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章末总结

合集下载

2020版人教A数学必修2:第四章 圆与方程 章末总结

2020版人教A数学必修2:第四章 圆与方程 章末总结

题型探究·素养提升
题型一 圆的方程 [典例1] (2018·安徽宿州高二期末)求适合下列条件的圆的方程. (1)圆心在直线y=-4x上,且与直线l:x+y-1=0相切于点P(3,-2);
解:(1)设圆的标准方程为(x-a)2+(y-b)2=r2,

b 4a,
则有 3 a2 2 b2 r2, 解得 a=1,b=-4,r=2 2 .
2 选 C.
4.(2015·全国Ⅱ卷)已知三点 A(1,0),B(0, 3 ),C(2, 3 ),则△ABC 外 接圆的圆心到原点的距离为( B )
(A) 5 3
(B) 21 3
(C) 2 5 (D) 4
3
3
解析:设圆的一般方程为 x2+y2+Dx+Ey+F=0,
所以
1 D F 0, 3 3E F 0, 7 2D 3E F
解析:圆 M:x2+y2-2ay=0 的圆心 M(0,a),半径为 a.所以圆心 M 到直线 x+
y=0 的距离为 a ,由直线 y+x=0 被圆 M 截得弦长为 2 2 知 a2- a2 =2,
2
2
故 a=2.即 M(0,2),且圆 M 半径为 2.又圆 N 的圆心 N(1,1),且半径为 1,
由|MN|= 2 ,且 2-1< 2 <2+1.故两圆相交.故选 B.
题型二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典例2] 已知点P(1,5),圆C:x2+y2-4x-4y+4=0. (1)过点P作圆的切线PT,T为切点,求线段PT的长; 解:(1)化圆 C:x2+y2-4x-4y+4=0 为(x-2)2+(y-2)2=4, 得圆心为 C(2,2),半径 r=2.

七上科学第四章知识要点(全)

七上科学第四章知识要点(全)

七上科学第四章知识要点(全)第一节地球的自转第四章1.地球的自转:地球绕地轴不停地旋转的运动。

2.地球自转的方向:自西向东。

(1)从北极上空俯视,地球作逆时针方向旋转。

(2)从南极上空俯视,地球作顺时针方向旋转。

3.地球自转的周期:约1天(约24小时)。

4.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

(1)东升西落 (2)昼夜交替5.昼夜现象:由于地球是一个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

昼夜交替现象:地球不停地自转。

6.晨昏线(圈):昼夜半球的分界线,它由晨线和昏线构成。

(1)昏线:随着地球的自转,逐渐由昼变成夜的界线。

(2)晨线:随着地球的自转,逐渐由夜变成昼的界线。

第二节北京的时间和“北京时间"1.地方时:因经度不同而不同的时刻,称为地方时,东边的地方时总是比西边的来得早。

2.时区:把全球划分成24个150经度宽的地区,每个地区就叫做一个时区。

区时:以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作为全区统一使用的标准时间。

区时计算原则:东正西负,东加西减3.北京的时间和“北京时间”。

(1)北京的时间:北京的地方时,即东经1160经线的地方时(2)北京时间:东八区的区时,即东经1200经线的地方时。

4.日界线:以1800经线为基线,称为国际日期变更线,简称日界线。

它是曲折。

(1)东十二区和西十二区的时刻相同,但日期相差一天。

(2)从西十二区越过日界线进入东十二区,日期要增加一天,反之就要减去一天。

(3)西十二区在日界线东侧(昨天),东十二区在日界线西侧(今天)。

(4)自东向西越过日界线,日期要增加一天,反之就要减去一天。

(5)日界线的西侧是地球上新的一天的起点。

第三节地球的绕日运动1.地球的公转:地球自西向东绕太阳不停地旋转,周期为365.2422天2.太阳高度:太阳光与地面的交角,叫做太阳高度角,简称太阳高度。

(1)一天中太阳高度正午最大,杆影最短。

(由于地球自转)(2)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夏季最大,杆影最短,冬季正午太阳高度最小, 杆影最长。

粤教版必修一第四章4 章末总结

粤教版必修一第四章4 章末总结

【答案】 (1)见解析图 (2)小车和砝码的总质量的倒数 (3)小车受到的阻力为 0.1N (4)1
用斜面、小车、钩码等器材按图所示连接,在探 究 a、m、F 三者关系的实验中,得到如图所示的一条打点的 纸带,相邻记数点的时间间隔为 T,且间距 s1,s2,s3,…, s6 可量出.
(1)请写出三个不同的计算加速度的表达式. (2)如图甲所示,是甲同学根据数据画出的 a-F 图象,表 明实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
4.各纸带上的加速度 a,都应是该纸带上的平均加速度. 5.作图象时,要使尽可能多的点在所作直线上,不在直 线上的点应尽可能对称分布在所作直线两侧. 离直线较远的点 是错误数据,可舍去不予考虑.
七、误差分析 1.在实验中,我们认为钩码的重力就等于小车所受的合 力.但这是有误差的,只有在小车质量比较大,钩码重力比较 小,且长木板合理倾斜的情况下,实验结果才比较理想. 2.质量测量、长度测量中也存在偶然误差,可通过多次 测量取平均值的方法来减小误差. 3.平衡摩擦力不准而造成误差. 4.描点作图时存在误差.
五、数据处理 1.在每条纸带上选取一段比较理想的部分,计算出加速 度 a. 2.当小车质量 M 不变时,将每次测出的小车受到的合外 力 F 和相应的加速度 a 的值填入下表. 表 1:M 不变,加速度 a 与受力的关系 - 实验次数 n 小车受力 F/N 加速度 a/(m· 2) s 1 2 3 4 5 …
三、实验器材 打点计时器、纸带、复写纸片、小车、一端附有定滑轮的 长木板、小盘、砝码、夹子、细绳、低压交流电源、导线、天 平(带有一套砝码)、刻度尺.
四、实验步骤 1.用天平测出小车和重物的质量分别为 M0、m0,并把数 值记录下来. 2.按下图所示将实验器材安装好(小车上不系绳).

八年级上册第四章地理知识点梳理大全

八年级上册第四章地理知识点梳理大全

八年级上册第四章地理知识点梳理大全2023八年级上册第四章地理知识点梳理大全地理作为一门学科,学法上有着与其他学科许多共同点。

大家知不知道八年级地理上册第四章有哪些知识点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八年级上册第四章地理知识点梳理大全,欢迎大家来阅读。

八年级上册第四章地理知识点内容总结中国的经济发展4.1逐步完善的交通运输网1、交通运输:指的是利用交通工具把人或物从一个地方运送到另一个地方。

2、交通运输发展变化:手提肩扛→牲畜驮运→现代运输(公路、铁路、航空、水路和管道)3、目前分布特点:东部密集,西部稀疏。

现代各种运输方式的比较4、我国最重要的运输方式:铁路运输。

5、交通运输枢纽:指在若干条交通运输线交叉的地方。

类型:单一型和综合型。

6、选择运输方式要考虑的因素:(1)客运:要考虑人所拥有的经济情况、时间长短、出行目的、所到目的地、出发点与目的地间的距离及各运输方式的价格、速度快慢。

(2)货运:要考虑货物本身性质及运货量、运输距离、目的地位置、运输工具的特点等。

总之,无论是运人还是运货,在选择运输方式时,都要考虑交通工具的特点、运输距离、时间、运输目的、运输的人或物本身情况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如:贵重或急需的货物且数量不大的,多由航空运送;易死亡变质的活物、鲜货,短程可由公路运送,远程而又数量大的可用铁路上的专用车;大宗笨重的货物,远距离运输,尽可能利用水运或铁路运输。

4.2因地制宜发展农业——基础产业1、农业:利用运物、植物等生物的生长发育规律,通过人工培育来获得产品的各部门,统称为农业。

2、分类: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副业。

划分依据:劳动对象的不同。

农业有大有小,狭义的农业仅指种植业,而广义的农业则可包括农(种植业)、林、牧、副、渔五大部门。

2、农业重要性——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

我国农业生产特点:差异很大。

原因:我国国土辽阔,气候、地形、水分等自然条件复杂,地区差别大,再加上全国各地经济发展水平不等,导致全国的农业类型和发展状况在地区分布上有很大差异。

步步高2014-2015学年高一物理人教版必修一课件:第四章 牛顿运动定律 章末总结(

步步高2014-2015学年高一物理人教版必修一课件:第四章 牛顿运动定律 章末总结(

FN
F
FN
分析战斗机在 AB 和BC 段受力
mg
网络构建区 专题整合区 自我检测区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mg
专题整合区
例1:……,求AB 部分的长度.
F
FN
F
FN
解析
x2
mg
x1
在AB 段,根据牛顿运动定律:F=ma1 设B 点速度大小为v,根据运动学公式:v2=2a1x1 在BC 段,根据牛顿运动定律:F-mgsinθ=ma2 从B到C,根据运动学公式:vm2-v2 =2a2x2 因为:L=x1+x2 2 2FL-mvm 联立以上各式解得:x1=L- 2mgsin θ
Ff
mg
运动位移:x2= L- x1= 5 m 匀速运动时间:t2=x2=1 s v
货物从A 到B 所需的时间:t = t1+t2 = 3 s
网络构建区 专题整合区 自我检测区
专题整合区
四、共点力作用下的平衡问题常用方法 1.矢量三角形法(合成法) 物体受三个力作用而平衡时,其中任意两个力的 合力与第三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这三个力 首尾相接构成封闭三角形,可以通过解三角形来求 解相应力的大小和方向. 常用的有直角三角形、动态三角形和相似三角 形.
解析 货物先匀加速: 由牛顿第二定律: μmgcos 30°-mgsin 30°= ma 解得:a = 2.5 m/s2 FN Ff
mg
网络构建区 专题整合区 自我检测区
专题整合区
解析 匀加速直线:a = 2.5 m/s2 FN
v 货物匀加速到 5m/s 的时间:t1=a=2 s 这段时间内位移 1 2 x1= at1=5 m < L 2 然后货物做匀速运动
解析 FN F

士师记第四章的总结

士师记第四章的总结

士师记第四章的总结
《士师记》是圣经《旧约》中的一本书,讲述的是以色列国的历史和法律规范。

第四章主要描述了以色列国第一位女士师底波拉与巴拉的故事。

故事开头,以色列人被迦南王耶宾压迫,希伯族民众求助于先知底波拉,希伯族的领袖巴拉也向底波拉求助。

底波拉告诉巴拉要集合以色列人民,率领他们从险峻的他泊山中下来与耶宾军队交战。

巴拉听从了底波拉的建议,召集了拿弗他利和西布伦两个支派的士兵,一同前往战场。

底波拉随巴拉前往战场作为顾问。

最终,以色列人民得到了上帝的保佑,耶宾军队被打败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上帝能够帮助人战胜敌人的压迫和困难,但是我们需要有信心和勇气去面对挑战。

巴拉听从底波拉的建议,勇敢率领士兵去打仗,最终取得胜利,这也证明了领袖的重要性。

希伯族的领袖巴拉不仅具备领导能力,而且能够听取底波拉的建议和指引,这种团队合作的精神也值得我们借鉴。

此外,底波拉的故事也向我们展示了女性的力量和智慧。

在当时的社会,女性的地位非常低下,但是底波拉却成为一名知名的先知和法官,她的成功和勇敢行动证明了女性也能在重要的事情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她的故事也是向人们传递了一种激励人心的信息。

总之,故事中的士师底波拉和巴拉所做的勇气行动向我们展示了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信仰、勇气和团队合作的力量。

其中也蕴含着女性的力量,鼓舞了更多的女性在日常生活中充分发掘自己的潜力,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海底两万里1~24章概括50字

海底两万里1~24章概括50字

海底两万里1~24章概括50字1、第一章:飞逝的巨礁1866年起,出现了一件大怪事。

海洋中发现一个庞然大物,就像飞逝的巨礁,多艘航船莫名其妙的被撞裂了。

公众坚决要求把着头怪物从海洋里清除掉。

2、第二章:赞成与反对对怪物主要有两派看法,一派认为是一种力大无穷的怪物,另一派则认为是一艘动力强大的“海下船”。

我(法国巴黎自然史博物馆教授阿罗纳克斯)认为,怪物是一种力量大得惊人的“独角鲸”。

美国海军部组织了一艘名为亚伯拉罕林肯号的快速驱逐舰,准备去清除“怪物”。

我应邀随行。

3、第三章:随先生尊便我的仆人孔塞伊不假思索的说:“随先生尊便。

”跟我一同上了以法拉格特为舰长的驱逐舰。

驱逐舰从布鲁克林码头扬帆起锚,向大西洋全速前进。

4、第四章:内德·兰德舰长和全体海员同仇敌忾,决心一定要捕获独角鲸。

只有加拿大人捕鲸手内德兰德对独角鲸的存在表示怀疑。

5、第五章:向冒险迎去舰只在太平洋上游弋。

大家的眼睛睁得大大的,努力地观察海面。

三个月过去了,海员们开始泄气了,开始怀疑自己这次搜寻行动的意义。

半年后,海员们要求返航。

舰长许诺最后搜寻三天,三天后如果还无结果就将回去。

到了规定期限的最后时刻,一向无动于衷的内德兰德突然喊叫起来,他发现了怪物。

6、第六章:尼德·兰的怒火潜水艇浮出海面更换新鲜的空气。

三人仍被关在铁屋子里,尼德·兰怒气冲天,他想逃跑,又想夺取这条艇。

一个侍者进来时被他出其不意地打倒在地掐得半死。

这时候,一个说法语的人出现了。

7、第七章:海洋人讲法语的就是这艘鹦鹉螺号潜水艇上的尼摩(意为“不存在的人)艇长。

他说第一次见面保持沉默是为了了解我们,其实那四种语言他都听的懂。

尼摩船长对于林肯号追捕和炮击潜水艇很不满。

他答应我们在船上我们是自由的,但有个条件就是遇到某些意外情况时会把我们关起来一段时间。

我们从此将与人类断绝往来。

否则将置我们于死地。

我们勉强答应。

尼摩艇长带我们吃饭,食物完全来自于海洋。

新教材高中生物第4章免疫调节章末总结学案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第一册

新教材高中生物第4章免疫调节章末总结学案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第一册

第4章免疫调节章末总结知识网络构建必备知识回顾见学用66页1.免疫系统的组成(1)免疫器官骨髓:造血器官,也是各种免疫细胞的①发生地,是B细胞分化、发育、成熟的场所。

胸腺:是T细胞分化、发育、成熟的场所。

扁桃体、淋巴结、脾:内含多种免疫细胞。

(2)免疫细胞:各种白细胞,如②淋巴细胞、树突状细胞和巨噬细胞等。

(3)免疫活性物质:指由③免疫细胞或其他细胞产生的、并发挥免疫作用的物质,如抗体、溶菌酶、细胞因子。

2.免疫系统的功能(1)免疫防御:指机体排除④外来抗原性异物的一种免疫防护作用。

(2)免疫自稳:指机体清除⑤衰老或损伤的细胞,进行自身调节,维持内环境稳态的功能。

(3)免疫监视:指机体识别和清除⑥突变的细胞,防止⑦肿瘤发生的功能。

3.特异性免疫(1)体液免疫Ⅰ.B细胞的活化需要⑧两个信号的刺激,此外还需要⑨细胞因子的作用,细胞因子能促进B细胞的⑩分裂、分化过程。

Ⅱ.与初次免疫相比,二次免疫反应快、反应强烈,能在抗原侵入但尚未导致机体患病之前就将它们消灭。

初次免疫浆细胞只来自B细胞的分化,二次免疫浆细胞除来自B细胞的分化外,⑪记忆细胞也能增殖分化出更多的浆细胞。

(2)细胞免疫:当某些病原体(如⑫病毒、胞内寄生菌等)进入细胞内部后,就需要细胞免疫发挥作用。

结果:活化后的细胞毒性T细胞识别并裂解⑬被同样病原体感染的靶细胞,暴露出病原体,继而被抗体结合或直接被其他免疫细胞吞噬、消灭。

(3)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协调配合项目体液免疫细胞免疫作用对象游离于体液中的抗原被抗原侵入的宿主细胞、自身突变细胞和来自异体的移植组织器官等免疫细主要是B细胞主要是T细胞胞作用方式浆细胞产生的抗体与相应抗原特异性结合细胞毒性T细胞与靶细胞密切接触,使靶细胞裂解、死亡联系Ⅰ.体液免疫产生的抗体能消灭细胞外液中的病原体,细胞免疫能裂解被病原体侵入的靶细胞,使病原体失去藏身之所,此时体液免疫又会发挥作用;Ⅱ.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巧妙配合、密切合作,共同完成对机体稳态的调节4.免疫失调(1)过敏反应:⑭已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触相同抗原时,有时会发生引发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的免疫反应,这样的免疫反应称为过敏反应。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第四章章末系统总结课件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第四章章末系统总结课件

①将铜片置于具支试管的底部; ②通过分液漏斗加入2 mL浓硝酸; ③将产生的气体通入倒置于水槽 里充满水的集气瓶中;④从分液 漏斗向试管中加入5 mL水,稀释 硝酸,继续收集产生的气体
现象或结 论
创新 发掘
铜与浓硝酸剧烈反应生成红棕色NO2和Cu(NO3)2;铜与稀硝酸缓 慢反应生成无色NO和Cu(NO3)2
③立即用蘸有NaOH溶液的棉花封住试管口
设计该实验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高,平均每分子硝酸得到的电子数越少,浓硝酸的还原 为防止多余的SO2污染环境,要设置尾气吸收装置;
稀释反应后的混合液时,能否将水直接倒入试管中?
③立即用蘸有NaOH溶液的棉花封住试管口
③立即用蘸有NaOH溶液的棉花封住试管口
即时训练 1.铜与浓硝酸反应和铜与稀硝酸反应,产物不同,实 验现象也不同。 Ⅰ.某课外活动小组为了证明并观察到铜与 稀硝酸反应的产物为 NO,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 验装置,实验步骤如下: ①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②向试管中加入一定量 CaCO3 固体;
③向试管中倒入过量的稀硝酸,并迅速盖上带铜丝和 导管的橡皮塞;
铜片、浓硝酸、 蒸馏水
人教版教材实验 设计
设计该实验时, 需要注意以下几 个方面: 1.进行对照实验 ,对比Cu与浓 、稀硝酸反应的 现象; 2.控制反应的快 慢,即控制有毒 气体的产量;
实验 步骤
①在两支试管中各放入一小块
铜片;②分别加入少量稀硝酸 (4 mol·L-1)和浓硝酸(15 mol·L-1);③立即用蘸有 NaOH溶液的棉花封住试管口
②要注意防污染,如苏教版用NaOH溶液吸收多余的SO2
硝酸反应生成 NO。 第四章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Cu+4HNO3(浓)===Cu(NO3)2+2NO2↑+2H2O

2022版《优化方案》高中化学人教版必修二配套文档:第四章章末优化总结 Word版含答案

2022版《优化方案》高中化学人教版必修二配套文档:第四章章末优化总结 Word版含答案

章末优化总结煤和石油的综合利用能源问题日益成为世界关注的问题,目前人们已致力于争辩、开发新能源,同时对煤、石油等化石燃料进行更有效、更合理的利用。

随之,高考在该类问题上也经常涉及。

本考点主要围绕煤和石油的化工生产进行设计,在实际应用中设问,主要考查煤和石油的加工方式、产品及应用,突出化学与可持续进展的联系,考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力量。

(2021·高考山东卷)化学与生产和生活亲密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聚乙烯塑料的老化是由于发生了加成反应B.煤经过气化和液化等物理变化可转化为清洁燃料C.合成纤维、人造纤维及碳纤维都属于有机高分子材料D.利用粮食酿酒经受了淀粉→葡萄糖→乙醇的化学变化过程[解析]A项,聚乙烯分子中不含碳碳双键,不能发生加成反应,塑料老化是发生了氧化反应。

B项,煤的气化和液化均为化学变化,前者主要为碳与水蒸气反应生成H2和CO,后者主要是以煤为原料制取液体燃料。

C项,合成纤维和人造纤维属于有机高分子材料,而碳纤维的主要成分为碳,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

D 项,粮食酿酒要经过一系列化学变化,淀粉先发生水解,最终生成葡萄糖,葡萄糖再在酒化酶作用下生成乙醇和CO2。

[答案] D(高考题汇编)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2021·高考浙江卷,7-C)石油裂解、煤的干馏、玉米制醇、蛋白质的变性和纳米银粒子的聚集都是化学变化B.(2021·高考浙江卷,7-D)燃料的脱硫脱氮、SO2的回收利用和NO x的催化转化都是削减酸雨产生的措施C.(2022·高考浙江卷,7-D)石油催化裂化的主要目的是提高汽油等轻质油的产量与质量,石油裂解的主要目的是得到更多的乙烯、丙烯等气态短链烃D.(2011·高考福建卷,6-D)合理开发利用可燃冰(固态甲烷水合物)有助于缓解能源紧缺[解析]石油裂解,煤的干馏、玉米制醇、蛋白质的变性都是化学变化,纳米银粒子的聚集只是物质的聚集状态发生转变,属于物理变化,A项错误。

赢在执行第四章读后总结

赢在执行第四章读后总结

第四章如何提升个人执行力一执行力强的人的就个特征(1)自动自发(2)注重细节(3)为人诚信,敢于负责(4)善于分析判断,应变力强(5)乐于学习,追求新知,具有创意(6)对工作投入(7)有韧性(8)有团队精神,人际关系良好(9)求生欲强烈1.自动自发充分发挥人的主动性与责任心,接受工作应想尽一切办法把工作做好,它不仅是行动上的主动性更是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它要求人主动完成任务并给自己设定更高目标,主动挑战困难而不断成长2.注重细节魔鬼在细节—密斯•凡•德罗工作中不注重细节,敷衍了事,这种人无法体会工作的快乐,他们将工作视为苦役,从而失去热情,做工作就要追求完美,以令他人认同、满意的标准来要求自己3为人诚信,敢于负责人格魅力的体现4.善于分析潘福安,应变力强市场时时刻在改变的,要想抓住稍纵即逝的机会,必须经常分析市场情况,做好预测并找出应对方案,这样在突发情况发生时才能及时反应。

5.乐于学习,追求新知,具有创意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市构成现代人才体系的三大能力。

其中,善于学习又是最基本、最重要的能力。

6.对工作投入7.有韧性具备挫折忍耐力、压力承受力、自我控制和意志力等,韧性就是坚强的意志,对目标的执着,工作中有良好的体能,稳定的情绪状态,并在消极情况下可调整自我心态。

8.有团队精神,人际关系良好下者用己之力,中者用人之力,上者用人之智组织的团队精神包括:(1)认同别人:组织中的员工相互欣赏、信任而不是相互攻击、拆台,管理者注意要引导下属发现和认同他人优点而不是突出自己的重要性(2)主动帮助:主动相互帮助并能坦然接受他人帮助(3)无私奉献:组员愿意为其他成员做出额外劳动(4)团队自豪感:组员要以组织为荣,找到组织的归属感9.求胜的欲望强烈这里的欲望是良性的,这种欲望越强动力越强,情绪越高,意志就越坚定。

二提升个人执行力的方法个人执行力的强弱,取决于本人是否有正确的工作思路与方法,是否有良好的工作方式与习惯,是否熟练掌握管人与管事的相关管理工具,是否具有执行的管理风格与性格特质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章末总结一几种重要的物质性质比较一、氢化物(HCl、H2S、NH3)的比较1.HCl、H2S和NH3的制取方法2.HCl、H2S和NH3的性质比较二、氧化物(CO 2、SO 2和SiO 2)的比较 1.CO 2、SO 2和SiO 2的物理性质比较2.CO 2、SO 2和SiO 2的化学性质比较三、三大强酸(盐酸、硫酸和硝酸)的比较 1.HCl 、H 2SO 4和HNO 3的物理性质比较2.HCl 、H 2SO 4和HNO 3的化学性质比较 (1)不稳定性浓硝酸具有不稳定性,见光或受热易发生分解,化学方程式为4HNO 3(浓)=====光照或加热4NO 2↑+O 2↑+2H 2O ,而盐酸、硫酸则不易分解。

注意 久置浓硝酸呈黄色,是因为溶解了HNO 3分解生成的NO 2。

因此,实验室中存放浓硝酸时,应放在棕色试剂瓶中,并置于冷暗处。

向变黄的浓硝酸中通入足量空气(或氧气)能使其变成无色,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NO 2+O 2+2H 2O===4HNO 3。

(2)强酸性盐酸、硫酸、硝酸均为强酸,具有酸的通性,能使酸碱指示剂变色,能与金属、碱、碱性氧化物、弱酸盐等发生反应。

①与酸碱指示剂的显色盐酸、稀H 2SO 4、稀HNO 3均能使紫色石蕊溶液显红色。

注意 浓HNO 3具有强酸性和强氧化性,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先显红色(表现强酸性),后褪色(表现强氧化性、漂白性)。

②与金属的反应盐酸、稀H 2SO 4与金属活动性顺序中位于H 之前的金属单质发生置换反应,反应通式:活泼金属+酸(盐酸或稀H 2SO 4)―→相应的盐+H 2↑。

例如: Zn +2HCl===ZnCl 2+H 2↑ Fe +H 2SO 4===FeSO 4+H 2↑HNO 3为氧化性酸,与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除Pt 、Au 之外的金属都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HNO 3中的氮元素被还原。

其中Fe 、Cu 、Hg 、Ag 等分别与稀HNO 3、浓HNO 3反应的通式: 金属+稀HNO 3―→硝酸盐+NO ↑+H 2O 。

例如: 3Cu +8HNO 3(稀)===3Cu(NO 3)2+2NO ↑+4H 2O 金属+浓HNO 3―→硝酸盐+NO 2↑+H 2O 。

例如: Cu +4HNO 3(浓)===Cu(NO 3)2+2NO 2↑+2H 2O ③与碱的反应盐酸、H 2SO 4、HNO 3都能与碱发生中和反应,反应通式:酸+碱―→盐+水。

例如:HNO3+NaOH===NaNO3+H2OCu(OH)2+H2SO4===CuSO4+2H2O注意若碱中金属元素的化合价较低,具有还原性,则与HNO3、浓H2SO4不发生中和反应,而是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高价盐。

例如:3Fe(OH)2+10HNO3(稀)===3Fe(NO3)3+NO↑+8H2O④与碱性氧化物的反应盐酸、H2SO4、HNO3都能与碱性氧化物发生反应,生成盐和水,反应通式为酸+碱性氧化物―→盐+水。

例如:CaO+2HCl===CaCl2+H2OFeO+H2SO4===FeSO4+H2O注意若碱性氧化物中金属元素的化合价较低,具有还原性,则与HNO3、浓H2SO4发生的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生成高价盐。

例如:3FeO+10HNO3(稀)===3Fe(NO3)3+NO↑+5H2O⑤与弱酸盐的反应盐酸、H2SO4、HNO3都能与较弱酸形成的盐反应,生成相应的盐和较弱酸,符合“强酸制取弱酸”的反应规律,反应通式:强酸+弱酸盐―→强酸盐+较弱酸。

例如:2HNO3+CaCO3===Ca(NO3)2+H2O+CO2↑(酸性:HNO3>H2CO3)2HCl+Na2SiO3===H2SiO3↓+2NaCl(酸性:HCl>H2SiO3)注意亚铁盐(如FeSO4)、亚硫酸盐(如Na2SO3)等具有较强的还原性,与HNO3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不符合“强酸制取弱酸”这一反应规律。

例如:3Na2SO3+2HNO3(稀)===3Na2SO4+2NO↑+H2O(3)还原性浓盐酸能与MnO2、KClO3、KMnO4等氧化性物质发生反应生成Cl2,其中HCl表现还原性和酸性。

(4)氧化性稀HNO3、浓HNO3和浓H2SO4均为氧化性酸,具有较强的氧化性。

盐酸具有较弱的氧化性,其实是H+的氧化性,只能与活泼金属反应表现其氧化性。

①与金属的反应稀HNO3、浓HNO3和浓H2SO4都能与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除金、铂之外的金属发生反应,但不产生H2,其中上述酸表现了强氧化性和酸性,反应通式:氧化性酸+金属→盐+还原产物+H2O。

②与非金属的反应浓H2SO4、浓HNO3在加热条件下,都能与非金属单质(如C、S、P等)发生反应,生成相应的含氧酸或气体,这两种酸只表现强氧化性。

针对训练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浓硝酸与足量铜片反应时,先生成红棕色气体,后生成无色气体B.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常温下可将铁、铝的单质氧化C.饱和氯水既有酸性又有漂白性,加入NaHCO3后漂白性减弱D.浓盐酸与二氧化锰加热的反应中,盐酸表现为还原性和酸性答案 C解析浓硝酸和铜反应生成二氧化氮红棕色气体,随反应进行浓硝酸变为稀硝酸,稀硝酸和铜反应生成无色气体一氧化氮,故A正确;常温下铁、铝在浓硫酸中发生钝化,不能继续反应,故B正确;氯水中氯气和水反应生成盐酸和次氯酸,加入碳酸氢钠和盐酸反应,和次氯酸不反应,漂白性不减弱,故C错误。

2.(2016·吉安二模)下列有关SO2与SiO2的比较,正确的是()A.它们均为酸性氧化物B.都溶于水,都能与强碱反应C.S元素和Si元素化合价都为+4价,因此从氧化还原角度考虑他们具有一样的性质D.SiO2可与HF反应,这是SiO2作为酸性氧化物的通性答案 A解析SO2和SiO2均能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属于酸性氧化物,故A正确;二氧化硅不溶于水,不与水反应,故B错误;SO2具有强还原性,SiO2没有,故C错误;因为酸性氧化物的通性为能够与碱反应只生成盐和水,能够与碱性氧化物反应只生成盐,所以SiO2可与HF反应不属于酸性氧化物的通性,故D错误。

3.(2016·盐城校级模拟)下表中甲物质一定条件下与乙组中的4种物质都能发生反应的是()答案 A解析B项,因H2SO3的酸性比碳酸强,故CO2不能与NaHSO3反应;C项,SiO2不溶于HNO3;D项,BaSO4、CuS均不溶于水,不溶于强酸。

4.(2016·上粟县三模)如图所示,锥形瓶内盛有气体X,滴管内盛有液体Y,若挤压胶头滴管,使液体Y滴入瓶中,振荡,过一会可见小气球a鼓起。

气体X和液体Y不可能是()A.X是NH3,Y是水B.X是SO2,Y是NaOH浓溶液C.X是CO2,Y是稀硫酸D.X是HCl,Y是NaNO3稀溶液答案 C解析NH3极易溶于水,NH3溶于水时,锥形瓶中的压强减小,能够导致小气球a鼓起,故A正确;SO2能够与NaOH浓溶液反应,SO2被吸收,锥形瓶中的压强减小,能够导致小气球a鼓起,故B正确;CO2与稀硫酸不反应,难溶于稀硫酸溶液,压强基本不变,小气球不能鼓起,故C错误;氯化氢不与NaNO3反应,但氯化氢极易溶于水,氯化氢溶于水时,锥形瓶中的压强减小,能够导致小气球a鼓起,故D正确。

5.在给定条件下,下列加下划线的物质在化学反应中能被完全消耗的是()①用浓盐酸与过量二氧化锰共热制取氯气②标准状况下,将铝片投入到过量浓硫酸中③向100mL3mol·L-1的硝酸中加入5.6g铁④向100mL3mol·L-1的稀盐酸溶液中,逐滴加入100mL3mol·L-1的碳酸钠⑤将足量锌粉投入到50mL18mol·L-1的硫酸中⑥将足量Ca(ClO)2投入到20mL10mol·L-1盐酸中⑦将足量铜投入到50mL12mol·L-1的硝酸中A.②④⑥⑦B.③⑤⑥⑦C.④⑤⑥D.①②③答案 B解析①浓盐酸浓度变稀到一定程度不会再和二氧化锰发生氧化还原反应;②标准状况下,铝片遇浓硫酸发生钝化,阻止反应进行;③根据反应Fe+4HNO3===Fe(NO3)3+NO↑+2H2O,0.3mol硝酸氧化0.075mol铁为三价铁离子,剩余0.025mol铁会继续和生成的0.1mol 三价铁离子反应,依据反应2Fe3++Fe===3Fe2+可知剩余0.025mol铁全部溶解需要三价铁离子0.05mol,硝酸、铁粉都能完全反应;④在盐酸中滴加碳酸钠反应的方程式:2HCl+Na2CO3===2NaCl+CO2↑+H2O,反应消耗一半碳酸钠;⑤将足量锌粉投入到50mL18mol·L -1的硫酸中,首先生成二氧化硫,当浓硫酸转化为稀硫酸时与锌粉反应生成氢气,故硫酸可以完全反应;⑥将足量Ca(ClO)2投入到20mL10mol·L-1盐酸中,发生归中反应生成氯气,盐酸完全转化;⑦将足量铜投入到50mL12mol·L-1的硝酸中,首先生成二氧化氮,后来生成一氧化氮气体,硝酸完全反应。

章末总结二哪些非金属及化合物对环境造成影响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对环境的影响是高考常涉及的知识,主要以选择题和填空题的形式呈现。

对环境造成影响的非金属及其化合物主要有:SO2、NO x、CO、碳氢化合物、含卤素的化合物等,这些非金属及其化合物会造成酸雨、光化学烟雾、臭氧空洞、赤潮、温室效应等环境问题。

1.各种非金属元素的化合物对环境的影响2.防治方法:(1)改善能源结构,减少用煤量,积极开发太阳能、风能等新型的清洁能源;(2)对煤进行脱硫处理;(3)多植树造林,不胡乱砍伐树木;(4)加强工厂废气排放的监测、汽车尾气排放的控制。

注意:(1)CO2不是污染性气体,但它会造成温室效应;(2)空气质量日报中涉及的污染物主要是SO2、NO2和可吸入颗粒物。

针对训练1.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1)采取“静电除尘”、“燃烧固硫”、“汽车尾气催化净化”等方法,提高空气质量。

(√)(2)减少CO2的排放,可以减少酸雨的产生。

(×)(3)减少机动车尾气的排放,可有效降低雾霾的发生。

(√)(4)加强化石燃料的开采利用,能从根本上解决能源危机。

(×)(5)推广使用煤液化技术,可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

(×)(6)煤炭经气化、液化和干馏等过程,可以转化为清洁能源。

(√)(7)大力实施矿物燃料的脱硫脱硝技术可以减少SO2、NO x的排放。

(√)(8)催化转化机动车尾气为无害气体,能消除酸雨和雾霾的发生。

(×)(9)实施矿物燃料“脱硫、脱硝技术”,减少硫的氧化物和氮的氧化物对环境的污染。

(√)2.化学已经渗透到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在家用燃煤中加入适量的生石灰能有效减少二氧化硫的排放量B.“光化学烟雾”、“臭氧空洞”的形成都与氮氧化合物有关C.低碳生活注重节能减排,尽量使用太阳能等代替化石燃料,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D.二氧化碳含量属于空气质量日报中空气污染指数指标答案 D解析在家用燃煤中加入适量的生石灰,生石灰可与煤燃烧生成的SO2反应生成CaSO3,最终生成CaSO4而固硫,A项正确;“氮的氧化物”和“碳氢化合物”引起“光化学烟雾”,“氟氯烃”和“氮的氧化物”都会造成“臭氧空洞”,B项正确;使用太阳能等代替化石燃料,减少CO2温室气体的排放,C项正确;SO2含量属于空气质量日报中空气污染指数指标,D项错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