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届高考数学一轮复习讲义(提高版) 专题11.3 证明(原卷版)
20届高考数学一轮复习讲义(提高版) 专题11.1 复数(原卷版)
11.1 复数一.复数的有关概念(1)定义:形如a +b i(a ,b ∈R)的数叫做复数,其中a 叫做复数z 的实部,b 叫做复数z 的虚部(i 为虚数单位). 规定i 2=-1 (2)分类:满足条件(a ,b 为实数)复数的分类a +b i 为实数⇔b =0a +b i 为虚数⇔b ≠0 a +b i 为纯虚数⇔a =0且b ≠0(3)复数相等:a +b i =c +d i ⇔a =c 且b =d (a ,b ,c ,d ∈R). (4)共轭复数:a +b i 与c +d i 共轭⇔a =c ,b =-d (a ,b ,c ,d ∈R).(5)模:向量OZ →的模叫做复数z =a +b i 的模,记作|a +b i|或|z |,即|z |=|a +b i|=a 2+b 2(a ,b ∈R).二.复数的几何意义复数z =a +b i 与复平面内的点Z (a ,b )及平面向量OZ →=(a ,b )(a ,b ∈R)是一一对应关系. 三.复数的运算(1)复数的加、减、乘、除运算法则设12i,i(,,,)z a b z c d a b c d =+=+∈R ,则①加法:12(i)(i)()()i z z a b c d a c b d +=+++=+++;【套路秘籍】---千里之行始于足下②减法:;③乘法:;④除法:1222i (i)(i)()i (i 0)i (i)(i)z a b a b c d ac bd bc ad c d z c d c d c d c d++-++-===+≠++-+. (2)复数加法的运算定律复数的加法满足交换律、结合律,即对任何z 1,z 2,z 3∈C ,有1221123123()(),z z z z z z z z z z +=+++=++.(3)复数乘法的运算定律复数的乘法满足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即对于任意z 1,z 2,z 3∈C ,有1221z z z z ⋅=⋅,,1231213()z z z z z z z +=+.(2)几何意义:复数加减法可按向量的平行四边形或三角形法则进行.如图给出的平行四边形OZ 1ZZ 2可以直观地反映出复数加减法的几何意义,即OZ →=OZ 1→+OZ 2→,Z 1Z 2→=OZ 2→-OZ 1→.考向一 复数的基本概念【例1】(1)复数12z i =-的虚部是 。
2020年高考数学一轮复习讲义(提高版) 专题11.5 真题再现(原卷版)
已经11.5 真题再现1.(2019•新课标Ⅲ)若z(1+i)=2i,则z=()A.﹣1﹣i B.﹣1+i C.1﹣i D.1+i 2.(2019•新课标Ⅰ)设z=,则|z|=()A.2 B.C.D.1 3.(2018•新课标Ⅰ)设z=+2i,则|z|=()A.0 B.C.1 D.4.(2018•新课标Ⅲ)(1+i)(2﹣i)=()A.﹣3﹣i B.﹣3+i C.3﹣i D.3+i 5.(2018•新课标Ⅱ)i(2+3i)=()A.3﹣2i B.3+2i C.﹣3﹣2i D.﹣3+2i 6.(2018•新课标Ⅱ)=()A.i B.C.D.7.(2017•全国)=()A.B.C.D.8.(2017•新课标Ⅰ)下列各式的运算结果为纯虚数的是()A.i(1+i)2B.i2(1﹣i)C.(1+i)2D.i(1+i)9.(2017•新课标Ⅲ)设复数z满足(1+i)z=2i,则|z|=()A.B.C.D.210.(2017•新课标Ⅱ)(1+i)(2+i)=()A.1﹣i B.1+3i C.3+i D.3+3i11.(2017•新课标Ⅲ)复平面内表示复数z=i(﹣2+i)的点位于()A.第一象限B.第二象限C.第三象限D.第四象限12.(2017•新课标Ⅱ)=()A.1+2i B.1﹣2i C.2+i D.2﹣i13.(2016•新课标Ⅲ)若z=4+3i,则=()A.1 B.﹣1 C.+i D.﹣i14.(2016•新课标Ⅰ)设(1+i)x=1+yi,其中x,y是实数,则|x+yi|=()A.1 B.C.D.215.(2016•新课标Ⅲ)若z=1+2i,则=()A.1 B.﹣1 C.i D.﹣i16.(2016•新课标Ⅰ)设(1+2i)(a+i)的实部与虚部相等,其中a为实数,则a等于()A.﹣3 B.﹣2 C.2 D.317.(2016•新课标Ⅱ)设复数z满足z+i=3﹣i,则=()A.﹣1+2i B.1﹣2i C.3+2i D.3﹣2i18.(2016•新课标Ⅱ)已知z=(m+3)+(m﹣1)i在复平面内对应的点在第四象限,则实数m的取值范围是()A.(﹣3,1)B.(﹣1,3)C.(1,+∞)D.(﹣∞,﹣3)19.(2019•新课标Ⅰ)古希腊时期,人们认为最美人体的头顶至肚脐的长度与肚脐至足底的长度之比是(≈0.618,称为黄金分割比例),著名的“断臂维纳斯”便是如此.此外,最美人体的头顶至咽喉的长度与咽喉至肚脐的长度之比也是.若某人满足上述两个黄金分割比例,且腿长为105cm,头顶至脖子下端的长度为26cm,则其身高可能是()A.165cm B.175cm C.185cm D.190cm20.(2017•新课标Ⅱ)甲、乙、丙、丁四位同学一起去问老师询问成语竞赛的成绩.老师说:你们四人中有2位优秀,2位良好,我现在给甲看乙、丙的成绩,给乙看丙的成绩,给丁看甲的成绩.看后甲对大家说:我还是不知道我的成绩.根据以上信息,则()A.乙可以知道四人的成绩B.丁可以知道四人的成绩C.乙、丁可以知道对方的成绩D.乙、丁可以知道自己的成绩21.(2019•新课标Ⅲ)执行如图的程序框图,如果输入的ɛ为0.01,则输出s的值等于()A.2﹣B.2﹣C.2﹣D.2﹣22.(2019•新课标Ⅰ)如图是求的程序框图,图中空白框中应填入()A.A=B.A=2+C.A=D.A=1+23.(2018•新课标Ⅱ)为计算S=1﹣+﹣+…+﹣,设计了如图的程序框图,则在空白框中应填入()A.i=i+1 B.i=i+2 C.i=i+3 D.i=i+4 24.(2017•新课标Ⅱ)执行如图的程序框图,如果输入的a=﹣1,则输出的S=()A.2 B.3 C.4 D.5(2017•新课标Ⅰ)如图程序框图是为了求出满足3n﹣2n>1000的最小偶数n,那么在和25.两个空白框中,可以分别填入()A.A>1000和n=n+1 B.A>1000和n=n+2C.A≤1000和n=n+1 D.A≤1000和n=n+226.(2017•新课标Ⅲ)执行如图的程序框图,为使输出S的值小于91,则输入的正整数N的最小值为()A.5 B.4 C.3 D.227.(2016•新课标Ⅱ)中国古代有计算多项式值的秦九韶算法,如图是实现该算法的程序框图.执行该程序框图,若输入的x=2,n=2,依次输入的a为2,2,5,则输出的s=()A.7 B.12 C.17 D.3428.(2016•新课标Ⅲ)执行如图程序框图,如果输入的a=4,b=6,那么输出的n=()A.3 B.4 C.5 D.629.(2016•新课标Ⅰ)执行下面的程序框图,如果输入的x=0,y=1,n=1,则输出x,y的值满足()A.y=2x B.y=3x C.y=4x D.y=5x30.(2015•新课标Ⅰ)执行如图所示的程序框图,如果输入的t=0.01,则输出的n=()A.5 B.6 C.7 D.831.(2015•新课标Ⅱ)程序框图的算法思路源于我国古代数学名著《九章算术》中的“更相减损术”,执行该程序框图,若输入的a,b分别为14,18,则输出的a=()A.0 B.2 C.4 D.1432.(2015•新课标Ⅱ)如图程序框图的算法思路源于我国古代数学名著《九章算术》中的“更相减损术”.执行该程序框图,若输入a,b分别为14,18,则输出的a=()A.0 B.2 C.4 D.1433.(2014•新课标Ⅰ)执行如图的程序框图,若输入的a,b,k分别为1,2,3,则输出的M=()A.B.C.D.34.(2014•新课标Ⅱ)执行如图所示的程序框图,若输入的x,t均为2,则输出的S=()A.4 B.5 C.6 D.735.(2013•新课标Ⅱ)执行如图的程序框图,如果输入的N=4,那么输出的S=()A.1+++B.1+++C.1++++D.1++++36.(2015•新课标Ⅱ)若为a实数,且=3+i,则a=()A.﹣4 B.﹣3 C.3 D.4 37.(2015•新课标Ⅰ)已知复数z满足(z﹣1)i=1+i,则z=()A.﹣2﹣i B.﹣2+i C.2﹣i D.2+i38.(2015•新课标Ⅰ)设复数z满足=i,则|z|=()A.1 B.C.D.239.(2016•新课标Ⅱ)有三张卡片,分别写有1和2,1和3,2和3.甲,乙,丙三人各取走一张卡片,甲看了乙的卡片后说:“我与乙的卡片上相同的数字不是2”,乙看了丙的卡片后说:“我与丙的卡片上相同的数字不是1”,丙说:“我的卡片上的数字之和不是5”,则甲的卡片上的数字是.40.(2014•新课标Ⅰ)甲、乙、丙三位同学被问到是否去过A,B,C三个城市时,甲说:我去过的城市比乙多,但没去过B城市;乙说:我没去过C城市;丙说:我们三人去过同一城市;由此可判断乙去过的城市为.。
20届高考数学一轮复习讲义(提高版) 专题3.7 正余弦定理(原卷版)
第七讲正余弦定理一.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在△ABC中,若角A,B,C所对的边分别是a,b,c,R为△ABC外接圆半径,则定理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内容asin A=bsin B=csin C=2Ra2=b2+c2-2bc cos A;b2=c2+a2-2ca cos B;c2=a2+b2-2ab cos C变形a=2R sin A,b=2R sin B,c=2R sin C;sin A=a2R,sin B=b2R,sin C=c2R;a∶b∶c=sin A∶sin B∶sin C;a sin B=b sin A,b sin C=c sin B,a sin C=c sin Acos A=b2+c2-a22bc;cos B=c2+a2-b22ac;cos C=a2+b2-c22ab使用条件1.两角一边求角2.两边对应角1.三边求角2.两边一角求边二.在△ABC中,已知a,b和A时,解的情况A为锐角A为钝角或直角图形【套路秘籍】---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关系式 a =b sin A b sin A <a <ba ≥ba >b解的个数一解两解一解一解三.三角形常用面积公式(1)S =12a ·h a (h a 表示边a 上的高);(2)S =12ab sin C =12ac sin B =12bc sin A ;(3)S =12r (a +b +c )(r 为三角形内切圆半径).四.测量中的有关几个术语 术语名称术语意义图形表示仰角与俯角在目标视线与水平视线所成的角中,目标视线在水平视线上方的叫做仰角,目标视线在水平视线下方的叫做俯角方位角从某点的指北方向线起按顺时针方向到目标方向线之间的夹角叫做方位角.方位角θ的范围是0°≤θ<360°方向角正北或正南方向线与目标方向线所成的锐角,通常表达为北(南)偏东(西)α例:(1)北偏东α:(2)南偏西α:坡角与坡比坡面与水平面所成二面角的度数叫坡度;坡面的垂直高度与水平长度之比叫坡比考向一 正余弦公式选择【例1】(1)在△ABC 中,角A ,B ,C 所对的边分别为a ,b ,c .若a =13,b =3,A =60°,则边c = .(2)在△ABC 中,角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若c =2,b =23,C =30°,则B = . (3)设△ABC 的内角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若a =3,sin B =12,C =π6,则b = .【举一反三】1.已知△ABC 中,A =π6,B =π4,a =1,则b 等于( )A.2B.1C. 3D. 2【修炼套路】---为君聊赋《今日诗》,努力请从今日始2.在△ABC 中,角A ,B ,C 所对的边分别为a ,b ,c .若a =7,b =2,A =60°,则sin B =________,c =________.考向二 正余弦定理的运用【例2】(1)在△ABC 中,2a cos A +b cos C +c cos B =0,则角A 的大小为________.(2)已知△ABC 的内角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若cos C =223,b cos A +a cos B =2,则△ABC 的外接圆面积为 .【举一反三】1.在ΔABC 中,角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已知bsin(A +π3)=asinB ,则角A 等于( ) A .π6 B .π3C .2π3D .5π62.在ΔABC 中,内角A,B,C 的对边分别为a,b,c ,若asinBcosC +csinBcosA =0.5b ,a >b ,则B = ( ) A .30∘ B .60∘C .120∘D .150∘【套路总结】正余弦定理运用:边角互换1. 边的一次方或角的正弦---正弦定理3.已知a ,b ,c 分别为△ABC 三个内角A ,B ,C 的对边,且(b -c )(sin B +sin C )=(a -3c )sinA ,则角B 的大小为____.考向三 三角形的面积【例3】已知△ABC 的内角A ,B ,C 所对的边分别为a ,b ,c ,且a +2c =2b cos A .(1)求角B 的大小;(2)若b =23,a +c =4,求△ABC 的面积.【举一反三】1.设△ABC 中的内角A ,B ,C 所对的边分别为a ,b ,c ,且a +b =23,c =3,C =2π3,则△ABC的面积为________.2.设△ABC 的内角A ,B ,C 的对边分别是a ,b ,c ,D 为AB 的中点,若b =a cos C +c sin A 且CD =2,则△ABC 面积的最大值是________.3.在△ABC 中,角A ,B ,C 所对的边分别为a ,b ,c ,若b cos A +a cos B =-2c cos C . (1)求C 的大小;【套路总结】三角形面积公式的应用原则(1)对于面积公式S =12ab sin C =12ac sin B =12bc sin A ,一般是已知哪一个角就使用哪一个公式.(2)若b =2a ,且△ABC 的面积为23,求c 的值.考向四 判断三角形的形状【例4】在△ABC 中,内角A ,B ,C 所对边分别是a ,b ,c ,若sin 2 B 2=c -a 2c,则△ABC 的形状一定是________.【举一反三】1.在△ABC 中,角A ,B ,C 所对的边分别是a ,b ,c ,若c =2a cos B ,则△ABC 的形状为______________.【套路总结】判断三角形形状的两种思路1.化边:通过因式分解、配方等得出边的相应关系,从而判断三角形的形状。
2020年高考数学一轮复习 11.3 推理与证明精品课件 理
3. 归纳推理 和 类比推理都是根据已有的事实, 经过观察、分析、比较、联想,再进行归纳、类比,然 后提出猜想的推理,我们把它们统称为合情推理.
二、演绎推理
1.从一般性的原理出发,推出某个特殊情况下的结 论,我们把这种推理称为演绎推理.简言之,演绎推理 是 由一般到特殊的推理 .
考点二 类比推理
在△1ABC1中,A1B⊥AC于A,AD⊥BC于D,求证: AD2 + AB2 + AC2 ,那么在四面体ABCD中,类比上述
结论,你能得到怎样的猜想,并说明理由.
【分析】首先利用综合法证明结论正确,然后依据 直角三角形与四面体之间形状的对比猜想结论,并予 以证明.
【证明】如图11-3-1所示,由射影定理得
考点一 归纳推理
在数列{an}中,a1=1,an+1= 数列的通项公式.
2an 2 + an
(n∈N+),猜想这个
【分析】根据已知条件和递推关系,先求出数列的 前几项,然后总结归纳其中的规律,写出其通项
【解析】
{an}中,a1=1,a2=
2a1
2 =,
2 + a1 3
a3=
2a2
12 = =,
2 +a2 2 4
猜想:类比AB⊥AC,AD⊥BC猜想四面体ABCD中,
AB,AC,AD两两垂直,
AE⊥平面BCD.则 1 AE2
=
1 AB 2
+
1 AC2
+
1 AD2
.
如图,连结BE交CD于F,连结AF.
∵AB⊥AC,AB⊥AD,
∴AB⊥平面ACD,而AF ⊂ ACD,
∴AB⊥AF.而Rt△ABF中,AE⊥BF,
2020年高考数学一轮复习讲义(提高版) 专题11.2 推理(原卷版)
11.2 推理一.合情推理(1)归纳推理①定义:从个别事实中推演出一般性的结论,称为归纳推理(简称归纳法).②特点:归纳推理是由部分到整体、由个别到一般的推理.(2)类比推理①定义:根据两个(或两类)对象之间在某些方面的相似或相同,推演出它们在其他方面也相似或相同,像这样的推理通常称为类比推理(简称类比法).②特点:类比推理是由特殊到特殊的推理.(3)合情推理合情推理是根据已有的事实、正确的结论、实验和实践的结果,以及个人的经验和直觉等推测某些结果的推理过程.归纳推理和类比推理都是数学活动中常用的合情推理.二.演绎推理(1)演绎推理由一般性的命题推演出特殊性命题的推理方法称为演绎推理.简言之,演绎推理是由一般到特殊的推理.(2)“三段论”是演绎推理的一般模式,包括:①大前提——一般性的原理;②小前提——特殊对象;③结论——揭示了一般原理与特殊对象的内在联系.考向一归纳推理【例1】(1)观察下列式子:1+122<32,1+122+132<53,1+122+132+142<74,…,根据以上式子可以猜想:1+122+1 32+…+12 0192<________.(2)分形理论是当今世界十分风靡和活跃的新理论、新学科.其中,把部分与整体以某种方式相似的形体称为分形.分形是一种具有自相似特性的现象、图象或者物理过程.标准的自相似分形是数学上的抽象,迭代生成无限精细的结构.也就是说,在分形中,每一组成部分都在特征上和整体相似,只仅仅是变小了一些而已,谢尔宾斯基三角形就是一种典型的分形,是由波兰数学家谢尔宾斯基在1915年提出的,按照如下规律依次在一个黑色三角形内去掉小三角形,则当n =6时,该黑色三角形内去掉小三角形个数为________.【举一反三】1.===…,依此规律,=则2+a b 的值分别是() A .79B .81C .100D .982.我国南宋数学家杨辉1261年所著的《详解九章算法》一书里出现了如图所示的表,即杨辉三角,这是数学史上的一个伟大成就.在“杨辉三角”中,已知第n 行的所有数字之和为12n -,若去除所有为1的项,依次构成数列2,3,3,4,6,4,5,10,10,5,……,则此数列的前56项和为( )A .2060B .2038C .4084D .4108考向二 类比推理【例2】 (1)已知{a n }为等差数列,a 1 010=5,a 1+a 2+a 3+…+a 2 019=5×2 019.若{b n }为等比数列,b 1 010=5,则{b n }类似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2)设△ABC 的三边长分别为a ,b ,c ,△ABC 的面积为S ,内切圆半径为r ,则r =2Sa +b +c.类比这个结论可知:四面体P -ABC 的四个面的面积分别为S 1,S 2,S 3,S 4,内切球的半径为r ,四面体P -ABC 的体积为V ,则r =________.【举一反三】1.已知 2+23=223, 3+38=338, 4+415=4415,…,类比这些等式,若 6+ab =6a b(a ,b 均为正数),则a +b =________.2.平面内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长分别为,a b ,.空间中三棱锥的三条侧棱两两垂直,三个侧面的面积分别为1S ,2S ,3S ,类比推理可得底面积为)ABCD考向三 演绎推理【例3】(1)正切函数是奇函数,()()2tan 2f x x =+是正切函数,因此()()2tan 2f x x =+是奇函数,以上推理( ) A .结论正确B .大前提不正确C .小前提不正确D .以上均不正确(2)今年六一儿童节,阿曾和爸爸,妈妈,妹妹小丽来到游乐园玩.一家四口走到一个抽奖台前各抽一次奖,抽奖前,爸爸,妈妈,阿曾,小丽对抽奖台结果进行了预测,预测结果如下: 妈妈说:“小丽能中奖”; 爸爸说:“我或妈妈能中奖”; 阿曾说:“我或妈妈能中奖”; 小丽说:“爸爸不能中奖”.抽奖揭晓后,一家四口只有一位家庭成员猜中,且只有一位家庭成员的预测结果是正确的,则中奖的是( ) A .妈妈 B .爸爸C .阿曾D .小丽【举一反三】1.某市为了缓解交通压力,实行机动车辆限行政策,每辆机动车每周一到周五都要限行一天,周末(周六和周日)不限行.某公司有A ,B ,C ,D ,E 五辆车,保证每天至少有四辆车可以上路行驶.已知E 车周四限行,B 车昨天限行,从今天算起,A ,C 两车连续四天都能上路行驶,E 车明天可以上路,由此可知今天是星期________.1.已知从2开始的连续偶数构成以下数表,如图所示,在该数表中位于第m 行、第n 列的数记为n m a ,如21424,16a a ==.若248mn a =,则m n +=( )A .20B .21C .29D .302.杨辉三角,是二项式系数在三角形中的一种几何排列.在欧洲,这个表叫做帕斯卡三角形,帕斯卡(16231662-)是在1654年发现这一规律的.我国南宋数学家杨辉1261年所著的《详解九章算法》一书里出现了如图所示的表,这是我国数学史上的一个伟大成就.如图,在“杨辉三角”中,去除所有为1的项.依次构成数列2,3,3,4,6,4,5,10,10,5⋅⋅⋅,则此数列前151项和为( )A .192211-B .182211-C .192209-D .182209-3.我国古代的《洛书》中记载着世界上最古老的一个幻方:如图,将1,2,…,9填入33⨯的方格内,使三行,三列和两条对角线上的三个数字之和都等于15.一般地,将连续的正整数21,2,3,,n L 填入n n ⨯个方格中,使得每行,每列和两条对角线上的数字之和都相等,这个正方形叫做n 阶幻方.记n 阶幻方的对角线上的数字之和为n N ,如图三阶幻方的315N =,那么 9N 的值为( )A .369B .321C .45D .414.传说古希腊毕达哥拉斯学派的数学家经常在沙滩上画点或用小石子表示数.他们研究过如图所示的三角形数:将三角形数1,3,6,10,…记为数列{}n a ,将可被5整除的三角形数按从小到大的顺序组成一个新数列{}n b ,可以推测:2019b 是数列{}n a 中的第( ) A .5049项B .5054项C .5050项D .5055项5.如图:图①、图②、图③、图④分别包含1、5、13和25个互不重叠的单位正方形,按同样的方式构造图形,则第n 个图包含的单位正方形的个数是( )A .221n n -+B .222n +C .2221n n -+D .221n n -+6.在ABC △中,若AC BC ⊥,AC b =,BC a =,则ABC △的外接圆半径r =,将此结论拓展到空间,可得出的正确结论是:在四面体S ABC -中,若SA 、SB 、SC 两两互相垂直,SA a =,SB b =,SC c =,则四面体S ABC -的外接球半径R =( )AB C D7.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①归纳推理是由部分到整体的推理;②归纳推理是由一般到一般的推理;③演绎推理是由一般到特殊的推理;④类比推理是由特殊到一般的推理;⑤类比推理是由特殊到特殊的推理。
20届高考数学一轮复习讲义(提高版) 专题4.5 历史中的数列(原卷版)
第五讲历史中的数列【修炼套路】---为君聊赋《今日诗》,努力请从今日始考向一等差数列【例1】程大位《算法统宗》里有诗云“九百九十六斤棉,赠分八子做盘缠.次第每人多十七,要将第八数来言.务要分明依次弟,孝和休惹外人传.”意为:996斤棉花,分别赠送给8个子女做旅费,从第一个开始,以后每人依次多17斤,直到第八个孩子为止.分配时一定要长幼分明,使孝悌的美德外传,则第八个孩子分得棉________斤.【举一反三】1.中国古代词中,有一道“八子分绵”的数学名题:“九百九十六斤绵,赠分八子作盘缠,次第每人多十七,要将第八数来言”.题意是:把996斤绵分给8个儿子作盘缠,按照年龄从大到小的顺序依次分绵,年龄小的比年龄大的多17斤绵,那么第8个儿子分到的绵是斤.2.我国古代数学家提出的“中国剩余定理”又称“孙子定理”,它在世界数学史上具有光辉的一页,堪称数学史上名垂百世的成就,而且一直启发和指引着历代数学家们.定理涉及的是数的整除问题,其数学思想在近代数学、当代密码学研究及日常生活都有着广泛应用,为世界数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现有这样一个整除问题:将1到2019这2019个整数中能被5除余2且被7除余2的数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成一列,构成数列{a n},那么此数列的项数为()A.58B.59C.60D.61考向二等比数列【例2】.中国古代数学著作《算法统宗》中有这样一个问题:“三百七十八里关,初行健步不为难,次日脚痛减一半,六朝才得到其关,要见次日行里数,请公仔细算相还.”其意思为:“有一个人走378里路,第一天健步行走,从第二天起脚痛每天走的路程为前一天的一半,走了6天才到达目的地.”则此人第4天和第5天共走的路程为( )A.60里B.48里C.36里D.24里【举一反三】1..古代数学著作《九章算术》有如下问题:“今有女子善织,日自倍,五日织五尺,问日织几何?”意思是:“一女子善于织布,每天织的布都是前一天的2倍,已知她5天共织布5尺,问这女子每天分别织布多少?”根据问题的已知条件,若要使织布的总尺数不少于30,该女子所需的天数至少为________.2.在《九章算术》中“衰分”是按比例递减分配的意思.今共有粮98石,甲、乙、丙按序衰分,乙分得28石,则衰分比例为 .考向三 新概念中的数列【例3】.记m =d 1a 1+d 2a 2+…+d n a nn,若{}d n 是等差数列,则称m 为数列{a n }的“d n 等差均值”;若{}d n 是等比数列,则称m 为数列{a n }的“d n 等比均值”.已知数列{a n }的“2n -1等差均值”为2,数列{b n }的“3n -1等比均值”为3.记c n =2a n+k log 3b n ,数列{}c n 的前n 项和为S n ,若对任意的正整数n 都有S n ≤S 6,求实数k 的取值范围.【举一反三】1.在数列的每相邻两项之间插入此两项的积,形成新的数列,这样的操作叫做该数列的一次“扩展”.将数列1,2进行“扩展”,第一次得到数列1,2,2;第二次得到数列1,2,2,4,2;….设第n 次“扩展”后得到的数列为1,x 1,x 2,…,x t,2,并记a n =log 2(1·x 1·x 2·…·x t ·2),其中t =2n-1,n ∈N *,求数列{a n }的通项公式.2.对于正项数列{a n },定义H n =na 1+2a 2+3a 3+…+na n为{a n }的“惠兰”值.现知数列{a n }的“惠兰”值H n =1n,则数列{a n }的通项公式为________.1.我国古代数学名著《算法统宗》中有如下问题:“远望巍巍塔七层,红光点点倍加增,共灯三百八十一,请问尖头几盏灯?”意思是:一座7层塔共挂了381盏灯,且相邻两层中的下一层灯数是上一层灯数的2倍,则塔的顶层共有灯( )A .1盏B .3盏C .5盏D .9盏2.中国古代数学著作《算法统宗》中有这样一个问题:“三百七十八里关,初行健步不为难.次日脚痛减一半,六朝方得至其关.要见次日行里数,请公仔细算相还.”其意思是“有一个人走378里,第一天健步行走,从第二天起脚痛,每天走的路程是前一天的一半,走了6天后到达目的地.”则第三天走了( )A .60里B .48里C .36里D .24里3.《张丘建算经》卷上第22题为:“今有女善织,日益功疾.初日织五尺,今一月日织九匹三丈.”其意思为今有一女子擅长织布,且从第2天起,每天比前一天多织相同量的布,若第一天织5尺布,现在一个月(按30天计)共织390尺布.则该女子最后一天织布的尺数为( )A .18B .20C .21D .254.我国古代数学名著《九章算术》中,有已知长方形面积求一边的算法,其方法的前两步为:第一步:构造数列1,12,13,14,…,1n.第二步:将数列的各项乘以n ,得数列(记为)a 1,a 2,a 3,…,a n .【运用套路】---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则a 1a 2+a 2a 3+…+a n -1a n 等于( ) A .n 2B .(n -1)2C .n (n -1)D .n (n +1)5.《莱因德纸草书》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数学著作之一,书中有这样的一道题目:把100个面包分给5个人,每个人所得成等差数列,且使较大的三份之和的17是较小的两份之和,则最小的1份为( )A.53B.56C.103D.1166.《九章算术》中有如下问题:今有蒲生一日,长三尺,莞生一日,长1尺.蒲生日自半,莞生日自倍.问几何日而长等?意思是:今有蒲第一天长高3尺,莞第一天长高1尺,以后蒲每天长高前一天的一半,莞每天长高前一天的2倍.若蒲、莞长度相等,则所需时间为( ) (结果精确到0.1.参考数据:lg2=0.3010,lg3=0.4771.) A .2.2天 B .2.4天C .2.6天D .2.8天7.我国古代数学著作《九章算术》由如下问题:“今有金箠,长五尺,斩本一尺,重四斤.斩末一尺,重二斤.问次一尺各重几何?”意思是:“现有一根金杖,长5尺,一头粗,一头细,在粗的一端截下1尺,重4斤;在细的一端截下1尺,重2斤;问依次每一尺各重多少斤?”设该金杖由粗到细是均匀变化的,其重量为M ,现将该金杖截成长度相等的10段,记第i 段的重量为a i (i =1,2,⋯,10),且a 1<a 2<⋯<a 10,若48a i =5M ,则i =( ) A .6 B .5 C .4 D .78.中国历法推测遵循以测为辅、以算为主的原则,例如《周髀算经》和《易经》里对二十四节气的晷(gu ǐ)影长的记录中,冬至和夏至的晷影长是实测得到的,其他节气的晷影长则是按照等差数列的规律计算得出的,下表为《周髀算经》对二十四节气晷影长的记录,其中115.146寸表示115寸146分(1寸=10分).已知《易经》中记录的冬至晷影长为130.0寸,夏至晷影长为14.8寸,那么《易经》中所记录的惊蛰的晷影长应为( )A.72.4寸 B.81.4寸 C.82.0寸 D.91.6寸10.如图,最大的三角形是边长为2的等边三角形,将这个三角形各边的中点相连得到第二个三角形,依此类推,一共得到10个三角形,则这10个三角形的面积的和为_____.11.设某数列的前n项和为S n,若S nS2n为常数,则称该数列为“和谐数列”.若一个首项为1,公差为d(d≠0)的等差数列{a n}为“和谐数列”,则该等差数列的公差d=________.12.程大位《算法统宗》里有诗云“九百九十六斤棉,赠分八子做盘缠.次第每人多十七,要将第八数来言.务要分明依次弟,孝和休惹外人传.”意为:996斤棉花,分别赠送给8个子女做旅费,从第一个开始,以后每人依次多17斤,直到第八个孩子为止.分配时一定要长幼分明,使孝悌的美德外传,则第八个孩子分得棉________斤.13.《九章算术》中有一题:今有牛、马、羊食人苗,苗主责之粟五斗,羊主曰:“我羊食半马,”马主曰:“我马食半牛”,今欲衰偿之,问各出几何?其意:今有牛、马、羊吃了别人的禾苗,苗主人要求赔偿五斗粟,羊主人说:“我羊所吃的禾苗只有马的一半”马主人说:“我马所吃的禾苗只有牛的一半”打算按此比例偿还,问羊的主人应赔偿______斗粟,在这个问题中牛主人比羊主人多赔偿______斗粟.14.中国古代数学名著《张丘建算经》中记载:“今有马行转迟,次日减半,疾七日,行七百里”.其大意为:现有一匹马行走的速度逐渐变慢,每天走的里数是前一天的一半,连续走了7天,共走了700公里.则这匹马第1天所走的路程为__________里.(结果用分数表示)。
【精选】江苏版高考数学一轮复习专题11.3概率分布与数学期望方差讲理
专题11.3 概率分布与数学期望、方差【最新考纲解读】次独立重复试验的模【考点深度剖析】1. 江苏高考中,一般考古典概型、相互独立、二项概型基础上的随机变量的分布,期望与方差。
2. 随机变量的概率分布及期望,内容多,处理方式灵活,可以考查其中一块,可以内部综合,可以作为问题的背景与其他内容结合考,复习时要注重基础,以不变应万变.【课前检测训练】【判一判】判断下面结论是否正确(请在括号中打“√”或“×”)(1)抛掷均匀硬币一次,出现正面的次数是随机变量.()(2)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分布列描述了由这个随机变量所刻画的随机现象.()(3)某人射击时命中的概率为0.5,此人射击三次命中的次数X服从两点分布.()(4)从4名男演员和3名女演员中选出4名,其中女演员的人数X服从超几何分布.()(5)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分布列中,随机变量取各个值的概率之和可以小于1.()(6)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各个可能值表示的事件是彼此互斥的.() (7)条件概率一定不等于它的非条件概率.() (8)相互独立事件就是互斥事件.()(9)对于任意两个事件,公式P (AB )=P (A )P (B )都成立.()(10)二项分布是一个概率分布,其公式相当于(a +b )n二项展开式的通项公式,其中a =p ,b =1-p .() (11)P (B |A )表示在事件A 发生的条件下,事件B 发生的概率,P (AB )表示事件A ,B 同时发生的概率.() (12)小王通过英语听力测试的概率是13,他连续测试3次,那么其中恰好第3次测试获得通过的概率是P =C13·⎝⎛⎭⎫131·⎝⎛⎭⎫1-133-1=49.()(13)随机变量的均值是常数,样本的平均值是随机变量,它不确定.()(14)随机变量的方差和标准差都反映了随机变量取值偏离均值的平均程度,方差或标准差越小,则偏离变量的平均程度越小.()(15)正态分布中的参数μ和σ完全确定了正态分布,参数μ是正态分布的均值,σ是正态分布的标准差.() (16)一个随机变量如果是众多的、互不相干的、不分主次的偶然因素作用结果之和,它就服从或近似服从正态分布.()(17)均值是算术平均数概念的推广,与概率无关.()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 【练一练】1.袋中有3个白球、5个黑球,从中任取2个,可以作为随机变量的是() A .至少取到1个白球 B .至多取到1个白球 C .取到白球的个数 D .取到的球的个数 【答案】C2.从标有1~10的10支竹签中任取2支,设所得2支竹签上的数字之和为X ,那么随机变量X 可能取得的值有()A .17个B .18个C .19个D .20个 【答案】A【解析】X 可能取得的值有3,4,5,…,19共17个. 3.随机变量X 的分布列如下:其中a ,b ,c 成等差数列,则P (|X |=1)等于() A.16 B.13 C.12 D.23 【答案】D【解析】∵a ,b ,c 成等差数列,∴2b =a +c . 又a +b +c =1,∴b =13,∴P (|X |=1)=a +c =23.4.随机变量X 等可能取值1,2,3,…,n ,如果P (X <4)=0.3,则n =________. 【答案】10【解析】P (X <4)=P (X =1)+P (X =2)+P (X =3)=1n +1n +1n =3n=0.3,得n =10.5.一盒中有12个乒乓球,其中9个新的、3个旧的,从盒中任取3个球来用,用完后装回盒中,此时盒中旧球个数X 是一个随机变量,则P (X =4)的值为______. 【答案】272206.袋中有3红5黑8个大小形状相同的小球,从中依次摸出两个小球,则在第一次摸得红球的条件下,第二次仍是红球的概率为() A.38 B.27 C.28 D.37 【答案】B【解析】第一次摸出红球,还剩2红5黑共7个小球,所以再摸到红球的概率为27.7.某地区空气质量监测资料表明,一天的空气质量为优良的概率是0.75,连续两天为优良的概率是0.6,已知某天的空气质量为优良,则随后一天的空气质量为优良的概率是() A .0.8 B .0.75 C .0.6 D .0.45 【答案】A【解析】已知连续两天为优良的概率是0.6,那么在前一天空气质量为优良的前提下,要求随后一天的空气质量为优良的概率,可根据条件概率公式,得P =0.60.75=0.8. 8.如图,用K ,A 1,A 2三类不同的元件连接成一个系统.当K 正常工作且A 1,A 2至少有一个正常工作时,系统正常工作.已知K ,A 1,A 2正常工作的概率依次为0.9,0.8,0.8,则系统正常工作的概率为()A .0.960B .0.864C .0.720D .0.576 【答案】B9.某篮球队员在比赛中每次罚球的命中率相同,且在两次罚球中至多命中一次的概率为1625,则该队员每次罚球的命中率为________.【答案】35【解析】设该队员每次罚球的命中率为p ,则依题意有1-p 2=1625,即p 2=925.又0<p <1,故p =35.10.国庆节放假,甲去北京旅游的概率为13,乙去北京旅游的概率为14,假定二人的行动相互之间没有影响,那么这段时间内至少有1人去北京旅游的概率为________.【答案】1211.某射手射击所得环数ξ的分布列如下:已知ξ的均值E (ξ)=8.9,则y 的值为() A .0.4 B .0.6 C .0.7 D .0.9 【答案】A【解析】由⎩⎪⎨⎪⎧x +0.1+0.3+y =1,7x +8×0.1+9×0.3+10y =8.9,可得y =0.4.12.设样本数据x 1,x 2,…,x 10的均值和方差分别为1和4,若y i =x i +a (a 为非零常数,i =1,2,…,10),则y 1,y 2,…,y 10的均值和方差分别为()A .1+a,4B .1+a,4+aC .1,4D .1,4+a 【答案】A 【解析】x1+x2+…+x1010=1,y i =x i +a ,所以y 1,y 2,…,y 10的均值为1+a ,方差不变仍为4.故选A.13.设随机变量X 的分布列为P (X =k )=15(k =2,4,6,8,10)则D (X )等于()A .5B .8C .10D .16 【答案】B【解析】∵E (X )=15(2+4+6+8+10)=6,∴D (X )=15[(-4)2+(-2)2+02+22+42]=8.14.随机变量ξ的取值为0,1,2.若P (ξ=0)=15,E (ξ)=1,则D (ξ)=________.【答案】25【解析】设P (ξ=1)=a ,P (ξ=2)=b , 则⎩⎪⎨⎪⎧15+a +b =1,a +2b =1,解得⎩⎨⎧a =35,b =15,所以D (ξ)=15+35×0+15×1=25.15.抛掷两枚骰子,当至少一枚5点或一枚6点出现时,就说这次试验成功,则在10次试验中成功次数的均值为________. 【答案】509【题根精选精析】考点1 离散型随机变量及其分布列【1-1】随机变量X 的概率分布规律为P (X =n)= (n =1,2,3,4),其中a 是常数,则P(<X <)的值为.【答案】【解析】因为随机变量X的概率分布规律为 (n =1,2,3,4),所以,所以.【1-2】若随机变量X 的分布列如下表,且EX=6.3, 则表中a 的值为.【答案】7【解析】由得,,解【1-3】口袋中有n(n ∈N *)个白球,3个红球.依次从口袋中任取一球,如果取到红球,那么继续取球,且取出的红球不放回;如果取到白球,就停止取球.记取球的次数为X.若P(X =2)=730,则n 的值为.【答案】7【1-4】在对某渔业产品的质量调研中,从甲、乙两地出产的该产品中各随机抽取10件,测量该产品中某种元素的含量(单位:毫克).下表是测量数据的茎叶图:216542098874286438210乙地甲地规定:当产品中的此种元素含量毫克时为优质品.(Ⅰ)试用上述样本数据估计甲、乙两地该产品的优质品率(优质品件数/总件数);(Ⅱ)从乙地抽出的上述10件产品中,随机抽取3件,求抽到的3件产品中优质品数的分布列及数学期望.【解析】 (I)甲厂抽取的样本中优等品有7件,优等品率为乙厂抽取的样本中优等品有8件,优等品率为(II)的取值为1,2,3.所以的分布列为故的数学期望为【1-5】甲、乙、丙三个车床加工的零件分别为350个,700个,1050个,现用分层抽样的方法随机抽取6个零件进行检验.(1)从抽取的6个零件中任意取出2个,已知这两个零件都不是甲车床加工的,求其中至少有一个是乙车床加工的零件;(2)从抽取的6个零件中任意取出3个,记其中是乙车床加工的件数为X,求X的分布列和期望.X的期望为.【基础知识】1.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分布列(1)随机变量如果随机试验的结果可以用一个变量来表示,那么这样的变量叫做随机变量,随机变量常用字母X,Y,ξ,η等表示.(2)离散型随机变量对于随机变量可能取的值,可以按一定次序一一列出,这样的随机变量叫做离散型随机变量.若是随机变量,,其中是常数,则也是随机变量.2.常见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分布列(1)两点分布:若随机变量服从两点分布,即其分布列为其中,则称离散型随机变量服从参数为的两点分布.其中称为成功概率.(2)超几何分布:在含有件次品的件产品中,任取件,其中恰有件次品,则事件{}发生的概率为,,其中,且,称分布列为超几何分布列.(3)设离散型随机变量可能取得值为,,…,,…,取每一个值 ()的概率为,则称表为随机变量X的概率分布列,简称X的分布列.有时为了表达简单,也用等式,表示的分布列.分布列的两个性质①,;②.【思想方法】1.求分布列的三种方法(1)由统计数据得到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分布列;(1)可设出随机变量Y,并确定随机变量的所有可能取值作为第一行数据;(2)由统计数据利用事件发生的频率近似地表示该事件的概率作为第二行数据.由统计数据得到分布列可帮助我们更好理解分布列的作用和意义.(2)由古典概型求出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分布列;求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分布列,首先要根据具体情况确定X的取值情况,然后利用排列、组合与概率知识求出X取各个值的概率.而超几何分布就是此类问题中的一种.(3)由互斥事件的概率、相互独立事件同时发生的概率及n次独立重复试验有k次发生的概率求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分布列.2. 求离散型随机变量分布列的步骤(1)找出随机变量X的所有可能取值x i(i=1,2, 3,…,n);(2)求出各取值的概率P(X=x i)=p i;(3)列成表格并用分布列的性质检验所求的分布列或某事件的概率是否正确.3. 解答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分布列及相关问题的一般思路(1)明确随机变量可能取哪些值.(2)结合事件特点选取恰当的计算方法计算这些可能取值的概率值.(3)根据分布列和期望、方差公式求解.注意解题中要善于透过问题的实际背景发现其中的数学规律,以便使用我们掌握的离散型随机变量及其分布列的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温馨提醒】求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分布列的关键是正确理解随机变量取每一个所表示的具体事件,然后综合应用各类求概率的公式,求出概率.考点2 二项分布及应用【2-1】【盐城2015调研】袋中装有完全相同的5个小球,其中有红色小球3个,黄色小球2个,如果不放回地依次摸出2个小球,则在第一次摸出红球的条件下,第二次摸出红球的概率是.【答案】【2-2】已知在一次试验中,,那么在次独立重复试验中,事件恰好在前两次发生的概率是.【答案】【解析】因为,所以在次独立重复试验中,事件恰好在前两次发生的概率.【2-3】设服从二项分布的随机变量X的期望和方差分别是2.4和1.44,则二项分布的参数的值为.【答案】【解析】由二项分布的期望和方差得,解的【2-4】【2015四川模拟】一款击鼓小游戏的规则如下:每盘游戏都需要击鼓三次,每次击鼓要么出现一次音乐,要么不出现音乐;每盘游戏击鼓三次后,出现一次音乐获得10分,出现两次音乐获得20分,出现三次音乐获得100分,没有出现音乐则扣除200分(即获得分).设每次击鼓出现音乐的概率为,且各次击鼓出现音乐相互独立.(1)设每盘游戏获得的分数为,求的分布列;(2)玩三盘游戏,至少有一盘出现音乐的概率是多少?(3)玩过这款游戏的许多人都发现,若干盘游戏后,与最初的分数相比,分数没有增加反而减少了.请运用概率统计的相关知识分析分数减少的原因.【解析】试题分析:(1)由得,.所以的分布列为【2-5】【北京市西城区2015模拟】在某批次的某种灯泡中,随机地抽取个样品,并对其寿命进行追踪调查,将结果列成频率分布表如下. 根据寿命将灯泡分成优等品、正品和次品三个等级,其中寿命大于或等于天的灯泡是优等品,寿命小于天的灯泡是次品,其余的灯泡是正品.(1)根据频率分布表中的数据,写出、的值;(2)某人从灯泡样品中随机地购买了个,如果这个灯泡的等级情况恰好与按三个等级分层抽样.........所得的结果相同,求的最小值;(3)某人从这个批次的灯泡中随机地购买了个进行使用,若以上述频率作为概率,用表示此人所购买的灯泡中次品的个数,求的分布列和数学期望.所以的数学期望.(注:写出,,、、、. 请酌情给分)【基础知识】1.条件概率及其性质(1)对于任何两个事件和,在已知事件发生的条件下,事件发生的概率叫做条件概率,用符号来表示,其公式为.在古典概型中,若用表示事件中基本事件的个数,则.(2)条件概率具有的性质:①;②如果和是两互斥事件,则.2.相互独立事件(1)对于事件、,若的发生与的发生互不影响,则称、是相互独立事件.(2)若与相互独立,则,.(3)若与相互独立,则与,与,与也都相互独立.(4)若,则与相互独立.3.独立重复试验与二项分布(1)独立重复试验独立重复试验是指在相同条件下可重复进行的,各次之间相互独立的一种试验,在这种试验中每一次试验只有两种结果,即要么发生,要么不发生,且任何一次试验中发生的概率都是一样的.(2)二项分布在次独立重复试验中,设事件发生的次数为,在每次试验中事件发生的概率为,那么在次独立重复试验中,事件恰好发生次的概率为 (),此时称随机变量服从二项分布,记作,并称为成功概率.【思想方法】1. 条件概率的求法(1)定义法:先求和,再由,求;(2)基本事件法:借古典概型概率公式,先求事件包含的基本事件数,再求事件所包含的基本事件数,得.2. 求相互独立事件同时发生的概率的方法(1)利用相互独立事件的概率乘法公式直接求解;(2)正面计算较繁或难以入手时,可从其对立事件入手计算.相互独立事件的概率通常和互斥事件的概率综合在一起考查,这类问题具有一个明显的特征,那就是在题目的条件中已经出现一些概率值,解题时先要判断事件的性质(是互斥还是相互独立),再选择相应的公式计算求解.3. 二项分布满足的条件(1)每次试验中,事件发生的概率是相同的.(2)各次试验中的事件是相互独立的.(3)每次试验只有两种结果:事件要么发生,要么不发生.(4)随机变量是这n次独立重复试验中事件发生的次数.4.二项展开式的通项与二项分布的概率公式的“巧合”一般地,由n次试验构成,且每次试验相互独立完成,每次试验的结果仅有两种对立的状态,即与,每次试验中.我们将这样的试验称为次独立重复试验,也称为伯努利试验.在次独立重复试验中,每次试验事件发生的概率均为,即,.由于试验的独立性,次试验中,事件在某指定的次发生,而在其余次不发生的概率为.而在次试验中,事件恰好发生次的概率为,.它恰好是的二项展开式中的第项.5. 牢记且理解事件中常见词语的含义:(1) 、中至少有一个发生的事件为;(2) 、都发生的事件为;(3) 、都不发生的事件为;(4) 、恰有一个发生的事件为;(5) 、至多一个发生的事件为.【温馨提醒】这些都是二项分布问题,关键是正确求出随机变量的分布列,可直接使用公式求解.因此牢记公式,,并深刻理解其含义.考点3 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均值与方差【3-1】设随机变量X~B(n,p),且E(X)=1.6,D(X)=1.28,则的值为.【答案】n=8,p=0.2【解析】因为随机变量X~B(n,p),且E(X)=1.6,D(X)=1.28,所以.【3-2】设服从二项分布X~B(n,p)的随机变量X的均值与方差分别是15和,则n、p的值分别是.【答案】60,【解析】由二项分布X~B(n,p)的均值与方差可知E(X)=np=15,D(X)=np(1-p)=,解得n=60,p=,所以【3-3】变量X的概率分布列如右表,其中成等差数列,若,则_________.【答案】【3-4】【常州2015调研】某公司计划在迎春节联欢会中设一项抽奖活动:在一个不透明的口袋中装入外形一样号码分别为1,2,3,…,10的十个小球.活动者一次从中摸出三个小球,三球号码有且仅有两个连号的为三等奖,奖金30元;三球号码都连号为二等奖,奖金60元;三球号码分别为1,5,10为一等奖,奖金240元;其余情况无奖金.(1)求员工甲抽奖一次所得奖金ξ的分布列与期望;(2)员工乙幸运地先后获得四次抽奖机会,他得奖次数的方差是多少?【3-5】【无锡2015模拟】在2014年俄罗斯索契冬奥会某项目的选拔比赛中,A,B两个代表队进行对抗赛,每队三名队员,A队队员是A1,A2,A3,B队队员是B1,B2,B3,按以往多次比赛的统计,对阵队员之间胜负概率如下表,现按表中对阵方式出场进行三场比赛,每场胜队得1分,负队得0分,设A队,B队最后所得总分分别为.(1)求A队得分为1分的概率;(2)求的分布列;并用统计学的知识说明哪个队实力较强.【基础知识】1.均值若离散型随机变量X的分布列为称为随机变量的均值或数学期望,它反映了离散型随机变量取值的平均水平..若,其中为常数,则也是随机变量,且.若服从两点分布,则;若,则.2.方差若离散型随机变量X的分布列为则描述了 ()相对于均值的偏离程度,而为这些偏离程度的加权平均,刻画了随机变量与其均值的平均偏离程度.称为随机变量的方差,其算术平方根为随机变量的标准差.若,其中为常数,则也是随机变量,且.若服从两点分布,则.若,则.【思想方法】1. 求离散型随机变量均值、方差的基本方法(1)已知随机变量的分布列求它的均值、方差和标准差,可直接按定义(公式)求解;(2)已知随机变量的均值、方差,求的线性函数的均值、方差和标准差,可直接用的均值、方差的性质求解;(3)如能分析所给随机变量是服从常用的分布(如两点分布、二项分布等),可直接利用它们的均值、方差公式求解.2. 求离散型随机变量均值的步骤(1)理解随机变量的意义,写出可能取得的全部值;(2)求的每个值的概率;(3)写出的分布列;(4)由均值定义求出.3.六条性质(1) (为常数)(2) (为常数)(3)(4)如果相互独立,则(5)(6)4. 均值与方差性质的应用若是随机变量,则一般仍是随机变量,在求的期望和方差时,熟练应用期望和方差的性质,可以避免再求的分布列带来的繁琐运算.【温馨提醒】求离散型随机变量的期望和方差的应用问题,首先应仔细地分析题意,当概率分布不是一些熟知的类型时,应全面地剖析各个随机变量所包含的各种事件,并准确判断各事件的相互关系,从而求出各随机变量相应的概率.【易错问题大揭秘】1.随机变量取值不全致误典例(12分)盒子中有大小相同的球10个,其中标号为1的球3个,标号为2的球4个,标号为5的球3个.第一次从盒子中任取1个球,放回后第二次再任取1个球(假设取到每个球的可能性都相同).记第一次与第二次取得球的标号之和为ξ.求随机变量ξ的可能取值及其分布列.易错分析由于随机变量取值情况较多,极易发生对随机变量取值考虑不全而导致解题错误.温馨提醒(1)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是弄清随机变量的取值,正确应用概率公式.(2)此类问题还极易发生如下错误:虽然弄清随机变量的所有取值,但对某个取值考虑不全面.(3)避免以上错误发生的有效方法是验证随机变量的概率和是否为1.2.独立事件概率求解中的易误点典例(12分)某射手每次射击击中目标的概率是23,且各次射击的结果互不影响.(1)假设这名射手射击5次,求恰有2次击中目标的概率;(2)假设这名射手射击5次,求有3次连续击中目标,另外2次未击中目标的概率;(3)假设这名射手射击3次,每次射击,击中目标得1分,未击中目标得0分.在3次射击中,若有2次连续击中,而另外1次未击中,则额外加1分;若3次全击中,则额外加3分.记ξ为射手射击3次后的总分数,求ξ的分布列.易错分析解本题第(2)问易因不明独立事件与独立重复试验的区别,误认为是n次独立重复试验,可导致求得P=C35(23)3×(13)2=80243这一错误结果.规范解答温馨提醒(1)正确区分相互独立事件与n次独立重复试验是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独立重复试验是在同一条件下,事件重复发生或不发生.(2)独立重复试验中的概率公式P(X=k)=Ck n p k(1-p)n-k表示的是n次独立重复试验中事件A发生k次的概率,p 与1-p的位置不能互换,否则该式子表示的意义就发生了改变,变为事件A有k次不发生的概率了.[失误与防范]1掌握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分布列,须注意:(1)分布列的结构为两行,第一行为随机变量X所有可能取得的值;第二行是对应于随机变量X的值的事件发生的概率.看每一列,实际上是上为“事件”,下为“事件发生的概率”,只不过“事件”是用一个反映其结果的实数表示的.每完成一列,就相当于求一个随机事件发生的概率.(2)要会根据分布列的两个性质来检验求得的分布列的正误.2.运用公式P(AB)=P(A)P(B)时一定要注意公式成立的条件,只有当事件A、B相互独立时,公式才成立.3.独立重复试验中,每一次试验只有两种结果,即某事件要么发生,要么不发生,并且任何一次试验中某事件发生的概率相等.注意“恰好”与“至多(少)”的关系,灵活运用对立事件.4.在没有准确判断分布列模型之前不能随便套用公式.5.对于应用问题,必须对实际问题进行具体分析,一般要将问题中的随机变量设出来,再进行分析,求出随机变量的分布列,然后按定义计算出随机变量的均值、方差.。
20届高考数学一轮复习讲义(提高版) 专题3.9 真题再现(原卷版)
第九讲真题再现1.(2019•新课标Ⅱ)已知α∈(0,),2sin2α=cos2α+1,则sinα=()A.B.C.D.2.(2019•新课标Ⅱ)下列函数中,以为周期且在区间(,)单调递增的是()A.f(x)=|cos2x| B.f(x)=|sin2x| C.f(x)=cos|x| D.f(x)=sin|x|3.(2019•新课标Ⅲ)设函数f(x)=sin(ωx+)(ω>0),已知f(x)在[0,2π]有且仅有5个零点.下述四个结论:①f(x)在(0,2π)有且仅有3个极大值点②f(x)在(0,2π)有且仅有2个极小值点③f(x)在(0,)单调递增④ω的取值范围是[,)其中所有正确结论的编号是()A.①④B.②③C.①②③D.①③④B.4.(2019•新课标Ⅰ)△ABC的内角A,B,C的对边分别为a,b,c.已知a sin A﹣b sin B=4c sin C,cos A=﹣,则=()A.6 B.5 C.4 D.35.(2019•新课标Ⅰ)tan255°=()A.﹣2﹣B.﹣2+C.2﹣D.2+6.(2018•新课标Ⅲ)若sinα=,则cos2α=()A.B.C.﹣D.﹣7.(2018•新课标Ⅲ)函数f(x)=的最小正周期为()A.B.C.πD.2π8.(2018•新课标Ⅱ)若f(x)=cos x﹣sin x在[0,a]是减函数,则a的最大值是()A.B.C.D.Π9.(2018•新课标Ⅰ)已知角α的顶点为坐标原点,始边与x轴的非负半轴重合,终边上有两点A (1,a),B(2,b),且cos2α=,则|a﹣b|=()A.B.C.D.110.(2018•新课标Ⅲ)△ABC的内角A,B,C的对边分别为a,b,c.若△ABC的面积为,则C=()A.B.C.D.11.(2018•新课标Ⅰ)已知函数f(x)=2cos2x﹣sin2x+2,则()A.f(x)的最小正周期为π,最大值为3B.f(x)的最小正周期为π,最大值为4C.f(x)的最小正周期为2π,最大值为3D.f(x)的最小正周期为2π,最大值为412.(2018•新课标Ⅱ)若f(x)=cos x﹣sin x在[﹣a,a]是减函数,则a的最大值是()A.B.C.D.Π13.(2018•新课标Ⅱ)在△ABC中,cos=,BC=1,AC=5,则AB=()A.4B.C.D.214.(2017•新课标Ⅲ)已知sinα﹣cosα=,则sin2α=()A.﹣B.﹣C.D.15.(2017•新课标Ⅱ)函数f(x)=sin(2x+)的最小正周期为()A.4πB.2πC.πD.16.(2017•新课标Ⅰ)已知曲线C1:y=cos x,C2:y=sin(2x+),则下面结论正确的是()A.把C1上各点的横坐标伸长到原来的2倍,纵坐标不变,再把得到的曲线向右平移个单位长度,得到曲线C2B.把C1上各点的横坐标伸长到原来的2倍,纵坐标不变,再把得到的曲线向左平移个单位长度,得到曲线C2C.把C1上各点的横坐标缩短到原来的倍,纵坐标不变,再把得到的曲线向右平移个单位长度,得到曲线C2D.把C1上各点的横坐标缩短到原来的倍,纵坐标不变,再把得到的曲线向左平移个单位长度,得到曲线C217.(2017•新课标Ⅰ)△ABC的内角A,B,C的对边分别为a,b,c,已知sin B+sin A(sin C﹣cos C)=0,a=2,c=,则C=()A.B.C.D.18.(2017•新课标Ⅲ)函数f(x)=sin(x+)+cos(x﹣)的最大值为()A.B.1 C.D.19.(2017•新课标Ⅲ)设函数f(x)=cos(x+),则下列结论错误的是()A.f(x)的一个周期为﹣2πB.y=f(x)的图象关于直线x=对称C.f(x+π)的一个零点为x=D.f(x)在(,π)单调递减20.(2016•新课标Ⅲ)若tanθ=,则cos2θ=()A.B.C.D.21.(2016•新课标Ⅲ)在△ABC中,B=,BC边上的高等于BC,则cos A等于()A.B.C.﹣D.﹣22.(2016•新课标Ⅲ)若tanα=,则cos2α+2sin2α=()A.B.C.1 D.23.(2016•新课标Ⅰ)△ABC的内角A、B、C的对边分别为a、b、c.已知a=,c=2,cos A=,则b=()A.B.C.2 D.324.(2019•新课标Ⅱ)△ABC的内角A,B,C的对边分别为a,b,c.若b=6,a=2c,B=,则△ABC的面积为.25.(2019•新课标Ⅱ)△ABC的内角A,B,C的对边分别为a,b,c.已知b sin A+a cos B=0,则B =.26.(2019•新课标Ⅰ)函数f(x)=sin(2x+)﹣3cos x的最小值为.27.(2018•新课标Ⅰ)△ABC的内角A,B,C的对边分别为a,b,c.已知b sin C+c sin B=4a sin B sin C,b2+c2﹣a2=8,则△ABC的面积为.28.(2018•新课标Ⅱ)已知sinα+cosβ=1,cosα+sinβ=0,则sin(α+β)=.29.(2018•新课标Ⅱ)已知tan(α﹣)=,则tanα=.30.(2017•新课标Ⅰ)已知α∈(0,),tanα=2,则cos(α﹣)=.31.(2017•新课标Ⅱ)函数f(x)=sin2x+cos x﹣(x∈[0,])的最大值是.32.(2017•新课标Ⅱ)函数f(x)=2cos x+sin x的最大值为.33.(2017•新课标Ⅲ)△ABC的内角A,B,C的对边分别为a,b,c,已知C=60°,b=,c=3,则A=.34.(2017•新课标Ⅱ)△ABC的内角A,B,C的对边分别为a,b,c,若2b cos B=a cos C+c cos A,则B=.35.(2019•新课标Ⅲ)△ABC的内角A、B、C的对边分别为a,b,c.已知a sin=b sin A.(1)求B;(2)若△ABC为锐角三角形,且c=1,求△ABC面积的取值范围.36.(2019•新课标Ⅰ)△ABC的内角A,B,C的对边分别为a,b,c.设(sin B﹣sin C)2=sin2A ﹣sin B sin C.(1)求A;(2)若a+b=2c,求sin C.37.(2018•新课标Ⅰ)在平面四边形ABCD中,∠ADC=90°,∠A=45°,AB=2,BD=5.(1)求cos∠ADB;(2)若DC=2,求BC.38.(2017•新课标Ⅰ)△ABC的内角A,B,C的对边分别为a,b,c,已知△ABC的面积为.(1)求sin B sin C;(2)若6cos B cos C=1,a=3,求△ABC的周长.39.(2017•新课标Ⅱ)△ABC的内角A,B,C的对边分别为a,b,c,已知sin(A+C)=8sin2.(1)求cos B;(2)若a+c=6,△ABC的面积为2,求b.40.(2017•新课标Ⅲ)△ABC的内角A,B,C的对边分别为a,b,c,已知sin A+cos A=0,a=2,b=2.(1)求c;(2)设D为BC边上一点,且AD⊥AC,求△ABD的面积.。
2020年高考数学(理科)一轮复习讲义第11章算法复数推理与证明第3讲含解析
第3讲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1.推理(1)定义:根据一个或几个□01已知的判断来确定一个新的判断的□02思维过程就是推理.(2)□03合情推理和□04演绎推理.2.合情推理(1)□01归纳类比,然后提出□02猜想的推理叫做合情推理.(2)分类:数学中常用的合情推理有□03归纳推理和□04类比推理.(3)归纳和类比推理的定义、特征3.演绎推理(1)定义:从一般性的原理出发,推出某个特殊情况下的结论,我们把这种推理称为演绎推理,简言之,演绎推理是由一般到□01特殊的推理.(2)“三段论”是演绎推理的一般模式,包括: ①大前提——已知的一般原理; ②小前提——所研究的特殊情况;③结论——根据一般原理,对特殊情况做出的判断.1.概念辨析(1)归纳推理得到的结论不一定正确,类比推理得到的结论一定正确.( ) (2)由平面三角形的性质推测空间四面体的性质,这是一种合情推理.( ) (3)a x +y =a x ·a y 与sin(α+β)类比,则有sin(α+β)=sin α·sin β.( )(4)演绎推理在大前提、小前提和推理形式都正确时,得到的结论一定正确.( )答案 (1)× (2)√ (3)× (4)√ 2.小题热身(1)①已知a 是三角形一边的长,h 是该边上的高,则三角形的面积是12ah ,如果把扇形的弧长l ,半径r 分别看成三角形的底边长和高,可得到扇形的面积为12lr ;②由1=12,1+3=22,1+3+5=32,可得到1+3+5+…+(2n -1)=n 2,则①②两个推理过程分别属于( )A .类比推理、归纳推理B .类比推理、演绎推理C .归纳推理、类比推理D .归纳推理、演绎推理答案 A解析 ①由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得到扇形的面积公式有相似之处,此种推理为类比推理;②由特殊到一般,此种推理为归纳推理.(2)正弦函数是奇函数,f (x )=sin(x 2+1)是正弦函数,因此f (x )=sin(x 2+1)是奇函数,以上推理( )A .结论正确B .大前提不正确C .小前提不正确D .全不正确答案 C解析 f (x )=sin(x 2+1)不是正弦函数.(3)已知数列{a n }中,a 1=1,n ≥2时,a n =a n -1+2n -1,依次计算a 2,a 3,a 4后,猜想a n 的表达式是( )A .a n =3n -1B .a n =4n -3C .a n =n 2D .a n =3n -1答案 C解析 a 1=1,a 2=4,a 3=9,a 4=16,猜想a n =n 2.(4)对于平面几何中的命题:“夹在两条平行线之间的平行线段相等”,在立体几何中,类比上述命题,可以得到命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个类比命题的真假性是________.答案 夹在两个平行平面间的平行线段相等 真命题 解析 由类比推理可知.题型 一 类比推理1.等差数列{a n }的公差为d ,前n 项的和为S n ,则数列⎩⎨⎧⎭⎬⎫S n n 为等差数列,公差为d2.类似地,若各项均为正数的等比数列{b n }的公比为q ,前n 项的积为T n ,则等比数列{nT n }的公比为( )A.q 2 B .q 2 C.q D.n q 答案 C解析 ∵在等差数列{a n }中前n 项的和为S n 的通项,且可写成S n n =a 1+(n -1)×d2.所以在等比数列{b n }中应研究前n 项的积为T n 的开n 次方的形式.类比可得nT n =b 1(q )n -1,其公比为q .2.在平面几何中,△ABC 的∠C 的平分线CE 分AB 所成线段的比为AC BC =AEBE .把这个结论类比到空间:在三棱锥A -BCD 中(如图),平面DEC 平分二面角A -CD -B 且与AB 相交于E ,则得到类比的结论是________.答案 AE EB =S △ACD S △BCD解析 由平面中线段的比转化为空间中面积的比可得AE EB =S △ACDS △BCD.1.类比推理的四个角度和四个原则 (1)四个角度类比推理是由特殊到特殊的推理,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类比: ①类比的定义:如等差、等比数列的定义; ②类比的性质:如椭圆、双曲线的性质; ③类比的方法:如基本不等式与柯西不等式;④类比的结构:如三角形的内切圆与三棱锥的内切球.(2)四个原则①长度类比面积;②面积类比体积;③平面类比空间;④和类比积,差类比商.见举例说明.2.类比推理的一般步骤(1)找出两类事物之间的相似性或一致性.(2)用一类事物的性质去推测另一类事物的性质,得出一个明确的命题(猜想).3.常见的类比推理题型的求解策略在进行类比推理时,不仅要注意形式的类比,还要注意方法的类比,且要注意以下两点:(1)找两类对象的对应元素,如三角形对应三棱锥,圆对应球,面积对应体积等等;(2)找对应元素的对应关系,如两条边(直线)垂直对应线面垂直或面面垂直,边相等对应面积相等.(2018·厦门模拟)已知圆:x2+y2=r2上任意一点(x0,y0)处的切线方程为x0x+y0y=r2.类比以上结论,有双曲线x2a2-y2b2=1上任意一点(x0,y0)处的切线方程为________.答案x0xa2-y0yb2=1解析设圆上任一点为(x0,y0),把圆的方程中的x2,y2替换为x0x,y0y,则得到圆的切线方程;类比这种方式,设双曲线x2a2-y2b2=1上任一点为(x0,y0),则切线方程为x0xa2-y0yb2=1(这个结论是正确的,证明略).题型二归纳推理角度1 与数字有关的归纳推理1.从1开始的自然数按如图所示的规则排列,现有一个三角形框架在图中上下或左右移动,使每次恰有九个数在此三角形内,则这九个数的和可以为( )A .2018B .2019C .2020D .2021 答案 D解析 根据题干图所示的规则排列,设最上层的一个数为a ,则第二层的三个数为a +7,a +8,a +9,第三层的五个数为a +14,a +15,a +16,a +17,a +18,这九个数之和为a +3a +24+5a +80=9a +104.由9a +104=2021,得a =213,是自然数,故选D.角度2 与式子有关的归纳推理 2.(2016·山东高考)观察下列等式: ⎝ ⎛⎭⎪⎫sin π3-2+⎝ ⎛⎭⎪⎫sin 2π3-2=43×1×2;⎝ ⎛⎭⎪⎫sin π5-2+⎝ ⎛⎭⎪⎫sin 2π5-2+⎝ ⎛⎭⎪⎫sin 3π5-2+⎝ ⎛⎭⎪⎫sin 4π5-2=43×2×3;⎝ ⎛⎭⎪⎫sin π7-2+⎝ ⎛⎭⎪⎫sin 2π7-2+⎝ ⎛⎭⎪⎫sin 3π7-2+…+⎝ ⎛⎭⎪⎫sin 6π7-2 =43×3×4;⎝ ⎛⎭⎪⎫sin π9-2+⎝ ⎛⎭⎪⎫sin 2π9-2+⎝ ⎛⎭⎪⎫sin 3π9-2+…+⎝ ⎛⎭⎪⎫sin 8π9-2 =43×4×5;。
专题11 立体几何 11.3平行与垂直证明 题型归纳讲义-2022届高三数学一轮复习(解析版)
所以 EF∥BC.
又因为 EF⊄平面 PBC,BC⊂平面 PBC,
△PAD 是正三角形,平面 PAD⊥平面 PBD.
(Ⅰ)求证:PA⊥BD;
(Ⅱ)设二面角 P﹣BD﹣A 的大小为α,直线 PA 与平面 PBC 所成角的大小为β,求 cos
(α+β)的值.
【解答】(Ⅰ)证明:∵∠BAD=45°,AD=1,�� = 2,
∴由余弦定理,得:
BD=
1 + 2 − 2 × 1 × 2 × ���45° =1,…(2 分)
性质定理
行,则过这条直线的任一
∵l∥α,
平面与此平面的交线与
l⊂β,α∩β
该直线平行(简记为“线面
=b,∴l∥b
平行⇒线线平行”)
2.平面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
文字语言
判定定理
图形语言
符号语言
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
∵a∥β,b
直线与另一个平面平行,
∥β,a∩b
则这两个平面平行(简记
=P,a⊂α,
⊥AC,
所以 PA⊥面 ABC,
因为 BC⊂平面 ABC,
所以 PA⊥BC.
又因为 AB⊥BC,且 PA∩AB=A,
所以 BC⊥面 PAB.
….(9 分)
(Ⅲ)解:当点 F 是线段 AB 中点时,过点 D,E,F 的平面内的任一条直线都与平面 PBC
平行.
取 AB 中点 F,连 EF,连 DF.
由(Ⅰ)可知 DE∥平面 PBC.
��
理由.
【解答】(Ⅰ)证明:取 AB 中点 O,连接 EO,DO.
因为 EA=EB,所以 EO⊥AB. …(2 分)
20届高考数学一轮复习讲义(提高版) 专题3.5 三角函数的性质(原卷版)
第五讲三角函数的性质一.正弦函数、余弦函数、正切函数的图象和性质函数y=sin x y=cos x y=tan x 图像定义域R R {x|x≠π2+kπ,k∈Z}值域[-1,1] [-1,1] R单调性在[2kπ-π2,2kπ+π2] (k∈Z)上单调递增;在[2kπ+π2,2kπ+3π2](k∈Z)上单调递减在[2kπ-π,2kπ](k∈Z)上单调递增;在[2kπ,2kπ+π](k∈Z)上单调递减在(kπ-π2,kπ+π2)(k∈Z)上单调递增最值x=2kπ+π2(k∈Z)时,y max=1;x=2kπ-π2(k∈Z)时,y min=-1x=2kπ(k∈Z)时,y max=1;x=2kπ+π(k∈Z)时,y min=-1无最值奇偶性奇函数偶函数奇函数对称性对称中心(kπ,0)(k∈Z) 对称中心(kπ+π2,0)(k∈Z)对称中心(π2k,0)(k∈Z)对称轴l:x=kπ+π2(k∈Z) 对称轴l:x=kπ(k∈Z)最小正周期2π2ππ【套路秘籍】---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二.用五点法作正弦函数和余弦函数的简图(1)在正弦函数y =sin x ,x ∈[0,2π]的图象中,五个关键点是:(0,0),⎝ ⎛⎭⎪⎫π2,1,(π,0),⎝ ⎛⎭⎪⎫3π2,-1,(2π,0). (2)在余弦函数y =cos x ,x ∈[0,2π]的图象中,五个关键点是:(0,1),⎝ ⎛⎭⎪⎫π2,0,(π,-1),⎝ ⎛⎭⎪⎫3π2,0,(2π,1).考向一 “五点法”作正、余弦函数的图象【例1】 用“五点法”作出下列函数的简图. (1)y =sin x -1,x ∈[0,2π]; (2)y =2+cos x ,x ∈[0,2π].【修炼套路】---为君聊赋《今日诗》,努力请从今日始【举一反三】1.用“五点法”作出函数y =2-sin x ,x ∈[0,2π]的图象.【套路总结】用“五点法”作函数y =A sin(ωx +φ)图象的步骤 第一步:列表.ωx +φ 0 π2π 3π22πx -φω π2ω-φωπω-φω3π2ω-φω2πω-φωy 0 A 0 -A 02.y =|sin x |,x ∈[0,4π].考向二 周期【例2】求下列三角函数的周期:(1)y =cos 2x ,x ∈R ; (2)y =sin ⎝ ⎛⎭⎪⎫13x -π4,x ∈R ; (3)y =|cos x |,x ∈R. (4)y=cos|x |.【举一反三】1.已知函数f (x )=cos ⎝ ⎛⎭⎪⎫ωx +π4(ω>0)的最小正周期为4,则ω=________. 2.若函数f (x )=sin ⎝ ⎛⎭⎪⎫ωx +π6(ω>0)的最小正周期为π,则f ⎝ ⎛⎭⎪⎫π3的值是________.3.函数2()sin 22cos 1f x x x =-+的最小正周期为( )A .πB .2πC .3πD .4π考向三 单调性【例3】(1)函数f (x )=tan ⎝ ⎛⎭⎪⎫2x +π3的单调递增区间是____________. (2)已知函数f (x )=2sin ⎝⎛⎭⎪⎫π4-2x ,则函数f (x )的单调递减区间为_______________ (3)函数y =12sin x +32cos x ⎝ ⎛⎭⎪⎫x ∈⎣⎢⎡⎦⎥⎤0,π2的单调递增区间是____________.(4)已知ω>0,函数f (x )=sin ⎝ ⎛⎭⎪⎫ωx +π4在⎝ ⎛⎭⎪⎫π2,π上单调递减,则ω的取值范围是______求三角函数最小正周期的常用方法(1)公式法,将函数化为y =A sin(ωx +φ)+B 或y =A cos(ωx +φ)+B 的形式,再利用T =2π|ω|求得;y =A tan(ωx +φ)+B,T πω=【举一反三】1.函数f (x )=cos x -sin x (x ∈[-π,0])的单调增区间为________.2.若函数y =cos x 在区间[-π,a ]上为增函数,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3.若函数g (x )=sin ⎝ ⎛⎭⎪⎫2x +π6在区间⎣⎢⎡⎦⎥⎤0,a 3和⎣⎢⎡⎦⎥⎤4a ,7π6上均单调递增,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考向四 奇偶性【例4】判断下列函数的奇偶性:(1)f (x )=2sin 2x ; (2)f (x )=sin ⎝ ⎛⎭⎪⎫3x 4+3π2;(3)f (x )=sin |x |; (4)f (x )=1-cos x +cos x -1.求形如y =A sin(ωx +φ)或y =A cos(ωx +φ)的函数的单调区间时,若ω为负数,则要先把ω化为正数. 当A >0时,把ωx +φ整体放入y =sin x 或y =cos x 的单调增区间内,求得的x 的范围即函数的增区间;整体放入y =sin x 或y =cos x 的单调减区间内,可求得函数的减区间.A【举一反三】1.判断下列函数的奇偶性(1)f (x )=2sin(2x +52π); (2)f (x )=2sin x -1;【套路总结】一.与三角函数奇偶性有关的结论(1)要使y =A sin(ωx +φ)(A ω≠0)为奇函数,则φ=k π(k ∈Z ); (2)要使y =A sin(ωx +φ)(A ω≠0)为偶函数,则φ=k π+π2(k ∈Z );(3)要使y =A cos(ωx +φ)(A ω≠0)为奇函数,则φ=k π+π2(k ∈Z );(4)要使y =A cos(ωx +φ)(A ω≠0)为偶函数,则φ=k π(k ∈Z ).考向五 对称性【例5-1】 已知函数f (x )=2sin ⎝⎛⎭⎪⎫ωx +π6(ω>0)的最小正周期为4π,则该函数的图象( ) A .关于点⎝ ⎛⎭⎪⎫π3,0对称 B .关于点⎝ ⎛⎭⎪⎫5π3,0对称C .关于直线x =π3对称D .关于直线x =5π3对称【例5-2】已知函数y =sin(2x +φ)(−π2<φ<π2)的图象关于直线x =π3对称,则φ的值是________.【举一反三】1.已知函数f (x )=2sin(2x +φ)⎝ ⎛⎭⎪⎫|φ|<π2的图象过点(0,3),则f (x )图象的对称中心是_______.2.函数f(x)=sin(ωx +π3)(ω>0)的最小正周期为π2,则该函数的图象( )【套路总结】对于三角函数,其对称轴一定经过图象的最高点或最低点,对称中心的横坐标一定是函数的零点,因此在判断直线x =x 0或点(x 0,0)是否是函数的对称轴或对称中心时,可通过检验f (x 0)的值进行判断。
20届高考数学一轮复习讲义(提高版) 专题11.4 算法及框图(原卷版)
.
【举一反三】
1.执行如图所示的流程图,输出的s值为________.
2.执行如图所示的流程图,如果输入n=3,则输出的S=________.
考向二 算法案例
【例2】(1).用辗转相除法求510和357国古代数学名著,由明代数学家程大位所著,该作完善了珠算口诀,确立了算盘用法,完成了由筹算到珠算的彻底转变,该作中有题为“李白沽酒”“李白街上走,提壶去买酒。遇店加一倍,见花喝一斗,三遇店和花,喝光壶中酒。借问此壶中,原有多少酒?”,如图为该问题的程序框图,若输出的 值为0,则开始输入的 值为( )
A.51B.27C.8D.3
(2)下列各数转化成十进制后最小的数是 ( )
A.111111(2)B.210(6)C.1000(4)D.81(9)
(3)用秦九韶算法计算函数 ,当 时的值,则 __________.
【举一反三】
1.用秦九韶算法求多项式 ,当 时, __________.
2.十进制数2015等值于八进制数为( )
其结构形式为
(2)选择结构是先根据条件作出判断,再决定执行哪一种操作的结构.
其结构形式为
(3)循环结构是指需要重复执行同一操作的结构,需要重复执行的同一操作称为循环体.循环结构又分为当型和直到型.
其结构形式为
4.算法语句
(1)赋值语句用符号“←”表示,“x←y”表示将y的值赋给x,其中x是一个变量,y是一个与x同类型的变量或表达式.一般格式为:变量名←表达式.
Whilep
循环体
End While
b.For循环
当循环的次数已经确定,可用“For”语句表示,“For”语句的一般形式为
20届高考数学一轮复习讲义(提高版) 专题1.1 集合(原卷版)
第一讲 集合一.集合的基本概念:1、集合的含义:某些指定的对象集在一起就成为一个总体,这个总体就叫集合,其中每一个对象叫元素.2、集合中元素的三个特性: 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3、元素与集合的关系是属于或不属于,用符号∈或∉表示.4、集合的表示常见的有四种方法.(1)自然语言描述法:用自然的文字语言描述.(2)列举法:把集合中的元素一一列举出来,元素之间用逗号隔开,然后用一个花括号全部括上. (3)描述法:将集合中的元素的公共属性描述出来,写在花括号内表示集合的方法.它的一般格式为,“|”前是集合元素的一般形式,“|”后是集合元素的公共属性. (4)Venn 图法 5、常见数集的记法集合 自然数集正整数集 整数集 有理数集实数集 复数集 符号NN *(或N +)ZQRC6、集合的分类(1)有限集:含有有限个元素的集合.(2)无限集:含有无限个元素的集合.(3)空集 :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7、若一个集合含有n 个元素,则子集个数为个,真子集个数为 二、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关系自然语言符号语言Venn 图子集集合A 的任意一个元素都是集合B 的元素(若x ∈A ,则x ∈B )A ⊆B (或B ⊇A )真子集集合A 是集合B 的子集,且集合B 中至少有一个元素不在集合A 中(或)空集任意一个集合的子集,是任何非空集的真子集,)}(|{x P x 2n21n-A B B A A φ⊆()B B φφ≠【套路秘籍】---千里之行始于足下集合相等集合A,B中的元素相同或集合A,B互为子集A =B三、集合的基本运算及其性质(1)并集:.(2)交集:.(3)全集:如果集合含有我们所要研究的各个集合的全部元素,这个集合就可以看作一个全集.通常用U来表示.(4)补集:,为全集,表示相对于全集的补集.(5)集合的运算性质①;②;③;④.考向一点集【例1】(1)已知集合{}20,1,4,{|,}A B y y x x A===∈,则A B=A.{}0,1,16B.{}0,1 C.{}1,16D.{}0,1,4,16(2)设全集{}1,3,5,6,9U=,{}3,6,9A=,则图中阴影部分表示的集合是A.{1,3,5} B.{1,5,6} C.{6,9} D.{1,5}【举一反三】1、已知全集U={1,2,3,4,5},A={2,3,4},B={3,5},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A.B⊆A B.A∪B={3} C.A∩B={2,4,5} D.C U A={1,5}2、已知全集U={1,2,3,4,5},集合A={1,5},集合B={2,3,5},则(∁U B)∩A=(){}A B x x A x B=∈∈或{}A B x x A x B=∈∈,且{,}UC A x x A x U=∉∈UUC A A U,A B A B A A B A A B=⇔⊆=⇔⊆,A A A Aφφ==,A A A A Aφ==,,()U U U UA C A A C A U C C A Aφ===【修炼套路】---为君聊赋《今日诗》,努力请从今日始A .{2}B .{2,3}C .{1}D .{1,4}考向二 与不等式相关的集合【例2】(1)若集合A={x|-2<x<1},B={x|x<-1或x>3},则A ∩B=( ) A.{x|-2<x<-1}B.{x|-2<x<3}C.{x|-1<x<1}D.{x|1<x<3}(2)已知R 是实数集,M={x |2x<1},N={y|y=√x -1},则N ∩(∁R M )=( ) A.(1,2)B.[0,2]C.⌀D.[1,2](3)已知集合A ={x |x 2-5x -6<0},B ={x |2x<1},则图中阴影部分表示的集合是________.【举一反三】1、已知集合A ={x|x 2−3x −4>0},B ={x|x >1},则(C R A)∩B =( ) A .∅B .(0,4]C .(1,4]D .(4,+∞]2、已知集合P ={x|0<x <2},Q ={x|−1<x <1},则P ∩Q =( ) A .(−1,2)B .(0,1)C .(−1,0)D .(1,2)3、已知全集U =R ,A ={x|x >1},B ={x|x 2>1},那么(∁ UA)∩B 等于( ) A .{x|−1<x ≤1} B .{x|−1<x <1} C .{x|x <−1} D .{x|x ≤−1} 4、已知全集U =R ,A ={x|x 2>1},则C U A =( ) A .{x|x ≤1}B .{x|−1≤x ≤1}C .{x|x ≤−1或x ≥1}D .{x|−1<x <1}考向三 与函数有关的集合【例3】(1)已知集合A={x|0<log 4x<1},B={x|x ≤2},则A ∩B= . (2)已知集合A={x|y=√x −x 2},B={x|y=ln(1-x)},则A ∪B=( ) A.[0,1] B.[0,1) C.(-∞,1] D.(-∞,1)【举一反三】【套路总结】解答集合题目基本套路1.求集合的交、并、补时,一般先化简集合,再由交、并、补的定义求解2.一般地,集合元素离散型时用Venn 图表示;集合元素连续时(即为不等式形式)用数轴表示,用数轴表示时要注意端点值的取舍.1.设函数的定义域,函数的定义域为,则 A.(1,2) B. C.(-2,1) D.[-2,1)2.设集合 则=( )(A )(B )(C )(D )3.设集合,,则( )A .B .C .D .考向四 利用集合求参数【例4】 设全集U =R ,集合A ={x |x ≤1或x ≥3},集合B ={x |k <x <k +1,k <2},且()U B A ≠∅,则( ) A .k <0 B .k <2 C .0<k <2 D .−1<k <2【举一反三】1.已知集合A={1,2},B={a ,a 2+3}.若A ∩B={1},则实数a 的值为 .2.已知集合A={x|4≤2x≤16},B=[a ,b ],若A ⊆B ,则实数a-b 的取值范围是 . 3.已知集合A={x|-2≤x ≤7},B={x|m+1<x<2m-1},若B ⊆A ,则实数m 的取值范围是 . 4.已知集合A ={m +2,2m 2+m },若3∈A ,则实数m =________.考向五 子集个数【例5】(1)集合A ={x |0≤x <3且x ∈N}的真子集个数是________.(2)已知集合A ={x |x 2-3x +2=0},B ={x |0<x <5,x ∈N},则满足条件A ⊆C ⊆B 的集合C 的个数为________. 【举一反三】1.若集合A ={-1,1},B ={0,2},则集合{z |z =x +y ,x ∈A ,y ∈B }中的元素的个数为________.2.若集合A ={x ∈R|ax 2-3x +2=0}中只有一个元素,则a =________.3.已知集合A =⎩⎪⎨⎪⎧⎭⎪⎬⎪⎫x ⎪⎪⎪x ∈Z ,且32-x ∈Z ,则集合A 中的元素个数为________.考向六 新概念集合【例6】对于任意两集合A ,B ,定义A -B ={x |x ∈A 且x ∉B },A *B =(A -B )∪(B -A ),记A ={y |yx 2y=4-A y=ln(1-x)B A B ⋂=⎤⎦(1,22{|2,},{|10},x A y y x B x x ==∈=-<R AB (1,1)-(0,1)(1,)-+∞(0,)+∞2{|}M x x x =={|lg 0}N x x =≤M N =[0,1](0,1][0,1)(,1]-∞≥0},B ={x |-3≤x ≤3},则A *B =______________. 【举一反三】1.已知集合A ={x ∈N|x 2-2x -3≤0},B ={1,3},定义集合A ,B 之间的运算“*”:A *B ={x |x =x 1+x 2,x 1∈A ,x 2∈B },则A *B 中的所有元素数字之和为________. 2.用C (A )表示非空集合A中元素的个数,定义A *B =⎩⎪⎨⎪⎧C (A )-C (B ),C (A )≥C (B ),C (B )-C (A ),C (A )<C (B ).若A ={1,2},B={x |(x 2+ax )(x 2+ax +2)=0},且A *B =1,设实数a 的所有可能取值组成的集合是S ,则C (S )=________.1.设集合{}2|5360A x x x =--≤,[)31B =-,,则()AB =RA .[−4, −3)B .[−9, −3)C .[−4, −3)∪[1, 9]D .[−9, −3)∪[l , 4] 2.已知集合A={x|x 2-4x+3≥0},B={x ∈N |-1≤x ≤5},则A ∩B=( ) A.{3,4,5} B.{0,1,4,5} C.{1,3,4,5}D.{0,1,3,4,5}3.已知集合A={(x ,y )|x 2+y 2=1},B={(x ,y )|y=x },则A ∩B 中元素的个数为( ) A.3B.2C.1D.04.已知集合A ={x|x 2−5x +4<0,x ∈Z},B ={m,2},若A ⊆B ,则m =( ) A .1B .2C .3D .55.已知集合A ={−1,0,1,2},B ={x |(x +1)(x −2)<0},则A ∩B =( ) A .{−1,0,1,2}B .{−1,0,1}C .{0,1,2}D .{0,1}6.设集合A ={x | x 2−2x −3≤0},B ={x | y =ln (2−x )},则A ∩B = ( ) A .[-3,2)B .(2,3]C .[-l ,2)D .(-l ,2)7.已知U ={y|y =2x ,x ≥−1},A ={x|(x −2)(x −1)<0},则∁U A =( ) A .[12,2]B .[2,+∞)C .[12,1)∪(2,+∞) D .[12,1]∪[2,+∞)8.设集合A ={−3,−2,0,1},B ={x ∈N|x 2≤4},则A ∩B =( ) A .{1}B .{−2,1}C .{0,1}D .{−2,0,1}9.已知全集U =R ,M ={x|x <−1},N ={x|x(x +2)<0},则图中阴影部分表示的集合是( )【运用套路】---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A .{x|−1≤x <0}B .{x|−1<x <0}C .{x|−2<x <−1}D .{x|x <−1} 10.已知集合A ={y|y =log 2x,x >1},B ={y|y =(12)x , x >1},则A ∩B = ( ) A .{y|0<y <12}B .{y|0<y <1}C .{y|12<y <1}D .∅11.已知全集U ={x ∈R|x <0},M ={x|1x>−1},N ={x|18<2x <1},则图中阴影部分表示的集合是( )A .{x|−3<x <−1}B .{x|−3<x <0}C .{x|−1≤x <0}D .{x|−1<x <0}12.已知A ={y|y =√x},B ={y|y =log 2x},则A ∩B =( ) A .(0,+∞)B .[0,+∞)C .{2}D .{(4,2)}13.已知集合M ={x|x 2﹣2x ﹣3≤0},N ={x|y =lg (x ﹣2)},则M ∪N =( ) A .[﹣1,+∞)B .(﹣1,+∞)C .(2,3]D .(1,3)14.已知集合A =(0,2),B ={y |y =e x +1,x ∈R },则A ∩B ( ) A .(0,2)B .(1,+∞)C .(0,1)D .(1,2)15.已知集合A ={x|x ≥a},B ={0,1,2},若A ∩B =∅,则a 的取值范围是( ) A .(−∞,0)B .(0,+∞)C .(−∞,2)D .(2,+∞)16.已知集合A ={x|x 2−2x <0},B ={x|x >0},则( ) A .A B ⋂=∅ B .A ∪B =RC .B ⊆AD .A ⊆B17.若集合M ={x |x >1},N ={x ∈Z |0≤x ≤4 },则(C R M )∩N =( ) A .{0}B .{0,1}C .{0,1,2}D .{2,3,4}18.己知集合A ={−1,0,1,2},B ={x |x 2=1},则A ∩B =( ) A .{0}B .{1}C .{−1,1}D .{0,1,2}19.设m 为实数,若{(x , y)| {x −2y +5≥03−x ≥0mx +y ≥0 , x 、 y ∈R}⊆{(x , y)| x 2+y 2≤25},则m 的最大值是____.20.已知集合A ={2+a ,a },B ={-1,1,3},且A ⊆B ,则实数a 的值是________.21.已知集合A ={x |x 2-2 020x +2 019<0},B ={x |x <a },若A ⊆B ,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 22.已知集合A ={x |x 2-x ≤0},B ={y |y =2-x+a },若A ⊆B ,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 23.已知集合A ={x |-1<x <3},B ={x |-m <x <m }.若B ⊆A ,则m 的取值范围为__________. 24.已知集合A ={1,0,a },若a 2∈A ,则a =________.25.若集合A ={x |(x +1)2<-3x +7,x ∈Z},则A 中元素个数为________.26.集合M =⎩⎪⎨⎪⎧⎭⎪⎬⎪⎫x ⎪⎪⎪x =n2+1,n ∈Z,N =⎩⎪⎨⎪⎧⎭⎪⎬⎪⎫y ⎪⎪⎪y =m +12,m ∈Z,则集合M ,N 的关系为________.(填序号)①M ∩N =∅;②M =N ;③M ⊆N ;④N ⊆M .。
20届高考数学一轮复习讲义(提高版) 专题10.14 真题再现(原卷版)
第十四讲真题再现1.(2018•全国)已知椭圆+=1过点(﹣4,)和(3,﹣),则椭圆离心率e=()A.B.C.D.2.(2018•全国)过抛物线y2=2x的焦点且与x轴垂直的直线与抛物线交于M、N两点,O为坐标原点,则•=()A.B.C.﹣D.﹣3.(2018•天津)已知双曲线=1(a>0,b>0)的离心率为2,过右焦点且垂直于x轴的直线与双曲线交于A,B两点.设A,B到双曲线的同一条渐近线的距离分别为d1和d2,且d1+d2=6,则双曲线的方程为()A.﹣=1 B.﹣=1C.﹣=1 D.﹣=14.(2018•天津)已知双曲线=1(a>0,b>0)的离心率为2,过右焦点且垂直于x轴的直线与双曲线交于A,B两点.设A,B到双曲线的同一条渐近线的距离分别为d1和d2,且d1+d2=6,则双曲线的方程为()A.﹣=1 B.﹣=1C.﹣=1 D.﹣=15.(2018•新课标Ⅰ)已知椭圆C:+=1的一个焦点为(2,0),则C的离心率为()A.B.C.D.6.(2018•新课标Ⅲ)已知双曲线C:﹣=1(a>0,b>0)的离心率为,则点(4,0)到C的渐近线的距离为()A.B.2 C.D.27.(2018•新课标Ⅲ)设F1,F2是双曲线C:﹣=1(a>0.b>0)的左,右焦点,O是坐标原点.过F2作C的一条渐近线的垂线,垂足为P,若|PF1|=|OP|,则C的离心率为()A.B.2 C.D.8.(2018•新课标Ⅱ)已知F1,F2是椭圆C:=1(a>b>0)的左、右焦点,A是C的左顶点,点P在过A且斜率为的直线上,△PF1F2为等腰三角形,∠F1F2P=120°,则C的离心率为()A.B.C.D.9.(2018•新课标Ⅱ)已知F1,F2是椭圆C的两个焦点,P是C上的一点,若PF1⊥PF2,且∠PF2F1=60°,则C的离心率为()A.1﹣B.2﹣C.D.﹣110.(2018•新课标Ⅲ)直线x+y+2=0分别与x轴,y轴交于A,B两点,点P在圆(x﹣2)2+y2=2上,则△ABP面积的取值范围是()A.[2,6] B.[4,8] C.[,3] D.[2,3] 11.(2018•新课标Ⅱ)双曲线=1(a>0,b>0)的离心率为,则其渐近线方程为()A.y=±x B.y=±x C.y=±x D.y=±x 12.(2018•新课标Ⅰ)设抛物线C:y2=4x的焦点为F,过点(﹣2,0)且斜率为的直线与C交于M,N两点,则•=()A.5 B.6 C.7 D.813.(2018•新课标Ⅰ)已知双曲线C:﹣y2=1,O为坐标原点,F为C的右焦点,过F的直线与C的两条渐近线的交点分别为M,N.若△OMN为直角三角形,则|MN|=()A.B.3 C.2D.414.(2017•全国)椭圆C的焦点为F1(﹣1,0),F2(1,0),点P在C上,F2P=2,,则C的长轴长为()A.2 B.C.D.15.(2017•全国)已知双曲线的右焦点为F(c,0),直线y=k(x ﹣c)与C的右支有两个交点,则()A.B.C.D.16.(2017•新课标Ⅰ)已知F是双曲线C:x2﹣=1的右焦点,P是C上一点,且PF与x轴垂直,点A的坐标是(1,3),则△APF的面积为()A.B.C.D.17.(2017•新课标Ⅱ)若双曲线C:﹣=1(a>0,b>0)的一条渐近线被圆(x﹣2)2+y2=4所截得的弦长为2,则C的离心率为()A.2 B.C.D.18.(2017•新课标Ⅱ)过抛物线C:y2=4x的焦点F,且斜率为的直线交C于点M(M在x轴上方),l为C的准线,点N在l上,且MN⊥l,则M到直线NF的距离为()A.B.2C.2D.319.(2017•新课标Ⅰ)已知F为抛物线C:y2=4x的焦点,过F作两条互相垂直的直线l1,l2,直线l1与C交于A、B两点,直线l2与C交于D、E两点,则|AB|+|DE|的最小值为()A.16 B.14 C.12 D.1020.(2018•新课标Ⅰ)直线y=x+1与圆x2+y2+2y﹣3=0交于A,B两点,则|AB|=.21.(2018•天津)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经过三点(0,0),(1,1),(2,0)的圆的方程为.22.(2018•新课标Ⅲ)已知点M(﹣1,1)和抛物线C:y2=4x,过C的焦点且斜率为k的直线与C 交于A,B两点.若∠AMB=90°,则k=.23.(2018•全国)双曲线﹣=1,F1、F2为其左右焦点,C是以F2为圆心且过原点的圆.(1)求C的轨迹方程;(2)动点P在C上运动,M满足=2,求M的轨迹方程.24.(2018•新课标Ⅲ)已知斜率为k的直线l与椭圆C:+=1交于A,B两点,线段AB的中点为M(1,m)(m>0).(1)证明:k<﹣;(2)设F为C的右焦点,P为C上一点,且++=.证明:||,||,||成等差数列,并求该数列的公差.25.(2018•新课标Ⅰ)设椭圆C:+y2=1的右焦点为F,过F的直线l与C交于A,B两点,点M的坐标为(2,0).(1)当l与x轴垂直时,求直线AM的方程;(2)设O为坐标原点,证明:∠OMA=∠OMB.26.(2018•北京)已知抛物线C:y2=2px经过点P(1,2),过点Q(0,1)的直线l与抛物线C 有两个不同的交点A,B,且直线PA交y轴于M,直线PB交y轴于N.(Ⅰ)求直线l的斜率的取值范围;(Ⅱ)设O为原点,=λ,=μ,求证:+为定值.27.(2018•新课标Ⅱ)设抛物线C:y2=4x的焦点为F,过F且斜率为k(k>0)的直线l与C交于A,B两点,|AB|=8.(1)求l的方程;(2)求过点A,B且与C的准线相切的圆的方程.28.(2018•新课标Ⅰ)设抛物线C:y2=2x,点A(2,0),B(﹣2,0),过点A的直线l与C交于M,N两点.(1)当l与x轴垂直时,求直线BM的方程;(2)证明:∠ABM=∠ABN.29.(2017•全国)设椭圆的中心为O,左焦点为F,左顶点为A,短轴的一个端点为B,短轴长为4,△ABF的面积为(1)求a,b;(2)设直线l与C交于P,Q两点,M(2,2),四边形OPMQ为平行四边形,求l的方程.30.(2017•新课标Ⅱ)设O为坐标原点,动点M在椭圆C:+y2=1上,过M作x轴的垂线,垂足为N,点P满足=.(1)求点P的轨迹方程;(2)设点Q在直线x=﹣3上,且•=1.证明:过点P且垂直于OQ的直线l过C的左焦点F.31.(2017•新课标Ⅲ)在直角坐标系xOy中,曲线y=x2+mx﹣2与x轴交于A、B两点,点C的坐标为(0,1),当m变化时,解答下列问题:(1)能否出现AC⊥BC的情况?说明理由;(2)证明过A、B、C三点的圆在y轴上截得的弦长为定值.32.(2017•新课标Ⅰ)已知椭圆C:+=1(a>b>0),四点P1(1,1),P2(0,1),P3(﹣1,),P4(1,)中恰有三点在椭圆C上.(1)求C的方程;(2)设直线l不经过P2点且与C相交于A,B两点.若直线P2A与直线P2B的斜率的和为﹣1,证明:l过定点.33.(2017•新课标Ⅰ)设A,B为曲线C:y=上两点,A与B的横坐标之和为4.(1)求直线AB的斜率;(2)设M为曲线C上一点,C在M处的切线与直线AB平行,且AM⊥BM,求直线AB的方程.34.(2017•新课标Ⅲ)已知抛物线C:y2=2x,过点(2,0)的直线l交C于A,B两点,圆M是以线段AB为直径的圆.(1)证明:坐标原点O在圆M上;(2)设圆M过点P(4,﹣2),求直线l与圆M的方程.35.(2016•新课标Ⅱ)已知椭圆E:+=1的焦点在x轴上,A是E的左顶点,斜率为k(k >0)的直线交E于A,M两点,点N在E上,MA⊥NA.(Ⅰ)当t=4,|AM|=|AN|时,求△AMN的面积;(Ⅱ)当2|AM|=|AN|时,求k的取值范围.36.(2016•新课标Ⅰ)设圆x2+y2+2x﹣15=0的圆心为A,直线l过点B(1,0)且与x轴不重合,l交圆A于C,D两点,过B作AC的平行线交AD于点E.(Ⅰ)证明|EA|+|EB|为定值,并写出点E的轨迹方程;(Ⅱ)设点E的轨迹为曲线C1,直线l交C1于M,N两点,过B且与l垂直的直线与圆A交于P,Q两点,求四边形MPNQ面积的取值范围.37.(2016•新课标Ⅲ)已知抛物线C:y2=2x的焦点为F,平行于x轴的两条直线l1,l2分别交C 于A,B两点,交C的准线于P,Q两点.(Ⅰ)若F在线段AB上,R是PQ的中点,证明AR∥FQ;(Ⅱ)若△PQF的面积是△ABF的面积的两倍,求AB中点的轨迹方程.38.(2016•新课标Ⅰ)在直角坐标系xOy中,直线l:y=t(t≠0)交y轴于点M,交抛物线C:y2=2px(p>0)于点P,M关于点P的对称点为N,连结ON并延长交C于点H.(Ⅰ)求;(Ⅱ)除H以外,直线MH与C是否有其它公共点?说明理由.39.(2016•新课标Ⅱ)已知A是椭圆E:+=1的左顶点,斜率为k(k>0)的直线交E于A,M两点,点N在E上,MA⊥NA.(I)当|AM|=|AN|时,求△AMN的面积(II)当2|AM|=|AN|时,证明:<k<2.40.(2018•新课标Ⅲ)已知斜率为k的直线l与椭圆C:+=1交于A,B两点,线段AB的中点为M(1,m)(m>0).(1)证明:k<﹣;(2)设F为C的右焦点,P为C上一点,且++=,证明:2||=||+||.。
高考数学一轮复习讲义(提高版) 专题11.3 证明(原卷版)
11.3 证明一.直接证明(1)定义:直接从原命题的条件逐步推得命题成立的证明方法.(2)一般形式 ⎭⎪⎬⎪⎫本题条件已知定义已知公理已知定理⇒A ⇒B ⇒C ⇒…⇒本题结论. (3)综合法①定义:从已知条件出发,以已知的定义、公理、定理为依据,逐步下推,直到推出要证明的结论为止.这种证明方法常称为综合法.②推证过程已知条件⇒…⇒…⇒结论(4)分析法①定义:从问题的结论出发,追溯导致结论成立的条件,逐步上溯,直到使结论成立的条件和已知条件或已知事实吻合为止.这种证明方法常称为分析法.②推证过程结论⇐…⇐…⇐已知条件二.间接证明(1)常用的间接证明方法有反证法、同一法等.(2)反证法的基本步骤①反设——假设命题的结论不成立,即假定原结论的反面为真.②归谬——从反设和已知条件出发,经过一系列正确的逻辑推理,得出矛盾结果.③存真——由矛盾结果,断定反设不真,从而肯定原结论成立.考向一 综合法【例1】已知π3A B +=,且()πA B k k ≠∈Z ,,求证:()()114A B +=.【举一反三】1.已知函数f(x)=(xa−a)lnx(a>0).(1)若函数f(x)在[1,+∞)上是增函数,求正数a的取值范围;(2)当a≠1时,设函数f(x)的图象与x轴的交点为A,B,曲线y=f(x)在A,B两点处的切线斜率分别为k1,k2,求证:k1+k2<0.2.若a,b,c是不全相等的正数,求证:lg a+b2+lgb+c2+lgc+a2>lg a+lg b+lg c.考向二 分析法【例2】11.已知0a >,0b >,且1a b +=,试用分析法证明不等式11254a b a b ⎛⎫⎛⎫++≥ ⎪⎪⎝⎭⎝⎭.【举一反三】1.(1)已知a >0,b >0,用分析法证明:√b √a ≥√a +√b ;(2)已知a >0,用分析法证明:√a 2+1a 2−√2≥a +1a −2.考向三 反证法【例3】设,,x y z ∈R ,且222a x y π=-+,223b y z π=-+,226c z x π=-+,用反证法证明:,,a b c 至少有一个大于0。
2020学年高考数学理一轮复习精选新题和好题归纳总结讲义:第11章 算法复数推理与证明 第4讲 Word版含解析
第4讲直接证明与间接证明[考纲解读] 1.掌握直接证明的两种基本方法:分析法与综合法.(重点)2.能够用反证法证明问题,掌握反证法的步骤:①反设;②归谬;③结论.(难点)3.综合法、反证法证明问题是高考中的一个热点,主要在知识交汇处命题,如数列、不等式等.[考向预测]从近三年高考情况来看,本讲是高考中的一个热点. 预测2020年将会以不等式、立体几何、数列等知识为载体,考查分析法、综合法与反证法的灵活应用,题型为解答题中的一问,试题难度中等.1.直接证明续表2.间接证明间接证明是不同于直接证明的又一类证明方法,反证法是一种常用的间接证明方法.(1)反证法的定义:假设原命题□01不成立(即在原命题的条件下,结论不成立),经过正确的推理,最后得出矛盾,因此说明假设错误,从而证明□02原命题成立的证明方法.(2)用反证法证明的一般步骤:①反设——假设命题的结论不成立;②归谬——根据假设进行推理,直到推出矛盾为止;③结论——断言假设不成立,从而肯定原命题的结论成立.1.概念辨析(1)综合法是直接证明,分析法是间接证明.()(2)分析法是从要证明的结论出发,逐步寻找使结论成立的充要条件.()(3)反证法是指将结论和条件同时否定,推出矛盾.()(4)在解决问题时,常用分析法寻找解题的思路与方法,再用综合法展现解决问题的过程.()答案(1)×(2)×(3)×(4)√2.小题热身(1)要证明3+7<25,可选择的方法有以下几种,其中最合理的是()A.综合法B.分析法C.类比法D.反证法答案 B解析用分析法证明如下:要证明3+7<25,需证(3+7)2<(25)2,即证10+221<20,即证21<5,即证21<25,显然成立,故原结论成立.用综合法证明:因为(3+7)2-(25)2=10+221-20=2(21-5)<0,故3+7<2 5.反证法证明:假设3+7≥25,通过两端平方后导出矛盾,从而肯定原结论.从以上证法中,可知最合理的是分析法.故选B.(2)命题“对于任意角θ,cos4θ-sin4θ=cos2θ”的证明:“cos4θ-sin4θ=(cos2θ-sin2θ)(cos2θ+sin2θ)=cos2θ-sin2θ=cos2θ”过程应用了() A.分析法B.综合法C.综合法、分析法综合使用D.间接证明法答案 B解析因为证明过程是“从左到右”,即由条件出发,经过推理得出结论,属于综合法.故选B.(3)用反证法证明命题“设a,b为实数,则方程x3+ax+b=0至少有一个实根”时,要作的假设是()A.方程x3+ax+b=0没有实根B.方程x3+ax+b=0至多有一个实根C.方程x3+ax+b=0至多有两个实根D.方程x3+ax+b=0恰好有两个实根答案 A解析因为“方程x3+ax+b=0至少有一个实根”等价于“方程x3+ax+b =0的实根的个数大于或等于1”,因此,要作的假设是方程x3+ax+b=0没有实根.故选A.题型一分析法的应用(2019·长沙模拟)已知函数f (x )=tan x ,x ∈⎝ ⎛⎭⎪⎫0,π2,若x 1,x 2∈⎝ ⎛⎭⎪⎫0,π2,且x 1≠x 2,求证:12[f (x 1)+f (x 2)]>f ⎝⎛⎭⎪⎫x 1+x 22. 证明 要证12[f (x 1)+f (x 2)]>f ⎝ ⎛⎭⎪⎫x 1+x 22, 即证明12(tan x 1+tan x 2)>tan x 1+x 22, 只需证明12⎝ ⎛⎭⎪⎫sin x 1cos x 1+sin x 2cos x 2>tan x 1+x 22, 只需证明sin (x 1+x 2)2cos x 1cos x 2>sin (x 1+x 2)1+cos (x 1+x 2).由于x 1,x 2∈⎝ ⎛⎭⎪⎫0,π2,故x 1+x 2∈(0,π).所以cos x 1cos x 2>0,sin(x 1+x 2)>0,1+cos(x 1+x 2)>0, 故只需证明1+cos(x 1+x 2)>2cos x 1cos x 2,即证1+cos x 1cos x 2-sin x 1sin x 2>2cos x 1cos x 2, 即证cos(x 1-x 2)<1.由x 1,x 2∈⎝ ⎛⎭⎪⎫0,π2,x 1≠x 2知上式显然成立,因此12[f (x 1)+f (x 2)]>f ⎝⎛⎭⎪⎫x 1+x 22. 条件探究 举例说明中“f (x )”变为“f (x )=3x -2x ”,试证:对于任意的x 1,x 2∈R ,均有f (x 1)+f (x 2)2≥f ⎝⎛⎭⎪⎫x 1+x 22.(1)逆向思考是用分析法证题的主要思想.(2)证明较复杂的问题时,可以采用两头凑的办法,即通过分析法找出某个与结论等价(或充分)的中间结论,然后通过综合法证明这个中间结论,从而使原命题得证.2.分析法的适用范围及证题关键(1)适用范围①已知条件与结论之间的联系不够明显、直接.②证明过程中所需要用的知识不太明确、具体.③含有根号、绝对值的等式或不等式,从正面不易推导.(2)证题关键:保证分析过程的每一步都是可逆的.已知△ABC的三个内角A,B,C成等差数列,A,B,C的对边分别为a,b,c .求证:1a +b +1b +c =3a +b +c.证明 要证1a +b +1b +c =3a +b +c, 即证a +b +c a +b +a +b +c b +c =3,也就是c a +b +a b +c =1,只需证c (b +c )+a (a +b )=(a +b )(b +c ), 需证c 2+a 2=ac +b 2,又△ABC 三内角A ,B ,C 成等差数列,故B =60°, 由余弦定理,得 b 2=c 2+a 2-2ac cos60°,即b 2=c 2+a 2-ac ,故c 2+a 2=ac +b 2成立. 于是原等式成立. 题型 二 综合法的应用(2018·黄冈模拟)设数列{a n }的前n 项和为S n ,且(3-m )S n +2ma n =m +3(n ∈N ).其中m 为常数,且m ≠-3.(1)求证:{a n }是等比数列;(2)若数列{a n }的公比q =f (m ),数列{b n }满足b 1=a 1,b n =32f (b n -1)(n ∈N ,n ≥2),求证:⎩⎨⎧⎭⎬⎫1b n 为等差数列.证明 (1)由(3-m )S n +2ma n =m +3,得 (3-m )S n +1+2ma n +1=m +3.两式相减,得(3+m )a n +1=2ma n ,m ≠-3, ∴a n +1a n =2m m +3,∴{a n }是等比数列.(2)∵(3-m )S n +2ma n =m +3, ∴(3-m )a 1+2ma 1=m +3,∴a 1=1.b 1=a 1=1,q =f (m )=2mm +3,∴当n ∈N 且n ≥2时,b n =32f (b n -1)=32·2b n -1b n -1+3⇒b n b n -1+3b n =3b n -1⇒1b n -1b n -1=13.∴⎩⎨⎧⎭⎬⎫1b n 是首项为1,公差为13的等差数列.1.利用综合法证题的策略用综合法证题是从已知条件出发,逐步推向结论,综合法的适用范围:(1)定义明确的问题;(2)已知条件明确,并且容易通过分析和应用条件逐步逼近结论的题型.2.综合法证明问题的常见类型及方法(1)与不等式有关的证明:充分利用函数、方程、不等式间的关系,同时注意函数单调性、最值的应用,尤其注意导数思想的应用.(2)与数列有关的证明:充分利用等差、等比数列的定义通项及前n 项和公式证明.见举例说明.设a ,b ,c 都是正数,求证:bc a +ac b +abc ≥a +b +c . 证明 因为a ,b ,c 都是正数, 所以bc a ,ac b ,abc 都是正数.所以bc a +acb ≥2c ,当且仅当a =b 时等号成立, ac b +abc ≥2a ,当且仅当b =c 时等号成立,ab c +bca ≥2b ,当且仅当a =c 时等号成立. 三式相加,得2⎝ ⎛⎭⎪⎫bc a +ac b +ab c ≥2(a +b +c ),即bc a +ac b +abc ≥a +b +c ,当且仅当a =b =c 时等号成立. 题型 三 反证法的应用角度1 证明否定性命题1.(2018·株州月考)设{a n }是公比为q 的等比数列. (1)推导{a n }的前n 项和公式;(2)设q ≠1,证明:数列{a n +1}不是等比数列. 解 (1)设{a n }的前n 项和为S n ,则 当q =1时,S n =a 1+a 1+…+a 1=na 1; 当q ≠1时,S n =a 1+a 1q +a 1q 2+…+a 1q n -1,① qS n =a 1q +a 1q 2+…+a 1q n ,② ①-②得,(1-q )S n =a 1-a 1q n , ∴S n =a 1(1-q n )1-q ,∴S n =⎩⎪⎨⎪⎧na 1,q =1,a 1(1-q n )1-q,q ≠1.(2)证明:假设{a n +1}是等比数列,则对任意的k ∈N *, (a k +1+1)2=(a k +1)(a k +2+1),a 2k +1+2a k +1+1=a k a k +2+a k +a k +2+1,a 21q 2k +2a 1q k =a 1qk -1·a 1q k +1+a 1q k -1+a 1q k +1, ∵a 1≠0,∴2q k =q k -1+q k +1. ∵q ≠0,∴q 2-2q +1=0,∴q=1,这与已知矛盾.∴假设不成立,故{a n+1}不是等比数列.角度2证明“至多”“至少”“唯一”命题2.已知M是由满足下述条件的函数构成的集合:对任意f(x)∈M,(ⅰ)方程f(x)-x=0有实数根;(ⅱ)函数f(x)的导数f′(x)满足0<f′(x)<1.(1)判断函数f(x)=x2+sin x4是不是集合M中的元素,并说明理由;(2)集合M中的元素f(x)具有下面的性质:若f(x)的定义域为D,则对于任意[m,n]⊆D,都存在x0∈(m,n),使得等式f(n)-f(m)=(n-m)f′(x0)成立.试用这一性质证明:方程f(x)-x=0有且只有一个实数根.解(1)①当x=0时,f(0)=0,所以方程f(x)-x=0有实数根为0;②因为f′(x)=12+14cos x,所以f′(x)∈⎣⎢⎡⎦⎥⎤14,34,满足条件0<f′(x)<1.由①②可得,函数f(x)=x2+sin x4是集合M中的元素.(2)证明:假设方程f(x)-x=0存在两个实数根α,β(α≠β),则f(α)-α=0,f(β)-β=0.不妨设α<β,根据题意存在c∈(α,β).满足f(β)-f(α)=(β-α)f′(c).因为f(α)=α,f(β)=β,且α≠β,所以f′(c)=1.与已知0<f′(x)<1矛盾.又f(x)-x=0有实数根,所以方程f(x)-x=0有且只有一个实数根.1.反证法证明问题的三步骤2.反证法的适用范围 (1)否定性命题;(2)命题的结论中出现“至少”“至多”“唯一”等词语的;(3)当命题成立非常明显,而要直接证明所用的理论太少,且不容易说明,而其逆否命题又是非常容易证明的;(4)要讨论的情况很复杂,而反面情况很少.1.已知x ∈R ,a =x 2+12,b =2-x ,c =x 2-x +1,试证明a ,b ,c 至少有一个不小于1.证明 假设a ,b ,c 均小于1, 即a <1,b <1,c <1,则有a +b +c <3, 而a +b +c =2x 2-2x +12+3 =2⎝ ⎛⎭⎪⎫x -122+3≥3,两者矛盾,所以假设不成立, 故a ,b ,c 至少有一个不小于1.2.已知四棱锥S-ABCD中,底面是边长为1的正方形,又SB=SD=2,SA=1.(1)求证:SA⊥平面ABCD;(2)在棱SC上是否存在异于S,C的点F,使得BF∥平面SAD?若存在,确定F点的位置;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解(1)证明:由已知得SA2+AD2=SD2,所以SA⊥AD.同理SA⊥AB.又AB∩AD=A,所以SA⊥平面ABCD.(2)假设在棱SC上存在异于S,C的点F,使得BF∥平面SAD.因为BC∥AD,BC⊄平面SAD.所以BC∥平面SAD.而BC∩BF=B,所以平面FBC∥平面SAD.这与平面SBC和平面SAD有公共点S矛盾,所以假设不成立.所以不存在这样的点F,使得BF∥平面SAD.。
20届高考数学一轮复习讲义(提高版) 专题11.3 证明(解析版)
11.3 证明一.直接证明(1)定义:直接从原命题的条件逐步推得命题成立的证明方法. (2)一般形式⎭⎪⎬⎪⎫本题条件已知定义已知公理已知定理⇒A ⇒B ⇒C ⇒…⇒本题结论.(3)综合法①定义:从已知条件出发,以已知的定义、公理、定理为依据,逐步下推,直到推出要证明的结论为止.这种证明方法常称为综合法. ②推证过程已知条件⇒…⇒…⇒结论 (4)分析法①定义:从问题的结论出发,追溯导致结论成立的条件,逐步上溯,直到使结论成立的条件和已知条件或已知事实吻合为止.这种证明方法常称为分析法. ②推证过程结论⇐…⇐…⇐已知条件 二.间接证明(1)常用的间接证明方法有反证法、同一法等. (2)反证法的基本步骤①反设——假设命题的结论不成立,即假定原结论的反面为真.②归谬——从反设和已知条件出发,经过一系列正确的逻辑推理,得出矛盾结果. ③存真——由矛盾结果,断定反设不真,从而肯定原结论成立.考向一 综合法【例1】已知π3A B +=,且()πAB k k ≠∈Z ,,求证:()()114A B +=. 【答案】证明见解析 【解析】由3A B π+=,得()tan tan3A B π+=,即tan tan 1tan tan A BA B+=-所以tan tan tan A B A B +=,所以()())111tan tan 3tan tan A B A B A B =++)1tan 3tan tan 4A B A B =+=,故原等式成立.【举一反三】1.已知函数f(x)=(xa −a)lnx (a >0).(1)若函数f(x)在[1,+∞)上是增函数,求正数a 的取值范围;(2)当a ≠1时,设函数f(x)的图象与x 轴的交点为A ,B ,曲线y =f(x)在A ,B 两点处的切线斜率分别为k 1,k 2,求证:k 1+k 2 <0. 【答案】(1)(0,1]; (2)见解析.【解析】(1)∵ f(x)=(xa −a)lnx (a >0),∴f ′(x)=xlnx+x−a 2ax,设g(x)=xlnx +x −a 2,∵函数f(x)在[1,+∞)上是增函数,∴g(x)=xlnx +x −a 2 ≥0在[1,+∞)上恒成立,即a 2≤xlnx +x 在[1,+∞)上恒成立,设ℎ(x)=xlnx +x ,则ℎ′(x)=lnx +2,∵x ≥1,∴ℎ′(x)≥2,∴ℎ(x)=xlnx +x 在[1,+∞)上是增函数, ∴ℎ(x)≥1,由a 2≤xlnx +x 在[1,+∞)上恒成立,得a 2≤1,∵ a >0, ∴0<a ≤1,即a 的取值范围是(0,1].(2)∵ a ≠1,∴由f(x)=(xa −a)lnx =0,得x 1=1,x 2=a 2,不妨设A(1,0),B(a 2,0). ∵ f ′(x)=xlnx+x−a 2ax,∴k 1=1−a 2a,k 2=lna 2a,∴ k 1+k 2 =lna 2−a 2+1a,设F(x)=lnx −x +1,则F ′(x)=1−x x,∴0<x <1时,F ′(x)>0,x >1时,F ′(x)<0,所以x =1为F(x)=lnx −x +1的极大值点,所以F(x)=lnx −x +1的极大值即最大值为F(1)=0,即F(x)=lnx −x +1≤0,∵a >0且a ≠1,∴a 2>0且a 2≠1,∴F(a 2)=lna 2−a 2+1<0,∴k 1+k 2 =lna 2−a 2+1a<0.2.若a ,b ,c 是不全相等的正数,求证:lga +b2+lgb +c2+lgc +a2>lg a +lg b +lg c .【答案】见解析【解析】证明 ∵a ,b ,c ∈(0,+∞),∴a +b2≥ab >0,b +c2≥bc >0,a +c2≥ac >0.由于a ,b ,c 是不全相等的正数, ∴上述三个不等式中等号不能同时成立,∴a +b 2·b +c 2·c +a2>abc >0成立.上式两边同时取常用对数,得lg ⎝⎛⎭⎪⎫a +b 2·b +c 2·c +a 2>lg(abc ),∴lga +b2+lgb +c2+lgc +a2>lg a +lg b +lg c .考向二 分析法【例2】11.已知0a >,0b >,且1a b +=,试用分析法证明不等式11254a b a b ⎛⎫⎛⎫++≥ ⎪⎪⎝⎭⎝⎭. 【答案】见解析【解析】要证1125()()4a b a b ++≥,只需证221254a b ab ab +++≥, 只需证222()(442540)ab a b ab ++-+≥,因为222a b ab +≥只需证2482540()ab ab ab +-+≥,只需证2414)70(ab ab -+≥,即证4ab ≥或14ab ≤,只需证14ab ≤,而由1a b =+≥14ab ≤,所以1125()()4a b a b ++≥. 【举一反三】1.(1)已知a >0,b >0,用分析法证明:√b√a≥√a +√b ;(2)已知a >0,用分析法证明:√a 2+1a 2−√2≥a +1a −2. 【答案】(1)证明见试题解析;(2)证明见试题解析. 【解析】(1)要证√b √a ≥√a +√b ,只需证a √a +b √b ≥a √b +b √a ,即证(a −b )(√a −√b)≥0, 因为a >0,b >0,a −b 与√a −√b 同号, 所以(a −b )(√a −√b)≥0成立,所以√b√a≥√a +√b 成立.(2)要证√a 2+1a−√2≥a +1a −2,只要证√a 2+1a+2≥a +1a+√2. 因为a >0,故只要证(√a 2+1a 2+2)2≥(a +1a +√2)2, 即证a 2+1a 2+4√a 2+1a 2+4≥a 2+2+1a 2+2√2(a +1a )+2, 从而只要证2√a 2+1a 2≥√2(a +1a ),只要证4(a 2+1a 2)≥2(a 2+1a2+2), 即证a 2+1a 2≥2,而上述不等式显然成立,故√a 2+1a 2−√2≥a +1a −2.考向三 反证法【例3】设,,x y z ∈R ,且222a x y π=-+,223b y z π=-+,226c z x π=-+,用反证法证明:,,a b c 至少有一个大于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3 证明一.直接证明(1)定义:直接从原命题的条件逐步推得命题成立的证明方法. (2)一般形式⎭⎪⎬⎪⎫本题条件已知定义已知公理已知定理⇒A ⇒B ⇒C ⇒…⇒本题结论.(3)综合法①定义:从已知条件出发,以已知的定义、公理、定理为依据,逐步下推,直到推出要证明的结论为止.这种证明方法常称为综合法. ②推证过程已知条件⇒…⇒…⇒结论 (4)分析法①定义:从问题的结论出发,追溯导致结论成立的条件,逐步上溯,直到使结论成立的条件和已知条件或已知事实吻合为止.这种证明方法常称为分析法. ②推证过程结论⇐…⇐…⇐已知条件 二.间接证明(1)常用的间接证明方法有反证法、同一法等. (2)反证法的基本步骤①反设——假设命题的结论不成立,即假定原结论的反面为真.②归谬——从反设和已知条件出发,经过一系列正确的逻辑推理,得出矛盾结果.【套路秘籍】---千里之行始于足下③存真——由矛盾结果,断定反设不真,从而肯定原结论成立.考向一综合法【例1】已知π3A B+=,且()πA B k k≠∈Z,,求证:()()13tan13tan4A B++=.【修炼套路】---为君聊赋《今日诗》,努力请从今日始【举一反三】1.已知函数f(x)=(xa−a)lnx(a>0).(1)若函数f(x)在[1,+∞)上是增函数,求正数a的取值范围;(2)当a≠1时,设函数f(x)的图象与x轴的交点为A,B,曲线y=f(x)在A,B两点处的切线斜率分别为k1,k2,求证:k1+k2<0.2.若a,b,c是不全相等的正数,求证:lg a+b2+lgb+c2+lgc+a2>lg a+lg b+lg c.考向二 分析法【例2】11.已知0a >,0b >,且1a b +=,试用分析法证明不等式11254a b a b ⎛⎫⎛⎫++≥ ⎪⎪⎝⎭⎝⎭.【举一反三】1.(1)已知a >0,b >0,用分析法证明:a√b+b √a≥√a +√b ;(2)已知a >0,用分析法证明:√a 2+1a 2−√2≥a +1a−2.考向三 反证法【例3】设,,x y z ∈R ,且222a x y π=-+,223b y z π=-+,226c z x π=-+,用反证法证明:,,a b c 至少有一个大于0。
【举一反三】1.(1)已知221,,2,12x a x b x c x x ∈=+=-=-+R ,试用反证法证明:,,a b c 中至少有一个不小于1;(2)已知实数a ,b ,c ,d 满足1a b c d +=+=,1ac bd +>,求证:a ,b ,c ,d 中至少有一个是负数.考向四 数学归纳法【例4-1】用数学归纳法证明:12×4+14×6+16×8+…+12n (2n +2)=n 4(n +1)(n ∈N *).【套路总结】应用反证法证明数学命题,一般有以下几个步骤: 第一步:分清命题“p ⇒q ”的条件和结论; 第二步:作出与命题结论q 相反的假设綈q ;【例4-2】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不等式:1n +1n +1+1n +2+…+1n 2>1(n ∈N *且n >1).【举一反三】1.用数学归纳法证明:1-12+13-14+...+12n -1-12n =1n +1+1n +2+ (12)(n ∈N *).【套路总结】1.由一系列有限的特殊现象得出一般性的结论的推理方法,通常叫做归纳法. 2.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一个与正整数有关的命题时,其步骤如下: (1)归纳奠基:证明取第一个自然数n 0时命题成立;2.求证:对一切正整数n,42n +1+3n +2都能被13整除.1.用反证法证明命题:“,,,a b c d R ∈,1a b +=,1c d +=,且1ac bd +>,则,,a b c d ,中至少有一个负数”时的假设为 A .,,a b c d ,全都大于等于0B .,,a b c d ,全为正数【运用套路】---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C .,,a b c d ,中至少有一个正数D .,,a b c d ,中至多有一个负数2.利用反证法证明:若0x y +=,则0x y ==,假设为( )A .,x y 都不为0B .,x y 不都为0C .,x y 都不为0,且x y ≠D .,x y 至少有一个为03.用数学归纳法证明“52n n -能被3整除”的第二步中,1n k =+时,为了使用假设,应将1152k k ++-变形为( ) A .()55232k kk-+⨯B .()52452k kkk -+⨯-C .()()5252kk--D .()25235kkk--⨯4.用数学归纳法证明命题“3(1)(1)22n n n n n +++++=”时,在作归纳假设后,需要证明当1n k =+时命题成立,即需证明 ( )A .3(1)(2)(1)2(1)2k k k k k +++++++=B .3(1)(2)1(2)2(1)2k k k k k ++++++++=C .3(1)(1)2(1)2k k k k k ++++++=D .3(1)1(2)2(1)2k k k k k +++++++=5.数学归纳法证明1n+1+1n+2+⋯+1n+n>12(n >1,n ∈N ∗),过程中由n =k 到n =k +1时,左边增加的代数式为( )A .12k+2 B .12k+1 C .12k+1+12k+2D .12k+1-12k+26.(1)求证67225++>.(2)设x ,y 都是正数,且x+y >2证明:12x y +<和12yx+<中至少有一个成立.7.计算:210.414-≈,320.318-≈;所以2132->-;又计算:520.236-≈,650.213-≈,760.196-≈;所以5265->-,6576->-.(1)分析以上结论,试写出一个一般性的命题;(2)判断该命题的真假。
若为真,请用分析法给出证明;若为假,请说明理由.8.已知0a b >>,求证: (1)322a b ab a b ++>++;(2)1212a a b b +-+>+-+.9(1)用分析法证明7632-<-;(2)已知a b ,为正实数,请用反证法证明:1a b +与1b a+中至少有一个不小于2.10.(1)已知a ,b 都是正数,并且a b ,求证:552332a b a b a b +>+;(2)若x ,y 都是正实数,且2x y =>,求证:12x y +<与12y x+<中至少有一个成立.11.已知函数()2f x ax bx c =++及函数g (x )=﹣bx (a ,b ,c ∈R ),若a >b >c 且a+b+c =0. (1)证明:f (x )的图象与g (x )的图象一定有两个交点;(2)请用反证法证明:122ca --<<;12.已知1111,,,,,112123123n +++++++,其前n 项和为n S .(1)计算1234,,,S S S S ;(2)猜想n S 的表达式,并用数学归纳法进行证明.13.已知数列{}n a 满足11a =,21122n n n n n a a a -+=-+.(Ⅰ)求234,,a a a 的值,猜想数列{}n a 的通项公式并用数学归纳法证明;(Ⅱ)令n n b na =,求数列{}n b 的前n 项和n T .14.已知数列{}n a ,123111,,, (1447710)a a a ===⨯⨯⨯且n S 为该数列的前n 项和. (1)写出数列{}n a 的通项公式;(2)计算123,,S S S ,猜想n S 的表达式,并用数学归纳法证明;(3)求数列{}n a 的前n 项和n S 的取值范围.15.已知()*1111()111114732f n n N n ⎛⎫⎛⎫⎛⎫⎛⎫=++++∈ ⎪⎪⎪ ⎪-⎝⎭⎝⎭⎝⎭⎝⎭,()*3()31g n n n N =+∈. (1)当1,2,3n =时,分别比较(n)f 与()g n 的大小(直接给出结论);(2)由(1)猜想(n)f 与()g n 的大小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16(1)用数学归纳法证明:(3)(4)(13(223))n n n n +++++++=∈*N ; (2)已知0a >,0b >,且2a b +>,求证:1b a +和1a b+中至少有一个小于2.17.(1)用数学归纳法证明12+32+52+…+(2n -1)2=13n(2n -1)(2n +1)(n ∈N *).(2)命题P :对于任意实数x 都有210ax ax ++>恒成立;命题Q :关于x 的方程2-0x x a +=有实数根;若命题P Q ∧为假命题,且命题P Q ∨为真命题, 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17.选择适当的证明方法证明下列问题(1)设{}n a 是公比为q 的等比数列且1q ≠,证明数列{1}n a +不是等比数列.(2)设i 为虚数单位,n 为正整数,[0,2)θπ∈,证明:()cos sin cos sin ni n i n θθθ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