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金融改革与发展探索

合集下载

金融助推乡村振兴探索与实践

金融助推乡村振兴探索与实践

金融助推乡村振兴探索与实践金融助推乡村振兴探索与实践课题背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

201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明确提出“健全投入保障制度,创新投融资机制,加快形成财政优先保障、金融重点倾斜、社会积极参与的多元投入格局,确保投入力度不断增强、总量持续增加”予以明确。

其中提出“提高金融服务水平,坚持农村金融改革发展的正确方向,健全适合农业农村特点的农村金融体系,推动农村金融机构回归本源,把更多金融资源配置到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更好满足乡村振兴多样化金融需求”作为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主抓手。

2022年是全面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的关键之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与全面开启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之年,谋划好、落实好2022年乡村振兴工作显得格外重要,十分必要。

对此,XX课题组结合我市金融发展实际,以金融助推全市乡村振兴为视角确立本课题,旨在推动金融更好服务全市三农发展,着力破解农村金融服务体系不健全、农业发展支撑要素不足、渠道不畅、农民金融服务获得性不高等制约性问题,进而助力全市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

一、全市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现状(一)大力实施“引金入泉”工程,地方金融服务体系不断发展完善。

近年来,我中心积极配合市委市政府实施“引银入泉”工程,以合理布局和明确定位为目标,发展多元化金融机构,努力完善与加快推进XX市现代化步伐相适应的金融业组织体系,逐步建立了由人民银行宏观调控,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实施金融监管,以国有商业银行为主体,政策性银行、农商行以及村镇银行等为补充的银行组织体系。

目前XX市银行类金融机构已达XX家,融资性担保公司XX家,小额贷款公司XX家,保险公司XX家,证券公司XX家,股权交易中心XX 家,金融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

(二)鼓励金融机构适时调整信贷产品投向,围绕巩固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提供金融支持。

乡村振兴农村金融发展研究

乡村振兴农村金融发展研究

乡村振兴农村金融发展研究近年来,乡村振兴成为中国发展的重要战略。

在乡村振兴过程中,农村金融的发展起着关键的作用。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展开,探讨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金融的发展。

一、农村金融在乡村振兴中的地位乡村振兴的目标是实现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农民收入的增加。

农村金融是乡村振兴的支撑,它能够提供资金支持和金融服务。

农村金融的发展对于推动乡村产业结构升级、提高农业效益、改善农民生活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二、乡村金融发展面临的挑战虽然农村金融在乡村振兴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其发展仍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农村金融服务体系仍不完善,有的农村地区金融机构缺乏,并且金融服务人员不足。

其次,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不多,无法满足农民多样化的金融需求。

三、加强农村金融支持小农户乡村振兴重点要支持小农户发展,而农村金融应该加强对小农户的支持。

可以通过创新金融产品,提供低息贷款和信用担保服务,帮助小农户发展生产。

此外,还可以加大对小农户的金融教育力度,提高他们的金融管理能力。

四、建立农村金融服务网络农村金融的发展离不开金融服务网络的建设。

应该加强农村电子银行、移动支付等金融科技应用的推广,使各类金融服务迅速进入农村地区。

同时,也要加强金融机构之间的合作与协同,建立完善的农村金融服务网络。

五、提高农村金融风险管理水平金融风险是农村金融发展中的常见问题。

为了有效防范金融风险,需要加强农村金融监管,并建立专业的农村金融风险评估机制。

同时,也要提高金融企业的风险管理能力,加强内控和风险监测。

六、发展农村金融科技创新在乡村振兴中,农村金融发展需要充分利用科技创新的力量。

可以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提高农村金融的服务效率和风险控制水平。

此外,还可以发展农村金融科技创新平台,吸引更多科技企业参与进来。

七、加强农村金融人才培养农村金融发展需要专业人才的支持。

要加强对农村金融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提高他们的技能和知识水平。

可以通过加强农村金融学科建设、培训农村金融从业人员等方式,保证农村金融队伍的队伍素质。

我国农村金融的现状及改革方向

我国农村金融的现状及改革方向
的报酬设计应是所有不同报酬形式的最优组合 。 因此 。期股 + “
年薪”的分配报 酬设计 就应运 而生 。 这种激励制度可分成两种
类型 :一种是 在国有资产控股的股分公 司和有 限责任公 司中 .
经营者在一定期限 内, 董事会批 准 , 经 可以购得或获奖所得适
当比例 的企业股分 ;另一种是 在国有独资企业 中 . 借用期股形
系。 激励经营者群体 中另两个组成部分的积极性 ,我们认 为实 行动态股权激励办法 , 扩大资本 、 技术参与收益分配的范围 , 增
目前经济理论界有这样一种思想 , 很多学者认为 :经 营者 “
根据 国家有关规定 : 农信社 的贷款利息 可上 浮 5% 。 0 而农 村种植业的生产实际的产出效益还达不到 7 。 % 此外 , 贷款手续
少, 邮政储蓄大多数的资金要上缴 人民银行 , 农信社吸收的部
分资金用 于非农领域 。 而农村对基础设施 、 产业结构 的调整 、 教
环节多, 费用大, 这就造成了农民贷款的困难, 使得农民转向非
彰, 产生 巨大 的经济效益。而动态股权 激励机制 向我们阐明了
工资 。 投资报偿——股 息 , 人力资本风险报酬—— 奖金, 这 三种报酬形式 的激励作用是 不同的 。 各有优缺点 。固定工资提 供可靠的收入 , 起保险作用 , 激励功能低 , 奖金与 当年经营绩效 密切相关 , 激励作用大 , 但易使企业家 出现短期行为 。 股票收入 最能反映企业 家的真实业绩 , 最具激励作用 。 风险太大。 但 最优
人 1的三分之 二 , : 1 所以农村经 济的发展对我 国经济的发展是至
关重要的。虽然从 1 7 9 8年以来 。 国农村经济有所 改善 , 仍 我 但

中国农村金融市场的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

中国农村金融市场的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

中国农村金融市场的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在中国,农村是全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农村金融市场的发展与农民的脱贫致富息息相关。

然而,长期以来,中国的农村金融市场存在着很多问题,如金融服务覆盖面不广,金融产品不适应农村特点等。

随着中国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金融市场的发展也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

一、中国农村金融市场的发展现状(一)覆盖面不广中国的农村金融市场存在覆盖面不广的问题。

由于农村地区的地域广阔,金融机构在农村地区的分布相对集中,导致一些农村地区金融机构缺乏,一些偏远地区的村民很难享受到金融服务。

同时,一些金融机构在农村地区的服务质量较低,给农村居民带来了一定的不便。

(二)金融产品不适应农村特点当前,国内的金融机构提供的金融产品大多数针对城市居民,而不能满足农村居民的需求。

在农村,很多人需要的是“小额、短期、快速”的信贷服务,以满足他们的生产和生活需求,但是当前的金融产品不能很好地满足这些需求。

(三)缺乏金融知识在大多数农村地区,缺乏金融知识的居民还是比较多的。

一些农村居民对金融产品的了解比较少,不知道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金融产品。

加之部分农村居民没有信用记录,很难获得信贷服务,这也限制了他们的生产和生活发展。

二、中国农村金融市场的未来趋势(一)创新农村金融产品未来,中国的农村金融市场将继续创新金融产品,满足农村居民的需求。

金融机构需要深入了解农村的特点和需求,创新适合农村的金融产品。

例如,可以根据农村居民的生产和消费需求,开发出小额贷款、短期贷款、农村贷款等适合农村居民的金融产品。

(二)建设农村金融服务网络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中国的农村金融市场也将因此得到发展。

未来,金融机构将逐渐建立起覆盖全国各地的农村金融服务网络,为农村居民提供更加便捷和高效的金融服务。

在此基础上,农村居民可以通过移动互联网等新技术手段获得更加广泛和灵活的金融服务。

(三)提高农村居民金融素质在未来,金融机构应该加强对农村居民的金融知识普及,提高农村居民的金融素质,让他们更加明智地选择适合自己的金融产品,并改善自己的财务管理。

农村经济发展与农村金融变革问题研究

农村经济发展与农村金融变革问题研究

农村经济发展与农村金融变革问题研究农村经济作为我国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对于国家整体经济的稳定增长和社会的和谐稳定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

而农村金融作为农村经济的核心要素之一,其变革与创新对于推动农村经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我国农村经济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农业生产技术不断提高,农产品产量和质量稳步提升,农村产业结构逐渐优化,农民收入持续增长。

然而,与城市经济相比,农村经济仍存在较大差距,面临着诸多挑战。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是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道路、水电、通信等基础设施的不完善,不仅影响了农产品的运输和销售,也阻碍了农村产业的多元化发展。

此外,农村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水平较低,难以满足农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农村产业发展面临困境。

农业产业化程度不高,农产品附加值低,市场竞争力较弱。

农村二三产业发展相对缓慢,缺乏龙头企业的带动和产业集群的支撑,导致农村经济发展动力不足。

在农村经济发展面临诸多挑战的背景下,农村金融的变革显得尤为迫切。

当前,我国农村金融体系还存在一些问题。

农村金融机构服务覆盖面不足,许多偏远农村地区金融服务缺失。

金融产品和服务单一,难以满足农村多样化的金融需求。

农村金融风险防范机制不健全,信用体系不完善,导致金融机构放贷意愿不高。

为了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村金融变革,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政府应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改善农村交通、水电、通信等条件,为农村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硬件环境。

同时,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推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

培育壮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延长农业产业链,提高农产品附加值。

鼓励发展农村电商、乡村旅游等新兴产业,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完善农村金融体系。

加大对农村金融机构的政策支持,引导金融机构扩大农村服务网点,提高农村金融服务的覆盖率和可得性。

关于农村金融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调研报告

关于农村金融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调研报告

关于农村金融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调研报告近年来,我国提出乡村振兴战略,进一步优化农村地区的金融供给势在必行。

在这个大背景下,农村地区的金融机构发展迎来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性机遇。

文章将首先对我国农村地区的金融发展情况进行分析,对其中出现的突出问题进行系统研究,并提出促进我国农村地区金融行业健康发展的建议,旨在促进我国农村金融健康发展。

一、现今农村金融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就金融机构而言,虽然在农村存在了较长的时间,并获得了一定的成绩,然而由于农村广大,金融环境极为特殊,部分农村经济得到了较好的提升。

这种情况下便对金融业有了更为多元的需求,所以必须要从具体区域的情况出发强化对应的有效供给:(一)农村金融生态环境欠佳1.农村金融资源配置不合理一般来讲,在金融机构方面,会更加倾向于那些条件较好的主体,并完成对应的放贷工作。

而农业由于其自身存在的特性,这便使得很多金融机构未能够对此进行有效的资源配置,并且还存在着一些市场乱象。

从宏观视角出发,某些农村区域由于经济发展的更好,所以与之对应的基础设施便得到了非常好的建设。

这种情况下农业体系便会表现得更加成熟,而整体成熟度的提升则意味着有了更多资金的需求,并且也能够达成对金融的吸引,最终实现良性循环。

而在一些经济发展较弱的区域,因为存在着基础设施方面的不足,再加上产业有着较高的分散度,在这种情况下便表现出了对资金支持的渴望,然而因为这些区域的资金资源存在着较大的缺失,即便进行了资金投放,也会在很大程度上导致恶性循环的出现。

从微观视角进行分析,如果是一些规模较大的主体,其对应的经营模式便会表现得更好,而同时会有着更好的信誉,所以便会受到金融机构的青睐,通常他们会更容易获得金融资源。

但是在别的一些农户方面,由于对应的资质相对较差,无法获得金融资源,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只能借助非正规金融机构进行借贷,如此便导致监管匮乏,并且利率相对更高。

2.缺少正规的金融中介机构在金融服务体系方面,往往中介机构起着相当重要的影响,尤其是农村市场,因为存在着众多的中介机构,因此便能够在相当程度上提升供需交易,并减少交易支出,使得市场得到发展。

乡村振兴背景下的农村金融发展路径

乡村振兴背景下的农村金融发展路径

乡村振兴背景下的农村金融发展路径乡村振兴是当前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农村金融在乡村振兴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金融需要找到适合自身发展的路径,不断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一、农村金融的重要性农村金融是支持乡村振兴的重要保障,它能够为农民提供融资支持,为农村产业发展提供资金保障,为农村居民提供金融服务,促进乡村经济的繁荣。

二、农村金融的现状目前我国农村金融面临着一些问题,比如金融资源配置不合理、金融服务覆盖面不广、金融机构不专业等,需要通过改革和创新来提高农村金融的效率和服务水平。

三、农村金融发展的方向在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农村金融发展应该向着普惠金融、绿色金融、科技金融等方向发展,以满足广大农村居民的金融需求,推动农村产业的升级和转型。

四、普惠金融的重要性普惠金融是农村金融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普惠金融可以让更多的农村居民享受到金融服务,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五、绿色金融的意义绿色金融是农村金融的重要方向,它能够支持农村绿色产业的发展,推动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促进乡村环境的改善。

六、科技金融的未来科技金融是未来农村金融发展的趋势,通过科技金融可以提高金融服务的效率和便利性,满足农村居民日益增长的金融需求。

七、创新金融产品农村金融需要不断创新金融产品,根据农村居民的实际需求开发适合的金融产品,提高金融服务的质量和水平。

八、完善金融监管完善金融监管是保障农村金融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加强对金融机构的监管,规范金融市场秩序,防范金融风险。

九、构建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构建完善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建立多层次、多元化的金融服务体系,为农村居民提供更加便利的金融服务。

十、发展农村金融人才农村金融人才的培养是农村金融发展的关键,需要加大对农村金融人才的培训力度,提高农村金融人才的专业水平和服务意识。

综上所述,乡村振兴背景下的农村金融发展路径需要不断探索和完善,通过普惠金融、绿色金融、科技金融等多种方式推动农村金融的发展,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顺利实施。

中国农村金融发展理论与实践研究

中国农村金融发展理论与实践研究

中国农村金融发展理论与实践研究1. 中国农村金融发展的背景与意义中国农村金融发展是指在农村地区建立健全的金融体系,为农民和农业经济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务和支持。

这一领域的研究对于促进乡村经济发展、实现乡村振兴战略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乡差距逐渐加大,加强对农村金融发展的研究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2. 中国农村金融发展理论的演进2.1 传统理论传统理论主要强调相关部门主导、国家计划经济体制下对于乡村经济和农业生产提供必要支持。

这一阶段主要特点是相关部门在资源配置中起主导作用,通过国家计划来调控和指导资源配置。

2.2 市场化理论随着市场经济改革深入推进,市场化理论逐渐兴起。

这一阶段强调通过市场机制来推动农村金融发展,鼓励农村金融机构的发展和创新,提高金融服务的效率和质量。

2.3 农村金融服务理论农村金融服务理论强调以农民为中心,提供符合农民需求的金融产品和服务。

这一阶段强调提高金融机构对农民的服务意识和能力,满足农民对于贷款、储蓄、支付等方面的需求。

3. 中国农村金融发展实践的探索与创新3.1 农村信用合作社中国的信用合作社是一种以互助为基础、以信用为纽带、以利益共享为目标的合作经济组织。

这一机构在中国乡村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提供小额贷款、储蓄等服务,帮助乡村居民解决了资金短缺问题。

3.2 农商银行中国在2004年设立了首家试点性质的城商行——江苏江阴市江阴市商业银行。

这一举措标志着我国城市商业银行向乡镇银行的转型,为农村金融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和平台。

3.3 金融科技的应用随着科技的发展,金融科技逐渐渗透到农村金融领域。

通过互联网、移动支付等技术手段,农村居民可以更加便捷地进行金融活动。

这一创新为农村金融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4. 中国农村金融发展面临的问题与挑战4.1 农村金融服务能力不足由于历史原因和地域因素,中国农村地区的金融服务能力相对较弱。

一些偏远地区甚至没有银行网点,导致乡村居民难以享受到便捷的金融服务。

中国农村金融发展理论与实践研究

中国农村金融发展理论与实践研究

中国农村金融发展理论与实践研究一、概述农村金融作为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提升农民生活水平、推动农业现代化建设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中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农村金融的发展对于整个国家经济的稳定与发展至关重要。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中国农村金融体系也在逐步完善和创新,以适应农村经济多元化和金融市场化的需求。

中国农村金融发展仍面临诸多挑战。

农村金融机构布局不合理、金融服务覆盖不足、金融产品创新滞后等问题依然突出。

农村金融市场风险防控能力较弱,金融生态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

深入研究和探讨中国农村金融发展的理论与实践,对于推动农村金融改革和创新,提升金融服务农村经济的能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旨在全面梳理中国农村金融发展的历程与现状,分析农村金融发展的内在规律和外部环境,探讨农村金融发展的理论基础与实践模式。

通过对农村金融发展的深入研究,本文旨在为政策制定者提供决策参考,为金融机构提供创新思路,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金融支持。

同时,本文也期望能够引起更多学者和业界人士对中国农村金融发展的关注和思考,共同推动中国农村金融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1. 研究背景和意义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和城乡差距的逐渐缩小,农村金融作为支持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其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

长期以来,由于历史、体制和政策等多方面原因,我国农村金融发展面临着诸多挑战和困境,如金融服务不足、信贷资金短缺、风险防控薄弱等问题,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

深入研究中国农村金融发展的理论与实践,对于推动农村金融改革创新、提升金融服务水平、促进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

本研究旨在通过对中国农村金融发展的历史回顾、现状分析以及未来趋势的预测,探讨农村金融发展的内在规律和影响因素,提出促进农村金融发展的对策建议。

文章将梳理中国农村金融发展的历史脉络和主要成就,分析农村金融在支持农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文章将结合国内外农村金融发展的理论与实践,探讨当前农村金融发展面临的挑战和困境,分析其原因和症结所在文章将提出促进中国农村金融发展的对策建议,包括加强政策引导、完善金融服务体系、强化风险防控等方面,以期为政府决策和农村金融机构改革提供理论支持和政策参考。

农村金融服务创新现状分析及对策探究

农村金融服务创新现状分析及对策探究

农村金融服务创新现状分析及对策探究随着我国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农村金融政策的推进,农村金融服务创新已经成为了当前金融行业的一个热点话题。

本文将对农村金融服务创新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1、政策推动下,农村金融服务创新逐渐展开在我国的金融政策中,农村金融一直都是重点关注的领域之一。

我国政府不断加大对农村金融服务的支持力度,推行“三农”政策,鼓励金融机构进入农村市场,开展农村金融业务。

这些政策为农村金融服务创新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更加丰富的业务创新可能。

2、金融科技的飞速发展,为农村金融服务创新提供了技术支持近年来,随着金融科技的飞速发展,各种金融科技的应用进入到金融服务的各个领域之中,农村金融也不例外。

例如,采用移动互联网技术逐步推向农村,便于农民在家门口就能够享受金融服务;农村金融机构借助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提高了金融服务效率,提升了服务水平。

3、但是,农村金融服务创新也面临一些问题农村金融服务创新要克服的问题包括,接受现代金融知识相对较少的农民,缺乏金融意识和理财观念,农村地域广大,农民群体分散,传统业务的规模化及效益不足等。

这些问题不仅限制了农村金融服务的发展,而且对于已有的农村金融服务机构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进一步探讨相关的对策。

二、对策探究1、加强金融教育宣传,提高农民金融素养金融知识宣传应该成为农村金融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

要加强对农村金融知识的宣传和普及,提高农民的金融素养和理财意识,让农民了解到现代金融服务的重要性和优势,鼓励他们参与现代金融服务活动。

2、发挥国家金融政策的支持作用,加大对农村金融机构的扶持力度国家政府应该继续加大对农村金融的支持力度,加强对传统农村金融机构的扶持和引导。

政府可以从财政补贴、贷款贴息等方式对农村金融机构进行资金支持。

同时,鼓励互联网金融、科技金融机构进入农村金融市场,推动农村金融服务创新。

3、创新金融服务模式,提高服务效率,满足农民的金融需求农村金融机构可以通过创新金融服务模式,提高服务效率,为广大农民提供便利快捷的金融服务。

我国农村金融的现状及未来发展对策探讨

我国农村金融的现状及未来发展对策探讨

个 非常 好的 、对农村 经济发 展非常 适用 的农村 金融体 系 , 银行和农村 信用社四大金融机构 ,在这里面有商业银行 、政
这将极 大的促进农村 经济的发展 ;反之 ,一个 落后的农村金 策性银行和合作 性金融机构共 同组 成了服务于农村 的农 村金 融体系将约束农村经济健康持续的发展 。 我国城 乡差 距比较大 ,虽 然现 在金融体系 在城市发展非
发展的各种 问题 ,力 图使农村金融和农 村经济 能相 互促进和 具 有比较高 的流 动性 、安全性和较高 的收益性 ,使其发展迅 发展 ,成为了促进中国农村经济腾飞务必解决的问题 。 速 。它确 实也 对农村 经 济的发 展起 到 了一些 有 建设性 的作 用 ,但从长远 的角度 来看 ,要充分利用 正规金融机构 ,适 当 部分 挤掉非正规进入机构 ,使农村金融变 为以正规金融机构
编 号 :2 0 1 1 QYO l O )

91—
I 资源配置 1
为主 ,非正规金 融为辅 的金融体系 。
农监经济 2 0 1 8 / 7
以商业性贷款为主 。 第三 ,农村 信用合作社改制不彻底 。农 村信用合作社 可
( 三 )我国农村金融市场发展 的现状
农村 金融 对农 村经 济 的持续 健康 发展 有着 关键 性的 作 以说是在农村分布最 广泛的正规金融机构 ,几乎在所有 的乡
关 键 词 :农 村 金 融

、Leabharlann 引 言 经历了几十 年的改革创新 ,我 国农村 各项事业取得 了迅
我 国是一个农业 大国 ,农业是一个 安天下 的产 业 ,农村 速发展 ,农业生产报 纸一个非常好的发展 态势 ,比如近几年 是社会存在的基础 ,农民是整个社 会的主体 ,“ 三农 ”问题的 粮 食产 量大 幅度 提高 ,不 仅解 决 了一个 人 口大 国的温 饱 问 解决与 否关系到我 国经济 是否能持续发 展 。而一个行 业的发 题 ,还 有不少的剩余 。其他经济作物如甘 蔗 、油菜 、小麦等 展壮大离不开资金的支持 ,“ 三农 ”也是一样 ,要真正促进农 创 出 了历史 高水 平 ;在某 一段 时 间由于 有些 地 方追求 高建 村 经济的发展 ,离不开农村 金融的大力支持 。所以本文 将深 设 ,大 量利 用了一 些耕 地 ,现在 中央也非常 重视这个 问题 , 入 探讨我 国农村 金融发展 的现 状及现阶段 存在 的问题 ,展望 使耕地基本 稳定在一个合 理水平 ;农 民的收入 也在 不断提高

乡村振兴战略下的农村金融发展研究

乡村振兴战略下的农村金融发展研究

乡村振兴战略下的农村金融发展研究1. 介绍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乡村振兴战略是中国政府自2018年提出的新时期农村发展战略,旨在解决农村地区的贫困和不平衡发展问题。

农村金融发展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推动经济增长、改善农民生活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2. 农村金融的现状分析目前,农村金融发展在某些方面还存在不足。

首先,农村金融机构相对不完善,大多数农村地区缺乏金融服务机构。

其次,金融产品和服务不够丰富,无法满足农民的不同金融需求。

再次,缺乏专业金融人才和技术支持,导致农村金融发展能力不足。

3. 农村金融发展的重要性农村金融发展对于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农村金融发展可以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

其次,农村金融可以为农民提供融资支持,帮助他们开展农业生产和农村产业的发展。

此外,农村金融还能够提供风险管理和保险服务,帮助农民应对自然灾害和其他风险。

4. 政府角色在农村金融发展中的作用政府在农村金融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政府可以通过制定相关政策和法规,营造良好的金融发展环境。

同时,政府还可以提供财政资金支持,推动金融机构向农村地区扩张。

此外,政府还可以加强对农村金融机构的监管,确保金融服务的公平和合规。

5. 农村金融机构的发展策略农村金融机构在乡村振兴战略下的发展可以采取多种策略。

首先,可以加强与农业相关的金融服务,包括农业贷款、保险和风险管理等。

其次,可以增加对小微企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持,提供信贷和金融咨询等服务。

再次,可以利用科技手段,如互联网金融和移动支付等,提高金融服务的便利性和效率。

6. 农村金融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农村金融人才的培养对于农村金融发展至关重要。

培养农村金融人才可以提升金融服务的专业性和质量。

同时,培养农村金融人才还可以推动农村金融机构的创新和发展,为农村地区的经济增长提供更好的支持。

7. 科技创新在农村金融发展中的应用科技创新在农村金融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

中国农村金融研究书籍

中国农村金融研究书籍

中国农村金融研究书籍中国农村金融,作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备受关注。

在这方面,有一些非常有价值的研究书籍,下面我将介绍一些相关书籍,并进行简要的综述。

1.《中国农村金融改革与发展研究》该书由中国农村金融研究与发展中心主编,围绕中国农村金融改革与发展的问题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

书中论述了中国农村金融的历史变迁、发展现状、制度创新等方面,并提出了一些具有实际指导意义的政策建议。

2.《中国农村金融制度创新与实践》该书是对中国农村金融制度创新与实践进行全面研究的一本著作。

作者对农村金融市场、金融产品、金融机构等方面进行了深入分析,并结合实际案例,提出了一些切实可行的路径和方法,有助于中国农村金融的改革与发展。

3.《中国农村金融市场研究》该书是对中国农村金融市场的研究成果进行整理和总结的一本重要著作。

作者对中国农村金融市场的发展概况、参与主体、市场规模、交易方式等方面进行了详细介绍,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提出了一些改革与发展的对策。

4.《中国农村金融与农村发展研究》该书是关于中国农村金融与农村发展的综合性研究著作。

书中对中国农村金融与农村发展的内在关系进行了深入剖析,提出了一些理论观点,并以实证研究为基础,对农村金融与农村发展的关系进行了系统分析。

以上是我为大家推荐的几本关于中国农村金融研究的重要著作。

这些书籍对于了解中国农村金融的历史、现状、问题和发展趋势都具有非常重要的参考价值。

希望各位读者能够通过阅读这些书籍,深入了解中国农村金融的发展,为中国农村金融改革与发展提供有益的启示与参考。

关于农村金融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调研报告

关于农村金融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调研报告

关于农村金融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调研报告当前,我国农村金融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直接影响和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本文将从四个方面对农村金融的问题进行分析,同时也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对策。

一、资金难以流入农村首先,农村地区的金融市场发展滞后,牵涉到战略地位、人口规模、经济规模、市场需求以及企业文化等多方面因素。

另外,农村地区的金融环境较为复杂,森严的社会信用体系、日益增长的网络欺骗等问题都会在资金的流入过程中产生影响。

因此,政府需要制定宏观政策,通过财政扶持等方式促进金融资金进入农村地区。

二、农村金融风险高农村金融的风险高度集中在农村信用。

由于农村土地资产的不可分割性,导致农村资信短缺。

同时,农民信用无法追踪和核实,信用危机的可能性也极大。

解决此类问题有两个关键点:一是提高农摸方法和途径,贯彻金融创新,推广助农金融的安全机制;二是提高农民意识素质,推广农民自我调节模式,通过技术、服务、监管等手段降低农民信用风险。

三、农村金融业务缺乏差异化在金融服务业务上,农村金融机构过度依赖传统的贷款、存款模式,缺乏多样性化业务服务。

缺乏风险控制和优质管理手段,机构发展单一,扩大业务版图难度大。

针对此点,建议加强宣传教育,引导农民探索农村金融多样化服务项目,提高服务品质和服务底线。

四、农村金融生态还未完全建立随着农村经济的不断扩大,金融组织体系在农村地区的建设逐渐完善,机构改革和整体重盛地位已经形成,但是一些农村金融生态问题仍然存在。

如:机构比重分布不平衡,资金存量和流量比较严重等。

因此,政府需要增加对农村金融建设的支持力度,加强金融机构的研发和投入,打造良好的农村金融生态,推进农村金融的可持续发展。

综上所述,针对以上问题及对策,应逐步完善金融机构和制度的服务体系,同时加快农村金融的进一步整合和发展。

只有这些方面得到相应的加强和改进,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才能够有更为健康和持久的支撑体系。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农村金融已经成为了促进农业、农村、农民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

我国农村金融市场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我国农村金融市场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的 发 表 , 们 所 提 出 的 “ 后 的 金 融 条 件 会 严 重 阻 碍 他 落 发 展 中 国 家 的 经 济 发 展 , 政 府 的 强 制 规 定 以 及 压 而 抑 政 策 又 束 缚 了金 融 业 的 发 展 ” 一 观 点 被 广 泛 接 这
受 下 来 。 我 国学 者 米 建 国 和 李 建 伟 通 过 对 于 中 国 经 济 发 展 中 的 金 融 深 化 与 金 融 抑 制 进 行 检 验 的实 证 分
维普资讯
第1 7期 总 第 1 1 7 期
20 0 8年 9月
内 蒙 古 科 技 与 经 济
I n rMo g l ce c c n lg &h oo y a oo
N o. 7.t 7 t sue 1 he 1 1 h is
众 多 金 融 组 织 在 不 同 方 面 承 担 着 为 农 村 发 展 提 供 金 融 服 务 的 任 务 , 由 于 商 业 化 的 改 革 和 金 融 组 织 原 但 来体 制 中弊 端 一 直存 在 , 村 金 融 组 织 为 农 村 服 务 的 作 用 弱 化 , 须 对 现 有 的 农 村 金 融 市 场 加 以 重 构 。 农 必 以推 动 农 村 经 济 增 长 , 应 当前 建 设 社 会 主 义 新 农 村 的 大 局 。 适
开 发 , 业 技 术 进 步 以 及 农 村 基 础 设 施 等 公 共 物 品 农
析表 明 , 融 适 度 发 展 是 经 济 实 现 最 优 增 长 的 必 要 金 条件 , 金融抑制或 金融过度 均会损 害经济增 长…。 而 改 革 开 放 以 来 , 国 的 金 融 业 发 展 取 得 了长 足 我
关 键 词 : 融 抑 制 ; 村 金 融 ; 融 体 制 改 革 ; 村 经 济 增 长 金 农 金 农

我国农村金融发展的研究

我国农村金融发展的研究

我国农村金融发展的研究很多学者梳理了、研究了我国农村金融发展的历史进程、现状及特点,并提出了促进我国农村金融创新发展的对策建议。

在农村金融制度和金融改革方面,主流观点认为农村金融制度应该走商业化和合作金融并行的路径,合作金融和商业金融具有互补关系,并基于此对农村信用社改革进行了研究,提出产权机制、管理模式、经营目标等方面的建议。

黄学华(2006)研究安徽农村金融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提出:建立多层次的农村金融组织体系,培育农村金融市场体系,加强农村金融监管体系,使农村金融的发展环境得到优化,结合各地区实际情况实施农村金融扶持政策,使农村金融机构不断发展壮大,并实现可持续发展。

曹协和(2008)对转轨期中国农村金融体系的创新与制度安排进行了研究,对我国农村金融体系的改革进行了回顾,对我国农村金融体系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同时,深入分析了我国金融组织体系的建设问题,对我国农村金融体系的整体设计与创新进行了研究。

得出了结论是,要充分、有效地将宏观制度和微观制度结合起来,才能实现我国农村金融体系持续地创新与发展。

钱水土(2009)回顾了中国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三十年,梳理了我国农村金融的发展进程,分析了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基本特征,提出建议:发展多元化的农村金融体系,鼓励农村金融机构之间的竞争,加强政策性金融机构的作用,创新产品和服务等。

彭艺(2010)对我国农村金融体系的历史演进与发展进行了研究,梳理了建国以后我国农村金融的发展历程。

我国农村金融体系已日趋完善,形成了包括政策性、商业性、合作性金融机构组成的金融体系。

孙刚,齐明(2010)对中国农村金融体系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案进行研究。

在分析了农村金融体系的发展历程、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之后,给出了农村金融体系改革的构想: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对各类农村金融机构进行改革,发展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等。

武霞(2013)提出了中国农村金融的“三元架构”模式,研究了政策性金融、商业性金融和合作性金融如何各自实现自身功能并协调配合,共同促进三农发展。

对发展我国农村金融体系的探析

对发展我国农村金融体系的探析

对发展我国农村金融体系的探析摘要:当下,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正风靡我国,农村金融作为现代农村经济的核心,与国家建设紧密相连。

然而,现阶段由于多种因素的存在,使得我国现有的农村金融体系未能发挥对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撑和引导作用。

本文以此为出发点,深入分析我国农村金融体系的现状,针对我国农村金融存在的机构单一、资金供给缺口加大、金融服务知识宣传不到位和民间“高利”融资的问题,提出了促进农村金融科学发展的对策,试图找出一条适合中国农村金融特点的发展道路,以促进我国农村经济健康有序的发展。

关键词:农村金融体系;机构单一;民间借贷一、我国农村金融体系发展的现状我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肩负着全世界22%人口的吃饭和就业问题,受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影响,农村金融问题突出,破解这一难题的困难多、压力大。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深入,农村金融体系在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民收入、提升农村文明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大大推进了我国社会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

但在农村经济不断发展的同时,也伴随着农村金融布局不科学、服务品种单一、农村信贷供给与信贷需求的矛盾加剧,已经难以适应我国新农村建设的需要,改革和完善农村金融体系成为必要。

因此,现阶段进一步加强我国农村财政政策和农村金融产业政策协调配合的紧迫性,源于农村金融产业新阶段的客观要求以及“三农”经济发展运行的实际状况,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二、当前我国农村金融体系存在的问题1.农村金融机构单一,难以适应农村多样化金融服务的需求在我国广大的农村,几乎看不到大中银行的分支机构或营业网点,农村信用社成为我国农村尤其偏远山区唯一的金融服务机构,力量相当单薄,主要的产品与服务内容就是人民币存贮业务,没有开设通存通兑等业务,难以满足群众多层次金融服务的要求;此外,不能根据地区和产业特点,在担保方式、结算手段等方面有针对性地开发出适合本地区实际的金融产品,个性化的金融产品短缺,不能满足农村多样化的需求。

中国农村金融改革的基本经验与发展方向

中国农村金融改革的基本经验与发展方向

融的标志是组建 中国农业发展银 行 ,由其承担 国家粮棉 油储
备和农副产 品合 同收购 、 农业开发等业务中的政策 性贷款 , 并
代理财政支农资金 的拨付及 监督使 用。合作金融 的设计思想 在于有步骤地 组建农村合作银行 。第一步是把农村信用社联 社从 中国农业银行 中独立出来 . 办成基层信用社的联合组织。 第二步是在农村信用合作社联社 的基础上 .有步骤地组建农 村合作银行 。此外 ,19 3年的框架设计 中对农村合作基金会 9 的性质进行 了界定 . 认为其不属于金融机构 , 而是社区内的资 金互助组织。对 当时已办理存、放款业务的农 村合作基金会 . 经整顿验收合格后 ,可转 变为农村信用合作社。 1 9 年的改革 实际上是 19 年框架的具体 实施 ,目的是 6 9 3 9 纠正农村金融偏 离农 民和农业 的方 向。截至 19 6年底 , 国 9 全 农村信用社 系统 的农 业贷款 和包括 乡镇企业贷款在 内的非农
权分离是信用社不能有效发挥集体金融组织作用的根本原因 .
必须改革信 用社 既是集体金融组织 .又是 国家银行在农村 的 基层机构 的体制 。同年 的中共 中央和 国务院农村工作会议肯 定了信用社的合作金融 组织 性质 , 控制权应逐步分散 给群众 , 即向所有权回归。 其具体操作办法是 . 信用社与农业银行在经 营、 核算和业务上独 立 , 农业银行 负责对信用社 的方针政策领 导, 但信用社不是农业银行 的基层机构 , 以此实现信 用社 支持 农村双包户、专业户 的发展 。 问题 随之 出现 , 8 年代到 9 年代 前期 , 从 O O 信用社的管理

指出


合 作社

特 别 是 消费

农村金融改革:历程、经验和发展

农村金融改革:历程、经验和发展
时农 村金 融市 场 的六成 以上 。 二是 金 融
时间 l7 99 l8 94
袁 1 农 村金 融 改革 的主要 事件 (98 20 年 ) 17 — 0 2
主要 事件 国 务院 下发 《 关于 恢 复 中 国农业 银 行 的通 知 》 国 务院批 转 了农业 银 行 《 于 改革 信 用社 管 理体 制 的报 告 》 关
这 是 中 国农 村 信 用 社 改 革 中最 大 的一 次 思 想解 放 。在 2 0 0 0年 之前 , 合作制 是 中国农村 金融 改革 的唯 一方 向 , 为 合作 制金 融 机构 最符 合农 认 村 经济 , 革 的思路 就 是通 过产 权 改革 适应 农 村 改
场 化 的改革 取 向 , 农村 信用 社 真正 成 为 自主经 使 营、 自我 约束 、 自我 发展 、 自担 风 险 的市 场 主 体 。 二 是 突 破 了单 一 的 路径 设 计 , 允许 股 份 制 、 份 股 合作 制 、 合作 制 等多种 模 式并存 。三是 注 重政 府
主要 成绩 和 经验 , 出 了 目前 农 村 金 融 改革 中存在 的 主要 不足 , 以江 苏为 例 提 出 了农 指 并
村 金 融进 一步 改革 的措施 。
关键 词 : 农村 金 融
改革
发 展
中图分类 号 : 8 0 文献 标识 码 : 文章编 号 :0 9 14 (0 0 0 — 0 3 0 F3 A 1 0 — 2 6 2 1 )2 0 0 — 4
信用 社 产 权 和管 理 体制 的改革 。这 一 时期 , 国家 出台 了《 国务 院关 于 印发深 化 农 村信 用 社 改 革试
银行 的恢 复 、 村 信 用 社 合 作 性 质 的 确认 , 村 农 农 金 融 改革 呈现 以下 特点 : 是农 村 信 用 一 社 金 融实 力 明显 增强 , 存 贷业 务 占当 其

发展壮大农村金融的探讨

发展壮大农村金融的探讨

ING I 经济S I I O年第3期视角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农村金融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保证。

目前,农村金融发展正处在一个关键时期,发展成绩与问题并存,发展机遇与挑战同在。

一、农村金融改革发展的现状目前,农村金融机构除了工商银行、农业银行、农业发展银行、邮政储蓄银行、人民保险公司、人寿保险公司等国有金融机构外,还包括各地涌现出来的民办“贷款公司”、“村镇银行”、“资金互助会”,以及一直扎根农村金融市场的农村信用合作社。

一个多元化、多层次、广覆盖、可持续发展的农村金融体系正在逐渐形成。

国家自2003年启动农村信用合作社以来,农村信用合作社在产权制度、管理体制改革等方面取得很大进展和阶段性成果。

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经营管理能力,抗风险能力和支农服务水平都有明显提高。

经营形势持续向好,支农主力军的地位进一步巩固,为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但是,由于我国经济发展不平衡,在农村特别是一些欠发达地区,农村金融服务存在的问题还较多。

一是县域国有金融机构萎缩;二是县域资金外流,用于县域经济发展的贷款总量不足;三是信贷资金结构不合理,农民贷款难的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四是农村金融服务功能单一,创新不够,不能满足“三农”多元化要求。

导致农村金融服务不充分的原因,一是金融业的成本收益要求与农村经济周期长、效益低的矛盾比较突出。

商业性金融机构追求低风险、高效益的金融业务,而农业生产周期长,经常面临自然灾害,而且丰产也未必丰收,长期以来始终未能走出高成本、低效益的困境,相比其它产业其弱势明显,使商业化金融与农村经济发展风险的矛盾突出;二是农村信用合作社“独木”难撑农村金融局面;三是政策性金融基本缺位,难以惠泽“三农”。

二、发展农村金融机构,完善农村金融体系伴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对金融的需求,农村金融必须发展多种性质、多种形式、适合不同需求的金融组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农村金融改革与发展探索内容摘要:世界金融理论界关于农村金融存在多种流派,我国学术界对我国农村金融改革也多有争议。

1978年以来,我国农村金融改革走的是准入管制之路。

历经曲折,2006年监管曾准许微型金融机构进入农村金融市场,这是顺应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政策选择。

今后,农村金融改革与发展一方面要改造合作金融、商业金融和政策性金融这“三架马车”,另一方面应大力发展微型金融。

关键词:农村金融,金融改革,微型金融一、引言改革开放30年来,虽然农村金融制度几经调整改革,但始终未能建立起一套适合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金融体系,农村金融发展滞后。

一个来自官方文件提供的证据是:近年来,在市场化改革过程中,4家大型商业银行的网点陆续从系域撤出,从业人员逐渐精简,部分农村金融机构也将信贷业务转向城市,致使部分农村地区出现了金融服务空白。

截至2007年末,全国有2868个乡(镇)没有任何金融机构,约占全国乡镇总数的7%。

滞后的农村金融的严峻现实,提醒有关决策部门和研究者应深化这一领域的改革及研究。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金融理论界形成了“农业信贷补贴论”、“农村金融市场论”和“不完全竞争市场论”等多种理论流派。

前者实质是一种政府主导的思想,中者是市场驱动理论,后者则是对前二者的折衷。

就我国农村金融而言,由于1978年之前的农村金融是整个计划经济体制的一部分,所以,研究此后我国农村金融问题,实际上是研究它的改革发展问题。

关于我国农村金融的改革,是依据以上理论流派选择改革方向,还是另辟蹊径,是一个多有争议的问题。

一种观点认为,我国农村社会经济的基础条件不适应市场经济条件,农村金融应该强调政策性,同时,国家支持的农民互助的合作金融也是应坚持的发展方向。

在中国的一些贫困地区,其经济活动所产生的资金流量和经济效益根本无法支撑任何商业性的金融机构的运行,这些地区农民的资金需求只能靠政策性的金融机构来解决(李剑阁,2001)。

农村金融市场是个分散的、小额的、个性化的市场,农村信用社的特点适应农民分散的、多样化的融资需求,特别是低廉的管理监督费用和信息费用使其面对微小利差的小额贷款也游刃有余(丁为民,1998)。

此类观点类似于“农业信贷补贴论”和“不完全竞争市场论”的综合。

另一种观点认为,农村金融改革和发展的重点应转向组建和发展股份制商业银行。

中国农村信用社从诞生时就没有实行真正的合作制,贷款程序与商业银行基本相同,农民从来不认为它是互助性的金融机构,信用社所有权和社员基本权利缺乏法律保障,信用社主任的提名和财务状况、人员变动等从来不向社员公开(谢平,2001)。

此类观点实际上暗合“农村金融市场论”。

第三种观点认为,要以农村金融需求为导向,从整体角度调整农村金融组织的区域布局,构建需求型导向的农村金融组织结构体系。

为此,要按照市场需求调整农村金融组织结构,处理好农村金融发展与农村经济增长的关系,发展农村中小型金融机构和社会公共投资机构,实现金融组织的多元化,以及组织结构调整要有前瞻性,能适应经济进一步开放和发展的要求等(何广文,2005)。

此类观点超越了以上三种理论流派,更切合中国农村的实际,但对如何更好地满足分散、小额、个性化的农产的金融需求,研究不够。

二、我国农村金融改革的演变及评析30年来,我国农村金融改革经历了政府主导到逐步重视市场驱动的政策转变。

1979年3月13日,国务院发布《关于恢复中国农业银行的通知》,中国农业银行正式恢复营业。

按照《通知》精神,农业银行是国务院领导的直属机构,主要任务是:统一管理支农资金,集中办理农村信贷,领导农村信用社,发展农村金融事业。

恢复营业之后,农行迅速自上而下在全国建立分支机构,业务网点延伸到乡镇一级,加上它管理的农村信用社,形成一个异常庞大的业务网,散布于农村各地。

1984年“拨改贷”政策实施之后,农业银行同其它3家国有独资银行实际上成了国家经济改革的忠实的资金支持者和国家金融政策的坚定执行者。

直到1993年,由于银行业准入管制,农村金融市场几乎由农业银行及其管理的农村信用社垄断。

这期间,农业银行一身二任:既从事商业性金融又开展政策性金融业务。

按照国家和地方政府的政策发放贷款,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是政策性的。

由于无竞争地大量动员农村地区的储蓄转而向各种政策性和商业性项目提供贷款的利率执行国家规定的利率水平,它通常会大大低于民间市场利率,这无异于对贷款对象提供了实实在在的补贴。

据有关文献,20世纪90年代以前,扣除不良贷款,银行存贷利差长期为“负利差”,1989年的凈利差甚至一度跌到-3.5%的令人吃惊的水平(钟伟、沈闻一,2006)。

这一改革实践近似于前述的农业信贷补贴理论的运用。

应该看到,农业银行对农业和农村项目的支持和补贴得以实行,是因为它的国有独资产权性质和国家对银行和利率的管制。

但是,正因为此,创造了一种斯蒂格利茨所言的“特许权价值”,难免成为腐败和寻租的温床。

作为代理人的银行经理人员有机会将廉价贷款与利益追寻者作交易,致使部分政策性贷款项目走样,最后得到贷款的不全是国家政策支持的项目,需要贷款的穷人就更难得到贷款。

而且,作为代理人的国有银行兼营商业金融和政策性金融,难免出现道德风险,导致委托人即国家利益损失。

由于市场化和分权化改革,各级地方政府、国有企业及其它机构都成为相对独立的利益主体,各级地方政府和国有企业都不同程度地患上了“投资饥渴症”,以增加地方收入和社会稳定。

在政府储蓄能力下降和非银行的融资渠道严重不畅以及“拨改贷”政策实施的情况下,各级地方政府和有关利益方各显神通地影响国有银行的信贷,倒逼银行信贷扩张,“特许权价值”的存在也激励银行的经理人员自觉或不自觉地扩大贷款规模,年初的信贷计划到年底总是被无情地突破,致使经济的货币化率(M2/GDP)不断攀升。

到1993年,这一比率首次闯过了100%的关口,通货膨胀率居高不下,经济出现过热,包括农业银行在内的国有银行的财务状况出现恶化,国家不得不为此“埋单”。

宏观经济失衡,农业银行自身财务状况恶化并导致国家经济风险,其服务的领域中由于分田到户猛增到2.3亿生产单位(农户)的金融需求以及其它具有创业潜能或具有企业家精神的农民的金融需求难以满足。

因此,“统一管理支农资金,集中办理农村信贷,领导农村信用社”的农业银行集中垄断的农村金融模式走到了尽头,进一步改革势在必行。

1993年12月25日,《国务院关于金融体制改革的决定》出台。

《决定》中涉及农村金融改革的核心思想是分工与转型。

分工就是农业银行不再从事政策性金融业务,专心从事商业性金融业务,农业银行原来的政策性贷款(债权)剥离给新成立的中国农业发展银行。

后者承担国家粮棉油储备和农副产品合同收购、农业开发等业务中的政策性贷款,代理财政支农资金的拨付及监督使用。

转型就是要从专业银行向商业银行转型。

应该指出,这种分工与转型的动因主要是国有银行的财务困境和当时金融市场秩序的紊乱,而不是满足日益复杂的农村金融需求。

实际上,直到此时,农村金融改革一直是一种供给引导型的思路,以为建立起了一套正规的农村金融机构,并对某种政策性项目实行政策性融资,自然就能满足农村的金融需求,发展农村金融事业。

殊不知,官办的庞大的农业银行与分散的小额的农产金融需求之间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农产的贷款难问题更加严重,商业化进程中的农业银行以安全性、流动性和盈利性原则考虑农村小型企业融资需求时,定会将其中多数拒之门外,即所谓信贷配给。

而且,在国有独资产权性质未变的情况下,银行商业化反而使得银行及其经理人员利用“特许权价值”追求银行和个人利益有更大的空间。

因此,分工与转型的改革对于缓解农村金融的困境几乎是隔靴搔痒。

有必要从需求的角度来认识和解决农村金融问题。

1996年8月22日,《国务院关于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决定》颁布。

该《决定》就试图从需求与供给相结合的思路来解决问题,提出要建立和完善以合作金融为基础,商业性金融、政策性金融分工协作的农村金融体系。

要求按合作制原则重新规范农村信用社,把农村信用社逐步改为由农民入股、由社员民主管理、主要为入股社员服务的合作性金融组织,并明确了今后中国农业银行不再领导管理农村信用社。

至此,在正规的农村金融体系中,合作金融、商业金融和政策性金融的“三驾马车”格局初露端倪。

但遗憾的是,这“三驾马车”力不能逮。

首先,由于历史上产权和管理关系上几经变更,农村信用合作社早已失去了合作的基础,其“三性”不可能真正恢复,合作金融的性质名存实亡。

实际上还出现了商业金融的倾向,部分农村网点被撤销,挤进城市开业。

其次,1997年突如其来的亚洲金融危机,使得决策层对国家金融业的稳定和发展更加重视。

中央政府出于防范金融危机和对国有银行居高不下的不良资产的担忧,对国有银行股份制改造的思路日益清晰。

在这一年召开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确定了“各国有商业银行收缩县(及以下)机构,发展中小金融机构,支持地方经济发展”政策,据此,农业银行的机构网点不断撤出农村,贷款权纷纷上收,留在县和县以下的少量分支机构主要以吸收存款为主,然后将其投于回报率更高的产业和城市。

商业化途中的农业银行越来越不姓“农”。

最后,看第三驾马车——农业发展银行,其业务也越来越萎缩,对农业的政策性支持差强人意,最后几乎成了专门的“粮棉油收购银行”。

1998年4月,国务院决定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

与此相适应,农业发展银行的业务范围被缩减,将原来由农业发展银行承担的提供贴息、农副业综合开发等非粮棉油企业贷款划回农业银行。

同年11月,又将农业发展银行承担的粮棉加工、粮棉企业附营企业贷款划转到农业银行。

因此,农业发展银行的贷款业务只剩下单一的粮棉油储备、收购、调销等纯政策性贷款。

政策设计者期望的农村金融“三驾马车”成了“跛足的马车”,拉不动也走不远。

所幸的是,农村信用社的主要网点仍留守在农村,但存款市场与农业银行相比处于劣势,而贷款市场不得不唱主角。

因此,农村信用社的改革和发展就成了农村金融下一步改革的重点。

2003年6月27日,在江苏省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的基础上,国务院出台了《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方案》,决定扩大试点范围,开始了新一轮农村金融改革。

该方案要求加快信用社管理体制和产权制度改革,把信用社办成由农民、农村工商户和各类经济组织入股,为农民、农业和农村经济服务的小区性地方金融机构。

这次农村信用社改革不再拘泥于合作制幻想,而是鼓励发展形式多样的产权制度,有股份制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县级统一法人信用合作社、县乡两级法人体制的信用社等,丰富了农村金融服务机构体系。

尽管政府注销了农信社的部分不良资产,但改革后的农信社还是难以摆脱治理结构、文化结构和业务结构的路径依赖。

孱弱的农信社无法破解复杂的农村金融问题,无法承受满足大量的、分散的、个性化的农户金融需求之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