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第十二章 繁殖的营养需要
繁殖母牛在饲养过程中的营养需要20200308
![繁殖母牛在饲养过程中的营养需要20200308](https://img.taocdn.com/s3/m/c83898ea25c52cc58bd6becd.png)
繁殖母牛在饲养过程中的营养需要搞母牛繁育的养殖场,都很清楚一个事情:母牛的繁殖性能的高低,直接影响养殖场的效益。
而,能让基础母牛、后备母牛、空怀母牛正常发qing,怀孕母牛营养充足,产后母牛奶水充足以及产下的犊牛健壮,是需要养殖人付出很多时间、精力、财力。
在小编接触的种牛养殖场中,普遍认为母牛理应喂的少,消瘦一点也没关系,这句话没什么毛病,对于只想让母牛活着的养殖场来说,这是可行的,但对于迫切想让母牛繁殖的养殖场来说,还是应该科学配料,按时按量饲喂母牛,确保营养摄入量,对于已经出现母牛不能正常发qing配种、怀孕母牛出现各种营养缺乏症、产后母牛奶水太少不足以满足产下的犊牛吃,产下的犊牛体质差、不够健壮、看上去精神不济等等,都因该义无反顾的给这部分母牛补充饲料营养,不能懈怠。
怎样判断母牛缺乏营养?母牛不易发qing,发qing迟缓,配种率低,屡配不孕,母牛生产后奶水少,犊牛软摊精神不济,犊牛不够健壮,犊牛出生体重小,犊牛发育慢,犊牛死亡率高。
后备母牛营养需要以及初配年龄后备母牛的精饲料饲喂量:每天的精料饲喂量按照体重的0.3%计算,也就是说假如700斤的后备母牛,每天吃2斤1两的精料,同时,料槽里保持一直有草,有条件的话,zui好是干草和鲜草搭配饲喂。
后备母牛不需要太高的营养,若是能量蛋白质过高,会导致母牛体态过肥,初情推迟,还有,过高的能量摄入会使母牛卵巢发育受阻,过多的脂肪沉积于卵巢,会影响卵泡的正常发育生长。
特别值的注意的是,尽管后备母牛对日粮的营养水平要求不高,可对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需求还是很重要的。
所以,该阶段的母牛也要使用充足的预混料。
什么是后备母牛?就是准备用于生产的母牛叫做后备母牛,后备母牛的配种时间怎么计算呢?什么时候安排配种是zui合适的呢?后备母牛的初配时间可以根据体重来计算,当体重达到成年牛体重的45-70%,就可以安排配种了,假如你养的是西门塔尔牛,西门塔尔成年牛体重在1400斤,那么后备母牛起码要长到700斤左右才能配种,因为西门塔尔牛属于中大型品种,如果在700斤以前配种可不可以?不可以,因为这个阶段的牛生殖系统还处于生长阶段,过早安排配种,母牛的使用年限会缩短,如果按照年龄计算的话,一般母牛的适配年龄在1.5岁-2岁。
2024年塔里木大学 (340)农业知识综合二考试大纲
![2024年塔里木大学 (340)农业知识综合二考试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74b78b278f9951e79b89680203d8ce2f01666544.png)
塔里木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农业知识综合二》考试大纲第一部分考试说明一、考查目标1.掌握饲料中的营养物质(水、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维生素、矿物质等)在动物体内的消化、吸收和转化过程。
2.掌握各种营养物质的生理作用与缺乏症。
3.各类饲料分类方法及种类和基本营养特点。
4.要求考生具有较全面的家畜繁殖学基础知识;具有较高的专业应用能力。
二、适用范围适用于农业硕士畜牧领域的考生。
三、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1、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2、答题方式及要求闭卷、笔试。
所有答案均写在答题纸上,在试卷上答题无效。
3、试卷内容结构《农业知识综合二》由《动物营养与饲料学》、《动物繁殖学》两门课程构成,每门课程75分,合计150分。
题型:(1)名词解释;(2)填空题;(3)简答题;(4)论述综合题四、参考书目1、《动物营养与饲料学》陈代文主编,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5年(第一版)。
2、《家畜繁殖学》朱士恩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第五版)3、《动物繁殖学》周虚主编,科学出版社,2015年(第一版)。
第二部分复习重点:(按章节分)第一章动物与饲料的化学组成动物营养与饲料的相关概念;概略养分分析方案;动植物体的化学组成差异。
第二章动物对饲料的消化动物的消化方式;饲料的消化性;动物的消化力;影响动物消化率的因素。
第三章水的营养水的营养作用;动物体内水的来源和去处。
第四章蛋白质与氨基酸营养理想蛋白质、必需氨基酸、限制性氨基酸、半必需氨基酸、蛋白质的生物学价值;蛋白质的营养生理作用;单胃动物和反刍动物对蛋白质的消化吸收利用特点;非蛋白氮的利用。
第五章碳水化合物的营养碳水化合物的组成及其营养生理作用;碳水化合物的消化吸收代谢;家畜对粗纤维的利用。
第六章脂类的营养脂类的组成与营养作用;必需脂肪酸的概念、种类及营养生理作用。
第七章能量营养能量来源及在动物体内的转化过程;动物能量需要的表示体系。
第十八章繁殖的营养需要
![第十八章繁殖的营养需要](https://img.taocdn.com/s3/m/a2b5631eb90d6c85ec3ac6d6.png)
第十八章繁殖的营养需要自测题一填空题(每空2分,50分)1母畜的繁殖周期可分为配种准备期及配种期、妊娠期和哺乳期三个阶段。
2配种前对母畜的基本要求是身体健康、膘情适中、按期发情、受胎率高。
3生长上常常为配种前的母猪提供较高的能量水平(一般在维持能量需要水平的基础上提高30%-100%)的饲粮以促进排卵,这种方法称为短期优饲。
4母体的营养条件,特别是能量摄入水平是引起胚胎死亡的重要因素之一。
5母畜长期营养不良,可导致“母畜瘦弱综合征”。
6 繁殖周期中母畜体重变化的基本规律是妊娠期增重和哺乳期失重。
7在同等营养水平下,妊娠母猪比空怀母猪具有更强的沉积营养物质的能力,这种现象称为“孕期合成代谢”。
8 妊娠母猪的能量需要按析因法确定,包括母猪维持需要、母体增重需要和妊娠产物需要三大部分。
9 母猪在整个繁殖周期中的能量供给以妊娠期占1/3和哺乳期占2/3较为合理。
10 妊娠母牛对蛋白质的需要,包括瘤胃降解蛋白和非降解蛋白两部分。
11 每天每头胎儿妊娠产物的ME需要量为149.7KJ。
12 猪初情期一般在5-6月龄。
13短期优饲开始时间以配种前10-14d为宜。
14母牛在营养状况良好的情况下,一般在产后40-45d发情。
15母畜低营养水平时“孕期合成代谢”强度高于高营养水平。
二选择题(每题2分,20分)1妊娠母猪的维持能量需要占总需要量的(C)A 70%-80%B 65%-70%C 75%-80%D 80%-85%2 比较屠宰实验表明,母猪在不同营养水平下每胎妊娠产物的总增重比较恒定,为(C)A 23kgB 24kgC 22.8kgD 22.7kg3 NRC(1998)推荐妊娠母猪氯化钠的需要量为(C)A 0.3%B 0.35%C 0.4%D 0.45%4(B)是甲状腺素的组成成分,甲状腺素能促进蛋白质的生物合成。
A MnB IC ZnD Cu5 (B)能促进钙磷的吸收,是母畜维持、妊娠和泌乳所必须的维生素。
农业知识综合二大纲
![农业知识综合二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56db9ce9227916888486d7f6.png)
第四章 蛋白质营养
要点:蛋白质的营养生理作用;比较非反刍动物与反刍动物蛋白质代谢的区别;解释反刍动物利用NPN的原理和使用技术要点;比较各种动物理想蛋白质模式的差异;氨基酸互补效用在生产中的应用价值;理解动物体内蛋白质周转对体蛋白合成效率的影响;区别必需氨基酸与限制性氨基酸的概念。
第六章 粗饲料
要点:粗饲料的基本营养特性;干草制作方法;影响干草营养价值的影响因素;秸秆等农副产品特点及利用注意事项;提高粗饲料利用的方法与技术。
第七章 能量饲料
要点:能量饲料的概念; 谷实类能量特性;麦类饲料使用时注意事项;农副产品营养特性与使用时注意事项;饲料油脂营养特性与使用注意事项。常见真菌毒素的危害及预防措施。
数量性状的遗传特征:多基因假设,数量性状表型值的剖分;重复力:概念,用途;遗传力:概念,遗传力估计的原理、方法;遗传相关:性状间相关原因的剖分,估计方法;线性模型的基本概念;非线性模型的种类。
免疫学的基本概念;抗原和抗体;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分子,MHC基因结构。
动物遗传标记:分子遗传标记,分子遗传标记在动物育种中的应用;基因图谱:概念,基因图谱的构建,物理图谱;基因定位的一般方法;动物基因组学:概念,基因组计划。
了解遗传学常用名词术语(中英文对照)。
动物营养学与饲料学考试大纲
无参考书
第一部分:动物营养学
绪论
要点:掌握动物营养、营养物质和营养价值的概念;理解营养供应对动物生产的重要性;了解饲料转化效率对畜禽养殖企业效益的重要性。了解动物营养学的发展历史,以及与其他学科的关系。明确本课程学习的要求。
第一章 动物与饲料
第十四章 维持的营养需要
要点:如何根据动物的绝食代谢产热量、随意活动耗能、以及相应能量的利用效率计算动物的维持能量需要量?如何根据动物的基础氮代谢量、净蛋白的利用效率计算动物的维持蛋白质需要量?绝食代谢产热量的常用表示方式。维持需要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掌握组成动物维持需要各个部分的术语,以及计算维持需要量的技术路线。
340农业知识综合二(动物生理学、动物遗传学、动物营养与饲料、动物繁殖学)
![340农业知识综合二(动物生理学、动物遗传学、动物营养与饲料、动物繁殖学)](https://img.taocdn.com/s3/m/26aa7a0e4a73f242336c1eb91a37f111f1850dac.png)
《农业知识综合二(动物生理学、动物遗传学、动物营养与饲料、动物繁殖学)》考试大纲一、考试大纲性质《农业知识综合二》是报考江西农业大学农业硕士畜牧领域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科目之一。
《农业知识综合二》侧重于动物生产类综合知识的考查。
要求考生理解和掌握动物科学相关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能够分析、判断和解决有关实际问题。
考试内容主要涵盖动物生理学、动物遗传育种学、动物营养与饲料学、动物繁殖学等课程。
二、考试要求考生应全面系统地掌握动物生理、动物遗传育种、动物繁殖、动物营养与饲料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并能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判断和解决动物生产中的有关实际问题。
三、试卷结构试卷总分150分,其中动物遗传育种学40分,动物繁殖学35分,动物营养与饲料40分,动物生理学35分。
四、考试方式及时间考试方式:笔试,闭卷;考试时间:180分钟。
一、《动物生理学》考试大纲绪论1、体液与内环境的概念2、稳态的概念及其生理意义3、机体生理功能的调节方式第一章细胞的基本功能1、细胞膜物质转运的方式及其机制2、细胞的兴奋性与生物电现象,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的概念及其产生机制3、神经肌肉间的兴奋传递过程。
第二章血液1、血液的组成与理化性质,血浆蛋白的功能,血浆渗透压2、红细胞与白细胞的生理功能3、血液凝固与纤维蛋白溶解的机理,促进与延缓血液凝固的方法4、血型的概念、意义及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第三章血液循环1、心肌的生物电现象及心肌的生理特性2、心脏的泵血功能,心动周期、心率及心输出量的概念3、动脉血压及其影响因素4、微循环的组成及特点5、组织液的生成及其调节6、心血管活动的神经与体液调节第四章呼吸1、肺通气的原理,胸内压、肺内压、肺容量及肺通气量的概念2、气体的交换过程及运输方式,氧离曲线的生理意义3、神经体液因素对呼吸的调节机理第五章消化与吸收1、动物的采食特点2、消化道平滑肌的生理特性3、胃肠道的运动及其调节4、主要消化液的成分、分泌特点5、主要胃肠激素的生理功能6、反刍动物的消化特点7、主要营养物质的吸收及其原理第六章能量代谢及体温1、基础代谢和静止能量代谢的概念2、动物的产热与散热过程3、恒温动物的体温调节机制第七章排泄与渗透压调节1、尿的理化性质2、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及其影响因素3、肾小管与集合管的重吸收、分泌及排泄作用4、尿生成的调节5、水盐平衡和渗透压调节第八章神经系统1、神经元活动的规律,神经纤维传导兴奋的特征,突触传递的特点2、反射中枢活动的一般规律3、神经系统的感觉与运动功能4、神经系统对内脏活动的调节特点,植物性神经系统的结构及功能特点5、脑的高级机能,条件反射的形成及其意义第九章内分泌1、激素的概念与分类,激素的特点及其作用机制2、下丘脑分泌的主要激素及其生理功能3、垂体分泌的主要激素及其生理功能4、下丘脑-垂体-靶腺轴的调节机制5、甲状腺激素的结构、功能及其分泌的调节6、甲状旁腺激素的结构、功能及其分泌的调节7、胰岛激素的结构、功能及其分泌的调节8、肾上腺激素的结构、功能及其分泌的调节第十章生殖与泌乳1、动物的性腺发育特点及生殖周期的概念2、雄性生殖生理,睾丸的生精作用,睾丸激素的功能及其调节3、雌性生殖生理,卵巢的生卵作用,雌激素与孕激素的分泌特点、生理功能及其调节4、乳的生成过程及其调节,排乳反射及其调节参考书目:1.《动物生理学》(第三版),杨秀平、肖向红、李大鹏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年。
第十二章 动物的营养需要与饲养标准
![第十二章 动物的营养需要与饲养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5224f97ec281e53a5802ffdc.png)
三、动物对营养物质需要量的剖析
总需要量= 维持需要+生产需要 公式:R=aWb+cX+dY+eZ+…… 其结果为净养分量
各生产需要 W:体重(kg); Wb:代谢体重; a,b,c,d,e: 每单位代谢体重或单位重量产品所需营 养物质; X,Y,Z:各产品产量。
第二节 饲养标准 P183、7 Nhomakorabea一、饲养标准的概念 P183
根据动物的不同种类、年龄、体重、性别、 生理阶段、生产目的与水平等,以科学研究 结果为基础,结合生产实践经验的总结,科 学地规定一头动物每天应给予的各种营养物 质的量(或/和每Kg日粮营养物质的含量)。
这种系统的营养定额的规定称为饲养标准。
饲养标准: 包括下列部分或全部 P187
序言、研究综述; 动物的营养需要量或供给量(包括确定需要量的
DCP用于维持的BV:一般在0.65左右。在实际生产条件下, 一般非反刍动物:0.55估计; 年幼动物(如肉用仔鸡与哺乳仔猪):0.60或更高些; 奶牛:平均为0.60; 小肉牛:0.70。
饲料中CP的消化率: 生长肥育猪平均为0.8;小猪平均为0.83; 鸡平均为0.82; 反刍动物约0.70左右。
五、肥育:畜牧生产上是指肉用畜禽生长后期经强
化饲养而使瘦肉和脂肪快速沉积。
第二节 生长规律
一、总体的生长:
(一)绝对生长规律:见图P23417-1
体
重
绝对生长:某段时间内的总
增长(增重),或达到某一日
龄的体重。
绝对生长速度 以日增重表 示。
转折点
年龄
(二)相对生长规律:见图P234-17-2
现; 二是控制矿物质的慢性中毒; 三是对环境不造成污染。
3.2生产的营养需要
![3.2生产的营养需要](https://img.taocdn.com/s3/m/181adb54a9956bec0975f46527d3240c8447a1ab.png)
任务二:营养需要的种类子任务2:繁殖的营养需要认知目标:了解公畜营养生理特点和营养需要,理解营养与繁殖的关系和繁殖周期中母体及胎儿营养生理规律,掌握妊娠母畜营养需要的特点及需要模型基本问题:1、营养怎样影响初情期?2、营养如何影响胚胎的发育?3、什么是短期优饲?4、什么是孕期合成代谢?5、繁殖周期中母畜的营养生理规律?6、种公畜的营养需要特点是什么。
7、妊娠期母体变化规律是什么?能力目标:培养应用妊娠母畜营养需要进行合理配制日粮饲喂母畜的能力。
不同的动物、同种动物的不同生理阶段及不同生产目的的同种动物,其生产需要有所不同。
根据市场类型,可将生产需要划分为生长、肥育、繁殖、泌乳、产蛋、使役、产毛鸡、产绒鸭等的营养需要。
生产需要和维持需要之和便是动物的总的营养需要。
不同的动物的营养需要各不相同。
为了直观说明各类动物的营养需要,并便于实际使用,特将我国公布的猪、鸡及奶牛饲养标准简要的介绍,可供配合日粮或配合饲料时参考。
一、营养与动物繁殖动物的繁殖过程中包括两性动物的性成熟、性欲与性机能的形成,维持精子与卵子的形成,受精过程,妊娠及雌性动物哺养和产前准备等许多环节,任何一个环节都可因营养不适而受到影响。
很多繁殖障碍诸如性成熟期延迟、发情不正常,配种能力差,精液数量少、质量低、排卵少、受胎率低、流产、胚胎发育受阻等都可由营养问题而起。
所以,提供适宜的营养条件,是保证和提高动物繁殖能力的基础。
1、营养对初情期的影响2、营养对排卵的影响3、营养对受胎率和胚胎成活率的影响4、营养对胎儿生长发育的影响5、营养对产后发情间隔的影响6、营养对中长期繁殖性能的影响二、繁殖中母畜及胎儿的营养生理规律1、母体的营养生理规律体重的变化规律母体增重的内容:(1)子宫及内容物增长;(2)母体增重孕期合成代谢特点2、胎儿发育的生理规律三、繁殖母畜的营养需要种母畜繁殖过程可分为配种前和妊娠后两个阶段。
1、配种前母畜的营养特点要求母畜体质健壮,发情正常及受胎率高。
宠物繁殖中的幼崽营养与饮食
![宠物繁殖中的幼崽营养与饮食](https://img.taocdn.com/s3/m/3e03e52f24c52cc58bd63186bceb19e8b8f6ec94.png)
宠物繁殖中的幼崽营养与饮食宠物的繁殖是许多宠物主人乐于参与的活动,而幼崽的健康成长是繁殖过程中最关键的一环。
在幼崽成长阶段,其营养与饮食的管理至关重要,不仅关系到它们的生长发育,还直接影响其未来的健康与免疫能力。
本文将探讨宠物繁殖中幼崽的营养需求和饮食管理。
一、幼崽的营养需求幼崽生长期是它们身体发育最为迅速的阶段,需要充足的营养来支持其生长和发育过程。
幼崽的营养需求主要包括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和矿物质等。
1. 蛋白质:蛋白质是幼崽生长所必需的主要营养物质。
蛋白质的构成单位是氨基酸,适量的蛋白质摄入可以支持幼崽的骨骼发育、肌肉生长和免疫能力的提升。
优质的蛋白质主要来自于肉类、鱼类、蛋类等动物性食物。
2. 脂肪:脂肪是提供能量的重要来源,同时也是幼崽细胞膜的组成成分,而细胞膜的完整性对幼崽生长发育至关重要。
因此,适量的脂肪摄入对于幼崽的生长发育具有重要作用。
脂肪主要来自于动物油脂、植物油脂等。
3. 碳水化合物:碳水化合物是幼崽能量的主要来源,可以提供身体所需的糖分和纤维素。
碳水化合物的摄入有助于提供能量,并支持身体各项功能的正常运作。
主要的碳水化合物来源包括谷类、蔬菜、水果等。
4. 维生素和矿物质:维生素和矿物质是幼崽生长所必需的微量营养物质,包括维生素A、维生素D、钙、磷、铁等。
这些微量营养物质在幼崽生长发育、骨骼形成和免疫功能的提升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幼崽的饮食管理在幼崽的饮食管理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提供合适的配方食物:幼崽的饮食需要提供均衡的营养,因此最好选择专门针对幼崽的配方食物。
这些食物经过专业配制,能够满足幼崽各项营养需求。
2. 饮食的分次供应:幼崽的胃容量较小,因此应该将幼崽的食物分次供应,每天多次喂食。
这样有助于消化吸收,也能避免过度饱食引起的不适。
3. 保持食物的新鲜和卫生:幼崽的免疫能力较弱,容易受到食物污染的影响。
因此,在喂养幼崽时,应该确保食物的新鲜和卫生,并避免使用过期或变质的食物。
动物营养与饲料——繁殖母畜的营养需要
![动物营养与饲料——繁殖母畜的营养需要](https://img.taocdn.com/s3/m/7a2c8f729b89680202d8254e.png)
105mg/kg饲粮 β-胡萝卜素除作为VA的前体物外,还有特殊作用.
四、维生素需要
(二)VD
VD的需要量比一般生长动物高1~1.5倍。
(三)VE
VE需要量比生长动物高2倍左右。
(四)叶酸
叶酸的需要量一般比生长动物高一倍左右。
繁殖母畜的营养需要
教学内容 繁殖母畜的营养需要
一.能量需要 二.蛋白质氨基酸需要 三.矿物元素需要 四.维生素需要
一、能量需要
总的需要特点: 繁殖母畜的能量需要因繁殖阶段的不同而异,妊娠期、哺 乳期和空怀期的能量需要存在明显差异。
合理地供给妊娠的能量非常重要(能量分配方式)。
能量分配方式:母猪在整个妊娠中的能量供给以妊 娠期占1/3,哺乳期占2/3较为合理,饲料利用率较妊 娠期和哺乳期各占1/时提高8%左右。
对妊娠母猪控制能量供给,尽 量减少哺乳期母体失重和体脂 损失,可使母猪在下一次妊娠 期很快恢复体重。
妊娠母猪分为前、后两个能量水平,前期DE的需要 在维持基础上增10-20%,后期在前期基础上增加 50%。
妊娠奶牛是在妊娠的第6、7、8、9月时增加,以体 重300Kg奶牛计,每天应在维持基础上增加4.16、 7.11、12.55和20.75MJ产奶净能。
饲粮缺钙时,不仅引起母畜患骨质疏松症,严重缺 乏还可导致胎儿发育阻滞,甚至死亡。
饲粮缺磷也是母畜不孕或流产的原因之一,或产生 生活力很弱的犊牛。
三 矿物质需要
(一)钙和磷用量
钙、磷数量要满足,同时还应考虑钙、磷比例。 1、妊娠母猪 中国肉脂型猪饲养标准:钙、磷需要量分别为0.61% 和0.49%。NRC(1998):钙、总磷和有效磷需要 量分别为0.75%、0.60%和0.35%。 Ca:P=1.5~2:1 2、妊娠母牛 Ca:P=1.44~1.68:1。
《繁殖的营养需要》课件
![《繁殖的营养需要》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cf22a0660622192e453610661ed9ad51f01d5427.png)
繁殖的基本需求
栖息地
为了安全地繁殖后代,需要适宜 的栖息地。
受精
受精是繁殖的关键部分,必须适 时适地进行。
育儿
给幼崽提供足够的食物和水以及 必要的抚育。
交配
交配是植物繁殖的重要部分,需 要适宜的环境和条件。
繁殖的时机选择
1
春季
大多数动物和植物选择春季繁殖,因为
繁殖的适宜环境
水中生物
水质和温度是繁殖成功的必要 条件。
陆生动物
土壤和气候是繁殖的ຫໍສະໝຸດ 键环境 因素。植物不同植物需要不同的土壤、光 照和气候。
繁殖的注意事项
避免干扰
控制放牧
物种的繁殖过程容易受到人类或 其他动物的干扰,需要注意保护。
放牧动物可以对周围环境和植物 造成伤害,需要控制和限制。
火灾预防
繁殖地容易受到自然灾害的影响, 需要注意火灾和其他天灾的预防。
繁殖的奖励和挑战
物种保存
成功的繁殖可以防止物种灭绝。
回馈自然
成功的繁殖可以回馈自然,并为未来的生态系统做出贡献。
面临威胁
环境变化、抢夺栖息地和污染等可能对繁殖和生存构成威胁。
气候稳定
2
那时食物充足,天气适宜。
为了让幼崽或种子得以存活和成长,繁
殖时选择气候稳定的时期。
3
成熟时
动物和植物必须成熟到一定阶段才能繁 殖,通常是年龄或大小。
繁殖的饮食要求
1 蛋白质
繁殖时需要额外的蛋白质 以满足生长和开发需要。
2 水分
水分对于产卵和母乳喂养 至关重要。
3 营养均衡
需要均衡的营养来提供必 要的矿物质和维生素以及 能量。
动物营养学-12第十二章1(繁殖的营养需要)
![动物营养学-12第十二章1(繁殖的营养需要)](https://img.taocdn.com/s3/m/0eb89c791eb91a37f0115c15.png)
100
配 种 1
分 配 分 配 分 配 分 配 娩 种 娩 种 娩 种 娩 种 2 3 4
分 配 娩 种 5
分 娩 6
胎次
母猪连续6胎的体重变化
母猪妊娠期营养水平对体重的影响(kg)
营养水平 配种体重 产后体重 妊娠期增重
高 低 320.2 229.7 284.1 249.8 53.9 20.1
断奶体重 哺乳期失重
孕期合成代谢(妊娠效应):妊娠母猪喂以与空怀母 猪相同的维持水平饲粮时,除能保证胎儿和乳腺组织
增长外,母体本身的增重高于空怀母猪的现象。
表明在同等营养水平下,妊娠母猪比空怀母猪具有更 强的沉积营养物质的能力,妊娠后期更为明显。
母畜在低营养水平时“孕期合成代谢”强于高营养水
平。
妊娠与空怀母猪的11 317
379
432 264
132
194
115
168
复习题(2道题)
1. 名词解释:孕期合成代谢(妊娠效应)
2. 简述利用析因法确定妊娠母猪能量需要的估算过程。
温度
5℃ 0℃ -5℃ -10℃
维持需要
389W0.75 402W0.75 414W0.75 427W0.75
-15℃
439W0.75
年龄:第一和第二个泌乳期奶牛自身生长发育尚未完成, 能量需要在维持的基础上,第一个泌乳期增加 20%,第
二个泌乳期增加10%。
放牧:放牧运动时,能量需要明显增加。
回肠真消化Lys的维持需要(g/d)=0.036BW0.75
母体自身和妊娠产物沉积蛋白质中赖氨酸含量为12.9%
玉米-豆粕型饲粮赖氨酸回肠真可消化率为85% 饲粮粗蛋白质含量CP(回归公式) =5.22+15.51×真可消化赖氨酸(%) 配种体重 175kg ,妊娠增重 45kg ,预产仔 10 头的母猪赖氨
乳酸菌繁殖需要的营养物质
![乳酸菌繁殖需要的营养物质](https://img.taocdn.com/s3/m/ceace8f764ce0508763231126edb6f1afe007144.png)
乳酸菌繁殖需要的营养物质乳酸菌是一类具有益生菌特性的细菌,其在人体内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乳酸菌通过发酵作用产生乳酸,能够改善肠道健康、增强免疫力、促进食物消化和吸收等。
而要使乳酸菌能够繁殖并发挥其益生菌作用,它们需要一定的营养物质。
本文将围绕乳酸菌繁殖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展开深入探讨。
一、碳水化合物乳酸菌繁殖所需要的第一种重要营养物质是碳水化合物。
碳水化合物是乳酸菌细胞的主要能量来源,其可以通过发酵来产生能量,并将其转化为乳酸。
碳水化合物也是乳酸菌细胞壁和胞外多糖的重要构成成分,对于维持细胞结构和功能稳定起到关键作用。
乳酸菌可以利用多种碳水化合物,如葡萄糖、果糖、麦芽糖等,来满足其能量需求和生长发育。
二、氮源除了碳水化合物外,乳酸菌的繁殖还需要氮源。
氮是乳酸菌细胞合成蛋白质和核酸的重要元素,也是构建细胞结构和实现正常生理功能的关键成分。
乳酸菌能够利用多种氮源进行生长,如氨基酸、蛋白质、胨和尿素等。
其中,氨基酸是乳酸菌繁殖所需要的主要氮源,通过羧化作用转化为α酮戊二酸,进一步参与细胞的代谢过程。
三、微量元素除了碳水化合物和氮源外,乳酸菌繁殖还需要一些微量元素的参与。
微量元素是促进乳酸菌生长发育的重要因素,它们可以作为酶的辅助因子参与细胞的代谢过程。
常见的微量元素包括铁、锌、镁等,它们在乳酸菌的酶活性、胞内酶合成和抗氧化防御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某些微量元素还能够调节乳酸菌的产酸作用和抑制有害菌的生长,进一步增强其益生菌效应。
总结回顾:乳酸菌的繁殖需要碳水化合物作为能量来源,其中碳水化合物可以通过发酵产生乳酸。
乳酸菌还需要氮源来合成蛋白质和核酸,其中氨基酸是主要的氮源。
而微量元素的参与则能够促进乳酸菌的生长发育,并增强其益生菌效应。
铁、锌、镁等微量元素在乳酸菌的代谢过程、酶活性和抗氧化防御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个人观点和理解:乳酸菌作为一类益生菌,对于人体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在乳酸菌的繁殖过程中,碳水化合物、氮源和微量元素是不可或缺的关键营养物质。
简述微生物生长繁殖所需要的营养要素
![简述微生物生长繁殖所需要的营养要素](https://img.taocdn.com/s3/m/9cddc1e988eb172ded630b1c59eef8c75ebf9574.png)
简述微生物生长繁殖所需要的营养要素微生物是一类单细胞生物,它们具有高度的代谢活性和生长繁殖能力,是生态系统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微生物的生长繁殖需要一定的营养要素,包括碳源、氮源、磷源、硫源、微量元素和水等。
本文将简述微生物生长繁殖所需要的营养要素。
一、碳源碳是微生物生长繁殖的基本元素,微生物利用碳源进行能量代谢和生物合成。
碳源可以分为有机碳和无机碳两类。
有机碳包括葡萄糖、果糖、蔗糖、淀粉、纤维素等,无机碳包括CO2等。
不同的微生物对碳源的利用能力不同,有些微生物可以利用多种碳源,而有些微生物只能利用特定的碳源。
二、氮源氮是微生物生长繁殖的另一个基本元素,微生物利用氮源合成蛋白质、核酸、酶等生物大分子。
氮源可以分为有机氮和无机氮两类。
有机氮包括蛋白质、氨基酸、尿素等,无机氮包括氨、硝酸盐、硝酸铵等。
不同的微生物对氮源的利用能力也不同,有些微生物可以利用多种氮源,而有些微生物只能利用特定的氮源。
三、磷源磷是微生物生长繁殖的必需元素,微生物利用磷源合成核酸、脂类等生物大分子。
磷源包括磷酸盐、有机磷化合物等。
磷酸盐是微生物常用的磷源,包括磷酸二氢钾、磷酸三钠等。
有机磷化合物包括核苷酸、磷脂等。
不同的微生物对磷源的利用能力也不同,有些微生物可以利用多种磷源,而有些微生物只能利用特定的磷源。
四、硫源硫是微生物生长繁殖的必需元素,微生物利用硫源合成蛋白质、维生素等生物大分子。
硫源包括硫酸盐、硫酸氢钠等。
不同的微生物对硫源的利用能力也不同,有些微生物可以利用多种硫源,而有些微生物只能利用特定的硫源。
五、微量元素微量元素是微生物生长繁殖的必需元素,微生物需要微量元素参与生物化学反应。
微量元素包括铁、镁、钾、钠、钙、锌、铜、锰、钼、硒等。
不同的微生物对微量元素的需求量和种类也不同,有些微生物需要大量的微量元素,而有些微生物只需要少量的微量元素。
六、水水是微生物生长繁殖的必需物质,微生物的生物活动都需要水参与。
水的含量对微生物的生长繁殖有重要影响,水过多或过少都会影响微生物的生长繁殖。
12第十二章 繁殖的营养需要
![12第十二章 繁殖的营养需要](https://img.taocdn.com/s3/m/d4648e6e48d7c1c708a1450d.png)
母猪妊娠时间为114天,总妊娠产物增重为22.8kg。窝产仔10头, 每个胎儿对应的人身产物增重为2.28kg,折合后的日增重为20g 妊娠产物中蛋白质含量为10.8%,脂肪含量为2.0%,每克增重沉 积净能3.67 kJ,妊娠产物重的代谢能(MEs)需要,通过母体脂肪和蛋白质沉 积量进行估计。
因此一般采用析因法估测妊娠母猪的蛋白质需要。
1. 美国NRC(1998)
① 妊娠期间母猪蛋白质需要析因为维持、母体增重、妊娠产物增重; ② 估计这三部分的回肠真可消化赖氨酸需要量(TDLys); ③ 参照维持和蛋白质沉积的氨基酸理想模式推算其它氨基酸需要量; ④ 按典型饲粮中回肠真可消化Lys含量与CP含量间的回归关系计算妊娠 母猪CP需要量。 ⑤ 维持的回肠真可消化Lys需要,按照每日每千克代谢体重0.036g计算。 ⑥ 每个胎儿对应的妊娠产物平均日增重为20g(蛋白质含量为10.8%)。 ⑦ 母体蛋白质日沉积量同样用母体瘦肉组织增重进行估算。母体自身 和妊娠产物沉积蛋白质中赖氨酸含量为12.9%。 已知玉米豆粕型饲粮赖氨酸回肠真消化率为85%。 应用回归公式求CP饲粮含量(%) = 5.22 +15.51×真可消化Lys(%)。
妊娠母猪繁殖性能对蛋白质梯度饲粮反应不够敏感,妊 娠期间蛋白质营养需要很难通过综合法准确测定。
① 饲喂低蛋白质饲粮时,“孕期合成代谢”强度显著增加,部分补 偿了妊娠母猪的蛋白质需要; ② 在妊娠期间,母猪可以通过体蛋白的大量降解满足胎儿生长发育 的需要。 ③ 适量的妊娠母猪增重对于分娩后母畜泌乳能力和体况恢复具有重 要作用,妊娠期间负增重或增重数量不足可能导致其使用年限减 少和淘汰率增加。
kg
母体每日脂肪沉积量=F/114=5.1/114×90%=0.0403 kg/d×1000=40.3g/d 母体每日蛋白沉积量=L/114=17.1/114×23%=0.0345kg/d×1000=34.5g/d
动物营养学 第13-15章
![动物营养学 第13-15章](https://img.taocdn.com/s3/m/eb7050dadd88d0d233d46aec.png)
水分 87.8 88.0 -76.8 78.2 89.4 90.3 80.4 86.8 73.6
脂肪 3.5 3.5 7.0 12.6 10.4 1.6 1.3 7.9 4.2 12.2
蛋白质 3.1 3.1 5.2 6.0 6.8 2.4 1.8 5.9 3.5 10.4
乳糖 4.9 4.6 4.6 3.7 3.7 6.1 6.2 4.9 4.8 1.8
Ca、P、Se、Zn
VA
复习思考题
1.概念:妊期合成代谢 2.妊娠母畜的营养需要有哪些? 3.种公畜营养需要的根据有哪些?
第十四章 泌乳的营养需要
第一节 泌乳畜的生产特点
一、生产特点
(一)产品为奶 (二)生产水平高
高产奶牛50kg/d,DM为11%→5.5kg, 5.5kg×300d相当于500kg牛的3倍多;
适量Ca、P、Zn、Se利于增加母猪产仔数;适量Cu和Co 提高母牛妊娠率;适量Cu、Mn、Zn可提高母羊繁殖率。
2.营养对胎儿发育的影响
幼畜的初生重随母畜妊娠后期能量水 平的增加而增加,且断奶体重亦呈增 加趋势。
母羊妊娠后期的营养水平,影响胎儿 毛囊的生长发育与成熟,以怀双羔时 最为敏感。
幼畜生后吃初乳对其提高免疫能力非常重要
5.营养与饲料:
乳脂率产前体况良好的牛较瘦弱的高,秋 季较春季高,后挤的乳较先挤出的高。
牛乳Pr含量长期喂低营养水平日粮的低, 短期改变CP食入量对乳Pr影响不大;适当 的CP、CF利于乙酸发酵,提高乳脂率。
(三)标准乳:针对奶牛乳
1. 标 准 乳 --- 乳 脂 率 为 4 % 的 乳 , 热 值 3.138MJ/Kg。
8.82
蛋白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二章繁殖的营养需要
思考题:
一.名词解释:孕期合成代谢(妊娠效应)标准奶乳脂校正乳(FCM)非脂固形物(SNF)固形物校正奶(SCM)
孕期合成代谢(妊娠效应):指妊娠母猪喂以与空怀母猪相同的维持日粮时,除能满足一窝仔猪和乳腺组织增长的需要外,母体本身增重也高于空怀母猪的现象。
标准奶:通常将乳脂含量为4%的乳称为标准乳或标准奶。
乳脂校正乳(FCM):为了比较不同奶牛产奶量的高低,计算不同条件下产乳的能量需要,通常将不同乳脂含量的产奶量校正到含乳脂4%的标准状态,校正后含乳脂4%的奶叫乳脂校正乳(FCM)
非脂固形物(SNF):指牛乳总固形物除去脂肪而所剩余的蛋白质、乳糖及矿物质的总称
固形物校正奶(SCM):当乳脂率低于 2.5%时,用乳脂校正乳(FCM)公式得到的结果不够准确。
此时可根据乳脂量(F,kg)及非脂固形物含量(SNF,kg),折算成含乳脂4%和非脂固形物8.9%的产奶量,即固形物校正乳(SCM),或称为非脂固形物校正奶。
二.简述利用析因法确定妊娠母猪能量需要的估算过程?
妊娠期间母猪能量的总需要可以剖分为维持需要、妊娠产物需要和母体增重需要三大部分,按照以下公式进行析因估测。
ME(kJ/d)=MEm+MEc+MEs
其中ME为妊娠期间母猪代谢能的总需要,MEm为维持代谢能需要,MEc为妊娠产物代谢能需要,MEs为母体增重代谢能需要。
母体增重的代谢能(MEs)需要,通过母体脂肪和蛋白质沉积量进行估计。
母体脂肪组织(F)和瘦肉组织增重量(L)一般通过母体自身增重量(Gs)进行估算,其中F= Gs× 0.638 – 9.08,L= Gs-F。
脂肪组织含脂肪90%,瘦肉组织含蛋白质23%。
每沉积1g脂肪和蛋白质分别需52.3和44.4 kJ ME。
具体估算过程参考以下过程。
配种体重为175kg、妊娠增重45kg、预期产仔数10头的母猪ME日需要量:
a.维持代谢能需要MEm=443.5 W 0.75=443.5×(175 + 45/2)0.75 =23365 kJ/d
b.妊娠产物代谢能需要MEc=3.67×20×10÷49%= 1498 kJ/d
c.母体增重需要
母体自身增重量Gs=45-2.28×10=22.2 kg
母体脂肪组织增重量F= Gs× 0.638 – 9.08=22.2×0.638-9.08=5.1 kg
母体瘦肉组织增重量L= Gs-F=22.2-5.1=17.1 kg
母体每日脂肪沉积量=F/114=5.1/114×90%=0.0403 kg/d=40.3g/d
母体每日蛋白沉积量=L/114=17.1/114×23%=0.0345 kg/d=34.5g/d
母体增重代谢能需要=脂肪沉积需要+蛋白沉积需要=40.3×52.3+34.5×44.4=3640 kJ/d
d. 该母猪的ME日需要量=MEm+MEc+MEs=23365+1498+3640=28503 kJ/d=28.5MJ/d
三.利用我国奶牛饲养标准建议的有关参数计算体重600kg、日产奶30kg(乳脂4%,乳蛋白3.4%)的产奶牛对降解蛋白和非降解蛋白的需要量。
我国《奶牛饲养标准》(NYT 34-2004)规定,产奶牛维持的小肠可消化粗蛋白质需要(g/d)为3.0×W0.75。
生长奶牛增重的净蛋白需要取决于增重的蛋白质沉积量,其中小肠可消化粗蛋白质转化为沉积蛋白质效率按60%计算。
饲粮中小肠可消化粗蛋白质转化为乳蛋白含量的效率为70%。
a. 维持的小肠可消化粗蛋白质
MPm=3.0×W0.75 =3.0×6000.75
=363.7g/d
c. 产奶的净蛋白质需要量=30× 3.4%× 1000=1020 g/d
d. 产奶的可代谢蛋白质需要量=1020/0.7=1457.1g/d
e. 该奶牛的可代谢蛋白质总需要量=363.7+1457.1=1820.8g/d
四.种公畜的能量需要可以剖分成哪几个部分?
种公畜的能量需要可以看作是维持、公畜增重、精液生产以及爬跨活动消耗等各部分需要的总和。
五.影响种公猪的蛋白质和氨基酸需要量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采精频率、年龄、体重等显著影响种公猪的蛋白质和氨基酸需要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