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导学案2

合集下载

2024版新教材高中数学第二章第2课时和差化积与积化和差公式导学案湘教版必修第二册(含答案)

2024版新教材高中数学第二章第2课时和差化积与积化和差公式导学案湘教版必修第二册(含答案)

新教材高中数学湘教版必修第二册:第2课时和差化积与积化和差公式教材要点要点状元随笔(1)这两组公式均可由和差角公式推导得到,而这两组公式亦可以互推.(2)和差化积公式可由以下口诀记忆“正弦和正弦在前;正弦差余弦在前;余弦和只见余弦;余弦差负不见余弦”.(3)两组公式中的倍数关系可通过值域(最值)的对比发现,y=sinα±sinβ与cos α±cosβ的值域应为[-2,2]而y=sinαsinβ等的值域应为[-1,1],所以应给积乘2或者和(差)乘1.2基础自测1.思考辨析(正确的画“√”,错误的画“×”)(1)sin (A+B)+sin (A-B)=2sin A cos B.( )(2)sin (A+B)-sin (A-B)=2cos A sin B.( )(3)cos (A+B)+cos (A-B)=2cos A cos B.( )(4)cos (A+B)-cos (A-B)=2sin A cos B.( )2.把2sin 10°cos 8°化成和或差的形式为( )A.sin 18°-sin 2° B.sin 18°+cos 2°C.sin 18°+sin 2° D.cos 18°+cos 2°3.把sin 15°+sin 5°化成积的形式为( )A.sin 5°sin 15° B.2cos 10°cos 5°C.2sin 10°sin 5° D.2sin 10°cos 5°4.cos 37.5°cos 22.5°=______.题型 1 和差化积公式的应用例1 把下列各式化成积的形式.(1)cos 3x+cos x;(2)cos 40°-cos 52°;(3)sin 15°+sin 35°;(4)sin 6x-sin 2x.方法归纳套用和差化积公式的关键是记准、记牢公式,有时函数不同名,要先化为同名再化积,化积的结果能求值则尽量求出值来.跟踪训练1 把下列各式化成积的形式.(1)cos 8+cos 2;(2)cos 100°-cos 20°;(3)sin 40°+sin 150°;(4)sin (x+2)-sin x.题型 2 积化和差的应用例2 把下列各式化成和或差的形式.(1)2sin 64°cos 10°;(2)sin 80°cos 132°;(3)cos π6cos π4;(4)sin 2sin 1.方法归纳积化和差公式可以把某些三角函数的积化为和或差的形式.需要注意三角函数名称的变化规律.跟踪训练2 (1)sin 15°cos 165°的值是( )A .14B .12C .-14D .-12(2)sin (π4+α)cos (π4+β)化成和差的形式为( )A .12sin (α+β)+12cos (α-β)B .12cos (α+β)+12sin (α-β) C .12sin (α+β)+12sin (α-β)D .12cos (α+β)+12cos (α-β)题型 3 和差化积与积化和差公式的综合应用 角度1 化简与求值 例31sin 40°+cos 80°sin 80°=________.方法归纳当条件或结论式比较复杂时,往往先将它们化为最简形式,再求解.角度2 证明恒等式例4 求证:sin αsin (60°+α)sin (60°-α)=14sin 3α.方法归纳当要证明的不等式一边复杂,另一边非常简单时,我们往往从复杂的一边入手证明,类似于化简.跟踪训练3 (1)计算:sin 70°+sin 50°sin 80°=________.(2)求证:2cos 20°+2sin 20°−12cos 20°−2sin 20°−1·tan 25°=cos 15°sin 15°.课堂十分钟1.sin 75°-sin 15°的值为( ) A .12 B .√22 C .√32 D .-122.cos 72°-cos 36°的值为( ) A .3-2√3 B .12 C .-12D .3+2√33.sin 37.5° cos 7.5°等于( ) A .√22 B .√24 C .√2+14 D .√2+244.求证:sin 15°sin 30°sin 75°=18.第2课时 和差化积与积化和差公式新知初探·课前预习[基础自测]1.答案:(1)√ (2)√ (3)√ (4)× 2.解析:2sin10°cos 8°=sin (10°+8°)+sin (10°-8°)=sin 18°+sin 2°. 答案:C3.解析:sin 15°+sin 5°=2sin 15°+5°2cos15°−5°2=2sin 10°cos 5°答案:D4.解析:cos 37.5°cos 22.5°=12(cos 60°+cos 15°) =14+12cos 15°=2+√6+√28.答案:2+√6+√28题型探究·课堂解透例1 解析:(1)cos 3x +cos x =2cos 3x+x 2cos3x−x 2=2cos 2x cos x .(2)cos 40°-cos 52°=-2sin 40°+52°2sin40°−52°2=-2sin 46°sin (-6°)=2sin 46°sin 6°.(3)sin 15°+sin 35°=2sin15°+35°2cos15°−35°2=2sin 25°cos (-10°)=2sin 25°cos 10°. (4)sin 6x -sin 2x =2cos 6x+2x 2sin6x−2x 2=2cos 4x sin 2x .跟踪训练1 解析:(1)cos 8+cos 2=2cos 8+22cos8−22=2cos 5cos 3.(2)cos 100°-cos 20°=-2sin 100°+20°2sin100°−20°2=-2sin 60°sin 40°=-√3sin 40°.(3)sin 40°+sin 150°=2sin40°+150°2cos40°−150°2=2sin 95°cos (-55°)=2cos 5°cos 55°. (4)sin (x +2)-sin x =2cosx+2+x 2sinx+2−x 2=2cos (x +1)sin 1.例2 解析:(1)2sin 64°cos 10°=sin (64°+10°)+sin (64°-10°) =sin 74°+sin 54°.(2)si n 80°cos 132°=cos 132°sin 80°=12[sin (132°+80°)-sin (132°-80°)]=12(sin 212°-sin 52°) =-12(sin 32°+sin 52°).(3)cos π6cos π4=12[cos (π6+π4)+cos (π6−π4)] =12[cos 5π12+cos (−π12)]=12(cos 5π12+cos π12).(4)sin 2sin 1=-12[cos (2+1)-cos (2-1)]=-12(cos 3-cos 1).跟踪训练2 解析:(1)sin 15°cos 165°=12[sin (15°+165°)+sin (15°-165°)]=12sin 180°-12sin 150°=-14.(2)sin (π4+α)cos (π4+β) =12[sin (π4+α+π4+β)+sin (π4+α−π4−β)]=12[sin (π2+α+β)+sin(α−β)] =12cos (α+β)+12sin (α-β).答案:(1)C (2)B 例3 解析:原式=2cos 40°+cos 80°sin 80°=cos 40°+2cos 60°cos 20°sin 80°=cos 40°+cos 20°sin 80°=2cos 30°cos 10°sin 80°=2cos 30°=√3.答案:√3例4 证明:左边=sin α·(−12)(cos 120°-cos 2α) =14sin α+12sin αcos 2α=14sin α+14[sin 3α+sin (-α)]=14sin α+14sin 3α-14sin α=14sin 3α=右边. 跟踪训练3 解析:(1)sin 70°+sin 50°sin 80°=sin (60°+10°)+sin (60°−10°)sin 80°=2sin 60°cos 10°cos 10°=2sin 60°=√3. (2)证明:左边=2cos 20°sin 25°+2sin 20°sin 25°−sin 25°2cos 20°cos 25°−2sin 20°cos 25°−cos 25° =sin 45°−sin (−5°)−cos 45°+cos (−5°)−sin 25°cos 45°+cos (−5°)−sin 45°−sin (−5°)−cos 25° =sin 5°+cos 5°−sin 25°sin 5°+cos 5°−cos 25° =sin 5°+sin 85°−sin 25°cos 85°+cos 5°−cos 25° =sin 5°+2cos 55°sin 30°−2sin 55°sin 30°+cos 5°=sin 5°+cos 55°cos 5°−sin 55°=sin 5°+sin 35°cos 5°−cos 35° =sin 20°cos (−15°)−sin 20°sin (−15°) =cos 15°sin 15°=右边所以原等式成立. [课堂十分钟]1.解析:sin 75°-sin 15°=2cos 45°sin 30°=2×√22×12=√22.答案:B2.解析:原式=-2sin72°+36°2sin72°−36°2=-2sin 54°·sin 18°=-2cos 36°cos 72° =-2·sin 36°cos 36°cos 72°sin 36°=-sin 72°cos 72°sin 36°=-sin 144°2sin 36°=-12. 答案:C3.解析:sin 37.5°cos 7.5°=12[sin (37.5°+7.5°)+sin (37.5°-7.5°)]=12(sin 45°+sin 30°)=12×(√22+12)=√2+14. 答案:C4.证明: sin 15°sin 30°sin 75°=12sin 15°sin 75°=-14[cos (15°+75°)-cos (15°-75°)]=-14(cos 90°-cos 60°)=-14×(−12)=18.。

必修一化学:第二章第2节《电解质和非电解质》导学案

必修一化学:第二章第2节《电解质和非电解质》导学案

【必修一】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第二节离子反应第1课时电解质和非电解质•学习目标••••••••••••••1.理解电解质的概念。

2.理解电离的概念,会书写电离方程式。

3.能从电离的角度认识酸、碱、盐的本质。

•自主学习••••••••••••••一、电离的有关知识1.电离与溶液的电性物质溶解于水(或受热熔化时,即熔融状态)产生了能够的离子的过程,叫做电离。

电离过程是不需要通电的,电离生成的阴离子和阳离子所带电量,电性(即“电荷守恒”),因此溶液不显电性。

2.电离与导电的关系溶质先发生电离,溶液才能够导电;溶液若能够导电,说明溶质发生了电离。

在能导电的溶液里,溶质是以的形式存在的,在不能导电的溶液里,溶质是以的形式存在的。

二、电解质1.电解质:在里或熔融状态下导电的化合物...叫电解质。

2.酸、碱、盐都是电解质。

三、电解质的电离1.概念:电解质在中或下离解成的过程。

2.表示方法——电离方程式的书写(需同时满足“质量守恒”与“电荷守恒”)酸的电离:如H2SO4===碱的电离:如Ca(OH)2===盐的电离:如NaCl===3.从电离的角度认识酸、碱、盐。

(1)酸: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的化合物,如H2SO4、HNO3。

(2)碱: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全部是的化合物,如NaOH、KOH。

(3)盐:电离时能生成和的化合物,如Na2CO3、NaCl。

[思考]NaHSO4溶于水时能电离出H+,NaHSO4属于酸吗?•合作探究••••••••••••••一、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的区别电解质非电解质相同点均为化合物不同点水溶液或熔融状态能导电水溶液和熔融状态都不能导电本质区别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自身能发生电离在水溶液里和熔融状态下自身不能发生电离所含物质类型酸:H2SO4、HCl、HNO3、H3PO4、H2CO3、CH3COOH碱:NaOH、Ca(OH)2、NH3•H2O、Fe(OH)3盐:NaCl、KNO3、NaHSO4、CaCO3活泼金属氧化物:Na2O、CaO、MgO水非金属氧化物:SO2、SO3、CO2、CO、P2O5非酸性气态氢化物:NH3部分有机物:蔗糖、酒精、CH4二、酸、碱、盐的溶解性1.酸、碱、盐的溶解性规律(1)酸:无机化合物中,除硅酸(H2SiO3)不溶于水,大多数常见的酸均易溶于水。

Module 2 Unit 2 导学案

Module 2 Unit 2 导学案

Unit 2They have seen the Pyramids.课型:读写课◎知识导航请预习下列重点单词、短语和句子,并完成下面的表格及相关训练(标•的为重点单词拓展内容)。

单词和短语重点单词名词1.德国Germany•(adj.)德国的;(n.)德国人;德语German2.法国France•(adj.)法国的;(n.)法语;法国人French3.塔tower4.国王;君王king5.女王;王后queen6.阿拉伯语Arabic•(adj.)阿拉伯的;(n.)阿拉伯人Arab7.方面;态度way•在许多方面in many ways形容词8.古老的;古代的ancient动词9.搬家;改变……的位置move10.派遣去;命令……去send•(过去式/过去分词)sent•(短语)派人去做某事send sb. to do sth.11.相混合;融合mix12.惦念;怀念;想念miss•(n.)错过•(n.)小姐;女士;年轻未婚女子Miss13.数;清点count•(短语)倒数;倒计时count down根据语境或提示,完成填空。

1.Space water is different from that on the earth.2.All the students are sleeping in the dormitory while Miss Sanders is working at the m oment.3.I am going to attend a computer programming competition this weekend.I really look forward to it. 4.Beethoven(贝多芬) was born in Germany(德国) and he was famous all over the world.5.My family was in trouble but my mum told me that we would find some ways to deal with it.6.On New Year's Eve,we usually count down to welcome the new year.7.The Robinsons moved to London last year because of Mr Robinson's new job.8.I haven't seen my mother for half a year. I miss her very much.佳句仿写请在教材中标出下面句子,并用句中黑体词或短语仿写句子。

2019-2020学年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导学案:2

2019-2020学年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导学案:2

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导学案第三节化学反应的速率和限度(第二课时: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核心素养发展目标】1.通过生活中的实例,知道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通过实验探究、推理分析掌握温度、浓度、压强(有气体参加)、催化剂等外界因素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2.能够通过对图形、图表的观察,获取有关的感性知识和印象,并对这些感性知识进行初步加工和记忆。

3.联系生活、生产实际,了解控制反应条件在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中的作用。

【学习重点】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温馨提示】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及应用。

【自主学习】旧知回顾:(1)化学反应速率是用来衡量化学反应进行快慢程度的物理量。

通常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的减少量或生成物浓度的增加量(均取正值)来表示。

(2)计算公式:v(B)=()c Bt∆∆=()n BV t∆•∆,单位:mol/(L·s)或mol/(L·min),以上所表示的是平均速率,而不是瞬时速率。

新知预习:1.决定化学反应速率快慢的最主要因素是反应物自身的性质,外界条件只起次要作用。

2.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外在因素主要有浓度、压强、温度、催化剂等外,反应物颗粒的大小、溶剂的性质、光、超声波、磁场等也会对化学反应速率产生影响。

3.对于有气体参与的化学反应,通过改变容器体积而使压强变化的情况:压强增大,浓度增大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都增大,正逆反应速率都增大,相反,亦然。

情景导入:不同的化学反应,其反应速率是不相同的,那么同一化学反应在不同条件下的反应速率又怎样呢?二、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活动一: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内在因素1.讨论:在相同条件下,等质量(金属颗粒大小相当)的铁、镁、铝、钠与足量同浓度的盐酸反应,反应速率谁最快?为什么?【答案】相同条件下,金属越活泼,反应速率越快,因此反应速率是镁> 铝>铁。

2.小结:反应物本身的性质是决定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对客观上能够发生的化学反应外界条件的改变可以影响化学反应速率。

初一数学教案 第二章有理数导学案 (2)

初一数学教案 第二章有理数导学案  (2)

§2.2数轴(第2课时)学习目标:1.能进一步掌握数轴的三个要素,并正确画出数轴;2.学会由数轴上的已知点说出它所表示的数,能将有理数用数轴上的点表示出来;3.会利用数轴比较有理数的大小;4.学生通过对温度计的观察,探索有理数与数轴上的点的对应关系,初步感受“数形结合”思想。

学习重、难点:重点:由数轴上的已知点说出它所表示的数,能将有理数用数轴上的点表示出来;难点:会利用数轴比较有理数的大小。

课前预习:1.阅读课本P17-182.完成课本17的议一议。

学习过程:一、创设情境:复习提问:1.指出数轴上的点A、B、C、D分别表示什么数.2.画出数轴,并在数轴上画出表示下列各数的点:再按数轴上从左到右的顺序,将这些数重新排列成一行.3.指出在数轴上表示下列各数的点分别位于原点的哪边,与原点距离多少个单位长度.二、新知讲解:在小学里,我们已学会比较两个正数的大小,那么,引进负数以后,怎样比较任意两个有理数的大小呢?例如,1与-2哪个大?-3与-4哪个大?想一想:1℃与-2℃哪个温度高?-1℃与0℃哪个温度高?这个关系在温度计上为怎样的情形?把温度计横过来放,就好比一条数轴.从中能否发现在数轴上怎样比较两个有理数的大小?让学生从讨论中发现,在数轴上表示的两个数,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大.由此容易得到以下的有理数大小的比较法则:正数都大于零,负数都小于零,正数大于负数.三、实践应用:在数轴上画出表示这些数的点,再比较大小,结果怎样?例2比较下列各数的大小:解将这些数分别在数轴上表示出来(如图).可以看出例3观察数轴,能否找出符合下列要求的数:(1)最大的正整数和最小的正整数;(2)最大的负整数和最小的负整数;(3)最大的整数和最小的整数;(4)最小的正分数和最大的负分数.四、交流反思:师生共同总结:1.在数轴上表示的两个数,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大;2.正数都大于零,负数都小于零,正数大于负数.五、随堂练习:1.课本P18的练一练;2.下列各式是否正确:3.用“<”或“>”填空4.下表是某年一月份我国几个城市的平均气温,请将各城市按平均气温从高到低的顺序排列.学后记:---------------------------------------------------------------------------------------------------------------------------------------------------------------------------------------------------------------------------------------------------------------------------------------------------§2.3绝对值与相反数(第1课时)学习目标:1.理解有理数的绝对值概念,并掌握其表示方法;2.熟练掌握求一个有理数的绝对值的方法;3.渗透数形结合等思想方法,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学习重、难点:重点:理解有理数的绝对值概念,并掌握其表示方法;难点:熟练掌握求一个有理数的绝对值的方法。

2023年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下册第二章《二次函数的应用》导学案

2023年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下册第二章《二次函数的应用》导学案

新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下册第二章《二次函数的应用》导学案一、温故知新——请同学们根据题意写出下列各题的函数关系式。

1.正方形的边长是5,若边长增加x,面积增加y,求y与x之间的函数表达式。

2.已知正方形的周长为20,若其边长增加x,面积增加y,求y与x之间的表达式。

3.已知正方形的周长是x,面积为y,求y与x之间的函数表达式。

(2).设矩形的面积为ym2,当x取何值时,y的最大值是多少?第二段:【白天长课导学】一、学习目标与要求:1. 能根据题意列出函数关系式,并能通过配方求出最值。

二、定向导学、合作交流、教师精讲定向导学、合作交流、教师精讲摘记【合作探究一】一养鸡专业户计划用116m长的篱笆围成如图所示的三间1.长方形鸡舍,门MN宽2m,门PQ和RS的宽都是1m,怎样设计才能使围成的鸡舍面积最大?【合作探究二】某建筑物的窗户如图所示,它的上半部是半圆,下半部是矩形,制造窗框的材料总长(图中所有的黑线的长度和)为15m.当x等于多少时,窗户通过的光线最多(结果精确到0.01m)?此时,窗户的面积是多少?课题:第二章§2-6-1 二次函数的应用课型:新授总第9课时-18模块五:当堂训练班级:九()班姓名:一、解答题。

请根据本节课所学知识解答。

1.如图⑴,在Rt△ABC中,AC=3cm,BC=4cm,四边形CFDE为矩形,其中CF、CE在两直角边上,设矩形的一边CF=xcm.当x取何值时,矩形ECFD的面积最大?最大是多少?2、如图⑵,在Rt△ABC中,作一个长方形DEGF,其中FG边在斜边上,AC=3cm,BC=4cm,那么长方形DEGF的面积最大是多少?3、如图⑶,已知△ABC,矩形GDEF的DE边在BC边上.G、F分别在AB、AC边上,BC=5cm,S△ABC为30cm2,AH为△ABC在BC边上的高,求△ABC的内接长方形的最大面积。

4、如图,校园要建苗圃,其形状如直角梯形,有两边借用夹角为135°的两面墙,另外两边是总长为30米的铁栅栏。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第2课《位置与方向(例2)》导学案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第2课《位置与方向(例2)》导学案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第2课《位置与方向(例2)》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方向词的基本含义;2.掌握使用方向词描述物体的位置;3.训练空间想象能力,提高方向认知能力。

二、基础知识回顾在上一课中,我们学习了方向词的基本概念,并通过简单的实例应用进行了练习。

本节课将进一步深入学习关于位置和方向的知识。

三、导入新知识1.回想一下上节课的内容,你还记得哪些方向词?请写出五个。

2.老师用小球和方向词进行示范。

–请描述小球相对于你的位置,使用方向词。

–如果小球在你的正面、左侧、右侧,该怎么描述?四、新知识学习1. 左转和右转•左转:向左拐;•右转:向右拐。

2. 例题分析例1小明站在教室的入口处,如果他向右转,朝着讲台走,用方向词描述小明的移动过程。

例2现有一只小猫,它先向前走了3步,然后左转,继续走2步,最后再向右走3步。

请你用文字描述小猫的移动轨迹。

3. 练习题1.某人站在甲地,向东走了5米,然后向左走了3米,最后向南走了2米。

请问他现在的位置在哪里?2.如果一个小汽车先向前开了100米,然后右转行驶了50米,最后再左转行驶了80米,它最后的位置在哪里?五、知识拓展综合运用方向词和转弯概念,可以进行更复杂的位置与方向描述。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需要不断训练空间想象能力,提高自己的方向感。

六、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进一步掌握了方向词的运用和位置与方向的描述方法。

在未来的学习与生活中,希望同学们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准确描述物体的位置和方向。

以上就是本节课的导学内容,希望大家认真学习,做好课堂准备。

下节课我们将进一步巩固和拓展所学知识,更深入地理解位置与方向的关系。

祝大家学习进步!。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2.1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导学案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2.1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导学案

2.1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导学案一、学习目标•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的基本概念;•掌握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的基本规律;•能够举例说明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二、学习内容1.声音的产生2.声音的传播3.声音的特性4.声音的应用三、学习重点•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的基本概念;•声音的传播的规律。

四、学习过程1. 声音的产生声音是通过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当物体振动时,会使周围的空气形成压缩区和稀疏区,从而产生声音。

例如,当我们敲打一块木头时,木头会振动,空气被挤压和稀疏,从而产生声音。

2. 声音的传播声音是通过介质传播的,介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

声音在传播过程中,会产生机械波。

机械波是一种需要介质传播的波动现象。

例如,当我们说话时,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播到别人的耳朵中。

在传播过程中,声音会经历以下几个过程:•振动:物体振动产生声音;•压缩区和稀疏区的形成:物体振动使周围的介质形成压缩区和稀疏区;•压缩区和稀疏区的传播:压缩区和稀疏区会依次传播,形成声音的传播。

3. 声音的特性声音具有以下几个特性:•声音的高低:声音的高低由声音振动的频率决定,频率越高声音越高,频率越低声音越低;•声音的强弱:声音的强弱由声音振幅的大小决定,振幅越大声音越强,振幅越小声音越弱;•声音的长短:声音的长短由声音的持续时间决定,持续时间越长声音越长,持续时间越短声音越短。

4. 声音的应用声音在生活中有许多应用,例如:•通信:电话、对讲机等都是利用声音进行信息传递的;•音乐:音乐是利用声音进行艺术创作和表达的;•警报:警笛、火警报警器等都是通过发出大声的声音来引起注意的。

五、学习小结声音是通过物体振动产生的,需要介质进行传播。

声音具有高低、强弱和长短等特性,可以应用于通信、音乐和警报等方面。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观察和实践来更好地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的规律。

希望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已经掌握了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的基本概念,以及声音的特性和应用。

接下来,我们将进一步学习声音的反射和吸收,以及声音的计量。

必修2第二章复习导学案参考

必修2第二章复习导学案参考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 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必修2 第二章§2.1.1 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 【课前预习】阅读教材P 59-62完成下面填空1. 直线的倾斜角:①定义:当直线l 与x 轴相交时,我们取x 轴作为基准, 叫做直线l 的倾斜角....特别地,当直线l 与x 轴平行或重合时, 规定α= 0°.②范围:倾斜角α的取值范围是 特别:当 时,称直线l 与x 轴垂直 2.直线的斜率:一条直线的倾斜角α(α≠90°)的 叫做这条直线的斜率,斜率常用小写字母k 表示,即k = .①当直线l 与x 轴平行或重合时, α= , k = ; ②当直线l 与x 轴垂直时,α= , k . 3. 直线的斜率公式:①已知直线的倾斜角α,则k=②经过两个定点 P 1(x 1,y 1) , P 2(x 2,y 2) 的直线: 若x 1≠x 2,则直线P 1P 2 的斜率存在,k= 若x 1=x 2,则直线P 1P 2的斜率③已知直线方程,将方程化成斜截式y=kx+b ,则x 项的系数就是斜率k,也可能无斜率.4. 两条直线平行与垂直的判定 ①两条直线都有斜率...而.且不重合....,如果它们平行,那么它们的斜率相等;反之,如果它们的斜率相等,那么它们平行,即 ; ②两条直线都有斜率........,如果它们互相垂直,那么它们的斜率互为负倒数;反之,如果它们的斜率互为负倒数,那么它们互相垂直,即 . 【课初5分钟】课前完成下列练习,课前5分钟回答下列问题1.已知直线斜率等于1,则直线的倾斜角是 .2.过点M (–2, a ), N (a , 4)的直线的斜率为–21,则a 等于( )A .–8B .10C .2D .43.直线x -3y+1=0的斜率是 ,倾斜角是 .4.试求m 的值,使过点()(),1,1,A m B m -的直线与过点()()1,2,5,0P Q -的直线 (1)平行(2)垂直强调(笔记):【课中35分钟】边听边练边落实 5.已知直线1l 过点A (-3,-1)和B (0,2),直线2l 的倾斜角是直线1l 倾斜角的2倍,求直线2l 的斜率.6.已知三点A(a ,2)、B(3,7)、C(-2,-9a)在一条直线上,求实数a 的值7.已知ABC ∆的顶点(2,1),(6,3)B C -,其垂心为(3,2)H -,求顶点A 的坐标.8.已知M(1, –2), N(2,1),直线l 过点P(0, -1),且与线段MN 相交,求直线l 的斜率k 的取值范围. 强调(笔记): 【课末5分钟】 知识整理、理解记忆要点 1. 2. 3. 4. 【课后15分钟】 自主落实,未懂则问 1.在下列叙述中:①一条直线的倾斜角为θ,则它的斜率k= tan θ; ②若直线的斜率k=-1,则它倾斜角为钝角; ③经过A (-1,0),B (-1,3)两点的直线的倾斜角为90°;④直线y=1的倾斜角为45°。

人教A版数学必修二第二章第二课时导学案2.1.2

人教A版数学必修二第二章第二课时导学案2.1.2

§2.1.2空间直线与直线之间的位置关系学习目标1. 正确理解异面直线的定义;2. 会判断空间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3. 掌握平行公理及空间等角定理的内容和应用;4. 会求异面直线所成角的大小.44~ P 47,找出疑惑之处)复习1:平面的特点是______、 _______ 、_______.复习2:平面性质(三公理)公理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公理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公理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新课导学※ 探索新知探究1:异面直线及直线间的位置关系问题:平面内两条直线要么平行要么相交(重合不考虑),空间两条直线呢?观察:如图在长方体中,直线A B '与CC'的位置关系如何?结论:直线A B '与CC '既不相交,也不平行.新知1:像直线A B '与CC '这样不同在任何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直线叫做异面直线(skew lines).试试:请在上图的长方体中,再找出3对异面直线.问题:作图时,怎样才能表示两条直线是异面的?新知2:异面直线的画法有如下几种(,a b 异面):试试:请你归纳出空间直线的位置关系.探究2:平行公理及空间等角定理问题:平面内若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则这两条直线互相平行,空间是否有类似规律?观察:如图2-1,在长方体中,直线C D ''∥A B '',AB ∥A B '',那么直线AB 与C D ''平行吗?图2-1新知3: 公理4 (平行公理)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问题:平面上,如果一个角的两边与另一个角的两边分别平行,则这两个角相等或者互补,空间是否有类似结论?观察:在图2-1中,ADC ∠与A D C '''∠,ADC ∠与A B C '''∠的两边分别对应平行,这两组角的大小关系如何?新知4: 定理 空间中如果两个角的两边分别对应平行,那么这两个角相等或互补.探究3:异面直线所成的角问题:平面内两条直线的夹角是如何定义的?想一想异面直线所成的角该怎么定义?图2-2新知5: 如图2-2,已知两条异面直线,a b ,经过空间任一点O 作直线 a '∥a ,b '∥b ,把a '与b '所成的锐角(或直角)叫做异面直线,a b 所成的角(夹角).如果两条异面直线所成的角是直角,就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记作a b ⊥.反思:思考下列问题.⑴ 作异面直线夹角时,夹角的大小与点O 的位置有关吗?点O 的位置怎样取才比较简便? ⑵ 异面直线所成的角的范围是多少?⑶ 两条互相垂直的直线一定在同一平面上吗?⑷ 异面直线的夹角是通过什么样的方法作出来的?它体现了什么样的数学思想?※ 典型例题例 1 如图2-3,,,,E F G H 分别为空间四边形ABCD 各边,,,A B B C C D D A 的中点,若对角线2,BD = 4AC =,则22EG HF +的值为多少?(性质: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的平方和等于四条边的平方和).图2-3例2 如图2-4,在正方体中,求下列异面直线所成的角.⑴BA '和CC ' ⑵B D ''和C A '图2-4※ 动手试试练 正方体ABCD A B C D ''''-的棱长为a ,求异面直线AC 与A D ''所成的角.三、总结提升※ 学习小结1. 异面直线的定义、夹角的定义及求法;2. 空间直线的位置关系;3. 平行公理及空间等角定理.※ 知识拓展异面直线的判定定理:过平面外一点与平面内一点的直线,和平面内不经过该点的直线是异面直线.如图,,,,a A B B a ααα⊂∉∈∉,则直线AB 与直线α是异面直线. 学习评价※ 自我评价 你完成本节导学案的情况为( ).A. 很好B. 较好C. 一般D. 较差※ 当堂检测(时量:5分钟 满分:10分)计分:1. ,,a b c 为三条直线,如果,a c b c ⊥⊥,则,a b 的位置关系必定是( ).A.相交B.平行C.异面D.以上答案都不对2. 已知,a b 是异面直线,直线c 平行于直线a ,那么c 与b ( ).A.一定是异面直线B.一定是相交直线C.不可能是平行直线D.不可能是相交直线3. 已知l αβ=,,a b αβ⊂⊂,且,a b 是异面直线,那么直线l ( ).A.至多与,a b 中的一条相交B.至少与,a b 中的一条相交C.与,a b 都相交D.至少与,a b 中的一条平行4. 正方体ABCD A B C D ''''-的十二条棱中,与直线AC '是异面直线关系的有__________条.5. 长方体1111ABCD A B C D -中,3AB =,2,BC =1AA =1,异面直线AC 与11A D 所成角的余弦值是______.课后作业1. 已知,E E '是正方体AC '的棱AD ,A D ''的中点,求证:CEB C E B '''∠=∠.2. 如图2-5,在三棱锥P ABC -中,PA BC ⊥,E 、F 分别是PC 和AB 上的点,且32PE AF EC FB ==,设EF 与PA 、BC 所成的角分别为,αβ, 求证:90αβ+=°.图2-5。

导学案第二章第二节第二课时

导学案第二章第二节第二课时

八年级物理导学案:第二章第二节第二课时课题:物体的质量及其测量设计人:霍全新一、学习目标:1、复习托盘天平的使用规则2、训练使用托盘天平称量物体的实际操作能力3、培养设计记录实验数据的表格的能力二、自主学习:1、复习一下托盘天平的使用规则:(1)调节横梁平衡(水平、归零、调平衡)(2)测量(左物右码、镊子操作、先大后小、砝码+游码+单位)2、实验操作:(估计并实际测量)(1)、物理书g, 笔g、文具盒g、(2)、10毫升、100毫升、200毫升水的质量,记录在自己设计的表格中:水的质量测量:(3)、测量体积相同的三个圆柱形金属块的质量记录在自己设计的表格中:3、讨论:(1)、如何用天平测量一杯水的质量。

(2)、设计测量一根大头针质量的实验方案(或一枚一元硬币的质量)(3、)有一堆大头针,如何利用天平粗略测量它的根数。

(4)、有一团细铜丝如何借助刻度尺、天平粗略测量它的长度三、三、当堂检测:1.小明在测物体质量时,在右盘中放有50g、20g、10g砝码各一个,他把游码拨到如图1所示位置,指针刚好在分度盘中央,则该物体的质量为g,合kg; 这架天平标尺的分度值是g.图1 图2 图32.某条交通主干道上有一座桥,桥梁旁竖着一块如图2所示的标志牌,它表示的物理意思是。

3.(湖北宜昌市中考题)某同学用已调节平衡的托盘天平测量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操作情况如图3所示.请你指出其中的两条错误:(1);(2).4、托盘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若指针向左偏,应该向调节平衡螺母直至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线处.如果调节前忘记将游码放在标尺的零刻度处,这样测出的物体质量比物体实际质量.5、(1)以下是用天平测量某一烧杯中水的质量的有关实验步骤()A.用天平称量装水烧杯的总质量B.用天平称量空烧杯的质量C.算出水的质量D.调节天平横梁右端的螺母使横梁平衡E.使天平底座平衡图4(2)上述实验操作步骤的正确顺序是(只写代号);(3)图4是用天平测量装水烧杯的总质量时所加砝码和游码位置情况,则所测质量为g.6、工厂里生产的薄铁皮是卷成圆筒形的,为了计算铁皮的总长度,先剪下长为l的一段铁皮,称得它的质量为m,再称得整筒铁皮的总质量为M,那么铁皮的总长度L应为()A M/m B.M/(ml)C.Ml/m D.Ml/m。

八年级上册第二章二至五课导学案

八年级上册第二章二至五课导学案

八年级上册第二章二至五课导学案第2课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目标导航1、通过实验探究,初步认识声产生的条件与传播条件,初步知道声音在各介质的传播速度。

2、经过观察物体的发声现象,能简单描述发声体的主要特征通过观察能对声现象提出一些问题。

3、在探究声的传播中培养起克服困难的信心与决心,并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名师引领1、产生:声音都是由于物体的振动而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发出声音的物体叫声源。

2、传播:(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任何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作传声的介质。

真空不能传声。

(2)声音是一种波,叫声波;它以波的形式向外传播。

3、声速:(1)声速与介质的温度、介质的种类有关:声音在固体中传播得最快,在液体中传播较慢,在气体中传播得最慢。

(2)记:15℃时空气中得声速是340m/s.在计算时,若无特殊说明就用这个值。

(3)听清回声的条件:原声与回声相差0.1s以上或者声源与障碍物的距离在17m以上。

不满足这个条件时,将使原声加强,我们会听到一个更大的声音。

●师生互动共解难题例1、如图1所示,完全相同的两个音叉,敲响左边的音叉,右边的音叉响,悬挂在线上的紧靠右边音叉的泡沫小球弹起(填“会”或“不会”)。

这说明左边音叉通过把振动传给了右边音叉。

若在月球上做这个实验,右边音叉响,小球弹起(“会”或“不会”),这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

思维分析: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敲响左边的音叉后,声波在空气中传播,传播到右边音叉时,右边的音叉就随着振动起来,发出声音,泡沫小球被弹起。

月球上没有空气,真空不能传播声音,所以如果在月球上做这个实验,右边的音叉不会振动发声,小球也就不会被弹起。

答案:会;空气;不会;不会;介质。

变式引申:有人说,在月球的表面上,飞来的流星打在月球表面的岩石上像是在演无声电影一样,在月球表面不发生一点儿声响,你认为这种说法对吗? 为什么? 答案:这种说法是正确的。

因为月球上没有空气做传播声音的介质。

新课标七年级上册第二章导学案

新课标七年级上册第二章导学案
2、与合起来称为大洲,全球陆地分为个,按面积由大到小排列,依次是洲,洲,洲,洲,洲,洲,洲。我们生活的大洲是。它大部分位于球,半球。
3、四大洋中,面积最大的是洋,面积最小的是洋,形状略成“S”形的是洋,完全位于东半球的是洋,跨经度最广的是洋。
4、主要大洲界线:亚欧分界线:____、____、____、____;亚非分界线:____;南北美洲分界线:____;亚、北美洲分界线:____;欧、北美洲分界线:____;
(2)亚洲、非洲分界线:________________运河。
五、达标测试
1大洲、大洋的概念
(1)大洲)大洋:海洋被陆地________,形成彼此________的四大洋,_______是大洋的边缘部分。
(3)南美、北美分界线:________________运河。
2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和分布:
分是海洋,分是陆地。
2、从地球仪上看,世界海陆分布很不均匀。从南北半球看:陆地主要集中在,海洋多集中在。从南北极来看:北极周围是,南极洲周围是。
(二)学习任务二:
1、大陆是:面积较大的陆地,如亚欧大陆(世界最大的大陆);岛屿是海洋中小块陆地,北美洲的是世界面积最大的岛屿;半岛是,如阿拉伯半岛(世界最大半岛);海峡是,如:马六甲海峡。
学校
南票区
联合中学
科目
七年
地理
课题
第二章陆地和海洋
第一节大洲和大洋
课型
预习
展示课
教师
班级
小组
学生
时间
编号
6
一、学习目标
1、利用地图说明全球海陆分布特点,记住海陆面积比例。
2、运用地图判别大洲、大陆、半岛、岛屿及大洋、海和海峡。
3、在世界地图上说明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位置、轮廓和分布特征。

八年级物理第二章导学案.docx

八年级物理第二章导学案.docx

八年级物理第二章第一节《动与静》导学案学习目标:1.知道我们生活在一个运动的世界里,能举例说明生活中的一些常见的自然现象与运动的关系。

2.了解人们以多种方式描述运动的世界(如词汇、诗歌、绘画等),能说出一些常用的描述运动词语和诗句。

3.知道如何科学描述物体的运动、静止;知道运动与静止的相对性。

知道什么是机械运动,理解参照物的概念,能用实例解释相对不同的参照物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以及怎样运动。

学习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参照物的概念,能根据运动情况判断参照物。

2、教学难点:能用实例解释相对不同参照物,说明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自主预习案:一、运动世界我们生活的宇宙每时每刻都在运动,我们就生活在运动的世界里。

结合教材和生活中的运动现象,你能举一些自己认识的运动现象吗?(看谁举得多)二、运动的描述1、收集描述运动的文字、词汇、诗歌、音乐、绘画等进行交流。

认识到人们用不同的方式描述运动的世界。

(1)诗人用语言的韵律和意境赞美运动;举例:(2)画家用形态和色彩描绘运动;举例:(3)音乐家用旋律和节奏表现运动。

著名的一首古筝曲《高山流水》。

充分运用“泛音、滚、拂、绰、注、上、下”等指法, 描绘了流水的各种动态。

2、科学家用什么描述运动呢?(1)物理学中机械运动是怎样定义的?(2)什么叫参照物?(3)根据运动的定义,得出什么是静止?(4)思考教材“交流与讨论”提出的问题,并回答:小明为什么说花花跑得真快呢?(5)你能在日常生活中举一些做机械运动的事例吗?并说出你判断的依据。

(看谁举例多)(6)观察、体验、尝试探究:把书放在桌上,书上放一支钢笔,用手缓慢地推动书,使它带着钢笔向前缓慢移动。

①以课桌为参照物,钢笔和书是静止的还是运动的?如果运动向哪个方向运动。

②以书为参照物,钢笔和课桌是静止的还是运动的?如果运动向哪个方向运动。

③以钢笔为参照物,课桌和书是静止的还是运动的?如果运动向哪个方向运动。

分析讨论得出: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的,以及它的运动情况如何,取决于,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性。

高中数学必修2第二章导学案

高中数学必修2第二章导学案

第一课时 平面学习目标1、利用生活中的实物对平面进行描述2、掌握平面的表示法及水平放置的直观图 3、掌握平面的基本性质及作用重点: 难点: 平面的概念及表示;平面的基本性质 平面基本性质的掌握与运用新知概览公理1 如果一条直线上的两点在一个平面内,那么这条直线在这个平面内。

ααα⊂⇒∈∈∈∈l B A l B l A ,,,且公理2 过不在一条直线上的三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公理3 如果两个不重合的平面有一个公共点,那么它们有且只有一条过该点的公共直线。

l P l P P ∈=⋂⇒∈∈,且且βαβα,例题分析例1如图,用符号表示下列图形中的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

变式 用符号表示下列语句(1)点A 在平面α内,点B 在平面α外; (2)直线l 经过平面α外的一点M 。

例2已知直线a 和直线b 相交于点A。

求证:过直线a 和直线b 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变式 不共面的四点可以确定几个平面?共点的三条直线可以确定几个平面?例3正方体ABC D—A 1B1C 1D 1中,对角线A 1C 与平面BDC 1交于点O ,AC 、BD 交于点M ,求证:点C1、O 、M共线.M O B 1C 1D 1A 1DC BA变式 1 如图,空间四边形ABCD中,E,F分别是AB和CB上的点,G,H分别是CD和AD上的点,且与相交于点K.求证:EH,BD,FG三条直线相交于同一点.EH FG变式2已知:a,b,c,d是不共点且两两相交的四条直线,求证:a,b,c,d共面.课堂训练1.下面说法正确的是().①平面ABCD的面积为210cm;②100个平面重合比50个平面重合厚;③空间图形中虚线都是辅助线;④平面不一定用平行四边形表示.A.①B.②C.③D.④2.下列结论正确的是().①经过一条直线和这条直线外一点可以确定一个平面;②经过两条相交直线,可以确定一个平面;③经过两条平行直线,可以确定一个平面;④经过空间任意三点可以确定一个平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知道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条件;2.能简单解释有关声现象的实例;3.知道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声速不同,知道空气中的声速;4.学习推理、归纳的方法;学习重点: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

学习难点:探究物体传声实验;估测声速。

二、学习过程生活中我们时时都在与各种各样的声音打交道,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又是怎样被听到的?【学点一】声音的产生实验器材:泡沫,音叉,水、橡胶锤、乒乓球、笔帽等;1.实验探究:声音是怎样产生的?请同学们想办法,动手设计巧妙的实验,让桌面上的物体发生各种声音,同时,调动我们的听觉、视觉和触觉,观察物体发声时有什么特点。

要想让发声物体停止发声,你是怎样做的?①你用了哪些器材?。

②怎样使它发出声音的?。

③怎样使它停止发声?。

④它发声时有什么特点?。

请用一句话概括你的结论:。

练习:1、声音是由物体的______而发生的,发声物体的振动停止,发声也______.苏东坡有诗曰:“若言声在琴弦上,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问君何不指上听?”苏东坡的诗句揭示的物理规律是.2、小孩用嘴巴把一个气球吹大,由于小孩用力太大,气球被吹破了,发出“嘭”的响声,这响声是由于()A.球皮被吹大时振动发出的响声B.吹气时球内空气振动发出的响声C.破裂时球皮振动发出的响声D.球皮破裂时引起周围空气振动发出的响声3.在敲响大古钟时,有同学发现,停止对大钟的撞击后,大钟“余音未止”,其主要原因是()A.钟声的回声 B.大钟还在振动C.钟停止振动,空气还在振动 D.人的听觉发生“延长”【学点三】声音的保存请同学们仔细阅读课本13页的相关内容,通过学习你都知道了哪些声音保留的方法?还有没有其他保留声音的方法吗?(小组内交流)【学点四】声音是怎么传播的1.思考:课堂上老师没有紧贴在同学的耳朵上讲话,而同学们就能听到老师的声音。

这个声音是靠传入同学耳中的?还有其他的哪些物质能传播声音?。

2.实验探究:请用现有的器材和身边的东西做实验,探究声音是怎样传播的。

①选什么器材?②怎么做?③结论:跟踪练习: 1.在鱼缸边拍手,鱼儿会听见拍手声而游走,说明可以传播声音,隔墙有耳,说明可以传播声音。

2.声音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请你按下列要求各举一实例:利用声音来传递信息的有;利用声音来传递能量的;3.流星落在地球上会产生巨大的声音,但它落在月球上,即使宇航员就在附近也听不到声音,这是因为()A.月球表面受到撞击时不发声B.撞击声太小,人耳无法听到C.月球表面没有空气,声音无法传递D.撞击月球产生的是超声波【学点五】声速1.请同学们阅读课本15页关于声速的内容及小资料,并完成下列题目:①声音传播的快慢用描述,通过小资料可以得出声音在不同的物质中传播,一般来说声速是(填写“相同”或“不相同”)的,通常情况下,比传声快,比传声快。

通过小资料给出的空气的三个声速,说明声速还跟介质的有关。

②15℃时空气中的声速是 m/s,物理意义是。

2、阅读课本16页的“想想做做”,分组讨论,想出一个测量声速的方法。

(提示:对着高墙或山崖喊话,要过一会才能听到回声)。

四、小结1.本节的学习用到了哪些方法?2. ⑴声音是如何产生的?⑵声音能在气体、液体、固体、真空中传播吗?⑶声音的传播形式是什么?3.你还存在哪些疑问?五、达标检测:1.北宋时代的沈括,在他的著作《梦溪笔谈》中记载着这样的情景:行军宿营,士兵枕着牛皮制的箭筒睡在地上,能及早听到夜袭的敌人的马蹄声。

这是因为声音在固体中传播的速度比气体中__________。

(选填“大”或“小”)2.小孩用嘴巴把一个气球吹大,由于小孩用力太大,气球被吹破了,发出“嘭”的响声,这响声是由于()A.球皮被吹大时振动发出的响声B.吹气时球内空气振动发出的响声C.破裂时球皮振动发出的响声D.球皮破裂时引起周围空气振动发出的响声3.下列实验与实例中,不能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条件的是()A.用电话拨打放在真空罩内的手机,手机显示信号,却听不到声音B.人们先看到闪电,隔一段时间才能听到远处的雷声C.往鼓面上撒一些泡沫球,敲鼓时看到泡沫球不停地跳动D.登上月球的宇航员们即使相距很近也只能用无线电话交谈《声音的特性》导学案【学习目标】:1.常识性了解音调、响度和音色是乐音的三个特征。

2.常识性了解音调的高低是由物体振动频率决定的,响度的大小跟物体振动的振辐和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

3.常识性了解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不同,是由于它们的音色不同。

课前预习: 小组自主学习1.频率: 频率描述物体______________.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单位:______ 2:人耳能听到的频率范围是什么?什么是超声波?什么是次声波?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听音乐,声音有什么不同?任务一、探究音调的高低由什么决定 实验一:利用钢尺。

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拨动钢尺。

比较钢尺振动的快慢和发声的音调。

(提醒:保持使力的大小一样,使钢尺两次的振动幅度大致相次数 振动钢尺长度 振动快慢 声音的高低 1 2 3实验二:小组自主选用桌子上的器材来探究,说出选用器材,观察现象,得出结论。

(皮筋、音叉)归纳结论:音调的高低由__________决定._____越___,音调越高. 实验三:分析男女同学的音调高低的不同. 当堂检测:1. 如果唱歌时有人说“那么高的音我唱不上去”或“那么低的音我唱不出来”,这里的“高”“低”指的是______;.2. 拿一张硬纸片,让它在木梳齿上划过,一次快些,一次慢些,划得快时,发出的声音的音调______,这说明音调跟发声体的______有关。

3、老师用同样的力吹一根吸管,并将它不断剪短,他在研究声音的:A. 响度与吸管长短的关系管;B. 音调与吸管材料的关系;C. 音调与吸管长短的系;D.音色与吸管材料的关系.4、现有一个发声体,每分钟振动12000次,问:1)、该发生体的频率是多少?2)、人耳能听到这个声音吗?5、为什么我们听不到蝴蝶翅膀振动的声音? 任务二:探究:响度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小组自主选用桌子上的器材来探究,注意改变用力大小,观察现象,得出结论。

用力情况 振动的程度 声音的大小有关. 针对训练:1、男低音独唱时由女高音轻声伴唱,则男低音比女高音 ( )A 、音调低,响度大B 、音调低,响度小C 、音调高,响度大D 、音调高,响度小 2、“引吭高歌”、“低声细语”里的“高”、“低”指的是______ 3.古语说“响鼓需要重锤敲”请你从物理学角度解释这个句话的含义。

任务三:探究:音色由什么决定:1听梁祝,判断乐器的不同 2做小游戏,请同学们闭上眼。

辨别是谁在说话。

归纳结论:音色由发声体的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决定. 针对训练: 1、小华在家里看书,突然屋外有人喊叫他,他一听便知道是同学小明,正是“闻其声而知其人”,这是依据声音的______不同来判断的.2、钢琴、吉他、笛子等乐器发出的声音,即使音调、响度都相同,也可以从它们的________来分辨.课堂检测1.乐音的三要素是: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2.音调与____________有关.响度由___________决定.音色由_________ _____________决定. 3雷雨季节,有些小孩害怕雷声,是因为雷声的 ( )A .频率很高 B.振幅很大 C.响度很大 D.音调很高 4人对远处大声讲话时,常用双手在嘴边围成喇叭状,这是为了( )A.增大说话频率B.增加传入对方耳朵的声音的响度C.改变讲话的音色D.增大讲话人的肺活量,使人更易讲5.人们常对一套音响设备评头论足,说它如何保持逼真的效果,这主要是指( )A .音调和响度 B.响度与音色 C .音调和音色 D.音调、响度和音色 6. 声音在传播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音色会逐渐改变 B.音调会逐渐降低C.响度会逐渐降低 D.声音的音调、音色、响度都不会改变7.医生用听诊器诊病是因为( )A.听诊器能使振动的幅度增大,是响度增大B.听诊器能改变发声体的频率,是音调变高 C 听诊器能减小声音的分散,使传入人耳的响度更大些D 听诊器能缩短听者距发声体间的距离,使传入人耳的响度更大些 8.码头上轮船的汽笛能传得很远,是因为( ).A .汽笛声音调高B .汽笛声音色好C .汽笛声响度大D .汽笛声传播的速度快 小小音乐会.8个相同的水瓶中装入不同高度的水.使用相同的力如果是敲击它们,是_____振动发声,从左往右,音调越来越_____________. 如果是吹它们,是_______振动发声,从左往右,音调越来越_____________.【声的利用】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现代技术中与声有关的知识的应用,启发学生探索。

2、知道利用声可以传递各种信息和能量。

合作学习同学们注意了没有,以前我们学习时都常说“声音”怎样怎样,可今天我们学习时,标题却是“声的利用”,为什么不叫做“声音的利用”呢?(一)声与信息你平时用声音传递过信息吗?我的例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课本内的例子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 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同学们举的例子可以分为两类:______ ______ 、_______ ______(二)声与能量1、按照课本上的实验要求自己找器材做实验,在一个两端开口的纸筒的一端蒙上橡皮膜,用橡皮筋扎紧。

对着火焰敲橡皮膜,火焰会____ ____ 。

这说明了。

2、阅读课本29页“声与能量”部分,声可以传递能量的例子A. B.(三)拓展阅读教材第30—31页科学世界,回答下列问题:1、为什么在天坛的回音壁围墙内附近说话,可以在围墙的任何位置听到?2、为什么人站在天坛的圜丘中央台上说话,会感到声音特别洪亮?3、为什么在空屋子里听别人说话与在旷野里听到的不一样(三)练习:1、下列实例中属于声能传递信息的是,声能传递能量的是。

A.人类的交谈声; B.利用声呐探测海深 C.心脏、肺的声音。

D.用超声波清洗精细的机械 E.动物的交谈声; F.利用鱼所喜欢的声音捕鱼; G.地震、海啸前出现的一些次声波我们也听不到,但是动物能听到,它们会有反常的表现; H.蝙蝠的回声定位; I.下雨打雷时隆隆的雷声; J. B超 K.超声波探伤仪 L.中医诊病的“望、闻、问、切”中的“闻”就是通过听来了解病人病情的;2、.根据图所示,说明声音有哪些应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