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高中物理(教科版选修3-5)学业分层测评:第2章 4.玻尔的原子模型 能级 Word版含答案
2018学年高中物理教科版选修3-3学业分层测评 第2章 4 气体实验定律的图像表示及微观解释+5 理想气体 含解析
学业分层测评(八)(建议用时:45分钟)[学业达标]1.下列对理想气体的理解,正确的有()A.理想气体实际上并不存在,只是一种理想模型B.只要气体压强不是很高就可视为理想气体C.一定质量的某种理想气体的内能与温度、体积都有关D.在任何温度、任何压强下,理想气体都遵循气体实验定律E.理想气体分子本身的大小与分子间的距离相比可以忽略不计,分子视为质点【解析】理想气体是一种理想化模型,温度不太低,压强不太大的实际气体可视为理想气体;只有理想气体才遵循气体的实验定律,选项A、D正确,选项B错误.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的内能完全由温度决定,与体积无关,选项C错误.【答案】ADE2.对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导学号:74320037】A.体积不变,压强增大时,气体分子的平均动能一定增大B.温度不变,压强减小时,气体的密集程度一定减小C.压强不变,温度降低时,气体的密集程度一定减小D.温度升高,压强和体积都可能不变E.压强不变,温度降低时,气体的密集程度增大【解析】根据气体压强、体积、温度的关系可知,体积不变、压强增大时,气体的温度升高,气体分子的平均动能增大,A正确;温度不变,压强减小时,气体体积增大,气体的密集程度减小,B正确;压强不变,温度降低时,体积减小,气体的密集程度增大,C错,E对;温度升高,压强、体积中至少有一个发生改变,D错.【答案】ABE3.如图2-4-10所示是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的三种变化过程,那么下列解释中,哪些说法是正确的()图2-4-10A.a→d的过程气体体积增加B.b→d的过程气体体积不变C.c→d的过程气体体积增加D.a→d的过程气体体积减小E.c→d的过程气体体积减小【解析】在p-T图上的等容线是延长线过原点的直线,且体积越大,直线的斜率越小.因此,a状态对应的体积最小,c状态对应的体积最大,b、d状态对应的体积是相等的,故A、B、E正确.【答案】ABE4.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在状态变化后密度增大为原来的4倍,气体的压强和热力学温度与原来相比可能是()A.压强是原来的4倍,温度是原来的2倍B.压强和温度都为原来的2倍C.压强是原来的8倍,温度是原来的2倍D.压强不变,温度是原来的1 4E.温度不变,压强变为原来的4倍【解析】密度增大为原来的4倍,则体积变为原来的14,根据pVT=C知,A、B错误,C、D、E正确.【答案】CDE5.如图2-4-11所示是一定质量的气体状态A经B到状态C的V-T图像,由图像可知()图2-4-11A.p A>p BB.p C=p BC.V A<V BD.T A<T BE.V A=V B【解析】由V-T图像可以看出A→B是等容过程,T B>T A,故p B>p A,A、C 两项错误,D、E两项正确;由B→C为等压过程,p B=p C,故B项正确.【答案】BDE6.对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下列状态变化中可能的是()A.使气体体积增加而同时温度降低B.使气体温度升高,体积不变,压强减小C.使气体温度不变,而压强、体积同时增大D.使气体温度降低,压强减小,体积减小E.使气体体积不变,温度升高,压强增大【解析】对于理想气体,满足公式pVT=C.若体积增加而温度降低,只要压强也变小,公式就成立,A选项是可能的;若温度升高,体积不变,压强应是变大的,B选项是不可能的;若温度不变,压强与体积成反比,不可能同时增大,C 选项不可能;温度降低,压强减小,体积可能减小,可能变大,D选项可能;等容变化时,温度升高,压强增大,E是可能的.【答案】ADE7.如图2-4-12所示是某气体状态变化的p-V图像,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图2-4-12A .气体做的是等温变化B .从A 至B 气体的压强一直减小C .从A 至B 气体的体积一直增大D .气体的三个状态参量一直都在变E .A 状态的温度一定等于B 状态的温度【解析】 一定质量的气体的p -V 图像的等温曲线是双曲线,A 错误;从AB 图线可知气体从A 状态变为B 状态的过程中,压强p 在逐渐减小,体积V 在不断增大,B 、C 正确;该过程中气体的三个状态参量一直都在变化,D 正确;A 状态p A V A 的乘积不一定等于B 状态p B V B 的乘积,E 错误.【答案】 BCD8.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经历了如图2-4-13所示的变化,A →B →C ,这三个状态下的温度之比T A ∶T B ∶T C 为__________.图2-4-13【解析】 由pV T =C 可知T A ∶T B ∶T C =3∶6∶5.【答案】 3∶6∶5[能力提升]9.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初始状态为p 、V 、T ,经过一系列状态变化后,压强仍为p ,则下列过程中不可实现的是( )【导学号:74320038】A .先等温膨胀,再等容降温B .先等温压缩,再等容降温C .先等容升温,再等温压缩D .先等容降温,再等温压缩E .先等容降温,再等温膨胀【解析】 根据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pV T =C ,若经过等温膨胀,则T 不变,V增加,p 减小,再等容降温,则V 不变,T 降低,p 减小,最后压强p 肯定不是原来值,A 不可实现;同理可以确定C 、E 也不可实现.【答案】 ACE10.(2016·南京高二检测)如图2-4-14所示,用活塞把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封闭在导热汽缸中,用水平外力F 作用于活塞杆,使活塞缓慢向右移动,由状态①变化到状态②.如果环境保持恒温,分别用p 、V 、T 表示该理想气体的压强、体积、温度.气体从状态①变化到状态②,此过程可用下图中哪几个图像表示( )图2-4-14【解析】 由题意知,由状态①到状态②过程中,温度不变,体积增大,根据pV T =C 可知压强将减小.对A 图像进行分析,p -V 图像是双曲线即等温线,且由状态①到状态②体积增大,压强减小,故A 项正确;对B 图像进行分析,p -V 图像是直线,温度会发生变化,故B 项错误;对C 图像进行分析,可知温度不变,但体积减小,故C 项错误;对D 、E 图像进行分析,可知温度不变,压强减小,故体积增大,D 、E 项正确.【答案】 ADE11.(2016·泰安高二检测)如图2-4-15所示,粗细均匀一端封闭一端开口的U形玻璃管,当t1=31 ℃、大气压强p0=76 cmHg时,两管水银面相平,这时左管被封闭的气柱长L1=8 cm,求:图2-4-15(1)当温度t2是多少时,左管气柱L2为9 cm;(2)当温度达到上问中的温度t2时,为使左管气柱长L为8 cm,应在右管中加入多长的水银柱.【解析】(1)初状态:p1=p0=76 cmHgV1=L1S,T1=304 K末状态:p2=p0+2 cmHg=78 cmHgV2=L2S,T2=?根据理想气体状态方程p1V1T1=p2V2T2代入数据得T2=351 K,t2=78 ℃.(2)设应在右管中加入h cm水银柱,p3=p0+h=(76+h)cmHg,V3=V1=L1S,T3=T2=351 K根据理想气体状态方程p1V1T1=p3V3T3代入数据得h=11.75 cm.【答案】(1)78 ℃(2)11.75 cm12.(2016·西安高二检测)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由状态A变为状态D,其有关数据如图2-4-16甲所示,若状态D的压强是2×104 Pa.甲乙图2-4-16(1)求状态A的压强.(2)请在乙图中画出该状态变化过程的p -T图像,并分别标出A、B、C、D各个状态,不要求写出计算过程.【解析】(1)据理想气体状态方程:p A V AT A=p D V DT D,则p A=p D V D T AV A T D=2×104×4×2×1021×4×102Pa=4×104 Pa.(2)A→B等容变化、B→C等温变化、C→D等容变化,根据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可求得各状态的参量.p -T图像及A、B、C、D各个状态如图所示.【答案】(1)4×104 Pa(2)见解析图。
2017-2018学年高二物理鲁科版选修3-5练习:学业分层测评12 Word版含解析
学业分层测评(十二)(建议用时:45分钟)学业达标]1.(多选)当一个重核裂变时,它所产生的两个核()A.含有的质子数较裂变前重核的质子数不变B.含有的中子数较裂变前重核的中子数不变C.裂变时释放的能量等于俘获中子时得到的能量D.可能是多种形式的两个核的组合【解析】由于在裂变反应中吸收一个中子而释放2~3个中子,质子数并没有发生变化,而两个新核的中子数减少,故选项A正确,B错误;反应后质量发生了亏损而释放能量,并不等于俘获中子时得到的能量,在裂变反应中,产物并不是唯一的,而是多种多样的,故选项D正确,选项C错误.【答案】AD2.(多选)关于重核的裂变,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核裂变释放的能量等于它俘获中子时得到的能量B.中子从铀块中通过时,但不一定发生链式反应C.重核裂变释放出大量能量,产生明显的质量亏损,所以核子数要减小D.重核裂变为中等质量的核时,要发生质量亏损,放出核能【解析】根据重核发生裂变的条件和裂变释放核能的原理分析可知,裂变时因铀核俘获中子即发生核反应,是核能转化为其他形式能的过程.释放的能量远大于其俘获中子时吸收的能量.链式反应是有条件的,即铀块的体积必须大于其临界体积,如果体积小,中子从铀块中穿过时,碰不到原子核,则链式反应就不会发生.在裂变反应中质量数、电荷数均守恒;即核子数守恒,所以核子数是不会减小的,因此选项A、C错误,B正确;重核裂变为中等质量的原子核时,发生质量亏损,从而释放出核能,选项D正确.【答案】BD3.铀核裂变时,对于产生链式反应的重要因素,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导学号:64772108】A.反应堆中铀的质量是重要因素与体积无关B.为了使裂变的链式反应容易发生,最好直接利用裂变时产生的中子C.若铀235的体积超过它的临界体积,裂变的链式反应就能够发生D.能否发生链式反应与铀块的质量无关【解析】要使铀核裂变发生链式反应,铀块的体积必须等于或大于临界体积,如果组成铀块的体积小于临界体积,则不会发生链式反应.裂变反应中产生的中子为快中子,这些快中子不能直接引发新的裂变.如果铀块的质量大,则其体积大,若超过临界体积则发生链式反应,由此知A、B、D错误,C正确.【答案】 C4.(多选)铀核裂变是核电站核能的重要来源,其一种裂变反应式是235 92U+10 n→144 56Ba+8936Kr+310n.下列说法正确的有()A.上述裂变反应中伴随着中子放出B铀块体积对链式反应的发生无影响C.铀核的链式反应可人工控制D.铀核的半衰期会受到环境温度的影响【解析】根据裂变反应的规律和影响半衰期的因素解决问题.裂变反应式中的10n为中子,铀块体积大于临界体积,才能发生链式反应,且铀核的链式反应是可控的,选项A、C正确,选项B错误;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不受外界压强、温度的影响,选项D错误.【答案】AC5.下列核反应中,表示核裂变的是()A.238 92U―→234 90Th+42HeB.235 92U+10n―→144 56Ba+8936Kr+310nC.14 6C―→14 7N+ 0-1eD.94Be+42He―→12 6C+10n【解析】题目选项中,238U―→234 90Th+42He是α衰变,14 6C―→14 7N+ 0-1e是92β衰变,94Be+42He―→12 6C+10n是人工转变,只有C选项是重核裂变,故B正确.【答案】 B6.(多选)2020年以前我国将新增投产2 300万千瓦的核电站,核电站与火电站相比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核燃料释放的能量远大于相等质量的煤放出的能量B.就可采储量来说,地球上核燃料资源远大于煤炭C.在经济效益方面核电与火电不相上下D.核电站没有任何污染【解析】核燃料释放的能量远大于相等质量的煤放出的能量,A项正确;就可采储量所提供的能量来说,远大于煤炭所能提供的能量,而不是采储量,B 项错;在经济效益方面核电与火电不相上下,C项正确;核电站是有污染的,核反应堆用过的核废料具有很强的辐射性,要做特殊处理,D项错误.【答案】AC7.下面是铀核裂变反应中的一个:235 92U+10n―→136 54Xe+9038Sr+1010n.已知铀235的质量为235.043 9 u,中子的质量为1.008 7 u,锶90的质量为89.907 7 u,氙136的质量为135.907 2 u,则此核反应中质量亏损Δm=________u,释放的核能ΔE=________MeV.【导学号:64772053】【解析】质量亏损Δm=235.0439 u+1.0087 u-135.9072 u-89.9077 u-10×1.0087 u=0.1507 u由ΔE=Δmc2可求得释放的核能ΔE=0.1507 u c2=0.1507×931.5 MeV=140.3771 MeV.【答案】0.1507140.37718.落在日本广岛上的原子弹,相当于2万吨TNT炸药放出的能量.原子弹放出的能量约8.4×1013 J,试问有多少个235 92U原子核进行分裂?该原子弹中含235 92 U的质量最小限度为多少千克?(一个235 92U原子核分裂时所产生的能量约为200 MeV)【解析】一个23592U原子核分裂时所产生的能量约为200 MeV=200×106 eV =2.0×108×1.6×10-19 J=3.2×10-11 J.设共有n个235 92U核发生裂变:n=8.4×10133.2×10-11个≈2.6×1024个,铀的质量m=235×10-3×2.6×10246.02×1023kg≈1.015 kg.【答案】 2.6×1024个 1.015 kg能力提升]9.(多选)我国秦山核电站第三期工程中有两组60万千瓦的发电机组,发电站的核能来源于23592U的裂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235 92U原子核中有92个质子,143个中子B.235 92U的一种可能裂变是变成两个中等质量的原子核,反应方程为235 92U+10 n―→139 54Xe+9538Sr+210nC.235 92U是天然放射性元素,常温下它的半衰期约为45亿年,升高温度半衰期缩短D.一个235 92U裂变能放出200 MeV的能量,合3.2×10-11 J【解析】由23592U的质量数和电荷数关系易知A正确;由核反应方程中电荷数守恒和质量数守恒知B正确;半衰期不受外界因素干扰,故C错误;因为200 MeV=200×106×1.6×10-19 J=3.2×10-11 J,所以D正确.【答案】ABD10.(多选)人们发现,不同的原子核,其核子的平均质量(原子核的质量除以核子数)与原子序数有如图4-2-1所示的关系.下列关于原子结构和核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图4-2-1A.由图可知,原子核D和E聚变成原子核F时会有质量亏损,要吸收能量B.由图可知,原子核A裂变成原子核B和C时会有质量亏损,要放出核能C.由原子核A裂变成原子核B和C时要吸收能量D.在核反应堆的铀棒之间插入镉棒是为了控制核反应速度【解析】原子核D和E的核子平均质量大,结合成原子核F时存在质量亏损,要释放能量,A错误;原子核A的核子平均质量大,裂变成原子核B和C时质量亏损,要放出核能,B正确、C错误;镉棒可以吸收中子,在反应堆中能控制反应速度,D正确.【答案】BD11.235 92U受中子轰击时会发生裂变,产生139 56Ba和9436Kr,同时放出200 MeV的能量,现要建设发电能力是50万千瓦的核电站,用铀235作为原子锅炉的燃料,假设核裂变释放的能量全部被用来发电,那么一天需要纯铀235的质量为多少?(阿伏加德罗常数取6.02×1023 mol-1)【解析】每天发电的总量E=24×3.6×103×5×108 J=4.32×1013 J.要得到这么多能量需要裂变的铀原子数目n=4.32×10132×108×1.6×10-19=1.35×1024(个).则对应的质量m=nN A·μ=1.35×10246.02×1023×235×10-3 kg=0.527 kg.【答案】0.572 kg12.在所有能源中,核能具有能量密度大,地区适应性强的优势,在核电站中,核反应堆释放的核能被转化为电能.核反应堆的工作原理是利用中子轰击重核发生裂变反应,释放出大量核能.(1)核反应方程式23592U+10n―→14156Ba+9236Kr+a X是反应堆中发生的许多核反应中的一种,10n为中子,X为待求粒子,a为X的个数,则X为________,a=________.以m U、m Ba、m Kr分别表示23592U、14156Ba、9236Kr核的质量,m n、m p分别表示中子、质子的质量,c为光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则在上述核反应过程中放出的核能ΔE是多少?(2)有一座发电能力为P=1.00×106 kW的核电站,核能转化为电能的效率η=40%,假定反应堆中发生的裂变反应全是本题(1)中的核反应,已知每次核反应过程放出的核能ΔE=2.78×10-11 J,核的质量m U=390×10-27 kg,求每年(1年=3.15×107 s)消耗的23592U的质量.【解析】(1)由反应方程可知:X为10n,a为3,释放的能量为ΔE=(m U-m Ba-m Kr-2m n)c2.(2)因电站发电效率为40%,故电站消耗235 92U的功率为P′=P40%=10640%kW=2.5×106 kW,电站每年消耗235U的能量为W=Pt=2.5×109×3.15×107 J=7.875×1016 J.每年消耗235 92U的质量为M=WΔE m U=7.875×1016×390×10-272.78×10-11kg=1 105 kg.【答案】(1)10n3(m U-m Ba-m Kr-2m n)c2 (2)1 105 kg。
2017-2018学年高二物理选修3-5习题:学业质量标准检测17 含答案 精品
第十七章学业质量标准检测本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100分,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40分)一、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6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第7~10小题有多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1.下列各种波属于概率波的是导学号00514217(D)A.声波B.无线电波C.机械波D.物质波解析:任一运动的物体均有一种物质波与之对应,且这种物质波也具有概率波的规律。
概率波与机械波和电磁波的本质不同。
故D正确。
2.(云南玉溪一中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下列描绘两种温度下黑体辐射强度与波长关系的图中,符合黑体辐射实验规律的是导学号00514218(A)解析:由黑体实验规律知温度越高,辐射越强,且最大强度向波长小的方向移动,A对,B、C、D错。
3.(黑龙江大庆一中2015~2016学年高二下学期检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导学号00514219(D)A.黑体辐射电磁波的强度按波长的分布只与黑体的温度有关B.光波是一种概率波C.实物粒子也具有波动性D.光电效应现象说明光具有粒子性而康普顿效应现象说明光具有波动性解析:根据黑体辐射规律:黑体辐射电磁波的强度,按波长的分布,只与黑体的温度有关,故A正确;光具有波粒二象性,是一种概率波,故B正确;由德布罗意波可知,实物粒子也具有波动性,故C正确;光电效应与康普顿效应,揭示了光的粒子性的一面,故D不正确;本题选择不正确的,故选D。
4.康普顿效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导学号00514220(C)A .康普顿效应证明光具有波动性B .康普顿在研究石墨对X 射线的散射时发现,在散射的X 射线中,有些波长变短了C .康普顿在研究石墨对X 射线的散射时发现,在散射的X 射线中,有些波长变长了D .康普顿效应可用经典电磁理论进行解释解析:康普顿效应揭示了光具有粒子性,故A 错误;在康普顿效应中,当入射光子与晶体中的电子碰撞时,把一部分动量转移给电子,则动量减小,根据λ=h p,知波长变长,故B 错误,C 正确;光电效应和康普顿效应都无法用经典电磁理论进行解释,D 错误;故选C 。
2017-2018学年高二物理人教版选修3-4学业分层测评5+Word版含答案.pptx
学无 止 境
11.某简谐振子,自由振动时的振动图象如图 11•5•13 甲中的曲线Ⅰ所示,而在某驱动 力作用下做受迫振动时,稳定后的振动图象如图甲中的曲线Ⅱ所示,那么,关于此受迫振 动 对应的状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甲
乙
图 11•5•13
A. 可能是图乙中的 a 点 B. 可能是图乙中的 b 点 C. 可能是图乙中的 c 点 D. 一定不是图乙中的 c 点 E. 一定不是图乙中的 b 点 【解析】 振子的固有周期与驱动力周期的关系是 T 驱=32T固,所以受迫振动的状态一
质量为 600 kg,每个人的质量为 70 kg,则这辆车乘坐几个人时,人感到最难受?
【解析】 人体的固有频率 f 固=2 Hz,当汽车的振动频率与其相等时,人体与之发生
共振,人感觉最难受,即 f=21π
gl =f
固,得
l= g ,代入数据 4π2f2固
l=0.062
1
m,由胡克定律
得 kl=(m1+nm2)g
总能量是守恒的,故 C 错误,A、D、E 正确.
【答案】 ADE 2.下列振动,不属于受迫振动的是( )
【导学号:23570030】 A.用重锤敲击一下悬吊着的钟后,钟的振动 B.打点计时器接通电源后,振针的振动 C.小孩睡在自由摆动的吊床上,小孩随着吊床一起摆 动 D.弹簧振子在竖直方向上沿上下方向振动 E.共振筛的振动 【解析】 受迫振动是指在周期性驱动力作用下的振动,故 A、C、D 都是自由振动,
B、E 是受迫振动. 【答案】 ACD 3.一台洗衣机的脱水桶正常工作时非常平衡,当切断电源后,发现洗衣机先是振动越
来越剧烈,然后振动逐渐减弱,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洗衣机做的是受迫振动 B.正常工作时,洗衣机脱水桶运转的频率比洗衣机的固有频率大 C.正常工作时,洗衣机脱水桶运转的频率比洗衣机的固有频率小 D.正常工作时,洗衣机脱水桶运转的频率等于洗衣机的固有频 率 E.当洗衣机振动最剧烈时,脱水桶的运转频率恰好等于洗衣机的固有频率 【解析】 切断电源后,脱水桶的转速越来越小,即脱水桶的运转频率越来越小,由题
2017-2018学年高中物理选修3-2学业分层测评:第4章 第
学业分层测评(十一) (建议用时:45分钟)1.(多选)理想变压器原、副线圈匝数比为10∶1,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穿过原、副线圈每一匝磁通量之比是10∶1B .穿过原、副线圈每一匝磁通量的变化率相等C .原、副线圈每一匝产生的电动势瞬时值之比为10∶1D .正常工作时,原、副线圈的输入、输出功率之比为1∶1【解析】 对理想变压器,可以认为无磁通量损漏且忽略热损耗,因而穿过任意两个线圈的交变磁通量相同,磁通量变化率相同,因而每匝线圈产生的感应电动势相等,所以电压与匝数成正比.故A 、C 错误,B 、D 正确.【答案】 BD2.用理想变压器给负载电阻R 供电,变压器输入电压一定时,在下列四个办法中,哪种可以使变压器输入功率增加( )A .增加变压器原线圈匝数,而副线圈匝数及负载电阻R 保持不变B .减小负载电阻的阻值,而变压器原、副线圈匝数不变C .增加负载电阻的阻值,而变压器原、副线圈匝数不变D .减少变压器副线圈匝数,而原线圈匝数和负载电阻保持不变【解析】 由U 1U 2=n 1n 2,当n 1增加时,U 2减小,P 2=U 22R ,P 2减小,A 错误;U 1、n 1、n 2不变,则U 2不变,R 减小时,P 2=U 22R ,P 2增大,B 正确;C 与B 相反,故C 错误;当n 1、U 1不变,n 2减小时,则U 2减小,由P 2=U 22R(R 不变),P 2会减小,D 错误.【答案】 B3.如图4-2-8所示为一台理想变压器,原、副线圈的匝数分别为n 1=400匝,n 2=800 匝,如果连接导线的电阻忽略不计,那么可以确定( )【导学号:05002096】图4-2-8①这是一台升压变压器②副线圈两端电压是原线圈两端电压的一半③通过副线圈的电流是通过原线圈电流的一半 ④变压器输出电功率是输入电功率的一半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D .①③【解析】 由于n 1<n 2,故为升压变压器,①正确;I 1I 2=n 2n 1=21,故③式正确;由n 1n 2=U 1U 2=12,②错误;变压器输出电功率等于输入电功率,④错误. 【答案】 D4.(多选)用理想变压器给电阻负载供电时,用下列哪些方法可以增大变压器的输入电流( )A .增加原线圈的匝数B .增加副线圈的匝数C .在副线圈上多并联些电阻D .增加副线圈的负载【解析】 原线圈的电压U 1是不变的,所以当增加原线圈的匝数n 1时,副线圈两端的电压U 2一定减小,I 2也一定减小,两线圈功率关系是P 1=P 2,即U 1I 1=U 2I 2,那么I 1一定减小,所以A 错.根据U 1、n 1不变,增大n 2,则U 2增大,对副线圈电路来说,U 2相当于电源电动势,外电阻R 不变,所以副线圈电流I 2增大,而I 2U 2=I 1U 1,U 1不变,所以I 1必增大,B 对.当U 1、U 2、n 1、n 2不变,并联电阻增多,R 减小,根据闭合电路欧姆定律,I 2增大,同上面推导,I 1必增大,C 对.负载增多时,要知道是副线圈上所接的总电阻变小,从而副线圈中的电流增大,此时原线圈中电流也增大,D 对.【答案】 BCD5.现用电压为380 V 的正弦式交流电给额定电压为220 V 的电灯供电,以下电路中不可能使电灯正常发光的有( )【解析】 由图可知,A 、B 中均有电阻分压,可以使电灯正常发光;C 为降压变压器,通过变压器降压也可以使电灯正常发光;D 为升压变压器,电灯两端的电压要大于380 V ,不可行.【答案】 D6.如图4-2-9所示,与理想变压器相连的四只灯泡相同,变压器原、副线圈的匝数比为3∶1,接在副线圈上的三只灯泡正常发光,则对于串联在原线圈上的灯泡L( )【导学号:05002097】图4-2-9A .比正常发光时的亮度更亮B .也能正常发光C .比正常发光时的亮度更暗D .无法判断其亮度情况【解析】 灯泡L 的亮度如何,主要看灯泡L 的功率多大,在本题中就是看通过灯泡L 的电流如何变化.设每只灯的额定电流为I 0,因并联在副线圈两端的三只灯泡正常发光,所以副线圈中的电流I 2=3I 0,由I 1I 2=n 2n 1得原线圈的电流I 1=n 2n 1I 2=I 0,恰为灯泡L 的额定电流,因此灯泡L 也正常发光.【答案】 B7. (多选)如图4-2-10所示,理想变压器初级线圈的匝数为n 1,次级线圈的匝数为n 2,初级线圈的两端a 、b 接正弦交流电源,电压表V 的示数为220 V ,负载电阻R =44 Ω,电流表A 1的示数是0.20 A .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图4-2-10【导学号:05002098】A .初级线圈和次级线圈的匝数比为2∶1B .初级线圈和次级线圈的匝数比为5∶1C .电流表A 2的示数为1.0 AD .电流表A 2的示数为0.4 A【解析】 设电流表A 1示数为I 1,电流表A 2示数为I 2,由变压器电压、电流与匝数关系得U 1U 2=I 2I 1=n 1n 2,即22044I 2=I 20.20=n 1n 2,解得I 2=1.0 A ,n 1∶n 2=5∶1,B 、C 对,A 、D 错.【答案】 BC8.钳形电流表的外形和结构如图4-2-11甲所示.图4-2-11甲中电流表的读数为1.2 A .图4-2-11乙中用同一电缆线绕了3匝,则( )图4-2-11A .这种电流表能测直流,图乙的读数为2.4 AB .这种电流表能测交流,图乙的读数为0.4 AC .这种电流表能测交流,图乙的读数为3.6 AD .这种电流表既能测直流,又能测交流,图乙的读数为3.6 A【解析】 钳形电流表利用了变压器的工作原理,因此钳形电流表只能测交流.根据n 1I 1=n 2I 2,可得图乙的读数应为3.6 A ,故选项C 正确.【答案】 C9.(多选)有一理想变压器的原线圈连接一只交流电流表,副线圈接入电路的匝数可以通过滑动触头Q 调节,如图4-2-12所示,在副线圈两输出端连接了定值电阻R 0和滑动变阻器R ,在原线圈上加一电压为U 的交流电,则( )图4-2-12A .保持Q 的位置不动,将P 向上滑动时,电流表的读数变大B .保持Q 的位置不动,将P 向上滑动时,电流表的读数变小C .保持P 的位置不动,将Q 向上滑动时,电流表的读数变大D .保持P 的位置不动,将Q 向上滑动时,电流表的读数变小【解析】 保持Q 的位置不动,副线圈匝数不变,由U 1U 2=n 1n 2知U 2不变,当P 向上滑动时,由I 2=U 2R 0+R知I 2减小,故电流表的读数变小,B 正确,A 错误.保持P 的位置不动,将Q 向上滑动时,副线圈的匝数增多,由U 1U 2=n 1n 2知,U 2增大,由I 2=U 2R +R 0知I 2增大,故I 1增大,C正确,D 错误.【答案】 BC10.图4-2-13甲中理想变压器原、副线圈的匝数之比n 1∶n 2=5∶1,电阻R =20 Ω,L 1、L 2为规格相同的两只小灯泡,S 1为单刀双掷开关.原线圈接正弦交变电源,输入电压u 随时间t 的变化关系如图乙所示.现将S 1接1、S 2闭合,此时L 2正常发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导学号:05002099】图4-2-13A .输入电压u 的表达式u =202sin(50πt ) VB .只断开S 2后,L 1、L 2均正常发光C .只断开S 2后,原线圈的输入功率增大D .若S 1换接到2后,R 消耗的电功率为0.8 W【解析】 由题图知,U m =20 2 V ,T =0.02 s ,则ω=2πT=100π rad/s ,输入电压u =202sin(100πt ) V ,故A 错;由变压器的变压规律知:U 1U 2=n 1n 2,故U 2=n 2U 1n 1=20×15V=4 V ,由题中将S 1接1、S 2闭合时,灯泡L 2正常发光可得,灯泡L 2的额定电压为4 V ,当只断开S 2后,副线圈两端电压不变,此时副线圈的负载为L 1、L 2串联,故L 1、L 2均不能正常发光,B 错;此时P 出=U 22R 总,副线圈负载R 总增大,故P 出减小,又P 入=P 出,故原线圈的输入功率减小,C 错误;当S 1换接到2后,副线圈的负载仅是电阻R ,故P =U 22R =4220W =0.8 W ,D 正确.【答案】 D11. 如图4-2-14所示,理想变压器接在220 V 的交流电源上,副线圈有A 、B 两组,已知A 组线圈的匝数为30匝,接“6 V 4 Ω”的灯泡L A ,B 组接一盏规格为“10 V 24 W”的灯泡L B ,两灯都正常发光,求原线圈的匝数及电流的大小.图4-2-14【解析】 副线圈不是一组,每组线圈的电压跟匝数成正比,但是每组线圈的电流跟匝数不成反比,有P 1=P A +P B ,即I 1U 1=I A U A +I B U B .由U 1U A =n 1n A ,得n 1=U 1U A n A =2206×30匝=1 100匝.又I A =U A R =64A =1.5 A ,即I 1=I A U A +P B U 1=1.5×6+24220A =0.15 A.【答案】 1 100匝 0.15 A12.理想变压器原线圈中输入电压U 1=3 300 V ,副线圈两端电压U 2为220 V ,输出端连有完全相同的两个灯泡L 1和L 2,绕过铁芯的导线所接的电压表V 的示数U =2 V .求:图4-2-15(1)原线圈n 1等于多少匝?(2)当开关S 断开时,电流表A 2的示数I 2=5 A .则电流表A 1的示数I 1为多少? (3)当开关S 闭合时,电流表A 1的示数I 1′为多少?【导学号:05002100】【解析】 (1)由电压与变压器匝数的关系可得:U 1n 1=U 2n 2=U ,则n 1=1 650(匝). (2)当开关S 断开时,有:U 1I 1=U 2I 2,I 1=U 2I 2U 1=13A.(3)当开关S 断开时,有:R L =U 2I 2=44 Ω.当开关S 闭合时,设副线圈总电阻为R ′,有R ′=R L 2=22 Ω,副线圈中的总电流为I 2′,则I 2′=U 2R ′=10 A .由U 1I 1′=U 2I 2′可知,I 1′=U 2I 2′U 1=23A.【答案】 (1)1 650匝 (2)13 A (3)23 A。
2017-2018学年高中物理选修3-2学业分层测评:第2章 第1节 含答案 精品
学业分层测评(四)(建议用时:45分钟)1.根据楞次定律可知感应电流的磁场一定( )A.阻碍引起感应电流的磁通量B.与引起感应电流的磁场反向C.阻碍引起感应电流的磁通量的变化D.与引起感应电流的磁场方向相同【解析】感应电流的磁场阻碍引起感应电流的磁通量的变化,而不是阻碍磁通量,它和引起感应电流的磁场可以同向,也可以反向.【答案】 C2.如图2-1-8所示,A、B都是很轻的铝环,分别吊在绝缘细杆的两端,杆可绕竖直轴在水平面内转动,环A是闭合的,环B是断开的.若用磁铁分别靠近这两个圆环,则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图2-1-8A.图中磁铁N极接近A环时,A环被吸引,而后被推开B.图中磁铁N极远离A环时,A环被排斥,而后随磁铁运动C.用磁铁N极接近B环时,B环被推斥,远离磁铁运动D.用磁铁的任意一磁极接近A环时,A环均被排斥【解析】根据楞次定律的推广含义,用磁铁的任意一磁极接近A环时,A环均被排斥,远离A环时,A环被吸引,A、B错误,D正确;用磁铁N极接近B环时,B环不会产生感应电流,B环不动,C错误.【答案】 D3.如图2-1-9所示,螺线管导线的两端与两平行金属板相接,一个带负电的小球用丝线悬挂在两金属板间,并处于静止状态,若条形磁铁突然插入线圈时,小球的运动情况是( )【导学号:05002029】图2-1-9A.向左摆动B.向右摆动C.保持静止D.无法判断【解析】当条形磁铁插入线圈中时,线圈中向左的磁场增强,由楞次定律可知左边的金属板电势高,故带负电的小球将向左摆动,选项A正确.【答案】 A4.如图2-1-10所示,导线框abcd与直导线在同一平面内,直导线通有恒定电流I,当线框由左向右匀速通过直导线的过程中,线框中感应电流的方向是( )【导学号:05002030】图2-1-10A.先abcd,后dcba,再abcdB.先abcd,后dcbaC.始终dcbaD.先dcba,后abcd,再dcba【解析】线框在直导线左侧时,随着线框向右运动,磁通量增加,根据楞次定律线框中感应电流的方向为dcba.在线框的cd边跨过直导线后,如图所示,根据右手定则ab边产生的感应电流方向为a→b,cd边产生的感应电流方向为c→d.线框全部跨过直导线后,随着向右运动,磁通量减少,根据楞次定律知线框中感应电流的方向为dcba.故选项D正确.【答案】 D5.法拉第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发电机——法拉第圆盘发电机.如图2-1-11所示,紫铜做的圆盘水平放置在竖直向下的匀强磁场中,圆盘圆心处固定一个摇柄,边缘和圆心处各与一个黄铜电刷紧贴,用导线将电刷与电流表连接起来形成回路.转动摇柄,使圆盘逆时针匀速转动,电流表的指针发生偏转.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2-1-11A .回路中电流大小变化,方向不变B .回路中电流大小不变,方向变化C .回路中电流的大小和方向都周期性变化D .回路中电流方向不变,从b 导线流进电流表【解析】 圆盘在磁场中切割磁感线产生恒定的感应电动势E =12B ωR 2,由右手定则判断得a 端为负极、b 端为正极,所以只有D 项正确.【答案】 D6.某实验小组用如图2-1-12所示的实验装置来验证楞次定律.当条形磁铁自上而下穿过固定的线圈时,通过电流表的感应电流方向是( )【导学号:05002031】图2-1-12A .a →G →bB .先a →G →b ,后b →G →aC .b →G →aD .先b →G →a ,后a →G →b【解析】 条形磁铁自上而下穿入线圈时,磁场方向向下,由楞次定律可知线圈中感应电流产生的磁场方向向上,再应用安培定则可以判断感应电流的方向为逆时针(俯视),即b →G →a .同理可以判断出条形磁铁穿出线圈的过程中,感应电流的方向为顺时针(俯视),即a →G →b .【答案】 D7.如图2-1-13所示,一根长导线弯成如图中abcd 的形状,在导线框中通以直流电,在框的正中间用绝缘的橡皮筋悬挂一个金属环P ,环与导线框处于同一竖直平面内,当电流I 增大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导学号:05002032】图2-1-13A.金属环P中产生顺时针方向的电流B.橡皮筋的长度增大C.橡皮筋的长度不变D.橡皮筋的长度减小【解析】导线框中的电流产生的磁场垂直于纸面向里,当电流I增大时,金属环P 中的磁通量增大,由楞次定律和安培定则可知金属环P中产生逆时针方向的感应电流,故A 项错;根据对称性及左手定则可知金属环P所受安培力的合力方向向下,并且随电流I的增大而增大,所以橡皮筋会被拉长,故B项正确,C、D项错.【答案】 B8.(多选)如图2-1-14所示,一用绝缘材料做的玩偶两脚固定在矩形闭合线圈两个边上,现将其放置在水平薄板上,有一块蹄形磁铁如图所示置于平板的正下方(磁极间距略大于矩形线圈的宽度),当磁铁匀速向右通过线圈时,玩偶却静止不动,那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2-1-14A.线圈受摩擦力方向一直向左B.线圈受摩擦力方向先向左、后向右C.感应电流的方向顺时针→逆时针→顺时针(从上向下看)D.感应电流的方向顺时针→逆时针(从上向下看)【解析】根据楞次定律“阻碍”的效果,阻碍导体、磁体间的相对运动.当蹄形磁铁接近线圈时,线圈有向右的运动趋势,所受静摩擦力方向向左,当蹄形磁铁远离线圈时,两者吸引,线圈仍有向右的运动趋势,所受静摩擦力方向仍向左,A对,B错.穿过线圈的磁通量先向上的增加,再向下的增多,最后向下的减少.由楞次定律知,从上往下看,感应电流的方向先顺时针,再逆时针,最后顺时针,C对,D错.【答案】AC9.如图2-1-15所示,MN是一根固定的通电长直导线,电流方向向上,今将一金属线框abcd放在导线上,让线框的位置偏向导线左边,两者彼此绝缘.当导线中的电流突然增大时,线框整体受力情况为( )【导学号:05002033】图2-1-15A.受力向右B.受力向左C.受力向上D.受力为零【解析】本题可用两种解法:解法一:根据安培定则可知通电直导线周围的磁场分布如图所示.当直导线上电流突然增大时,穿过矩形回路的合磁通量(方向向外)增大,回路中产生顺时针方向的感应电流,因ad、bc两边对称分布,所受的安培力合力为零.而ab、cd两边虽然通过的电流方向相反,但它们所在处的磁场方向也相反,由左手定则可知它们所受的安培力均向右,所以线框整体受力向右,A正确.解法二:从楞次定律的另一表述分析可知当MN中电流突然增大时,穿过线框的磁通量增大,感应电流引起的结果必是阻碍磁通量的增大,即线框向右移动,故线框整体受力向右,A正确.【答案】 A10.矩形导线框abcd固定在匀强磁场中,磁感线的方向与导线框所在平面垂直.规定磁场的正方向垂直纸面向里,磁感应强度B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2-1-16所示.若规定顺时针方向为感应电流的正方向,则图中正确的是( )图2-1-16【解析】 0~1 s ,感应电流的方向由楞次定律可知为逆时针,即沿负方向,根据电磁感应定律E =S ΔBΔt ,由于B -t 图像斜率大小一定,又因S 不变,所以E 大小为定值,则电流大小一定.同理1~3 s ,感应电流方向为顺时针,沿正方向,电流大小为定值,与0~1 s 相等;3~4 s 感应电流方向为逆时针,沿负方向,电流大小为定值,与0~1 s 相等.D 项正确.【答案】 D11. 如图2-1-17所示,一个边长为L 的正方形金属框质量为m ,电阻为R ,用细线把它悬挂于一个有界的磁场边缘.金属框的上半部处于磁场内,下半部处于磁场外.磁场随时间均匀变化满足B =kt ,已知细线所能承受的最大拉力T =2mg ,求从t =0时起,经多长时间细线会被拉断?图2-1-17【解析】 设t 时刻细线恰被拉断,由题意知,B =kt ①金属框中产生的感应电动势E =ΔB Δt·S =kL 2/2 ②金属框受到的安培力F =BIL =BEL R =BkL 32R③由力的平衡条件得,T =mg +F ④ 代入①、②、③式得t =2mgRk 2L3.【答案】2mgR k 2L312. 如图2-1-18所示,水平平行的光滑导轨,导轨间距离为L =1 m ,左端接有定值电阻R =2 Ω,金属棒PQ 与导轨接触良好,PQ 的电阻为r =0.5 Ω,导轨电阻不计,整个装置处于磁感应强度为B =1 T 的匀强磁场中,现使PQ 在水平向右的恒力F =2 N 作用下运动,求:图2-1-18(1)棒PQ 中感应电流的方向; (2)棒PQ 中哪端电势高; (3)棒PQ 所受安培力的方向; (4)棒PQ 的最大速度.【导学号:05002034】【解析】 (1)根据右手定则可知电流方向由Q →P .(2)棒PQ 相当于电源,电流在PQ 上由负极流向正极,故P 端电势高. (3)由左手定则知,PQ 棒所受安培力方向水平向左.(4)由于向左的安培力增大,故PQ 棒做加速度越来越小的加速运动,当F 安=F 时,PQ 棒的速度最大,设为v ,此时感应电动势:E =BLv ,回路电流:I =ER +r.由F =F 安知F =BIL ,得:v =F R +rB 2L 2=5 m/s ,方向水平向右.【答案】 (1)Q →P (2)P 端 (3)水平向左 (4)5 m/s ,方向水平向右。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5学业分层测评2
高中物理学习材料(灿若寒星**整理制作)学业分层测评(二)(建议用时:45分钟)[学业达标]1.下面关于物体动量和冲量的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所受合外力冲量越大,它的动量也越大B.物体所受合外力冲量不为零,它的动量一定要改变C.物体动量增量的方向,就是它所受冲量的方向D.物体所受合外力越大,它的动量变化就越快E.物体所受合外力越大,则它的动量变化越大【解析】由Ft=Δp知,Ft≠0,Δp≠0,即动量一定变化,Ft越大,Δp 越大,但动量不一定大,它还与初态的动量有关,故A错误,B正确;冲量不仅与Δp大小相等,而且方向相同,所以C正确;由F=ΔpΔt知,物体所受合外力越大,动量的变化率ΔpΔt越大,即动量变化越快,但动量的变化量不一定大,D正确,E错误.【答案】BCD2.在任何相等时间内,物体动量的变化量总是相等的运动可能是() A.匀速圆周运动B.匀变速直线运动C.自由落体运动D.平抛运动E.行星绕太阳的运动【解析】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自由落体运动、平抛运动所受的合外力恒定不变.由动量定理可知,它们在任何相等时间内的动量变化量总相等,而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及行星绕太阳的运动合外力是变力,故B、C、D均正确,A、E错误.【答案】BCD3.如图16-2-5所示,铁块压着一张纸条放在水平桌面上,第一次以速度v 抽出纸条后,铁块落在水平地面上的P点,第二次以速度2v抽出纸条,则()【导学号:66390004】图16-2-5A.铁块落地点在P点左边B.铁块落地点在P点右边C.第二次纸条与铁块的作用时间比第一次短D.第二次纸条与铁块的作用时间比第一次长E.第二次抽纸条的过程中,铁块受合力的冲量比第一次小【解析】以不同的速度抽出纸条时,铁块所受摩擦力相同,抽出纸条的速度越大,铁块与纸条相互作用的时间越短,铁块受到合力的冲量越小,故铁块获得的速度越小,铁块平抛的水平位移越小,所以选项A、C、E正确.【答案】ACE4.竖直上抛一质量为m的小球,经t秒小球重新回到抛出点,若取向上为正方向,那么从抛出到重新回到抛出点的过程中,小球动量变化量为________.【解析】由动量定理得-mgt=Δp.【答案】-mgt5.跳远时,跳在沙坑里比跳在水泥地上安全,这是为什么?【解析】人跳远时落地前的速度v一定,则初动量相同;落地后静止,末动量为零,所以人在下落过程中的动量变化量Δp一定,即沙坑和水泥地对人的冲量大小相等.因落在沙坑上作用的时间长,落在水泥地上作用的时间短,根据动量定理Ft=Δp可知,作用时间t长,则作用力F小.【答案】见解析6.将质量为m=1 kg的小球,从距水平地面高h=5 m处,以v0=10 m/s 的水平速度抛出,不计空气阻力,g取10 m/s2.求:(1)抛出后0.4 s内重力对小球的冲量;(2)平抛运动过程中小球动量的增量Δp;(3)小球落地时的动量p′. 【导学号:66390005】【解析】(1)重力是恒力,0.4 s内重力对小球的冲量I=mgt=1×10×0.4 N·s =4 N·s方向竖直向下.(2)由于平抛运动的竖直分运动为自由落体运动,故h=12gt2落地时间t=2hg=1 s小球飞行过程中只受重力作用,所以合外力的冲量为I=mgt=1×10×1 N·s =10 N·s方向竖直向下由动量定理得Δp=I=10 N·s,方向竖直向下.(3)小球落地时竖直分速度为v y=gt=10 m/s.由速度合成知,落地速度v=v20+v2y=102+102m/s=10 2 m/s所以小球落地时的动量大小为p′=m v=102kg·m/s方向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45°.【答案】(1)4 N·s方向竖直向下(2)10 N·s方向竖直向下(3)10 2 kg·m/s方向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45°[能力提升]7.(2015·北京高考改编)“蹦极”运动中,长弹性绳的一端固定,另一端绑在人身上,人从几十米高处跳下,将蹦极过程简化为人沿竖直方向的运动,从绳恰好伸直,到人第一次下降至最低点的过程中,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绳对人的冲量始终向上,人的动量先增大后减小B.绳对人的拉力始终做负功,人的动能先增大后减小C.绳恰好伸直时,绳的弹性势能为零,人的动能最大D.人在最低点时,绳对人的拉力大于人所受的重力E.人在最低点时,绳对人的拉力等于人所受的重力【解析】从绳恰好伸直到人第一次下降至最低点的过程中,人先做加速度减小的加速运动,后做加速度增大的减速运动,加速度等于零时,速度最大,故人的动量和动能都是先增大后减小,加速度等于零时(即绳对人的拉力等于人所受的重力时)速度最大,动量和动能最大,在最低点时人具有向上的加速度,绳对人的拉力大于人所受的重力.绳的拉力方向始终向上与运动方向相反,故绳对人的冲量方向始终向上,绳对人的拉力始终做负功.故选项A、B、D正确,选项C、E错误.【答案】ABD8.质量为1 kg的物体做直线运动,其速度图象如图16-2-6所示.则物体在前10 s内所受外力的冲量是________,在后10 s内所受外力的冲量是________.【导学号:66390006】图16-2-6【解析】由图象可知,在前10 s内初末状态的动量相等,p1=p2=5 kg·m/s,由动量定理知I1=0;在后10 s内p3=-5 kg·m/s,I2=p3-p2=-10 N·s.【答案】0-10 N·s9.(2014·天津高考)如图16-2-7所示,水平地面上静止放置一辆小车A,质量m A=4 kg,上表面光滑,小车与地面间的摩擦力极小,可以忽略不计.可视为质点的物块B置于A的最右端,B的质量m B=2 kg.现对A施加一个水平向右的恒力F=10 N,A运动一段时间后,小车左端固定的挡板与B发生碰撞,碰撞时间极短,碰后A、B粘合在一起,共同在F的作用下继续运动,碰撞后经时间t=0.6 s,二者的速度达到v t=2 m/s.求:图16-2-7(1)A开始运动时加速度a的大小;(2)A、B碰撞后瞬间的共同速度v的大小.【解析】(1)以A为研究对象,由牛顿第二定律有F=m A a①代入数据解得a=2.5 m/s2.②(2)对A、B碰撞后共同运动t=0.6 s的过程,由动量定理得Ft=(m A+m B)v t-(m A+m B)v③代入数据解得v=1 m/s.④【答案】(1)2.5 m/s2(2)1 m/s10.(2015·安徽高考)一质量为0.5 kg的小物块放在水平地面上的A点,距离A点5 m的位置B处是一面墙,如图16-2-8所示,物块以v0=9 m/s的初速度从A点沿AB方向运动,在与墙壁碰撞前瞬间的速度为7 m/s,碰后以6 m/s的速度反向运动直至静止,g取10 m/s2.图16-2-8(1)求物块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2)若碰撞时间为0.05 s,求碰撞过程中墙面对物块平均作用力的大小F.(3)求物块在反向运动过程中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W. 【导学号:66390007】【解析】(1)由动能定理,有-μmgs=12m v2-12m v2可得μ=0.32.(2)由动量定理:有FΔt=m v′-m v 可得F=130 N.(3)W=12m v′2=9 J.【答案】(1)0.32(2)130 N(3)9 J。
2017-2018学年高二物理教科版选修3-3第5章 章末分层测
章末综合测评(四)(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6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5个选项有3项符合题目要求.选对1个得2分,选对2个得4分,选对3个得6分,每选错1个扣3分,最低得分为0分)1.下述做法不能改善空气质量的是()A.以煤等燃料作为主要生活燃料B.利用太阳能、风能和氢能等能源替代化石能源C.鼓励私人购买和使用汽车代替公交车D.限制使用电动车E.大量使用核能发电、风力发电和水力发电【解析】以煤等燃料作为主要生活燃料时会产生大量空气污染物;私人汽车代替公交车会使汽油消耗量增加,带来的空气污染物增多;限制使用电动车对改善空气质量无影响;核能发电、风力发电和水力发电能减少污染物.故选A、C、D.【答案】ACD2.我国拥有较丰富的地热资源,其开发利用前景广阔.下列关于地热能说法正确的是()A.可以用于洗浴、发电以及供暖等方面B.与煤炭、石油、天然气一样都是化石能源C.主要源于地球内部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能量D.与地下水结合可形成热水型地热,释放形式之一是温泉E.地热能不是一次能源,也不是新能源【解析】地热能的用途有采暖、发电、种植、养殖、医疗等多个方面;地热能是来自地球内部的能量,不属于化石能源,是地球内部放射性元素衰变释放的热能,是一次能源也是新能源;地热能与地下水结合就变成地下热水或蒸汽,这些地下热水沿着断层或裂隙上升到地表,就形成温泉等,故B、E错误.【答案】ACD3.酸雨对植物的正常生长影响很大,为了减少酸雨的影响,应采取的措施是()【导学号:74320072】A.少用煤做燃料B.燃料脱硫C.在已经酸化的土壤中加石灰D.多种植美人蕉、银杏等植物E.鼓励大量购买私家车【解析】酸雨主要是由煤、石油等燃料,尤其是煤燃烧所释放的SO2和氮氧化物在降水过程中溶入雨水形成的,因而为减小酸雨的影响,少烧煤和燃料脱硫是有效的方法;另外美人蕉和银杏对SO2有较强的吸收能力;汽车尾气不能减少酸雨的形成,故C、E错误,选A、B、D.【答案】ABD4.自由摆动的秋千摆动幅度越来越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机械能守恒B.机械能在减少C.总能量守恒D.只有动能和重力势能的相互转化E.减少的机械能转化为内能,但总能量守恒【解析】自由摆动的秋千摆动幅度越来越小,说明机械能在减少,减少的机械能通过克服阻力做功转化为内能,但总能量不变,故B、C、E选项正确.【答案】BCE5.采用绝热(即不与外界交换热量)的方式使一定量的气体由初态A变化至末态B,对于不同的绝热方式,下面说法正确的是()A.对气体所做的功不同B.对气体所做的功相同C.气体对外所做的功相同D.对气体不需做功,因为没有能量的传递E.气体内能的变化是相同的【解析】对于一定量的气体,不管采用任何一种绝热方式由状态A变化到状态B,都是绝热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气体在初状态A有一确定的内能U A,在状态B有另一确定的内能U B,由绝热过程中ΔU=U B-U A=W知,W为恒量,所以B、C、E选项正确.【答案】BCE6.如图1所示,一演示用的“永动机”转轮由5根轻杆和转轴构成,轻杆的末端装有用形状记忆合金制成的叶片.轻推转轮后,进入热水的叶片因伸展而“划水”,推动转轮转动.离开热水后,叶片形状迅速恢复,转轮因此能较长时间转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图1A.转轮依靠自身惯性转动,不需要消耗外界能量B.转轮转动所需能量来自形状记忆合金从热水中吸收的热量C.转动的叶片不断搅动热水,水温升高D.叶片在热水中吸收的热量一定大于在空气中释放的热量E.叶片在热水中吸收的热量一定大于水和转轮获得动能【解析】形状记忆合金从热水中吸收热量后,一部分能量在伸展划水时转变为水和转轮的动能,另一部分释放到空气中,根据能量守恒定律可知B、D、E项正确.【答案】BDE7.如图2所示,内壁光滑、导热良好的汽缸中用活塞封闭有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当环境温度升高时,缸内气体()【导学号:74320073】图2A.内能增加B.对外做功C.压强增大D .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都增大E .分子间除碰撞力外无斥力和引力【解析】 因汽缸导热良好,故环境温度升高时封闭气体温度亦升高,而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的内能只与温度有关,故封闭气体的内能增大,A 正确;因汽缸内壁光滑,由活塞受力平衡有p 0S +mg =pS ,即缸内气体的压强p =p 0+mg S 不变,C 错误;由盖吕萨克定律V T =恒量,可知气体体积膨胀,对外做功,B 正确;理想气体分子间除碰撞瞬间外无相互作用力,故D 错误,E 正确.【答案】 ABE8.根据热力学定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电冰箱的工作过程表明,热量可以从低温物体向高温物体传递B .空调机在制冷过程中,从室内吸收的热量少于向室外放出的热量C .科技的进步可以使内燃机成为单一热源的热机D .对能源的过度消耗将使自然界的能量不断减少,形成“能源危机”E .虽然能源不断消耗,但总能量保持不变,只不过能用的能量不断减少【解析】 热力学第二定律有两种表述:第一是热量不能自发地从低温物体传到高温物体,即自发热传递具有方向性,选项A 中热量从低温物体传到高温物体是电冰箱工作的结果,选项A 正确;第二是不可能从单一热库吸收热量,使之完全变为功,而不产生其他影响,即第二类永动机不存在,选项B 正确,选项C 错误;由能量守恒定律知,能量总是守恒的,只是存在的形式不同,选项D 错误,E 正确.【答案】 ABE9.如图3所示,带有活塞的汽缸中封闭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将一个半导体NTC 热敏电阻R 置于汽缸中,热敏电阻与容器外的电源E 和电流表A 组成闭合回路,汽缸和活塞具有良好的绝热(与外界无热交换)性能.热敏电阻发热不计.若发现电流表的读数增大时,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图3A.气体一定对外做功B.气体体积一定增大C.气体内能一定增大D.气体压强一定增大E.气体体积一定减小【解析】电流表读数增大,说明热敏电阻温度升高,由于汽缸绝热,故气体温度升高,则内能一定增大,C正确;气体压强也一定增大,D正确;由ΔU =W+Q知,W为正,所以外界对气体做功,气体体积减小,E正确.【答案】CDE10.如图4所示,两个相通的容器P、Q间装有阀门K,P中充满气体,Q内为真空,整个系统与外界没有热交换.打开阀门K后,P中的气体进入Q中,最终达到平衡,则()图4A.气体体积膨胀,内能不变B.气体分子势能减少,内能增加C.气体分子势能增加,压强可能不变D.气体分子势能可认为不变,气体分子的平均动能也不变E.Q中气体不可能自发地全部退回到P中【解析】据热力学第二定律,自然界涉及热现象的宏观过程都具有方向性,可知E项正确;容器内气体自由膨胀,气体与外界之间不做功也没有热交换,故气体的内能不变,A正确,B不正确;气体分子间作用力很弱,气体体积变化时,气体分子势能可认为不变,C项不正确;内能不变,即温度不变,故分子的平均动能不变,D正确.【答案】ADE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共40分.按题目要求作答)11.(12分)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汽车数量迅猛增长,汽车排放的尾气造成的空气污染越来越严重.据有关资料统计,汽车尾气排放造成的空气污染目前已占整个污染源的一半以上.在这种情况下,目前正在研制开发的太阳能汽车具有更好的发展前景.如图5所示是某研究所研制的太阳能汽车,它是利用太阳能电池板将接收到的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再利用电动机来驱动的一种新型汽车.设太阳光照射到电池板上的辐射功率为7 kW.在晴朗的天气里,电池板对着太阳时产生的电压为160 V,并对车上的电动机提供12 A的电流,请你求出:【导学号:74320074】图5(1)在这种情况下电动机消耗的电功率是多大?(2)如果这辆汽车的电动机将电能最终转化为机械能的效率为75%,当汽车在水平路面上匀速行驶时,受到的牵引力为180 N,则在1 min内这辆车行驶了多少米?【解析】(1)电动机消耗的电功率P=UI=160×12 W=1 920 W.(2)由P=W t得W电=Pt=1 920×60 J=115 200 J由题意W机=W电η=115 200 J×75%=86 400 J又由W=Fs得汽车行驶的距离s=WF=86 400180m=480 m.【答案】(1)1 920 W(2)480 m12.(12分)如图6所示,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从状态A等容变化到状态B,再等压变化到状态D.已知在状态A时,气体温度t A=327 ℃.图6(1)求气体在状态B 时的温度;(2)已知由状态B →D 的过程,气体对外做功W ,气体与外界交换热量Q ,试比较W 与Q 的大小,并说明原因.【解析】 (1)气体由状态A 变化到状态B由查理定律p A T A =p B T B可得 T B =p B p AT A =12×(327+273) K =300 K所以t B =27 ℃.(2)由B →D 的过程,气体温度升高,内能增大,由热力学第一定律ΔU =Q -W >0可得Q >W .【答案】 (1)27 ℃ (2)Q >W 原因见解析13. (16分)如图7所示,p -V 图中,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由状态A 经过ACB 过程至状态B ,气体对外做功280 J ,吸收热量 410 J ;气体又从状态B 经BDA 过程回到状态A ,这一过程中外界对气体做功 200 J .求:图7(1)ACB 过程中气体的内能是增加还是减少?变化量是多少?(2)BDA 过程中气体是吸热还是放热?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是多少?【解析】 (1)ACB 过程内能增加,ACB 过程中W 1=-280 J ,Q 1=410 J 由热力学第一定律U B -U A =W 1+Q 1=130 J气体内能的变化量为130 J.(2)BDA 过程中气体放热因为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的内能只与温度有关,则BDA 过程中气体内能变化量U A -U B =-130 J又因外界对气体做功200 J由热力学第一定律U A-U B=W2+Q2得,Q2=-330 J,放出热量330 J.【答案】(1)增加130 J(2)放热330 J。
2017-2018学年高中物理(教科版选修3-5) 模块综合测评 Word版含答案
模块综合测评(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4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5~8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卢瑟福用实验得出原子核具有复杂的结构B.玻尔认为,氢原子中电子轨道是量子化的,能量也是量子化的C.重核的裂变过程质量增大,轻核的聚变过程有质量亏损D.将放射性元素掺杂到其他稳定元素中,并降低其温度,该元素的半衰期变小【解析】关于原子核有复杂结构的信息最先来自于天然放射现象,A错误.中等大小的核的比结合能最大、核子平均质量最小,轻核聚变与重核裂变过程中都是释放能量,都发生质量亏损,C错误.半衰期是描述原子核衰变快慢的物理量,只取决于原子核内部结构,与其化学状态、物理状态无关,D错误.根据玻尔原子理论,知B正确.【答案】 B2.质量为m的物体以速度v0从地面竖直向上抛(不计空气阻力)到落回地面,在此过程中( )【导学号:22482071】A.上升过程和下落过程中动量的变化量大小为mv0,但方向相反B.整个过程中重力的冲量为mv0C.整个过程中重力的冲量为0D.上升、下降过程冲量大小均为mv0,方向向下【解析】不计空气阻力时,物体以速度v0落向地面,上升过程和下降过程中动量变化量等于重力的冲量,大小均为mv0,方向竖直向下,重力的总冲量为2mv0,故D正确,A、B、C错误.【答案】 D3.如图1所示,为氢原子能级图,现有大量氢原子从n=4的能级发生跃迁,并发射光子照射一个钠光电管,其逸出功为2.29 eV,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图1A.氢原子只能发出6种不同频率的光B.能够让钠光电管发生光电效应现象的有3种光子C.为了增大钠光电管的光电流,可增大入射光的频率D.光电管发出的光电子与原子核发生β衰变时放出的电子都是来源于原子核内部【解析】由C24=6种知A正确;这六种光子能量依次为12.75 eV、12.09 eV、10.20 eV、2.55 eV、1.89 eV、0.66 eV,故能让钠光电管发生光电效应的光子有四种,B错误.要增大光电流,需增大单位时间内逸出的光电子数目,即增大入射光的强度,C错误.光电管中发出的电子是金属内自由电子获得足够能量逸出的,而β衰变放出的电子是原子核内中子转变为质子时产生的,D错误.【答案】 A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导学号:22482098】A.14 6C的半衰期会随着周围环境温度的变化而改变B.爱因斯坦为解释光的干涉现象提出了光子说C.处于n=3能级状态的大量氢原子自发跃迁时,能发出3种频率的光子D.爱因斯坦在研究黑体辐射问题时提出了能量子假说【解析】元素的半衰期由原子核内部因素决定,与外界温度无关;爱因斯坦为解释光电效应提出了光子说;处于n=3能级状态的大量氢原子自发跃迁时,能发出3种频率的光子;普朗克为了解释黑体辐射,提出了能量子假说.【答案】 C5.如图2所示,小车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向左运动,木块在小车的水平车板上水平向右运动,且未滑出小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图2A.若小车的动量大于木块的动量,则木块先减速再加速后匀速B.若小车的动量大于木块的动量,则小车先减速再加速后匀速C.若小车的动量小于木块的动量,则木块先减速后匀速D.若小车的动量小于木块的动量,则小车先减速后匀速【解析】因水平面光滑,小车与木块组成的系统动量守恒,若小车的动量大于木块的动量,则总动量方向向左,最后小车和木块一起向左运动,小车先减速后匀速,木块先向右减速再向左加速,最后匀速,A正确,B错误;若小车动量小于木块动量,则最后两者一起向右运动,木块先减速后匀速,小车先向左减速,再向右加速,最后匀速运动,C正确,D 错误.【答案】AC6.根据玻尔理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原子处于定态时,虽然电子做变速运动,但并不向外辐射能量B.氢原子的核外电子由较高能级跃迁到较低能级时,要释放一定频率的光子,电势能的减少量大于动能的增加量C.氢原子可以吸收小于使氢原子电离能量的任意能量的光子,因而轨道半径可以连续增大D.电子没有确定轨道,只存在电子云【解析】根据玻尔理论中的定态假设可知,原子处于定态时,不向外辐射能量,A项正确;氢原子发生跃迁辐射光子,减少的电势能一部分转化为电子的动能,另一部分转化为光子能量辐射出去,B项正确;氢原子只能吸收等于能级差的能量的光子,轨道半径也是一系列不连续的特定值,C、D项错.【答案】AB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方程式238 92U→234 90Th+42He是重核裂变反应方程B.光电效应和康普顿效应都说明光具有粒子性C.β衰变所释放的电子是原子核内的质子转化成中子时所产生的D.德布罗意首先提出了物质波的猜想,而电子衍射实验证实了他的猜想【解析】238 92U→234 90Th+42He是衰变反应,不是重核裂变反应方程,故A错误;光电效应和康普顿效应都说明光具有粒子性,故B正确;β衰变所释放的电子,是原子核内的中子转化成质子和电子时所产生的,故C错误;德布罗意首先提出了物质波的猜想,之后电子衍射实验证实了他的猜想,故D正确.【答案】BD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导学号:22482072】A.232 90Th经过6次α衰变和4次β衰变后,成为稳定的原子核208 82PbB.发现中子的核反应方程为94Be+42He→12 6C+10nC.γ射线一般伴随着α或β射线产生,在这三种射线中γ射线的穿透能力最强,电离能力最弱D.氢原子核外电子从半径较小的轨道跃迁到半径较大的轨道时,电子的动能减小,电势能增大,原子能量减小【解析】232 90Th经过6次α衰变和4次β衰变后,质量数是:m=232-6×4=208,电荷数:z=90-2×6+4=82,成为稳定的原子核208 82Pb,故A正确;发现中子的核反应方程是94Be+42He→12 6C+10n,故B正确;γ射线一般伴随着α或β射线产生,在这三种射线中γ射线的穿透能力最强,电离能力最弱,故C正确;根据玻尔理论可知,核外电子从半径较小的轨道跃迁到半径较大的轨道时,氢原子的电势能增大,核外电子遵循:k e 2r 2=mv 2r,据此可知电子的动能减小;再据能级与半径的关系可知,原子的能量随半径的增大而增大,故D 错误.【答案】 ABC二、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52分.按题目要求作答)9.(8分)若在做“验证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中,称得入射小球1的质量m 1=15 g ,被碰小球2的质量m 2=10 g ,由实验得出它们在碰撞前后的位移—时间图线如图3所示,则由图可知,入射小球在碰前的动量是________g·cm/s ,入射小球在碰后的动量是________g·cm/s ,被碰小球的动量是________g·cm/s ,由此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图3【解析】 由题图知碰前p 1=m 1v 1=m 1Δx 1Δt 1=1 500 g·cm/s碰后p 1′=m 1Δx 1′Δt 1′=750 g·cm/sp 2′=m 2Δx 2′Δt 2′=750 g·cm/s. 由此可得出的结论是两小球碰撞前后的动量守恒. 【答案】 1 500 750 750 两小球碰撞前后的动量守恒10.(8分)用半径相同的两个小球A 、B 的碰撞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实验装置示意图如图4所示,斜槽与水平槽圆滑连接.实验时先不放B 球,使A 球从斜槽上某一固定点C 由静止滚下,落到位于水平地面的记录纸上留下痕迹,再把B 球静置于水平槽边缘处,让A 球仍从C 处由静止滚下,A 球和B 球碰撞后分别落在记录纸上留下各自的痕迹.记录纸上的O 点是重垂线所指的位置,若测得各落点痕迹到O 点距离:OM =2.68 cm ,OP =8.62 cm ,ON =11.50 cm ,并知A 、B 两球的质量比为2∶1,则未放B 球时A 球落地点是记录纸上的________点,系统碰撞前总动量p 与碰撞后总动量p ′的百分误差|p -p ′|p×100%=________%(结果保留一位有效数字).【导学号:22482073】图4【解析】 M 、N 分别是碰后两球的落地点的位置,P 是碰前A 球的落地点的位置,碰前系统的总动量可等效表示为p =m A ·OP ,碰后系统的总动量可等效表示为p ′=m A ·OM +m B ·ON ,则其百分误差|p -p ′|p =|m A ·OP - m A ·OM +m B ·ON |m A ·OP≈2%. 【答案】 P 211.(12分)一群氢原子处于量子数n =4的能级状态,氢原子的能级图如图5所示,则:图5(1)氢原子可能发射几种频率的光子?(2)氢原子由量子数n =4的能级跃迁到n =2的能级时辐射光子的能量是多少电子伏? (3)用(2)中的光子照射下表中几种金属,哪些金属能发生光电效应?发生光电效应时,发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是多少电子伏?【解析】 (1)(2)由玻尔的跃迁规律可得光子的能量为E =E 4-E 2,代入数据得E =2.55 eV. (3)E 只大于铯的逸出功,故光子只有照射铯金属上时才能发生光电效应.根据爱因斯坦的光电效应方程可得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为E km =E -W 0代入数据得,E km =0.65 eV.【答案】 (1)6种 (2)2.55 eV (3)铯 0.65 eV12.(12分)如图6所示,质量为3m 的木块静止放置在光滑水平面上,质量为m 的子弹(可视为质点)以初速度v 0水平向右射入木块,穿出木块时速度变为25v 0,已知木块的长为L ,设子弹在木块中的阻力恒定.试求:【导学号:22482099】图6(1)子弹穿出木块后,木块的速度大小v ; (2)子弹在木块中运动的时间t .【解析】 (1)子弹与木块相互作用过程,满足动量守恒定律:mv 0=m 25v 0+3mv解得:v =v 05.(2)对系统应用功能关系:fL =12mv 20-12m ⎝ ⎛⎭⎪⎫25v 02-123mv 2解得:f =9mv 225L对木块应用动量定理:ft =3mv 解得:t =5L 3v 0. 【答案】 (1)v =v 05 (2)t =5L3v 013.(12分)如图7所示,一质量为2m 的L 形长木板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木板右端竖起部分内侧有粘性物质,当有其他物体与之接触时即会粘在一起.某一时刻有一质量为m 的物块,以水平速度v 0从L 形长木板的左端滑上长木板.已知物块与L 形长木板的上表面的动摩擦因数为μ,当它刚要与L 形长木板右端竖起部分相碰时,速度减为v 02,碰后即粘在一起,求:图7(1)物块在L 形长木板上的滑行时间及此时长木板在地面上滑行的距离; (2)物块与L 形长木板右端竖起部分相碰过程中,长木板受到的冲量大小. 【解析】 (1)设物块在L 形长木板上的滑行时间为t ,由动量定理得: -μmgt =m v 02-mv 0解得t =v 02μg物块与L 形长木板右端竖起部分相碰前系统动量守恒:mv 0=m v 02+2mv 1解得v 1=v 04由动能定理得μmgs =12×2mv 21解得s =v 2016μg.(2)物块与L 形长木板右端竖起部分相碰过程,系统动量守恒mv 0=3mv 2 对长木板由动量定理得:I =2mv 2-2mv 1=mv 06.【答案】 (1)v 02μg v 2016μg (2)mv 06。
2017-2018学年高中物理选修3-1学业分层测评:第2章 5
学业分层测评(十四) (建议用时:45分钟)1.电阻R 1与R 2的伏安特性曲线如图254所示,并把第一象限分为Ⅰ、Ⅱ、Ⅲ三个区域,现把R 1与R 2串联在电路中,R 1和R 2消耗的电功率分别为P 1和P 2,串联总电阻为R ,下列关于P 1与P 2的大小及R 的伏安特性曲线所在区域的叙述,正确的是( )图254A .P 1>P 2,特性曲线在Ⅰ区B .P 1<P 2,特性曲线在Ⅰ区C .P 1>P 2,特性曲线在Ⅲ区D .P 1<P 2,特性曲线在Ⅲ区【解析】 由图知R 1<R 2,二者串联电流相等,由P =I 2R ,知P 1<P 2,串联电阻R 大于R 1也大于R 2,故其伏安特性曲线将在Ⅲ区,选D.【答案】 D2.通过电阻R 的电流为I 时,在时间t 内产生的热量为Q ,若电阻为2R ,电流为I2,则在时间t 内产生的热量为( )A.4QB.2QC.12Q D.14Q 【解析】 根据焦耳定律知Q =I 2Rt ,Q ′=(I 2)2·2Rt ,故Q ′=12Q ,C 正确.【答案】 C3.有一只电风扇,标有“220 V 50 W”,电动机线圈的电阻为0.4 Ω,把它接入220 V 的电路中,以下几种计算时间t 内产生热量的方法,正确的是( )【导学号:34522130】A .Q =U 2tRB .Q =PtC .Q =(P U)2RtD .以上三种方法均正确【解析】 对纯电阻电路电热的计算可用Q =UIt =I 2Rt =U 2tR,而电风扇工作时不能看成纯电阻电路,故电热计算要用Q =I 2Rt 计算,而电流计算I =P U用于任何电路,所以C 项正确.【答案】 C4.电阻R 和电动机串联接到电路中,如图255所示,已知电阻R 跟电动机线圈的电阻值相等,开关接通后,电动机正常工作,设电阻R 和电动机两端的电压分别为U 1和U 2,经过时间t ,电流通过电阻R 做功为W 1,产生热量为Q 1,电流通过电动机做功为W 2,产生热量为Q 2,则有( )【导学号:34522131】图255A .U 1<U 2,Q 1=Q 2B .U 1=U 2,Q 1=Q 2C .W 1=W 2,Q 1>Q 2D .W 1<W 2,Q 1<Q 2【解析】 电动机是非纯电阻,其两端电压U 2>IR =U 1,B 错误;电流做的功W 1=IU 1t ,W 2=IU 2t ,因此,W 1<W 2,C 错误;产生的热量由Q =I 2Rt 可判断Q 1=Q 2,A 正确,D 错误.【答案】 A5.功率为10 W 的发光二极管(LED 灯)的亮度与功率为60 W 的白炽灯相当.假设每户家庭有2只60 W 的白炽灯,均用10 W 的LED 灯替代,按全国有4亿户家庭,每户家庭每天亮灯6小时计算,估算出全国一年节省的电能最接近( )A .8×108kW·h B .8×1010kW·h C .8×1011 kW·hD .8×1013kW·h【解析】 因每只白炽灯和发光二极管的功率分别为60 W 和10 W ,则每户家庭每天节省的电能为(60-10)×10-3×2×6 kW·h=0.6 kW·h ,所以全国一年节省的电能为0.6×4×108×365 kW·h=8.76×1010kW·h,B 正确,A 、C 、D 错误.【答案】 B6.在研究微型电动机的性能时,应用如图256所示的实验电路.当调节滑动变阻器R 使电动机停止转动时,电流表和电压表的示数分别为0.50 A 和2.0 V .重新调节R 使电动机恢复正常运转,此时 电流表和电压表的示数分别为2.0 A 和24.0 V ,则这台电动机正常运转时的输出功率为( )【导学号:34522132】图256A .32 WB .44 WC .47 WD .48 W【解析】 电动机停止转动时,线圈的电阻r =U 1I 1=4 Ω,电动机恢复正常运转时,电功率P =UI =48 W ,热功率为P 热=I 2r =16 W ,电动机输出的机械功率P 机=P -P 热=32 W ,选项A 正确.【答案】 A7.一个电阻接到某电路后,消耗的功率为110 W ,通过3 C 的电荷量时,有330 J 的电能转化为内能,则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 .电阻所加电压为330 VB .通过电阻的电流为1 AC .电阻通电时间为3 sD .这个电阻的阻值为110 Ω【解析】 由W =qU 知电路电压U =W q =110 V ,A 错误;由P =IU 得I =P U=1 A ,B 正确;由W =Pt 得通电时间t =W P =3 s ,C 正确;由R =U I,得R =110 Ω,D 正确.【答案】 A8.图257所示电路中,各灯泡额定电压和额定功率分别是:A 灯“10 V 10 W”,B 灯“60 V 60 W”,C 灯“20 V 20 W”,D 灯“20 V 20 W”.在a 、b 两端加上电压后,四个灯泡都能发光.比较各灯泡消耗功率大小,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导学号:34522133】图257A .PB >P D >P A >PC B .P B >P A >PD =P C C .P B >P D >P C >P AD .P A >P C >P D >P B【解析】 由R =U 2P可知,灯的电阻R A =10 Ω,R B =60 Ω,R C =R D =20 Ω,C 、D 并联部分的电阻为R 并=10 Ω,电路中R B >R A =R 并,由串联电路的功率关系知P B >P A =P 并,而P C =P D =P 并2,故P B >P A >P D =P C ,B 正确.【答案】 B9.一只电炉的电阻丝和一台电动机线圈的电阻相同,都为R ,设通过它们的电流相同(电动机正常运转),则在相同时间内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A .电炉和电动机产生的热量相同B .电动机消耗的功率大于电炉消耗的功率C .电炉两端电压小于电动机两端电压D .电炉和电动机两端电压相等 【解析】 对电动机IU =IU ′+IU R ① 其中IU ′为转化为机械能的功率.对电炉: 只有P =I 2R =IU R ② 比较①②得:U >U R ,D 错. 【答案】 D10.如图258所示,有一内电阻为4.4 Ω的电解槽和一盏标有“110 V 60 W”的灯泡串联后接在电压为220 V 的直流电路两端,灯泡正常发光,则( )图258A .电解槽消耗的电功率为120 WB .电解槽的发热功率为60 WC .电解槽消耗的电功率为60 WD .电路消耗的总功率为60 W【解析】 灯泡能正常发光,说明电解槽和灯泡均分得110 V 电压,且干路电流I =I灯=611A ,则电解槽消耗的电功率P =P 灯=60 W ,A 错,C 对;电解槽的发热功率P 热=I 2R 内≈1.3 W,B 错误;整个电路消耗的总功率P 总=220×611W =120 W ,D 错.【答案】 C11.如图259是家用电饭煲的电路图.将电饭煲接到稳压电源上,当开关接通“加热”挡时,电热丝以额定功率给食物加热,当食物蒸熟后,开关接通“保温”挡,给食物保温,这时电热丝的功率为其额定功率的1/9,电流为1.40 A ,已知分压电阻的阻值是R =100 Ω.求:图259(1)保温时,电阻R 两端的电压; (2)稳压电源输出的电压; (3)电热丝的额定功率.【导学号:34522134】【解析】 (1)电阻R 两端的电压为U R =IR =1.40×100 V =140 V.(2)设电热丝的电阻为r ,电源输出电压为U ,则 (UR +r )2r =19·U 2r解得:r =50 Ω. 所以电源电压为U =I (R +r )=1.40×(100+50) V =210 V.(3)电热丝的额定功率为P =U 2r =210250W =882 W.【答案】 (1)140 V (2)210 V (3)882 W12.一辆电动自行车的铭牌上给出了如下的技术参数表:质量为M =70 kg 的人骑此电动自行车沿平直公路行驶,所受阻力F f 恒为车和人总重的k =0.02倍.取g =10 m/s 2,求:(1)此车电机在额定电压下正常工作的效率;(2)仅在电机以额定功率提供动力的情况下,人骑车行驶的最大速度;(3)仅在电机以额定功率提供动力的情况下,当车速为v 1=1.0 m/s 时,人骑车的加速度.【解析】 (1)由表可知,电机的额定电压为U 0=40 V ,额定电流为I 0=3.5 A ,所以电机正常工作时输入功率为P 入=U 0I 0=140 W又因电机的输出功率为P 出=120 W ,所以电机的效率为η=P 出P 入×100%≈85.7%. (2)行驶时所受阻力为F f =k (M +m )g 式中m 为车的质量. 当达到最大速率v max 时,应有P 出=F f v max所以最大速率v max =P 出F f=6.0 m/s. (3)当车速度为v 1=1.0 m/s 时,牵引力F =P 出v 1=120 N 设此时车的加速度为a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F -F f =(M +m )a 解得a =1.0 m/s 2.【答案】 (1)85.7% (2)6.0 m/s (3)1.0 m/s 2。
2017-2018学年高中物理选修3-2学业分层测评:第2章 第
学业分层测评(五)(建议用时:45分钟)1.关于线圈的自感系数、自感电动势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线圈中电流变化越大,线圈自感系数越大B .对于某一线圈,自感电动势正比于电流的变化量C .一个线圈的电流均匀增大,这个线圈的自感系数、自感电动势都不变D .自感电动势总与原电流方向相反【解析】 线圈的自感系数L 只由线圈本身的因素决定,选项A 错误.由E 自=L ΔI Δt知,E 自与ΔI Δt成正比,与ΔI 无直接关系,选项B 错误,C 正确.E 自方向在电流增大时与原电流方向相反,在电流减小时与原电流方向相同,选项D 错误.【答案】 C2.(多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当线圈中电流不变时,线圈中没有自感电动势B .当线圈中电流反向时,线圈中自感电动势的方向与线圈中原电流的方向相反C .当线圈中电流增大时,线圈中自感电动势的方向与线圈中电流的方向相反D .当线圈中电流减小时,线圈中自感电动势的方向与线圈中电流的方向相反【解析】 由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可知,当线圈中电流不变时,不产生自感电动势,A 对;当线圈中电流反向时,相当于电流先减小后反向增大,线圈中自感电动势的方向与线圈中原电流的方向相同,B 错;当线圈中电流增大时,自感电动势阻碍电流的增大,线圈中自感电动势的方向与线圈中电流的方向相反,C 对;当线圈中电流减小时,自感电动势阻碍电流的减小,线圈中自感电动势的方向与线圈中电流的方向相同,D 错.【答案】 AC3. 如图2-2-4所示的是自感现象的实验装置,A 是灯泡,L 是带铁芯的线圈,E 为电源,S 是开关.下述判断正确的是( )【导学号:05002037】图2-2-4A .S 接通的瞬间,L 产生自感电动势,S 接通后和断开瞬间L 不产生自感电动势B .S 断开的瞬间L 产生自感电动势,S 接通瞬间和接通后L 不产生自感电动势C.S在接通或断开的瞬间L都产生自感电动势,S接通后L不再产生自感电动势D.S在接通或断开瞬间以及S接通后,L一直产生自感电动势【解析】S断开和接通瞬间,通过线圈的电流都发生变化,都产生感应电动势,S接通后通过线圈的电流不再变化,没有感应电动势产生,故A、B、D错误,C正确.【答案】 C4.(多选)某线圈通有如图2-2-5所示的电流,则线圈中自感电动势改变方向的时刻有( )图2-2-5A.第1 s末B.第2 s末C.第3 s末D.第4 s末【解析】在自感现象中,当原电流减小时,自感电动势与原电流的方向相同;当原电流增大时,自感电动势与原电流方向相反.在0~1 s内原电流沿正方向减小,所以自感电动势的方向是正方向;在1~2 s内原电流沿负方向增加,所以自感电动势与其方向相反,即沿正方向;同理分析2~3 s、3~4 s、4~5 s内自感电动势的方向分别是沿负方向、负方向、正方向,可得正确答案为选项B、 D.【答案】BD5. (多选)如图2-2-6所示,E为电池组,L是自感线圈(直流电阻不计),D1、D2是规格相同的小灯泡.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图2-2-6A.开关S闭合时,D1先亮,D2后亮B.闭合S达稳定时,D1熄灭,D2比起初更亮C.断开S时,D1闪亮一下D.断开S时,D1、D2均不立即熄灭【解析】开关S闭合时D1、D2同时亮,电流从无到有,线圈阻碍电流的增加,A错.闭合S达稳定时D1被短路,电路中电阻减小,D2比起初更亮,B对.断开S时,线圈阻碍电流减小,故D1会闪亮一下,而D2在S断开后无法形成通路,会立即熄灭,所以C对,D错.【答案】BC6. 如图2-2-7所示的电路中,两个相同的电流表G1和G2,零点均在刻度盘的中央,当电流从“+”接线柱流入时,指针向右摆;当电流从“-”接线柱流入时,指针向左摆,在电路接通后再断开开关S的瞬间,下述说法中正确的是( )【导学号:05002038】图2-2-7A.G1指针向右摆,G2指针向左摆B.G1指针向左摆,G2指针向右摆C.G1、G2的指针都向右摆D.G1、G2的指针都向左摆【解析】在电路接通后再断开开关S的瞬间,由于线圈L中的原电流突然减小,线圈L中产生自感现象,线圈中的电流逐渐减小,电流流经L、G2、R、G1,方向顺时针,由于从表G1的“+”接线柱流入,表G2的“-”接线柱流入,因此G1指针右偏,表G2的指针左偏,答案选A.【答案】 A7.如图2-2-8所示,L是电阻不计的自感线圈,C是电容器,E为电源,在开关S闭合和断开时,关于电容器的带电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2-2-8【导学号:05002039】A.S闭合瞬间,A板带正电,B板带负电B.S保持闭合,A板带正电,B板带负电C.S断开瞬间,A板带正电,B板带负电D.由于线圈L的电阻不计,电容器被短路,上述三种情况下电容器均不带电【解析】S闭合瞬间,通过L的电流增大,L产生的自感电动势的方向是由下指向上,使电容器充电,A板带正电,B板带负电,A项正确;S保持闭合时,L的电阻为零,电容器两极板被短路,不带电,B项错误;S断开瞬间,通过L的电流减小,自感电动势的方向由上指向下,在L、C组成的回路中给电容器充电,使B板带正电,A板带负电,C项错误.综上D项错误.【答案】 A8. 如图2-2-9所示,R1、R2的阻值均为R,电感线圈L的电阻及电池内阻均可忽略不计,S原来断开,电路中电流I0=E2R.现将S闭合,于是电路中产生自感电动势,自感电动势的作用是( )图2-2-9A.使电路的电流减小,最后由I0减小到零B.有阻碍电流增大的作用,最后电流小于I0C.有阻碍电流增大的作用,因而电流总保持不变D.有阻碍电流增大的作用,但电流最后还是变为2I0【解析】当S闭合时,电路中电阻减小,电流增大,线圈的作用是阻碍电流的增大,选项A错误;阻碍电流增大,不是不让电流增大,而是让电流增大的速度减缓,选项B、C错误;最后达到稳定时,I=ER=2I0,故选项D正确.【答案】 D9.(多选)如图2-2-10所示是研究自感通电实验的电路图,A1、A2是两个规格相同的小灯泡,闭合开关调节电阻R,使两个灯泡的亮度相同,调节可变电阻R1,使它们都正常发光,然后断开开关S.重新闭合开关S,则( )【导学号:05002040】图2-2-10A.闭合瞬间,A1立刻变亮,A2逐渐变亮B.闭合瞬间,A2立刻变亮,A1逐渐变亮C.稳定后,L和R两端电势差一定相同D.稳定后,A1和A2两端电势差不相同【解析】 闭合瞬间,A 2立刻变亮,A 1逐渐变亮,稳定后,两个灯泡的亮度相同,说明它们的电压相同,L 和R 两端电势差一定相同,选项B 、C 正确,A 、D 错误.【答案】 BC10.如图2-2-11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的电动势为E ,内阻为r ,电感L 的电阻不计,电阻R 的阻值大于灯泡D 的阻值.在t =0时刻闭合开关S ,经过一段时间后,在t =t 1时刻断开S.下列表示A 、B 两点间电压U AB 随时间t 变化的图象中,正确的是( )图2-2-11【解析】 S 闭合时,由于自感L 的作用,经过一段时间电流稳定时L 电阻不计.可见电路的外阻是从大变小的过程.由U 外=R 外R 外+r E 可知U 外也是从大变小的过程.t 1时刻断开S ,由于自感在L 、R 、D 构成的回路中电流从B 向A 且中间流过D ,所以t 1时刻U AB 反向,B 正确.【答案】 B11. 如图2-2-12所示,电源的电动势E =15 V ,内阻忽略不计.R 1=5 Ω,R 2=15 Ω,电感线圈的电阻不计,求当开关S 接通的瞬间,S 接通达到稳定时及S 切断的瞬间流过R 1的电流.图2-2-12【解析】 开关S 接通瞬间,流过线圈L 的电流不能突变,所以流过R 1的电流仍为0.达到稳定时,线圈相当于导线,所以流过R 1的电流为I 1=E R 1=155A =3 A. 开关S 断开瞬间,流过线圈L 的电流不能突变,所以流过R 1的电流仍为3 A.【答案】 0 3 A 3 A12. 如图2-2-13所示为研究自感实验电路图,并用电流传感器显示出在t =1×10-3s 时断开开关前后一段时间内各时刻通过线圈L 的电流(如图2-2-14).已知电源电动势E =6 V ,内阻不计,灯泡R 1的阻值为6 Ω,电阻R 的阻值为2 Ω.求:图2-2-13图2-2-14(1)线圈的直流电阻R L是多少?(2)开关断开时,该同学观察到什么现象?(3)计算开关断开瞬间线圈产生的自感电动势.【导学号:05002041】【解析】由图象可知S闭合稳定时I L=1.5 AR L=EI L -R=61.5Ω-2 Ω=2 Ω此时小灯泡电流I1=ER1=66A=1 AS断开后,L、R、R1组成临时回路电流由1.5 A逐渐减小,所以灯会闪亮一下再熄灭,自感电动势E=I L(R+R L+R1)=15 V. 【答案】(1)2 Ω(2)灯泡闪亮一下后逐渐变暗,最后熄灭(3)15 V。
2017-2018学年高中物理选修3-4学业分层测评:第2章 第3+4节 含答案 精品
学业分层测评(七)(建议用时:45分钟)1.下列关于两列波相遇时叠加的说法正确的是( )A.相遇后,振幅小的一列波将减弱,振幅大的一列波将加强B.相遇后,两列波的振动情况与相遇前完全相同C.在相遇区域,任一点的总位移等于两列波分别引起的位移的矢量和D.几个人在同一房间说话,相互间听得清楚,这说明声波在相遇时互不干扰E.两列波相遇叠加后,各波的周期和频率都发生变化【解析】两列波相遇时,每一列波引起的振动情况都保持不变,而质点的振动则是两列波共同作用的结果,故A选项错误,B、C选项正确.几个人在同一房间说话,声带振动发出的声波在空间中相互叠加后,不改变每列波的振幅、频率,所以声波传到人的耳朵后,仍能分辨出不同的人所说的话,故D正确.两列波叠加周期和频率各自保持不变,E错误.【答案】BCD2.关于波的衍射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水波绕过障碍物而继续传播的现象,即为波的衍射现象B.衍射现象是波特有的现象C.一切波都能发生明显的衍射现象D.要发生明显的衍射现象,必须满足一定的条件E.当障碍物的尺寸远大于波长时,能发生明显的衍射现象【解析】水波绕过障碍物继续传播的现象,是波的衍射现象,衍射现象是波特有的现象,一切波都能发生衍射,但发生明显的衍射现象需满足一定的条件,故A、B、D对.当障碍物的尺寸小于或等于波长时能发生明显衍射现象,E错误.【答案】ABD3.关于两列波的稳定的干涉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导学号:78510025】A.任意两列波都能产生稳定的干涉现象B.发生稳定的干涉现象的两列波,它们的频率一定相同C.在振动减弱的区域,各质点都处于波谷D.在振动加强的区域,有时质点的位移等于零E.波峰与波谷相遇的位置振动减弱【解析】两列波叠加产生的稳定干涉现象是有条件的,不是任意两列波都能产生稳定的干涉现象.一个必要条件是两列波的频率相同,所以选项A错误,选项B正确;在振动减弱的区域里,只是两列波引起质点振动始终是减弱的,质点振动的振幅等于两列波的振幅之差.如果两列波的振幅相同,质点振动的振幅就等于零.也可能各质点不处于波谷,所以选项C错误;在振动加强的区域里,两列波引起质点的振动始终是加强的,质点振动得最剧烈,振动的振幅等于两列波的振幅之和.但这些点始终是振动着的,因而有时质点的位移等于零,所以选项D正确.波峰与波谷相遇的位置振动一定减弱,E正确.【答案】BDE4.下列哪些现象是多普勒效应( )A.远去的汽车声音越来越小B.炮弹迎面飞来,声音刺耳C.火车向你驶来,声调变高,离你驶去,声调变低D.大风中,远处的人说话声时强时弱E.当声源相对于观察者运动时,声调可能变高,也可能变低【解析】多普勒效应是观察者所接收到的波的频率发生变化的现象.炮弹迎面飞来时,炮弹和空气摩擦所发出声音,传到人耳中,频率不断升高,即声音刺耳,故B选项正确;同理C选项正确.声源靠近观察者时,声调会变高,声源远离观察者时,声调会变低,E正确.【答案】BCE5.如图237所示,S1、S2为两个振动情况完全一样的波源,两列波的波长都为λ,它们在介质中产生干涉现象,S1、S2在空间共形成6个振动减弱的区域(图中虚线处),P是振动减弱区域中的一点,从图中可看出( )图237A.P点到两波源的距离差等于1.5λB.P点始终不振动C.P点此时刻振动最弱,过半个周期后,振动变为最强D.当一列波的波峰传到P点时,另一列波的波谷也一定传到P点E.P点应是两列波波谷与波谷相遇的位置【解析】振动减弱点到两波源距离差等于半波长的奇数倍,根据P点所处虚线的位置可知,P点到S1、S2的距离之差为1.5λ,A对;两波源振动情况相同,故P点振幅为零,B 对、C错;在P点合位移为零,故其中一列波的波峰传播到P点时,另一列波的波谷传播到P点,D对;波谷与波谷相遇的位置振动加强,E错误.【答案】ABD6.如图238所示,S1、S2是振幅均为A的两个水波波源,某时刻它们形成的波峰和波谷分别由实线和虚线表示,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图238A.两列波在相遇区域内发生干涉B.两列波在相遇区域内发生叠加C.此时各点的位移是:x A=0,x B=-2A,x C=2AD.A处振动始终减弱,B、C处振动始终加强E.两列波频率不同,不能形成稳定的干涉图样【解析】两列波发生干涉的条件是频率相同,相位差恒定,从图上可知λ1=2λ2,则2f1=f2,这两列波不是相干波,故不能发生干涉现象.A错误.两列机械波在相遇区域发生叠加,这是波的基本现象之一.其结果是:任何一个质点的总位移都等于这两列波分别引起的位移的矢量和,所以B、C两项都正确.由于频率不同,不能形成稳定的干涉图样,故D错误,E正确.【答案】BCE7.新型列车动车组速度可达300 km/h,与该车汽笛声的音调相比:【导学号:78510026】(1)站在车前方路旁的人听起来音调__________(选填“偏高”或“偏低”).站在车后方路旁的人听起来音调________(选填“偏高”或“偏低”).(2)迎面来的另一列车上的乘客听起来音调怎样?此时列车汽笛发出的音调变化了吗?(3)坐在新型列车动车组上的乘客听起来音调怎样?【解析】(1)站在列车前方的人与列车的距离在靠近,因此听起来音调偏高,站在列车后方的人与列车的距离在远离,因此音调偏低.(2)迎面来的列车上的乘客听起来音调偏高,此时列车汽笛发出的音调不变.(3)坐在该列车上的乘客与列车的相对位置不变,故听起来音调不变.【答案】(1)偏高偏低(2)偏高没变(3)音调不变8.如图239所示,S是水面波的波源,x,y是挡板,S1、S2是两个狭缝(SS1=SS2,狭缝的尺寸比波长小得多),试回答以下问题.图239(1)若闭上S1,只打开S2,会看到什么现象?(2)若S1、S2都打开,会发生什么现象?(3)若实线和虚线分别表示波峰和波谷,那么在A 、B 、C 、D 各点中,哪些点振动最强,哪些点振动最弱?【解析】 (1)闭上S 1,打开S 2,由波的衍射条件可知,这时会发生明显衍射现象.(2)S 1、S 2都打开,由波的干涉条件可知,这时会发生干涉现象.(3)在题图中,波源S 形成的波,通过S 1、S 2形成新波源,这两个新波源发出的波相遇时会发生干涉现象,波峰与波峰、波谷与波谷相遇的点振幅最大,波峰与波谷相遇的点,振幅最小,则B 、D 是振动最强的点,A 、C 是振动最弱的点.【答案】 (1)明显衍射 (2)干涉 (3)B 、D A 、C9.如图2310所示表示两列相干水波的叠加情况,图中的实线表示波峰,虚线表示波谷,设两列波的振幅均为5 cm ,且在图示的范围内振幅不变,波速和波长分别为1 m/s 和0.5 m .C 点是BE 连线的中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2310A .C 、E 两点都保持静止不动B .图示时刻A 、B 两点的竖直高度差为20 cmC .图示时刻C 点正处在平衡位置且向上运动D .从图示的时刻起经0.25 s 后,B 点通过的路程为20 cmE .A 点为振动加强点,B 点为振动减弱的点【解析】 加强区是质点A 、B 、E 的连线处,减弱区是过D 、F 的连线处和过P 、Q 的连线处,C 、E 为振动加强点,不可能静止不动.图示时刻,A 在波峰,B 在波谷,它们的振动是加强的,故振幅均为两列波振幅之和,此时两点的高度差为20 cm.波是由E 向A 处传播的,在图示时刻,A 、B 、C 、E 等质点的波形图如图所示,由图可知,C 点向上运动,波的周期T =λv =0.5 s ,t =0.25 s =T 2,B 点通过的路程为s =2A =2×10 cm=20 cm ,故B 、C 、D 正确.A 、B 均为振动加强的点,E 错误.【答案】 BCD10.如图2311所示,男同学站立不动吹口哨,一位女同学坐在秋千上来回摆动,下列关于女同学的感受的说法正确的是( )【导学号:78510027】图2311A .女同学从A 向B 运动过程中,她感受哨声音调变高B .女同学从E 向D 运动过程中,她感觉哨声音调变高C .女同学在C 点向右运动时,她感觉哨声音调不变D .女同学在C 点向左运动时,她感觉哨声音调变低E .女同学摆动过程中,从A 向E 感到音调变高,从E 向A 感到音调变低【解析】 女同学荡秋千的过程中,只要她有向右的速度,她都有靠近声源的趋势,根据多普勒效应,她都感到哨声音调变高;反之女同学向左运动时,她感到音调变低.选项A 、D 、E 正确,B 、C 错误.【答案】 ADE11.两列波在x 轴上沿相反方向传播,如图2312所示.两列波的传播速度都是v =6 m/s ,频率都是f =30 Hz ,在t =0时,这两列波分别从左和右刚刚传到S 1和S 2处,使S 1和S 2都开始向上做简谐运动,S 1的振幅为2 cm ,S 2的振幅为1 cm ,已知质点A 与S 1、S 2的距离分别为S 1A =2.95 m 、S 2A =4.25 m ,当两列波都到达A 点后,A 点的振幅为多大?图2312【解析】 两列波的波长均为λ=v f =630 m =0.2 m .S 1A =2.95 m =2.950.2λ=1434λ,S 2A =4.25 m =4.250.2λ=2114λ. 当振源S 2产生的波传到A 点时,A 点向上振动,这时振源S 1早已使A 振动,且使A 点已振动的时间为t =4.25-2.956 s =1360 s =1360130T =612T ,因此振源S 1此时使A 回到平衡位置且向下振动;根据波的叠加原理,知A 为振动减弱区,振幅为两列波的振幅之差,即A =A 1-A 2=(2-1) cm =1 cm.【答案】 1 cm12.波源S 1和S 2的振动方向相同,频率均为4 Hz ,分别置于均匀介质x 轴上的O 、A 两点处,OA =2 m ,如图2313所示.两波源产生的简谐横波沿x 轴相向传播,波速为4 m/s.已知两波源振动的初始相位相同.求:图2313(1)简谐横波的波长.(2)OA 间合振动振幅最小的点的位置.【解析】 (1)设简谐横波波长为λ,频率为f ,则v =λf ,代入已知数据,得λ=1 m(2)以O 为坐标原点,设P 为OA 间的任意一点,其坐标为x ,则两波源到P 点的波程差Δl =x -(2-x ),0≤x ≤2.其中x 、Δl 以m 为单位.合振动振幅最小的点的位置满足Δl =(k +12)λ,k 为整数,所以x =12k +54, 可得-52≤k ≤32,故k =-2、-1、0、1. 解得:x =0.25 m,0.75 m,1.25 m,1.75 m【答案】 (1)1 m (2)x =0.25 m,0.75 m ,1.25 m ,1.75 m。
2018版物理教科版新课堂同步选修3-5文档:学业分层测
学业分层测评(六)(建议用时:45分钟)[学业达标]1.白光通过棱镜后在屏上会形成按红、橙、黄、绿、蓝、靛、紫排列的连续谱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导学号:22482090】A.棱镜使光谱加了颜色B.白光是由各种颜色的光组成的C.棱镜对各种颜色光的偏折不同D.发光物质发出了在可见光区的各种频率的光【解析】白光通过棱镜使各种颜色的光落在屏上的不同位置,说明棱镜对各种颜色的光偏折不同,形成的连续光谱按波长(或频率)排列,即白光是包括各种频率的光,光的颜色是由频率决定,并非棱镜增加了颜色,B、C、D正确,A 错误.【答案】BCD2.有关原子光谱,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原子光谱反映了原子结构特征B.氢原子光谱跟氧原子光谱是不同的C.鉴别物质的成分可以采用光谱分析D.每种原子处于不同的物质中的线状谱不同【解析】原子光谱的特征间接地反映了原子的结构特征,不同元素的原子结构是不同的,故产生的光谱也不同,故A、B正确,D错误;因为各种原子有自己的特征谱线,我们可以利用光谱分析来鉴别物质的化学组成,C正确.故本题应为D.【答案】 D3.(多选)关于线状谱,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每种原子处在不同温度下发光的线状谱不同B.每种原子处在不同的物质中的线状谱相同C.每种原子在任何条件下发光的线状谱都相同D.两种不同的原子发光的线状谱可能相同【解析】每种原子都有自己的结构,只能发出由内部结构决定的自己的特征谱线,不会因温度、物质不同而改变,B、C正确.【答案】BC4.下列关于巴尔末公式1λ=R H⎝⎛⎭⎪⎫122-1n2的理解,正确的是()【导学号:22482025】A.此公式是巴尔末在研究氢原子光谱特征时发现的B.公式中n可取任意值,故氢原子光谱是连续谱C.公式中n只能取大于3的整数值,故氢原子光谱是线状谱D.公式不但适用于氢原子光谱的分析,也适用于其他原子的光谱【解析】此公式是巴尔末在研究氢原子光谱在可见光区的四条谱线中得到的,只适用于氢原子光谱的分析,A对,D错;公式中n只能取大于等于3的整数,λ不能连续取值.故氢原子光谱是线状谱,B、C错.【答案】 A5.如图2-3-3甲所示是a、b、c、d四种元素的线状谱,图乙是某矿物的线状谱,通过光谱分析可以了解该矿物中缺乏的是________元素.图2-3-3【解析】将a、b、c、d四种元素的线状谱与乙图对照,可知矿物中缺少b、d元素.【答案】b、d6.同一元素的明线光谱的明线与吸收光谱的暗线是________.【解析】实验表明各种元素的吸收光谱中的每一条暗线都跟这种原子的明线光谱中的一条明线相对应.【答案】相对应的7.氢原子光谱巴耳末系最短波长与最长波长之比=________.【解析】由巴尔末公式1λ=R H(122-1n2),n=3,4,5,…得当n=∞时,最小波长1λ1=R H·122①当n=3时,最大波长1λ2=R H(122-132) ②由①②得λ1λ2=59.【答案】5 98.根据巴尔末公式,指出氢原子光谱巴尔末线系的最长波长和最短波长所对应的n,并计算其波长.【解析】对应的n越小,波长越长,故当n=3时,氢原子发光所对应的波长最长.当n=3时,1λ1=1.10×107×⎝⎛⎭⎪⎫122-132m-1解得λ1=6.55×10-7 m.当n=∞时,波长最短,1λ=R H⎝⎛⎭⎪⎫122-1n2=R H×14,λ=4R H=41.1×107m=3.64×10-7 m.【答案】当n=3时,波长最长为6.55×10-7 m当n=∞时,波长最短为3.64×10-7 m[能力提升]9.在可见光范围内氢原子发光的波长最长的2条谱线所对应的n值为多少?它们的波长各是多少?氢原子光谱有什么特点?【解析】因是可见光范围内的,故可直接用公式1λ=R H⎝⎛⎭⎪⎫122-1n2进行求解.由公式可知,n越小,对应的波长越长.所以n=3和n=4是氢原子光谱在可见米范围内波长最长的两条谱线所对应的值当n=3时,1λ1=1.10×107×⎝⎛⎭⎪⎫122-132,解得λ1≈6.5×10-7 m.当n =4时,1λ2=1.10×107×⎝ ⎛⎭⎪⎫122-142,解得λ2≈4.8×10-7 m. 除巴尔末系外,在红外和紫外光区的其他谱线也都满足与巴尔末公式类似的关系式,即1λ=R H ⎝ ⎛⎭⎪⎫1k 2-1n 2,其中k 分别为1,2,3,4,…,对应不同的线系.由此可知,氢原子光谱是由一系列线系组成的不连续的线状谱.【答案】 n 1=3 n 2=4 λ1=6.5×10-7 m λ2=4.8×10-7 m 氢原子光谱是由一系列线系组成的不连续的线状谱10.在氢原子光谱的紫外区的谱线系中有多条谱线,试利用赖曼系的公式1λ=R H (112-1n 2),n =2,3,4,…,计算紫外线的最长波和最短波的波长.【导学号:22482026】【解析】 根据赖曼系波长倒数公式:1λ=R H ⎝ ⎛⎭⎪⎫112-1n 2,n =2,3,4,… 可得λ=1R H ⎝ ⎛⎭⎪⎫112-1n 2,n =2,3,4,… 当n =2时波长最长,其值为λ=1R H ⎝ ⎛⎭⎪⎫112-122=134R H =134×1.097×107 m =1.22×10-7 m.当n =∞时,波长最短,其值为λ=1R H ⎝ ⎛⎭⎪⎫112-0=1R H =11.097×107 m =9.12×10-8 m.【答案】 1.22×10-7 m 9.12×10-8 m11.氢原子光谱除了巴尔末系外,还有赖曼系、帕邢系等,其中帕邢系的公式为1λ=R H (132-1n 2),n =4,5,6,…,R H =1.10×107 m -1.若已知帕邢系的氢原子光谱在红外线区域,试求:(1)n =6时,对应的波长;(2)帕邢系形成的谱线在真空中的波速为多少?n=6时,传播频率为多大?【解析】(1)帕邢系公式1λ=R H(132-1n2),当n=6时,得λ=1.09×10-6 m.(2)帕邢系形成的谱线在红外线区域,而红外线属于电磁波,在真空中以光速传播,故波速为光速c=3×108 m/s,由v=λT=λν,得ν=vλ=cλ=3×1081.09×10-6Hz=2.75×1014 Hz.【答案】(1)1.09×10-6 m(2)3×108 m/s 2.75×1014 Hz。
2017-2018学年高二物理(选修3-5)学业分层测评:第2章 1.电子
学业分层测评(四)(建议用时:45分钟)1.(多选)已知X射线的“光子”不带电,假设阴极射线像X射线一样,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阴极射线管内的高电压不能够对其加速而增加能量B.阴极射线通过偏转电场不会发生偏转C.阴极射线通过磁场方向一定不会发生改变D.阴极射线通过偏转电场能够改变方向【解析】 因为X射线的“光子”不带电,故电场、磁场对X射线不产生作用力,故选项A、B、C对.【答案】 ABC2.(多选)如图219所示,一只阴极射线管,左侧不断有电子射出,若在管的正下方放一通电直导线AB时,发现射线径迹向下偏转,则( )【导学号:22482085】图219A.导线中的电流由A流向BB.导线中的电流由B流向AC.若要使电子束的径迹往上偏转,可以通过改变AB中的电流方向来实现D.电子束的径迹与AB中的电流方向无关【解析】 阴极射线是高速电子流,由左手定则判断可知,磁场垂直纸面向里,由安培定则可知,导线AB中的电流由B流向A,且改变AB中的电流方向时可以使电子束的轨迹往上偏.若电流方向不变,将导线AB放在管的上方,由左手定则可以判断,电子束的轨迹将向上偏.故B、C正确,A、D错误.【答案】 BC3.英国物理学家汤姆孙通过对阴极射线的实验研究发现( )【导学号:22482018】A.阴极射线在电场中偏向负极板一侧B.阴极射线在磁场中受力情况跟正电荷受力情况相反C.不同材料所产生的阴极射线的比荷不同D.汤姆孙并未得出阴极射线粒子的电荷量【解析】 汤姆孙通过对阴极射线的实验研究发现,阴极射线在磁场中的受力情况跟负电荷受力情况相同,不同材料所产生的阴极射线的比荷相同,B 对,A 、C 错;汤姆孙通过实验粗略地测出了阴极射线粒子的电荷量,D 错.【答案】 B4.(多选)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汤姆孙精确地测出了电子电荷量e =1.602 177 33(49)×10-19 CB .电子电荷量的精确值是密立根通过“油滴实验”测出的C .汤姆孙油滴实验更重要的发现是:电荷量是量子化的,即任何电荷量只能是e 的整数倍D .通过实验测得电子的比荷及电子电荷量e 的值,就可以确定电子的质量【解析】 电子的电荷量是密立根通过“油滴实验”测出的,A 、C 错误,B 正确.测出比荷的值和电子电荷量e 的值,可以确定电子的质量,故D 正确.e m 【答案】 BD5.(多选)关于电子的发现,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 .电子的发现,说明原子是由电子和原子核组成的B .电子的发现,说明原子具有一定的结构C .电子是第一种被人类发现的微观粒子D .电子的发现,比较好地解释了物体的带电现象【解析】 发现电子之前,人们认为原子是不可再分的最小粒子,电子的发现,说明原子有一定的结构,B 正确;电子是人类发现的第一种微观粒子,C 正确;物体带电的过程,就是电子的得失和转移的过程,D 正确.【答案】 BCD6.向荧光屏上看去,电子向我们飞来,在偏转线圈中通以如图2110所示的电流,电子的偏转方向为________.图2110【解析】 根据安培定则,环形磁铁右侧为N 极、左侧为S 极,在环内产生水平向左的匀强磁场,利用左手定则可知,电子向上偏转.【答案】 向上7.为测定带电粒子的比荷,让这个带电粒子垂直飞进平行金属板间,已知匀强电场q m 的场强为E ,在通过长为L 的两金属板间后,测得偏离入射方向的距离为d ,如果在两板间加垂直电场方向的匀强磁场,磁场方向垂直粒子的入射方向,磁感应强度为B ,则离子恰好不偏离原来方向,求比荷的值为多少?q m 【解析】 只加电场时,在垂直电场方向d =()()212Eq m Lv 0加磁场后,粒子做直线运动,则qv 0B =Eq ,即v 0=.E B 联立解得:=.q m 2dEB 2L 2【答案】 2dEB 2L 28.一个半径为1.62×10-4 cm 的带负电的油滴,在电场强度等于1.92×105 V/m 的竖直向下的匀强电场中.如果油滴受到的电场力恰好与重力平衡,问:这个油滴带有几个电子的电荷?已知油的密度为0.851×103 kg/m 3.【导学号:22482086】【解析】 油滴质量:m =ρV①其中V =πR 3②43又由力平衡知识:mg =qE③解①②③得:q =8.0×10-19 C由e =1.6×10-19 C 知q =5e即带5个电子的电荷.【答案】 5个9.如图2111所示,从正离子源发射的正离子经加速电压U 加速后进入相互垂直的匀强电场E 和匀强磁场B 中,发现离子向上偏转,要使此离子沿直线穿过电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导学号:22482019】图2111A .增大电场强度EB .减小磁感应强度BC .减小加速电压U ,增大电场强度ED .适当地加大加速电压U【解析】 正离子进入相互垂直的匀强电场和匀强磁场区域中,受到的电场力F =qE ,方向向上,受到的洛伦兹力F 洛=qvB ,方向向下,离子向上偏,说明电场力大于洛伦兹力,要使离子沿直线运动,须qE =qvB ,则可使洛伦兹力增大或电场力减小,增大洛伦兹力的途径是增大加速电压U 或增大磁感应强度B ,减小电场力的途径是减小电场强度E .选项A 、B 、C 错误,D 正确.【答案】 D10.(多选)如图2112所示是阴极射线显像管及其偏转线圈的示意图.显像管中有一个阴极,工作时它能发射阴极射线,荧光屏被阴极射线轰击就能发光.安装在管颈的偏转线圈产生偏转磁场,可以使阴极射线发生偏转.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图2112A .如果偏转线圈中没有电流,则阴极射线应该打在荧光屏正中的O 点B .如果要使阴极射线在竖直方向偏离中心,打在荧光屏上A 点,则偏转磁场的方向应该垂直纸面向里C .如果要使阴极射线在竖直方向偏离中心,打在荧光屏上B 点,则偏转磁场的方向应该垂直纸面向里D .如果要使阴极射线在荧光屏上的位置由B 点向A 点移动,则偏转磁场强度应该先由小到大,再由大到小【解析】 偏转线圈中没有电流,阴极射线沿直线运动,打在O 点,A 正确;由阴极射线的电性及左手定则可知B 错误,C 正确;由R =可知,B 越小,R 越大,故磁感应强mv qB 度应先由大变小,再由小变大,故D 错误.【答案】 AC11.电子所带电量的精确数值最早是由美国物理学家密立根通过油滴实验测得的.他测定了数千个带电油滴的电量,发现这些电量都等于某个最小电量的整数倍.这个最小电量就是电子所带的电量.密立根实验的原理如图2113所示,A 、B 是两块平行放置的水平金属板,A 板带正电,B 板带负电.从喷雾器嘴喷出的小油滴,落到A 、B 两板之间的电场中.小油滴由于摩擦而带负电,调节A 、B 两板间的电压,可使小油滴受到的电场力和重力平衡.已知小油滴静止处的电场强度是1.92×105 N/C ,油滴半径是1.64×10-4 cm ,油的密度是0.851g/cm 3,求油滴所带的电量.这个电量是电子电量的多少倍?(g 取9.8m/s 2)图2113【解析】 小油滴质量为m =ρV =ρ·πr 343由题意得mg =Eq联立解得q =ρ·4πr 3g3E = C0.851×103×4× 3.14× 1.64×10-6 3×9.83× 1.92×105=8.02×10-19 C小油滴所带电量q 是电子电量e 的倍数为n ===5倍.q e 8.02×10-191.6×10-19【答案】 8.02×10-19 C 512.在研究性学习中,某同学设计了一个测定带电粒子比荷的实验,其实验装置如图2114所示.abcd 是个长方形盒子,在ad 边和cd 边上各开有小孔f 和e ,e 是cd 边上的中点,荧光屏M 贴着cd 放置,能显示从e 孔射出的粒子落点位置.盒子内有一方向垂直于abcd 平面的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 .粒子源不断地发射相同的带电粒子,粒子的初速度可以忽略.粒子经过电压为U 的电场加速后,从f 孔垂直于ad 边射入盒内.粒子经磁场偏转后恰好从e 孔射出.若已知==L ,不fd cd 计粒子的重力和粒子之间的相互作用.请你根据上述条件求出带电粒子的比荷.qm图2114【解析】 带电粒子进入电场,经电场加速.根据动能定理得qU =mv 2,得v =.粒子进入磁场后做匀速圆周运动,轨迹如图所122qU m 示.设圆周半径为R ,在三角形Ode 中,有(L -R )2+=R 2,整理得:(L 2)2R =L ,洛伦兹力充当向心力:qvB =m ,联立上述方程,解得=.58v 2R q m 128U 25B 2L 2【答案】 128U25B 2L 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业分层测评(七)
(建议用时:45分钟)
1.根据玻尔理论,下列关于氢原子的论述正确的是 ( )
A.若氢原子由能量为E n的定态向低能级m跃迁,则氢原子要辐射的光子能量为hν=E n-E m
B.电子沿某一轨道绕核运动,若圆周运动的频率为ν,则其发光的频率也是ν
C.一个氢原子中的电子从一个半径为r a的轨道自发地直接跃迁到另一半径为r b的轨道,已知r a>r b,则此过程原子要吸收某一频率的光子
D.氢原子吸收光子后,将从高能级向低能级跃迁
【解析】原子由能量为E n的定态向低能级跃迁时,辐射的光子能量等于能级差,故A 对;电子沿某一轨道绕核运动,处于某一定态,不向外辐射能量,故B错;电子由半径大的轨道跃迁到半径小的轨道,能级降低,因而要辐射某一频率的光子,故C错;原子吸收光子后能量增加,能级升高,故D错.
【答案】 A
2.(多选)一群处于基态的氢原子吸收某种光子后,向外辐射了ν1、ν2、ν3三种频率的光子,且ν1>ν2>ν3,则( )
【导学号:22482028】A.被氢原子吸收的光子的能量为hν1
B.被氢原子吸收的光子的能量为hν2
C.ν1=ν2+ν3
D.ν3=ν1+ν2
【解析】氢原子吸收光子能向外辐射出三种频率的光子,说明
氢原子从基态跃迁到了第三能级态(如图所示),在第三能级态不稳定,
又向低能级跃迁,发出光子,其中从第三能级跃迁到第一能级的光子
能量最大,为hν1,从第二能级跃迁到第一能级的光子能量比从第三能级跃迁到第二能级的光子能量大,由能量守恒可知,氢原子一定是吸收了能量为hν1的光子,且关系式hν1=hν2+hν3,ν1=ν2+ν3存在.
【答案】AC
3.氢原子的能级如图244所示,已知可见光的光子能量范围约为1.62~3.11 eV.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图244
A.处于n=3能级的氢原子可以吸收任意频率的紫外线,并发生电离
B.大量氢原子从高能级向n=3能级跃迁时,可能发出可见光
C.大量处于n=4能级的氢原子向低能级跃迁时,可能发出6种不同频率的光
D.一个处于n=3能级的氢原子向低能级跃迁时,最多可能发出3种不同频率的光
【解析】由于E3=-1.51 eV,紫外线光子的能量大于可见光光子的能量,即E紫>E∞-E3=1.51 eV,可以使氢原子电离,A正确;大量氢原子从高能级向n=3能级跃迁时,最大能量为1.51 eV,即辐射出光子的能量最大为1.51 eV,小于可见光光子的能量,B错误;n=4时跃迁发出光的频率数为C24=6种,C正确;一个处于n=3能级的氢原子向低能级跃迁时最多可能发出(3-1)=2种不同频率的光,D错误.
【答案】AC
4.如图245所示,设氢原子由n=3的状态向n=2的状态跃迁时放出能量为E、频率为ν的光子.则氢原子( )
图245
A.跃迁时可以放出或吸收能量为任意值的光子
B.由n=2的状态向n=1的状态跃迁时放出光子的能量小于E
C.由n=2的状态向n=3的状态跃迁时吸收光子的能量等于E
D.由n=4的状态向n=3的状态跃迁时放出光子的频率大于ν
【解析】原子跃迁时可以放出或吸收能量为特定值的光子,A错;由n=2的状态向n =1的状态跃迁时,能量比由n=3的状态向n=2的状态跃时要大,所以放出光子的能量大于E,B项错误;由n=2的状态向n=3的状态跃迁时吸收光子的能量等于由n=3的状态向n=2的状态跃迁时放出的能量E,C项正确;由n=4的状态向n=3的状态跃迁时放出光子的能量较小,所以频率小于ν,D项错.
【答案】 C
5.根据玻尔理论,某原子从能量为E 的轨道跃迁到能量为E ′的轨道,辐射出波长为λ的光.以h 表示普朗克常量,c 表示真空中的光速,E ′等于________.
【解析】 释放的光子能量为h ν=h c λ,所以E ′=E -h ν=E -h c λ
. 【答案】 E -h c λ
6.氢原子部分能级的示意图如图246所示,不同色光的光子能量如下表所示:
图246
________.
【解析】 由七种色光的光子的不同能量可知,可见光光子的能量范围在 1.61
~3.10 eV ,故可能是由第4能级向第2能级跃迁过程中所辐射的光子,ΔE 1=-0.85-(-3.40) eV =2.55 eV ,即蓝—靛光;也可能是氢原子由第3能级向第2能级跃迁过程中所辐射的光子,ΔE 2=-1.51-(-3.40) eV =1.89 eV ,即红光.
【答案】 红、蓝—靛
7.氢原子能级图如图247所示,a ,b ,c 分别表示原子在不同能级之间的三种跃迁途径,设a 、b 、c 在跃迁过程中,放出光子的能量、频率和波长分别是E a 、E b 、E c ,νa 、νb 、νc 和λa 、λb 、λc ,则( )
【导学号:22482029】
图247
A .λa =λb +λc
B.1λb =1λa +1λc C .E b =E a +E c D .νc =νb +νa
【解析】 E a =E 2-E 1,E b =E 3-E 1,E c =E 3-E 2,故E b =E a +E c ,νb =νa +νc ,C 项正确,
D 项错误;又因为
E =h ν=h c λ,故1λb =1λa +1λc
,A 项错误,B 项正确. 【答案】 BC
8.根据玻尔原子结构理论,氦离子(He +
)的能级图如图248所示.电子处在n =3轨道上比处在n =5轨道上离氦核的距离________(选填“近”或“远”).当大量He +处在n =4的激发态时,由于跃迁所发射的谱线有________条.
图248
【解析】 由玻尔理论知,能级越低,电子的轨道半径越小,电子离核越近;当大量的氦离子处在n =4的激发态时,由于跃迁所发射的谱线条数为C 24=6.
【答案】 近 6
9.氢原子第n 能级的能量为E n =E 1n 2,其中E 1为基态能量.当氢原子由第4能级跃迁到第2能级时,发出光子的频率为ν1;若氢原子由第2能级跃迁到基态,发出光子的频率为
ν2,则ν1ν2=________. 【解析】 根据E n =E 1n 2可得h ν1=E 142-E 122,h ν2=E 122-E 1,两式联立解得ν1ν2=14
. 【答案】 14
10.氢原子处于基态时,原子的能量为E 1=-13.6 eV.问:
(1)氢原子在n =4的定态上时,可放出几种光子?
(2)若要使处于基态的氢原子电离,要用多大频率的电磁波照射此原子.
【解析】 (1)原子处于n =1的定态,这时原子对应的能量最低,这一定态是基态,其他的定态均是激发态.原子处于激发态时不稳定,会自动地向基态跃迁,而跃迁的方式多种多样,当氢原子从n =4的定态向基态跃迁时,可释放出6种不同频率的光子.
(2)要使处于基态的氢原子电离,就是要使氢原子第一条可能轨道上的电子获得能量脱离原子核的引力束缚,则h ν≥E ∞-E 1=13.6 eV =2.176×10-18 J
即ν≥E ∞-E 1h =2.176×10-18
6.63×10
-34 Hz =3.28×1015 Hz. 【答案】 (1)6种 (2)3.28×1015
Hz
11.已知氢原子基态的电子轨道半径为r 1=0.528×10
-10 m ,量子数为n 的能级值为E n =-13.6n eV. (1)求电子在基态轨道上运动时的动能;
(2)有一群氢原子处于量子数n =3的激发态.画出能级图,在图上用箭头标明这些氢原子能发出哪几条光谱线;
(3)计算这几条光谱线中波长最短的一条的波长.
(其中静电力常量k =9.0×109 N·m 2/C 2,电子电量e =1.6×10
-19 C ,普朗克常量h =6.63×10-34 J·s,真空中光速c =3.0×108
m/s) 【解析】 (1)设电子的质量为m ,电子在基态轨道上的速率为v 1,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和库仑定律有
m v 21r 1=ke 2r 21,所以E k =12mv 21=ke 22r 1
=9.0×109-1922×0.528×10
-10 J =2.18×10-18 J =13.6 eV.
(2)当氢原子从量子数n =3的能级跃迁到较低能级时,可以得
到3条光谱线,如图所示.
(3)与波长最短的一条光谱线对应的能级差为E 3-E 1.
λ=hc E 3-E 1= 6.63×10-34×3×108[-1.5--
-19 m =1.03×10-7 m.
【答案】 (1)13.6 eV (2)见解析 (3)1.03×10-7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