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章-刻蚀工艺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微观负载效应
• 微观负载效应
– 对于接触窗和金属层间接触孔刻 蚀,较小的窗孔刻蚀速率比较大 窗孔慢 – 由于光刻胶溅镀沉积到侧壁上, 图形隔离区域的刻蚀轮廓比密集 区域宽
微观负载效应刻蚀轮廓
14
过刻蚀效应
主刻蚀和过刻蚀轮廓
过刻蚀中,被刻蚀薄膜和衬底材料之间的选择性要足够高,避免损失过多衬底材料
15
CF4, CHF3 CF4, CHF3 SF6
4835 6156 2535 7037
半导体制造技术导论(第二版)
第九章
刻蚀工艺
白雪飞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电子科学与技术系
提纲
• 简介
• 刻蚀工艺基础
• 湿法刻蚀工艺 • 干法刻蚀工艺 • 等离子体刻蚀工艺
• 刻蚀工艺制程趋势
• 刻蚀工艺发展趋势
2
简
介
先进的集成电路工艺流程
先进的集成电路工艺流程
4
刻蚀工艺简介
• 刻蚀工艺
– 移除晶圆表面材料 – 图形化刻蚀:去除指定区域的材料,将图形转移到衬底薄膜上 – 整面全区刻蚀:去除整个表面薄膜达到所需工艺要求
34
离子辅助刻蚀实验
离子辅助刻蚀实验及结果
XeF2:纯化学刻蚀;Ar+:纯物理刻蚀
35
刻蚀工艺的比较
纯化学刻蚀 应用 刻蚀速率 湿法刻蚀,剥除, 光刻胶刻蚀 可以从高到低
反应式离子刻蚀 等离子体图形化刻蚀 高,可控
纯物理刻蚀 氩轰击 低
选择性
刻蚀轮廓 工艺终点
非常好
等向性 计时或目测
可以接受,可控
������ =
������1 − ������
2
+ ������2 − ������
2
+ ������3 − ������ ������ − 1
2
+ ⋯ + ������������ − ������
2
������ NU % = × 100, ������ • 刻蚀选择性
NUM
������max − ������min % = × 100 2������
• 镍湿法剥除
– 1:1的双氧水(H2O2)和硫酸(H2SO4)混合液 – H2O2氧化金属镍形成NiO,H2SO4和NiO反应形成可溶解的NiSO4
– 用于镍金属硅化物形成后的镍剥除
28
自对准硅化物工艺流程
自对准硅化物工艺流程 (a) 镍沉积;(b) 镍硅化物退火;(c) 镍湿法剥除
29
干法刻蚀工艺
• 化学反应 Si3N4 + 4H3PO4 • 应用
– 单晶硅和氮化硅刻蚀的隔离工艺 – LOCOS工艺场区氧化后、USG研磨和STI退火处理后,在隔离形成工艺 中去除氮化硅
Si3 PO4
4
+ 4NH3
26
绝缘二氧化硅隔离工艺流程
绝缘二氧化硅隔离工艺流程
27
金属刻蚀
• 铝湿法刻蚀
– 磷酸(H3PO4, 80%)、醋酸(CH3COOH, 5%)、硝酸(HNO3, 5%)和水(H2O, 10%)所组成的混合物 – HNO3使铝氧化形成Al2O3,H3PO4溶解Al2O3,两个过程同时进行 – 用于测试PVD铝薄膜的质量 – 先进集成电路生产中,铝图形化刻蚀不再使用湿法过程
31
湿法和干法刻蚀对照表
湿法刻蚀
横向刻蚀长度 刻蚀轮廓 刻蚀速率 选择性 设备费用 产量 化学药品使用量 <3 μm的工艺条件不可接受 等向性 高 高 低 高(批量) 高
干法刻蚀
很小 可控,从非等向性到等向性 可接受,可控 可接受,可控 高 可接受,可控 低
32
等离子体刻蚀
• 等离子体刻蚀
– 等离子体中的碰撞产生增强化学反应的自由基 – 降低压力将增加MFP和离子轰击能量,同时散射而形成垂直的刻蚀轮廓 – 增加射频功率能增加离子轰击的流量和能量,增加自由基的浓度 – 在较低压力下,较长的MFP有助于离子轰击和副产品的移除 – 晶圆放置在较小面积的电极上利用自偏压获得更强的离子轰击
52
刻蚀工艺终点监测特征波长
薄膜 刻蚀剂 波长 (Å) 2614 3962 2882 6156 3370 Si3N4 CF4/O2 3862 发射物 AlCl Al Si O N2 CN
Al
多晶硅
Cl2, BCl3
Cl2
7037
6740 7037
F
N F CO O P F
53
SiO2 PSG, BPSG W
– 刻蚀单晶硅,形成相邻晶体管间的绝缘区 – 刻蚀多晶硅,形成栅极和局部连线 – 非等向性刻蚀单晶硅,用于形成选择性外延沟槽
H2SiF6 + 2HNO2 + 2H2O
24
硅刻蚀形成选择性外延沟槽
各向异性氢氧化钾硅刻蚀形成选择性外延SiGe PMOS源极/漏极
25
氮化硅刻蚀
• 刻蚀剂
– 热磷酸(H3PO4) – 对二氧化硅和硅的选择性非常好
9
刻蚀工艺基础
刻蚀速率
• 刻蚀速率
– 刻蚀物质被移除的速率 – 刻蚀速率直接影响刻蚀的产量
• 计算方法 刻蚀前厚度 − 刻蚀后厚度 刻蚀速率 = 刻蚀时间
– 对于图形化刻蚀,可以通过扫描 电子显微镜(SEM)直接测量被移 除的薄膜厚度
接触孔示意图
11
刻蚀均匀性和选择性
• 刻蚀均匀性
– 均匀的刻蚀速率、高的重复性 – 好的晶圆内均匀性、好的晶圆对晶圆均匀性 – 由测量刻蚀前后晶圆特定点的厚度,并计算这些点的刻蚀速率得出
• 湿法刻蚀的特点
– 高选择性、高刻蚀速率、设备便宜
– 等向性刻蚀轮廓,难以处理图形尺寸小于3μm的密集图形
• 湿法刻蚀的主要应用
– 剥除晶圆整面全区薄膜
– 利用薄膜的湿法刻蚀速率鉴定薄膜质量 – 剥除测试晶圆上的薄膜
19
湿法刻蚀工艺流程
湿法刻蚀工艺流程 (a) 湿法刻蚀;(b) 冲洗;(c) 甩干
• 湿法刻蚀
– 利用化学溶液将未被光刻胶覆盖的材料溶解
– 等向性刻蚀轮廓,会造成光刻胶底切效应和关键尺寸损失 – 1980年代后,湿法刻蚀逐渐被干法刻蚀取代 – 先进半导体制造中,薄膜剥除和薄膜质量控制仍使用湿法刻蚀
• 干法刻蚀
– 先进半导体制造中,几乎所有图形化刻蚀都利用等离子体刻蚀技术
5
多晶硅栅刻蚀工艺
– 不同材料间的刻蚀速率比率,特别是要被刻蚀的材料和不被移除的材料 – 光刻胶、被刻蚀薄膜、衬底
������ = ER1 ER 2
12
刻蚀轮廓
刻蚀轮廓示意图
13
负载效应
• 负载效应
– 等离子体图形化刻蚀过程中,刻 蚀图形影响刻蚀速率和刻蚀轮廓
• 宏观负载效应
– 具有较大开口面积的晶圆与较小 开口面积的晶圆刻蚀速率不同
刻蚀残余物
由于刻蚀不足和阶梯形状形成的残留
移除方法:完全的过刻蚀、足够的离子轰击、适当的化学刻蚀
16
刻蚀残余物
非挥发性刻蚀副产品形成的表面残余物
17
湿法刻蚀工艺
湿法刻蚀工艺
• 湿法刻蚀
– 利用化学溶液溶解晶圆表面材料,达到制作器件和电路的要求 – 反应生成物:气体、液体、可溶于刻蚀剂的固体 – 工艺流程:刻蚀、冲洗、甩干
42
桶式等离子体刻蚀系统
桶式刻蚀系统示意图
43
降流式等离子体刻蚀系统
降流式等离子体刻蚀系统示意图
44
平行板等离子体刻蚀系统
平行板等离子体刻蚀系统示意图
45
批量式RIE系统
批量式RIE系统示意图
46
单片式MERIE系统
单片式MERIE系统示意图
47
电子的螺旋运动
电子的螺旋运动示意图
48
机械夹环和静电夹盘
非等向性刻蚀机制及其应用
反应式离子刻蚀 (RIE) 纯化学刻蚀 阻挡机制 无离子轰击 去光刻胶 去硅化物 去氮化物 轻微离子轰击 单晶硅刻蚀 多晶硅刻蚀 金属刻蚀 损伤机制 重离子轰击 氧化层刻蚀 氮化物刻蚀 低������介质层刻蚀 只有离子轰击 — 溅射刻蚀 — 纯物理刻蚀
41
等离子体刻蚀反应室
– 热氧化前预先剥除晶圆表面的原生氧化层
22
酒杯状接触窗孔
酒杯状接触窗孔
23
硅刻蚀
• 刻蚀剂
– 等向性刻蚀:硝酸(HNO3)和氢氟酸(HF)的混合液 – 非等向性刻蚀:氢氧化钾(KOH)、异丙醇(C3H8O)和水的混合液,沿 <100>平面的刻蚀速率比沿<111>平面的高100倍左右
• 化学反应 Si + 2HNO3 + 6HF • 应用
• 阻挡机制
– 离子轰击溅镀的光刻胶和刻蚀产生的化学沉积物沉积在侧壁,阻挡侧壁 水平方向的刻蚀
– 侧壁沉积物需要通过干法、湿法清洗方式处理
– 采用阻挡机制的刻蚀属于接近化学刻蚀的RIE工艺 – 单晶硅刻蚀、多晶硅刻蚀、金属刻蚀
38
损伤机制
非等向性刻蚀的损伤机制
39
阻挡机制
非等向性刻蚀的阻挡机制
40
• 高密度等离子体源
– 感应式耦合型等离子体源(ICP) – 电子回旋共振(ECR)等离子体源
33
纯化学、纯物理刻蚀和RIE
• 纯化学刻蚀
– 湿法刻蚀、遥控等离子体光刻胶去除 – 没有物理轰击,由化学反应移除物质 – 刻蚀速率可高可低、等向性刻蚀轮廓、很好的刻蚀选择性 – 用于剥除工艺,光刻胶、氮化硅、衬垫氧化层、屏蔽氧化层、牺牲氧化层
50
高密度等离子体刻蚀系统
高密度等离子体刻蚀系统 (a) 感应耦合等离子体(ICP);(b) 电子回旋共振(ECR)
51
刻蚀终点
• 湿法刻蚀终点
– 刻蚀终点取决于时间,进而取决于预先设定的刻蚀速率和刻蚀厚度 – 缺少自动监测终点的方法,通常由操作员目测终点
• 等离子体刻蚀终点
– 运用光学系统自动设定终点 – 刻蚀的最后阶段,等离子体化学成分发生变化,引起等离子体发光的颜 色和强度改变 – 利用光谱仪监测光的特定波长并检测信号的改变 – 质谱仪测定系统:降流式或遥控等离子体刻蚀系统的反应室内没有等离 子体,不会产生辉光发光
非等向性,可控 光学测定
很差
非等向性 计时
36
等离子体刻蚀工艺原理
等离子体刻蚀工艺流程
37
等离子体刻蚀非等向性原理
• 损伤机制
– 离子轰击打断晶圆表面原子之间的化学键,带有悬浮键的原子受到刻蚀 自由基的作用,形成挥发性的副产品并从表面移除 – 离子轰击方向垂直于晶圆表面,垂直方向刻蚀速率远高于水平方向 – 采用损伤机制的刻蚀属于接近物理刻蚀的RIE工艺 – 二氧化硅刻蚀、氮化硅刻蚀、低������介质层刻蚀
20
湿法刻蚀轮廓
湿法刻蚀轮廓示意图
21
氧化物湿法刻蚀
• 刻蚀剂
– 6:1稀释的HF缓冲溶液 – 10:1或100:1稀释的HF水溶液
• 化学反应 SiO2 + 6HF • 应用
– 刻蚀酒杯状接触窗孔,以易于PVD铝的填充 – 缓冲二氧化硅刻蚀(BOE)
H2SiF6 + 2H2O
– 监测CVD氧化层质量,比较CVD二氧化硅和热氧化二氧化硅湿法刻蚀速 率,即湿法刻蚀速率比(WERR)
• 等向性刻蚀系统
– 桶状等离子体刻蚀系统 – 降流式等离子体刻蚀系统、遥控等离子体刻蚀系统
• 非等向性刻蚀系统
– 平行板等离子体刻蚀系统
– 反应式离子刻蚀(RIE)系统
– 单晶圆磁场增强式RIE(MERIE)系统
• 高密度等离子体刻蚀系统
– 感应耦合等离子体(ICP)刻蚀系统
– 电子回旋共振(ECR)等离子体刻蚀系统
(a) 机械夹环;(b) 静电夹盘
避免晶圆被来自背面的加压氦气冷却气流吹走
49
氦元素参数列表
名称
原子符号 原子序数 原子量 摩尔体积 音速 折射率 熔点 沸点 热导率 主要应用
氦
He 2 4.002,602 21.0 cm3 970 m/s 1.000,035 0.95 K, −272.20 ℃ 4.22 K, −268.93 ℃ 0.1513 W/(m· K) CVD和刻蚀工艺中用于冷却和载气
• 纯物理刻蚀
– 氩轰击,用于电介质溅射回刻削平开口部分,以利于后续空隙填充 – 刻蚀速率很低、非等向性刻蚀、刻蚀选择性很低
• 反应式离子刻蚀 (RIE)
– 离子辅助刻蚀,刻蚀速率和刻蚀选择性可控、非等向性且可控的刻蚀轮廓
– 氩离子用来增加离子轰击,大多数刻蚀过程中的化学活性是中性自由基 – 在半导体刻蚀等离子体中,中性自由基浓度比离子浓度高得多
多晶硅栅刻蚀工艺流程 (a) 光刻;(b) 刻蚀多晶硅;(c) 去光刻胶
6
湿法和干法刻蚀轮廓
湿法和干法刻蚀Βιβλιοθήκη 廓7CMOS集成电路的刻蚀工艺
具有多晶硅栅和铝金属化CMOS集成电路芯片的刻蚀工艺
8
先进CMOS集成电路截面图
一种先进CMOS集成电路截面图 包括选择性外延源极/漏极、高������、金属栅和铜互连
干法刻蚀工艺
• 干法刻蚀
– 使用气态化学刻蚀剂与材料反应来刻蚀材料,并形成可以从衬底上移除 的挥发性副产品 – 干法刻蚀一般都是等离子体刻蚀
• 等离子体刻蚀
– 等离子体产生的自由基,显著增加化学反应速率并加强化学刻蚀 – 离子轰击从表面移除材料,并破坏化学键,显著提高刻蚀化学反应速率 – 由于离子轰击的存在,等离子体刻蚀是非等向性刻蚀过程 – 1980年代后,等离子体刻蚀逐渐取代湿法刻蚀成为所有图形化刻蚀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