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弦定理内容以及解析
余弦定理公式大全
余弦定理公式大全余弦定理是解决三角形问题时经常使用的重要公式,可以通过它计算三角形的边长或角度。
它的表达式是:c² = a² + b² - 2ab*cos(C)其中,a、b、c分别代表三角形的边长,C代表夹在边a和边b之间的角度。
1.角度公式:根据余弦定理公式,我们可以解出夹在边a和边b之间的角度C的值:cos(C) = (a² + b² - c²) / 2ab通过这个公式,如果我们已知三角形的三个边长a、b、c,就可以计算出夹在边a和边b之间的角度C的大小。
2.边长公式:根据余弦定理公式,我们可以解出边c的值:c = √(a² + b² - 2ab*cos(C))通过这个公式,如果我们已知三角形的两个边长a、b和夹在边a和边b之间的角度C,就可以计算出边c的长度。
3.面积公式:根据余弦定理公式,我们可以推导出三角形的面积公式:S = 1/2 * a * b * sin(C)其中,S代表三角形的面积。
通过这个公式,如果我们已知三角形的两个边长a、b和夹在边a和边b之间的角度C,就可以计算出三角形的面积。
4.费马定理公式:根据余弦定理公式,我们可以推导出费马点定理公式:AF² + BF² + CF² = 4S² / sqrt(3)其中,AF、BF、CF分别代表三角形的三个顶点到费马点的距离,S代表三角形的面积。
通过这个公式,如果我们已知三角形的面积S,就可以计算出费马点到三个顶点的距离。
总结:余弦定理提供了一种解决三角形问题的强大工具。
通过余弦定理公式,我们可以计算三角形的边长、角度和面积等相关参数。
这些公式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是解决三角形问题时的基础知识之一、掌握了余弦定理公式,我们就可以快速准确地解决三角形相关的数学问题。
余弦定理简介
余弦定理简介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余弦定理是解决三角形中角和边的关系的重要定理,它是三角学中的基本知识之一。
余弦定理可以帮助我们求解不规则三角形中的各种边长和角度。
在学习三角学和解决实际问题中,余弦定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余弦定理的表述为:在一个三角形ABC中,设角A的对边为a,角B的对边为b,角C的对边为c,则有以下公式成立:c^2 = a^2 + b^2 - 2ab * cosCc是角C的对边,a和b分别是角A和角B的对边,cosC是角C 的余弦值。
余弦定理的推导过程可以通过几何运算和三角函数的知识来得到。
假设在三角形ABC中,将角C分成两个小角α和β,利用三角形内角和为180°的性质,我们可以得到:α + β = C根据三角函数的性质,我们知道:cos(α+β) = cosCcos(α+β) = cosαcosβ - sinαsinβ再根据余弦定理的定义,我们有:c = a cosβ + b cosα联立以上两个方程,我们可以得到余弦定理的表达式,即:这就是余弦定理的推导过程,通过操纵和变换三角函数的关系,我们可以得到这个关键性质的定理。
余弦定理在解决三角形中的各种问题时能够提供很大的帮助。
通过利用余弦定理,我们可以求解未知边长和角度,进而解决实际问题。
在测量不规则三角形的边长时,我们可以利用余弦定理来计算,而不必通过复杂的几何推导。
在航海、建筑等领域,余弦定理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余弦定理是一个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
它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理解三角形内角和为180°的性质,还可以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练习余弦定理的应用,学生可以提高自己的数学能力和思维能力。
余弦定理是三角学中一个重要的定理,它在解决不规则三角形中的各种问题时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学习和掌握余弦定理,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三角形的性质,提高自己的数学水平,并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余弦定理公式
余弦定理公式一、引言余弦定理是解决三角形中的边长或角度关系问题的重要工具。
在数学和物理领域广泛应用,特别是在解决三角形的非直角问题以及相关定理的证明过程中。
本文将对余弦定理的定义、推导过程以及实际应用进行详细介绍。
二、余弦定理的定义余弦定理是三角学中的一个定理,用于计算三角形的边长、角度或判断三角形的形状。
余弦定理的表达式如下:c^2 = a^2 + b^2 - 2abcosC其中,a、b为三角形中的两边,c为斜边,C为斜边对应的角。
三、余弦定理的推导过程余弦定理的推导过程并不复杂。
首先,我们需要设想一个任意的三角形ABC,其中a、b为两条边,C是它们的夹角。
假设c是它们的斜边,我们需要找到c的表达式。
根据正余弦的定义,我们可以得到以下等式:cosA = Adjacent / HypotenusecosB = Opposite / Hypotenuse将这两个等式改写为:Hypotenuse = Adjacent / cosA (1)Hypotenuse = Opposite / cosB (2)我们可以将(1)和(2)两个等式相等:Adjacent / cosA = Opposite / cosB进一步改写为:cosB / cosA = Adjacent / Opposite根据三角公式sinA = 1 / cscA 和 sinB = 1 / cscB,可以将cosB / cosA转换为sinB / sinA:sinB / sinA = Adjacent / Opposite将A和B两个角度的角替换为C, sinA和sinB替换为a和b,可以得到余弦定理的表达式:c^2 = a^2 + b^2 - 2abcosC这就是余弦定理的最终表达式。
四、余弦定理的实际应用1. 计算三角形的边长:通过已知两边和它们夹角的大小,可以利用余弦定理计算第三边的长度。
这对于求解航海、测量不可达距离等问题非常有用。
高中数学余弦定理
在等腰三角形中,两边长度相等,对应的角度相等或互补,也可以利用余弦定理进行计算。
等腰三角形的余弦定理证明
03
CHAPTER
余弦定理的推论
总结词
利用余弦定理可以证明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度。
详细描述
根据余弦定理,在任意三角形ABC中,有cosA=(b²+c²-a²)/2bc,同理可以得到其他角的余弦值。将三个角的余弦值相加,得到cosA+cosB+cosC=0,由此可以证明三角形ABC的内角和为180度。
题目
解析
根据余弦定理,cosC=(a²+b²-c²)/(2ab)。将已知数值代入公式,即可求出墙角C的大小。
运用余弦定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THANKS
感谢您的观看。
VS
利用余弦定理可以解决与三角形相关的各种问题,如求边长、角度等。
详细描述
通过已知条件(如两边及夹角、三边)利用余弦定理可以求解三角形的各种问题。例如,已知三角形的两边及夹角,可以通过余弦定理求出第三边;已知三角形的三边,可以通过余弦定理求出三角形的角度等。
总结词
04
CHAPTER
余弦定理的实例应用
余弦定理在解三角形问题中应用广泛,能够解决已知两边及夹角或三边求角的问题。
当已知三角形的两边及夹角时,可以通过余弦定理求出第三边。同样地,当已知三角形的三边时,也可以利用余弦定理求出三角形的角度。
详细描述
总结词
余弦定理在求三角形的角度问题中同样具有应用价值,能够通过已知的两边及夹角或三边求出三角形的角度。
掌握余弦定理在复杂问题中的应用
总结词
在三角形ABC中,已知a=3, b=4, B=45°,求边c的大小。
余弦定理公式的含义及其证明
余弦定理公式的含义及其证明余弦定理是解决三角形中边长和角度之间关系的重要公式。
它描述了三角形的一个边的平方和另外两边平方的差,与这两边之间的夹角余弦函数的乘积的关系。
余弦定理的数学表达式为:c² = a² + b² - 2abcosC其中,a、b、c分别表示三角形的三边,C表示夹角C的大小。
证明余弦定理可以使用向量法和三角法两种方法。
1.向量法证明:假设三角形ABC中,向量AB的模为a,向量AC的模为b,向量BC的模为c。
向量AB与向量AC之间的夹角为夹角C,设其大小为θ。
根据向量的加法和平方模长定义,可以得到:a² = AB² = AA² + BB² - 2(AA)(BB)cosθb² = AC² = AA² + CC² - 2(AA)(CC)cosθc² = BC² = BB² + CC² - 2(BB)(CC)cosθ将以上三个等式相加,得到:a² + b² + c² = 2(AA² + BB² + CC²) - 2(AA)(BB)cosθ -2(AA)(CC)cosθ - 2(BB)(CC)cosθ化简可得:2(AA² + BB² + CC²) = a² + b² + c² + 2(AA)(BB)cosθ +2(AA)(CC)cosθ + 2(BB)(CC)cosθ设向量AA、BB、CC的模长分别为x、y、z,则上式变成:2(x² + y² + z²) = a² + b² + c² + 2xycosθ + 2xzcosθ +2yzcosθ由于AA=BB=CC=x+y+z(向量AA、BB、CC的模长相等),进一步化简得到:2(x² + y² + z²) = a² + b² + c² + 2(xy + xz + yz)cosθ所以,余弦定理成立。
初中余弦定理及其应用知识点
初中余弦定理及其应用知识点余弦定理是初中数学中重要的几何定理之一,它描述了一个三角形的边与角之间的关系。
在本文中,我们将详细介绍初中余弦定理的概念、推导过程以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几个重要知识点。
1. 余弦定理的概念及推导余弦定理是利用三角形中的余弦关系,将三角形的边与角进行关联的数学定理。
对于任意一个三角形ABC,设边长分别为a、b、c,夹角为A、B、C,则余弦定理可以表示为:c^2 = a^2 + b^2 - 2ab*cosC其中,c为三角形的斜边长,a和b为与角C对应的两条边的长度,cosC为角C的余弦值。
推导余弦定理的过程可以使用向量运算、正弦定理等多种方法,这里我们以向量运算为例进行推导。
假设三角形ABC的向量边长分别为a、b、c,向量AB与向量AC的夹角为θ,则向量c可以表示为c = b - a。
根据向量的模与夹角的余弦关系,我们可以得到以下等式:|c|^2 = |a|^2 + |b|^2 - 2|a||b|cosθ由于|c| = c,|a| = a,|b| = b,θ = C,上述等式可以转化为余弦定理的标准形式。
2. 余弦定理的应用2.1 三角形的边长求解余弦定理可以应用于解决在已知三角形的两边长和夹角的情况下,求解第三边长的问题。
根据余弦定理的公式,我们可以将c^2 = a^2 +b^2 - 2ab*cosC转化为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形式,然后应用求根公式求解。
2.2 三角形的角度求解除了边长求解外,余弦定理还可以用于求解已知三角形的三个边长而未知的角度。
通过对余弦定理进行变换和化简,可以得到求解夹角的公式:cosC = (a^2 + b^2 - c^2) / (2ab)根据公式,我们可以通过给定的三边长,计算出角C的余弦值,然后再通过查表或使用计算器求解具体的角度。
2.3 三角形形式判断另外一个应用余弦定理的重要知识点是判断三个给定边长是否能够构成一个三角形。
根据余弦定理的公式,如果存在一个角C,使得cosC为正数,则可以得出结论该三边长可以构成一个三角形。
余弦定理的知识点
余弦定理是用来计算三角形内角和边长之间关系的数学定理。
其知识点包括:
1. 余弦定理表述:在三角形ABC中,设三条边长分别为a、b、c,对应的内角为A、B、C,则余弦定理表达为:
\[c^2 = a^2 + b^2 - 2ab \cdot \cos(C)\]
\[a^2 = b^2 + c^2 - 2bc \cdot \cos(A)\]
\[b^2 = a^2 + c^2 - 2ac \cdot \cos(B)\]
2. 应用范围:余弦定理适用于任意三角形,包括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
3. 计算角度:余弦定理可以用来计算三角形内角的大小,当已知三边长度时,可以通过余弦定理解出对应的角度。
4. 计算边长:余弦定理也可以用来计算三角形的边长,当已知两边和夹角时,可以通过余弦定理求出第三条边的长度。
5. 特殊情况:在直角三角形中,余弦定理可以简化为勾股定理;在等边三角形中,三边相等,余弦定理也可以应用。
6. 求解实际问题:余弦定理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十分广泛,例如
航海、建筑、工程等领域都会用到余弦定理来计算距离、角度等参数。
7. 与正弦定理的关系:余弦定理与正弦定理是三角形中常用的两个定理,它们可以互相补充,一起用来解决各种三角形相关问题。
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
第3讲 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基础梳理1.正弦定理:a sin A =b sin B =csin C =2R ,其中R 是三角形外接圆的半径.由正弦定理可以变形为:(1)a ∶b ∶c =sin A ∶sin B ∶sin C ;(2)a =2R sin_A ,b =2R sin_B ,c =2R sin_C ;(3)sin A =a 2R ,sin B =b 2R ,sin C =c2R等形式,以解决不同的三角形问题.2.余弦定理:a 2=b 2+c 2-2bc cos_A ,b 2=a 2+c 2-2ac cos_B ,c 2=a 2+b 2-2ab cos_C .余弦定理可以变形为:cos A =b 2+c 2-a 22bc ,cos B =a 2+c 2-b 22ac ,cos C =a 2+b 2-c 22ab.3.S △ABC =12ab sin C =12bc sin A =12ac sin B =abc 4R =12(a +b +c )·r (R 是三角形外接圆半径,r 是三角形内切圆的半径),并可由此计算R ,r .4.已知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解三角形时,注意解的情况.如已知a ,b ,A ,则A 为锐角A 为钝角或直角图形关系 式 a <b sin Aa =b sin Ab sin A <a <b a ≥ba >ba ≤b解的 个数无解 一解 两解 一解 一解 无解一条规律在三角形中,大角对大边,大边对大角;大角的正弦值也较大,正弦值较大的角也较大,即在△ABC 中,A >B ⇔a >b ⇔sin A >sin B . 两种途径根据所给条件确定三角形的形状,主要有两种途径:(1)化边为角;(2)化角为边,并常用正弦(余弦)定理实施边、角转换.双基自测1.(人教A 版教材习题改编)在△ABC 中,A =60°,B =75°,a =10,则c 等于( ). A .5 2 B .10 2 C.1063D .5 6解析 由A +B +C =180°,知C =45°, 由正弦定理得:a sin A =c sin C ,即1032=c 22.∴c =1063.答案 C2.在△ABC 中,若sin A a =cos B b ,则B 的值为( ).A .30°B .45°C .60°D .90° 解析 由正弦定理知:sin A sin A =cos Bsin B ,∴sin B =cos B ,∴B =45°. 答案 B3.(2011·郑州联考)在△ABC 中,a =3,b =1,c =2,则A 等于( ). A .30° B .45° C .60° D .75° 解析 由余弦定理得:cos A =b 2+c 2-a 22bc =1+4-32×1×2=12,∵0<A <π,∴A =60°. 答案 C4.在△ABC 中,a =32,b =23,cos C =13,则△ABC 的面积为( ).A .3 3B .2 3C .4 3 D. 3 解析 ∵cos C =13,0<C <π,∴sin C =223,∴S △ABC =12ab sin C=12×32×23×223=4 3.答案 C5.已知△ABC 三边满足a 2+b 2=c 2-3ab ,则此三角形的最大内角为________. 解析 ∵a 2+b 2-c 2=-3ab , ∴cos C =a 2+b 2-c 22ab =-32,故C =150°为三角形的最大内角. 答案 150°考向一 利用正弦定理解三角形【例1】►在△ABC 中,a =3,b =2,B =45°.求角A ,C 和边c .[审题视点] 已知两边及一边对角或已知两角及一边,可利用正弦定理解这个三角形,但要注意解的判断.解 由正弦定理得a sin A =b sin B ,3sin A =2sin 45°,∴sin A =32. ∵a >b ,∴A =60°或A =120°.当A =60°时,C =180°-45°-60°=75°, c =b sin C sin B =6+22;当A =120°时,C =180°-45°-120°=15°, c =b sin C sin B =6-22.(1)已知两角一边可求第三角,解这样的三角形只需直接用正弦定理代入求解即可.(2)已知两边和一边对角,解三角形时,利用正弦定理求另一边的对角时要注意讨论该角,这是解题的难点,应引起注意.【训练1】 (2011·北京)在△ABC 中,若b =5,∠B =π4,tan A =2,则sin A =________;a =________.解析 因为△ABC 中,tan A =2,所以A 是锐角, 且sin Acos A=2,sin 2A +cos 2A =1,联立解得sin A =255,再由正弦定理得a sin A =bsin B ,代入数据解得a =210. 答案255210 考向二 利用余弦定理解三角形【例2】►在△ABC 中,a 、b 、c 分别是角A 、B 、C 的对边,且cos B cos C =-b2a +c .(1)求角B 的大小;(2)若b =13,a +c =4,求△ABC 的面积. [审题视点] 由cos B cos C =-b2a +c,利用余弦定理转化为边的关系求解. 解 (1)由余弦定理知:cos B =a 2+c 2-b 22ac ,cos C =a 2+b 2-c 22ab.将上式代入cos B cos C =-b2a +c 得:a 2+c 2-b 22ac ·2ab a 2+b 2-c 2=-b 2a +c , 整理得:a 2+c 2-b 2=-ac . ∴cos B =a 2+c 2-b 22ac =-ac 2ac =-12.∵B 为三角形的内角,∴B =23π.(2)将b =13,a +c =4,B =23π代入b 2=a 2+c 2-2ac cos B ,得b 2=(a +c )2-2ac -2ac cos B , ∴13=16-2ac ⎝⎛⎭⎫1-12,∴ac =3. ∴S △ABC =12ac sin B =334.(1)根据所给等式的结构特点利用余弦定理将角化边进行变形是迅速解答本题的关键.(2)熟练运用余弦定理及其推论,同时还要注意整体思想、方程思想在解题过程中的运用. 【训练2】 (2011·桂林模拟)已知A ,B ,C 为△ABC 的三个内角,其所对的边分别为a ,b ,c ,且2cos 2 A2+cos A =0.(1)求角A 的值;(2)若a =23,b +c =4,求△ABC 的面积. 解 (1)由2cos 2 A2+cos A =0,得1+cos A +cos A =0, 即cos A =-12,∵0<A <π,∴A =2π3.(2)由余弦定理得,a 2=b 2+c 2-2bc cos A ,A =2π3,则a 2=(b +c )2-bc , 又a =23,b +c =4, 有12=42-bc ,则bc =4, 故S △ABC =12bc sin A = 3.考向三 利用正、余弦定理判断三角形形状【例3】►在△ABC 中,若(a 2+b 2)sin(A -B )=(a 2-b 2)sin C ,试判断△ABC 的形状. [审题视点] 首先边化角或角化边,再整理化简即可判断. 解 由已知(a 2+b 2)sin(A -B )=(a 2-b 2)sin C , 得b 2[sin(A -B )+sin C ]=a 2[sin C -sin(A -B )], 即b 2sin A cos B =a 2cos A sin B ,即sin 2B sin A cos B =sin 2A cos B sin B ,所以sin 2B =sin 2A , 由于A ,B 是三角形的内角. 故0<2A <2π,0<2B <2π. 故只可能2A =2B 或2A =π-2B , 即A =B 或A +B =π2.故△ABC 为等腰三角形或直角三角形.判断三角形的形状的基本思想是;利用正、余弦定理进行边角的统一.即将条件化为只含角的三角函数关系式,然后利用三角恒等变换得出内角之间的关系式;或将条件化为只含有边的关系式,然后利用常见的化简变形得出三边的关系. 【训练3】 在△ABC 中,若a cos A =b cos B =c cos C;则△ABC 是( ). A .直角三角形 B .等边三角形 C .钝角三角形D .等腰直角三角形解析 由正弦定理得a =2R sin A ,b =2R sin B ,c =2R sin C (R 为△ABC 外接圆半径). ∴sin A cos A =sin B cos B =sin C cos C. 即tan A =tan B =tan C ,∴A =B =C . 答案 B考向三 正、余弦定理的综合应用【例3】►在△ABC 中,内角A ,B ,C 对边的边长分别是a ,b ,c ,已知c =2,C =π3.(1)若△ABC 的面积等于3,求a ,b ;(2)若sin C +sin(B -A )=2sin 2A ,求△ABC 的面积.[审题视点] 第(1)问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和余弦定理列出关于a ,b 的方程,通过方程组求解;第(2)问根据sin C +sin(B -A )=2sin 2A 进行三角恒等变换,将角的关系转换为边的关系,求出边a ,b 的值即可解决问题.解 (1)由余弦定理及已知条件,得a 2+b 2-ab =4.又因为△ABC 的面积等于3,所以12ab sin C =3,得ab =4,联立方程组⎩⎪⎨⎪⎧a 2+b 2-ab =4,ab =4,解得⎩⎪⎨⎪⎧a =2,b =2. (2)由题意,得sin(B +A )+sin(B -A )=4sin A cos A , 即sin B cos A =2sin A cos A . 当cos A =0,即A =π2时,B =π6,a =433,b =233;当cos A ≠0时,得sin B =2sin A , 由正弦定理,得b =2a .联立方程组⎩⎪⎨⎪⎧a 2+b 2-ab =4,b =2a ,解得⎩⎨⎧a =233,b =433.所以△ABC 的面积S =12a b sin C =233.正弦定理、余弦定理、三角形面积公式对任意三角形都成立,通过这些等式就可以把有限的条件纳入到方程中,通过解方程组获得更多的元素,再通过这些新的条件解决问题. 【训练3】 (2011·北京西城一模)设△ABC 的内角A ,B ,C 所对的边长分别为a ,b ,c ,且cos B =45,b =2.(1)当A =30°时,求a 的值;(2)当△ABC 的面积为3时,求a +c 的值. 解 (1)因为cos B =45,所以sin B =35.由正弦定理a sin A =b sin B ,可得a sin 30°=103,所以a =53.(2)因为△ABC 的面积S =12ac ·sin B ,sin B =35,所以310ac =3,ac =10.由余弦定理得b 2=a 2+c 2-2ac cos B ,得4=a 2+c 2-85ac =a 2+c 2-16,即a 2+c 2=20.所以(a +c )2-2ac =20,(a +c )2=40. 所以a +c =210.第7讲 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应用举例基础梳理1.用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解三角形的常见题型测量距离问题、高度问题、角度问题、计算面积问题、航海问题、物理问题等. 2.实际问题中的常用角 (1)仰角和俯角在视线和水平线所成的角中,视线在水平线上方的角叫仰角,在水平线下方的角叫俯角(如图(1)).(2)方位角指从正北方向顺时针转到目标方向线的水平角,如B点的方位角为α(如图(2)).(3)方向角:相对于某正方向的水平角,如南偏东30°,北偏西45°,西偏东60°等.(4)坡度:坡面与水平面所成的二面角的度数.一个步骤解三角形应用题的一般步骤:(1)阅读理解题意,弄清问题的实际背景,明确已知与未知,理清量与量之间的关系.(2)根据题意画出示意图,将实际问题抽象成解三角形问题的模型.(3)根据题意选择正弦定理或余弦定理求解.(4)将三角形问题还原为实际问题,注意实际问题中的有关单位问题、近似计算的要求等.双基自测1.(人教A版教材习题改编)如图,设A,B两点在河的两岸,一测量者在A所在的同侧河岸边选定一点C,测出AC的距离为50 m,∠ACB=45°,∠CAB=105°后,就可以计算出A,B 两点的距离为().A.50 2 m B.50 3 m C.25 2 m D.2522m解析由正弦定理得ABsin∠ACB=ACsin B,又∵B=30°∴AB=AC·sin∠ACBsin B=50×2212=502(m).答案 A2.从A处望B处的仰角为α,从B处望A处的俯角为β,则α,β的关系为().A .α>βB .α=βC .α+β=90°D .α+β=180° 解析 根据仰角与俯角的定义易知α=β. 答案 B3.若点A 在点C 的北偏东30°,点B 在点C 的南偏东60°,且AC =BC ,则点A 在点B 的( ). A .北偏东15° B .北偏西15° C .北偏东10° D .北偏西10°解析 如图.答案 B4.一船向正北航行,看见正西方向相距10海里的两个灯塔恰好与它在一条直线上,继续航行半小时后,看见一灯塔在船的南偏西60°,另一灯塔在船的南偏西75°,则这艘船的速度是每小时( ). A .5海里 B .53海里 C .10海里D .103海里解析 如图所示,依题意有∠BAC =60°,∠BAD =75°,所以∠CAD =∠CDA =15°,从而CD =CA =10(海里),在Rt △ABC 中,得AB =5(海里), 于是这艘船的速度是50.5=10(海里/时).答案 C5.海上有A ,B ,C 三个小岛,测得A ,B 两岛相距10海里,∠BAC =60°,∠ABC =75°,则B ,C 间的距离是________海里.解析 由正弦定理,知BC sin 60°=AB sin (180°-60°-75°).解得BC =56(海里).答案 5 6考向一 测量距离问题【例1】►如图所示,为了测量河对岸A ,B 两点间的距离,在这岸定一基线CD ,现已测出CD =a 和∠ACD =60°,∠BCD =30°,∠BDC =105°,∠ADC =60°,试求AB 的长. [审题视点] 在△BCD 中,求出BC ,在△ABC 中,求出AB .解 在△ACD 中,已知CD =a ,∠ACD =60°,∠ADC =60°,所以AC =a .∵∠BCD =30°,∠BDC =105°∴∠CBD =45°在△BCD 中,由正弦定理可得BC =a sin 105°sin 45°=3+12a .在△ABC 中,已经求得AC 和BC ,又因为∠ACB =30°,所以利用余弦定理可以求得A ,B 两点之间的距离为AB =AC 2+BC 2-2AC ·BC ·cos 30°=22a . (1)利用示意图把已知量和待求量尽量集中在有关的三角形中,建立一个解三角形的模型.(2)利用正、余弦定理解出所需要的边和角,求得该数学模型的解.【训练1】 如图,A ,B ,C ,D 都在同一个与水平面垂直的平面内,B 、D 为两岛上的两座灯塔的塔顶,测量船于水面A 处测得B 点和D 点的仰角分别为75°,30°,于水面C 处测得B 点和D 点的仰角均为60°,AC =0.1 km.试探究图中B 、D 间距离与另外哪两点间距离相等,然后求B ,D 的距离.解 在△ACD 中,∠DAC =30°,∠ADC =60°-∠DAC =30°,所以CD =AC =0.1 km.又∠BCD =180°-60°-60°=60°,故CB 是△CAD 底边AD 的中垂线,所以BD =BA . 又∵∠ABC =15°在△ABC 中,AB sin ∠BCA =AC sin ∠ABC , 所以AB =AC sin 60°sin 15°=32+620(km), 同理,BD =32+620(km). 故B 、D 的距离为32+620km. 考向二 测量高度问题【例2】►如图,山脚下有一小塔AB ,在塔底B 测得山顶C 的仰角为60°,在山顶C 测得塔顶A 的俯角为45°,已知塔高AB =20 m ,求山高CD .[审题视点] 过点C 作CE ∥DB ,延长BA 交CE 于点E ,在△AEC 中建立关系.解如图,设CD =x m ,则AE =x -20 m ,tan 60°=CD BD , ∴BD =CD tan 60°=x 3=33x (m). 在△AEC 中,x -20=33x , 解得x =10(3+3) m .故山高CD 为10(3+3) m.(1)测量高度时,要准确理解仰、俯角的概念;(2)分清已知和待求,分析(画出)示意图,明确在哪个三角形内应用正、余弦定理.【训练2】 如图所示,测量河对岸的塔高AB 时,可以选与塔底B 在同一水平面内的两个测点C 与D ,现测得∠BCD =α,∠BDC =β,CD =s ,并在点C 测得塔顶A 的仰角为θ,求塔高AB .解 在△BCD 中,∠CBD =π-α-β, 由正弦定理得BC sin ∠BDC =CD sin ∠CBD , 所以BC =CD sin ∠BDC sin ∠CBD =s ·sin βsin (α+β)在Rt △ABC 中,AB =BC tan ∠ACB =s tan θsin βsin (α+β). 考向三 正、余弦定理在平面几何中的综合应用【例3】►如图所示,在梯形ABCD 中,AD ∥BC ,AB =5,AC =9,∠BCA =30°,∠ADB =45°,求BD 的长.[审题视点] 由于AB =5,∠ADB =45°,因此要求BD ,可在△ABD 中,由正弦定理求解,关键是确定∠BAD 的正弦值.在△ABC 中,AB =5,AC =9,∠ACB=30°,因此可用正弦定理求出sin ∠ABC ,再依据∠ABC 与∠BAD 互补确定sin ∠BAD 即可. 解 在△ABC 中,AB =5,AC =9,∠BCA =30°.由正弦定理,得AB sin ∠ACB =AC sin ∠ABC, sin ∠ABC =AC ·sin ∠BCA AB =9sin 30°5=910. ∵AD ∥BC ,∴∠BAD =180°-∠ABC ,于是sin ∠BAD =sin ∠ABC =910. 同理,在△ABD 中,AB =5,sin ∠BAD =910, ∠ADB =45°,由正弦定理:AB sin ∠BDA =BD sin ∠BAD, 解得BD =922.故BD 的长为922. 要利用正、余弦定理解决问题,需将多边形分割成若干个三角形,在分割时,要注意有利于应用正、余弦定理.【训练3】 如图,在△ABC 中,已知∠B =45°,D 是BC 边上的一点,AD =10,AC =14,DC =6,求AB 的长.解 在△ADC 中,AD =10,AC =14,DC =6,由余弦定理得cos ∠ADC =AD 2+DC 2-AC 22AD ·DC=100+36-1962×10×6=-12,∴∠ADC =120°,∴∠ADB =60°. 在△ABD 中,AD =10,∠B =45°,∠ADB =60°,由正弦定理得AB sin ∠ADB =AD sin B, ∴AB =AD ·sin ∠ADB sin B =10sin 60°sin 45°=10×3222=5 6.。
余弦定理简介
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
第一篇示例:
余弦定理是解决三角形中的边长和角度之间关系问题的一个重要定理。它是由三角函数中的余弦函数得到的,因此得名余弦定理。余弦定理在三角学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应用,尤其是在解决无法用正弦定理或者其他方法解决的三角形问题时,余弦定理往往发挥着重要作用。
余弦定理的表述很简单:在一个三角形ABC中,已知边长a、b、c和夹角A、B、C之间的关系可用余弦定理表示如下:
第二篇示例:
余弦定理,又称余弦定律,是平面三角形中的一种重要定理,用于解决三角形中的角和边之间的关系。余弦定理广泛应用于数学、物理、工程等领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起着重要作用。本文将简要介绍余弦定理的概念、推导过程以及应用范围。
余弦定理描述了三角形的边和角之间的关系。在一个三角形ABC中,假设三边分别为a、b、c,对应的角分别为A、B、C,余弦定理可以表达为:
余弦定理是一个十分有用和实用的数学定理,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解决三角形中的问题。通过掌握余弦定理的概念、推导过程和应用范围,我们可以更好地应用数学知识和技术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提高我们的数学应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希望本文对您对余弦定理有所帮助,也希望您能够进一步深入学习和探索相关数学知识,拓展您的数学视野和思维能力。【2000字】
a^2 = b^2 + c^2 - 2bc * cosA
a、b、c为三角形的三条边长,A、B、C为对应的夹角,cosA、cosB、cosC为各角的余弦值。
这个定理可以被用来计算三角形中的未知长度或角度,通过已知的边长和夹角可以求解出其他未知量。这种定理的重要性在于它提供了一种方法来解决不完全信息下的三角形问题,可以灵活地运用在各种场景中。
无论是在数学理论中还是在实际生活中,余弦定理都是一个非常实用的工具。通过掌握余弦定理,我们可以更准确地解决各种三角形相关的问题,提高数学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余弦定理也可以启发我们对数学规律和自然现象的进一步探索,是数学学习中的一大亮点。希望大家能够认真学习余弦定理,并运用它解决实际问题,从而提升自己的数学水平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角形余弦定理公式大全
三角形余弦定理公式大全高中数学是一个非常让人头痛的学科,但是还有有许多同学摆正态度积极学习,为了更好的帮助他们提高成绩。
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三角形余弦定理公式大全”,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三角形余弦定理公式大全余弦定理(第二余弦定理)余弦定理是揭示三角形边角关系的重要定理,直接运用它可解决一类已知三角形两边及夹角求第三边或者是已知三个边求角的问题,若对余弦定理加以变形并适当移于其它知识,则使用起来更为方便、灵活。
直角三角形的一个锐角的邻边和斜边的比值叫这个锐角的余弦值编辑本段余弦定理性质对于任意三角形,任何一边的平方等于其他两边平方的和减去这两边与它们夹角的余弦的两倍积,若三边为a,b,c 三角为A,B,C ,则满足性质--a^2 = b^2+ c^2 - 2·b·c·cosAb^2 = a^2 + c^2 - 2·a·c·cosBc^2 = a^2 + b^2 - 2·a·b·cosCcosC = (a^2 + b^2 - c^2) / (2·a·b)cosB = (a^2 + c^2 -b^2) / (2·a·c)cosA = (c^2 + b^2 - a^2) / (2·b·c)(物理力学方面的平行四边形定则中也会用到)第一余弦定理(任意三角形射影定理)设△ABC的三边是a、b、c,它们所对的角分别是A、B、C,则有a=b·cos C+c·cos B,b=c·cos A+a·cos C,c=a·cos B+b·cos A。
编辑本段余弦定理证明平面向量证法∵如图,有a+b=c (平行四边形定则:两个邻边之间的对角线代表两个邻边大小) ∴c·c=(a+b)·(a+b)∴c^2=a·a+2a·b+b·b∴c^2=a^2+b^2+2|a||b|Cos(π-θ)(以上粗体字符表示向量)又∵cos(π-θ)=-Cosθ∴c2=a2+b2-2|a||b|cosθ(注意:这里用到了三角函数公式)再拆开,得c2=a2+b2-2*a*b*CosC即 cosC=(a2+b2-c2)/2*a*b同理可证其他,而下面的cosC=(c2-b2-a2)/2ab就是将cosC移到左边表示一下。
余弦定理
课题 余弦定理1.余弦定理在三角形中任何一边的平方等于其他两边的平方的和减去这两边与它们夹角的余弦的积的两倍,即a 2=b 2+c 2-2bc cos A ,b 2=c 2+a 2-2ac cos B ,c 2=a 2+b 2-2ab cos C .2.余弦定理的推论根据余弦定理,可以得到以下推论:cos A =b 2+c 2-a 22bc ,cos B =a 2+c 2-b 22ac ,cos C =a 2+b 2-c 22ab. 3.余弦定理与勾股定理的关系在△ABC 中,由余弦定理,得c 2=a 2+b 2-2ab cos C ,若角C =90°,则cos C =0,于是c 2=a 2+b 2-2a ·b ·0=a 2+b 2,这说明勾股定理是余弦定理的特例,余弦定理是勾股定理的推广.规律:设c 是△ABC 中最大的边(或C 是△ABC 中最大的角),则a 2+b 2<c 2⇔△ABC 是钝角三角形,且角C 为钝角;a 2+b 2=c 2⇔△ABC 是直角三角形,且角C 为直角;a 2+b 2>c 2⇔△ABC 是锐角三角形,且角C 为锐角.在△ABC 中,AB =4,BC =3,B =60°,则AC 等于________. 13.边长为5、7、8的三角形中,最大角与最小角的和是________.1200在△ABC 中,sin A :sin B :sin C =3:5:7,则△ABC 是( )cA .锐角三角形B .直角三角形C .钝角三角形D .无法确定题型1 已知两边及其一角解三角形例1 △ABC 中,已知b =3,c =33,B =30°,解此三角形.解析:方法一 由余弦定理b 2=a 2+c 2-2ac cos B.得32=a 2+(33)2-2a ×33×cos 30°,∴a 2-9a +18=0,得a =3或6.当a =3时,A =30°,∴C =120°.当a =6时,由正弦定理sin A =a sin B b =6×123=1.∴A =90°,∴C =60°. 变式1:已知△ABC 中,a =1,b =1,C =120°,则边c =________. 3题型2 已知三边解三角形例2 已知△ABC 中,a ∶b ∶c =2∶6∶(3+1),求△ABC 的各内角度数.分析:由比例的性质可以引入一个字母k ,用k 表示a 、b 、c ,再由余弦定理求解各角.解析:∵a ∶b ∶c =2∶6∶(3+1),∴令a =2k ,b =6k ,c =(3+1)k.由余弦定理,有cos A =b 2+c 2-a 22bc =6k 2+(3+1)2k 2-4k 22·6k ·(3+1)k=22,∴A =45°. cos B =a 2+c 2-b 22ac =4k 2+(3+1)2k 2-6k 22×2k (3+1)k=12,∴B =60°. ∴C =180°-A -B =180°-45°-60°=75°.变式2:在△ABC 中,已知a -b =4,a +c =2b ,且最大角为120°,求三边的长.解析:由⎩⎪⎨⎪⎧a -b =4,a +c =2b 得⎩⎪⎨⎪⎧a =b +4.c =b -4. ∴a >b >c ,∴a 2=b 2+c 2-2bc cos 120°,即(b +4)2=b 2+(b -4)2-2b (b -4)×⎝⎛⎭⎫-12, 即b 2-10b =0. 解得b =0(舍去)或b =10,此时a =14,c =6.题型3 判断三角形的形状例3在△ABC 中,若b 2sin 2C +c 2sin 2B =2bc cos B cos C ,试判断△ABC 的形状.[解析] 解法一:∵b 2sin 2C +c 2sin 2B =2bc cos B cos C ,∴利用正弦定理可得 sin 2B sin 2C +sin 2C sin 2B =2sin B ·sin C ·cos B ·cos C ,∵sin B sin C ≠0,∴sin B ·sin C =cos B cos C ,∴cos(B +C )=0,∴cos A =0,∵0<A <π,∴A =π2,∴△ABC 为直角三角形. 解法二:已知等式可化为b 2-b 2cos 2C +c 2-c 2·cos 2B =2bc cos B cos C ,由余弦定理可得b 2+c 2-b 2·⎝⎛⎭⎫a 2+b 2-c 22ab 2-c 2(a 2+c 2-b 22ac )2=2bc ·a 2+b 2-c 22ab ·a 2+c 2-b 22ac ∴b 2+c 2=a 2,∴△ABC 为直角三角形.变式3: 在△ABC 中,已知c =a cos B ,b =a sin C ,判断三角形形状.解析:由余弦定理知cos B =a 2+c 2-b 22ac ,代入c =a cos B 得:c =a·a 2+c 2-b 22ac,∴c 2+b 2=a 2, ∴△ABC 是以A 为直角的直角三角形.又∵b =a sin C ,∴b =a·c a,∴b =c , ∴△ABC 也是等腰三角形.综上所述,△ABC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题型四:正弦、余弦定理的综合应用例4:(2013·广东东莞第五中学高二期中测试)在四边形ABCD 中,已知AD ⊥CD ,AD =10,AB =14,∠BDA =60°,∠BCD =135°,求BC 的长.[解析] 在△ABD 中,设BD =x ,由余弦定理:BA 2=BD 2+AD 2-2BD ·AD ·cos ∠BDA即142=x 2+102-2·10x ·cos60°,整理得:x 2-10x -96=0,解得x 1=16,x 2=-6(舍去),由正弦定理,得BC sin ∠CDB =BD sin ∠BCD, ∴BC =16sin135°·sin30°=8 2.变式4:如图,在△ABC 中,已知BC =15,AB AC =78,sin B =437,求BC 边上的高AD 的长. [解析] 在△ABC 中,由已知设AB =7x ,AC =8x ,由正弦定理,得7x sin C =8x sin B, ∴sin C =7x sin B 8x =78×437=32,∴C =60°(C =120°舍去,否则由8x >7x ,知B 也为钝角,不符合要求). 由余弦定理,得(7x )2=(8x )2+152-16x ×15cos60°,∴x 2-8x +15=0,∴x=3,或x=5,∴AB=21,或AB=35.在△ABD中,AD=AB sin B=437AB,∴AD=123,或AD=20 3.例5:设2a+1,a,2a-1为钝角三角形的三边,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正解]∵2a+1,a,2a-1为三角形的三边,∴⎩⎪⎨⎪⎧2a+1>0,a>0,2a-1>0,解得a>12,此时2a+1最大.∵2a+1,a,2a-1表示三角形的三边,还需a+(2a-1)>2a+1,解得a>2.设最长边所对角为θ,则cosθ=a2+(2a-1)2-(2a+1)22a(2a-1)=a(a-8)2a(2a-1)<0,解得12<a<8.∴a的取值范围是2<a<8.【课后巩固】1.在ABC∆中,已知Bac cos2=,试判断ABC∆的形状.2.在ABC∆中,已知cba+=2,CBA sinsinsin2=,试判断ABC∆的形状.3.如图,我炮兵阵地位于A处,两观察所分别设于C,D,已知ACD∆为边长等于a的正三角形.当目标出现于B时,测得︒=∠45CDB,︒=∠75BCD,试求炮击目标的距离AB.ACBD。
余弦定理及其应用
余弦定理及其应用余弦定理是初中数学中较为重要的一个定理,它通常用于求解三角形中某一个角的大小或者某一条边的长度。
本文将分别讲述余弦定理的公式及其推导过程,以及在实际应用中的一些案例。
一、余弦定理的公式余弦定理是在三角形中的任意一条边上,作高,将三角形分成两个直角三角形,然后利用勾股定理及几何证明,得到的著名公式。
其公式为:$c^2=a^2+b^2-2ab\cos C$其中,$c$是三角形中的一条边,$a$和$b$是剩下的两条边,$C$是余弦定理中夹角$c$的对面角。
值得注意的是,当$C=90^\circ$时,余弦定理变为了勾股定理。
当$C$小于$90^\circ$时,$\cos C$为正数;当$C$大于$90^\circ$时,$\cos C$为负数。
这也意味着,当角度较小时,三角形中较长的一条边越长;当角度较大时,三角形中较长的一条边反而越短。
二、余弦定理的推导过程余弦定理的推导过程相对较为复杂,但从中可以体会数学证明的思路和方法。
下面简述一下余弦定理的推导过程。
(1)首先,我们将三角形分成两个直角三角形,并用勾股定理推导出$AC$的长度:$AC^2=AB^2-BC^2$(2)接着,我们利用勾股定理,求出$BD$的长度:$BD^2=AB^2-AE^2$(3)我们可以发现,$BD$与$AC$构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因此有$BD=AC$。
(4)从而得到:$BD^2=AC^2-AE^2$代入(2)式,可得:$AB^2-AE^2=AC^2-BC^2$化简后即为余弦定理:$c^2=a^2+b^2-2ab\cos C$三、余弦定理在实际应用中的一些案例1.求解三角形中的某一个角余弦定理可用于求解三角形中的某一个角的大小。
如图所示,在$\triangle ABC$中,已知$c=7$,$a=4$,$b=6$,求$\angle C$的大小。
根据余弦定理,我们有:$7^2=4^2+6^2-2\times 4\times 6\cos C$化简后得:$\cos C=-\frac{1}{12}$根据余弦函数的定义,可知:$\cos C=\frac{\mathrm{adj}}{\mathrm{hyp}}=\frac{AB}{AC}$代入$\cos C=-\frac{1}{12}$即可得到$\angle C$的大小。
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含解析)
第七节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知识能否忆起]1.正弦定理 分类 内容定理a sin A =b sin B =csin C=2R (R 是△ABC 外接圆的半径)变形 公式①a =2R sin_A ,b =2R sin_B ,c =2R sin_C ,②sin A ∶sin B ∶sin C =a ∶b ∶c , ③sin A =a 2R ,sin B =b 2R ,sin C =c2R解决的 问题 ①已知两角和任一边,求其他两边和另一角, ②已知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求另一边的对角2.余弦定理 分类内容定理在△ABC 中,有a 2=b 2+c 2-2bc cos_A ;b 2=a 2+c 2-2ac cos_B ;c 2=a 2+b 2-2ab cos_C 变形 公式 cos A =b 2+c 2-a 22bc ;cos B =a 2+c 2-b 22ac ;cos C =a 2+b 2-c 22ab解决的 问题 ①已知三边,求各角;②已知两边和它们的夹角,求第三边和其他两个角3.三角形中常用的面积公式 (1)S =12ah (h 表示边a 上的高);(2)S =12bc sin A =12ac sin B =12ab sin C ;(3)S =12r (a +b +c )(r 为三角形的内切圆半径).[小题能否全取]1.(2012·广东高考)在△ABC 中,若∠A =60°,∠B =45°,BC =32,则AC =( ) A .4 3 B .2 3 C. 3D.32解析:选B 由正弦定理得:BC sin A =AC sin B ,即32sin 60°=AC sin 45°,所以AC =3232×22=2 3.2.在△ABC 中,a =3,b =1,c =2,则A 等于( ) A .30° B .45° C .60°D .75°解析:选C ∵cos A =b 2+c 2-a 22bc =1+4-32×1×2=12,又∵0°<A <180°,∴A =60°.3.(教材习题改编)在△ABC 中,若a =18,b =24,A =45°,则此三角形有( ) A .无解B .两解C .一解D .解的个数不确定解析:选B ∵a sin A =bsin B,∴sin B =b a sin A =2418sin 45°,∴sin B =223.又∵a <b ,∴B 有两个.4.(2012·陕西高考)在△ABC 中,角A ,B ,C 所对边的长分别为a ,b ,c .若a =2,B =π6,c =23,则b =________. 解析:由余弦定理得b 2=a 2+c 2-2ac cos B =4+12-2×2×23×32=4,所以b =2. 答案:25.△ABC 中,B =120°,AC =7,AB =5,则△ABC 的面积为________. 解析:设BC =x ,由余弦定理得49=25+x 2-10x cos 120°, 整理得x 2+5x -24=0,即x =3.因此S △ABC =12AB ×BC ×sin B =12×3×5×32=1534.答案:1534(1)在三角形中,大角对大边,大边对大角;大角的正弦值也较大,正弦值较大的角也较大,即在△ABC 中,A >B ⇔a >b ⇔sin A >sin B .(2)在△ABC 中,已知a 、b 和A 时,解的情况如下:A 为锐角A 为钝角或直角图形关系式 a =b sinAb sin A <a <ba ≥ba >b解的个数一解两解 一解 一解利用正弦、余弦定理解三角形典题导入[例1] (2012·浙江高考)在△ABC 中,内角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且b sin A =3a cos B .(1)求角B 的大小;(2)若b =3,sin C =2sin A ,求a ,c 的值. [自主解答] (1)由b sin A =3a cos B 及正弦定理 a sin A =bsin B,得sin B =3cos B , 所以tan B =3,所以B =π3.(2)由sin C =2sin A 及a sin A =csin C ,得c =2a .由b =3及余弦定理b 2=a 2+c 2-2ac cos B , 得9=a 2+c 2-ac . 所以a =3,c =2 3.在本例(2)的条件下,试求角A 的大小. 解:∵a sin A =bsin B, ∴sin A =a sin Bb =3·sinπ33=12.∴A =π6.由题悟法1.应熟练掌握正、余弦定理及其变形.解三角形时,有时可用正弦定理,有时也可用余弦定理,应注意用哪一个定理更方便、简捷.2.已知两角和一边,该三角形是确定的,其解是唯一的;已知两边和一边的对角,该三角形具有不唯一性,通常根据三角函数值的有界性和大边对大角定理进行判断.以题试法1.△ABC 的三个内角A ,B ,C 所对的边分别为a ,b ,c ,a sin A sin B +b cos 2A =2a . (1)求b a;(2)若c 2=b 2+3a 2,求B . 解:(1)由正弦定理得,sin 2A sin B +sin B cos 2A = 2sin A ,即 sinB (sin 2A +cos 2A )=2sin A . 故sinB = 2sin A ,所以b a= 2.(2)由余弦定理和c 2=b 2+3a 2,得cos B =(1+3)a 2c .由(1)知b 2=2a 2,故c 2=(2+3)a 2.可得cos 2B =12,又cos B >0,故cos B =22,所以B =45°.利用正弦、余弦定理判定三角形的形状典题导入[例2] 在△ABC 中a ,b ,c 分别为内角A ,B ,C 的对边,且2a sin A =(2b +c )sin B +(2c +b )sin C .(1)求A 的大小;(2)若sin B +sin C =1,试判断△ABC 的形状.[自主解答] (1)由已知,根据正弦定理得2a 2=(2b +c )·b +(2c +b )c ,即a 2=b 2+c 2+bc .由余弦定理得a 2=b 2+c 2-2bc cos A , 故cos A =-12,∵0<A <180°,∴A =120°.(2)由(1)得sin 2A =sin 2B +sin 2C +sin B sin C =34.又sin B +sin C =1, 解得sin B =sin C =12.∵0°<B <60°,0°<C <60°,故B =C , ∴△ABC 是等腰的钝角三角形.由题悟法依据已知条件中的边角关系判断三角形的形状时,主要有如下两种方法:(1)利用正、余弦定理把已知条件转化为边边关系,通过因式分解、配方等得出边的相应关系,从而判断三角形的形状;(2)利用正、余弦定理把已知条件转化为内角的三角函数间的关系,通过三角函数恒等变形,得出内角的关系,从而判断出三角形的形状,此时要注意应用A +B +C =π这个结论.[注意] 在上述两种方法的等式变形中,一般两边不要约去公因式,应移项提取公因式,以免漏解.以题试法2.(2012·安徽名校模拟)已知△ABC 的三个内角A ,B ,C 所对的边分别为a ,b ,c ,向量m =(4,-1),n =⎝ ⎛⎭⎪⎫cos 2A 2,cos 2A ,且m ·n =72.(1)求角A 的大小;(2)若b +c =2a =23,试判断△ABC 的形状.解:(1)∵m =(4,-1),n =⎝ ⎛⎭⎪⎫cos 2A2,cos 2A ,∴m ·n =4cos 2A 2-cos 2A =4·1+cos A 2-(2cos 2A -1)=-2cos 2A +2cos A +3.又∵m ·n =72,∴-2cos 2A +2cos A +3=72,解得cos A =12.∵0<A <π,∴A =π3.(2)在△ABC 中,a 2=b 2+c 2-2bc cos A ,且a =3, ∴(3)2=b 2+c 2-2bc ·12=b 2+c 2-bc .①又∵b +c =23,∴b =23-c ,代入①式整理得c 2-23c +3=0,解得c =3,∴b = 3,于是a =b =c = 3,即△ABC 为等边三角形.与三角形面积有关的问题典题导入[例3] (2012·新课标全国卷)已知a ,b ,c 分别为△ABC 三个内角A ,B ,C 的对边,a cosC +3a sin C -b -c =0.(1)求A ;(2)若a =2,△ABC 的面积为3,求b ,c .[自主解答] (1)由a cos C +3a sin C -b -c =0及正弦定理得sin A cos C +3sinA sin C -sinB -sinC =0.因为B =π-A -C ,所以3sin A sin C -cos A sin C -sin C =0. 由于sin C ≠0,所以sin ⎝⎛⎭⎫A -π6=12.又0<A <π,故A =π3.(2)△ABC 的面积S =12bc sin A =3,故bc =4.而a 2=b 2+c 2-2bc cos A ,故b 2+c 2=8. 解得b =c =2.由题悟法1.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并不是孤立的.解题时要根据具体题目合理选用,有时还需要交替使用.2.在解决三角形问题中,面积公式S =12ab sin C =12bc sin A =12ac sin B 最常用,因为公式中既有边也有角,容易和正弦定理、余弦定理结合应用.以题试法3.(2012·江西重点中学联考)在△ABC 中,12cos 2A =cos 2A -cos A .(1)求角A 的大小;(2)若a =3,sin B =2sin C ,求S △ABC .解:(1)由已知得12(2cos 2A -1)=cos 2A -cos A ,则cos A =12.因为0<A <π,所以A =π3.(2)由b sin B =c sin C ,可得sin B sin C =bc=2,即b =2c .所以cos A =b 2+c 2-a 22bc =4c 2+c 2-94c 2=12, 解得c =3,b =23,所以S △ABC =12bc sin A =12×23×3×32=332.1.在△ABC 中,a 、b 分别是角A 、B 所对的边,条件“a <b ”是使“cos A >cos B ”成立的( ) A .充分不必要条件 B .必要不充分条件 C .充要条件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解析:选C a <b ⇔A <B ⇔cos A >cos B .2.(2012·泉州模拟)在△ABC 中,a ,b ,c 分别是角A ,B ,C 所对的边.若A =π3,b =1,△ABC 的面积为32,则a 的值为( ) A .1 B .2 C.32D. 3解析:选D 由已知得12bc sin A =12×1×c ×sin π3=32,解得c =2,则由余弦定理可得a 2=4+1-2×2×1×cos π3=3⇒a = 3.3.(2013·“江南十校”联考)在△ABC 中,角A ,B ,C 所对的边分别为a ,b ,c ,已知a =23,c =22,1+tan A tan B =2cb,则C =( ) A .30°B .45°C .45°或135°D .60°解析:选B 由1+tan A tan B =2cb 和正弦定理得cos A sin B +sin A cos B =2sin C cos A , 即sin C =2sin C cos A , 所以cos A =12,则A =60°.由正弦定理得23sin A =22sin C ,则sin C =22, 又c <a ,则C <60°,故C =45°.4.(2012·陕西高考)在△ABC 中 ,角A ,B ,C 所对边的长分别为a ,b ,c ,若a 2+b 2=2c 2,则cos C 的最小值为( )A.32B.22C.12D .-12解析:选C 由余弦定理得a 2+b 2-c 2=2ab cos C ,又c 2=12(a 2+b 2),得2ab cos C =12(a 2+b 2),即cos C =a 2+b 24ab ≥2ab 4ab =12.5.(2012·上海高考)在△ABC 中,若sin 2 A +sin 2B <sin 2C ,则△ABC 的形状是( )A .锐角三角形B .直角三角形C .钝角三角形D .不能确定解析:选C 由正弦定理得a 2+b 2<c 2,所以cos C =a 2+b 2-c 22ab <0,所以C 是钝角,故△ABC 是钝角三角形.6.在△ABC 中,角A 、B 、C 所对的边分别是a 、b 、c .若b =2a sin B ,则角A 的大小为________.解析:由正弦定理得sin B =2sin A sin B ,∵sin B ≠0, ∴sin A =12,∴A =30°或A =150°.答案:30°或150°7.在△ABC 中,若a =3,b =3,A =π3,则C 的大小为________.解析:由正弦定理可知sin B =b sin A a =3sinπ33=12,所以B =π6或5π6(舍去),所以C=π-A -B =π-π3-π6=π2.答案:π28.(2012·北京西城期末)在△ABC 中,三个内角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若b =25,B =π4,sin C =55,则c =________;a =________.解析:根据正弦定理得b sin B =c sin C ,则c =b sin C sin B =22,再由余弦定理得b 2=a 2+c 2-2ac cos B ,即a 2-4a -12=0,(a +2)(a -6)=0,解得a =6或a =-2(舍去).答案:2 2 69.(2012·北京高考)在△ABC 中,若a =2,b +c =7,cos B =-14,则b =________.解析:根据余弦定理代入b 2=4+(7-b )2-2×2×(7-b )×⎝ ⎛⎭⎪⎫-14,解得b =4.答案:410.△ABC 的内角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a sin A +c sin C -2a sin C =b sinB .(1)求B ;(2)若A =75°,b =2,求a ,c .解:(1)由正弦定理得a 2+c 2-2ac =b 2.由余弦定理得b 2=a 2+c 2-2ac cos B . 故cos B =22,因此B =45°. (2)sin A =sin(30°+45°)=sin 30°cos 45°+cos 30°sin 45°=2+64. 故a =b ×sin A sin B =2+62=1+3,c =b ×sin C sin B =2×sin 60°sin 45°= 6. 11.(2013·北京朝阳统考)在锐角三角形ABC 中,a ,b ,c 分别为内角A ,B ,C 所对的边,且满足3a -2b sin A =0.(1)求角B 的大小;(2)若a +c =5,且a >c ,b =7,求AB u u u r ·AC u u ur 的值.解:(1)因为3a -2b sin A =0, 所以 3sin A -2sin B sin A =0, 因为sin A ≠0,所以sin B =32. 又B 为锐角,所以B =π3.(2)由(1)可知,B =π3.因为b = 7.根据余弦定理,得7=a 2+c 2-2ac cos π3,整理,得(a +c )2-3ac =7. 由已知a +c =5,得ac =6. 又a >c ,故a =3,c =2.于是cos A =b 2+c 2-a 22bc =7+4-947=714,所以AB u u u r ·AC u u u r =|AB u u u r|·|AC u u u r |cos A =cb cos A=2×7×714=1. 12.(2012·山东高考)在△ABC 中,内角A ,B ,C 所对的边分别为a ,b ,c ,已知sin B (tanA +tan C )=tan A tan C .(1)求证:a ,b ,c 成等比数列; (2)若a =1,c =2,求△ABC 的面积S .解:(1)证明:在△ABC 中,由于sin B (tan A +tan C )=tan A tan C , 所以sin B ⎝⎛⎭⎪⎫sin A cos A +sin C cos C =sin A cos A ·sin C cos C, 因此sin B (sin A cos C +cos A sin C )=sin A sin C , 所以sin B sin(A +C )=sin A sin C . 又A +B +C =π, 所以sin(A +C )=sin B , 因此sin 2B =sin A sinC . 由正弦定理得b 2=ac , 即a ,b ,c 成等比数列.(2)因为a =1,c =2,所以b =2,由余弦定理得cos B =a 2+c 2-b 22ac =12+22-22×1×2=34,因为0<B <π,所以sin B =1-cos 2B =74, 故△ABC 的面积S =12ac sin B =12×1×2×74=74.1.(2012·湖北高考)设△ABC 的内角A ,B ,C 所对的边分别为a ,b ,c .若三边的长为连续的三个正整数,且A >B >C ,3b =20a cos A ,则sin A ∶sin B ∶sin C 为( )A .4∶3∶2B .5∶6∶7C .5∶4∶3D .6∶5∶4解析:选D 由题意可得a >b >c ,且为连续正整数,设c =n ,b =n +1,a =n +2(n >1,且n ∈N *),则由余弦定理可得3(n +1)=20(n +2)·(n +1)2+n 2-(n +2)22n (n +1),化简得7n 2-13n -60=0,n ∈N *,解得n =4,由正弦定理可得sin A ∶sin B ∶sin C =a ∶b ∶c =6∶5∶4.2.(2012·长春调研)在△ABC 中,角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已知4sin 2A +B2-cos 2C =72,且a +b =5,c =7,则△ABC 的面积为________.解析:因为4sin2A +B2-cos 2C =72, 所以2[1-cos(A +B )]-2cos 2C +1=72,2+2cos C -2cos 2C +1=72,cos 2C -cos C +14=0,解得cos C =12.根据余弦定理有cos C =12=a 2+b 2-72ab,ab =a 2+b 2-7,3ab =a 2+b 2+2ab -7=(a +b )2-7=25-7=18,ab =6,所以△ABC 的面积S △ABC =12ab sin C =12×6×32=332.答案:3323.在△ABC 中,角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且满足(2b -c )cos A -a cos C =0. (1)求角A 的大小;(2)若a =3,S △ABC =334,试判断△ABC 的形状,并说明理由.解:(1)法一:由(2b -c )cos A -a cos C =0及正弦定理,得 (2sin B -sin C )cos A -sin A cos C =0, ∴2sin B cos A -sin(A +C )=0, sin B (2cos A -1)=0. ∵0<B <π,∴sin B ≠0, ∴cos A =12.∵0<A <π,∴A =π3.法二:由(2b -c )cos A -a cos C =0,及余弦定理,得(2b -c )·b 2+c 2-a 22bc -a ·a 2+b 2-c 22ab =0,整理,得b 2+c 2-a 2=bc ,∴cos A =b 2+c 2-a 22bc =12,∵0<A <π,∴A =π3.(2)∵S △ABC =12bc sin A =334,即12bc sin π3=334, ∴bc =3,①∵a 2=b 2+c 2-2bc cos A ,a =3,A =π3,∴b 2+c 2=6,② 由①②得b =c =3, ∴△ABC 为等边三角形.1.已知a ,b ,c 分别是△ABC 的三个内角A ,B ,C 所对的边.若a =1,b =3,A +C =2B ,则sin C =________.解析:在△ABC 中,A +C =2B ,∴B =60°.又∵sin A =a sin B b =12,∴A =30°或150°(舍),∴C =90°,∴sin C =1.答案:12.在△ABC 中,a =2b cos C ,则这个三角形一定是( ) A .等腰三角形 B .直角三角形 C .等腰直角三角形D .等腰或直角三角形解析:选A 法一:(化边为角)由正弦定理知: sin A =2sin B cos C ,又A =π-(B +C ), ∴sin A =sin(B +C )=2sin B cos C . ∴sin B cos C +cos B sin C =2sin B cos C , ∴sin B cos C -cos B sin C =0, ∴sin(B -C )=0.又∵B 、C 为三角形内角,∴B =C .法二:(化角为边)由余弦定理知cos C =a 2+b 2-c 22ab ,∴a =2b ·a 2+b 2-c 22ab =a 2+b 2-c 2a,∴a 2=a 2+b 2-c 2,∴b 2=c 2,∴b =c .3.在△ABC 中,角A ,B ,C 所对的边分别为a ,b ,c ,已知 cos 2C =-14.(1)求sin C 的值;(2)当a =2,2sin A =sin C 时,求b 及c 的长. 解:(1)因为cos 2C =1-2sin 2C =-14,且0<C <π,所以sin C =104. (2)当a =2,2sin A =sin C 时,由正弦定理a sin A =csin C ,得c =4.由cos 2C =2cos 2C-1=-14,及0<C <π得cos C =±64.由余弦定理c 2=a 2+b 2-2ab cos C ,得b 2±6b -12=0,解得b =6或26, 所以⎩⎨⎧b =6,c =4或⎩⎨⎧b =26,c =4.4.设△ABC 的内角A ,B ,C 所对的边长分别为a ,b ,c , 且cos B =45,b =2.(1)当A =30°时,求a 的值;(2)当△ABC 的面积为3时,求a +c 的值. 解:(1)因为cos B =45,所以sin B =35.由正弦定理a sin A =b sin B ,可得a sin 30°=103,所以a =53.(2)因为△ABC 的面积S =12ac ·sin B ,sin B =35,所以310ac =3,ac =10.由余弦定理得b 2=a 2+c 2-2ac cos B , 得4=a 2+c 2-85ac =a 2+c 2-16,即a 2+c 2=20.所以(a +c )2-2ac =20,(a +c )2=40. 所以a +c =210.。
《余弦定理》 讲义
《余弦定理》讲义一、引入在三角形中,我们常常需要求解边和角的关系。
除了大家熟悉的正弦定理,余弦定理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工具。
它能够帮助我们在已知三角形的某些边和角的情况下,求出其他未知的边和角。
二、余弦定理的内容对于任意三角形,若三边为 a、b、c,对应的三个角为 A、B、C,则有:\(a^2 = b^2 + c^2 2bc \cos A\)\(b^2 = a^2 + c^2 2ac \cos B\)\(c^2 = a^2 + b^2 2ab \cos C\)这就是余弦定理的表达式。
三、余弦定理的推导我们可以通过向量的方法来推导余弦定理。
假设三角形的三个顶点分别为 A、B、C,对应的向量分别为\(\overrightarrow{AB}\)、\(\overrightarrow{AC}\)。
\(\overrightarrow{AB}\)=\(\overrightarrow{B} \overrightarrow{A}\),\(\overrightarrow{AC}\)=\(\overrightarrow{C} \overrightarrow{A}\)\(\vert \overrightarrow{AB} \vert\)= c,\(\vert \overrightarrow{AC} \vert\)= b\(\overrightarrow{AB} \cdot \overrightarrow{AC}\)=\(\vert \overrightarrow{AB} \vert \vert \overrightarrow{AC} \vert \cos A\)\\begin{align}\overrightarrow{AB} \cdot \overrightarrow{AC} &=(\overrightarrow{B} \overrightarrow{A})\cdot (\overrightarrow{C} \overrightarrow{A})\\&=\overrightarrow{B} \cdot \overrightarrow{C} \overrightarrow{A} \cdot \overrightarrow{C} \overrightarrow{B} \cdot \overrightarrow{A} +\overrightarrow{A} \cdot \overrightarrow{A}\\&=\vert \overrightarrow{B} \vert \vert \overrightarrow{C}\vert \cos (\pi A) \vert \overrightarrow{A} \vert \vert \overrightarrow{C} \vert \cos C \vert \overrightarrow{B} \vert \vert \overrightarrow{A} \vert \cos B +\vert \overrightarrow{A}\vert^2\\\end{align}\因为\(\vert \overrightarrow{A} \vert^2 = a^2\),\(\vert\overrightarrow{B} \vert^2 = b^2\),\(\vert \overrightarrow{C} \vert^2 = c^2\)所以\(bc \cos A =\frac{b^2 + c^2 a^2}{2}\)即\(a^2 = b^2 + c^2 2bc \cos A\)同理可证\(b^2 = a^2 + c^2 2ac \cos B\),\(c^2 = a^2 +b^2 2ab \cos C\)四、余弦定理的应用1、已知两边及其夹角,求第三边例如,在三角形 ABC 中,已知 a = 5,b = 7,角 C = 60°,求 c。
余弦定理
目录
1 请在此处输入文本标题信息 2 请在此处输入文本标题信息 3 请在此处输入文本标题信息 4 请在此处输入文本标题信息
输入文本信息标题
请在此输入文本信息内容 请在此输入文本信息内容 请在此输入文本信息内容 请在此输入文本信息内容 请在此输入文本信息内容
输入文本信息标题
请在此输入文本信息内容 请在此输入文本信息内容 请在此输入文本信息内容 请在此输入文本信息内容 请在此输入文本信息内容
文本 输入文本信息
文本 输入文本信息
文本 输入文本信息
文本 输入文本信息
文本 输入文本信息
文本 输入文本信息
输入文本标题信息 输入文本标题信息
输入文本标题信息 输入文本标题信息
文本标题
请您在此输入文本信息内容 请您在此输入文本信息内容
文本标题
请您在此输入文本信息内容 请您在此输入文本信息内容
中国老百姓把对美好生活的期望
形容成“芝麻开花节节高”, 指像芝麻开花一样,一年比一年好 进入成熟期的芝麻,每开花一次,就拔高一节,接着 再开花,再继续拔高。 开花就意味着结籽。
请您在此输入文本信息内容 请您在此输入文本信息内容 请您在此输入文本信息内容 请您在此输入文本信息内容
1 请在此输入文本信息 3 请在此输入文本信息
知识梳理
4 解三角形中一些隐含的条件
(1)∠A+∠B+∠C=π;
(2)∠A>∠B⇔a>b;
(3)在直角三角形中,若角C为直角,则有∠A+∠B=π,
a2+b2=c2,sinA= a ,cosA= b ,tanA= a .
c
c
b
5 利用余弦定理判断三角形的形状
a2+b2-c2>0⇔角C为锐角;
三角形的余弦定理
三角形的余弦定理三角形是几何学中最基础的图形之一,它由三条边和三个顶点组成。
在三角形中,有一条著名的几何定理被称为余弦定理。
本文将详细介绍三角形的余弦定理及其相关性质。
一、余弦定理的表述余弦定理是指在一个三角形ABC中,对应角A的两边分别为a和b,而c为BC的边长时,成立以下关系:c² = a² + b² - 2ab·cosA其中,c表示三角形的斜边(即BC)、a和b为两条边,A为两条边之间的夹角。
该定理可以用来计算三角形中各边和角度的关系。
二、利用余弦定理求边长余弦定理可以帮助我们计算三角形中缺失的边长。
当我们已知三角形的两个边和夹角时,可以通过该定理求解第三条边的长度。
具体步骤如下:1. 已知三角形ABC,已知边长a和b,夹角A。
2. 使用余弦定理,将已知的边长和夹角带入公式:c² = a² + b² -2ab·cosA。
3. 将公式进行变形,可得:c = √(a² + b² - 2ab·cosA)。
4. 计算出c的值,即得到三角形的第三边的长度。
通过这种方法,我们可以方便地计算出三角形的边长,进一步了解三角形的形状和结构。
三、利用余弦定理求角度除了求解边长之外,余弦定理还可以帮助我们计算三角形中的夹角。
当我们已知三角形的三个边长时,可以通过该定理求解夹角的度数。
具体步骤如下:1. 已知三角形ABC,已知边长a、b和c。
2. 使用余弦定理,将已知的边长带入公式:c² = a² + b² - 2ab·cosA。
3. 将公式进行变形,可得:cosA = (a² + b² - c²) / (2ab)。
4. 使用反余弦函数,计算出cosA的值。
得到的结果即为角A的弧度值。
5. 将弧度值转换为角度值,即可得到夹角A的度数。
通过这种方法,我们可以求解任意一个三角形中的夹角度数,进一步研究和分析三角形的性质。
数学余弦定理知识点九年级
数学余弦定理知识点九年级数学中的余弦定理是一个关于三角形边长和角度之间的重要定理。
它可以帮助我们计算三角形的边长或角度,是解决三角形问题的重要工具之一。
在九年级的数学课程中,我们需要了解余弦定理的概念、公式以及应用。
本文将详细介绍数学余弦定理的知识点。
一、余弦定理的概念余弦定理是描述三角形边长和角度之间关系的定理。
它指出,在任意三角形ABC中,设三角形的三边分别为a、b、c,对应的角度为A、B、C,那么余弦定理可以表示为:a^2 = b^2 + c^2 - 2bc·cosA (1)b^2 = a^2 + c^2 - 2ac·cosB (2)c^2 = a^2 + b^2 - 2ab·cosC (3)其中,a、b、c分别为三角形的边长,A、B、C为对应的内角。
这三个公式可以互相推导,根据需要使用不同的形式。
二、余弦定理的公式推导我们可以通过向量的内积和三角函数的关系来推导余弦定理。
设向量AB和AC的夹角为α,长度分别为b和c,那么有:AB·AC = |AB|·|AC|·cosα即b·c·cosα = AB·AC同理可得:AC·AB = |AC|·|AB|·cosβ即 c·a·cosβ = AC·AB将以上两个等式相加得:b·c·cosα + c·a·cosβ = AB·AC + AC·AB即b·c·cosα + c·a·cosβ = AB^2再将AB拆分成两部分,得到:b·c·cosα + c·a·cosβ = (b - a)·(b + a)即b·c·cosα + c·a·cosβ = b^2 - a^2整理可得:b^2 + c^2 - a^2 = 2bc·cosα即 b^2 = a^2 + c^2 - 2bc·cosα类似地,可以推导出(2)和(3)两个公式。
22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
3.测量角度问题,首先要明确方位角、方向角的含义:指北或指 南方向线与目标方向线所北方向线顺时针转到目标方向线所成的角度叫做方
位角. 4.方向角是解三角形实际问题中经常出现的.目标方向角一般
可用“x偏x多少度”来表示,这里第一个“x”是“北”或
“南”,第二个“x”是“东”或“西”.如北偏东25°等.
[解]设缉私船应沿CD方向行驶t小时,才能最快截获(在D点) 走私船,则CD= 10 3 t海里,BD=10t海里,在
3 1 )·2·cos120°=6,
△ABC中,由余弦定理,有BC2=AB2+AC2-2AB·ACcosA,
3 1 ∴BC=
(
)2+22-2(
6 海里.
又∵
BC AC , sinA sinABC
考点陪练
1.已知 ABC中, a 2, b 3, B 60, 那么角A等于( A.135 B.90 C.45 D.30
a b 2 解析 :由正弦定理 ,得 sinA sinB sinA
)
3 2 , 可得sinA . 2 3 2 又a 2 b 3, 所以A B, 所以A 45.
类型一
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的应用
解题准备:1.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揭示的都是三角形的边角关
系,根据题目的实际情况,我们可以选择其中一种使用,也可
以综合起来运用. 2.在求角时,能用余弦定理的尽量用余弦定理,因为用正弦定 理虽然运算量较小,但容易产生增解或漏解.
3.综合运用正、余弦定理解三角形问题时,要注意以下关系式 的运用:A+B+C=π,sin(A+B)=sinC,cos(A+B)=-
∵0<A<π,0<B<π,∴sin2A=sin2B ∴2A=2B或2A=π-2B,即A=B或A+B=
余弦定理
余弦定理一、知识梳理1.余弦定理三角形任何一边的平方等于其他两边的平方和减去这两边与它们的夹角的余弦的积的2倍.即a2=b2+c2-2bccos A,b2=c2+a2-2cacos B,c2=a2+b2-2abcos C。
.2.余弦定理的变式cos A=b2+c2-a22bc;cos B=c2+a2-b22ca;cos C=a2+b2-c22ab.想一想:已知三角形的三边,如何判断三角形的形状?提示在△ABC中,若三边a,b,c中,边a最大,则∠A最大;若a2<b2+c2,则0°<A<90°,则三角形是锐角三角形;若a2=b2+c2,则A=90°,则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若a2>b2+c2,则90°<A<180°,则三角形是钝角三角形.名师点睛1.余弦定理(1)余弦定理是勾股定理的推广,勾股定理是余弦定理的特例.(2)余弦定理适用于任意三角形,揭示了三角形中边角间的关系.在应用余弦定理时,因为已知三边(求角)或已知两边及夹角(求第三边)时,三角形是唯一确定的,即此时的解是唯一的.(3)在余弦定理中,每一个等式中都包含四个不同的量.即三角形的三边和一边的对角这四个元素,可利用方程的思想,知三求一.2.余弦定理变形及应用(1)已知三角形的三边求角时,常用余弦定理的变形式.(2)若A为锐角,则cos A>0,即b2+c2-a2>0,即b2+c2>a2;若A为直角,则cos A=0,即b2+c2-a2=0,即b2+c2=a2;若A为钝角,则cos A<0,即b2+c2-a2<0,即b2+c2<a2.反之,也成立.(3)在解三角形时,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是相通的.如:已知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解三角形时,用正弦定理可求解,但需判别解的情况;也可用余弦定理求解.若已知a 、b 和A ,可先由余弦定理求出c ,列式为a 2=b 2+c 2-2bc ·cos A ,则关于c 的方程的解的个数对应三角形解的个数.二、典例精析题型一 余弦定理解三角形【例1】 (1)在△ABC 中,如果a ∶b ∶c =2∶6∶(3+1),求这个三角形的最小角.(2)在△ABC 中,已知a =2,b =22,∠C =15°,求角A 、B 和边c 的值. 解 (1)在三角形中,大边对大角,小边对小角,根据已知条件判断最小边应为a .∵a ∶b ∶c =2∶6∶(3+1),可设a =2k ,b =6k ,c =(3+1)k (k >0),最小角为角A ,由余弦定理得cos A =b 2+c 2-a 22bc =6k 2+(3+1)2k 2-4k 22(3+1)×6k 2=22,故∠A =45°. (2)cos 15°=cos(45°-30°)=6+24.由余弦定理知c 2=a 2+b 2-2ab cos C =4+8-22×(6+2)=8-43, ∴c =8-43=(6-2)2=6- 2.由正弦定理得a sin A =c sin C ,sin A =a sin C c =a sin 15°c =2×6-246-2=12, ∵b >a ,sin A =12,∴∠A =30°.∴∠B =180°-∠A -∠C =135°.【变式1】 在△ABC 中,设∠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且cos A =14.若a =4,b +c =6,且b <c ,求b 、c 的值.解 由余弦定理a 2=b 2+c 2-2bc cos A ,即a 2=(b +c )2-2bc -2bc cos A ,∴16=36-52bc ,∴bc =8.由⎩⎨⎧ b +c =6,bc =8,b <c ,可求得⎩⎨⎧b =2,c =4.. 题型二 判断三角形的形状【例2】 在△ABC 中,已知(a +b +c)(a +b -c)=3ab ,且2cos A·sin B =sin C ,试确定△ABC 的形状.解 法一 (角化边)由正弦定理,得sin C sin B =c b ,由2cos A ·sin B =sin C ,得cos A =sin C 2sin B =c 2b .又由余弦定理,得cos A =c 2+b 2-a 22bc ,∴c 2b =c 2+b 2-a 22bc,即c 2=b 2+c 2-a 2,∴a =b .又∵(a +b +c )(a +b -c )=3ab , ∴(a +b )2-c 2=3b 2,∴4b 2-c 2=3b 2,∴b =c .∴a =b =c ,∴△ABC 为等边三角形.法二 (边化角)∵∠A +∠B +∠C =180°,∴sin C =sin(A +B ).又∵2cos A ·sin B =sin C ,∴2cos A ·sin B =sin A ·cos B +cos A ·sin B ,∴sin(A -B )=0.又∵A 与B 均为△ABC 的内角,∴∠A =∠B .又由(a +b +c )(a +b -c )=3ab ,得(a +b )2-c 2=3ab ,a 2+b 2-c 2+2ab =3ab ,即a 2+b 2-c 2=ab .由余弦定理,得cos C =12,而0°<∠C <180°,∴∠C =60°.又∵∠A =∠B ,∴△ABC 为等边三角形.【变式2】 在△ABC 中,若b 2sin 2C +c 2sin 2B =2bccos Bcos C ,试判断三角形的形状.解 法一 由a sin A =b sin B =c sin C =2R ,则条件转化为4R 2·sin 2C ·sin 2B +4R 2·sin 2C ·sin 2B =8R 2·sin B ·sin C ·cos B ·cos C , 又sin B ·sin C ≠0,∴sin B ·sin C =cos B ·cos C ,即cos (B +C )=0.又0°<∠B +∠C <180°,∴∠B +∠C =90°,∴∠A =90°,故△ABC 为直角三角形.法二 将已知等式变形为b 2(1-cos 2C )+c 2(1-cos 2B )=2bc cos B cos C ,即有b 2+c 2-b 2·(a 2+b 2-c 22ab )2-c 2·(a 2+c 2-b 22ac )2=2bc ·a 2+c 2-b 22ac ·a 2+b 2-c 22ab , 即b 2+c 2=[(a 2+b 2-c 2)+(a 2+c 2-b 2)]24a 2=4a 44a 2=a 2,即b 2+c 2=a 2, ∴△ABC 为直角三角形.题型三 正、余弦定理的综合应用【例3】 在△ABC 中,BC =5,AC =3,sin C =2sin A .(1)求AB 的值;(2)求sin(2A-π4)的值.【变式3】△ABC中,a、b、c分别为角A、B、C的对边,且满足b2+c2-a2=bc,(1)求角A的值;(2)若a=3,设角B的大小为x,△ABC的周长为y,求y=f(x)的最大值.解(1)在△ABC中,由b2+c2-a2=bc及余弦定理知:cos A=b2+c2-a22bc=12,而0<A<π,∴A=π3.(2)由a=3,A=π3,及正弦定理得:bsin B=csin C=asin A=3sinπ3=2,∵B=x,C=2π3-x∴b=2sin x,c=2sin(23π-x),0<x<2π3∴y=a+b+c=3+2sin x+2sin(2π3-x)误区警示忽略三角形的隐含条件【示例】设2a+1,a,2a-1为钝角三角形的三边,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错解]∵2a+1,a,2a-1是三角形的三边,∴⎩⎨⎧ 2a +1>0,a >0,2a -1>0,解得a >12,∴2a +1是三边长的最大值,设其所对角为θ,∵2a +1,a,2a -1是钝角三角形的三边,∴cos θ<0,即a 2+(2a -1)2-(2a +1)22a (2a -1)=a (a -8)2a (2a -1)<0,解得12<a <8, 又∵a >12,∴a 的取值范围是12<a <8.[正解] ∵2a +1,a,2a -1是三角形的三边,∵⎩⎨⎧ 2a +1>0,a >0,2a -1>0,解得a >12,此时2a +1最大, ∴要使2a +1,a,2a -1表示三角形的三边,还需a +(2a -1)>2a +1,解得a >2. 设最长边2a +1所对的角为θ,则cos θ=a 2+(2a -1)2-(2a +1)22a (2a -1)=a (a -8)2a (2a -1)<0,解得12<a <8. ∴a 的取值范围是2<a <8.求三线段能构成钝角三角形三边的充要条件,除了要保证三边长均为正数外,还要使最大角为钝角,注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这一隐含条件.三、课后检测1.在△ABC 中,a =7,b =43,c =13,则△ABC 的最小角为( ). A.π3 B.π6 C.π4 D.π12解析 ∵a >b >c ,∴C 为最小角,由余弦定理cos C =a 2+b 2-c 22ab =72+(43)2-(13)22×7×43=32.∴C =π6.答案 B 2.在△ABC 中,已知a =2,则b cos C +c cos B 等于( ). A .1 B. 2 C .2 D .4解析 b cos C +c cos B=b ·a 2+b 2-c 22ab +c ·c 2+a 2-b 22ac =2a 22a=a =2.答案 C 3.在△ABC 中,已知a 2=b 2+bc +c 2,则角A 为 ( ).A.π3B.π6C.2π3D.π3或2π3解析 由于b 2+c 2-a 2=-bc =2bc ·cos A∴cos A =-12,又A ∈(0,π),∴A =2π3.答案 C 4.在△ABC 中,若b =1,c =3,∠C =23π,则a = . 解析 ∵c 2=a 2+b 2-2ab cos C ,∴(3)2=a 2+12-2a ·1·cos 23π,∴a 2+a -2=0, ∴(a +2)(a -1)=0,∴a =-2(舍去)或a =1.答案 15.在△ABC 中,sin 2A 2=c -b 2c(a 、b 、c 分别为角A 、B 、C 的对边),则△ABC 的形状是 .解析 ∵sin 2A 2=1-cos A 2=c -b 2c ,∴cos A =b c =b 2+c 2-a 22bc ⇒a 2+b 2=c 2⇒△ABC 为直角三角形.答案 直角三角形6.在△ABC 中,BC =a ,AC =b ,且a ,b 是方程x 2-23x +2=0的两根,2cos(A +B )=1.(1)求角C 的度数;(2)求AB 的长;(3)求△ABC 的面积.解 (1)cos C =cos [π-(A +B )]=-cos(A +B )=-12,又∵C ∈(0,π),∴C =2π3. (2)∵a ,b 是方程x 2-23x +2=0的两根,∴⎩⎨⎧a +b =23,ab =2.∴AB 2=b 2+a 2-2ab cos 120°=(a +b )2-ab =10, ∴AB =10.(3)S △ABC =12ab sin C =12×2×sin 2π3=32.7.在△ABC 中,下列结论:①若a 2>b 2+c 2,则△ABC 为钝角三角形;②若a 2=b 2+c 2+bc ,则∠A 为60°;③若a 2+b 2>c 2,则△ABC 为锐角三角形;④若∠A ∶∠B ∶∠C =1∶2∶3,则a ∶b ∶c =1∶2∶3,其中正确的个数为( ).A .1B .2C .3D .4解析 ①cos A =b 2+c 2-a 22bc <0,∴∠A 为钝角,正确;②cos A =b 2+c 2-a 22bc =-12,∴∠A =120°,错误;③cos C =a 2+b 2-c 22ab>0,∠C 为锐角,但∠A 或∠B 不一定为锐角,错误;④∠A =30°,∠B =60°,∠C =90°,a ∶b ∶c =1∶3∶2,错误,故选A.答案 A8.在△ABC 中,已知面积S =14(a 2+b 2-c 2),则角C 的度数为 ( ). A .135° B .45° C .60° D .120°解析 ∵S =14(a 2+b 2-c 2)=12ab sin C ∴a 2+b 2-c 2=2ab sin C ,∴c 2=a 2+b 2-2ab sin C . 由余弦定理得:c 2=a 2+b 2-2ab cos C ,∴sin C =cos C ,∴C =45°答案 B9.已知△ABC 三边长分别为AB =7,BC =5,CA =6,则AB →·BC →的值为 .解析 由余弦定理可求得cos B =1935,∴AB →·BC →=|AB |·|BC |·cos(π-B )=-|AB |·|BC |·cos B =-19.答案 -1910.在△ABC 中,AB =2,AC =6,BC =1+3,AD 为边BC 上的高,则AD 的长是 .解析 ∵cos C =BC 2+AC 2-AB 22×BC ×AC =22, ∴sin C =22.∴AD =AC ·sin C = 3. 答案 311.在△ABC 中,a ,b ,c 分别是角A ,B ,C 的对边的长,cos B =35,且AB →·BC →=-21. (1)求△ABC 的面积;(2)若a =7,求角C .解 (1)∵AB →·BC →=-21,∴BA →·BC →=21.∴BA →·BC →=|BA →|·|BC →|·cos B =ac cos B =21.∴ac =35,∵cos B =35,∴sin B =45. ∴S △ABC =12ac sin B =12×35×45=14. (2)ac =35,a =7,∴c =5.由余弦定理b 2=a 2+c 2-2ac cos B =32,∴b =4 2.∴cos C =a 2+b 2-c 22ab =49+32-252×7×42=22,又∵C ∈(0,π) ∴C =45°.12.(创新拓展)△ABC 中,内角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已知b 2=ac 且cos B =34. (1)求1tan A +1tan C的值;(2)设BA →·BC →=32,求a +c 的值. 解 (1)由cos B =34得sin B = 1-⎝⎛⎭⎫342=74, 由b 2=ac 及正弦定理得sin 2B =sin A sin C .于是1tan A +1tan C =cos A sin A +cos C sin C=sin C cos A +cos C sin A sin A sin C =sin (A +C )sin 2B =sin B sin 2B =1sin B =477. (2)由BA →·BC →=32得ca ·cos B =32, 由cos B =34,可得ca =2,即b 2=2. 由余弦定理b 2=a 2+c 2-2ac ·cos B , 得a 2+c 2=b 2+2ac ·cos B =5,∴(a +c )2=a 2+c 2+2ac =5+4=9, ∴a +c =3.。
余弦定理内容以及解析
余弦定理定义及公式余弦定理,是描述三角形中三边长度与一个角的余弦值关系的数学定理。
是勾股定理在一般三角形情形下的推广。
a²=b²+c²-2bccosA余弦定理证明如上图所示,△ABC,在c上做高,根据射影定理,可得到:将等式同乘以c得到:运用同样的方式可以得到:将两式相加:向量证明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正弦定理a/sinA=b/sinB=c/sinC=2R(1)已知三角形的两角与一边,解三角形(2)已知三角形的两边和其中一边所对的角,解三角形(3)运用a:b:c=sinA:sinB:sinC解决角之间的转换关系直角三角形的一个锐角的对边与斜边的比叫做这个角的正弦。
余弦定理是揭示三角形边角关系的重要定理,直接运用它可解决一类已知三角形两边及夹角求第三边或者是已知三个边求角的问题,若对余弦定理加以变形并适当移于其它知识,则使用起来更为方便、灵活。
直角三角形的一个锐角的邻边和斜边的比值叫这个锐角的余弦值在△DEF中有余弦定理:DE2=DF2+EF2-2DF•EFcos∠DFE.拓展到空间,类比三角形的余弦定理,在斜三棱柱ABC-A1B1C1的中ABB1A1与BCC1B1所成的二面角的平面角为θ,则得到的类似的关系式是_____.答案:.解析:由平面和空间中几何量的对应关系,和已知条件可写出类比结论解:平面中的点、线、面分别对应空间中的线、面、体,平面中的长度对应空间中的面积,平面中线线的夹角,对应空间中的面面的夹角故答案为:证明如下:如图斜三棱柱ABC-A1B1C1设侧棱长为a做面EFG垂直于侧棱AA1、BB1、CC1,则∠EFG=θ又∵在△EFG中,根据余弦定理得:EG2=EF2+FG2-2EF•FG•COSθ等式两边同时乘以a2,可得答案故答案为:类比余弦定理,在△DEF中有余弦定理:DE2=DF2+EF2-2DF•EF∠DFE.拓展到空间,类比三角形的余弦定理,写出斜三棱柱ABC-A1B1C1BC的3个侧面面积之间的关系式(其中θ为侧面为ABB1A1与BCC1B1所成的二面角的平面角)_____.答案:S△A1C1C2=S△BB1A12+S四边形BCC1B12-2S△BB1A1•S四边形BCC1B1•cosθ解析:类比三角形的余弦定理,利用类比的方法写出斜三棱柱ABC-A1B1C1BC的3个侧面面积之间的关系式即可.解:根据题意得:S△A1C1C2=S△BB1A12+S四边形BCC1B12-2S△BB1A1•S四边形BCC1B1•cosθ.故答案为:S△A1C1C2=S△BB1A12+S四边形BCC1B12-2S△BB1A1•S四边形BCC1B1•cosθ。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余弦定理定义及公式
余弦定理,是描述三角形中三边长度与一个角的余弦值关系的数学定理。
是勾股定理在一般三角形情形下的推广。
a²=b²+c²-2bccosA
余弦定理证明
如上图所示,△ABC,在c上做高,根据射影定理,可得到:
将等式同乘以c得到:
运用同样的方式可以得到:
将两式相加:
向量证明
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
正弦定理
a/sinA=b/sinB=c/sinC=2R
(1)已知三角形的两角与一边,解三角形
(2)已知三角形的两边和其中一边所对的角,解三角形
(3)运用a:b:c=sinA:sinB:sinC解决角之间的转换关系
直角三角形的一个锐角的对边与斜边的比叫做这个角的正弦。
余弦定理
是揭示三角形边角关系的重要定理,直接运用它可解决一类已知三角形两边及夹角求第三
边或者是已知三个边求角的问题,若对余弦定理加以变形并适当移于其它知识,则使用起
来更为方便、灵活。
直角三角形的一个锐角的邻边和斜边的比值叫这个锐角的余弦值
在△DEF中有余弦定理:DE2=DF2+EF2-2DF•EFcos∠DFE.拓展到空间,类比三角形的余弦定理,在斜三棱柱ABC-A1B1C1的中ABB1A1与BCC1B1所成的二面角的平面角为θ,则得到的类似的关系式是_____.
答案:
.
解析:
由平面和空间中几何量的对应关系,和已知条件可写出类比结论
解:平面中的点、线、面分别对应空间中的线、面、体,平面中的长度对应空间中的面积,平面中线线的夹角,对应空间中的面面的夹角
故答案为:
证明如下:如图斜三棱柱ABC-A1B1C1
设侧棱长为a
做面EFG垂直于侧棱AA1、BB1、CC1,则∠EFG=θ
又∵
在△EFG中,根据余弦定理得:EG2=EF2+FG2-2EF•FG•COSθ
等式两边同时乘以a2,可得答案
故答案为:
类比余弦定理,在△DEF中有余弦定理:DE2=DF2+EF2-2DF•EF∠DFE.拓展到空间,类比三角形的余弦定理,写出斜三棱柱ABC-A1B1C1BC的3个侧面面积之间的关系式(其中θ为侧面为ABB1A1与BCC1B1所成的二面角的平面角)_____.
答案:
S△A1C1C2=S△BB1A12+S四边形BCC1B12-2S△BB1A1•S四边形BCC1B1•cosθ
解析:
类比三角形的余弦定理,利用类比的方法写出斜三棱柱ABC-A1B1C1BC的3个侧面面积之间的关系式即可.
解:根据题意得:S△A1C1C2=S△BB1A12+S四边形BCC1B12-2S△BB1A1•S四边形BCC1B1•cosθ.
故答案为:S△A1C1C2=S△BB1A12+S四边形BCC1B12-2S△BB1A1•S四边形BCC1B1•cos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