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高等教育心理学岗前培训考试笔记
江苏省高校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心理学
江苏省⾼校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理学《⾼等教育⼼理学》复习笔记题型: 1.单选(10×1分=10) 2.填空(10×1分=10) 3.判断(10×1分=10)4.简答(7×6分=42)5.论述(2×14分=28)填空题1.⼼理活动过程包括认知过程、情绪(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三个⽅⾯。
(P2)2.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是奥地利维也纳精神病医⽣:弗洛伊德。
(P4)3.⾏为主义学派的创始⼈是美国⼼理学家:华⽣。
(P5)4.⼈本主义⼼理学的主要发起⼈是:马斯洛。
(P5)5.教师的三种教学⽔平为:尝试式教学、因循式教学、策略式教学。
(P17)6.动物⼼理实验⾸创者、教育⼼理学体系和⾏为主义的创始⼈是:桑代克,他提出了桑代克尝试错误说。
(P32)7.学习律包括准备律、练习律、效果律。
(P33)8.当代美国认知说的代表⼈物是:布鲁纳,是发现学习的提倡者。
(P36-38)9.奥苏伯尔认为,学习过程中应该遵循逐渐分化和整合协调的教学原则。
(P41)10.奥苏伯尔根据逐渐分化和整合协调这两条教学原则,提出了“先⾏组织者”教学策略。
(P41)11.奥苏伯尔在《学校学习》中提出的动机类型主要由三个⽅⾯的内驱⼒组成,分别是:认知的内驱⼒、⾃我提⾼的内驱⼒和附属的内驱⼒。
(P54)12.动机期望理论的代表⼈物是托尔曼和勒温。
(P59)13.成就动机理论的代表⼈物之⼀阿特⾦森将个体的成就动机分为两类,⼀类是⼒求成功的动机,另⼀类是避免失败的动机。
(P61)14.维纳将成败归因理论从三个维度划分为:内部归因和外部归因、稳定性归因和⾮稳定性归因、可控性归因和不可控性归因;⼜把⼈们活动成败的原因即⾏为责任主要归结为四个因素:能⼒⾼低、努⼒程度、任务难易、运⽓好坏。
(P62,表3-2看⼀下)15.知识学习的过程⼀般包括:知识学习的准备、知识的感知、知识的理解、知识的巩固和知识的应⽤等五个基本环节。
江苏省高等学校教师岗前培训 心理学 历年试题及答案
江苏省高等学校教师岗前培训 心理学 历年试题及答案第一章 绪论心理过程包括:认知过程;情绪过程;意志过程。
教育心理学独立的标志:是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教育心理学》的正式出版。
*最近发展区理论维果茨基将学生的发展水平区分为两种:学生目前已经达到的“现有发展水平”和经过教师教育,学生自身努力“可能的发展水平”,其中“可能的发展水平”实际上就是教育目标,两种水平的差距称为“最近发展区”,教育就是实现“最近发展区”的过程。
教师威信包括两方面:一是教师的职业威信;二是教师的人格威信。
教师威信形成的主观因素 一具有高尚的思想、良好的道德品质;二渊博的知识、高超的教育和教学艺术;三端庄的仪表、良好的工作作风和习惯;四平等的对待学生;五给学生以良好的第一印象五、教师威信对教育效果的影响:a 威信效应(教育者在学生心目中的威信对教育效果的影响) b名片效应(即教育者与被教育双方一致的观点)c自己人效应(教育者与受教育者有若干相似之处)d好感效应 (有好感则易接受对方观点,反之拒绝)八、教师教学的三种水平:根据教师掌握教育理论和教育技术程度、教学的针对性、灵活性、创造性及其有效性,我们可以将教师的教学分为三种水平:尝试式教学(没有经过师范教育的专业化培训,没有学习教育理论,不懂得教育的基本规律和学生学习规律,通过盲目尝试或经验积累进行教学,是“没有理论的实践”);因循式教学(经过了,但其针对性、灵活性和创造性不够);策略式教学;第二章 学习的基本理论二、大学生学习的基本特点:1.学习内容上的特点:专业化程度高,职业定向性强;实践知识丰富,动手能力较强;学科内容的高层次性和争议性; 2.学习方式上的特点:自学方式日益占有重要地位;学习的独立性,批判性和自觉性不断提高;课堂学习与课外和校外学习相结合1.布鲁纳认知发现说强调学生掌握学科的基础结构;强调学生学习过程的重要性;教学应遵循四个学习原则(动机原则、结构原则、程序原则、反馈原则);提倡发现学习;鼓励进行直觉思维。
江苏省高校教师岗前培训资料大全之心理学
CH2 学习的基本理论 1.大学生学习的基本特点:1,学习内容上(记住概括为“两高一实践”)① 专业化程度高,职业 定向性强;②实践知识丰富,动手能力教强;③学科内容高层次性和争议性;2,学习方式上,(记 住概括为“两自一结合”) ①自学方式日益占有重要地位;②学习的独立性批判性和自觉性不断 提高;③课堂学习与课外和校外学习相结合。 2. 尝试错误说,简称:试误说创始人:桑代克(也是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创始人,1903 年<<教育心理 学>>出版标志其独立) 桑代克尝试错误说(试误说)学习即学习者不断尝试错误的过程。学习律: 准备律+练习律+效果律。准备律:学习者做好了学习准备,他就愿意学,学习效果较好。(学习的 动机)练习律:刺激的次数越多,刺激—反应之间的连接便越牢固。(反应重复,学习知识牢固) 练习律=使用律+失用律。效果律—重点,只有当反应对环境产生某时神经联系的建立
高等教育心理学岗前培训考试复习资料
1P1 名词解释1高等教育心理学/2实验法/3最近发展区 4自我统一性/5学习/6学习的分类 7接受学习/8发现学习/9有意义的学习 10机械学习/11操作性条件反射/P2 12观察学习/13知识的同化14动机/15成就动机16耶克斯-多得森定律/17自我效能感 18习得性无助/19学习迁移20正迁移和负迁移/21一般迁移和特殊迁移/ 22相同要素说/23学习定势说/24陈述性组织者25比较组织者/26陈述性知识/ 27程序性知识/28认知结构/ 29元认知/30创造性/31创造性思维 32发散思维/33聚合思维/34大脑风暴 35算法式策略/36启发式策略/37功能固着/ 38动作技能/39反馈P3 40高原曲线/41品德/42自我/43本我 44超我/45抗拒诱惑/46赏罚/47群体 48从众/49社会助长/50社会惰化 51群体凝聚力/52 模仿/53竞争 54健康/55心理咨询56教学设计57教学策略/58个体心理结构/59心理过程 60心理特征/61自变量/62因变量 63无关变量/64测验法/65信度/66效度 67智商理论/68自我意识/69程序教学 70先行组织者/71定势/72干扰说 P4 73变式/74知识同化可以有三种模式 二、简答题。
1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任务。
2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趋势与概况。
3皮亚杰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
4教学中如何理解运用维果斯基认知发展观。
5大学生创造性的培养。
6大学生学习的特点。
7如何激发大学生的学习动机? 8桑代克得学习规律9班杜拉认为观察学习的过程可分为几个阶段。
P510有意义学习的条件。
11加德纳得多元智力理论主要内容和教育意义。
12强化与惩罚的比较。
13、加涅的学习结果的分类。
14、奥苏伯尔认为学习动机的成分有哪些?15、奥苏伯尔的认知结构的主要变量? 16、认知结构迁移理论17、产生式迁移理论的主要内容? 18、陈述性知识学习的条件。
江苏省高等教师资格证《心理学》
《高等教育心理学》复习笔记填空题 1.心理活动过程包括认知过程、情绪(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三个方面。
2.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是奥地利维也纳精神病医生:弗洛伊德。
(P4) 3.行为主义学派的创始人是美国心理学家:华生。
(P5) 4.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主要发起人是:马斯洛。
(P5) 5.认识心理学:1967,奈塞尔[美]发表了《认识心理学》, 6教师的三种教学水平为:尝试式教学、因循式教学、策略式教学。
(P17) 7教师成长与发展的基本途径:教学观摩、微型教学、教学反思。
8.动物心理实验首创者、教育心理学体系和行为主义的创始人是:桑代克,他提出了桑代克尝试错误说。
(P32) 9学习律包括准备律、练习律、效果律。
(P33) 10.当代美国认知说的代表人物是:布鲁纳,是发现学习的提倡者。
(P36-38) 11.奥苏伯尔认为,学习过程中应该遵循逐渐分化和整合协调的教学原则。
(P41) 12.奥苏伯尔根据逐渐分化和整合协调这两条教学原则,提出了“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
(P41) 12.奥苏伯尔在《学校学习》中提出的动机类型主要由三个方面的内驱力组成,分别是:认知的内驱力、自我提高的内驱力和附属的内驱力。
(P54) 13.动机期望理论的代表人物是托尔曼和勒温。
(P59) 14.成就动机理论的代表人物之一阿特金森将个体的成就动机分为两类,一类是力求成功的动机,另一类是避免失败的动机。
(P61) 15.维纳将成败归因理论从三个维度划分为:内部归因和外部归因、稳定性归因和非稳定性归因、可控性归因和不可控性归因;又把人们活动成败的原因即行为责任主要归结为四个因素:能力高低、努力程度、任务难易、运气好坏。
16知识学习的过程一般包括:知识学习的准备、知识的感知、知识的理解、知识的巩固和知识的应用等五个基本环节。
?(P70) 17在知识学习的过程中经常用到的感知规律主要有:强度率、差异率、活动率、组合率、对比率。
(P73) 18记忆是通过识记、保持和回忆(再认或再现)等方式,在人脑中积累和保持个体经验的过程。
心理学2013江苏省高教教师岗前培训考试重点
1.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心理动力、心理过程、心理状态、个性心理特征,它们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 其中心理动力包括动机、需要、兴趣、世界观. 心理过程包括认知过程、情绪过程、意志过程.个性心理特征包括能力、气质、性格。
2.心理学主要流派: A. 精神分析学派(奥地利的弗洛伊德强调研究对象为无意识现象,且通过自由联想和分析梦境).B. 行为主义学派(美.华生和斯金纳,采用客观试验方法).3.“最近发展区理论”前苏联维果茨基提出,主要是根据学生“现有发展水平”确定将来“可能的发展水平”.教育心理学研究对象是学校教育情境中学生学习与教师教育的基本心理学规律.4.教育、学习、发展三者的关系:三者的联系 1.教育必须以学生现有的发展水平为基础2.教育的目标就是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以学生为本3.教育促进学生的发展以学生自身的学习活动为中介. 区别:1.三者分别由教育理论中不同的学科侧重加以研究2.三者主体不同.5.教师的威信包括教师的职业威信和教师的人格威信,其主要影响是:1.威信效应2.名片效应3.“自己人”效应4.好感效应.并结合自己的工作,加以阐述.6.教师的教学水平 1.尝试式教学(没有经过师范教育的专业化培训,没有学习教育理论,不懂得教育和学习的基本规律,只知道应该“教什么”,不懂得“如何教”,摸着石头过河); 2.因循式教学(知道“如何教”,但不知“如何有效教”)3.策略式教学(能根据种种因素选择有效的方法,灵活创造性的进行教学.)7.学生的学习特点1.内容是间接经验,故与人类认识客观世界的过程不完全相同2.形式是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指导下进行的3.性质是具有一定的被动性4.领域包括知识、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培养.8.大学生学习的特点1.内容上是专业化程度高,职业定向性强;实践知识丰富,动手能力较强;学科内容的高层次性和争议性2.方式上自学方式日益占据重要地位;学习的独立性、批判性和自觉性不断提高;课堂学习与课外和校外学习相结合.学习的类型: 知识,技能,思维,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9.桑代克尝试错误说(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三大学习律有: 准备律、练习律、效果律(如果反应的结果是令人愉快的,则学习就会发生;如果反应的结果是令人烦恼的,则这种行为反应就会削弱而不是加强).1903年美.桑代克的《教育心理学》标志着教育心理学诞生.桑代克是美国心理学家、动物心理实验首创者,教育心理学体系和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创始人。
2013年江苏省高校教师岗前培训《高等教育心理学》复习重点
高等教育心理学维果茨基将学生的发展水平区分为两种:学”和经过教师教育、学生自身努力“可能的发展水平”,这种可能的发展水平,实际上就是我们的教育目标,两格威信。
这种威信并不是每个教师都具有。
这种威信对教育的影响与学生的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每个教师都应该努力形成人格威信。
教师的人格威信是由教师个人的资历、声望、才能与品德等人格因素决定的。
从本质上讲,它是教师具有积极意义的人际关系的反映,它一经形成,将会对教育、教学成效产生巨大的作用。
因此,形成和维护教师良好的威信,既是教师搞好教育工作的重要条件,又是教师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前提教师威信对教育效果的影响:威信效应、名片效应(双方一致的观点)、“自己人”效应(双方相似之处)、好感效应②教师威信对从事教育工作的启示。
如果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威信不高,那么教师的要求与教诲,即使是正确的,也往往会成为“耳旁风”,学生听不进去,也不会认真执行,甚至还可能跟教师发生冲突。
反之,教师的一切要求与教诲都会顺利的被学生接受,并努力去执行,甚至教师的缺点也可能得到学生的原谅。
因此,每个教师都应该努力形成并维护和提高自己的威信。
一方面,教师要形成自己的威信。
教师都希望自己在学生的心目中有崇高的威信,那么教师如何才能形成威信呢?第一,要具有高尚的思想、良好的品德;第二,要有渊博的知识、高超的教育和教学艺术;第三,仪表端庄,有良好的工作作风和习惯;第四,要平等的对待每一个学生;第五,要努力给学生一个良好的第一印象。
另一方面,教师要维护和提高自己的威信。
首先,教师要有坦荡的胸怀,实事求是的态度;其次,教师要正确认识和合理运用自己的威信;第三,教师要有不断进取的敬业精神;第四,教师要言行所谓“名片”,就是教师与学生双方一致的观“名片”,则会收到”从反面证实了这种效应的存在。
①关注生存阶段;②关注情境阶段;③关注①尝试式教学;②因循式教学;③策略式①教师没有经过师范教育的专门只是从大学(或专科)学到某些专门知识,就走上教育工作岗位,通过盲目尝试或经验积累而进行教学,是一种“没有理论的实践”。
02 江苏省高校教师资格考试《高等教育心理学》笔记
高等教育心理学第一章绪论1.心理学研究内容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
它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心理动力、心理过程、心理状态、个性心理特征等四个方面。
1)心理动力心理动力决定个体对现实世界的认知态度和对活动对象的选择与方向。
它主要包括动机、需要、兴趣、世界观等心理成分。
●动机:引起个体活动,维持并促使活动向某一目标进行的内在动力。
●需要:个体活动的基本动力,如生理/社会需要,物质/精神需要等。
●兴趣:一个人对事物、世界好奇而进行探索认知的需要。
●世界观:个体对客观世界的总体看法和基本态度,决定行为的基本方向。
2)心理过程(动态)人的心理过程包括认知过程、情绪情感过程、意志过程等三个方面。
●认知过程:个体认识世界、获取并运用知识的过程。
认知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和想象等。
●情绪情感过程:个体对事物产生的态度,包括喜怒哀乐等主观体验。
●意志过程:人自觉地确定目的,有意识的支配和调节自己行为,并为实现目的而克服困难的心理过程。
3)心理状态心理状态是人的心理活动一段时间内出现的相对稳定的状态,其持续时间可以是几小时、几天或更长时间。
例如,果敢、犹豫、注意、漫游等状态。
对于人反映客观世界的心理活动,总是有注意状态相伴随。
4)个性心理特征个性心理特征是人们在长期的认知、情绪情感和意志过程中形成的稳固而经常出现的心理特征,主要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等三个方面。
●能力:能力是人顺利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具备的心理特征。
●气质:气质是表现在人的心理活动动力方面的特征,如心理活动速度、强度、稳定性、指向性等方面,这些特征与生俱来,很少受其他因素影响。
●性格:性格是人对现实的稳固的态度和习惯化的行为方式。
气质与性格统称为人格(注意:有的定义还包含智力)。
2.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教育心理学是教育与心理学相结合的一门学科,主要揭示学生学习与教师教育的心理学规律。
1)1879年,德国心理学家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实验室,标志着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
江苏省岗前培训考点-高等教育心理学
力③具有正确的自我意识,能悦纳自我④具有完整统一的人格品质⑤具有协调和控制情绪的能力,心境良好⑥具有良好的适应和改造环境的能力⑦具有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人际题(1 角色改变导致自我评价降低,2 理想与现实差异导致失望迷茫,3 人际不良导致孤独压抑),c,调整心态,迎接新生活(1 尽快提高生活自理能力,2 摸索适应大学的学习方法,3 重新确立正确的自我形象,4 掌握人际沟通的技巧,5 确立新的奋斗目标)2)智力发展教育:a,心理障碍(动机冲突,认知障碍,注意障碍),b,大学生的学习指导(1 确立正确的学习动机,把握学习方向,2 激发学习兴趣,发挥内在学习潜能,3 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4 培养创造性思维,5 科学用脑,劳逸结合,6 注意考试心理卫生,掌握应试技巧)3)人际关系和谐教育:a,人际交往的心理因素(认知障碍,情绪障碍,人格缺陷),b ,人际交往指导(1 遵循交往的原则,2 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的方法和艺术,3 运用人际交往的基本技巧)4)健康恋爱观教育:恋爱与性心理困扰(性认识偏差,性冲动困扰,性焦虑和性行为的困扰,爱情错觉,恋爱嫉妒,网恋,失恋),解决与调适(1 科学掌握性知识,2 树立正确的恋爱观,3 正确对待失恋)身体—动觉、空间、音乐、洞悉人性善解人意的智力、自我内省、观察自然。
它为开展素质教育提供了理论依据。
启发:①全面地认识学生、发现每个学生的闪光点。
②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进行因材施教,促进同学个性化的发展。
③. 实践知识丰富,动手能力较强;学科内容的高层次和争议性;2)学习方式上的特点:自学方式日益占有重要地位;学习的独立性、批判性和自觉性不断提高;课堂学习与校外学习相结品德定义:品德指个体的道德面貌。
是社会道德规范在个体身上的反映,指个体根据一定的道德行为准则采取行动时所表现出来的稳固的心理特征,它是个性中具有道德评价意义的核心部分。
品德心理结构: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品德形成的过程:1)态度定势的形成 2)道德观念的确立 3)道德情感的培养4)道德信念的形成 5)道德意志的锻炼 6)道德行为的养成 1态度定势的形成:引导学生对社会、学校、教师、同学形成积极的态度定势是学校德育的首要环节。
江苏高校教师岗前培训真题_2心理学
一、绪论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包括4个:1.心理动力决定个体对现实世界的认知态度和对互动对象的选择与方向,它主要包括动机、需要、兴趣和世界观等心理成分。
2.人的心理过程包括认知过程、情绪(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
3.心理状态:是人的心理活动在一段时间里出现的相对稳定的状态,其持续时间可以是几个小时、几天或更长一些时间。
4.个性心理特征主要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
能力是人顺利地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具备的心理特征,体现着个体活动效率的潜在可能性和现实性。
气质是指表现在人的心理活动动力方面的特征。
性格是人对现实的稳固的态度和习惯化的行为方式。
气质和性格有时也统称为人格。
5.认知心理学派特别强调刺激与行为之间内在的认知过程以及学习者内在的特征对学习的影响,将行为主义学派的S-R改成了S-O-R(O指学习者的内部集体变量,或称中间变量)。
S-stimulus 刺激O-O rganism 有机体R-Response 反应“刺激-个体生理、心理-反应”。
6.教育对象和教育活动的特殊性需要心理学,具体表现?人有区别于其他物质或产品的心理现象(因心施教);不同年龄、不同年级的学生有不同的年龄特征(因龄施教);男女学生具有不同的性别差异(因性施教);同年级、同年龄、同性别的学生还有不同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7.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学生的发展水平区分为两种:学生目前已经达到的“现有发展水平”和经过教师教育、学生自身努力“可能的发展水平”。
其中“可能的发展水平”,实际上就是我们的教育目标,两种水平之间的差距称为“最近发展区”。
8.教育学与心理学的结合产生了教育心理学,其独立的标志通常认为是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教育心理学》的正式出版。
9.本书把教育心理学研究对象界定为:学校教育情境中学生学习和教师教育的基本心理学规律。
10.教育、学习、发展三者的关系?联系具体表现在:教育必须以学生现有的发展水平为基础;教育的目标就是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教育必须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教育促进学生的发展必须以学生自身的学习活动为中介。
江苏省教师岗前培训资料(教育学、心理学、道德论和教育法笔记)
江苏省教师岗前培训资料(教育学、心理学、道德论和教育法笔记)一点点努力,给你一份惊喜!掌握此笔记,可顺利通过考试!GOOD LUCK!时间:地点:南京师范大学随园校区教育学笔记考试题型:单项选择(20题,每题1分,共20分);判断题(10题,每题1分,共10分);简答题(3题,每题8分,共24分)(要点);论述题(2题,每题13分,共26分)(概念、内容、联系实际);分析题(1题,每题20分,共20分)。
Part 1 高校教学原则1. 教学原则P130: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规律,基于教学实践经验制定的教学基本要求,是成功进行教学活动所必须依据的准则(实践性、科学性)。
2. P131 中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提出启发教学、因材施教原则,《学记》(中国古代第一部教育文献)中总结教学相长、长善救失原则;北宋朱熹提出循序渐进法;P15217世纪捷克教育学家夸美纽斯(教学论鼻祖)提出教学原则体系。
3. 高校教学原则P131-139:①科学性与思想性统一科学性:指教学给予学生的应是反映客观真理的知识,教学要反映当代最新的科学成就;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都要符合青年的特点;思想性:指教学要体现社会主义教育的政治方向,向学生传授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英国教育家洛克:教学过程不仅要钻研“学问”,更重要掌握“德行”。
要求:a. 确保教学方向性和科学性;b. 传授给学生的知识须符合现代科学发展水平;c. 充分发掘教材内在思想性(注意不要脱离教材内容空洞说教,而要“以文载道”,寓思想性于教学中);d. 科学组织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独立思考的积极个性品质。
②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性相结合确保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引导学生主动自觉地学习与发展;教师与学生是亲密无间的合作伙伴;教师由居高临下的权威转向“平等中的首席”。
孔子“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愤:学生处于困惑状态;启:指导学生怎样思考;悱:学生的想法不知怎样表达;发:指导学生怎样表达);《学记》中“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教育要诱导,而不是牵着学生走;激励学生的意志,而不是强迫其顺从;给予学生启发,但又要保留余地)。
最新教育心理学岗前培训考试笔记
第一章绪论心理——感知觉、记忆、思维、情感、意志、性格,意识倾向等心理现象的总称。
心理是脑的机能,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
意识——种觉醒的心理状态。
在此状态下,个体不仅对自己身体所处环境有所觉知,而且对心理上所记忆、理解、想象、忧虑及计划或进行中的活动也有所了解。
是一种自觉的意识到的心理活动。
是一种注意状态,清醒状态。
个体心理结构:个体心理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它包括心理过程、心理状态、心理特征和心理动力四个方面。
高等教育心理学:研究高等教育情境中学生的学与教的心理基本规律的科学。
★实验法:实验法是控制无关变量,操纵自变量,以考察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因果关系的研究方法。
对变量实行操纵和控制是实验法区别于其它方法的显著特征;实验法的另一个特征是,能对变量之间的关系作出因果推论。
观察法——指在实际的教育教学环境中,通过感官或利用仪器,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被试心理活动的行为表现或生理变化以获取有关研究资料的方法。
调查法——在自然条件下,通过提问的方式收集资料,间接了解被调查对象的心理和行为的研究方法。
1、简述心理与行为的关系人的行为与心理活动是密不可分的。
人的行为受其内隐的心理活动支配。
人的心理活动在行为中产生的,又会在行为中表现出来。
人的行为是非常复杂的,人行为的复杂性正是心理活动的复杂性引起的。
2、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内容是什么?举例说明。
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心理现象及其规律。
内容包括个性心理结构其中又分为心理过程(认知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以及心理状态),个性心理特征和心理动力。
★3、高等教育心理学任务是什么?高校教师学习高等教育心理学的意义何在?高等教育心理学任务是研究学生学习的性质;研究学生学习的分类;研究学生学习过程以及学习条件。
高校教师学习高等教育心理学的意义:⑴有助于提高高校教师师资水平。
充分了解和认识教师职业的心理学基础理论,熟练地掌握和运用职业心理技能,才能顺利实现由学生到教师的转变,才能尽快成为一名合格教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绪论第一节心理学概论1、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它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心理动力—心理过程—心理状态—个性心理特征等及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的四个部分。
2、心理动力主要包括:动机、需要、兴趣和世界观等心理成分。
3、人的心理过程包括:认知过程、情绪(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
4、认知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和想象等。
5、认知决定人的情绪和意志,情绪和意志又影响人的认知。
6、注意作为一种比较积极的心理状态,使人的心理活动指向和集中在一定的对象上,并使人对被注意的事物进行清晰的反应。
7、个性心理特征主要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
8、心理学除了研究人的有意识外,还研究人的无意识(如:笔误、梦境等)。
9、心理学的主要流派和基本观点:(1)精神分析学派代表人物:弗洛伊德(奥地利)研究对象:异常心理和行为,强调心理学应该研究无意识现象研究方法:自由联想和分析梦境(2)行为主义学派(美国)代表人物:华生、斯金纳研究对象:观察到的行为研究方法:实验法研究外在刺激和个体行为的关系(S--R)(3)认知心理学派代表人物:奈赛尔(美国)研究对象:刺激与行为之间内在的认知过程及学习者内在的特征(S—O--R)研究方法:计算机模拟(4)人本主义心理学派代表人物:马斯洛(美国)研究对象:健康人研究方法:整体分析和经验描述人本主义心理学派的研究,影响美国和世界其它各国的教育改革运动。
改变了教师观、学生观、教育观,强调根据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
第二节教育心理学研究对象1、教育心理学是教育学与心理学相结合的一门学科。
2、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学校教育情境中的学生学习与教师教育的基本心理学规律。
第三节高等学校教师与高等教育心理学1、教师的威信包括:教师的职业威信和教师的人格威信。
2、教师威信对教育效果的影响(可能题型:论述)(1)前苏联心理学家施巴林斯基的实验(P12,将进修班学员分成四组,同一个讲演者以四种不同的身份给每组讲课,着装和讲稿、教态都相同,但产生的教育效果却不同)表明教师威信对教育效果有重要的影响。
(2)教师威信高越高,教师的要求和教诲越能被学生接受并努力去执行,甚至连缺点也能被包容;教师威信不高,教师的要求和教诲即使是正确的,也往往成为“耳旁风”,不被学生听进去也不会执行。
(3)教师威信对教育效果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威信效应、名片效应(观点一致)、“自己人”效应、好感效应。
3、教师威信的维护与提高(可能题型:简答)(1)教师要有坦荡的胸怀,实事求是的态度(2)教师要正确认识和合理运用自己的威信(3)不断进取的敬业精神(4)言行一致,做学生的楷模4、教师的能力(可能题型:填空)(1)教师的智力:敏锐的观察力、准确的记忆力、丰富的想象力、优良的思维品质、注意力分配。
(2)教师的教育能力:教学设计能力、言语表达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因材施教能力、教学监控能力、自我教育能力、教育科研能力、教育机智。
5、教师的教学水平(可能题型:填空、选择)(1)尝试式教学:知道“教什么”,但不知道“如何教”(2)因循式教学:知道“如何教”,但是针对性、灵活性和创造性不够(3)策略式教学:知道“教什么”、“如何教”、“如何有效地教”教师的教学水平是制约教育事业发展最直接、最重要的因素。
6、专家型教师:是指具有丰富的和组织化了的专门知识,能有效地解决教学中的各种问题,具有敏锐的洞察力和创造力的教师。
7、教师成长与发展的基本途径:教学观摩、微型教学、教学反思。
第二章学习的基本理论第一节学习概述1、学习的概念广义的学习是指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凭借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相对持久的变化。
概念的理解:学习是一个普遍现象;学习是有机体通过练习获得行为经验的过程;学习表现为个体行为或行为潜能所发生的比较持久和稳定的变化;学习所发生的变化既可以是外显的(技能),也可以是内隐(情感)的。
2、学生的学习狭义的学习是指学生在学校里的学习,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进行的,其目的是在比较短的时间内系统地掌握科学知识和技能,开发智力,培养个性,形成一定的世界观与道德品质。
3、大学生学习的基本特点(简答)(1)学习内容方面:专业化程度较高、职业定向性强;实践知识丰富、动手能力较强;学科内容的高层次性和争议性。
(2)学习方式方面:自学方式日益占有重要地位,学习的独立性、批判性和自觉性不断地提高,课堂学习与课外、校外学习相结合。
第二节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可能与三、四、五节联合出选择判断)1、桑代克尝试错误说(美国心理学家,动物实验首创者,著名的猫实验)(1)学习即是学习者不断尝试错误的过程(2)学习规律:准备律、练习律和效果律2、巴甫洛夫经典条件反射说(前苏联,狗实验)条件反射的几个规律性现象:强化、消退、自然恢复、泛化、分化、高级条件反射。
第一信号系统(实物),第二信号系统(言词)。
第三节认知主义学习理论1、布鲁纳认知发现说(可能的题型:简答、论述)(1)强调教学应该让学生掌握学科的基本结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态度和方法);(2)强调学生学习过程的重要性;(3)教学应该遵循四个学习原则:动机原则、结构原则、程序原则、反馈原则;(4)提倡发现学习:在教师引导下的发现学习,用自己的头脑获得别人未曾发现的知识,也包括用自己的头脑获得别人已经发现的知识;(5)鼓励学生教学直觉思维。
2、奥苏伯尔认知接受说(1)学习方式的分类:按照学习进行的方式分为:接受学习+发现学习;按照学习材料与学习者原有知识结构的关系分:机械学习+意义学习。
机械的接受学习、机械的发现学习、有意义的接受学习和有意义的发现学习。
(2)有意义接受学习是学生课堂学习的主要形式原因:教师有意义地传授知识给学生的效率比较高;尽管有意义接受学习受到学生认知结构水平的影响,但是可以结合具体经验到教授教学中去,弥补不足;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是学习教程的主要目的。
(3)学习的实质:新知识通过与已有认知结构中的知识或观念建立实质的、非人为的联系而被同化到已有的认知结构中去。
(4)有意义学习的条件外部条件:学习材料具有逻辑意义内部条件:学习者具备有意义学习的心向,学习者的认知结构中必须具有适当的知识,学习者必须积极地使新知识和旧知识发生相互作用。
(5)教学原则:“逐渐分化”和“整合协调”(6)“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教师在教授新知识之前,先给学生提供一些包摄性较广、概括水平较高的引导性材料。
第四节建构主义学习理论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包括:知识观、学生观和学习观。
2、建构主义的学生观:学习者不是空着脑袋进入学习情境的,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是新知识的生长点,学生的协作活动对意义建构起重要作用。
3、建构主义学习观:学习是知识的建构过程、学习过程是一个双向的建构过程,已有的知识水平是学习的基础,同化和顺应是学习者认知结构发生变化的途径。
第五节人本主义学习观1、马斯洛认为“自我实现”即发挥“潜能”是人的最高级心理需求,教育要激发和发挥人的潜能。
2、罗杰斯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观(与建构主义的学习观相区别)(1)意义或经验的学习是重要的学习(2)学习是件愉快的事情(3)学生必须懂得怎样学习(4)强调学生自己评价(5)学生自我引导(6)重视情感在学习中的作用第三章学习动机与教育激励第一节学习动机的涵义、构成与类型1、学习动机:激发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维持已引起的学习活动,并使行为朝向一定的学习目标的一种内在的心理过程或内部心理状态。
2、奥苏伯尔提出学校情境中的学习动机主要有三方面的内驱力: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的内驱力以及附属内驱力。
其中认知内驱力是学习中最重要最稳定的动机。
3、学习动机和学习效果之间存在相互制约的关系(可能题型:简答和分析)一般情况下,动机水平增加,学习效果也会提高,但动机水平不是越高越好。
美国心理学家,耶尔克斯和道德森定律(简称倒“U”曲线)表明:中等水平的动机最有利于学习效果的提高。
最佳的动机激起水平与作业的难度密切相关。
任务越容易,最佳激起水平较高;任务适中,最佳激起水平也适中;任务越难,最佳激起水平越低。
第三节学习动机理论1、动机期望理论弗洛姆认为个体学习动机的激励水平取决于期望值和效价的乘积。
激励力量=效价*期望值2、成败归因理论人们做完一项工作后,往往喜欢寻找自己或他人之所以取得成功或失败的原因,对成败原因的分析会影响后续学习行为的动机水平。
美国心理学家维纳对行为结果的归因进行了系统探讨,从三个维度将归因分为:内部归因和外部归因,稳定性归因和非稳定性归因,可控归因和不可控归因。
把人们活动成败的原因归结为六个因素:能力高低、努力程度、任务难易、运气好坏、身心状态以及外界环境。
3、自我实现理论从心理学的角度看,人们进行学习就是为了追求自我实现。
第四节学习动机的教育激励措施学习动机的教育激励措施:(1)使学生明确学习的目的和意义,确立合适的学习目标;(2)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3)激发学生学习的成功感;(4)利用争强好胜心理,妥善组织学习竞赛;(5)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合理进行奖惩;(6)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第四章知识、技能的学习第一节知识学习与学习指导1、知识学习的过程包括:知识学习的准备、知识的感知、知识的理解、知识的巩固、知识的应用五个基本环节。
2、促进大学生知识有效感知的条件(1)灵活运用三种教学直观方式:实物直观、模象直观、言语直观。
(2)感知规律(可能题型:简答和论述)强度律:被感知的事情必须达到一定的强度,才能被学生清晰的感知。
如:音量大小、板书字体大小、光线强弱、教具的大小等。
差异律:被感知的对象必须与它的背景之间有所差别。
如:板书或课件的颜色、线条、重点难点记号等。
活动律:活动的对象更容易被感知。
如:活动教具、模型,多媒体工具的使用。
组合律:空间、时间、形态、颜色等方面构成一个整体效果,以便易于被学生感知。
对比律:对比物同时或相继作用于感官时,能够提高感知的效果。
如:教学过程中的颜色对比、人物对比、形状对比、环境对比等。
3、促进大学生有效理解知识的条件(可能题型:选择、简答)(1)运用正例和反例;(2)提供丰富的变式;(3)科学地进行比较;(4)启发学生自觉概况。
4、根据记忆保持时间的长短不同,可以把记忆分为:瞬时记忆(感觉记忆):记忆保持在0.25-2秒之间短时记忆:不超过一分钟,短时记忆的容量5-9个组块长时记忆:一分钟以上甚至终身,容量5万到10万个组块5、影响信息编码与知识记忆的主要因素(选择和简答)(1)识记的目的性和积极性;(2)材料的性质和长度;(3)对材料意义的理解度;(4)编码组块化;(5)识记的信心;(6)采用多通道、多途径进行识记。
6、艾兵浩斯遗忘曲线(保持曲线)表明遗忘的过程是不均衡的,遗忘的过程是“先快后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