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科学中考复习专题11:物质的三态变化及转化D卷
11物质的变化分层练习2024-2025学年浙教版九年级上册科学(原卷版)

1.1 物质的变化分层练习科学观念:了解物质是在不断变化着的;能从微观角度解释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
科学思维:会正确判别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探究实践:了解探究物质变化规律的方法和应用;学习研究物质变化规律的科学方法。
态度责任:从物质运动与相互作用这一科学统一的概念和原理出发,认识自然界的物质处于永不停息地运动和变化之中,不同的物质形态和运动形式发生着相互作用。
01 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1.(2023九上·金华阶段)斗转星移、日月变换,大自然美丽而神奇。
下列自然现象与其他有本质区别的是()A.铜雕锈蚀B.枯木腐朽C.冰雪消融D.火山烈燃2.(2023九上·杭州阶段)“伐薪烧炭南山中”是唐朝诗人白居易所写的诗歌《卖炭翁》中的诗句。
这里“伐薪”和“烧炭”各指的变化是()A.前者是化学变化,后者是物理变化B.前者是物理变化,后者是化学变化C.两者都是物理变化D.两者都是化学变化3.(2023九上·绍兴期中)“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一带一路”是合作发展的理念和倡议,古丝绸之路将我国的发明和技术传送到国外,下列古代生产工艺中涉及的变化和另外三种变化有本质区别的是()A.粮食酿酒B.纺纱织布C.烧制瓷器D.冶炼生铁02 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1.(2023九上·杭州期中)三星堆遗址出土了大量精美青铜器,青铜是金属冶铸史上最早出现的合金,与纯铜相比,其强度高、熔点低、铸造性好、耐腐蚀。
其中属于青铜的化学性质的是()A.强度高B.熔点低C.铸造性好D.耐腐蚀2.(2023九上·诸暨月考)下列物质的用途,所利用的性质与另外三种有根本区别的是()A.氢气用于填充气球B.镁粉用做烟花和照明弹C.干冰用于人工降雨D.铜丝用做电线3.(2023九上·定海月考)将相应序号填在下列横线上。
①常温下碳酸氢铵是一种固体;②加热碳酸氢铵生成氨气、二氧化碳和水;③氨气是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④加热时产生的水蒸气在试管口凝结成水珠;⑤二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⑥不可燃烧;⑦但通入澄清石灰水中,能使石灰水变浑浊。
浙江省科学中考复习知识点归纳

浙江省科学中考复习知识点归纳一、物质的组成与性质1. 元素与化合物元素是由相同种类原子组成的,不能分解为其他物质;化合物是由不同种类元素化合而成的,具有新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2. 小分子与大分子小分子是由少量原子组成的,分子量相对较小;大分子是由巨量原子组成的,分子量相对较大。
3. 物质的性质包括物质的颜色、形状、硬度、熔点、沸点、导电性等。
二、运动与力1. 运动的描述描述运动的基本要素包括位置、速度和加速度。
2. 力的作用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或形状的原因。
3. 万有引力与万有引力定律万有引力是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根据万有引力定律,物体之间的引力与它们的质量大小和距离的平方成正比。
三、能量与能量转化1. 动能与势能动能是物体运动时所具有的能量;势能是物体由于位置或形状而具有的能量。
2. 能量转化能量可以在物体之间转化,如机械能转化、热能转化、光能转化等。
四、物质与能量的转化1. 物质的三态变化包括固体、液体和气体之间的相互转化。
2. 物质的熔化与凝固熔化是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凝固是物质由液态变为固态。
3. 物质的汽化与凝华汽化是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凝华是物质由气态变为固态。
五、声音与光线1.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能够通过介质传播,如空气、固体和液体。
2. 光的传播与反射光具有直线传播的特性,同时也会在介质表面上发生反射。
3. 光的折射与色散光在不同介质中传播时会发生折射,同时也会出现颜色的变化。
六、静电与电流1. 静电的产生静电是由于物体带有过多或过少的电荷而产生的。
2. 静电的带电现象静电可以产生吸引和排斥力,并具有电荷守恒和电中性原理。
3. 电流的产生与电路电流是电荷运动产生的,电路是电流在闭合回路中流动的路径。
七、磁场与电磁感应1. 磁场的产生与磁力线磁场由磁体产生,可以用磁力线表示。
2. 磁铁的性质磁铁具有两极性,可以吸引或排斥其他磁铁或磁性物质。
3. 电磁感应现象电磁感应是由磁场变化引起的感应电动势。
浙江省初中科学毕业生学业考试复习专题物质的变化和化学反应类型精品PPT课件

考点四燃烧反应
1.燃烧的概念
通常所说的燃烧是指可燃物跟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放热、剧烈的氧化反应。
可燃物
2.燃烧的条件有助燃剂氧气 (缺一不可)
达到一定的温度
隔绝氧气 3.灭火的原理降低温度 满足一条即可
移走可燃物
4.促进燃烧的方法增 增大 大O可2燃的物浓与度O2的接触面积 5.爆炸:燃烧引起的爆炸是由于可燃性气体或易燃物粉尘在有限空间内达到爆炸极限, 遇到明火迅速燃烧,瞬间产生大量的热,气体体积急剧膨胀造成的。爆炸不一定(填“一定” 或“不一定”)属于化学变化;由燃烧引起的爆炸一定(填“一定”或“不一定”)属于化学变 化。
考点二基本反应类型 1.基本反应类型比较
2.基本反应类型规律 (1)在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中,一定有单质参加的反应是置换反应,一定有单质生成的反 应是置换反应,一定没有单质参加和生成的反应是复分解反应。 (2)复分解反应的结果是:生成物中一定有沉淀、气体或水。 (3)中和反应是指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化学反应。中和反应不是(填“是”或“不 是”)基本反应类型,属于复分解反应。
6.燃烧、爆炸、缓慢氧化、自燃的比较
例1 (2012·台州)下列过程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冰雪消融 B.钢铁生锈 C.玻璃破碎 D.灯丝发光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变化。冰雪消融、玻璃破碎、灯丝发光只是物体的状态、 形态发生了变化,并没有新物质生成。而钢铁生锈产生了铁锈,故选B。 答案:B
现象
举例
水的三态变化、铁丝弯曲
镁条燃烧、铁钉生锈
判断 依据
没有生成新物质
生成新物质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往往同时发生。化学变化过程中一定
联系
(填“一定”或“不一定”,下同)同时发生物理变化;物
浙教版中考科学复习题

浙教版中考科学复习题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选项中,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是()。
A. 镜子反射B. 影子形成C. 彩虹出现D. 透镜成像2. 以下哪项不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A. 植物B. 动物C. 藻类D. 细菌3. 根据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关系是()。
A. 同时产生,同时消失B. 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C. 作用在不同物体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D. 作用在不同物体上,大小不等,方向相反4. 下列物质中,属于混合物的是()。
A. 空气B. 纯水C. 金D. 食盐5. 物质的三态变化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凝固是放热过程B. 汽化是吸热过程C. 升华是放热过程D. 熔化是吸热过程6. 根据欧姆定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电阻一定时,电流与电压成正比B. 电压一定时,电流与电阻成反比C. 电流一定时,电压与电阻成正比D. 电压一定时,电流与电阻成正比7. 在化学反应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质量守恒定律不适用B. 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C. 反应前后原子数目不变D. 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能量不变8. 下列选项中,属于可再生能源的是()。
A. 煤炭B. 石油C. 太阳能D. 天然气9. 根据阿基米德原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物体在液体中受到的浮力等于其排开液体的重力B. 物体在液体中受到的浮力等于其自身的重力C. 物体在液体中受到的浮力与其排开液体的体积成正比D. 物体在液体中受到的浮力与其排开液体的质量成正比10. 下列选项中,属于遗传物质的是()。
A. 蛋白质B. 核酸D. 糖类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 光的三原色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地球的大气层分为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层和________层。
3. 元素周期表中,元素按照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排列,其中第________周期包含的元素种类最多。
浙江省科学中考复习专题11:物质的三态变化及转化

2019年浙江省科学中考复习专题11:物质的三态变化及转化一、单选题1.水是人类生存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水的三态变化,地球上的水在不停地循环,关于水的三态变化分析错误的是()A.阳光晒暖了海洋,海水吸热蒸发成为水蒸气上升到空中B.高空中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滴,相互聚集结成大水滴下降成为雨C.冬天,水蒸气在寒冷的高空急剧降温凝固成小冰晶,小冰晶聚集变成雪花飘满大地D.雪花熔化成水,和其他降水一样,汇入江河,又注入大海2.下列物态变化过程中,需要吸热的是()A.冬天,冰冻的衣服逐渐变干B.夏天,打开冰棍纸看到“白气”C.深秋,屋顶的瓦上结了一层霜D.秋天的早晨花草上出现小的露珠3.2014年春季,西南地区遭遇大旱.为了节约用水,果农们利用了滴灌的方法给果树浇水,如图所示.他们把细水管放入树下的土里,使水分直接渗透到果树根部,减慢了水分的蒸发,其原因是()A. 减少了水在地面的表面积B. 增大了水在地面的表面积C. 加快了地面上方空气的流动D. 提高了地面上水的温度4.南极气温常低于-20℃,至少半年无阳光.根据科学研究,南极冰山不断缩小,连终年不见阳光的冰川也慢慢变少,这是()A.汽化现象B.升华现象C.蒸发现象D.凝华现象5.下表是几种物质在1个标准大气压下的熔点和沸点,根据表中数据,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物质铅水银酒精甲苯熔点/℃328 -38.8 -117 -95沸点/℃ 1 740 357 78 111A.铅在350 ℃处于固液共存状态B.固态酒精与甲苯不是晶体C.不能用水银温度计测气温D.不能用酒精温度计测沸水的温度6.“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的《中国诗词大会》,深受观众的青睐,下列对古诗文中涉及的热现象解释正确的是()A.“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雾凇的形成是升华现象B.“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霜的形成是凝固现象C.“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稀”露的形成是汽化现象D.“腾蛇乘雾,终为土灰”雾的形成是液化现象7.夏天,盛一盆水,在盆里放两块高出水面的砖头,砖头上搁一只比脸盆小一点的蓝子.篮子里放上剩菜、剩饭,再用一个纱布袋罩在篮子上,并使袋口的边缘浸入水里.这就做成了一个简易“冰箱”.把它放在通风的地方,过一天里面的饭、菜也不会馊.“简易冰箱”的工作原理是()A.凝固放热B.液化放热C.蒸发吸热D.升华吸热8.某同学做水沸腾实验时,得到水的沸腾图象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t=6min时,水开始沸腾B.该同学所处环境的气压低于标准大气压C.t=5min时,停止对水加热,水仍能够保持持续沸腾D.为了缩短加热至沸腾时所需要的时间,可以换用初温为90℃的水的来实现9.如图所示,由冰的熔化曲线可知()A.冰是非晶体B.冰的熔点为0℃C.冰的熔化过程经历了5minD.冰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持续升高10.晴朗无风的早晨,当飞机从空中飞过,在蔚蓝的天空中会留下一条长长的“尾巴”,如图所示。
最新中考物理(浙江版)考点强化练习卷:物质的形态和变化

物质的形态和变化1.把酒精擦在手背上后,擦酒精的部位会感觉凉。
这主要是因为酒精A.凝固放热B.升华吸热C.液化放热D.蒸发吸热2.下列现象形成的过程中,吸收热量的是A B C DA.初春,晨雾弥漫B.盛夏,河床干枯 C.晚秋,朝露晶莹D.严冬,霜打枝头3.如图所示是某同学探究水沸腾时的装置以及实验中不同时刻气泡的情形,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A.水沸腾时放出大量的热B.图甲是水沸腾时的现象C.沸腾时不断地冒出“白气”,是液化形成的D.他可以选用量程为-80℃~60℃的酒精温度计4.(2019·宜宾)2019年中国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的主题是“绿色生活美丽家园”,下列图中各图是小丽拍摄的生活美景,其中属于液化的是A.草叶上形成“白霜B.冰雪遇暖消融C.草叶上形成的“露珠”D.河水结“冰”5.如图所示是某地1月8日天气预报的截图,关于图中的信息的说法正确的是A.5℃读作“5度”B.云是由水蒸气组成的C.雪的形成是凝华现象D.雨的形成过程吸收热量6.王小明同学对身边的物理现象,他的正确解释是A.学校路段禁止鸣喇叭,这是在声源处控制噪声B.矿泉水瓶里的冰块逐渐变为水,是因为冰块放热的原因C.夏天用扇子扇一扇,感觉凉快是因为周围空气的温度降低了D.手机是利用超声波来传递信息的7.(2019·贵阳)冬季,通常可以看到教室的窗玻璃上附着一层小水珠,当室外气温更低时,还会看到窗玻璃上结有冰花。
下列关于水珠、冰花的分析中正确的是A.它们均是水蒸气凝华形成B.它们均附着在窗玻璃的室外一侧C.它们均是水蒸气液化形成D.它们均附着在窗玻璃的室内一侧8.(2019·河北)下列与物态变化相关的说法正确的是A.正在熔化的蜡,吸收热量,温度不变B.利用干冰使食物降温,这是因为干冰升华吸热C.北方美丽的雾凇,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固形成的D.炒菜前滴入热锅底的小水滴很快不见了,水滴发生的物态变化是液化9.黑龙江省四季分明,非常适合人类居住,下列热现象中,需要吸热的是10.(2019·宿迁)下列关于物态变化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夏天从冰箱里拿出来的冰棒冒“白气”是汽化现象B.晶体熔化时吸热,非晶体熔化时不吸热C.干冰作为人工降雨的冷却剂,是利用它升华吸热的特点D.人们吹电风扇感到凉爽,是因为电风扇降低了气温11.(2019·泰州)下列关于物态变化的判断,正确的是A.樟脑丸逐渐消失——熔化B.铁水浇铸铁铸件——凝华C.擦酒精解暑降温——汽化D.秋末屋顶上结霜——升华12.一提到“雾凇”,许多人总会联想到东北地区,其实甘肃省的一些地区也会遇到这个现象。
浙教版科学中考单元专题复习 物质的转化与化学反应

物质的转化与化学反应(时间:90分钟分值:100分)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O—16,Na—23,Al—27,S—32,Cu—64一、选择题(本题有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1.有些不法商贩把伪造的铜币进行生锈处理,然后当作古钱币贩卖,从中获取暴利。
以下关于铜生锈的过程的说法正确的是()A.只不过是一种表面处理的过程B.是一种氧化反应过程C.铜本身没有发生变化D.应属于一种物理变化过程2.对下列事实的说明中,有错误的是()A.氢气能还原氧化铜,说明氢气具有还原性B.常温下氯酸钾能溶于水而难溶于酒精,说明氯酸钾的溶解性跟溶剂有关C.相同条件下,湿衣服摊开比堆着干得快,说明水蒸发快慢与水的表面积有关D.铁丝能在氧气中剧烈燃烧,说明氧气和铁丝都具有可燃性3.依据如图进行实验(夹持仪器略去),实验过程:①通入N2,点燃酒精灯,一段时间后,a,b中均无明显现象;②改通O2片刻,熄灭酒精灯后,b中红磷燃烧。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雾B.实验过程②的a中无明显现象C.实验过程①要先通入N2一段时间,再点燃酒精灯D.对比①②两个实验过程b中的实验现象,可知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4.汽车尾气净化装置中装有铂催化剂,尾气在催化剂表面反应的微观过程可用图表示。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反应Ⅰ中的反应物分子有三种B.反应Ⅱ属于置换反应C.反应Ⅱ中参加反应的二氧化氮与一氧化碳的分子个数比为2∶1D.此净化装置可以消除一氧化碳、一氧化氮、二氧化氮对空气的污染5.某市空气受到SO2的严重污染,环保部门立即派出飞机喷洒X粉末,快速降低空气中的SO2含量,该过程发生的化学反应是2X+2SO2+O2===2CaSO4+2CO2,X的化学式是()A.H2O B.Na2CO3C.CaO D.CaCO36.下列实验现象记录正确的是()A.把铜丝放入硫酸铝溶液中,紫红色固体表面产生银白色固体,溶液变成蓝色B.向氢氧化钾溶液中滴入氯化铁溶液,有浅绿色沉淀生成C.将一氧化碳通入灼热的氧化铁,红棕色粉末逐渐变为黑色粉末D.将燃着的木炭伸入氧气中,产生白色火焰,放出热量7.下列各组物质的转化中,一定条件下均能一步实现的组合是()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8.下列关于燃烧和灭火的分析错误的是()A.室内着火不能立即打开门窗,是因为会提供充足的氧气B.点燃的火柴竖直向上,火焰很快熄灭,是因为它接触不到氧气C.扑灭森林火灾铲除前方树木设置隔离带,是因为清除了可燃物D.在生煤炉时,可点燃木材来引燃煤,是因为木材的着火点比煤低9.阻燃剂氢氧化铝受热分解时吸收热量,同时生成耐高温的氧化铝和水蒸气,起到防火作用。
中考科学复习 专题11物态变化 浙教版

3.(2010·宜昌)一代伟人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写到“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 飘……”词中所描述的自然景象中,其中冰的形成属于的物态变化是( )
A.熔化 B.凝固 C.液化 D.凝华
解析:冰是水凝固形成的。
答案:B
4.(2010·宜昌)南极科考队员使用酒精温度计而不使用水银温度计,是因为酒精的( )
A.熔化 B.液化 C.汽化 D.凝固
解析:把物理知识与生活中的现象相结合,考查了水的物态变化。由题意知空气中水蒸 气增多导致空气潮湿,墙壁“出汗”、地板湿漉则是由于水蒸气液化形成了小水珠。
答案:B
宁夏的冬天,人在户外说话时呼出“白气”,“白气”形成的原因是( B )
A.汽化
B.液化
(时间:50分钟 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 3 分,共 42 分)
1.(2010·金华)为了避免游客排队时被阳光晒得过热,上海世博园园区加装了一大批喷
雾设施,为游客喷雾降温。喷雾降温设施喷洒的水雾,即使在水温与气温相近的情况下,也
有比较明显的降温效果,主要原因是( )
8.同种物质的凝固点和它的熔点相同。 9.晶体熔化条件:温度达到熔点,能继续吸热; 晶体凝固条件:温度达到凝固点,能继续放热。
考 点 三 汽化和液化
10.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汽化,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液化。汽化过程 要吸热,液化过程要放热。
11.汽化有蒸发和沸腾两种方式。蒸发是在任何温度下,只发生在液体表面、缓慢的汽 化现象;沸腾是只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进行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考 点 二 熔化和凝固
6.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熔化,物质由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中叫凝固。熔化过 程要吸热,凝固过程要放热。
浙江省中考科学复习第3部分物质科学(二)第11课时物质间的循环与转化(精练)试题

第11课时物质间的循环与转化一、选择题1.(2017河南中考)甲、乙、丙有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表示反应一步实现,部分反应物和反应条件略去),下列各组物质按照甲、乙、丙的顺序不符合要求的是( D )A.C、CO2、COB.H2O2、O2、H2OC.CuO、Cu、Cu(NO3)2D.N aOH、NaCl、NaNO32.已知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甲+乙→丙+丁,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D )A.甲、乙、丙、丁不可能含有同一种元素B.丙为盐、丁为水,则该反应一定为复分解反应C.甲、乙为化合物,则该反应一定为复分解反应D.丙为Cu(NO3)2,则甲可能为单质、氧化物、碱或盐3.(2017舟山中考模拟)如图所示,其中甲、乙、丙、丁、戊分别是铁、盐酸、氢氧化钙、二氧化碳、碳酸钠中的一种。
图中相连的两圆表示相应物质能发生反应,已知乙是铁。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C )A.五种物质中,只有铁是单质B.丙是盐酸C.戊是氢氧化钙D.甲与丁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4.(2017海南中考)下列各组物质的鉴别方法中,能达到预期目的的是( D )A.烧碱与纯碱——加酚酞试剂B.稀硫酸与稀盐酸——加碳酸钠C.氮气与氧气——加澄清石灰水D.生石灰与熟石灰——加水5.(日照中考)某无色气体可能含有CH4、CO、H2中的一种或几种,依次进行下列实验(假设每步反应或吸收均完全),①无色气体在足量氧气中燃烧;②燃烧生成的气体通过盛有浓硫酸的洗气瓶,装置增重3.6 g;③再将剩余气体通过盛有NaOH溶液的洗气瓶,装置增重4.4 g。
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A )A.该气体可能只含有CO、H2B.该气体可能只含有CH4、COC.该气体一定只含有CH4D.该气体一定只含有CH4、H26.(2017温州模拟)有关物质之间的部分转化关系如图所示。
其中“—”表示物质之间能发生化学反应,“→”表示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D )A.物质X是一种常见的有机化合物B.反应②一定有盐参加反应C.向Ca(OH)2溶液中加入CaO,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增大D.图中的所有反应均不属于置换反应7.(扬州中考)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所选试剂及操作都正确的是( A )8.(2017绍兴中考模拟)除去食盐水中的CaCl2和Na2SO4杂质的操作有:①加过量的BaCl2溶液;②过滤;③加过量的Na2CO3溶液;④蒸发结晶;⑤加适量盐酸。
物质的转化—— 浙江省中考科学第一轮专题复习(含答案)

2022届中考科学第一轮专题复习:物质的转化一、单选题1.实验室的试剂常与空气中的一些成分作用而发生化学变化,下列对试剂在空气中发生变化的分析不正确的是()A. 铁粉生锈与空气中的水蒸气和氧气有关B. 氢氧化钠潮解变质与空气中的水和二氧化碳有关C. 浓盐酸变稀和空气中的水蒸气有关D. 氧化钙的变质与空气中的水和二氧化碳有关2.区分下列各组物质的方法均正确的是()A. AB. BC. CD. D3.为了除去粗盐中的Ca2+、Mg2+、SO42-及泥砂,可将粗盐溶于水,然后进行下列五项操作①过滤;②加过量NaOH溶液;③加适量盐酸;④加过量Na2CO3溶液;⑤加过量BaCl2溶液。
下列操作顺序中最合适的是()A. ①④②⑤③B. ④①②⑤③C. ②⑤④①③D. ⑤②④③①4.“信息”、“材料”和“能源"被称为新科技革命的三大支柱。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因特网上丰富的信息资源,有些是不健康的B. 合金、塑料、橡胶是三种重要的高分子材料C. 制造“神舟七号"宇宙飞船,使用了多种新型材料D. 核能、太阳能、氢能等是具有广阔开发前景的新能源5.要除去下列物质中混有的少量杂质(括号内为杂质),所用的试剂和操作都正确的是()A. MnO2固体中(KCl)——加人足量水,过滤、洗涤、干燥B. NaCl固体(K2CO3)——加人足量的稀盐酸,蒸发、结晶C. Fe粉(A1)——加人足量盐酸,蒸发、结晶D. CaCl2固体(CaCO3)一加人足量的稀盐酸、过滤、洗涤、干燥6.H2和CO还原CuO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实验时都应该先通入气体后加热,防止发生爆炸B. 两者都可以通过观察黑色固体颜色的变化判断反应是否发生C. 甲图试管略向下倾斜,乙图玻璃管保持水平,是因为两种气体的密度不同D. 甲图无尾气处理装置而乙图有,是因为一氧化碳有毒而氢气无毒7.化学科学的发展促进了人类社会的进步,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
2022年浙江省中考科学试题分类——专题15物质的转化

2022年浙江省中考科学试题分类——专题15物质的转化一、单选题1.(2022·杭州)2008年北京奥运会“样云”火炬、2022年北京冬奥会“飞扬”火炬的外壳材料的主要成分和燃料如表所示。
奥运火炬的迭代,体现了我国科技水平的提高。
下列有关两火炬的说法错误的是( )A . 外壳材料的主要成分都属于非金属单质B .燃料都具有可燃性C .燃料燃烧时,助燃物都是氧气D .燃料燃烧时,都有水生成2.(2022·杭州)在利用黄铜(一种合金)制作机器零件的过程中会产生黄铜屑,经测定黄铜屑主要含Zn 、ZnO 、Cu 和CuO 。
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 .将黄铜屑加入足量稀硫酸中,会有气泡产生 B .将黄铜屑加入足量稀硫酸中,黄铜屑会全部溶解 C .根据黄铜屑的成分,可确定黄铜中含有锌和铜两种金属D .根据黄铜屑与足量稀硫酸反应的现象,可比较锌和铜的金属活动性强弱3.(2022·湖州)下列物质间的转化不能实现的是( )A .CO 2→+H 2OH 2CO 3B .Fe 2O 3→高温+COFeC .S →ΔFeFeSD .CuO →+H 2OCu(OH)24.(2022·湖州)我国是最早使用湿法炼铜的国家,湿法炼铜涉及到的主要化学方程式是Fe+CuSO 4=FeSO 4+Cu 。
这一化学反应的类型是( ) A .化合反应B .分解反应C .置换反应D .复分解反应5.(2022·湖州)长征五号系列新一级运载火箭发动机“液发77”是我国推力最大的氢氧火箭发动机,并且非常环保,因为其燃料的燃烧产物只有水。
在物质分类上,水属于( )A.氧化物B.酸C.碱D.盐6.(2022·宁波)中国科学院首创室温制氢方案,其反应原理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O+H2O 催化剂__H2+CO2B.该反应前后分子数目不变C.该反应前后氢元素的化合价不变D.反应物CO和HO都是氧化物7.(2022·宁波)将锌粉持续加入到100g含有AgNO3和Cu(NO3)2两种溶质的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
浙江新中考科学第讲物态变化

浙江新中考科学第讲物态变化一、物态变化的概念物质在不同的条件下,可以发生物态变化,即固态、液态和气态之间的相互转变。
物态变化是物质经历的一种基本变化形式。
了解物态变化对于我们理解物质性质和日常生活也非常重要。
二、物态变化的种类物态变化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固态转液态:固态物质在熔点以上温度下,经过熔化转变为液态,这一过程称为熔化。
2.液态转固态:液态物质在凝固点以下温度下,经过凝固转变为固态,这一过程称为凝固。
3.液态转气态:液态物质在沸点以上温度下,经过沸腾转变为气态,这一过程称为汽化。
4.气态转液态:气态物质在冷却或被压缩的情况下,经过冷凝转变为液态,这一过程称为冷凝。
5.固态转气态:固态物质在升温过程中,直接经过升华转变为气态,这一过程称为升华。
6.气态转固态:气态物质在降温或增压的情况下,经过凝华转变为固态,这一过程称为凝华。
三、物态变化的条件物态变化发生需要符合一定的条件,通常包括温度和压力这两个主要因素。
1.温度:不同物质的物态变化温度不同。
例如,水的熔点是0℃,沸点是100℃。
当温度达到熔点时,固态转液态的熔化就会发生;当温度达到沸点时,液态转气态的汽化就会发生。
2.压力:通常情况下,增加压力会使物态变化温度升高,而减小压力会使物态变化温度下降。
例如,常温下的水在高山上煮沸,由于气压较低,水的沸点会降低。
四、物态变化的应用物态变化不仅仅是理论上的概念,它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1.制冷技术:利用物质的汽化冷却原理,我们可以将液态物质转变为气态,从而达到降温的目的。
这种原理被广泛应用于制冷设备,如冰箱、空调等。
2.降温散热:水的汽化热是比较大的,所以在夏天,我们常常会用水洗澡或者敷脸来达到降温的目的。
当水蒸发时,会吸收周围的热量,使得身体感觉凉爽。
3.烹饪食物:在烹饪过程中,我们常常使用水进行煮沸或蒸煮。
通过液态转换为气态的过程,能够彻底加热食物,使其熟透。
五、物态变化是物质性质的一种表现形式,它是固态、液态和气态之间的相互转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浙教版科学中考复习专题11:物质的三态变化及转化D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单选题 (共13题;共26分)1. (2分)列说法具有科学道理的是()A . 碘升华过程中碘分子的体积变大了B . 温室效应气体有二氧化碳、水蒸气、甲烷、臭氧等C . 能用嘴吹灭蜡烛是因为带走热量降低了着火点D . 物质颜色有变化的过程一定是化学变化2. (2分)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 . 用久了的电灯灯丝变细是升华现象B . 秋天的早晨,大雾逐渐散去是液化现象C . 气温低于水银凝固点的地方不能使用水银温度计D . 夏天,游泳后刚从水中上岸人会感到冷,这是因为水蒸发吸热的缘故3. (2分)下列实例中,为了加快蒸发的是()A . 用地膜覆盖农田B . 给盛有饮料的瓶子加盖C . 把湿衣服晾晒在通风向阳的地方D . 农业灌溉中用管道输水代替沟渠输水4. (2分)用雪堆成的雪人、即使气温在0℃以下,时间长了雪人也会逐渐变矮,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是()A . 整个雪人同时逐渐熔化B . 整个雪人同时逐渐升华C . 雪人底部因熔点降低而熔化D . 雪人底部因温度升高而熔化5. (2分)如图,烧瓶里装了半瓶水,加热至沸腾。
接着,用软木塞把瓶口塞紧,并把烧瓶翻过来,这时水已经停止沸腾。
然后把碎冰渣撒在朝天的烧瓶底上,这时瓶内的水就又重新沸腾起来了。
根据上述实验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 底部热的水跑到上面,所以水再次沸腾了B . 冰把热量传给了水,所以水再次沸腾了C . 瓶内的气压变小,所以水再次沸腾D . 瓶内的气压变大,所以水再次沸腾6. (2分)关于热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 干冰给食品保鲜,利用了干冰汽化吸热B . 把酒精擦在手背上,手背感觉到凉爽,是由于酒精汽化放热C . 一瓶水被冰箱冷冻后,取出放一会儿,表面会变湿,是由于水蒸气液化D . 北方的冬天,为了保存蔬菜,在菜窖里放几桶水,利用了水凝华放热7. (2分)下面关于冰箱的一些现象说法正确的是()A . 冰箱冷冻室内的霜是水凝固而成的B . 冰箱内壁上的很多小水珠是放进去的蔬菜溅上去的C . 夏天打开冰箱门时出现的白雾是空气液化而成的D . 冰箱的致冷剂应该在冰箱冷冻室汽化,在冰箱冷凝器液化8. (2分)小雨在探究“水的沸腾”实验中,测得了如下表的数据,则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时间/min012345678温度/℃808993969899999999A . 水从第5分钟开始沸腾B . 温度计玻璃泡不要碰到烧杯底或侧壁C . 水沸腾过程中温度不变,沸点为99℃,撤去酒精灯,水停止沸腾D . 如果要使水的沸点超过99℃,可以增大气压或者改用猛火加热9. (2分)有时会发现屋内电冰箱壁上会出现许多小水珠,说明此时()A . 空气的温度比电冰箱低B . 空气中的水汽含量太小C . 空气的相对湿度很大D . 屋内的气温很高10. (2分)如图是某物质由液态变为固态过程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 t1时刻物体分子动能比t2时刻大B . t2、t3时刻物体内能相等C . t4时刻物体内能为零D . 该物质是非晶体11. (2分)有一种冬暖夏凉的夹克,其原理是在衣料纤维中添加了一种易熔化和凝固的微胶囊物质。
下列关于这种微胶囊物质的说法正确的是()A . 微胶囊物质一定是晶体B . 微胶囊物质的比热一定越小越好C . 气温升高时,熔化吸热;气温降低时,凝固放热D . 熔化和凝固时,构成微胶囊物质的分子发生了改变12. (2分)在寒冷的冬天,人在室外呼出“白气”,这一现象属于A . 熔化B . 凝华C . 液化D . 升华13. (2分)如图所示,由冰的熔化曲线可知()A . 冰是非晶体B . 冰的熔点为0℃C . 冰的熔化过程经历了5minD . 冰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持续升高二、填空题 (共9题;共31分)14. (4分)如图是水循环示意图。
图中过程①发生的物态变化是汽化,同时伴随着________热量;过程②发生的物态变化是凝华和________,同时伴随着放出热量。
15. (2分)雾天能见度低,骑车易发生交通事故,要减速慢行。
(1)雾天,空气中会形成大量水珠。
该过程发生的物态变化是________。
(2)小明要为自行车设计一种“雾灯”,以提示过往的行人和车辆。
要求工作时灯泡能持续交替闪烁。
忽略弹性衔铁和电磁铁线圈电阻,下列电路中符合设计要求的是。
A .B .C .D .16. (2分)华北大地四季分明,初春阳光普照,冰雪融化,我们仍感到“春寒料峭,咋暖还寒”冬季大地封冻,雪花飞舞,人们常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下雪不冷,化雪冷”等谚语。
请你回答(1)“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说的是经过多日的寒冷才会结成厚厚的冰,结冰是________ 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要________ 热;(2)初春“乍暖还寒”的原因是________(3)“下雪不冷”是因为雪的形成是________ 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要________ 热,“化雪冷”则是因为化雪是________ 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要________ 热。
17. (3分)冬天的早晨,爸爸开车送小明去上学.由于天冷车窗都关着,但车刚行驶一小段距离,小明就发现汽车前挡风玻璃的内侧出现了一层“白雾”.这层“白雾”形成的原因是________。
18. (3分)电冰箱工作的原理:主要用到了液体________ 吸热和气体________ 放热。
在冰箱内(即冷冻室)要吸热使温度________ ,在冰箱外(散热器)要把热放出。
故在冰箱内冷冻室里是利用液体________ 吸热。
而在冰箱外通过压缩机把气体________ 并在散热器中放热使之________ 变成液体又回到蒸发器内,再________ 吸热变成气体。
如此循环,从而达到制冷效果。
19. (3分)某同学对冰加热,他将冰熔化成水直至沸腾的过程,绘制成如图所示温度随时间变化图象.请结合图象写出两个相关物理知识点:a________;b________ .20. (3分)如图是大自然中水循环现象的示意图.江、河、湖、海以及大地表面层中的水不断________变成水蒸气,这一过程要吸热.当含有很多水蒸气的空气升入高空时,水蒸气的温度降低凝成小水滴或小冰晶,这就形成了云,云是水蒸气液化或________形成的,在一定条件下,云中小水滴和小冰晶越来越大,就会下落,在下落过程中,小冰晶又变成了小水滴,与原来的水滴一起落到地面,就形成了雨,小冰晶的熔化过程需________热。
21. (2分)水沸腾过程中水的温度________(选填:“升高”、“下降”或“不变”),该过程水________(选填:“吸热”、“放热”或“不吸热也不放热”)。
标准大气压下,酒精的熔点是-117℃、沸点是78℃;水银的熔点是-39℃、沸点是357℃。
你认为要测沸水的温度应选用________(选填“酒精”或“水银”)温度计。
22. (9分)阳光照射下,海洋、陆地上的水会不断地________成水蒸气;夜间气温降低时,水蒸气会________成小水珠,附着在空气中的浮尘上,形成了雾.冬天,夜晚气温如迅速降到0℃以下,你家窗户的玻璃上会形成一层冰花,这是水蒸气________而成的(均填物态变化名称),这层冰花在你家窗户玻璃的________(选填“内侧”或“外侧”).三、解答题 (共1题;共5分)23. (5分)生产生活中,有的人利用潲水油、地沟油烹饪食品损害人类健康,有的人则利用它制造生物柴油造福人类。
生物柴油是以动植物油脂、废餐饮用油等为原料与甲醇(化学式CH3OH)在催化剂作用下,进行酯交换制成的液体燃料。
生物柴油是一种洁净的生物燃料,可代替石化柴油应用于航空、汽车等领域,不但性能优于石化柴油,而且价格更低,是可再生的绿色能源。
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1)小靖想尝试比较地沟油和花生油的物理性质。
她将分别盛有这两种的杯子一起放入冰箱内降温,她发现两杯的温度都降到7℃时,地沟油变为固态而花生油仍为液态,这说明地沟油和花生油具有不同的________。
(2)地沟油中含有杂质及有毒物质,小明想对它进行研究,小明找到质量为0.46kg的,测出其体积为0.5L,则该的密度是________kg/m3。
(3)潲水油、地沟油、生物柴油属于________(选填“纯净物”或“混合物”);(4)使用生物柴油具有的好处有________。
(请写出1点)四、实验探究题 (共3题;共14分)24. (5分)在“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时间/min..012345678…温度/℃..919395979999999999…(1)若要将实验器材组装成图甲所示,应按照________(“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顺序进行;(2)组装器材时如何确定铁圈(石棉网)的高?________。
(3)从实验数据可以看出,本次实验测得水的沸点是________。
为说明水沸腾过程中是否需要吸热,应________,观察水是否继续沸腾。
(4)小应和小皓分别利用质量相等的水按图甲装置同时进行实验,正确操作,却得出了如图乙所示的两个不同的图线,原因可能是________。
25. (6分)图甲是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特点的实验装置(1)该实验器材装配的合理顺序是(填序号)________ (①烧杯;②酒精灯;③温度计;④铁圈及石棉网)(2)图乙中读数的错误之处是:视线没有与温度计液柱的液面________(3)图丙是正确实验后绘制的水温随时间变化关系的图象,由图象可知,水沸腾时温度________ (填“不变”或“升高”)26. (3分)小明利用如图甲所示装置探究冰的熔化特点,他每隔相同时间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并观察物质的状态.(1)应选用颗粒________ (选填“较大”或“较小”)的冰块做实验.(2)图乙是他根据记录的数据绘制的“温度一时间”图象.由图象可知:冰属于________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这样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 .(3)图乙中第3min时,物质处于________ 态.(4)图乙中,物体在A点时具有的内能________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在B点时的内能.参考答案一、单选题 (共13题;共26分)1-1、2-1、3-1、4-1、5-1、6-1、7-1、8-1、9-1、10-1、11-1、12-1、13-1、二、填空题 (共9题;共31分)14-1、15-1、15-2、16-1、16-2、16-3、17-1、18-1、19-1、20-1、21-1、22-1、三、解答题 (共1题;共5分)23-1、23-2、23-3、23-4、四、实验探究题 (共3题;共14分) 24-1、24-2、24-3、24-4、25-1、25-2、25-3、26-1、26-2、26-3、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