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中选修语文第二单元 《孟子》选读人教版课后练习第三篇
语文人教版选修系列《先秦诸子选读》配套文档:第二单元+《孟子》选读+三+自主检测与反馈+Word版含答案
自主检测与反馈一、基础知识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牺牲..既成,粢盛既洁B.然而..旱干水溢,则变置社稷C.苟为不畜,终身..不得D.夫然后之中国..,践天子位焉答案 C解析C项古今义均为“一辈子”。
A项古义:为祭祀而宰杀的牲畜。
今义:为了正义的目的舍弃自己的生命。
B项古义:这样,却。
今义:连词,表转折,可是。
D项古义:中原地区,文中指国都。
今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简称。
2.下列句子中,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诸侯危社稷,则变置B.贼义者谓之残C.苟为不畜,终身不得D.使之主祭而百神享之答案 C解析“畜”通“蓄”,积聚。
3.下列加点的词语,意义和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非人之.所能为也B.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C.夫然后之.中国,践天子位焉D.仁言不如仁声之.入人深也答案 C解析C项为动词,到。
其他三项都是结构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4.下列与“天下诸侯朝觐者”句式相同的一项是()A.以勇气闻于诸侯B.缚者何为者也C.比及三年,可使有勇D.石之铿然有声者答案 D解析D项与例句相同,均为定语后置句。
A项为介宾短语后置句。
B项为判断句。
C项为省略句。
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其何能淑.A.其妻问所与饮食者,则尽富贵..也B.使之主事而事治,百姓安.之C.贼.仁者谓之贼D.谨.庠序之教答案 A解析A项与例句都是形容词作名词。
B项“安”是意动用法,以……为安。
C项“贼”是名词作动词,贼害。
D项“谨”是形容词作动词,认真从事。
二、阅读理解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程务挺,洺州平恩人也。
父名振大业末仕窦建德为普乐令甚有能名诸贼不敢犯其境后历晋蒲二州刺史龙朔二年卒赠右卫大将军谥曰烈。
务挺少随父征讨,以勇力闻,迁.右领军卫中郎将。
永隆中,突厥史伏念反叛,定襄道行.军总管....裴行俭率兵讨之,务挺为副将,...李文暕、曹怀舜、窦义昭等相次战败。
语文人教版选修系列《先秦诸子选读》配套文档:第二单元+《孟子》选读+四、+Word版含答案.docx
四、乐民之乐,忧民之忧释文题“乐民之乐,忧民之忧”提炼自《孟子·梁惠王下》中“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
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是孟子对统治者的告诫,希望他们记得天下万民的忧与乐,并且以天下万民的忧乐为忧乐。
孟子的“乐民之乐,忧民之忧”主要是对统治者提出的要求,其政治目的是推动封建王朝向前发展,但是,它也表现了孟子对广大人民群众的深切关怀。
今天,我们有必要把它的精神发扬光大,要一心为民。
明主旨本课所录三则选文从不同方面共同阐述了孟子“与民同乐”的思想。
第1则选文,孟子与齐宣王论乐,乘机劝说齐宣王要“与民同乐”,施行“仁政”。
孟子认为,国君能“与民同乐”,便能施行“仁政”,最后形成“王天下”的局面。
第2则选文,孟子拿周文王和夏桀进行对比,说明与民同乐就会得到百姓的拥戴,不与民同乐,老百姓就会恨之入骨,这样,国君即使拥有再多也不会感到快乐。
第3则选文,孟子通过陈述晏婴劝齐景公不要只图自己享乐,要施行仁政与民同忧乐的故事,证明了自己“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的观点。
1.词语理解(1)通假字①今之乐由.古之乐也通“________”,____________②可得闻与.通“________”,____________③直.好世俗之乐耳通“________”,____________④时日害.丧 通“________”,____________⑤予及女.偕亡 通“________”,____________⑥畜.君何尤 通“________”,____________⑦景公说. 通“________”,____________⑧徵招. 同“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①犹 如同 ②欤 语气词 ③只 只、仅仅 ④曷何日、何时 ⑤汝 你 ⑥慉 喜欢、喜爱 ⑦悦高兴 ⑧韶 古代乐曲名(2)一词多义①疾⎩⎪⎨⎪⎧ 疾.首蹙 :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疾.风知劲草: 声非加疾.:②举⎩⎪⎨⎪⎧举.欣欣然有喜色而相告曰:举.头望明月:傅说举.于版筑之间:举.大计亦死:戍卒叫,函谷举.:③夫⎩⎪⎨⎪⎧夫.何使我至于此极也: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使君自有妇,罗敷自有夫.:④适⎩⎪⎨⎪⎧ 天子适.诸侯曰巡狩:始适.还家门:邂逅相遇,适.我愿兮:⑤修⎩⎪⎨⎪⎧ 吾何修.而可以比于先王观也: 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 臣修.身洁行数十年: 乃重修.岳阳楼: 邹忌修.八尺有余:答案 ①痛/痛恨/猛烈的/强 ②全,都/抬起/推荐,选用/发动/攻下,占领 ③句首发语词/人/成年男子/丈夫④到……去/女子出嫁/适合 ⑤从事某种活动/治理/修养/修建,修造/长,高(3)古今异义①兄弟妻子..离散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男子的配偶。
2019-2020学年度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第二单元 《孟子》选读课后辅导练习第九十一篇
2019-2020学年度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第二单元《孟子》选读课后辅导练习第九十一篇第1题【单选题】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都相同的一项是( )A、①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②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B、①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曰②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C、①微夫人之力不及此②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D、①沛公居山东时②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下列各组句子中,句式特点不相同的一组是( )A、树之以桑(《寡人之于国也》)不必贤于弟子(《师说》)B、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劝学》)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寡人之于国也》)C、非我也,岁也(《寡人之于国也》)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师说》)D、为天下笑者,何也(《过秦论》)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师说》)【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下列句子文言句式归类正确的一组是( )①若亡郑而有益于君②夫晋,何厌之有③是寡人之过也④若舍郑以为东道主⑤父母宗族,皆为戮没⑥荆轲有所待,欲与俱⑦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⑧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⑨见燕使者咸阳宫⑩甚矣,汝之不惠A、①/②/③⑦/④⑥⑨/⑤/⑧/⑩B、①⑨/②/③④⑦/⑤/⑥/⑧/⑩C、①③/②⑩/④⑥/⑤⑦/⑧⑨D、①/②/③⑦/④⑤⑥/⑧⑨/⑩【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下列各句中划线词的意思,全都与现代汉语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①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②零丁孤苦,至于成立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④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⑤岂敢盘桓,有所希冀⑥是以区区不能废远⑦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⑧庶刘侥幸,保卒余年A、①③⑤⑦B、②④⑥⑧C、①②④⑥D、③⑤⑦⑧【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选出下列诗句中全部含有偏义复词的一项( )。
①便可白公姥②贵贱情何薄③我有亲父兄④否泰如天地⑤昼夜勤作息⑥女行无偏斜⑦进止敢自专⑧留待作遗施A、①③⑤B、①③④C、②④⑧D、⑤⑦⑧【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下列各句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2019-2020学年度高中选修语文第二单元 《孟子》选读人教版练习题二十一
2019-2020学年度高中选修语文第二单元《孟子》选读人教版练习题二十一第1题【单选题】下列各句中加横线的词语,跟现代汉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愿大王少假借之B、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C、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D、必得约契以报太子【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下面两组虚词的含义和用法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①穷(且)益坚②若属皆(且)为所虏③宾主尽东南(之)美④臣(之)壮也,犹不如人A、①句与②句相同,③句与④句不同。
B、①句与②句相同,③句与④句也相同。
C、①句与②句不同,③句与④句也不同。
D、①句与②句不同,③句与④句相同。
【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下列句子中不存在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A、烛之武退秦师B、既东封郑C、共其乏困D、吾不能早用子【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释义有误的一项是( )A、第三个身量未足,形容尚小(体态、容貌)黛玉纳罕道:“这些人个个皆敛声屏气……”(感到奇怪)B、身体面庞虽怯弱不胜,却有一段自然的风流态度(举止轻佻)不知是怎生个惫懒人物,懵懂顽童(糊涂,不明事理)C、那管世人诽谤(无中生有,说别人坏话)众人忙都宽慰解释(宽解安慰)D、我带了外甥女过去,倒也便宜(方便)来者系谁,这样放诞无礼(行为放纵,不守规范)【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下列各句中,对文言特殊句式进行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申之以孝悌之义②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③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④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⑤亦将有感于斯文⑥而今安在哉⑦夫晋,何厌之有⑧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⑨不拘于时,学于余⑩是寡人之过也A、①⑤/②⑥⑦/③⑧⑨/④⑩B、①⑤/②⑦⑩/③⑥/④⑧⑨C、①⑤/②⑥/③⑦/④⑧⑨/⑩D、①④/②⑥⑦/③⑧/⑤⑨⑩【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下列句子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古之人不余欺也。
A、弟子孰为好学?B、子路行以告。
《孟子》三章同步练习(含答案)
23 《孟子》三章【经典永流传】人有恒言,皆曰“天下国家”。
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
——《孟子·离娄上》【锦书】【微赏】家庭的前途命运同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
有家才有国,有国才有家,小家连着大家、连着国家。
一课一赏·家国夯基厚积致远1.正字音(1)米粟( ) (2)域民( )(3)亲戚畔之( ) (4)丈夫之冠( )(5)往之女家( ) (6)畎亩( )(7)空乏其身( ) (8)行拂乱( )(9)曾益( ) (10)拂士( )2.晓词义(1)三里之城城:(2)环而攻之而不胜环:(3)池非不深也池:(4)兵革非不坚利也兵革:(5)委而去之委: 去:(6)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域:(7)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固:(8)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威:(9)得道者多助道:(10)寡助之至至:(11)亲戚畔之畔:(12)岂不诚大丈夫哉诚:(13)父命之命:(14)戒之曰戒:(15)往之女家女:(16)必敬必戒戒:(17)与民由之由:(18)独行其道道:(19)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淫: 移: 屈:(20)舜发于畎亩之中发:(21)傅说举于版筑之间举:(22)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劳:饿: 空乏:(23)人恒过过:(24)衡于虑衡:(25)入则无法家拂士拂:3.写句意(1)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译文:(2)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译文:(3)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译文:4.默名句(1) ,地利不如人和。
(2)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 。
(3) ,亲戚畔之; ,天下顺之。
(4)居天下之广居, , 。
(5)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 , , , ,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6)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5.记常识孟子,名 ,邹(今山东邹城东南)人, 时期思想家, 学派代表人物之一。
《〈孟子〉三章》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22 ?〈孟子〉三章?课后习题参考答案一、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你对“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的理解,并分别另举一两个事例来证明这两个观点。
参考答案:“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意为“能施行仁政的君主,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多;不施行仁政的君主,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少〞,这一主张强调了施行仁政的重要性。
因此我们无论做设么事都要考虑“人和〞的因素,顺应民心。
因为“人和〞才能得到多方面的帮助和支持,帮助和支持越多,力量越大,胜算越大;反之亦然。
楚汉之争的事例就能有力地证明这一观点。
清朝灭亡后,拥有重兵的项羽自封为西楚霸王,封刘邦为汉王。
双方为争夺帝位,展开争战,史称“楚汉之争〞。
项羽虽势力强大,却刚愎自用,一味依赖武力;刘邦注重收揽民心,善用人才,力量逐渐由弱变强。
最终,刘邦的军队将项羽及部下包围在垓下。
项羽兵败,突围后自刎,这场历时四年的战争,刘邦取得了最终的胜利。
“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是说,忧患和磨难可以使一个人发奋有为,使一个国家兴旺兴旺;安逸和享乐那么会让一个人不思进取,使一个国家衰败灭亡。
越王勾践和吴王夫差的故事就能证明这一观点。
吴越交战,越国战败,越王勾践立志发愤图强,准备复仇。
他卧薪尝胆,就是怕舒适的生活消磨了自己的志气。
他还亲自到田间与农夫一起劳作,他的妻子也纺线织布。
经过“十年生聚,十年教训〞,越国已经恢复元气,兵强马壮,具备了复仇的条件。
反观吴王夫差,战胜越国之后,以为忧患已除,生活骄奢淫逸,狂妄自大,最终为勾践所败,身死而国灭。
二、孟子为什么认为公孙衍、张仪不配称为大丈夫?在孟子心目中,什么样的人才是真正的大丈夫?参考答案:孟子认为公孙衍、张仪既没有独立的人格,也没有独立的判断善恶、是非、曲直的标准,他们所做的一切无非是在迎合君王的喜好,这样的人当然算不上大丈夫。
在孟子看来,大丈夫要讲仁德,守礼法,做事符合道义;无论得志与否,都不能放弃自己的原那么;更不能为富贵、贫贱、威武这些外部因素所迷乱、动摇、屈服。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练习先秦诸子散文第二单元《孟子》2.6Word版含答案.doc
六、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 •DAEIA OXUNL1A N CUSHUANGJX一、夯基训练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其为气也,至大至刚至:极、最B. 无是,馁也馁:空虚C. 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槁:枯干D. 安居而天下熄熄:战争平息项,馁:饥饿,引申为丧气、萎靡不振。
2. 下列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 往送之门,戒之曰B. 入则无法家拂士C. 困于心,衡于虑D. 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项,戒通诫”告诫;B项,拂通弼”辅助;C项,衡,通横”横塞。
3.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分析正确的一项是()①敢问何谓浩然之气②谓其人曰③而勿正,心勿忘④立天下之正位A.①②相同,③④相同,B.①②相同,③④不同D.①②不同,③④不;②对……说;③预期;④端正的。
4.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曾益其所不能.B.所以动心忍性答案□解析□项,古今义相同。
A项,古义:不具备的能力。
今义:思想感情发生波动,多指产生某种动机、欲望。
子是女子的丈夫。
5.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活用方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A.所以动心忍性B.人恒过,然后能改今义:不能够。
B项,古义:使……心惊动。
D项,古义:男子。
今义:男女两人结婚后,( )(导学号50730024)C.贫贱不能移.D.必先苦其心志答案:B解析:A项,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惊动;B项,名词用作动词,犯过错;C项,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改变;D项,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困苦。
6.下列各句的文言句式类型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案B. 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C. 舜发于畎亩之中D •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 答案:B解析:例句是判断句。
A 项是被动句;B 项是判断句;C 项是状语后置;D 项是定语后置。
二、课内阅读(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7~9题。
(导学号50730025)(公孙丑问曰):敢问夫子恶乎长.?” 曰: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2019-2020学年度高中语文选修第二单元 《孟子》选读人教版习题精选五十一
B、潘慎修清心寡欲,不恋权位。他读过很多道家书籍,擅长就一些玄学问题进行析理问难,宋真宗景德初年他曾经主动上书朝廷,以年老为由请求外调担任地方官。
C、潘慎修不忘根本,节操高尚。南唐旧臣大多批评李煜昏慵懦弱,宋真宗向潘慎修询问实情,他用谁说昏慵的人不能在位十多年的话回答,这种回答深得真宗赞许。
会钱端礼以尚书宣谕淮东,复以淙荐,进直显谟阁。时两淮经践蹂,民多流亡,淙极力招辑,按堵^①如故。劝民植桑柘,开屯田,上亦专以属淙,屡赐亲札。淙奉行益力,进直龙图阁,除两浙转运副使。未几,知临安府,上言:“自古风化必自近始。陛下躬履节俭,以示四方,而显贵奢靡不知革。”乃条上禁止十五事,上嘉纳之,降诏奖谕,赐金带。临安驻跸^②岁久,居民日增,河流湫隘^③,舟楫病之,淙请疏浚。工毕,除秘阁修撰,进右文殿修撰,提举江州太平兴国宫以归。上念淙不忘,除敷_良阁待制,起知宁国府,趣入奏,上慰抚愈渥。明年春,复奉祠,亟告老。十月卒,年六十。
B、萦青缭白,外与天际(边界,边际)金就(靠近)砺则利
C、非利足也,而致(使……到达)千里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糊涂)矣
D、心凝形释(解除束缚),与万化冥合圣心备(完备)焉
【答案】:
【解析】:
对下面划线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①于是辞相印不拜(拜谢)②得间奔真州(空隙,引申为机会)③而不在使者之目(列)④数吕师孟叔侄为逆(列举罪状)⑤视五人之死(看)⑥日月忽其不淹兮(淹没)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孟子三章》注释、文言现象、翻译、阅读习题及答案
《孟⼦三章》注释、⽂⾔现象、翻译、阅读习题及答案《孟⼦三章》习题及答案【2020部编版⼋上第21课】班级:姓名:题型:【重点注释默写】【⽂⾔现象: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词多义、⽂⾔句式】【重点句⼦翻译】【课外⽂⾔⽂阅读】⽬录:⼀、《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富贵不能淫》三、《⽣于忧患死于安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习题及答案⼀、重点课下注释默写:①【三⾥之城】⽅圆三⾥的内城。
②【环】围。
③【池】护城河。
④【兵⾰】泛指武器装备。
【兵】,兵器。
【⾰】,⽪⾰制成的甲、胄、盾之类。
⑤【委⽽去之】意思是弃城⽽逃。
【委】,放弃。
【去】,离开。
⑥【域民不以封疆之界】意思是,使⼈民定居下来(⽽不迁到别的地⽅去),不能靠疆域的边界。
⑦【固国不以⼭溪之险】巩固国防不能靠⼭河的险要。
⑧【威天下不以兵⾰之利】震慑天下不能靠武器的锐利。
⑨【得道】指能够施⾏治国的正道,即⾏仁政。
⑩【⾄】极点。
【亲戚】内外亲属,包括⽗系亲属和母系亲属。
【畔】同“叛”,背叛。
【故君⼦有不战,战必胜矣】所以能⾏仁政的君主不战则已,战就⼀定能胜利。
君⼦,这⾥指能⾏仁政的君主,即上⽂所说的“得道者”。
⼆、⽂⾔现象积累:1、分析加点字的⽂⾔现象并解析:①亲戚畔.之:通假字,畔通“叛”,背叛。
②七⾥之郭.:古今异义,古义:外城;今义:姓⽒。
③池.⾮不深也池:古今异义,古义:护城河,今义:池塘。
④委⽽去.之:古今异义,古义:离开;今义:到……去。
⑤亲戚..畔之:古今异义,古义:内亲外戚;今义:跟⾃⼰家庭有婚姻关系的家庭或它的成员。
⑥委.⽽去之:古今异义,古义:放弃;今义:委任。
⑦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古今异义,古义:界限,限制;今义:地域。
⑧故天将降⼤任于是.⼈也:古今异义,古义:这;今义:判断动词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⑨固国.不以⼭溪之险:古今异义,古义:国防;今义:国家。
⑩域.民不以封疆之界:词类活⽤,名词⽤作动词,限制。
威.天下不以兵⾰之利:词类活⽤,名词⽤作动词,震慑。
第23课 《孟子》三章(基础训练)(解析版)
第23课《孟子》三章【基础训练】一、选择题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公孙衍.(yǎn)、张仪岂.(qǐ)不诚大丈夫哉?B.一怒而诸.(zhū)侯惧,安居而天下熄.(xī)。
C.往之女.(nǚ)家,必敬必戒.(jiè),无违夫子!D.富贵不能淫.(yín),贫贱.(jiàn)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答案】C【解析】【详解】此题考查学生对汉字字音的掌握情况,这就要求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音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多音字。
做注音题,要熟悉汉语拼音规则,同时可根据形声字的声旁来推断它的读音。
C项“女”是通假字,通“汝”,应读作“rǔ”。
2.下列四组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不同的一组是()A.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百里奚举于.市B.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相与步于.中庭C.孙叔敖举于.海贤于.材人远矣D.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其一犬坐于.前【答案】C【详解】考查对文言词语“于”字的理解。
A。
B。
D三项的“于”都是“在”。
C项,从/比。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之”与例句中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例句:女子之.嫁也A.此之.谓大丈夫B.妾妇之.道也C.与民由之.D.舜发于畎亩之.中【答案】A【解析】【详解】考查对虚词“之”字的理解。
例句与A项中的“之”都是助词,位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B项,助词,的;C项,代词,指正道;D项,助词,的。
4.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A.自7月7日以来,内蒙古鄂尔多斯市鄂托克前旗已连续6天不断出现高温(35。
以上)天气。
(删去“不断”)B.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贾利民就投身于中国高铁的科研创新工作,见证了中国高铁发展及孕育的全过程。
(将“发展”和“孕育”对调)C.宋金时期,无论是在宫廷还是在民间,三国人物和故事也是戏曲中普遍受到欢迎的题材之一。
(将“也”改为“都”)D.升学压力透过高中、初中、小学直抵幼儿园,一些上海的地区,小朋友为了升入理想中的小学,从幼儿园开始就要进行应试训练。
2020-2021学年高中语文人教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课后训练:第二单元孟子见梁惠王胠箧
相关读物孟子见梁惠王胠箧课后训练一起提高一、基础知识巩固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亦.将有以利吾国乎亦:也。
B.苟为后义而先利,不夺不餍.餍:满足。
C.唇竭.则齿寒竭:缺失。
D.毁绝钩.绳而弃规矩钩:木匠画曲线的工具。
项,亦:句首助词,无义。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A.{亦将有以利吾国乎盗亦有道乎B.{则圣人之利天下也少是乃圣人之过也C.{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而天下始人含其巧矣D.{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殚残天下之圣法项,语气词,表疑问语气。
B项,前者为语气词,用在句中表舒缓语气;后者为语气词,用在句末表肯定和判断语气。
C项,语气词,表陈述语气。
D项,结构助词,的。
3.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将为胠箧、探囊、发匮之盗而为守备B.阖四竟之内C.然则乡之所谓知者D.焚符破玺,而民朴鄙项,“匮”同“柜”,柜子;B项,“竟”同“境”,疆界;C项,“乡”通“向”,先前,从前。
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古今同义的一项是()A.跖不得圣人之道不行..B.窃国者为诸侯..C.灭文章..,散五采D.故尝试..论之项,不行,古义:不能行窃。
今义:不可以,不被允许。
C项,文章,古义:文辞,文饰。
今义:篇幅不很长的单篇作品。
D项,尝试,古义:曾经试图。
今义:试,试验。
二、阅读能力培养(一)阅读文本选段,完成第5~8题。
故曰: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彼圣人者,天下之利器也,非所以明天下也。
故绝圣弃知,大盗乃止;擿玉毁珠,小盗不起;焚符破玺,而民朴鄙;掊斗折衡,而民不争。
殚残天下之圣法,而民始可与论议。
擢乱六律,铄绝竽瑟,塞师旷之耳,而天下始人含其聪矣;灭文章,散五采,胶离朱之目,而天下始人含其明矣;毁绝钩绳而弃规矩,攦工倕之指,而天下始人含其巧矣。
削曾、史之行,钳杨、墨之口,攘弃仁义,而天下之德始玄同矣。
彼人含其明,则天下不铄矣;人含其聪,则天下不累矣;人含其知,则天下不惑矣;人含其德,则天下不僻矣。
《孟子》三章(人教版高三选修)
《孟子》三章(人教版高三选修)《孟子》三章教学目的1.理解古代哲人的思想。
2.顺畅朗读、背诵文育课文。
3.积累文言词汇。
4.学习古人说理论证的方法。
重点难点1.重点:(1)顺畅朗读、背诵文言课文。
(2)积累文言词汇。
2.难点、学习古人说理论证的方法。
教学时间:三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预习1.朗读课文,尽量能琅琅上口。
2.查字典、看课文注释,试翻译〈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二、导入1.作家作品简介。
(结合P207作者简介)孟子(约前372一前289),名轲,字子舆,邹(今山东邹县)人,战国时期,思想家、教育家,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地位仅次于孔子,后世常以“孔孟”并称。
他生活在兼并战争激烈的战国中期,孟子的政治主张主要是“仁政”“兼爱”“非攻”,主张和平,反对战争。
在孔子的“仁”学基础上,提出了系统的“仁政”学说,主张行“仁政”以统一天下,曾游说梁、齐等诸侯国君,均不见用。
退而与弟子万章、公孙丑等著书立说。
其言论和行动的记载,保存在〈孟子〉一书中。
此书不仅是儒家的重要学术著作,也是我国古代极富特色的散文专集。
其文气势充沛,感情洋溢,逻辑严密;既滔滔雄辩,又从容不迫;尤长于譬喻,用形象化的事物与语言,说明复杂的道理。
对后世散文家韩愈。
柳宗元、苏轼等影响很大。
《孟子》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记述了孟子的言行、政治主张、哲学主张及个人修养。
2、解题。
本文是一篇短论,论述了战争中民心背向的问题,指出民心所向,是战争胜负的主要因素,突出“人和”在战争胜负中的决定性作用,体现了孟子的“仁政”思想。
三、分析课文1.朗读课文(老师范读,学生齐读,要注意正音,读得顺畅)2请学生翻译第1段,注意以下词语的解释。
天时不如地利:天时,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
地利,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
不如,比不上。
地利不如人和:人和,指作战中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
孟子用“天时”“地利”“人和”来概括有利于作战的各种客观条件和主观条件。
孟子两章课文原文及课后练习答案
孟子两章课文原文及课后练习答案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孟子两章课文原文及课后练习答案》的内容,具体内容:课后练习题是检测同学们学习语文课文知识点的途径,那么孟子两章这篇课文的课后练习答案是什么呢?下面我为大家带来,供大家参考学习。
孟子两章课文原文《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课后练习题是检测同学们学习语文课文知识点的途径,那么孟子两章这篇课文的课后练习答案是什么呢?下面我为大家带来,供大家参考学习。
孟子两章课文原文《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原文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
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s)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原文舜(shn)发于畎(quǎn)亩之中,傅说(yu)举于版筑之间,胶鬲(g)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kng)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b)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孟子两章课后练习答案一、朗读并背诵课文。
课文中有不少排比句,读时要注意节奏。
注意排比句的节奏,如:1.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2.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3.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孟子》三章》课文同步练习参考答案
《《孟子》三章》课文同步练习参考答案语文是其它所有学科的基础,数、理、化、史、地、哲等各门学科都离不开对文字的理解下面是小偏整理的《《孟子》三章》课文同步练习参考答案,感谢您的每一次阅读。
《《孟子》三章》课文同步练习参考答案初二语文学习方法指导初二语文学习方法指导:学会独立思考思考是掌握知识的中心环节。
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首先要善于提出问题,思考是从问题开始的。
因此,引起思考的最好办法就是多问几个为什么。
比如许多高一、高二的同学问:现代文阅读材料好像看得懂,但每次做题时总与老师的答案相差甚远,这是为什么?我认为原因很简单,就是你根本没有把文章读懂,看起来那些字你确实认识,而字词里面的“内核”你却没有能力发现。
建议大家现代文要“多读、多思、少做题”,每读完一篇文章后,留出2~3分钟的时间给自己提出几个问题,看自己是否能回答。
能回答,说明你读懂了;否则就没有效果。
比如问,这篇文章的中心是什么?这篇文章主要写了些什么?是怎样写的?为什么要这么写?初二语文学习方法指导:打牢语文基础从古至今,几乎每一个学生都是从学习语文入门,开始“学习”的。
语文是其它所有学科的基础,数、理、化、史、地、哲等各门学科都离不开对文字的理解。
因此同学们必须要打牢语文基础,语文方面的基础知识涉及的范围非常广泛,学好语文不能靠临时突击,要靠平时重视基础知识的掌握,多积累,多归纳,才能做到“厚积薄发”。
文学基础知识非常广泛,有语音、文字、词语、句子、篇章、标点符号、修辞手法、文学常识、古代文学常识、作家作品、诗词鉴赏、语法应用等,这些知识都要做到分别掌握,方法是多读、多写、多摘录、多归纳。
初二语文学习方法指导:语文学习原则⑴循序渐进。
语文学习应注重基础,切忌好高骛远,急于求成。
每天,能认真的练几十个字,每周能熟练的背几首诗,仔细的读几篇文章;一个学期读几本名著,做几本读书笔记,语文水平就会大有长进。
⑵熟读精思。
就是要根据记忆和理解的辨证关系,把记忆和理解紧密结合起来,两者不可偏废。
《孟子》三章 带答案
《孟子》三章第一课时《得道多助,失道寡助》1、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理解孟子的政治主张 2、背诵课文,积累名言警句。
能力目标:1、反复诵读,理解文意,培养学生文言文自学能力。
2、品味对比、排比等修辞的表达效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天时”“地利”“人和”与“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增强对国家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的认识。
2重点难点重点:背诵默写名句。
难点:正确认识“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时代意义。
3教学过程3.1 第一学时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导入新课同学们,大家还记得那则气势恢宏的新闻《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吗?西路军胜利的原因是什么?(学生回答:得人心者得天下)今天,我们学习《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深层探究克敌制胜的首要条件。
研读课文,品味赏析教师示范朗读,学生挺度,注意把握字音、停顿、重音。
学生齐读课文,教师作指导,注意排比句的节奏,如: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寡助/之至,亲戚/叛之。
小组讨论,质疑解惑。
教师针对共性问题同时强调如下内容:(1)通假字:亲戚畔之(“畔” 通“叛”,背叛)(2)古今异义词:三里之城,七里之郭(城:内城;郭:外城)委而去之(委:放弃;今义:把事情交给别人去办。
去:离开;今义:往,到。
)亲戚畔之:(亲戚:内外亲属和母系亲属;今义: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的家庭或其他的成员)池非不深(池:护城河;今义:水塘)(3)一词多义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凭)以天下之所顺(用)三里之城(的)环而攻之(代词)多助之至(到)天时不如地利(有利)兵革非不坚利也(锐利)(4)注意下列句子的翻译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比不上作战中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
)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也。
(采用四面包围的方式攻城,一定是得到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了。
)思读课文,理清论证思路,背诵课文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文章是如何逐层展开论证的?学生同桌之间讨论、交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2020年高中选修语文第二单元《孟子》选读人教版课后练习第三篇第1题【单选题】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句是( )A、道之以政B、吾其被发左衽矣C、孙以出之,信以成之D、子钓而不纲【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下列各项中,加线字词类活用相同的一项是( )A、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浴乎沂,风乎舞雩B、故主上所戏弄,倡优所蓄友直,友谅,友多闻C、齐彭殇为妄作博我以文,约我以礼D、垣墙周庭,以当南日又闻君子之远其子也【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下列各句的句式特点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臣诚见欺于王而负赵A、君何以知燕王B、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C、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D、为巡船所物色【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下列陈述不恰当的一项是( )A、司马迁列举了周文王、孔子、屈原、左丘明、孙膑、吕不韦、韩非等人受辱的事例,说明受辱者能在逆境中发愤图强,获得成功。
B、司马迁“就极刑而无愠色”,身受腐刑却能不以为辱,反而把它作为著书立说的动力,实在是难能可贵的。
C、司马迁著《史记》的目的在于研究历史,借鉴前人,同时又不拘泥于前人,力求有自己的见解。
D、从上述两段文字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司马迁隐忍坚强的性格和沉郁悲痛的感情,进而想见他的为人,理解他,敬佩他,并为他一掬同情之泪。
【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下列划线词的活用情况与例句不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却匈奴七百余里A、追亡逐北B、序八州而朝同列C、外连横而斗诸侯D、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答案】:【解析】:第6题【填空题】毛姆从不讳言他小说中的人物都是从______中取材的,只是经过了他的艺术加工。
他的作品读起来______、兴味盎然,这归结于他善于构思,会讲故事,另外也与他在小说中常常表现出的姿态有关。
毛姆的文字并不剑拔弩张,语气中总有一种超然于小说和读者之外的英国式的______,不免有些尖酸的笔触,准确刻画出自己所见所闻的社会现实。
毛姆描写的虽然是一些个人,但却代表了他眼里整个人类——轻松和消遣都只是表面,______则不无深意,底下还隐藏更多黑暗。
【答案】:【解析】:第7题【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卢渊,性温雅寡欲,有祖父之风,敦尚学业,闺门和睦。
袭侯爵,拜主客令,典属国。
迁秘书令、始平王师。
以例降爵为伯。
给事黄门侍郎,迁兼散骑常侍、秘书监、本州大中正。
是时,高祖将立冯后,方集朝臣议之。
高祖先谓渊曰:“卿意以为何如?”对曰:“此自古所慎,如臣愚意,宜更简卜。
”高祖曰:“以先后之侄,朕意已定。
”渊曰:“虽奉敕如此,然于臣。
实有未尽。
”及朝臣集议,执意如前。
冯诞有盛宠,深以为恨,渊不以介怀。
及车驾南伐,赵郡王干督关右诸军事,诏加渊使持节、安南将军为副,勒众七万将出子午。
寻以萧赜死,停师。
是时泾州羌叛,残破城邑,渊以步骑六千众号三万,徐行而进。
未经三旬,贼众逃散,降者数万口,唯枭首恶,余悉不问。
诏兼侍中。
初,渊年十四,尝诣长安。
将还,诸相饯送者五十余人,别于渭北。
有相者扶风人王伯达曰诸君皆不如此卢郎虽位不副实然德声甚盛望逾公辅后二十余年当制命关右愿不相忘此行也相者年过八十诣军门请见言叙平生。
未几,拜仪曹尚书。
高祖考课在位,降渊以王师守常侍、尚书,夺常侍禄一周。
寻除豫州刺史,以母老固辞。
寻遭母忧,高祖遣谒者诣宅宣慰。
服阕,兼太尉长史。
高祖南讨,又兼彭城王中军府长史。
寻为徐州京兆王愉兼长史,赐绢百匹。
愉既年少,事无巨细,多决于渊。
渊以诚信御物,甚得东南民和。
南徐州刺史沈陵密谋外叛,渊觉其萌渐,潜敕诸戍,微为之备。
屡有表闻,朝廷不纳。
陵果杀将佐,勒宿豫之众逃叛。
滨淮诸戍,由备得全。
陵在边历年,阴结既广,二州人情,成相扇惑。
陵之余党,颇见执送,渊皆抚而赦之,惟归罪于陵,由是众心乃安。
景明初,除秘书监。
二年卒官,年四十八。
赠安北将军、幽州刺史,复本爵固安伯,谥曰懿。
(选自《魏书?卢渊传》,有删节)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有相者扶风人王伯达曰/诸君皆不如此卢郎/虽位不副实/然德声甚盛/望逾公辅/后二十余年/当制命关右/愿不相忘/此行也/相者年过八十/诣军门请见/言叙平生。
B、有相者扶风人王伯达曰/诸君皆不如此/卢郎虽位不副实/然德声甚盛/望逾公辅/后二十余年/当制命关右/愿不相忘/此行也相者/年过八十/诣军门请见/言叙乎生。
C、有相者扶风人王伯达曰/诸君皆不如此卢郎/虽位不副实/然德声甚盛/望逾公辅后/二十余年/当制命关右/愿不相忘/此行也/相者年过八十/诣军门请见/言叙平生。
D、有相者扶风人王伯达曰/诸君皆不如此/卢郎虽位不副实/然德声甚盛/望逾公辅后/二十余年/当制命关右/愿不相忘/此行也相者/年过八十/诣军门请见/言叙平生。
下列对文中划线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车驾”本指马驾的车;后也指帝王所乘的车,常用为帝王的代称,颜师古曾注:“凡言车驾者,谓天子乘车而行。
”B、“考课”就是朝廷依照相关法令,在一定的年限内,对各级官吏进行考核,区别不同等级,予以升降赏罚。
C、“谥”,古代君主、大臣等具有一定地位的人死去之后,根据他们的生平与品德,而给予一个带有赞美性质的称号。
D、“服阕”的意思是守丧期满除服。
按照封建礼制,父母死后必须穿丧服守孝三年,三年后才能除去丧服。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卢渊性情温和文雅,崇尚学业,家庭和睦,后继承侯爵位,官职屡有升迁,做了始平王的老师后,按照惯例降爵位为伯爵。
B、高祖要册立冯氏为皇后,先征询卢渊的意见,卢渊认为这是朝廷大事,应该择日占卜再定夺,但他的意见未被皇帝接受。
C、卢渊对待叛乱的态度是诛杀首恶,宽宥其余。
在羌人叛乱时和南徐州刺史沈陵叛逃时均采取这种方法,成功地化解了危机。
D、高祖考核在职官员政绩时,卢渊被降职,并被罚了俸禄。
不久又被授予豫州刺史,因为母亲去世的缘故,卢渊坚决地推辞。
把原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及朝臣集议,执意如前。
冯诞有盛宠,深以为恨,渊不以介怀。
②愉既年少,事无巨细,多决于渊。
渊以诚信御物,甚得东南民和。
【答案】:【解析】:第8题【文言文阅读】阅读材料,完成各题。
班超久于西域,年老思土,上疏乞归,愿生入玉门关。
乃召超还。
以戊己校尉任尚代之。
尚谓班超曰:“君侯在外域三十余年。
而小人猥承君后。
任重虑浅,宜有以诲之。
”超曰:“年老失智,君数当大位,岂超所能及哉?必不得已,愿进愚言:塞外吏士,本非孝子顺孙,皆以罪过徙补边屯。
而蛮夷怀鸟兽之心,难养易败。
今君性严急水清无鱼察政不得下和宜荡佚简易宽小过总大纲而已。
”超去。
尚私谓所亲曰:“我以班君当有奇策。
今所言平平耳。
”尚留数年而西域反叛,如超所戒。
(节选自《资治通鉴》卷四十八)用斜线“/”给上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
(限5处)《资治通鉴》的作者是______(朝代)的______(姓名)。
结合文段,概括班超对任尚任职的建议。
【答案】:无【解析】:第9题【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邓皇后讳绥,太傅禹之孙也。
父训,护羌校尉;母阴氏,光烈皇后从弟女也。
后年五岁,太傅夫人爱之,自为剪发。
夫人年高目冥,误伤后额,忍痛不言。
左右见者怪而问之,后曰:“非不痛也,太夫人哀怜为断发,难伤老人意,故忍之耳。
”六岁能史书,十二通《诗》《论语》。
诸兄每读经传,辄下意难问。
志在典籍,不问居家之事。
母常非之,曰:“汝不习女工以供衣服,乃更务学,宁当举博士邪?”后重违母言,昼修妇业,暮诵经典,家人号曰“诸生”。
父训异之,事无大小,辄与详议。
永元七年,后与诸家子俱选入宫,入掖庭为贵人,时年十六。
恭肃小心,动有法度,和帝深嘉爱焉。
及后有疾,特令后母兄弟入视医药,不限以日数。
后言于帝曰:“宫禁至重,而使外舍久在内省,上令陛下有幸私之讥,下使贱妾获不知足之谤。
上下交损,诚不愿也。
”帝曰:“人皆以数入为荣,贵人反以为忧,深自抑损,诚难及也。
”帝每欲官爵邓氏,后辄哀请谦让,故兄骘终帝世不过虎贲中郎将。
元兴元年,帝崩。
殇帝生始百日,后乃迎立之。
尊后为皇太后,太后临朝。
是时新遭大忧,法禁未设。
宫中亡大珠一箧,太后念,欲考问,必有不辜。
乃亲阅宫人,观察颜色,即时首服。
左右莫不叹服,以为圣明。
及殇帝崩,太后定策迎安帝,犹临朝政,以连遭大忧,百姓苦役,殇帝殉器及诸丧礼,事事减约,十分居一。
自太后临朝,水旱十载,四夷外侵,盗贼内起。
每闻人饥,或达旦不寐,而躬自减彻,以救灾厄,故天下复平,岁还丰穰。
(选自《后汉书·和熹邓皇后纪》,有删节)对下列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夫人年高目冥冥:眼睛昏花B、母常非之非:批评C、后重违母言重:再次D、而躬自减彻躬:亲自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讳:文中用在邓皇后的名前,以示尊敬。
古时称死后的君主或尊长的名字前常用。
B、从弟:文中指堂弟。
唐代以前指同曾祖父不同父亲而年幼于己的同辈男性。
C、博士:文中指学官名。
此称呼始于战国,秦汉相承,唐设太子博士等,后世沿置。
D、崩:文中指死,一种讳称,专指皇帝的死亡。
此处可用“崩殂、薨、不禄”替代。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父训异之,事无大小,辄与详议。
②是时新遭大忧,法禁未设。
宫中亡大珠一箧,太后念,欲考问,必有不辜。
根据第三段,概括邓皇后在临朝主政方面的特点,不超过30个字。
【答案】:【解析】:第10题【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王景崇,邢州人也。
为人明敏巧辩,善事人。
唐明宗镇邢州,以为牙将^① ,其后尝从明宗,隶麾下。
后事晋,累拜左金吾卫大将军,常怏怏人主不能用其材。
汉高祖起太原,景崇取库金奔迎高祖。
高祖至京师,拜景崇右卫大将军,未之奇也。
高祖攻邺,景崇不得从,乃求留守起居表,诣行在见高祖,愿留军中效用,为高祖画攻战之策,甚有辩,高祖乃奇其材。
是时,汉方新造,凤翔侯益、永兴赵赞皆尝受命契丹,高祖立,益等内顾自疑,乃阴召蜀人为助,高祖患之。
及已破邺,益等惧,皆请入朝。
会回鹘入贡,言为党项所隔不得通,愿得汉兵为援,高祖遣景崇以兵迎回鹘。
景崇将行高祖已疾召入卧内戒之曰益等已来善矣若犹迟疑则以便宜图之。
高祖乃诏景崇兼凤翔巡检使。
景崇至凤翔,侯益未有行意,而高祖崩,或劝景崇可速诛益,景崇念独受命先帝而少主莫知,犹豫未决。
益乃亡去,景崇大悔失不杀之。
益至京师,隐帝新立,史弘肇、杨邠等用事,益乃厚赂邠等,阴以事中景崇。
已而益拜开封尹,景崇心不自安,讽凤翔将吏求己领府事。
朝廷患之,拜景崇邠州留后,以赵晖为凤翔节度使。
景崇乃叛,尽杀侯益家属,与赵思绾共推李守贞为秦王,隐帝即以赵晖讨之。
晖攻凤翔,堑而围之,数以精兵挑战,景崇不出。
明年,守贞、思绾相次皆败,景崇客周璨谓景崇曰:“公能守此者,以有河中、京兆也。