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平衡_说课稿
化学平衡备课教案优秀5篇
化学平衡备课教案优秀5篇化学平衡备课教案(篇1)教学目标1、使学生建立化学平衡的观点,并通过分析化学平衡的建立,增强学生的归纳和形象思维能力。
2、使学生理解化学平衡的特征,从而使学生树立对立统一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点化学平衡的建立和特征。
教学难点化学平衡观点的建立。
教学方法1、在教学中通过设置知识台阶,利用教材的章图、本节内的图画以及多媒体手段演示溶解平衡的建立等,启发学生联想从而建立化学平衡的观点。
2、组织讨论,使学生深刻理解化学平衡的特征。
教具准备投影仪、多媒体电脑。
教学过程[引言]化学反应速率讨论的是化学反应快慢的问题,但是在化学研究和化工生产中,只考虑化学反应进行的快慢是不够的,因为我们既希望反应物尽可能快地转化为生成物,同时又希望反应物尽可能多地转化为生成物。
例如在合成氨工业中,除了需要考虑如何使N2和H2尽快地转变成NH3外,还需要考虑怎样才能使更多的N2和H2转变为NH3,后者所说的就是化学反应进行的程度问题——化学平衡。
[板书] 第二节化学平衡[师]如果对于一个能顺利进行的、彻底的化学反应来说,由于反应物已全部转化为生成物,如酸与碱的中和反应就不存在什么进行程度的问题了,所以,化学平衡的研究对象是可逆反应。
[板书] 一、化学平衡的研究对象——可逆反应[师]那么什么是化学平衡?化学平衡是如何建立的?下面我们就来讨论这一问题。
[板书] 二、化学平衡的建立[师]大家来考虑这样一个问题,我现在在一个盛水的水杯中加蔗糖,当加入一定量之后,凭大家的经验,你们觉得会怎么样呢?开始加进去的很快就溶解了,加到一定量之后就不溶了。
[问]不溶了是否就意味着停止溶解了呢?回忆所学过的溶解原理,阅读教材,自学思考后回答:没有停止。
因为当蔗糖溶于水时,一方面蔗糖分子不断地离开蔗糖表面,扩散到水里去;另一方面溶解在水中的蔗糖分子不断地在未溶解的蔗糖表面聚集成为晶体,当这两个相反过程的速率相等时,蔗糖的溶解达到了最大限度,形成蔗糖的饱和溶液。
化学平衡_教案_说课稿
化学平衡化学平衡是高中化学第二册第二章第二节的内容,是中学化学的重要理论之一,通过对本节课的学习,既可以使学生加深对溶解平衡的理解,又为以后学习电离平衡和水解平衡奠定基础。
本节教材主要介绍了化学平衡的建立。
教材在介绍蔗糖溶解平衡的基础上引出跟可逆反应对应的化学平衡,并以CO和H2O(g)在1L容器中发生的可逆反应为对象,通过分析讨论引出化学平衡状态的概念和特征,过渡自然,给出知识的先后顺序合理,介绍知识采取以旧(溶解平衡)带新(化学平衡)的方法降低了知识的难度,符合人类认识事物的规律。
三、教学目标1.使学生建立化学平衡的观点。
2.使学生理解化学平衡的特征。
四、重点、难点因为对化学平衡的理解不仅可以加深对化学反应速率及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的理解,还可以为下一课学习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奠定基础,所以化学平衡状态的概念和特征是本节的重点。
而化学平衡观点的建立要从微观分子反应的数量和快慢过渡到宏观的反应速率及组成成分的含量,内容抽象,是教学的难点。
五、教学程序一、化学平衡的研究对象:可逆反应举一些熟悉例子说明什么是可逆反应?[教学设计]给出可逆反应H2(g) +I2 (g ) 2HI (g )引导学生总结出: (1)可逆反应包含“二同”,即“同一条件下”和“同时向正、逆两个方向进行”的反应;(2)可逆反应不能进行到底,对于任何一个可逆反应,都存在一个反应进行的程度问题,即化学平衡,并由此自然导入新课。
蔗糖的溶解平衡在一定条件下的饱和溶液中,当蔗糖溶解速率与结晶速率相等时,就建立了溶解平衡状态。
溶解平衡是一个动态平衡。
[教学设计]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当水箱进水的速率与出水的速度相等时,水箱中的水位保持不变,处于平衡状态,加深对动态平衡的理解。
二、化学平衡概念的建立:[设疑]在一定条件下的可逆反应中,是否也会建立起一个平衡状态呢?试以CO + H2O CO2 + H2 反应为例,运用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来分析如何建立化学平衡状态?[讨论]: ①反应开始时,反应物CO ,H2O(g)的浓度和生成CO2、H2的浓度如何?正逆反应速率如何?②随着反应的进行,反应物及生成物的浓度怎样变化?正逆反应的速率怎样变化?(引导学生从数据中得出:在t2时,V正=V逆 )③当V正=V逆时,反应物的浓度和生成物的浓度会不会发生变化?为什么? (引导学生从数据中得出:从t2开始,外界条件一定时,各组分浓度不随时间改变而改变 )速度与平衡的关系1、,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化学平衡的说课稿
化学平衡的说课稿化学平衡的说课稿(通用8篇)作为一名人民教师,通常需要用到说课稿来辅助教学,借助说课稿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
写说课稿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本店铺整理的化学平衡的说课稿,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化学平衡的说课稿 1开场白:各位评委好,我是XXX号考生,今天我说课题目是《化学平衡(第5课时)》,下面开始我的说课,根据新课标理论我将以教什么,怎样教,为什么这样教为设计思路,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等几个方面进行说明,首先说一下我对教材的认识。
一、说教材《化学平衡》是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第二章(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中的第三节。
本节内容主要是让学生进一步建立化学平衡的概念、理解化学平衡的特征及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条件,知道化学平衡常数并进行相关计算。
本节说课内容为化学平衡常数。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化学平衡常数的定义、公式、表达时的注意事项、意义、应用以及相关的计算方法。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了解如何定量描述化学反应进行的限度,引导学生从化学平衡状态的定义来理解化学平衡常数,学会利用数据分析和解决化学平衡中出现的问题,进而总结规律。
学习化学平衡常数,一方面是对化学平衡知识的延伸和拓展,另一方面学好化学平衡常数的知识对后续探究溶液中离子平衡的具有指导作用,因此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过渡:这是对教材的认识,下面我说一下学生的实际情况。
二、说学情在知识储备方面,学生已经学习过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建立、特征等方面的.知识,初步掌握了化学平衡中有关反应速率、浓度等的计算方法。
在能力方面,该阶段学生已经具备了较强的观察能力、一定的逻辑推理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渡:结合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结合新课改理念,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三、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理解化学平衡常数的概念,会有关化学平衡常数的简单计算。
【过程与方法】能用化学平衡常数、转化率判断化学反应进行的程度。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锻炼逻辑思维能力和科学态度、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化学平衡教学设计优秀6篇
化学平衡教学设计优秀6篇化学平衡教案篇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使学生建立化学平衡的观点;理解化学平衡的特征;理解浓度、压强和温度等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理解平衡移动的原理。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通过对变化规律本质的认识,培养学生分析、推理、归纳、总结的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及从微观到宏观,从现象到本质的科学的研究方法。
通过讨论明确由于反应可逆,达平衡时反应物的转化率小于100%。
通过掌握转化率的概念,公式进一步理解化学平衡的意义。
平衡的有关计算(1)起始浓度,变化浓度,平衡浓度。
例1 445℃时,将0.1l I2与0.02l H2通入2L密闭容器中,达平衡后有0.03lHI生成。
求:①各物质的起始浓度与平衡浓度。
②平衡混合气中氢气的体积分数。
引导学生分析:c始/l/L 0.01 0.05 0c变/l/L x x 2xc平/l/L 0.0150+2x=0.015 l/Lx=0.0075l/L平衡浓度:c(I2)平=C(I2)始-℃C(I2)=0.05 l/L -0.0075 l/L=0.0425l/Lc(H2)平=0.01-0.0075=0.0025l/Lc(HI)平=c(HI)始+℃c(HI)=0.015l/Lw(H2)=0.0025/(0.05+0.01)通过具体计算弄清起始浓度、变化浓度、平衡浓度三者之间的关系,掌握有关化学平衡的计算。
【小结】①起始浓度、变化浓度、平衡浓度三者的关系,只有变化浓度才与方程式前面的系数成比例。
②可逆反应中任一组分的平衡浓度不可能为0。
(2)转化率的有关计算例2 02lCO与0.02×100%=4.2%l水蒸气在2L密闭容器里加热至1200℃经2in达平衡,生成CO2和H2,已知V(CO)=0.003l/(L·in),求平衡时各物质的浓度及CO的转化率。
℃c(CO)=V(CO)·t=0.003l/(L·in)×2in=0.006l/La=℃c/c(始)×100%=0.006/0.01×100%=60%【小结】变化浓度是联系化学方程式,平衡浓度与起始浓度,转化率,化学反应速率的桥梁。
化学平衡说课稿市公开课一等奖课件名师大赛获奖课件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
f Gm 数值的用处
f Gm 的值在定义时没有规定温度,通常在 298.15 K时的数值有表可查,利用这些表值,我们 可以:
(1) 计算任意反应在298.15 K时的 rGm
rGm Bf Gm (B) B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
化学反映的方向与程度
用
(
G
)T
,
p
判断,这相当于
G
~
图上曲线的斜率,
因为是微小变化,反应进度处于0~1 mol之间。
G
( )T , p
0
反应自发向右进 行,趋向平衡
(
G
)T
,
p
0
G
( )T , p
0
反应自发向左进 行,趋向平衡
反应达到平衡Leabharlann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
化学反映的方向与程度
(
G
)T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
原则反映吉布斯自由能的变化值
在温度T时,当反应物和生成物都处于标准态,发生 反应进度为1 mol的化学反应Gibbs自由能的变化值,称 为标准摩尔反应吉布斯自由能变化值,用 rGm (T )表示。
rGm 的用途: 1.计算热力学平衡常数
rGm RT ln Ka Ka exp(rGm / RT )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
任何气体B化学势的体现式:
B (T ,
p)
B
(T )
RT
ln
fB p
式中 fB为逸度,如果气体 是理想气体,则 fB pB。
将化学势表示式代入 (rGm )T,p 的计算式,得:
数字化实验研究化学平衡状态说课稿(省级化学实验说课大赛获奖案例)优选全文
最新精选全文完整版(可编辑修改)《数字化实验研究化学平衡状态》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基于氯气与水反应的数字化实验研究化学平衡状态》。
下面我将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教材与学情分析“化学平衡状态”是人教版选修四第二章第三节的内容,是对“可逆反应”的进一步学习,是高中阶段平衡理论体系的核心,对深入理解其它平衡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
因此本节内容在教材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学生在学习该内容之前,已经知道氯气与水的反应是可逆反应,知道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具备自主设计实验方案,数据处理和分析的能力。
教材中直接给出了“化学平衡状态”的定义,实际教学中很难找到合适的方法使学生直观的感受“化学平衡状态”的建立过程,多数教师仅限于宏观性质的讲解,学生没有进行太多思维活动,很难理解并掌握这一概念。
因此,该内容一直是高中化学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基于以上认识,本节课我将通过实验帮助学生寻求可逆反应到达化学平衡状态的过程和特征,在对教材和学情深入了解和分析之后,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
二、实验教学目标和重难点1、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描述化学平衡建立的过程,知道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
(2)过程与方法学会利用相关的传感器测定实验数据,并分析图像得出结论。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化学实验探究,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感受科学探究的乐趣。
2、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化学平衡状态的建立过程和平衡状态的特征。
教学难点:通过实验现象和实验数据建立的图像模型分析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
本次实验以氯气与水反应的数字化实验为载体,将教材中难以用实验表征的内容加以补充,拓展了教材的思想与内涵,突出了实验的基础作用。
以下就是本次实验需要用到的实验仪器和药品。
三、实验仪器和药品计算机、数据采集器及配套软件、H+传感器、压强传感器、氯气2管(已装入50 mL 医用注射器中密封备用)、蒸馏水、冰块、1mol/L氢氧化钠溶液、铁架台、500 mL三颈烧瓶、水槽、橡胶塞、50 mL医用注射器若干、气球、黏土、温度计四、教学过程下面我将来具体介绍我的教学过程。
化学教案-化学平衡(优秀8篇)
化学教案-化学平衡〔优秀8篇〕化学教学教案篇一一、教材分析:从本节课题开始,学生将从以往的宏观世界走向微观世界,对奇妙的微观世界有所了解。
从认识到分子、原子的存在开始,逐步了解分子、原子在化学反响中的不同变化,来形成分子、原子的概念。
本课题首先从学生学生亲身体验〔教师在第一排喷洒空气清新剂,而坐在教室每个地方的学生都能闻到清新的气味〕及红墨水在水中扩散的现象提出问题,引起学生思考,然后结合教材中的图片和多媒体,用简单的几句话将人类对分子、原子的原始思索与现代证明略作描述,确立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观粒子构成的观点。
课堂教学中通过浓氨水的扩散比照实验让学生探究得出结论——分子是不断运动的,并利用这一结论对前述现象作出具体解释,对如何运用微观粒子运动规律来解释宏观现象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
关于分子间有间隔的内容,通过用100mL酒精和100mL水混合,总体积小于200mL的实验探究,让学生总结出:分子之间有间隔,同时延伸到物质的热胀冷缩,物质三态的变化,向车胎里打气等学生熟悉的生活现象,让学生确认分子间有间隔的事实。
教材中还设计了水电解生成氢气和氧气的微观示意图,让学生讨论在化学变化中,发生变化的是分子还是原子?把对微观世界的探索引向深入,引导学生用分子、原子的观点分析、比拟以前学习过的一些变化〔物理变化、化学变化〕和化学反响,进一步从化学变化中认识分子、原子的特性,形成概念。
通过本课题的学习,让学生领悟从宏观物质进入微观粒子,为后期学习作好知识铺垫。
二、学情分析:在初二物理课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初步了解了一些关于分子和原子的知识,知道分子和原子体积非常小,肉眼无法直接观察到,但其确实客观存在。
因此,本课题的引入并不困难,但从化学角度讲解涉及的一些化学微观概念较为抽象,学生不容易理解和掌握;学生能熟练掌握的是物理学上常提到的一些变化,如蒸发、扩散,物质三态以及热胀冷缩。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特能:1、认识物质的微粒性,知道构成物质的微粒有质量小、体积小、不断运动、有间隔等根本特征;知道分子、原子等微小粒子是构成物质的微粒。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第二章第三节化学平衡说课稿
它一些基本观念的获得使学生建立学科观,也就是使学生获得一种学科素养。
三、学生的情况分析,初高中对比 对化学反应的概念来说, 初中建立的角度更多的是从直观、 会意、 完全转化的角度建立
的,高一建立的角度更多的是从微粒、会意、 反应限度的角度建立,而高二建立的角度更多 的是从微观、本质、普遍实证的角度建立的;初中建立的意义是从形式上对物质变化进行 归纳,高一是从微粒的结合和反应限度了解化学反应, 而高二建立的意义是建立基本的科学 观、并且通过规律的学习, 学生最终能够掌握和应用。 初中对化学反应的正逆反应概念没有 叙述, 也就是认为化学反应能够完全进行到底, 不存在逆反应, 高一对化学反应的认识更进 一步, 了解化学反应存在反应限度, 而高二格外强调化学反应的实质, 了解正逆反应相互伴 生,对立统一。这样,在化学反应的学习过程中,从初中到高中,对化学反应的认识层层推 进,从直观到本质,明确可逆反应,进而建立化学平衡的概念。
3、环节三:平衡的迁移应用 学生观察将蔗糖溶解在水中形成的饱和溶液和晶体共存的体系,
提问: 蔗糖晶体溶解过
程中是否建立平衡?这个平衡和我们刚总结过的平衡有无共同点?
学生思考:蔗糖晶体溶解过程中存在哪两个相反的过程?随着时间的变化,这两种过
程的速率如何变化?达到溶解平衡时,是不是这两过程均已停止?溶液有何特征?
再现学
2、环节二:平衡的特征性总结 结合刚才的活动, 请学生回答介绍我们生活中常见的宏观的平衡现象和使用平衡的概念。
如:力的平衡、生态平衡、家庭的收支平衡、人口平衡、心理平衡
… ..;在列举这些平衡时,
学生对平衡概念的疑问就会越来越明显:
1、为什么要唤醒熟悉的平衡?为什么要建立平衡的概念?有什么必要?
设计的关键。组织
化学平衡教学设计【优秀6篇】
化学平衡教学设计【优秀6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总结报告、合同协议、规章制度、条据文书、策划方案、心得体会、演讲致辞、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ummary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rules and regulations, doctrinal documents, planning plans, insights, speeche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化学平衡教学设计【优秀6篇】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时常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
化学平衡说课稿范文
化学平衡说课稿范文化学平衡说课稿范文作为一名老师,编写说课稿是必不可少的,说课稿有助于提高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
那么应当如何写说课稿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化学平衡说课稿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化学平衡说课稿1一、说教材1、地位与作用。
《化学平衡》是人教版选修4第二单元第3个课题。
在此之前,学生们已经学习了化学反应速率、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及必修2中化学反应的限度等;学生初步了解了化学反应原理等知识。
这为过渡到本课题的学习起到了铺垫的作用。
由于后续学习的电离平衡、水解平衡实际是化学平衡知识的延续,因此本课题的理论、知识是学好以后课题的基础,它在整个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2、说教学目标。
根据本课题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着高二年级学生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
了解化学平衡的建立,知道化学平衡常数的涵义并利用化学平衡常数进行简单计算,了解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认识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调控在生活生产和科学研究领域中的重要作用。
(2)过程与方法目标。
以化学平衡的学习为线索,通过阅读、查阅资料、讨论和概括等,培养学生获取及知识信息加工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本节的学习,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增强学好化学、服务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通过多种多样的活动,鼓励学生积极提出问题,培养学生敢于质疑、勇于创新的精神和合作精神。
3、说教学的重难点。
本着高中化学新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我确定了以下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1、建立化学平衡的概念;2、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条件;3、勒夏特列原理的归纳总结。
重点的依据是只有掌握了这些知识点,才能顺利达成设定的教学目标。
教学难点:难点的依据是较抽象,学生没有这方面的基础知识。
为了讲清教材的重难点,使学生能够达到本课题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
二、说教法学法我们知道化学是一门培养人思维和动手能力的学科。
化学平衡_说课稿
《化学平衡》(第二课时)说课一、说教学目标【课标分析】课标对本节课的要求是:通过实验探究温度、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并能用相关理论加以解释。
【教材分析】《化学反应原理》是高中化学课本第(选修4)的第二章“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第三节内容。
本节是在学习化学反应速率,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之后编排的。
《化学平衡》是贯穿于整个中学化学学科的重要理论之一,内容抽象,具有很强的逻辑性,对思维能力的要求很高,具有一定的难度,是中学化学中所涉及的溶解平衡、电离平衡、水解平衡等知识的核心,对思维能力的培养,辨证唯物主义思想的形成以及对其他很多相关或不相关知识的学习,都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理解浓度、温度等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2.使学生理解平衡移动原理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化学平衡移动原理的教学,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结合化学平衡是相对的、有条件的、动态的等特点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浓度和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教学难点:平衡移动原理的理解和应用二、说学情【学情分析】教学对象是高二学生,经过初三一年和高一一年的化学学习,他们已经储备了一定的相关知识:物质的溶解、溶解度、饱和溶液、溶解平衡、化学反应速率等,积累了一些化学方程式,掌握了基本的实验技能,基本上都养成了良好的思考、讨论、探究的习惯,新的理念和学生的学习经历决定着该部分内容的教学目标不是在知识的深度和广度上,而是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科学的探究方法,学以致用。
三、说教学方法【教法分析】本节课是《化学平衡》的第二课时,具有很强的理论性,较为枯燥,所以如何在教学中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促使学生开动脑筋成为本节课课堂教学设计的关键。
怎样才能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呢?在本节课的设计中我以实验探究为主,从化学实验人手,观察并体验勒夏特列原理的真谛。
并从数学图像出发,理解并掌握勒夏特列原理。
教法以学生的自主学习,实验探究为主要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2023必修2化学平衡说课稿
2023必修2化学平衡说课稿2023必修2化学平衡说课稿在学习新知识的同时还要复习以前的旧知识,肯定会累,所以要注意劳逸结合。
只有充沛的精力才能迎接新的挑战,才会有事半功倍的学习。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2023必修2化学平衡说课稿,欢迎参阅呀!2023必修2化学平衡说课稿【篇1】【学习目标】:1、化学平衡常数的概念2、运用化学平衡常数对化学反应进行的程度判断3、运用化学平衡常数进行计算,转化率的计算【学习过程】:〔引言〕当一个可逆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时,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之间有怎样的定量关系,请完成44页〔问题解决〕,你能得出什么结论一、化学平衡常数1、定义:在一定温度下,当一个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生成物浓度以系数为指数的幂的乘积与反应物浓度以系数为指数的幂的乘积的比值是一个常数。
这个常数就是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简称平衡常数)2、表达式:对于一般的可逆反应,mA(g)+ nB(g) pC(g)+ qD(g)当在一定温度下达到平衡时,K==cp(C)·cq(D)/cm(A)·cn(B)阅读45页表2-7,你能得出什么结论3、平衡常数的意义:(1)平衡常数的大小反映了化学反应进行的程度 (也叫反应的限度 )。
K值越大,表示反应进行得越完全,反应物转化率越大 ;K值越小,表示反应进行得越不完全,反应物转化率越小。
(2)判断正在进行的可逆是否平衡及反应向何方向进行:对于可逆反应:mA(g)+ nB(g) pC(g)+ qD(g),在一定的温度下的任意时刻,反应物的浓度和生成物的浓度有如下关系:Qc=Cp(C)·Cq(D)/ Cm(A)·Cn(B),叫该反应的浓度商。
QcQc=K ,反应处于平衡状态Qc K ,反应向逆反应方向进行(3)利用K可判断反应的热效应若升高温度,K值增大,则正反应为吸热反应(填“吸热”或“放热”)。
若升高温度,K值减小,则正反应为放热反应(填“吸热”或“放热”)。
化学平衡教案(优秀3篇)
化学平衡教案(优秀3篇)化学平衡教案篇一【1】图像分析步骤:一看面(纵坐标与横坐标)的含义二看线(线的走向与变化趋势)三看点(起点、拐点、终点)四看辅助线(如等温线、等压线等)五看量的变化(转化率、浓度、温度、压强等)【2】图像分析方法:1、先拐先平,数值大2、定一议二一、浓度—时间图像例1.图2表示800℃时A、B、C三种气体物质的浓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t1是到达平衡状态的时间.试回答:(1)该反应的反应物是______;(2)反应物的转化率是______;(3)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二、速度-时间图像2、下图是可逆反应A+2B 的情况。
反应速率2C+3D的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随外界条件改变而变化由图可推断:℃正反应是反应,(填放热或吸热)℃若A、B是气体,D的状态是。
三、速率—压强(或温度)图像3、下列各图是温度或压强对反应2A(s)+2B(g)2C(g)+D(g)(正反应为吸热反应)的正逆反应速率的影响,其中正确的图象是()VVV正V逆TBTV逆V正V逆1vV V逆V正V正A CPDP4?m+n p+q ?正反应热t五、转化率(或百分含量)-温度(或压强)图像:5、在密闭容器中进行下列反应:M(g)+N(g)R(g)+2L,在不同条件下R的百分含量R%的变化情况如下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正反应吸热,L是气体B、正反应吸热,L是固体C、正反应放热,L是气体D、正反应放热,L是固体或液体六、平均相对分子质量—温度(压强)图像6、可逆反应2A+B 2C(g)(正反应放热),随温度变化气体平均摩尔质量如图所示,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A和B可能都是固体B.A和B一定都是气体C.若B为固体,则A一定是气体D.A和B不可能都是气体E.A和B可能都是气体其他:7、对于mA(s)+nB(g)度下B的百分含量与压强的关系如图所示,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m+n<p (B)n >p (C)x点的状态是v正>v逆(D)x点比y点的反应速度慢pC(g)(正反应为放热反应)的可逆反应,在一定温2化学平衡教案篇二【学习目标】:理解化学图像的意义,能用化学图像分析、解决相关问题。
化学说课稿化学平衡与酸碱中和反应
化学说课稿化学平衡与酸碱中和反应化学说课稿化学平衡与酸碱中和反应一、引言化学平衡与酸碱中和反应是化学中重要的知识点,它们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从化学平衡与酸碱中和反应的基本概念、特征及应用等方面展开阐述。
二、化学平衡1. 概念化学平衡是指在化学反应中,反应物与生成物的物质浓度或物质的活度达到一定的比例,反应系统处于动态平衡的状态。
2. 特征化学平衡的特征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或活度保持不变;(2)正反应和逆反应同时发生,速率相等;(3)反应系统总体处于稳定状态。
3. 影响因素化学平衡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主要包括物质浓度、温度、压力等因素。
4. 应用举例化学平衡在生产和实验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例如,在工业生产中,合成氨的哈柏过程就是一个重要的化学平衡反应;在实验室中,酸碱滴定实验和气体混合物的平衡浓度计算等都是基于化学平衡的原理。
三、酸碱中和反应1. 概念酸碱中和反应是指酸和碱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盐和水的过程。
2. 特征酸碱中和反应的特征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反应中产生的盐是由酸中的阳离子和碱中的阴离子组成;(2)反应中生成的水是由酸中的氢离子和碱中的氢氧根离子结合而成;(3)反应前后的酸碱溶液的酸碱性质都会发生改变;3. 影响因素酸碱中和反应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主要包括酸碱的浓度、温度、溶液的pH值等因素。
4. 应用举例酸碱中和反应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例如,胃液中的盐酸与胰液中的氢氧化钠发生中和反应有助于消化食物;洗衣粉中的酸碱物质与水中的溶解氧发生中和反应,起到去污的作用。
四、化学平衡与酸碱中和反应的关系1. 相互转化酸碱中和反应也可以发生在化学平衡的条件下。
例如,碳酸氢钠和乙酸钠溶液完全中和时,也会达到一个化学平衡状态。
2. 平衡常数化学平衡中,可以通过平衡常数来描述反应的平衡程度。
对于酸碱中和反应,也可以通过酸碱度的pH值来判断反应是否达到平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学平衡》说课
各位尊敬的评委,各位老师,你们好!我是六号,很荣幸能站在这里向大家介绍我设计的高二化学第二章第二节《化学平衡》这节课。
我准备从以下四个方面展开说课。
一、说课程标准与教材分析
二、说教法、学法
三、说教学过程
四、说板书设计
一、说课程标准与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
课标对本节课的要求是:会描述化学平衡建立的过程。
所以本节课教学的中心内容是使学生建立化学平衡的概念,并从化学平衡的研究对象、实质、特征、达到平衡状态标志的判断等方面理解化学平衡状态的涵义。
课标对本节课的要求是:描述化学平衡建立的过程,知道化学平衡常数的涵义,能力用化学平衡常熟计算反应物的转化率。
通过实验探究温度、浓度和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并能用相关理论加以解释。
认识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调控在生活、生产和科学研究领域的重要作用。
涉及查阅资料:奇妙的化学震荡反应,讨论(2个)化学反应的趋势和速率,合成氨反应条件的选择的依据。
【教材分析】
《化学平衡》是贯穿于整个中学化学学科的重要理论之一,内容抽象,具有很强的逻辑性,对思维能力的要求很高,具有一定的难度,是中学化学中所涉及的溶解平衡、电离平衡、水解平衡等知识的核心,对思维能力的培养,辨证唯物主义思想的形成以及对其他很多相关或不相关知识的学习,都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学情分析】
教学对象是高二学生,经过初三一年和高一一年的化学学习,他们已经储备了一定的相关知识:物质的溶解、溶解度、饱和溶液、溶解平衡、化学反应速率等,积累了一些化学方程式,掌握了基本的实验技能,基本上都养成了良好的思考、讨论、探究的习惯,新的理念和学生的学习经历决定着该部分内容的教学目标不是在知识的深度和广度上,而是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科学的探究方法,学以致用。
根据上述情况,我为本节课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可逆反应、化学平衡的概念
(2)初步会判断一个反应是否已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理解化学平衡的特征。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分析数据、绘制图像等方法建立化学平衡的概念;能够从化学反应速率的角度说明化学平衡。
(2)通过演示实验:改变2NO2(红棕色气体)N2O4(无色气体)的平衡温度,观察玻璃管中气体颜色的变化,认识化学平衡是在一定条件下建立的。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初步形成化学平衡是化学反应在一定条件下进行的最大限度的思想,感悟化学平衡理论来自于实际生产,又可以为实际生产提供指导,具有很重要的社会价值。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1)理解可逆反应和化学平衡的概念;
(2)初步会判断一个反应是否已达到化学平衡状态。
难点:理解化学平衡的特征。
二、说教法学法
【教学设计思路】
本节课是《化学平衡》的第一课时,具有很强的理论性,较为枯燥,所以如何在教学中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促使学生开动脑筋成为本节课课堂教学设计的关键。
怎样才能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呢?在本节课的设计中我充分运用了电脑技术:作图、动态模拟实验以及课堂演示实验等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又通过引用历史上的真实事件、分析数据、画图、回顾触动学生思维,启发灵感,引导学生思考探究。
教法:爱因斯坦说:“提出问题远比解决问题重要。
”通过提出有梯度的问题,引导学生思
考。
探究-发现式教学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以探究发现为主线,以培养学生科学的探究方法为核心,最终实现教学目标。
学法:跟随老师的问题,积极思考,讨论 归纳 总结
三、教学过程
1、可逆反应的讲解
因为化学平衡研究的对象是可逆反应,而可逆反应的概念在此之前并未出现,所以我就列举了历史上的真实事件(工业炼铁),目的是触动学生思维,启发灵感,从而自然引出可逆反应的概念。
为了增加趣味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我还利用电脑技术让炼铁高炉由小变大动态地呈现出来。
接着,让学生列举所学过的可逆反应,从而说明可逆反应的普遍存在,
又通过让学生判断2H 2O −−→
−通电2H 2↑+O 2↑ 2H 2+O 2−−→−点燃
2H 2O 这两个反应是否也属于可逆反应,指出了可逆反应概念中的要点,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了可逆反应的概念。
2、教学重难点:化学平衡状态的建立和特征
接着我让学生观察分析“在密闭容器中,分别加入0.0100mol/L 的H 2和I 2,加热到445℃,经不同时间,测定出的反应体系中各物质浓度的数据”,思考: ①画出各物质浓度和时间图像。
②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使学生发现H 2和I 2在此条件下已经发生了反应,并且当反应到一定时间后,浓度不再发生改变。
然后我用电脑现场根据上述数据画出各物质的“浓度-时间”图像,使学生更清楚地证明了自己的发现是对的,从而正确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H 2+I 22HI 。
在此基础上,我又与学生一起在黑板上尝试画出“速度-时间”图像,目的是引出当反应到一定时间后,浓度不再发生改变,是因为V 正=V 逆,但当V 正=V 逆后,反应是否还在继续是学生理解上的一个难点,所以,这时我又进行了“水池中进水量和出水量相等时”的动态模拟演示,帮助学生理解,从而突破了“化学平衡是动态平衡”这一难点,也由此和学生一起建立了化学平衡的概念,归纳出了达到化学平衡状态时的几个重要特征:①本质:V 正=V 逆 ②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不再发生改变 ③动态平衡
但如何让学生理解化学平衡状态是在一定条件下建立的呢?于是我设计了一个演示实验:改变2NO 2(红棕色气体)N 2O 4(无色气体)的平衡温度,让学生观察并描述两玻璃容器中气体颜色的变化。
操作简单,现象明显,很容易便说明了化学平衡是在一定条件下建立的,从而完善了化学平衡状态的第④个特征:④当外界条件改变时,平衡就会被破坏,一段时间后,重新建立起新的平衡。
然后与学生一起归纳出:“等、定、动、变”,说明:在一定条件下,达到化学平衡时是化学反应进行的最大限度。
通过这一实验使学生认识到了改变外界条件,化学平衡是可以移动的,这为下节课的学习奠定了思想基础。
然后让学生回想“溶解平衡”是否也具有类似的特征,从而使“化学平衡”知识与“溶解平衡”知识联系起来,上升到理论层面,为学生今后学习其他平衡奠定
了基础。
3、判断反应是否达到平衡状态
通过上述一系列探究,学生是否真正理解了化学平衡的特征?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标志是否只可以从这几个角度描述呢?于是我又设计了一些情况让学生判断:能说明2HI(g)H2(g)+I2(g)已达平衡状态的有哪些?
(1)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 H2的同时,生成n mol HI
(2)1个H-H键断裂的同时有2个H-I键断裂
(3)反应速率υ(H2) = υ(I2) = υ(HI)
考察特征中的V正=V逆
(4)混合气体中百分组成为HI % = I2 %
(5)混合气体中c(HI)︰c(H2)︰c(I2) =2︰1︰1时
(6)温度和体积一定时,某一生成物浓度不再变化
考察特征中的浓度不再变化
(7)温度和体积一定时,容器内压强不再变化
(8)条件一定,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变化
(9)温度和体积一定时,混合气体的颜色不再变化
(10)温度和压强一定时,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变化
是对整个平衡特征的综合考察
让学生感受到反应是复杂的,对于同一个反应,我们可以从其他不同的角度来描述,也使学生对化学平衡特征的理解得到巩固和提升。
在课的最后,我又让学生再回到课的开始,思考提出帮助“化学史料”中工程师解决困惑的大致思路,从而使课首尾呼应,达到了理论来自实际生产,又反过来为实际生产服务的目的。
最后,我布置的作业是:(1)外界条件改变,为什么化学平衡会发生移动?(2)有哪些外界条件会使化学平衡发生移动?目的是促使学生的思维得以延伸,为后续教学作准备。
四、板书设计
板书内容将本节的重难点
一、可逆反应
二、化学平衡状态
1.概念:化学平衡状态,就是指在一定条件下的可逆反应里,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浓度保持不变的状态。
2.特征:逆、等、动、定、变
3.达平衡的标志
内在本质:V正 = V逆
外在表现:一切能说明正逆反应速率相等的物理量
以上是我对本教学设计的解说,其中肯定有些不足、片面和主观,恳请各位专家的批评和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