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中考数学第二轮复习 专题讲解 图形位置关系
中考二轮复习专题分类中考数学作图型试题精讲
中考二轮复习——专题分类专题一、作图型试题例1、无锡已知图1和图2中的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都是1个单位.1将图1中的格点△ABC,先向右平移3个单位,再向上平移2个单位,得到△A 1B 1C 1,请你在图1中画出△A 1B 1C 1.2在图2中画出一个与格点△DEF 相似但相似比不等于1的格点三角形. 知识点:考查学生平移变换,利用勾股定理进行三角形的有关计算,全等及相似三角形的判定; 精析:本题关键是计算出△ABC的三边的长度,然后找一个不等于1的相似比,比如相似比为2,计算出△DEF 三边长或计算出一边长后,利用平移得出△DEF;准确答案.1 2答案不唯一.中考对该知识点的要求:,点阵中对称点对称图形问题及利用格点进行面积计算已经成为最近几年中考试题的考点问题;目标达成:1-1-1、太原在4×4的正方形网格中,每个小方形的边长都是1;线段AB 和CD 分别是图1-1中1×3的两个矩形的对角线,显然AB ∥CD;请你用类似的方法画出过点E 且垂直于AB 的直线,并证明;1-1-2、连云港如图1-2,在55 的正方形网格中, 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都为1.请在所给网格中按下列要求画 出图形.图2F D E A B C 图1 A BC 图1A 1B 1C 1 图2F D EGF E D C BA图1-1-1(1) 从点A 出发的一条线段AB ,使它的另一个端点落在格点即小正方形的顶点上,且长度为22; 2以1中的AB 为边的一个等腰三角形ABC , 使点C 在格点上,且另两边的长都是无理数;3以1中的AB 为边的两个凸多边形,使它们都是中心对 称图形且不全等,其顶点都在格点上,各边长都是无理数. 1-1-3、宿迁如图1-3,方格纸中每个小方格都是边长为1的正方形,我们把以格点连线为边的多边形称为“格点多边形”.如图一中四边形ABCD 就是一个“格点四边形”.1求图一中四边形ABCD 的面积;2在图二方格纸中画一个格点三角形EFG ,使△EFG 的面积等于四边形ABCD 的面积且为轴对称图形.图一 图二 1-1-4、潍坊如图,ABC ∆等的一个格点三角形.1-1-5ABCD.1画出1B 1C 1D 1使 1B 1C 1D 1与 2画出 A 2B 2C 2D 2,A 2B 2C 2D 2与3 A 1B 1C 1D 1与A 2B 2C 2D 2是对称图形吗若是,请在图上画出对称轴或对称中心图1-1-2图1-3 DCBAB例2、河南课改有一块梯形状的土地,现要平均分给两个农户种植即将梯形的面积两等分,试设计两种方案平分方案画在备用图上,并给予合理的解释;知识点:考查有关图形的面积计算问题;精析:一般对于简单的图形可直观的进行分割,而对于稍复杂的题目,是通过计算或是转化为三角形问题来解决的;准确答案:设梯形上、下底分别为a 、b,高为h;方案一:如图1,连结梯形上、下底的中点E 、F,则S 四边形ABFE =S 四边形EFCD =错误!方案二:如图2,分别量出梯形上、下底a 、b 的长,在下底BC 上截取BE =错误!a +b,连接AE,则S △ABE =S 四边形AECD =错误!;方案三:如图3,连结AC,取AC 的中点E,连结BE 、ED,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等于梯形ABCD 的面积的一半;分析此方案可知,∵AE =EC,∴S △AEB =S △EBC ,S △AED =S △ECD , ∴S △AEB +S △AED =S △EBC +S △ECD ,∴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等于梯形ABCD 的面积的一半中考对该知识点的要求:对于图形分割,是历年来各省市的中考试题的一个考点也是难点之一;它要求学生除了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外,还能较好的考查学生的观察、分析、创新能力;目标达成1-2-1.贵阳在一次数学实践探究活动中,小强用两条直线把平行四边形ABCD 分割成四个部分,使含有一组对顶角的两个图形全等;(1) 根据小强的分割方法,你认为把平行四边形分割成满足以上全等关系的直线 有 组;A B C DE F 图1A B C D E 图 2A B CD E 图 3ABCDABCDDCBAA B CD 备用图⑴ABCD备用图⑵图1-1-5图1-2-12请在图1-2-1的三个平行四边形中画出满足小强分割方法的直线; 3由上述实验操作过程,你发现所画的饿两条直线有什么规律1-2-2.梅州如图5,Rt ΔABC 中,∠ACB=90°,∠CAB=30°,用圆规和直尺作图,用两种方法把它分成两个三角形,且要求其中一个三角形的等腰三角形;保留作图痕迹,不要求写作法和证明1-2-3.黄冈蓝天希望学校正准备建一个多媒体教室,计划做长120cm,宽30cm 的长条形桌面;现只有长80cm,宽45cm 的木板,请你为该校设计不同的拼接方案,使拼出来的桌面符合要求;只要求画出裁剪、拼接图形,并标上尺寸,设计出一种得5分,设计出两种再加1分1-2-4. 临沂小芸在为班级办黑板报时遇到了一个难题,在版面设计过程中需将一个半圆面三等分,请你帮助她设计一个合理的等分方案.要求用尺规作出图形,保留作图痕迹,并简要写出作法.A B1-2-5. 2005年 佛山学校有一块如图所示的扇形空地,请你把它平均分成两部分.要求:用尺规作图,保留作图痕迹,写出作法,不用证明.能力提高:A B C A B C 图1-2-2 80cm 45cm 80cm 45cm1-1.常州如图,有一木制圆形脸谱工艺品,H 、T 两点为脸谱的耳朵,打算在工艺品反面两耳连线中点D 处打一小孔.现在只有一块无刻度单位的直角三角板斜边大于工艺品的直径,请你用两种不同的方法确定点D 的位置画出图形表示,并且分别说明理由.1-2、武汉.用四块如图1所示的瓷砖拼成一个正方形图案,使拼成的图案成一个轴对称图形如图2,请你分别在图3、图4中各画一种与图2不同的拼法,要求两种拼法各不相同,且其中至少有一个图形既是中心对称图形,又是轴对称图形;1-3锦州如图,己知四边形ABCD,用尺规将它放大,使放大前后的图形对应线段的比为1:2.不写作法,但保留作图痕迹1-4.青岛某新建小区要在一块等边三角形的公共区域内修建一个圆形花坛; 1若要使花坛面积最大,请你在这块公共区域如图内确定圆形花坛的圆心P ; 2若这个等边三角形的边长为18米,请计算出花坛的面积;AB C1-5.上海1在图3所示编号为①、②、③、④的四个三角形中,关于y 轴对称的两个三角形的编号为 ;关于坐标原点O 对称的两个三角形的编号为 ; 2在图4中,画出与△ABC 关于x 轴对称的△A 1B 1C 1A BDC1-6.苏州如图,平行四边形纸条ABCD 中,E 、F 分别是边AD 、BC的中点;张老师请同学们将纸条的下半部分平行四边形ABEF 沿EF 翻折,得到一个V 字形图案;1请你在原图中画出翻折后的图形平行四边形A 1B 1FE ; 用尺规作图,不写画法,保留作图痕迹 2已知∠A=63°,求∠B 1FC 的大小;1-7.温州小明家用瓷砖装修卫生间,还有一块墙角面未完工如图甲所示,他想在现有的六块瓷砖余料中如图乙所示挑选2块或3块余料进行铺设,请你帮小明设计两种不同的铺设方案在下面图丙、图丁中画出铺设示意图,并标出所选用每块余料的编号;1-8.盐城已知:如图,现有的正方形和的矫形纸片若干块,试选用这些纸片每种至少用一次在下面的虚线方框中拼成一个矫形每两个纸片之间既不重叠,也无空隙,批出的图中必须保留拼图的痕迹,使批出的矫形面积为,并标出此矫形的长和宽;1-9.茂名一条小船,(1) 若把小船平移,使点A 平移到点B,请你在图中画出平移后的小船;(2) 若该小船先从点A 航行到达岸边L 的点P 处补给后,再航行到点B,但要求航程最短, 试在图中画出点P 的位置a b1-10.丽水某公园有一个边长为4米的正三角形花坛,三角形的顶点A 、B 、C 上各有一棵古树.现决定把原来的花坛扩建成一个圆形或平行四边形花坛,要求三棵古树不能移动,且三棵古树位于圆周上或平行四边形的顶点上.以下设计过程中画图工具不限. 1按圆形设计,利用图1画出你所设计的圆形花坛示意图;2按平行四边形设计,利用图2画出你所设计的平行四边形花坛示意图; 3若想新建的花坛面积较大,选择以上哪一种方案合适请说明理由1-11. 曲沃-阳城在下面方格纸中设计一个对称图案,在这个图案中必须用到等腰三角形、正方形、圆三种基本图形;1-12、曲沃-阳城下面是天都市三个旅游景点的平面图,请你选用适当的方式借助刻度尺、量角器等基本作图工具,确定出三个景点的位置;图1 图2 A B C A B C1-13、深圳南山区平移方格纸中的图形如图13,使A 点平移到A ′点处,画出平移后的图形,并写上一句贴切、诙谐的解说词.解说词:一、作图型试题答案1-1-1.1-1-2.天都市旅游景点示意图 •碑林 •博物馆 •动物园 北 比例尺 0 5 10千米A · ·A ′ C'BACD 6C 6D 5C 5D 4C 4C 2D 1D 3C 3D 2C 1BA 第2题答图1 第2题答图21-1-3. 1方法一:S =12×6×4 =12方法二:S =4×6-12×2×1-12×4×1-12×3×4-12×2×3=122只要画出一种即可1-1-4. 只画出一个符合题意的三角形即可.1-1-5. 1如图,平行四边形A 1B 1C 1D 1,就是所求的平行四边形. -2如图,平行四边形A 2B 2C 2D 2,就是所求的平行四边形. 3是轴对称图形,对称轴是直线EF.1-2-1.1无数;2只要两条直线都过对角线的交点就给满分;3这两条直线过平行四边形的对称中心或对角线的交点; 1-2-2. 解:作法一:作AB 边上的中线; 作法二:作∠CBA 的平分线;作法三:在CA 上取一点D,使CD=CB;1-2-3.D 2C 2C 1D,D 1C O FEN M A 2A 1A B B 1B 2A B C DAB C DABC D1-2-4. 作法:1作AB 的垂直平分线CD 交AB 于点O ; 2分别以A 、B 为圆心,以AO 或BO 的长为半径画弧,分别交半圆干点M 、N ;3连结OM 、ON 即可.1-2-5. 解法一:1以O 为圆心,任意长为半径画弧,分别交OA 、OB 于C 、D 两点;2分别以C 、D 为圆心,大于CD 21的长为半径画弧,两弧交于E 点不与O 点重合;注:也可直接以A 、B 为圆心作图. 3射线OE 交弧AB 于F ; 则线段OF 将扇形AOB 二等分; 解法二:1连接AB ; 2分别以A 、B 为圆心,大于AB 21的长为半径画弧,两弧交于C 点不与O 点重合; 3连接OC 交弧AB 于D 点;则线段OD 将扇形AOB 二等分.能力提高:1-1③②①D LHTO反面D LH T O 反面反面OTHLC EFG D方法一:如图①,画TH 的垂线L 交TH 于D,则点D 就是TH 的中点;依据是垂径定理;方法二:如图②,分别过点T 、H 画HC ⊥TO,TE ⊥HO,HC 与TE 相交于点F,过点O 、F 画直线L 交HT 于点D,则点D 就是HT 的中点;由画图知,Rt △HOC ≌Rt △TOE,易得HF=TF,又OH=OT所以点O 、F 在HT 的中垂线上,所以HD=TD 方法三:如图③,原理同方法二 1-2、1-3.可按位似图形放大,且位似中心的位置可在图形顶点处、图形边上、图形内部、图形外部,在每一处都会有两种图形,因此,此题属开放试题,仅举示例供参考:1-4.12如图,中,米,Rt BOD BD OBD ∆=∠=︒930 ∴︒=tan30ODBD∴=⋅︒=⨯=OD BD tan 3093333 ∴⋅=花坛面积为:(米)ππ()3327221-5.1 ①、②; ①、③. 2如图1-6. 1作图如图;D 1 DC 1C B 1BA D D 1CC 1B 1BAAOB D C20000636318054ABFE EFB A A B EF ABEF B FE EFB B FC B FE EFB ∴∠=∠='''∴∠=∠=''∴∠=-∠-∠=是平行四边形,是由翻折得到的,。
2012年全国中考数学试题分类解析汇编专题50:圆与圆的位置关系
2012年全国中考数学试题分类解析汇编(159套63专题)专题50:圆与圆的位置关系一、选择题1. (2012上海市4分)如果两圆的半径长分别为6和2,圆心距为3,那么这两个圆的位置关系是【】A.外离B.相切C.相交D.内含【答案】D。
【考点】圆与圆的位置关系。
【分析】根据两圆的位置关系的判定:外切(两圆圆心距离等于两圆半径之和),内切(两圆圆心距离等于两圆半径之差),相离(两圆圆心距离大于两圆半径之和),相交(两圆圆心距离小于两圆半径之和大于两圆半径之差),内含(两圆圆心距离小于两圆半径之差)。
因此,∵两个圆的半径分别为6和2,圆心距为3,6﹣2=4,4>3,即两圆圆心距离小于两圆半径之差,∴这两个圆的位置关系是内含。
故选D。
2. (2012浙江杭州3分)若两圆的半径分别为2cm和6cm,圆心距为4cm,则这两圆的位置关系是【】A.内含B.内切C.外切D.外离【答案】B。
【考点】圆与圆的位置关系。
【分析】根据两圆的位置关系的判定:外切(两圆圆心距离等于两圆半径之和),内切(两圆圆心距离等于两圆半径之差),相离(两圆圆心距离大于两圆半径之和),相交(两圆圆心距离小于两圆半径之和大于两圆半径之差),内含(两圆圆心距离小于两圆半径之差)。
因此,∵两圆的半径分别为2cm和6cm,圆心距为4cm.则d=6﹣2=4。
∴两圆内切。
故选B。
3. (2012浙江宁波3分)如图,用邻边分别为a,b(a<b)的矩形硬纸板裁出以a为直径的两个半圆,再裁出与矩形的较长边、两个半圆均相切的两个小圆.把半圆作为圆锥形圣诞帽的侧面,小圆恰好能作为底面,从而做成两个圣诞帽(拼接处材料忽略不计),则a 与b 满足的关系式是【 】A .b= aB .C .D . 【答案】D 。
【考点】圆锥的计算。
【分析】∵半圆的直径为a ,∴半圆的弧长为a2π。
∵把半圆作为圆锥形圣诞帽的侧面,小圆恰好能作为底面,∴设小圆的半径为r ,则:2r=a 2ππ,解得:1r=a 4如图小圆的圆心为B ,半圆的圆心为C ,作BA⊥CA 于A 点,则由勾股定理,得:AC 2+AB 2=BC 2,即:2221a a +b =a+a 24224ππππ⎛⎫⎛⎫⎛⎫- ⎪ ⎪ ⎪⎝⎭⎝⎭⎝⎭,整理得:。
2012年中考数学复习第二轮资料《专题复习精品资料》
2012年中考数学复习第二轮资料《专题复习部分》中考数学二轮专题复习之一:配方法与换元法把代数式通过凑配等手段,得到完全平方式,再运用完全平方式是非负数这一性质达到增加问题的条件的目的,这种解题方法叫配方法.所谓换元法,就是在一个比较复杂的数学式子中,用新的变元去代替原式的一个部分或改造原来的式子,使它简化,使问题易于解决。
【范例讲析】: 例1: 填空题:1).将二次三项式x 2+2x -2进行配方,其结果为 。
2).方程x 2+y 2+4x -2y+5=0的解是 。
3).已知M=x 2-8x+22,N=-x 2+6x -3,则M 、N 的大小关系为 。
例 2.已知△ABC 的三边分别为a 、b 、c ,且a 2+b 2+c 2=ab+bc+ac ,则△ABC 的形状为 。
例3.解方程:422740x x --=【闯关夺冠】 1.已知13x x +=.则221x x+的值为__________. 2.若a 、b 、c 是三角形的三边长,则代数式a 2–2ab+b 2–c 2的值 ( ) A 大于零 B 等于零 C 小于零 D 不能确定 3已知:a 、b 为实数,且a 2+4b 2-2a+4b+2=0,求4a 2-b1的值。
4. 解方程:211()65()11x x +=--77中考数学专题复习之二:待定系数法对于某些数学问题,若得知所求结果具有某种确定的形式,则可研究和引入一些尚待确定的系数(或参数)来表示这样的结果.通过变形与比较.建立起含有待定字母系数(或参数)的方程(组),并求出相应字母系数(或参数)的值,进而使问题获解.这种方法称为待定系数法.【范例讲析】:【例1】二次函数的图象经过A(1,0)、B(3,0)、C(2,-1)三点.(1)求这个函数的解析式.(2)求函数与直线y=-x+1的交点坐标.【例2】一次函数的图象经过反比例函数xy 8-=的图象上的A 、B 两点,且点A 的横坐标与点B 的纵坐标都是2。
2012中考数学第二讲视图与投影
【例1】(2010·安徽)如图7-2-4所示,下列四个几何 体中,其主视图、左视图、俯视图中只有两个相同的是 ( )
思路分析:根据三视图的定义,从三个不同方向看各 几何体,注意观察能看到哪些直的实线或虚线.正方体、 球三视图完全相同,分别是正方形和圆,直三棱柱、主视 图为长方形,左视图为正三角形,俯视图是由两条竖线, 三条横线构成的长方形. 答案:D
【例5】下列图形中,不是正方体的表面展开图的是 ( )
思路分析:逆向推测判断,分别将各平面展开图进行 折叠,若出现了重合的面,则肯定有些面缺失.或者在平 面展开图上标注前后、左右、上下各面能不重不漏便可. 答案:D
平行投影的性质是同一时刻,太阳光下物体的影子方 向相同,影长与物高成正比.中心投影性质是:在同一灯 光下,物体影子的方向可能不同,影长与离光源的远近有 关.根据这些性质可以判断一个投影是平行投影还是中心 投影.由已知光线,物体作影子或确定光源位置等,应积 累一些常见几何图形在阳光下不同摆放方式的投影的图形, 总结其规律,便于做出正确判断.
【例6】在同一时刻的阳光下,小明的影子比小强的影 子长,那么在同一路灯下 ( A.小明的影子比小强的影子长 B.小明的影子比小强的影子短 C.小明的影子和小强的影子一样长 D.无法判断谁的影子长 思路分析:紧扣平行投影和中心投影的性质.阳光下 物体的影长与物高成正比,小明的影子比小强的影子长, 说明小明身高比小强高,但灯光是中心投影,影子的长度 不单取决于物高,更重要的是物体离光源的距离. 答案:D )
解:如图7-2-6所示.
此部分与已知几何体作三视图刚好相反.在给定几何 体三视图的情况下判断几何体的形状,或由小正方体构成 的组合体的形状,以及根据给定三视图的尺寸对几何体的 表面积、体积进行计算.此类题目仍然要以三视图的定义 和性质为基础.由三视图反映出的物体的长、宽、高进行 推测,计算.
2012年中考数学试题分类解析28 图形的相似与位似
(最新最全)2012年全国各地中考数学解析汇编第二十八章 图形的相似与位似28.1 图形的相似15.(2012北京,15,5)已知023a b =≠,求代数式()225224a ba b a b -⋅--的值. 【解析】【答案】设a =2k ,b =3k ,原式=525210641(2)(2)(2)22682a b a b k k k a b a b a b a b k k k ----====+-++【点评】本题考查了见比设份的解题方法,以及分式中的因式分解,约分等。
28.2 线段的比、黄金分割与比例的性质(2011山东省潍坊市,题号8,分值3)8、已知矩形ABCD 中,AB =1,在BC 上取一点E ,沿AE 将△ABE 向上折叠,使B 点落在AD 上的F 点,若四边形EFDC 与矩形ABCD 相似,则AD =( )A .215- B .215+ C . 3 D .2 考点:多边形的相似、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解答:根据已知得四边形ABEF 为正方形。
因为四边形EFDC 与矩形ABCD 相似 所以DF :EF =AB :BC 即 (AD -1):1=1:AD 整理得:012=--AD AD ,解得251±=AD 由于AD 为正,得到AD =215+,本题正确答案是B . 点评:本题综合考察了一元二次方程和多边形的相似,综合性强。
28.3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2012山东省聊城,11,3分)如图,△ABC 中,点D 、E 分别是AB 、AC 的中点,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 )A .BC =2DEB . △ADE △△ABC C .ACABAE AD = D . ADE ABC S S ∆∆=3 解析:根据三角形中位线定义与性质可知,BC =2DE ;因DE //BC ,所以△ADE △△ABC ,AD :AB =AE :AC ,即AD :AE =AB :AC ,ADE ABC S S ∆∆=4.所以选项D 错误. 答案:D点评: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且等于第三边的一半.有三角形中位线,可以得出线段倍分关系、比例关系、三角形相似、三角形面积之间关系等.(2012四川省资阳市,10,3分)如图,在△ABC 中,△C =90°,将△ABC 沿直线MN 翻折后,顶点C 恰好落在AB 边上的点D 处,已知MN △AB ,MC =6,NC =3MABN 的面积是A .63B .123C .183D .3【解析】由MC =6,NC =3△C =90°得S △CMN =63,再由翻折前后△CMN △△DMN 得对应高相等;由MN △AB 得△CMN △△CAB 且相似比为1:2,故两者的面积比为1:4,从而得S △CMN :S 四边形MABN =1:3,故选C . 【答案】C【点评】本题综合考查了直角三角形的面积算法、翻折的性质、由平行得相似的三角形相似(第10题图)NMD A CB的判定方法、相似图形的面积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等一些类知识点.知识点丰富;考查了学生综合运用知识来解决问题的能力.难度较大.(2012湖北随州,14,4分)如图,点D,E分别在AB、AC上,且△ABC=△AED。
2012年中考数学二轮复习考点解密 分类讨论(含解析)
2012年中考数学二轮复习考点解密 分类讨论Ⅰ、专题精讲:在数学中,我们常常需要根据研究对象性质的差异,分各种不同情况予以考查.这种分类思考的方法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同时也是一种解题策略.分类是按照数学对象的相同点和差异点,将数学对象区分为不同种类的思想方法,掌握分类的方法,领会其实质,对于加深基础知识的理解.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十分重要的.正确的分类必须是周全的,既不重复、也不遗漏.分类的原则:(1)分类中的每一部分是相互独立的;(2)一次分类按一个标准;(3)分类讨论应逐级进行. Ⅱ、典型例题剖析【例1】如图3-2-1,一次函数与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分别是直线AB 和双曲线.直线AB 与双曲线的一个交点为点C ,CD ⊥x 轴于点D ,OD =2OB =4OA =4.求一次函数和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解:由已知OD =2OB =4OA =4,得A (0,-1),B (-2,0),D (-4,0).设一次函数解析式为y =kx +b .点A ,B 在一次函数图象上,∴⎩⎨⎧=+--=,02,1b k b 即⎪⎩⎪⎨⎧-=-=.1,21b k 则一次函数解析式是 .121--=x y点C 在一次函数图象上,当4-=x 时,1=y ,即C (-4,1). 设反比例函数解析式为m y x=. 点C 在反比例函数图象上,则41-=m ,m =-4. 故反比例函数解析式是:xy 4-=.点拨:解决本题的关键是确定A 、B 、C 、D 的坐标。
【例2】如图3-2-2所示,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O 1的坐标为(-4,0),以点O 1为圆心,8为半径的圆与x 轴交于A 、B 两点,过点A 作直线l 与x 轴负方向相交成60°角。
以点O 2(13,5)为圆心的圆与x 轴相切于点D.(1)求直线l 的解析式;(2)将⊙O 2以每秒1个单位的速度沿x 轴向左平移,同时直线l 沿x 轴向右平移,当⊙O 2第一次与⊙O 2相切时,直线l 也恰好与⊙O 2第一次相切,求直线l 平移的速度;(3)将⊙O2沿x 轴向右平移,在平移的过程中与x轴相切于点E ,EG 为⊙O 2的直径,过点A 作⊙O 2的切线,切⊙O 2于另一点F ,连结A O 2、FG ,那么FG ·A O 2的值是否会发生变化?如果不变,说明理由并求其值;如果变化,求其变化范围。
中考数学第二轮复习:图表信息问题
解
度:
(1)由图象,得:小明骑车速
10÷0.5=20(km/ h). 在甲地游玩的时间是 1-0.5=0.5(h).
(2)妈妈驾车速度:20×3=60(km/h)
如图,设直线BC解析式为y=20x+ b1,
9
把点 B(1,10)代入得 b1=-10. ∴直线 BC 解析式为 y=20x-10 ①. 设直线 DE 解析式为 y=60x+b2, 4 把点 D3,0代入得 b2=-80. ∴直线 DE 解析式为 y=60x-80 ②. 联立①②,得 x=1.75,y=25. ∴交点 F(1.75,25). ∴小明出发 1.75 小时(105 分钟)被妈妈追上, 此时离家 25 km.
分析 (1)用路程除以时间即可得到速度;在甲地 游玩的时间是1-0.5=0.5小时. (2)求得线段BC所在直线的解析式和DE所在直线 的解析式后,求得交点坐标即可求得被妈妈追上 的时间.
8
(3)设从家到乙地的路程为m km,则点E(x1,m),点C(x2,m)分别 代入两直线方程,依妈妈比小明早10分钟到达乙地列式求解.
此类题是通过常见的统计图表(频数分布表、频率分布直方图、 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等)给出数据信息和变 化规律的常考题型.考查读图、识图能力和分析数据、处理数 据的能力,同时考查学生“用数据说话”的应用意识.
20
【例题3】 (2012· 浙江衢州)据衢州市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 展统计公报显示,2011年衢州市新开工的住房有商品房、廉 租房、经济适用房和公共租赁房四种类型.老王对这四种 新开工的住房套数和比例进行了统计,并将统计结果绘制 成下面两幅统计图,请你结合图中所给信息解答下列问题:
18
2 s2 -5t2+15t2 = =-5t2+15,∵t1<t2 t2 t2 s1 s2 ∴ - =-5t1+15-(-5t2+15)=5(t2-t1)>0 t1 t2 s1 s2 ∴ > . t1 t2 其实际意义是刹车后到t2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小于到t1时
2012年中考数学二轮复习考点解密:_阅读理解型问题含11真题带解析
ADCBP 1 P 2 P 3 P 4Q 1Q 2 Q 3 Q 4图3阅读理解型问题一、专题诠释阅读理解型问题在近几年的全国中考试题中频频“亮相”,特别引起我们的重视.这类问题一般文字叙述较长,信息量较大,各种关系错综复杂,考查的知识也灵活多样,既考查学生的阅读能力,又考查学生的解题能力的新颖数学题.二、解题策略与解法精讲解决阅读理解问题的关键是要认真仔细地阅读给定的材料,弄清材料中隐含了什么新的数学知识、结论,或揭示了什么数学规律,或暗示了什么新的解题方法,然后展开联想,将获得的新信息、新知识、新方法进行迁移,建模应用,解决题目中提出的问题.三、考点精讲考点一: 阅读试题提供新定义、新定理,解决新问题(2011连云港)某课题研究小组就图形面积问题进行专题研究,他们发现如下结论: (1)有一条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面积之比等于这条边上的对应高之比; (2)有一个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面积之比等于夹这个角的两边乘积之比;…现请你继续对下面问题进行探究,探究过程可直接应用上述结论.(S 表示面积)问题1:如图1,现有一块三角形纸板ABC ,P1,P2三等分边AB ,R1,R2三等分边AC . 经探究知2121R R P P S 四边形=13S △ABC ,请证明.问题2:若有另一块三角形纸板,可将其与问题1中的拼合成四边形ABCD ,如图2,Q1,Q2三等分边DC .请探究2211P Q Q P S 四边形与S 四边形ABCD 之间的数量关系.问题3:如图3,P1,P2,P3,P4五等分边AB ,Q1,Q2,Q3,Q4五等分边DC .若 S 四边形ABCD =1,求3322P Q Q P S 四边形.问题4:如图4,P1,P2,P3四等分边AB ,Q1,Q2,Q3四等分边DC ,P1Q1,P2Q2,P3Q3 将四边形ABCD 分成四个部分,面积分别为S1,S2,S3,S4.请直接写出含有S1,S2,S3,S4的一个等式. A B C图1 P 1 P 2 R 2R 1 A B 图2 P 1 P 2 R 2 R 1D Q 1 Q 2ADP 1 P 2 P 3BQ 1Q 2 Q 3 C图4S 1 S 2 S 3S 4【分析】问题1:由平行和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再由相似三角形面积比是对应边的比的平方的性质可得。
2012年中考数学第二轮复习 专题讲解 几何计算题选讲
八.几何计算题选讲几何计算题历年来是中考的热点问题。
几何计算是以推理为基础的几何量的计算,主要有线段 与弧的长度计算、角和弧的度数计算、三角函数值的计算、线段比值的计算以及面积、体积的计算,从图形上分类有:三角形、四边形、多边形以及圆的有关计算。
解几何计算题的常用方法有:几何法、代数法、三角法等。
一、三种常用解题方法举例 例1. 如图,在矩形ABCD 中,以边AB 为直径的半圆O 恰与对边CD 相切于T ,与对角线AC 交于P ,PE ⊥AB 于E ,AB=10,求PE 的长.解法一:(几何法)连结OT ,则OT ⊥CD ,且OT=21AB =5BC=OT=5,AC25100+=55∵BC 是⊙O 切线,∴BC 2 =CP ·CA. ∴PC=5,∴AP=CA-CP=54.∵PE ∥BC ∴ACAP BCPE =,PE=5554×5=4.说明:几何法即根据几何推理,由几何关系式进行求解的方法,推理时特别要注意图形中的隐含条件. 解法二:(代数法) ∵PE ∥BC ,∴ABAE CBPE =. ∴21==ABCB AEPE .设:PE=x ,则AE=2 x ,EB=10–2 x . 连结PB. ∵AB 是直径,∴∠APB=900.在Rt △APB 中,PE ⊥AB ,∴△PBE ∽△APE . ∴21==AEPE EPEB .∴EP=2EB ,即x=2(10–2x ).解得x =4. ∴PE=4.说明:代数法即为设未知数列方程求解,关键在于找出可供列方程的相等关系,例如:相似三角形中的线段比例式;勾股定理中的等式;相交弦定理、切割线定理中的线段等积式,以及其他的相等关系. 解法三:(三角法)连结PB ,则BP ⊥AC.设∠PAB=α 在Rt △APB 中,AP=10COS α,在Rt △APE 中,PE=APsin α, ∴PE=10sin αCOS α. 在Rt △ABC 中, BC=5,AC=55.∴sin α=55555=,COS α=5525510=.∴PE=10×55255⨯=4.说明:在几何计算中,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1) 注意“数形结合”,多角度,全方位观察图形,挖掘隐含条件,寻找数量关系和相等关系. (2) 注意推理和计算相结合,先推理后计算,或边推理边计算,力求解题过程规范化. (3) 注意几何法、代数法、三角法的灵活运用和综合运用. 二.其他题型举例 例2.如图,ABCD 是边长为2 a 的正方形,AB 为半圆O 的直径,CE 切⊙O 于E ,与BA 的A BF延长线交于F ,求EF 的长.分析:本题考察切线的性质、切割线定理、相似三角形性质、以及正方形有关性质.本题可用代数法求解. 解:连结OE ,∵CE 切⊙O 于E , ∴OE ⊥CF ∴△EFO ∽△BFC ,∴FBFE BCOE =,又∵OE=21AB=21BC ,∴EF=21FB设EF=x ,则FB=2x ,FA=2x –2a∵FE 切⊙O 于E ∴FE 2=FA ·FB ,∴x 2=(2x –2a )·2x 解得x =34a , ∴EF=34a.例3.已知:如图,⊙O 1 与⊙O 2相交于点A 、B ,且点O 1在⊙O 2上,连心线O 1O 2交⊙O 1于点C 、D ,交⊙O 2于点E ,过点C 作CF ⊥CE ,交EA 的延长线于点F ,若DE=2,AE=52 (1) 求证:EF 是⊙O 1的切线; (2) 求线段CF 的长;(3) 求tan ∠DAE 的值. 分析:(1)连结O 1A ,O 1E 是⊙O 2的直径,O 1A ⊥EF ,从而知 EF 是⊙O 1的切线.(2)由已知条件DE=2,AE=52,且EA 、EDC 分别是⊙O 1的切线和割线,运用切割线定理EA 2=ED ·EC ,可求得EC=10.由CF ⊥CE ,可得CF 是⊙O 1的切线,从而FC=FA.在Rt △EFC 中,设CF= x ,则FE= x +52.又CE=10,由勾股定理可得:(x +52)2= x 2+102,解得 x =54.即CF=54.(3)要求tan ∠DAE 的值,通常有两种方法:①构造含∠DAE 的直角三角形;②把求tan ∠DAE 的值转化为求某一直角三角形一锐角的正切(等角转化).在求正切值时,又有两种方法可供选择:①分别求出两线段(对边和邻边)的值;②整体求出两线段(对边和邻边)的比值. 解:(1)连结O 1A ,∵O 1E 是⊙O 2的直径,∴O 1A ⊥EF ∴EF 是⊙O 1的切线..(2)∵DE=2,AE=52,且EA 、EDC 分别是⊙O 1的切线和割线 ∴EA 2=ED ·EC ,∴EC=10由CF ⊥CE ,可得CF 是⊙O 1的切线,从而FC=FA.在Rt △EFC 中,设CF= x ,则FE= x +52.又CE=10,由勾股定理可得:(x +52)2= x 2+102,解得 x =54.即CF=54.(3)解法一:(构造含∠DAE 的直角三角形)作DG ⊥AE 于G ,求AG 和DG 的值.分析已知条件,在Rt △A O 1E 中,三边长都已知或可求(O 1A=4,O 1E=6),又DE=2,且DG ∥A O 1(因为DG ⊥AE ),运用平行分线段成比例可求得DG=,354,34=AG 从而tan ∠DAE=55.解法二:(等角转化)连结AC ,由EA 是⊙O 1的切线知∠DAE=∠ACD.只需求tan ∠ACD.易得∠CAD=900,所以只需求ACAD 的值即可.观察和分析图形,可得△ADE ∽△CAE ,551052===CEAE ACAD .从而tan ∠ACD=55=ACAD ,即tan ∠DAE=55.说明:(1)从已知条件出发快速地找到基本图形,得到基本结论,在解综合题时更显出它的基础性和重要性.如本题(2)求CF 的长时,要能很快地运用切割线定理,先求出CE 的长. (2)方程思想是几何计算中一种常用的、重要的方法,要熟练地掌握.例4.如图,已知矩形ABCD ,以A 为圆心,AD 为半径的圆交AC 、AB 于M 、E ,CE 的延长线交⊙A 于F ,CM=2,AB=4. (1) 求⊙A 的半径;(2) 求CF 的长和△AFC 的面积. 解:(1)∵四边形ABCD 是矩形,∴CD=AB=4,在Rt △ACD 中,AC 2=CD 2+AD2,∴(2+AD )2=42+AD 2,解得AD=3.(2) A 作AG ⊥EF 于G.∵BG=3,BE=AB ―AE=1,∴CE=10132222=+=+BE BC由CE ·CF=CD 2,得CF=105810422==CECD .又∵∠B=∠AGE=900,∠BEC=∠GEA ,∴△BCE ∽△GAE.∴AECE AGBC =,即,3103=AGS △AFC =21CF ·AG=536.例5.如图,△ABC 内接于⊙O ,BC=4,S △ABC =36,∠B 为锐角,且关于x 的方程x 2–4xcosB+1=0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D 是劣弧AC 上的任一点(点D 不与点A 、C 重合),DE 平分∠ADC ,交⊙O 于点E ,交AC 于点F. (1) 求∠B 的度数;(2) 求CE 的长.分析:本题是一道综合了代数知识的几何计算题,考察了圆的有关性质,解题时应注意线段的转化.解:(1)∵关于x 的方程x 2–4xcosB+1=0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 ∴Δ=(-4cosB )2-4=0.∴cosB=21,或cosB=-21(舍去).又∵∠B 为锐角,∴∠B=600.(2) 点A 作AH ⊥BC ,垂足为H. S △ABC =21BC ·AH=21BC ·AB ·sin600=36,解得AB=6在Rt △ABH 中,BH=AB ·cos600=6×21=3,AH=AB ·sin600=6×3323=,∴CH=BC-BH=4-3=1. 在Rt △ACH 中,AC 2+CH 2=27+1=28.∴AC=72±(负值舍去).∴AC=72.连结AE ,在圆内接四边形ABCD 中,∠B+∠ADC=1800,∴∠ADC=1200.又∵DE 平分∠ADC ,∴∠EDC=600=∠EAC. 又∵∠AEC=∠B=600,∴∠AEC=∠EAC ,∴CE=AC=72.例6. 已知:如图,⊙O 的半径为r ,CE 切⊙O 于点C ,且与弦AB 的延长线交于点E ,CD ⊥AB 于D.如果CE=2BE ,且AC 、BC 的长是关于x 的方程x 2–3(r –2)x+ r 2–4=0的两个实数根.求(1)AC 、BC 的长;(2)CD 的长. 分析:(1)图中显然存在切割线定理的基本图形,从而可得△ECB ∽△EAC ,AC=2BC.又∵AC 、BC 是方程的两根,由根与系数关系可列出关于AC 、BC 的方程组求解.(2)∵CD 是Rt △CDB 的一边,所以考虑构造直角三角形与之对应.若过C 作直径CF ,连结AF ,则Rt △CDB ∽Rt △CAF ,据此可列式计算.解:(1)∵CE 切⊙O 于C ,∴∠ECB=∠A.又∵∠E 是公共角,∴△ECB ∽△EAC ,21==CEBE ACBC ,∴AC=2BC.由AC 、BC 的长是关于x 的方程x 2–3(r –2)x+ r 2BD–4=0的两个实数根,∴AC+BC=3(r-2);AC ·BC=r 2-4,解得r=6,∴BC=4,AC=8.(2) CO 并延长交⊙O 于F ,连结AF ,则∠CAF=900,∠CFA=∠CBD. ∵∠CDB=900=∠CAF ,∴△CAF ∽△CDB ,BCCF CDAC =.∴CD=381248=⨯=⋅CFBC AC .说明:(1)这是一道代数、几何的综合题,关键是寻找相似三角形,建立线段之间的比例关系,再根据根与系数关系列等式计算;(2)构造与相似的直角三角形的方法有许多种,同学们不妨试一试. 例7.如图,△ABC 内接于⊙O ,AB 是⊙O 的直径,PA 是过A 点的直线,∠PAC=∠B. (1)求证:PA 是⊙O 的切线;(2)如果弦CD 交AB 于E ,CD 的延长线交PA 于F ,AC=CE ∶EB=6∶5,AE ∶EB=2∶3,求AB 的长和∠FCB 的正切值.解:(1)∵AB 是⊙O 的直径,∴∠ACB=900. ∴∠CAB+∠B=900,又∠PAC=∠B ,∴∠CAB+∠PAC=900.即PA ⊥AB ,∴PA 是⊙O 的切线. (2) 设CE=6a ,AE=2x,则ED=5a ,EB=3 x.由相交弦定理,得2x ·3x=5a ·6a ∴x=5a. 连结AD.由△BCE ∽△DAE ,得553==EDEB ADBC .连结BD.由△BED ∽△CEA ,得25==AEBE ACBD .∴BD=54.由勾股定理得BC=228-AB,AD=2)54(-AB .∴553)54(82222=--ABAB .两边平方,整理得1002=AB ,∴10=AB(负值舍去).∴AD=52.∵∠FCB=∠BAD ,∴tan ∠FCB= tan ∠BAD=25254==ADBD .解几何计算题要求我们必须掌握扎实的几何基础知识,较强的逻辑推理能力,分析问题时应注意分析法与综合法的同时运用,还特别要注意图形中的隐含条件,在平时的学习中要善于总结归纳,只有这样才能掌握好几何计算题的解法.F。
中考数学第二轮总复习课件专题06创新作图题在圆中作图(全国通用)
M P
利用轴对称的 性质作图
A
O
B
A
O
B
N Q 图1 如图1,PQ即为所求.
N
图2 如图2,PO即为所求.
强化训练 利用性质作位置、数量关系 提升能力
7.如图,在由边长均为1的正方形构成的网格中有一个圆心为O的半圆(点O 在格点上,且半径为2),请利用无刻度的直尺完成作图. (1)在图①中画出一个45º且顶点在格点上的圆周角; (2)在图②中画出一个22.5º且顶点在格点上的圆周角.
B
图1
C DB 图2
D
O
E
B
C
典例精讲 利用性质作位置、数量关系 知识点二
【例2-2】(2019·T15)在△ABC中,AB=AC,点A在以BC为直径的半圆内.请
仅用无刻度的直尺分别按下列要求画图.
(1)在图1中作弦EF,使EF∥BC;
(2)在图2中以BC为边作一个45º的圆周角.
E
F
P
A
A
B
图1
利用三角形三线
(2)如图2,若AB≠AC,点D、E分别为弧AB,弧AC的中点, 相交于一点作图
画出线段ON使,使ON⊥BC于点N.
A
D
A
D
A
O
O E
O E
B
M 图1
C
B NC 图2
B
N 图2
C
当堂训练
利用常用技巧作图
知识点一
4.如图,已知圆为四边形ABCD的外接圆,且AB//CD,请仅用无刻度的直尺,
A
(1)在图1中,点A在圆上,画出正方形ABDC;
(2)在图2中,点A在圆外,画出菱形ABDC.
A
B
2012年中考数学试题分类解析_空间与图形
摘要:为促进基础教育内涵发展,有效落实《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2012年全国各地中考试题,结合“空间与图形”学习领域,在考查图形的性质、图形的变化、图形与坐标等相关内容上均进行了积极的探索,更加强调从复杂几何图形中分解出简单、基本的图形,以及由基本的图形中寻找基本元素及其关系的能力,关注了学生可以在新的问题情境下,合理选择已有数学活动经验,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更加突出了学生对“图形变换是研究几何问题的工具和方法”及“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的思想内涵的领悟及综合应用的水平.现拟围绕试题考查的亮点,对部分省、市中考典型试题进行评析,并对2013年中考命题趋势及教学中需要注意的问题提出建议.关键词:空间与图形;中考试题;试题亮点;教学建议《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指出:“空间与图形”的内容主要涉及现实世界中的物体、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及其变换,它是人们更好地认识和描述生活空间并进行交流的重要工具.义务教育第三学段,要求学生通过“空间与图形”内容的学习,探索基本图形(直线形、圆)的基本性质及其相互关系,进一步丰富对空间图形的认识和感受,明确平移、旋转、对称的基本性质,欣赏并体验变换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并能够运用坐标系确定物体的位置,发展空间观念.综观2012年全国各地中考试题,均较好地体现了《标准》的基本理念,在考查学生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强调了学生对基本数学思想方法的理解及应用的水平,关注了学生在新的问题情境下,可以合理地选择已有的数学活动经验,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关于“空间与图形”学习领域,突出体现了以下特色.第一,试题更加关注了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特别强调在复杂几何图形中分解出简单、基本的图形,以及由基本的图形中寻找出基本元素及其关系的能力;第二,试题更加注重使学生经历观察试验、操作探究、推理论证等过程,并借助于图形的运动和变化,考查学生对已有的基本数学活动经验的合理选择及运用的能力;第三,试题更加突出“图形变换是研究几何问题的工具和方法”的重要意义,而且将几何图形放置于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考查了学生对“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思想内涵的领悟及综合应用的水平.为此,本文拟从“图形的性质”、“图形的变化”、“图形与坐标”展开,结合涉及“空间与图形”学习内容考查的亮点,对2012年部分省、市中考典型试题进行评析,并对2013年中考命题趋势及教学中需要注意的问题提出建议.一、试题亮点介绍及典型例题分析(一)图形的性质图形的性质,考查重点主要包括相交线、平行线、三角形、四边形、圆等相关性质、判定及尺规作图等.在2012年各地中考试题中,多以计算、证明、探究、作图等形式呈现,形式新颖、内涵丰富,特别关注了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强调在复杂图形中寻找基本图形,并合理运用基本性质,通过逻收稿日期:2012-12-18作者简介:刘金英(1965-),女,山东人,中学高级教师,天津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特聘教授,教育硕士研究生导师,苏步青数学教育奖二等奖,主要从事数学教育与中学数学教学与评价研究.2012年中考数学试题分类解析———空间与图形刘金英(天津市中小学教育教学研究室)何志平(天津市静海县教育教学研究室)贯忠喜(天津市东丽区教育教学研究室)Journal of Chinese Mathematics Education2013年第1-2期No.1-22013辑推理加以证明的能力,在考查学生应用基本数学思想方法和基本活动经验解决问题等方面,做了积极的尝试和探索.亮点1:注重构造基本图形,考查几何基础知识对基本几何图形性质的考查,一般是以三角形、四边形、圆等基本图形为素材,通过拼合构成较为复杂的图形,并呈现出相应的几何问题.这些问题大都以几何基础知识为载体,有的是基本问题的组合,有的是教材习题的变式,题目的解决大都强调“抽象基本图形、沟通内在联系”或“添加辅助线、构造基本图形”的研究思路,在考查基础知识、基本方法的同时,从尊重学生不同认知水平的角度出发,考查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解题方法的多样性.例1(湖北·襄阳卷)如图1,ABCD 是正方形,G 是BC 上(除端点外)的任意一点,DE ⊥AG 于点E ,BF ∥DE ,交AG 于点F.下列结论不一定成立的是().(A )△AED ≌△BFA (B )DE -BF =EF (C )△GFB ∽△AED (D )DE -BG =FG 答案:D.【评析】此题由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八年级下册习题19.2第15题改编而成,题目以正方形为依托,探究点G 在变化过程中,正方形的边之间、角之间,以及所形成的三角形之间的关系,重点考查了正方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相似三角形等基础知识.能够根据已知条件进行观察,辨识其中的基本图形,寻找基本元素及其关系,是解答此题的关键.在这里,△AED 、△BFA 、△GFB 均为直角三角形,可以借助于正方形对边平行的关系得到∠DAE =∠BGF ,易得△AED ≌△BFA 及△GFB ∽△AED.进而由△AED ≌△BFA ,得对应边相等.推得DE -BF =EF.而由点G 的任意性,DE -BG =FG 不一定成立.基本图形往往是解决几何问题的重要因素,熟知基本图形的特征,并能够从复杂的图形中分离出“基本图形”,是解决几何问题常用的方法.例2(重庆卷)已知:如图2,在菱形ABCD 中,F 为边BC 的中点,DF 与对角线AC 交于点M ,过点M 作ME ⊥CD 于点E ,∠1=∠2.(1)若CE =1,求BC 的长;(2)求证:AM =DF +ME .答案:(1)在菱形ABCD 中,易得△MCD 为等腰三角形.有CD =2CE =2.所以BC =2.(2)思路1:如图3,延长DF 、AB 交于点G ,可证得△CEM ≌△CFM ,△CDF ≌△BGF ,△MAG 为等腰三角形.于是,DF +ME =GF +MF =MG =AM.思路2:如图4,延长AD 、ME 交于点N ,可证得△CEM ≌△CFM ,△CDF ≌△DNE ,△MAN 为等腰三角形.于是,DF +ME =NE +ME =MN =AM.思路3:如图5,连接BD ,交AC 于点O ,可证得△CEM ≌△CFM ,△MCD 为等腰三角形,△BCD 为等边三角形,∠2=30°.设ME =x ,则DM =2x ,DF =3x .于是AM =DF +ME .【评析】此题以菱形为载体,考查全等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直角三角形中,30°角所对边等于斜边的一半”等知识,思路1、思路2运用了“遇到中线延长一倍”的常见的辅助线作法,思路3运用了特殊直角三角形的三边关系.由于学生思考角度不同,所使用的方法必然是多样的,此题从尊重学生出发,从考查证明线段数量关系的基本解题思路出发,为学生展示自己不同的数学思维提供了机会.例3(上海卷)如图6,在半径为2的扇形AOB 中,∠AOB =90°,点C 是弧AB 上的一个动点(不与点A 、B 重合),OD ⊥BC ,OE ⊥AC ,垂足分别为点D 、E.(1)当BC =1时,求线段OD 的长.(2)在△DOE 中是否存在长度保持不变的边?如果存在,指出并求其长度;如果不存在,说明理由.(3)设BD =x ,△DOE 的面积为y ,求y 关于x 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它的定义域.答案:(1)15姨2.(2)存在DE 满足条件.如图7,连接AB ,易得DE 为△ABC 的中位线.得DE =2姨.ADBCE F图2M 21ABF图3M 21GADBCE F图4M 21N ADBCE O图6DBCE 图7ADB CEF 图1GABE F图5M 21O 中考指南ZHONGKAOZHINAN(3)由题设,BD =x ,则OD =4-x 2姨.如图8,作DF ⊥OE 于点F ,得△DOE 的高DF =4-x 2姨2姨.而OE =OF +EF ,代入面积公式,化简之后,得y =1(4-x 2+x 4-x 2姨)(0<x <2姨).【评析】此题考查扇形、垂径定理、三角形中位线、等腰直角三角形、勾股定理等概念.第(1)小题,可以直接用勾股定理进行计算;第(2)小题,以探索题的形式给出,需要建立与定长“AB ”之间的联系;第(3)小题,求BD 与△DOE 的面积y 之间的函数关系,考查学生灵活运用勾股定理解决问题的能力,需要将△ODE 中相关的线段表示为含有x 的式子,再代入三角形面积公式进行求解,此题较好地体现了“源于基础、重在思维”的评价理念.亮点2:注重呈现新颖形式,考查学生基本技能在2012年各地中考试题中,特别注重了题目呈现形式上的新颖与独特,力求使数学试题“秀其外且慧其中”.尤其是以学生日常学习中经常使用的学习工具为素材,以学生熟知的生活中的情境为素材,命制的试题是学生喜闻乐见的.同时,以选择题的形式完成对作图等操作技能的考查,也是2012年中考试题的一个新尝试.例4(四川·巴中卷)一副三角板如图9所示放置,点C 在FD 的延长线上,AB ∥CF ,∠F =∠ACB =90°,∠E =30°,∠A =45°,AC =122姨,试求CD 的长.D EF图9E图10ABAB答案:如图10,作BG ⊥FC ,垂足为点G ,则CG =12,DG =43姨.所以CD =CG -DG =12-43姨.【评析】此题打破了以往以一般平面图形呈现的形式,而是以学生熟悉的物品(一副三角板)为载体,重点考查了等腰三角形、三角函数等基础知识,重点考查了添加辅助线构造基本图形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这里,两块三角板组合所形成的图形中,包含了30°、45°、60°、90°等角,这就为可以形成特殊的三角形,探寻三角形内边、角之间的关系,奠定了基础,解题时只需抓住CD =CG -DG 这一关键,求出CG 、DG 即可.此题立足基础,构思巧妙,内涵丰富,较好地实现了《标准》中提到的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方法”的考查.例5(山西卷)如图11是某公园的一角,∠AOB =90°,A ∠B 的半径OA 长是6米,C 是OA 的中点,点D 在A ∠B 上,CD ∥OB ,则图中休闲区(阴影部分)的面积是().(A )10π-93姨∠∠米2(B )π-93姨∠∠米2(C )6π-923姨∠∠米2(D )(6π-93姨)米2答案:C.【评析】此题以“某公园的一角”为素材,问题的呈现有新意、有特色,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题目主要考查了“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那么这条边所对的角等于30°”、勾股定理、平行线性质、扇形面积公式及数学中常用的转化思想等.如图12,连接OD ,解答的关键是在Rt △DCO 中,由OC =1,得∠CDO =30°.进而得扇形的圆心角∠DOA =60°.再求出扇形DOA 和△DCO 的面积.此题难度不大,但可以借助于学生熟知的生活情境,将涉及几何基本图形中的相关内容进行有效沟通,恰当地实现了对“图形与几何”领域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考查,不失为一次有益的尝试.例6(台湾卷)如图13,Rt △ABC 有一外接圆,其中∠B =90°,AB >BC ,今欲在B ∠C 上找一点P ,使得B ∠P =C ∠P ,以下(如图14)是甲、乙两人的作法.甲:如图14(1)所示.(1)取AB 中点D ;(2)过点D 作直线AC 的平行线,交B ∠C 于点P ,则点P 即为所求.乙:如图14(2)所示.(1)取AC 中点E ;(2)过点E 作直线AB 的平行线,交B ∠C 于点P ,则点P 即为所求.DBO图11小路小路休闲区DBO图12小路小路休闲区ADBCEO图8FAB C图13ABC图14PD(2)(1)中考指南ZHONGKAOZHINAN对于甲、乙两人的作法,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 )两人皆正确(B )两人皆错误(C )甲正确,乙错误(D )甲错误,乙正确答案:D.【评析】此题将圆中的作图问题,以选择题的形式呈现,主要考查垂径定理、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及圆周角定理.如图14(1),甲所作的图中,DP 只是△ABC 中位线所在的直线,不平分B △C ;如图14(2),乙所作的图中,利用垂径定理,可以确保B △P =C △P 始终是成立的.如此,学生通过对这些关系的分析与甄别,不仅加深了对相关基础知识的理解,同时也会从“操作”的层面,对平分弧的作图,建立起一种全新的认识.亮点3:注重动手操作探究,考查基本活动经验《标准》指出:通过实践活动,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体验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问题的过程,获得初步的数学活动经验.2012年各地中考试题,不乏考查学生动手探究、实践操作的问题,这些问题或依托已有的数学结论,或依托生活中的知识经验,以不同形式考查学生实验探究、动手操作、发现问题、解决的能力.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是需要学生能够运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所获得的经验和方法,结合具体的问题情境,创造性的加以处理,体现了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考查.另外,在解决这类问题的过程中,一些富有创意的研究问题的方法应运而生,很好地彰显了数学中考试题的教育功能.例7(贵州·贵阳卷)如果一条直线把一个平面图形的面积分成相等的两部分,我们把这条直线称为这个平面图形的一条面积等分线.(1)三角形有_____条面积等分线,平行四边形有____条面积等分线;(2)如图15,在矩形中剪去一个小正方形,试画出这个图形的一条面积等分线;(3)如图16,在四边形ABCD 中,AB 与CD 不平行,AB ≠CD ,且S △ABC <S △ACD ,过点A 画出四边形ABCD 的面积等分线,并写出理由.答案:(1)3,无数;(2)如图17,直线O 1O 2即是其中的一条;(3)如图18,BE ∥AC ,F 是DE 的中点,直线AF 即为所求.【评析】此题属于阅读理解与综合实践相结合的问题,从操作层面对学生进行考查,为便于叙述,此题引进了“面积等分线”的概念,题目通过对三角形、平行四边形、不规则矩形和一般四边形“面积等分线”的研究,逐层深入地提出问题,构成了鲜明的思考问题的线索,内涵丰富、探究性强.第(1)小题,以填空的形式,易于学生作答,属基础知识范畴;第(2)小题,要灵活运用平行四边形面积等分线的概念;第(3)小题,必须通过作平行线,作出与△ABC 面积相等的△AEC (如图18),再作△AED 的面积等分线AF.这样,逐层递进式的设计,为学生合理运用“平分三角形面积”和“平分平行四边形面积”的方法,准确画出“平分新的平面图形”的等分线,做到了数学活动经验上的“正迁移”.例8(天津卷)“三等分任意角”是数学史上一个著名问题.已知一个角∠MAN ,设∠α=13∠MAN .(1)当∠MAN =69°时,∠α的大小为_______;(2)如图19,将∠MAN 放置在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cm 的网格中,角的一边AM 与水平方向的网格线平行,另一边AN 经过格点B ,且AB =2.5cm.现要求只能使用带刻度的直尺,在图中作出∠α,并简要说明作法(不要求证明).答案:(1)23°;(2)如图20,让直尺有刻度一边过点A ,设该边与过点B 的竖直方向的网格线交于点C ,与过点B 的水平方向的网格线交于点D ,保持直尺有刻度的一边经过点A ,调整点C 、D 的位置,使CD =5cm.画射线AD ,此时∠MAD 即为所求的∠α.【评析】“三等分任意角”是数学史上一个著名“尺规不能”问题,而此题的设计,是给出了“带刻度的直尺”,并巧妙的以正方形网格为依托,将∠MAN 放置于网格中,以调整刻度尺的方法将其三等分,不仅考查了学生知识的掌握情况和作图能力,也考查了学生对数学活动的理解、表达及解释结果合理性的能力.试题命制精巧,内涵丰富,极具创意.此题,在设计上充分体现了刻度尺的“度量功能”和“调整功能”.如,给出“AB =2.5cm ”这个条件,一方面,是为了提醒学生注意使用刻度尺的测量功能;另一方面,是为了避免学生测量AB 长度时出现不必要的误差.而给出“AM 与水平方向的网格线平行,另一边AN 经过格点B ”,则是为了让学生在解题时突破难以实现的“只用直尺作平行线和垂线”的问题,需要在不断“调整”和“试验”中,寻找满足三等分角的条件.这样的设计,使构造含有倍角关系的△ABD (∠BAD =2∠B -DA )成为一种自然的思考路径.如图20,构建Rt △DBC ,利用图15图16ADBC图17图18AD BCFEO 1O2图19AB NM图20DC中考指南ZHONGKAOZHINAN“直角三角形斜边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借助网格背景中已有的平行、垂直关系,得到∠MAD即为所求的∠α.此题,应该是继“阿基米德纸条法”之后,给出的又一全新的三等分角的方法.事实上,此题所运用的“观察、试验、调整”基本数学活动经验,与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八年级上册习题中“工人师傅利用卡尺平分任意角”是一致的,关键是学生能否真正的将日常教学中所获得的经验和方法,在新的问题情境中加以运用和实施.从这个意义上讲,此题在关注知识内涵的同时,充分关注到了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考查,开拓性地发掘了中考试题的教育功能,评价也是一次学习和提高的过程.(二)图形的变化涉及“图形的变化”,考查重点主要包括:图形的轴对称、图形的平移、图形的旋转和图形的相似.2012年全国各地中考试题对这类问题的考查,一方面,从强化空间观念、揭示图形变化后的数量关系入手,考查学生的合情推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强调图形变换是研究几何问题的工具,考查学生灵活运用“图形的变化”分析问题、研究问题的能力.亮点1:基于对图形变化内容的考查,突出“变中的不变性”让学生体验在图形变化的过程中,某些基本图形的性质的不变性,是《标准》对这部分内容的基本要求.在2012年各地中考试卷中,出现了平移、旋转基本图形后探究图形周长、面积等核心要素是否发生变化的试题,这些问题往往以问题串儿的形式给出,形成使思维不断提升的问题情境,学生通过解决这类问题,能更好地体验数学问题“变中的不变性”,感受变与不变的和谐与统一,这正反映了对数学本质问题的探究.例9(河北卷)如图21,两个等边△ABD、△CBD的边长均为1,将△ABD沿AC方向向右平移到△A′B′D′的位置,得到图22,则阴影部分的周长为_________.答案:2.【评析】“通过具体实例认识平移,探索它的基本性质”是《标准》对平移的基本要求.此题将“正三角形”和“平移”有机融合,通过正三角形的平移,形成动态问题,让学生在不断变化的图形中寻求不变的“几何元素”,正是对上述基本要求最好的诠释.求解此题的关键,要抓住在平移过程中,如图23,△A′MN、△MDO、△D′OE、△ECG、△GB′R、△BNR始终都为等边三角形,解得OM+MN+NR+GR+EG+OE=A′D′+CD=1+1=2.其中的核心,是无论图中△ABD沿AC方向向右怎样平移,只要能形成六边形,六边形的周长永远保持一个定值.这恰好揭示了数学问题中“变”与“不变”的和谐与统一.例10(湖南·益阳卷)已知:如图24,在面积为3的正方形ABCD中,E、F分别是BC和CD边上的两点,AE⊥BF于点G,且BE=1.(1)求证:△ABE≌△BCF;(2)求出△ABE和△BCF重叠部分(即△BEG)的面积;(3)现将△ABE绕点A逆时针方向旋转到△AB′E′(如图25),使点E落在CD边上的点E′处,问△ABE在旋转前后与△BCF重叠部分的面积是否发生了变化?并说明理由.答案:(1)略;(2)3姨8;(3)没有变化.如图26,延长AG交BC于点E,可得∠BAE=30°,△ABE≌△AB′E′≌△ADE′.进而可推得△BGA≌△HGA.有S四边形GHE′B′=S△ABE-S△BGA=S△EGB.所以△ABE在旋转前后与△BCF重叠部分的面积没有变化.【评析】此题考查正方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旋转的性质等.第(1)小题,突出了证明三角形全等的基本方法,属基础知识范畴;第(2)小题,借助(1)中的图形求阴影部分的面积,这样命制,使常规问题一下子具有了发展的主线和新意,解决第(2)小题需要运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并借助△ABE的面积求得△EGB的面积,也可以通过相似求出GE与BE的长度加以解决;第(3)小题,又在(2)的基础上将△ABE旋转,进而提出了探究性的问题,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是先证明△BGA≌△HGA,Rt△ABE≌Rt△AB′E′.此题以常见的基本图形为载体,以“论证结论、计算结果、探究问题”的形式逐步展开,将相似、全等及正方形的典型知识有机地结合,由浅入深、一气呵成,综合考查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此,为学生所提供的使思维不断提升、递进的问题情境,可以让学生充分体会到“变”与“不变”的相互包容与转化.亮点2:基于对“研究问题方法”的考查,突出变换的工具性把图形变换作为一种解决问题、研究问题的方法或工具,在近几年中考试题中屡见不鲜.这类试题,要求学生通过平移、旋转或翻折等适当的图形变换,构造新的基本图形,并借助构造出来的基本图形解决问题.如,运用“轴对称变换”构造基本ADBC图21A′DBCB′D′图22A′DBCB′D′图23ORN GEMADBCEG图24FADBCE′图25FB′GADBCEH图26FB′E′中考指南ZHONGKAOZHINAN图形解“线段和最小”问题,运用旋转构造基本图形解一类等腰直角三角形问题,对这类问题的解决,既可以印证“变换”是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重要工具,又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方法的博大精深.例11(甘肃·兰州卷)如图27,在四边形ABCD 中,∠BAD =120°,∠B =∠D =90°,在BC 、CD 上分别找一点M 、N ,当△AMN 周长最小时,则∠AMN +∠ANM 的度数为().(A )130°(B )120°(C )110°(D )100°答案:B.【评析】此题以四边形为载体,以“线段和的最小值”为核心,意在探讨动点M 、N 达到确定位置,即使△AMN 周长最小时,∠AMN +∠ANM 大小的情况,揭示了数学问题中不同的量之间“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影响”的事实,体现了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此题主要考查了平面内与“最短路线”相关问题的解题方法、三角形外角的性质、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及对称的性质等知识.解决问题的关键,是作点A 关于BC 和DC 的对称点A ′、A ″,连接A ′A ″,从而确定使△AMN 的周长达到最小时点M 、N 的位置(如图28),再运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外角的性质,求得∠AA ′M +∠A ″=∠HAA ′=60°.进而得到结果.不难看出,此题借助轴对称作图,确定点M 、N 的位置,使问题得到解决,这不但突出了轴对称变换内容的丰富内涵,同时还印证了轴对称变换本身也是研究和解决问题的有力工具.例12(福建·宁德卷)某数学兴趣小组开展了一次活动,过程如下:如图29,在等腰△ABC 中,AB =AC ,∠BAC =90°,小敏将一块三角板中含45°角的顶点放在点A 处,从AB 边开始绕点A 顺时针旋转一个角α,其中三角板斜边所在的直线交直线BC 于点D ,直角边所在的直线交直线BC 于点E.(1)小敏在线段BC 上取一点M ,连接AM ,旋转中发现:若AD 平分∠MAB ,则AE 也平分∠MAC .试证明小敏发现的结论.(2)当0°<α≤45°时,小敏在旋转的过程中发现线段BD 、CE 、DE 之间存在如下等量关系BD 2+CE 2=DE 2.同组的小颖和小亮随后想出了两种不同的方法进行解决:小颖的方法:将△ABD 沿AD 所在的直线对折得到△ADF ,连接EF (如图30);小亮的方法:将△ABD 绕点A 逆时针旋转90°得到△ACG ,连接EG (如图31).试从中任选一种方法进行证明.(3)小敏继续旋转三角板,在探究中得出:当45°<α≤135°,且α≠90°时,等量关系BD 2+CE 2=DE 2仍然成立.继续探究:当135°<α<180°时(如图32),等量关系BD 2+CE 2=DE 2是否仍然成立?若成立,给出证明;若不成立,说明理由.答案:(1)由∠DAM +∠MAE =45°,∠BAD +∠EAC =45°及题意,可得∠MAE =∠EAC.所以AE 平分∠MAC.(2)证明小亮的方法:将△ABD 绕点A 逆时针旋转90°,得到△ACG.连接EG (如图31),易证△ADE ≌△AGE.再证明EC 2+GC 2=EG 2,即可.(3)BD 2+CE 2=DE 2仍然成立.基本思路如下:如图33,按小颖的方法作图,设AB 与EF 相交于点G ,由△AEF ≌△AEC ,得CE =FE.又由∠FDE +∠DEF =90°,得∠DFE =90°.故DF 2+FE 2=DE 2.所以BD 2+CE 2=DE 2.【评析】此题将角平分线的定义、等腰直角三角形性质、折叠对称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勾股定理、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等静态的知识点,借助旋转融入到动态的情境之中,体现了动静相依、动静并存的完美统一.第(1)小题,由角平分线的定义,根据等腰直角三角形和旋转的性质容易证明;第(2)小题,小颖的方法是应用折叠对称性质添加辅助线,通过全等和勾股定理加以解决,小亮的方法是通过将△ABD 旋转90°构造Rt △ECG ,再证明△ADE ≌△AGE ,并通过勾股定理加以解决;第(3)小题,可以依照第(2)小题的证明思路,得到“BD 2+CE 2=DE 2”仍然成立.此题以旋转变化的内容为载体,以“同组的小颖和小亮随后想出了两种不同的方法”这种学生感觉亲切和易于接受的方式,为学生提供了解题的思路,使学生在明确的指向下主动运用两种变换的思想解决问题,这也是命题者想试图突出“图形变换是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工具”观点的具体体现.如此的ABC图32AD B C ME 图29AD B CE F图30AD B CE G图31ABC图33F GADBC图28MNA ′A ″HADBC 图27MN中考指南ZHONGKAOZHINAN。
2012年中考数学分类解析(159套63专题)专题50_圆与圆的位置关系
2012年全国中考数学试题分类解析汇编(159套63专题)专题50:圆与圆的位置关系一、选择题1. (2012上海市4分)如果两圆的半径长分别为6和2,圆心距为3,那么这两个圆的位置关系是【】A.外离B.相切C.相交D.内含【答案】D。
【考点】圆与圆的位置关系。
【分析】根据两圆的位置关系的判定:外切(两圆圆心距离等于两圆半径之和),内切(两圆圆心距离等于两圆半径之差),相离(两圆圆心距离大于两圆半径之和),相交(两圆圆心距离小于两圆半径之和大于两圆半径之差),内含(两圆圆心距离小于两圆半径之差)。
因此,∵两个圆的半径分别为6和2,圆心距为3,6﹣2=4,4>3,即两圆圆心距离小于两圆半径之差,∴这两个圆的位置关系是内含。
故选D。
2. (2012浙江杭州3分)若两圆的半径分别为2cm和6cm,圆心距为4cm,则这两圆的位置关系是【】A.内含B.内切C.外切D.外离【答案】B。
【考点】圆与圆的位置关系。
【分析】根据两圆的位置关系的判定:外切(两圆圆心距离等于两圆半径之和),内切(两圆圆心距离等于两圆半径之差),相离(两圆圆心距离大于两圆半径之和),相交(两圆圆心距离小于两圆半径之和大于两圆半径之差),内含(两圆圆心距离小于两圆半径之差)。
因此,∵两圆的半径分别为2cm和6cm,圆心距为4cm.则d=6﹣2=4。
∴两圆内切。
故选B。
3. (2012浙江宁波3分)如图,用邻边分别为a,b(a<b)的矩形硬纸板裁出以a为直径的两个半圆,再裁出与矩形的较长边、两个半圆均相切的两个小圆.把半圆作为圆锥形圣诞帽的侧面,小圆恰好能作为底面,从而做成两个圣诞帽(拼接处材料忽略不计),则a与b满足的关系式是【】A .b=a B .2C .2D .【答案】D 。
【考点】圆锥的计算。
【分析】∵半圆的直径为a ,∴半圆的弧长为a2π。
∵把半圆作为圆锥形圣诞帽的侧面,小圆恰好能作为底面, ∴设小圆的半径为r ,则:2r=a 2ππ,解得:1r=a 4如图小圆的圆心为B ,半圆的圆心为C ,作BA⊥CA 于A 点, 则由勾股定理,得:AC 2+AB 2=BC 2,即:2221a a +b =a+a 24224ππππ⎛⎫⎛⎫⎛⎫- ⎪ ⎪ ⎪⎝⎭⎝⎭⎝⎭,整理得:。
2012中考数学第二轮复习难点分类讲解(10讲)-5
中考数学重难点专题讲座第二讲图形位置关系【前言】在中学数学当中,图形位置关系主要包括点、线、三角形、矩形/正方形以及圆这么几类图形之间的关系。
在中考中会包含在函数,坐标系以及几何问题当中,但主要还是通过圆与其他图形的关系来考察,这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圆与三角形的各种问题。
综合整个2010一模来看,18套题中有17套都是很明确的采用圆与三角形问题的一证一算方式来考察。
这个信息告诉我们中考中这一类题几乎必考。
由于此类题目基本都是上档次解答题的第二道,紧随线段角计算之后,难度一般中等偏上。
所以如何将此题分数尽揽怀中就成为了每个考生与家长不得不重视的问题。
从题目本身来看,一般都是采取很标准的两问式.第一问证明切线,考察切线判定定理以及切线性质定理及推论,第二问通常会给定一线段长度和一角的三角函数值,求其他线段长,综合考察圆与三角形的知识点。
一模尚且如此,中考也不会差的太远。
至于其他图形位置关系,我们将会在后面的专题中涉及到.所以本讲笔者将从一模真题出发,总结关于圆的问题的一般思路与解法。
第一部分真题精讲【例1】(2010,丰台,一模)已知:如图,AB为⊙O的直径,⊙O过AC的中点D,DE⊥BC于点E.(1)求证:DE为⊙O的切线;(2)若DE=2,tan C=12,求⊙O的直径.OEDCBA【思路分析】本题和大兴的那道圆题如出一辙,只不过这两个题的三角形一个是躺着一个是立着,让人怀疑他们是不是串通好了…近年来此类问题特别爱将中点问题放进去一并考察,考生一定要对中点以及中位线所引发的平行等关系非常敏感,尤其不要忘记圆心也是直径的中点这一性质。
对于此题来说,自然连接OD,在△ABC中OD就是中位线,平行于BC。
所以利用垂直传递关系可证OD⊥DE。
至于第二问则重点考察直径所对圆周角是90°这一知识点。
利用垂直平分关系得出△ABC是等腰三角形,从而将求AB转化为求BD,从而将圆问题转化成解直角三角形的问题就可以轻松得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考数学专题2 图形位置关系第一部分真题精讲【例1】已知:如图,AB为⊙O的直径,⊙O过AC的中点D,DE⊥BC于点E.(1)求证:DE为⊙O的切线;(2)若DE=2,tan C=12,求⊙O的直径.A【思路分析】本题和大兴的那道圆题如出一辙,只不过这两个题的三角形一个是躺着一个是立着,让人怀疑他们是不是串通好了…近年来此类问题特别爱将中点问题放进去一并考察,考生一定要对中点以及中位线所引发的平行等关系非常敏感,尤其不要忘记圆心也是直径的中点这一性质。
对于此题来说,自然连接OD,在△ABC中OD就是中位线,平行于BC。
所以利用垂直传递关系可证OD⊥DE。
至于第二问则重点考察直径所对圆周角是90°这一知识点。
利用垂直平分关系得出△ABC是等腰三角形,从而将求AB转化为求BD,从而将圆问题转化成解直角三角形的问题就可以轻松得解。
【解析】(1)证明:联结OD.∵ D为AC中点, O为AB中点,A∴ OD为△ABC的中位线.∴OD∥BC.∵ DE⊥BC,∴∠DEC=90°.∴∠ODE=∠DEC=90°. ∴OD⊥D E于点D.∴ DE为⊙O的切线.(2)解:联结DB.∵AB为⊙O的直径,∴∠ADB=90°.∴DB⊥AC.∴∠CDB=90°.∵ D为AC中点,∴AB=AC.在Rt△DEC中,∵DE=2 ,tanC=12,∴EC=4tanDEC=. (三角函数的意义要记牢)由勾股定理得:DC=.在Rt△DCB 中, BD=tanDC C⋅= BC=5.∴AB=BC=5. ∴⊙O 的直径为5.【例2】已知:如图,O 为ABC ∆的外接圆,BC 为O 的直径,作射线BF ,使得BA 平分CBF ∠,过点A 作AD BF ⊥于点D .(1)求证:DA 为O 的切线; (2)若1BD =,1tan 2BAD ∠=,求O 的半径.FC【思路分析】本题是一道典型的用角来证切线的题目。
题目中除垂直关系给定以外,就只给了一条BA 平分∠CBF 。
看到这种条件,就需要大家意识到应该通过角度来证平行。
用角度来证平行无外乎也就内错角同位角相等,同旁内角互补这么几种。
本题中,连OA 之后发现∠ABD=∠ABC ,而OAB 构成一个等腰三角形从而∠ABO=∠BAO ,自然想到传递这几个角之间的关系,从而得证。
第二问依然是要用角的传递,将已知角∠BAD 通过等量关系放在△ABC 中,从而达到计算直径或半径的目的。
【解析】证明:连接AO .FC∵ AO BO =,∴ 23∠=∠. ∵ BA CBF ∠平分,∴ 12∠=∠. ∴ 31∠=∠ .∴ DB ∥AO . (得分点,一定不能忘记用内错角相等来证平行) ∵ AD DB ⊥,∴ 90BDA ∠=︒.∴ 90DAO ∠=︒. ∵ AO 是⊙O 半径,∴ DA 为⊙O 的切线.(2)∵ AD DB ⊥,1BD =,1tan 2BAD ∠=, ∴ 2AD =.由勾股定理,得AB∴ sin 4∠=.(通过三角函数的转换来扩大已知条件) ∵ BC 是⊙O 直径,∴ 90BAC ∠=︒.∴ 290C ∠+∠=︒. 又∵ 4190∠+∠=︒, 21∠=∠,∴ 4C ∠=∠. (这一步也可以用三角形相似直接推出BD/AB=AB/AC=sin ∠BAD ) 在Rt △ABC 中,sin AB BC C ==sin 4AB∠=5. ∴ O 的半径为52.【例3】已知:如图,点D 是⊙O 的直径CA 延长线上一点,点B在⊙O 上,且.OA AB AD == (1)求证:BD 是⊙O 的切线;(2)若点E 是劣弧BC 上一点,AE 与BC 相交于点F ,且8BE =,tan BFA ∠= 求⊙O 的半径长.【思路分析】 此题条件中有OA=AB=OD ,聪明的同学瞬间就能看出来BA 其实就是三角形OBD 中斜边OD 上的中线。
那么根据直角三角形斜边中线等于斜边一半这一定理的逆定理,马上可以反推出∠OBD=90°,于是切线问题迎刃而解。
事实上如果看不出来,那么连接OB 以后像例2那样用角度传递也是可以做的。
本题第二问则稍有难度,额外考察了有关圆周角的若干性质。
利用圆周角相等去证明三角形相似,从而将未知条件用比例关系与已知条件联系起来。
近年来中考范围压缩,圆幂定理等纲外内容已经基本不做要求,所以更多的都是利用相似三角形中借助比例来计算,希望大家认真掌握。
【解析】(1)证明:连接OB .∵,OA AB OA OB ==, ∴OA AB OB ==.∴ABO ∆是等边三角形. ∴160BAO ∠=∠=︒. ∵AB AD =,∴230D ∠=∠=︒.∴1290∠+∠=︒.∴DB BO ⊥ . (不用斜边中线逆定理的话就这样解,麻烦一点而已)CC又∵点B 在⊙O 上, ∴DB 是⊙O 的切线 .(2)解:∵CA 是⊙O 的直径, ∴90ABC ∠=︒.在Rt ABF △中,tan AB BFA BF ∠==∴设,AB 则2BF x =,∴3AF x = . ∴23BF AF = . (设元的思想很重要) ∵,34C E ∠=∠∠=∠, ∴BFE ∆ ∽ AFC ∆.∴23BE BF AC AF == . ∵8BE =, ∴12AC = .∴6AO =.………………………………………5分【例4】如图,等腰三角形ABC 中,6AC BC ==,8AB =.以BC 为直径作O 交AB 于点D ,交AC 于点G ,DF AC ⊥,垂足为F ,交CB 的延长线于点E . (1)求证:直线EF 是O 的切线; (2)求sin E ∠的值.【思路分析】本题和前面略有不同的地方就是通过线段的具体长度来计算和证明。
欲证EF 是切线,则需证OD 垂直于EF ,但是本题中并未给OD 和其他线角之间的关系,所以就需要多做一条辅助线连接CD ,利用直径的圆周角是90°,并且△ABC 是以AC,CB 为腰的等腰三角形,从而得出D 是中点。
成功转化为前面的中点问题,继而求解。
第二问利用第一问的结果,转移已知角度,借助勾股定理,在相似的RT 三角形当中构造代数关系,通过解方程的形式求解,也考察了考生对于解三角形的功夫。
【解析】DFGCO B E A(1)证明:如图,连结CD ,则90BDC ∠=︒.∴CD AB ⊥. ∵ AC BC =,∴AD BD =. ∴D 是AB 的中点. ∵O 是BC 的中点, ∴DO AC ∥. ∵EF AC ⊥于F . ∴EF DO ⊥.∴EF 是O 的切线.( 2 ) 连结BG ,∵BC 是直径, ∴90BGC CFE ∠=︒=∠.(直径的圆周角都是90°) ∴BG EF ∥.∴sin FC CGE EC BC∠==. 设CG x =,则6AG x =-.在Rt BGA △中,222BG BC CG =-. 在Rt BGC △中,222BG AB AG =-.(这一步至关重要,利用两相邻RT △的临边构建等式,事实上也可以直接用直角三角形斜边高分比例的方法)∴()2222686x x -=--.解得23x =.即23CG =.在Rt BGC △中.∴ 213sin 69CG E BC ∠===.【例5】如图,平行四边形ABCD 中,以A 为圆心,AB 为半径的圆交AD 于F ,交BC 于G ,延长BA 交圆于E .(1)若ED 与⊙A 相切,试判断GD 与⊙A 的位置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 (2)在(1)的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若GC =CD =5,求AD 的长.G FEDCBA【思路分析】本题虽然是圆和平行四边形的位置关系问题,但是依然考察的是如何将所有条件放在最基本的三角形中求解的能力。
判断出DG 与圆相切不难,难点在于如何证明。
事实上,除本题以外,门头沟,石景山和宣武都考察了圆外一点引两条切线的证明。
这类题目最重要是利用圆半径相等以及两个圆心角相等来证明三角形相似。
第二问则不难,重点在于如何利用角度的倍分关系来判断直角三角形中的特殊角度,从而求解。
【解析】(1)结论:GD 与O 相切654321GF EDCBA证明:连接AG∵点G 、E 在圆上, ∴AG AE =∵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 ∴AD BC ∥∴123B ∠=∠∠=∠,∵AB AG =∴3B ∠=∠ ∴12∠=∠ (做多了就会发现,基本此类问题都是要找这一对角,所以考生要善于把握已知条件往这个上面引)在AED ∆和AGD ∆ 12AE AG AD AD =⎧⎪∠=∠⎨⎪=⎩∴AED AGD ∆∆≌ ∴AED AGD ∠=∠ ∵ED 与A 相切 ∴90AED ∠=︒ ∴90AGD ∠=︒ ∴AG DG ⊥∴GD 与A 相切(2)∵5GC CD ==,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 ∴AB DC =,45∠=∠,5AB AG == ∵AD BC ∥∴46∠=∠∴1562B ∠=∠=∠∴226∠=∠(很多同学觉得题中没有给出特殊角度,于是无从下手,其实用倍分关系放在RT三角形中就产生了30°和60°的特殊角)∴630∠=︒∴10AD= .【总结】经过以上五道一模真题,我们可以得出这类题型的一般解题思路。
要证相切,做辅助线连接圆心与切点自不必说,接下来就要考虑如何将半径证明为是圆心到切线的距离,即“连半径,证垂直”。
近年来中考基本只要求了这一种证明切线的思路,但是事实上证明切线有三种方式。
为以防遇到,还是希望考生能有所了解。
第一种就是课本上所讲的先连半径,再证垂直。
这样的前提是题目中所给条件已经暗含了半径在其中。
例如圆外接三角形,或者圆与线段交点这样的。
把握好各种圆的性质关系就可以了。
第二种是在题目没有给出交点状况的情况下,不能贸然连接,于是可以先做垂线,然后通过证明垂线等于半径即可,就是所谓的“先证垂直后证半径”。
例如大家看这样一道题,如图△ABC中,AB=AC,点O是BC的中点,与AB切于点D,求证:与AC也相切。
该题中圆0与AC是否有公共点是未知的,所以只能通过O做AC的垂线,然后证明这个距离刚好就是圆半径。
如果考生想当然认为有一个交点,然后直接连AC与圆交点这样证明,就误入歧途了。
第三种是比较棘手的一种,一方面题目中并未给出半径,也未给出垂直关系,所以属于半径和垂直都要证明的题型。
例如看下面一道题:如图,中,AB=AC,=,O、D将BC三等分,以OB为圆心画,求证:与AC相切。
本题中并未说明一定过A点,所以需要证明A是切点,同时还要证明O到AC垂线的垂足和A是重合的,这样一来就非常麻烦。
但是换个角度想,如果连接AO之后再证明AO=OB,AO⊥AC,那么就非常严密了。
(提示:做垂线,那么垂足同时也是中点,通过数量关系将AO,BO都用AB表示出来即可证明相等,而△AOC中利用直角三角形斜边中线长是斜边一半的逆定理可以证出直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