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T型账户计算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摊余成本
摊余成本的计算公式
ACCOUNTING LEARNING117摊余成本的计算公式文/邹纯伟关于摊余成本的概念大家都很熟悉了,这个概念已经发布了10年有余,我们这里就不再阐述。
通过对摊余成本的概念的理解,我们很容易的得到下列公式:摊余成本=相关资产(或负债)的初始确认金额-已收回或偿还的本金±累计摊销额-已发生的减值损失但上述公式仅在连续计算各年摊余成本的情况下,比较适用,对于不确定年份的摊余成本的计算问题,则尚未解决。
一、不确定年份摊余成本计算公式在实际工作中,或日常学习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在未逐年连续计算摊余成本的前提下,突然要计算某年年末的摊余成本。
这时,如果从购买或发行的第一年从头算起,必然会增大我们的计算量。
是否有更简便的办法那?答案是肯定的。
摊余成本在不考虑减值的情况下,其逐年的计算是有内在逻辑关系的,我们完全可以创造一个计算模型,将问题解决。
我们可以做下列推导:设A :为每年应等额收取(支付)的利息及本金;P :为金融资产(负债)的初始入账价值;r :为实际利率;C (Amortized Cost ):为第n 年年末的摊余成本。
则第一年年末的摊余成本为:C=P+P×r -A=P×(1+r)-A 第二年年末的摊余成本为:C =[P×(1+r)-A ]×(1+r)-A =P×(1+r)2-A×(1+r)-A =P×(1+r)2-A×(r+2)第三年年末的摊余成本为:C =[P×(1+r)2-A×(r+2)]×(1+r)-A 对上述等式整理可得出 C =P×(1+r)3-A [(r+2)+(1+r)2]同理可推出第四年年末的摊余成本为:C =P×(1+r)4-A×[(r+2)+(1+r)2+(1+r)3]这样我们终于找到了规律,即在第n 年年末时,其摊余成本为:C =P×(1+r)n -A×[(r+2)+(1+r)2+(1+r)3+…+(1+r)(n-1)]在这个公式中,我们明显看到了一个等比数列求和的关系,因此我们就可以运用等比数列求和公式继续推导该公式。
巧用T形账户核算法计算金融资产或负债的摊余成本及利息收入
21 0 O年
l 9 l 1
l9 】木
l 5 +9 2 o 5
l
以 』列 表 分 析 如 下 : 二
及 各期 利 息收 入 , 样 既 考虑 了资金 时 间价 值 的概 念 , 这 又
在 会 计 上 正 确 体 现 出 所 得 收 益 。 比 较 常 用 的 实 际 利 率 法
( 元) 万
需 为 提前 赎 回支 付 额 外 款项 。某 投 资 公 司在 购买 该 债 券 时 , 审慎研究 , 经 预计 发行 方不会 提前赎 回。故暂 不考虑 所 得税 、 减值 损Ac o ni g2 0 8・ 5期 ri c u t 01 ・ 1 l n
型 账 户核 算 法 , 与 一般 列表 法进 行 比较 , 并 最后 提 出应 用
的 建议 。
一
( )0 6年 l 220 2月 3 1日 ,实 际 利 息 收 入 =摊 余 成 本
10 0万 元 X 际 利 率 1%= 0 ( 元 ) 0 实 0 10 万
应 收 利息 = 面金 额 12 0万元 × 面 利 率 47 %= 9 票 5 票 .2 5
于 票 面 利 率 时 ,投 资 者 一 般 会 选 择 存 入 银 行 或 进 行 其 他
1 . 实际利率 R:9 (+ ) 计算 5 x 1R +5 x 1R) 9 (+ +5 x 1R)+ 9 (+ l _ 3 5 x 1 R) + 5 + 5 ) (+ : 0 ( 元 )运 用 插 值 9 ( + 。 ( 9 12 0 × 1 R) 10 0 万 4 ,
万 元 ( 交 易 费 用 ) 证 券 市场 上 购 入 乙 上 市 公 司 5年 期 含 从
( )0 7年 1 320 2月 3 t 实 际利 息收 入= 初摊 余成 本 1E , 期 10 l万元× 际利 率 1%= 0 ( 4 实 0 1 万元 ) 4
债券溢折价摊销建议使用T型账户
一
溢折价摊销
T型 账 户
、
理 论 背景
销的关键点是确定摊余成本。⑥利息调整数是应收利息与投
资收益 的差额。
二 、 例 分 析 举
财政部于 2 0 0 6年 2 月颁布了四项金融工具会计准则 , 并 于 20 0 7年 1 1日起在上市公司范围内施行。 月 现行会计准则 以持有 目的为主要分类标准 , 将金融资产划分为 : 以公允价 ① 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 ,包括交易性金融 资产和指定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 的金融
2 x 年 1 1日购入债券 , 05 月 会计分录为 :
借: 持有至到期投资—— 成本
— —
1000元 0 0
514 5 元
利 息 调 整
贷: 银行存款
分录为 : 借 : 收利 息 应
1514元 0 5
2x 年 1 05 2月 3 1日确认利 息收入 、 收到票面利息 , 会计
8183 4 . 7元
1 0 000元
2 0 . 会 月刊 ( 合)・ 0 86财 综 45・ 口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 1 5 . 元 13 8 6
维普资讯
贷: 应收利息 借: 银行存款 贷: 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 算债券摊余成本 ( 如下表所示 ) 。 债券投资溢折价摊销计算表
时 间
20x5 -01 -01 20x5 2—31 —1 8 41 3 2-2 20x6 2—31 -1 8 2 5. 8 31 20x7-1 2—31 81 _7 483 1 0 000 1 0 000 1 0 00 0
1 0 0 0 元 0 1000元 0 0 100 0 0 0 元
浅谈T型账户在高职高专持有至到期投资核算教学中的应用
琐、 难 以搬 上讲 台 的缺点 , 能全 面 、 直观 、 系统反 映 经济业 务
的连 续性 , 对 指导 学生 编制会 计分 录 、 明 确 不 同 账 户 间 的 联 系、 理顺 会计 数据 在账 户 间流转关 系具 有很 大 的帮 助 。 财 务
会计 教学 中 , 很多 重点 、 难 点 的讲解 都离 不开 T型账 户 。例 如, “ 应收 账款余 额 百分 比法 ”计提 应收 款项 坏账 准备 等 业 务 资产 减值 或公 允价值 变动 损益 金额 的计算 、固定 资产 清
作; 另 一 方 面构 建 有 利 于 学 科 建设 的运 行 机 制 . 充 分 利 用
参 考 文献 :
1 . 张陈, 崔延 强 . 现 代 大学 的 基 本 功 能 [ N] 人 民 日报 , 2 0 1 0 — 1 2 - 3 1
“ 母体 ” 资源 , 与其他 学 科 结构 互 补 、 资 源 共享 、 智力 共 用 的
I l G J A l I 0 K Y 会 U U A I 润 筠 嚣 黪 鼢 篓 器
庐搬藏 寓
持有重 麓授 榱算 学 中岭虞属
口 王 吉 陈厚 德 ( 台州 职 业 技 术 学 院 浙 江 台州 3 1 8 0 0 0 )
也 需要 借助 T型账 户 。 摘要 : 一 型鉴 一 直腥_ 了 _ 实 . 账户 . 形 复盘、 准 煎 土进鱼_ 的 业务 ,
父谜 渊 : T型账户 会计教学 持有 至到期投 资 摊余成本
实 际 利 率 法
一
、
T 型 账 户 的 作 用
的来 龙去 脉 , 这 时 候 T型 账 户 是 一 个 好 帮 手 。
T型 账 户 , 又称 丁字 账 户 , 是 会 计 账 户 的 简 单 格 式 。 在
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的会计分录 依据
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的会计分录依据一、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会计处理方法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主要包括债权投资、债务工具等。
其会计处理方法可分为购买、持有和处置三个阶段。
1. 购买阶段:当企业购买金融资产时,需要按照购买价格计入资产负债表上的金融资产项目。
同时,需将购买费用计入当期损益。
2. 持有阶段:在持有金融资产期间,企业需要按照摊余成本法计算每期的利息收入,并将其计入当期损益。
同时,将到期时的本金和利息收入计入资产负债表上的金融资产项目。
3. 处置阶段:当企业处置金融资产时,需将其摊余成本减去处置时的净收入计入当期损益。
同时,将处置时的净收入计入资产负债表上的金融资产项目。
二、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会计分录1. 购买阶段的会计分录借:金融资产贷:银行存款购买金融资产时,将金融资产计入借方,银行存款计入贷方。
2. 持有阶段的会计分录借:利息收入贷:金融资产按照摊余成本法计算的利息收入计入借方,同时将金融资产计入贷方。
3. 处置阶段的会计分录借:银行存款借(或贷):其他收益或费用贷:金融资产将处置金融资产所得的净收入计入借方的银行存款,同时根据实际情况将净收入计入借方或贷方的其他收益或费用,将金融资产计入贷方。
三、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会计处理实例以某企业购买一份面值为100,000元、年利率为5%、期限为3年的债券为例,假设购买时的费用为1,000元。
1. 购买阶段的会计分录借:债权投资(金融资产) 101,000元贷:银行存款 101,000元2. 持有阶段的会计分录借:利息收入 5,000元贷:债权投资(金融资产) 5,000元每年按照5%的利率计算利息收入,并计入当期损益。
3. 处置阶段的会计分录借:银行存款(净收入) 103,000元借:其他收益或费用(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X元贷:债权投资(金融资产) 100,000元假设债券到期时,企业以103,000元的价格处置了该债券,同时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其他收益或费用。
基于T型账户的财务会计课程难题解析
基于T型账户的财务会计课程难题解析作者:胡美秀来源:《财会通讯》2013年第04期财务会计课程是高职会计专业最核心的专业主干课程,是一门对学生来说实用性很大而学习难度也很大的课程。
因此,教学当中,采用恰当的方法,深入浅出,化难为易,帮助学生克服学习障碍尤为重要。
笔者在财务会计课程教学中对不易理解和掌握的项目一直采用T型账户这一辅助手段,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计提存货跌价准备的应用基于谨慎性原则,存货会计准则规定,“资产负债表日,存货应当按照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计量”,当成本高于可变现净值时,存货按可变现净值计价,同时按两者的差额计提存货跌价准备,以后会计期间导致存货提跌的因素消失后,已经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允许冲回,但冲回的限额不得超过所计提的金额。
[例1]TL公司2008年12月31日,计提存货跌价准备前,甲材料的跌价准备数为零,甲材料的账面成本为90000元,可变现净值为80000元;2009年度,在转出甲材料时,相应地结转其存货跌价准备6000元,2009年12月31日,甲材料的账面价值是130000元,可变现净值是115000元;2010年,在转出甲材料时,相应结转存货跌价准备8000元,2010年12月31日,甲材料的账面价值是110000元,可变现净值是105000元。
2011年度,转出甲材料时,相应结转存货跌价准备2000元,2011年12月31日,甲材料的账面价值是120000元,可变现净值是124000元。
解析:此案例的难点是如何区分和计算“期末需要保证的存货跌价准备余额”、“期末应计提或冲销的存货跌价准备数”、期末计提或冲销前存货跌价准备账面余额这三个指标,为方便分析,分别用字母A、B、C表示这三项指标。
其中,期末需要保证的存货跌价准备余额A=期末存货的历史成本-期末存货的可变现净值,期末应计提或冲销的存货跌价准备数B=期末需要保证的存货跌价准备余额A-期末计提或冲销前存货跌价准备账面余额C,若A>C,即B>0,表示应计提,A2008年12月31日(首次计提):通过T型账户可知,由于计提前存货跌价准备余额为零,2008年12月31日TL公司首次应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数就是期末余额数A,即10000元,会计分录为:借:资产减值损失 10000贷:存货跌价准备 100002009年12月31日:通过T型账户可知2009年12月31日B=A-C=15000-4000=11000>0,应补充计提存货跌价准备,会计分录为:借:资产减值损失 11000贷:存货跌价准备 110002010年12月31日:通过T型账户可知2010年12月31日B=A-C=5000-7000=-2000借:存货跌价准备 2000贷:资产减值损失 20002011年12月31日:通过T型账户可知2011年12月31日B=A-C=0-3000=-3000借:存货跌价准备 3000贷:资产减值损失 3000案例小结:通过上述T型账户的分析,很容易归纳出计提存货跌价准备的关键点:首先是必须确认期末存货跌价准备余额A(期末存货的历史成本-期末存货的可变现净值)和期末计提或冲销前存货跌价准备的账面余额C;然后通过比较A和C的大小关系,确认期末应计提或冲销的存货跌价准备数B,尤其需要指出的是,当期末存货的历史成本二、计提坏账准备的应用同样出于会计核算的谨慎性考虑,我国规定对应收账款可能发生的坏账采用备抵法核算,即期末要根据应收账款的坏账率估计坏账准备数,坏账准备的核算内容包括计提坏账准备、冲销坏账准备、发生坏账、已核销的坏账又收回等。
T型账户在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中的应用
应 收利 息
2 0 .2 3 0 91 .l
② 1.0 89
4 .7 05
2 1.1 00 . 7
②4 . O5 7
值9 0 10 — 6 3 6 3 万元 , 8 (0 0 2 . + . ) 7 7 大于计税基础9 3 7 10 — 6 3 万 7 . (0 0 2 . ) 2 7 元, 产生应纳税暂时性差异 , 对应形成 “ 递延所得税负债 ”由于公允 ,
10 00
5 0
价值变动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 中的资本公积, 由此形成的暂时I差 生
异所生成的递延所得税负债对应冲减资本公积
贷 : 行 存 款 银
1 1.5 0 53
借: 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1 8 . 6 贷: 递延所得税负债 借
20 . 07 ③18 . 6
可 供 出 售 金 融 资产 — — 利 息 调 整 3 .5 46
18 . 6 贷
② 67 .3
2 0 年 1 1 发行 的1 0 6 月 日, 万张面值 为10 元3 00 年期公 司债券 , 另支付 相关 费用 1万元 , 债券的票 面年利率为5 实 际利率为6 利 0 该 %, %, 息每 年末计提 , 下年 1 日支付 , 月5 本金到期 支付。 甲公 司将该公司 债券划分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0 7 2 1 该债券 的公允价 20 年1月3 日, 值 为每张9 0 。0 8 公 司投资失 误 ,0 8 l 月3 日, 公 司 8元 2 0 年A 20年 2 1 A 债 券的公允 价值暂时下 降为每张9 0 ,0 9 l月 3 日, 公司 6 元 20 年 2 1 A 债券 的公允价值 下降 为每 张9 0 ,预计 公允 价值会持续 下跌 。 5元
按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
按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金融资产是指具有货币价值的权益工具、债务工具或衍生工具等,按照国际财务报告准则(IFRS)的规定,金融资产可以按照不同的计量方法进行计量,其中一种常见的方法是按摊余成本计量。
本文将对按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进行详细介绍。
摊余成本计量方法按摊余成本计量方法是指将金融资产的初始成本与未偿还本金之间的差额分摊到各个会计期间,以确定每个会计期间的利息收入,并将该差额称为未偿还本金的摊余成本。
这种计量方法适用于持有至到期日或可供出售的债务工具。
按摊余成本计量方法的核心思想是将金融资产持有期间内的利息收入平均分配到各个会计期间,以反映资产的实际收益情况。
这种方法可以减少由于市场波动引起的资产价值变动对财务报表的影响,使财务报表更加稳定。
摊余成本计量方法的应用范围按摊余成本计量方法适用于以下情况:持有至到期日的债务工具:按摊余成本计量方法适用于持有至到期日的债务工具,包括债券、定期存款等。
这种方法可以反映债务工具的实际收益情况,并将利息收入平均分配到各个会计期间。
可供出售的债务工具:按摊余成本计量方法也适用于可供出售的债务工具,这些债务工具在持有期间内可能被出售,但目前没有明确的出售意图。
按摊余成本计量方法可以减少由于市场波动引起的资产价值变动对财务报表的影响。
摊余成本计量方法的会计处理按摊余成本计量方法的会计处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初始确认:金融资产在初始确认时,按照实际支付的现金或现金等价物的金额进行计量,并将该金额作为初始成本。
利息收入确认:按摊余成本计量方法将利息收入平均分配到各个会计期间,以确定每个会计期间的利息收入。
利息收入的确认通常以利率乘以未偿还本金的摊余成本来计算。
摊销未偿还本金:每个会计期间,根据未偿还本金的摊余成本和利息收入的确认情况,计算出未偿还本金的摊余成本,并将该差额摊销到损益表中。
减值准备的计提:按摊余成本计量方法下,如果金融资产发生减值,需要计提相应的减值准备。
按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
按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金融资产是指公司持有的能够为其带来经济利益的金融工具。
在会计准则中,金融资产的计量方法有多种,其中按摊余成本计量是一种常见的方法。
按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是指公司以固定的利率持有至到期日或者以固定的利率持有至出售日的金融资产。
本文将从什么是按摊余成本计量、按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的特点、计量方法以及会计处理等方面进行探讨。
按摊余成本计量是指公司在购买金融资产后,将其初始成本减去预期未来现金流量的利息收入,然后将其余额按照摊余成本法进行摊销。
按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通常是长期持有的,公司在购买这类金融资产时,通常会考虑到其未来的现金流量,并根据这些现金流量确定其购买价格。
按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通常是固定收益类金融工具,如债券等。
按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具有以下几个特点:首先,按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通常是长期持有的,公司持有这类金融资产的主要目的是获取固定的利息收入。
因此,公司在购买这类金融资产时,通常会考虑到其未来的现金流量,并根据这些现金流量确定其购买价格。
其次,按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的价值变动对公司的财务报表影响较小。
由于这类金融资产通常是长期持有的,公司在财务报表中将其按照摊余成本法进行摊销,因此其价值变动对公司的损益表和资产负债表的影响相对较小。
再次,按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的风险相对较低。
由于这类金融资产通常是固定收益类金融工具,如债券等,其风险相对较低。
公司持有这类金融资产主要是为了获取固定的利息收入,而不是通过价值变动获取收益。
最后,按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的会计处理相对简单。
公司在财务报表中将这类金融资产按照摊余成本法进行摊销,不需要每期重新计算其公允价值,因此会计处理相对简单。
按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的计量方法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首先,公司在购买金融资产时,将其初始成本确认为金融资产的账面价值。
初始成本通常包括购买价格、相关费用等。
其次,公司按照金融资产的到期日或者出售日确定其预期未来现金流量,并计算出每期的摊销金额。
摊余成本大白话理解
摊余成本大白话理解摊余成本(amortized cost)是指用实际利率(此处指同期市场利率)作计算利息的基础,投资成本减去利息后的金额。
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的摊余成本,是指该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的初始确认金额经过调整后的结果。
在收到债券利息的账务处理为,投资收益的确认金额等于初始摊余成本乘以实际利率,而这一确认的投资收益与实际收到的利息之间的差额就是对初始摊余成本的调整额。
调整额为正,则摊余成本会增加,调整额为负,则摊余成本会减少。
通常情况下,摊余成本等同于其账面价值,但也存有两种特定情况:(1)以公允价值计量的金融资产。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等以公允价值计量的金融资产,若仅仅是公允价值的暂时性下跌,那么计算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摊余成本时,不需要考虑公允价值变动明细科目的金额,此时摊余成本不等于账面价值。
(2)贷款。
已经计提损失准备工作的贷款,摊余成本也不等同于账面价值,因为其铺余成本必须加之应收账款所收的利息。
银行存款元,按面值计入“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元。
两者的差额元就是“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要在以后每期逐渐摊销掉,将持有至到期投资科目由实付数调为票面数。
把握住摊余成本就是本金,比如说发售债券,就是别人借予自己钱,则最初的摊余成本就是实际接到的钱,与面值的差额扣除“利息调整”,在以后各期排序利息费用时折旧。
“分期付款少于正常信用期实质上存有融资性质的”。
相当于借了对方的钱,因为自己没有实际支付就获得了资产,那么借了别人多少呢?可以是现在就全部付款的话应支付的金额,也可以是将未来的应付款项折现,这就是借到的钱,即期初摊余成本。
按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
按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金融资产是指企业持有的具有货币性质的资产,包括现金、存款、债券、股票等。
按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是指企业在购买金融资产时,按照购买价格加上相关费用,以及减去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折现值,计算出的初始成本,并在后续会计期间按照摊余成本法进行计量的金融资产。
按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在会计上的处理方式与其他计量方法有所不同。
下面将从定义、计量方法、会计处理和优缺点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一、定义按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是指企业在购买金融资产时,将购买价格加上相关费用,并减去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折现值,计算出的初始成本,并在后续会计期间按照摊余成本法进行计量的金融资产。
二、计量方法按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的计量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初始计量:按照购买价格加上相关费用,并减去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折现值,计算出的初始成本。
2. 后续计量:按照摊余成本法进行计量,即将初始成本按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折现值进行摊余,每期摊余一部分,直到到期日或出售日为止。
三、会计处理按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在会计处理上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初始确认:在购买金融资产时,将购买价格加上相关费用,并减去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折现值,计算出的初始成本,确认为金融资产。
2. 摊余成本计量:按照摊余成本法进行计量,每期摊余一部分,直到到期日或出售日为止。
3. 利息收入确认:按照摊余成本法计量的金融资产,每期摊余的部分包括利息收入和本金回收,其中利息收入应根据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折现值进行确认。
4. 减值准备计提:按照摊余成本法计量的金融资产,如果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折现值发生变化,导致资产价值减少,需要计提减值准备。
四、优缺点按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相比其他计量方法具有以下优点:1. 稳定性:摊余成本法计量的金融资产相对稳定,不会受到市场价格波动的影响。
2. 长期投资:适用于长期持有的金融资产,可以更好地反映资产的长期价值。
按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
按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按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是指企业在购买金融资产后,按照购买时的成本价值减去已经摊销的价值,计算出金融资产当前的账面价值。
这种计量方法适用于长期持有且没有明确计划在短期内出售的金融资产,主要包括债权投资、持有至到期投资等。
按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在企业财务报表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下面将从定义、计量方法、会计处理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一、定义按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是指企业在购买金融资产后,按照购买时的成本价值减去已经摊销的价值,计算出金融资产当前的账面价值。
这种计量方法适用于长期持有且没有明确计划在短期内出售的金融资产,主要包括债权投资、持有至到期投资等。
二、计量方法按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的计量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初始确认:企业在购买金融资产时,确认其初始成本价值,包括购买价格、相关税费等。
2. 摊销:按照摊余成本法,将金融资产的成本价值分摊到各个会计期间,计算出每期的摊销金额。
3. 调整:根据金融资产的实际情况,对其价值进行调整,包括减值准备、利息收入确认等。
4. 终止确认:当金融资产到期、出售或发生其他终止事件时,确认其最终价值,计算出最终收益或损失。
三、会计处理按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在企业财务报表中的会计处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资产负债表:将金融资产按照其账面价值列示在资产负债表中,包括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
2. 利润表:将金融资产的摊销、调整、终止确认等相关金额列示在利润表中,计算出相应的收益或损失。
3. 现金流量表:将金融资产的现金流量情况列示在现金流量表中,包括投资现金流入、收益现金流入等。
四、风险与控制按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存在一定的风险与控制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信用风险:金融资产的价值可能受到债务人违约、经济环境变化等因素的影响,企业需要加强信用风险管理。
2. 利率风险:金融资产的价值可能受到利率变动的影响,企业需要建立利率风险管理机制。
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例题
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例题一、金融资产概述金融资产是指企业持有的货币、股票、债券、基金等资产。
根据金融资产的持有目的和性质,可以将其分为以公允价值计量和以摊余成本计量两类。
本文主要探讨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
二、摊余成本计量简介摊余成本计量是指金融资产初始确认后,资产减值损失和利息调整在后续期间按照固定比例分摊至各个期间。
这种计量方法主要适用于持有至到期投资、贷款和应收款项等具有确定回收金额的金融资产。
三、摊余成本计量下的金融资产分类1.持有至到期投资:指企业持有的、具有确定回收金额和期限的投资。
2.贷款和应收款项:指企业对外发放的贷款和形成的应收账款等。
3.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指企业持有的、非交易性且在初始确认时指定为可供出售的金融资产。
四、摊余成本计量法的计算步骤1.初始确认:金融资产初始确认时,按照其公允价值和相关交易费用之和作为初始成本。
2.后续计量:金融资产持有期间,按照摊余成本计量法进行后续计量,包括利息收入、资产减值损失和利息调整的摊销。
3.终止确认:金融资产到期或处置时,将其账面价值与实际回收金额之间的差额确认为投资收益或损失。
五、案例分析假设某企业于20X1年1月1日购买了一项五年期、年利率为4%的债券,债券面值为100万元,购买价格为95万元。
该企业将该项金融资产分类为持有至到期投资,采用摊余成本计量法进行后续计量。
1.初始确认:债券的初始成本为95万元。
2.后续计量:每年年底,计算利息收入、资产减值损失和利息调整的摊销。
- 20X2年底,债券摊余成本为93.5万元。
- 20X3年底,债券摊余成本为92.5万元。
- 20X4年底,债券摊余成本为91.5万元。
3.终止确认:20X5年底,债券到期,实际回收金额为100万元。
企业将账面价值与实际回收金额之间的差额确认为投资收益,即100-91.5=8.5万元。
六、总结与启示摊余成本计量法是一种重要的金融资产计量方法,适用于具有确定回收金额和期限的金融资产。
基于T型账户计算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摊余成本
基于T型账户计算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摊余成本【摘要】T型账户是企业会计中常用的一种账户形式,用于记录资产和负债。
金融资产摊余成本是指将金融资产按照一定的方法分摊到未来某个时段内的成本。
本文将探讨T型账户与金融资产摊余成本的关联,介绍T 型账户计算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摊余成本的步骤和公式,通过实例分析讲解具体操作方法,并指出注意事项。
讨论利用T型账户计算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摊余成本的优势,以及对企业财务管理的启示。
提出未来研究方向,为该领域的进一步探索和应用提供思路。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如何利用T型账户来计算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摊余成本,提高企业财务管理的效率和准确性。
【关键词】T型账户, 金融资产摊余成本, 计算, 可供出售, 步骤, 公式, 实例分析, 注意事项, 优势, 财务管理, 启示, 未来研究方向1. 引言1.1 什么是T型账户T型账户是会计科目的一种分类方法,通常用于将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归类,以便清晰地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
T型账户以字母T的形式绘制,左边列出所有资产账户,右边则列出负债和所有者权益账户。
通过T型账户,企业可以方便地记录和追踪所有账户的变动情况,从而更好地管理财务。
在T型账户中,资产账户包括现金、存货、固定资产等,负债账户包括应付账款、借款等,所有者权益账户包括股东投资、利润留存等。
企业可以通过对T型账户的记录和分析,了解资产的来源和去向,负债的规模和结构,以及所有者权益的变化情况。
T型账户是企业财务管理中的重要工具,能够帮助企业清晰地了解自身的财务状况,为做出正确的财务决策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通过对T 型账户的正确运用,企业可以更加高效地管理资金,优化资源配置,实现可持续发展。
1.2 什么是金融资产摊余成本金融资产摊余成本是指在金融资产的有效利率计算基础上,按一定方法加以摊销的成本。
摊余成本是在金融市场会计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特别适用于长期持有的金融资产。
在企业进行金融资产账面价值计算时,除了考虑原始购买价格外,还需要考虑到根据资产的残值和摊销期限等因素计算出的摊余成本,这有利于企业对资产真正价值的准确把握。
(完整版)会计T型账户汇总
丁字型账户汇总库存现金资产类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负债类(1)购进货物和接受应税劳务支付的进项税额(1)销售货物或提供应税劳务应交纳的销项税额(2)实际已缴纳的增值税额(2)出口货物退税数额(3)减免税款(3)转出已支付或应分担的增值税数额(4)出口抵减内销产品应纳税额(4)转出多交增值税(5)转出未交增值税余额:企业尚未抵扣的增值税数额明细:按“进项税额” “已交税金”出”“出口抵减内销产品应纳税额”“转出未交增值税” “减免税款”“销项税额” “出口退税”“进项税额转“转出多交增值税”等进行明细核算应交税费——未交增值税负债类原材料(实际成本计价下)资产类原材料(计划成本计价下)资产类(1)已验收入库原材料的计划成本(1)发出原材料的计划成本余额:企业库存材料的计划成本明细:按材料的保管地点(仓库)、材料的类别、品种和规格进行明细核算材料成本差异资产类(1)从“材料采购”账户贷方转入的购入材料物资的成本超支差异(1)从“材料采购”账户借方转入的购入材料物资的成本节约差异(2)发出材料物资应负担的成本差异节约用红字)(超支用蓝字;余额:企业材料物资的实际成本大于计划成本的差余额:企业材料物资的实际成本小于计划成本的差异异明细:本账户可以分别“原材料” “周转材料”等,按照类别或品种进行明细核算周转材料——低值易耗品资产类(1)企业增加的低值易耗品的实际成本(或计划成(1)企业领用、摊销以及盘亏等原因减少的低值易本)耗品的实际成本(或计划成本)余额:期末库存未用低值易耗品的实际成本(或计划成本),以及在用低值易耗品的摊余价值(五五摊销法下)明细:按低值易耗品的种类,分别“在库” “在用”“摊销”进行明细核算周转材料——包装物资产类(1)企业购入、自制、委托加工等原因增加的包装(1)企业领用、摊销、销售及盘亏等原因减少包装物的实际成本(或计划成本)物的实际成本(或计划成本)余额:期末在库包装物的实际成本(或计划成本),以及在用包装物的摊余价值(五五摊销法下)明细:按包装物的种类,分别“在库” “在用”“摊销”进行明细核算委托加工物资资产类余额:企业委托外单位加工但尚未完成物资的实际成本明细:按加工合同、受托加工单位以及加工物资的品种等进行明细核算库存商品资产类明细:按固定资产类别和项目进行明细核算累计折旧资产类明细:可按“建筑工程”“安装工程” “在安装设备”“待摊支出”以及单项工程等进行明细核算明细:按无形资产项目进行明细核算(1)处置无形资产同时转出的累计摊销额(1)按期(月)计提无形资产的摊销额明细:可按无形资产项目进行明细核算研发支余额:企业无形资产的累计摊销额出成本类(1)企业自行开发无形资产发生的研发支出(包括费用化支出和资本化支出)(1)研究开发项目达到预定用途形成无形资产而结转的资本化支出(2)期(月)末,结转的不行成无形资产实际成本的费用化支出余额:正在进行无形资产研究开发项目满足资本化条件的支出明细:按研究开发项目,分别“费用化支出”和“资本化支无形资出”进行明细核算产减值准备资产类(1)处置已计提减值准备的无形资产,同时转销的减值准备数(1)资产负债表日,无形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数明细:可按无形资产项目进行明细核算投资性余额:企业已计提但尚未转销的无形资产减值准备数房地产资产类(1)企业购入、自建等原因增加的投资性房地产的成本或公允价值(1)转换、处置等原因减少的投资性房地产的成本或公允价值余额:企业期末投资性房地产的成本或公允价值明细:可按投资性房地产类别和项目进行明细核算,公进行明细核算长期允价值计量模式下,分别设“成本”“公允价值变动”待摊费用资产类(1)企业发生的长期待摊费用的金额(1)企业摊销的长期待摊费用的金额余额:企业尚未摊销完毕的长期待摊费用的金额明细:可按费用项目进行明细核算长期借款负债类(1)企业借入长期借款存在的实际收到的金额小于本金的差额(利息调整)(2)企业归还的长期借款的本金(本金)(3)企业归还一次还本付息的长期借款的应计利息(应计利息)(1)企业收到的长期借款的本金(本金)(2)资产负债表日,按实际利率计算确定的利息费用大于按合同利率计算确定的应付利息的差额(3)资产负债表日,一次还本付息的长期借款按票面利率计算确定的应付未付利息(应计利息)余额:企业尚未偿还到的长期借款的摊余成本明细:按贷款单位和贷款种类,分别“本金” “利息调整” “应计利息”等进行明细核算应付债券 负债类(1)企业发行债券实际收到的金额小于债券票面 金额的差额(利息调整)(2)资产负债表日,债券按实际利率计算的债券利 息费用小于按票面利率计算确定的应付未付利息的 差额(利息调整) (3)长期债券到期,支付的债券本息(面值、应计 利息)( 1)企业发行债券的票面金额(面值)(2)企业发行债券实际收到的金额大于债券票面 金额的差额(利息调整)( 3)资产负债表日,债券按实际利率计算的债券利 息费用大于按票面利率计算确定的应付未付利息的差额(利息调整) (4)资产负债表日,一次还本付息债券按票面利率 计算确定的应付未付的利息(应计利息)明细:按“面值” “利息调整”“应计利息”等进行明细余额:企业尚未偿还的应付债券摊余成本 核算长期应付款 负债类(1)按期支付的租金、价款(1)融资租入固定资产的最低租赁付款额(2)购入有关资产超过正常信用条件延期支付款项 应支付的金额明细:按长期应付款的种类和债权人进行明细核算余额:企业应付未付的长期应付款项库存股所有者权益类(1)企业收购本公司股份实际支付的金额 ( 1)转让、注销库存股的账面余额余额:企业持有尚未转让或注销的本公司股份金额实收资本所有者权益类(1)按法定程序报经批准减少的注册资本(1)企业接受投资者投入的资本,按其在注册资本 中所占的份额增加资本(2)企业经股东大会或类似机构决议,用资本公积 和盈余公积转增资本余额:企业实收资本总额明细:按投资者进行明细核算。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债务工具不是采用摊余成本进行计量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债务工具不是采用摊余成本进行计量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是按公允价值进行后续计量的,所以期末其账面价值就是公允价值。
实务中许多人认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采用摊余成本进行计量,并想当然的认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是采用成本计量属性。
要突破这种误区,首先应该明白,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包括权益工具(股票)和债务工具(债券)。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债务工具比较特殊,在期末需要用到实际利率法计算利息收入,实际利率法涉及摊余成本,所以很多人会误以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债务工具是采用摊余成本进行计量。
但要谨记,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债务工具用到摊余成本,只是为了计算利息收入,而非计量属性。
巧用T型账户计算会计数据
巧用T型账户计算会计数据T型账户是账户的简单形式,作为教学辅助手段之一,直观、形象,如果能够巧妙运用T型账户进行会计分析和核算,将使许多较难理解的会计核算方法变得易于掌握,尤其对计算会计数据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坏账准备的计量通常情况下教材介绍运用公式计算应收款项计提的坏账准备金额,即:当期应计提的坏账准备=当期按应收款项计算应提坏账准备金额±“坏账准备”科目的贷方(或借方)余额对初学者而言按公式计算坏账准备较难理解和掌握,现采用T型账户法确认应计提的坏账准备金额。
【例1】宏浩公司采用应收账款余额百分比法计提坏账准备,2011年末应收新颖公司的账款余额为500000元,通过对新颖公司的应收账款进行减值测试确定按应收账款期末余额的10%提取坏账准备。
2012年5月,收回上年已转销的坏账10000元,2012年末应收新颖公司的账款余额为550000元。
计算该公司2011年和2012应计提的坏账准备。
(1)2011年设x1=2011年计提坏账准备金额2011年末坏账准备期末余额=500000×10%=50000(元)根据图1,可列等式0+x1=50000,则x1=50000(元)(2011年末应计提坏账准备)(2)2012年设x2=2012年计提坏账准备金额2012年末坏账准备期末余额=550000×10%=55000(元)根据图2,可列等式50000+10000+x2=55000,则x2=-5000(元)(2012年末应计提坏账准备)分析:坏账准备账户作为资产的备抵账户,贷方表示增加(正数),借方表示减少(负数),如果计算结果为正数,表示本期应计提坏账准备,记入贷方;如果计算结果为负数(减少),则表示本期应冲减坏账准备,记入借方。
2011年末x1=50000,表示应计提坏账准备50000元;2012年末,x2=-5000,表示2012年末应冲减坏账准备5000元。
二、实际利率法摊销计算摊余成本无论资产还是负债,某些经济业务需采用实际利率法摊销,常见的经济业务有长期应收款、持有至到期投资、应付债券、长期应付款等。
摊余成本 逻辑
摊余成本1. 什么是摊余成本?摊余成本(Amortized Cost)是会计上一个重要的概念,用于衡量和报告一项资产或负债的账面价值。
摊余成本是指购买或发行一项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时,将其初始成本与未偿还本金之差按照一定的公式进行计算,以反映出实际支付的现金流量。
2. 摊余成本的计算方法摊余成本的计算方法主要有两种:简单摊余成本法和有效利率摊余成本法。
下面将分别介绍这两种方法。
2.1 简单摊余成本法简单摊余成本法是一种最简单的计算摊余成本的方法,适用于固定利率债券等没有期间调整的金融工具。
简单摊余成本法的计算公式如下:摊余成本 = 初始成本 - 累计摊销金额其中,初始成本是指购买或发行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时实际支付的金额。
累计摊销金额是指已经摊销的金额,按照摊销周期进行逐期累计。
2.2 有效利率摊余成本法有效利率摊余成本法是一种更为准确的计算摊余成本的方法,适用于可转换债券、浮动利率债券等具有期间调整的金融工具。
有效利率摊余成本法的计算公式如下:摊余成本 = 初始成本 + 累计利息收入 - 累计摊销金额其中,初始成本是指购买或发行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时实际支付的金额。
累计利息收入是指已经收取的利息金额,按照摊销周期进行逐期累计。
累计摊销金额是指已经摊销的金额,按照摊销周期进行逐期累计。
3. 摊余成本的意义和作用摊余成本在会计上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下面将详细介绍摊余成本的意义和作用。
3.1 反映实际支付的现金流量摊余成本能够反映出购买或发行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时实际支付的现金流量,从而更准确地衡量和报告资产或负债的价值。
3.2 提供对资产或负债的准确评估摊余成本能够提供对资产或负债的准确评估,帮助投资者和债权人更好地了解其价值和风险。
3.3 指导决策和管理摊余成本能够为企业的决策和管理提供重要的依据,帮助企业合理安排资金和优化资产负债结构。
3.4 便于比较和分析摊余成本能够便于不同企业、不同期间之间进行比较和分析,为投资者和债权人提供了一个公平和可靠的参考标准。
摊余成本计量
摊余成本计量
摊余成本计量是会计领域中的一种计量方法,用于确定
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的计量基础。
它通常应用于按摊余成本计量的投资组合,例如持有至到期投资和贷款等。
摊余成本计量方法基于初次确认时的成本,通过折旧撤销等方式来逐渐摊销相关成本并计算其净值。
在摊余成本计量方法中,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的计量基
础是其初次确认时的成本,加上或减去摊销的成本和已确认的减值损失。
这种计量方法可以为持有至到期投资提供更准确的评估,因为其计量基础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减少。
同时,摊余成本计量方法还能够提供比公允价值计量更稳定的数据,尤其对于长期持有的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而言。
摊余成本计量方法的核心理念是通过分摊预期现金流量
来评估投资组合的价值。
各期望现金流量根据投资中的时间价值进行衡量,以确定每期所需的摊销金额。
摊余成本计量方法还考虑了其他因素,如提前偿还、延期偿还和减值准备等,进一步量化了投资组合的风险。
然而,摊余成本计量方法也存在一些局限性。
首先,它
要求保持投资的固定成本,可能无法及时反映市场上的价值波动。
其次,由于投资组合中涉及的现金流量估计存在不确定性,因此摊余成本计量方法可能导致过高或过低的估计值。
此外,摊余成本计量方法还无法适应某些特殊情况,例如可转换债券等。
摊余成本计量方法是投资组合管理中常用的一种方法,
它可以提供更准确、稳定的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的计量数据。
虽然存在一些局限性,但摊余成本计量方法在实际应用中仍然具有一定的价值。
投资者和财务人员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计量方法,从而更好地评估和管理其投资组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于T型账户计算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摊余成本【摘要】有关文献和教材中对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摊余成本计算做了介绍,但按照教材安排讲解,学生觉得难以理解和掌握,因此,文章利用T型账户这一辅助手段对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摊余成本计算进行分析,最后得出结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摊余成本等于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总账余额(不包括其中的公允价值变动明细账户余额)减去已发生的减值损失。
【关键词】T型账户;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摊余成本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是初始确认时即被指定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非衍生金融资产。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会计核算包括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初始计量、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利息收入的确认、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减值的确认、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期末计量、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处置等内容。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会计核算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主要难点:难以理解“摊余成本”这个概念和掌握计算“摊余成本”以及折价、溢价的摊销额,因此,在教学当中,运用T型账户这一辅助手段进行分析和计算,这样既形象又直观,简单明了,使学生容易理解,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发行日折价购入分期付息到期还本的债券分期付息到期还本的债券作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进行利息收入核算时借记“应收利息(债券面值×票面利率)”,贷记“投资收益(债券摊余成本×实际利率)”,按其差额,借记或贷记“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某公司债券(利息调整)”;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摊余成本不包括“公允价值变动”明细账户余额,其等于“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总账余额(即: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应计利息”、“成本”、“利息调整”三个明细账户的借方贷方余额之差)减去已发生的减值损失,即: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摊余成本=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总账余额(不包括其中的公允价值变动明细账户余额)-已发生的减值损失。
例1:A公司于2009年1月1日购买了B公司当日发行的面值为600 000元、票面利率5%、期限3年、每年12月31日付息、到期还本的债券作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实际支付价款(包括交易费用)为584 190 元,要求采用实际利率法,对该债券持有期间产生的利息收入进行后续计量,假设该债券持有期间不存在减值和公允价值变动情况。
分析:本例的难点是确认实际利率和计算持有期间不同时间点上的摊余成本。
实际利率就是该债券未来收回的利息和本金折算为现值等于取得该债券初始确认的账面价值(584 190元)所使用的利率,由于B公司债券的初始确认金额低于面值,因此,该债券的实际利率一定高于票面利率。
先按6%作为折现率进行测算,查年金现值系数表和复利现值系数表可知:3期、6%的年金现值系数和复利现值系数分别为2.673和0.840,B 公司债券利息和本金按6%作为折现率进行计算的现值如下:债券年利息额=600 000×5%=30 000(元)利息和本金的现值=30 000×2.673+600 000×0.840=584 190(元)因此,实际利率i=6%。
(1)2009年1月1日取得债券时的会计分录为:借:可供出售金融资产——B公司债券(成本)600 000贷:银行存款584 190可供出售金融资产——B公司债券(利息调整)15 810根据上述(1)的会计分录登记“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总账的T型账户(图1所示)可以看出,2009年1月1日可供出售金融资产账户余额为584 190(600 000-15 810)元,即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摊余成本为584 190元。
(2)2009年12月31日会计分录为:借:应收利息(600 000×5%)30 000可供出售金融资产——B公司债券(利息调整)5 051.4贷:投资收益(584 190×6%)35 051.4根据上述(2)的会计分录登记“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总账的T型账户(图2所示)可以看出,2009年12月31日可供出售金融资产账户余额为589 241.4(584 190+5 051.4)元,即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摊余成本为589 241.4元。
(3)2010年12月31日会计分录为:借:应收利息(600 000×5%)30 000可供出售金融资产——B公司债券(利息调整)5 354.48贷:投资收益(589 241.4×6%)35 354.48根据上述(3)的会计分录登记“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总账的T型账户(图3所示)可以看出,2010年12月31日可供出售金融资产账户余额为594 595.88(589 241.4+5 354.48)元,即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摊余成本为594 595.88元。
(4)由于2009年、2010年采用四舍五入法计算投资收益,因此,造成省略部分尾数,而利息调整要在债券的持有期限内全部摊销完,所以,最后一年的投资收益倒挤出来,即:2011年12月31日应该摊销的利息调整为5 404.12(15 810- 5 051.4-5 354.48)元,再根据“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得到2011年12月31日确认的投资收益35 404.12(30 000+5 404.12)元,会计分录为:借:应收利息(600 000×5%)30 000可供出售金融资产——B公司债券(利息调整)5 404.12贷:投资收益35 404.12根据上述(4)的会计分录登记“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总账的T型账户(图4所示)可以看出,2011年12月31日可供出售金融资产账户余额600 000(594 595.88+5 404.12)元,即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摊余成本为600 000元。
通过T型账户分析上述例1,很容易求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不同时点上的摊余成本。
对于折价购入分期付息到期还本债券作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随着时间的推移,其摊余成本越来越大,从而导致每期确认的投资收益(摊余成本×实际利率)越来越大,每期摊销的利息调整(投资收益-应收利息)就越来越大。
反之,溢价购入分期付息到期还本债券作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随着时间的推移,其摊余成本越来越小,导致每期确认的投资收益越来越小,每期利息调整摊销额(应收利息-投资收益)就越来越大。
在不考虑减值和公允价值变动的情况下,无论是溢价还是折价购入分期付息到期还本债券作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到期时其摊余成本等于债券面值,利息调整全部摊销完毕。
二、发行日溢价购入到期一次还本付息的债券对于购入到期一次还本付息的债券作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进行利息收入核算时借记“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某公司债券(应计利息)(债券面值×票面利率)”,贷记“投资收益(债券摊余成本×实际利率)”,按其差额,借记或贷记“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某公司债券(利息调整)”。
例2:C公司于2010年1月1日购买了D公司当日发行的总面值为500 000元、票面利率8%、期限3年,到期还本付息的债券作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实际支付价款(包括交易费用)为520 800元,要求采用实际利率法确认当期利息收入,假设该债券持有期间不存在减值和公允价值变动情况。
分析:同样,本例的难点与上述例1的相同。
实际利率就是该债券未来收回的利息和本金折算为现值等于取得该债券初始确认的账面价值(520 800元)所使用的利率。
由于C公司债券的初始确认金额高于面值,因此,该债券的实际利率一定低于票面利率。
先按6%作为折现率进行测算,查复利现值系数表可知:3 期、6%的复利现值系数为0.84,D公司债券利息和本金按6%作为折现率进行计算的现值如下:债券年利息额=500 000×8%=40 000(元)利息和本金的现值=(40 000×3+500 000)×0.84=520 800(元)因此,实际利率i=6%。
(1)2010年1月1日取得债券时的会计分录为:借:可供出售金融资产——D公司债券(成本)500 000可供出售金融资产——D公司债券(利息调整)20 800贷:银行存款520 800根据上述(1)的会计分录登记“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总账的T型账户(图5所示)可以看出,2010年1月1日可供出售金融资产账户余额为520 800(500 000+20 800)元,即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摊余成本为520 800元。
(2)2010年12月31日会计分录为:借:可供出售金融资产——D公司债券(应计利息)(500 000×8%)40 000贷:投资收益(520 800×6%)31 248可供出售金融资产——D公司债券(利息调整)8 752根据上述(2)的会计分录登记“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总账的T型账户(图6所示)可以看出,2010年12月31日可供出售金融资产账户余额为552 048(520 800+40 000-8 752)元,即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摊余成本为552 048元。
(3)2011年12月31日会计分录为:借:可供出售金融资产——D公司债券(应计利息)(500 000×8%)40 000贷:投资收益(552 048×6%)33 122.88可供出售金融资产——D公司债券(利息调整)6 877.12根据上述(3)的会计分录登记“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总账的T型账户(图7所示)可以看出,2011年12月31日可供出售金融资产账户余额为585 170.88(552 048+40 000-6 877.12)元,即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摊余成本为585 170.88元。
(4)由于2010年、2011年采用四舍五入法计算投资收益,因此,造成省略部分尾数。
而利息调整要在债券的持有期限内全部摊销完,所以,最后一年的投资收益倒挤出来,即:2012年12月31日应该摊销的利息调整为5 170.88(20 800-8 752-6 877.12)元,根据“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得到2012年12月31日确认的投资收益为34 829.12(40 000-5 170.88)元,会计分录为:借:可供出售金融资产——D公司债券(应计利息)(500 000×8%)40 000贷:投资收益34 829.12可供出售金融资产——D公司债券(利息调整) 5 170.88根据上述(4)的会计分录登记“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总账的T型账户(图8所示)可以看出,2012年12月31日可供出售金融资产账户余额为620 000(585 170.88+40 000-5 170.88)元,即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摊余成本为620 000元。
通过T型账户分析上述例2,很直观、容易计算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不同时点上的摊余成本。
在不考虑减值和公允价值变动的情况下,无论是溢价还是折价购入到期一次还本付息的债券作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到期时其摊余成本等于债券面值和利息之和,利息调整全部摊销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