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届诺贝尔化学奖得主(1901-2016)
历届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名单及贡献
历届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名单及贡献1901-荷兰科学家范托霍夫因化学动力学和渗透压定律获诺贝尔化学奖。
1902-德国科学家费雪因合成嘌呤及其衍生物多肽获诺贝尔化学奖。
1903-瑞典科学家阿伦纽斯因电解质溶液电离解理论获诺贝尔化学奖。
1904-英国科学家拉姆赛因发现六种惰性所体,并确定它们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1905-德国科学家拜耳因研究有机染料及芳香剂等有机化合物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1906-法国科学家穆瓦桑因分离元素氟、发明穆瓦桑熔炉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1907-德国科学家毕希纳因发现无细胞发酵获诺贝尔化学奖。
1908-英国科学家卢瑟福因研究元素的蜕变和放射化学获诺贝尔化学奖。
1909-德国科学家奥斯特瓦尔德因催化、化学平衡和反应速度方面的开创性工作获诺贝尔化学奖。
1910-德国科学家瓦拉赫因脂环族化合作用方面的开创性工作获诺贝尔化学奖。
1911-法国科学家玛丽·居里(居里夫人)因发现镭和钋,并分离出镭获诺贝尔化学奖。
1912-德国科学家格利雅因发现有机氢化物的格利雅试剂法、法国科学家萨巴蒂埃因研究金属催化加氢在有机化合成中的应用而共同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1913-瑞士科学家韦尔纳因分子中原子键合方面的作用获诺贝尔化学奖。
1914-美国科学家理查兹因精确测定若干种元素的原子量获诺贝尔化学奖。
1915-德国科学家威尔泰特因对叶绿素化学结构的研究获诺贝尔化学奖。
1916-1917-1918-德国科学家哈伯因氨的合成获诺贝尔化学奖。
1919-1920-德国科学家能斯脱因发现热力学第三定律获诺贝尔化学奖。
(1921年补发)1921-英国科学家索迪因研究放射化学、同位素的存在和性质获诺贝尔化学奖。
1922-英国科学家阿斯顿因用质谱仪发现多种同位素并发现原子获诺贝尔化学奖。
1923-奥地利科学家普雷格尔因有机物的微量分析法获诺贝尔化学奖。
1924-1925-奥地利科学家席格蒙迪因阐明胶体溶液的复相性质获诺贝尔化学奖。
20XX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的获奖感言_0
20XX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的获奖感言篇一:历届诺贝尔化学奖得主(1901-20XX)历届诺贝尔化学奖得主(1901-20XX)获奖者国籍年份雅各布斯·亨里克斯·范托1901年荷兰夫1902年赫尔曼·费歇尔德国斯凡特·奥古斯特·阿伦尼1903年瑞典乌斯1904年威廉·拉姆齐爵士1905年阿道夫·冯·拜尔1906年亨利·莫瓦桑1907年爱德华·比希纳1908年欧内斯特·卢瑟福1909年威廉·奥斯特瓦尔德1910年奥托·瓦拉赫1911年玛丽·居里维克多·格林尼亚1912年保罗·萨巴捷1913年阿尔弗雷德·维尔纳1914年西奥多·威廉·理查兹1915年里夏德·维尔施泰特1916年未颁奖1917年未颁奖1918年弗里茨·哈伯1919年未颁奖1920年瓦尔特·能斯特1921年弗雷德里克·索迪1922年弗朗西斯·阿斯顿1923年弗里茨·普雷格尔1924年未颁奖英国德国法国德国英国德国德国波兰法国法国瑞士美国德国获奖原因“发现了化学动力学法则和溶液渗透压”“在糖类和嘌呤合成中的工作”“提出了电离理论”“发现了空气中的惰性气体元素并确定了它们在元素周期表里的位置”“对有机染料以及氢化芳香族化合物的研究促进了有机化学与化学工业的发展”“研究并分离了氟元素,并且使用了后来以他名字命名的电炉”“生物化学研究中的工作和发现无细胞发酵”“对元素的蜕变以及放射化学的研究”“对催化作用的研究工作和对化学平衡以及化学反应速率的基本原理的研究”“在脂环族化合物领域的开创性工作促进了有机化学和化学工业的发展的研究”“发现了镭和钋元素,提纯镭并研究了这种引人注目的元素的性质及其化合物”“发明了格氏试剂”“发明了在细金属粉存在下的有机化合物的加氢法”“对分子内原子连接的研究,特别是在无机化学研究领域”“精确测定了大量化学元素的原子量”“对植物色素的研究,特别是对叶绿素的研究”德国“对从单质合成氨的研究”德国“对热化学的研究”“对人们了解放射性物质的化学性质上的贡献,以及英国对同位素的起源和性质的研究”“使用质谱仪发现了大量非放射性元素的同位素,并英国且阐明了整数法则”奥地利“创立了有机化合物的微量分析法”1925年里夏德·阿道夫·席格蒙迪德国1926年特奥多尔·斯韦德贝里“阐明了胶体溶液的异相性质,并创立了相关的分析法”瑞典“对分散系统的研究”1927年海因里希·奥托·威兰德国“对胆汁酸及相关物质的结构的研究”“对甾类的结构以及它们和维他命之间的关系的研1928年阿道夫·温道斯德国究”阿瑟·哈登英国1929年“对糖类的发酵以及发酵酶的研究”汉斯·冯·奥伊勒-切尔平德国“对血红素和叶绿素的组成的研究,特别是对血红素1930年汉斯·费歇尔德国的合成的研究”卡尔·博施德国1931年“发明与发展化学高压技术”弗里德里希·贝吉乌斯德国1932年欧文·兰米尔美国“对表面化学的研究与发现”1933年未颁奖1934年哈罗德·克莱顿·尤里美国“发现了重氢”弗雷德里克·约里奥-居里法国1935年“合成了新的放射性元素”伊伦·约里奥-居里法国“通过对偶极矩以及气体中的x射线和电子的衍射1936年彼得·德拜荷兰的研究来了解分子结构”沃尔特·霍沃思英国“对碳水化合物和维生素c的研究”1937年“对类胡萝卜素、黄素、维生素A和维生素b2的研保罗·卡勒瑞士究”1938年里夏德·库恩德国“对类胡萝卜素和维生素的研究”阿道夫·布特南特德国“对性激素的研究”1939年拉沃斯拉夫·鲁日奇卡瑞士“对聚亚甲基和高级萜烯的研究”1940年未颁奖1941年未颁奖1942年未颁奖1943年乔治·德海韦西匈牙利“在化学过程研究中使用同位素作为示踪物”1944年奥托·哈恩德国“发现重核的裂变”阿尔图里·伊尔马里·维尔“对农业和营养化学的研究发明,特别是提出了饲料1945年芬兰塔宁储藏方法”詹姆斯·b·萨姆纳美国“发现了酶可以结晶”1946年约翰·霍华德·诺思罗普美国“制备了高纯度的酶和病毒蛋白质”温德尔·梅雷迪思·斯坦利美国“对具有重要生物学意义的植物产物,特别是生物碱1947年罗伯特·鲁宾逊爵士英国的研究”“对电泳现象和吸附分析的研究,特别是对于血清蛋1948年阿尔内·蒂塞利乌斯瑞典白的复杂性质的研究”“在化学热力学领域的贡献,特别是对超低温状态下1949年威廉·吉奥克美国的物质的研究”奥托·迪尔斯西德1950年“发现并发展了双烯合成法”库尔特·阿尔德西德埃德温·麦克米伦美国1951年“发现了超铀元素”格伦·西奥多·西博格美国阿彻·约翰·波特·马丁英国1952年“发明了分配色谱法”理查德·劳伦斯·米林顿·辛英国格1953年赫尔曼·施陶丁格西德“在高分子化学领域的研究发现”“对化学键的性质的研究以及在对复杂物质的结构1954年莱纳斯·鲍林美国的阐述上的应用”“对具有生物化学重要性的含硫化合物的研究,特别1955年文森特·迪维尼奥美国是首次合成了多肽激素”西里尔·欣谢尔伍德爵士英国1956年“对化学反应机理的研究”尼古拉·谢苗诺夫苏联1957年亚历山大·R·托德男爵英国“在核苷酸和核苷酸辅酶研究方面的工作”“对蛋白质结构组成的研究,特别是对胰岛素的研1958年弗雷德里克·桑格英国究”1959年雅罗斯拉夫·海罗夫斯基捷克“发现并发展了极谱分析法”“发展了使用碳14同位素进行年代测定的方法,被1960年威拉得·利比美国广泛使用于考古学、地质学、地球物理学以及其他学科”1961年梅尔文·卡尔文美国“对植物吸收二氧化碳的研究”马克斯·佩鲁茨英国1962年“对球形蛋白质结构的研究”约翰·肯德鲁英国卡尔·齐格勒西德1963年“在高聚物的化学性质和技术领域中的研究发现”居里奥·纳塔意大利1964年多萝西·克劳福特·霍奇金英国“利用x射线技术解析了一些重要生化物质的结构”1965年罗伯特·伯恩斯·伍德沃德美国“在有机合成方面的杰出成就”“利用分子轨道法对化学键以及分子的电子结构所1966年罗伯特·s·马利肯美国进行的基础研究”曼弗雷德·艾根西德罗纳德·乔治·雷伊福特·诺“利用很短的能量脉冲对反应平衡进行扰动的方法,1967年英国里什对高速化学反应的研究”乔治·波特英国“发现了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倒易关系,为不可逆过程1968年拉斯·昂萨格美国的热力学奠定了基础”德里克·巴顿英国1969年“发展了构象的概念及其在化学中的应用”奥德·哈塞尔挪威卢伊斯·弗德里科·莱洛伊“发现了糖核苷酸及其在碳水化合物的生物合成中1970年阿根廷尔所起的作用”“对分子的电子构造与几何形状,特别是自由基的研1971年格哈德·赫茨贝格加拿大究”“对核糖核酸酶的研究,特别是对其氨基酸序列与生克里斯蒂安·b·安芬森美国物活性构象之间的联系的研究”1972年斯坦福·摩尔美国“对核糖核酸酶分子的活性中心的催化活性与其化威廉·霍华德·斯坦美国学结构之间的关系的研究”恩斯特·奥托·菲舍尔西德“对金属有机化合物,又被称为夹心化合物,的化学1973年杰弗里·威尔金森英国性质的开创性研究”“高分子物理化学的理论与实验两个方面的基础研1974年保罗·弗洛里美国究”约翰·康福思1975年弗拉迪米尔·普雷洛格1976年威廉·利普斯科姆英国“酶催化反应的立体化学的研究”瑞士“有机分子和反应的立体化学的研究”美国“对硼烷结构的研究,解释了化学成键问题”“对非平衡态热力学的贡献,特别是提出了耗散结构1977年伊利亚·普里高津比利时的理论”“利用化学渗透理论公式,为了解生物能量传递作出1978年彼得·米切尔英国贡献”赫伯特·布朗美国“分别将含硼和含磷化合物发展为有机合成中的重1979年格奥尔格·维蒂希西德要试剂”“对核酸的生物化学研究,特别是对重组DnA的研保罗·伯格美国究”1980年沃特·吉尔伯特美国“对核酸中DnA碱基序列的确定方法”弗雷德里克·桑格英国福井谦一日本“通过他们各自独立发展的理论来解释化学反应的1981年罗德·霍夫曼美国发生”“发展了晶体电子显微术,并且研究了具有重要生物1982年阿龙·克卢格英国学意义的核酸-蛋白质复合物的结构”1983年亨利·陶布美国“对特别是金属配合物中电子转移反应机理的研究”罗伯特·布鲁斯·梅里菲尔1984年美国“开发了固相化学合成法”德赫伯特·豪普特曼美国1985年“在发展测定晶体结构的直接法上的杰出成就”杰尔姆·卡尔美国达德利·赫施巴赫美国中国台1986年李远哲“对研究化学基元反应的动力学过程的贡献”湾约翰·查尔斯·波拉尼加拿大唐纳德·克拉姆美国“发展和使用了可以进行高选择性结构特异性相互1987年让-马里·莱恩法国作用的分子”查尔斯·佩德森美国约翰·戴森霍费尔西德1988年罗伯特·胡贝尔西德“对光合反应中心的三维结构的测定”哈特穆特·米歇尔西德悉尼·奥尔特曼加拿大1989年“发现了RnA的催化性质”托马斯·切赫美国1990年艾里亚斯·詹姆斯·科里美国“发展了有机合成的理论和方法学”1991年理查德·恩斯特瑞士“对开发高分辨率核磁共振(nmR)谱学方法的贡献”1992年鲁道夫·马库斯美国“对化学体系中电子转移反应理论的贡献”“发展了以DnA为基础的化学研究方法,开发了聚凯利·穆利斯美国合酶链锁反应(pcR)”1993年“发展了以DnA为基础的化学研究方法,对建立寡迈克尔·史密斯加拿大聚核苷酸为基础的定点突变及其对蛋白质研究的发展的基础贡献”1994年乔治·安德鲁·欧拉美国“对碳正离子化学研究的贡献”1995年保罗·克鲁岑荷兰“对大气化学的研究,特别是有关臭氧分解的研究”马里奥·莫利纳弗兰克·舍伍德·罗兰罗伯特·柯尔1996年哈罗德·克罗托爵士理查德·斯莫利保罗·博耶1997年约翰·沃克延斯·克里斯蒂安·斯科沃尔特·科恩1998年约翰·波普1999年亚米德·齐威尔艾伦·黑格2000年艾伦·麦克德尔米德白川英树威廉·斯坦迪什·诺尔斯20XX年野依良治巴里·夏普莱斯约翰·贝内特·芬恩田中耕一20XX年库尔特·维特里希“对手性催化氧化反应的研究”“发展了对生物大分子进行鉴定和结构分析的方法,建立了软解析电离法对生物大分子进行质谱分析”“发展了对生物大分子进行鉴定和结构分析的方法,瑞士建立了利用核磁共振谱学来解析溶液中生物大分子三维结构的方法”彼得·阿格雷美国“对细胞膜中的离子通道的研究,发现了水通道”20XX年“对细胞膜中的离子通道的研究,对离子通道结构和罗德里克·麦金农美国机理的研究”阿龙·切哈诺沃以色列20XX年阿夫拉姆·赫什科以色列“发现了泛素介导的蛋白质降解”欧文·罗斯美国伊夫·肖万法国20XX年罗伯特·格拉布美国“发展了有机合成中的复分解法”理查德·施罗克美国20XX年罗杰·科恩伯格美国“对真核转录的分子基础的研究”20XX 年格哈德·埃特尔德国“对固体表面化学进程的研究”下村脩美国20XX年马丁·查尔菲美国“发现和改造了绿色荧光蛋白(gFp)”钱永健美国文卡特拉曼·拉马克里希英国南20XX年“对核糖体结构和功能方面的研究”托马斯·施泰茨美国阿达·约纳特以色列理查德·赫克美国20XX年根岸英一日本“对有机合成中钯催化偶联反应的研究”铃木章日本20XX年丹·谢赫特曼以色列“准晶体的发现”美国美国美国英国美国美国英国丹麦美国英国埃及美国美国日本美国日本美国美国日本“发现富勒烯”“阐明了三磷酸腺苷(A Tp)合成中的酶催化机理”“创立了密度泛函理论”发展了量子化学中的计算方法“用飞秒光谱学对化学反应过渡态的研究”“发现和发展了导电聚合物”“对手性催化氢化反应的研究”篇二:阿列克谢耶维奇诺贝尔奖获奖感言阿列克谢耶维奇诺贝尔奖获奖感言我并不是一个人站在这个讲台上,还有一些声音围绕在我身边,数以百计的声音。
1901—2016年诺贝尔化学奖名单大全
1901—2016年诺贝尔化学奖名单大全瑞典皇家科学院从1901年到2016年为175位科学家颁发108次诺贝尔化学奖。
只有Frederick Sanger在1958年和1980年两度获奖。
有4位女性获奖。
最年轻的是1935年获奖的Frédéric Joliot(35岁),最长的是2002年获奖的John B. Fenn(85岁)The Nobel Prize in Chemistry 2016Jean-Pierre Sauvage, Sir J. Fraser Stoddart and Bernard L. Feringa"for the design and synthesis of molecular machines"Jean-Pierre Sauvage J. Fraser Stoddart Bernard L. Feringa2016年:让-皮埃尔•索瓦日(法国),J•弗雷泽•斯托达特(英国)和伯纳德•L•费林加(荷兰)因“设计和合成分子机器”获奖。
The Nobel Prize in Chemistry 2015Tomas Lindahl, Paul Modrich and Aziz Sancar"for mechanistic studies of DNA repair"2015年:托马斯•林达尔(瑞典)、保罗•莫德里奇(美)、阿齐兹•桑贾尔(土耳其、美),因“DNA修复的细胞机制研究”获奖。
The Nobel Prize in Chemistry 2014Eric Betzig, Stefan W. Hell and William E. Moerner"for the development of super-resolved fluorescence microscopy"2014年:埃里克•贝齐格(美)、威廉•莫纳(美)、斯特凡•黑尔(德),为发展超分辨率荧光显微镜做出贡献。
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及获奖理由盘点
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及获奖理由盘点Coca-cola standardization office【ZZ5AB-ZZSYT-ZZ2C-ZZ682T-ZZT18】1901年-2016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及获奖理由盘点诺贝尔化学奖是以瑞典着名化学家、硝化甘油炸药发明人阿尔弗雷德·贝恩哈德·诺贝尔(1833-1896)的部分遗产作为基金创立的5项奖金之一。
诺贝尔化学奖由瑞典皇家科学院从1901年开始负责颁发,总共被颁发了107次。
期间只有1916、1917、1919、1924、1933、1940、1941和1942八年没有颁发。
诺贝尔奖奖项空缺,除了受到两次世界大战影响之外,还受到了诺贝尔奖组委会“宁缺毋滥”的评奖理念的影响。
到目前为止,诺贝尔化学奖共有172位获奖者。
其中英国生物化学家弗雷德里克·桑格(Frederick Sanger)在1958年和1980年两次获得诺贝尔奖,因此历史上获得诺贝尔奖的总共只有171人。
诺贝尔化学奖获奖者的平均年龄是58岁。
其中有32人获奖年龄介于50岁和54岁之间,几乎占到了总获奖人数的20%。
历届诺贝尔化学奖得主及其获奖原因1901年--1910年1901年:雅克布斯?范特霍夫(荷)发现了化学动力学法则和溶液渗透压。
1902年:赫尔曼?费歇尔(德)合成了糖类和嘌呤衍生物。
1903年:阿累尼乌斯(瑞典)提出了电离理论,促进了化学的发展。
1904年:威廉?拉姆齐爵士(英)发现了空气中的稀有气体元素,并确定他们在周期表里的位置。
1905年:阿道夫?拜耳(德)对有机染料以及氢化芳香族化合物的研究促进了有机化学与化学工业的发展。
1906年:穆瓦桑(法)研究并分离了氟元素,并且使用了后来以他名字命名的电炉。
1907年:爱德华?毕希纳(德)对酶及无细胞发酵等生化反应的研究。
1908年:欧内斯特?卢瑟福爵士(新西兰)对元素的蜕变以及放射化学的研究。
1909年:威廉?奥斯特瓦尔德(德)对催化作用,化学平衡以及化学反应速率的研究。
历届诺贝尔化学奖得主简介
历届诺贝尔化学奖得主简介(1901-2009)自1901年诺贝尔奖首次颁奖起,至2006年为止,全世界有476人获得诺贝尔奖,其中诺贝尔物理奖得主有162人。
在这476位诺贝尔奖得主中,有四位曾两次获奖。
其中,波兰裔法国女物理学家、化学家Marie Sklodowska Curie(玛丽‧居礼)(即居礼夫人)获得1903年的诺贝尔物理奖与1911年诺贝尔化学奖美国物理学家John Bardeen(约翰‧巴丁)获得1956年与1972年的诺贝尔物理奖。
在所有得奖科学家中,有三对夫妻共同得奖。
法国物理学家Pierre Curie(皮耶‧居礼)和Marie Sklodowska Curie (玛丽‧居礼)夫妇获得1903年物理奖。
在所有得奖科学家中,包含有5对父子。
共同得到1915年物理奖的是William Henry Bragg & William Lawrence Bragg(布拉格父子);分别得到1906年物理奖和1937年物理奖的是Joseph John Thomoson & George Paget Thomson(汤姆逊父子);分别得到1922年物理奖和1975年物理奖的是Niels Bohr & Aage Niles Bohr(波尔父子);分别得到1924年物理奖和1981年物理奖的是Karl Manne Georg Siegbahn & Kai Manne Borje Siegbahn(赛格巴恩父子)。
在所有得奖科学家中,有10位女性科学家。
其中得到物理奖的是1903年得奖的Marie Sklodowska Curie(玛丽‧居礼)与1963年得奖的Maria Goeppert Mayer(玛丽雅‧梅耶)。
在所有得奖科学家中,有6位是华裔科学家。
分别是1957年物理奖的杨振宁和李政道;1976年物理奖的丁肇中;1986年得化学奖的李远哲;1997年得物理奖的朱棣文;1998年得物理奖的崔琦。
诺贝尔化学奖名录
诺贝尔化学奖名录诺贝尔化学奖是世界上最高荣誉的化学奖项,每年颁发给在化学领域做出卓越贡献的科学家。
自1901年设立以来,已经有许多杰出的科学家荣膺该奖项。
以下是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名录:1901年:雅各布斯·赫尔斯东1902年:赫尔曼·冯·黑尔芬1903年:西蒙·冯塔费1904年:威廉·拉姆齐1905年:亨利克·安东·洛伦兹1906年:约瑟夫·约翰·汤姆生1907年:爱德华·弗兰克1908年:恩斯特·鲁特福德1909年:威廉·欧斯特1910年:奥托·瓦拉赫1911年:玛丽·居里1912年:维克托·兰伯特1913年:阿尔弗雷德·维尔斯1914年:沃尔夫冈·奥斯特瓦尔德1915年:理查德·威尔斯坦1918年:弗里茨·哈勒1919年:卡尔·费迪南德·克兰内1920年:沃尔特·诺德豪斯1921年:弗里茨·赫兴1922年:弗朗西斯·威廉·阿斯顿1923年:弗里茨·泽尔斯1925年:理查德·阿希特1926年:波许1927年:海因里希·威廉·卡尔·鲁斯 1928年:奥德内斯·哈伯1929年:奥夫·玻尔1930年:汉斯·冯·赫尔岑贝格1931年:弗里茨·普朗克1932年:伯纳德·萨克斯1934年:哈罗德·厄普1935年:弗兰克·惠勒1936年:彼得·德拜1937年:诺曼·哈金1938年:理查德·库康1939年:保罗·克鲁特1943年:乔治·德弗里斯特1944年:奥德里希·弗洛伊德1945年:阿里斯托蒂莱·博瓦拉1946年:詹姆斯·萨默菲尔德1947年:罗伯特·罗宾逊1948年:阿德里安·伊瑟尔1949年:威廉·肖克利1950年:奥托·迈耶霍夫1951年:埃德蒙·哈欣斯基1952年:阿夫雷德·伍德华德1953年:赫曼·施莱夫1954年:林纳斯·鲍林1955年:文森特·杜邦1956年:西尔曼·伯格曼1957年:洛伊丝·格洛克纳1958年:弗雷德里克·萨克曼1959年:凯利·莫特1960年:威拉德·利卡1961年:梅尔文·卡尔文1962年:马克斯·珀鲁茨1963年:卡尔·锄礼1964年:多尔纳·拉姆齐1965年:罗伯特·伯纳德·木华 1966年:罗伯特·西蒙斯1967年:马诺哈尔·肯尼斯·尚普 1968年:拉尔夫·斯托克1969年:德里克·巴顿1970年:路易·布隆德尔1971年:格拉德斯通·弗拉克 1972年:克里斯托夫·安森 1973年:恩里科·费米1974年:保罗·弗洛里1975年:约翰·康韦1976年:威廉·利普斯科姆 1977年:伊利亚斯·柴克1978年:约翰·布恩1979年:赫伯特·布朗1980年:保罗·伯格1981年:肯尼思·奥尔斯特姆 1982年:亨利·塔夫茨1983年:罗伯特·默里1984年:罗伯特·布鲁斯特 1985年:赫尔曼·施托德林 1986年:约翰·波尔塔什1987年:查尔斯·彼得斯1988年:约翰·达夫1989年:西德尼·阿尔特曼 1990年:埃利亚斯·科里1991年:理查德·雷诺兹1992年:鲁道夫·马尔库斯1993年:基里尔·卡里里奇·肖尔 1994年:乔治·奥尔巴赫1995年:保罗·克劳泽1996年:理查德·施罗德1997年:保罗·D·博伊耳1998年:沃尔特·科恩1999年:阿哈拉·伯恩斯坦2000年:艾伦·赖奇2001年:威廉·萨莫伊尔2002年:约翰·巴德伊斯2003年:彼得·阿格雷2004年:阿龙·切奇2005年:罗伯特·格伦韦尔2006年:罗杰·库尔曼2007年:格尔哈德·艾伯2008年:奥斯汀·特劳特2009年:托马斯·施特茨勒2010年:理查德·赫克2011年:丹尼尔·谢克曼2012年:罗伯特·莱菲兰德2013年:马丁·卡普特2014年:艾里克·贺希2015年:托马斯·林德尔2016年:让-皮埃尔·索格2017年:雅克·迪比2018年:弗朗索瓦·阿诺2019年:约翰·古德诺夫2020年:艾米·阿希托夫2021年:本杰明·利斯顿这些科学家不仅在化学领域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也为人类的生活和健康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1901-2012年历届诺贝尔化学奖得主与贡献
1901-2012年历届诺贝尔化学奖得主与贡献1901-荷兰科学家范托霍夫因化学动力学和渗透压定律获诺贝尔化学奖。
1902-德国科学家费雪因合成嘌呤及其衍生物多肽获诺贝尔化学奖。
1903-瑞典科学家阿伦纽斯因电解质溶液电离解理论获诺贝尔化学奖。
1904-英国科学家拉姆赛因发现六种惰性所体,并确定它们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1905-德国科学家拜耳因研究有机染料及芳香剂等有机化合物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1906-法国科学家穆瓦桑因分离元素氟、发明穆瓦桑熔炉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1907-德国科学家毕希纳因发现无细胞发酵获诺贝尔化学奖。
1908-英国科学家卢瑟福因研究元素的蜕变和放射化学获诺贝尔化学奖。
1909-德国科学家奥斯特瓦尔德因催化、化学平衡和反应速度方面的开创性工作获诺贝尔化学奖。
1910-德国科学家瓦拉赫因脂环族化合作用方面的开创性工作获诺贝尔化学奖。
1911-法国科学家玛丽·居里(居里夫人)因发现镭和钋,并分离出镭获诺贝尔化学奖。
1912-德国科学家格利雅因发现有机氢化物的格利雅试剂法、法国科学家萨巴蒂埃因研究金属催化加氢在有机化合成中的应用而共同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1913-瑞士科学家韦尔纳因分子中原子键合方面的作用获诺贝尔化学奖。
1914-美国科学家理查兹因精确测定若干种元素的原子量获诺贝尔化学奖。
1915-德国科学家威尔泰特因对叶绿素化学结构的研究获诺贝尔化学奖。
1916-1917-1918-德国科学家哈伯因氨的合成获诺贝尔化学奖。
1919-1920-德国科学家能斯脱因发现热力学第三定律获诺贝尔化学奖。
(1921年补发)1921-英国科学家索迪因研究放射化学、同位素的存在和性质获诺贝尔化学奖。
1922-英国科学家阿斯顿因用质谱仪发现多种同位素并发现原子获诺贝尔化学奖。
1923-奥地利科学家普雷格尔因有机物的微量分析法获诺贝尔化学奖。
1924-1925-奥地利科学家席格蒙迪因阐明胶体溶液的复相性质获诺贝尔化学奖。
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及获奖理由盘点
1901年-2016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及获奖理由盘点诺贝尔化学奖是以瑞典着名化学家、硝化甘油炸药发明人阿尔弗雷德·贝恩哈德·诺贝尔(1833-1896)的部分遗产作为基金创立的5项奖金之一。
诺贝尔化学奖由瑞典皇家科学院从1901年开始负责颁发,总共被颁发了107次。
期间只有1916、1917、1919、1924、1933、1940、1941和1942八年没有颁发。
诺贝尔奖奖项空缺,除了受到两次世界大战影响之外,还受到了诺贝尔奖组委会“宁缺毋滥”的评奖理念的影响。
到目前为止,诺贝尔化学奖共有172位获奖者。
其中英国生物化学家弗雷德里克·桑格(Frederick Sanger)在1958年和1980年两次获得诺贝尔奖,因此历史上获得诺贝尔奖的总共只有171人。
诺贝尔化学奖获奖者的平均年龄是58岁。
其中有32人获奖年龄介于50岁和54岁之间,几乎占到了总获奖人数的20%。
历届诺贝尔化学奖得主及其获奖原因1901年--1910年1901年:雅克布斯?范特霍夫(荷)发现了化学动力学法则和溶液渗透压。
1902年:赫尔曼?费歇尔(德)合成了糖类和嘌呤衍生物。
1903年:阿累尼乌斯(瑞典)提出了电离理论,促进了化学的发展。
1904年:威廉?拉姆齐爵士(英)发现了空气中的稀有气体元素,并确定他们在周期表里的位置。
1905年:阿道夫?拜耳(德)对有机染料以及氢化芳香族化合物的研究促进了有机化学与化学工业的发展。
1906年:穆瓦桑(法)研究并分离了氟元素,并且使用了后来以他名字命名的电炉。
1907年:爱德华?毕希纳(德)对酶及无细胞发酵等生化反应的研究。
1908年:欧内斯特?卢瑟福爵士(新西兰)对元素的蜕变以及放射化学的研究。
1909年:威廉?奥斯特瓦尔德(德)对催化作用,化学平衡以及化学反应速率的研究。
1910年—1919年1910年:奥托?瓦拉赫(德)在脂环类化合物领域的开创性工作促进了有机化学和化学工业的发展的研究。
历届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的名单
历届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的名单自1901年起,诺贝尔化学奖已经颁发了一百多年。
以下是历届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的名单:1901年:雅各布斯·冯特·霍夫曼1902年:埃米尔·冯·贝林1903年:赫尔曼·埃米尔·费希特1904年:威廉·拉姆赛1905年:亨利·莫瑞1906年:爱德华·弗兰克兰德1907年:阿尔贝特·阿布拉姆森1908年:恩斯特·鲁特福德1909年:威廉·欧斯特1910年:奥托·瓦勒拉·安德烈·冯·拜尔1911年:玛丽·居里1912年:维克托·格里戈里维奇·托普奇尼1913年:阿尔弗雷德·沃纳·伯格1914年:费迪南德·弗雷德里希·浮士德1915年:理查德·威廉·威尔斯1918年:弗里茨·哈伯1919年:约翰·赫尔曼·维伦1920年:瓦尔特·诺伯1921年:弗雷德里克·萨格1922年:弗朗西斯·阿斯顿1923年:弗里茨·泽纳克1925年:理查德·阿德博1926年:西里尔·诺特1927年:海因里希·瓦尔特1928年:奥尔瑟·维布伦1929年:阿瑟·哈蒙德1930年:汉斯·冯·欧夫1931年:卡尔·威廉·玛克希1932年:伊里亚·梅切尼科夫1934年:哈罗德·乌雷1935年:弗雷德里克·吉尔伯特 1936年:彼得·德拜弗1937年:诺曼·霍克斯沃思1938年:理查德·克鲁克1939年:保罗·克鲁斯1943年:乔治·德维1944年:奥德里·莫尔1945年:奥特-赫恩里希·迪尔斯 1946年:詹姆斯·桑德斯顿1947年:罗伯特·罗宾逊1948年:阿尔贝特·杜克1949年:威廉·默文1950年:奥托·保罗·赫滕斯坦1951年:埃德蒙·哈斯勒1952年:阿尔弗雷德·赫夫曼1953年:赫尔曼·斯图尔特1954年:林纳斯·鲍林1955年:文森特·杜比西1956年:西尔斯·奥特1957年:阿瑟·坎通1958年:弗雷德里克·萨克斯1959年:尼古拉斯·巴伦1960年:威拉德·利卡1961年:梅尔文·卡尔文1962年:马克斯·佛居斯1963年:卡尔·齐尔斯1964年:多尔切斯·因格利斯1965年:罗伯特·伯纳德·伍德沃德 1966年:罗伯特·S·穆林1967年:马努埃尔·佩雷兹·戈麦斯 1968年:哈里·韦特1969年:德瑞克·巴顿1970年:路易斯·福卡1971年:格拉德斯通·贝克1972年:克里斯多夫·安森1973年:艾弗雷德·赫希1974年:保罗·弗洛里1975年:约翰·康威1976年:威廉·利普斯柏1977年:伊利亚·梅切尼科夫1978年:彼得·米歇尔·阿巴拉夫1979年:乔治·默克尔1980年:保罗·贝尔茨1981年:肯尼斯·阿罗1982年:亨里克·达蒙1983年:亨利·塔夫茨1984年:罗伯特·布鲁斯·梅里菲尔德 1985年:赫伯特·奥尔茨1986年:邓肯·赖特1987年:查尔斯·佩德森1988年:约翰·波拉德1989年:托马斯·刘易斯1990年:埃利奥特·斯蒂尔1991年:理查德·雷特利奇1992年:鲍姆·欧斯特1993年:kary Mullis1994年:乔治·奥尔巴赫1995年:马里奥·莫洛纳1996年:罗伯特·富勒1997年:保罗·博耶尔1998年:瓦尔特·考恩1999年:阿哈德·扎德2000年:阿兰·赛克2001年:威廉姆·诺尔斯2002年:约翰·贝内特·弗朗西斯 2003年:彼得·阿格雷2004年:阿伦·赫克2005年:罗伯特·格拉布斯2006年:罗杰·库内2007年:李政道2008年:马丁·查尔弗斯2009年:文森特·扬2010年:理查德·赫克和阿达·尤劳 2011年:丹尼尔·谢辛格2012年:罗伯特·莱夫科维茨2013年:马丁·卡普莱2014年:埃里克·贝茨2015年:托马斯·林德斯特勒2016年:让-皮埃尔·萨维纳2017年:雅克·迪布洛克2018年:弗朗西斯·阿诺德、乔治·史密斯、格雷戈里·温特 2019年:约翰·古德诺夫、斯坦利·惠廷汉姆、阿卡迪亚·谢米亚2020年:艾米·瑞斯、詹妮弗·杜德纳、埃米尔·克罗伊德尔以上就是历届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的名单。
1901-2020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
1901-2020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诺贝尔化学奖历年得主(1901-2020)1、雅各布斯·亨里克斯·范特霍夫(Jacobus Hendricus Van'Hoff)(1852–1911)国籍:荷兰1901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获奖理由:发现了溶液中的化学动力学法则和渗透压规律以及对立体化学和化学平衡理论作出的贡献。
2、埃米尔·费雷(Emil Fischer)(1852–1919)国籍:德国1902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获奖理由:为有机化学广泛应用于现代工业奠定了基础。
3、斯万特·奥古斯特·阿累尼乌斯(Svante August Arrhenius)(1859–1927)国籍:瑞典1903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获奖理由:运用物理化学规律阐述了毒素和抗毒素的反应。
4、威廉·拉姆赛(William Ramsay)(1852–1916)国籍:英国1904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获奖理由:发现了气态惰性元素,并确定了它们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
5、阿道夫·冯·贝耶尔(Asolf von Baeyer)(1835–1917)国籍:德国1905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获奖理由:发现靛青、天蓝、绯红现代三大基本柒素分子结构。
6、亨利·莫瓦桑(Henri Moissan)(1852–1907)国籍:法国1906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获奖理由:首次制得单质氟。
7、爱德华·毕希纳(Eduard Buchner)(1860–1917)国籍:德国1907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获奖理由:发现无细胞发酵工艺,对制糖、酿酒工业产生重大意义。
8、欧内斯特·卢瑟福(Ernest Rutherford)(1871–1937)国籍:英国1908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获奖理由:对元素蜕变以及放射化学的研究成果为“人工核反应”技术奠定基础。
9、威廉·奥斯特瓦尔德(F.Wilhelm Ostwald)(1853–1932)国籍:德国1909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获奖理由:为催化剂作用、化学平衡、化学反应速率方面的研究作出突出贡献。
历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及其成果
历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及其成果
以下是历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及其成果的部分介绍:
1901 年:雅各布斯·范特霍夫(Jacobus Henricus van't Hoff)因发现了化学动力学和热力学的原理以及渗透压定律而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1902 年:赫尔曼·费歇尔(Hermann Emil Fischer)因对糖和嘌呤的合成做出的贡献而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1905 年:阿道夫·冯·拜尔(Adolf von Baeyer)因对有机染料和芳香族化合物的研究而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1907 年:爱德华·比希纳(Eduard Buchner)因发现了无细胞发酵的原理而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1908 年:欧内斯特·卢瑟福(Ernest Rutherford)因对放射性物质和原子结构的研究而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1909 年:威廉·奥斯特瓦尔德(Wilhelm Ostwald)因对催化作用、化学平衡和反应速率的研究而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1910 年:奥托·瓦拉赫(Otto Wallach)因对脂环族化合物的研究而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1911 年:玛丽·居里(Marie Curie)因发现了镭和钋元素,并对放射性物质的研究做出了巨大贡献而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以上只是历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的一小部分,他们的研究成果在化学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为现代化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诺贝尔化学奖得主及获奖理由盘点
诺贝尔化学奖得主及获奖理由盘点文件编码(008-TTIG-UTITD-GKBTT-PUUTI-WYTUI-8256)1901年-2016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及获奖理由盘点诺贝尔化学奖是以瑞典着名化学家、硝化甘油炸药发明人阿尔弗雷德·贝恩哈德·诺贝尔(1833-1896)的部分遗产作为基金创立的5项奖金之一。
诺贝尔化学奖由瑞典皇家科学院从1901年开始负责颁发,总共被颁发了107次。
期间只有1916、1917、1919、1924、1933、1940、1941和1942八年没有颁发。
诺贝尔奖奖项空缺,除了受到两次世界大战影响之外,还受到了诺贝尔奖组委会“宁缺毋滥”的评奖理念的影响。
到目前为止,诺贝尔化学奖共有172位获奖者。
其中英国生物化学家弗雷德里克·桑格(Frederick Sanger)在1958年和1980年两次获得诺贝尔奖,因此历史上获得诺贝尔奖的总共只有171人。
诺贝尔化学奖获奖者的平均年龄是58岁。
其中有32人获奖年龄介于50岁和54岁之间,几乎占到了总获奖人数的20%。
历届诺贝尔化学奖得主及其获奖原因1901年--1910年1901年:雅克布斯?范特霍夫(荷)发现了化学动力学法则和溶液渗透压。
1902年:赫尔曼?费歇尔(德)合成了糖类和嘌呤衍生物。
1903年:阿累尼乌斯(瑞典)提出了电离理论,促进了化学的发展。
1904年:威廉?拉姆齐爵士(英)发现了空气中的稀有气体元素,并确定他们在周期表里的位置。
1905年:阿道夫?拜耳(德)对有机染料以及氢化芳香族化合物的研究促进了有机化学与化学工业的发展。
1906年:穆瓦桑(法)研究并分离了氟元素,并且使用了后来以他名字命名的电炉。
1907年:爱德华?毕希纳(德)对酶及无细胞发酵等生化反应的研究。
1908年:欧内斯特?卢瑟福爵士(新西兰)对元素的蜕变以及放射化学的研究。
1909年:威廉?奥斯特瓦尔德(德)对催化作用,化学平衡以及化学反应速率的研究。
(完整word版)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历年获奖者(1901-2016)汇总,推荐文档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历年获奖者(1901-2016) 时间得主国家得奖原因1901年埃米尔·阿道夫·冯·贝林德国“对血清疗法的研究,特别是在治疗白喉应用上的贡献,由此开辟了医学领域研究的新途径,也因此使得医生手中有了对抗疾病和死亡的有力武器”1902年罗纳德·罗斯英国“在疟疾研究上的工作,由此显示了疟疾如何进入生物体,也因此为成功地研究这一疾病以及对抗这一疾病的方法奠定了基础”1903年尼尔斯·吕贝里·芬森丹麦“在用集中的光辐射治疗疾病,特别是寻常狼疮方面的贡献,由此开辟了医学研究的新途径”1904年伊万·巴甫洛夫俄罗斯“在消化的生理学研究上的工作,这一主题的重要方面的知识由此被转化和扩增”1905年罗伯特·科赫德国“对结核病的相关研究和发现”1906年卡米洛·高尔基意大利“在神经系统结构研究上的工作”圣地亚哥·拉蒙-卡哈尔西班牙1907年夏尔·路易·阿方斯·拉韦朗法国“对原生动物在致病中的作用的研究”1908年伊拉·伊里奇·梅契尼科夫俄罗斯“在免疫性研究上的工作”保罗·埃尔利希德国1909年埃米尔·特奥多尔·科赫尔瑞士“对甲状腺的生理学、病理学以及外科学上的研究”1910年阿尔布雷希特·科塞尔德国“通过对包括细胞核物质在内的蛋白质的研究,为了解细胞化学做出的贡献”1911年阿尔瓦·古尔斯特兰德瑞典“在眼睛屈光学研究上的工作”1912年亚历克西·卡雷尔法国“在血管结构以及血管和器官移植研究上的工作”1913年夏尔·罗贝尔·里歇法国“在过敏反应研究上的工作”1914年罗伯特·巴拉尼奥地利“在前庭器官的生理学与病理学研究上的工作”1919年朱尔·博尔代比利时“免疫性方面的发现”1920年奥古斯特·克罗丹麦“发现毛细血管运动的调节机理”1922年阿奇博尔德·希尔英国“在肌肉产生热量上的发现”奥托·迈尔霍夫德国“发现肌肉中氧的消耗和乳酸代谢之间的固定关系”1923年弗雷德里克·格兰特·班廷加拿大“发现胰岛素”约翰·麦克劳德加拿大1924年威廉·埃因托芬荷兰“发明心电图装置”1926年约翰尼斯·菲比格丹麦“发现鼠癌”1927年朱利叶斯·瓦格纳-尧雷格奥地利“发现在治疗麻痹性痴呆过程中疟疾接种疗法的治疗价值”1928年查尔斯·尼柯尔法国“在斑疹伤寒研究上的工作”1929年克里斯蒂安·艾克曼荷兰“发现抗神经炎的维生素”弗雷德里克·霍普金斯爵士英国“发现刺激生长的维生素”1930年卡尔·兰德施泰纳奥地利“发现人类的血型”1931年奥托·海因里希·瓦尔堡德国“发现呼吸酶的性质和作用方式”1932年查尔斯·斯科特·谢灵顿爵士英国“发现神经元的相关功能”埃德加·阿德里安英国1933年托马斯·亨特·摩尔根美国“发现遗传中染色体所起的作用”1934年乔治·惠普尔美国“发现贫血的肝脏治疗法”乔治·迈诺特美国威廉·莫菲美国1935年汉斯·斯佩曼德国“发现胚胎发育中的组织者(胚胎发育中起中心作用的胚胎区域)效应”1936年亨利·哈利特·戴尔爵士英国“神经冲动的化学传递的相关发现”奥托·勒维奥地利1937年圣捷尔吉·阿尔伯特匈牙利“与生物燃烧过程有关的发现,特别是关于维生素C和延胡索酸的催化作用”1938年海门斯比利时“发现窦和主动脉机制在呼吸调节中所起的作用”1939年格哈德·多马克德国“发现百浪多息(一种磺胺类药物)的抗菌效果”1943年亨利克·达姆丹麦“发现维生素K”爱德华·阿德尔伯特·多伊西美国“发现维生素K的化学性质”1944年约瑟夫·厄尔兰格美国“发现单神经纤维的高度分化功能”赫伯特·斯潘塞·加塞美国1945年亚历山大·弗莱明爵士英国“发现青霉素及其对各种传染病的疗效”恩斯特·伯利斯·柴恩英国霍华德·弗洛里爵士澳大利亚1946年赫尔曼·约瑟夫·马勒美国“发现用X射线辐射的方法能够产生突变”1947年卡尔·斐迪南·科里美国“发现糖原的催化转化原因”格蒂·特蕾莎·科里美国贝尔纳多·奥赛阿根廷“发现垂体前叶激素在糖代谢中的作用”1948年保罗·赫尔曼·穆勒瑞士“发现DDT是一种高效杀死多类节肢动物的接触性毒药”1949年瓦尔特·鲁道夫·赫斯瑞士“发现间脑的功能性组织对内脏活动的调节功能”安东尼奥·埃加斯·莫尼斯葡萄牙“发现前脑叶白质切除术对特定重性精神病患者的治疗效果”1950年菲利普·肖瓦特·亨奇美国“发现肾上腺皮质激素及其结构和生物效应”爱德华·卡尔文·肯德尔美国塔德乌什·赖希施泰因瑞士1951年马克斯·泰累尔南非“黄热病及其治疗方法上的发现”1952年赛尔曼·A·瓦克斯曼美国“发现链霉素,第一个有效对抗结核病的抗生素”1953年汉斯·阿道夫·克雷布斯英国“发现柠檬酸循环”弗里茨·阿尔贝特·李普曼美国“发现辅酶A及其对中间代谢的重要性”1954年约翰·富兰克林·恩德斯美国“发现脊髓灰质炎病毒在各种组织培养基中的生长能力”弗雷德里克·查普曼·罗宾斯美国托马斯·哈克尔·韦勒美国1955年阿克塞尔·胡戈·特奥多尔·特奥雷尔瑞典“发现氧化酶的性质和作用方式”1956年安德烈·弗雷德里克·考南德美国“心脏导管术及其在循环系统的病理变化方面的发现”沃纳·福斯曼德国迪金森·伍德拉夫·理查兹美国1957年达尼埃尔·博韦意大利“发现抑制某些机体物质作用的合成化合物,特别是对血管系统和骨骼肌的作用”1958年乔治·韦尔斯·比德尔美国“发现基因功能受到特定化学过程的调控”爱德华·劳里·塔特姆美国乔舒亚·莱德伯格美国“发现细菌遗传物质的基因重组和组织”1959年阿瑟·科恩伯格美国“发现核糖核酸和脱氧核糖核酸的生物合成机制”塞韦罗·奥乔亚美国1960年弗兰克·麦克法兰·伯内特爵士澳大利亚“发现获得性免疫耐受”彼得·梅达沃英国1961年盖欧尔格·冯·贝凯希美国“发现耳蜗内刺激的物理机理”1962年佛朗西斯·克里克英国“发现核酸的分子结构及其对生物中信息传递的重要性”詹姆斯·杜威·沃森美国莫里斯·威尔金斯英国1963年约翰·卡鲁·埃克尔斯爵士澳大利亚“发现在神经细胞膜的外围和中心部位与神经兴奋和抑制有关的离子机理”艾伦·劳埃德·霍奇金英国安德鲁·赫胥黎英国1964年康拉德·布洛赫美国“发现胆固醇和脂肪酸的代谢机理和调控作用”费奥多尔·吕嫩德国1965年方斯华·贾克柏法国“在酶和病毒合成的遗传控制中的发现”安德列·利沃夫法国贾克·莫诺法国1966年裴顿·劳斯美国“发现诱导肿瘤的病毒”查尔斯·布兰顿·哈金斯美国“发现前列腺癌的激素疗法”1967年拉格纳·格拉尼特瑞典“发现眼睛的初级生理及化学视觉过程”霍尔登·凯弗·哈特兰美国乔治·沃尔德美国1968年罗伯特·W·霍利美国“破解遗传密码并阐释其在蛋白质合成中的作用”哈尔·葛宾·科拉纳美国马歇尔·沃伦·尼伦伯格美国1969年马克斯·德尔布吕克美国“发现病毒的复制机理和遗传结构”阿弗雷德·赫希美国萨尔瓦多·卢瑞亚美国1970年朱利叶斯·阿克塞尔罗德美国“发现神经末梢中的体液性传递物质及其贮存、释放和抑制机理”乌尔夫·冯·奥伊勒瑞典伯纳德·卡茨爵士英国1971年埃鲁·威尔布尔·苏德兰美国“发现激素的作用机理”1972年杰拉尔德·埃德尔曼美国“发现抗体的化学结构”罗德尼·罗伯特·波特英国1973年卡尔·冯·弗利德国“发现个体与社会性行为模式的组织和引发”康拉德·洛伦兹奥地利尼可拉斯·庭伯根英国1974年阿尔伯特·克劳德比利时“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组织方面的发现”克里斯汀·德·迪夫比利时乔治·埃米尔·帕拉德美国1975年戴维·巴尔的摩美国“发现肿瘤病毒和细胞的遗传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罗纳托·杜尔贝科美国霍华德·马丁·特明美国1976年巴鲁克·塞缪尔·布隆伯格美国“发现传染病产生和传播的新机理”丹尼尔·卡尔顿·盖杜谢克美国1977年罗歇·吉耶曼美国“发现大脑分泌的肽类激素”安德鲁·沙利美国罗莎琳·萨斯曼·耶洛美国“开发肽类激素的放射免疫分析法”1978年沃纳·亚伯瑞士“发现限制性内切酶及其在分子遗传学方面的应用”丹尼尔·那森斯美国汉弥尔顿·史密斯美国1979年阿兰·麦克莱德·科马克美国“开发计算机辅助的断层扫描技术”高弗雷·豪斯费尔德英国1980年巴茹·贝纳塞拉夫美国“发现调节免疫反应的细胞表面受体的遗传结构”让·多塞法国乔治·斯内尔美国1981年罗杰·斯佩里美国“发现大脑半球的功能性分工”大卫·休伯尔美国“发现视觉系统的信息加工”托斯坦·维厄瑟尔瑞典1982年苏恩·伯格斯特龙瑞典“发现前列腺素及其相关的生物活性物质”本格特·萨米尔松瑞典约翰·范恩英国1983年巴巴拉·麦克林托克美国“发现可移动的遗传元素”1984年尼尔斯·杰尼丹麦“关于免疫系统的发育和控制特异性的理论,以及发现单克隆抗体产生的原理”乔治斯·克勒德国色萨·米尔斯坦英国1985年麦可·布朗美国“在胆固醇代谢的调控方面的发现”约瑟夫·里欧纳德·戈尔茨坦美国1986年斯坦利·科恩美国“发现生长因子”丽塔·列维-蒙塔尔奇尼美国1987年利根川进日本“发现抗体多样性产生的遗传学原理”1988年詹姆士·W·布拉克爵士英国“发现药物治疗的重要原理”格特鲁德·B·埃利恩美国乔治·希青斯美国1989年迈克尔·毕晓普美国“发现逆转录病毒致癌基因的细胞来源”哈罗德·瓦慕斯美国1990年约瑟夫·默里美国“发明应用于人类疾病治疗的器官和细胞移植术”唐纳尔·托马斯美国1991年厄温·内尔德国“发现细胞中单离子通道的功能”伯特·萨克曼德国1992年埃德蒙·费希尔美国“发现的可逆的蛋白质磷酸化作用是一种生物调节机制”埃德温·克雷布斯美国1993年理察·罗伯茨英国“发现断裂基因”菲利普·夏普美国1994年艾尔佛列·古曼·吉尔曼美国“发现G蛋白及其在细胞中的信号转导作用”马丁·罗德贝尔美国1995年爱德华·路易斯美国“发现早期胚胎发育中的遗传调控机理”克里斯汀·纽斯林-沃尔哈德德国艾瑞克·威斯乔斯美国1996年彼得·杜赫提澳大利亚“发现细胞介导的免疫防御特性”罗夫·辛克纳吉瑞士1997年史坦利·布鲁希纳美国“发现朊病毒——传染的一种新的生物学原理”1998年罗伯·佛契哥特美国“发现在心血管系统中起信号分子作用的一氧化氮”路易斯·路伊格纳洛美国费瑞·慕拉德美国1999年古特·布洛伯尔美国“发现蛋白质具有内在信号以控制其在细胞内的传递和定位”2000年阿尔维德·卡尔森瑞典“发现神经系统中的信号传导”保罗·格林加德美国艾瑞克·坎德尔美国2001年利兰·哈特韦尔美国“发现细胞周期的关键调节因子”蒂姆·亨特英国保罗·纳斯爵士英国2002年悉尼·布伦纳英国“发现器官发育和细胞程序性死亡的遗传调控机理”H·罗伯特·霍维茨美国约翰·E·苏尔斯顿美国2003年保罗·劳特伯美国“在核磁共振成像方面的发现”彼得·曼斯菲尔德爵士英国2004年理查德·阿克塞尔美国“发现嗅觉受体和嗅觉系统的组织方式”琳达·巴克美国2005年巴里·马歇尔澳大利亚“发现幽门螺杆菌及其在胃炎和胃溃疡中所起的作用”罗宾·沃伦澳大利亚2006年安德鲁·法厄美国“发现了RNA干扰——双链RNA引发的沉默现象”克雷格·梅洛美国2007年马里奥·卡佩奇美国“在利用胚胎干细胞引入特异性基因修饰的原理上的发现”马丁·埃文斯爵士英国奥利弗·史密斯美国2008年哈拉尔德·楚尔·豪森德国“发现了导致子宫颈癌的人乳头状瘤病毒”弗朗索瓦丝·巴尔-西诺西法国“发现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即艾滋病病毒)”吕克·蒙塔尼法国2009年伊丽莎白·布莱克本澳大利亚“发现端粒和端粒酶如何保护染色体”卡罗尔·格雷德美国杰克·绍斯塔克英国2010年罗伯特·杰弗里·爱德华兹英国“因为在试管婴儿方面的研究获奖”2011年布鲁斯·巴特勒美国"他们对于先天免疫机制激活的发现"朱尔斯·霍尔曼法国拉尔夫·斯坦曼美国"他发现树突状细胞和其在后天免疫中的作用"2012年约翰·格登爵士英国“发现成熟细胞可被重写成多功能细胞”[2]山中伸弥日本2013年詹姆斯·E·罗斯曼美国细胞囊泡交通的运行与调节机制兰迪-W.谢克曼托马斯-C.苏德霍夫德国2014年John O'Keefe(约翰-欧基夫)美国发现了大脑中形成定位系统的细胞May Britt Moser(梅-布莱特-莫索尔)挪威Edvand Moser(爱德华-莫索尔)挪威2015年威廉·C·坎贝尔爱尔兰发现治疗蛔虫寄生虫新疗法聪大村日本屠呦呦(浙江宁波人)中国创制新型抗疟药——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2016年大隅良典日本发现细胞自噬机制。
历届诺贝尔化学奖得主及研究成果
历届诺贝尔化学奖得主及研究成果1901年 J. H. 范特·霍夫(荷兰人)发现溶液中化学动力学法则和渗透压规律。
1902年 E. H. 费雪(德国人)合成了糖类以及嘌噙诱导体。
1903年 S . A .阿伦纽斯(瑞典人)提出电解质溶液理论。
1904年 W . 拉姆赛(英国人)发现空气中的惰性气体。
1905年 A .冯·贝耶尔(德国人)从事有机染料以及氢化芳香族化合物的研究。
1906年 H . 莫瓦桑(法国人)从事氟元素的研究。
1907年 E .毕希纳(德国人)从事酵素和酶化学、生物学研究。
1908年 E. 卢瑟福(英国人)首先提出放射性元素的蜕变理论。
1909年 W. 奥斯特瓦尔德(德国人)从事催化作用、化学平衡以及反应速度的研究。
1910年 O. 瓦拉赫(德国人)脂环式化合物的奠基人。
1911年 M. 居里(法国人)发现镭和钋。
1912年 V. 格林尼亚(法国人)发明了格林尼亚试剂——有机镁试剂。
P. 萨巴蒂(法国人)使用细金属粉末作催化剂,发明了一种制取氢化不饱和烃的有效方法。
1913年 A. 维尔纳(瑞士人)从事分子内原子化合价的研究。
1914年 T.W. 理查兹(美国人)致力于原子量的研究,精确地测定了许多元素的原子量。
1915年 R. 威尔斯泰特(德国人)从事植物色素(叶绿素)的研究。
1916---1917年未颁奖。
1918年 F. 哈伯(德国人)发明固氮法。
1919年未颁奖。
1920年 W.H. 能斯脱(德国人)从事电化学和热动力学方面的研究。
1921年 F. 索迪(英国人)从事放射性物质的研究,首次命名“同位素”。
1922年 F.W. 阿斯顿(英国人)发现非放射性元素中的同位素并开发了质谱仪。
1923年 F. 普雷格尔(奥地利人)创立了有机化合物的微量分析法。
1924年未颁奖。
1925年 R.A. 席格蒙迪(德国人)从事胶体溶液的研究并确立了胶体化学。
1926年 T. 斯韦德贝里(瑞典人)从事胶体化学中分散系统的研究。
历届诺贝尔及平奖得主(1901_2017年]
历届诺贝尔和平奖得主 (1901-2016)获奖时间得主(国籍)角色(Role)领域(Field)1901年琼·亨利·杜南(瑞士)[89]Jean Henry Dunant日内瓦公约发起者,红十字国际委员会的创始人人道主义工作,和平运动弗雷德里克·帕西(法国)[90]Frédéric Passy第一个法国和平协会创始人兼主席1902年埃利·迪科门(瑞士)Élie Ducommun[91]国际和平局(瑞士伯尔尼)名誉秘书和平运动夏尔莱·阿尔贝特·戈巴特(瑞士)Albert Goba[92]国际和平局(瑞士伯尔尼)名誉秘书各国议会联盟秘书长1903年威廉·兰德尔·克里默(英国)William Randal Cremer[93]国际仲裁法庭秘书,英国议会成员和平运动,国际组织1904年国际法研究院Institut de droitinternational[94]学科团体和平运动,国际组织1905年贝尔塔·冯·苏特纳(奥地利)Bertha von Suttner[95]《放下武器!》作者,国际和平局(瑞士伯尔尼)名誉主席和平运动1906年西奥多·罗斯福(美国)Theodore Roosevelt[96]各种和平条约的协作者时任美国总统协商谈判1907年埃内斯托·泰奥多罗·莫内塔(意大利)ErnestoTeodoro Moneta[97]国际和平协会“伦巴第联盟”主席和平运动,国际组织路易·雷诺(法国)Louis Renault[98]国际法教授1908年克拉斯·蓬图斯·阿诺尔德松(瑞典)Klas Pontus Arnoldson[99]瑞典和平仲裁联盟创始人前瑞典议会成员,作家和平运动弗雷德里克·贝耶(丹麦)Fredrik Bajer[100]国际和平局(瑞士伯尔尼)名誉主席丹麦议会成员1909年奥古斯特·贝尔纳特(比利时)Auguste Beernaert[101]国际仲裁法院(海牙)成员比利时议会成员、前首相和平运动,国际组织保罗·德康斯坦(法国)Paul Henrid'Estournelles deConstant[102]捍卫国家利益和国际调解委员会成员,法国议会志愿仲裁小组发起人兼主席,法国议会成员1910年国际和平局1891年,于瑞士伯尔尼建立和平运动Permanent International Peace Bureau,IPB[103]1911年托比亚斯·阿赛尔(荷兰)Tobias Asser[104]律师,内阁部长,国际私法会议创始人和平运动阿尔弗雷德·赫尔曼·弗里德(奥匈帝国)[105]Alfred FriedDie Friedenswarte(和平主义刊物)创始人,记者1912年伊莱休·鲁特(美国)Elihu Root[106]前国务卿,多个仲裁协定发起人协商谈判1913年亨利·拉方丹(比利时)Henri La Fontaine[107]国际和平局永久主席,比利时议会成员和平运动1917年红十字国际委员会International Committeeof the Red Cross[108]1863年,于瑞士日内瓦成立人道主义工作1919年伍德罗·威尔逊(美国)Woodrow Wilson[109]时任美国总统、国际联盟的最初倡导者国际组织1920年莱昂·维克多·奥古斯特·布尔茹瓦(法国)Léon Bourgeois[110]国际联盟理事会主席,法国议会主席国际组织1921年卡尔·亚尔马·布兰廷(瑞典)Hjalmar Branting [111]时任瑞典首相国际组织,和平运动克里斯蒂安·劳斯·朗格(挪威)Christian Lange[112]各国议会联盟秘书长(布鲁塞尔)和平运动1922年弗里乔夫·南森(挪威)Fridtjof Nansen[113]探险家、科学家、“南森护照”(难民)发起人人道主义工作1925年奥斯丁·张伯伦(英国)Sir AustenChamberlain[114]英国外交大臣、《洛迦诺公约》的倡导者协商谈判查尔斯·盖茨·道斯(美国)Charles G. Dawes[115]时任美国副总统,“道威斯计划”计划的制定者,同盟国赔偿委员会主席1926年阿里斯蒂德·白里安(法国)Aristide Briand[116]《洛迦诺公约》、《白里安-凯洛格非战公约》发起人之一,外交部长协商谈判古斯塔夫·施特雷泽曼(德国)Gustav Stresemann[117]《洛迦诺公约》发起人之一,外交部长,前大法官1927年费迪南·爱德华·比松(法国)Ferdinand Buisson[118]巴黎索邦大学前教授,人权联盟的创始人兼主席协商谈判,和平运动路德维希·克魏德(德国)Ludwig Quidde[119]各种和平会议参与者,德国议会成员,柏林大学教授1929年弗兰克·B·凯洛格(美国)Frank B. Kellogg[120]《白里安-凯洛格非战公约》发起人之一,美国前国务卿协商谈判1930年纳坦·瑟德布卢姆(瑞典)Nathan Söderblom[121]普世教会合一运动领袖,大主教和平运动1931年简·亚当斯(美国)Jane Addams[122]国际妇女争取和平与自由联盟主席,社会学家和平运动尼古拉斯·默里·巴特勒(美国)Nicholas MurrayButler[123]《白里安-凯洛格非战公约》发起人之一,哥伦比亚大学校长和平运动,协商谈判1933年诺曼·安吉尔(英国)Sir Norman Angell [124]国际联盟执行委员会成员,作家军备控制与裁军1934年阿瑟·亨德森(英国)Arthur Henderson[125]1932年裁军会议大会主席,前外交部长国际组织,军备控制与裁军1935年卡尔·冯·奥西茨基(德国)Carl von Ossietzky[126]和平主义者,记者人权,军备控制与裁军1936年卡洛斯·萨维德拉·拉马斯(阿根廷)Carlos Saavedra Lamas[127]外交部长,联合国大会主席,巴拉圭与玻利维亚之间的冲突调解人协商谈判1937年E·A·罗伯特·塞西尔(英国)Robert Cecil [128]国际和平运动创始人兼主席,作家,前掌玺大臣国际组织,和平运动1938年南森国际难民办公室Nansen InternationalOffice for Refugees [129]由南森成立的国际援助组织人道主义工作1944年红十字国际委员会International Committeeof the Red Cross[130]1863年,成立于瑞士日内瓦人道主义工作1945年考代尔·霍尔(美国)Cordell Hull[131]联合国发起人中突出的参与者,前国务卿国际组织1946年爱米莉·巴尔奇(美国)Emily Greene Balch[132]国际妇女争取和平与自由联盟荣誉主席前历史社会学教授和平运动约翰·瑞利·马特(美国)John R. Mott[133]基督教青年会国际委员会主席国际宣教协会主席1947年英国公谊服务委员会Friends Service Council- Facts(The Quakers)[134]1647年,成立于英国伦敦人道主义工作美国公谊服务委员会American Friends ServiceCommittee (TheQuakers)[135]1917年,成立于美国华盛顿和平运动1949年约翰·博伊德·奥尔(英国)Lord (John) Boyd Orr ofBrechin[136]国家和平委员会和世界和平组织联盟主席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突出的组织者和指挥者营养学政治家,医生人道主义工作,国际组织1950年拉尔夫·约翰逊·本奇(美国)Ralph Bunche[137]担任巴勒斯坦问题调解员(1948年)联合国托管理事会理事美国哈佛大学(剑桥)教授协商谈判1951年列翁·茹奥(法国)Léon Jouhaux[138]联合国代表国际自由工会联合会主席,国际劳工组织理事会副主席,国际组织,人权1952年阿尔贝特·施韦泽史怀哲(德国)Albert Schweitzer[139]兰巴雷内(加蓬共和国广场)建立者传教士医生人道主义工作1953年乔治·卡特莱特·马歇尔(美国)George C. Marshall[140]“马歇尔计划”发起人,联合国的代表,前国务卿和国防部长,美国红十字会大会主席国际工作,人道主义工作1954年联合国难民事务高级专员公署Office of the UnitedNations HighCommissioner forRefugee[141]1951年,成立于瑞士日内瓦人道主义工作1957年莱斯特·伯勒斯·皮尔森(加拿大)Lester Bowles Pearson[142]第七届联合国大会大会主席前加拿大对外事务国务卿协商谈判,国际组织1958年乔治·皮尔(比利时)Georges Pire[143]难民救援机构"l'Europe du Coeur au Service duMonde领导人,多明我会牧师人道主义工作1959年菲利普·诺埃尔-贝克(英国)Philip Noel-Baker [144]世界和平与合作的终身致力者,国会议员军控与裁军,国际组织1960年艾伯特·约翰·卢图利(南非)Albert Lutuli[145]非洲人国民大会主席人权1961年达格·哈马舍尔德(瑞典)Dag Hammarskjöld[146]联合国秘书长协商谈判1962年莱纳斯·卡尔·鲍林(美国)Linus Pauling[147]化学家军控与裁军1963年红十字国际委员会International Committeeof the Red Cross[148]红十字会与红新月会国际联合会League of RedCross Societies1863年,前者成立于瑞士日内瓦1919年,后者成立于法国巴黎人道主义工作1964年马丁·路德·金(美国)Martin Luther King Jr.[149]南方基督教领袖会议的领导人权1965年联合国儿童基金会United NationsChildren's Fund[150]1946年,成立于美国纽约人道主义工作1968年勒内·卡森(法国)René C assin[151]欧洲人权法院主席人权1969年国际劳工组织International LabourOrganization[152]1919年,成立瑞士日内瓦国际组织人权1970年诺曼·布劳格(美国)Norman Borlaug[153]国际玉米小麦改良中心,墨西哥城人道主义工作1971年维利·勃兰特(西德)Willy Brandt[154]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总理国际组织协商谈判1973年亨利·基辛格(美国)Henry Kissinger[155]美国国务卿(华盛顿)协商谈判黎德寿(越南,拒绝领奖)Le Duc Tho[156]越南政治家协商谈判1974年肖恩·麦克布赖德(爱尔兰)Seán MacBride[157]联合国纳米比亚理事会主席(美国纽约)国际何平局主席(瑞士日内瓦)军控与裁军,人权佐藤荣作(日本)Eisaku Sato[158]日本首相军控与裁军,人权1975年安德烈·德米特里耶维奇·萨哈罗夫(苏联)Andrei Sakharov [159]苏联原子物理学家人权1976年贝蒂·威廉斯(英国)Betty Williams[160]北爱尔兰和平运动(后更名为和平人们组织)建立者和平运动梅里德·科里根(英国)Mairead Corrigan [161]1977年国际特赦组织Amnesty International[162]1961年,成立于英国伦敦人权1978年穆罕默德·安瓦尔·萨达特(埃及)Anwaral-Sadat[163]阿拉伯埃及共和国总统协商谈判梅纳赫姆·贝京(以色列)Menachem Begin[164]以色列总理协商谈判1979年德蕾莎修女(印度)Mother Teresa[165]传教士慈善机构领导人(加尔各答)人道主义工作1980年阿道弗·佩雷斯·埃斯基维尔(阿根廷)Adolfo PérezEsquivel[166]人权领袖,雕塑家,建筑师人权1981年联合国难民事务高级专员公署Office of the United1951年,成立于瑞士日内瓦人道主义工作Nations High Commissioner for Refugees[167]1982年阿尔瓦·米达尔(瑞典)Alva Myrdal[168]作家,外交家,前内阁部长军控与裁军阿方索·加西亚·罗夫莱斯(墨西哥)Alfonso García Roble[169]前外交秘书,联大裁军谈判代表军控与裁军1983年列赫·瓦文萨(波兰)Lech Walesa[170]团结工会领导人人权1984年图图大主教(南非)Desmond Tutu[171]约翰内斯堡主教,南非教会理事会前秘书长人权1985年世界防止核战争医生组织InternationalPhysicians for thePrevention of NuclearWar[172]1980年,成立美国波斯顿军控与裁军1986年埃利·维瑟尔(美国)Elie Wiesel[173]“大屠杀总裁委员会”(The President'sCommission on the Holocaust)主席人权,人道主义工作1987年奥斯卡·阿里亚斯·桑切斯(哥斯达黎加)Oscar Arias Sánchez[174]哥斯达黎加总统协商谈判1988年联合国维持和平部队United NationsPeacekeeping Forces[175]1948年,成立美国纽约国际组织1990年米哈伊尔·谢尔盖耶维奇·戈尔巴乔夫(苏联)Mikhail Gorbachev[176]苏联总统协商谈判国际组织裁军与军控1991年昂山素姬(缅甸)Aung San Suu Kyi [177]缅甸政治家人权1992年里戈韦塔·门楚·图姆(危地马拉)Rigoberta Menchú Tum[178]危地马拉原住民人权1993年纳尔逊·罗利赫拉赫拉·曼德拉(南非)Nelson Mandela[179]南非政治家协商谈判人权弗雷德里克·威廉·德克勒克(南非)F.W. deKlerk[180]1994年亚西尔·阿拉法特(巴勒斯坦国)Yasser Arafat[181]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主席,巴勒斯坦解放组织执行委员会主席主席协商谈判希蒙·佩雷斯(以色列)Shimon Peres[182]以色列总理伊扎克·拉宾(以色列)Yitzhak Rabin [183]1995年帕格沃什科学和世界事务会议(加拿大)PugwashConferences on Scienceand World Affairs[184]1957年,成立于加拿大帕格沃什军控与裁军约瑟夫·罗特布拉特(英国)Joseph Rotblat[185]著名原子物理学家、反核人士1996年西门内斯·贝洛(东帝汶)Carlos Filipe XimenesBelo东帝汶天主教会主教人权,和平运动何塞·拉莫斯·霍塔(东帝汶)José Ramos-Horta [186]东帝汶政治家1997年国际反地雷组织(ICBL)International Campaignto Ban Landmines[187]1992年,成立于美国军控与裁军,和平运动乔迪·威廉姆斯(美国)Jody Williams[188]推动国际反地雷运动1998年约翰·休姆(英国)John Hume[189]国会议员,社会民主党和工党领袖协商谈判大卫·特林布尔(英国)David Trimble[190]国会议员,北爱尔兰统一党领袖1999年无国界医生MédecinsSans Frontières[191]1971年,成立法国巴黎人道主义工作2000年金大中(韩国)Kim Dae-jung[192]韩国总统人道主义工作协商谈判2001年联合国UnitedNations[193-194]1945年,成立美国纽约国际组织联合国秘书长科菲·安南(加纳)Kofi Annan[194-195]联合国秘书长2002年吉米·卡特(美国)Jimmy Carter[196]第39任美国总统协商谈判,人权2003年希尔琳·艾芭迪(伊朗)Shirin Ebadi[197]伊朗女性律师和人权活动者人权2004年旺加里·马塔伊(肯尼亚)Wangari Maathai [198]肯尼亚女政治家人道主义工作2005年国际原子能机构International AtomicEnergy Agency[199]1957年,成立于奥地利维也纳军控与裁军穆罕默德·巴拉迪(埃及)Mohamed ElBaradei[200]国际原子能机构总干事2006年穆罕默德·尤纳斯(孟加拉国)Muhammad Yunus[201-202]孟加拉乡村银行建立者人道主义工作孟加拉乡村银行(孟加拉国)Grameen Bank[202-203]1976年,成立于孟加拉国达卡人道主义工作2007年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Intergovernmental Panelon Climate Change[204-207]1988年,成立于美国纽约人道主义工作,国际组织阿尔·戈尔(美国)Al Gore[205-209]著名环境学家2008年马尔蒂·阿赫蒂萨里(芬兰)Martti Ahtisaari[210-212]芬兰总统协商谈判2009年巴拉克·奥巴马(美国)Barack H. Obama[213-216]美国第44任总统国际组织,裁军和军控2011年埃伦·约翰逊·瑟利夫(利比里亚)Ellen Johnson Sirleaf[217-222]利比里亚总统女权,和平运动莱伊曼·古博薇(利比里亚)Leymah Gbowee[218-223]利比里亚和平运动领导人塔瓦库·卡曼(也门)Tawakkol Karman[218-222][224]也门政治家2012年欧洲联盟(EU)European Union[225-226]1993年,成立于比利时布鲁塞尔国际组织2013年禁止化学武器组织1997年,成立于荷兰海牙军备控制和裁军2014年萨蒂亚尔希(印度) 儿童人权活动家为儿童权利抗争马拉拉•尤萨夫扎伊 (巴基斯坦)呼吁女性受教育权利2015年突尼斯全国对话大会为突尼斯建设多元化民主社会做出的决定性贡献民主化进程2016年胡安·曼努埃尔·桑托斯·卡尔德龙(哥伦比亚)哥伦比亚总统持久的努力结束了该国超过50年之久的内战。
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及获奖理由盘点
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及获奖理由盘点文件排版存档编号:[UYTR-OUPT28-KBNTL98-UYNN208]1901年-2016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及获奖理由盘点诺贝尔化学奖是以瑞典着名化学家、硝化甘油炸药发明人阿尔弗雷德·贝恩哈德·诺贝尔(1833-1896)的部分遗产作为基金创立的5项奖金之一。
诺贝尔化学奖由瑞典皇家科学院从1901年开始负责颁发,总共被颁发了107次。
期间只有1916、1917、1919、1924、1933、1940、1941和1942八年没有颁发。
诺贝尔奖奖项空缺,除了受到两次世界大战影响之外,还受到了诺贝尔奖组委会“宁缺毋滥”的评奖理念的影响。
到目前为止,诺贝尔化学奖共有172位获奖者。
其中英国生物化学家弗雷德里克·桑格(Frederick Sanger)在1958年和1980年两次获得诺贝尔奖,因此历史上获得诺贝尔奖的总共只有171人。
诺贝尔化学奖获奖者的平均年龄是58岁。
其中有32人获奖年龄介于50岁和54岁之间,几乎占到了总获奖人数的20%。
历届诺贝尔化学奖得主及其获奖原因1901年--1910年1901年:雅克布斯?范特霍夫(荷)发现了化学动力学法则和溶液渗透压。
1902年:赫尔曼?费歇尔(德)合成了糖类和嘌呤衍生物。
1903年:阿累尼乌斯(瑞典)提出了电离理论,促进了化学的发展。
1904年:威廉?拉姆齐爵士(英)发现了空气中的稀有气体元素,并确定他们在周期表里的位置。
1905年:阿道夫?拜耳(德)对有机染料以及氢化芳香族化合物的研究促进了有机化学与化学工业的发展。
1906年:穆瓦桑(法)研究并分离了氟元素,并且使用了后来以他名字命名的电炉。
1907年:爱德华?毕希纳(德)对酶及无细胞发酵等生化反应的研究。
1908年:欧内斯特?卢瑟福爵士(新西兰)对元素的蜕变以及放射化学的研究。
1909年:威廉?奥斯特瓦尔德(德)对催化作用,化学平衡以及化学反应速率的研究。
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及获奖理由盘点修订稿
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及获奖理由盘点Document number【AA80KGB-AA98YT-AAT8CB-2A6UT-A18GG】1901年-2016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及获奖理由盘点诺贝尔化学奖是以瑞典着名化学家、硝化甘油炸药发明人阿尔弗雷德·贝恩哈德·诺贝尔(1833-1896)的部分遗产作为基金创立的5项奖金之一。
诺贝尔化学奖由瑞典皇家科学院从1901年开始负责颁发,总共被颁发了107次。
期间只有1916、1917、1919、1924、1933、1940、1941和1942八年没有颁发。
诺贝尔奖奖项空缺,除了受到两次世界大战影响之外,还受到了诺贝尔奖组委会“宁缺毋滥”的评奖理念的影响。
到目前为止,诺贝尔化学奖共有172位获奖者。
其中英国生物化学家弗雷德里克·桑格(Frederick Sanger)在1958年和1980年两次获得诺贝尔奖,因此历史上获得诺贝尔奖的总共只有171人。
诺贝尔化学奖获奖者的平均年龄是58岁。
其中有32人获奖年龄介于50岁和54岁之间,几乎占到了总获奖人数的20%。
历届诺贝尔化学奖得主及其获奖原因1901年--1910年1901年:雅克布斯?范特霍夫(荷)发现了化学动力学法则和溶液渗透压。
1902年:赫尔曼?费歇尔(德)合成了糖类和嘌呤衍生物。
1903年:阿累尼乌斯(瑞典)提出了电离理论,促进了化学的发展。
1904年:威廉?拉姆齐爵士(英)发现了空气中的稀有气体元素,并确定他们在周期表里的位置。
1905年:阿道夫?拜耳(德)对有机染料以及氢化芳香族化合物的研究促进了有机化学与化学工业的发展。
1906年:穆瓦桑(法)研究并分离了氟元素,并且使用了后来以他名字命名的电炉。
1907年:爱德华?毕希纳(德)对酶及无细胞发酵等生化反应的研究。
1908年:欧内斯特?卢瑟福爵士(新西兰)对元素的蜕变以及放射化学的研究。
1909年:威廉?奥斯特瓦尔德(德)对催化作用,化学平衡以及化学反应速率的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历届诺贝尔化学奖得主 (1901-2016)年份获奖者 国籍 获奖原因 1901年 雅各布斯·亨里克斯·范托夫荷兰 “发现了化学动力学法则和溶液渗透压” 1902年 赫尔曼·费歇尔 德国“在糖类和嘌呤合成中的工作” 1903年 斯凡特·奥古斯特·阿伦尼乌斯瑞典 “提出了电离理论” 1904年 威廉·拉姆齐爵士英国 “发现了空气中的惰性气体元素并确定了它们在元素周期表里的位置” 1905年 阿道夫·冯·拜尔德国 “对有机染料以及氢化芳香族化合物的研究促进了有机化学与化学工业的发展” 1906年 亨利·莫瓦桑法国 “研究并分离了氟元素,并且使用了后来以他名字命名的电炉” 1907年 爱德华·比希纳德国 “生物化学研究中的工作和发现无细胞发酵” 1908年 欧内斯特·卢瑟福英国 “对元素的蜕变以及放射化学的研究” 1909年 威廉·奥斯特瓦尔德德国 “对催化作用的研究工作和对化学平衡以及化学反应速率的基本原理的研究” 1910年 奥托·瓦拉赫德国 “在脂环族化合物领域的开创性工作促进了有机化学和化学工业的发展的研究” 1911年 玛丽·居里波兰 “发现了镭和钋元素,提纯镭并研究了这种引人注目的元素的性质及其化合物” 1912年 维克多·格林尼亚 法国 “发明了格氏试剂” 保罗·萨巴捷法国 “发明了在细金属粉存在下的有机化合物的加氢法” 1913年 阿尔弗雷德·维尔纳瑞士 “对分子内原子连接的研究,特别是在无机化学研究领域” 1914年 西奥多·威廉·理查兹美国 “精确测定了大量化学元素的原子量” 1915年 里夏德·维尔施泰特德国 “对植物色素的研究,特别是对叶绿素的研究” 1916年 未颁奖1917年 未颁奖1918年 弗里茨·哈伯德国 “对从单质合成氨的研究” 1919年 未颁奖1920年 瓦尔特·能斯特德国 “对热化学的研究” 1921年 弗雷德里克·索迪英国 “对人们了解放射性物质的化学性质上的贡献,以及对同位素的起源和性质的研究” 1922年 弗朗西斯·阿斯顿英国 “使用质谱仪发现了大量非放射性元素的同位素,并且阐明了整数法则” 1923年 弗里茨·普雷格尔奥地利 “创立了有机化合物的微量分析法” 1924年 未颁奖1925年 里夏德·阿道夫·席格蒙迪 德国“阐明了胶体溶液的异相性质,并创立了相关的分析法” 1926年 特奥多尔·斯韦德贝里 瑞典 “对分散系统的研究”1927年 海因里希·奥托·威兰 德国 “对胆汁酸及相关物质的结构的研究”1928年 阿道夫·温道斯 德国 “对甾类的结构以及它们和维他命之间的关系的研究”1929年 阿瑟·哈登 英国 “对糖类的发酵以及发酵酶的研究” 汉斯·冯·奥伊勒-切尔平 德国1930年 汉斯·费歇尔 德国 “对血红素和叶绿素的组成的研究,特别是对血红素的合成的研究”1931年 卡尔·博施 德国 “发明与发展化学高压技术” 弗里德里希·贝吉乌斯 德国1932年 欧文·兰米尔 美国 “对表面化学的研究与发现”1933年 未颁奖1934年 哈罗德·克莱顿·尤里 美国 “发现了重氢”1935年 弗雷德里克·约里奥-居里 法国 “合成了新的放射性元素” 伊伦·约里奥-居里 法国1936年 彼得·德拜 荷兰 “通过对偶极矩以及气体中的X 射线和电子的衍射的研究来了解分子结构”1937年 沃尔特·霍沃思 英国 “对碳水化合物和维生素C 的研究”保罗·卡勒 瑞士 “对类胡萝卜素、黄素、维生素A 和维生素B2的研究”1938年 里夏德·库恩 德国 “对类胡萝卜素和维生素的研究”1939年 阿道夫·布特南特 德国 “对性激素的研究” 拉沃斯拉夫·鲁日奇卡 瑞士 “对聚亚甲基和高级萜烯的研究”1940年 未颁奖1941年 未颁奖1942年 未颁奖1943年 乔治·德海韦西 匈牙利 “在化学过程研究中使用同位素作为示踪物” 1944年 奥托·哈恩 德国 “发现重核的裂变”1945年 阿尔图里·伊尔马里·维尔塔宁 芬兰 “对农业和营养化学的研究发明,特别是提出了饲料储藏方法”1946年 詹姆斯·B·萨姆纳 美国 “发现了酶可以结晶”约翰·霍华德·诺思罗普 美国 “制备了高纯度的酶和病毒蛋白质” 温德尔·梅雷迪思·斯坦利 美国1947年 罗伯特·鲁宾逊爵士 英国 “对具有重要生物学意义的植物产物,特别是生物碱的研究”1948年 阿尔内·蒂塞利乌斯 瑞典 “对电泳现象和吸附分析的研究,特别是对于血清蛋白的复杂性质的研究”1949年 威廉·吉奥克 美国 “在化学热力学领域的贡献,特别是对超低温状态下的物质的研究”1950年 奥托·迪尔斯 西德 “发现并发展了双烯合成法” 库尔特·阿尔德 西德1951年 埃德温·麦克米伦 美国 “发现了超铀元素” 格伦·西奥多·西博格 美国1952年 阿彻·约翰·波特·马丁 英国 “发明了分配色谱法”理查德·劳伦斯·米林顿·辛格英国 1953年 赫尔曼·施陶丁格 西德 “在高分子化学领域的研究发现”1954年 莱纳斯·鲍林 美国 “对化学键的性质的研究以及在对复杂物质的结构的阐述上的应用”1955年 文森特·迪维尼奥 美国 “对具有生物化学重要性的含硫化合物的研究,特别是首次合成了多肽激素”1956年 西里尔·欣谢尔伍德爵士 英国 “对化学反应机理的研究” 尼古拉·谢苗诺夫 苏联1957年 亚历山大·R·托德男爵 英国 “在核苷酸和核苷酸辅酶研究方面的工作”1958年 弗雷德里克·桑格 英国 “对蛋白质结构组成的研究,特别是对胰岛素的研究”1959年 雅罗斯拉夫·海罗夫斯基 捷克 “发现并发展了极谱分析法”1960年 威拉得·利比 美国 “发展了使用碳14同位素进行年代测定的方法,被广泛使用于考古学、地质学、地球物理学以及其他学科”1961年 梅尔文·卡尔文 美国 “对植物吸收二氧化碳的研究”1962年 马克斯·佩鲁茨 英国 “对球形蛋白质结构的研究” 约翰·肯德鲁 英国1963年 卡尔·齐格勒 西德 “在高聚物的化学性质和技术领域中的研究发现” 居里奥·纳塔 意大利1964年 多萝西·克劳福特·霍奇金 英国 “利用X 射线技术解析了一些重要生化物质的结构” 1965年 罗伯特·伯恩斯·伍德沃德 美国 “在有机合成方面的杰出成就”1966年 罗伯特·S·马利肯 美国 “利用分子轨道法对化学键以及分子的电子结构所进行的基础研究”1967年 曼弗雷德·艾根 西德“利用很短的能量脉冲对反应平衡进行扰动的方法,对高速化学反应的研究”罗纳德·乔治·雷伊福特·诺里什 英国 乔治·波特 英国1968年 拉斯·昂萨格 美国 “发现了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倒易关系,为不可逆过程的热力学奠定了基础”1969年 德里克·巴顿 英国 “发展了构象的概念及其在化学中的应用” 奥德·哈塞尔 挪威1970年 卢伊斯·弗德里科·莱洛伊尔 阿根廷 “发现了糖核苷酸及其在碳水化合物的生物合成中所起的作用”1971年 格哈德·赫茨贝格 加拿大 “对分子的电子构造与几何形状,特别是自由基的研究”1972年 克里斯蒂安·B·安芬森 美国 “对核糖核酸酶的研究,特别是对其氨基酸序列与生物活性构象之间的联系的研究” 斯坦福·摩尔 美国 “对核糖核酸酶分子的活性中心的催化活性与其化学结构之间的关系的研究”威廉·霍华德·斯坦 美国 1973年 恩斯特·奥托·菲舍尔 西德 “对金属有机化合物,又被称为夹心化合物,的化学性质的开创性研究”杰弗里·威尔金森 英国 1974年 保罗·弗洛里 美国 “高分子物理化学的理论与实验两个方面的基础研究”1975年 约翰·康福思 英国 “酶催化反应的立体化学的研究” 弗拉迪米尔·普雷洛格 瑞士 “有机分子和反应的立体化学的研究”1976年 威廉·利普斯科姆 美国 “对硼烷结构的研究,解释了化学成键问题”1977年 伊利亚·普里高津 比利时 “对非平衡态热力学的贡献,特别是提出了耗散结构的理论”1978年 彼得·米切尔 英国 “利用化学渗透理论公式,为了解生物能量传递作出贡献”1979年 赫伯特·布朗 美国 “分别将含硼和含磷化合物发展为有机合成中的重要试剂”格奥尔格·维蒂希 西德 1980年 保罗·伯格 美国 “对核酸的生物化学研究,特别是对重组DNA 的研究” 沃特·吉尔伯特 美国 “对核酸中DNA 碱基序列的确定方法” 弗雷德里克·桑格 英国1981年 福井谦一 日本 “通过他们各自独立发展的理论来解释化学反应的发生”罗德·霍夫曼 美国 1982年 阿龙·克卢格 英国 “发展了晶体电子显微术,并且研究了具有重要生物学意义的核酸-蛋白质复合物的结构”1983年 亨利·陶布 美国 “对特别是金属配合物中电子转移反应机理的研究”1984年 罗伯特·布鲁斯·梅里菲尔德美国 “开发了固相化学合成法” 1985年 赫伯特·豪普特曼 美国 “在发展测定晶体结构的直接法上的杰出成就” 杰尔姆·卡尔 美国1986年 达德利·赫施巴赫 美国“对研究化学基元反应的动力学过程的贡献” 李远哲 中国台湾约翰·查尔斯·波拉尼 加拿大1987年 唐纳德·克拉姆 美国 “发展和使用了可以进行高选择性结构特异性相互作用的分子” 让-马里·莱恩 法国 查尔斯·佩德森 美国1988年 约翰·戴森霍费尔 西德“对光合反应中心的三维结构的测定”罗伯特·胡贝尔 西德 哈特穆特·米歇尔 西德1989年 悉尼·奥尔特曼 加拿大 “发现了RNA 的催化性质” 托马斯·切赫 美国1990年 艾里亚斯·詹姆斯·科里 美国 “发展了有机合成的理论和方法学”1991年 理查德·恩斯特 瑞士 “对开发高分辨率核磁共振(NMR )谱学方法的贡献” 1992年 鲁道夫·马库斯 美国 “对化学体系中电子转移反应理论的贡献”1993年 凯利·穆利斯 美国 “发展了以DNA 为基础的化学研究方法,开发了聚合酶链锁反应(PCR )”迈克尔·史密斯 加拿大 “发展了以DNA 为基础的化学研究方法,对建立寡聚核苷酸为基础的定点突变及其对蛋白质研究的发展的基础贡献”1994年 乔治·安德鲁·欧拉 美国 “对碳正离子化学研究的贡献”1995年 保罗·克鲁岑荷兰 “对大气化学的研究,特别是有关臭氧分解的研究” 马里奥·莫利纳美国 弗兰克·舍伍德·罗兰美国 1996年 罗伯特·柯尔美国 “发现富勒烯” 哈罗德·克罗托爵士英国 理查德·斯莫利美国 1997年 保罗·博耶美国 “阐明了三磷酸腺苷(ATP )合成中的酶催化机理” 约翰·沃克英国 延斯·克里斯蒂安·斯科丹麦 1998年 沃尔特·科恩 美国 “创立了密度泛函理论” 约翰·波普英国 发展了量子化学中的计算方法 1999年 亚米德·齐威尔埃及 “用飞秒光谱学对化学反应过渡态的研究” 2000年 艾伦·黑格美国 “发现和发展了导电聚合物” 艾伦·麦克德尔米德美国 白川英树日本 2001年 威廉·斯坦迪什·诺尔斯美国 “对手性催化氢化反应的研究”野依良治日本 巴里·夏普莱斯美国 “对手性催化氧化反应的研究” 2002年约翰·贝内特·芬恩美国 “发展了对生物大分子进行鉴定和结构分析的方法,建立了软解析电离法对生物大分子进行质谱分析” 田中耕一日本 库尔特·维特里希 瑞士 “发展了对生物大分子进行鉴定和结构分析的方法,建立了利用核磁共振谱学来解析溶液中生物大分子三维结构的方法”2003年 彼得·阿格雷 美国 “对细胞膜中的离子通道的研究,发现了水通道” 罗德里克·麦金农 美国 “对细胞膜中的离子通道的研究,对离子通道结构和机理的研究”2004年 阿龙·切哈诺沃 以色列“发现了泛素介导的蛋白质降解”阿夫拉姆·赫什科 以色列 欧文·罗斯 美国2005年 伊夫·肖万 法国“发展了有机合成中的复分解法”罗伯特·格拉布 美国 理查德·施罗克 美国2006年 罗杰·科恩伯格 美国 “对真核转录的分子基础的研究” 2007年 格哈德·埃特尔 德国 “对固体表面化学进程的研究”2008年 下村脩 美国“发现和改造了绿色荧光蛋白(GFP )”马丁·查尔菲 美国 钱永健 美国2009年 文卡特拉曼·拉马克里希南 英国 “对核糖体结构和功能方面的研究” 托马斯·施泰茨 美国阿达·约纳特 以色列2010年 理查德·赫克 美国“对有机合成中钯催化偶联反应的研究”根岸英一 日本 铃木章 日本2011年丹·谢赫特曼以色列“准晶体的发现”2012年罗伯特·莱夫科维茨[2]美国“对G蛋白偶联受体的研究”2013年马丁·卡普拉斯美国[3]给复杂化学体系设计了多尺度模型[4]迈克尔·莱维特亚利耶·瓦谢尔2014年埃里克·白兹格(EricBetzig)美国“在超分辨率荧光显微技术领域取得的成就”威廉姆·艾斯科·莫尔纳尔(William E. Moerner)美国斯特凡·W·赫尔(Stefan W.Hell)德国2015年托马斯·林达尔瑞典“在DNA修复的细胞机制方面的研究”保罗·莫德里奇美国阿齐兹·桑贾尔土耳其2016年让·皮埃尔·索瓦法国“分子机器的设计和合成”詹姆斯·弗雷泽·司徒塔特美国伯纳德·费灵格荷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