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教案-2.4 乐民之乐,忧民之忧-人教版

合集下载

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教案-2.4 乐民之乐,忧民之忧5-人教版

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教案-2.4 乐民之乐,忧民之忧5-人教版
再下来残唐五代,几乎没有几个帝王不好音乐、戏剧,如南唐后主等,结果都是这样玩玩,把政治搞坏了。国家也完了,而整个五代也因此弄得乱七八糟。这在历史的环节中,也是很有趣的问题。如果我们不作深入的研究,不了解这些史实,就会认为齐宣王爱好音乐,玩玩乐器,听听歌有什么关系呢?这就错了。
在音乐本身而言,以我们自己几十年来的生活体验,礼乐在整个文化中,的确是占了重要的位置,是一个大问题。音乐往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精神,过去的音乐就代表了过去的时代;现代的音乐,则代表了现在的时代。在文化深厚的时代,所产生的音乐的确也更丰硕、更深厚。
2、听了孟子的话,齐宣王为什么“变乎色”?
3、“今之乐由古之乐也。”在整个论辩过程中起到什么作用?
4、文章最后由音乐说到快乐问题,孟子谈“乐”可以概括成哪两幅画面?运用了什么论证手法。
5、归纳文章结构,总结辩论方法。
任务四:用孟子辩论方法分析以下材料。
梭罗说:“一个人越是有许多事情能够放得下,他就越是富有。”
课题
高二语文先秦诸子选读《孟子》选读乐民之乐,忧民之忧
课时
重难点
1、理解选文的含义,掌握重点实词虚词含义及句式。
2、了解孟子“与民同乐”的民本思想。
3、学习孟子辩论艺术,并将其应用于写作中。
典型例题
1.下列各组划线的词,词义相同的一项是( )
A.夫何使我至于此极也 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B.举疾首蹙頞而相告曰 天下之欲疾其君者
曰:“民犹以为小也。”曰:“寡人之囿,方四十里,民犹以为大,何也?”曰:“文王之囿,方七十里,刍荛(chúráo)者往焉,雉兔者往焉,与民同之。民以为小,不亦宜乎?臣始至于境,问国之大禁,然后敢入。臣闻郊关之内有囿方四十里,杀其麋鹿者,如杀人之罪,则是方四十里为阱于国中。民以为大,不亦宜乎?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教学案:第二单元 四、乐民之乐忧民之忧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教学案:第二单元 四、乐民之乐忧民之忧

四乐民之乐,忧民之忧对应学生用书P49[基础·夯实]一、识记字音1.管籥.(yuâ) 2.疾首蹙.(cù) 3.灵囿.(yòu) 4.濯.濯(zhuó) 5.省敛.(liǎn) 6.睊.睊(juàn)7.作慝.(tâ) 8.徵招..(zhǐ sháo) 9.琅邪.(yá)二、通假字1.可得闻与.通欤,语气词,吗2.今之乐由.古之乐也通犹,如同、好像3.今王田.猎于此通畋,打猎4.时日害.丧通曷,何日、何时5.予及女.偕亡通汝,你6.方.命虐民通放,放弃7.从流上而忘反.谓之连通返,返回8.从兽无厌.谓之荒通餍,满足9.景公说.通悦,高兴10.为我作君臣相说.之乐通悦,娱乐、欢乐11.盖《徵招.》《角招》是也同韶12.畜.君何尤 通慉,喜欢、喜爱三、古今异义 1.兄弟妻子..离散 古义:妻子、儿女 今义:男子的配偶 2.于是..始兴发补不足 古义:在那里今义:顺承连词3.夫何使我至于..此极也 古义:到了 今义:介词,表示另提一事4.秋省敛而助不给.. 古义:不足 今义:不给予四、一词多义1.修⎩⎪⎨⎪⎧①吾何修.而可以比于先王观也 从事某项活动②修.守战之具 整治③掌修.国史 编写④乃重修.岳阳楼 修建⑤不期修.古,不法常可 学习,研究⑥此地有茂林修.竹 高2.鼓⎩⎪⎨⎪⎧①一鼓.作气 击鼓②微风鼓.浪 振动③今王鼓.乐于此 演奏3.疾⎩⎪⎨⎪⎧①疾.首蹙 痛②疾.风知劲草 猛烈的③声非加疾.也 强、大④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痛恨4.适⎩⎪⎨⎪⎧①天子适.诸侯曰巡狩 到……去②始适.还家门 出嫁③邂逅相遇,适.我愿兮 适合5.乎⎩⎪⎨⎪⎧①则齐国其庶几乎.语气助词,了②王变乎.色 介词,引出对象,不译6.乐⎩⎪⎨⎪⎧①贤者亦乐.此乎动词,以……为乐②乐.酒无厌谓之亡 动词,喜欢③先王无流连之乐. 名词,快乐五、词类活用 (一)名词活用 1.名词作状语庶民子.来 子:像儿子一样2.名词作动词(1)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 乐:娱乐 (2)今王鼓.乐于此鼓:演奏 (3)吾王庶几无疾病..与 疾病:患病 (4)今王与百姓同乐,则王.矣 王:称王 (5)出舍.于郊 舍:居住(6)师行而粮食.. 粮食:征集、运转粮食 (7)遵海而南.南:南行(二)动词的使动用法 庶民攻之,不日成.之 成:使……建成(三)形容词活用 1.形容词作名词 与众.乐乐 众:多数人2.形容词作动词 不得而非.其上者 非:责怪、非难3.形容词意动用法 (1)贤者亦乐.此乎 乐:以……为乐 (2)而民欢乐..之 欢乐:以……为欢乐 (3)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 乐:以……为乐 (4)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忧:以……为忧愁六、文言句式 (一)判断句1.此无他,不与民同乐也 (“也”表判断)2.不得而非其上者,非也 (“……者,……也”表判断)(二)被动句 暴见于王(“于”表被动)(三)省略句 不若与人(乐)(省略动词“乐”)(四)状语后置 1.王语暴以好乐(“以好乐”作状语,后臵) 2.齐宣王见孟子于雪宫 (“于雪宫”作状语,后臵) 3.今王鼓乐于此(“于此”作状语,后臵)(五)宾语前置1.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之”作“有”的宾语,前臵) 2.吾何以休 (“何”作“以”的宾语,前臵)(六)定语后置 见羽旄之美 (“美”作“羽旄”的定语,后臵)(七)主谓倒装 善哉问也(“问”作主语,“善”为谓语)[课文·译注](1)庄暴见孟子 曰: “暴 见 于王, 王 语 暴庄暴拜见孟子,说:“我被齐王接见,齐王告诉我说他以 好 乐,喜爱音乐的事,⎣⎢⎡⎦⎥⎤见:第一个为“拜见”,第二个为“接见”。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教案:第二单元四 乐民之乐忧民之忧 教案(2课时) Word版含解析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教案:第二单元四 乐民之乐忧民之忧 教案(2课时) Word版含解析

《乐民之乐,忧民之忧》教学设计一目标要求:A知识与能力:1、理解并掌握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用法和特殊句式的特点。

2、准确翻译一些重要句子。

B过程与方法:1、主要学习第1则、第3则选文。

2、诵读课文,对照注释,参考译文,梳理课文内容。

C情感与评价:1、引导学生理解孟子与民同乐的民本思想,把握孟子“乐民之乐,忧民之忧”的思想及其现代意义。

2、整体感知孟子思想的进步性,引导学生树立以天下为己任的胸怀,树立忧患意识,先忧后乐,肩负起时代赋予的使命,乐观向上,走向未来。

二教学重点:主要学习第1则、第3则,掌握文言实词、虚词用法和特殊句式的特点,准确翻译重点句子。

体会对比说理及其作用。

三教学难点:用历史的眼光和现代视角恰当评价孟子思想的进步性,如何导学生学以致用、立身处世,解决遇到的人生现实问题。

四、教学时数:二课时第一课时一导言: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在《岳阳楼记》写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这是一位士大夫眼中的“仁人之心”和高尚人格,它标志着我国古代人格的最高境界。

让我们的目光沿着历史之河上溯,这种“仁人之心”有一个闪耀不熄的源头,它就在孟子那里。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孟子的《乐民之乐,忧民之忧》二解题:“乐民之乐,忧民之忧”是《孟子·梁惠王下》中“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

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的紧缩,是孟子对对统治者的告诫,希望他们记得天下万民的忧与乐,“乐民之乐,忧民之忧”集中体现了孟子“与民同乐”思想。

三朗读课文四检查学生学习效果。

A 读准字音⑴王语暴(yù)庶几(shùjī)⑵独乐乐,与人乐乐(yuèlè)⑶王语暴(yù)庶几(shùjī)(4)疾首蹙頞(cùè)羽旄之美(máo)(5)朝儛(wǔ)放于琅琊(fǎng yá)(6)秋省敛而助不给(xǐng jǐ)睊睊(juàn)(7)作慝(tè)徵招(zhǐsháo)B归纳文言知识点:(1)找出通假字并解释词义。

《乐民之乐,忧民之忧》教案(实用修改版)

《乐民之乐,忧民之忧》教案(实用修改版)

《乐民之乐忧民之忧》教学设计教学依据本文是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先秦诸子选读》第二单元第四篇课文。

教学分析及设计本文是第二单元《孟子》选读中的一篇文章。

本单元共七个小节,每一节围绕一个主题来编排。

通过学习,主要让学生深入系统的了解孟子的重要思想,了解他对人生、社会问题的思考,并由此让学生在学习、思考中找到自己立身处世的借鉴。

《乐民之乐忧民之忧》这则选文重点体现孟子“与民同忧乐”的思想,这种思想学生结合现实并不难理解,而且学生以前学习了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和欧阳修的《醉翁亭记》,在这两篇文章中,学生对“与民同乐”这种思想已经有所接触。

这篇文章的难点在于孟子的论辩之术。

孟子是以辩才而出名的,《孟子》这部散文也是以长于论辩为主要特征,所以教学本文的另一个重点就是让学生理解孟子的善辩以及他辩论的技巧方法,而这一点学生不一定很容易理解接受,所以又定为本课的一个难点。

另外,学习本文还要让学继续积累文言文基础知识,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总之,本课的教学设计以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为主,教师适当点拨引导,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理解并掌握重点文言实词、虚词及句子的含义,加强文言文知识积累。

2、辨析一词多义和特殊句式的特点。

过程和方法1、自主学习,对照注释,参考译文,疏通文句,掌握重点词意、句意。

2、在理解文句的基础上诵读,初步理解文章的主要思想。

3、合作学习,探究孟子的游说之术。

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学生理解孟子“与民同乐”的民本思想,感悟孟子提倡与老百姓共有共享政治思想的进步性,启发学生胸怀天下,树立远大理想和抱负。

教学重点1、让学生理解孟子与民同乐的思想。

2、明确对比描写在说理中的作用。

3、体会孟子的游说之术,学习孟子说话的技巧。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体会孟子说话的技巧教学准备1、学生课前预习,结合注解、参考译文疏通句意,了解文章大意,并自主完成重点实词、虚词积文言句式的积累。

高中语文 乐民之乐 忧民之忧精品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

高中语文 乐民之乐 忧民之忧精品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

乐民之乐忧民之忧说课稿一、教材分析《乐民之乐忧民之忧》出自高二语文选修教材《先秦诸子散文》第二单元孟子单元第四课。

其一共有三部分组成。

本节课教授的是其中的第一部分《庄暴见孟子》。

其主要内容是展示孟子民本思想中的“与民同乐”。

同时也展示了孟子作为战国时期一位重要的论辩家而具有论辩艺术。

孟子的“忧民之忧乐民之乐”主要是针对统治者提出的要求,含有对君王的某些特权的认同,其目的是为推动封建王业。

但当时的现实注定了其不会有太大的市场。

但作为儒家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对后世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基于此对本课的教学目标我确定如下:1.立足于这是一篇文言文,我要求学生能整理本文中的重点实词“见、语、好、乐、今、王”的意义和特殊句式(省略句、被动句、宾语前置句);2.立足于孟子高潮的论辩艺术,要求学生能理解文中孟子排比、正反对比及善于设喻阐明自己看法的方式,3.立足于孟子的思想及影响要求学生能了解孟子“与民同乐”的政治思想,并能合理评价这种思想。

教学重点和难点孟子的论辩艺术及民本思想的深远影响二、教法学法设想:1.课文把握:本文内容浅显,学生理解难度不大。

但孟子长于言辞,在辩论中经常设譬,以小喻大,逻辑性很强,有极强的说服力;其文气势磅礴,笔带锋芒,又富于鼓动性,对后世散文有很大的影响。

本文选自《孟子·梁惠王下》第一章,教学时若采用传统手法将其作为一篇对话题议论文来教读,不利于理解孟子论辩艺术。

运用情景再现的方式,不仅有助深入了解学生对文章内容的把握,更有助理解学生对人物个性及心理的了解状况,尤其是深入体味孟子论辩的艺术特色。

2、学习本文时,要重视对课文内容作必要延展,如在研究孟子民本思想的深远影响时当充分引导学生回顾以前曾学过篇章中有关仁人志士“乐民之乐忧民之忧”的精彩表述及联系现实搜集党和政府亲民爱民的典型事例,从而做到举一反三构建知识体系。

3、作为一篇文言文,学习本文,还要对文中的一些文言语法现象,如词类活用、特殊句式以及常见词语、古今异义现象等加以摘录整理,做到能理解其含义、辨析其用法,以加强文言知识和语感的积累。

2024-2025学年高中语文第二单元四乐民之乐,忧民之忧教案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

2024-2025学年高中语文第二单元四乐民之乐,忧民之忧教案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
4. 描述韩非子的“五蠹”思想,并谈谈如何在现实生活中避免成为五蠹。
答案:韩非子将五种对社会有害的人称为五蠹。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努力提高自己的素质,避免成为五蠹,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做出贡献。
5. 比较孟子和孔子的思想异同,并谈谈你对两位思想家的看法。
答案:孟子和孔子的思想都强调仁爱和道德修养,但孟子更注重仁政和民本思想,而孔子更注重个人修养和社会伦理。我认为两位思想家都有其独特的价值和意义,他们的思想对我们现代人的生活仍具有很大的启示作用。
5. 先秦诸子百家的起源和发展:了解先秦诸子百家的起源,掌握各个学派的主要思想和代表人物,了解诸子百家的发展历程。
6. 先秦诸子思想的特点和影响:理解先秦诸子思想的特点,掌握各家思想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了解先秦诸子思想对后世的影响。
7. 先秦诸子思想的现代意义:探讨先秦诸子思想在现代社会的意义和价值,了解如何将先秦诸子思想应用到现实生活中。
2. 庄子的“逍遥游”思想:理解庄子对自由、逍遥的定义,掌握庄子提出的逍遥游的方法和条件,了解庄子对名利、生死的看法。
3. 墨子的“兼爱”思想:理解墨子对兼爱的阐述,掌握兼爱的核心要点,了解墨子对战争、和平的看法。
4. 韩非子的“五蠹”思想:理解韩非子对五蠹的定义和描述,掌握五蠹对国家和社会的危害,了解韩非子对法治、权力的看法。
七、课后作业
为了巩固本节课所学的知识,请同学们完成以下作业:
1. 根据课文内容,简述孟子的“乐民之乐,忧民之忧”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答案:孟子认为,君主应该以民众的快乐为自己的快乐,以民众的忧愁为自己的忧愁,实行仁政,让民众过上幸福的生活。这一思想在现实生活中,提醒我们要关心他人,尤其是弱势群体,以实现社会和谐。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各家思想的区别和联系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高中语文部编人教版精品教案《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 四、乐民之乐,忧民之忧》41

高中语文部编人教版精品教案《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 四、乐民之乐,忧民之忧》41
内容与学情分析
内容分析
《庄暴见孟子》是《孟子》选读的第四节内容,既其第一节王道学说,第二节义利观,第三节民贵君轻思想,第四节继续了解其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而且在之前选文中都涉及着他独特的论辩技巧,但没有具体研究过,所以本课设计除积累文言字词外的二大重点:与民同乐和论辩技巧。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把握孟子“与民同乐”的政治思想。
《庄暴见孟子》教学设计
课题名庄暴见孟子设计者吴媛媛
单位通辽市第一中学授课年级高二下
章节名称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教材《先秦诸子选读》第二单元《孟子》选读第四节乐民之乐,忧民之忧 第一则
学时
1学时
课标要求
启发和引导学生陶冶身心、涵养德性,提高学生对我国文化传统的认识,加深学生对优良文化传统的热爱,增强学生阅读和分析古文的基本功。
2、学习和掌握重点字词:语、庶几、诸、直、与、举。
环节二
(学习任务与学习目标相对应)
(教师提前把学生课前预习提出的问题归类整理。)教师在多媒体上展示经过整理排序的本课需要解决的问题。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每个小组分配2个问题进行讨论探究,最后形成答案,全班一起交流。回答正确的小组加2分,回答错误不减分,回答不完整加1分,由各小组组长自主计分。
由此看来,说理论辩,还得讲究一点艺术。真理在握,还得采用让人易于接受的说理方式。
学生自主发言,发表看法
引导学生体会孟子的论辩技巧。
达标检测
课后检测题
1、为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王语( )暴以好( )乐( ) 独乐乐( )
管籥( )之音 疾首蹙( )頞( ) 庶几( )
2、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A、其庶几乎! 庶几:---------
引导学生逐步理解课文,理解把握孟子“与民同乐”的政治思想。

语文人教版高中选修系列 先秦诸子选读《乐民之乐,忧民之忧》教学设计

语文人教版高中选修系列 先秦诸子选读《乐民之乐,忧民之忧》教学设计

《乐民之乐,忧民之忧》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掌握重要的实词,虚词,特殊文言句式。

2、学习对比手法在说理中的作用。

3、把握孟子“乐民之乐,忧民之忧”的思想及现实意义。

教学重难点:1、学习掌握重点文言词汇。

2、理解并把握孟子以民为本,与民同乐的民本思想。

3、分析文中对比手法的运用。

教材分析:本课是选自《孟子》选读中的一篇文章。

《孟子》选读深入并系统介绍了孟子的思想,一共分为七节,每一节围绕一个主题来编排,通过对它的学习,了解孟子的思想,并为我们的为人处事提供借鉴。

《乐民之乐,忧民之忧》主要介绍孟子“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的思想,即他的“仁政”思想。

学情分析:这一篇选文从内容上与字词上来看,都比较简单,其中的第一则选文在以前的练习中出现过,况且作为高二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文言基础知识,所以作为教师,可以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自学、讨论的过程中,完成这一课的学习。

教师可以在学生已有字词、内容的理解上,再做一些补充。

不过,由于学生的自觉性不够,老师可以课前布置学生去预习。

教学方法:诵读法,分角色朗读法,合作探究法课时安排:3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要点:学习领会第1、2则一、导入:以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导入课题。

二、检查预习:《导学案》正字音题;解文题。

三、学生自读课文,借助注释,把握全文大意。

四、分角色朗读课文,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

五、研习过程:1、学生找出重要的文言字词,教师补充归纳文言知识:字义:诸、其、语、庶几、直、由、乐、少、众、鼓、今句式:被动句、宾语前置句、状语后置句2、概括文章主旨明确:“今王与百姓同乐,则王矣。

”——提倡执政者应实行“仁政”。

3、孟子如何引出文章的主旨?明确:作者通过正反两种现象的对比,引出“与民同乐”的观点。

4、如何理解“与民同乐”?明确:应为“王以百姓之乐为乐,百姓以王之乐为乐”。

六、学生自学第2则,并概括文章的主旨。

明确:引用周文王与夏桀的例子,一正一反,揭示君主贤明,才能拥有池沼园囿之乐。

24《乐民之乐,忧民之忧》教学设计1(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docx

24《乐民之乐,忧民之忧》教学设计1(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docx

《乐民之乐,忧民之忧》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理解并常握重要的文言字、词,句的准确含义,加强文言知识积累2、辨析词类活用,特殊的句式特点。

过程和方法1、对照注释,及参考译文,疏通文句,弄清楚文言实词的用法2、诵读全文,整体感知孟子的政治思想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引导学生理解孟子与民同乐的民本思想,感悟孟子提倡封建统治者和老百姓共有、共享的政治思想的进步性,启发学生要有大的关怀,树立远大的理想,胸怀祖国,胸怀天下。

教学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方法:1、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创设情境以利于学生冷静思考探究,拓展知识,引导学生白主合作探究式学习2、安排教前学习,让学生通过课文注释,教师提供的参考译文,疏通文字,弄清文意,充分利用该书所建立的学生学习系统,白主学习,积极参与语文实践活动。

教学过程一、导入:“纯中国学时期”的诸子文章,是我国文化传统最重要的根,他给我们以生长在大地的信仰,增长我们的见识,开启我们的智慧,涵养我们的德行,砥砺我们的人格,我们没有理由不加以珍惜,没有理由不弘扬其中优秀的部分,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孟子民本思想中极为可贵的“乐民之乐,忧民之忧”二、分角色朗读课文,小组展示学习成果,学生对教前学习所遇到的知识障碍进行质疑,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解答问题(10分钟)相信大家通过教前学习,借助注释以及参考译文,已经将三则材料的字、词、句,疏通清楚,初步理解文意,现在第一小组组员分别扮演庄暴,齐宣王,孟子来朗读一下课文。

三、小组展示学习成果,教师给予点评肯定现在有请第一小组的代表为我们展示一下你们小组归纳、整理的文言知识.四、学生对教前学习所遇到的知识障碍进行质疑,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解答问题如何理解“今之乐由古之乐也”五、生齐读第二则六、小组展示学习成果,教师给予点评肯定七、学生对教前学习所遇到的知识障碍进行质疑,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解答问题“王在灵囿,幽鹿攸伏。

幽鹿濯濯,白鸟鹤鹤。

王在灵沼,於轲鱼跃。

”这是为了说明什么八、生齐读第三则九、小组展示学习成果,教师给予点评肯定十、学生对教前学习所遇到的知识障碍进行质疑,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解答问题引用“吾王不游,吾何以休?吾王不豫⑧,吾何以助?一游一豫,为诸侯度。

高中语文第二单元《孟子》选读4乐民之乐忧民之忧教案6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

高中语文第二单元《孟子》选读4乐民之乐忧民之忧教案6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

乐民之乐,忧民之忧【教学目标】1、检测自学情况,巩固复习重点字词。

2、引导把握孟子“乐民之乐,忧民之忧”的思想及其现代意义。

【教学重点】1、引导学生理解对比描写在说理中的作用。

2、引导掌握文中重要的实词、虚词和特殊的文言句式【教学难点】1、引导学生正确理解作者的观点态度。

2、引导领悟孟子“与民同乐”的思想,学习其关注民生疾苦的火热情怀,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教具准备】助推资料、ppt资料【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华夏文明悠悠五千年,圣人先哲灿若繁星,而先秦纵横捭阖的诸子百家便是这条浩大星河的源头,无论是冷眼观世的老子,看破红尘的庄子,还是汲汲救世的孔子,金刚怒目的韩非子,都值得我们后人膜拜千年。

而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是有着“帝王师”之称的孟子,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仁人之心”。

二、以相识孟Ppt出示孔子、庄子、孟子、韩非子的画像,请同学们凭借自己对孟子的认识和了解来辨别出哪一幅图是孟子的画像,并简单说明理由。

三、以文探孟(一)以诵知文(整体感知)齐读文章并思考:这篇文章总共有三则,都是以语录体的形式所呈现的。

那么,这三则文字主要是孟子与谁的对话?谈论的是关于什么的话题?(三则文字是孟子分别与齐宣王、梁惠王、齐宣王的对话。

他们谈论了关于“施政于民”的话题。

)(二)以文解孟(研读文章)1.以文见忧(民之忧)元代诗人张养浩有诗云,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无论朝代如何更迭,百姓都难逃厄运。

那么,在孟子看来,百姓到底在“忧”什么呢?从三则文字中找到相关语句来解释百姓之“忧”是什么。

(民之忧:⑴父子不相见,兄弟妻子离散。

→举疾首蹙额而相告。

⑵独乐台池鸟兽。

→民欲与之偕亡。

⑶师行而粮食,饥者弗食,劳者弗息。

→睊睊胥谗,民乃作慝。

)2.化忧为乐(民之乐)自读文段,思考孟子在文中言了哪些乐。

勾画重点,完成表格,小组交流。

四、以时知孟结合时代背景(助推资料),感受孟子思想的可贵。

各诸侯王为争地夺利不顾百姓,穷兵黩武,而有一定文化知识的士人因阶级不同,也纷纷提出各自的主张,产生百家争鸣之盛况。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教案:第二单元四 乐民之乐忧民之忧 教案(4课时) Word版含解析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教案:第二单元四 乐民之乐忧民之忧 教案(4课时) Word版含解析

乐民之乐,忧民之忧【教学目的】1、理解并掌握重要的文言字词句的准确含义,辨析词类活用和特殊的句式特点、加强文言知识积累;2、了解三则选文的思想内容;3、把握孟子“乐民之乐,忧民之忧”的思想及其现代意义。

【教学重点】1、学习对比描写在说理中的作用;2、掌握文中重要的实词、虚词和特殊的文言句式。

【教学难点】1、正确理解作者的观点态度;2、领悟孟子“与民同乐”的思想,学习其关注民生疾苦的火热情怀。

【课前预习要求】1、对照注释,疏通文句,弄清楚文言实词的用法;2、诵读全文,整体感知孟子的政治思想情感态度和价值观;3、理解孟子与民同乐的民本思想,感悟孟子提倡封建统治者和老百姓共有、共享的政治思想的进步性,树立远大的理想,胸怀祖国,胸怀天下。

【课时安排】3—4课时第一、二课时一、导入“纯中国学时期”的诸子文章,是我国文化传统最重要的根,他给我们以生长在大地的信仰,增长我们的见识,开启我们的智慧,涵养我们的德行,砥砺我们的人格,我们没有理由不加以珍惜,没有理由不弘扬其中优秀的部分,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孟子民本思想中另一篇极为可贵的《乐民之乐,忧民之忧》。

二、朗读全文(及时提示读音和句读方面的错误)三、整体感知这三则材料的核心思想是什么?【明确】与民同乐在孟子的那个时代,没有什么社会福利制度,统治者不会去建筑一个公园,和老百姓共有、共享,一起游乐。

只有帝王的宫室,才会有如此伟大的建筑,老百姓根本不准去游玩的。

我们中华民族自从夏朝开始实行所谓帝王世袭的政治制度,帝王们的享受和老百姓是有分别的,帝王们为了实现他们称霸天下的野心只顾着发动“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的战争。

而孟子在他的那个时代,能劝导一个有野心要据地称雄的人主,恢复共有共享的公天下政治制度,他的主张和这种精神,还是相当可贵的,相当进步的。

因此他的思想和人格魅力可以穿越千百年的时空,给后人以感悟和启示,让后人从孟子的思想中汲取生命养分,构建自我人格。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教案:第二单元四乐民之乐忧民之忧教案3Word版含解析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教案:第二单元四乐民之乐忧民之忧教案3Word版含解析

121 1212PPT1致用、立身处世,解决遇到的人生现实问题。

课堂教学:一、组织教学:二、投影孟子的名言警句【幻灯片】三、新课教学:春秋战国时代,侵略吞并的战争,已经绵延了几百年。

西周初期所建立的“封建文化”的根基,逐渐被破坏。

社会絮乱,民生凋敝,不义之战给人民带来了深深的痛苦。

面对此时此景孟子选择的是奔走呼号,希望能实行仁政,然而他备受冷落。

梁惠王对待孟子,毫不客气地说道“叟!不远千里而来”满不在乎的味道,至于齐宣王对待孟子的态度又是怎样的呢?孟子是如何向齐宣王宣扬自己的主张呢?我们一起来学习《乐民之乐,忧民之忧》2、读课文,掌握文言知识,扫清阅读障碍①学生自读课文②找学生读③齐读④学生合作探究文言知识活用)(重点词语、特殊句式、词类⑤学生再读课文,体会人物说话心理⑴读准字音:王语暴(y M)庶几(sh uj !)独乐乐,与人乐乐(yu e l &疾首蹙頞(c ue)羽旄之美(me)⑵归纳文言知识点:1)、找出通假字并解释词义。

①今之乐由古之乐(“由”通“犹”,如同。

)②可得闻与(“与”通“欤”,语气词。

)③直好世俗之乐耳(“直”通“只”,只是。

)2)、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义。

①王语暴以好乐(语:告诉。

好:喜欢,爱好。

)②王变乎色曰(色:脸色。

)③今王鼓乐于此(今:假如,如果。

)3)、归纳词类活用现象。

①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乐:名词活用为动词,娱乐。

)②与少乐乐,与众乐乐(少、众: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少数人、多数人)③今王鼓乐于此(鼓:演奏。

)④吾王庶几无疾病与(疾病:名词活用为动词,患病、得疾病。

高中语文。

高中语文部编人教版精品教案《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 四、乐民之乐,忧民之忧》2

高中语文部编人教版精品教案《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 四、乐民之乐,忧民之忧》2

《乐民之乐,忧民之忧》教学设计阜阳市红旗中学陈瑞[课程特点]本课是选修教材《先秦诸子选读》中《选读》单元的教学内容。

先秦时期是我国思想文化取得辉煌成就的时期,出现了许多学派,他们的论著代表着中华文化精神,对后世发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开设《先秦诸子论著选读》课程,对继承和发扬我国优秀文化遗产,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增进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形成积极健康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好学深思的探究态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教学构思]《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选修课也是基础教育课程的一部分。

设计选修课的目的在于更好地让学生有选择地学习,为学生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

因此在教学中,我构思,要引导学生通过学习、阅读和分析文本,来感受他们的深刻思想和智慧;要落脚到人的成长与发展、立身处世、应对种种社会人生问题上,把对先秦诸子的学习,跟学生面临或关注的人生问题结合起来,启发学生多做相关性的思考。

注意引导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讨论和交流,充分挖掘先秦诸子那些具有艺术魅力的要素,把对先秦诸子的学习和必修语文课的学习结合起来。

[教材分析]本单元内容共有七节,每一节基本围绕一个主题来选择和编排《孟子》中的材料,所选择的材料往往是学习古代汉语的经典篇章,而且具有很高的鉴赏价值。

本节课《乐民之乐,忧民之忧》是其中的第四节,这则选文重点体现孟子“与民同忧乐”的思想,这种思想学生结合现实并不难理解,而且学生在初中阶段学过欧阳修的《醉翁亭记》和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对“与民同乐”这种思想已经有所了解。

本课将此设为教学重点,希望学生结合现实人生对其作出历史性客观性评价,进而引导学生深入体会这一思想,培养学生把握社会与人生问题的能力,增强其社会责任感。

这篇文章的难点在于孟子的论辩艺术。

孟子是以辩才而出名的,《孟子》这部散文也是以长于论辩为主要特征的,所以教学本文的难点就是让学生理解孟子的善辩以及他的论辩艺术。

[学情分析]对于孟子和《孟子》,学生是比较熟悉的。

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第二单元四乐民之乐忧民之忧 学案

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第二单元四乐民之乐忧民之忧 学案

四、乐民之乐,忧民之忧孟子主张性善论,施行仁政,使人民安居乐业。

孟子以辩才出名,其民本思想表现为主张民贵君轻、与民同乐。

孟子继承并发展了孔子所创立的儒家学说,把孔子的“仁”学发展为“仁政”思想。

孟子的“仁政”思想是孔子仁学的发展,其核心是以民为本,统治者必须施仁政,取得民心。

这一思想在文艺领域里,就是要求君王“与民同乐”。

课内素材孟子的忧乐情怀孟子继承孔子学说,在战乱频繁生灵涂炭的战国时代,以天下安宁为己任,游说诸侯,阐述仁义治国,保民而王。

为理想不改变自己的气节,不为高官厚禄所动摇,不因讽刺和责难而退缩,以其吾善养吾之浩然正气,以其智慧洒脱的雄辩之才,演绎出酣畅淋漓的亚圣风采,他的精神和气度,撑起了中华民族浩然之气的精神脊梁!孟子仁政思想的最高境界就是施仁政以乐民。

在《孟子》一书中,多次提到王者与民同忧乐的问题。

孟子对君王与民同忧乐的情景作了绘声绘色的描述:“今王鼓乐于此,百姓闻王钟鼓之声、管籥之音,举欣欣然有喜色而相告曰:‘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鼓乐也?’……此无他,与民同乐也。

”孟子希望君主用“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推恩方法来治理民众。

孟子认为,统治者若能与百姓同忧乐,才是真乐,才能真正称王于天下。

这种王者与民同忧乐的境界正是孟子所追求的最高政治境界。

孟子倡导的“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的思想,成为几千年来中国知识分子不断传承的思想传统,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和顾炎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思想信念皆源于孟子的这种忧乐天下的思想,它激励着一代代知识分子以国家民族事业为己任,奏出了无数可歌可泣的感人乐章。

运用角度孟子是中国儒家学派的重要代表,被尊为“亚圣”,儒家文化亦被称为“孔孟之道”。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孟子提出的治国理念;“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是孟子提出的处世原则;“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是孟子提出的忧患意识。

孟子目光如炬,他看到了人与社会发展的规律,他以向社会、向时代、向历史赠言的方式,完成了自己一生的使命,孟子的伟大,或许就在于此。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2.4《乐民之乐,忧民之忧》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2.4《乐民之乐,忧民之忧》教学设计

《乐民之乐,忧民之忧》教案琼州学院附属中学语文组胡合香【学习目标】1、了解第一则选文和第三则选文的思想内容。

2、把握孟子“乐民之乐,忧民之忧”的思想及其现代意义。

【学习重点】1、学习对比描写在说理中的作用。

2、掌握文中重要的实词、虚词和特殊的文言句式【学习难点】1、正确理解作者的观点态度。

2、领悟孟子“与民同乐”的思想,学习其关注民生疾苦的火热情怀。

【话题导入】疲惫的面容、沙哑的声音、有力的挥手,温家宝总理站在地震废墟上的形象定格成一幅永久的画面,它感动了世界,增强了四川人民和全国人们共抗地震灾害的信心和勇气。

泼水节上,敬爱的周恩来总理和傣族人民相互泼水祝福,给人们留下了温馨的回忆。

忧民之忧,乐民之乐,亲民总理爱人民,人民热爱好总理。

“天地之间有杆秤,秤砣就是咱老百姓”,把自己的欢乐建立在人民的痛苦之上,人民把他踩在脚下;把人民的忧乐放在心上,人民永远记住他。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让我们回溯历史,看看孟子是如何解读“仁人之心”的。

第一学时【自主学习】一、阅读“引入话题”,结合注释及相关资料疏通一、二两则文字。

读准字音。

归纳文言现象。

见练习二、简要概括一、二两则的主旨(主要意思)。

1、孟子主张人君应“与民同乐”,实行“仁政”的思想。

2、君主贤明,才会享受真正的快乐(池沼苑囿之乐)。

【合作探究】一、翻译重点语句。

二、梳理课文内容:三、请两位同学分饰孟子、齐王,把孟子与齐王的这段对话用现代汉语演绎一遍,要求逼真地读出人物的特点。

四、探究问题:第二学时【自主学习】一、结合注释及相关资料疏通第三则文字。

读准下列加点词的字音。

归纳文言现象:【合作探究】一、翻译下列语句。

1、人不得,则非其上矣。

2、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

3、春省耕而补不足,秋省敛而助不给。

4、吾王不豫,吾何以助?5、于是始兴发而补不足。

二、从对比手法的运用方面来看,本则选文有着怎样的特点?为了引出“与民同乐”的观点,文章不仅用了两幅画面,而且使用了对比的手法。

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课件-2.4 乐民之乐,忧民之忧3-人教版

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课件-2.4 乐民之乐,忧民之忧3-人教版

•小组讨论
一、哪些例子能体现“乐民之乐,忧民之忧”的思想在 后世的传承和弘扬?(诗句、人物、名言等)
二、当今政府有哪些举措能体现以民为本思想呢?
1962年4月,周恩来在云南西双 版纳和傣族群众欢度泼水节。
8
贵9 州省铜仁市第二中学
温家宝总理到田间地头视察西南旱情
当今政府的惠民举措
精准扶贫 扫黑除恶
思考:孟乐子民是如之何乐提出忧自己民的之政治忧主张的?
该主张的具体内涵是什么?源自辩艺术引入话题 转换话题 切入正题 得出结论
“ 王好乐甚“ “与众乐乐“ “为王言乐“ “与民同乐”
对比
语言生动
思想内涵
把百姓的欢乐和忧愁放在心上 ,体恤百姓,顾及他们的感受和 利益,乐民之乐 ,忧民之忧。如 此,才能民亦乐其乐,忧其忧。
写一篇500字的短文,谈一谈身为学生,学习“
乐民之乐,忧民之忧”这一思想的意义。
谢谢
与 民 同 乐
乐民之乐 忧民之忧
《孟子》
• 自由朗读课文,解释下列红色字的意思,并尝试 用自己的话概括三则短文的内容。
• ①暴见于王。 • ②今王鼓乐于此 • ③今王与百姓同乐,则王矣 • ④贤者亦乐此乎? • ⑤庶民子来 • ⑥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 • ⑦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分角色朗读
扶持困难群众就业 提高个税起征点
金山银山就 是绿水青山
健全学生 资助制度
一个民族,存在,定有其存在之理
;一种文化,繁衍,亦必有其繁衍之奥 。这块土地上尽管曾经兵连祸结,读书 人尽管常有黍离之叹,然而,任何暴君 和强盗都不能割断我们文化中那些最韧 的筋和最硬的骨。这种刚强执著,铸就 了我们人格的最高境界——“仁人之心 ”,更激励着无数后人要有放眼万物关 照他人的大胸怀,大志向,大气魄。愿 我们,秉持仁心,兼善天下。

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课件-2.4 乐民之乐,忧民之忧6-人教版

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课件-2.4 乐民之乐,忧民之忧6-人教版
曰:“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 曰:“不若与人。”
曰:“与少乐乐,与众乐乐,孰 乐?”
曰:“不若与众。”
“臣请为王言乐。今王鼓乐于此, 百姓闻王钟鼓之声、管籥之音,举
疾首蹙頞而相告曰:吾王之好鼓乐,
夫何使我至于此极也,父子不相见, 兄弟妻子离散。’今王田猎于此,百 姓闻王车马之音,见羽旄之美,举 疾首蹙頞相告曰:‘吾王之好田猎, 夫何使我至于此极也?父子不相见, 兄弟妻子离散。’此无他,不与民同
南安成功中学高二语文
学习目标:
1.掌握文中出现的重点词语、文言句式。
2.学习本文逐步推理、正反对比论证的方法。
3.把握孟子“乐民之乐,忧民之忧”的思 想及其现代意义。
王语暴以好乐 yù pù 庶几 shùjī
有诸 zhū 孰乐 lè
独乐乐 yuèlè 臣请为王言乐 wèi lè
管籥之音 yuè
疾首蹙頞 cù è
10
5月13日,温家宝总理在四川 都江堰市新建小学察看灾情时, 看见救援人员正在教学楼废墟 里抢救一名被困的小学生。温 家宝蹲坐在废墟上对着孩子说, 我是温家宝爷爷,孩子们一定 要挺住,一定会得救!
温家宝总理到田间地头视察西南旱情
谢谢
羽旄 máo
则王矣 wàng
庄暴见孟子,:“暴见于王,王语 暴以好乐,暴未有以对也。”曰:
“好乐何如?”孟子曰:“王之好乐甚, 则齐国其庶几乎!”他日,见于王曰: “王尝语庄子以好乐,有诸?”王变 乎色,曰:“寡人非能好先王之乐也,
直好世俗之乐耳。”
曰:“王之好乐甚,则齐其庶几乎! 今之乐由古之乐也。” 曰:“可得闻与?”
乐也。
今王鼓乐于此,百姓闻王钟鼓之声、
管籥之音,举欣欣然有喜色而相告 曰:‘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 鼓乐也?’今王田猎于此,百姓闻

2.4 乐民之乐,忧民之忧 学案(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

2.4 乐民之乐,忧民之忧 学案(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

四、乐民之乐,忧民之忧“乐民之乐,忧民之忧”是《孟子·梁惠王下》中“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

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的紧缩,是孟子对统治者的告诫,希望他们记得天下万民的忧与乐,并且以天下万民的忧乐为忧乐。

孟子的“忧民之忧,乐民之乐”主要是对统治者提出的要求,其政治目的是推动封建王朝向前发展,但是,它也表现了孟子对广大人民群众的深切关怀。

今天,我们有必要把它的精神发扬光大,要一心为民。

第一则记叙了孟子和齐宣王论乐的一次谈话,孟子乘机劝说齐王要“与民同乐”,去施行他的主张“仁政”。

孟子认为,国君能“与民同乐”,便能施行“仁政”,最后形成“王天下”的局面。

第二则通过把周文王和夏桀对比,指出不与民同乐的危害。

第三则通过陈述晏婴劝齐景公不要只图自己享乐、要施行仁政与民同忧同乐的故事,提出“乐民之乐,忧民之忧”的观点。

1.积累常见的文言知识,重点是特殊句式,能翻译课文。

2.理解孟子“与民同乐”的思想,并体会这一思想在现实社会中的积极意义。

3.学习孟子的辩论技巧。

1.字音字形①庶几..(shùjī)②管籥.(yuè)③疾首蹙.⑤麋.鹿(mí) ⑥灵囿.(yòu)⑦麀.鹿(yōu) ⑧濯.濯(zhuó) ⑨於牣..(wū rèn)⑩朝儛.(wǔ) ⑪睊.睊(juàn) ⑫放.于琅邪..(fǎnɡ lánɡ yá)⑬慝.(tè) ⑭角招..(zhǐ sháo)..(jué sháo) ⑮徵招2.通假举要①今之乐由.古之乐也:“由”通“犹”,如同②可得闻与.:“与”通“欤”,语气词③直.好世俗之乐耳:“直”通“只”,只、仅仅④时日害.丧:“害”通“曷”,何日、何时 ⑤予及女.偕亡:“女”通“汝”,你 ⑥畜.君何尤:“畜”通“慉”,喜欢、喜爱 ⑦景公说.:“说”通“悦”,高兴 ⑧徵招.:“招”同“韶”,古乐章名 3.实词类举(1)常见实词①王语.暴以好乐:告诉 ②今.王鼓乐于此:如果 ③贤者亦乐.此乎:意动用法,以……为乐,享受 ④经始灵台,经.之营.之:经、营:测量,度量 ⑤庶民攻.之:制造 ⑥人不得,则非.其上矣:非难,责怪 ⑦乐以.天下:同,和 ⑧遵.海而南:沿着 ⑨一游一豫,为诸侯度.:法度,标准 ⑩景公说,大戒.于国:准备 (2)一词多义①疾⎩⎪⎨⎪⎧ 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痛恨疾.首蹙:痛疾.风知劲草:猛烈的声非加疾.:强②直⎩⎪⎨⎪⎧ 直.好世俗之乐耳:通“只”,只是木直.中绳:与“曲”相对而直.为此廪廪也:竟然系向牛头充炭直.:通“值”,价格 ③举⎩⎪⎨⎪⎧ 举.欣欣然有喜色而相告曰:全,都举.头望明月:抬起傅说举.于版筑之间:推荐,选用举.大计亦死:发动戍卒叫,函谷举.:攻下,占领 ④夫⎩⎪⎨⎪⎧ 夫.何使我至于此极也:句首发语词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人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成年男子使君自有妇,罗敷自有夫.:丈夫 ⑤适⎩⎪⎨⎪⎧ 天子适.诸侯曰巡狩:到……去始适.还家门:女子出嫁邂逅相遇,适.我愿兮:适合⑥修⎩⎪⎨⎪⎧ 乃重修.岳阳楼:修建,修造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治理臣修.身洁行数十年:修养吾何修.而可以比于先王观也:从事某种活动邹忌修.八尺有余:长,高(3)词类活用 ①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名词活用为动词,娱乐②与少.乐乐,与众.乐乐: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少数人、多数人③今王鼓.乐于此:名词活用为动词,演奏④吾王庶几无疾病..与:名词活用为动词,生疾病⑤今王与百姓同乐,则王.矣:名词活用为动词,称王⑥庶民攻之,不日成.之:使动用法,使……建成⑦庶民子.来:名词作状语,像儿子一样⑧而民欢乐..之: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欢乐⑨乐.其有麋鹿鱼鳖:意动用法,以……为乐⑩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

2022年 高中语文部编人教版精品教案《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 四、乐民之乐,忧民之忧》

2022年 高中语文部编人教版精品教案《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 四、乐民之乐,忧民之忧》

?庄暴见孟子?教案麒麟区第一中学杨欣一、导语孟子民本思想的三个具体方面是1养民,在物质上使民饱足2教民,提高民众道德水平,文化修养。

3乐民。

今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乐民〞,请同学们看到?庄暴孟子见?这一那么。

二、、研习课文1请同学们齐读课文2同学们课前已经梳理了课文字词和大意,下面请同学们说说这一那么的中心句是什么?明确:“今王与百姓同乐,那么王矣。

〞在这一那么中,孟子主要想表达就是如果王能做到与民同乐的话,那就可以称王了。

3孟子如何向我们证明与民同乐就可以称王的?请同学们齐读最后一段。

〔提示:孟子在这一段中说了很多,请找出相同的是什么?不同的是什么?导致不同的原因又是什么?〕明确:这里孟子假设了一个具体的情境——王鼓乐,田猎于此。

〔1〕百姓举疾首蹩頞而相告,叫苦连天,怨声载道,原因是王不与民同乐。

因为王不与民同乐,他就不会在乎百姓的感受,不会忧民之忧,不会切身处地地为百姓着想,可能导致荒淫朝政、民不聊生,百姓看到王享乐的场景当然就会举疾首蹩頞而相告,痛喊你这个杀千刀的暴君淫君,你这样潇洒自在而我们却家破人亡。

比方商纣、夏桀,比方周幽王烽火戏诸侯为搏美人一笑,不顾大臣百姓,最终失去威信失去民心而亡。

〔2〕百姓举欣欣然有喜色而相告,为王欢呼喝彩,原因是王与民同乐。

因为王与民同乐,他就会在乎百姓,他会想百姓之所想,急百姓之所急,百姓爱戴他,恨不得让他长生不老,永远当国君。

人们敬爱的周总理兢兢业业的工作,为人民百姓考虑,所以当总理去世之后,会出现十里长街送总理的感人场面。

如果你是齐王,你会希望看到哪幅图景?〔和谐的图景〕其实,与民同乐就是把百姓放在心上,与百姓心灵相通,民乐而己乐。

所以孟子说如果王能做到与民同乐的话,那就可以称王了。

孟子在这里运用了譬喻,同时又是正反比照来表述自己的主张。

孟子与民同乐的思想主张也运用在我们现代社会,比方党规定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

4孟子说的很有道理,可是原文似乎太过累赘了,请同学们齐读改写后的文章:孟子见于齐王,曰“王之好乐甚,有诸?〞曰:“寡人非能好先王之乐也,直好世俗之乐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庄暴见孟子》教案
一、导语
孟子民本思想的三个具体方面是 1.养民,在物质上使民饱足.2.教民,提高民众道德水平,文化修养。

3.乐民。

今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乐民”,请同学们看到《庄暴孟子见》这一则。

二、、研习课文
1.请同学们齐读课文
2.同学们课前已经梳理了课文字词和大意,下面请同学们说说这一则的中心句是什么?
明确:“今王与百姓同乐,则王矣。

”在这一则中,孟子主要想表达就是如果王能做到与民同乐的话,那就可以称王了。

3.孟子如何向我们证明与民同乐就可以称王的?请同学们齐读最后一段。

(提示:孟子在这一段中说了很多,请找出相同的是什么?不同的是什么?导致不同的原因又是什么?)
明确:这里孟子假设了一个具体的情境——王鼓乐,田猎于此。

(1)百姓举疾首蹩頞而相告,叫苦连天,怨声载道,原因是王不与民同乐。

因为王不与民同乐,他就不会在乎百姓的感受,不会忧民之忧,不会切身处地地为百姓着想,可能导致荒淫朝政、民不聊生,百姓看到王享乐的场景当然就会举疾首蹩頞而相告,痛喊你这个杀千刀的暴君淫君,你这样潇洒自在而我们却家破人亡。

比如商纣、夏桀,
比如周幽王烽火戏诸侯为搏美人一笑,不顾大臣百姓,最终失去威信失去民心而亡。

(2)百姓举欣欣然有喜色而相告,为王欢呼喝彩,原因是王与民同乐。

因为王与民同乐,他就会在乎百姓,他会想百姓之所想,急百姓之所急,百姓爱戴他,恨不得让他长生不老,永远当国君。

人们敬爱的周总理兢兢业业的工作,为人民百姓考虑,所以当总理去世之后,会出现十里长街送总理的感人场面。

如果你是齐王,你会希望看到哪幅图景?(和谐的图景)
其实,与民同乐就是把百姓放在心上,与百姓心灵相通,民乐而己乐。

所以孟子说如果王能做到与民同乐的话,那就可以称王了。

孟子在这里运用了譬喻,同时又是正反对比来表述自己的主张。

孟子与民同乐的思想主张也运用在我们现代社会,比如党规定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

4.孟子说的很有道理,可是原文似乎太过累赘了,请同学们齐读改写后的文章:孟子见于齐王,曰“王之好乐甚,有诸?”
曰:“寡人非能好先王之乐也,直好世俗之乐耳。


曰:“古今之乐,一也。

今王独乐,百姓举疾首蹙頞,窃为王忧之。

今王与民同乐,百姓举欣然而喜,则齐国之政治毕通,王当王天下矣。


5.改写后的正是课文主要内容,同学们读了之后感觉与原文有何不同?请小组讨论省略了这四处好不好?
(1)省略了庄暴与孟子的谈话。

引出一段庄暴与孟子的对话,有这样几个作用:以庄暴无言以对,说明论题的难度,制造议论悬念;以庄暴无言以对反衬孟子论辩艺术的高明。

(2)省略了细节描写——“王变乎色”。

猜想王的脸色变成了什么样的?为什么?
明确:不悦、羞愧、恼怒。

A. 认为庄暴不该把他好乐的事告诉给孟子;B.儒家历来重视礼乐,认为音乐具有重要的政治教化作用。

“先王之乐”可以克己复礼、修身养性、协和社群关系,是雅乐。

“世俗之乐”是俗乐,会使听者放荡无节,流于淫滥,有悖于儒家追求的政教伦理目的。

齐宣王爱好的不是“先王之乐”而是“世俗之乐”,孟子的问题就使得他又羞愧又恼怒。

齐宣王直言不讳地向孟子表白:“寡人非能好先王之乐也,直好世俗之乐耳。

”是考虑到事情既已泄露,也就不必再转弯抹角了,免得孟子纠缠下去。

(很有画面感,让我们感受到当时对话氛围的凝重、紧张)
(3)省略了孟子在齐王变了脸色之后的回答和齐王的追问。

王变乎色后的谈话氛围已经很紧张了,而后来谈话之所以还能继续进行,是因为孟子肯定了“好乐”这件事,并不反对他爱好“世俗之乐”,冲淡了对话的紧张气氛。

齐王不解,接着追问,孟子于是在谈话中反客为主了,解除了齐王的心理防线,由好乐过渡到乐,让齐王坦言“独乐”“不若与众”,迂回引出中心论点——君王应“与民同乐”。

(孟子能够扭转局面,化被动为主动并且宣扬自己与民同乐的主张,充分体现孟子辩论的智慧、技巧)
(4)简省了假设王独乐和与民同乐的情景描写。

原文用对比反复手法描绘了百姓的不同反应,画面感特别强,以此让君王领会到“与民同乐”的道理反观《孟子说齐王》,观点虽然鲜明,言辞虽然简洁,却是直言无忌,少了雄辩家的风度和气势。

总结:对读两段文字,可以清晰看出孟子论辩艺术的特点。

孟子投其所好、欲擒故纵、步步为营、因势利导、引人入毂,运用了譬喻同时又运用了正反对比论证的手法阐述自己的主张,易于让齐王接受。

改写之后的对话中,孟子作为“客卿”却摆出一副“王者之师”的架势,用的是板着面孔训人的口吻。

虽然与民同乐很重要,但是前者的说理方式让人易于接受,后者极易引起齐王的愤怒不满。

6.通过这篇课文,我们感受到了孟子与民同乐的主张和雄辩智慧。

下面我想请一个小组来表演一下这一组对话,给我们这一堂课画上一个完美的句号。

四、作业布置
1.一名同学非常热衷于电子游戏,几乎不能自拔,请你运用孟子的论辩技巧写一段文字来劝说他。

2.预习第三则选文,并完成练习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