵抗外国经济侵略,达到分洋利的目的,故选B项。
2.(2011·广东文综·15)清末有舆论说:“中兴名臣曾国藩仅赏侯爵,李鸿章不过伯爵,其余百战功臣,竟有望男爵而不可得者,今乃以子、男等爵奖创办实业之工商,……斯诚稀世之创举。
”此“创举”反映了()A.资本主义的萌芽 B.重农抑商传统的改变C.爵位制度的创设 D.封建君主专制的加强【解析】B 解题的关键在于理解“创举”这个中心词,在材料中指“今乃以子、男等爵奖创办实业之工商”。
A项,资本主义萌芽的标志是雇佣关系,与之无关。
C项,从材料中可知爵位制度在此创举之前已设,故不选。
D项封建君主专制的加强主要指皇权不断加强,材料并未涉及,排除A、C、D三项。
“创举”意为发生重大变化,明清清政府实行重农抑商政策,到清末,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故选B项。
2024年人教版高考历史试题与参考答案
2024年人教版历史高考仿真试题(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以下关于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说法,正确的是:A、秦朝确立了封建制度,奠定了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基础B、汉朝时期封建制度得到了进一步完善,实行了郡县制C、唐朝时期封建社会进入鼎盛,实行了科举制D、宋朝时期封建制度开始衰落,实行了行省制2、关于新文化运动,以下表述错误的是:A、新文化运动是一场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B、新文化运动主张民主、科学、新道德、新文学C、新文化运动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端D、新文化运动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3、以下哪一项不属于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A、指南针B、造纸术C、印刷术D、蒸汽机4、下列关于《南京条约》的叙述,正确的是:A、《南京条约》使中国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B、《南京条约》规定中国开放5个通商口岸C、《南京条约》签订后,中国领土完整得到维护D、《南京条约》使中国丧失了独立自主的地位5、以下哪位历史人物被誉为“中华民国国父”?A. 康有为B. 梁启超C. 孙中山D. 袁世凯6、下列关于“五四运动”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 发生在1919年B. 起源于北京C. 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D. 主要目标是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7、下列关于辛亥革命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B. 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C. 辛亥革命后,袁世凯窃取了革命果实D. 辛亥革命后,中国进入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8、以下关于《南京条约》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B. 《南京条约》签订于1842年C. 《南京条约》规定了中国割让香港岛给英国D. 《南京条约》导致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9、题目:以下哪个历史事件标志着中国封建社会开始进入“一统天下”的局面?A.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B. 秦始皇统一六国C. 汉武帝推行“推恩令”D. 唐太宗开疆拓土 10、题目:以下哪位思想家的主张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A. 孔子B. 荀子C. 墨子D. 韩非子11、题干:关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描述,正确的是:A. 皇帝拥有最高权力,三公九卿辅佐B. 皇帝权力受限,三公九卿权力较大C. 实行郡县制,地方权力较大D. 中央与地方权力分离,各自为政12、题干:以下哪项不是唐朝科举制度的特点?A. 分科考试,选拔官员B. 重视经学,轻视文学C. 建立了科举考试机构D. 科举成为选拔官员的唯一途径13、【题目】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时期采取的军事战略是:A. 分散兵力,游击战B. 集中兵力,阵地战C. 固守阵地,消耗战D. 积极进攻,运动战14、【题目】下列关于辛亥革命说法错误的是:A.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B. 辛亥革命建立了中华民国C. 辛亥革命实现了民主、自由D. 辛亥革命使中国开始走向现代化15、题干:在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团结抗战,共赴国难”的口号,对于当时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起到了重要作用。
最新 2018年高考历史真题汇编(世界现代史) 精品
2018年高考历史真题汇编(世界现代史)(选择题)第4课经济大危机1、(2018·陕西)某校九年级(1)班小利同学,对所学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有关知识进行了归纳整理,形成了以下看法。
你认为正确的是()①这场危机具有时间长、范围广、破坏性强等特点②它导致俄国爆发了十月革命③经济危机引发了资本主义各国严重的政治危机④经济危机的后果之一,是法西斯势力趁机抬头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答案:D2、(2018·山东日照)罗斯福是美国历史上惟一连任四届总统的人。
下列事件与他有关的是()①起草《独立宣言》②颁布《解放黑人奴隶宣言》③实施《国家工业复兴法》④参加雅尔塔会议A. 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答案:C3、(2018•广东汕头)罗斯福新政的实质是( )A.把改善人民生活作为政府工作的重心B.调整和巩固资本主义制度C.彻底否定传统的资本主义经济政策D.强化美国联邦政府的权力答案:B4、(2018•甘肃兰州)罗斯福新政的“新”最本质的体现是()A.实行“产业复兴法”B.全面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C.稳定农产品价格D.政府对银行存款进行担保答案:B5、(2018•广东)为应对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采用新政,最终成功渡过危机的美国总统是()A.华盛顿B.林肯C.尼克松D.罗斯福答案:D6、(2018•重庆)美国《政治周刊》评论,美国新任总统奥巴马所提经济计划堪称“罗斯福新政”当代版。
下列有关对罗斯福新政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使美国经济摆脱了危机并逐渐复苏B.彻底根除了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C.缓和了经济危机造成的严重社会矛盾D.为资本主义国家干预经济提供了成功范例答案:B9、(2018•福建泉州)为了应对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美国罗斯福政府实施新政。
下列与新政无关的是()A.颁布《全国工业复兴法》B.兴建公共工程C.整顿金融,恢复银行信用D.实施余粮收集制答案:D10、(2018•四川甘孜州)罗斯福新政在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重大作用是()A.根除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B.使资本主义进入电气时代C.改变了资本主义私有制D.为资本主义国家干预经济提供了先例答案:D11、(2018•湖南衡阳市)1936年,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提出:“国家应积极干预经济生活,增加有效需求,以防止新的经济危机的发生。
2012年高考文综全国卷(新课标)历史试题全解精析
2012年高考文综全国卷(新课标)历史试题全解精析【选择题整体分析】在试卷结构方面,中国古代史的考察部分,古代政治、古代经济、古代思想和古代文化的分布继续沿用了2011年的平衡结构,各考察一个题目,而且考察内容紧扣课本重点。
中国近代史和现代史也考查了书本中的重要内容且结合了热点知识。
世界是部分依然选取了古代史具有代表性的希腊罗马的知识点和现代史中重要的战后经济格局。
在考题材料的选用方面也比较简单,减少了学生的阅读量,减轻了负担。
本次高考试选择题部分难度中等,在基础知识的把握上着重考查学生的材料理解与分析能力,每道题的答案均需要通过材料分析得到,没有直接可作答的知识点问题。
学生做题中需要仔细审题,全面思考。
24.汉武帝设置十三州刺史以监察地方,并将豪强大族“田宅逾制”作为重要的监察内容,各地财产达300万钱的豪族被迁到长安附近集中居住,这表明当时A 政权的政治与经济支柱是豪强大族B 政治权力与经济势力出现严重分离C 抑制豪强是缓解土地兼并的重要措施D 经济手段是巩固专制集权的主要方式[答案] C[解析] 首先用排除法,A 选项,若政权的政治与经济支柱是豪强大族的话,不可能这么严重的触犯他们的利益,所以排除;B选项中,没有政治与经济分离的表达;D 选项中,迁移豪强大族使用的不是经济手段,是政治的压迫手段。
其次C选项从侧面反映出豪强大族的土地兼并影响到了专制集权,所以命令他们迁移,故选C[考点] 汉朝中央集权[难度] ★★★25.许仙与白娘子自由恋爱因法海和尚作梗终酿悲剧,菩萨化身的济公游戏人间维持正义。
这些在宋代杭州流行的故事,反映出当时A 对僧人爱恨交加的社会心态B 民间思想借助戏剧广泛传播C 中国文化的地域性特色浓厚D 市民阶层的价值取向[答案] D[解析] 本题目直接从课本知识提取即可得出。
宋朝时期商业繁荣,发展迅速,市民阶层壮大,这一现象反应到文化领域就是出现了话本小说,所以比较容易得出答案。
近七年(2012—2018)高考历史全国卷123真题汇编 中国近代史部分
近六年(2012—2018)高考历史全国卷123真题汇编中国近代史部分(2018.1.28)甲午战争时期,日本制定舆论宣传策略,把中国和日本分别“包装”成野蛮和文明的代表,并运用公关手段让许多欧美舆论倒向日方。
一些西方媒体甚至宣称,清政府战败“将意味着数百外人从愚蒙、专制和独裁中得到解放”。
对此,清政府却无所作为。
这反映了A. 欧美舆论宣传左右了战争进程B. 日本力图变更中国的君主政体C. 清政府昏庸不谙熟近代外交D. 西方媒体鼓动中国的民主革命【答案】C点睛:“现实的问题历史考”一直是高考命题的思路,本题以甲午战争期间清政府与日本在舆论宣传策略方面态度差异的对比,引导考生认识外交宣传在引导国际舆论方面的重要性,认识到在国际环境局势复杂多变的今天,只有首先抢占舆论制高点,才能快速反应,掌握主动权,沉着应对。
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简化材料信息,本题材料可简化为“甲午战争时期,日本大肆进行舆论宣传并得到了欧美舆论的支持,而清政府则无动于衷”。
(2018.1.29)五四运动后,出现了社会主义是否适合中国国情的争论,有人反对走如俄国式的道路,认为救中国只有一条路,就是“增加富力”,发展实业;还有人主张“采用劳农主义的直接行动,达到社会革命的目的。
”这场争论A. 确定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B. 使思想界认清了欧美的社会制度C. 在思想上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条件D. 消除了知识分子在救亡图存方式上的分歧【答案】C【解析】解题时要重点理解材料关键信息的含义。
“采用劳农主义的直接行动,达到社会革命的目的”即走俄国十月革命的道路。
五四运动后,关于社会主义是否合适中国国情的争论,出现了走资本主义道路和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两条路线。
通过这场争论,宣传了马克思主义,使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只有社会主义才能使大多数人得到幸福,从而在思想上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条件,故C项正确;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开辟于20世纪20年代末,故A项错误;这场争论没有涉及欧美的社会制度,故B项错误;五四运动后,知识分子在救亡图存方式上仍有分歧,“消除”一说太绝对,故D项错误。
【精品】2012-2018(7年)高考历史试题汇编分类★★ 第10课 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
C
11.(2013·全国新课标卷I高考·29)
D
4.(2016·新课标全国Ⅰ卷高考·28)
• 19世纪中期以后,中国市场上的洋货日益增多,火柴、洋布等用 品“虽穷乡僻壤,求之于市,必有所供”。这种状况表明( ) • A.中国关税主权开始丧失 • B.商品经济基本取代自然经济 • C.民众生活与世界市场联系日趋密切 • D.中国市场由被动开放转为主动开放
A
2.(2017·新课标全国Ⅱ卷高考·28)
• 1879年以前,福州船政局所造之船均“派拨各省,并不索取原价 分文”;此后造船所用材料费用由用船一方拨付,采取“协造” 方式生产。这种变化反映了( ) • A.军用工业由官办转为商办 • B.“协造”意在缓解经费压力 • C.军工产品市场化趋势明显 • D.近代轮船制造业走出困境
C
7.(2015·新课标全国Ⅰ卷高考·28)
• 1852年,一位在华英国人在报告中称,英国商人运往伦敦的中国 生丝是以“无用的”曼彻斯特上等棉布包装的。而在此之前,用 于包装的主要是中国产的土布。包装布的这种变化反映了当时 •( ) • A.中国的土布质量粗糙 B.英国棉布价格更具优势 • C.中国生丝在英国畅销 D.英国棉布在中国滞销
B
3.(2017·新课标全国Ⅲ卷高考·28)
• 1897年,有人指出:“中国创行西法已数十年,皆属皮毛,空言 无补。至今两年来,忽大为变动,如邮政、银行、铁路,直见施 行,今天津亦有小轮,风气之开,人力诚难阻隔也。”产生上述 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 A.维新变法运动迅速兴起 • B.政府大力扶持官督商办企业 • C.列强对华资本输出减少 • D.政府放宽了6·新课标全国Ⅱ卷高考·28)
【高考真题汇】改变世界的工业革命全国卷历年高考题整理
• C.贫富差距日益缩小
D.扩大了与东方的贸易
D
6.(2015·新课标全国Ⅱ卷高考·33)
• 由表1可以推知,19世纪70年代到20世纪初( )
• 表1 英、美、法、德工业生产总和在世界工业生产中所占比例表
• 年代 1870 1896~1900 1913
• 比例 78% 74%
72%
• A.欧美发达国家已经开始盛极而衰 • B.世界各地的工业化有所发展
用,引用了如下公式: • 生产力=科学技术×(劳动力+劳动工具+劳动对象+生产管理) • 这一公式表明,科学技术有乘法效应,它能放大生产力诸要素。 • ——摘编自齐世荣总主编《世界史》 • 运用世界近现代史的史实,对上述公式进行探讨。
• 【考点】工业革命;现代信息技术——第三次科技革命
• 【解析】本题是开放性试题。依据世界近现代史上的两次工业革 命和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相关史实,选取科学技术与公式中一个或 多个要素之间的关系进行论证,如选择第一次工业革命中牛顿力 学与瓦特改良蒸汽机、工厂制度的建立,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电力 的广泛使用、垄断组织的形成、流水线生产等内容,论证它们之 间的关系,也可对公式进行修改、补充、否定或提出新公式,要 求史论结合、言之有理即可。
• 问题:人口拥挤和贫民窟现象;人口老龄化;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9.(2017·新课标全国Ⅱ卷高考·4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 表1 钟表的演变
• 古代 日晷被称为“最早的钟表”,是古代比较普遍使用的计时工具。
• 中世纪末期
机械钟在西欧流行,最初的机械钟只有时和刻。
• 近代早期
在伽利略等人研究的基础上,发明了游丝,钟的精确度提高,制造出怀表。在很长一段时间内,
近六年(2012——2017)高考历史真题汇编 西方近代史部分
近七年(2012—2018)高考历史真题汇编西方近代史部分(2018年全国1卷33)1847年6月,正义者同盟改名为共产主义者同盟,以“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的新口号代替“人人皆兄弟”的旧口号,并规定同盟的目的是:“通过传播财产公有的理论并尽快地求其实现,使人类得到解放。
”这一变化说明A. 共产主义者同盟接受了马克思的革命理论B.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推动了无产阶级的斗争C. 工人运动在欧洲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开始兴起D. 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成为社会主要矛盾【答案】A【解析】“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这个口号具有两层含义,其一强调联合的重要性;其二强调联合的阶级性,联合是全世界无产者的联合。
要通过全世界无产者的联合,使无产阶级形成为阶级,推翻资产阶级统治,由无产阶级夺取政权。
“通过传播财产公有的理论并尽快地求其实现,使人类得到解放”体现了科学共产主义精神。
因此这一变化说明了共产主义者同盟接受了马克思的革命理论,故A项正确;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是1848年2月的《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故B项错误;工人运动在欧洲兴起的标志是19世纪三四十年代的欧洲三大工人运动,故C项错误;此时资本主义制度还未在全世界范围内确立,因此主要矛盾仍然是资产阶级与封建势力的矛盾,故D项错误。
点睛:从以往高考试题考查情况来看,马克思主义作为低频考点,今年高考竟然考到两次,这契合了当今中国的社会热点,凸显出历史高考的政治指导性,又呼应了周年(《共产党宣言》发表170周年)问题。
这启示我们平常学习时在关注历史周年热点事件的同时要注意感受时代脉搏。
(2018年全国1卷34)传统观点认为,英国成为工业革命发源地,是因为英国最早具备了技术、市场等经济条件;后来有研究者认为,其主要原因是英国建立了君主立宪制度;又有学者提出,煤铁资源丰富、易于开采等自然条件是其重要因素。
据此可知,关于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发生的认识A. 只能有一种正确合理的观点B. 随着研究视角拓展而趋于全面C. 缺少对欧洲其他国家的观察D. 后期学者研究比传统观点可信【答案】B【解析】材料信息有关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的研究视角有:经济角度、政治角度、自然因素角度,这说明对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的认识越来越多元,故B项正确;历史研究没有唯一正确的观点,研究角度不同,观点也就不同,故A项错误;材料中的英国最早具备经济条件、英国建立了君主立宪制、英国自然条件优越等,这些视角都是基于对英国与其他国家的比较而得来的,故C项错误;后期的研究未必比传统观点更为可信,故D项错误。
近六年(2012—2017)高考历史真题汇编 中国现代史部分
近六年(2012—2017)高考历史真题汇编中国现代史部分(2017.1.31)1990年,一份提交中央的报告说,理论上的凯恩斯主义和实践中的罗斯福新政,实际上是把计划用作国家干预的一种手段,从那时候起,计划与市场相结合成为世界经济体制优化的普遍趋势。
据此可知,该报告的主旨是A.肯定国家干预经济的发展模式 B.阐明融入经济全球化的必要C.主张摆脱传统经济模式的束缚 D.剖析西方经济体制的实质(2017.1.45)【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材料新中国工资制度自1956年改革以后,在近30年中基本没有大的变动。
1978年9月,中共中央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组织力量调查研究,提出工资改革意见。
1982年,中共十二大再次提出要改革工资制度。
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有关决定,其中提出尤其要改变脑力劳动者报酬偏低的状况。
随后,中央决定于1985年进行工资改革,其原则:企业职工的工资和奖金要同企业的经济效益高低、个人贡献大小挂钩,职工工资总额同企业经济效益按比例浮动;要逐步适当拉开职工收入的档次,改变平均主义状况;今后中央只管省、自治区、直辖市和中央两级机关,以及全国性的重点大专院校和科研、文化、卫生事业单位,其他各级机关和事业单位归省、自治区、直辖市管理;国营企业实行工资总额同经济效益挂钩的办法以后,国家不再统一安排其职工的工资改革与工资调整;使绝大多数工作人员的工资都有一定的增加,对中青年业务骨干、中小学教师给予适当照顾。
——摘编自庄启东等《新中国工资史稿》(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80年代工资改革的特点。
(8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20世纪80年代工资改革的意义。
(7分)【(1)逐步推行,渐进改革;落实按劳分配原则;实行政企分开、分级管理;向脑力劳动者适当倾斜。
(2)改变了原有不合理的工资制度;提高了人们的生产积极性和生活水平;有利于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和市场经济的发展。
【精品】2012-2018(7年)高考历史试题汇编分类★★ 第5课中国古代商业和城市
c
7.(2017·新课标全国Ⅰ卷高考·27)明前中期,朝廷在饮食器具使用上有一套严格规定 ,例如官员不得使用玉制器皿等。到明后期,连低级官员乃至普通人家也都使用玉制器皿 。这一变化反映了( ) A.君主专制统治逐渐加强 B.经济发展冲击等级秩序 C.市民兴起瓦解传统伦理 D.低级官员易染奢靡风气
B
【精品】2012-2018(7年)高考历史试题汇编分类★★
第5课中国古代商业和城市
中国古代商业和城市
12----18年高考题汇编
2.(2018·新课标全国Ⅰ卷高考·27)图6中的动物是郑和下西洋时外国使臣随船向明政 府贡献的奇珍异兽。明朝君臣认为,这就是中国传说中的“麒麟”,明成祖隧厚赐外国使 臣。这表明当时( ) A.对外交流促使中国传统绘画出现新的类型 B.朝廷用中国文化对朝贡贸易贡品加以解读 C.海禁政策的解除促进了对外文化交流 D.外来物品的传入推动了传统观念更新
【考点】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清代商品经济的发展(对外贸易) 【解析】由题干中“民间行使多以外国银钱”的信息可以得出,清初外国银钱大量流入中国,这反映 了在传统对外贸易中,中国处于出超地位,白银大量流入,故A项正确;资本市场即金融市场,题干信 息无法得出外来货币干扰了中国资本市场,故B项错误;自然经济受到进口货物的冲击应该是鸦片战争 之后,与题目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题干材料中并没有体现冲击清政府统治,故D项错误。 【答案】A
BHale Waihona Puke 1.(2017·新课标全国Ⅱ卷高考·24)图5为春秋战国之际局部示意图。当时,范蠡在陶 、子贡在曹鲁之间经商成为巨富,这一现象反映了( ) A.区域位置影响商贸发展 B.争霸战争促进经济交往 C.交通条件决定地方经济状况 D.城市规模扩大推动商业繁荣
近六年(2012——2017)高考历史真题汇编 西方现代史部分
近六年(2012年到2017年)高考历史真题汇编西方现代史部分(2017年全国1卷34)图4图4是苏联时期的一幅漫画《又是斯大林格勒》。
该漫画表明A.外国对苏俄的武装干涉彻底失败 B.苏联在帝国主义包围中仍实现工业化C.二战期间苏联经济建设并未停滞D.遏制政策未能阻止苏联经济的发展(2017年全国1卷35)1976年,美、英、法等西方国家组成七国集团,协调经济政策以解决世界经济难题,俄罗斯加入后成为八国集团。
1999年,八国集团国家和中国、巴西、印度等组成二十国集团,寻求合作以促进国际金融稳定和经济持续增长。
从这一历程可看出A.世界格局的变化冲击旧的世界经济秩序B.经济全球化深入到贸易金融领域C.越来越多的亚非拉国家进入世界体系D.区域经济集团从封闭走向开放(2017年全国2卷35)20世纪70年代至今,《赫鲁晓夫回忆录》多次出版,并被翻译成多种语言。
因其内容的复杂性,不同年代版本的内容均有所不同。
由此可知,此回忆录作为一种史料A.能够准确记述作者的事迹 B.比相关研究著作的可信度更高C.版本越新越接近历史真相D.反映出时代对历史叙述的影晌(2017年全国2卷4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2分)表1 钟表的演变从材料中提取两条或两条以上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
(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论题:科技的发展推动钟表功能的多样化钟表最早的功能就是计时,随着科技的发展,钟表的功能逐渐多样化。
从伽利略时代力学物理学取得的成就,到原子物理学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均推动了钟表功能的多样。
从简单的计时到成为装饰品,一直到具有计时、信息处理、导航、监测等多种功能,反映了在科技影响下钟表功能的变化。
注:此题涉及世界近现代史的内容,故完整录于此。
】(2017年全国3卷34)1953年,苏共中央决定,改变集体农庄劳动报酬发放办法,由以前每年发放一次物质报酬改为按季度或按月发放,同时在一些集体农庄试行工资制度,农民可以像工人一样每月领取工资。
历年高考全国卷历史选择题分类汇总(政治史世界部分)
历年高考全国卷历史选择题分类汇总(政治史世界部分)高中人民版必修一政治史教材目录世界史部分专题六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文明一民主政治的摇篮----古代希腊二卓尔不群的雅典三罗马人的法律专题七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与发展一英国代议制的确立和完善二美国1787 年宪法三民主政治的扩展专题八解放人类的阳光大道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二国际工人运动的艰辛历程三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专题九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一美苏争锋二新兴力量的崛起三多极化趋势的加强专题六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文明二卓尔不群的雅典2013.新课标全国Ⅰ卷.26.有学者说,在古代雅典,“政治领袖和演说家根本就是同义语”。
这一现象是雅典A.政治体制的产物B.社会矛盾缓和的反映C.频繁改革的结果D.思想文化繁荣的体现【答案】A2013.新课标全国Ⅱ卷.32.公元前340年,雅典一下层女子因亵渎神灵被控犯罪,按法律当处死。
辩护人用动情的言辞质问:“难道你们忍心让这位阿芙罗狄特(古希腊美丽女神)的弟子香消玉殒吗?”这打动了陪审团。
经投票,陪审法庭判其无罪。
这反映出在古代雅典A.民主原则贯穿司法过程B.妇女享有广泛政治权利C.法律注重保护平民权益D.司法审判缺乏严格程序【答案】A2014.新课标全国Ⅰ卷.32.古代雅典法律规定:如果公民试图自杀,必须事先提出申请,以获得批准;未经允许的自杀被视为犯罪行为。
这反映出在古代雅典A.法律体系已达到完备的程度B.法律具有尊重生命价值的人文精神C.公民个人自由受到严格限制D.自杀有违崇尚自然法则的理性精神【答案】C2016.新课标全国Ⅱ卷.32.公元前5世纪剧作家阿里斯托芬提到,雅典政府有时让行使警察职能的公共奴隶,用染成红色的绳子驱使公民去参加公民大会。
若有人因此在衣服上留下红色痕迹,他将被处以罚款。
这反映出在当时的雅典A.公民大会形同虚设B.民众失去政治热情C.参政是公民的义务D.政府丧失民众信任【答案】C2017.新课标全国Ⅱ卷.32.在梭伦改革之后的雅典,有的执政官是未经正当选举上台的,被称为僭主。
2012—2018年新课标全国卷:史学理论
史学理论1.(2018·新课标全国Ⅰ卷高考·34)传统观点认为,英国成为工业革命发源地,是因为英国最早具备了技术、市场等经济条件;后来有研究者认为,其主要原因是英国建立了君主立宪制度;又有学者提出,煤铁资源丰富、易于开采等自然条件是其重要因素。
据此可知,关于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发生的认识()A.只能有一种正确合理的观点B.随着研究视角拓展而趋于全面C.缺少对欧洲其他国家的观察D.后期学者研究比传统观点可信【考点】工业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英国首先发生的原因);史学理论——史学研究视角与历史认识论【解析】这些观点分别从经济、政治、自然条件方面说明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的原因,都有一定的合理性,故A项错误;从传统上强调经济条件到后来注重政治制度和自然条件的作用,对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发生的认识越来越多元化,随着研究视角拓展而趋于全面,故B项正确;研究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的原因,自然要把重心放在英国方面,对欧洲其他国家的观察是次要因素,故C 项错误;后期学者的研究只是研究视角的不同,不能以此否定传统观点,故D 项错误。
【答案】B2.(2017·新课标全国Ⅰ卷高考·26)表2表2为不同史籍关于唐武德元年同一事件的历史叙述。
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A.皇帝李世民与薛举战于泾州B.刘文静是战役中唐军的主帅C.唐军与薛举在泾州作战失败D.李世民患病导致了战役失败【考点】史学理论——历史叙述与历史认识论【解析】材料“唐武德元年”,武德是唐高祖的年号,说明此时李世民尚未称帝,故A项错误;据材料“秦王世民为西讨元帅……刘文静(唐朝将领)及薛举战于泾州”可知,泾州战役的主帅是李世民并非刘文静,故B项错误;综合分析材料“与薛举大战于泾州,我师败绩”“薛举寇泾州……不利而旋”“刘文静(唐朝将领)及薛举战于泾州,败绩”“薛举寇泾州……诸将为举所败”可知,唐军与薛举在泾州作战失败,故C项正确;“太宗有疾,诸将为举所败”只能说明李世民患病对战役失败有一定影响,但不足以说明李世民患病导致战役失败,故D项错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近代早期 在伽利略等人研究的基础上,发明了游丝,钟的精确度提高,制造出怀表。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钟表价格昂 贵,属于奢侈品。 • 1850年前后 • 20世纪初 • 20世纪50年代 • 21世纪初 英国社会各个阶层都拥有了钟表。 原为女性装饰品的手表逐渐为男性所接受,在户外运动、驾驶汽车时都可佩戴。 根据原子物理学原理制造出原子钟,精度可以达到每100万年误差1秒。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具有计时、信息处理、导航、监测等多种功能的智能手表出现。
• 材料二 16世纪开始, 曼彻斯特从军事要塞逐渐发展成为工商业城市。 1830年已有棉纺厂99家,并开通世界最早的现代化铁路。1838年,设 立议会和市政府,摆脱了封建管理体制。19世纪下半期,从传统的棉纺 业衍生出许多新门类,开通了通海运河,可通往世界各地。20世纪初, 不断与周围工业社区及城镇连接,发展为大城市。1961~1981年,因过 于拥挤,人口大量外迁,老龄化日益严重,纺织业日趋衰落。20世纪后 期,城市中心被废弃的工业区包围,几个大面积的旧贫民区仍然存在。 • ——摘编自(英)克拉潘《现代英国经济史》等 •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上海和曼彻斯特发展成为近代大都 市的相同因素。(9分) •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曼彻斯特为例,简析现代城市发展中 应当注意的问题。(6分)
B
2.(2017·新课标全国Ⅰ卷高考·33)
• 表3 • 英国国民总收入变化表 • 年份 约1770 约1790~1793 约1830~ 1835 • 数额(百万英镑)140 175 360 • 英国工人实际工资变化表(即按实际购买力计算的工资,1851年 为100。) • 年份 1755 1797 1835 • 指数 42.74 42.48 78.69
• 综合表3可知,在工业革命期间,英国( • A.工人实际收入与经济发展同步增长 • B.经济快速发展依赖于廉价的劳动力 • C.工人生活整体上没有改善 • D.社会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
)
D
3.(2016·新课标全国Ⅱ卷高考·33)
• 英国18世纪人口死亡率明显下降,但1816年以后死亡率上升。 1831~1841年,工厂集中的伯明翰每千人死亡率由14.6上升 到27.2,利物浦由21上升到34.8。导致上述情况发生的重要 原因是( ) • A.城市环境极其恶化 B.化学工业污染严重 • C.人口膨胀食物短缺 D.医疗技术水平下降
A
5.(2015·新课标全国Ⅱ卷高考·32)
• 17世纪60年代,茶叶在英国只是上流社会的消费品;到18世纪 末,茶叶已成为普通民众的日常消费品。这反映了当时的英国( ) • A.等级观念明显淡化 B.崇尚东方的生活方式 • C.贫富差距日益缩小 D.扩大了与东方的贸易
D
6.(2015课标卷Ⅱ高考·33)
• 有人描述19世纪初英国的情景时说,妇女和女孩们曾从黎明到深 夜整天不断地使用的嘤嘤作响的纺车,如今已被弃置屋隅。那些 打着拍子砰然作响的手织机也多半闲置无闻。这说明( ) • A.生产领域出现革命性变化 B.工业革命推动妇女解放 • C.重工业成为国民经济主导 D.家庭手工业已不复存在
• 由表1可以推知,19世纪70年代到20世纪初( ) • 表1 英、美、法、德工业生产总和在世界工业生产中所占比例表 • 年代 1870 1896~1900 1913 • 比例 78% 74% 72% • A.欧美发达国家已经开始盛极而衰 • B.世界各地的工业化有所发展 • C.世界各国工业发展差距明显缩小 • D.世界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化
• ——据(英)约翰·哈萨德《时间社会学》等 • 从材料中提取两条或两条以上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 据。)
【精品】2012-2018(7年)高考历史试题汇编分类★★
第9课 改变世界的工业革命
第9课 改变世界的工业革命
历年高考题
1.(2018·新课标全国Ⅰ卷高考·34)
• 传统观点认为,英国成为工业革命发源地,是因为英国最早具备 了技术、市场等经济条件;后来有研究者认为,其主要原因是英 国建立了君主立宪制度;又有学者提出,煤铁资源丰富、易于开 采等自然条件是其重要因素。据此可知,关于工业革命首先在英 国发生的认识( ) • A.只能有一种正确合理的观点 • B.随着研究视角拓展而趋于全面 • C.缺少对欧洲其他国家的观察 • D.后期学者研究比传统观点可信
A
4.(2016·新课标全国Ⅲ卷高考·33)
• 19世纪60年代,总长超过3万英里的美国铁路有多种轨距。南部 铁路轨距以5英尺居多,北部最普遍的轨距是4.9英尺,部分地 区还采用6英尺、5.6英尺的轨距。这反映出当时美国( ) • A.尚未形成成熟的统一国内市场 • B.铁路是经济增长的主导部门 • C.科技水平限制了制造业的发展 • D.战争破坏了基础交通设施建设
A
8.(2018·新课标全国Ⅲ卷高考·4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 材料一 19世纪40年代初,上海开始“依港兴市”,租界中“华 洋杂居”;60年代后,上海由一个古老的县城逐渐发展成港口与 商业中心;19世纪下半叶形成了沪东、沪西、沪南等工业区。甲 午战争后,民族资本参与上海发展,形成新的商业区。1929年, 由市政府主导,建成以江湾五角场为中心的“大上海市中心区” 。1949年后,上海一直是国家重要的经济中心。十一届三中全会 以后,上海作为国际化大都市,世界影响力日益增强。 • ——摘编自张仲礼编《近代上海城市研究》等
• 【答案】(1)因素:交通便捷;工商业的发展,工业化的推动 ;制度突破。 • 问题:人口拥挤和贫民窟现象;人口老龄化;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
9.(2017·新课标全国Ⅱ卷高考·4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 表1 钟表的演变 • 古代 日晷被称为“最早的钟表”,是古代比较普遍使用的计时工具。 机械钟在西欧流行,最初的机械钟只有时和刻。 • 中世纪末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