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无答案)目标版新版

合集下载

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1)

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1)

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 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小题共3小题,9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经典是民族文化传承的精神源泉,而经典阅读则是传承与激活民族文化精神的关键环节。

经典阅读曾经只限于少数学者,并通过相对固定的教育场所得以薪火传递。

当今,我们则可以借助大众媒体的多元途径,将经典阅读推向大众。

在此过程中,有两种选择:一是由学者个体阅读引导大众阅读;二是由学者个体阅读取代大众阅读。

显然后者更受欢迎。

这标志着传统的经典阅读与传授方式的重大变化:一是在对象上,由知识阶层转向大众群体;二是在空间上,由教育场所转向媒体空间;三是在方式上,由讲——读互动转向单向传授。

学者、媒体与大众群体三向合力,意味着一个新的经典传播时代——经典“代读”时代的到来。

经典“代读”热的兴起,是大众传媒与学者群体携手合作、一同满足大众精神需求的时代产物。

以上三者在经典“代读”中融为一体,是基于以下原因:一是大众媒体的泛生活化。

在当今时代,媒体内化为人们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

二是知识精英的抗边缘化。

面对市场经济的严峻挑战与商业逻辑的残酷选择,日益趋于边缘状态的知识精英渴望走出书斋,重返文化中心舞台。

三是经典崇尚的中介化。

随着大众精神追求的高涨,崇尚经典成为新的时代风气,然而大众群体普遍无法自主阅读,不得不求助于学者“代读”,以获得对经典的了解和体会。

央视《读书时间》与《百家讲坛》的兴替交接,自然地成为其典范性的标志。

从大众传媒时代本身的发展历程与规律来看,经典“代读”之火爆或缺陷,都具有某种历史必然性。

早在20 世纪70 年代,欧美发达国家率先经历了类似的历史阶段。

其中法国电视二台创办于1975 年1月的《毕沃读书》最具典范意义。

该栏目在约90 分钟节目里,全是主持人、作者和读者一起自由论谈。

10 多年间,这个高雅节目赢得了难以想象的20%左右的收视率,被称为法国的“文学弥撒”,法国作家、学者都将在《毕沃读书》中亮相视为无上荣耀。

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新人教版 新版(1)

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新人教版 新版(1)

亲爱的同学:这份试卷将再次记录你的自信、沉着、智慧和收获,我们一直投给你信任的目光……2019学年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高一语文试卷(考试时间:150分钟总分:150分)一、语言文字积累及运用(每小题3分,共21分)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漫溯.(suò)百舸.(gě)慰藉.(jiè)强.人所难(qiǎng)B.谤.讥(bàng)寥.廓(liáo)胆怯.(qiè)浪遏.飞舟(è)C.忸怩.(nǐ)丰腴.(yú)戛.然而止(gá)有恃.无恐(shì)D.青荇.(xíng)谥.号(yì)挟.持(xié)怒发冲冠.(guān)2.下列四组词语中都有错别字,其中只有一个错别字的一项是()A.伴侣慷概主宰风华正茂 B.岐视草霉废墟激浊扬清C.奥丧追朔斑斓鱼翔浅底 D.榆阴摸索星晨天纶之乐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古人中不乏刻苦学习的楷模,悬梁刺股者、秉烛达旦者、闻鸡起舞者,在历史上汗牛充栋....。

B.在调解过程中,法官对两兄弟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最终二人在母亲的引导下相拥在一起,冰释前嫌,破镜重圆....。

C.73岁的经金山边看女排比赛,边捧出自己制作的竹编“女排争冠”,它栩栩如生....地展示了女排夺冠的姿态,展现了女排精神。

D.时间真如行云..,里约奥运圣火点燃的情景仿佛就在昨天,转眼间,里约残奥会的圣火..流水也开始传递啦!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A.老师教给学生许多知识,要求遵守制度等等,但忽略了怎样教会孩子们谦让是学校教育内容的缺失。

B.好莱坞电影最长于营造视觉刺激的升级:如果孤胆英雄最初手无寸铁,那么他的武器会由拳到刀,由刀而炮,最后到独自发动一场对抗群敌的“战争”。

C.在酣畅淋漓、扣人心弦的阅读体验之外,使吴承恩笔下的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僧以及各路妖魔鬼怪,都有非常鲜明的性格。

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新人教版新版

   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新人教版新版

——————————教育资源共享步入知识海洋————————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时间:150分钟分值:150分)一、现代文阅读题(共35分)(一)阅读下面论述类文本,完成1-3题。

(每题3分,共9分)人们常说“小说是讲故事的艺术”,但故事不等于小说,故事讲述人与小说家也不能混为一谈。

就传统而言,讲故事的人讲述亲身经历或道听途说的故事,口耳相传,把它们转化为听众的经验;小说家则通常记录见闻传说,虚构故事,经过艺术处理,把它们变成小说交给读者。

除流传形式上的简单差异外,早期小说和故事的本质区别并不明显,经历和见闻是它们的共同要素。

在传媒较为落后的过去,作为远行者的商人和水手最适合充当故事讲述人的角色,故事的丰富程度与远行者的游历成正比。

受此影响,国外古典小说也常以人物的经历为主线组织故事,《荷马史诗》《一千零一夜》都是描述某种特殊的经历和遭遇,《堂吉诃德》中的故事是堂吉诃德的行侠奇遇和所见所闻,17世纪欧洲的流浪汉小说也体现为游历见闻的连缀。

在中国,民间传说和历史故事为志怪类和史传类的小说提供了用之不竭的素材,话本等古典小说形式也显示出小说和传统故事的亲密关系。

虚构的加强使小说和传统故事之间的区别清晰起来。

小说中的故事可以来自想象,不一定是作者亲历亲闻。

小说家常闭门构思,作品大多诞生于他们离群索居的时候,小说家可以闲坐在布宜诺斯艾利斯的图书馆中,或者在巴黎一间终年不见阳光的阁楼里,杜撰他们想象中的历险故事。

但是,一名水手也许历尽千辛万苦才能把在东印度群岛听到的事带回伦敦;一个匠人漂泊一生,积攒下无数的见闻、掌故或趣事,当他晚年坐在火炉旁给孩子们讲述这一切的时候,他本人就是故事的一部分。

传统故事是否值得转述,往往只取决于故事本身的趣味性和可流传性。

与传统讲故事的方式不同,小说家一般并不单纯转述故事,他是在从事故事的制作和生产,有深思熟虑的讲述目的。

就现代小说而言,虚构一个故事并非其首要功能,现代小说的繁荣对应的是故事不同程度的减损或逐渐消失。

2019年秋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

2019年秋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

2019年秋第一学期高一年级月考语文试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第Ⅰ卷阅读题一、古代诗文阅读(45分)(一)课内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各题。

沛公.已出,项王使都尉..陈平召沛公。

沛公曰:“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樊哙曰:“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于是遂去。

乃令张良留谢。

良问曰:“大王来何操?”曰:“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玉斗一双,欲与亚父。

会其怒,不敢献。

公为我献之。

”张良曰:“谨诺。

”当是时,项王军在鸿门下,沛公军在霸上,相去四十里。

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与樊哙、夏侯婴、靳强、纪信等四人持剑盾步走,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

沛公谓张良曰:“从此道至吾军,不过二十里耳。

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沛公已去,间至军中。

张良入谢,曰:“沛公不胜杯杓,不能辞。

谨使臣良奉白璧一双,再拜献大王足下,玉斗一双,再拜..奉大将军足下。

”项王曰:“沛公安在?”良曰:“闻大王有意督过.之,脱身独去,已至军矣。

”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

亚父受玉斗,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曰:“唉!竖子不足与谋!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

吾属今为之虏矣!”1.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今者出,未辞.也辞:辞谢。

B. 沛公则置.车骑置:安排。

C. 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道:取道。

D. 闻大王有意督过.之过:责备。

2. 下列对有关词语含义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公”,古代最高爵位名,也用来尊称长辈男子或年老的人。

B. “都尉”,最早出现在战国后期,秦汉时是重要的中高级武官。

C. “骑”,一人一马的合称,也泛指骑马的人。

D. “再拜”,古代的一种礼节,多次叩拜,表示感谢的意思。

3. 下列对节选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 刘邦出去后,项王派都尉陈平去叫刘邦。

而此时刘邦在樊哙的鼓动下已经逃离了项羽的军营。

B. 项羽对刘邦借故脱逃仍然麻木不仁,根源在于他迷信武力,认为兵力单薄的刘邦不足为患。

[精品]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新版 新人教版

[精品]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新版 新人教版

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一、现代文阅读(23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9分,每小题3分)殷墟甲骨文是商代晚期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是商王室及其他贵族利用龟甲兽骨占卜吉凶时写刻的卜辞和与占卜有关的记事文字。

殷墟甲骨文的发现对中国学术界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甲骨文的发现证实了商王朝的存在。

历史上,系统讲述商史的是司马迁的《史记·殷本纪》,但此书撰写的时代距商代较远;即使公认保留了较多商人语言的《尚书·盘庚》篇,其中亦多杂有西周时的词语,显然是被改造过的文章。

因此,胡适曾主张古史作为研究对象,可“缩短二三千年,从诗三百篇做起”。

甲骨文的发现,将商人亲手书写、契刻的文字展现在学者面前,使商史与传说时代分离而进入历史时代。

特别是1917年王国维写了《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考》及《续考》,证明《史记·殷本纪》与《世本》所载殷王世系几乎皆可由卜辞资料印证,是基本可靠的。

论文无可辩驳地证明《殷本纪》所载的商王朝是确实存在的。

甲骨文的发现也使《史记》之类的历史文献中有关中国古史记载的可信性增强。

因为这一发现促使史学家们想到,既然《殷本纪》中的商王世系基本可信,司马迁的《史记》也确如刘向、扬雄所言是一部“实录”,那么司马迁在《史记·夏本纪》中所记录的夏王朝与夏王世系恐怕也不是向壁虚构。

特别是在20世纪20年代疑古思潮流行时期,甲骨文资料证实了《殷本纪》与《世本》的可靠程度,也使历史学家开始摆脱困惑,对古典文献的可靠性恢复了信心。

甲骨文的发现同时引发了震撼中外学术界的殷墟发掘。

“五四运动”促使中国的历史学界发生了两大变化:一是提倡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古史辨派对一切经不住史证的旧史学的无情批判,使人痛感中国古史上科学的考古资料的极端贫乏;二是历史唯物主义在史学界产生了巨大影响。

1925年王国维在清华国学研究院讲授《古史新证》,力倡“二重证据法”,亦使中国历史学研究者开始注重地下出土的新材料。

2019高一上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语文

2019高一上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语文

2019高一上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语文不但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交流、认知的基本工具,而且是进行一切学术研究——无论是社会科学研究还是自然科学研究的基础。

小编准备了高一上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希望你喜欢。

一、基础知识(38分,选择每小题3分,默写8分)(一)文言知识1.下列词语中“济”字的意义和“朝济而夕设版焉”中的“济”相同的一项是(???? )A.同舟共济???B.济世安民?C.赈灾济贫???D.无济于事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古今意义相近的一项是(???? )A.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行李之往来B.为之奈何???? 人不敢与忤视C.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D.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而伤长者之意3.下列各句中“以”字的意义和用法与“越国以鄙远”中的“以”相同的一项是(???? )A.以其无礼于晋???????????B.焉用亡郑以陪邻C.使工以药淬之???????????D.常以身翼蔽沛公4.对下列句中“之”字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臣之壮也,犹不如人②是寡人之过也③邻之厚,君之薄也④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⑤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⑥微夫人之力不及此A.①③④/②⑥/⑤??????B.①②/③⑥/④⑤C.①④/②③⑥/⑤??????D.①⑤/②⑥/③④5.下列句子中“其”字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句的是(???? )A.以其无礼于晋????????????????????B.太子迟之,疑其有改悔C.其意常在沛公也??????????????????D.吾其还也(二)语言文字运用6.?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戮力(lù)??????? 翌日(yì)?????????????长歌当哭(dāng)?????? 浪遏飞舟(è)B.颓圮(pǐ)??????? 创伤(chuāng)?????? 桀骜不驯(ào)?????? 殒身不恤(xù)C.执拗(ào)????? 游说(shuì)?????????? 人头攒动(cuán)??????? 瞋目而视(chēn)D.着陆(zhuó)???? 贿赂(luò)???? 屏息以待(bǐng)??? 忸怩不安(ní)7.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廖廓????? 嘈杂????? 惩戒????????? 发源地B.冷寞????? 谦逊????? 焦灼??????????? 绿草如茵C.撰写?????? 峥嵘????? 蠕动??????????? 星辉斑斓D.凋敝????? 殴打????? 作揖?????????? 暗然神伤8.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在这次演讲比赛中,来自基层单位的选手个个表现出色,他们口若悬河,巧舌如簧,给大家留下了深刻印象。

[精品]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人教新目标版

[精品]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人教新目标版

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一.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现代诗派,是对三十年代到抗战前新崛起的有大致相似的创作风格的年轻的都市诗人的统称。

现代诗派因《现代》杂志而得名,其兴起的标志,即是1932年在上海创刊的由施蛰存、杜衡主编的«现代»杂志。

戴望舒是现代派诗歌领袖,重要的诗人还有卞之琳、何其芳、李广田、施蛰存、金克木、废名等,他们都以各自意象新颖、想象独特的诗作,推进现代派诗歌的发展。

在20世纪30年代阶级对垒的社会历史背景下,现代派诗人们大多是游离于政党与政治派别之外的边缘人;同时,许多人来自乡土,在都市中感受着传统与现代双重文明的挤压,又成为乡土和都市夹缝中的边缘人。

他们深受法国象征派诗人的影响,濡染了波德莱尔式的对现代都市的疏离感和陌生感及魏尔伦式的世纪末颓废情绪。

而五四运动的退潮和大革命的失败,更摧毁了年青诗人的纯真信念,辽远的国土由此成为一代诗人的精神寄托。

戴望舒的《雨巷》典型地表达了一代青年普遍的理想幻灭的忧郁情绪。

作为理想象征的“丁香一样的姑娘”,像梦飘过一样,在面前一闪,转瞬即逝了。

就这样用暗示象征的手法,表达了追求美好理想而不得的那种孤苦心情。

这点深受法国象征派诗人魏尔伦的影响。

在诗艺上,现代派诗人注重暗示的技巧,很少直接呈示主观感受,而是采用意象隐喻、通感、象征来间接传达情调和意绪,这使得现代派诗歌大多含蓄、朦胧,既避免了狂叫、直说,又纠正了初期象征派晦涩难懂的弊病,创造性地转化了波德莱尔、魏尔伦的象征主义诗艺。

现代派诗人重视向内在的心灵世界和平凡的日常生活开掘诗的题材,运用象征的意象与曲折隐藏的方法,表达其忧伤之思情,追求“象征派的形式、古典派的内容” 的统一、现代派诗歌的现代诗形体体现在表层形式上,它有以象征主义为主、兼有浪漫主义、古典主义、意象派的艺术特点;而在审美趣味和文化心理取向上则显示出鲜明的古典主义特征,呈现出朦胧而又明朗、单纯而又丰富的东方民族审美特色,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东方民族现代诗。

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9月)月考试题(含解析)(新版)人教版

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9月)月考试题(含解析)(新版)人教版

2019学年第一学期高一年级第一次月考试卷语文本试卷分为第Ⅰ卷和第Ⅱ卷。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第Ⅰ卷阅读一、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中国人的姓与名余昌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姓氏的国家,原始母系氏族社会就产生了姓氏。

在关永礼先生所著的《中国姓氏文化》一书中讲到,许多欧美国家名前姓后的姓氏构成方式,迟至中世纪才产生并传承下来。

亚洲越南、朝鲜等国的姓氏在14世纪左右才普及兴盛,而且多由中国传入。

日本则更晚,1876年才颁布《平民必称姓氏、名字义务令》,普遍推行姓氏制度,改变了此前只有贵族、武士、神职官员才享有姓氏的历史。

而细致考究下来,“姓”的来历要比“氏”更古老。

“姓”字是由“女”字和“生”字组成的,《说文解字》解释:“姓,人所生也。

”远古的人类只知其母不知其父,姓就代表了一个人母系血统,一个始祖母所生的后代即为同姓。

中国的古姓中大多都有“女”字偏旁,如姬、姜、嬴、姒、妫、姚等,也正反映了“姓”和母系血统的密切关系。

远古的人们把氏族繁衍的功劳归于某种神秘的自然力量。

比如在周人的传说中,他们的始祖母姜嫄因踩了熊的脚印而生了后稷,因此周人以熊为图腾,并姓姬,甲骨文“姬”字的右半部,就是熊的脚印的象形。

而在商人的传说中,他们的始祖母简狄因吞食了燕子蛋而生了契,所以商人就以鸟为图腾,并姓子,子就是卵或蛋的意思。

如果说,“姓”是来自母系,那么“氏”就是来自男性。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口的繁衍,男性在生产和战争中的优势不断凸显,氏族群体中出现了强有力的男性首领,他们要对自己率领的群体用某种称号作出区分,这就是“氏”的来历。

最初的氏,是这个氏族男性首领的称呼。

战国以后,随着经济的发展,政局的动荡,许多贵族降为平民。

原本只有卿大夫之家才有资格立氏,随着士和平民地位、权力的上升,他们也开始称氏。

氏已不再是贵族特有的标志,人们在交往中互相称名称氏,成为社会发展的需要。

秦始皇统一全国后,彻底废除分封制,全面推行郡县制,氏只剩下了标记直系血统的作用,性质上没有了贵贱之别。

【精品】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精品】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2019学年上学期第一次月考高一语文试题考试时间:150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座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第I卷(选择题)一、课内相关知识点(本题21分)1.(本题3分)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游说.(shuì) 不可不语.(yǔ) 美姬.(jī) 飨.士卒(xiǎnɡ)B.鲰.生(zōu) 从百余骑.(jì) 戮.力(lù) 奔驰.(chì)C.卮.酒(zhī) 按剑而跽.(jì) 刀俎.(zǔ) 参乘.(shènɡ)D.瞋.目(chēng) 目眦.尽裂(zì) 彘.肩(zhì) 樊哙.(kuài)2.(本题3分)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古人按字数的多少把词分为小令、中调和长调,《沁园春·长沙》属于长调。

B.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虽然反映的是现代的生活和思想感情,但因为采用的是古体诗的形式,因此这类诗歌仍属古典诗歌。

C.诗人在《雨巷》中创造了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

这受中国古代诗词的启发,用丁香结即丁香的花蕾来象征人的愁心。

D.《雨巷》运用了象征的手法。

诗中的“我”“雨巷”“姑娘”并非是对生活的具体写照,而是充满了象征意味的抒情形象。

3.(本题3分)下列各句中的“之”字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①顷之未发②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③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④因击沛公于坐,杀之⑤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⑥臣请入,与之同命⑦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卻⑧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⑨秦之遇将军,可谓矣⑩闻大王有意督过之A.①⑨/②⑩/③⑤/④/⑥⑦⑧ B.①③/②/④⑤/⑦⑩/⑥⑧⑨C.①/②/③⑤⑨/④⑥⑩/⑦⑧ D.①③/②⑩/⑤⑧/④⑥/⑦⑨4.(本题3分)与“夫晋,何厌之有”句式相同的一项是:()A.取之百金 B.大王来何操 C.若属皆且为所虏 D.使毕使于前5.(本题3分)下列各句中不全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共其乏困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因击沛公于坐B.秦伯说,与郑人盟失其所与,不知距关,毋内诸侯C.沛公奉卮酒为寿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要项伯D.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令将军与臣有郤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6.(本题3分)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敢以烦执事..执事:对对方的敬称B.若舍郑以为东道主...东道主:东方道路上招待过客的主人C.朝济.而夕设版焉济:渡河D.失其所与.,不知与:给予的7.(本题3分)下列各句中词类活用相同的一组是()A.①群臣怪.之②项伯杀人,臣活.之B.①发尽上.指冠②樊於期乃前.曰C.①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②阙.秦以利晋D.①常以身翼.蔽沛公②范增数目.项王第II卷(非选择题)二、现代文阅读(本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各题。

[精品]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目标版 新版(1)

[精品]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目标版 新版(1)

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第I卷一、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

为何“乌纱帽”是当官的代称我们有时会看到反映官场百态的古装电视剧,戏剧中常有当了官叫作“戴了乌纱帽”,被革职的称作“摘去乌纱帽”的剧情。

可是,为什么乌纱帽被用来作为当官的代称呢?在早期的中国,并没有“帽”这种称呼,《仪礼》中称帽为“头衣”或“元服”(元,首也)。

到了东晋成帝时,皇帝让在宫廷中做事的官员戴一种用黑纱制成的帽子,叫做“乌纱帽”。

后来,南朝宋明帝时,建安王刘休仁创制了一种用黑纱抽边的半透明帽子,也叫乌纱帽。

当时,这种帽子很快就在民间流行了,也成了百姓常戴的一种便帽,而且无论官民贫富都可以戴,但这种帽子还未成为官职的象征。

在《通典?礼十二》上记载:“隋文帝(杨坚)开皇初,尝着乌纱帽,自朝贵以下至于冗吏,通着入朝。

”所以隋朝天子百官都戴乌纱帽,并且成了官职高低的分别。

根据文献上的记载,隋朝文武官员的服饰有四种,而乌纱帽上的玉饰则显示官职的大小。

一品官是最高级官员,玉饰有九块,二品有八块,三品有七块,四品有六块,五品有五块,六品以下就不准佩带玉饰了。

不过,到了宋朝时乌纱帽的形状有了改变。

宋太祖赵匡胤登基后,为防止大臣们在朝廷上交头接耳,就下诏书修改乌纱帽的样式,在乌纱帽的两边各加一个翅,有一尺多长,并在翅上装饰不同的花纹用以区别官阶高低。

如此一来,朝臣们只要脑袋一动,软翅便会随之摆动,皇上居高临下,就看得清清楚楚了。

明朝时乌纱帽则成为官员的象征。

在《明史?舆服志》上载:“洪武三年定,凡上朝视事,以乌纱帽.团领衫.束带为公服。

”从此,乌纱帽便正式成了当官的代称。

而自明世宗开始,乌纱帽的双翅也做了一些变动,翅的长度缩短,其宽窄也改变了,官阶越高,双翅就越窄,官阶越低,双翅则越宽。

到了清初顺治皇帝入关后,由于收留了众多明朝的降臣,为笼络人心,就允许不少地方官员仍穿着明朝朝服,并戴明朝乌纱帽。

第一学期高一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

第一学期高一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

2019—2019年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高一年级语文试卷命题人: 袁仕芳审核人:刘燕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①历来的文学革命,其倡导者为了冲破巨大的阻力,往往会从两个方向上去寻求助力:或是面向古代,高张“复古”大旗,事实上质则是革新;或是面向外国,从异域文学中借来火种,以点燃自己的文学革命之火。

新诗的创始者们采取的便是这后一种方法。

郭沫若坦诚地宣称:“欧西的艺术经过中世纪一场悠久的迷梦之后,他们的觉醒比我们早了四五世纪。

……我们应该把窗户打开,收纳些温暖的阳光进来、”当然,中国新诗受外国影响,除去新诗人希望“迎头赶上"西方的急迫感外,更深一层说,是由于现今世界上始终存在着一系列困扰着各民族哲人的共同问题。

尽管各民族有其各自的历史、文化传统和民族特性,然而人类共同的文化心理结构依然在起着作用、实际上文学的世界性与民族性的矛盾运动便构成了人类的文学发展史。

②到“五四"前后,西方近百年的文艺思潮差不多历了由浪漫主义、现实主义到现代主义的演变。

只是,这三大文艺思潮对中国早期新诗人的影响却不是同等的。

客观上说,外来的东西能造成多大程度的影响是受着当时的国情制约的、从新诗诞生的情况看,创始者们更多的是借鉴了西方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的文学传统。

郭沫若从歌德、雪莱那儿汲取营养,那狂飙般的激情,天狗吞月式的自我扩张,均使他的诗歌显示了鲜明的浪漫主义特色。

刘半农、朱自清等人的早期诗作则大多揭示当时社会中种种黑暗与不平,富于现实主义精神。

然而浪漫主义直抒胸臆的抒情方式,有时难免泥沙俱下,导致艺术上的不精巧;一些如实描绘社会弊端的诗篇,又由于写得太“实”而失去了诗味;大革命后的普罗诗人又普遍存在概念化、标语口号化的直截了当说教的倾向、特别是,“五四"落潮和大革命失败后,中国的知识分子陷于苦闷、彷徨之中,因此年轻一些的诗人开始把眼光转向西方的现代主义。

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高一年级语文命题人:高一年级备课组(总分100分)班级:姓名:一,基础知识(13小题,共26分)1.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百舸(gě)青荇(xìng)荡漾(yàng)峥嵘(zhēngróng)B.彷徨(páng)深邃(shuì)漫溯(sù)彳亍(chìchù)C.百侣(lǚ)惆怅(zhōu)倾(qīng)听佝偻(gōulóu)D.寥廓(guō)跫(qióng)音忸(niǔ)怩颓圮(tuípǐ)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装饰斑斓静默书生义气 B.凄惋寂寥长蒿天纶之乐C.笙箫窗扉荆棘激浊扬清 D.愁怨苍桑揉碎风华正茂3.下列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A. 9月17日,超强台风“山竹”登陆菲律宾,以摧枯拉朽之势席卷北部,造成巨大伤亡,大量人口急需转移和安置,极个别城市更是哀鸿遍野,惨不忍睹B.在学习上,我们只有按部就班,循序渐进,才能取得好成绩,不要总想着一口就吃个大胖子。

C.汶川地震后,很多村民屋毁了,家没了。

但在政府和各界人民的帮助下,一番安土重迁之后,他们又过上幸福的生活D.想要彻底改善腐败现象,就得要防止政府官员之间暗送秋波。

不然所做的努力只是隔靴搔痒。

4. 下列加点成语或俗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A.旅游发展局正筹备编印一本《香港星、影、情》的电影地图,旅客可按图索骥,到著名电影的取景场地浏览,以感受电影情节中的气氛,探索地道的香港特色的生活风貌。

B.小王昨晚兴致勃勃的去石河子万达广场看看伍思凯的庐山真面目,虽然他在前几排,可是却啥也没看到,不禁感慨道:“这票算是白买了,真是矮人看戏,吃大亏”。

C.几番碰壁之后,他再也不说话了,见谁都面无表情,像被打了霜的茄子,真是“哀莫大于心死”啊。

D.小张对小李说道,“不就去老革命火锅么,就两个路口,我们还是安步当车吧!”5.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今年国务院印发的“大气十条”收官在即,虽然本月全国PM10浓度比十年前同期下降21.5%,但能不能实现既定目标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精品]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人教-新目标版

[精品]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人教-新目标版

2019第一次月考试题语文时间:150分钟;分值:150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现代文阅读(36分)(本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文化软实力,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基于文化而具有的凝聚力、生命力、创新力、传播力和影响力。

“文化软实力”的说法源自约瑟夫·奈的软实力理论。

一般来说,软实力是一种隐形的力量,蕴含在文化、政治价值观、外交政策和国际形象四个载体中。

在这四个载体中,文化是核心,其他三个组成部分也都深深地烙上了文化的影子。

甚至有人直接把软实力解释成文化力。

基于此,文化软实力就有了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文化软实力就是指“软实力”;狭义的文化软实力,则是构成软实力的文化要素。

文化软实力的形成必须依赖先进的文化,而这种文化只有与时俱进才能更好地服务于相应的时代和社会,才能更好地促进个人全面自由的发展,才能体现出强大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文化软实力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国内和国际两个方面。

在国内,它通过文化建设不断增强本国文化的认同感,抵御国外一些敌对文化理念的侵袭,大大增强国内民众的凝聚力。

通过吸收国外先进文化元素和不断改造本国文化中落后的成分,使本国文化更加适应当前形势,更好地指导经济建设,更好地彰显本国文化的强劲生命力。

在国际政治舞台上,兼容并蓄、富有活力的本国文化必将为国外受众所认可,使本国所奉行的理念得到传播,从而大大提升国家形象和影响力。

文化软实力产生于一定的文化资源。

这些资源包括国家价值追求、社会理念、宗教信仰、道德规范,还包括风俗习惯、民族精神、国民素质、文学艺术等,还与教育、科技、文化产业的发展水平密切相关。

文化软实力产生的根本是人们对本国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和接受。

与传统手段相比,非强制手段是文化软实力实现的手段,而国家的综合国力是文化软实力的力量表现形式。

在现实社会中,往往存在重器不重道的现象。

它表现在国家综合实力的建设上,就是重视提升硬实力而不重视提升文化软实力。

最新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最新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2019学年第一学期高一年级第一次月考语文考试试卷时间:150分钟分值:150分一、基础知识检测(13分)1.下列每组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A..顷之未发.,太子迟之轲既取图奉之,发.图B. 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以.乱易整,不武。

C. 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乃朝服,设九宾,见.燕使者咸阳宫。

D. 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2.下列句子没有词类活用的一项是(3分)()A.粪土当年万户侯。

B.愿得将军之首以献秦。

C.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D.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

3.下列各句与例句句式特点相同的是(3分)()例句: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A.燕王拜送于庭,使使以闻大王。

B.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

C.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D.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4.翻译下列句子。

(4分)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二、现代文阅读(21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5-7题。

日前,全国各地精彩纷呈的科普日活动让人们享受了一顿顿“科普大餐”,虚拟现实等新技术让科普活动变得五彩斑斓、趣味十足。

如果说科学知识是科普的“鱼”,那么科学精神、科学思维和科学的人文精神,就是科普的“渔”。

我们常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近来的科普活动“鱼”多“渔”少,缺了些“精气神”。

科学精神包括求实精神、创新精神等。

求真是目标,创新是灵魂,这些宝贵的科学精神,不仅为科技创新提供良好的外围环境,同时也在约束科技团体的自身行为。

而对普通人来讲,不管是做学问还是安身立命,这些精神都永不会过时。

因为科学在追求知识和真理的同时,也赋予人崇高的理想,激励人们超越自我、追求更高的人生境界。

2019学年最新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新人教版新人教版

2019学年最新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新人教版新人教版

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总分值:150分一、本大题13小题,共52分。

1.在下面横线上填写恰当的诗句。

(8分)(1).《沁园春.长沙》诗人旧地重游,引发对往昔生活的回忆的过渡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人徐志摩要和康桥离别,又生怕打扰惊醒了他心爱的康桥,《再别康桥》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运用侧面烘托的手法,表现了诗人自己的这种心情。

(3).《荆轲刺秦王》写易水送别场面时,借助对大风和河水的描写来烘托慷慨悲壮气氛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康河的流水和水草呈现出的安闲、自在,正是诗人徐志摩心向往之的境界,《再别康桥》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便直接抒发了这种情感。

阅读下面的课内文段,完成2-6题(15分)夜缒而出。

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

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

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2. 对下列各句中加横线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夫晋,何厌之有?(讨厌)B. 焉用亡郑以陪邻(增加)C. 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供给)D. 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撤走)3.下列各句中与“顾不如蜀鄙之僧哉”中的“鄙”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齐孝公伐我北鄙B.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C.肉食者鄙,未能远谋D.先帝不以臣卑鄙,三顾臣于草庐之中4.下列各句中加横线的词语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B.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C.若舍郑以为东道主D.微夫人之力不及此5.下列各句中与“何厌之有”句式不同的一项是( )A.吾谁与归B.忌不自信C.客之美我者D.何罪之有6、下列句子中“之”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人教 新目标版(1)

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人教 新目标版(1)

亲爱的同学:这份试卷将再次记录你的自信、沉着、智慧和收获,我们一直投给你信任的目光……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何处是江南在古往今来的各式地名中,最为奇妙的应该数“江南”了。

这个地名早在先秦就已问世。

但到隋代为止,它主要指长江中游的今湖南,江西一带。

“江南”的现代意义起源于唐代的贞观十道。

这个地方先是被叫作“江东”。

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中国传统中有以左代东的习惯,这一地名又被雅称为“江左”,贞观元年,唐太宗将天下分为十个监察区,称“道”。

北方、南方各五道,江南道包括长江以南、南岭以北、西至今贵州、东至海的一大片地区。

玄宗开元二十一年,又将江南道从西到东依次分为黔中道、江南西道、江南东道,其中江南东道包括今闽,浙及苏南,皖南地区。

唐朝人非常强调地域差异,可是被举出来进行对比的,往往是“塞北”和“江南”,“塞北”总是令人想起恶劣的自然环境,残酷的人文环境。

而江南呢,从地理位置上它并不位于南方的最南端,它被拉出来是因为它处于环境质量的另一个极端,此地从南朝以来便是有名的“佳丽地”。

这种对比方式让我们有一个有趣的发现,那就是在北方,各地区之间大致是平行的关系,没有哪一个区域可以堂而皇之地以北方代表的身份出现。

当时较为突出的地域成见是山东与关中的对立,两地经常相互取笑、斗气。

史载唐太宗曾谈起山东人如何、关中人又如何,言辞间颇有“同异”,大臣张行成当即跪奏说:“臣闻天子以四海为家,不当以东西为限。

”唐太宗才猛然醒悟。

而在南方,各区域之间有一个明显的落差关系,岭南自不必说,因为地多瘴疠,西南的巴蜀之地,也因为僻处一隅,有“蜀道难”之称,杜甫有联著名的诗“支离东北风尘际,漂泊西南天地间”,由此可见一斑。

真正能够让人想起南方的好处来的是“江淮”。

在唐人的概念中,它是“江南”和“淮南”两个地域之和的简称。

“淮南”指长江和淮河之间的那个地域,当时留下来一个著名的口碑“腰缠十万贯,骑鹤上扬州”,可惜淮南的好地方仅止一处而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品试卷2019高一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5 分)(一)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3 题。

贾平凹:一个农民的书写“我就这样做一辈子农民吗?”在自家泥楼子上的14 岁少年贾平凹发狠说。

他细细的脖子上顶着一个大脑袋,脑袋的当旋上有一撮毛儿高高翘起。

他的梦想是上大学。

可是文革改变了命运,中学毕业后当了农民,下地却连正经农活都干不来。

他发誓要离开,剥掉这个“农民皮”。

1971 年,偶然的机会,他上了西北大学。

他以为结束了自己的农民生涯,满怀着从此踏入幸福之门的心情到陌生的城市去。

可是,20 年后他才明白,忧伤和烦恼在离开的那一瞬间就开始了。

在贾平凹30 余年的创作历程中,几乎所有重要的创作素材都来自他的家乡陕西省商洛市丹凤县棣花村。

从《浮躁》、《土门》、《高老庄》,到《怀念狼》、《秦腔》、《高兴》,从土地承包改革到市场经济对农村的冲击……他的笔下有对故乡的无比依恋和怀念,也有对人离开土地之后怎么办的迷茫和追问, 更有面对商业化浪潮冲击下人性异化扭曲时充满批判的矛盾心情。

“作为一个作家,没有更大的能力帮助他们,也想不出解决办法,我只能写作,把我看到的、想到的、迷茫的东西写出来。

”贾平凹说。

他对家乡的感情越来越复杂。

在他的心里,故乡因父母的存在而存在。

那时,贾平凹经常回去,愿意早早看到迎在半路的父亲,愿意听熟悉的那一声“平回来了!”可是现在的家乡对他而言,越来越是一个概念。

故乡所呈现的形态对他而言,越来越陌生。

“像是有了疤的苹果,腐烂,如一泡脓水,或许它会淤地里生了荷花,愈开愈艳,却不再属于我。

”他清醒地发现,自己所熟悉的农村在一步步消失,农村的文化传统在渐渐淡出。

他不知是该歌颂还是去批判。

他能做的,是用《秦腔》为故乡的过去树一座纪念的碑子,借主人公夏风,他似乎有意识地谴责自己离开土地后精神上的背叛,也记录了乡村变化中的哀伤。

《秦腔》后来获得第七届茅盾文学奖。

从1978 年《满月儿》获第一届全国短篇小说奖起,他常常以获奖者的身份出现于各种颁奖典礼。

他的头衔越来越多:全国政协委员、陕西省作协主席、书法家等。

他自称不善交际,不会说话,实际上,浓厚纯正的陕南方言,却被越来越多的读者熟知,他的作品以多种文字翻译,走出国门,抵达广泛的阅读领域。

所有这些,于他只是风清云淡。

即使获奖,也如过河遇到了桥,口渴遇到了泉,路是远的,还要往前走。

在他心里,自己就是手艺人:文章写得好,就是活儿做得漂亮。

他体味写作里边的甘苦,如同农民种田耕作时的欢乐和满足。

在他这份憨厚朴素下,掩藏着万丈雄心,那就是剖析这片土地所呈现出的人性的种种缺陷,同时让笔下的世界充满中国传统天人合一的浑然之气,意象氤氲。

多年前,村里生产队的公房要处理,他的父亲让他置办一套。

他有点不屑:谁还回来再住那个东西!他走得那么决绝洒脱。

可是现在他发现,不管走得多远,自己身体里始终流淌着农民的血液,从孩子时起就具有的农民德性,根深蒂固,永远无法真正地褪去。

他的视线也自始至终没有离开过农村。

即使现在, 也经常有老家人来西安找他,或看病求医,或想办个希望小学,甚至要个修路的资金……家乡人在城里打工的也会到他这里来。

贾平凹接纳并沉浸其中。

似乎这样,才更能唤醒自己的农民本色。

在他的《六棵树》中有一棵痒痒树,一旦移入城市,就失去了根和生命。

他何尝不是这样的一棵树。

不过,这棵树虽然深深扎根于生他养他的棣花村,却又超越于此,怀着悲悯之心一次次地回望并反思。

他的出生和成长环境决定了他写作的民间视角。

正是以这样的身份认同和视角,他探究并关怀着时下的中国,给我们提供着一卷卷不可替代的、厚重朴素的历史记录。

如此,农民贾平凹的书写,是棣花村的幸运,是农民的幸运,又何尝不是读者与中国文坛的幸运?1.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 分)A.贾平凹因一个偶然的机会上了大学,原以为跳出了农村,踏入了幸福之门,然而离来的忧伤和烦恼却一直追随着他。

B.从《浮躁》、《土门》、《高老庄》,到《怀念狼》、《秦腔》、《高兴》,贾平凹30 余年的创作历程中,几乎所有重要的创作素材都来自他的家乡陕西省商洛市丹凤县棣花村。

C.贾平凹对家乡的感情越来越复杂。

父母在时,故乡因父母的存在而存在。

当父母相继离去后,故乡越来越是一个概念了。

故乡所呈现的形态对他而言,越来越陌生。

D.贾平凹离开家乡几十年,但他身体里始终流淌着农民的血液,从孩子时起就具有的农民德性,根深蒂固,永远无法真正地褪去。

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4 分)A.获得第七届茅盾文学奖的《秦腔》是贾平凹为故乡的过去树的一座纪念碑,他借主人公夏风,有意识地谴责那些离开土地后精神上背叛的文人,这其中也包括他自己。

B.从1978 年《满月儿》获第一届全国短篇小说奖起,他常常以获奖者的身份出现于各种颁奖典礼。

而他对于获奖,却经常说“获奖如过河遇到了桥,口渴遇到了泉,路是远的,还要往前走”。

C.贾平凹将自己定义为手艺人角色,而他对这个手艺人的要求却是剖析他所处的这片土地所呈现出的人性的种种缺陷,同时让笔下的世界充满中国传统天人合一的浑然之气。

D.但现在为止,经常有老家人来西安找他,或看病求医,或想办个希望小学,甚至要个修路的资金……家乡人在城里打工的也会到他这里来,这都是贾平凹决然洒脱离开农村后的一种心理赎罪。

E.贾平凹就像他的《六棵树》中的那棵痒痒树,深深扎根于生他养他的棣花村,并怀着一颗悲悯之心, 以一个民间视角探究并关怀着时下的中国,给我们提供着一卷卷不可替代的、厚重朴素的历史记录。

3.请结合文意和现实生活,谈谈你对农民贾平凹的书写何尝不是读者与中国文坛的幸运这一看法的理解。

(4 分)二、实用类文本阅读(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4-6,7-9 题。

德国作家马丁•瓦尔泽访谈录(节选) 作者:南方周末记者歌德学院(中国)院长米歇尔•阿克曼在向中国读者介绍瓦尔泽时,用了一连串的排比句:“他出版了22 部长篇小说,他得了所有德国有名的文学奖。

他除了是伟大的作家,还是我们这个时代最重要的发言人,他在德国公众中的影响仅次于德籍教宗本笃十六世。

”南方周末:通常我们认为欧洲是有知识分子群体的,他们以社会担当为己任,您怎么看待这样一个群体?他们是您认为的知识分子吗?比如萨特、加繆。

瓦尔泽:我知道萨特一直受人尊敬,因为他是知识分子,而且他把知识化为实践。

参与社会事务是萨特的一个特征。

我以前专门写过一个文章,其反讽标题已经透露出我的立场:作为作家必修课的参与精神。

什么叫必修课,虽然萨特那么做也很好,可是我们不一定非这么做不可。

你也应该赋予作家不管社会、只管自我的权利,他有这个权利。

即便这么做,伟大的萨特也不会由此变得渺小。

南方周末:您被形容为具有社会担当的作家。

您怎么看知识分子的责任感,包括作家的责任感?现在有一种潮流,就是对责任感的疏.离和逃避。

瓦尔泽:不论责任还是责任心,在德文里面都是好听的词汇,它们在政治生活中常常沦为修辞学词汇。

我关心的是如何把你的责任感和义务感化为行动,你光是说人要有责任心没意思,那是空话。

萨特把责任心化为了实践,他是行动者,而且他是唯一一个拒绝诺贝尔奖的。

他的整个姿态比较彻底。

当然我们也不用学萨特这么彻底。

换了我来做这个事就是虚伪了,如果我去做萨特做的事情,我就是虚伪。

各人有各人的生活原则。

南方周末:您说德国作家跟历史有很困难的交往方式,您说经历了战争年代,从未需求要写一部战争小说,不想写战争,不去反思战争,不写反法西斯小说,不写伪法西斯小说。

您跟君特•格拉斯相反,他是不断描写战争,不断对战争罪恶进行反省。

瓦尔泽:我对格拉斯的小说《铁皮鼓》的定义,第一是反法西斯小说……第二还是反法西斯小说。

反法西斯小说其实不等于战争小说,对我来说,里面写的法西斯都是特别戏剧化的场面,敲着鼓,唱着歌, 他写这种戏剧化的场面,表达反法西斯的立场。

我给他戴了顶高帽子,说《铁皮鼓》是最后一部还可以创作的反法西斯小说。

法西斯已经消亡了。

格拉斯与其说在写战争写历史,还不如说他在表达自己的意愿,反法西斯的意愿。

南方周末:您的意愿是什么呢?对于那场人类的浩劫,您的态度是什么?瓦尔泽:我有个问题整整思考了二十年,我母亲怎么会加入纳粹,她笃信天主.教,这样一个女人怎么会加入纳粹,如果我要把这个问题想清楚了,德国怎么变成纳粹德国这个问题就得到了解答。

这个是跟《铁皮鼓》截然相反的立场。

《铁皮鼓》使用怪诞手法, 把法西斯宣布为非法,然后就完事了,但我思考的问题是德国人为什么受法西斯的诱惑。

我作品里面写的就是这个,这是我小说的一部分。

南方周末:经过这么多年您是怎么看文学荣誉的,德国著名的文学奖您都得过,非文学奖也得过,作为作家,您是怎么看这种荣誉的?瓦尔泽:我11 月2日回德国,4 日就要去慕尼黑领奖,我现在就在想,到时候怎么写答谢词,我想说的一句话是:“奖项之于作家,犹如化妆之于女人”,一个美女不化妆也美,但你也不能否认化妆有帮助, 这就是奖项对作家的作用。

南方周末:在您作为作家的成长经历中,这种文学荣誉对您影响大吗?您会在意这种文学荣誉吗?瓦尔泽:一开始是因为钱,得奖就是得钱。

青年作家不能靠市场生活。

我的第一个奖是“四七社”颁发的,当时的奖金为1000 马克,我买了一辆大众汽车。

第二个奖是黑塞奖,已经是10000 马克了。

我当时拿着这笔钱没花,而是给我母亲看,证明作家也能挣钱,结果我母亲不相信。

所以后来我拿到钱就花, 拿到奖金就用。

4.统观这篇访谈,采访者所提的问题可以归纳为哪几个方面?(5 分)5.按照文中瓦尔泽的说法,作家和荣誉的关系是什么?他对待荣誉的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用自己的话回答)(4 分)6.记者的问题中提及萨特、格拉斯等作家,这样提问的意图是什么?(3 分)(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下列各题。

“她只能活七小时”【注】[美国]保罗•舍恩斯坦市新闻编辑台上电话机的指示灯闪烁着微弱的白光,时间是下午3点40 分。

本市新闻主编接了电话,他听到这些内容:“我的小女儿在路德医院。

医生说她只能活7小时,除非得到新药青霉素。

这是她唯一的希望。

医生已经使用了磺胺以及其他每一种药。

我必须找到某个有足够能力的人帮她。

你能帮我吗?”打电话的人通报了他的身份,他叫劳伦斯•马隆,职员,家住杰克逊海茨,第34 大道第83 号。

濒于死亡的小孩是他的女儿,叫帕特丽夏,两岁,现就诊于路德医院,在曼哈顿,第144 街和康文特大道交会处。

找到青霉素并非易事。

因为这个被医学界誉为“创造奇迹”的奇药是如此的稀少,以致几乎不能找到它。

即使是军方,也只能得到他们所需的一小部分。

然而,这位父亲恳求帮助两分钟之后,本市新闻编辑台决定开始投入这项援助工作。

这是一场残酷的斗争。

“只能活7小时,除非……”电话打到路德医院,证实了那个小孩几乎不能活了,她患的是一种罕见的血液病,即葡萄球菌引起的败血症,一种血液中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