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力墙水平分布筋替代部分边缘构件箍筋的应用实例

合集下载

剪力墙配筋统一做法

剪力墙配筋统一做法

剪力墙配筋设计统一做法武汉天华•底部加强部位的范围嵌固面以下不作为底部加强部位,加强部位高度从地下室顶板算嵌固以作为底部加部位加部位高度从地室板起;H/10和两层,H指的是自顶板算起的墙体总高度,不是确定抗震等级的房屋高度24m以下剪力墙结构:一层[《抗规》第6.1.10条及《高规》第7.1.4条]•标高表注明嵌固端位置取消约束边缘构件范围[(11G101-1)]不是底部加强范围•剪力墙墙身分布筋(框剪结构的竖向和水平分布筋)水平分布筋最小直径d8 d8 ,建议选用HRB400及以上等级,保证直立性竖向分布筋最小直径,建议选用及以上等级,保证直立性当审图不允许竖向分布筋采用d8时,改为d10,间距根据规范要求加大[《抗规》第6.4.4-3条及《高规》第7.2.18条]注意抗规的用词:应满足…..不宜小于…..•剪力墙墙身分布筋最小配筋率和最大间距剪力墙结构一二三级0.25%,四级及以下0.2%;间距300mm 高层剪力墙7.2.19条位置:0.25%;间距200mm框剪结构0.25%(非抗震0.2%);间距300mm 框剪结构(非抗震);间距框支剪力墙底部加强区0.3%(非抗震0.25%);间距200mm[《抗规》第643条及《高规》第7217条82110219][《抗规》第6.4.3条及《高规》第7.2.17条、8.2.1、10.2.19]•剪力墙结构的“最小”构造配筋(2排)优先采用d8•剪力墙结构的“最小”构造配筋(2排)d8d10,间距调整审图不同意采用时,采用,间调•框支剪力墙结构底部加强区墙身的“最小”构造配筋(2排)优先采用d8审图不同意采用d8时,采用d10,间距不大于200mm,底部加强部位及以上采用d10•框架-剪力墙结构墙身的“最小”构造配筋一~四级剪力墙的最小配筋率均按照0.25%控制;水平分布筋的最小直径要求同竖向分布筋(均优先选用8mm);高层建筑中的顶层、楼电梯间、山墙、端开间纵(外)墙应控制间距不大于200mm 。

剪力墙边缘构件的配筋计算(刘孝国)

剪力墙边缘构件的配筋计算(刘孝国)

剪力墙边缘构件的配筋计算(刘孝国) 1.工程实例:第一类:短肢墙的边缘构件(一):构件信息图一横向墙的信息如下:混凝土墙短肢墙加强区,截面参数(m)B*H=0.300*0.700 抗震构造措施的抗震等级NF=3AS=873.(图一取为9)竖向墙肢的信息如下:混凝土墙短肢墙加强区,截面参数(m)B*H=0.300*1.850 墙分布筋间距(mm)SW=200.0抗震构造措施的抗震等级NF=3计算配筋为0(二):边缘构件信息:上部中部下部图二(三):配筋计算结果及过程图二中,竖向墙肢上部(标注上部的地方)边缘构件配筋信息及计算过程:第28号:约束边缘构件抗震等级:3楼层属性:加强层竖向墙肢总长度1850,底部加强区三级短肢剪力墙的最小配筋率1%(高规规定),墙宽300,所以整个墙肢的配筋为:1850*300*1%=5550(cm2)图二中间部分按照分布筋配筋(分布筋配筋率为0.25%):(1850-400-400)*300*0.25%=787.5剩下的部分两边边缘构件按面积分配,两边面积相同所以上部边缘构件配筋面积为:(5550-787.5)/2=2381.25(cm2)(包括竖向分布筋和阴影区纵筋?)图中横向墙肢的配筋:从构件信息中知道AS=873横向墙肢总长700,计算的时候,aa取40(350-40)*300*0.25%=232.5计算配筋+分布筋=873+232.5=1105.5两边分布筋相等,下面也是232.5图二下部第15号:约束边缘构件楼层属性:加强层由2个边缘构件合并而成(1)纵筋原始数据:阴影区面积(cm2):2700.0:(300*300+300*600=270000)构造配筋率(%): 1.00构造配筋(mm2):2700.00计算配筋(mm2):3487.153487.15=下部配筋面积+分布筋面积+横向墙右侧配筋=2381+873+232.5(2)纵筋当前结果:采用最大构造配筋率的计算结果:3900.00构造钢筋取值:采用求和后,再调整的算法(3900.00)有效阴影区面积(cm2):3900.0构造配筋(mm2):3900.00计算配筋(mm2):4593.07(=3487.15+1105)主筋配筋率(%): 1.18第二类:转角加洞口的边缘构件异形柱框剪的工程,6层,按照规范此工程是3级框架,2级剪力墙,底部一层加强区,构造配筋率0.008Ac和6Φ14中较大值,为其他部位的构造配筋为0.006Ac和6Φ12,那PKPM 里的构造边缘构件的配筋率0.94怎么来的?计算过程:由转角的边缘构件和洞口的边缘构件合并而成,洞口的边缘构件由钢筋直径和根数要求决定,所以有:合并前:1、角部边缘构件左边墙肢面积:S1=200*400=80000,构造配筋率P=0.6%,AS1=800*0.6=480,根数控制面积:678.6(6D12)2、洞口边缘构件墙肢面积:S2=200*500=100000,其他部位1,2级剪力墙短墙肢全截面构造控制配筋率:P=1.0%,AS2=1000*1.0=1000,根数控制面积AS2=678.6(6D12)合并后面积:S=200*400+200*300=140000二者面积直接叠加为:200*400+200*500=18000AS=(1000+678.6)*140000/(100000+80000)=1305.6对应的配筋率为:1305.6/140000=0.94%第三类:对于不是短肢墙的约束边缘构件横向墙长900mm,竖向墙长4200横向边缘构件长800,竖向300,抗震等级2级墙厚:200mm构件信息:1.对于横向边缘构件:RLIVE=0.60混凝土墙加强区抗震2级,阴影区面积:400*200=80000横向分布筋:(400-200)*200*0.25%/2=100计算结果50所以横向部分的计算配筋:1331+100=1431构造配筋:1206(6D16)2.对于竖向边缘构件,RLIVE=0.60混凝土墙加强区抗震2级(36)M=3364.N=-1077.As=47.是按照L形端部计算的,两个边缘构件总面积:200*400+200*900=260000阴影区面积:200*800=160000构造配筋:160000*1%=1600计算配筋:1331+100(横向分布筋)+100(竖向分布筋)+47(构件信息)=1578分布筋是按照(400-保护层厚度)*墙厚*竖向分布筋配筋率得来所以构造配筋为两个构造面积相加:(1600+1206)*2600/(1600+800)=3040其中2600为阴影区面积,1600800为计算阴影区配筋的时候用的面积,这就是求和调整的过程计算配筋为两个计算配筋结果直接相加:1431+1578=3004第四类:PKPM论坛用户问题这个电梯间左下角应该是边缘构件,计算配筋面积应该是312+959=1271,为什么软件给出的结果是1559呢?我这个边缘构件两边都是长墙,没有短肢剪力墙边缘构件信息:竖向部分:计算配筋+分布筋=312+(400-200)*0.3%=456 横向部分:计算配筋+分布筋=959+(400-200)*0.3%=1103两部分计算配筋相加456+1103=1559(计算值直接取和)两部分构造配筋:阴影区面积*0.6%=(540*240+300*240)*0.6%=1209.66(12)=678.24三者取大值。

装配式模壳剪力墙体系的标准解读及工程应用

装配式模壳剪力墙体系的标准解读及工程应用
4
模壳剪力墙体系研发背景
混凝土
交货
混凝土
预制剪力墙
制模
浇筑成型
蒸养
运输
吊装
节点浇筑
1. (包含混凝土的材料成本+制作成本+固定成本摊销+管理费用+利润)+ 税费 = 用户综合使用成本 2. 由于混凝土的早期成型,客观上加大了管理费用和利润以及税费计算的基数上升,造成整体成本上升,而这部分成本的上升并不增加客户价值 3. 吊装、节点浇筑环节的工序复杂,预埋件众多,塔吊措施费增加,墙身竖向分布钢筋采用套筒灌浆连接,建造成本较高
10
模壳剪力墙体系的构成 模壳剪力墙构件的临时支撑
模壳剪力墙安装示意图
11
临时支撑上节点 临时支撑下节点
目录
12
装配式模壳剪力墙体系简介 CECS行业协会标准解读
实际工程应用案例及小结
CECS行业协会标准解读
13
CECS行业协会标准解读
标准主要内容
适用范围: 本规程适用于抗震设防烈度8度及8度以下地区采用装配复合模壳体系混凝土剪力墙结构的设计、施工 与验收。
20
A3 3 4.5/3.3 14.05 框架
3
A4 6 3.3 26.6 剪力墙
6
A5 26 3.3/3.6 92.9 框架-剪力墙
18
A6 9 3.3 32.8 剪力墙
9
建筑体型不规则 情况
1) 考虑偶然偏心的扭转位移比 大于1.2(但不大于1.4);
2) 2层大堂挑空部位楼板不连 续;
3) 28层立面收进,收进的尺寸 大于相邻下层尺寸的25%;
合作研发单位:上海衡煦+上海天华+同济大学+中国建研院 6
1-面板;2-竖向钢筋;3-横向钢筋;4-拉结件; 5-标高定位附件;6-斜撑固定螺丝孔

剪力墙设计的几个问题(二)

剪力墙设计的几个问题(二)

剪力墙设计的几个问题(二)剪力墙设计的几个问题(二)(续接)4.规范标准之间矛盾问题举例①.GB50011-2001第6.4.7条规定暗柱截面长度仅需满足bw及≥400mm,不要求满足lc/2,在翼墙(柱)中只要求满足壁柱≥300mm,不受墙厚bw的限制,而与“砼规”的要求矛盾。

笔者认为“抗规”GN50011的规定比较合理;实际工程中按现行规范要求需要设暗柱之处绝大部位为对门窗洞口边缘的加强,其墙肢属于联肢墙,非一字型矩形墙体,联肢墙连梁起耗散地震能量作用,受力状况和延性较好,在整体受力时当洞口较小时,往往墙体显槽形截面,因此在剪力墙结构中除设置角窗处外,暗柱截面尺寸不必过大;而翼墙(柱)处实际上只是建筑横墙肢的端边缘,不属纵墙肢的端边缘,在纵向水平力作用下,纵向墙法向应力呈线性分布,纵墙肢受力似同偏压柱;横纵交点处刚度,约束性能好,因此对于翼墙(柱)的截面取值也没必要过大;截面过大的暗柱和翼柱往往还容易形成连在一起,造成纵墙竖向配筋增加过多。

但转角墙(柱)则是剪力墙很重要的部位,必须严格遵守规范的规定。

②.构造边缘构件虽然“抗规”、“砼规”和“高规”都规定了配筋要求,但比较三本标准所给出的配筋要求的表格中的内容则是矛盾的,是不协调的;笔者认为“砼规”GB50010-2002表11.7.16的要求比较合理。

而“抗规”和“高规”表中的配筋要求是不够合理或是不够严密的。

还应指出三本规范中所给出的纵向构造筋的数量4根或6根是不实际的;例如对于转角墙(柱)的纵向筋数量,由于墙纵向筋的间距不宜大于300,又受墙厚限制,角柱的最小的纵向筋应为8根,当墙厚≥300时则最少需要12根,不会出现4根或6根的情况。

三.剪力墙结构的厚度和配筋问题1.根据抗震规范6.1.2条规定,8度地震区剪力墙结构的抗震等级至少应为二级;按6.4.1条要求剪力墙底部加强部位墙厚一、二级抗震等级时不宜小于200mm,且不小于层高的1/16,其他部位不小于160mm,当墙端头无翼墙或暗柱时不应小于层高的1/12。

剪力墙边缘构件的配筋计算(刘孝国)

剪力墙边缘构件的配筋计算(刘孝国)

1.工程实例:第一类:短肢墙的边缘构件(一):构件信息图一横向墙的信息如下:混凝土墙短肢墙加强区,截面参数(m)B*H=0.300*0.700抗震构造措施的抗震等级NF=3AS=873.(图一取为9)竖向墙肢的信息如下:混凝土墙短肢墙加强区,截面参数(m)B*H=0.300*1.850墙分布筋间距(mm)SW=200.0抗震构造措施的抗震等级NF=3计算配筋为0(二):边缘构件信息:上部中部下部图二(三):配筋计算结果及过程图二中,竖向墙肢上部(标注上部的地方)边缘构件配筋信息及计算过程:第28号:约束边缘构件抗震等级:3楼层属性:加强层竖向墙肢总长度1850,底部加强区三级短肢剪力墙的最小配筋率1%(高规规定),墙宽300,所以整个墙肢的配筋为:1850*300*1%=5550(cm2)图二中间部分按照分布筋配筋(分布筋配筋率为0.25%):(1850-400-400)*300*0.25%=787.5剩下的部分两边边缘构件按面积分配,两边面积相同所以上部边缘构件配筋面积为:(5550-787.5)/2=2381.25(cm2)(包括竖向分布筋和阴影区纵筋?)图中横向墙肢的配筋:从构件信息中知道AS=873横向墙肢总长700,计算的时候,aa取40(350-40)*300*0.25%=232.5计算配筋+分布筋=873+232.5=1105.5两边分布筋相等,下面也是232.5图二下部第15号:约束边缘构件楼层属性:加强层由2个边缘构件合并而成(1)纵筋原始数据:阴影区面积(cm2):2700.0:(300*300+300*600=270000)构造配筋率(%): 1.00构造配筋(mm2):2700.00计算配筋(mm2):3487.153487.15=下部配筋面积+分布筋面积+横向墙右侧配筋=2381+873+232.5(2)纵筋当前结果:采用最大构造配筋率的计算结果:3900.00构造钢筋取值:采用求和后,再调整的算法(3900.00)有效阴影区面积(cm2):3900.0构造配筋(mm2):3900.00计算配筋(mm2):4593.07(=3487.15+1105)主筋配筋率(%): 1.18第二类:转角加洞口的边缘构件异形柱框剪的工程,6层,按照规范此工程是3级框架,2级剪力墙,底部一层加强区,构造配筋率0.008Ac和6Φ14中较大值,为其他部位的构造配筋为0.006Ac和6Φ12,那PKPM 里的构造边缘构件的配筋率0.94怎么来的?计算过程:由转角的边缘构件和洞口的边缘构件合并而成,洞口的边缘构件由钢筋直径和根数要求决定,所以有:合并前:1、角部边缘构件左边墙肢面积:S1=200*400=80000,构造配筋率P=0.6%,AS1=800*0.6=480,根数控制面积:678.6(6D12)2、洞口边缘构件墙肢面积:S2=200*500=100000,其他部位1,2级剪力墙短墙肢全截面构造控制配筋率:P=1.0%,AS2=1000*1.0=1000,根数控制面积AS2=678.6(6D12)合并后面积:S=200*400+200*300=140000二者面积直接叠加为:200*400+200*500=18000AS=(1000+678.6)*140000/(100000+80000)=1305.6对应的配筋率为:1305.6/140000=0.94%第三类:对于不是短肢墙的约束边缘构件横向墙长900mm,竖向墙长4200横向边缘构件长800,竖向300,抗震等级2级墙厚:200mm构件信息:1.对于横向边缘构件:RLIVE=0.60混凝土墙加强区抗震2级,阴影区面积:400*200=80000横向分布筋:(400-200)*200*0.25%/2=100计算结果50所以横向部分的计算配筋:1331+100=1431构造配筋:1206(6D16)2.对于竖向边缘构件,RLIVE=0.60混凝土墙加强区抗震2级(36)M=3364.N=-1077.As=47.是按照L形端部计算的,两个边缘构件总面积:200*400+200*900=260000阴影区面积:200*800=160000构造配筋:160000*1%=1600计算配筋:1331+100(横向分布筋)+100(竖向分布筋)+47(构件信息)=1578分布筋是按照(400-保护层厚度)*墙厚*竖向分布筋配筋率得来所以构造配筋为两个构造面积相加:(1600+1206)*2600/(1600+800)=3040其中2600为阴影区面积,1600800为计算阴影区配筋的时候用的面积,这就是求和调整的过程计算配筋为两个计算配筋结果直接相加:1431+1578=3004第四类:PKPM论坛用户问题这个电梯间左下角应该是边缘构件,计算配筋面积应该是312+959=1271,为什么软件给出的结果是1559呢?我这个边缘构件两边都是长墙,没有短肢剪力墙边缘构件信息:竖向部分:计算配筋+分布筋=312+(400-200)*0.3%=456横向部分:计算配筋+分布筋=959+(400-200)*0.3%=1103两部分计算配筋相加456+1103=1559(计算值直接取和)两部分构造配筋:阴影区面积*0.6%=(540*240+300*240)*0.6%=1209.66(12)=678.24三者取大值。

剪力墙边缘构件计算简图与边缘构件配筋结果相差很大的原因

剪力墙边缘构件计算简图与边缘构件配筋结果相差很大的原因

剪力墙边缘构件计算简图与边缘构件配筋结果相差很大的原因•根据《SATWE软件说明书》第92页的解释,剪软件说书第的解释剪力墙阴影区的计算主筋的原则如下:•以上原则可以看出,SATWE软件计算边缘构件阴影区面积时是按照单肢墙计算暗柱面积并进行影区面积时是按照单肢墙计算暗柱面积,并进行叠加得到的。

•但经常有设计院的朋友提出,SATWE软件配筋简图中显示的配筋面积相加后与边缘构件配筋简图中显示的配筋面积相差甚远,边缘构件简图中显示的配筋面积往往比配筋简图中经相加后得到的大很多,不知为何?在此,本人拟结合具体工程实例,与广大设计人员探讨一下剪力墙边缘构件配筋的计算过程。

•工程实例一工程实例•某剪力墙结构,第二层局部墙肢平面简图如下:此段墙体抗震等级为三级。

由于其位处底部加强区,根据《抗震规范》表6.4.5-3,得到抗震等级为三级的剪力墙结构约束边缘构件最小配筋率为001A 和6Φ14者之间的较大值配筋率为0.01Ac和6Φ14二者之间的较大值。

根据《高规》7.1.8 注1可知,此段L形墙体各肢截面高度与厚度之比均小于8,程序判断为短肢剪力墙并以白色外边线显示由此根据墙体2为短肢剪力墙,并以白色外边线显示。

由此根据《高规》7.2.2-5的规定,短肢剪力墙的全部竖向钢筋的配筋率,三级不宜小于1.0%。

右图所示为SATWE软件计算的此段剪力墙在配筋简图中的计算结果。

计算结果显示,墙体1一端暗柱配筋面积为14,墙体2为0。

根据墙体1《SATWE说明书》中的解释,0表示此段墙体构造配筋。

墙体1和2计算结果文本文件显示如下:墙体1配筋计算结果墙体2配筋计算结果SATWE•软件在边缘构件简图中显示,边缘构件1的配筋面积为5471mm2,边缘构件2的配筋面积为边缘构件2 2381mm2。

•查边缘构件1和2的文本文件计算结果如下文件,计算结果如下:边缘构件1边缘构件1计算结果边缘构件2计算结果•按照《SATWE说明书》的解释,边缘构件1的配筋面积为:1350×2+1200(边缘构件2构造配筋面积)=3900mm2,而程序计算结果为5470.5mm2;边缘构件2为构造配筋,阴影区面积为120000mm2,根据《抗规》表6.4.5-3的要求,0.01Ac=1200mm2,6Φ14=923.16mm2,二者取大值,其构造纵筋配筋面积为1200mm2,程序输出的阴影区配筋面积为2381.2mm2,由此可见二者相差很多。

剪力墙如何根据SATWE计算结果正确配筋

剪力墙如何根据SATWE计算结果正确配筋

剪力墙如何根据S A T W E 计算结果正确配筋IMB standardization office【IMB 5AB- IMBK 08- IMB 2C】剪力墙如何根据SATWE计算结果配筋假设此楼层为构造边缘构件,剪力墙厚度为200,剪力墙显示“0”水平钢筋:是指Swh范围内的水平分布筋面积(cm2),Swh范围指的就是Satwe参数中的墙水平分布筋间距,是指的双侧的,先换算成1米内的配筋值,再来配,比如你输入的间距是200mm,计算结果是,那就用*100(乘以100是为了把cm2转换为mm2)*1000/200=400mm2再除以2就是200mm2再查板配筋表就可以了所以配8@200面积250>200满足要求了!(剪力墙厚度为200,直径8间距200配筋率=2*(200*200)=%,最小配筋率为排数*钢筋面积/墙厚度*钢筋间距)。

竖向钢筋:计算过程%=500mm2,同样是指双侧,除以2就是250mm2,Φ8@200(面积251mm2)足够。

Satwe参数中的竖向配筋率是可根据工程需要调整的,当边缘构件配筋过大时,可提高竖向配筋率。

剪力墙边缘构件中的纵向钢筋间距应该和箍筋(拉筋)的选用综合考虑一般情况下,墙的钢筋为构造钢筋,不过在屋面层短墙在大偏心受压下有时配筋很大墙竖向分布筋配筋率%进行计算是不对的。

应该填%(或者%)。

如果填了%,实际配了%,则造成边缘构件主筋配筋偏小。

墙竖向分布筋按你输入配筋率,水平配筋按你输入的钢筋间距根据计算结果选筋。

规范规定的:剪力墙竖向和水平分布钢筋的配筋率,一、二、三级时均不应小于%,四级和非抗震设计时均不应小于%,此处的“配筋率”为水平截面全截面的配筋率,以200mm厚剪力墙为例,每米的配筋面积为:%x200x1000=500mm2,双排筋,再除以2,每侧配筋面积为250mm2,查配筋表,φ8@200配筋面积为251mm2,刚好满足配筋率要求。

至于边缘构件配筋,一般是看SATWE计算结果里面的第三项:“梁弹性挠度、柱轴压比、墙边缘构件简图”一项里面的“边缘构件”,按此配筋,如果出现异常配筋,比如配筋率过大的情况,就用第十五项:“剪力墙组合配筋修改及验算”一项进行组合墙配筋计算,(As=2440,1440可能不正常,As=939,452正常)第十五项:一般可采用SATWE计算结果里面的第二项的配筋文件(但要复核SATWE计算结果里面的第三项里的边缘构件计算面积),将构造配筋部分删除,剩下很少的计算配筋,对应墙体编号配筋即可。

建筑物抗震构造详图 G 解析讲义

建筑物抗震构造详图 G 解析讲义

建筑物抗震构造详图(11G329-1)解析2011-101.《建筑物抗震构造详图》的编制起源于1977年,当时编号为CG329,我院负责编制民用框架及剪力墙结构,中国建筑西北设计院负责砖墙房屋、局部框架砖房、砖排架房屋、钢筋混凝土排架房屋.本图集随着时间的推移、国家规范不断更新,CG329图集也不断更新,历次版本号为1977年CG329、1984年CG329、1994年94G329、1997年97G329 、2003年03G329及本次2011年的11G329,2. 由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主编的多层和高层钢筋混凝土房屋部分编号为11G329-1,本图集由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组织,聘请了国内部分抗震、混凝土结构及高层建筑方面的专家对本图集进行审查;3. 本图集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构造,适用于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抗震设防烈度为6、7、8和9度地区建筑工程的抗震设计,包括民用框架、剪力墙、框架-剪力墙、板柱-剪力墙、部分框支剪力墙及筒体结构。

建筑物的抗震等级按页次1-4表3确定。

4. 本图集适用于建筑物高度不超过《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10中A级高度的钢筋混凝土结构。

本图集不包含抗震等级为特一级的构造。

对于超过A级高度的钢筋混凝土高层建筑,也可结合有关超限措施,按不同抗震等级参照本图集使用。

5. 在本图集的编制过程中,基本保留了03G329-1图集的格式及内容,取消了原图集中整浇装配式梁柱构造及内浇外挂复合外墙板的构造,同时补充完善了部分内容(如框架梁加腋做法、剪力墙结构的部分构造);6. 本图集编制的依据是新版《抗规》、《砼规范》及《高规》《建筑物抗震构造详图》11G329-1勘误第1-2页表1注5. 甲、乙类建筑或及Ⅲ、Ⅳ类场地且设计基本烈度为0.15g和0.3g的丙。

第1-58页 6.1 柱轴压比(见表4、表5)6.2 剪力墙墙肢轴压比(见表5)、表编号应移至表名前第2-5页左边柱纵筋在基础的锚固标注中,取消150标注。

剪力墙配筋注意事项

剪力墙配筋注意事项

H0.8是指Swh范围内的水平分布筋面积,Swh范围指的就是Satwe参数中的墙水平分布筋间距,是指的双侧的,那么单侧就是0.8/2=0.4cm^2,而一根8为0.503,已远大于0.4,所以Φ8@200足够,不必加大。

竖向:计算过程是:1000X200X0.3%=600mm^2,但同样是指双侧,除以2就是300mm^2. Φ10@200(面积393mm^2)足够,而不需要Φ12@180(面积为628)。

约束边缘构件纵筋有要求,纵筋配筋率有要求,纵筋最小直径、根数有要求,纵筋间距没有直接说,但是规定了箍筋及拉筋的肢距隐形中规定了纵筋间距;箍筋有配箍率要求,貌似对箍筋直径没要求,但是对构造边缘构件的箍筋最小直径有要求构造边缘构件没有按着轴压比说喇嘛打a的取值,没有喇嘛打a,就不能计算配箍率,因此它没有配箍率要求,但是它是和墙体一起的,而且加强的地方,不可能小于墙体的水平配筋率吧所以隐形中叶规定了它的配箍率以Q1为例说明水平分布钢筋的配筋率:(78.5*2)/(300*150)=0.348% (大于规范的0.25%)垂直分布钢筋的配筋率:(78.5*2)/(300*150)=0.348% (大于规范的0.25%)以Q4为例说明水平分布钢筋的配筋率:(78.5*2)/(250*200)=0.314% (大于规范的0.25%)垂直分布钢筋的配筋率:(78.5*2)/(250*200)=0.314% (大于规范的0.25%)式中:(78.5*2)即为“面积为(300*150)的墙体中的钢筋面积”!通俗说:就是单位面积砼墙体中钢筋的面积率。

pkpm satwe 中剪力墙计算配筋H0.9-18(双侧/m)是什么意思,该怎么配,详细点告诉下哈,大虾们,谢谢!!!H是horizon的缩写,即水平方向。

H0.9的意思就是水平方向配筋,为间距范围内双侧配筋总配筋面积为0.9平方厘米。

间距范围是可以在总参数中调整的,我记得默认是200毫米。

剪力墙识图、配筋设计常见问题及其做法

剪力墙识图、配筋设计常见问题及其做法
连梁:其实是一种特殊的墙身,它是上下楼层窗(门)洞口之间 的那部分窗间墙
暗梁:与暗柱有些共同性,因为他们都是隐藏在墙身内部看不见 的构件。它们都是墙身的一个组成部分。事实上,剪力墙的暗梁 和砖混结构的圈梁有共同之处,它们都是强身的一个水平性“加 强带”,一般设置在楼板之下。
边框梁:与暗梁有很多共同之处,边框梁也是一般设置在楼板以 下部位,但边框梁的截面宽度比暗梁宽。也就是说,边框梁的截 面宽度大于墙身厚度,因而形成了凸出剪力墙面的一个边框。
• 边框梁
边框梁与暗梁有很多共同之处,边框梁也是一般设 置在楼
板以下部位,但边框梁的截面宽度比暗梁宽。也就是 说,边框
梁的截面宽度大于墙身厚度,因而形成了凸出剪力墙 面的一个
边框。
剪力墙平法製圖規則
一、平法剪力墙的编号和截面尺寸
剪力墙平法施工图中的剪力墙,是由“剪力墙柱、剪力墙 身和剪力墙梁”三类构件构成,该三类构件分别简称为墙柱、 墙身、墙梁,并以此分类进行编号。
14通常为在内墙墙身或连梁上的通常为在内墙墙身或连梁上的设备管道预留洞设备管道预留洞圆形洞口圆形洞口ydydxxxx矩形壁龛矩形壁龛jbdjbdxxxx通常为在较厚内墙墙身嵌入箱通常为在较厚内墙墙身嵌入箱型设备而设置只要不需要穿型设备而设置只要不需要穿透墙厚将设备所需嵌入空间透墙厚将设备所需嵌入空间设置为壁龛对剪力墙的刚度有设置为壁龛对剪力墙的刚度有利利圆形壁龛圆形壁龛ybdybdxxxx4343剪力墙平法施工图的注写方式剪力墙平法施工图的注写方式431剪力墙施工图组成和注写方式一剪力墙平法施工图组成一剪力墙平法施工图组成第一部分
对于构造边缘端柱GDZ,需增加标注几何尺寸。
对于约束边缘暗柱YAZ、翼墙(柱)YYZ、转角墙(柱)Y JZ,其几何尺寸按本图集YAZ、YYZ、YJZ的标准构造详图取 值,设计不注。当设计者采用与该构造详图不同的做法时,应 另行注明。

剪力墙边缘构件箍筋配置原则(试行)

剪力墙边缘构件箍筋配置原则(试行)

(1.原则上,抗震等级为三级、四级的剪力墙非加强区构造边缘构件箍筋均用墙身水平筋+拉筋。

2.对于抗震等级为一级、二级的剪力墙,当轴压比≤0.3(一级)、≤0.4(二级),非加强区构造边缘构件箍筋采用墙身水平筋+拉筋;当轴压比>0.3(一级)、>0.4(二级)时,非加强区构造边缘构件箍筋仍采用封闭箍形式。

3.根据高规表7.2.16注3:“其他部位的转角处宜采用箍筋”,故对于一二级转角墙仍采用封闭箍形式,对于三四级转角墙采用封闭箍与墙身水平筋间隔布置的方式。

)
1、原则上,地震力小于8度区一组II类场地的地震作用时,非加强区(需设约束边缘构件时为加强区上延一层的以上各层)执行水平分布钢筋代替箍筋的做法;地震作用不小于8度区一组II类场地时,采用传统做法。

4.对于平面外承受较大弯矩及集中力的边缘构件仍采用封闭箍形式。

一、二、三级 8@150,四级及非抗震 6@200。

5.如当地审图不认可利用墙身水平筋代替封闭箍筋,仍采用封闭箍。

6、约束边缘构件可计入符合构造要求的水平分布钢筋,
计入的水平分布钢筋的体积配箍率不应大于总体积配箍率的30%且箍筋间距需满足规范要求。

7、墙肢水平分布钢筋在连梁内拉通作为连梁腰筋时,边缘构件应采用箍筋,或单独配置连梁腰筋。

计入墙体水平筋时约束边缘构件体积配箍率的计算方法

计入墙体水平筋时约束边缘构件体积配箍率的计算方法
更大 。
实 际上 , 当 了解 了边 缘 构 件 配 箍 率 特 征 值 的 力 学 含 义 以
后, 就可以将边缘构件总的配箍特征值视 为约束边 缘 内箍 筋 的配箍 特征值与可计入 的伸入 约束 边缘 构件 内的墙 体水 平 筋 的配箍特 征值 两者 之和 , 即:
A +A

求基本相 同( 规 范 。 采用了“ 宜” 用语, 而 规 范 采 用 了
l 配箍 特征值
“ 应” 用语 ) , 具体见表 1 。
表1 剪 力 墙 约 束 边 缘 构 件 配 箍 特 征值
抗震等级
轴 压 比

一级 ( 9度 )
N ≤0 ・ 2
O .1 2
一级( 其他 )
求且在墙端 有可靠锚 固 的墙 体水 平分 布钢筋 。由于这 一规 定 可以减少 一些 约束边缘 构件 箍筋 用量 , 所以受 到了不少开 发商和设计 人员的关 注 。但是 因 为规范 的相关 规定 不够 明 确, 有关表述还不尽相 同, 因而在具 体工程设计 中, 给部分设
计 人员带来了一些困惑。
值 …为墙体水平分布筋 的抗 拉强度设 计值。
于是可得到 :
{ f
J y v . Y
・ p
≤ 0 .3 A
J y v . Y
= 0. 3 p Fra bibliotek也就是说 : 墙体约 束边 缘构 件体积 配箍 率计算 时 , 可计 人 的墙体水 平筋的经等强换算后 的体积 配箍率 , 不得超 过全
N≤O ・ 3
O. 1 2
二、 三级
N ≤0 ・ 4
0 .1 2
N> O ・ 2
0. 2 O

剪力墙水平分布筋替代部分边缘构件箍筋的应用实例

剪力墙水平分布筋替代部分边缘构件箍筋的应用实例

剪力墙水平分布筋替代部分边缘构件箍筋的应用实例【摘要】本文依据设计要求,对剪力墙水平分布筋替代部分边缘构件箍筋设计图纸节点进行优化和阐述,结合工程实例,分别讨论替代方法的具体应用,为类似工程设计与施工提供参考。

【关键词】剪力墙水平分布筋;边缘构件箍筋;拉筋1 “替代”依据华夏第九园·兰亭项目总建筑面积241143.34m2,设计为多栋小高层和高层住宅,剪力墙结构,等级二级。

结构设计明确要求部分边缘构件的箍筋用剪力墙水平钢筋替代,即设计时水平钢筋计入了箍筋体积配筋率,但替代的具体做法较为笼统,在经设计交底并充分理解设计意图后,对钢筋工程进行了优化施工并进行了总结,为类似工程设计与施工提供参考。

2 “替代”应用情况边缘构件主要分为约束边构件和构造边缘构件,考虑洞口边缘构件(转角、翼缘短肢)受力复杂,在实际应用中分三种情况。

2.1 约束边缘构件对于约束暗柱,采用“箍筋+水平筋”的处理方式,箍筋与水平筋间隔布置,水平分布筋从暗柱纵筋外侧锚入阴影区满足Lae,要伸至剪力墙尽头弯折15d,15d的弯折可以向内倾,此处必须设置拉筋,以补强对砼的约束和提高受压性能。

见图一。

对于约束翼柱,同样采用箍筋与水平筋间隔布置,水平分布筋从翼柱纵筋外侧锚入阴影区满足Lae,阴影区边界处必须设置拉筋,水平分布筋在阴影区外搭接。

见图一。

对于约束转角柱,处理方式同约束翼柱,水平筋在阴影区边界处必须设置拉筋,阴影之外部分(v/2区域)按设计要求配置箍筋或拉筋。

见图一。

2.2 构造边缘构件构造边缘构件处理方式同约束边缘构件,但布置确有较大不同。

约束边缘构件主要是“间隔”布置,而构造边缘构件时“间隔重叠”布置,由于配筋率的不同和水平筋的“部分重叠效果”构造边缘构件的箍筋配筋率减小(剪力墙水平筋不变故边缘构件箍筋间距加大),另边界重叠处“省”去拉筋。

见图二。

2.3 洞口边缘构件对于一些洞口边缘构件如转角、翼缘短肢柱,箍筋完全承担抗剪,被替代是不合适的,小墙肢柱更是如此。

剪力墙身水平筋在边缘构件中的构造

剪力墙身水平筋在边缘构件中的构造

剪力墙是建筑结构中常见的一种构造形式,其作用是承受建筑物在水平方向上的风载和地震作用。

在剪力墙的设计中,水平筋是一种常用的构造形式,用来增强剪力墙对水平力的抗拒能力。

而在剪力墙的边缘构件中,水平筋的构造尤为重要,因为它们承担着边缘构件与剪力墙之间的传力作用。

本文将围绕这一主题展开讨论,详细分析剪力墙边缘构件中水平筋的构造。

一、水平筋的选材和规格在剪力墙的边缘构件中,水平筋的选材和规格直接关系到其承载能力和使用寿命。

一般在选择水平筋的材料时,应考虑其强度、延展性和耐腐蚀性等因素,优先选择高强度、良好延展性和抗腐蚀的钢材。

在确定水平筋的规格时,需结合实际工程的荷载和截面尺寸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确保其能满足设计要求。

二、水平筋的布置方式在边缘构件中,水平筋的布置方式影响着其对外部载荷的承载能力和变形性能。

一般来说,水平筋应沿着构件的主要受力方向布置,并且布置间距应符合设计规范的要求,以保证水平筋能够充分发挥其承载作用。

对于边缘构件中的水平筋,还需考虑其与剪力墙、立柱和梁的连接方式,确保水平筋与其他构件之间能够有效传递力的作用。

三、水平筋的局部构造在水平筋的局部构造中,需关注水平筋与混凝土之间的粘结性能和锚固性能。

一般来说,水平筋的局部构造包括弯钩、直螺纹和套筒等部分,这些构造直接关系到水平筋与混凝土的受力性能。

在水平筋的构造中,需严格按照设计要求和相关规范进行施工,确保水平筋与混凝土之间具有良好的粘结性能和锚固性能,从而保证整个结构的安全和稳定。

四、水平筋的验收和维护在水平筋的施工过程中,需严格按照设计图纸和规范要求进行验收,检查水平筋的选材、规格、布置和构造等方面是否符合要求。

一旦发现问题,应及时进行整改,确保水平筋的质量符合设计要求。

在结构投入使用后,还需对水平筋进行定期的维护和检测,及时发现和处理可能存在的质量问题,保证剪力墙边缘构件的安全可靠。

剪力墙边缘构件中水平筋的构造是影响整个结构安全和稳定的重要因素。

新编剪力墙约束边缘构件钢筋排布构造

新编剪力墙约束边缘构件钢筋排布构造

剪力墙约束边缘构件钢筋排布构造近期在工地现场监督检查时发现一些施工、监理单位对剪力墙约束边缘构件钢筋排布构造理解不够,特别是对非阴影区构造认识存在误区,造成漏设钢筋及钢筋制作绑扎错误现象,在此对剪力墙约束边缘构件钢筋排布构造做一简述,希望参建各方能够引起重视。

1、剪力墙约束边缘构件非阴影区竖向钢筋即为剪力墙竖向分布筋的一部分,与竖向分布筋一同排布,非阴影区长度依据设计要求取剪力墙竖向分布筋间距的整数倍。

2、施工钢筋排布时,剪力墙约束边缘构件(或构造边缘构件)的竖向钢筋外皮与剪力墙竖向分布筋外皮应位于同一垂直平面(即边缘构件与墙身竖向钢筋保护层厚度相同),同时应满足边缘构件箍筋与墙身水平分布筋的保护层厚度要求。

3、剪力墙约束边缘构件阴影区外圈和非阴影区外圈应设置封闭箍筋。

部分非阴影区外圈封闭箍筋可由满足构造条件的剪力墙水平分布筋替代,当墙体水平分布筋替代非阴影区外圈封闭箍筋时,计入体积配箍率的墙体水平分布筋不大于体积配箍率的30%,并应适当设置拉筋。

具体方案由设计确定。

4、非阴影区外圈封闭箍筋应伸入阴影区内1倍竖向钢筋间距,并箍柱竖向钢筋。

封闭箍筋内部设置拉筋时,拉筋应紧靠竖向钢筋同时勾住外封闭箍筋。

5、沿约束边缘构件(或构造边缘构件)外封闭箍筋周边,箍筋局部重叠不宜多余两层。

6、施工安装绑扎时,边缘构件封闭箍筋弯钩位置应沿各转角交错设置,转角墙或边缘暗柱外角处可不设置弯钩。

7、剪力墙钢筋配置多于两排时,中间排水平分布筋端部构造同内侧水平分布筋,端部弯折段可向上或向下弯折。

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总结[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总结] 年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在县委的正确领导下,根据市委组织部提出的任务和要求,结合我县实际,以兴起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为重点,全面启动“大教育、大培训”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总结。

现总结报告如下:一、基本情况全县共有干部**人,其中中共党员**人,大学本科以上学历**人,大专学历**人,中专学历**人,高中及以下学历**人。

剪力墙水平筋替代边缘构件箍筋要点研究

剪力墙水平筋替代边缘构件箍筋要点研究

剪力墙水平筋替代边缘构件箍筋要点研究林国铎【摘要】钢筋混凝土住宅的主要结构形式是剪力墙结构,剪力墙的钢筋用量占整个住宅的40%左右,是结构成本的主要部分.剪力墙的钢筋用量过高,造成国家建设资源的严重浪费,并影响开发商的利润.本文通过对剪力墙身水平筋替代约束箍筋进行分析,并通过具体工程研究其替代系数,对实际工程有指导意义.【期刊名称】《低温建筑技术》【年(卷),期】2017(039)001【总页数】4页(P58-61)【关键词】住宅;配筋优化;墙配筋;墙身分布筋【作者】林国铎【作者单位】上海交通建设管理有限公司, 上海20023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U398.2剪力墙结构是钢筋混凝土住宅中采用的最广泛的结构体系。

对大部分小高层和高层结构而言,剪力墙的钢筋用量占整个住宅的40%左右。

因此,对剪力墙配筋进行研究和分析有着重要的实际意义。

根据规范JGJ3-2010《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以下简称高规)7.2.15条,箍筋体积配筋率可计入箍筋、拉筋及符合构造要求的水平分布钢筋,计入的水平分布钢筋体积配箍率不应大于总体积配箍率的30%。

但在实际工程中,因上述替代图纸表示复杂,替代系数需要逐个验算,实际工程中采用较少。

本文通过对剪力墙身水平筋替代约束箍筋进行相应的分析与计算,并通过具体项目工程研究其替代系数,对实际工程有指导意义。

水平钢筋只能在与边缘构件箍筋重合时,才有条件进行替代,故首先对二者间距的关系进行研究。

1.1 边缘构件箍筋间距因边缘构件箍筋配筋计算相对复杂,影响因素较多,故不宜在设计中对其箍筋间距进行过多限制。

通过统计实际工程中边缘构件箍筋的钢筋间距,常见的边缘构件箍筋间距为100、150、200mm。

1.2 墙身水平钢筋的间距在实际工程中,大部分的墙身水平钢筋均按构造配置。

根据《高规》7.2.17条,剪力墙竖向和水平分布钢筋的配筋率,一、二、三级剪力墙均不应小于0.25%,四级和非抗震剪力墙设计时均不小于0.2%。

非底部加强区剪力墙构造边缘构件箍筋改拉筋的优化建议(定版)

非底部加强区剪力墙构造边缘构件箍筋改拉筋的优化建议(定版)
内部资料 严禁外传 │ 15
03. 优化建议
方式a
方式a
注:当构造边缘构件内 箍筋、拉筋位置(标高)与墙 方式b 方式b 体水平分布钢筋相同时采用。
从以上案例的分析中可以看出,按《16G101-1 》图集的做法,非底部加强区剪力墙构造边缘构件箍筋取消,
而采用“墙体水平分布钢筋 +拉筋”的形式,有很好的经济性,并且有规范依据,因此建议在集团所有项目中推 广使用。方式a、b经济性相当,但方式b施工较为方便,推荐使用。
内部资料 严禁外传 │ 4
01. 设计依据
构造边缘暗柱取 消了箍筋,采用 “墙体水平分布 钢筋 +拉筋”形 式
构造边缘翼墙取 消了箍筋,采用 “墙体水平分布 钢筋 +拉筋”形 式
构造边缘转角墙 取消了箍筋,采 用“墙体水平分 布钢筋 +拉筋” 形式
《16G101-1》图集第77页中将剪力墙构造边缘构件在其他部位设计为“墙体水平分布钢筋 +拉筋”形式 。
设计研究院 产品评估优化部 2017年05月
01. 设计依据
CONTENT 目录
02. 案例分析 03. 优化建议
01. 设计依据
为拉筋
为拉筋
《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高规》第7.2.16条及《抗规》第6.4.5条要求底部加强部位的构造边缘构件采用“箍筋”,而其他部位采 用 “拉筋”,但以往常规设计均将其他部位采用“箍筋”设计(是设计院和审图部门认可的方式)。
内部资料 严禁外传 │ 6
02. 案例分析——案例一:重庆区域碧桂园·新牌坊项目1#、2#楼
测算含钢量
测算含钢量
1#、2#楼结构技术指标
指标对比

以环带钢板替代替代劲性结构梁柱节点区箍筋施工工法(2)

以环带钢板替代替代劲性结构梁柱节点区箍筋施工工法(2)

以环带钢板替代替代劲性结构梁柱节点区箍筋施工工法以环带钢板替代劲性结构梁柱节点区箍筋施工工法一、前言随着建筑结构的不断发展和改进,施工工法也在不断创新和完善。

以环带钢板替代箍筋施工工法是一种新型的施工方法,可以提高施工质量,简化施工工序,降低施工成本。

本文将详细介绍这种工法的特点、适应范围、工艺原理、施工工艺、劳动组织、机具设备、质量控制、安全措施、经济技术分析以及一个工程实例。

二、工法特点环带钢板替代劲性结构梁柱节点区箍筋施工工法具有以下特点:1. 施工效率高:相比传统的箍筋施工工法,环带钢板的安装更加简便快捷,提高了施工效率,节省了施工时间。

2. 施工质量好:环带钢板具有较好的强度和刚度,能够有效控制节点区的变形和裂缝,提高了结构的抗震性能和稳定性。

3. 施工成本低:采用环带钢板替代箍筋可以减少使用钢筋的数量,降低了施工成本,节约了施工材料和人力资源。

4. 环保节能:环带钢板可以循环使用,减少了建筑废弃物的产生,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三、适应范围该工法适用于各种建筑结构的节点区,特别适合多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钢结构和混凝土结构等,可以满足不同工程项目的施工需求。

四、工艺原理环带钢板替代劲性结构梁柱节点区箍筋的工艺原理是通过将钢板卷成环带形状,然后将其安装在节点区域,固定在节点截面上,通过与节点区的混凝土协同工作,实现节点区的承载和传力。

与传统的箍筋相比,环带钢板具有更好的刚度和强度,能够有效地控制节点区域的变形和裂缝。

五、施工工艺1. 准备工作:对施工现场进行清理,检查节点区的尺寸和质量要求,准备所需的材料和机具设备。

2.钻孔定位:根据设计要求,在节点区域进行钻孔定位,用于安装环带钢板。

3. 环带制作:将钢板按照设计要求切割成合适的长度,然后卷成环带状,确保环带的尺寸和形状符合要求。

4. 安装固定:将环带钢板通过螺栓连结或焊接的方式安装在节点区域,并与钢筋以及混凝土进行协同工作,确保节点区的稳定和承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剪力墙水平分布筋替代部分边缘构件箍筋的应用实例
【摘要】本文依据设计要求,对剪力墙水平分布筋替代部分边缘构件箍筋设计图纸节点进行优化和阐述,结合工程实例,分别讨论替代方法的具体应用,为类似工程设计与施工提供参考。

【关键词】剪力墙水平分布筋;边缘构件箍筋;拉筋
1 “替代”依据
华夏第九园·兰亭项目总建筑面积241143.34m2,设计为多栋小高层和高层住宅,剪力墙结构,等级二级。

结构设计明确要求部分边缘构件的箍筋用剪力墙水平钢筋替代,即设计时水平钢筋计入了箍筋体积配筋率,但替代的具体做法较为笼统,在经设计交底并充分理解设计意图后,对钢筋工程进行了优化施工并进行了总结,为类似工程设计与施工提供参考。

2 “替代”应用情况
边缘构件主要分为约束边构件和构造边缘构件,考虑洞口边缘构件(转角、翼缘短肢)受力复杂,在实际应用中分三种情况。

2.1 约束边缘构件
对于约束暗柱,采用“箍筋+水平筋”的处理方式,箍筋与水平筋间隔布置,水平分布筋从暗柱纵筋外侧锚入阴影区满足Lae,要伸至剪力墙尽头弯折15d,15d的弯折可以向内倾,此处必须设置拉筋,以补强对砼的约束和提高受压性能。

见图一。

对于约束翼柱,同样采用箍筋与水平筋间隔布置,水平分布筋从翼柱纵筋外侧锚入阴影区满足Lae,阴影区边界处必须设置拉筋,水平分布筋在阴影区外搭接。

见图一。

对于约束转角柱,处理方式同约束翼柱,水平筋在阴影区边界处必须设置拉筋,阴影之外部分(v/2区域)按设计要求配置箍筋或拉筋。

见图一。

2.2 构造边缘构件
构造边缘构件处理方式同约束边缘构件,但布置确有较大不同。

约束边缘构件主要是“间隔”布置,而构造边缘构件时“间隔重叠”布置,由于配筋率的不同和水平筋的“部分重叠效果”构造边缘构件的箍筋配筋率减小(剪力墙水平筋不变故边缘构件箍筋间距加大),另边界重叠处“省”去拉筋。

见图二。

2.3 洞口边缘构件
对于一些洞口边缘构件如转角、翼缘短肢柱,箍筋完全承担抗剪,被替代是不合适的,小墙肢柱更是如此。

对于约束边缘构件的替代处理方式为洞口一侧的箍筋间距为墙体水平筋间距的一半;对于构造边缘构件替代处理方式为洞口一侧的箍筋间距同墙体水平筋间距。

即洞口一侧的箍筋是“满布”的,非洞口处处理方式同上,见图三。

3 总结
经过剪力墙水平分布筋替代部分边缘构件,利用钢筋算量软件比较分析,华夏第九园·兰亭项目钢筋用量降低约1kg/m2,总造价降低约96万元,经济效益显著。

“替代”的有些关键点需要特别注意:比如保证“锚固区”的长度,拉筋或箍筋在边界处及阴影之外部分设置,配置箍筋或拉筋,转角等特殊部位的处理等问题。

剪力墙水平分布筋替代部分边缘构件的实质是利用折减计入本来抗剪但未计入边缘构件箍筋体积配箍率的一种处理方式,合理配置拉筋与水平筋共同作用达到类似箍筋增加结构延性,此种设计方法知识部分替代边缘构件的箍筋,属于一种探索性的半概念设计,对于施工人员结构知识有一定的要求,在施工前要真确理解设计意图,对于施工中遇到的问题及时与设计沟通,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才能更好的发挥设计效果。

参考文献:
[1]GB50011-2010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2]JGJ3-2010 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
[3]陈青来钢筋混凝土结构平法设计与施工规则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