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概论重点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绪论
1、农业:人类利用土地,通过生物有机体的生理机能,把自然界的能量和物质转化为人类
所需各种生活物品的生产事业。

或说是利用生物生长发育过程来获得动植物产品的社会生产部门就是农业。

2、农业生产的本质:经济再生产过程与自然再生产过程的有机交织。

3、农业的基本特征:①土地的特殊重要性;②自然环境的强大影响:各地区具有不同的气
候、地形、土壤和植被等自然条件;农业生产的波动性;③农业生产的周期性和季节性。

4、农业的主要贡献:①提供了人类生存最必要的生活资料;②提供了其他部门发展必不可
少的劳动力;③提供了其他部门发展所需要的部分资料。

5、采集→农耕→种植业;渔猎→畜牧→养殖业
6、现代农业的作用
⑴农业的经济作用:产品贡献、市场贡献、要素贡献、外汇贡献
⑵农业的生态环境作用:①保护自然环境,保持生态平衡;②控制和治理污染
⑶农业的社会文化作用。

第二章农业与自然生态环境
1、农业自然环境:包括生物环境(调节制约因素,如:杂草、昆虫、病害等)和非生物环
境(必要条件,如:光、温、水、气、土壤等)。

2、农业生产的基本条件
农业生产的主要部门是种植业,种植业的对象是作物生产。

⑴光是农业生产的基本条件之一;
⑵温度是农作物必需的生活条件之一;
⑶水分是作物生存极重要的生活因子,水分供应状况直接影响作物的生长与产量;
⑷养分是作物必须的生活条件之一;
⑸土壤是作物赖以立足和摄取水分、养分的场所。

3、我国三大自然区域:东部季风区、西部内陆干旱区、青藏高寒山区
4、全球气候变化及其影响:如果全球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增加一倍,则全球平均气温将
升高4—5℃,降水将增加8—15%。

5、气候变化对中国局部地区的影响
⑴高海拔地区将可生产水稻、玉米、棉花;
⑵热带、亚热带水果产区将北移50—100km;
⑶病虫害和杂草危害加重,防除成本将上升10%—50%;
⑷北方干旱和半干旱地区农业形式更加严峻。

6、气候变化将使我国农业面临以下三个突出问题
⑴农业生产的不稳定性增加,产量波动大;
⑵农业生产布局和结构将出现变动;
⑶农业生产条件改变,农业成本和投资大幅度增加。

7、云南省的气候特点、优势和问题
⑴气候特点:①四季温差小的低纬度气候;②干湿季分明的季风气候;③垂直差异显著的高原气候。

⑵气候资源优势:①气候类型的多样性;②气候资源的有效性高;③气候条件适宜多种作物生长。

⑶主要的农业气候问题:干旱缺水、低温冷害、光能利用不充分。

8、环境:作用于人类这一客体的世界上各种资源的总和。

农业环境:以农业生物为主体,包括围绕主体的一切农业自然环境和农业社会环境的总和。

农业自然环境:是指满足各种农业生物生繁殖的各种自然因素,包括土壤、气候等。

9、中国农业环境的现状和存在问题: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土地沙化、自然灾害增加。

10、农业环境污染严重:大气污染、水质污染、土壤污染
11、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工业“三废”;生活污染;汽车、火车、飞机、轮船等交通工
具排放的尾气中含有大量的一氧化碳、碳氧化合物、碳氢化合物和铅蒸汽。

12、水质污染的主要来源:工业和生活水未经处理直接排放入水域;汞、铅、酸和农药的
含量超标几倍到几十倍。

第三章农业与国民经济发展
1、云南农业在全国农业经济中的地位
⑴综合指标:乡村人口3409.34万人,占3.7%,居全国12位;农林牧渔总产值642.47亿元,占2.6%,居全国第17位;2007年底农民人均收入2600元,比全功低1540元,居全国第20位;
⑵种植业指标:农作物总播种面积48.42万公顷,居全国第14位;
⑶畜牧业指标:猪牛羊肉总量180.35万吨,占3.8%,居第10位;
⑷林业指标1999年全省林业用地1947万公顷,占7.4%,居全国第三;
⑸乡镇企业114.7万个,从业人员395.3万人,增加值352.3亿元;
⑹其他优势项目:鲜花:1729万公顷,产值4.74亿元;冬春早熟蔬菜:2.4万公顷,产量75万吨;咖啡:2.09万公顷,产咖啡豆8366吨;天然香料:400多种,11680万公顷,563.7吨;中药材:已发现的品种有5000多种。

2、农业对国民经济发展的直接作用
①食物供应;②原料供应;③市场需求;④劳动力转移;⑤资金和其他生产要素的转移;⑥改善国际收支状况;⑦改善生活环境。

3、国民经济部门的划分:
①第一产业:产品直接取自自然界→农业;
②第二产业:对初级产品进行加工→工业;
③第三产业:为生产和消费提供各种服务→服务业。

4、直接消耗系数:表示某部门的产品在另一部门的生产中用于中间投入时占其直接成本的
比重。

完全消耗系数:表示某部门的产品在另一部门的生产中用于中间投入时占其最终产品的比重。

第四章农业与农村的内部结构
1、农业内部的部门划分
农业可以分成农、林、牧、渔四个生产部门。

根据劳动对象的生物学性质,农业可划分为种植业和养殖业。

2、农业生产总值:通常是用农林牧渔业产品及其副产品的数量分别乘以各自单位产品的价
格以求得各业产值,将四业的产值相加即是农业生产总值。

3、森林的功能: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美化净化环境、调节局部气候和减少或减弱自然灾
害。

森林除可提供木材外,还生产多种食物、药物和化工原料。

同时也是野生动植物繁殖、生息、庇护的主要场所。

森林包括防护林、用材林、经济林、薪炭林和特种用途林。

为农、牧、渔提供的是防护林,包括农田防护林,水土保持,水源涵养林,固沙林和牧场海岸、道路、果园的防护林。

4、现代农村非农产业发展的重要性:
⑴新的产业发展,越来越多的农业劳动力脱离农业生产并转入其他部门,大量农村人口进入城市;
⑵农业大规模商品性生产带来发展产前、产后相关产业的需要,使农产品加工业、农业生
产资料和农产品流通等产业发展壮大;
⑶为农业提供产前、产后服务,为农户提供就业机会,增加农民收入,同时维持农业生产本身的生存。

5、农业生产的特点:周期长,季节性强,劳动时间与生产时间不一致,生产资金周转缓慢。

收入不均衡。

因此,农业生产风险性比较大。

第五章世界农业发展简史
李比希提出了矿物质营养学说,第一次科学论证了土壤肥力,是农业化学的奠基者。

第六章世界农业的地区分布(非重点)
第七章世界主要国家农业概况
一、美国农业
美国以农立国,生产效率高。

美国地广人稀,建立了以家庭农场生产模式的现代农业,商品经济较发达。

1、美国农业的特征
⑴“以农立国”,农业是一个高效率的产业,农业专业化程度很高;
⑵美国农业是一个重要的出口创汇产业;
⑶以高度商业化的家庭农场为基础,是一个结构合理,发展空间广阔的产业。

2、美国农业的问题与对策
⑴问题:①农业生产不断出现过剩危机;②农业利润出现明显的下降趋势;③生态环境与农业资源遭受破坏严重。

⑵对策:①限制供应:规定停耕面积的比例,农场主负责对停耕土地保护,提高肥力;
②扩大需求:扩大农产品出口,扩大农产品的工业用途对某种农产品进行严格的限额制。

二、日本农业
1、日本农业的问题及对策
⑴问题:①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并没有形成农业经营的集中化发展;②农业生产严重依靠进口石油;③农业生产未根据市场需求的变化及时加以调整。

⑵对策:①对需要扩大的生产部门给以资金和技术的支持;②在稳定农产品价格的基础上。

促进农产品流通合理化;③用经济引导的方法使农产品由分散向大规模经营转化。

第八章中国农业发展简史(非重点)
第九章中国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
1、资源:在一定时空条件下河一定经济、技术水平下,由人们发现的,可被人们利用的、
有价值的物质。

2、农业资源:是指农业生产活动中所利用的投入,它包括自然界的投入和来自人类社会本
身的投入。

3、农业资源的基本特性:系统性与整体性、地域性、持续性、动态性、数量的有限和潜力
的无限性、稀缺性与有价值性。

4、农业气候资源的总体特征:
⑴全国范围内光热水资源区域分配不均衡;
⑵大部分地区雨热同期适于多种作物生长;
⑶农业气象灾害频繁。

5、农业土地资源的总体特征:
⑴山多平原少耕地比重小;
⑵各类土地资源绝对数量大,人均相对数量小;
⑶后备耕地资源不足且难以利用的土地面积较大。

6、农业水资源的总体特征:
⑴在水资源组成中以地表水为主;
⑵地区分布不均匀且水土配合不协调。

7、农业生物资源总体特征:
⑴植物资源丰富多彩;⑵动物资源种属繁多;⑶真菌资源品类丰茂。

8、自然地域分异规律:分为地带性差异和非地带性差异两类。

地带性差异主要表现为热量、
水分等沿纬度方向呈有规律的变化,即纬度地带性。

9、十大种植区:长江中下游区、西南区、华南区、东北区、内蒙古及长城沿线区、黄淮海
区、黄土高原区、甘新区、青藏区、海洋水产区。

第十章中国农业的生产与经营
1、农业生产变化表现为:
⑴农产品总量的大幅度增长以及农业总产值的增加;
⑵农业产业结构的变化;
⑶农业生产组织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发生了演变;
⑷产生了新型农业合作组织和新型农业产业化经营方式;
⑸农产品流通体系及农村金融体系的变革。

2、农业产业结构:指农业内部各部门(指种植业、畜牧业、渔业和林业)提供的农产品的
比例关系。

3、农业家庭经营:是指以农民家庭独立或相对独立的从事经济活动的生产经营单位,又称
其为农户。

4、农业家庭经营的特征:
⑴农业家庭经营的商品化;
⑵农业家庭经营的企业化;
⑶农业家庭经营的专业化;
⑷农业家庭经营的规模化;
⑸农业家庭经营的社会化。

5、农业产业化经营在现代农业中的作用
⑴有利于解决农户小规模经营与大市场的矛盾;
⑵有利于增加农业投入,提高农业的科学技术水平;
⑶有利于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
⑷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
⑸有利于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保障农民的正当权益;
⑹有利于提高农产品国际竞争力。

6、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组织形式:“龙头企业+基地+农户”的组织模式。

7、十七大对农村改革的重点: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
创新体制、机制,加强农业基础,增加农民收入,保障农民权益,促进农村和谐,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推动农村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8、“十二五”农村改革的三大关键领域:农村基本公共服务制度改革、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以
及农村户籍制度改革。

第十一章种植业
1、作物:是指野生植物经过人们不断地选择、训化、利用而长期演化而来的具有经济产量或
者其他经济价值的栽培目的植物。

2、作物生产的特点:
⑴土地是基本生产资料;
⑵生产对象是有生命的作物;
⑶生产周期长,自然再生产与经济再生产过程相交织;
⑷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和地域性。

3、大田作物的分类:三大部分,八大类别
⑴粮食作物:禾谷类作物、豆类作物、薯类作物;
⑵经济作物:纤维作物、油料作物、糖料作物、嗜好作物、特用作物;
⑶饲料及绿肥作物。

4、大田作物的分布:
⑴世界种植作物的面积依次为:小麦、水稻和玉米;
⑵中国粮食作物的面积依次为:稻谷、小麦、玉米;
⑶云南种植作物的面积依次为:
5、现代农业对作物品种的要求:高产、稳产、优质、早熟和适应性强。

6、复种:是指同一年内于同一块田地上收获两季或多季作物的种植方式;
复种指数:全年总收获面积占耕地面积的百分比。

7、园艺植物按实用价值分为:果树、蔬菜和观赏植物三大类。

8、植物保护:就是综合利用多学科知识,以经济、科学的方法,控制有害生物,避免生物灾
害,以提高农林生产效益的实用科学。

9、植物生物灾害防治技术:植物检疫、植物抗病虫品种、农业防治、生物防治、化学防治。

10、土壤:是指地球地上能够产生植物收获物的疏松表层。

11、土壤是由固相、液相和气相三相五是组成的疏松多孔体。

12、土壤分成沙质土、壤质土和粘质土。

13、肥料的种类:⑴化学肥料:氮肥、磷肥、钾肥、微量元素肥、复混肥料。

⑵有机肥料。

14、园艺作物特殊的栽培技术:整形修剪技术、花果调控技术、园艺设施的应用、盆栽和
盆景。

第十二章林业
1、林业:是培育、管理森林资源,利用森林功能保护和建设生态环境的社会公益事业和提
供木材等多种林产品的物质生产部门。

2、森林的标准是:郁闭度达到0.2以上(含0.2),天然林面积达到0.1hm²,人工林及经济
林面积达到0.067hm²(即1亩)。

3、林业与森林的服务功能:提供木材和非木材林产品、保持水土、缓解气候变化、消减环
境污染、保护生物多样性、促进生态旅游和休闲娱乐、带动就业、体现文化与精神价值等。

4、我国林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⑴森林退化、生物多样性遭到破坏;
⑵乱砍滥伐林木、乱垦滥占林地、乱捕滥猎野生动物。

5、森林的种类:防护林、用材林、薪炭林、经济林、特殊用途林。

第十三章养殖业
1、养殖业发展水平的指标:饲料转换率、劳动生产率、经济效益、生态效益。

2、城市草坪的功能:
⑴草坪的主要功能:二氧化碳的最好消耗者;
⑵草坪能给以清新、凉爽和愉悦的感受;
⑶草坪还能减弱噪声,调节温度、湿度。

3、饲料分类:植物性、动物性、矿物性和人工合成。

4、家畜分为反刍家畜和非反刍家畜。

5、动物疾病的分类:传染病、寄生虫病、普通病。

第十四章农业工程
1、农产品加工包含:食品加工、食品制造、饮料制造、烟草加工、纤维制造、皮革毛皮羽绒
加工、林产加工和橡胶加工等。

2、农业工程:是改善农业生产手段、生态环境和农村生活设施的各种工程技术、工程管理、
工程理论的总称。

3、设施农业:是集多学科的成果形成的现代高科技产业,是在人工调控的环境条件下,实现
农业的可控生产。

4、农村能源主要有:生物质能、小水电、小煤矿、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潮汐能等。

5、农田灌溉常用的方法:地面灌溉、地下灌溉、喷灌、微灌。

6、数字农业将逐步实现农业生产的精确化、远程化、自动化和虚拟化。

7、3S技术:GIS(地理信息系统)、GPS(全球定位系统)、RS(遥感技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