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件设计规则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

一、电源回路设计

二、输入回路设计

2.1、负触发回路

2.2、正触发回路

2.3、车速/转速PWM输入回路

2.4、AD输入回路

三、输出回路设计

3.1、典型输出回路

3.1.1、高电平驱动回路

3.1.2、低电平驱动回路

3.2、BCM驱动回路介绍

3.2.1、马达输出控制回路

3.2.2、室内灯控制回路

3.2.3、中控门锁控制回路

3.2.4、继电器控制回路

3.2.5、转向灯驱动回路

3.2.6、蜂鸣器驱动回路

3.2.7、安全指示灯驱动回路

3.2.8、低驱保护回路设计

四、通信回路设计

4.1、LIN回路设计

4.2、CAN回路设计

五、MCU回路设计

六、高频接收板基本原理

七、发射器基本原理

7.1、基于HCS300 编码器的遥控器设计如下图:

7.1.2、电路设计说明:

八、运放在BCM中的应用

8.1、用于车窗电机侦测的差分运放回路

8.1.1、电路原理说明

8.1.2、放大倍数原则:

一、电源回路设计

Vbat VDD

2

TNR

Z1 C1 C2 C3 C4

设计原理:

1、 TNR 为突波吸收器,可有效吸收正负 Surge 。

2

、 D1 可阻隔逆向输入电压,避免后端元件因逆向电压烧毁。 3

、 Z1(27V/1W Zener )可将突波吸收器未能完全吸收的 Surge 稳压至 27V 。 4

、 R1(100Ω.1/2W )为 Z1 的限流电阻,可避免过大的电流将 Z1 烧毁。 5

、 C1、C2、C3、C4 为稳压滤波电路,确保 5V 电源之稳定,不受外在干扰影响。 6、 建议值:

TNR S14K14AUTO R1=100Ω 1/2W

C1=104P C2=220uF/35V C3=104P C4=220uF/16V

二、输入回路设计

2.1、负触发回路设计(车门开关、中控锁开关、中控锁状态开关,阳光传感器)

Vbat

R1 Input Out C1 R4 C2

0 0 0

设计原理:

1、 C1 可消除 ESD ,须尽量靠近连接器端。

2、 D1 可阻隔外部电压影响到内部回路(用 12V 上拉时,可省去)。

3、 R1 为上拉电阻,其选值不能过大(???为什么不能过大),以避免外部开关入水后产生水电阻

时,造成输入端降为低位准,使端口误触发。

4、 R2、R4 为分压电阻,将电池电压降至一般 MCU 可以接受的电压范围。

5、 C2 为滤波电容,可滤除开关动作时的弹跳。

6、 建议值:

R1=1.3K(贴片封装 1206) R2=100K R4=150K C1=100nF(耐压 100V) C2=10nF

水电阻说明

D1

R1 U1 1 2 D1 R2

2 1 1

Vbat

R1

2 D1 1 R2

Out

0 C1 R4 C2

0 0 0

开关在非关闭状态时,内部若入水,

两端点间会产生阻抗,阻值约为 3K

2.2、正触发回路设计(点火开关、雨刮开关间歇及低速、倒车信号、行李箱开关、自动光开关、点火开关、后洗涤开关) Input Out

C1 R1 R3 C2

0 0 0 0

设计原理:

1

、 C1 可消除 ESD ,须尽量靠近连接器端。 2

、 D1 可阻隔外部电压影响到内部回路(可省去)。 3

、 R1 为下拉电阻,可吸收 Surge 。增强信号传输时的抗干扰能力。 4

、 R2、R3 为分压电阻,将输入电压降至一般 MCU 可接受的电压范围。 5

、 C2 为滤波电容,可消除开关作动时的弹跳。 6、 建议值:

R1=3K (贴片 1206 封装) R2=100K R3=150K C1=100nF (耐压 100V ) C2=10nF

进入饱和状态之后,三极管的集电极跟发射极之间的电压将很小,可以理解为一个开关闭合了。这样我们就可以拿三极管来当作开关使用:当基极电流 为 0 时,三极管集电极电流为 0(这叫做三极管截止),相当于开关断开;当基极电流很大,以至于三极管饱和时,相当于开关闭合。如果三极管主要工作在 截止和饱和状态,那么这样的三极管我们一般把它叫做开关管。

三级管要工作在放大区,发射结必须处于正向偏置,集电结则应处于反向偏置,对硅管而言应使 UBE>0,UBC<0。使三极管可靠截止,常使 UBE≤0V,此 时发射结和集电结均处于反向偏置。在饱和区, UCE <UBE ,发射结和集电结均处于正向偏置。

D1

R2 1 2

2.3、车速/转速PWM输入回路

设计原理:

1、此回路设计主要目的是借用外部逻辑降低静态功耗。

降低静态功耗原理说明:

假设若不采用IGN来控制Speed_Input上拉,VB2为长电(12V),则VB2与Speed_Input之间一直存在电流,也就意味着一直存在12/R5 的静态损耗;但是若采用IGN 来控制Speed_Inp ut 上拉,那么损耗就只存在与IGN_ON时,而一般静态电流测量是在IGN_OFF或者设置警戒状态时。

2、当Speed_Iput为PWM 信号时,鉴于Speed_Iput PWM 信号的规定,若VB2采用I/O_Ctrl上拉控

制,有以下缺点:

1、单片机检测PWM信号失真。

2、上拉控制时间延长,得不到降低静态功耗的效果。

1、建议值:

1、R1=10K

2、R2=10K

R3=10K

3、R4=10K

4、R5=1.3K

5、R6=100K

6、R7=150K

7、C2=100nF(耐压100V)

8、C1=10nF

说明:采用IGN外部逻辑控制的信号一般有以下几种:

1、车速信号;

2、碰撞信号;

3、转速信号;

根据整车线束与BCM实际设计要求,还有以下信号也可以参考IGN外部逻辑控制:

4、安全带信号;

5、前雾灯信号;

2.4 、A/D输入回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