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地球的运动4 导学案(第4课时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合集下载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导学案)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导学案)

第一章第3节地球的运动共3课时1.通过列表对比的方法,分别准确说出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旋转中心、方向、周期和速度。

2.运用教具或教室内的物品正确演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精确绘制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初步建立空间概念。

3.掌握黄赤交角及其影响的相关知识。

4.昼夜更替、时差产生的原因;物体水平运动的方向发生偏转的原因。

5.晨昏线的判断和地方时、区时的计算方法及日期变更规律。

6.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规律。

7.学会分析昼夜长短变化规律和正午太阳高度变化规律在实际中的反映及相关的应用案例。

8.了解四季的形成原因及划分。

9.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利用所学知识正确解释实际生活常见到的地理问题,提高学习地理的兴趣。

【学习重点】1.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旋转中心、方向、周期和速度。

2.确定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并建立空间概念。

3.黄赤交角及其影响。

4.昼夜更替、时差产生的原因;物体水平运动的方向发生偏转的原因。

5.晨昏线的判断和地方时、区时的计算方法及日期变更规律。

6.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规律。

【学习难点】1.黄赤交角及其影响。

2.昼夜更替、时差产生的原因。

3.晨昏线的判断和地方时、区时的计算方法及日期变更规律。

4.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规律。

5.空间概念的建立。

––––––––––––––––––––––––––––––––––––––––第3课时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春秋分夏至冬至知识点一: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1.太阳光线与____ ____之间的夹角,叫做太阳高度角,简称_____ ___。

一天中太阳高度最大值出现在______ __,称为______ __。

2.同一时刻,各地正午太阳高度角从____ ____向______ __递减。

知识点二:昼夜长短的变化1.北半球夏半年,太阳直射于________,北半球各地昼________夜________,且纬度越高,昼越________,夜越________,北极附近出现________现象。

地球的运动——地球公转的意义导学案

地球的运动——地球公转的意义导学案

第三节地球的运动——地球公转的意义(4)学习目标1、掌握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2、掌握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及计算方法3.、了解四季的更替和五带的划分重难点1、掌握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2、掌握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及计算方法基础知识导学①春分—秋分(北半球的夏半年);太阳直射半球,是半球日照时间最长的季节。

北半球各纬度昼长于夜长,纬度越高,昼越夜越。

夏至日,北半球各地昼,夜,北极圈内出现现象。

南半球相反。

1.昼夜长短的变化②秋分—次年春分(北半球的冬半年);太阳直射半球,是半球日照时间最短的季节。

北半球各纬度昼长于夜长,纬度越高,昼越夜越。

冬至日,北半球各地昼,夜,北极圈内出现现象。

南半球相反。

③春秋分:太阳直射,全球。

④赤道上:终年。

①同一时刻:由直射点向递减。

②夏至日:由向南北两侧递减,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各纬度,达一年中最大值;达2.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一年中的最小值。

③冬至日:由向南北两侧递减,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各纬度,达一年中最大值;达一年中的最小值。

④春秋分:由向南北两极递减。

3.四季的更替(1)原因:一年中,地球上各地⑫________________和正午太阳高度随时间变化,导致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能的多少不同。

(2)天文四季:夏季是一年内白昼最⑬________、太阳高度最高的季节;冬季是一年内白昼最⑭____、太阳高度最低的季节;春、秋季节是⑮__________的过渡季节。

(3)北温带国家的四季:春季:3、4、5月;夏季:6、7、8月;秋季:9、10、11月;冬季:12、1、2月。

4.五带的划分以南、北回归线和南、北极圈为界可以把地球表面分为热带、北温带、南温带、北寒带、南寒带五个热量带。

五带反映了太阳辐射总量从低纬向高纬减少的规律。

重难点突破:昼夜长短的变化如下图所示(以北半球为例)典型例题:读“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甲、乙两处的昼夜分布放大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地球公转到甲处时,①摩尔曼斯克港、②开普敦、③开罗、④北京四城市白昼由长到短的排序为____________;由甲处公转到乙处过程中,②、④两城市昼夜长短的变化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定稿(第4课时)(新高考)

1.3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定稿(第4课时)(新高考)

1.3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第4课时)【学习目标】1.了解四季更替的原因以及五带划分的依据2.学会识读常见的光照图【学习重点】1.四季与五带形成的原因2.常见光照图的判读【学习过程】五、四季的更替自主学习:一年中,地球上各地和随时间变化,导致到达地面的的多少不同,造成地球表面的。

中纬度地区,变化幅度最大,的变化也较大,且正午太阳高度和昼长同时达值或值,单位面积所获得的太阳辐射能变化最大,四季更替。

合作探究:探究(1):为什么低纬度和高纬度地区,季节更替不明显?探究(2):天文意义上的四季是如何划分的?六.五带的划分(自学建议:读课本P19图1-3-12分析.读取信息)自主学习:(1)界线:热带与北温带、南温带界线分别为:、;北温带与北寒带界线:;南温带与南寒带界线:。

(2)五带名称合作探究:当黄赤交角变大或变小时,五带范围发生怎样变化?●变大:●变小:●当黄赤交角变为0时,直射点直射到哪条纬线上?昼夜长短如何?小试牛刀:读右图,完成下列问题。

(1)在右图中填出五带名称。

(2)四季变化最明显的是( )A.热带 B.北寒带 C.南寒带 D.温带(3)按气候统计标准,北温带许多国家划分的夏季一般是指___ ____月,冬季是指___ ____月。

(4)________带既无极昼、极夜现象,也无太阳直射现象。

光照图的综合判读:总结:四季五带的形成【检测拓展】盱眙地处33ºN,四季分明。

下图是“四季更替成因示意图”。

读图完成1~2题。

1.关于图中甲、乙、丙含义的判断,正确的是()A.甲表示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 B.甲表示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C.乙表示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 D.丙表示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2.盱眙四季分明的原因是()①地处中纬度②太阳高度终年不变③昼夜长短季节变化较大④盱眙有太阳直射现象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3.关于四季的说法正确的是()A.温带一些国家常将3、4、5三月划为春季B.西欧中高纬度国家以立夏为春、夏季的分界点C.中高纬度四季更替最为明显D.一般认为夏季是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最高、白昼最长、黑夜最短的季节4.从天文现象上看,地球上的季节变化是()A.寒暖冷热的季节变化B.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C.干湿季节变化D.公转速度与日地距离变化5.在下列各纬度处,一年之中既没有太阳直射,又没有极昼极夜现象的是()A.南纬67°B.北纬21°C.南纬37°D.北纬80°6.下列节日中,我国各地白昼最短的是()A.元旦 B.劳动节 C.教师节 D.国庆节7. 如果地轴与黄道面的夹角是60°,其他条件不变,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回归线是南北纬60° B.黄赤交角是30°C.地球平均温度将升高 D.热带地区的范围减小8.当北极圈上出现极昼现象时,不可能产生的现象为( )A.晨昏线与南北极圈是相切的关系B .北京白昼达最长.正午太阳高度达最大值C .赤道及其以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值D .一年中地球公转速度比较慢的时候9.北半球夏至日时,下列城市的昼长按由长至短的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 )A .武汉.乌鲁木齐.台北.兰州B .乌鲁木齐.兰州.武汉.台北C .乌鲁木齐.兰州.台北.武汉D .台北.武汉.兰州.乌鲁木齐10.读图,回答有关问题。

地球的运动

地球的运动

1.3-1《地球的运动》学案年级: 高一年级科目: 地理课时: 1 编号:03一、学习目标:1、观察地球自转的方向2、比较地球自转和公转的运动规律二、基础梳理:三、课堂练习:1.画出地球自转方向2.(1)在图中用箭头标出地球公转方向(2)图中A、B、C处,地球公转速度由大到小依次是__________ 当地球处于图中A点时,新绛的季节__当地球处于图中B点时,新绛的季节___四、课堂小结:五、提出问题:六、反馈练习:1.关于地球自转速度的叙述,正确的是()A.各地都相等B.各地都不等C.纬度不同线速度不同D.经度不同角速度不同2.关于地球自转方向的叙述正确的是()A.自西向东B.从北极上空观察,地球呈顺时针方向旋转C.从南极上空观察,地球呈逆时针方向旋转D.与地球公转方向相反3.读图回答关于地球公转运动的几个问题(1)地球公转速度在___处较快,在____处较慢(2)地球公转一周需365日6时9分10秒,这是一个________年(3)在A到B之间用箭头画出地球公转方向七、能力提升:地球自转的速度有角速度和线速度之分,回答1-2题。

1.行驶的帆船,线速度最大的地方是()A.船的底部 B. 桅杆的顶端C.船的最前端 D. 船的最末端2.我国发射在赤道上空的同步地球卫星与赤道上对应的点相比()A.运动方向相同,线速度不同B.运动方向相同,角速度不同C.角速度和线速度都不同D.角速度和线速度都相同1.3-2《地球的运动—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学案年级: 高一年级 科目: 地理 课时:1 编号:04一.学习目标:1.画出地球平面侧视图,指出黄赤交角2.画二分二至图,识记二分二至时间,并会判断二分二至节气 3.识记回归年时间,区分恒星年与回归年 二.基础梳理:1.过地心并与地轴垂直的平面,称为_____平面二者之间存在一个交 地球公转轨道平面,称为________平面 角,叫做___目前是__度2. 画地球平面侧视图,标出赤道平面,黄道平面,黄赤交角3.太阳直射的范围,最北到达北纬_________,最南到达南纬_________ 4.北半球夏至日(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在__________,之后太阳直射点逐渐______移。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一1.3地球的运动第4课时正午太阳高度学案(新人教版)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一1.3地球的运动第4课时正午太阳高度学案(新人教版)

第4课时 正午太阳高度目标任务一览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自主学习]阅读教材P19“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完成下列问题。

1.太阳高度角和太阳视运动 (1)太阳高度角太阳光线与地平面之间的夹角,叫做太阳高度角,简称太阳高度(如图甲所示)。

一天中太阳高度最大值出现在正午,称为正午太阳高度(如图乙所示)。

(2)太阳视运动(二分二至日)①图示不同日期的太阳视运动,其共同特点是:太阳东升西落,原因是地球自西向东自转。

太阳高度不断变化,正午太阳高度是一天中最大值。

②尝试判断:A代表冬至日,B代表春分、秋分日,C代表夏至日。

判断理由:日出、日落时间和方位;正午太阳高度大小。

2.正午太阳高度空间分布规律(1)由图可知,同一时刻,正午太阳高度由太阳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

(2)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值,北半球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小值。

(3)春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正午太阳高度为90°,两极点正午太阳高度为0°。

(4)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极圈内出现极昼现象,北极点的正午太阳高度为23°26′,此时南极圈的正午太阳高度为0°。

(5)南北回归线之间,每年有两次太阳直射。

3.正午太阳高度时间变化规律(1)图中点虚线表示北极点,长虚线的纬度范围是赤道到北回归线之间,实线的纬度范围是赤道到南回归线之间。

(2)北极点上春分至秋分正午太阳高度大于0°,出现极昼,其中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最大,并且极昼范围扩大到整个北极圈以内。

秋分至次年春分正午太阳高度小于0°,出现极夜,其中冬至日极夜范围扩大到整个北极圈以内,南极相反。

(3)回归线与赤道之间地区由于有两次直射现象,因此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值有两次可以达到90°,并且最小值不低于43°08′。

[合作探究]第①步:案例探究 1.确定地方时当某地太阳高度达一天中的最大值时,此时日影最短,当地的地方时是12时。

3地球的运动时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导学案.doc

3地球的运动时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导学案.doc

晨昏线北极1.3地球的运动第3课时《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导学案【课标细化】1.分析描述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时空变化规律并能解释有关现象、解决实际问题。

2. 分析说明四季的形成原因和划分方法。

3. 绘图说明五带的划分方法和意义。

【我的预习】看教材18-20页。

思考1. 地球公转所产生的地理意义有哪些?2. 昼夜现象、昼夜交替、昼夜长短的变化产生原因有何不同?3. 什么是太阳高度?什么是正午太阳高度?4. 夏季一定是76、7、8月吗?【我的疑惑】【课堂探究】探究点一昼夜长短的变化 【典型案例1】探究材料观察右图,思考:1. 说明昼弧与昼长、夜弧与夜长的关系?2. 假如地球公转时,地轴与黄道而呈垂直关系,地球 上各纬度昼夜长短什么特点?说明昼夜长短变化形成的 原因。

3. 阅读教材19页图1.23,分析归纳昼夜长短的变化规昼半球和夜半球图太阳直射点 的回归运动时 间北半球夏半年北半球冬半年二分H直射点位置A.甲地B.乙地C.丙地⑵四地由北向南排序正确的是()A.甲乙丙丁B.甲乙丁丙C.丙丁乙甲⑶四地所处纬度从高到低顺序排列的是()A.甲乙丙丁B.甲乙丁丙C.丙丁乙甲D. 丁地D. 丁丙乙甲昼夜长短变化规律北半球%1昼__ 夜____ ;%1纬度越高,昼越_______ 夜越 ___ :%1北极地区出现 _____ ;%112月22日,昼__ 夜。

%1昼___ 夜___ ;%1纬度越高,昼越—夜越%1北极地区出现_____ ;%16月22日,昼夜____ o赤道南半球%1昼 __ 夜____ ;%1纬度越高,昼越—夜越 ___ ;%1南极地区出现 _____ ;%112月22S,昼____ 夜。

%1昼___ 夜___ ;%1纬度越高,昼越_夜越__ ;%1南极地区出现_____ ;%16月22日,昼夜____ -4 .结合图1.23及不同纬度昼长的数据,总结昼夜长短变化的规律:a.太阳直射点所在半球昼—I—;且纬度越高,昼越—而夜越—;极地地区出现o (另一半球情形相反)b.太即直射点向哪f半球方向移动,则该半球的昼而夜o E另一半球情形相反)c.赤道处全年;二分日全球各地od.同一纬线上各点昼夜长短;南北半球纬度敬相同的点昼夜长短。

《地球的运动导学案-2023-2024学年初中地理人教版》

《地球的运动导学案-2023-2024学年初中地理人教版》

《地球的运动》导学案
导学目标:
1. 了解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的基本观点;
2. 掌握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影响;
3. 能够诠释昼夜交替、季节变化等现象。

导学内容:
1.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2. 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影响;
3. 昼夜交替、季节变化等现象的诠释。

导学步骤:
一、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1. 请同砚们观察地球仪,思考地球自转和公转是什么意思?
2. 请同砚们回答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分别是什么运动,并简单诠释其意义。

二、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影响
1. 请同砚们思考地球自转和公转对地球的影响有哪些?
2. 请同砚们列举地球自转和公转对生物、气候等方面的影响。

三、昼夜交替、季节变化等现象的诠释
1. 请同砚们思考为什么会有昼夜交替的现象?
2. 请同砚们诠释昼夜交替和季节变化的原因,包括地球自转和公转对这些现象的影响。

导学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进修,我们了解了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的基本观点,掌握了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影响,能够诠释昼夜交替、季节变化等现象。

同时,我们也明白了地球的运动是引起地球上各种自然现象的重要原因之一,对我们生活和工作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希望同砚们能够加深对地球运动的理解,不息探索地球的奥秘,为珍爱地球环境和增进人类文明发展做出贡献。

【公开课教学设计】《地球公转地理意义》教案

【公开课教学设计】《地球公转地理意义》教案

第一章第三节地球的运动(四)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学习内容特征分析】本节内容与日常生活紧密相关,是地理高中阶段要求掌握的重点内容,也是历年高考命题中常见的内容之一。

本课内容与地球运动的基本形式——自转和公转紧密相连,与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是并列的内容。

地球的自转与公转运动,产生了黄赤交角;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引起了太阳直射点一年中有规律的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往返运动;又因为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引起了同一纬度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随时间(季节)发生变化,因此这节课又是前边所讲内容的继续。

它可以帮助学生在学习新知识的同时,进一步理解黄赤交角存在的地理意义和太阳直射点南北回归运动的规律。

还可以进一步培养学生空间想象力,形成事物之间是联系发展的思想意识。

教学重点: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分布规律及其计算方法与应用。

教学难点: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分布规律。

【学生特征分析】前面学生已掌握了地球自转和公转运动的基本规律和黄赤交角的概念,这就为这节课的学习做了铺垫。

但还存在空间感和动态感不强以及归纳概括能力不强等方面的问题。

【教学目标】知识技能:1.掌握由于黄赤交角引起的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正午太阳高度变化的规律。

2.培养学生读图分析,归纳总结地理规律的能力。

过程方法:运用地球仪,自制教具,多媒体教学课件模拟、演示地球公转过程及相应的地理现象,师生互动讨论、辨析疑点和难点。

情感态度:激发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树立科学的宇宙观,宇宙中所有的天体都在不断地运动;培养学生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观,理解事物之间是联系的、发展变化的。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自制教具及地球仪,学案【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回顾上节课所学,由黄赤交角说开去,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地球在运动的过程中,太阳直射点的位置会发生变化。

(实验演示)演示地球在不同的公转位置上,用激光笔模拟太阳直射点的位置,让学生初步感知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

1.3【教学设计】《 地球的运动》(湘教版)

1.3【教学设计】《 地球的运动》(湘教版)

《地球的运动》◆教材分析本节教材是在学习了地球的宇宙环境之后安排的。

地球是宇宙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是我们人类和其他生物生存的场所。

“谈天”是为了“说地”,所以地球运动(特点)是本单元的重点内容,也是学习运动意义的基础,在该单元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本节教材由两大部分组成,其一是地球自转及其地理意义,其二是地球公转及其地理意义。

教材重点讲了三个方面的问题:地球的自转(特点)、地球的公转(特点)、地球自转与公转的地理意义。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了解地球自转的基本特点(方向、周期、速度)和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2、了解地球公转的基本特点(方向、周期、速度)、黄赤交角及公转的地理意义【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观察和演示地球自转和公转,提高用科学语言表达地理现象、概括地理规律的能力;2、通过绘制太阳直射回归运动示意图、昼夜半球图(光照图)等,培养学生空间思维和想象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培养爱科学、用科学的兴趣和理论联系实际的思维方法。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周期与速度;2、昼夜交替及四季的形成原因;3、黄赤交角和太阳直射点的回归移动规律;4、全球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5、区时的计算。

【教学难点】1、地表水平运动物体运动方向发生偏转;2、时区的划分和区时的计算;3、全球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4、黄赤交角和太阳直射点的回归移动规律。

◆课前准备◆1、多媒体课件;2、地球仪。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激情导入:日月东升西落,昼夜交替永不停息;同一时刻,有的地方艳阳高照,有的地方夜幕笼罩;冬去秋来,一年四季,周而复始,有时昼长夜短,有时昼短夜长;赤道地区终年炎热,极地常年严寒……诸如此类的地理现象,都与地球的运动有关。

带着这些问题我们开始今天的学习。

二、讲授新课:板书:一、地球的运动——自转的特点。

高中地理一轮复习 专题 地球的运动 地球的公转及其地理意义复习 导学案

高中地理一轮复习 专题 地球的运动 地球的公转及其地理意义复习 导学案

专题地球的运动地球的公转运动及其地理意义【思维导图】【互动导学】导学1 地球公转的基本特征1.地球公转的基本特征(1)定义:地球绕太阳的运动。

(2)方向:自西向东(3)周期:一个恒星年(365日6时9分10秒)。

(4)轨道与速度从时间上看,近日点为1月初,冬至日为12月22日前后;远日点为7月初,夏至日为6月22日前后。

从在公转轨道的位置上看,近日点比冬至日靠东,远日点比夏至日靠东。

例题1读太阳直射点周年变化示意图,回答下面三题。

导学2 黄赤交角及其影响1.掌握线线关系、线面关系和面面关系的方法(1)地轴与赤道平面是垂直的。

(2)太阳光线始终与晨昏线垂直。

(3)地轴与黄道平面成66°34′交角。

(4)赤道平面与黄道平面成23°26′交角。

2.黄赤交角存在的地理意义黄赤交角的大小决定着太阳直射点移动的范围,即南、北回归线之间的范围,决定着回归线与极圈的度数。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黄赤交角的存在以及地球公转时地轴的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使得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往返运动(如下图)。

3.黄赤交角变化带来的影响例题2黄赤交角是产生四季的原因。

黄赤交角并非固定不变,现在约为23°26′,最大时可达24°14′,最小时为22°6′,变动周期约4万年。

读黄赤交角变动时回归线和极圈的变动示意图,回答下面两题。

(1)黄赤交角为24°14′时()A.热带的范围比现在小B.温带的范围比现在小C.寒带的范围比现在小D.极昼和极夜出现的范围比现在小(2)地球上的太阳直射点()①移动周期约4万年②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变化③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④最小纬度为22°6′导学3 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及计算技巧1.昼夜长短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是地球运动的重要地理意义之一,突破此考点应主要抓住“三看”:(1)昼夜长短的判读——看“弧长”晨昏线把所经过的纬线圈分割成昼弧和夜弧。

1.3地球的运动

1.3地球的运动
A 10月2日15时 C 10月1日15时 B 10月2日3时 D 10月1日3时
C
P17读图思考
③日期的划分
为了避免日期的紊乱,1884年的国 际经度会议上规定了原则上以180°经线 为地球上“今天”和“明天”的分界线, 叫做“国际日期变更线”现改称“国际日 界线” 按照规定,凡越过这条变更线时,日期 都要发生变化:从东向西越过这条界线时, 日期要加一天,从西向东越过这条界线时, 日期要减去一天。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1. 昼夜长短的变化
2.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3. 四季的划分
4. 五带的形成
知识准备
N
晨昏线

夜弧
晨 线
线
昼弧
太 阳 光 线
S
昼夜长短的判断方法:昼弧长则昼长,夜弧长则夜长。
A
B 30°N
C
D E
30°S
春分
夏至
秋分
冬至
春分
A
B 30°N
C
D E
30°S
春分
夏至
秋分
冬至
春分
②经度不同,时刻不同,地方时不同。
(3)计算: 经度每隔15º ,地方时相差1小时;经度每隔1°,地 方时相差4分钟。 东加西减
计算公式
某地方时=已知地方时±(两地经度差/15 ° )
(东加西减)
步骤:1)求经度差 2)求时差(经度差/15°) 3)“东加西减”原则
例题
已知经度差求地方时
1、当120ºE为11点时,求140E为几点?12点20分
前一天21点 2、当20ºE为1点时,求40 ºW为几点? 第二天2点 3、当80ºW为16点时,求70º E为几点?
例题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教案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教案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地球公转的基本概念及其地理意义。

2. 使学生掌握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如季节变化、昼夜长短变化等。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提高他们对地理现象的探究兴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地球公转的基本概念、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

2. 教学难点:地球公转过程中,太阳直射点、昼夜长短、季节变化等地理现象的产生机制。

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地球公转的基本概念、地理意义及产生的地理现象。

2. 利用多媒体展示地球公转示意图,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地球公转过程。

3. 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际地理现象,掌握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四、教学准备1. 多媒体课件:地球公转示意图、季节变化示意图等。

2. 教学案例:地球公转在不同地区的地理现象实例。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1 提问:地球自转和地球公转有什么区别?1.2 讲解地球公转的基本概念及其地理意义。

2. 讲授新课2.1 讲解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季节变化、昼夜长短变化等。

2.2 分析地球公转过程中,太阳直射点、昼夜长短、季节变化等地理现象的产生机制。

3. 案例分析3.1 展示地球公转在不同地区的地理现象实例,如北极熊迁徙、东南亚水稻种植等。

3.2 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掌握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4. 课堂小结4.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地球公转的基本概念、地理意义及产生的地理现象。

4.2 强调地球公转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5. 布置作业5.1 请学生绘制地球公转示意图,标注太阳直射点、昼夜长短变化等地理现象。

5.2 结合生活实际,调查所在地区的季节变化规律,下节课分享。

六、教学拓展6.1 介绍地球公转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如农业、旅游业等。

6.2 探讨人类如何利用地球公转规律,调整生活和工作节奏。

七、课堂互动7.1 提问: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对我们的生活有哪些影响?7.2 学生分享调查结果,讨论所在地区的季节变化规律。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导学案li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导学案li

第三节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导学案【学习目标】1、通过地球的公转示意图,说明地球公转的轨道、方向、速度和周期,对比分析地球自转和公转的特征。

2、通过自主学习,在黄赤交角示意图中标出地轴、赤道平面、黄道平面、黄赤交角及其度数。

3、通过观察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归纳春分、夏至、秋分、冬至时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变化,并绘制太阳直射点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图,进而阐述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的原因及移动规律。

4、通过观察不同纬度和不同日期的正午太阳高度示意图,归纳总结正午太阳高度随纬度和季节的变化规律。

【重难点】1、日地距离和公转速度的变化2、黄赤交角的形成及其对太阳直射点移动成因。

3、正午太阳高度随纬度和季节的变化规律【课前自学】请同学们认真阅读教材,努力掌握以下问题:(上课前我们要先检查,然后重点讲解)一、地球公转2、阅读P15教材相关内容及图1-3-3黄赤交角图。

回答:何为黄道平面、赤道平面?什么时黄赤交角?目前的角度是?3、动手画画黄赤交角示意图,并标明角度。

4、(2)阅读阅读P15教材相关内容及图1-3-4二分二至地球的位置。

随着地球在公转轨道位置的变化,地表接受太阳垂直照射的点(简称)就会改变,引起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往返移动。

太阳直射点在赤道南北的这种周期性往返【举一反三】如果没有黄赤交角,太阳直射点是怎样移动的?如果黄赤交角增大为30°,太阳直射点的范围有何变化?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1、请同学们阅读课本P16第一段,回答什么时太阳高度角?何为正午太阳高度角?2、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变化规律(阅读课本P16第二段,结合同步练习册P19名师点拨)(1)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分布规律?(2)太阳高度角的时间分布规律3、正午太阳高度如何计算?三、昼夜长短的变化(阅读课本P17本部分内容,结合同步练习册P20名师点拨该部分内容)1、什么是昼弧和夜弧?并在图1-3-8,指出。

2、思考:如何用昼弧和夜弧求昼长和夜长?3、看图1-3-9,回答;昼夜长短的纬度变化规律。

《地球的运动导学案-2023-2024学年科学人教版2001》

《地球的运动导学案-2023-2024学年科学人教版2001》

《地球的运动》导学案
一、导学目标
1. 了解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
2. 理解昼夜交替和四季变化的原因;
3. 掌握地球自转和公转的规律。

二、导学内容
1.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
2. 昼夜交替和四季变化的原因;
3. 地球自转和公转的规律。

三、导学重点
1. 地球自转和公转的观点;
2. 地球运动的影响。

四、导学步骤
1. 导入:让学生观察日出和日落的现象,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会有昼夜交替的现象。

2. 进修:通过PPT或视频介绍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诠释昼夜交替和四季变化的原因。

3. 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模拟地球自转和公转的运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地球运动的规律。

4. 总结:让学生总结地球自转和公转的规律,并讨论地球运动对生活和自然环境的影响。

五、课后作业
1. 完成教室笔记,复习地球的运动规律;
2. 观察日出和日落的时间变化,记录下观察结果;
3. 阅读相关资料,了解地球运动的更多知识。

六、拓展延伸
1. 邀请专家进行讲座,深入探讨地球运动的奥秘;
2. 制作地球仪模型,加深对地球自转和公转的理解;
3. 进行户外实地考察,观察地球运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七、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地球的运动规律,激发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科学观念。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结合实际生活和实验,进一步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提高他们的进修兴趣和动手能力。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地球的公转导学案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地球的公转导学案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地球的公转导学案一、辅导自学(内容、方法、说明):一、公转的特点1、阅读教材P14 内容,结合P6图1-1-11“太阳系模式图”和P8表“八大行星主要物理性质的比较”,说出地球公转的方向与周期。

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还围绕太阳由向公转。

地球公转周期为年。

即日时分秒。

2、P141-3-2“地球的公转”示意图,讨论分析地球的轨道特征及速度变化。

地球公转轨道为接近正圆的,太阳位于其中的一个焦点上。

随着地球公转,日地距离不断变化着,每年1月初,地球位于附近,公转速度较 ;7月初地球位于附近,公转速度较。

二、黄赤交角1、画出地球自转示意图,理解赤道平面的概念。

赤道平面是指通过地心与垂直的平面。

2、画出地球公转示意图,理解黄道平面的概念。

黄道平面是指地球绕太阳的轨道平面。

3、读1-3-3“黄赤交角”图,完成:(1)黄道平面与赤道平面之间有何关系?。

(2)地轴与赤道平面、黄道平面间的交角各为多少?。

4、读图1-3-3和图1-3-4,理解地球作公转和自转运动时的特征。

完成:地球在公转过程中,的大小,在一定时期内可以视为定值。

即地轴北端始终指向附近,且总是斜着身子绕太阳公转。

5、意义:引起点以一个回归年为周期在之间往返运动。

黄赤交角小结自转:赤道平面1、两种运动的叠加(23026’)公转:黄道平面2、影响: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向北移动(从日到日);向南移动(从日到日)。

周期是日时分秒,叫做一个年。

二、讨论小结(合作探究):三、太阳直射点在图1-3-4中标出各个节气时太阳直射点的大致位置。

(太阳直射点就是日地中心连线与地球表面的交点)分析完成下表:8.当中国公民在欢度“十·一”国庆节后的一小段时间里:( C )A.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半球昼渐长夜渐短B.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半球昼渐短夜渐长C.太阳直射南半球.南半球昼渐长夜渐短D.太阳直射南半球.南半球昼渐短夜渐长 9.下列几个节日中.地球公转速度最快的是:( A ) A.元旦 B.“5·1”劳动节 C.“ 6·1”儿童节 D.中国的国庆节 11.下列四幅表示地球绕日公转的示意图中(从北极上空看),正确的是( B )16.下图是二分二至日地球光照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列问题(12分): (1)此日太阳直射的纬线是__23°26′N _______。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导学案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导学案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基本特征,包括方向、周期、速度等。

2、掌握地球自转产生的昼夜交替、地方时、地转偏向力等地理意义。

3、理解地球公转产生的四季更替、五带划分等地理意义。

4、能够运用地球运动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地理现象。

二、知识梳理(一)地球自转1、方向:自西向东。

从北极上空看呈逆时针方向旋转,从南极上空看呈顺时针方向旋转。

2、周期:恒星日:真正的周期,时长 23 时 56 分 4 秒,地球自转 360°。

太阳日:昼夜交替的周期,时长 24 小时,地球自转360°59′。

3、速度:角速度:除南北两极点外,各地均为 15°/小时。

线速度:由赤道向两极逐渐减小,赤道最大,极点为 0。

(二)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1、昼夜交替产生原因:地球是一个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地球不停地自转。

周期:24 小时,即一个太阳日。

意义:昼夜交替使得地表温度不至于过高或过低,保证了地球上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

2、地方时定义:因经度不同而出现的不同时刻。

计算:经度每隔 15°,地方时相差 1 小时;经度每隔 1°,地方时相差 4 分钟。

时区和区时:全球共分为 24 个时区,每个时区跨经度 15°。

以本初子午线为基准,从西经 75°到东经 75°为中时区,向东、向西依次划分为东一区至东十二区、西一区至西十二区。

每个时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为该时区的区时。

3、地转偏向力规律: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赤道上不偏转。

影响:对气流、洋流、河流等的运动方向产生影响。

(三)地球公转1、方向:自西向东。

2、周期:恒星年,时长 365 日 6 时 9 分 10 秒。

3、轨道:近似正圆的椭圆轨道,太阳位于其中一个焦点上。

4、速度:近日点(1 月初)速度较快,远日点(7 月初)速度较慢。

(四)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1、四季更替原因: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使得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往返移动,从而引起各地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67°NB.21°S
C.50°ND.89°S
6.极昼现象从南极点扩大到南极圈的时期是()
A.春分到夏至B.秋分到冬至
C.夏至到秋分D.冬至到秋分
7.北半球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值的纬度范围是()
A.23°26′N~90°NB.0°~90°N
C.23°26′S~23°26′ND.0°~23°26′N
主备人:审核人:包科领导:年级组长:使用时间:
1.3地球的运动(第4课时)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学习目标】
1.理解黄赤交角与太阳直射点移动的规律;2.理解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
3.掌握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及应用;4.了解四季的形成与五带的划分。
【自主预习】
一、黄赤交角与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1.黄赤交角
黄赤交角是地球的________与________之间的夹角,度数为________。
请在图中找出赤道面、黄道面、黄赤交角(填写度数)。
2.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由于_________的存在,使得地球位于公转轨道的不同位置时,太阳光线直射点的纬度位置不同,从而导致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
(1)观察右图太阳直射点的位置,确定A、B、C、D所代表的节气标注在图上,并填写下表:
节气
春分
夏至
秋分
冬至
日期
直射点
(2)读图分析:
①太阳直射点始终在___________之间作周期性的回归运动。
②太阳直射点所在的半球及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方向:
春分到夏至:太阳直射点在_____半球、向_____移动;
夏至到秋分:太阳直射点在_____半球、向_____移动;
秋分到冬至:太阳直射点在_____半球、向_____移动;
④南北回归线之间地区:________达到最大值。
3.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
①已知太阳直射点纬度,求任一点的正午太阳高度,其计算方法是:
正午太阳高度=90°—所求地的纬度与直射点纬度之差
②填表:计算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的数值
纬线
北极圈
北回归线
赤道
南回归线
南极圈
正午太阳高度
4.正午太阳高度的应用
①确定地方时:
②晨昏线上太阳高度是_____,太阳直射点上太阳高度是_____。
③一天中太阳高度最大值出现在正午,称为正午太阳高度(即地方时_____时的太阳高度)。
2.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
(1)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变化
同一时刻,正午太阳高度由___________向_________递减;同一纬线上正午太阳高度_______;与太阳直射点所在纬线纬度差相等的两条纬线上的正午太阳高度_______。
______是一年中白昼较短、正午太阳高度较小的季节;
______两季是冬夏两季的过渡季节。
五、五带的划分
1.划分依据:同一季节,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随______的变化,使得太阳辐射总量在地表具有从低纬向高纬______的规律。
2.划分界线:和。
3.五带名称:(在右图中填写)
4.探究:若黄赤交角变大,五带的范围如何变化?黄赤交角变小呢?
夏至日,北半球各地昼_______夜_______,__________出现极昼现象。南半球相反。
②秋分—次年春分(北半球的冬半年);太阳直射_____半球,北半球各纬度昼长_____于夜长,纬度越高,昼越_____夜越_____。
冬至日,北半球各地昼_______夜_______,__________出现极夜现象。南半球相反。
南回归线以南的地区,正午的日影全年朝向_____(南极点除外),_____日影最长,_____最短。
⑤确定楼距、楼高:
为了更好地保持各层楼都有良好的采光,楼与楼之间应当保持适当距离。以我国为例,见右图,南楼高度为h,该地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为H,则最小楼间距L为:L=。
一般来说,纬度越低,楼距越_____;纬度越高,楼距越_____。
(5)按图所示,此时北京时间应为点。
12.右图中阴影表示黑夜,箭头表示地球自转的方向,请回答:
(1)这一天是日(节气),一般为每年的月日前后。
(2)按图所示,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______。
(3)这一天,图中A、B、C、D四地中,白昼最长的是,其白昼长小时。
(4)这一天,图中A、B、C、D、E五地中,白昼时间相等,正午太阳高度也相等的是。
⑥太阳能热水器的倾角调整:
为了更好地利用太阳能,应不断地调整太阳能热水器与楼顶平面之间的倾角,使太阳光与受热板之间成。其倾角和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关系为:α+h=°。
四、四季的更替
1.四季更替表现为一年中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的季节变化。
2.______是一年中白昼较长、正午太阳高度较大的季节;
二、昼夜长短的变化
1.晨昏线
①白昼与黑夜的界线称为________。
②晨昏线把经过的纬线圈分为_______与_______。一个地方的昼夜长短,取决于它所在纬线圈______________的比例关系。
2.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
①春分—秋分(北半球的夏半年);太阳直射_____半球,北半球各纬度昼长_____于夜长,纬度越高,昼越_____夜越_____。
冬至到次年春分:太阳直射点在_____半球、向_____移动;
③哪些地区一年可以有两次直射的机会?
什么地区一年只有一次直射机会?
什么地区终年没有直射机会?
(3)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如右图,在图中注出A、B、C、D四位置时所代表的节气及时间。
(4)探究:每年一月初地球离太阳的距离最近,七月初最远,可为什么一月不热七月不冷呢?
A.21时30分B.2时30分
C.8时00分D.3时30分
11.读下图并回答问题
(1)该图表示的是_____月_____日太阳光照情况。
(2)在图中绘出晨昏线,用斜线表示夜半球。
(3)图中太阳直射的纬度是______,这时正午太阳高度由__________向__________递减,南半球昼夜长短状况是_______________。图中D点的昼长是_____小时,B点的昼长是_____小时,C点的昼长是_____小时,太阳直射点为_____。
【当堂训练】
1.关于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叙述正确的是()
A.从冬至到夏至,太阳直射点从23°26′S向北移至23°26′N
B.从秋分到第二年春分,太阳直射点总是在北半球移动
C.从夏至到秋分,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且一直向北移动
D.北半球的夏半年,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且一直向北移动
2.北京天安门广场每天升国旗的时间是根据日出的时刻而定的,下列日期中,升旗仪式最早的是()
当某地太阳高度达到一天中的最大值时,就是一天的正午时刻,此时该地的地方时为_____时。
②确定当地的地理纬度:
当太阳直射点位置一定时,如果我们能够知道当地的正午太阳高度,就可以根据“某地与太阳直射点相差多少纬度,正午太阳高度就相差多少度”的规律,求出当地的地理纬度。
③确定房屋的朝向:
为了获得最充足的太阳光照,各地房屋的朝向与正午太阳所在的位置有关。
①春秋分:由__________向南北两侧递减;
②夏至日:由__________向南北两侧递减;
③冬至日:由__________向南北两侧递减。
(2)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
同一纬度,正午太阳高度的大小随季节而变化:
①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________达到最大值,________最小;
②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地区:________达到最大值,________最小;
③春秋分:太阳直射_______,全球__________。
④赤道地区:终年__________。
3.昼长的计算:
①昼长=昼弧长度(弧度数)÷15°
②昼长=(12-日出时间)×2或昼长=(日落时间-12)×2
三、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1.太阳高度和正午太阳高度
①太阳光线与地平面之间的夹角,叫做太阳高度角,简称太阳高度。
8.在地球上,一年中正午物体的影子始终朝南的是()
A.北回归线与北回归圈之间B.北回归线以北
C.南北回归线之间D.南回归线与南极圈之间
9.我国北方住宅区的楼房间距理论上应该比南方宽,理由是()
A.北方地形平坦开阔B.北方冬季白昼时间更长
C.北方正午太阳高度角小D.南方气候更温暖湿润
10.右图中外圆表示纬线圈,N为北极点,若AB弧表示夜弧,则D点的日出时刻是()
北回归线以北的地区,正午时太阳位于_____方,房屋朝向_____方;
南回归线以南的地区,正午时太阳位于_____方,房屋朝向_____方。
④确定日影长短及方向:
正午太阳高度越大,日影越_____,反之,日影越_____。正午是一天中日影最短的时刻。
北回归线以北的地区,正午的日影全年朝向_____(北极点除外月1日D.10月1日
3.地球上昼夜长短变化幅度最小的地方是()
A.南极和北极B.南、北极圈
C.南、北回归线D.赤道上
4.下列日期中,北京昼夜长短相差最小的一天是
A.国际劳动节B.我国植树节
C.我国国庆节D.我国教师节
5.在下列各纬度中,一年中既没有太阳直射,又没有极昼极夜现象的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